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知识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根据国内的经济市场的发展来看,我国的现代企业在外资现代企业与国内的经济发展需求的双重夹击下,承受了非常大的变革压力。现代企业各方面的经营管理以及系统整体的建立与完善,都将成为当代现代企业的改革历程。本文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并且就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对策,从而帮助现代企业未来的组织结构与政策的制定。
【关键词】现代企业 组织结构 运营 管理
随着世界经济市场的日益完善,国内的经济体系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与优化。国内的现代企业也跟随世界经济的脚步,迈向了国际经济行业的发展舞台。为了更好的使用市场经济发展,现代企业在机构内部的整体构造上,做出了调整。对现代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上,做出一定的研究与分析,对其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提出不足之处,并且分析其原因,从而得出有效的改善方案。
一、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
1.监管体系不健全
现代企业由于开创不久,再加上地方政府的管理权力较大,导致地方政府可以直接影响并插入到现代企业管理中来。使得现代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受到一定的影响。虽然现代企业是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但是在经营管理制度上仍然存在落后的现象。现代企业开始逐步将现代化企业理念引入到现代企业的内部管理中,但是现代企业似乎并没有掌控到这一点。而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得不到很好的督促,监管体系在执行上存在非常大的漏洞,不仅不能有效的帮助现代企业业绩上得到提高,反而会影响到现代企业的未来发展。并且,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制定不完善,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2.履制度不完备
现代企业应当有管理层的带领,来进行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但是,由于履责制度不完备,导致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很多的管理漏洞。一来,管理者不能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能做到拥有多少权利,就履行多少职责的要求,对于权力与职责之间,没有做到很好的平衡。二来,下属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中,无法提出有效的建议,从而导致现代企业整体运营的滞后性以及局限性。只有建立严格、完善的履责制度,才能将管理层的权利与职责的两个方面达到对等状态。履责制度要求管理层对下属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执行,从根本上解决现代企业管理问题。拥有与职责对等的权利,如果不能很好的完成自己的职责,那么管理层相应的权利也应该进行削减。必要时,还应该有一定的奖惩,对于现代企业上下的工作人员的表现一视同仁。只有这样,现代企业的人才不会过于注重对权利的追求。
(二)经营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1.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短缺
目前,国内的企业经营或者企业管理的人才非常丰富,但是复合型市场能力的人才却鲜有遇到。这也是各大现代企业的一大遗憾。就当下国内的经济市场的发展来看,各大现代企业都迫切需要复合型的经营管理人才。因为国内的现代企业普遍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与盲点。虽然效仿外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但是却达不到外资现代企业管理效果。再加上国内的教育体系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普遍缺乏社会实践能力。而现代企业管理方面,就非常注重实践能力。因此,国内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非常稀有,这也成为了经济市场非常宝贵的人才资源。
2.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现代企业对于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不到位,将经营管理培训定位于走过场的形式培训,并没有真正将培训落实到实处。而且培训内容单一、枯燥,缺乏生动性,被培训者不能完全吸收经营管理知识,很难将经营管理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来。使得经营管理培训变成虚有其表的培训过场。
二、加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建议
(一)健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
1.完善监管体系
想要将经济市场质量进行整体提高,就需要在监管体系上,进行完善与优化。监管体系如果出现漏洞,就会直接影响到现代企业的工作质量,缺乏监督的市场,是得不到提高的。因此,首当其冲就是要将监管体系进一步的标准化,将监管体系真正执行起来,监管现代企业整体运作,提高现代企业的警觉度。
2.制定并落实员工岗位责任制
制定详尽的员工岗位责任制,切实将“拥有多少权利,就承担多少职责”的理念深入到现代企业管理中来,从而提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工作业绩放在首位,不再心有旁骛。从而提供整体的经营管理效益,以及现代企业的竞争能力。
(二)加大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养力度
1.建立健全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体系
现代企业应当重视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定完善的培训体系。经营管理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将对其未来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健全的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体系,就可以将新时代的经营管理知识输送到经营管理人员的脑中,并且切实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使得现代企业可以得到更系统、全面的运营管理。
2.加快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现代企业缺乏的就是系统的经营管理,如果引进合适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那么将对现代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扎实的经营管理基础。如果现代企业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也可以输送合适的人才进行培训与能力开发,从而创造适合自身发展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这样不仅可以提供人才的工作忠诚度,而且还可以根据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来进行培训课程的制定,从而有效的解决现代企业管理问题,提高现代企业的组织运营能力。
三、结语
通过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案例研究,对其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以及运营机制有了详尽的了解,并且根据数据分析与考察,得出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建议。这也为现代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相信现代企业还将拥有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程凯娜. 探析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J]. 河北企业,2016,(12).
