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园教育叙事范文

幼儿园教育叙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教育叙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园教育叙事

第1篇:幼儿园教育叙事范文

【关键词】继续教育;继续教育课程;期望;幼儿园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5-0041-04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执行者,是直接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人。没有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队伍,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成功的幼儿教育改革都只能是空中楼阁(叶平枝,2004)。社会发展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次性的职前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师需求,继续教育能弥补职前教育的不足,已成为提升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目前,国内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已十分深入,但对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较少。已有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多为质的分析和理论思考,且侧重从教育管理部门(教育者)的角度来研究,很少从幼儿园教师(受教育者)的角度进行思考。笔者认为,从“受教育者”立场出发,关注教师的期望和需求,能更好地提升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性。本研究着重考察幼儿园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期望及其与现状的差异,以期为教育部门在制定和实施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计划方面提供参考。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随机抽取北京市7个城区(海淀、丰台、西城、崇文、东城、朝阳、通州)的不同级别(市一级一类示范

园、区一级一类示范园、一级一类园、一级二类园、未评级园)的公、私立幼儿园的120名教师作为被试,回收有效问卷109份。被试构成情况见表1。

三、研究结果

(一)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期望

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目前主要包括三大类内容: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实践知识、现代化信息技术。其中,教育理论知识指教育学、心理学、幼儿教育教学等理论课程;教育实践知识指与教学教研实际相关的课程,如五大领域教法、艺术技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指计算机应用课程。调查发现,教师最期望学到的是教育实践知识,其次是教育理论知识,而现阶段教师受到的继续教育课程内容主要是教育理论,这与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期望不符。

从整体上看,不同学历、职称、教龄的教师都注重教育实践知识,对现代化教育技术重视程度则普遍偏低。同时,不同职称、学历、教龄的教师对课程内容的需求又有差异。具体数据见表2。

(二)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期望

笔者将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法分为四类:教师讲授、课堂讨论、自学(如:远程网络学习)、幼儿园实地观摩和研讨。调查表明,教师最期望的教学方法为课堂讨论,其次为幼儿园实地观摩研讨。而目前,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与教师的实际期望差距较大。

不同职称、学历、教龄的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期望基本相同。其中,二级教师更为重视课堂讨论法和教师讲授法(43.75%、16.07%);本科学历的教师更希望采用远程自学方式(45%,专科为18.18%),专科学历的教师更重视教师讲授法(17.05%,本科为2.5%);5~10年教龄的教师对课堂讨论法的期望最高(48.15%,10年以上的为39.19%,5年以下的为39.13%)。

(三)教师对课程师资的期望

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师资不同于一般师资,他们是教师的教师。调查显示,目前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主要由区(县)教育部门领导、教委(教育局)教研室的教师授课。大多数教师表示,更希望那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职称幼儿园教师来授课(各层次教师对高职称教师的选择比率均在50%以上)。

四、讨论

从以上可以发现,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期望与现状存在较大差异。教师期望的继续教育课程应具备以下特点。

(一)继续教育课程的内容:实践重于理论

当前幼儿园继续教育的课程内容以教育理论知识为主,而教师对实践知识的期望远远高于教育理论知识和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知识是幼儿园教师从事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然而现阶段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讲授的教育理论知识多为职前教育阶段所学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宏观概念和理论,往往比较陈旧。这种重复学习对于教师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收效甚微,因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理论与实践难以有效联系、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不足,因此,以教育理论为主的培训内容很难调动幼儿园教师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味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实践知识的课程内容就成了继续教育的一大弊端。因此,幼儿园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制定应注意融合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并适当加大实践知识的比重。这样才能提高幼儿园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能提高继续教育的有效性。

(二)继续教育教学的方法:以讨论交流为主

传统的集体讲授教学法可以使知识的学习具有系统性、连贯性,但存在受训教师参与程度低、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等不足。而小组讨论法可以弥补集体教学的缺陷,能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教师之间、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互动,为教师们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提供机会,教师在继续教育中的参与程度因此大大提高。因此,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可以将集体讲授与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既保留集体讲授法的优点,又可以提高教师的学习兴趣。

(三)继续教育的师资:以幼儿园高职称教师为主

目前,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主要由区(县)教委(教育局)教研室的教师来授课。丰富的经验使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继续教育,很好地开展大教育的理论知识讲授,以及师德教育、教师心理培训等,但是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同时负责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对幼儿园教师的状况未必熟悉,这样授课内容的针对性就会大打折扣。鉴于幼儿教育的特殊性、综合性和灵活性,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更需要实践经验丰富的幼儿园高职称教师来担当。他们更加了解在职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可以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更实用的解决办法,这将大大提高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

五、建议

幼儿园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期望与现状间的较大差异表明,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何使继续教育更好地满足幼儿园教师的实际需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了解教师需求,进行层次多样、针对性强的继续教育

不同层次、水平、阶段的教师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不同,因此继续教育应因人而异。在制定继续教育教学内容前,应先调查了解分析各层次、水平、阶段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然后根据专题、教龄等分组,进行层次多样、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例如,对实际教学经验丰富,但缺少理论基础、电教设备应用能力较差的年龄大、教龄长的教师,可以开展有关理论知识和信息技术的课程培训;对学历高、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的教师,可以开展教育案例分析和幼儿个案分析的相关培训;对学历较低的年轻教师,可以开展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培训。

目前,北京市各区(县)都设有新教师培训项目,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做法。例如,崇文区的新教师培训中,理论课程内容占学时很少,而主要根据新教师的实际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开展一些现场观摩和指导活动,使新教师在入职初期就有机会学习有经验教师的长处,提早意识到自己今后可能遇到的问题。

(二)贴近幼教工作,进行实践指导性强的继续教育

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之一(孙玉洁,1996)。继续教育组织者应不断更新教育理论知识,设置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的、以指导实践为主的课程内容。教育理论知识是实践的指导,继续教育组织者需要思考如何将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在理论讲授过程中穿插案例,使理论形象化,使案例分析能力得到提升。如可以依托先进教育理论,为教师提供五大领域教学教法的优秀经验、活动区材料的优化设计与合理投放、家园共育的具体建构以及幼儿教育个案分析等与教师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的内容,以满足各层次教师的需求。

(三)改变单一的继续教育教学方式

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教学中普遍采用的课程组织形式仍是集体讲授,教学方法单一,教师讲授多,讨论少,实践研究就更少,幼儿园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不能得到快速提高。因此,在继续教育课程实施上,应探索“多元化、多层面的实施途径,既深入挖掘传统的集中讲授的价值,又开始探索亲身实践、现场观摩与专家点评相结合的方式”。〔1〕一些学者还提出“园本基地、能力本位”的培训模式,〔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宏观幼儿园教师培养模式及“师徒帮带”“现场观摩与即时反馈”“专家指导”“微格教学”“双线交叉”等具体操作模式(秦旭芳、庞丽娟,2001)。

