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食指相信未来范文

食指相信未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食指相信未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食指相信未来范文

“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1],实质上是国家环境法治从单纯环境污染防治走向为生态文明保驾护航。把生态文明作为国家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义务,标志着法治国家建设在生态环境领域的推进和深化。

(一)从宪法环境条款的诞生及结构模式看

我国宪法环境条款历经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维的变化和发展。1978年环境条款首次入宪,被誉为“国策条款”;1982年宪法丰富和发展了环境规范体系和保护内容;2004年“人权”保护入宪,为环境人权提供了根本法保护;2018年是我国环境法治建设里程碑式的一年,“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序言,同时“美丽”等生态目标环境词语入宪,实现了生态文明的根本法化。此外,将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法定义务,为环境法治建设提供了宪法方案,奠定了宪法基础。从宪法环境条款的结构模式看,1978年宪法采用单一条款保护模式,即环境与自然资源由同一个条款来保护;1982年宪法采用复合条款保护模式,即将环境和自然资源分条款保护;2018年宪法则采用多维立体保护结构模式,即“序言+正文”保护模式。在此模式下,采用“环境直接条款+环境间接条款+人权条款”的多重保护,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环境规范体系,意味着中国宪法的环境规范呈现出多维立体架构,标志着我国宪法已经走向生态化。

(二)从宪法的实施看

如何实现生态文明这个国家目标,完成从传统公民权利观的“要”到公权力的“给”的转化,中国宪法未来应聚焦两个方面:其一,通过宪法解释,赋予公民环境权。我国宪法环境条款未采用基本权利规范模式,实现环境人权,宪法解释应发挥功效。未来可通过对“人权”条款进行立法解释,将环境权明确纳入“人权”条款范畴,以回应从未停止过的环境权入宪的呼声和争鸣,从而解决单一环境权入宪所带来的环境法治弊端。应建立、完善宪法解释的相关机制,改变宪法修改替代宪法解释的传统路径依赖,最终实现从国家义务的履行到公民权利的享有,实现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环境法治闭环。其二,通过合宪性审查,实施宪法监督。宪法环境条款具有政策导向性和抽象性等特点,有待法律、行政法规与地方规章等下位法进一步具体化。如何保障环境条款有效落实,监督下位法符合宪法环境条款的立法宗旨和精神,合宪性审查需发挥功效。目前,我国合宪性审查提请主体过于宽泛,缺乏主体过滤机制,要建立有效的合宪性审查筛查机制,必须增强合宪性审查的可操作性,这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环境立法体系化

(一)从法律规范体系看

我国《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明确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立法目标和宗旨,确立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此后,从2016年到2020年,我国先后修改了大气、海洋、水污染、噪声、固废等污染防治单行法,其中《土壤污染防治法》于2019年实施,我国首部专门流域保护法《长江保护法》也已正式实施,《草原法》《渔业法》等法律的修改已经开启,《国家公园法》等法律已纳入立法规划。至此,我国环境立法体系呈现出全方位的环保态势,以宪法为根本,以环保法为基础,以生态环境保护立法为主、以专门事项的环境立法为补充的环境立法体系已经搭建成功,标志着我国环境立法体系化已初见成效。

(二)从环境法律制度建设看

我国已经建立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环境风险评估制度、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环保法律制度。其中亮点之一是惩戒制度的建设。环保法、大气法等法律实行了按日计罚,加大惩处力度,并采用查封扣押等强制执法手段。亮点之二是监督制约制度建设。建立了生态环保督察制度,实行多渠道社会监督制度与党政同责责任机制;此外“实行生态红线、生态安全、农业农村环境治理、环境与健康保护等新制度”[2],通过严明法律制度为生态文明保驾护航,筑起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建设的制度防线。

(三)从未来走向看

我国环境立法未来两个走向值得期待。其一,建立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按照“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路线图[3],形成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法律体系,弥补自然生态保护不力,交叉管理、共享机制缺乏等不足,解决我国环境立法中单一问题立法、生态保护立法体系化不足等问题。其二,实现环境立法法典化。我国环境立法主要是按照噪声、水、大气、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进行的,虽涵盖面宽、立法较为完善且体系化,但鉴于各要素立法实行各自审视和考量,缺乏各要素之间的立法协调统一,以致造成规范重叠、制度功能重复交叉的立法乱象。未来环境立法的走向应该是环境立法实现法典化,从环境立法体系化走向环境立法法典化是环境立法系统化、一体化的必然结果。

