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问卷调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内网:销售部门是CFO最亲密伙伴
与公司其他部门打交道方面,调查结果显示,97.1%的受访CFO认为,日常工作中直接打交道最多的部门是销售部门;其次,88.6%的受访者所选择的生产部门,采购、行政、市场等部门紧随其后,分别排在第3~5位。
在主管部门方面,62.9%的受访CFO需要向CEO汇报、负责,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主要向董事会负责,51.7%的受访者主要向总裁负责。
在内部网络系统选用方面,91.4%的受访者认为他们最常用的网络系统是公司内网,71.4%的受访者表示最常用的网络系统为银行资金支付、对账系统,财务报表生产系统、税务申报系统、公司外网等紧随其后分列第2-4位,被众多的CFO群体所使用。
外网:CFO与银行合作最频繁
与外界直接打交道方面,82.9%的CFO表示,他们最常与银行打交道,成为CFO合作最频繁的外部机构,其次是税务部门(71.4%)、会计师事务所(51.4%)、政府监管部门(42.9%)、税务师事务所(31.4%)等机构。
在外部机构的作用上,银行被54.2%的受访CFO认为是对企业帮助最大的机构;其次是政府、监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咨询机构等。
在CFO外部职责方面,77.1%的CFO认为,他们在与外事部门打交道时,最主要的工作职责是筹集资金;60%的CFO认为是风险控制;税务筹划、投资业务、与投资人沟通等方面的工作紧随其后。上述被认为是CFO最重要的前5项外事工作。
知识网:互联网成为最受青睐学习渠道
在浏览网站方面,54.2%的受访者称,他们最常浏览的网站是新浪网,与此同时,有48.6%、45.7%和34.2%的受访者将“我最喜欢的网站”分别投给了中国会计视野论坛、搜狐网、凤凰网。
在知识获取渠道的选择上,有85.7%的受访CFO表示,他们最常用的知识获取渠道为互联网;51.4%的受访者仍偏好通过纸质图书学习;48.6%的受访者认为,他们最常用的知识获取渠道是培训;40%的受访者最喜欢通过参加专业论坛获取知识。
在专业培训方面,74.3%的受访者最喜欢的培训内容是资本运营,紧随其后,最受CFO欢迎的培训内容分别是投票人数占68.6%和51.4%的财务管理培训及企业管理培训。
在专业资格证书方面,42.9%的受访者最感兴趣的资格认证是高级会计师证,其次是注册税务师证,共被28.6%的受访者列为最感兴趣的资格认证,注册会计师资格则屈居第三,受到25.7%的受访CFO的关注。
生活网:微信工具最受CFO欢迎
在社交工具选择上,微信工具最受CFO群体欢迎,共有65.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最常用的社交工具为微信,其次是QQ和微博,分别被57.1%和45.7%的受访者列为最喜欢的社交工具。
在社交对象的选择上,62.9%的受访者最看重的是同学圈,其次是校友圈和学术论坛,两个圈子均有51.4%的受访者选择。老乡会、CFO联盟等社交对象列在第三、四位,也受到众多CFO的青睐。
社会问卷是现在用的很多的一种调查方式,那么你们知道社会问卷调查报告要怎么写吗?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社会问卷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社会问卷调查报告范文1:调查课题:社会公德问题
调查时间: 4月29日——5月1日
调查对象:社会所有人员
调查类型:问卷调查形式
调查地点:贵阳市境内
社会公德 (social ethics; social morals) 简称“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公德作为维护社会关系秩序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这5个方面。我们小组就这5个方面做了问卷调查并作出以下报告:
本次社会公德问卷调查我们第五小组共发放问卷105份,回收103份,有效问卷103份,回收率为98.1%。其中男士52份,占50.5%,女士51份,占49.5%。通过对回收问卷的统计、分析、计算,我们对数字进行处理并进行以下书面说明。
在文明礼貌方面,被接受调查的民众中,认为文明礼貌在现实生活中重要的占99.02%,其中98.1%的民众认为自己平时做到对别人讲文明,有礼貌。但是当问及您平时会不会说脏话和粗话时,8.74%的民众表示会说,33%的民众表示不会说,58.3%的民众表示偶尔会说。另外就平时见到师长会不会主动问好方面,81.6%的民众都表示会主动问好。在文明礼貌方面相对做的不好的就是脏话和粗话方面,其他方面也还带进一步的提高!