一、设计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学习能力。勘察设计单位是以服务为主要活动的团体,面临复杂、竞争、多变的外部环境,经营管理人员要有敏锐的嗅觉,保持与时俱进地适应外部环境的理念,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因此设计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2.攻关能力。公关能力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为改善或维持某种公共关系状态而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公关能力表现为一个人在社交场合的介入能力、适应能力、控制能力以及协调性等等。设计单位对外承接大量的设计任务,而任务的承接和实施需要与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试验检测单位、质量监督单位、管理部门等发生关系,良好的公关能力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经营管理人员的重要素质之一。3.协调能力。协调能力是指决策过程中的协调指挥才能,是化解矛盾的能力,是聚分力为合力的能力,是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能力,是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力。设计单位一般受到项目业主时间上的限制而加班加点赶设计工期,经营管理人员需要协调单位领导、生产人员、总工办等内部人员按时完成任务,同时还需与外部各方面人员打交道,保证单位的效益和声誉。4.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是指开展组织工作的能力。设计单位在与竞争对手投入相同的情况下,要具有以更高的生产效率或更高质量,将其各种要素投入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能力。经营管理人员在单位争取市场份额、项目投标、设计生产过程中,都需要进行相关组织工作,确保单位的良好运营和对外优良形象。5.预防风险能力。通过认识风险、分析风险,采取正确的决策,从而控制和驾驭风险,减少风险损失进而获得收益的能力。设计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在项目投标报价和项目洽谈设计费过程中,需要对项目的现场有一个深入的踏勘,掌握工程所在地自然及社会状况、交通、地形等情况,才能对未来的设计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对项目的投资、盈利、风险等状况进行充分的估计,以采取有效措施将所承担项目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6.分析能力。分析能力是指把一件事情、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单独进行剖析、分辨、观察和研究的一种能力。设计单位获得项目设计任务的基本手段是通过投标中标而来的,经营管理人员要充分分析潜在的投标竞争对手,掌握其基本情况、投标方法、报价思路、商务标和技术标编制特点等情况,以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设计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经营管理人员知识结构不全面,一些应知应会的基本经营管理知识掌握不到位;二是经营管理人员工作能力满足不了中国加入WTO后带给勘察设计市场的冲击,尚未完全适应竞争的市场主流、趋势,对外的公关能力、沟通、协调、组织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一些勘察设计单位在投标过程中违反职场职业道德规则,采取串标、围标、买卖标书等不正当竞争手段获得中标;四是经营管理人员对引导本单位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意识薄弱,认为这是单位领导的事,全局观念差,发展理念不够健全;五是经营管理人员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方式方法陈旧,老套路居多,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方法需进一步提升。提高设计单位经营管理人员素质的几条途径: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是企业的生命线。勘察设计单位是靠竞争取胜市场,靠工程设计质量、信誉赢得市场。因此在工程设计业务取得的途径上要讲求职业道德,杜绝无序竞争和不正当的价格竞争,不得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排挤、损害和打击其他设计单位,要防止有意、无意损害他人名誉和事业的行为,不得直接或间接抢取其他设计单位已经受托的设计业务。为此,单位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时常加强经营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突出自我学习培养,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理论涵养。设计单位是一个知识、技术密集型的单位,大部分人员都是科班毕业人员,技术专业知识较强,但很多人在从事工作后忽视了学习,特别是经营管理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企业管理、市场经济、工程方面法律法规等方面综合知识。因此设计单位经营管理人员要突出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要静下心来多学习、多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不断丰富自身的工作经验,从而提高工作理论涵养。注重工作经验总结,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总结工作中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借鉴,对于提高员工的实际工作或实践操作能力帮助巨大。比如交通勘察设计单位,不仅要进行年度的工作经验总结,还必须进行单个项目的经营管理经验总结。一个项目从参加投标、中标、谈判、签订合同、开展勘察设计工作、设计评审、工程施工、工程竣工验收、投入运营是一个跨越时间长、经营内容多、项目管理杂的过程,从工程实施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经营方式、不同的管理理念进行总结,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能提高经营管理人员将来工作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同行交流合作,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先进管理理念。参加设计单位同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能提高工程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而且对单位经营管理理念提高也受益匪浅。可以单位与单位间的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合作,也可以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交流活动,特别是与一些知名度大、影响力强、信誉度好、技术水平高的单位进行交流,能极大地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先进管理理念。组织参加相关培训,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培训可以丰富知识结构,进而提高相关工作能力。设计单位要组织经营管理人员参加相关培训,增加管理人员的各方面基本知识,比如企业管理知识、工程技术前沿知识、工程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等等,为提升管理人员能力作好储备,为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奠定基础。适时聘请专家讲座,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科学发展观念。聘请相关专家到单位进行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讲座,对员工素质的提升和单位经营管理的提高,以及单位科学发展观念的增强大有帮助。比如交通勘察设计单位聘请交通规划方面的专家进行“十二五”交通综合发展规划的讲座,则有助于员工了解本区域交通路网规划,帮助经营管理人员掌握潜在的勘察设计项目和实施时间计划,为经营管理人员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再如聘请企业管理方面专家进行知识讲座,则有助于单位领导与经营管理人员达成经营管理的共识,经营管理人员提出的相关措施得到单位认可,单位发展的观念得到统一,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观念。不断接受各种挑战,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创新经营水平。经营管理人员在项目的经营过程中,必然要经历各种各样的挑战,必然要面临各式各样的难题。比如工程投标及投标报价的挑战、设计项目前沿技术的挑战、业主对设计特殊要求的挑战、设计工期限制对经营管理能力的挑战、工程实施中变更的挑战等等,经营管理人员面对这些新鲜问题,要开拓创新、勇敢面对,从思想上强化认识、应对理念上不断更新、应对措施上日趋完善,直至接受挑战后带给单位更多的进步,更深层次地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创新经营水平,更高水平地为设计单位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作贡献。
本文作者:郑燕清工作单位:宁德市交通工程勘察设计院
在职业农民培养体系方面,可以借鉴韩国、德国等国家办学经验,制定有关优惠政策鼓励,提倡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办学理念。职业农民培训应以帮助他们掌握新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其产业化、专业化程度为主要目标,培训方式可以结合“一村一品”的农业专业化改造项目,进行包括种植业技术、养殖业技术、设施农业等农业生产知识培训,把农民的需要与培训活动统一起来。组织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以及共青团、妇联、科协等方面的力量,广泛深入地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工程等,让更多的农业劳动者接受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培训,为高素质经营型农民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种植大户,应考虑其对市场和经营管理知识的迫切需求,以把他们培养成农村社区的示范带头人为目标,采用更系统、更高层次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和市场应对能力。
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应以培养农民的合作理念、普及合作社知识为主,并在这一过程中发现更多的协作型农民,激发他们成立和管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营管理、社员民主参与能力等管理知识,通过软件和硬件支持,加强他们采集和利用市场信息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6.168