三、环境执法规范化

生态环境执法是环境法治的必要环节。优化执法环境,形成完善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执法体系是新时代环境法治的必然要求。

(一)从机构设置看

国家重组生态环境部和自然资源部,明确自然资源部的主要职责为:“负责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统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等二十一项职责”[4];生态环境部履行“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基本制度、污染防治等十六项职责”[5]。进一步职责划分、责任法定、各司其职,为有效执法扫除职责障碍。

(二)从环境执法队伍看

环境执法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整合执法队伍。已整合自然资源、农、林、水利、国土等生态环境执法力量,组建统一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纳入国家行政执法序列,解决了执法职责交叉、重复执法、权力碎片化、执法力量分散等问题,目前已完成统一着装,实现了执法队伍规范化的第一步。其二,规范执法范围。将自然资源、农、林等部门的执法事项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范围。部分地区还将内部职责与跨部门执法职责一并整合,为协同联动、督企督政的有效实现提供了队伍保障,实现了多元共治的环境监管执法模式。

(三)从环境执法的未来走向看

虽然我国环境执法已经走向规范化,未来环境执法工作还需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其一,监督执法制度常态化、执法手段科技化。2020年3月,我国为应对疫情防控,创新性地建立了监督执法清单制度,该临时措施实施效果显著,其常态化是环境执法责任制度的必然走向。此外,依靠科技力量,环境执法将在采用视频监控等传统手段的基础上,发展无人机、卫星遥感等高科技手段,实现执法智慧化和差异化,使环境执法从传统的现场监管走向非现场监管,从而最终实现环境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的现代化。其二,环境执法下沉规范化。近年来,国家统筹推进行政执法下沉工作,它包括执法权和执法力量的下沉。环境执法下沉工作的推进很大程度上破解了环境治理、环境执法难题,从“诉才理”走向“不诉也理”的良性环境执法路径,提高了环境执法效力。未来环境执法下沉工作还需健全相应的协调机制、程序机制、监督机制及责任机制,使之走向规范化,确保基层环境执法权力的行使规范、有序,防止权力滥用。

四、环境司法专门化与专业化

(一)我国环境司法专门化建设

1.从环境司法机构设置看,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设立了环境资源审判庭,拉开了国家层面环境司法专门化的序幕。“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1353个,其中环境资源审判庭513个,合议庭749个,人民法庭91个。”[6]2020年,专门审判机构数量同比增长47.30%,形成了“高级法院普遍设立、中基层法院按需设立”的格局。[7]2.从审理模式、管辖及协作机制看,我国已实行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二合一”或“三合一”归口审理模式。对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探索,河南、福建省高院尝试“流域生态系统”模式;上海实行域内集中管辖;2017年北京、天津实现了国内跨省集中管辖零的突破。协作机制方面,截止到2020年底,出现了流域协作、跨地区协作、法院与检察院协作、检察院与行政机关协作等多方位的联动协作机制尝试,这表明我国环境司法协作机制呈现出多方合作的新态势。

(二)我国环境司法专业化建设

1.塑造环境司法理念、创新环境公益诉讼结案方式。最高人民法院已明确“环境资源审判应遵循环境正义、恢复性司法、生态预防等绿色司法理念”[8]。2014年至2015年,国家从决定到授权,探索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的创新做法,截止到2020年底,检察机关已然成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主力军,标志着极具中国特色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检察机关作为提起主体的公益诉讼中,民事公益诉讼、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结案方式应以审判方式为主,行政公益诉讼则以诉前程序结案为主的独特的结案方式。2.强化环境司法专业能力。鉴于环境问题涉及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环境司法必然要求较强的专业能力。我国历经各种探索尝试和努力,各地纷纷开展“公益诉讼专家辅助人”“应急专家库”“公益诉讼专家库”及“环境资源审判专家库”等制度尝试,这些尝试和探索实质是通过建立环境司法的专家辅助人制度,依靠专业力量的辅助,为环境司法助力,突破环境诉讼瓶颈。

(三)环境司法的未来走向

第2篇:食指相信未来范文

黑龙江是国家重要的奶源基地,完达山乳业是黑龙江省规模较大的乳品企业之一。奶源丰富,质量优良是完达山的优势,更是长远发展的竞争力。完达山乳业奶区主要分布在北纬45度、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是世界公认的优质奶牛养殖带,素有“龙江沃土,黄金奶仓,生态北大荒”美誉。半个多世纪以来,完达山乳业一直遵循先建奶源后建工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拥有高度组织化程度的员工队伍,高素质的技术团队和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工艺,完备的管理体系,从而实现了从奶源、加工到运输和市场销售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实现了国家权威机构历年历次抽检合格率始终100%,经受住了一次次奶粉市场风波的考验,以过硬产品质量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成为中国乳业的诚信坐标,全力打造中国安全乳制品产业化示范区,创建中国绿色有机乳品第一诚信品牌!