在助人为乐方面,被调查人群中,79.6%的民众都有过助人为乐的经历,只有少部分民众表示没有过助人为乐的经历。在公交车上,68%的民众表示愿意为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让座,还有29.1%的民众会看情况而决定为不为别人让座,只有2.9%的民众表示不愿为弱势群体让座。在当问及马路上有人学要帮助,你会不会伸出援手时,只有31.1%的民众表示会伸出援手,6.8%的民众表示这种情况是不会伸出援手,看情况来定的民众占63.1%,就这个问题,当继续追问如果您决定不上前帮忙时的理由时,大多数的民众都表示怕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世界太复杂,好心办坏事的事件太多了。结果表明,在助人为乐方面,最严重的主要是当今的诚信问题缺失,导致许多人需要帮助,但没人敢去帮。要解决这类问题还得从诚信方面做起。
在爱护公物方面,就看到有人破坏公物你会不会去阻止时,34%的民众表示会上前阻止,在这方面,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一些退休人员更为主动一些。看情况再决定的民众占了51.5%,他们表示当时情况下能阻止尽量阻止,不在能力范围就算了。还有14.6%的民众表示这种情况自己不会去阻止。当碰倒标语牌时,绝大多数的民众表示会把它捡起来放好,面对生活中的公共财产物品,73.8%的民众表示会好好珍惜,23.3%的民众表示有时会珍惜,低于2.9%的民众不会珍惜公共物品。根据调查结果,说明在爱护公物方面还在存在很多的不足,民众的公共财产意识不强,还将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在保护环境方面,只有22.3%的民众认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强,75.7%的民众表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只是一般,甚至还有1.9%的人表示自己基本没有任何环境保护意识。在公共场合,还有6.8%的民众表示会乱扔垃圾,偶尔会会乱扔的民众也还高达38.8%,只有54.4%的民众在公共场合是不会乱扔垃圾的。民众针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做得怎么样的问题,普遍都认为不好,其中,69.9%的民众认为做得一般,24.3%民众表示做得很差。在垃圾处理问题上,68%的民众表示都是直接就倾倒了,会分类在处理的民众只占1/3。就当今我国的保护环境问题,已经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保护环境是必要且重要的。对于我们每个人也是一样。也许微不足道,但是每个人的努力会汇成全人类的努力,凭借着等同于征服自然的信心,来还自然环境一份清白。
在遵纪守法方面,调查显示,仅有41.7%民众做到从来不闯红灯,绝大多数民众都会不同程度的闯红灯。在提到道德对公民的制约作用时,只有33%的民众认为道德规范对民众的制约作用很大,绝大多数的民众都表示道德本身的作用应该是很大的,但是在当今谁会,它的作用不大,甚至还有0.97%的民众认为道德对公民没有作用。在公共场合,61.2%的民众表示不会插队,6.8%的民众有时会插队,4.9%的民众经常插队,27.2%的民众表示会偶尔插队。在生活中,完全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民众仅占17.5%,绝大部分民众表示不完全做到,甚至还有0.97%的民众表示自己完全没做到。就遵纪守法方面而言,从调查数据上来看,我们这方面确实存在许多的问题。
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们对当今的社会公德意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当今民众大部分都不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对社会公德的五个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大部分民众都还不能够意识到加强社会公德的重要性。特别是面对一些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时,能够主动指出并制止的为数甚少,大多数民众仅能做到自律,而在社会责任感方面有待提高,在实际行动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在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礼”即公德,《论语》中孔子告诉世人“不学礼,无以立”简简单单几个字,足以说明公德的重要性。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关注社会公德问题,拥有一颗公德心,亲身力行成为社会公德的实践者。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社会公德教育与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今社会物质财富正在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生活,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贫乏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当然,目前虽然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甚至令人担忧的现象,但是,社会公德总体上是好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民的精神财富也能像物质财富一样不断丰富。 党的报告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这充分说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其中,每位公民不仅是参与者和享受者,更应是示范者和监督者。“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这一系列报告中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不断的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当中国梦的话题热议之后,社会公德更与它更是密不可分,在去年12月18日到今年2月10日展开的“中国梦,中华情大型征文活动”中,许多学者就提出中国梦离不开社会道德的支撑的论述。到后来“中国梦,__梦”,无数的人都提到了社会公德的重要作用。
总之,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公德是整个民族的艰巨工程。单独依靠一个教师、一所学校亦或是某个地区是无法完成历史重托和社会所赋予的重任的。这需要全体民众共同投身于社会公德的建设中去,更需要政府发挥其巨大的引导作用,这既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继续创造这笔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附件一:
社会公德问卷调查表
? 请在您所选问题答案的“”内打“√”。
一.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
男 女
2.您的年龄?
18岁以下 18-40岁 41-60岁 60岁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
本科以上 大专 高中 初中 小学及以下
4.您的职业?
学生 教师,医务,科研人员 公司职员 个体经营者
自由职业者 其他
二.选择题:
1.文明礼貌在现实生活中是否重要?
是 否
2.您平时是否做到对别人讲文明,有礼貌?
是 否
3.您平时会不会说脏话,粗话?
会 不会 偶尔会
4.您平时遇到老师或长辈,会不会主动问好?
会 不会 偶尔会
5.您有助人为乐的经历吗?
有 没有
6.在马路上,如果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您会伸出援手吗?
会 不会 看情况
7.如果您决定不上前帮忙,理由是?
赶时间 没必要 这与我无关 其他:
8.
会 不会 看情况
9.看到有人破坏公物时,您会不会上去阻止?
会 不会 看情况
10.当您碰倒公共标语牌时,您会怎么做?
捡起放好 视而不见 看情况
11.公共财产物品,您会好好珍惜吗?
会 不会 有时会
12.有爱护公物的志愿活动您会参加吗?
会 不会 看情况
13.您认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怎样?
强 一般 基本没有
14.在公共场所,您会乱扔垃圾吗?
会 不会 偶尔会
15.您认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做得怎样?
好 一般 很差
16.您平时怎么处理生活垃圾?
分类后再倒 直接就倒
17.您平时会闯红灯吗?
会 不会 经常 偶尔
18.您认为道德对公民的制约作用如何?
作用很大 作用不大 没有作用
19.在公共场合,您会插队吗?
会 不会 经常 偶尔
20.您在生活中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了吗?
完全做到 不完全做到 完全没做到
合作愉快,非常感谢您的参与!
