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国旅游文化论文范文

中国旅游文化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国旅游文化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国旅游文化论文

第1篇:中国旅游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 股权改制;中华老字号;字号;驰名商标

[中图分类号] DF5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63(2012)01—0154—07

“中华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商务部2006年《“中华老字号”认定规范(试行)》。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千百年的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孕育了许多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匠心独具,信誉良好,并且蜚声海内外的老字号。但是,建国以后,由于受到社会历史变迁和自然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多老字号企业在我国的生存环境却饱经风雨,历经了十分曲折的发展历程。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长期受到机制、资金和观念等问题的困扰,许多老字号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遇到了严重阻碍,纷纷踏上了改制求变之路。然而改制以后,由于当初在股权交割时约定不明或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存在分歧,导致许多原国有老字号企业的管理者与国有企业改制后的经营者对是否能够延续使用老字号品牌产生了纠纷。此类纠纷的焦点体现为:国有企业改制后经营者延续使用原国有中华老字号的资格和范围问题,以及原国有中华老字号的价值转让问题等。本文试图对这三个问题展开探讨。

一 国企改制后延续使用原国有中华老字号的资格问题

(一)字号权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

先对字号的含义及其与企业名称的关系做一简单说明。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7条和《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第9条中都明确规定了企业名称应当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组织形式依次组成。可见,字号等同于商号为了表述的方便,本文以下将统一采用“字号”这一表述。,是企业名称的组成部分。并且,由于字号是由企业自我设定的,与企业名称中其他的组成部分如行政区划、行业或组织形式相比,具有区分市场主体,彰显企业特征的功能。同时,由于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字号还会逐渐与其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质量、企业独有的商誉联系在一起,使得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具有某种财产属性。因此,可以说字号是企业名称的核心内容。[1]

“字号权“或称“商业名称权”是指商事主体对其字号依法享有的权利。由于字号包含在企业名称中,商事主体对企业名称享有的权利集中体现在字号之上。因此,通常所说的企业名称权,其实质和核心就是字号权。[2]

事实上,字号权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这一结论,早已被国际公约和许多国家的国内法所肯定。例如,在国际公约方面,1883年的《巴黎公约》第1条第2款规定:“工业产权的保护对象是专利、实用新型、工业外观设计、服务商标、字号、产地标记或原产地名称以及制止不正当竞争”;此外,该公约第8条还规定:“字号应在本同盟一切成员国内受到保护,无须申请或注册,也无论其是否为商标的组成部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2条第8款在给知识产权下定义时也明确将“与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字号及其他商业标记有关的权利”列为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客体。在其他国家的国内法方面,德国商标法第24条就规定了非法使用他人姓名、字号或商标的行为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美国商标法第42条规定禁止带有侵权性质的标志或名称的商品进口,该条款所列的侵权行为就包括对字号的抄袭和仿造;1971年的巴西工业产权法在其名为工业标志、商标和服务标志的第二编中对字号的保护也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我国也在1985年就成为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以下简称《巴黎公约》)的成员国。但由于我国当时尚未确立市场经济体制,厂商名称的知识产权价值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1986年我国颁布的《民法通则》仅仅将法人名称权作为一项人身权加以保护,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对厂商名称财产价值的保护。[3]其实,作为一项知识产权,字号权兼具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双重属性,一方面,字号是市场主体人格化的外部标记,和自然人的姓名一样,它代表着一个特定的企业。企业借助其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从事营业活动,树立企业形象;而社会公众则通过字号对众多企业进行识别和辨认,对特定企业的商品和服务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如同其他商业标记,字号是经营者商品声誉和企业信誉的载体。经营者凭借其字号所享有的名气、声望可以取得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经营者还可以连同企业将字号权转让或许可(特许经营)给他人使用从而获得财产利益。

此外,与其他知识产权一样,字号权也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和独占性:字号权主体在商号注册地域范围内可以禁止同行业其他企业使用相同或近似的字号,除特定权利主体之外的任何人都不得非法干预和妨碍字号权人行使字号权。(二)通过转让抑或许可方式获得延续使用原国有中华老字号的资格问题 事实上,对字号的使用除了转让和许可以外还包括很多其他的方式,比如字号权人可以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独占性使用字号、字号权人有权禁止他人在市场交易中以足以使人误解的方式使用其字号等。只是在本文所设定的国有企业改制的背景下,经营者要想获得延续使用原国有老字号的资格,通常采取字号的转让和许可两种方式。

正是由于字号权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其财产权属性决定了字号可以转让或许可,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其人身权属性又使字号与企业本身密不可分,不可避免地对它的转让或许可产生诸多限制。从目前来看,国有企业改制后经营者要想获得延续使用原国有中华老字号的资格主要采取两种方式:即转让或许可。

在字号的转让问题上,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两种立法模式:(1)绝对转让主义。该种立法模式要求字号只能与营业本身一同转让或在营业废止时转让,否则不得单独转让。字号转让以后,转让人不再享有字号权,受让人独占该字号。奉行这一立法原则的国家主要有德国、瑞士、意大利、日本、韩国等。(2)相对转让主义。这种立法模式认为字号可以与其营业相分离而转让,商主体不仅可以单独转让字号而不转让营业,而且多处营业也可以共同使用一个字号,字号转让以后,转让人仍享有字号的使用权和其他权利,受让人也取得字号的使用权和其他权利。由于相对转让主义容易造成字号使用及管理上的混乱,引起公众严重的误解,甚至造成转让人转嫁债务或与受让人恶意串通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情况[6],所以奉行这一立法原则的国家不多,以法国为典型。

根据我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23条的规定:“企业名称可以随企业或者企业的一部分一并转让。”该条文中“可以”这一措词表明,在我国,字号既可以随企业或企业的一部分一并转让,也可以单独转让。那么,这就可能产生三个问题:其一,如果字号随“企业的一部分”转让,这“企业的一部分”究竟是指企业的哪一部分,是指企业的主要财产还是任意一部分财产都可以?其二,“企业的一部分”转让出去了,那么企业的剩余部分该如何处理,是换个名称继续经营,还是要求剩余部分不得继续相同营业,又或是根本就不得继续从事商事活动?[7]其三,如果字号可以单独转让,那么既可能造成字号与转让方营业彼此分离的后果;也可能产生同一字号被多个企业同时使用的现象(假如字号转让以后,转让人仍享有字号的使用权和其他权利的话),如何避免字号的混同或致人误解?可见,立法上的模糊不仅有可能让企业无所适从,而且还可能导致转让方和受让方发生竞业竞争的局面,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十分不利。

考虑到我国目前在字号的转让问题上仍存在诸多法律困境,笔者认为,应当在司法解释中明确规定,企业名称可随企业或企业的一部分一并转让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按照《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7条的规定和《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第9条的规定,企业名称是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和组织形式四部分组成,所以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实际上是无法实现企业名称的转让的。。当企业名称随企业一并转让后,受让方即可以使用转让方的企业名称;当企业名称只随企业的一部分转让时,则应视转让方的主要财产是否一并转让,必要时由转让方和受让方通过友好协商,明确受让方在受让的企业部分是否可以使用原企业名称。因此,任何企业都只可能有一个企业名称,企业名称随附于企业,当企业主要财产的所有权发生转移则企业名称也应随之转移,企业名称中的字号部分也就相应地转让给受让企业,转让方将不得再继续使用原来企业名称中的字号。

关于字号的许可使用,往往发生在特许经营方式中。在特许经营关系中,特许人与被特许人签订一份书面特许协议,特许人将自己的商标、商号、专利、专有技术、经营模式等授予被特许人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规定,独立投资,在特许人统一的模式下自主经营,并向特许人支付相应的费用。可见,特许经营是建立在一整套知识产权许可使用的基础上的一种经销方式。这种经营模式的核心就在于商标、商号、经营诀窍等知识产权的许可使用。

特许经营起源于19世纪的60年代的美国。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国内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也开始改革原有的经营方式和交易方式,利用特许经营开拓市场,并取得了可喜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当注意到,由于我国发展特许经营的时间不长,与美国这种用了百余年时间才建立起来的特许经营体系相比,不仅在法律法规的配置上还是在管理经验的掌握上都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我国目前的《合同法》当中没有纳入特许经营合同,使得特许经营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及其违约责任的分担都不甚明晰;《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特许经营可能产生的限制性条件哪些是合理的可以允许,哪些是反竞争性质的应予禁止也未作规定[9]。另外,一些中华老字号企业在拓展特许经营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管理经验,无法有效监控被特许人的行为,经常发生被特许人在获得特许经营权之后不愿接受特许人培训、擅自进行广告宣传、擅自生产、销售或使用非特许人授权范围的产品、从事特许业务范围以外的业务、甚至擅自向第三人分特许或转让其特许经营权等,不仅给消费者造成了误解,而且还极大地损害了特许人的商誉,反而阻碍了老字号企业的发展。比如同为中华老字号企业的全聚德在1999年到2002年间,先后关闭了成都、南京、深圳、杭州、汕头、广州等特许经营加盟店,就是因为特许经营模式不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企业对特许经营合同履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应对手段不足造成的。因此,如何规范老字号的许可使用,使得老字号企业既能够通过国际通行的特许经营模式健康快速地发展壮大,又可以一如既往地保持自己独具特色的产品、服务和良好的商誉,仍然是广大老字号企业人和立法者需要共同深思的问题。

基于上文的论述,不难发现,国企改制后经营者在延续使用老字号的过程中之所以会碰到诸多适格性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缺乏对字号及字号权的相关规定,使字号经常与企业名称、商标等概念混为一谈,在实践中造成诸多困境。因此,笔者建议,可以考虑将字号及字号权纳入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并在《商标法》中予以保护。理由有二:

一是字号兼具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双重属性,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将字号权纳入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已是目前许多国家的国内法和国际公约保护字号的共同发展趋势。我国于1985年3月加入了《巴黎公约》,从那时起,我国的字号在公约成员国就能得到保护,同时我国也承担了保护国外字号的义务。为了完善我国字号立法的不足,同时也为了与国际通行做法相符,使我国的老字号在国内外均能受到保护,我国应当在立法上把字号权确立为一项独立的知识产权。[10]

二是鉴于字号和商标的密切关系,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美国和德国的做法,将字号纳入商标法的调整范围,使商标法成为以调整商标关系为主,又调整其他商业标识关系的法律。具体来讲,商标法中有关字号的内容至少应当包括:1.字号权的取得。字号权的取得原则上采用登记主义,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统一登记管理。但对于中华老字号,其字号权的取得应采用使用主义。2.字号权的内容。字号权的内容应当包括字号专用权、禁止权、转让权和许可使用权等。3.以是否产生混淆或混淆的可能作为判断是否侵犯字号权的标准。4.确定字号与其他商业标识发生权利冲突时的解决原则。[11]5.字号权的保护期限等。二 国企改制后延续使用原国有

中华老字号的范围问题许多国有老字号企业在股权交易的改制过程中,由于对经营者延续使用原国有老字号的范围问题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导致许多经营者在受让原国有老字号企业之后,纷纷面临转让方或第三方对延续经营者使用原国有老字号的行业范围、地域范围、时间范围等进行的不合理限制或者侵害,给延续使用原国有中华老字号的企业造成了诸多困扰,不利于中华老字号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国企改制后延续使用原国有中华老字号的行业范围

原国有老字号企业在股权转让之后,其所有权的主体通常都会发生转移,这就可能引出两个法律问题:

其一,受让企业应当获得原国有中华老字号的使用权,其可以在企业名称所登记的行业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而不应受到转让方的限制。

其二,根据我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6条规定:“企业只准许用一个名称,在登记主管机关辖区内不得与已登记注册的同行业企业名称相同或者近似。”这就意味着,受让企业在获得原国有中华老字号的使用权之后,在老字号企业登记主管机关辖区内,其他同行业商主体将不得申请登记与老字号企业相同的企业名称。那么,这就可能引发另一个问题:不是同一行业的经营者如果注册与登记在先的企业名称相同或近似的名称,是否属于侵权?由于在现行法中找不到答案,根据法无明文禁止即为允许的私法解释原则,这种做法就应当属于法律默许的行为,从而及易发生不同行业之间企业字号混同的危险,给广大消费者造成混淆。例如,2002年发生于福州市的“亨得利”眼镜纠纷案,历经三年才落下帷幕,就极其典型地凸显了不同行业之间的字号混淆问题。