严格的奶源管理和领先的生产加工技水

在奶源管理上:为做好食品供应安全和质量安全,完达山乳业实行“现代化牧场饲养,集中机械榨乳,快速冷链运输”以及收购原料奶“直通车”的管理模式,拥有国内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可控的奶源。在提高标准化饲养水平方面,全面推广奶牛全株玉米青贮饲料饲喂、TMR饲喂、犊牛培育、冻精配种、性控配种和疾病综合防治等技术,大大提高了奶牛的群体素质。在大型牧场的奶牛,吃的是营养餐,喝的是恒温水,听的是轻音乐,卧的是“橡胶+海绵”的席梦思,榨乳的设备都是根据幼犊吮吸乳汁时的频率与“力”度仿生设计的,牛龄年轻化更加保证了奶牛产犊与产奶的质量。

在生产加工上:完达山生产线全部采用中央控制系统,电脑操作,率先组建出国际第一条不规则软性液体小包装的后段机器人全自动包装生产线,配备机械手码垛及全自动智能仓储系统。引进德国、瑞士、西班牙等国际领先的奶粉加工设备,并在国内率先完成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完达山乳业从原料验收到成品出厂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的质量与食品安全标准多达1155项100多万字,堪称吉尼斯世界纪录。加工工艺均按照GMP制药级标准设计严控生产流程,投巨资对生产车间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升级,建立了现代化乳品检测中心和各分、子公司检验室,切实保证了产品质量安全和高品质。

在2015中国国际乳业合作大会-全球乳业发展峰会上完达山乳业集团董事长王景海与国内外乳业精英就中国乳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责任交流时讲到,国内乳企的核心竞争力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提升产品质量标准。二是赢得消费者信任,提振消费者对民族乳制品的消费信心。三是奶源基础。

中国是最大的乳品消费市场,消费者对民族乳品的信心直接影响中国乳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乳制品企业经过六、七年的提升改造,当前国产乳制品的质量不低于进口乳制品质量标准,乳制品的标准、质量、社会影响力都不比国外的差,特别是黑龙江。民族乳品产业已经有了自信,中国乳业已经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条件。

提高乳品质量,重塑国产乳品的自信,安全优质的奶源是基础,一流先进的工艺设备是保障。中国乳品企业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新建、扩建、技术改造等,提高了设备自动化程度和技术装备水平,现代化的工厂,先进的加工设备,一流的质量管理,中国规模乳业的管理标准和世界先进水平已经没有差距,已经具备生产高品质乳制品的条件。现在很多的乳制品企业通过一系列的开放工厂活动让消费者与企业近距离接触,走进工厂,真正了解乳品生产过程和现代化生产管理水平。中国的乳品企业有自信,有能力推动乳品安全升级,保证生产高品质产品,为消费者奉献优质安全的乳制品。

同时乳企又承担者社会责任,既要提供优质产品,又要为带动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做贡献。

乳品企业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对消费者负责,把消费者的安全责任放在第一位,让消费者吃得放心,用得安心,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是中国乳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乳业产业链长,乳业产业链的良好运行需要乳品企业的拉动,同时乳品企业的发展业离不开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支持和保障。中国乳业的快速发展可以拉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增加税收,带动农民致富,安置就业。可以拉动运输、包装、饲料、养殖等相关产业链上的人员就业,既解决了城镇化后人口集聚需要新的就业空间和产业支撑问题,同时也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并且转移劳动力增加农民的土地耕种面积,提高闲置资源利用率,实现农牧衔接,过腹增值,加快农民增收。

第3篇:食指相信未来范文

《相信未来》这首诗,明显表现出了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相信未来,分明就是不相信现在嘛。作者立足于现实而又不满于现实,对现状失望而不绝望。相信未来,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现实的不满或明或暗地寓于字里行间。“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社会无情地剥夺了他的一切,让他的人生陷入困顿之中。