随着市场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使我国商业业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连锁经营异军突起,其连锁门店数量和销售额增长速度较快。但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相对比较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而高职院校需要注重对该方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期更好地提高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水平,为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通常情况下,连锁经营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尤其是管理工作几乎涵盖了连锁经营运行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全面性、系统性的连锁经营管理不仅可以确保连锁经营的高效性、稳定性,而且还可以准确地预测连锁经营阶段潜在的风险,从而实现连锁经营发展的条理化、系统化。在连锁经营管理阶段,需要对各个时期的运行信息和数据进行有效的记录,这些信息和数据不仅能够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而且还可以为连锁经营方案的制定和未来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更好地推动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提高连锁经营的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加大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力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连锁经营管理工作正在面临管理专业人才缺乏、管理能力有待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些不仅会导致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地开展,而且还会影响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此时作为高职院校需要注重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教学方案和培养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连锁经营管理工作效率,推动连锁经营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1交换模式
交换模式在高职院校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通常是指经营内容相同的连锁经营机构采用交互式来对连锁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以确保连锁经营管理人员学习其他机构的管理方式、管理模式和管理内容,并对其优秀的地方进行吸收。交换模式下,连锁经营机构需要根据对方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并签订相应的合同,避免管理内容及管理技术外泄,对于培训结果与预期结果差距较大,还需要提供相应的金额培养,如果所培训的管理人员可以更好地促进该连锁经营机构的发展,则需要该连锁机构为培训方提供额外收益的10%~20%。因此,交换模式不仅可以增加连锁经营机构的交流与沟通,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水平。
2.2定期模式
定期模式通常是指阶段性培养,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培训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一般分为5个阶段进行培养。第一阶段: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知识进行吸收和巩固,从而对其有个系统化、完整化的了解,在大脑中构建连锁经营管理知识框架,以确保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在该阶段能够对经营管理的基本技术、基本技巧及基本操作等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为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短时间的实践操作,有效提高管理人员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效率;第二阶段:注重对各个方面的操作技术和专业性的经营操作进行培训,主要包括管理的方案制定、管理的流程、管理的内容、管理的注意事项、管理的重点等,并注重对管理技巧的传授,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管理能力水平;第三阶段:对连锁经营管理新研究内容进行培训,主要包括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方法,保证每一位管理人员都可以更好地满足新时代背景下连锁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从而使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应对更为细节、更为复杂的问题,有效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提高连锁经营管理的整体质量;第四阶段:综合性培训,主要是对各种管理成功的案例进行展示和讲解,并引导和鼓励管理人员对案例进行分析;第五阶段:对管理人员进行测试,以实践效果作为评价的关键指标,根据测试结果来判定其是否胜任连锁经营管理工作。
2.3顶岗实习培养模式
该模式通常是指高职学生在完成大部分专业課、基础文化课及校内实验实训课后从事校外实践性教学的培养模式。实际上,通过顶岗实习培训模式,可以使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为了确保顶岗实习培养模式的顺利进行,则需要高职院校尽可能实现与企事业单位开展“零距离”培养模式,通过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可以使他们亲身体验连锁经营管理工作的基本流程,亲自体验企业文化、企业的管理要求等,更好地检验自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了解和掌握程度。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弥补,更好地提高学生对该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顶岗实习培养模式还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职业意识。此外,顶岗实习培养模式还能够使学生注意相关工作细节,更好地提高高职学生的连锁经营管理工作水平,使他们更好地胜任连锁经营管理工作。
3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效率的对策
3.1注重培训效果和模式创新
作为高职院校,在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要对高职学生的初次就业给予考虑,而且还需要对学生的未来发展给予考虑,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多开设一些实践环节及选修课程,以确保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来选择课程,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创业,而且还可以更好地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效果。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注重对培训效果和模式的创新,通过社会实践、互动教学专题讨论等教学方式,来更好地提高培训的效果。当然,高职院校也需要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与他们构建互惠合作的长效机制,促进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效结合,更好地提高培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质量。
3.2职业培训机构与行业企业可以适度介入人才培养之中
实际上,连锁经营和高校教育都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在连锁经营过程中,行业、企业掌握了工作环境和岗位对高职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等要求的第一手信息,此时通过在企业、行业与高职院校之间构建平等的合作关系,并鼓励职业培训机构与行业企业可以适度介入人才培养之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还可以更好地推动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
3.3重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可以定期安排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到连锁企业进行现场实践,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连锁经营管理流程,而且还能够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同时,构建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定期聘请连锁经营企业的管理专业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和课内实践课指导教师,将一些管理经验、管理技巧和管理理念直接地传达给学生,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
4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连锁经营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作为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与之相匹配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提高连锁经营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进而推动连锁经营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江霞,蔡春江,何武香.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医药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药房,2017,5(9):89-90.