如何更好调动幼儿园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使他们能更敏锐地发现和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问题,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和参与式培训是继续教育中值得采用和推广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有助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思维共振,提高学习效率,并在合作中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克服片面性,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3〕参与式培训则一改“培训者讲授,学员接受式学习”的教学方式,突出“培训者组织活动,学员发现式学习”的特点,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亲身体验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和效果,以促进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参与式培训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分组讨论、案例分析、录像分析、观察、辩论,以及其他根据培训内容而设计的各种游戏、练习和活动。

(四)依靠幼儿园的优质师资,建立多种组合的教师资源库

目前,北京市幼儿园继续教育师资主要由区(县)教育研修学院研修员构成。由于很大一部分研修员并不来自幼儿园,这就造成了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等不足。因此,完善师资结构是保证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有效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名师工程逐渐兴起,一些市区县纷纷建立了名师工作室,让一线优秀教师获得丰富而深厚的思想内涵和专业发展。笔者认为,名师工作不能只着眼于培养几个“名师”,而应充分发挥名师的带头和辐射作用,带动、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比如名师们可以通过举办专题报告会,介绍职业体验、教育理念、教学风格及特色,举行教学学术讲座、开公开示范课、研究课,组织评课、互动交流活动等,展示名师教学魅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不断为本区域中的幼儿园教师提供新经验。

参考文献:

〔1〕〔2〕王雪为,何秀英.对我国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的综述与分析〔J〕.教育导刊:下半月刊,2005,(7):4-6.

〔3〕傅永曙.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论〔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

The Study of Kindergarten Teachers’ Expectations to Continuous Education Courses

Zhang Yingqian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No.2 kindergarten, Chongwen District,Beijing, 100062)

Li li, Xu Xiaohui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第2篇:幼儿园教育叙事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6-0039-05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力军,其素质直接影响教育质量。提高在职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水平及整体素质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而这需要高质量的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来支撑。

为了解浙江省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笔者在全省范围内随机抽取757位教师、168位园长、50位幼儿园教师培训机构负责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部分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园长、培训机构负责人进行个别访谈和座谈。

调查内容包括:浙江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经费投入、管理情况;继续教育机构的日常运转情况;园长对继续教育的态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园长和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评价及其对今后继续教育的需求与建议,等等。

一、浙江省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浙江省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发展较好。不少地区幼儿园教师接受了越来越多的继续教育培训,有些地区的培训机构根据幼儿园教师需求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培训,但是,浙江省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教育发展不平衡

1、地区发展不平衡

调查表明,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教育行政部门重视程度不同等多方面原因,浙江省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发展呈现出较大地区差异。就幼儿园教师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次数来说,2004~2007年,宁波、绍兴地区幼儿园教师人均接受过9次左右的培训,而衢州等地只有4次左右。

2、城乡、公办民办不平衡

调查发现,浙江省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发展还呈现出一定的城乡、公办民办差异,主要体现在培训经费的管理上。浙江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拨款主要向城市公办幼儿园倾斜,民办幼儿园一般得不到教育行政部门的培训拨款,其教师培训经费全由幼儿园或教师承担。在教师自负培训经费的幼儿园中,村镇民办幼儿园所占比率最高,其他性质的幼儿园如城市民办幼儿园、国有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培训经费主要由幼儿园负担。部分幼儿园教师在访谈中透露,村镇民办幼儿园之所以存在较为普遍的教师自负经费情况,主要是因为这些幼儿园承担不了这些费用和怕教师培训后流失,如果教师自己掏钱参加培训,则幼儿园的师资流失风险及损失会减少。民办幼儿园教师与公办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差距较大,自负经费的规定让很多民办幼儿园教师被迫放弃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

事实上,民办幼儿园尤其是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最需要接受培训。调查结果显示,没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主要集中在各类民办幼儿园,占82%。其中,村镇民办幼儿园中无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所占比率最高,达53.2%。尽管这些教师非常渴望得到培训,但经费少、业余时间少、距离城市远等原因使他们参加培训的机会非常少。这也是本次调查中农村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普遍反映的问题。

教育部曾明文规定,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小学和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由举办者自筹。这样的规定对于目前已占浙江省幼儿园总数75.1%、在园幼儿数占全省在园幼儿总数61.8%的民办幼儿园来说,十分不利。因此,如果培训经费不解决,将严重影响到浙江省民办幼儿园教师乃至所有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推进,阻碍浙江省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继续教育网络不够健全,管理不够完善

1、网络不够健全

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建设相比,浙江省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建设较为滞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省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心的龙头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培训规划不够完善,各类培训未形成体系,与各培训机构联系欠紧密,等等。到目前为止,浙江省各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机构还没有建立起联系制度。这一方面与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关注的重点仍在中小学,对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关注度偏低有关,另一方面与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起步较晚,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有关。

2、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浙江省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在构建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的培训体系时,暴露出一些问题。部分地区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归口不明确,与教研部门未理顺关系。在被调查的50个培训机构中,有39个是教师进修学校,3个是培训中心,3个是教育局幼教管理部门,5个是由原来的教师进修学校和教研、科研等单位合并而成的教师发展中心、教研与教师培训中心。众多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使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归口不明确。培训中心、教师进修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权责不明。据调查,目前培训机构有培训资格,但专业性不够强、培训效果不够好;而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贴近一线教师需要,但没有培训资格,培训经费也紧缺;有的地方因教师进修学校一直未开展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不得已由行政部门连同教研室共同组织开展当地的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三)工学矛盾突出,培训效果不够理想

工学矛盾突出是幼儿园教师、园长和培训机构一致反映的出现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问题。浙江省幼儿园特别是村镇、民办幼儿园师资偏紧,有的幼儿园甚至采用教师包班制,不少教师每周只能休息一天。因此,不少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参加培训。

调查表明,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和园长对目前开展的各类培训效果评价主要集中在“较好”和“一般”上,对培训效果持非常肯定态度的较少,而培训机构的自我评价较好。这表明,培训机构与幼儿园教师、园长的认识并不统一,后两者的需求尚未得到真正满足。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培训的效果并不理想。

调查还发现,不少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偏重形式。首先是培训内容脱离教师需要。调查发现,73%的培训机构会在一定程度上根据教师需要来开设培训课程,但仍有27%的培训机构有时脱离教师教育教学实际,根据主观判断来确定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特别是缺乏创新精神,不能满足教师个性化需要。其次是培训形式单一。

调查显示,在培训形式方面,虽然有90%以上的培训机构表示已采用集中培训和园本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但主要还是以集中培训、理论讲授为主。培训形式较为单一。

(四)培训队伍不够专业,部分培训者学历层次偏低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要求,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者应具备较强的教育专业理论知识,要熟悉幼儿园教育规律和幼儿园教育实际,具有理论提升和实践指导能力。其他专业的教师较难达到这一要求。然而,在被调查的培训者中,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仅占26.8%。培训队伍不够专业已成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深入开展的瓶颈。

从培训队伍的学历层次看,有12.6%的培训者仍是专科学历,他们主要是幼儿园教师、园长、教研员等,而来受训的教师45.4%已达到专科学历,17.0%已是本科学历。访谈中一位培训者自嘲道:“我自己的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不高,怎么去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理论水平呢?”