在人生的逆境、困境之中,作者将希望寄托于未来,相信黑暗终将过去,光明终将到来,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他是个积极的乐观主义者,他让一大批迷茫的青年人看到了人生的希望,鼓起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去追求美好的希望和未来。

透过《相信未来》,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其诗作中表现出来的面对社会现实的那种压抑和痛苦,也感受到了他对光明的不断追寻、渴望、憧憬,他在为理想而挣扎、而奋斗。他因不满于现实而把希望寄托于未来,不放弃人生的理想和希望。在诗作中,我们看到了一个虽身处逆境之中但勇于奋斗的生活的强者。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用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希望每一个陌生人在尘世中获得幸福的真诚善良的祈愿。在这首诗中,我们也看到海子内心深处对现实社会的极度的不满,这伴随着海子对他人的祝福和对尘世的关怀,最终导致海子陨落。

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里,作者不满于现实继而逃避现实,将人生的希望寄托于未来世界,寄托于幻想的世界,是个典型的厌世主义者。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外来思想与文化蜂拥而入,理想主义盛行一时,面对纷乱的社会现实,海子迷茫了,痛苦地寻找着自己的理想,却看不到出路,只好把希望寄托于虚妄的未来世界。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和诗人的自杀行为,我看到了一个生活的弱者,生活的逃兵。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今天是不幸福的!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这可是理想的生活,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金苹果!

……

透过文字的表面挖掘作者心灵深处的思想与情感,我们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相信未来》不满于现实而寄希望于未来,其中蕴含着为光明而奋斗之意,给逆境、困境之中的人们以前进的动力,催人奋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回避现实而寄希望于未来(明天),其中蕴含着厌世之意,让逆境、困境之中的人们消极避世,引人步入死亡境地。海子是个生活的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个厌世主义者――“积极”的厌世者,他生活在理想、梦幻之中,身在此岸现世,心在彼岸来世,不能在现实社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就希望在虚幻世界得到满足,不能正确面对现实世界,从而在铁轨和车轮之间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第4篇:食指相信未来范文

诗和逻辑是格格不入的。在我这种不懂诗的人看来,食指那首著名的《相信未来》简直就是莫名其妙:历史和现实都如此悲惨,你凭什么相信还有个美好的未来?判断当下、预测未来总得有所依据,你之所以相信明天太阳不会从西边出来是因为以往每天你都看到太阳出现在东方,虽然偶尔会有“黑天鹅”,但是这种根据历史推知未来的思维模式符合大多数人的生活经验,总是有强大生命力的。

所以本期封面文章记叙的现象就几乎是必然要发生的,陈发树成不了“中国盖茨”。不是说他捐不了盖茨那样的巨款,而是说他即便捐了巨款也无法获得盖茨那样的美誉。美国无人质疑盖茨把全部财富捐出来做慈善基金是在避税或沽名钓誉,因为富豪巨资支持公益事业在美国已是传统,而且制度保证了这些捐献的透明,获得了公众的信任:而中国的传统却是“无商不奸”“为富不仁”,富豪和企业家参与慈善事业是近几年才有的新鲜事,何况制度极不透明,你让中国公众如何信之无疑?对陈发树质疑也好,为陈发树辩护也罢,不是本期封面文章立意所在,我们关心的是制度的建设:中国如何才能形成一种信号机制,既引导中国的富裕阶层积极地投身慈善事业,又让这样的举动有助于世风向上、人心向善?

根据历史来判断当下,即是从历史中获得标准,怕的就是从历史中获得的是一些错误的标准。中国汽车年产量突破一千万台,这事引发忧国忧民之士们发出了中国汽车业“大而不强”的议论。回顾一下30年来中国经济史,你会发现但凡某个产业形成了市场热点――如1980年代的彩电、冰箱,1990年代初的摩托车,1990年代末的VCD,就必然出现这种“大而不强”的高论,好像留声机一碰到划痕就必定重复老调一样,让人觉得既滑稽又厌烦。本期的《何必责备求全》一文或许表达了我们的这种情绪。其实在一个熟悉中国产业政策和产业经济史的人看来,判断一个产业健康与否,标准根本不在什么市场集中度、最佳经济规模、核心技术这些东西,而在市场的接受程度!建议有兴趣在此领域发言者先去看看江小涓女士的《经济转轨时期的产业政策》一书再开口。