附件二:
数据分析表
社会问卷调查报告范文2:调查 (实践) 目标:
掌握学生对食堂满意程度的了解和看法,了解食堂存在的问题
? 调查 (实践) 时间:
2010年11月20日-----2010年12月16日
? 调查 (实践) 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绍兴职业技术学院随机发放,在场的师生填写并当场收回的方式,全员共发出问卷150份,收回150份,回收率达100% ? 调查 (实践) 对象:
主要调查了学生对食堂的意见,食堂的卫生情况及工作人员的卫生意识和服务的调查.问卷共向师生提出了15个问题.(见调查问卷)
? 调查 (实践) 主要进程:
第一步:成员确定主题;第二步:成员对主题进行分类讨论并提出问题,总结问题,查找资料;第三步:制作调查问卷;第四步:在校内分发调查问卷,收回问卷:第五步: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 调查 (实践) 分析提纲:
我们把问卷调查分为四大类:食堂的卫生条件,食堂的工作人员的卫生意识,饭菜的营养及价,对食堂的建议.在第二题中就调查了同学们都是喜欢去哪个食堂和在第八题食堂的菜价是否有用,根据成员的具体要求,我们把调查问卷进行男女的分类,来比较男女对实体是否有不一样的看法,问卷调查的题目安排也是先从简单到深化,最后一题是大家对食堂的建议
基本情况
此次的问卷调查的背景是了解师生对食堂现状运行的满意程度测量的调查,内容涉及到食堂的饭菜是否美味,价格是否合理,以及工作人员的服务和卫生意识等,因为学校有3个食堂,经过调查大部分的师生喜欢去阳光美食城,认为阳关美食城的饭菜价格合理,卫生意识
强,但是有76%的师生对食堂的饭菜不乐观,认为食堂的饭菜不美味,价格昂贵,服务态度差 问题几建议:
1、食堂饭菜口味不适合
2、菜式的品种单一,不够丰富
3、食物存在不够新鲜,有过夜饭菜的现象
4、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差
5、食堂的环境差,影响就餐的心情
食堂饭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师生的身体健康,为了让更多的师生到食堂就餐,提了几点建议
1、卫生意识要强,餐具要经常杀菌
2、饭菜的样式要不断的更换,要有创新的想法
3、厨师要不断的提高厨艺
4、饭菜的价格要合理,不要存在乱刷卡的现象
组长:陈琳 报告执笔人:童若明 成员: 陈蓉蓉 纪志龙 陈真 毛佳挺
报告完成的时间: 2011年5月14日
社会问卷调查报告范文3:数据与分析:
第2题 我所在的专业属于 [单选题]
第3题 我的年级是 [单选题]
第4题 我对现在所处城市的印象是 [多选题]
第5题 我所在的大学氛围 [多选题]
第6题 我之前大学生活总体来说 [单选题]
第7题 是否经常感到焦虑不安 [单选题]
第8题 我感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其他人在同一水平上 [单选题]
第9题 归根到底,我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单选题]
第10题 我能像大多数人一样把事情做好 [单选题]
第11题 我感到自己值得骄傲的地方不多 [单选题]
第12题 我希望我能为自己赢得更多尊重 [单选题]
第13题 每天的生活充满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很有激情 [单选题]
候选分销商名单:
1.中国大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清华紫光数码公司 3.方正世纪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4.翰林汇软件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5.建达蓝德有限公司 6.长虹佳华信息产品有限公司7.英迈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8.佳杰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9.神州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10.北京富通电脑 11.上海威达高科技集团 12.其他 (请注明)
一、 请问在2006~2007年与您合作的分销商有哪几家?按重要次序排列依次填写序号:
二、您认为2006~2007年度中国IT渠道最佳分销商有哪几家?按重要次序排列依次填写序号:
三、您认为中国IT渠道最有发展潜力的分销商有哪几家?按重要次序排列依次填写序号:
四、您对和您合作的分销商的发展潜力的评分是多少?(1分最低,10分最高)
五、您将和它保持:
1. 短期的合作(3~6个月) 2.中期合作(1~2年) 3.长期合作 (3年以上)
六、请对与您合作的分销行的职能服务能力进行评估:(可在相应分数下填分销商名字)(1分最低,10分最高)
分销职能 服务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获得产品的职能 产品盈利能力
产品创新能力
产品价格竞争力
产品质量管理能力
产品特别要求满足能力
品种组合能力 产品线规划能力
不同种类产品配套能力
产品应用方案组合能力
整卖零买 小批量产品提供能力
产品配件提供能力
产品耗材提供能力
信贷和经济支持 信用支持能力
融资支持能力
客户服务职能 广告宣传能力
市场促销支持能力
商务运营能力
电子商务应用能力
订货响应能力
物流配送能力
维修服务能力
保修支持能力
提供建议和 营销培训能力
技术支持职能 技术指导能力
经营指导能力
客户关系推荐能力
市场预测能力
增值服务指导能力
七、请对与您合作的分销商的渠道管理能力进行评估:
渠道管理能力 管理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市场布局能力 市场细分能力
区域成员数量控制能力
渠道成员发展能力
渠道成员选择能力
渠道成员分工能力
市场运作能力 品牌宣传能力
价格管理能力
渠道激励能力
渠道增值能力
渠道秩序 渠道冲突协调能力
管理能力 渠道价格控制能力
渠道危机管理能力
渠道政策能力 公平政策制定能力
政策执行能力
财务管理能力 奖惩制度执行能力
返利和扣点的执行能力
融资管理能力
授信管理能力
公平利益分配能力
为保障问卷的真实有效,请提供您的资料(我们将只用于统计研究,绝不外传):
您的姓名(真实)职务 电话
公司名称
公司主营业务
关键词:在线问卷调查;存储过程;触发器
在线问卷调查系统在网络上使用非常广泛,专业的问卷调查平台就有多家,比如问道网、数字100调查网、我们做、知己知彼网、问卷星等等;企事业单位自行建立的问卷调查平台也很多,比如央视投票、北京海洋馆的在线调查、沪深证交所网络投票系统等等,在线问卷调查系统相对与传统的问卷调查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在这里不多做阐述。本文以辅导员工作在线问卷调查系统为例,探讨在线问卷调查系统中的关键问题。
1、辅导员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学生,所以衡量评价辅导员的工作情况需要广大学生的反馈,所以该系统可分为3个模块:组织者在问卷调查之前的系统设置、学生参与调查的数据采集和调查数据的再处理。该系统采用asp.net技术,基于C#语言在VS2008和 MS SQL Server 2005的开发平台上进行开发。
2、在问卷调查之前的系统设置部分,需要学生信息的导入以及辅导员信息的导入,这两个信息需要有共同的属性班级号或班级名称进行匹配,这样学生登陆系统后才可以为其对应的辅导员进行评价;该系统在设计时需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适用性,要能允许组织者更改问卷调查的题数以及内容,这样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当问卷问题的数目发生改变时,学生提交的结果表(VOTE表,该表包含学生基本信息、辅导员基本信息以及学生对其对应辅导员的每个问题的评价等信息)应随之动态的改变;在本系统中采用数据库中的重要对象存储过程和触发器解决该问题,具体方法如下:
关键词: 农民工 培训问题 问卷调查
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而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从动态看,农民工是指实现人户分离的、在地区之间流动的人口;从静态看,农民工是某一地区中没有该地常住户口而在该地从事各种活动的人口。《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规定:“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农民工培训现状分析
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大量农民工不断涌入城市,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人民的生活,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为了深入了解城市农民工的培训需求和现有培训机制,对中国农民工的生存发展状况做出总的判断,进而探索出一条农民工培训的高效道路高效道路。笔者于2012年5月至7月在徐明高速公路项目所在地进行了实际问卷调查。调查采取封闭与开放式相结合的问卷形式,随机抽样。本次调查共发放120份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81份。笔者对问卷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得出了如下结论。