二、对策

综上所述,浙江省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之所以产生上述种种问题,主要是因为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管理体制出现问题。人们对幼儿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政府关注的重点是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对幼儿教育重视不够。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提倡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浙江省民办幼儿园数量迅速增加。在改革办学体制时,政府一度忽视幼儿教育的公益性,对幼儿教育尤其是民办幼儿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有的地方甚至将公办幼儿园出售给个人经营。由此造成幼儿园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公办民办之间的发展不均衡,进而造成全省各地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出现较大差异。

要解决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增加投入,促进继续教育均衡化

自2005年起,浙江省教育厅开始拨专项经费用于面向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的省级培训,但下拨的经费远不能满足农村幼儿园教师特别是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需求。因此,要保证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经费,各级政府还要给予适当支持。

政府经费拨给的具体方式可以参考国外的做法。如美国,当公民参加某个社区学院的继续教育时,国家就将所需经费转到办学单位。我们也可从当地教育事业经费中为经费不足的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教师专门列出一笔经费,在这些幼儿园教师的培训考核合格后,将一定比率的经费拨给培训机构。

一些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还非常需要社会的支持,温州市永嘉县政府发动企业投资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做法值得借鉴。正如一位园长所说,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单靠一种力量解决是困难的,政府、社会、幼儿园、教师都应该承担一点。

(二)完善继续教育管理体系,加强指导和评估工作

1、加强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的指导作用

浙江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是全省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指导机构,应发挥龙头作用,为各地区培训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服务。

为此,参照省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心的职能定位与人员配备标准,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应强化非学历培训功能,配备足够的人员,专门开展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制定、方案策划、培训队伍组建、培训及科研的组织与管理等工作。

此外,省幼儿师资培训中心应加强与各培训机构的联系,经常开展调研,掌握全省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情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加强指导:还应经常组织开展对培训队伍的培训,提高培训队伍的综合素质;为各培训机构搭建交流平台,使好的培训经验得以推广。

2、完善管理体制,保证工作质量

在解决培训效果问题上,有学者提出“四位一体”的培训体制。所谓“四位一体”,就是对教师培训中心、教研室、电教中心、电大等单位进行内涵性资源整合,达到优势互补,促进“研训一体化”。目前,浙江省不少地区成立了由原来的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大等单位合并而成的教师发展中心,如平阳县教师发展中心。在合并后的培训机构中,幼教教研员同时还是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者,由于他们更了解一线教师的需要,能结合教研实际开展培训,培训效果相对较好。

对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估也非常重要,它能不断完善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建议浙江省教育厅根据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评估体系,定期组织评估,促进培训机构的建设和培训工作的开展,确保继续教育工作的落实和改进。

(三)组建高水平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队伍

组建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专职培训队伍是将浙江省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推向深入发展的重要保证。参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标准(试行)》,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专职培训者应具备如下基本条件: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有较强的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幼儿园教育规律和幼儿园教育实际,具有理论提升和实践指导能力,有策划、组织培训和开展教学以及组织开展对培训者进行培训的能力。

选拔培训者可采用三条途径。一是进入。引进正规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硕士毕业生。进入培训机构后,先让其到幼儿园锻炼半年以上,积累实践经验,并开展本地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调研工作,掌握第一手材料,为开展培训作准备。二是系统进修。如果幼儿园有合适人选,可送到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硕士点学习,提高其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三是短期培训。招入和选拔的培训者如不熟悉成人教育规律,可通过培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策划、组织培训的能力。此外,各培训机构还可以聘请专家或优秀幼儿园教师任兼职培训人员。

(四)构建以发展能力为导向的培训课程体系

万中、程敏等人将“能力本位教育”引入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领域,提出了要根据能力需要来确定培训内容,要以培训具体的操作能力为中心,要尊重受训人员的个性和需要等观点。这些观点对发展、完善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以发展能力为首要目标

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应当以提升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实践创新能力为首要目标。只有目标定位准确,培训工作才能循序渐进地深入开展。

2、按受训者的需求设置课程

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幼儿园教师的培训需求不同,培训机构要以此为导向来设置必修课程。比如,新教师的任务是尽快适应幼儿园工作,最需要得到关于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活动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培训,也非常需要得到提高艺术技能、与家长沟通能力、观察了解儿童能力、为人处世技巧等方面的培训。据此,培训机构可增设比较实用的《人际沟通技巧》《艺术技能》《幼儿园教师行为艺术》等课程。中青年教师开始关注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的提高以及学前教育理论知识的丰富和自己的心理状态,据此,培训机构可以增设《教师心理健康》等课程。

在选修课程方面,各地有较大的自主性,培训机构可在调查教师实际需要的基础上开展“主题式”或“菜单式”培训,以满足幼儿园教师多样化、个性化的需要。

3、以促进能力发展为导向实施课程

目前,一些国际培训机构非常关注课程实施的方式。他们认为能力只有在反复实践中才会不断提高,因此课程实施应特别注重学员实践参与性的培训方式。培训规模宜小不宜大。专家引领下的观摩研讨、师带徒、课题研究、专题沙龙、案例分析与研讨、外出参观等都是深受教师喜爱的培训方式,对提高教师实际能力的作用也非常显著。

如何将培训规模由大变小,培训机构可借鉴美国的做法。在美国,社区学院只选择幼儿园中学历层次高的教师作为培训对象,之后由这些教师将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带到所在幼儿园对所有教师进行二次培训,其培训规模都不大,每次在15人左右。这种培训人人都有充分参与的机会。培训效果很好。

4、以实践能力水平为主要评价指标

以能力发展为培训的首要目标要求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以实践能力水平为主要评价指标。目前,幼儿园教师在继续教育中考试和作业任务繁重,压力很大,不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今后的培训考核,可以考虑将幼儿园教师实际能力水平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由幼儿园自己组织考核,培训机构进行抽查。

第3篇:幼儿园教育叙事范文

关键词: 教育叙事研究 学前教育研究 方法

一、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作为一种质的研究形式,于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教育研究领域率先兴起,20世纪90年代末,丁刚教授将其引入中国,教育叙事研究在我国中小学兴起。教育叙事研究以后现论、文学中的叙事学理论、现象学和解释学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强调研究者“面向事实本身”,关注处于真实教育情境中的个人,试图描述和解释教师的生活故事,揭示事实背后的意义。教育叙事研究作为教育研究中的一种新兴的质性研究形式,发挥自己的特长。