人们的判断和预测总是决定于自己的知识结构,而在人类的知识结构中,有些知识经过了长时间、大范围的考验,你应该相信它,比如一些经济学的基本理念:清晰的产权是有效市场的前提,所以中国改革开放曾经的一个共识是国有企业的范围应该尽量缩小。然而当今中国的国有企业边界正在无限制地扩大,已经大大超出了“涉及国家经济安全”或“关系国计民生”的范围,本期的《国企“地王”批判》即因此而发。遗憾的是,这个问题不是意识或知识的问题,而是利益的问题。既有利益结构不破,已在昨天批判过的现象就会在今天重演,还会延续至明天。

真是“太阳底下无新事”。一声叹息。

第5篇:食指相信未来范文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食指

我们在尘世里努力地活着,没有指点江山的风姿,也没有浪遏飞舟的气概。我们只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少年,轻轻掩藏起所有属于这个年纪的锋芒与叛逆,为着梦想默默拼搏。当我们追寻理想天空时,没有什么能将我们阻挡。在磨难的荆棘丛中我们成长,扛起自己的未来。

一 长亭尽处,微笑而归

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

花开花落又是雨季,春天啊你在哪里

——《老男孩》

10月,劲风清啸,雁阵惊寒,校园里的广玉兰叶子落了一地。

分班是一曲提前奏响的毕业骊歌,用最决绝的方式告诉大家中考即将来临。尽管她平素学习成绩不错,但这次模考考砸了,按照学校的规定,她不得不离开熟悉的班级,去另一个陌生的班里学习,直到下次考试取得好成绩才能回来。

她坐在教室里,苦笑,摇头,只觉得自己跌入无尽的深渊。

“不就是一次考试失败吗?”“不就出去一个月吗?”朋友们安慰她。

她终于平静下来,抬眼望见窗外夕阳里毫无表情的高楼,却突然想起那首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从此,班级QQ群里少了一个闪烁的头像,她家书房里多了一盏不眠的明灯。在那盏灯下她安安静静地写日记:

“修补学习中的漏洞,尽快提高自己的成绩。给我一个月时间,我将微笑而归。

其间的挫折需要勇敢面对,美好的未来一定属于自己。我相信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命由我不由天。我们无力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世间没有绝对的幸福,就像阳光落在花瓣上也会留下阴影。在苦闷的日子里,应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我辈少年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水手》

多姿多彩自由自在的两年快意生活已匆匆离去,初中最后一年的生活里满是疲惫与苦涩。天边的晚霞燃烧掉我们所有的年少轻狂后,渐渐归于深沉浩渺的夜。我们彩色的青春也恍若被涂上大片的黑。漫天星星像那些永远做不完的习题挂在眼前。

想这秋日,北方的大草原上该是驰马射雕的时节,我们却埋首题海无心顾及窗外花开花败。单调的日子过了一天又一天,惆怅的歌声总在心底响起:

转眼过去多年时间多少离合悲欢

曾经志在四方少年羡慕南飞的燕

各自奔前程的身影匆匆渐行渐远

未来在哪里平凡啊谁给我答案

谁也不曾停下脚步,谁也不曾回头去追那美好流年。我们懂得破茧成蝶一定要历尽艰辛,懂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们决不在欲说还休的痛苦里任由青春消逝,而是向书山学海踏出大无畏的一步,努力做那“真的猛士”。沉默的我们不断地求索,执著地与时间拔河,梦想不圆,奋斗的火焰不熄。

三 我们是蚂蚁,依然有梦想

梦要自己扛,泪要自己尝

活着是战场,沉着地抵抗

——《蚂蚁》

第6篇:食指相信未来范文

大家早上好!

上周是我值周,所以,我会比平常更努力去听、去看、去接触、去反思学校里的一些事儿。

开学第三周,学校各项工作按新学期计划有条不紊地铺开,各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很好地体现了作为一所管理制度日趋成为一种文化的学校在日常运作方面的传承性和高效性。同学们在午修晚睡、两操晨跑、听课自习等各方面都有上佳表现,与上一学年同期相比,又有了长足的进步。

这里特别要提出来的是:周三晚,高一级11至15班,因教学楼四数电线故障,第二节晚修需要临时转移到千人报厅进行,同学们在撤离过程中秩序井然,到了千人报告厅后,安静自习,体现了很好的素质,值得称赞;周六,高三级,因课表临时调整,全天自习或测试,各班同学安静、专注学习,体现了很强的自觉性与自主性,值得高一高二同学学习。各类学生社团的宣传、招新等活动,很热烈,很火爆,体现了很高的参与热情。老师们的责任心与爱心,更是让人感动。我清楚地记得,为了更好地组织好周三的晚修,戴晓红科长、彭媛媛老师、张英老师主动延迟下班时间;为了帮助同学,高三级的张宇老师半夜12点多了,还开车赶回学校。