(一)农民工培训的参与程度。
70%的农民工参加过职业技术培训,其中参加政府组织的职业技术培训的占30%,70%参与的是所在企业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大部分农民工对政府组织的培训评价不高,对企业组织的培训效果评价很好,他们所参加的都是免费的职业技术培训。
可以看到,国家实施的农民工培训政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急需从政策层面进一步研究培训方案以提高培训效率。
(二)农民工对培训的态度。
农民工对培训的需求强烈,绝大部分都期望受到职业培训。在调查问卷中,当被问及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培训时,绝大部分农民工都选择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当被问及你参加职业培训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时,绝大部分农民工都选择增加收入、提高技能。同时选择即便花钱也愿意参加培训的也占了不小的比例,达到80%,虽然愿意承担的金额一般都选择100元以下,但这证明了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渴望。
(三)影响农民工培训的主要因素。
大多数农民工在选择影响接受职业技术培训的主要因素时选择的是:资金不足、没有时间。大多数农民工只愿意接受免费或费用较少的培训。对于不少进城务工的农民来说,在承担培训费用参加培训和即时工作维持自身生活两项选择中,他们更倾向于后者。这与目前中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民的收入不高有密切的关系。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休息日少、半数以上每天劳动8至12小时,这也严重影响了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四)农民工对培训方式的需求。
由于农民工工作的特点,他们没有多余的空闲时间、资金有限。因此在被问到希望的培训地点时:80%的选择打工项目所在地,20%的选择户籍所在地。在被问到希望的培训方式时:60%选择现场实习,10%选择面对面授课,30%选择多种方式结合。从培训方式来看,农民工更乐于接受现场实习这种更加感性和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
在被调查对象中,具有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农民工占70%以上。可见农民工学历层次普遍较低,缺乏必要的文化知识,导致部分农民工不能适应课堂讲授的培训方式,而现场实习可以弥补此缺失,这些更加感性的培训方式使培训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对策分析
(一)建立以企业为培训主体的技能培训机制,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
农民工群体人数众多、结构复杂。他们在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情况、工作经历、培训动机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因而他们的培训需求呈现多元化。农民工培训首先要考虑农民工自身对培训的需求,如果被动接受与自己从事行业不相关的培训,将无法将知识或技能真正运用到实践,培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提高企业在农民工培训中的参与度。从我们的调研情况看,农民工都希望在工作场所受到培训。农民工培训不能只靠政府,不仅要让企业参与进来,而且让企业成为农民工培训的主体。企业为农民工培训提供教学实践基地,使农民工学到的技术理论及时得到实践,既能为农民工理论学习提供便捷的“实习”场所,又能提高农民工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为农民工在企业工作奠定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有效缩短企业与农民工之间的磨合期。而且企业为农民工培训提供实践基地,可以省去培训机构租用实践场地和购置机械设备等一系列的开支,有效降低培训成本,实现农民工和企业利益最大化。
(二)积极开展多元化的培训投入机制。
农民工培训经费主要来自中央财政、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及劳动者个人。其中,中央及地方政府是农民工培训经费的主要来源。考虑到农民工本身经济条件较差,在整个社会中属于低收入群体,必须建立农民工培训经费多元化投入机制。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投入力度。其次,农民工素质的提高、技能的增强能使所在企业直接受益,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可见企业有增加农民工的培训投入的责任。
由于农民工是就业群体中流动性较大和转换性较快的劳动群体,导致用人单位对农民工培训投资与收益不对称。对培训的投资动力不足,即使举办有关培训,也是尽量降低培训成本。这种情况需要政府给予用工单位及劳动者一定的补贴,确保农民工培训扶持基金落到实处。安徽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制订的《安徽省职业技能培训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职业技能培训补助资金,是指各级财政从年度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用于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等稳定和促进就业的专项补助资金。该补助资金补助的范围涵盖了个人、企业及培训机构三方面,充分调动了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和劳动者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加快形成了多元化的培训格局。但是补助的比例与企业的投入相比还是偏少,建议加大对企业的补助力度,同时从其他方面给予热心开展职业技术培训的企业补助。
(三)重新定位培训机构在农民工培训中的作用。
各级政府都花大力气组织了职业技术培训评价却不高,但农民工对政府组织的培训,大部分人认为是在走形式,培训的内容不切实际。这主要是由于在培训工作的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缺乏广泛的实际调研,不了解农民工最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只把培训当成一种上级摊派下来的任务。主要依赖于社会培训机构,而相当部分社会培训机构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人员素质不高、责任不到位、缺乏必要的监督、培训效果考核机制不完善,从而导致农民工对政府组织的培训评价过低。
同时由于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理论知识的欠缺导致部分农民工不能适应课堂讲授的培训方式,从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方式来看,课堂理论讲授占绝大部分,降低了农民工参加培训的兴趣,影响了培训的效果。
因此针对社会培训机构的特点,社会培训机构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培训政策、职业道德、就业形式、劳动保护、自身维权等通用性较强的科目。政府机构有关人员可以亲自授课,这些培训应该是短期的,具有全公益性质。
(四)严格培训准入制度和考核制度,确保培训的质量。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就业准入制度,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就业准入制度的政策和行政法规,构筑了就业准入制度的基本框架。要让农民工参加培训,就要抓好就业准入制度的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等部门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的通知》(〔2003〕79号)针对对于培训机构承担的财政补贴培训项目,提出要建立统一规范的结业考核程序,加强对考核过程、考核结果和证书发放的监督检查。农民工考核制度包括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鉴定和对培训机构培训绩效的考核评估。职业技能鉴定是培训与就业的中间环节,也是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的基础。同时,加大对通过行业培训已获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或专项能力证书的农民工本人的补贴力度,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三、结语
