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读书交流会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阅读活动前的准备:阅读能力的初步判断
我们都清楚的了解,真正面对这个问题时,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差异是存在的. 在我所教的六年级班中,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可以读懂霍金所著的《时间简史》,而能力欠缺的,却经常想读清楚一道填空题都很困难.
那么阅读能力如何判定呢?这其实是无法量化的,但是我想在成熟的条件下,以问卷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大致的水平还是有可能的. 而本次的实践活动的探索,我仅仅是通过平时的悉心观察,学生平时数学阅读的感受,在教学中,学生读数学题后的主动分析来判定的,一般分为三段:初级、中级、高级. 这样的评定等级较平时的优、良、中、需努力,更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热衷于不断的“升级”,最主要的是分段直接对阅读内容的选择产生指导性意义.
二、阅读内容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小学生数学阅读材料除了些报刊杂志外相对还是较匮乏的,适合低年级入门的相对多一些,针对于中高年级的就更难寻找了.
因此,平时我着重从学生课外订阅的相关数学报刊如《小数报》《天天爱学习》《科学大众》等着手. 对于初级阅读水平的学生,我建议他们将以前订阅的杂志也找出来,去三、四、五年级收集来阅读. 这些杂志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直接解决了无内容的难题. 同时要提醒学生的是数学书上也有相关的阅读材料“你知道吗”,对于书上提到的课外阅读的细节,我都要求同学们课后去收集,看看能不能找到比数学书上更全面的资料. 因此,我们的图书角就有了《九章算术》《中国国家地图》等书籍.
三、阅读的实时交流和汇报
鉴于阅读材料的原因,加之阅读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因此多数阅读还是需要外界引导与激励的. 那么在阅读过程中的交流与小结就显得尤为重要,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交流的形式应丰富多样.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以下几种形式的交流更能激发学生的表达和探索欲望,同时也能营造出适当的阅读氛围.
1.手抄报.手抄报适用于读整本书或者具连贯性材料的学生. 个体能直接完成,它有助于学生主动掌握所阅读书籍的中心思想和纲要,领悟书籍的精髓,更好吸收阅读材料的精华,是高效阅读效果的一种很好的体现. 此外,手抄报的内容通常是图文并茂,又因为其随意性较强,学生更愿意用这样的形式来小结自己的阅读成果,有内容可表达. 同时手抄报的展览,更能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培养积极的荣誉感.
2. 读书交流会. 读书交流会比较适用读相同书目的学生,有同等阅读水平的同学参与交流和讨论. 时间与参与人数都没有任何限制,视孩子们的阅读情况来定. 同时在决定好交流会的时间后,老师应提出适当要求:读书交流会必须要有相应的记录. 记录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列表格整理,录音录像整理,甚至是流水账式的整理……只要能记录所交流小组内成员的读书心得体会就可以了. 在实际的操作中,我发现这种方式比语文中常要求写的读后感更愿意接受,并总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思维火花. 几次交流会后,我发现学生们对自己独到的见解特别兴奋,并愿意为之寻找佐证,侃侃而谈,而在完成汇报表时,却能用简短的语言,高度概括自己的想法,这是难能可贵的能力.
3. 读书交流卡.读书交流卡则是将读书笔记简单化. 我在班级上鼓励孩子自己制作读书卡,根据自己需要表达的观点可制作不同版式的读书卡. 当然也给孩子们点建议,比如颜色的选择可以考虑整体效果,卡片大小最好是相同的. 那么一学期、一学年下来,孩子们自制的读书交流卡,老师帮他们串联在一起,不仅好看,更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孩子们都愿意再去看看那些读书卡片,用孩子们的话说:“每次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总有说不出的激动,原来自己能写出这么多的东西.”“每多看一次自己的交流卡,总有要改进的,自己以前有的想法还蛮幼稚的.”
4. 黑板报. 黑板报的作用主要是激励孩子坚持读书. 以表扬为主,评出“读书之星”,评出“升级之星”,张贴读书明星的照片,孩子们的讨论成果也在黑板报上有所体现,学生们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光荣榜上,总会露出自豪的笑容,仿佛坚定自己认真阅读是正确的.