此外,许多备课组都能按新学期要求,深入开展定点、定时备课研讨活动,各年级已启动了新学期听课活动,高三级还组织开展了“走出去”交流活动,一股规范、务实的教研之风正悄悄吹起;与此同时,新教师、实习老师的加入,也给学校平添了新的活力和气息。

当然,我们身边有令人欣喜的风景,也还有很多值得期待的画面。

当我发现我家读小学4年级的小屁孩喊出的运动会口号“401班,非同一般;超强401,永远是第一”,与我们高中学生打出的标语、口号,从押韵形式到目标立意,几乎一样的时候,我就有一种强烈的期待——对同学们思维深度和文化积淀的期待。毕竟,高中生,不应象小孩般简单幼稚,也不应有成人的老练世俗。高中生应该有高中生的文化标识和品位。比如我们的日常话题可不可以有更多的书卷气,我们的班级文化,可不可以做得与众不同一点;我们的社团组织,可不可以有自己的章程和实施细则;我们接下来的体育节,同学们在设计本班的口号、入场和大本营时,可不可以淡化搞怪、卖萌的娱乐,从而更多地展现本班的团队特色和青春斗志,等等。高中生的思维,应该不断地走向理性;高中生的审美,应该更关注内涵。这虽然不能一蹴而就,但至少是努力的方向。

另外,在我每次纠结于一些同学对诸如乱扔饮料瓶、上课趴台睡、安全疏散演习散散慢慢、嘻嘻哈哈,进入图书馆大声喧哗、宿舍内总是关灯后冲凉、洗衣等等那些陋习无动于衷时,我又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期待,期待一种谴责的精神在我们的高中校园高扬。如果说,小学生是模仿着老师来做事儿,初中生是按老师说的去做事儿,那么到了高中,应该是根据自己的思考、判断去做事儿。高中生,应该成为有立场、有态度的人。对是非、善恶、好坏、美丑、雅俗等不只停留在浮皮潦草的层面,而应学会用道德的评判、审美的标准和法律的准绳去确立自己的立场、表明自己的态度。我们常把“和谐”挂嘴边,但和谐的前提是同一群体的人对不正之风表明批评和责备的姿态,并加以谴责。这样正气才能滋长。我期待,我们的周边能滋长一股敢于谴责的正气——对乱扔垃圾、随意张贴、浪费水电、自我自私、鲁莽冲动、庸俗颓唐等不良现象,大声说不。

第7篇:食指相信未来范文

一、将《读本》与必修教材衔接,单元整合,拓展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应重视课外阅读的引导。”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最好的补充。《读本》是课内知识迁移和延伸的指南,必修教材中的每一专题基本都能在《读本》中找到延伸点。

《读本》是教材的补充。必修教材中有些选文原文篇幅很长,只能精选含义隽永的精彩部分,“窥一斑而难见全豹”。我们可以通过将必修教材与《读本》衔接来弥补这一缺憾。如必修二“珍爱生命”专题,节选史铁生《我与地坛》的前两部分。在完成教材文本教学之后,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读本》选编内容,使学生对史铁生及其作品形成整体印象,理解史铁生对人生、命运及生命价值的反思和追问。

读本是教材的延伸。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吟诵青春”编选3首新诗:《沁园春·长沙》、《相信未来》、《让我们一起奔腾吧》。相对新诗的教学,教材上篇目远远不够。引导学生去阅读《读本》上的《热爱生命》,学生能进一步感受诗人面对困难时,相信未来、相信自己,笑对挫折的勇气。逆境中笑对人生,是一种涵养、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生活的热爱,并把握食指诗歌的内容和思想。笔者引导学生阅读配套的《读本》“韵”专题,阅读《读本》里顾城的《回答》,补充介绍顾城、北岛及其他朦胧派诗人的代表作品;由郑愁予的《错误》,补充介绍台湾诗人及部分代表作。

读本是教材的拓展。苏教版语文必修一“漂泊的旅人”统领三篇课文:《想北平》、《我心归去》、《乡土情结》,阐释了人与故乡、家、亲情的关系;第二板块“乡关何处”统领两篇课文:曹文轩的《前方》,刘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证据》。两篇文章重在阐释家不仅是故乡,更指向精神意义上的皈依,是精神的归宿。这样的单元整合、拓展阅读,发掘了语文的人文内涵 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以《读本》为“写作范式”,领悟技巧,提高能力