随着越来越多农村劳动者进城务工,实现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目前,国家和各地政府都高度重视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和技能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应当看到,农民工培训工作仍然存在培训项目缺乏统筹规划、资金使用效益和培训质量不高、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等社会组织及农民工个人在提高思想认识、加大投资力度、增强培训体系科学化等各方面协调一致,共同参与,提高培训效率和质量。同时,学术界要加强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推进农民工培训制度化进程、规范农民工培训机构的资格认证,共同促进我国农民工培训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程铭贵.农村社会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通过收集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对教师在提问的目的认识、对教师在对有效提问特征的把握以及对教师会如何选择学生回答问题等进行如下列表和分析,从教师的角度思考总结出可能影响课堂提问的问题及有效提问的策略,见表1。通过对于排序的统计,88%的教师把检查学生学习效果排在了第一位,提醒学生认真听讲和活跃课堂气氛排在了第二位,把应用分析和锻练临床思维能力排在最后。由此反映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的着眼点主要放在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上,这直接决定教师设计问题的类型以知识性的问题为主,而忽视了应用、综合分析问题的考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深层次发展,由此降低了提问的有效性,见表2。
在问到“您认为有效的问题的特征有哪些”时,教师的排序出现了比较大的差异,50%的教师把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排在了第一位,42%的教师则把目的性放在第二位。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对于问题有效性的特征把握不准确,探寻有效提问的策略必须要先弄清楚问题有效性的特征,见表3。分析调查结果,92%的教师把根据问题的难易选择相应水平的学生放在第一位,其次让学生集体回答,再次是随机选择那些举手的学生。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能够根据自己对学情的了解运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但教师偏重于选择学生集体回答,可能造成一些学生没有认真思考,不能实现提问的有效性。
2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在课堂提问中存在影响有效性的主要问题有:第一,教师本身对提问的目的和什么才是有效的问题认识不足;第二,教师在课堂上对于提问类型的灵活调整、提问的方式等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效;第三,教师在课后对于提问的反思不够。
3讨论
3.1提高教师对课堂有效提问的认识
有效提问就是以有效的策略提出有效问题。课堂教学中,因为有效提问得以实现的场所发生在课堂上,活动的中心是学生,对有效提问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因此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课堂提问正是课堂教学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所以,作为内科护理学教师应思想上重视课堂提问,弄清楚什么是有效提问;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有效问题的特征有哪些;采取哪些有效的策略来实施课堂提问,只有教师对有效提问有了理论上的认识,才能够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使课堂提问切实有效。
3.2精心预设有效的问题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精心设计有效的问题,并在提问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和着重思考以下几个方面: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提问要达到的目的;准备哪些类型的问题;应该如何表述问题。具体来说有效的问题必须具有如下特征:(1)问题要有目的性、有需要性,问题的提出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问题应该体现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职业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上;(2)充分考虑学生学情,问题的难易适度,问题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呈递进性提出;(3)问题要有创造性、激发性,既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思考;(4)问题要层次性,控制好各种类型问题的比例,注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内科护理学提问应包括基本理论知识水平的问题;也要包括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的应用水平的问题;还要包括对典型的内科病例进行综合分析水平的问题;(5)问题的表述指向清楚、逻辑性强。
3.3提问过程的有效实施
3.3.1注意提问态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的面部表情、语言语调、举手投足以及师生间的人际距离,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开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提问时教师表现出不耐烦,动辄训斥、刁难,则会使学生惧怕、回避,甚至生厌,阻碍教学进程。相反,教师富有激情,用挑战性、鼓励性的语气提问可以引起学生积极的反应,让学生愿意主动的、积极的参与课堂问题的思考与回答。
3.3.2把握准提问的时机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两种提问的时机:一是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提问,比如:在讲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后,再问“急性胰腺炎病人有哪些特征性的症状及体征?急性胰腺炎病人的饮食护理中需要注意有哪些问题?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饮食护理?”。二是抓住学生上课的特点提问,比如:刚上课时提问,可以提醒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状态中来;上课过程中的提问可以维持学生学习热情,开阔学生思维;课尾时提问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
3.3.3灵活设疑,启发诱导提问过程中,总会有新生成的问题产生。作为教师,如果把这些新的生成当作学生不正确的思维模式而予以忽略的话,一方面会挫伤学生积极思考的主动性,局限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失去了发现学生真正想法的机会,不能真正起到帮学生答疑解惑的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分析新生问题的原因,或者调整预设问题的顺序,或者再针对性的设置新的问题,经过启发和引导,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采用多种提出问题的方式相结合,如设问、追问、反问等等,这样可以更加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和快乐中学到知识。