[2]邱云.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探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3):114-115.
一、霍邱县农村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现状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和农村经济迅猛发展,霍邱县农村经营管理队伍逐步壮大,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经管理服务网络。多年来,这支队伍在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营机制创新;加强农村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保护广大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合法权益;协调、处理农村各项利益关系,化解矛盾,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开展农村信息调研,当好党委、政府在“三农”工作上的参谋助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近两年来,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实现了农经工作的转轨变型。在切实履行农经工作“三项管理”(农村承包土地管理、农村三资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和“四项指导”(专业合作经济管理指导、农业产业化经营指导、农产品营销指导、农业经济核算指导)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职能的同时,由点到面,深入开展了以“六有”、“五服务”(村级财务记帐服务、农村承包土地流转服务、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服务、农村审计服务、扶持低收入农户致富服务)为框架的服务创新,进一步完善了服务体系,拓宽了服务领域,提高了服务水平,增强了农经工作的活力。从目前情况看,霍邱县农经队伍总体上是好的,已成为各级政府搞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也是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但是,对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从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考虑,霍邱县现有农经队伍的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镇、村基层农经人才队伍的建设存在较大的差距。根据初步调查,主要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年龄结构老化
全县现有32乡镇两个(街道)都建有农经机构,共有农经人员104人,其中:35周岁以下仅12人,占总数的11%;35~50周岁82人,占总数的79%;50周岁以上10人,占总数的10%。
2.学历偏低职称中高
在镇(县)经管站104名农经人员中,第一学历为本科的6人,占总数的6%;大专学历32人,占总数的31%;中专学历56人,占总数的54%;高中学历5人,占总数的4.5%;初中学历5人,占总数的4.5%。
3.业务骨干断档严重
由于2004年乡镇机构改革,因超编,组织上进行了人员精简的原因,一批多年从事农经工作,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协调能力的骨干办理了退休或下岗手续,造成了部分农经站业务骨干青黄不接。加之,税费改革后,农经业务县域范围扩大,原有各种在具体问题的处置上办法不一,增加了新老人员和工作交接的磨合期。
二、进一步加强农经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全县农经人才队伍的现状,必须着力解决年龄结构老化、文化学历偏低、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业务骨干断档的实际问题,切实加大农经人才队伍开发的力度,具体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确立全新的人才理念
农村经营管理是对农村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经验概括和科学总结,是一门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学科。当前和今后我们要牢固树立农村发展、农村振兴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农村经营管理也是科学技术,也是第一生产力,农村经营管理人员也是人才的观念。要认真总结建国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学习国外先进国家高度重视经营管理科学的经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度重视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在整个“三农”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农经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真正放上议事日程,抓住不放。
2.有计划地引进农经人才
鉴于现行体制和干部管理权限,应当协调各乡镇和县人事部门,采用选聘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形式,选拔一批热爱农村工作、年纪轻、有学历、熟悉农经业务的同志,充实到乡镇农经队伍中来。同时,建议县有关部门,根据基层需要,在应届农业院校农经专业的大专以上毕业生中,定期定向招聘,逐步增加新鲜血液,改变目前农经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三支一扶”政策应当给力农经队伍建设。
3.积极搞好现有农经队伍的人才开发
围绕提高现有农经干部的思想素质、理论政策水平和专业技能,全面加强专业培训。可以与有关大专院校联系挂钩,举办农经专业的短期培训班或学历教育班。在学习内容上除常规农经管理知识外,要增加市场经济、国际经贸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的教学。健全实施农经系统的专业职称评聘制度,鼓励现有农经人员参加学习、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职称,并与其工资报酬挂钩,以调动农经人员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培养体系
拓展实训基地功能、挖掘实训基地资源、融合教学与经营管理一体化、打破教师身份界线、承担实训基地经营管理指标任务、吸收学生参与经营管理链条等教学、管理的多个方面,这种新模式赋予了高职院校教师更多的角色内容,使其由单一的教学能力向能教、善做、精管多元化能力延伸,新形势下,加强专业教师文化内涵建设成为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基础。
一、物质文化体系构建
1、教师形象塑造。酒店是一个对外服务窗口,整齐得体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是赢得客人的良好印象必要条件。在培养“三师型”教师时,酒店管理学院从教师职业素养塑造起步,按照酒店礼仪要求规范教师的职业形象:一是在教学及经营管理各项活动中,按照酒店基层管理岗位着装要求统一服饰。二是在以教师角色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上,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渗透酒店职业行为习惯,树立职业意识,养成职业习惯。