苏教版必修教材的写作教学,着力以人文话题统领写作内容、以阅读教学带动写作实践、以学生心理设计写作活动,重点以本专题内容为触发点,调动学生的阅读体验,编写写作指导和写作实践。《读本》与必修教材互照呼应,或补充拓展,或深化阐释。写作教学中,从《读本》中去选择和组织材料,作为作文教学的“写作范式”,通过序列化的训练,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用《读本》作为思想、语言训练的平台。必修一“向青春举杯”专题写作实践的第一个题目是:《十八岁和其他》中杨子真诚表达了长辈的渴盼,希望孩子把父母看作可以谈心的知己。提笔给父母写封信吧,把他们看作你的人生知己,说说你的喜乐,聊聊你的烦恼。题目是课本的迁移拓展,贴近生活。为让学生能够多元化观察生活、审视生活、反思生活,能够有话好写、有话想写。笔者引导学生阅读《读本》中的《生日礼物》《傅雷家书》《让我许个愿》(《读本》必修一),引导学生感悟:一个人的成长,不能没有交流,更不能没有思考。并借助范文去学习如何用文字表达两代人之间的爱、隔阂与理解。

以《读本》砥砺学生思想。必修一“夹叙夹议,枝繁叶茂”写作指导中“借鉴实例”列举了单元篇目中的部分语段,虽然“典范”,却不“充分”。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引导学生研读《读本》必修一中《大地重现》(刘烨园)、《我的精神家园》(王小波)等文章,显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意象与细节表达深刻的思想与哲理的能力。

以《读本》提高学生写作技巧。必修一《江南的冬景》教学之后,让学生将之与《读本》中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进行比较。《江南的冬景》作者从各个角度描写了江南的冬天,写自己的切身感受,郁达夫善于将自然景物与民俗描写结合起来,用简约的语言勾勒出富有人文气息的情境。尤其是在写到江南的雨雪的时候,避实就虚的巧借诗句意境,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种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读本》的使用从语言片段,到思想内涵,到写作技巧、篇章布局,为学生搭建起循序渐进的写作学习阶梯,有效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提高。

三、借《读本》开展“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结合必修教材和《读本》进行“合作探究、开展活动”,不仅可以增加语文学习的综合性,更能带来课程组织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更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智慧和能力的培养。

以《读本》为课内演讲、朗诵的素材。语文必修一教材中的《沁园春·长沙》、食指的《相信未来》是非常好的朗诵材料。语文教学强调朗读,配合新诗单元的教学,可以开展新诗朗诵会。在朗诵会上,发现学生非常喜欢《读本》中选取的文质兼美的经典诗歌,如戴望舒的《雨巷》、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自己利用媒体配乐、配画面,学习新诗的热情空前高涨,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验语文,学习语文。

以《读本》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语文教学要渗透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习新诗的过程中,让学生结合读本及资料链接,搜集材料合作探究,开展“拥抱文学的骄子——朦胧诗的研究”;《兰亭集序》与书法文化研究;从《江南的冬景》说开去,山水与文化的研究;又如在教学《六国论》(苏询)时,可引导学生学习《读本》中的选文《六国论》(苏轼)、《六国论》(苏辙)和《过秦论》(贾谊),并探讨史论的特点——以历史的经验教育今人,具有强烈的针对性。这样下来,学生不仅对相应文学作品有进一步了解,更在研究过程中体会了自己的研究,互相合作的乐趣,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以《读本》为平台,辐射课外活动。《读本》是一座宝库,蕴含极其丰富的专题内容,有中国古代诗歌、外国文学名著鉴赏,有写作智慧,有成长的精神家园、有人文的关怀等等。这些内容稍加提炼或者过滤就是非常好的文学兴趣小组、读书报告会的素材,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引导学生阅读、研究,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知识水平、文学鉴赏水平、文学写作水平。借助《读本》开展语文活动,必须要坚持以阅读为活动的基本支撑,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以提高语文素养为活动的落脚点。

《读本》是语文课堂教学外延的触角,是语文走出象牙塔,走向生活的助推器。笔者试以自己在教学中《读本》的关注和使用情况来强调读本的价值。有效运用《读本》可以传授学生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期待能充分发掘读本的价值,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读本》的学习,实施有效策略,服务于教学和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朱晓林.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文言文及其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2]读本(1-5册)苏教版[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第8篇:食指相信未来范文