3.3.4教师叫答、候答、评价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能够偏向于某一部分学生。比如,让学情差的学生回答较简单的问题,中等难度的问题让学情稍好的学生回答,而学情较好的学生回答相对有难度的问题,实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发展的目标,以保证教育机会的均等;提问后要适当的等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让学生回答问题可以采取个别回答或者集体回答,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尽量减少集体回答的比例,因为学生的思维认知水平各不相同,对于同一个问题的反应时间也不一样,集体回答就意味着同时回答,这就很可能造成一些学生没有认真思考,不能实现提问的有效性。在学生回答后要及时给予适当的评价,评价应以鼓励为主。
3.4课堂提问的有效反思
艾滋病已成为全球最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的形势不容乐观,受到了各级政府和组织的高度重视。提高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对艾滋病的认识,倡导良好的健康行为,给予艾滋病人群更多的包容和人文关怀,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有效方法[1]。我院于2011年9月份对柔石中学200名学生进行了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了解我县中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情况,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柔石中学1~3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208份,收回有效答卷200份,其中男生100人,女生100人,年龄在13~17周岁。1.2内容和方法采用我县疾控中心统一印制的《宁海县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自身行为等9道单选题和艾滋病知识来源渠道1道多选题。调查时以班级为单位,采用不记名方式,要求被调查者独立填写,并向同学说明调查目的、意义及填写注意事项,调查员查漏补缺后当场收回问卷。1.3知晓率计算1.4知识来源途径按实际回答某途径人数除以调查人数计算。
2结果
2.1艾滋病知识有效问卷200份,每份问卷9道单选题,应答1800(9×200)题,回答正确1745题,总知晓率96.89%,其中男生为96.67%,女生为97.11%,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295,P=0.587>0.05)。
2.2主要知识点知晓率各知识点知晓率为81%~100%,当问及“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拥抱、握手、一起工作、共同进餐等日常交往传染吗?”、“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吗?”和“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有可能的艾滋病吗?”时,200人中回答“错”的分别为6%(12人)、17.5%(35人)和3%(6人),问及““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风险吗?”,回答“不会”的为1.5%(3人)。
2.3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来源于工作单位(社区组织、学校等)组织的宣传活宁海县柔石中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研究分析陈银利,沈忠华(浙江省宁海县城关医院,浙江宁海)摘要:目的了解我县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状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随机抽取柔石中学1—3年级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艾滋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达96.89%,各知识点掌握不平衡,艾滋病防治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报刊。结论应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加强对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工作,并逐步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必修课中。关键词:艾滋病;知晓率;学生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5.50.122动31.50%(63人),电视91.00%(182人),其它来源有广播、报刊、书籍、朋友、医生等。
3讨论
3.1本次对200名中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的调查具体内容包括:传播途径、高危行为、预防措施等,各知识点知晓率81-100%,各知识点掌握不平衡。
3.2根据“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拥抱、握手、一起工作、共同进餐等日常交往传染?”、“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有可能的艾滋病吗”和“蚊子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的错误回答分析,可以推测学生对艾滋病的恐惧。对“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会得艾滋病吗?”和“遵守性道德,可以降低艾滋病传播的风险吗?”的回答知晓率较高,可能部分归结于对艾滋病的恐惧。
3.3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虽然所有中学生都知道输入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会得艾滋病,但对艾滋病的防治还存在诸多不足,还有一部分中学生误以为“蚊虫叮咬会传染艾滋病”。今后,中学生将成为艾滋病传染高危人群,必须加强中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增强其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责任感。
3.4通过文献调查说明,青年学生对于安全套的防病意识还不是很强,在有史的学生中首次时安全套的使用率仅为47.95%,因此,除了加强对青年学生的引导外,还应保障校园内安全套的可及性,倡导正确使用安全套,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这对于控制和预防艾滋病在青年学生中的传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
3.5据本次调查结果,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91.00%和报刊83.50%,根据我国新闻媒体管理体制的特点,应进一步强化媒体在宣传预防艾滋病知识等公益事业所尽的义务,借鉴国外的做法,结合我国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作息规律,确定一定的时段、保证一定的时间定期宣传报道。同时,不仅要将预防艾滋病知识等健康教育内容纳人学校必修课中,还要有考核、评价等手段作为保障。
Abstract: This questionnaire travel survey investigates the citizen in aspects of trip mode, trip purpose, trip distance, trip time consumption & expend as well as trip willing etc. It reflects the overall travel situation of Wuhai city to some extent, private cars increasing,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public transit, such as long travel time, lack of comfort and convenience. But through attracting more people to choose bus travel by means of improving the bus travel environment, bus priority, the purpose of gre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y traffic can be achieved.