5. 读书辩论会. 这样的活动适用于读相同的阅读材料出现意见分歧时. 经常在辩论会中看见部分学生时而争得面红耳赤,时而紧锁眉头沉思,时而侧耳倾听同学的见解,时而手舞足蹈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而翻开书本给同伴看依据. 空气中弥漫着知识的香气. 孩子们在辩论会中体味:或坚持己见,或赞同同伴,还有的找不到知音就将自己独到的体会与老师分享. 在和学生共享时,我也深深感受到教学相长的魅力,有的东西我都没能读出来,是孩子们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拓宽了我的视野.
四、阅读的检测与评估
选择合适的阅读时间
找对好朋友 书是人们的良师益友,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
这里静悄悄 有了好的书籍,阅读的时间一定要得到保证。一星期一定要有两小时的共读时间,每天早上,在班长的带领下,孩子们开始了一天的晨读,从共读书籍开始,教室里很安静,只是偶尔听到翻书的声响,很多时候笔者也拿着一本书静静地坐在教室的旁边看着,整个教室散发着浓浓的书香。而在家的阅读主要靠自律和家长的督促,落实每天半小时的阅读。笔者也利用家校路路通、家访、家长会,与家长们进行交流,提倡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很多家长表示有时间陪孩子一起读书效果很好,改善了和孩子的关系,也营造了浓郁的家庭读书氛围。
网络阅读兴趣浓 传统阅读对于看惯动画片的孩子来说确实感觉枯燥,特别针对那些不爱看书的孩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将动画、声音、图片和文字有机融合在一起,阅读文章就像看动画片一样,轻负担的完成阅读任务。对低年级的绘本阅读更是如此,教师之间也实现了资源共享,以此增加阅读量。
上好阅读推介课,教给阅读方法
推介课,主要是在学生阅读一本书的开始,老师向全班学生隆重推介这本书,指导学生开始阅读。笔者认为,指导学生阅读最要紧的应该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由于小学生还缺乏阅读的经验和方法,笔者就把教学目标定位于两个方面:一是激发学生阅读本书的兴趣;二是指导孩子学会读整本书的一些方法。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这两大重点呢?笔者在《一百条裙子》的新书推介课上做了以下尝试。
争先恐后往下看 俗话说“学贵在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好奇心也是孩子们的天性。课伊始,笔者先从书名入手,出示从网上下载的各种各样漂亮的裙子图片给孩子们看,让孩子们对这些裙子产生好感。然后又告诉他们,“这么多漂亮的裙子都属于一个女孩子的,她的衣柜里不止这么多,有100条呢!你猜这是个怎样的女孩子?”学生听到这样的开场白往往是不敢相信,因为他们会以为那是真正的一百条裙子,他们会感觉拥有这100条裙子的女孩是个美丽、富有、受宠的女孩,为后面的疑问产生埋下伏笔。接着,笔者不急着告诉孩子答案,而是通过看封面、内容简介让孩子了解到这个女孩其实是一个贫穷、平凡、被人忽视、受人欺负的女孩。这时,孩子们的脑子有一个大问号:“怎么会这样?这样的女孩怎么会有这么多漂亮的裙子?是偷?是抢?还是……”调足了学生阅读的胃口。当笔者手中的粉红色书一出现,班里早就小手林立。
方法阅读乐趣多 学生拿到一本书后,总是匆匆开始阅读。故事读完,了解故事情节后就以为自己已读好一本书。针对这一现象,在本课教学时,笔者特意出示写旺达穿着的一段,引导学生想象脑海中的旺达的样子,告诉学生边读边想象也是读书的一种方法。笔者还选取了女孩子们取笑旺达的一大段,让学生在品味语言文字中,感受人物的形象,从而把孩子们的阅读引向深处。
精心设计阅读话题
猜猜我是谁 小孩子最爱猜谜。交流会前,引导孩子抓住书中人物设计谜面(写人物特点);交流会上,以猜谜的方式让其他同学猜书中的人名,针对小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一般进行分组比赛,看哪组猜到的人物多。有时,笔者会以“书中讲到了哪些人物”来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接着设问:“能不能为大家分别介绍一下这几个人物?如果请你来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分别概括一下这几个人物的话,你打算怎样介绍?”以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到对小说主要人物交流讨论上来。这样的设计,学生乐于交流、善于说,毕竟这本书学生读了有一段时间,对书中的人物比较熟悉。
精彩重回放 对于书中一些精彩的情节,孩子很乐于交流。如《亲爱的汉修先生》交流时,笔者设问:“书中哪些内容给了你深刻印象?书中还有哪些地方特别有趣?”这时,多数学生很乐意地参与到交流、朗读中来。有的朗读了有趣的打油诗;有的朗读了蝴蝶林的美丽景色……使读书会的目的落到了实处。由此可见,在孩子们的最近发展区预设问题,问之有物、问之有据、问之有序、问之有情;在交流会现场,学生才会沉浸在知性的喜悦之中……因此,话题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会读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主要是坚持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教学方式,积极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丰富学生的读物
课外读物与生活同在,色彩斑斓,生意盎然。因此要不断地丰富学生的读物,不断地让学生尝试到知识的甜头,不断地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阅读的愿望。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而且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
2、授之学生读书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生物学家达尔文认为:“世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良好的学习方法,便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阅读也要讲究方法,若教会了学生阅读方法,就等于给了学生“点金术”。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可以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课外阅读需要;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老师应该要因人而异,抓住学生的不同兴趣与爱好,有创造性地引导他们选读课外阅读的内容,满足自我情感的需求,才能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
我认为学生在读书时应掌握“浏览”、“博览”、“速读”、“精读”四种方法。“浏览”即在读书时,对文章的次要部分一目双行,大略地了解其大概内容,不需细嚼慢咽、品滋品味,这样省出时间可在重点部分多下功夫;“博览”则指读的范围要广,即博览群书,不仅要读作文书,还要读科学书、童话书、故事书等,而且要掌握书中文章的主要内容;而“速读”是指默读与思考同步进行的快速阅读,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默读,做到眼到、心到,读与思相结合;“精读”则需对文中描写精彩、含义深刻的重点部分做到细读、深思,理解其义,晓之其理。
有效地读书,才能积累语言,沉淀情感,才能笔下生花!
3、创设学生的读书氛围
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我认为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则更能唤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基于这种认识,我的做法是:
首先,举办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在班级中组织开展有关竞赛活动:如百科知识竞赛、作家作品知多少比赛、演讲比赛、故事会、书法、写字比赛、报刊剪贴、编辑赛、口头作文赛、手抄报、墙报、黑板报比赛等活动,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阅读的价值所在。
第二,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表扬奖励一批读书收获大的学生,抽取他们的读书笔记,在学习园地上开辟“优美词句赏析专栏”,选登同学摘记的优美词句,放假期间则让学生把“优美词句共赏析”作为手抄报的内容,办个人手抄报,让每个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第三,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在班级经常性组织学生之间开展课外阅读的心得交流会,以学生阅读时的心得体会,通过交流会的形式,让学生彼此增进对阅读的进一步了解,这样无形中就给学生一个动力,促进了读书的劲头。
第四,积极组织向校内外刊物投稿。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让学生互相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不足,学生就会不甘落后,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使爱读书的氛围更浓,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此外,老师可在班级图书角订一些学生喜爱的优秀报刊。如《青年报》、《作文成功之路》、《少年博览》等。学生喜爱的新书报一到,大家必定会争先恐后来看,这样互助传阅也便于形成一种读书气氛。
通过创设各种阅读活动氛围,丰富课外生活,开拓学语文的天地。这样,学生学语文就不以为苦,而是生龙活虎,兴味盎然了。
二、在广泛的阅读中积累知识
阅读包含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主要指课外阅读。在学生乐于读书的前提下,学生会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而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兼容,是前人观察成果的结晶,更是学生广泛采撷的素材。所以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既获取了大量的知识,也开拓了视野。
1.读记结合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学生乐读、想读、愿读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指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要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才能将材料积累下来,否则盲目性地阅读会如“水过鸭背”“走马观花”。
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即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即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即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2、读中导说
一、激发兴趣,爱读书
1.榜样激励
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前,要不失时机地通过榜样示范,让他们了解古今中外一些伟人、著名科学家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只有肯读书、多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逐渐地产生强烈的自我需求欲望,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好书引读
由于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可选择有精彩画面的书给学生看,让学生猜猜里面写了什么,或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可以常撷取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学生易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应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
3.活动促进
我们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晨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赛诗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评;开展“小导游”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说今。教师要及时给予奖励,让学生品尝成功带来的收获,激发他们爱读书的情感,使他们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二、挖掘书源,读好书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明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且枯燥。”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许多花”来“酿蜜”,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对图书分门别类地进行摆设,方便学生找到自己喜爱的书,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学生看完后交流、讨论,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他们的语言。
三、加强指导,会读书
1.指导选择读物
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而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较差。因此,当学生兴趣被激发后,作为教师,就必须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内容健康,有利于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又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的书籍或篇章。
2.形成良好习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书;二是定时;三是要定量;四是不动笔墨不读书。随着阅读量的提高,学生自己有了感受,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喜悦,慢慢地就会自己找书读,慢慢学会读书,使自主阅读的意识得到增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督促强化,好读书
1.建立读书报告制度
每天抽10分钟,安排一个同学讲述自己阅读中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此方法一举两得,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不足之处,还能借同学的口,开拓其余学生的视野。