(二)国企改制后延续使用原国有中华老字号的地域范围

根据我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6条、第7条、第13条和《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10条的规定,除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全国性公司、大型企业集团、大型进出口企业、三资企业和历史悠久、字号驰名的企业的名称在全国范围内享有专用权外,其他地方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只能在当地享有专用权。于是就可能导致同一字号或近似字号,只要分属不同的登记主管机关的辖区之内,就可以被几个不同的企业同时使用。尽管从《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7条我们可以找到些许对字号进行跨地域保护的规定,但其“历史悠久、字号驰名”这一磨棱两可的措辞,根本不具有可操作性。正是由于立法上的缺失,使得不同地域的企业使用同一或近似字号,“搭”老字号“便车”的现象丛生,令消费者难以区分不同地域的老字号企业,极大地扰乱了市场秩序。

除了立法上的缺位造成不同地域范围内的老字号冲突频发以外,我国很多老字号企业在历史上所经历的共同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这种矛盾的产生。以中华老字号企业“冠生园”为例,其创始人冼冠生于1918年创立了冠生园。建国以后,冼冠生为了扩大事业,在各地开设了多家冠生园的分公司、子公司,其中包括南京冠生园、重庆冠生园、武汉冠生园等。但后来,各地的冠生园又纷纷收归国有,资产所有权划归各地政府。就这样,昔日的冠生园被拆成了许多家没有任何资产关系的独立企业,然而却都沿用了“冠生园”这一字号。2001年南京冠生园“陈陷月饼”事件曝光后,全国各地三十多家“冠生园”无一例外地受到“株连”。南京以外的“冠生园”是无辜的,但由于它们与南京冠生园共享“冠生园”的字号,不仅产品的销售业绩惨遭冲击,而且企业的商誉等无形资产也受到了巨大的损失。[12]

此外,由于一些老字号经营者的知识产权意识淡薄或经济实力较弱、国际诉讼经验不足等原因,使得许多中华老字号在海外遭抢注,或面临艰难的海外维权,或被迫放弃巨大的国际市场。例如,“五粮液”在韩国被抢注,“红塔山”在菲律宾被抢注,“同仁堂”在日本被抢注,“狗不理”在日本、美国和澳大利亚均遭抢注等。因此,如何对中华老字号进行跨国保护亦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国企改制后延续使用原国有中华老字号的时间范围

对于经营者延续使用原国有中华老字号的时间范围问题,我国目前尚无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此进行明确的规定。但是,笔者认为,如何科学地界定经营者延续使用原国有中华老字号的时间范围问题,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因为:

一方面,中华老字号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商业标识,是消费者区分不同企业商或服务的外部标志。它和自然人的姓名一样,专属于其所附随的企业,二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也就是说,只要中华老字号企业还具有生命力,还能够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同,附随于企业的中华老字号就不应当终止,就可以被该老字号企业的经营者永久地使用下去。而这一点,与商标权或专用权均有法定的保护期限,期满即不再享有专有权是完全不同的。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注意到,老字号除了具有显著的标识性以外,它同时还是一种凝聚了丰厚历史内涵和广泛商业盛誉的商业符号。而商誉本身可以定义为经营者与顾客之间业已形成的友好关系和极度信任[13],对于这种极度信任的关系根本无法进行时间上的法定限制。

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建筑物会破旧,产品会发生故障,版权会过期,可是企业的美名和声誉若能善加管理,其价值会与日俱增。[14]商誉的形成和维护建立在市场基础上,权利的存续状态要取决于竞争的自发调节,而不可能人为地设定时间界限。[15]因此,对于那些由于种种原因非在业的老字号企业来说,虽然老字号企业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它们的字号及其所承载的商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却可能并没有被人们忘却,仍然具有潜在的无形价值和文化感染力。例如,山西原来有一家叫做“长裕川”的茶庄,曾是对俄蒙贸易的大商号。20世纪80年代来华采购的俄罗斯商人入境后,到处打听这家商号和和它经销的“川”字牌砖茶,但却踏破铁鞋无觅处。这就说明,如果“长裕川”这个老字号如果仍然在业或被他人重新登记注册,与其他经销茶叶的企业名称或字号相比,会拥有更多的商机。老字号所附随的企业虽然已经消亡了,但老字号却可能仍然承载着巨大的无形价值,不能笼统地将其纳入公有领域。

但是,从《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第31条第3款和第4款的规定来看,那些非在业的老字号似乎应当进入公有领域,已无对其进行法律保护的必要了。这样的法律规定可能造成的现实困境如下:(1)仍然具有无形价值含量的老字号由于企业的终止而处于闲置状态,其无形价值白白流失;(2)非在业老字号被重新注册使用后,使用人所经营的商品或服务与原来老字号经营的项目毫不相干,对原来老字号的商誉和无形资产无法有效利用;(3)后续经营者虽然经营与原来老字号同样的项目和服务,但却不再使用传统工艺、传统手艺,今非昔比,对消费者构成了蒙蔽和欺骗;(4)非在业老字号被随意注册为己有,滥用老字号的商誉,存在不当得利、“搭便车”等不合理现象。[16]

总的来说,针对经营者延续使用原国有中华老字号的行业范围、地域范围及时间范围问题,笔者认为不妨可以借鉴各国商标法和国际公约中的一些具体制度,对老字号给予特殊的法律保护。

首先,针对行业范围和地域范围问题,可以考虑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一是在现行登记制度未改变以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编纂、公布字号目录,当某企业申请字号登记注册时,如果拟申请的字符与在全国或一定地区享有知名度的企业字号相同或近似,则地方登记主管机关应不予核准。[17]

二是应变“分级登记制度”为“统一查询名称、分级登记管理”,即由国家工商局建立字号查询中心系统,各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在进行字号登记时,只有经查询在全国或一定地域范围内没有相同的字号,才能予以核准,而且应和商标字符进行交叉查询,从而避免两者权利的相互冲突。[18]

三是借鉴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制度,对中华老字号进行跨行业、跨地域保护。由于中华老字号企业都是一些历史悠久、匠心独具、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征,经营状况良好,得到广泛社会认同和赞誉的企业。这些企业经过悠悠历史长河的洗练,不管其字号是否已经被认定为驰名商标,都已然具备了被认定为驰名商标的条件,应当对其给予等同于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否则的话,不同行业或不同地域范围内就有可能出现多个名称相同或类似的老字号,届时消费者将如何判断它们孰真孰假?它们所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质量又该如何保证?真正的老字号企业在面临他人轻而易举地“搭便车”行为时只能束手无策甚至反为市场淘汰?等等。

四是对于那些尚未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的企业,理论上仍然只能在其登记注册的行业和地域范围内对其字号拥有独占使用权。但在这种情况下,商标局在核准其他企业就在不同行业或不同地域范围注册与在先登记字号相同或类似的字号申请时,应当以是否会给消费者造成混淆、是否会给先拥有该字号的企业权益构成侵害为标准,来判断是否对在后申请予以核准。只要这种在后申请不会给公众造成混淆、不会造成市场混乱、也不会对在先权利人造成侵害的话,就应当允许在某个地域范围内共存几个属于不同行业的相同字号企业或不同地域范围内共存几个同一行业的相同字号企业,以免一些具有有限性且极具经济价值的文字或其组合作为市场资源被浪费[19]。

五是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对商号的国际保护免除先行申请或注册的前提条件;同时,如果企业名称所有人在某一国家没有业务活动,但只要在该国有声誉,亦能获得保护。《巴黎公约》第8条规定:“字号得在一切成员国内受到保护,并无需申请或注册,也不论其是否为商标的组成部分。”这就免除了外国厂商名称申请和注册的义务,尽管这种义务可能是缔约各国国内法所规定的。如今,《巴黎公约》的这一规定不仅被大多数国家的国内法所接纳,并且业已成为诸多经典判例所确立的司法原则。例如,《美国联邦商标法》第44条规定,如果某一当事人所在的国家是与美国同属有关商号或商业名称的任何国际公约或协定的成员国,该商号或商业名称可以在没有进行注册申请或注册的情况下得到保护……”。[20]另外,在著名的英国Maxim’s案(1978)中,英国法院最终认为,“原告业务的声誉和信誉的存在和范围完全是事实问题,只要有此事实,原告无需证明自己在英国经营业务即可获得保护。因为,原告在英国的现有信誉可能被沦为未来信誉,但这信誉就将来的业务是真实的,因此有权受到法院的保护。”[21]可见,我国企业在面临老字号的海外抢注时,不仅无需怯懦恐惧,反而应当以上述国际公约或相关国家的司法判例为武器,积极应诉,理性维权,坚决维护中华老字号在国际市场的良好商誉,鼓励中华老字号走出国门,发展壮大。

其次,针对时间范围问题,一方面,对于在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可以授予它们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老字号的永久使用权。也就是说,只要老字号企业继续存在,其老字号就应当与企业的营业一同存在,只有在营业终止时,才可能产生字号的继承或终止。另一方面,对于非在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解决其老字号的续用问题:一则,非在业老字号的商号权归属必须明确,为了保持老字号真正做到一脉相承,可以适当考虑优先给予原创立人或继受人及其后代以重操旧业的机会;二则,对非在业老字号进行重新登记应予限制。比如规定:申请人拟经营的项目必须与老字号原来经营的产品或服务的类别相同或近似、必须按照传统工艺生产、不得滥用老字号的商誉欺骗或蒙蔽消费者、以次充好等等。[22]对此,广州市于2000年出台的《关于公布广州市第一批“老字号”的通知》第1条中对非在业老字号的保护,可谓走在了全国其他省市的前面。《关于公布广州市第一批“老字号”的通知》(穗府[2000]56号)第1条规定:“……‘老字号’经营企业如破产、关闭、兼并,‘老字号’不得销号,在政府指导下,由其上级主管单位收回,通过招标、租赁、企业重组等形式,让有条件的企业继续经营,使‘老字号得以延续’。”

三 国企改制后原国有中华老字号的价值转让和价值评估问题

(一)老字号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财产

作为经营者商誉载体的老字号蕴含着巨大的无形价值。一个企业的商誉不能单独存在,总是与特定的字号相联系,是公众对该企业长期以来所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肯定性评价。良好的商誉往往需要经营者通过持续而漫长的投入和积累才能形成,并且随着时间的流转,沉淀于字号之上的无形财产价值还会不断增加。而从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到,我国目前已经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的企业大多具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在漫长的经营历史中,这些老字号企业不仅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技巧工艺、经营特色,更是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积累了巨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能够直接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那些历史悠久、信誉卓越、业绩斐然的老字号,其潜在的无形财产价值往往价值连城,有的甚至高于其有形资产或其年销售额的数倍。

正因为商誉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而作为企业商誉重要载体之一——字号,在企业发生转让、兼并、继承或其他变更时,就应当将其纳入产权界定和资产评估的范围,对它的无形财产价值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谨防老字号价值的白白流失。值得欣慰的是,现在许多地方政府也都看到了老字号所承载的巨大无形价值,纷纷出台相应措施保护老字号的品牌价值,为老字号的传承延续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关于公布广州市第一批“老字号”的通知》(穗府[2000]56号)第1条规定:“‘老字号’经营企业如进行企业改造,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将其著名字号、成名产品的特殊工艺、配方或著名品牌等无形资产纳入产权界定和资产评估范围……”;《杭州老字号认定保护办法》第20条规定:“‘杭州老字号’如需要转让、质押、作价出资等,可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公正评估,在规定时间内报市经委和市贸易局备案。”

(二)老字号的价值转让问题

由于老字号是企业无形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原国有老字号企业进行改制的过程中都会碰到老字号的价值转让问题。也就是说,当原国有老字号企业通过股权转让方式改制以后,受让方能否无偿地沿用原国有老字号呢?