2、职业环境营造。酒店管理学院目前拥有三个生产性实训基地,为教师多元化角色的转变奠定了一定基础。同时在教师办公区域进一步营造职业氛围,建立酒店管理专业展示厅,张贴世界各知名酒店的图片及服务理念。
二、制度文化体系构建
1、项目部运营制度。酒店管理学院在“教学经营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模式下,将酒店的经营功能与及教学功能进一步相溶,依据酒店运营模式,结合学生的三大核心就业岗位,构建饮项目部、客房项目部、经营管理项目部、拓展项目部及综合办公室五部一室的组织体系,在运转过程中,采取项目部运营制度,各项目部针对性地负责实训基地的接待项目及有关专业课程的教学。
2、教师顶岗实习制度。酒店管理学院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安排教师的教学和顶岗实践,根据项目组的划分,所有教师轮流进行相应部门经理的岗位挂职实践,实施部门经理负责制,制订部门经理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分解经营任务指标,使得教师真正融入到酒店经营过程中,体验职业经理的岗位标准和能力要求,不断完善专业知识体系,增强职业能力。
3、教师学徒制度。依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酒店管理学院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采用了学徒制,每位教师根据顶岗岗位,拜行业专家为师傅,促进教师对标岗位。
4、实训基地例会制度。酒店管理学院根据企业经营管理制度,采取周例会制度,由各实训基地副总经理主持,作为各部门的值班经理----教师根据所在部门一方面对近期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汇报,着重介绍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例会制度,强化教师经营管理的角色意识、责任意识,促进教师的思想、行为更快地向酒店人这一职业角色转变。
5、教师考核制度。教师在教学经营一体化中的多元角色,决定了教师考核的多元化。酒店管理学院对教师考核形式和内容上打破单一的教学考核,实施组织绩效评价考核制度。
(1)教学质量监控。成立专门教学质量监控机构,有专门人员负责日常教学质量监控,学期初对课程标准的制定、授课计划的编制、单元设计的编写进行检查,学期中对所有任课教师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网上量化打分,综合评价教师的授课质量。
(2)实践指导质量监控。酒店管理学院对教师实施绩效考核制度,其目的一方面实现由关注教学功能到教学经营管理的齐抓共管;另一方面实现由常规性教学监控到教学和组织绩效考核的齐抓共管。为此酒店管理学院引进酒店质量监控体系,查找问题成因,积累实践案例,增长实战经验,促进专业知识向专业能力的转化,改变单一技能实训功能,提升实践教学效果,促使酒店管理学院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提升教师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经营管理意识,为教师向“三师型”转变,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3)期末综合素质考核制度。酒店管理学院每学期末对教师进行综合素质实施量化考核,包括专业技能、岗位管理知识等方面,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
6、教师培训制度
培训体系的建立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和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通过“练、引、走”三结合提高培训效果。(1)练内功。酒店管理学院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制定了包含高职教育理念、提升教学能力、职业教育、实战演练、经营理念等方面的培训指导。鼓励专业教师参加技能大赛,掌握核心技能的标准,挖掘掌握核心技能的技巧。实施教师管理岗位挂职措施,要求教师按照企业标准完成相应的岗位职责,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搜集整理案例,对起因、经过、解决办法归纳总结,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进来。引进企业专家讲解酒店发展的行业动态,使教师及时了解酒店发展的变化和趋势,及其市场对人才需求规格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与市场接轨。
(3)走出去。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酒店管理学院本着服务区域经济的理念,以石家庄为核心,建立京津冀三维型校外酒店实训基地体系,协议单位共有20家左右。校外实训基地在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岗位的同时,根据酒店管理学院教师实践教学安排,也为专业教师提供实践、实习岗位,不断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增强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提高教师经营管理意识和水平。
三、精神文化体系构建
1.1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企业的管理体制仍比较落后,虽然我国已经逐步对企业进行改革和改制,财务管理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企业的内控机制仍然是非常薄弱的环节,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的领导者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形成强效的财务监督机制,使得其内控机制难以实现对财务管理的监督效果。此外,在财务管理相关部门,也没有认识到财务内控监督机制的重要性,这也制约了财务内控监督功能的发挥。
1.2财务管理建设落后。
长期以来,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进行的都比较缓慢,这对于企业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是极为不利的。本文认为,企业信息化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企业各部门的相关信息相互独立,未能真正实现信息的相互贯通,这不仅对本单位的信息整理工作不利,而且也对财务部门的信息处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对信息化的整体建设带来不利的影响;其次,就目前而言,ERP建设已经成为财务工作的主要形式,对于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企业中,并没有形成全面的ERP信息管理系统,由于各单位的信息化建设不同步,影响了企业财务信息集约化的整体推进速度。
1.3人员因素。
在企业的发展中,人作为企业运行和管理中的能动因素,是企业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这就需要企业对于人力资源部分提高重视,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但是,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财务管理人员普遍素质不高的情况,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直接限制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2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2.1知识培训。