2.定期检查读书笔记
通过定期检查展评读书笔记,能让老师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数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的方向。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1)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2)我们还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学生为了办报,会大量阅读有关知识,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办出像模像样的报纸,学生办的报纸无论好坏,教师都要给他们张贴展览。学生在相互观摩、相互学习比较中,又能悟到很多东西。
为落实市区两级教育局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五个一”工作要求,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从业水平,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推动“转作风、正教风、促学风、带师风”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落实“五个一”主题活动,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努力实现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活动的目标,保证学校教育的清明廉洁、有序高效、和谐稳定的发展。
二、活动内容:
1. 讲述一个师德故事
2. 倾吐一句师德真言
3. 举办一次师德演讲
4. 组织一次读书分享
5. 开展一场师德观讨论
三、活动措施:
1.每位教师要高度重视本次活动,师德建设领导小组要亲自抓,结合学校实际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2.整个活动时间从即日起到12月初结束,每位老师要按照学校的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积极地开展活动,学校要及时上传活动报道。
3.利用工作会议、工作微信群、政治学习时间大力宣传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明确宗旨和要求,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4.师德演讲为45周岁以下教师参加,教师要围绕主题认真撰写演讲稿。
5.师德交流会,由三年一评选的校内“最美教师”为全体教师作师德交流。注重挖掘优秀教师的闪光点,树立一个先进典型,将先进事迹形成文字材料,举行交流活动,用身边教师先进事迹来影响和教育其他教师,提高活动的现实意义。
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却走入了“重讲解,轻阅读;重课堂,轻课外,禁锢了学生的知识视野”的误区。那么,怎样才能走出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呢?
一、加强阅读积累和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得,改变重讲解、轻阅读的现象。
1.注重阅读积累。语文课本中的许多课文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多出自古今中外的名家之手,我们要把教材作为载体,引导学生用心去品读、理解、感悟、鉴赏、背诵这些名篇佳作。在阅读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边读边思考,边读边勾画,边读边品味,边读边揣摩,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与同学交流探讨。从而通过一系列的阅读实践活动理解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同时,通过课内阅读活动积累丰富而精妙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教师还要善于设疑,让学生通过思考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同志说:“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这里所说的“苦功夫”就是指多读多写的语文实践。不熟读、背诵、博览大量的诗文,不进行相当数量的练笔,要想学会灵活运用语言是不可能的。《课程标准》要求下的新教材,几乎每一课课后的作业都有这样的要求: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一抄。这样的作业,其实就是要求学生积累文中的佳词妙句和精彩片段。因此,教师除了着眼于引导学生阅读,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把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的用得好的词、写得好的句子抄写下来,并把描写得最精彩的段落背下来,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去获取“艺术精品”和“营养食粮”,去品尝优秀作品潜在的美感。这样,学生在写的时候就不仅能够“下笔如有神”,而且真正达到郭沫若先生所说的“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境界。
2.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阅读教学成功的基础,同时教师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一般来讲,学生的课外阅读可分为自主型阅读和指导型阅读,自主型阅读是完全按照学生自己的意愿进行的,指导型阅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通常情况下,教师要给学生布置阅读的目的、任务,提出要求,推荐一些书目,学生则根据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对有价值的材料要及时做笔记,并对摘录的笔记进行整理,去粗取精,保留有用的信息资源。(1)读思结合,熟读精思。苏轼有“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之训。可见熟读精思是阅读的有效方法。(2)文道结合,互渗互透。朱永新说:“在学校中最重要的是教师与图书,教师是用来指导读书的凭借和依据。”图书是供人阅读的资料信息,而学生就是读教师指导的书,读自己爱读的书。文道结合应该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上理解和把握,切合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读书是对心灵的丰富,是对思想的启迪。不论是目的性阅读还是随意浏览,都能获得潜移默化的效果,在学习生活之余获得更多的欢乐、信心和力量。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要达到语言文字的训练目的,又要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这两者在阅读过程中是自然结合的。文道结合不是一味地深挖文章的思想感情,而要把思想教育寓于阅读训练的过程中。
二、注意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改变重课堂,轻课外的现象。