关于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说,就是对有意义的教育事件进行描述分析、发掘,或揭示日常事件、行为、生活背后的意义,从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践,丰富教育理论;从狭义上讲,专指教师以研究者身份从事的叙事研究,教师对日常生活、课堂教学中的事件、个人经验、个人传记进行叙述,以此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改进自己的行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将教育叙事研究方法引入学前教育研究中,主要特点如下。

(一)教育叙事研究资料来源的多样性。

教育叙事研究以教师的生活故事为研究对象,这从资料收集的来源上可以看出,作为一种质的研究方法,教育叙事研究在收集资料时主要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捕捉研究对象的深层信息。日常中平淡的教育故事也许就隐藏着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和教师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周围环境、气氛、教师的行为动作也许就隐藏着个人的某种价值观念和理论修养水平,这都需要研究者仔细观察。另外,教师的“教育日志”、自传或传记、各种活动的图片、相关的学生的作品和日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也为教育叙事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教育叙事研究所叙述内容的情景性。

教育活动是一种实践活动,它总是在特定的背景或情景下发生,教育叙事研究并不是对教育活动进行简单地描述与记录,而是将研究对象的行为与教育场景、背景相联系,对情景做细致描述,分析和把握处于情景中的个体是如何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事件的,并剖析事实背后所含的意义,将其融于事实讲述之中,只有经过这样的深度描述,才能引起叙述者和读者情感上的共鸣,帮助教师、学生、研究者有所发展和提升,促进彼此间的互动。

(三)教育叙事研究所述内容对人的关注。

多数教育叙事研究的研究对象常常是单一的个体,每个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所思所想都是不同的,所以研究者对个体在真实教育情境中的个人生活经历、所思所想十分关注,通过搜集教育、叙述、重构个体在教育生活中的故事,达到对个体行为和经验的理解。此外,研究者在进行教育叙事研究时,不仅对事件本身、事件背景做各种记录和描述,同时还对研究者自身的信息做描述。因为研究者所叙之事处处渗透着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是生命中一种独特的亲身经历、体验和感受,有着不可重复性。教育叙事研究所述内容体现了对个体独特性的尊重。

(四)教育叙事研究强调民主平等。

教育叙事研究的主体有两类,一类是一线教师(或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作为叙事研究的主体,目前的很多中小学教师会在研究者的指导下开展教育叙事研究,他们叙述的内容多是自己的课程、教学故事和自己对教育教学事件的理解。另一类是教育理论研究者,作为叙事研究的主体,他们以中小学教师为观察或访谈对象,对其所述内容进行分析和阐释。受“教师成为研究者”观点的影响,目前我国教育叙事研究的主体更多地指向前者,认为教师身处教育情境中,不但容易观察和获取教育情境中的事件,而且在叙述过程中容易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其实我们更倡导理论者与研究者两者共同、平等地参与研究过程,两者之间互相学习、平等交流,才能将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才能使教育叙事研究远离平庸。

二、教育叙事研究与学前教育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方法与学前教育研究有密切的关系,将科学的方法运用到学前教育领域中的目的是揭示学前教育教育规律、充实学前教育知识和改善学前教育实践。①将叙事研究方法应用于学前教育领域,使其成为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中的一部分,是否具有适切性?其适切性表现如下。

(一)教育叙事研究有助于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彼此相互靠拢。

长期以来,由于受社会分工的影响,学前教育科学研究已经逐渐成为少部分人从事的活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多数教育工作者不具备幼儿园教育工作经历、经验,不愿意深入到幼儿园实际中,由此导致的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往往与教育实践场景脱离,对实际缺乏指导作用,成为学前教育研究中的一大弊病。幼儿园教师与专业研究者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他们一直生活在教育教学实际现场,在现场中感受教育生活中发生的一切,而教育现场正是产生教育问题的地方。叙事研究通过要求教育工作者深入现场,把幼儿园作为研究基地开展研究,倾听一线教师叙述的产生于真实教育情境之中的故事,体会他们对学前教育最为深切的感受,教育工作者作为研究者,与幼儿园教师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此过程中建成,加强两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学习。教育叙事研究作为沟通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丰富着学前教育理论,指导实践活动,促进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接轨。

(二)教育叙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科研兴校”、“教师即研究者”等理念近年来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的共识。目前,许多幼儿园已开展了许多研究课题,但是对于为什么要开展科研,幼儿教师从事研究应当采用什么样的教育科研方法,广大幼儿教师却不是十分清楚。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之所以鼓励幼儿教师参与科研活动,是因为学前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学前教育向前发展,如不及时解决,将使学前教育陷入难以适应社会和儿童发展需求的困境。那么,什么样的研究才最适合幼儿教师呢?一些幼儿教师对科研抱有畏惧心理,认为无从下手,主要原因是缺少可行的研究方法,而行动研究法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是较合适的,行动研究中的教育叙事研究可称为“叙事的行动研究”,教师更容易掌握,因为这种研究方法与教师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关注幼儿教师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需要教师把自己的教育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对日常教育生活进行反思。

教育叙事研究对于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大帮助,因为教育叙事研究中的描述和解释的方式本身具有很高价值,对故事的写作过程就是对教育问题的探索过程。当幼儿教师在对某一教育故事进行描述时,会舍去大量的无关信息,然后挑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准备关注和探究的教育问题,并把事件与背景和情境相联系,试图解释自己的认识。在教育叙事研究过程中,教师对日常教育生活的观察能力提高了;有意识地、系统地探究反思能力形成了;倾诉、发泄个人经历和感受的机会获得了;对教育教学理论和儿童也有了新的认识。

(三)让学前教育研究回归生活本身。

教育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所以教育必须回到一定的情境中,回归到具体的生活中,而不是被概括化、统一化。教育叙事研究倡导回归生活世界,重视个体生活史和生活实践的意义,要求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深入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以教师的教育实践和经验为研究对象;要求教育叙事研究的另一主体,教师所陈述的故事不是其主观想象的,而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事件。教育生活事件发生的时间、环境、完整的情节、与事件密切相关的人物、事件背后的意义都包含在教育叙述研究中,所以说教育叙事研究是最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给人一种亲近感。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无疑为学前教育研究回归生活本身开辟了一条道路。对于倾听者和阅读者来说,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鲜活生动情节的具体描述,能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从多个侧面和纬度认识和了解学前教育实践,理解幼儿教师教育信念的形成。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儿童的自然成长发生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许多教育情景都是在没有刻意计划下发生的,掌握教育叙事研究方法可以让教师更加关注儿童的生活,在儿童生活的背景和环境中认识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从而采取恰当的教育行动。

综上所述,教育叙事研究作为一种质的研究方式,它真实性、行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可以被用到学前教育领域中,我们在强调它的同时,并非将它处于与其他研究范式对立的位置上,因为学前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系统,需要运用不同研究范式,从多角度看待学前教育问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深入认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论,了解它们的优势与局限,结合具体研究问题,科学地运用各种方法。

注释:

①徐琳.“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概念的静态语义分析及其动态生成[J].学前教育研究,2011,(1):49.