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知识培训工作,使得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特别是对于企业投资者而言,只有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深刻的意识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另外,做好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工作,还需要各级地方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并利用当前媒介和网络手段,举办各种企业家(投资者)财务管理知识自觉学习企业财务管理知识,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只有企业投资者树立了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提升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才能够将企业的资产和投资者的家庭财产区分开来。
2.2人员培养。
对于企业中的财务管理问题,主要的解决方向就是人员的培训,人员的素质提高对于财务管理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具体的可以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公费课程等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还可以通过管理人员之间的经验交流提高对财务管理的理解,结合企业中财务管理的经验,通过工作会议或课堂讲授的形式为员工培训。通过培训使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创新思维,有效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同时,也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从主观意识上促进业务人员积极工作,为有效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提供支持。
2.3强化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信息化操作技能培训。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者能够及时获得有效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就必须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操作能力,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采购、销售以及财务各部门的相互配合。为了保证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和懂得信息技术操作,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高效运转,为企业及时提供有效的企业经营管理信息。
2.4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完善企业财务管理防范系统。
为了全方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就需要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完善企业财务管理防范系统,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使用过程的安全性,减少企业财务信息泄露和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崩溃。完善企业财务管理防范系统首先需要企业能够针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各模块的业务不同,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人员,这样的方式能够大大降低企业财务信息的泄露。其次就是要做好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企业软件和硬件的维护和更新工作,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系统感染病毒的风险。
2.5建立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和成本管理。
企业的财务管理中,要加强管理细分,即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和财务成本管理。
2.5.1风险管理。
所谓的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控制,这种风险是多方面的其中既包括经营风险也包括安全风险,如何完善风险管理,首先对于风险要有充分的认识,对于风险的产生和预测能够客观判断,根据判断进行风险的规避和分散,对于风险不能选择忽视,必须正确面对,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渗透风险防范的意识,作为企业整体的层面上来说,企业要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最大限度减小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2.5.2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效益,其中成本管理包括两个方面,其中有劳动力成本管理和公司消耗成本管理,对于这两个方面管理形式也有所不同,劳动力的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就是对人力资源的安排科学有效,避免人力的浪费和不必要的劳动输出,提高工作效率,也就是说人力成本管理的核心是人力的合理分配,企业的消耗管理是对企业的整个进程进行规范,对生产过程和经营过程制定严格的制度,对企业的运行要加强监督和考核,形成系统规范体系,促进过程成本控制有效性的提高。
3结语
关键词:胜任力模型;房地产经营管理;培养模式
为适应房地产行业迅猛发展对中、高层人才的需求,目前已有100多所高校开设了房地产专业的高等教育。但由于我国房地产高等教育起步晚,办学经验不足,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学术理论研究滞后等原因,使房地产专业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存在认识上的问题。要让房地产专业学生的素质结构符合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要求,有必要对房地产人才培养模式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目前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存在的困惑