无边的黑夜呼啸的狂风

凄惨的命运死寂的旷野

弥满着无边无际的哀伤

枯萎的心撕裂着泣血

的绝望

流干泪空洞的双目依然

仰望着北斗星光

用遍体鳞伤低垂的羽翅

做一次次展翅欲飞蓝天的

梦想

那深入骨髓痛彻心肺

的伤痛

让我痛苦的迷失了黑夜

行进的方向

我的思想周天寒彻的冻结

是一颗没有鸟儿欢鸣没有

一丝绿意光秃秃的枯树

多少年来我一直渴望着

有那么一天枯树发芽

翠鸟跃树鸣唱

一个飞舞的精灵如闪电

点燃了思想的火花

一阵清脆的鸟鸣唤来了

朝霞满天的黎明

衔来了一颗光明的火种

是你吗一个从茫茫云海

飞来羽白色的鸽子

你是诗意春的使者

飞跃我的枝头站在我的

思想屋顶清丽的鸣唱

火种连片汹汹燃烧着激情

温暖着昨日寒冬下一

颗冰冷的心

荒野上小草新绿枯木发芽

在伤痕累累的土地上

让梦想的种子复苏萌芽

开花

火种为我点燃梦想之光

一颗火种一个鸽子一个春天

的故事

充满了诗情画意

一颗出土鹅黄色的幼苗

在我的睇视下斑斓着七彩

梦的光环

灵魂的翅膀飞上蓝天

在白云端上飞舞的写下

‘相信未来’食指诗人的

诗句

从此我的思想不再是依附在

荒野枯草上嘴角渗着鲜血

断翅低垂哀鸣的小鸟

春风中一群鸽子掠过我

的心空

鸣奏着火种光明曲

你是一个报春的鸽子

引领群鸽飞翔你那美丽

文学的百花园

那里山清水秀姹紫嫣红的

百花盛开

鸟语花香诗意的天堂

今晚我的血液沸腾四溅

血色的花朵

朵朵诗花为你绽放

明天我要把这血色的红花

第9篇:食指相信未来范文

川端康成

凌晨四点钟,见海棠花未眠

卡夫卡

书必须是用来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

罗贝托波拉尼奥

我们不会停止阅读,即使每本书总有读完的时候,如同我们不会停止生活,即使死亡必然来临

智利作家

刘向

少时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西汉,《说苑》

袁枚

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

《随园诗话》

黄庭坚

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二、诚信,真诚,道德,明理,真理

三毛

在我有生之日,做一个真诚的人,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著,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

章炳麟

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

《大学》

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在于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傅雷

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历磨难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我们的致命伤。

三、梦想、希望、壮志,自信,开拓,信仰,信念,勇敢

海子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山高水远,路远马亡。

蒙田

人只要一息尚存,对什么都可抱有希望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林语堂

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

星野道夫

人的一生,总是为了追寻生命中的光,而走在漫长的旅途上

王尔德

梦想家只能在月光下找到前进的方向,他为此遭到的惩罚是比所有人提前看到曙光

塞万提斯

勇敢的人开凿出自己的命运之路,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开拓者

《堂吉诃德》

罗曼罗兰

信仰在于心连心地拥抱世界,在于不满足于感觉的灰尘

切格瓦拉

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

林语堂

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才止,像种子在地下一样,一定要萌芽滋长,伸出地面来,寻找阳光

维特根斯坦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自己的感觉,但是不能不相信他自己的信念。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

相信未来。

庄子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但丁

能够使我漂浮于人生的泥沼中而不致陷污的,是我的信心。

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现实主义者身上,并不是奇迹产生信仰,而是信仰产生奇迹。

王尔德

生活在阴沟里,依然有仰望星空的权利。

巴尔扎克

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歌德

我觉得有了勇气就应去世界闯荡,将人世间的苦乐一概承担,哪怕与风暴搏斗,哪怕在冒险中船破人亡。

四、胸襟,宽恕,交友,知音难觅

米奇阿尔博姆

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然地面对整个社会

《相约星期二》

狄更斯

宽恕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一种崇高的美德,绝不是你所能控制、所能左右的。

卡尔维诺

如果你想知道周围有多么黑暗,你就得留意远处的微弱光线。

《看不见的城市》

陆游

风生云尽散,天阔月徐行。

巴尔扎克

要结识良朋益友,却难如登天。

贾岛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