参考文献:

第4篇:幼儿园教育叙事范文

[关键词]城市 农村 幼儿 教师 发展现状

一、前言

本文通过对粤西地区8所市级示范幼儿园和8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各选取16名教师进行叙事研究。结构式访谈采用电话的形式,涉及七个方面,从她们的经历人手,通过32人的比较,旨在从职业态度、专业认同、教学反思、对自身素质的认识、对专业发展途径的认识、专业评价、对园本教研的认识几个维度分析各自专业发展的优势和困难。对农村教师进行一年零三个月的跟踪访谈,在操作上采用职业关系、教学反思、培训等三个方面作为访谈的参考主题,由被访谈对象阐述一段时期来最深刻的主题。幼儿教师的个案不能涵盖幼儿教师成长经历以及所遇到的困难,只对具备同样特征的幼儿教师具有代表性,但叙事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释样本本身,通过对这一特定对象(通常是比较小的样本)的深入研究而获得比较深刻的理解。因此希望能为深入理解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供实证支撑。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文以粤西地区16所幼儿园的32个幼儿教师(农村和城市各16个案)的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1)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粤西地区多所幼儿园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

(2)采用叙事研究和个案研究,调查幼儿教师专业认同、在职培训、专业评价等情况,分析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地区差异。

(3)文献资料法:大量收集中国期刊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网和肇庆学院图书馆有幼儿教育的参考文献。

三、粤西地区城市与农村地区的幼儿园教师的个案比较研究

基本情况: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相似之处是同时毕业于大学本科并从事幼儿园工作1年多;不同之处是工作环境,薪酬福利、晋升、换工作的机会不同。通过对32位教师具体情况比较分析可见,其中28位幼儿教师的薪酬产生正相关,24位教师都强调了性格在入职初期就以及形成,其中15位农村教师工作一年多后仍未胜任工作且有离职意向。

四、跟踪访谈的分析

农村教师,大学本科毕业后在乡镇中心幼儿园工作,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工作1年半,现负责幼儿园校园网,财务、舞蹈等各种工作,并结合专业特长开展全园教师信息化培训和大班电脑教学工作。城市幼儿教师在以专业成长经历为线索的访谈中,能够感受到她们对幼儿的喜爱、对工作的热情执着和对发展机会的渴望。

1 对农村和城市的幼儿教师入职前的感受的采访

农村部分教师认为;大学四年学的东西太杂,什么都粗通皮毛,什么都不精,工作也不好找。毕业时首先考虑了工作地点,父母在这边打工,我就打算离父母近些。当时在招聘会上就投出这一份简历,通知去面试了,当时我家这边幼儿园缺人很厉害。自己也觉得幼儿园各方面都比较符合我的要求吧。城市部分教师认为;自己在校期间就是获过很多奖,参加过各种社会实践,并大都是学校或班级的学生骨干,想通过幼教这个职业的专业知识,为自己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是可以的。想去城市的幼儿园去工作为将来有计划的发展自己的特长。

2 对农村和城市的幼儿教师入职后的工作现状调查

农村幼儿教师认为这份工作太有挑战性了,还在实习期,大部分园里人手不够,就让部分老师也带班。班上大都有40多个孩子,大部分老师光记住他们的名字,把名字和人对上号就已经费了好大的劲,由于老师较少,想请假都不行。

她们认为一段时间后已经能很好的适应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了,最开心的是孩子们都喜欢和我们玩。认为对幼儿要尽量少批评,所以我们很少发火。这样一来似乎没什么威信了,最怕独立带班了,一活动孩子们总是又吵又闹,班级纪律总没有主班老师在要好。也学了很多常规管理的口令。城市教师认为自己上课总要求做到更好,尽力去模仿优秀教师的夸张、儿童化的语言,还有课堂设计,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上课慢慢就不紧张了,上完课马上和主班老师进行交流和虚心请教。如一位老师说她第一次上的是英语课,设置了三个游戏,孩子们一玩起来就‘疯’了,一堂课下来大部分都没有学会儿歌。主班老师说,在游戏的参与形式上要注意选择,比如的第二个游戏不适宜全班参加而第三个游戏阶段为加深对儿歌的感性认识,游戏最好能变成角色扮演的形式。像这样师傅手把手的教导对我们帮助挺大的,也能学到更多东西。

从农村教师的表述中,分析她从入职时对幼儿教育朦胧的认识到产生职业倦怠离开教育一线岗位的过程,可以看出她专业发展存在着以下困难:明显缺乏对专业发展的信心,缺乏对自身职业的规划;能发现和反思问题应该能促进专业发展,但缺乏畅所欲言的民主环境和与领导沟通的技巧,也缺乏专业的引领,减缓了专业成长的过程;人职初期为了更快适应工作,有较强的专业发展动力,但是参加培训的需求和现实矛盾,也没有参加何种培训的自;理论方面的培训缺乏对实践的指导,造成对理论重要性的误解;对园本培训的认识有偏差,对科研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科研能力缺乏;领导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认识不够,存在不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能性,至少不能全力支持;全体幼儿园的一线教师没有互帮互助的习惯,未形成学习共同体。

五、结论

通过32位教师的分析,农村的部分幼儿教师在人职前对职业没有规划,将其只当作谋生的职业而非事业。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与城市相比存在以下几个方面明显欠缺:一是宽松民主的园所环境,园长并不是真正全力支持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二是与领导的沟通技巧,农村老师一直抱怨园长管理上的不当;三是多元化的专业发展途径,技能型的培训过多,欠缺深入理解幼儿教学的参与式培训;四是反思的过程走形式,重材料上交而不够重视对教学的体验和反思后的实践;五是忽视了对幼教事业热爱的先决条件,对自身素质的认识过于悲观;六是园本教研中的专业引领不够,教研重结果而不是当作自我提升的过程。这些问题与农村教师所处幼儿园的经济条件、文化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关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尤其是农村欠发达地区已经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邓泽军: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完,1607(11):51~52

[2]陈琴,庞丽娟许晓晖:论教师专业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1602(I):38~42

[3]戴莉法国幼儿教育师资的培训lJJ幼儿教育,199B(09);21

[4]刘焱:英国学前教育的现行国家政策与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1803(09):14~16