如前文所述,字号的价值附随于企业,应当随企业主要财产的转让而转让。因此,老字号的无形财产价值应当包含在原老字号企业作价评估的所有者权益中,并随附企业所有权的转让一并转让。否则,受让方在斥巨资受让原国有老字号企业后还要另起字号才能继续经营,这不仅对受让方有失公平,有悖于国有老字号企业改制求变的初衷,甚至还会人为地造成老字号的闲置或流失,对老字号的传承和发展将十分不利。

另外,当字号的价值附随企业的主要财产一并转让后,我国现行法律中仍有两个问题亟待明确:

一是,转让方是否应当承担一定的竞业禁止义务?因为在转让字号和营业后,如果允许转让方继续从事原有的经营活动,转让方就很容易保留原有的客户和市场,从而给受让方造成不公。从各国法律规定来看,都要求转让方在转让企业后,不得在一定期限和地域范围内从事与所转让企业相同或类似的经营活动。如《日本商法典》第25条规定:“转让营业时,当事人如无另外意思表示,则转让人在20年内不得于同一市镇村内或相邻市镇村内经营同一营业。”[23]鉴于我国没有规定字号和营业转让中转让人的竞业禁止义务,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明确规定竞业禁止的期限和区域,由法律对于期限和区域规定一个上限的同时,允许合同双方当事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进行约定。以此体现法律的强制性和合同当事人的自由意志。[24]

二是,对商号与营业一并转让中债权债务问题如何处理?一些国家如德国、日本等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应当由企业商号是否被继续使用来决定债权债务是否移转给受让人。一些学者认为,当商号与营业一并转让时,转让人应当进行注销登记,在注销登记后,原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自然应当一并转让给受让人。而当商号与营业的一部分一并转让时,转让人债权债务转移则需要考虑是否转让人的主要营业发生了转移,如果主要营业发生了转移,则转让人的债权债务应一并转让;如果主要营业未发生转移的,则转让人的债权债务应仍由转让人来承担。这两种情况都与受让人是否继续使用转让人的商号无关。[25]

(三)老字号的价值评估问题

老字号的无形财产价值应当通过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一并转让,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忽视对老字号无形财产价值的科学评估。基于字号对企业的依附性,应当考虑在对老字号企业的所有者权益进行作价评估时,将老字号作为企业无形财产的一部分进行客观、科学和合理的评估。同时,在评估手段上应当注意避免将有形资产的评估方法照搬于老字号价值评估的传统做法,更加关注其无形财产权的价值属性。具体来讲,评估者在恰当选择一种或多种资产评估方法时根据2009年7月1日起实施的《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第24条规定,分析收益法、市场法和成本法是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的三种基本方法。,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考量老字号的特殊性。

第一,老字号的历史积淀。在我国,老字号大多是一些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特色产品、技艺或服务,其字号不仅仅是企业的重要标识,更是企业长久以来所形成的历史文化积淀的鲜明写照。一般来讲,老字号的历史文化积淀越丰厚,其所承载的商誉就越好,品牌价值也就越高。

第二,特色工艺。许多老字号企业之所以可以常开常新,经久不衰,原因就在于它们传承了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特色工艺。这些特色工艺不仅能够让今天的消费者依然体验到久负盛名的产品或服务,而且还可以让其所附载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并发扬。更重要的是,许多老字号企业对其特色工艺的传承要求得异常严格,不仅对传承人的选择十分谨慎,对传承人的技艺教授也十分讲究,传承人不经过长期而严格的训练,很难掌握到其特色工艺之要领。因此,可以说老字号企业的特色工艺就是其生命力的源泉,对特色工艺继承得越好,其老字号的价值就越高。

第三,字号的驰名范围。字号作为企业的重要标识之一,是企业商誉的重要载体。不同的老字号企业,根据其历史沿革、技艺传承、管理水平、发展状况等,其在消费者心中的美誉度各有不同,驰名的地域范围也大有差异。总的来讲,美誉度愈高、驰名范围愈大的老字号其价值就愈高;反之则愈低。

第四,经营状况。从上文的论述可知,尽管我国对老字号企业的保护高度重视,亦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促进其发展,但是基于多种原因,目前依然有不少老字号企业的经营状况不甚乐观,面临改制,甚至濒临破产。因此,在对老字号进行价值评估时,客观评估老字号企业的经营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潜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讲,经营现状越好并且未来的发展前景越好的老字号企业,其字号的价值就越高;经营现状虽然不好,但其将来的发展潜力仍然巨大的老字号企业,其字号的价值次之;经营现状不佳并且其将来的市场前景也不甚明朗的老字号企业,其字号的价值最次。

四、结 语

中华老字号在我国不仅是一种商业存在,更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现象。但是,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字号及字号权的界定很不规范,对字号的法律性质、地位等问题的规定也很模糊,导致诸多国有老字号企业在改制求变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这对保护和发展中华老字号企业十分不利。

针对国企改制后经营者延续使用原国有中华老字号的资格问题,笔者认为,可以考虑采取将字号及字号权纳入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并在《商标法》中予以保护的办法予以解决。针对国企改制后经营者延续使用原国有中华老字号的行业范围、地域范围及时间范围问题,我们提出不妨可以借鉴各国商标法和国际公约中的一些具体制度,如编纂全国统一的字号目录、建立字号查询系统、借鉴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制度、革新老字号的核准登记标准、对在业和非在业的老字号适用不同的续用原则、对商号的国际保护免除先行申请、注册或在该国存在业务活动等前提条件等,对老字号给予特殊的法律保护。至于针对国企改制后原国有中华老字号的价值转让和价值评估问题,本文认为应当一方面确立字号应当附随于企业主要财产转让而转让的原则;另一方面也应当采用更加客观科学的手段对老字号的无形财产价值进行评估,谨防老字号的价值白白流失。

中华老字号是企业信誉的载体,也是连接企业与消费者的重要桥梁。此外,商标与字号在构成要素上也类似,二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目前,世界各国都有一个趋势,即字号与商标的统一。一方面,一些企业纷纷将自己知名商品或服务的商标注册为字号;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将自己的字号作为商标申请注册,为字号寻求双重保护。比如,美国波音公司注册的“波音”商标,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注册的“丰田”商标等。在我国,对于那些符合《商标法》中规定的商标构成条件的老字号,经商标局核准可以将其字号注册为商标。老字号注册为商标的,其效力范围将扩大到全国范围。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利用较为完善的《商标法》对老字号进行保护,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老字号企业的知名度、增加产品和服务信誉。例如“全聚德”、“张小泉”等老字号都已进行了商标注册。[26]另外,对于那些尚未进行商标注册的中华老字号,老字号经营主体应当尽快注册;如果该字号已被他人抢先注册,则可以酌情考虑中华老字号先用权人的利益,对中华老字号采取驰名商标的优先保护原则,撤销已注册的商标,将中华老字号优先注册为商标。可见,推动字号与商标的一体化可以使中华老字号企业的字号与商标相统一,从根本上解决字号与商标的权利冲突问题,使延续经营者能够获得商标与字号相关法律的双重保护,对中华老字号企业的长远发展将大有裨益。

[参 考 文 献]

[1] 陈乃蔚,魏来.字号权的知识产权特征及其相关权利冲突研究[J].科技与法律,2001(1):21-25.

[2] 张今.知识产权新视野[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226、226-227、259-260、261.

[3] 郑新建.商誉权的法律保护[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248、245-246.

[4] 吴汉东等.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69、782、780、781.

[5] 郝以宏.商号权转让的法律困境及对策[J].行政与法,2009(7):124-126.

[6]陈小蓉.我国老字号法律保护制度研究[D].华侨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41、45.

[7] 姜微,俞丽虹,黄庭钧.“冠生园”事件的另一个教训[EB].下载于人民网省略,,访问于2011年4月31日。

[8] 谢晓尧.论商誉[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5):551-556.

[9] [美]戴维斯·扬.创建和维护企业的良好声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9.

[10]张术麟.论传统老字号商号权的法律保护[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2-26.

[11]江平主编.法人制度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200-201.

第2篇:中国旅游文化论文范文

容却是旅游资源文化。

关键词:旅游文化;旅游资源文化;界定

冯乃康指出“普遍认为,在关于旅游文化的解说中,旅游文化主要是指旅游资源中的人文资源,即旅游的客体。”赵飞等2004年的《国内旅游文化开发研究综述》中,作者在摘要中开门见山的说道,旅游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这里谈的其实就是人文旅游资源开发。王会昌等的《中国旅游文化》也是以旅游资源为主体来构架的。胡幸福指出,有的研究者认为旅游文化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马波在研究中也发现了许多将旅游资源文化研究等同于旅游文化研究的错误。例如,在许多以旅游文化为题的著作,论文中。其实只是研究人文旅游资源的形式和特性。徐菊凤发现许多名为《中国旅游文化》的书籍,完全就是对园林、宗教、饮食、建筑、民俗等人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的介绍与阐述。由此可见,国内旅游界往往把旅游对象物的文化内涵完全等同于“旅游文化”。

人们在把握“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文化”这两个概念时的确有很大的难度,除了它们本身的交错复杂,而且在旅游实践中,旅游活动离不开旅游资源,更加大了难度。我们再将旅游文化用于实践指导和开发时,肯定离不开对旅游资源文化的深入研究,而且在认识旅游文化时,也不可避免的要遇到旅游资源文化。从另一方面来说,深入研究旅游资源文化的发掘,会极大地丰富和提升旅游文化,从而加速旅游的文化底蕴,扩大旅游的影响力。如果把握不好他们的内涵和外延,就会把旅游文化的研究引向旅游资源文化的研究。所以,避免混淆两种文化的关键就是认识和把握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文化的关系,区别它们的实质特征。

一 、旅游文化的界定

关于旅游文化的界定目前尚未得到统一,国内对于“旅游文化”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旅游文化是旅游接待的社会文化和旅游客源的社会文化借助旅游者这个媒介相互碰撞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是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在旅游经营服务和旅游消费中所反映创造出来的外在表现和观念形态的总和。

旅游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者借助旅游媒介的外部条件,对旅游客体的能动的活动,所产生的各种旅游文化现象的总和,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系统。

旅游文化是以旅游消费与旅游服务行为文化。旅游资源文化和旅游产品文化、旅游环境文化共同组成的以旅游行为为核心,旅游产品为依托,旅游环境为背景的系统性的场景文化体系。

旅游文化从狭义上说,是一门研究商品经济运行环境下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过去时代所创造的旅游文化遗产。怎样立足本地创造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旅游文化的学问;从广义上说,旅游文化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旅游活动发展规律的学问。

以旅游活动为核心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和文化关系的总和叫旅游文化。

从旅游文化的概念众说纷纭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第一,旅游文化是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是学者们几乎都提到的;第二,旅游文化不可能离开旅游资源文化而存在,两者之间存在这必然的关联,无论它的主体要素是以旅游客体,或是旅游主体还是旅游活动本身来界定。通常笔者认为旅游文化是由旅游活动而产生,是旅游活动所整合的文化,从他自身的结构来说可以划分为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

二、旅游资源文化的界定

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文化必备的基本条件,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它具有文化内涵。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的最基本的条件,由于其特有的物质组成,体现出美学价值,这种类学价值就是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姜红莹认为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指的是旅游资源所包括的时代特征、民族性格、审美情趣、宗教情绪、思维方式、历史背景等无形的精神文化和各种文物古迹、生产工具、风俗习惯、名族服饰、建筑、饮食、节庆活动等有形的物质文化。王德刚认为无论是人文的还是自然的资源,它们之所以成为人们旅游的对象,成为旅游资源,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们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能够使游人获得知识和美感,从而在精神上得到享受与愉悦。马锐认为一切的旅游活动如果是以人文动态和物质资源为基础的都可以纳入旅游资源文化的范畴,它是人类在通过旅游活动培育自身,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物质成果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由此可以看出,旅游资源文化在学术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笔者认为旅游资源文化是旅游资源的文化载体,是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因为旅游资源赋予了丰富的文化特质,产生旅游吸引功能,因此呈现了不同的审美状态,引起人们的审美享受。

参考文献:

[1]冯乃康.关于旅游文化概念的探讨[J].旅游研究与实践,1991,(2):2-5.