关键词: 乌海市;公交;问卷调查
Key words: Wuhai city;public transportation;questionnaire survey
中图分类号:U49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312-02
1 问卷调查背景
此次问卷调查是科研课题“乌海市海勃湾区公共交通优先系统的研究”项目的实地调研成果。由本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组织多名调查人员对乌海市部分企业、事业单位、饭店、公交站场、火车站、商场等各类人员展开不记名调查问卷调查的成果,实发问卷800份,回收填写内容认真完整的有效问卷600份,有效问卷比例为75%,符合问卷调查要求。
2 被调查者的概况
在本次调查问卷所有的调查者中,男性共354人,占总人数的59%;女性为246人,占41%。从年龄结构来看,虽然是随机抽样调查,但被调查者以中青年为主,18岁以下的共17人占2.8%;18-30岁的青年占53.5%;而30-40岁的中青年占20.3%;40-50岁占14.8%;50-60岁占6.5%;60岁以上的占2%。从被调查者所从事的职业来看,企事业单位职员占38.67%;私营及个体老板占10.33%;学 生占32.83%;公务员和离退休人员各占6.33%,其它5.50%。月收入2000-5000元占40.33%;5000-8000元占13%;无收入占29.83%,2000元以下占12.50%。由以上所占比例可知,企事业员工收入两到五千人数最多,大中专学生无收入次之,个体经营者高收入者第三,他们的出行方式各异因此对乌海市的出行现状有比较深刻的了解。
3 被调查者日常出行情况
被调查者的出行情况,主要从被调查者家中小汽车的数量、通常出行选择的交通方式、最近一次(通常)出行的目的是、出行的距离以、平均每天的出行的次数以及出行时间和费用消耗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
从被调查者私家车的数量来看,家中有1辆的占近半数为48%;无车的占38%;有两辆车的人数也绝非稀少占12%,此外两辆以上的占3%。这也反应了乌海市私家车保有量飙升的现状,也正由此,在日常出行方式选择上私家车出行比例略低于公交31.7%的比例占28%;此外步行、自行车、出租车及出租换乘公交分别占到19.3%、8.5%、5.7%和1.8%,共占总出行量的35.3%。问及通常出行的目的51.3%是日常上班(上学)或下班(放学);此外,探亲、访友、娱乐、购物、看病占24.2%;外出商务或办事占25.8%。可见居民日常上班或上学是出行的主要组成。乌海市属于中小型城市,38.5%的被调查者日常出行的距离都在2公里以下;但仍有28%的居民出行在3公里以上,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乌海市的部分工业厂房迁至城市的工业园区所以上班路程较远。对于被调查者每天出行次数的问题出行1-4次所占的比例基本相近。从这些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未来乌海市公交发展中,海勃湾内公交以及和工业园区之间公交的发展将是重中之重。
从居民的出行时间和成本来看,如果您乘公交出行时耗为25分钟以内占30%,25分钟左右占48.5%,40分钟以上占21.50%;但是同样的出行距离如果改坐私家车或出租车需要的时间为15分钟以内占45.17%,15分钟左右占34%,20分钟以上仅占20.83%,可见公交车出行的时间消耗和私家车或出租车相比所需时间要多不少,私家车在节约时间成本上优势很大。而对于出行费用选择公交出行费用一般在两元以下,因为乌海市属于中小城市,一般情况下最多换乘一次就能到达目的地,如果是私家车,因为出行距离一般不是太远所以根据调查每次出行的燃料费和停车费基本在10元以下,占私家车出行的64.33%,可见在出行费用上公交车并不比私家车占据太大的优势。此外,问及“您认为乌海市的交通出行环境如何?”33.83%的被调查者认为较好,认为一般的占27.83%,认为很好和好的共占25.33%,较差和差的共占12.66%,可见公交出行环境尚可,从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出行时耗问题是乌海市公交发展目前面临的最不利因素,同时也反映出乌海公交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亟待进一步的改革与发展。
4 乌海市居民出行需求弹性
调查中,“假如停车费上涨,同样的出行距离和出行目的,您会放弃使用小汽车出行吗?”62.5%的出行者表明会放弃,但仍有37.5%的不会。这说明停车费对于出行方式的需求弹性影响不大,但是如果不使用小汽车出行,优先选择的交通方式中公交占到近半数的48.67%,说明公交车的出行很大程度上受到私家车出行的制约和影响,而进一步假如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得到改善,乘坐过程不再拥挤,更加舒适,84.3%的人愿意改乘公交;假如乘坐公共交通的等车时间和步行到站的时间缩短,82.5%亦会考虑采用公共交通出行;这说明公交出行的需求弹性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出行时耗、舒适性及便利性是主要因素,因此政府和公交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提高公交的服务水平、降低公交出行时间、优化换乘站点以及提高公交乘车的舒适性等方式来增大公交出行的需求。此外在如今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实施公交优先已经成为城市健康发展的一大趋势,在对被调查者的调查发现62.5%的出行者听说过公交优先,且85.17%的被调查者表示支持公交优先,这说明对于未来公交优先的实施是很有优势的。
5 结语
从上述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乌海公交为乌海市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市民出行,也降低了市民出行的成本,乌海市民基本上对乌海公交是认同的。但是随着乌海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乌海市民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乌海公交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而私家车的飙升更会对公交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挑战。但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实施公交优先,改善出行环境,降低出行时耗等方式来利用公交的综合优势来吸引或引导市民朝着绿色健康的出行方式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乌海市节约型社会的建立,才能促进乌海市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才能不断提高乌海人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厉亚军,段涵,陈俊等.中小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交通对策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0.02/03:28-31.
[2]邓宇鹏,刘伟.东莞公交问卷调查分析报告[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9(12):1-4.
[3]李文翎,黄竞,张建华等.广州面向未来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初探[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90-94.