第5篇:幼儿园教育叙事范文

关键词:教师 自我反思 评价

一、“反思性评价”的意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自我实践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育行为及效果的分析思考,是教师提高自身素养的基本途径。它需要教师能通过具体的事例来不断发现、思考、探索、解决教育中的困惑和问题。如何寻找合理的反思途径,并以正确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行为是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

1、直接目标――发现实践智慧

我们认为反思不仅是对自己、对实践为对象,更应以自己的思维为对象。因为人要实践,就一定有行动的根据,反思就是对自身行动对终极根据进行思索。所以它不是事实的罗列和叙述,而是要发现问题的核心,要概括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

2、最终目的――追寻行为自由

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是因为其专业化的行为所决定。她应该能透视现象判断事物的本来面目,从而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因此,反思不是平面化的经验结晶,而是要拨开现象的迷雾到达自身行为或思想的深远处,使教师的行为从自发走向自觉。

反思性评价要求教师把自己作为评价对象来进行审视,也就是退后一步,让自己暂时置身于其外,以自身为对象进行思考,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价值取向以及实践行为所具有的意义。反思所获得的评价结果,不是他人的批评,而是自我的思考结晶,自我的成长进步,此时,教师体验到的是成功的喜悦,进步的欣慰。

二、“自我反思性评价”的途径――渗透于教育全过程

反思性自我评价,应该渗透在教育全过程之中。教育是日复一日的,反思也应该是经常的,而不是时断时续的。经过不断的自我诊断、自我调整、自我激励,教师最终得到自我提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一 )反思教学意图与实际结果的反差

教案记录了自己的设想,在撰写教案的基础上开展反思性评价,将自己对活动过程的目的、各步骤的效果加以评析,能有效提高反思评价的实效。可以从中发现原有的设计意图与实施中的矛盾、脱节,进而找到自己思想深处的疑惑、含糊之处。例如:结合三八节,教师开展了科学活动《礼物送给好妈妈》,教师通过对活动引导策略与有效指导进行反思,在教案旁这样写到:从幼儿的回答中,我发现孩子对于同类种事物还容易混淆,需要加强孩子对同类事物分类的能力。尽管我已经在提问前再三强调是几种礼物,卡片上相同的只能算一种礼物,但很多小朋友还是将其混淆,有的说是10种,有的说是六种,他们只是将其提供的在桌面上卡片数量数了一遍。有时我发现孩子回答的答案很多不是老师预设,作为老师,我觉得如果在活动中能直接以讨论的方式解决那就直接生成一个环节,如果不行,那就可以引导孩子去课后作为一种延伸活动。

(二)反思一日活动的意义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是纷繁复杂的,能否觉察各种活动蕴涵的教育意义,是自我反思的重要环节。我们的许多日常活动经常处于一种无意义的,或者说意义不明显的状态之中,把娱乐看作学习,把散漫视同自主。如果日复一日地循环,不但使儿童的发展经常处于自在无序状态,自己的教育水准也难以提高。改变这一现象,需要避免以往习惯的简单罗列叙事方式。自我反思性评价不排除叙事,但在叙事的基础上,还要求一问、二想。问一问这件事有没有意义,再想一想,是什么样的意义,自己是否把握住了这个意义来引导儿童发展。根据追问和思考的结果,再来叙事,时间的意义就能体现出来,对日常事件的认识和理解也就不会肤浅,就能够发现其中的教育价值和自己的教育行为及观念是否适宜,一问、二想,再叙事的方式把教师的反思引向深入。

三、“自我反思性评价”的重点――教育的适宜性

第一,反思评价教学目标的适宜性。幼儿园教育强调教师能根据儿童发展随时生成或修改活动,其中教师最难把握的就是目标的适宜性。对目标达成情况,尤其是活动设计的各个环节是否能准确体现目标进行反思,最容易发现问题。因此对目标的反思是教师提高设计活动准确性的一个简单策略。它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抓住重点难点开展思考:我定的教育目标是否符合《纲要》精神?是否符合班级儿童的能力水平?本活动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什么?实际实行的结果同预先的意图有哪些差距?

第二,反思评价活动实施的合理性。教育的中心问题是过程的实施。对活动过程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展开:环节的设置是否合理?场景的设计、教具的使用是否科学?组织和管理是否有效?

第三,反思评价师幼互动的质量。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在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师幼互动的事件,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儿童产生深刻的影响。有很多教师往往忽略这些细节,所以产生很多困惑。当她仔细反思自己的言行后,常常会对孩子有新的认识。

四、“反思性评价”的补充――同伴诊疗性评价

俗话说“旁观者清”,这其实道出了同伴在群体反思中的重要价值。当教师身陷活动中时,往往会对自己的很多语言、行为不敏感,而旁观者却很容易发现其中的问题。因此,运用同伴互助的方法,不仅对教师本人,对同伴也会起到特殊的教育效果。

(一)教师相互诊疗

这是很容易做实行的方法。不一定要开展大型活动才运用,同年级段、同领域或同兴趣爱好、甚至平时要好的教师之间在日常教学中随时可以开展相互点评。需要注意的是,被评价教师一般比较容易接受好朋友的建议和意见,所以此类评价的基础是相互信任和坦诚,因此应积极鼓励同伴关系良好的教师形成小型的学习共同体。

(二)开展教育研讨

研讨通常是针对教师群体共同存在的问题或困惑开展讨论。它通过创设百家争鸣、畅所欲言、快乐学习的平台,遵循“发现问题―提出方案―试点实验―观点碰撞―全面推广”这种重点突破、由点及面的“实践―评价―反思―再实践”的循环线路,能促进教师的实践交流、思维碰撞及理念融会,体现合作学习的最大价值。研讨活动的形式有头脑风暴式、案例式、专题式、菜单式等各种形式,使评价渗透到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对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有极好的作用。

(三)家长参与评价

第6篇:幼儿园教育叙事范文

 

幼儿园日常问题:幼儿园日常问题是指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生活活动和幼儿园日常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这些问题,包含了研究和实践改进的价值。实际上,它可以涵盖幼儿园一天生活中所有与教师、幼儿发展有关的问题。

 

项目:项目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它是需要通过行动、思考解决的实践问题,或具有创新意义的某项工作。在幼儿园的课题研究中,每一个幼儿园的日常问题就是一个项目。

 

项目式研究:项目式研究是把这一实际问题和工作作为研究对象,把解决问题、形成具有教育内涵的新的教育、管理方式作为研究目的。行动研究是项目式研究的基本研究方式。项目式研究重在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解决实践问题过程,但不需要课题研究的繁琐过程。

 

项目式研究的基本操作流程是: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价。

 

基于幼儿园日常问题的项目式研究:是指教师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梳理、筛选和提炼,成为一个项目,以反思为核心展开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一种研究范围小、研究周期短、研究过程简便的研究。

 

二、项目式研究的主体与方式

 