[2]赵飞,等.国内旅游文化开发研究综述[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2):48-52.

[3]胡幸福.论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的区别[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8-12.

[4]马波.我国旅游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8-10.

[5]徐菊凤.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J].旅游学刊,

2005,(4):67-72.

第3篇:中国旅游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潮涌现象”;旅游演艺;投资“潮涌”;预防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216-02

    一、“潮涌现象”的提出与一般机理

    林毅夫教授于2007年首次提出“潮涌现象”这一经济术语。他提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在产业升级时,企业所要投资的是技术成熟、产品市场已经存在、处于世界产业链内部的产业,企业很容易对新的、有前景的产业产生共识,容易出现许多企业的投资像波浪一样,一波接着一波涌向相同的某个产业;在每一波开始出现时,每个企业对其投资都有很高的预期,金融机构在“羊群行为”的影响下也乐意给予这些投资项目资金支持,但是等到每个企业投资完毕后,不可避免地将会出现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大量亏损破产、银行呆坏账急剧上升的严重后果。”

    二、中国旅游演艺“潮涌现象”的逻辑可能

    马波(2010)首次提到,在全国各界对于旅游业发展投资的呼声在中国是有增无减的情况下,由于已具备技术成熟、产品市场已经存在和处于世界产业链内部等三个发生“潮涌现象”的基本条件,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同其他基础产业一样存在有发生“潮涌现象”的逻辑可能。

    根据马波总结的旅游业“潮涌现象”的逻辑可能,我们可以得出,在中国旅游演艺事业发展过程中,产品的需求推动和政府的政策推动是各投资方形成产业前景共识、发生投资冲动行为的首要前提。首先,在旅游演艺产品的需求推动方面即主要指向市场方面,随着游客自身大众休闲意识的增强和精神文化体验需求的增加,其对集文化与旅游与一体的旅游演艺产品有着强烈的需求动机。然而,旅游演艺产品自身作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形式,能够丰富旅游内涵,满足旅游者多元化的需求,这就推动了旅游演艺产品发展的需求增长。其次,旅游演艺具有完善旅游产品种类,增强旅游吸引力,丰富景区及旅游地文化内涵,延长旅游者在旅游地的停留时间,提高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对当地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作用,这就大大推动政府鼓励性实施各项政策。在大量市场需求和良好政策的推动下,各投资方很容易对旅游演艺的发展前景达成强烈的共识,坚定地实施了投资。如此一来,全国各地旅游演艺产品是数量大增,呈现“南北东西各展风采,民营国有百花齐放,品牌产品声誉日隆,艺术市场多元扩大”的发展态势。然而若相应的旅游演艺项目投资未得到全面正确引导,出现盲目跟风的现象时,全国各地的旅游演艺产品的数量就会多于旅游消费者的有效需求总量,即,对旅游演艺产品的有效需求的增长会低于当下投资市场的预期,出现产能过剩的不良发展局面。这就将影响中国旅游演艺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此提高警惕和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三、中国旅游演艺已发生的“潮涌现象”

    在阐述旅游演艺产业发生“潮涌现象”的逻辑可能的基础之上,审视现实状况,全国范围内某些旅游演艺产品已经发生了盲目追风,主题雷同,昙花一现等不良现象。

    “近年来,云南省在全省主要景点全面开展定点文艺演出,同时各主要城市纷纷投入或正在筹备大量的人力、物力,建立大型的上档次的旅游专题民族歌舞演出基地,仅大型歌舞定点演出在昆明就有五六家,加上丽江、大理、西双版纳等地就已近10家。”但是,各家旅游演艺节目总体构思和节目创意等方面是大同小异,拉不开距离,必然导致为争夺客源优势,出现无序竞争的局面。这是典型的盲目跟风现象,掀起投资热潮,致使旅游者的有效需求小于旅游演艺市场的产品数量。

    在海南的旅游演艺产品中,“每晚海口上演的中国第一个以大海为实景、以大海为主题的演艺剧目《印象·海南岛》,在经历了短暂的绚丽后就陷入了落幕。同时,三亚耗资1800多万元打造的环保主题大型舞台剧《火凤凰》,在铺天盖地的大肆宣传后,而今已处于停业状态。”此外,“海南兴隆还出现7家旅游演艺场所因客源不足引发了恶性竞争而面临崩盘,150元门票给160元回扣的怪现象。”海南这种怪现象出现的一重要原因在于正在同一区域里,旅游演艺产品的数量多于这一区域游客的有效需求量,这正是区域产能过剩的表现。

    在中国旅游演艺产业中,商业运作上尚未确立一套适合国情的运作模式和制度,大部分即兴式拼盘演出,项目确立之前未经历过科学的市场论证,艺术产生过程没有流程化,造成某些旅游演艺产品平庸化、粗略化,各相复制模仿行为较多,自身创新艺术较少,造成产品的雷同。其次,各个投资方在设计的旅游演艺产品时缺乏相应的文化品位,市场定位不准,出现某些旅游演艺产品“昙花一现”。种种不良现象,都显现出中国旅游演艺产业有广泛发生“潮涌现象”的可能,因此我们有必要提高预警,及时防范,做出相关的应对措施,从而促进中国旅游演艺产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四、中国旅游演艺产业“潮涌现象”的预防

    针对全国的旅游演艺行业的“潮涌现象”已露出端倪的情况,我们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正确引导。

    (一)政府加强对旅游演艺项目的投资管理

    在各投资方在对旅游演艺项目达成行业良好发展前景的共识之前,政府的各项政策推动是一项重要的前提因素,政府职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政府应该加强对旅游演艺项目的投资管理,以有效避免“潮涌”风险。首先,政府有必要设立统一管理旅游演艺项目投资的管理机构,避免因政出多门而导致无序盲目的投资开发。其次,对于相应的投资项目可行性要基于市场需求进行严格的审查,避免区域内出现众多的重复投资开发和恶性竞争现象。

    (二)政府增强各方信息服务职能

    林毅夫等人指出,“政府相与个别企业和金融机构相比,对于行业内的企业总数目、供需情况、产能利用率等总量信息具有信息优势。”提出政府应当“建立信息服务制度,发挥政府的总量信息优势,并着手建立识别、评估产能过剩的体系。”对于旅游演艺行业的项目投资,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自身拥有强大信息总量的优势,及时各种行业信息,帮助个投资方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困难,这样更有利于各投资方和金融机构理性的投资。

    (三)加强旅游演艺项目产品发展类型的结构调整

    马波指出,“旅游业的产能过剩既可以表现为总量过剩,也可能表现为结构性过剩。”因此,预防旅游演艺行业的“潮涌现象”需要产业结构政策的配合。旅游演艺项目产品的发展类型现主要包括以旅游地山水实景为依托打造实景演艺产品、以着名旅游中心区为依托打造旅游“特色演出”精品和以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复合型旅游演艺项目三种类型。在其投资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区域优势资源的现实状况来确定和调整投资发展旅游演艺项目的类型,避免出现区域类重复性产品扎堆的现象。

    (四)各投资方需理性投资

    旅游演艺项目的个投资方在进行投资前应向相关政府部门全面了解各种关于投资项目的政策信息,切实掌握区域内已存在的的旅游演艺项目及市场需求等重要信息。这对于各投资方理性投资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作者简介:陈敏(1987— ),女,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研究方向:旅游文化。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潮涌现象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新建构[J].经济研究.2007,1:126-131.

    [2]林毅夫,巫和懋,刑亦青.“潮涌现象”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J].经济研究.2010,10:4-19.

    [3]马波.中国旅游业“潮涌现象”的预警与预防[J].旅游学刊,2011,(1):12-17.

    [4]诸葛艺婷,崔凤军.我国旅游演出产品精品化策略探讨[J].社会科学家.2005,5:121-123.

    [5]余琪.国内大型主题性研究演艺产品开发初探.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9:1-80.

    [6]李婷.旅游演艺:还要找准独特的民族经典元素[N].今日海南.2010,02:24-25.

    [7]杨军.寻求旅游演艺健康发展之路[N].中国旅游报.2006,08:1-2.

    [8]钱康宁.旅游演出节目趋同化惹人腻[N].云南日报.2005,11:1.

    [9]李幼常.国内旅游演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61.

第4篇:中国旅游文化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课程

论文摘 要: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源头,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文化课程内容也面临全面更新和优化。本文在了解大学生对《旅游文化学》课程的需求的基础上,对当前旅游文化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了教学评估。

旅游文化课程必须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才能确保课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如近几年持续的生态旅游热,支撑其发展的文化基础(生态文化),仍处于零散状态,急待研究、整理并充实到课程内容中。旅游文化课程内容没有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及时吸收新的内容,课程内容仍以传统的、历史的文化为主体,对现代旅游有关的其他文化没有或很少涉及。可以说,目前的旅游文化课程内容,仅是中国旅游文化的一部分,课程内容严重缺失,很不健全。

一、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程序。近年来我院在进行《文化旅游学》课程教学改革时,主要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方式创新:

1.问题启发式

讨论式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结合教学材料通过思考、探讨、交流(分析与争辩)来解决问题,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讨论式常见的方式有同桌讨论、前后(4人)讨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或派代表发言)等多种方式,既可以单一使用,也可以多种方式并用。更可以和其他教学方式交叉使用,例如讨论式可以是探究式教学或问题(课题)式教学中的一个环节。

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学材料应是广义的,它包括教材、资料、图表、录像、课件、采访、野外观察中获得的信息。在讨论中师生共同依据系列问题,为解决问题而研究有关信息,在研究、思考与交流中又会受到启发,提出新问题,或将问题引向深入或师生共同得出某种结论、解决某个问题的最佳方案或重要规律。讨论式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有行动的勇气,才有真知之收获,才有创造之可能。

运用讨论式教学时,需避免放任自流与偏离主题的局面,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影响教学进度,其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首先是讨论题的质量,讨论题要富于思考性、前瞻性、难易适中、切中要害、不能是无关紧要或漫无边际。其来源可以是教师拟定;或根据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师生共同拟定。其次,要让学生充分准备,最好提前布置课题,在各自有一定见解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以保证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三是发扬民主,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包括错误的观点、方法。教师参与讨论,但不要过早做出结论,而是适时引导捕捉有利于深入解决间题的沦点,启发学生进一步探讨,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正确结论。

2.案例讨论式

管理案例教学于20世纪20年代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摸索,哈佛商学院已经建立了相当规模的完整案例教学和管理系统。到上世纪20年代世界旅游发达的国家已将案例教学引入了旅游教育与培训中,并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国的旅游教育培训中,有的院校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饭店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课程的教学中已经引用了案例教学方法,但是,在《旅游文化学》课程中尚未得到普及推广,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到的案例数量也远远不够。许多旅游院校的《旅游文化学》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课堂授课的灌输方式,教材的编写仍然未能很好的利用系统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编写方法,对于《旅游文化学》这一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无疑有较大的局限性,使得我们的学生适应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较差。《旅游文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教学能够与实践相结合。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许多专业院校都没有现场模拟教学基地,学生对旅游文化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及教师,而旅游文化学的案例是实践经验的浓缩,是大量典型事例的概括和提炼。案例经过教师的精心挑选,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加深了学生对旅游文化的感性认识,并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获得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知识,提高实务技能。 转贴于

3.参与式

《旅游文化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主动地积极投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中,真正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学生的这种学习方式的根本特征表现在主动性和参与性上,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即时情景,给学生创设场合渲染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之中,参与到学习的各种环节中去,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习获得知识,而且能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参与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开放的教学内容;提问式的讲;无标准答案的习题和论文形式的考试。如果学生上第一堂课,老师介绍课程内容时,只讲课程体系和内容如何系统和严密,这样实际上把学生定位在只能被动学习的位置上。但是,如果老师能告诉同学,这门学科并不是"天衣无缝"的,还有很多问题有待研究,在课程教学内容中也包括一些正在进行科研的部分,从而可以激发学生跃跃欲试、表现自己的参与潜力。所以,在课程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问。"学问"起源于"学习、问难",知识的掌握不是靠"教"而是靠"问"出来的。同时还要积极引入一些包括解题的方法和解题的结论没有标准答案的习题,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寻找新的解题方法,探索更好的答案。这些习题,有时则在课堂上讨论。不同答案的讨论和争辩,使得同学思想更为活跃,掌握知识更深入。