1989年我国高等学校开始设置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1998年国家进行学科专业调整,将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归属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改称工程管理专业。各高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于1999年开始对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的归属进行了调整,部分高校将该专业并入工程管理专业,也有部分院校将其并入工商管理专业。目前根据教育部新的专业设置目录,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作为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目录,重新开始招生。
房地产经营管理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兼具工程、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多学科知识的复杂性专业,不少院校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问题感到不好把握。在不同院校,由于各自的学科基础、师资情况不同,所制定的办学目标呈两种不同倾向:一种倾向偏重技术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加大对工程制图、结构力学等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的讲授,此类院校多为土木工程办学实力雄厚的院校;另一种倾向则偏重经济管理知识的讲授,此类院校多为财经管理类院校。如此一来,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满足市场需要为主,还是以自身资源优势为主,存在着困惑。
二、如何确定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要解决培养目标的困惑,必须厘清几个重要问题:对于房地产专业而言,什么是“从事房地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什么是“从事房地产经营管理工作的核心能力”,设定培养目标必须从满足从事房地产经营管理工作基本素质和核心能力入手。
如何确定一个行业的工作基本素质和核心能力呢?胜任力模型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完善,定义出在某一工作岗位上做出优异表现所必需的行为和个人特质,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同。
胜任力概念一般是针对特定的工作情景而言的,因此,也可以称为是职业胜任力。通常,职业胜任力被定义为工作绩优者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等,胜任力是指在特定工作环境中员工的价值观、动机、个性、技能和知识等关键特征。把职业胜任力定义为“个体的潜在特征,可能是动机、特质、技能、自我形象或社会角色的方面,或者个体所运用的知识体”。他认为,这些潜在特征可能是无意识的,个体不能清晰地描述它们。因而,发现胜任力的方法是让个体描述什么在工作中使他们获得了成功。把胜任力作为人的潜在特征,也就是说要考察员工是什么样的人,而不仅仅是他们做了什么。另外,并不是对任何一种潜在特性都加以关注,而是只关注那些与绩优(被定义为结果/产出)具有因果联系的潜在特性。
房地产专业的职业特征综合、交叉性十分明显,面对各院校培养“学科单一倾向”的模式与现实房地产行业用人需求的“错位”现实,必须转变和更新观念,即,培养的人才应以适合房地产企业需要为目标,从直接适应房地产产业的需求进行胜任型教育。
三、胜任型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发展思路
胜任力有多种定义,但是人们普遍认为,胜任能力是影响人们大部分工作的相关知识、技能、态度和性格特点的总和。它与工作绩效紧密相连,并可用一些被广泛接受的标准进行测量,其中,除性格特点外,大都可以通过培训与发展得以改善和提高。胜任力模型则是描述在组织中一个优秀员工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和性格特点的特殊组合。这些组合中的要素可以被归结为四个层级。如下图所示。
图形最上端的为“绩效行为”,是个体在具体职位上的工作绩效表现。“绩效行为”下面的三个层级共同决定了个体在工作中的绩效行为。下面的三个层级是递进关系,层级越低的因素在决定个体行为表现上起着更稳定的作用。在具体适用中,还需要考虑胜任力模型的几个特征向量。首先,具有行业特色。它反映的是某类行业内对人员的整体素质要求,包括知识和技能的范围,对所服务客户的认识程度等。其次,具有企业特色。它反映的是单个企业对特定人员的要求,并且细化到行为方式的程度,即使是处于同一行业的两个企业,由于企业文化、经营目标、经营策略的差异,纵然企业在人员要求的能力条目上完全相同,也很少有两个企业的能力素质的行为方式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最后,具有阶段性。胜任力模型的行为模式由于与企业经营相联系,因而具有阶段性。在企业的特定时期内,某项胜任能力甚至是某一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而在另一个阶段,由于企业的经营目标或经营策略发生变化,能力模型素质就会定期随之更新和改变。
根据上述模型特征,胜任型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发展思路可以概括为,以管理―工程型模式对经济管理类知识和土木工程类知识的教育并重,在课程设置上并不偏重某一类课程,其人才体现为具有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和土木工程知识,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以模块化构建课程体系层次,具体可以构建职业技能、职能绩效行为、心智培养三大模块。
2.胜任型教育模式的构建
(1)房地产行业技能模块
此模块以准职业岗位为基础,以房地产开发过程为主线,具体内容包括:①房地产开发前期准备内容学习。在该流程中,对房地产开发有一个轮廓性的了解,同时,应储备房地产开发前期所要求的知识技能,例如,如何进行房地产开发可行性分析,房地产项目报建等知识。②房地产开发过程学习,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在该流程中,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即,工学都不可偏废。核心课程为建筑基础知识、工程建设监理、房地产策划等。③房地产销售过程,主要进行房地产售卖和物业管理方面的课程和实践。比如,学习房地产营销、物业管理、房地产经纪等核心课程。
(2)房地产行业职能绩效行为
此模块包括一般工商管理教学内容,即,一般企业都涉及到的生产系统、市场营销系统、质量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计划财务系统、工程总务系统等,主要可以分为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和各职能部门管理流程的管理。“胜任型”教学体系的这种划分不是过去的分部门运作流程的描述,也不是按管理的五职能来分类叙述。实际上,在每一个服务环节、业务部门和管理层级上,都存在相似的管理流程并执行所有的管理职能。
(3)房地产经营管理人员的心智培养
此模块也称为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质与沟通能力,培养一个房地产经营管理人员应有的心智模式。此类课程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精要、公务写作、演讲与口才、管理沟通、领导力开发、职业规划、组织行为、商业伦理和法律等课程。
参考文献:
[1] 蒋根谋,金峻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改革的探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21(12):115-117.
[2] 肖艳,母小曼.工程管理专业中房地产类课程的设置与实践[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2):144-146.