项目式研究的研究主体是教师,研究由教师承担,强调作为研究者的教师个人既是研究的责任主体,同时又是研究的利益主体。

 

教师开展项目式研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①个人项目研究。它是教师对自己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中发现的、值得研究的问题进行的分析和探索。个人项目研究的全过程主要由教师自己实施,它的直接目的是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②小组项目研究。这种方式是以小型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或以班组为单位,因为共同关心的问题组成的研究共同体,就大家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某一共同的问题或困惑进行小组合作型的分析和探究,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进而为参与研究的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三、基于幼儿园日常问题的项目式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经过不断研究、总结和分析,概括了幼儿园项目式研究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步骤。三个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评价阶段;六个步骤:调查与发现问题、提出与论证项目、组建项目组、制定项目计划、项目实施行动、项目效果观察、分析解释形成项目报告。

 

我们通过诊断、例谈、叙事的方式,引导教师学会结合日常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帮助教师在研究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教师项目式研究的能力,使他们的研究思路及措施更趋清晰,专业素养不断提升,从而推动课题研究的有效实施。

 

(一)项目设计阶段

 

对日常教育问题进行诊断是开展项目式研究的前提。教育问题诊断能帮助教师科学地对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判断,使他们学会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对幼儿园日常活动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用现场诊断的方式,从观察到的教师教学行为和幼儿的学习行为来诊断教师在日常教育中的问题,从而引导教师,通过自我反省、同伴诊断、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剖,在不断学习、实践、研究的过程中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法。

 

在项目设计阶段,要关注以下三点:

 

1.关注问题的真实性

 

项目主要来源于教师工作实践中的真实问题,是教师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或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有体验的、有积累的、有浓厚兴趣的、长期关注的,而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把项目研究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我们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帮助教师从日常教育生活中寻找问题,针对一些真实存在,并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通过项目审议会的研讨论证,最终将其提炼成项目。

 

2.关注项目的研究价值

 

具有研究意义以及富有创意与成效的“项目”,不仅不会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而且还会提高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如“提高幼儿餐后活动组织与管理的有效性”“幼儿园展示舞台活动创新”“在班本特色活动中发展孩子的积极个性”“运用角色体验解决幼儿问题行为的案例研究”“丰富班级生活中的角色体验”等。而有些问题如在同一领域别人已经有相当成熟的研究结果与做法,或者因为涉及的因素较多、比较复杂,就建议不作为项目进行研究。

 

3.关注项目的操作方式

 

当项目形成后,我们根据项目内容决定项目的实施方式。对于多个班级或者多人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某一共性的问题或困惑,则组建大项目组进行合作型的分析与探究,并选定项目组长负责项目实施的计划、项目组活动的组织、项目实施的跟进以及项目总结等工作;对于个别班级或个人在日常教学中发现的值得研究的个性问题,则由该班老师或个人自行实施研究,大课题组给予相应的支持。大项目组与个人项目并行或穿行的方式,使得项目研究有点有面,灵活自如。

 

(二)项目实施阶段

 

项目式研究是以教育实践为研究现场,以反思、提升教育教学实践为目的的教育科研方式。其实施研究的重要研究方法为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强调研究者在实际情境中,针对具体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检验、修正而获得研究结果。

 

关于项目的具体实施,我们做到了几个注意点:

 

1.注意项目计划的操作性

 

项目式研究不同于一般的课题研究,因此在制定项目计划时,首先,我们要求要明晰和简单,有些内容不必太详细。项目计划的内容大致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实施目标和价值、项目实施要点、项目完成时间、项目组成员及分工等。其次,项目计划要考虑幼儿成长和发展的特点,项目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而幼儿又是具体和不断变化的。因此,项目计划必须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可以随着实施中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

 

2.注意研究方式的灵活性

 

针对不同的研究内容,研究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大一班进行的“如何在班本特色活动中发展孩子的积极个性”的班本项目研究,就由班级教师独立进行活动的计划、组织、观察、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大课题组给予研究者充分的自主权,使研究者能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又如,“幼儿餐后活动有效性的研究”这类参与人数较多的项目,则由项目组长负责按时对参与研究的班组或个人在项目研究中的实施情况进行收集与整理。

 

3.注意项目组活动的有效性

 

每月一次开展项目组活动,对教师在项目实施中的具体教育实例、个案、活动案例等以“例谈”的方式,采用教师和专家共同进行案例分析,一例一议,以此让教师学会对教育案例进行科学分析。项目组通过活动观摩、现场研讨、分组再实践来剖析反思,互相启迪,通过案例分析,逐步提高教师的案例分析能力。由于案例来自教师日常活动中真实的事情,所以更能引发教师参与案例分析的热情,使他们从就事论事说案例走向用教育理论解释案例。项目组对阶段的研究成效进行小结,并讨论下一步的研究计划。

 

(三)项目评价阶段

 

在此阶段,我们会以教育叙事、现场观摩、资料比对等方式对每个项目进行效果观察、分析与评价,并最终形成项目报告。一般来说,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判断一个项目研究是否有成效:

 

1.项目研究者的观念是否正确

 

只有在正确的教育观指导下的研究才可能是有价值的。我们通过案例分析解读,引导教师学会撰写“教育叙事”“教育故事”等。通过教育叙事的方式,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学会叙述自己的教育经历和教育体验,发现自己教育故事的教育价值,改变原有的比较陈旧的教育观念与思维模式,使教师把目光投向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不断发现自己教育行为、教育活动与幼儿行为的关联,并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

 

2.项目研究前后有无明显改善

 

教师通过项目研究前后的现场对比、资料比对、数据变化等,对项目研究的成效做出判定。例如,大班自从进行了“幼儿餐后活动有效性的研究”后,幼儿餐后活动的内容明显丰富,活动中幼儿的自主性、社会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小班进行了“如何有效开展家长来园活动”的项目研究后,家长来园活动从内容、形式和效果等方面都比以往更加丰富且有效。

 

3.项目成果是否具备应用性

 

教师好的项目研究不仅能够解决教师在幼儿园日常工作中个体或少部分群体的问题,还应该具备推广性,使得其他人或群体能够沿用或借鉴。因此,每个项目组完成研究后,都会进行项目报告研究,与全体老师交流与分享经验。优秀的项目研究成果能够作为其他小组或个人解决同类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的依据,具有较好的应用性。如“有效开展家长来园日活动的项目研究”成果就被新一届的小班年级组作为开展家长工作的参照。

 

四、为什么要进行基于幼儿园日常问题的项目式研究

 

(一)可以形成一些高质量的研究项目

 