二、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

这门专业选修课,从开设之日起,一直以新的教育理念,采用最新的教学手段,力争以直观的方式解读中国旅游文化。教学内容既规范又新颖,信息量大且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学术价值。教学方法灵活,且极具启发性和互动性;能以散而不乱技法,娴熟、轻巧地驾驭着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制作精美的课件,文字、图像、声音、动态和谐、统一,能使抽象的旅游文化现象,演绎得直观、生动;条分缕析的图标设计,使纷繁的旅游文化现象变得简约而条理分明;重视文化内涵的挖掘,注重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已经摆脱了传统的一个老师满堂灌的做法,比较注重吸收学术界的新成果和新资料;形象而深刻的语言艺术追求,激发学生在美的陶冶中产生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能主动的学习。

《旅游文化学》课程的内容、方法和作用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为更好地总结经验,建立可行、有效的旅游文化教育教学模式,笔者对今后课程改进的建议如下:(1)申请增加课时,将教学内容进一步细化,增加景区、旅行社的实训内容,将《旅游文化学》课程直接搬到景区讲授,真正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零距离”,使学生首先对该专业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2)开展小班教学,每班最好20人左右,保证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参加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3)增加参与式教学方法的使用,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广泛参与;(4)更好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增加影像资料的播放;(5)邀请一些专家做旅游文化专题演讲。

参考文献

[1]沈祖祥.旅游文化概论.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第5篇:中国旅游文化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在旅游英语中实施中国文化教育是一个崭新的理念。教学中要着眼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树立全面的中国文化观 ,挖掘旅游文化的深刻内涵,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旅游英语人才。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 ,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并成为世界主要旅游客源国之一。旅游市场人才需求空前高涨。经广泛的社会调查,目前全国旅游业从业人员 600万人。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实际需要专业旅游人才 800万人以上,旅游业人才缺 口至少在 200万人以上。随着入境游、出境游的不断增加旅游英语人才更为紧缺。人才的短缺将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服务于现代化涉外旅游第一线的旅游英语人才,将填补旅游市场需求空缺,旅游英语专业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为了适应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旅游英语课程以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和较强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旅游英语人才。本文主要探讨英语专业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问题。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更是文化教学”,旅游英语教学更应符合这一理念。

一、旅游英语教学中要重视文化教学

1.旅游与文化。

关于旅游的概念,学术界虽然没有统一的定论,但旅游是人们暂时离开居住地前往异地且不导致在异地长期居留的活动,这是勿庸置疑的。由此,旅游也就必然会导致旅游者的迁移,进而引起游客与目的地居民在经济、文化上的相互作用。从文化角度而言,“无论是旅游团体还是散客旅游者,人们一旦跨入异国他乡,不同文化间的人们一经接触,不论他们愿意与否,或者是否意识到了,他们的所有行为都在交流某种信息,即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接收信息和传出信息。即旅游实质上是一种在异质文化中的人际交往。旅游活动是一种文化活动。旅游文化作为旅游业的灵魂,始终蕴含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魅力,且随着现代旅游业的逐步深层次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它的深刻内涵及其无可替代的作用。

2.文化教学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应得到重视。

文化差异是旅游发生的重要因素 是构成旅游文化交流与互动的文化条件。我们可以从旅游活动的几个要素对文化旅游的概念加以理解。从旅游主体看,它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到有别于自己母文化的旅游目的地从事旅游活动 ;从旅游客体看,是指旅游目的地向旅游者展示 自己不同的文化,并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提供一种宽松的、易于沟通的,避免发生文化冲突的旅游。交流、交往和交互这三个概念之间有一定的区别,交流的重点在于相互理解,交往的重点则在于行为和行动,而交互的重点则强调游客与东道主居民相互的交往、交流。在本论文的研究中忽略了这些区别,有时三者互用,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己。游环境 ;从旅游媒介看,是指招徕、接待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客源地的旅游者并为他们提供饮食、住宿、交通 、娱乐 、游览 、购物等服务在整个跨文化旅游过程中,文化始终是联系游客与 目的地居民的桥梁。游客通过跨文化旅游,接触、观赏及参与到东道主社会的民俗文化活动中,从而加深对目的地文化的了解,反过来也加深了游客对自身文化的理解,进而对游客自身的思想情操、文化修养、审美素质等产生影响。东道主居民则通过跨文化旅游在学习、掌握、传播着与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打交道时的实际技能和文化素养。由此可见,文化是跨文化旅游研究的核心。旅游英语教学的过程也是让学生接触感受旅游社会文化的过程。因此,在《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旅游文化的渗透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把文化教学寓于旅游英语教学中,才能称得上是文化教学;只有用文化教学指导旅游英语教学,学生才能更好地接触 、认识和感受旅游文化。

二 中国文化知识的导入在旅游英语文化教学中的重要性

旅游英语专业不同于普通英语专业,该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从事导游、领队、旅行社管理、英语翻译兼秘书主题公园和景区景点的管理等工作。旅游英语人才是能以英语为工具从事旅游工作,面向旅游第一线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但是,旅游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不简单的等于英语基础知识加旅游专业知识。文化教学在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不同于普通英语专业的是这里的文化教学既包括英语国家文化也包括汉语文化,很多外国游客来华旅游的目的之一在于了解中华文化。那么,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就肩负有把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现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介绍给外国游客的重任。在这一层次的教学中更应注重主体文化的导人,不能忽视 主体文化 (母语文化)对交际能力的影响。因此主体文化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导入就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其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独特品质。许多学者研究提出,中国文化是能够在二十一世纪发挥重要作用的文化。富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针灸疗法和中草药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士的欢迎,不少外 国朋友来华学唱京剧、学习书法、绘画和学练气功、打太极拳,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更有不少西方人在节假日去中餐馆学习使用筷子,品尝饺子、豆腐、春卷等中国传统食品。现在西方国家开设汉语课的学校和研究汉学的人士 日益增多,儒学 ,老庄哲学和易学在西方再次盛行。因此,我们在积极吸取国外文化精髓的同时,还应主动把我们的灿烂文化传播出去。一个称职的旅游工作者应该是一个文化大使。他不仅通晓客源国的文化,更要通晓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

2.提高人文素质。

涉外导游工作者不仅是文化大使 ,还是形象大使。他们在国外游客面前的一言一行都应体现出来 自古文化大国的青年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中国文化教育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大学生在小学、中学阶段曾经接受比较系统的母语教育,不断得到母语文化的熏陶。但他们的母语文化基础只是在无意识中建立的,是不系统的。对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中国文化再教育,可以使他们全面系统地了解本 民族文化,加深文化内涵,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文修养。旅游英语专业普遍重视英美文化教学,这 当然符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但是英语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目的语 自身的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它还应包括对源语言和文化的兼容。

三 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应导入的中国文化内容

根据季羡林先生的定义,凡人类在历史上所创造的精神 、物质两个方面,并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就叫“文化”。我们将英语教学中应导入的中国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物质层面包括各种实物产品表现出来的文化,包括建筑物、服饰、食品、用品、工具;社会规范、典章制度风俗礼仪;以及哲学、科学 、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和产品等。导入时应注重中国文化特色的典型词汇的英语表达,同时对相关的中国文化知识进行英文阐述。

如,“拜年”、“聘礼”、“过年”、“元宵”、“中秋节”等包含的礼俗文化因素,“菜系”、“饮条”、“袍”等包含的饮食服饰文化因素,“剪纸”、“京剧”、“唐诗”、“宋词”等包含的文学艺术文化因素,“四合院”、“寺庙”、“亭子问”等包含的民族建筑文化因素等。精神层面的文化包括了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季羡林先生认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具有现实性,反映时代需求,对个人及社会的发展具有启发及促进作用 ,因此,应注重导人影响中国社会至深、在现今知识经济时代仍具有积极影响的、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

四 如何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引入中国文化知识

1.对旅游英语专业的中国文化教学必须在英语语言教学的框架中进行。英语语言教学是基础,而导人中国文化是旅游英语教学取得成效的促进因素。注重中国文化的导入 ,决不是旅游英语教学核心的转移 ,而是该专业教学的深化。这就要求中国文化教学必须遵循适度的原则。

2.教学素材是对旅游英语专业进行中国文化教育的关键环节。在现有教材中,有关中国文化的汉语版本教材居多。由于旅游英语专业有别于普通英语专业,教师可根据本专业的特点自行编制讲义。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对中国文化进行了大量介绍,可以作为书面素材以外的有益补充。

3.旅游英语专业注重实践和应用,所以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利用学生对汉语和汉文化的了解,鼓励学生全程介入。为了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应采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此外,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一环。教师应采用课堂精讲,师生对话,小组讨论,公开辩论等形式进行教学。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应督促其在课前进行大量阅读,积极准备。中国文化的英语教学应摆脱以往教学中传授知识的弊端,应以实践为特点,培养学生对中西文化进行鉴赏和对比。

总之,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实施中国文化教育是一个崭新的理念,是深化旅游英语教学改革中值得探索的新课题。为了保证这一理念的有效实施,英语教师应该首先审视原有的语言及文化观念,树立全面的中西文化观,注意目的语与母语的平衡。必须使我们的教学工作着眼于学生实际交际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挖掘旅游文化的深刻内涵 ,积极配合旅游英语教学,最终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顾冠华:中国传统文化论略[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6)

2.张海燕:旅游文化与旅游英语教学[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2)

3.闻华:关于旅游英语教学的改革与思考 [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3)

第6篇:中国旅游文化论文范文

备注:特别感谢我的学生陈亚为该论文收集资料,做大量基础工作。

摘要:重庆是一座充满生机富有韵味的大都市,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它地处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城市。其主城依山傍水,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人造建筑于一体的滨江旅游带。本文在综述重庆主城滨江游憩休闲旅游发展的基础上,对重庆主城滨江区的现状及休闲旅游资源的重组进行研究,主要通过设计出游憩休闲带旅游线路、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及游憩休闲旅游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试着构建了主城滨江游憩休闲系统。

关键词:游憩休闲系统;滨江;重庆主城

1.引言

21世纪是“休闲的时代”,游憩、休闲、娱乐活动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主题。对于重庆而言,重庆主城滨江游憩休闲旅游步入发展阶段,初具规模,且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延长,为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滨江游憩休闲旅游在休闲旅游中仿佛更受大众欢迎。滨江游憩休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休闲方式,适应了人们休闲旅游方式的需求,对相关产业的带动融合不断深化。对于重庆主城滨江游憩休闲系统的构建符合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

城市滨江区即指“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1]。城市滨江区既是陆地的边缘,又是水体的边缘,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近的城市陆地空间。国外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对滨江区进行研究[2],从1988年开始,重庆渝中区首先开始对滨江区进行修建,经过20多年的研究发展,在城市规划、道路建设、环境改善、景观设计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重庆主城滨江休闲系统的构建,对于挖掘重庆主城滨江旅游资源、城市规划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社会文明和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重庆主城滨江旅游及休闲资源及利用概述

重庆作为山水城市的典型代表,仅在主城有着独特的滨江旅游资源,凭借有利的地势“一岛、两江、三谷、四脉”形成山高水低、山环水绕、山上有城、城中有水的景观。主城滨江区范围主要是指重庆主城区域内约120Km长江河道两岸(西彭—五宝),以及约60Km嘉陵江河道两岸(北碚—朝天门)。根据主城滨江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分布特点将滨江区分为7个旅游区域,即北碚峡谷温泉滨江旅游区、磁器口—朝天门文化生态滨江旅游区、水土—悦来观光农业滨江旅游区、西彭—鱼洞岛屿滩涂滨江旅游区、鱼洞—李家沱厂矿码头滨江旅游区、李家沱—朝天门文化生态滨江旅游区及朝天门—五宝岛屿峡谷生态滨江旅游区[4]。