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兴趣是前提。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课本上要求讲解的内容,应沟通课内外的联系,尽量引导学生延伸阅读。比如教《宝玉挨打》一课时,我结合语文课本后的名著导读,给他们介绍《红楼梦》中的有关故事情节和复杂的人物关系,这就把同学们带入了另外一片全新的天地,激起了他们阅读《红楼梦》这部名著的兴趣。在上每一课时,教师都应认真地准备拓展材料,充分地抓好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这一教学环节,如此,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定会得到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一定会得到提高。另外,还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促读活动,如: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同时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把好书读好。此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读书乐趣。
三、拓宽阅读渠道,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苏霍姆林斯基有关阅读的论述:“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即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因此,教师应当仔细地研究学生的这种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内心中由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学习起来就越容易。
1.以文导读。让学生把阅读变成讲故事,故事的情节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节会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进而自发地投入美妙的故事中。
2.以读带读。让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或认为最有阅读价值的书籍,在班上交流传看。不同风格、种类的书籍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阅读范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走出相对狭窄的阅读空间,投入阅读的大课堂中。
所谓“得法于课内,增益于课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学习的“纬线”――课外学习是必须牢牢把握的。语文的课外学习,相对于课内学习来说是更为广阔的天地,它包括语文课堂之外的一切听说读写活动,凡生活中的一切语言实践活动,都是语文学习的领地;生活中的大多数活动,无不与语文的接受和输出有密切关系。
总的来说,语文课外学习的区域包含三块:校园、家庭、社会。
一、校园
这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尤其是现在全国各地不少的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在校时间更长了,校园环境就是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校内,语文活动的开展除了课堂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地方。学习的地点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而且延伸到校园的其他角落。学习的方式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传授和问答,还包含课外的各项活动。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同样存在着语文因素,比如历史、地理,这些都为语文学习创造了良好而有利的条件。
学生在校内所获得的语文课外知识较多,校园内开展的各项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语文学习的机会。比如诗歌朗诵会、读书报告会、学习心得交流会、习作欣赏会、演讲会、讨论会、故事会、主题班会等。
课本中有些课文是节选的,如《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雷雨》《窦娥冤》《在烈日和暴雨下》等,这些课文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仅靠课堂上学习,很难理解透彻。大多数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时,往往结合课堂学习组织有关作品的读书报告会、精彩情节演讲比赛等。从学生角度来看,为了参与好这些校园活动,他们会认真阅读原著,阅读有关原著的评论文章。在这一过程中,也就弄清了课文节选部分在原著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课文有了更加深刻更加透彻的理解。这既推动了课堂学习,又扩大了阅读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校内语文学习,必须注意从多方面汲取营养,正所谓“功夫在文外”。
二、家庭
人之初,性本善。教之初,于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孩子永远的学习空间。
早前,曾听说某大学的一位教师为了提高自己儿子的英语口语能力,在自家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国外”环境――放置十多台录音机,随时用来播放英语磁带。父母在家交流都以英语作为媒介。于是乎,孩子的英语朗朗然。也许这样的例子带有独特性,但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家庭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巨大帮助。
语文学习的关键在于学以致用,必须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逐渐掌握并运用语言,形成语文能力。而我们的孩子所说的人生第一句话往往是在家庭中掌握的,家庭是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
众所周知,家庭给我们提供了广泛接收各种信息的条件,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的普遍,手机电脑的普及,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可以接收各方面的信息,增加信息量,扩大孩子的知识面。从写作角度来看,许多学生由于生活面狭窄,往往思路不开阔,写作时觉得没有什么材料。如果父母能注意利用现代化的通讯、视听媒介来引导并加强孩子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将会使孩子的见闻逐渐增多,这为作文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三、社会
学习之河长矣,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社会环境纷繁的生活给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了无数条小流。如果我们能将社会环境中的诸多积极因素加以利用,将会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起到莫大的帮助。
首先,在社会中学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鲁迅特别主张向社会实践学习,反对闭门读书,强调要与社会实践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提倡“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界这一部活书”。