强化经营管理是推进地勘单位转型升级的必由之道。地勘单位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管理粗放、落后,产业链短,市场营销力度欠佳,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等问题。
关键词:
地勘单位;经营管理;措施
一、引言
时代是一代一代人推动的,改革的利就是让年轻人有舞台,改革的弊就是让成熟的人退出舞台。利与弊的平衡就是改革,既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也是文明的脚步。文章主要对经营管理概况、地勘单位经营管理特点及措施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期为提升地勘单位经营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二、经营管理的概况
管理所作的决策,就是让下属明白什么是重要的。地勘单位的改革发展,目前要再次实现转型发展,改革是必由之路。找准定位、完善职能、分类指导、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主动作为,方是上策。除了这件事,管理不需要做任何决策。我们常常看到企业的管理者每日忙于决定他们认为重要的问题,但是对于下属应该做什么,对于每一个岗位应该做什么却从来不做分析,不做安排,所以我们感受到的事实是,每一个员工都只是凭着自己对于这份工作的理解,凭着自己对于企业的热情和责任在工作,工作结果就很难符合要求。战略、决策、开发、财务及公共关系职能为经营管理的五大职能,其内容如下:1.战略职能。战略是经营管理的核心,深入贯彻新形势下地勘战略方针,拓展深化战斗准备,加快形成联合作战指挥能力。始终把加强管理战略摆在首位,聚力备战打仗主业,全面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履行肩负的决策职能使命,推动单位发展。2.决策职能。决策职能是指为达到某一特定目标,科学地选择最优方案并付诸实施的管理功能。决策职能主要是通过环境预测,指定决策方案并进行方案优选、方案实施诸过程来完成。3.开发职能。人、财、物是开发的主要内容,产品、市场及技术开发为经营管理开发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还应做好能力开发工作。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单位只有重视人才、挖掘人才,才能提升单位市场竞争力。4.财务职能。财务部门是投资决策和成本管理所需数据的监管者。数据是业务高效转型、创新和增长的基础。从数据中得到的强力洞见与公司的财务健康密切相关。很明显,财务比其他任何职能都更能衡量和管理企业绩效、在组织内提高指标和数据的认知度,以及利用早期症状来判断和避免“小概率”事件可能导致的巨大破坏。也能进行经营管理效果评价。5.公共关系职能。加强调开放透明;强调与公众互动:需要我们更新理念、创新方式、建设平台,转变传播方式;更加注重与媒体沟通;注重形象维护。单位和投资者的关系、竞争者的关系等都属于公共关系职能,做好公共关系职能工作,才能加大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才能协调发展。
三、深化地勘单位经营管理工作的措施
1.提升经营管理意识。在地勘单位经营管理中,高度重视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要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努力建设学习型行业。随着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必然要求要以行政管理为主向以行政管理与资产经营管理并重转变,原来熟悉的东西有的已明显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而新的形势又迫切需要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要大规模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突出抓好岗位能力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努力学习现代经济和管理知识,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先进技术,提高地勘干部职工业务素质为达到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强化员工技能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随着地勘管理行业改革的步伐不断进入纵深。相关管理人员应该果断制定措施,完善员工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式,整合内外部培训资源,切实加大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企业员工水平关系到地勘企业的腾飞和发展,如何促进企业员工岗位成才,应高度重视,把员工技能培训摆在事关企业兴衰的战略高度。重员工学历教育,提升员工文化层次。比如可以采取通过学习培训报销学费,并对取得好成绩的员工进行奖励的政策。鼓励员工提高文化层次。将有助于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最大限度地调动,提升工作效率。2.确保决策的科学性。“经营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经营,经营问题是决策,决策的核心问题是创新。”所谓决策,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关注地勘发展,结合实际,真是反映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尤其是针对企业管理发展的难题,要从顶层设计与具体操作层面,提出有效合理的解决之道。同时,要注意到创新决策是领导者的第一任务。决策问题需要创新,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话虽是针对科学而言,但对领导工作具有同样的指导意义。因为领导工作如同其他工作一样,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要解决问题,首先就要提出问题。在许多情况下,如果我们拘泥于传统观念,用旧的思想方法去观察事物,往往不会发现什么问题,但如果换一个角度,用新的观念、思维方式去看事物,就会发现问题。特别是改革年代,许多看惯了、习惯了的事物,需要我们用新的眼光,创造性地思考,才能发现问题。3.积极稳妥推进人事管理制度创新。地勘单位实行企业化改制的,积极稳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其中,将建立和完善竞聘上岗制度;加大聘用制度推行力度,加强聘用合同管理。4.完善法律法规。比如说:地质勘查行业管理是对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规则和行为进行调控、规范和监督管理;加强地质勘查行业管理;坚强地勘勘查成果通报的主要内容包括:各类主体在我国境内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完成的资金投入、实物工作量和取得的工作进展。矿种范围为非油气矿产,油气矿产勘查成果统计工作另行部署。国内企事业单位在境外开展矿产勘查,完成的资金投入、实物工作量、取得的工作进展;加强编报组织形式部地质勘查司负责组织开展全国地质勘查成果数据填报和地质勘查成果通报编制等工作。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开展全国地质勘查成果数据审核、汇总等工作,定期组织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在本辖区内从事地质勘查活动的单位按时填报地质勘查成果数据,审核、汇总并提交本省(区、市)数据,编制并省级地质勘查成果通报。应定期对本省(区、市)成果数据填报、审核人员进行培训等。
四、深化国有地勘单位内部改革
深化国有地勘单位内部改革。积极支持各省(区、市)统筹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有条件的可整合省(区、市)内国有地勘单位,建实建强地方公益性地质队伍,做大做强地勘企业,精简机关管理人员。鼓励地勘单位以局为单位做好结构调整,积极探索收入分配制度、人事制度、产权制度、法人资本运作等方面的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逐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五、结语
综上所述,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深化地勘单位经营管理工作,对地勘工作不断自身提高完善,健全信息管理体系等,一个人在整个人生当中都在不断的适应新情况,做出新决定,获得新认识,得到新体会,探索新领域。这样做才能对地勘单位组织形态进行调整,提升单位管理水平,从而为地质勘查发展提供有效的效率。改革发展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稳定和建强一支过硬的地质队伍,要积极参与并大力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要切实发挥地质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和先行性作用。同时,地勘单位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竞争力;要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做好服务。
参考文献:
[1]徐志坚;吴思涵;将明军;.浅谈“管理创新”在地勘单位经营管理中的发展[J].地勘管理.2015(2).
[2]思涵;吴娟;.浅谈加强地勘单位财务管理[J].河南师范大学财经系(学术版),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