据重庆旅游局统计,两江沿岸旅游景点有77处[4],主要以历史文化类人文景观为主,主要包括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磁器口古镇、重庆湖广会馆、重庆市规划展览馆、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南滨路旅游观光区、重庆兴澳海底世界、重庆游乐园等;主要自然游憩资源包括朝天门广场、北温泉风景区等。多是以建筑和设施类景点为主。

重庆主城滨江区的发展主要是在城市规划中用于交通道路建设、防洪、景观设计休闲场所等方面,但是在滨江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还存在不足。例如,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科技投入少,配套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大型的娱乐场所较少;在整体规划上公共空间不足且不能达到亲水平台的要求;对于重庆当地民俗文化的认识不到位,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及利用;对于城市滨江区生态旅游的规划与开发的利用不明显。因此,在构建重庆主城滨江游憩休闲系统的同时还应积极的将游憩休闲的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构建绿色旅游通道。

3、重庆主城滨江游憩休闲系统构建策略

重庆主城滨江区的旅游地旅游景点较为分散,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构建重庆主城滨江游憩休闲系统是对旅游资源的重新组合,设计合理的滨江休闲旅游发展线路,打造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重塑旅游形象、培养旅游人才等方面,并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主城休闲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

3.1游憩休闲系统线路设计与开发

① 磁器口——朝天门——磁器口/磁器口——北滨路——朝天门——磁器口,沿途可乘坐豪华大巴、豪华游轮沿嘉陵江游览观光,途径沙坪坝滨江路、嘉陵江滨江路、高家花园大桥、嘉陵江石门大桥、嘉陵江嘉华嘉华大桥、渝澳大桥、嘉陵江大桥、黄花园大桥、千厮门大桥(在建),途径主要游览景点:朝天门广场、磁器口古镇、洪崖洞、红岩革命纪念馆等。 ② 滨江环带精品线路:长江滨江路与南滨路环带,②——④,主要经过的旅游景点有:朝天门广场、长江滨江路观光带(滨江公园、重庆长江大桥、珊瑚公园、菜园坝长江大桥等),南滨路观光带(重庆游乐园、重庆长江大桥、重庆南滨公园、海棠烟雨公园、龙门皓月、重庆兴澳海底世界、慈云寺等),最终回到朝天门广场。③ 水上休闲特色线路:在江两岸不仅修建休闲场所、步行街、广场,在江中的滩涂也可以修建滨江公园、休闲茶聊会所及水上步行街等。 ④ 美食体验特色线路:将北滨路、南滨路美食街打造成为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的美食街。将滨江路美食街打造成为最美的山水夜景、最好吃的宵夜、最优雅的酒吧、最璀璨的灯光。

3.2 游憩休闲系统旅游产品的开发

对于重庆主城滨江游憩休闲系统旅游产品的开发,主要是以娱乐休闲为主,结合重庆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的人文风情,打造具有重庆特色的旅游产品。

3.2.1游憩休闲系统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

重庆旅游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古迹、文学艺术、民俗风情等都带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与旅游活动六要素中的食、住、行、游、购、娱与文化交融,密不可分。文化产品的开发,满足了旅游者探奇求知的需求,同时,对于文化的开发利用,即是对重庆传统文化的利用与保护,也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使传统文化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3.2.1.1 山水文化与休闲旅游

山水文化是人在旅游活动中不断创造的过程形成的一种审美观,它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一种体现,满足人们对山水的审美需求。重庆主城滨江区可以在长江、嘉陵江上建立索道,豪华游轮观光、水上休闲区、餐饮区,成为人们休闲的天堂,让人们尽览重庆的山水之美。

3.2.1.2建筑文化与休闲旅游

重庆主城的广场、桥梁、商业街成为重庆地标性建筑。尤其是重庆桥梁众多,世界上独一无二,享有“桥都”美誉。桥的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可以在滨江休闲区建立一个真正的中国最大的桥梁博物馆,使游客在博物馆就能一览重庆的造桥奇迹。将朝天门广场打造成为观赏两江汇流的天然圣地,将灯饰、水、人融合为一体,构成重庆极具特色的标志性地域。

3.2.1.3 民俗文化与休闲旅游

重庆是以汉族为主体,同时包括土家族、苗族、壮族、满族、回族等54个少数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地区[4]。地域风俗、行为风俗、民族文化、歌舞等都会给游客一种新奇感,又与生活贴近,易使游客产生认同,便于他们参与,亲身体验异地文化。对民俗文化的开发、完善与深化就是对健康的、具有进步意义的民俗发扬光大。在广场开展歌舞表演,设计具有重庆民风民俗的特色旅游纪念品,在传统建筑上充分体现重庆的地域特征。

3.2.1.4 饮食文化与休闲旅游

著名作家王蒙指出,“中国文化的三大支柱是中国文字、中华饮食、中国人思考问题的方法[5]。”重庆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烹饪文化、茶文化更是独具魅力。重庆人饮茶习俗讲究水好、茶好、茶具好,尤其讲究茶具,茶盖、茶碗和茶船组成三大件的茶具,古朴典雅,形成巴渝独特的盖碗文化,是爱茶爱好者的必来之处。因此,可利用重庆人饮茶的习惯作为休闲旅游的一种方式,并将茶具作为一种特有的商品进行出售。此外,重庆的火锅、毛血旺、辣子鸡、重庆的小吃(香山蜜饼、麻团、九园包子、担担面、鸡丝凉面、吴抄手、鸡丝豆腐脑、酸辣粉、麻辣小面等)等美食,让游客享受在美食中的乐趣。

3.2.1.5 都市文化与休闲旅游

重庆是繁华魅力的大都市,到重庆旅游领略山城美景、巴渝风情的魅力。在南滨路、北滨路、长滨路、嘉滨路等区域将生态居民区、都市休闲区、商务服务区的功能明确分开(如图1),在环境优雅区域建设生态区民区,在居住区与商务区之间地段构建都市休闲区,在商业发达、交通便利、基础设完善地区组建商务服务区。另外在滨江区打造山城灯海,通过山城夜景灯饰工程,显示出更具魅力的重庆都市之夜。

图1滨江区功能分布

3.2.2 打造北温泉疗养休闲基地

重庆的地热水资源十分丰富,位于主城滨江区的温泉基地主要在北碚嘉陵江畔的北温泉地区,它是集、山、水、林、泉、峡、洞、石于一体,展示了北温泉幽雅、宁静、奇特的特色。景区以北温泉公园为核心,有著名的嘉陵江小三峡之一的温汤峡、乳花洞等自然景观,又有温泉寺庙,宋代摩崖石刻等众多名胜古迹。

北温泉开发时间比较早,资源丰富多样,适合打造北温泉休闲疗养基地。利用北温泉丰富的水量、多处泉眼,扩大温泉基地的规模,建设高、中、低档不同温泉浴室和大、中、小不同层次的温泉游泳池,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建立健全景区内设施设备,住宿、餐饮、交通及过江速滑、蹦极跳、水上速滑、漂流等娱乐设施。将景区内每5年举办温泉泼水节作为温泉发展的亮点,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打造北温泉养身保健休闲度假村,成为夏季避暑的理想场所。

3.2.3 打造主城滨江游憩休闲系统一条龙服务

游憩休闲系统的构建是为游客提供全套的综合,不仅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同时也为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服务。

首先,休闲美食街的构建,滨江区是重庆的外滩,游客在这里可以享受美食、喝着咖啡、品着浓浓的香茶,凭窗而望着窗外的江景夜景,闲聊着人生趣事,放松自己疲惫的心情,那将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其次,繁华的商业街及水上步行街的构建,再放松之余,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有就是购物,打造滨江区购物的天堂成为滨江区旅游的一大亮点。建立水上步行街,可以休闲散步、垂钓,甚至还可以在水上看一次浪漫的电影。再次,提供3星级以上的住房服务,常住于繁华的大都市,在江边享受美丽的夜景,望着窗外美丽的夜景真是一种美的享受。最后,开展水上娱乐项目与陆上娱乐项目相结合,两江横渡、沙滩运动、划船比赛、赛龙舟、水下博物馆展览,为不同的游客满足不同的需求。

3.3.主城滨江游憩休闲系统构建的可持续发展

主城滨江游憩休闲资源在历史文化建筑上较为突出,滨江区的历史文化建筑具有很高的科学文化价值,需要我们有利的保护。实现休闲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对休闲文化有正确的认识,科学合理的利用文化资源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因此,在开发文化资源时就必须做到保护与利用并举,坚持保护原则、适度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6]。构建主城滨江游憩休闲系统要符合自身特点要求、社会的要求、环境的要求。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生态旅游发展相结合,打造主城滨江区亲水平台的建设,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价值来看,要坚持效益最大化原则,必须实现三者利益的有机统一。从经济价值来看,是推动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长期利益与短期相统一的重要力量;从社会价值来看,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从生态效益来看,是实现主城滨江区生态旅游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4.事件旅游与特色的滨江游憩休闲系统的结合

主城滨江游憩休闲旅游的发展应依托“中国·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重庆山水都市旅游节”、美食文化节等旅游文化节,为重庆旅游作宣传,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外来旅游者。此外,还应举办一些具有国际代表性的事件旅游。如举办国际性的旅游赛事或体育赛事,力争让世界的目光聚焦重庆。定期举办国内、市内重要的旅游会议,如“中国重庆国际旅游发展会议”,“国际旅游企业高峰论坛”,“中国旅游文化艺术节”“中国·重庆山水园林艺术画展”等大型特殊会议,邀请国内外的旅游经济专家,世界知名旅游企业老总,行内精英,相关的主管部门负责人来参加,力求扩大国际影响,促进滨江游憩休闲系统的构建。

5、结束语

重庆主城滨江游憩休闲旅游资源丰富,内容多样,尤其是以历史文化类为主的旅游景点,成为重庆主城滨江旅游发展的标志性区域。本文主要对重庆主城滨江游憩休闲系统的构建策略做出研究,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包括文化产品、重组旅游线路、事件旅游的发展,是实现主城滨江游憩休闲系统的构建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对于重庆主城滨江游憩休闲系统的构建,不仅促进重庆旅游业的发展,对于重庆的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有重大作用。(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吕志鹏.世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J].城市规划,2001,25(7)41—46

[2]秦 趣,刘兴荣.国内外滨水旅游发展现状探析[J].地理教育,2010

[3]冯维波,于进勇,杨锐 等.山地城市滨水区旅游功能区划与开发研究——以重庆主城区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09

[4]重庆市旅游局.重庆导游[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1

[5]潘宝明.中国旅游文化[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10

第7篇:中国旅游文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旅游翻译;研究范畴;旅游发展

一、引言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翻译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旅游与旅游业的正确理解和旅游发展趋势的清楚认识,是旅游翻译得以明确研究范畴,确立学科地位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其他研究领域一样,“任何学科要取得独立的地位,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要有一个定义清晰的、结构严谨的术语的体系和一个稳定的知识系统” (方梦之,2008:8)。旅游翻译经过20多年的发展,需要有一个与旅游发展相一致的研究范畴与知识系统。

二、中国旅游发展与旅游翻译关系回顾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正式将旅游业纳入我国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到如今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开始扮演支柱与示范作用,中国旅游业经历了从单纯的接待入境旅游发展到了接待入境旅游、组织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的三大市场相互融合的全方位发展格局的阶段,产生了质的变化并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旅游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翻译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一)入境旅游与旅游翻译

1978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旅游业还未被确定为经济性产业,入境旅游接待工作的开展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李天元,2004)。然而正是由于这种特点,使得最早的以服务于这一类游客的旅游翻译具有了强烈的对外宣传特点。翻译内容也主要集中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宣讲改革开放的成果上。这一时期的旅游翻译主要是以汉译外为主的翻译。有关中国情况的外语书面材料大多是以中文材料为基础直接用外语写成的。这些英文书籍知识新颖而且语言标准,成为了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主要窗口,同时又为广大的导游翻译人员提供了为外国游客进行导游讲解的书面材料。

入境旅游虽然由最早的一统中国旅游市场天下的位置逐渐演变到了与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齐头并进的阶段,但由于不可估量的国际影响使其依然保持旅游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服务外国入境游客为对象的汉译外旅游翻译将会在较长的时间里保持在旅游翻译中的主导地位。