其次,社会是广阔的舞台,是多姿多彩的天地,是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有人称社会就是一所大学,苏联的高尔基,就是通过在“社会大学”的学习而成为世界著名文学家的。社会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语文,人际之间的各种交谈、各种报告会、交流会、展览会、戏剧、电影、参观、访问、调查、游览等,都与语文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有关,是锻炼听、说能力和观察力的好机会。
再次,社会生活的种种方面还可以检阅学生的语文能力。比如,新闻媒体中很多的广告语用字凌乱,如“咳”不容缓、默默无“蚊”等,学生可以从中有所发现并纠正。另外,社会环境中需要学生去品读的内容很多,几乎到处都是,如风景宣传语的撰写、产品说明书的正误等。
一、工作回顾
1思想道德建设
好奇与迷茫是新生初入大学表现出来最主要的特征,如何既满足新生的好奇心而又让这段迷茫期尽快度过,是辅导员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为了能使新生能够从高中时期顺利过渡到大学并适应生活,我觉得首先必须从思想观念上着手。理想犹如行船的灯塔,不断指引着船只航行,人也一样,必须有理想。理想是支撑整个人生的动力。新生进入大学以后,我结合自身情况和专业特点,比较全面的向新生介绍了大学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内容,帮助和指导大家制定了大学四年规划,从理想信念、学习观念、生活态度等方面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利用团校、党校学习来帮助新生提高思想觉悟,通过志愿者服务和公益活动来提高大家的责任、奉献、团队等意识。
2班团建设
优秀的服务者创造优秀的集体,优秀的集体造就杰出的服务者。一个班级的领军人物事关班级全局,选出优秀的班委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为班级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根据新生材料和入学后的表现,我首先推选出了班委会,然后在军训结束后,和同学们一道投票产生了正式的班委会。在工作中,我把班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班团建设的突破口,加强对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的培训指导,定期与他们进行交流,及时了解班级情况并予以解决,通过一系列的班团活动来带动班级的整体发展,始终向大家灌输一种“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文化,使他们的感情像兄弟姐妹一样。加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寝室文化不容忽视,以寝室为单元开展班级建设是每一个学生干部必须思考的问题。寝室是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之一,从生活的角度去开展班级建设,既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又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寝室文化建设可以采取小黑板的形式,内容可以有各方面的消息,如时政消息、励志方面、寝室规则、祝福等。
3学风建设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班级需要营造一种好学向上的学习氛围。为了帮助新生了解大学的学习情况,信息系团总支学生会举办了“新老生经验交流会”,我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和专业特点制作了PPT、写了相关的文章发表在QQ空间里面、召开了关于学习的主题班会,分别向他们介绍了大学的学习特点、通信工程专业介绍、考研与就业等。在一年的工作中,先后组织了四六级经验交流会、《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模拟考试、家乡所在地教育发展情况社会调查、个人资料PPT制作、未来手机创意搜集、专业学习调查、读书交流会、英语角活动等。鼓励他们把想法付诸于实践,把自身的兴趣爱好投入到学习中去,坚持乐学原则,发挥自身长处。积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好学的学习观念。
4生活方面
辅导员必须真心实意的去关心每一名新生,这是黄书记在新生辅导员一次工作会议上谈到的。如何帮助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首先我介绍了我院部分学生大学的学习生活情况,为大家提供一个参考借鉴的模板;再是通过单独与每一位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在校生活状况,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还通过定期走寝等方式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和疑难困惑。:
二、工作心得
1准确工作定位,适时角色转换。
2灌输竞争理念,严明奖惩制度。
3加强自身建设,重视引导作用。
4做好准备工作,积极贯彻落实。
设立学习角,将各种学习资料及学生的学习心得集中放在学习角,不仅可以让学生增长知识,还可以受到思想的教育。一个小小的学习角,就是一个世界。学生在学习角中可以自主自由地学习,还可以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展示在学习角中,供其他学生学习,这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后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阻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甚至导致产生厌学情绪。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的兴趣之火。”
1.品味书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让学生沐浴在书香中,有利于营造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教室的小黑板上可以经常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古诗、励志良言,学习角摆放各种各样的书籍,培养学生学习的氛围。教师可以让学生专门准备一个本子摘录好词好句好段,随时写下自己的感悟,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每学期举办定时诗歌朗诵赛或读书交流会,促进学生多读书。例如,古诗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朗诵古诗的时候,体会古人的胸怀。
2.交流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学习经验,勤交流。优秀学生向全体学生介绍好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其他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以少带多,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交流,更有利于学生之间友谊的培养。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学习。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