【关键词】食品营养学 课程问卷 调查分析
食品营养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的一门科学,不仅与基础医学有关,而且与食品科学、农业科学和食品生产密切相关,因此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要使得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在充分重视课程教学的同时,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鉴于此,本课程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与分析,希望就此收集到有价值的课程信息,为进一步改善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提供依据,进而提高该课程的授课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
为我院2007级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工程专业营养方向共7个班的本科学。
调查方法
对参加课程学习的全体学生采取随机发放问卷、无记名答卷、自愿提交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看法及个人学习感受等。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共随机发放问卷112份,回收问卷112份。
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作为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食品营养学》课时总数为4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个,实验学时8个。学生对该课时数的认同度达59%,说明该课程学时的安排比较合理。另外,有28%的学生认为学时不足,还需增多。这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由于有些学生在相关基础课程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使其在课堂上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消化老师讲授的内容。本次调查对象的《食品营养学》课程安排在其第三学年下半学期,整体来说,学生此时已接受过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因此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课程安排的时间段是合理的。但同时,由于距开设生物化学等课程的时间间隔比较长,可能导致相关知识遗忘;另外,在学习的7个班级当中,仅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营养方向两个班在前一个学期专门开设了《人体生理学概论》课程,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五个班并没有开设该课程,增加了部分学生学习《食品营养学》的难度。这一点也体现在分别有40%和26%的同学感觉课程学习困难的原因是生理学或生化基础知识较弱。
2.2 教学模式与方法
2.2.1 双语教学需要
在前期的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改进(见“浅谈《食品营养学》教学体会与思考”一文),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在对《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学的需要调查中,有28%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另有42%的学生认为至少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双语教学,这相比2005年我院曾开设的《食品营养学》双语课程不到10%的认同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一方面反映出由于近年学生的整体外语水平在提高,其对双语教学的接受能力也在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在《专业外语》课程取消后,开始重视自己的专业外语能力,希望能够在学习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外语水平。
2.2.2 课堂提问与讨论
课堂提问与讨论一直是《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受重视的环节,且学生也对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比较乐意接受。调查结果表明,64%的愿意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和讨论,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29%的同学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讨论中,并且害怕老师的提问。这一比例恰好和课外是否进行预习复习的学生人数比例(预习复习和不预习复习的人数分别占67%和33%)非常接近。提示学生课堂之外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课堂提问与讨论效果直接相关。
1 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
为我院2007级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工程专业营养方向共7个班的本科学。
调查方法
对参加课程学习的全体学生采取随机发放问卷、无记名答卷、自愿提交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看法及个人学习感受等。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共随机发放问卷112份,回收问卷112份。
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
作为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食品营养学》课时总数为4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个,实验学时8个。学生对该课时数的认同度达59%,说明该课程学时的安排比较合理。另外,有28%的学生认为学时不足,还需增多。这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由于有些学生在相关基础课程方面的基础比较薄弱,使其在课堂上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消化老师讲授的内容。本次调查对象的《食品营养学》课程安排在其第三学年下半学期,整体来说,学生此时已接受过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学习,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因此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课程安排的时间段是合理的。但同时,由于距开设生物化学等课程的时间间隔比较长,可能导致相关知识遗忘;另外,在学习的7个班级当中,仅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营养方向两个班在前一个学期专门开设了《人体生理学概论》课程,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五个班并没有开设该课程,增加了部分学生学习《食品营养学》的难度。这一点也体现在分别有40%和26%的同学感觉课程学习困难的原因是生理学或生化基础知识较弱。
2.2 教学模式与方法
2.2.1 双语教学需要
在前期的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改进(见“浅谈《食品营养学》教学体会与思考”一文),在此基础上,我们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进行了更深入的调查。在对《食品营养学》双语教学的需要调查中,有28%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另有42%的学生认为至少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双语教学,这相比2005年我院曾开设的《食品营养学》双语课程不到10%的认同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一方面反映出由于近年学生的整体外语水平在提高,其对双语教学的接受能力也在提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在《专业外语》课程取消后,开始重视自己的专业外语能力,希望能够在学习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提高专业外语水平。
2.2.2 课堂提问与讨论
课堂提问与讨论一直是《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受重视的环节,且学生也对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比较乐意接受。调查结果表明,64%的愿意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和讨论,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29%的同学不能很好地参与到讨论中,并且害怕老师的提问。这一比例恰好和课外是否进行预习复习的学生人数比例(预习复习和不预习复习的人数分别占67%和33%)非常接近。提示学生课堂之外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和课堂提问与讨论效果直接相关。
2.3 学生学习感受与建议
2.3.1 开设《食品营养学》课程的必要性
参与调查的学生中,78%认为有必要开设该课程,体现了学生对课程的认可。但同时,也有部分的学生(占11%)认为课程没有必要开设,分析原因,可能与部分学生(占42%)在进行本课程学习之前就参与了一些机构开设的营养师考试培训课程有关。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即便参与了其他的营养培训课程,大部分的学生还是认为有必要再进行本课程的学习。
2.3.2 对《食品营养学》课程的兴趣
对学生学习目的的调查结果显示,61%的学生对《食品营养学》课程感兴趣,这与当前个人饮食和健康日益受到关注的趋势相符。作为一门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科学,《食品营养学》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然而,也有21%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该课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拿到学分,甚至有8%的同学认为不知道自己学习该课程的目的,这也对我们在未来的教学中进一步端正学生的专业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提出更高的要求。
2.3.3 学生建议
学生提出了很多建议,特别是在辅助教学方式上,多数学生希望能够将教学内容和平时的娱乐兴趣如游戏(32%)、动漫(25%)、音乐(16%)结合起来,另外,还有如增加实验内容、名师讲座、网上教学、视频等建议。
3 小结
通过以上的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我们获得了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营养方向以及食品质量安全专业《食品营养学》课程的信息,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总结如下:
(1)学生对课程的必要性高度认可,大多数学生对该课程感兴趣,课程的课时数和开课时段的安排均合适,但应注意基础知识的强化。
(2)教学模式及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重点加强课程中专业外语的引入并向双语教学过渡。强化学生课外学习改善课堂互动教学效果。
(3)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辅助教学方式,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