(二)出境旅游与旅游翻译

随着中国公民可自由支配收入的提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中国人开始了走出国门的旅游。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国旅游市场经历了从探亲游到自费出国旅游和出国旅游的发展阶段,时间虽短,但发展迅速。1997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旅游局和公安部联合了《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国家正式允许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的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06)。

出境旅游的发展给旅游翻译提供了新的挑战:中国旅游机构和中国的潜在游客迫切需要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国情与文化。在这一点上,我国的旅游翻译似乎在时间和翻译水平上都没有跟上旅游业的发展。由于对国外文化和旅游资源了解的局限,这一方面有限的一些外译中的翻译材料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但值得关注的是,国外旅游部门为了迎接中国游客做出了迅速的反应,纷纷开通了中文网站。有较大影响的包括日本国家旅游局(jnto.go.jp/)、英国旅游局(visitbritain.com/)、韩国旅游发展局 (visitkorea.or.kr)等。其他的一些有中文语言版本的外国旅游局网站在中国欧盟电子商务中心的官方网站上(2008)也能查到。这些网站的中文服务满足了部分市场的需求。

(三)国内旅游与旅游翻译

国内旅游虽然不涉及语际之间的翻译问题,但正是由于国内旅游的迅速发展,使旅游景区景点和其他公共场合为国际游客服务的外语说明和标识语引起了国内游客的关注。这些游客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懂外语,但其中不乏精通外语的高手,或者至少能看懂外语的人。正是他们发现了旅游翻译中大量的不可饶恕的翻译错误,并将这种有意或无意的翻译错误以各种方式呈现在了从事翻译的专业人员面前。这种现实的逼迫感促使翻译工作者反思:是到了必须认真对待旅游翻译的时候了。

三、旅游翻译的现状与问题

对于旅游翻译的研究近几年已引起了翻译界和旅游业界的关注。2004年6月18-20日,首届全国旅游文化翻译研讨会在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召开。2007年10月20-22日在首届文化创意与旅游翻译论坛上,翻译界众多学者与业界人士齐聚北京,探讨“全球化视野下的旅游翻译”。大家一致认为旅游翻译在目前中国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具有很深远的研究价值,对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推广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2009年10月17-19日由中国翻译协会、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和第二届全国旅游暨文化创意产业(多语种)翻译研讨会在北京召开。2011年4月15-17日,由中国翻译协会和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召开,旅游翻译是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这种学术活动必将大力推动旅游翻译的发展。

在旅游翻译的翻译技巧和理论研究上,国内学者也做了有意义的研究和探讨,这些研究成果涉及旅游翻译的众多层面。有研究旅游资料翻译中的文化思考(张宁,2000),也有对旅游从业人员之一的导游语言特点的翻译研究(陈刚,2002),还包括对旅游手册翻译的研究(曾利沙,2005)。这些研究引起了人们对旅游翻译研究的重视,使旅游翻译渐渐走进了专业翻译的领域。最近几年,对旅游翻译的定义、地位与标准的探讨(吕和发、周剑波,2008),以及以旅游文本翻译为例探求应用翻译理论范畴化拓展的研究(曾利沙,2008),都试图在前期对现象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探讨旅游翻译的系统建设和研究范畴。由此引起的有关旅游翻译是基于实践的研究(陈刚,2008)还是要注重旅游翻译中的“商业伦理”(曾利沙,2009),此类学术争论与探讨在更深层次上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这种学术争鸣似乎让我们看到了旅游翻译繁荣时期的到来。

有关旅游翻译的教材与专著也逐渐得以出版。陈刚教授(2004)最早全方位对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进行了研究,他的专著《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是国内第一本有关旅游翻译的论著。另外还有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导游翻译语言进行论述的著作(魏星,2004)。金惠康教授(2006)编写了《跨文化旅游翻译》。最近出版的两部教材《旅游英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丁大刚,2008)和《旅游翻译理论与实物》(程尽能、吕和发,2008),分别以旅游前、旅游中和旅游后以及旅游活动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对旅游翻译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与编写。

虽然旅游翻译已经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重视,并且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改进。与其他应用翻译领域研究相比,目前旅游翻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各方面。1.在研究内容上,多集中于旅游接待翻译,对于旅游管理(tourism management)和旅游研究(tourism research)的翻译研究不够(谢彦君,2009)。2.在译出语和译入语上受80年代入境接待旅游的影响,大多研究的是为国际游客介绍中国国情和文化的汉译英的翻译,缺乏以出境旅游的中国游客为对象对国外旅游资源的英译汉研究(丁大刚,2008)。3.在研究对象的载体上,多集中在旅游指南、景点简介和导游词预制文本的翻译上,对声像资料和旅游口头翻译研究不够。4.在旅游研究方法上,大量的研究题目是基于解决旅游实践中各种翻译问题的对策性研究,缺乏从源头上探讨旅游翻译的指导理论和应用范畴的研究。5. 在理论上缺乏统一的术语界定和研究范畴系统的划分。

四、旅游翻译研究范畴构建

旅游翻译和其他实用文体翻译一样,是到了“呼唤理论指导”的时候了(林克难、籍明文,2003)。旅游翻译和任何其他学科一样,要有被同行所认可的研究系统,包括相对固定的概念、明确的研究对象、译文的衡量标准、实用的翻译技巧和有指导性的翻译理论。然而,由于旅游业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与其相伴而生的旅游翻译的研究也很难建立起一套自己的研究体系。首先,用什么来确立旅游研究的范畴就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无论是以旅游的时间段来划分,还是以旅游业所涉及的行业来划分,由此所界定的旅游翻译似乎都无法涵盖旅游翻译的全部内容。另外,若用传统的翻译方法,采用与旅游有关的文本,从词汇到句子再到篇章进行翻译研究,这样可能会提高翻译的能力与水平,但却缺乏对旅游学科一个完整的了解,而这种对学科的缺乏了解就很难创造出为旅游服务的旅游翻译。

解决旅游翻译研究范畴确立的一种新的尝试就是让旅游翻译与旅游业的行业分类相一致,根据旅游业发展的行业内部分工来确立旅游翻译的研究范畴。

旅游业涉及部门的众多造成了对旅游研究的困难。但如果明确这种研究是直接或间接以游客为中心的就可以界定其为旅游研究。旅游从业者现在也被分类为“旅游从业者”、“旅游管理者”、“旅游研究者”(吴必虎,2004)。这样就把从事旅游一线的接待工作人员和为了旅游的正常运转的各级市场营销与管理者以及各种旅游研究和高等院校中对旅游进行科学系统研究的人员区分开来。借此分类,旅游翻译的范畴就可以分为旅游接待翻译、旅游管理翻译和旅游研究翻译。

(一)旅游接待翻译(translation for hospitality and travel)

旅游接待翻译指旅游一线接待人员在工作中所接触到的各类应用文本翻译。此类翻译包括口头翻译和书面翻译。

旅游接待翻译的研究内容包括各种涉及到旅游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导游解说词、景点介绍、博物馆解说词、旅游指南、旅游地图、旅游宣传册、旅游宣传标语口号、旅游广告、文艺演出节目单、餐厅菜单、景点景区指示说明牌、参观点标语、旅游商品名称与说明、旅游交通术语、旅游饭店说明和各类通知等。

旅游接待翻译的特点是即时性强和灵活多变。在选词上要尽量避免过于专业和生僻的词汇,在语言结构上要尽量简短易懂。比如博物馆的解说词如果陈述冗长、结构复杂、全篇充斥着各种考古或历史术语,这样的文字可能更适合从事学术研究的对象而不适合一般没有多少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普通游客。

旅游接待翻译应该采用以游客为中心的翻译策略,这里的游客也就是目的语读者,因为所有这些翻译的目的都是为他们服务的。译文应该考虑他们的接受习惯和心理承受能力,译文应该多采用第二人称方法,让游客有一种亲切感。对文化缺失现象的部分要做相应的弥补,适当的比拟用法将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翻译目的论与释意理论可以更好地应用于此类翻译。近年来专家们提出的“看、译、写”(林克难、籍明文,2003)可能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翻译原则,因为只有在模仿目的语读者熟悉的文本特点的基础上,翻译或改写过的内容才能被游客所乐于接受。

旅游接待翻译要求译者要有对中外两种语言的准确把握、清晰准确的外语发音、流畅适中的语速、足够的旅游活动中的跨文化交流知识、对旅游客源国和旅游目的地主要旅游资源的了解,同时还要具备对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区国家的区别与差异的辨识能力和运用能力。

(二)旅游管理翻译(translation for tourism management)

旅游管理翻译指旅游产品的设计、包装、营销、控制与评估活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文本的翻译。

旅游管理翻译的研究内容包括旅游发展计划、旅游意向书、旅游合同、旅游线路推介、旅游日程安排、旅游推销手册、旅游会展文本等。

旅游管理翻译文本基本属于契约型,在用词方面要正式、规范、准确,在格式方面要标准和程式化。例如同样是对一个旅游目的地的介绍,旅游接待翻译中的“旅游指南”的文风应该是轻松活泼亲切的召唤型的,而旅游管理中“旅游线路推介”的文本却应该是客观严谨的描述型。

旅游管理翻译的目的语读者是各级旅游管理人员,这类文本的翻译译文应尽最大程度忠实于原文,避免不必要的增加和删改。译文的表述要符合国际惯例。

旅游管理翻译要求译者在具备旅游接待翻译译者所具备的书面翻译能力的基础上,了解旅游管理的各个环节、熟悉本行业的专业术语和文本格式特点。

(三)旅游研究翻译(translation for tourism research)

旅游研究翻译指对旅游进行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各种文本的翻译。旅游研究翻译的形式包括旅游问卷、旅游统计、旅游调研报告、旅游研究论文与旅游研究专著。 转贴于 旅游研究翻译的研究内容包括游客消费行为研究、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旅游的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研究、旅游与政府关系等。

旅游研究翻译的特点是专业性强、译文选词准确、译文逻辑性强、

旅游研究翻译的目的语读者多为旅游高等院校的师生、旅游研究机构人员、政府旅游管理部门人员等。他们都有较强的旅游专业背景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在翻译策略上应重视语篇翻译,尽量使译文在词汇、语法等各个层面寻求与原语言的对等。

旅游研究翻译要求译者在具备旅游管理翻译者所具备的翻译能力的基础上,具备较高的对学术研究方法和学术研究语言的掌握能力,真正了解国内外旅游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广泛接触前沿的旅游研究文献,有对旅游研究领域新成果敏锐的感知力。另外还要具有对前沿性词汇的创造翻译能力,因为旅游研究中都会有一些独特的新的专业术语。总之,译者应该有一种inter-discourse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跨话语专业交流)的能力(Scollon & Scollon ,2000)。

四、旅游翻译研究范畴构建的意义

旅游文本翻译的多样性并不排除它的可操作性。建立在旅游研究分类基础上的旅游翻译研究范畴构建将对旅游翻译的规范性研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旅游翻译范畴构建研究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各方面:

明确旅游翻译研究中不同的构成部分。

有利于具体分析不同研究对象文体的语言特点。

明确各类文本的目的语读者,使译文文本具有更大的可读性和更高的可接受性。

可以针对不同研究文本对象特点选用与之相适应的翻译策略。

促进针对不同的翻译策略总结研究出与之相适应的翻译指导思想与理论。

对于从事不同旅游翻译类别的译者提出不同的要求。

五、结语

旅游翻译应紧跟旅游发展,改变滞后发展的局面,顺应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研究服务并引领文化发展和经济建设的目的。旅游翻译应保持并完善以介绍中国国情与文化的汉英旅游翻译现状,发展为出境旅游服务的英译汉旅游翻译,积极进行旅游研究领域的旅游研究翻译,逐渐完善学科发展研究体系。

参考文献

[1]丁大刚.旅游英语的语言特点与翻译[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陈刚.跨文化意识——导游词译者之必备[J]. 中国翻译. 2002 (2):30-35.

[3]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4]陈刚.应用翻译研究应是基于实践的研究—以旅游文本及翻译的多样性案例为例[ J].上海翻译,2008, (4).

[5]程尽能,吕和发.旅游翻译理论与事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6]方梦之.从译学术语看翻译研究的走向[J].上海翻译, 2008, (1):5-9.

[7]金惠康. 跨文化旅游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6.

[8]李天元. 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9]林克难,籍明文.应用英语翻译呼唤理论指导[J].上海科技翻译, 2003, (3):10-12.

[10]吕和发,周剑波.旅游翻译:定义、地位与标准[ J].上海翻译,2008, (1):30-33.

[11]魏星.导游翻译语言修炼[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12]吴必虎. 旅游服务管理精选精译-旅游服务营销[M]丛书总序.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CNTA).对《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的学习与理解.[EB/OL]:cnta.gov.cn/html/2008-6/2008-6-2-21-16-36-125.html,2006-06-22.

[14]中国欧盟电子商务中心(China-EU E-Commerce Center). 世界各国旅游局官方网站. [EB/OL]ceuropetown.com/source/tour/1228662563d74926.html , 2008-12-07.

[15]曾利沙.论旅游手册翻译的主题化信息突出原则[J].上海翻译, 2005, (1): 19-23.

[16]曾利沙.从翻译理论建构看应用翻译理论范畴化拓展—翻译学理论系统整合性研究之四(以旅游文本翻译为例) [J].上海翻译,2008, (3):1-5.

[17]曾利沙.基于实践的翻译批评应具学理性与客观论证性—兼论旅游翻译中的“商业伦理”[ J].上海翻译,2009, (2):14-17.

[18]谢彦君. 旅游学科的研究应该回归本质[R]. 北京:中国旅游研究院2009年中国旅游科学年会,2009.

第8篇:中国旅游文化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奥运的到来和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面临更大的机遇。为此,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必须适应时展,树立新的营销理念,实施网络营销、绿色营销、品牌营销战略,使旅游市场营销走向更加科学、健康的发展道路,从而带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一、旅游市场营销含义

市场营销是指一个企业为适应和满足消费者需求,从产品开发、定价、宣传推广到将产品从生产者送达消费者,再将消费者的意见反馈回企业的整体企业活动。企业的经营导向经历了生产观念导向、产品观念导向、推销观念导向、营销观念导向、社会营销观念导向五个阶段渐次递进的演变过程。

旅游市场营销是通过分析、计划、执行、反馈和控制这样一个过程来以旅游消费需求为导向,协调各种旅游经济活动,从而实现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使游客满意,使企业获利的经济和社会目标。旅游市场营销研究的出发点是旅游市场需要,研究的目的是获取效益。可见,旅游市场营销是获得效益的重要环节, 对发展旅游事业起到重大作用。

二、旅游市场营销发展现状

我国作为世界旅游资源第一国,拥有着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并且2020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目的地国。在这种供需双向互动下,促进了我国旅游业市场的消费需求量不断增加,国民出境旅游又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带薪假期的延长使人们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以及人均收入的增长使人们有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这些都为我国国民创造更多出游的条件和机会。同时,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逐步发展,人们外出旅游次数的增加,人们在旅游方面的消费变得理性化、个性化、多样化。然而,在此蓬勃发展的旅游市场下,我国的旅游市场营销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营销中盲目进行削价竞争,营销策略科技含量不高,不注重售后服务、不能形成良好客户关系,以及法制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我国的旅游业要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必须灵活运用目的地整合营销(IMC)理念,改变营销的思考重心,由4PS(产品、价格、促销、渠道)转向4CS(顾客、成本、方便、沟通),建立一种由外向内的营销策划模式,做好市场营销。尤其在奥运的到来为我国旅游业和旅游市场营销到来了更大的机遇,至此良机时,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将更加科学、健康、快速、持续的发展。

三、未来旅游市场营销发展趋势

(一)加快发展旅游网络营销

1.大力发展网络营销。随着网络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旅游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营销策略的多样化,旅游业也积极改变陈旧观念,挤身于网络营销的大潮之中。旅游业网络营销是利用电子网络这一载体的营销活动,是利用互联网,对旅游市场进行更有效的细分和目标定位,对分销、渠道、产品的定价、服务、产品理念进行更为有效的规划和实施,创造满足旅游者与旅游产品销售者之间的交易。

旅游业发展网络营销具有产品和网络两大优势:一是旅游产品是一种特殊的服务产品,具有生产消费同步、远距离异地消费、消费者无法对产品预先感知等特性,成为最宜于网上查询、浏览、购买的产品类型之一;二是网络拥有丰富信息源和传递速递快、覆盖面广、自主性强、反应及时、营运方式更合理等优势,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生产、营销、销售成本,节约顾客精力、时间、资金成本。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大力发展网络营销是旅游市场营销模式的必然趋势之一,尤其是在我国申奥成功后,奥运带来的巨大市场为旅游网络营销带来一个难得的机遇。

2.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需要紧密结合。从发展趋势来看,网络营销的实施是必然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网络营销仍处于较低阶段,存在着信息源真实性和更新速度、网络安全等诸多问题,致使旅游网络营销还不能完全发挥其优势,成为制约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发展的瓶颈。在此转变时期,只有把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紧密结合,扬长避短,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率地满足顾客需要,更好地发展旅游市场营销,从而促进旅游市场的繁荣兴旺。

(二)加强绿色营销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世界各国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经济发展应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人们都开始追求更加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和绿色营销。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为经营指导思想,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的营销观念、营销方式和营销策略。它要求企业在经营中贯彻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环境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旅游业“它是个资源型产业,有赖于自然的馈赠和社会遗产”,但在现实发展中,旅游业是“无烟产业”已受到质疑,“旅游者带走的只有照片,留下的只有脚印”,随着旅游业的推进,世界有太多精美如画但很敏感的环境受到破坏,而且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些有损环境资源现象,直接影响到旅游业本身的发展。因此我国旅游业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加强绿色营销。首先,树立以资源价值观为中心的绿色营销观念。其次,确定绿色营销目标。再次,树立绿色营销组合战略。旅游业在确立绿色营销观念和目标的基础上,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价格、包装、分销、促销和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上始终贯彻绿色原则,并科学地予以组合运用。最后,开展绿色认证。从1993年起,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ISO14000),极大地推动旅游业绿色营销的发展。比如我国浙江省、山东省开展的创建“绿色饭店”活动以及武夷山景区实施的ISO14000认证,为旅游业的绿色营销注入了新的内容。

加强开展绿色旅游营销,是使旅游业真正成为与环境友好、和谐的产业,是符合旅游者回归大自然、爱护旅游生态环境的潮流,是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一条极富生命力的营销策略。

(三)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开展旅游品牌营销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的建设,以品牌为核心进行营销也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品牌营销是指企业通过利用消费者的品牌需求,创造品牌价值,最终形成品牌效益的营销策略和过程。

我国旅游业品牌建设的的精髓应在于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但目前我国旅游业的品牌营销对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挖掘还远远不够,致使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不能有效延长。因此,必须首先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才能使旅游产品利于不败之地。比如,河南开封的清明上河园主题公园,是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再现,这个主题公园正是因为很好地挖掘了历史文化的内涵,在全国主题公园旅游处于低谷的情况下,它却能以年均效益1,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发展。同时,要注意“深度”挖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又是一个需要不断融入创新因素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原有基础的延续。其次在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开发设计的旅游产品要走品牌化道路,要塑造和传播品牌形象,这是品牌营销的主要任务。依据我国旅游文化,策划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形象,赋予旅游产品品牌强大的生命力,然后根据成功地塑造品牌目标形象的要求、目标市场状况以及自身的综合条件等各种因素,科学、合理地选择和组合传播的方式,所选择和组合的传播方式要能够全面、准确、直观地表现出品牌的目标形象特点来,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企业自身经济条件,要注意对投入与产出效益的研究,尽量花最少的钱而取得最大的效果。另外,旅游公共部门(政府及各旅游行政部门)也要发挥一定的作用,在营销方面主要集中于对地区、省和全国的整体性促销上,从而带动旅游业有序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威廉·瑟厄波德主编.张广瑞,等译.全球旅游新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第9篇:中国旅游文化论文范文

主考学校

星期六(1月10日)

星期天(1月11日)

代码

名 称

上 午

(9:00-11:30)

下 午

(14:30-17:00)

上 午

(9:00-11:30)

下 午

(14:30-17:00)

050105  汉语言文学

(本科段)  福建师范大学  00813 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选考)  00812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选考)  00815 西方文论选读(选考)

00821 现代汉语法研究(选考)  00422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选考)

050201  英语

(本科段)  福建师范大学

00840 第二外语(日语)  050426  环境艺术设计(本科段)  福州大学  00975 工程概预算

00701 人体工程学应用

*100804#

中药学

(本科段)  福建中医药大学  03052 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  03034 药事管理学

03053 中药制剂分析  03050 药理学(三)

03049 数理统计

03047 分析化学(二)  020104#

财税

(独立本科段)  厦门大学  00069 国际税收  00071 社会保障概论

020106  金融

(独立本科段)  厦门大学

00079 保险学原理

*020110

国际贸易

(独立本科段)  厦门大学

00045 企业经济统计学

*020210

旅游管理

(独立本科段)  福建师范大学  06011 旅游学概论

00199 中外民俗  05034 旅游地理学

06944 中国旅游文化  06120 旅游专业英语

00197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06123 导游学概论

00200 客源国概况  020213  企业财务管理

(独立本科段)  集美大学

00207 高级财务管理

020256  项目管理

(独立本科段)  福州大学  05065 项目管理法规

05066 项目论证与评估  05058 管理数量方法

05063 项目时间管理  05059 项目管理学

05060 项目范围管理

05062 项目质量管理  05061 项目成本管理

05064 项目风险管理  030203  社会工作与管理

(独立本科段)  厦门大学  00281 社区社会工作

06947 犯罪社会学  00282 个案社会工作

00283 社会行政

06948 婚姻家庭  00279 团体社会工作

00284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

00285 中国福利思想  00278 社会统计学

00280 西方社会学理论

00286 福利经济学  040102  学前教育

(独立本科段)  福建师范大学  00399 学前游戏论

00886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  00403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00881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00882 学前教育心理学

040107  教育管理

(独立本科段)  福建师范大学

00459 高等教育管理  040112  小学教育

(独立本科段)  福建教育学院  00542 文学概论(二)

06230 小学艺术教育  06231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  03330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03329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050302  广告学

(独立本科段)  厦门大学  00641 中外广告史  00640 平面广告设计  00639 广播电视广告

071502  应用心理学(独立本科段)  福州大学  06053 变态心理学

07048 心理诊断  07051 学习心理学  06059 心理学研究方法

07049 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  02106 普通心理学

*100805  药学

(独立本科段)  福建医科大学  02087 分子生物学

05524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  01757 药物分析(三)

01759 药物化学(二)

05522 有机化学(五)  01763 药事管理学(二)

06831 药理学(四)  01761 药剂学(二)

02051 物理化学(二)  050425  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科段)  福州大学

05412 专业制图

00688 设计概论  *020209  旅游管理

(专科)  福建师范大学  01793 旅行社管理实务

04929 旅游市场营销  00193 饭店管理概论

01521 导游基础知识  01792 旅游企业公共关系

06124 旅游文化学  03959 旅游政策与法规  030202  社会工作与管理

(专科)  福州大学  00266 社会心理学(一)

00273 社会工作实务  00071 社会保障概论

06097 社会问题(二)  00274 社会政策与法规

06095 社区服务  00272 社会工作概论

06096 社会传播学

050303  公共关系

(专科)  泉州师范学院

00638 企业形象与策划  050405  室内设计(专科)  福州大学  00712 建筑工程定额预算  00706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  00708 装饰材料与构造  00688 设计概论  082201#  管理工程

(专科)  福州大学  02625 现代企业管理(一)  06135 数据库在企业管理中应用  02151 工程制图  02626 现代企业管理(二)  *100801#  药学

(专科)  福建医科大学  02068 人体解剖生理学

02535 有机化学(三)

03027 植物化学

03023 药物化学

03033 生物药剂及药物动力学

03034 药事管理学  02911 无机化学(三)

03024 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技术

03026 药理学(二)  02175 分析化学(一)

03029 药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