课题组先后进行了“幼儿餐后活动有效性的研究”“关于互动墙面的设计与教育价值探究”“自然角观察记录方式的研究”“如何在班本特色活动中发展孩子的积极个性”“在大班幼儿中进行同伴资源有效利用的案例研究”“如何开展班级图书旅行活动”“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午餐习惯的研究”“运用角色体验改善小班幼儿过度依赖性行为”“如何有效开展家长来园日活动”“画信活动在幼儿园的开展与实施”“歌唱教学的组织策略研究”“让材料的投放更合理”等12个项目的探索性研究。研究的对象涵盖幼儿、家长、教师三个层面,研究的内容包括生活、学习、家园互动、教师培训等各个方面。我们通过对每一个项目的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总结了许多值得推广或借鉴的教育策略、实用经验、管理方法,这些项目较好地提升了幼儿园教育的内涵与质量。

 

(二)可以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基于幼儿园日常问题的项目式研究有效地解决了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思维、研究能力、教育观念的提升。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考量教师项目式研究能力的提升:

 

1.以实践为中心,解决教师的临场问题

 

项目式研究让教师时刻保持一种觉醒的状态与反思的习惯,对种种新的或老的教学问题、教学困境进行思考:为什么孩子们吃完午餐后总是吵吵闹闹无所事事?为什么班级里能力一般的孩子总是没有存在感?为什么孩子们对阅读图书没有兴趣?这许多的临场问题都召唤着教师去学习、反思、实践、改进。因此,因为参与了项目式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常态就显现出研究的意味。基于幼儿园日常问题的项目式研究正是以教师的时机教育情境为研究现场,以研究教师的教育行为为核心,将研究过程与教师的实践融为一体,引领教师以研究的态度与方法关注、反思,并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使其对自己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有所关注、有所反思和突破。

 

2.以自主为导向,引领教师进入自我成长的研究状态

 

项目式研究的项目主要来源于教师自身对实践问题的认识与反思,教师既是研究的实践者,又是研究的策划人和负责人,同时也是研究成果的受益者。因此,在项目研究中,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的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其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项目式研究中的一个个小项目,都是基于教师的体验和认识开展研究的,研究成果指向教师自身行为的改善与自身经验的重构。无论是个人项目还是小组项目的研究,都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过程。

 

另一方面,项目式研究切入口小、周期短的特点,以及研究过程与成果表达的灵活多样性,都有利于教师克服对教育科研的畏难情绪,激发教师以探究的热情主动关注自己的教育行为,思考习以为常的教育经验中存在的问题,以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它改变了传统大课题研究的诸多限制,改变了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被动地位,将教师引入到一种自我成长的研究状态。

 

3.以反思为核心,成就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范式

 

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教师所面临的教学情境常常是独一无二的。前人所留下的教育理论或经验可提供指导,但教师必须根据自己所在教学场所的具体情况和灵活多变的教育教学情境做出自主的判断和选择,并由教学实践总结出的“实践性知识”。项目式研究主张教师作为积极的行动研究者,在对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即从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通过研究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实际发生的问题来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实践,促使教师对自己、对自己的专业活动乃至相关的事物获得更为深入的理解。因而,项目式研究使教师的专业成长逐渐从外塑性发展范式转变为内源性发展范式。

 

总之,“基于幼儿园日常问题的项目式研究”的内容基于教育者自己工作的需要,是工作中需要改进和创新的内容。在研究中,教师能及时得到专业支持和同伴互助。同时,项目式研究过程虽然不追求严格意义上的科研方法,但是研究过程体现了教育者的实践理性的思维方法和过程。而这一点恰恰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学会专业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项目式研究既是适合教师的研究方式,又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有效方式。

第7篇:幼儿园教育叙事范文

1.健全幼儿园各项管理制度。幼儿园管理群体必须具备善于管理、勇于创新的能力,工作务实且思想先进,注重人文管理,重视教职工思想道德建设,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提升教职工集体荣誉感,稳定教师队伍。

2.对于幼儿园环境布置方面的管理要营造适合幼儿健康发展的文化氛围,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底蕴,构建乡土文化特色校园。注重校本课程与幼儿园文化课程的整合。

3.幼儿园安全管理要落实到位,科学管理。为教师的日常工作、幼儿的一日活动营造一个舒适而又祥和的环境。

4.激励机制建设方面,在未来的教学中,幼儿园要注重实际,进一步充实、完善教师量化评比方案,建立教师成长评价体制,通过家长测评、幼儿测评和同事互评相结合方式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1.坚持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幼儿园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幼儿园要加强保教人员行为规范教育。幼儿保教人员要将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把保护幼儿人身安全放在首位;要平等对待每个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

2.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现有师资质量。如果仅从质量角度衡量。一下子没有那么多合格教师来满足当前学前教育工作的需要。所以,我们还应当实事求是,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教师培训,努力提高现有幼儿教师的水平。对于学历、资格证书、普通话等不符合要求的现任教师,我们可以给某一个缓冲过度年限,比如3年,但必须在这个时间内达到要求,否则不再聘用。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岗位练兵。有计划地开展“读一本好书、树立一种教育理念、倡导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上一节优质教学展示课的活动,并引导教师以叙事的形式积极反思交流、总结提炼并在全园推广。

3.在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总结教师队伍建设活动中好的经验做法,不断建立并实施、修改完善后形成体制。我们还要不断探索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律和途径,进一步健全、完善师德档案制度、师德考核办法,将师德表现作为岗位设置、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促使教师队伍建设逐步走上制度化轨道,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升我园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三、增强创新意识,强化课程改革目标

1.课堂教学方面要创设充满活力的课堂,倡导幼儿全员参与,注重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教师要围绕目标科学设计、创设情景,使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教师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以质量求生存发展,以质量面对挑战。

2.课程开发方面要深度挖掘本土教材,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怀。

3.教育教研要根据课改精神,以幼儿活动为重点,园领导和骨干教师牵头,深入开展教学科研。教师应注重教研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教师可采取推门听课、赛课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成效;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展示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个人风采。我们应提倡教师积极撰写论文、教学反思之类的教学心得,鼓励教师多参加国家级优秀论文评选。这样可以让教师建立自信,在机遇面前不惧挑

4.对于幼儿发展方面,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有意识地转变幼儿活动方式,大力开展探究性研讨活动,完善本土课程内容,制定好计划,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使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四、抢抓机遇,改善办学目标

第8篇:幼儿园教育叙事范文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筑梦幼儿园,西安 710004)

[摘要]立足本园的教师专业发展既有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有助于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水平。通过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搭建专业平台等路径,构建立体化的园本研修体系,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

关键词 ]园本研修;专业发展;幼儿园教师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凭空实现的,必须借助一定的途径、采取一定的方法才能实现。就幼儿园而言,园本研修就是促进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一方面,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场所就是其工作和生活的幼儿园,是从所在幼儿园的具体教育教学情况出发的专业发展,离开了所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失去了针对性;另一方面,幼儿园需要一批具有专业发展背景的教师,同时又需要不断开展本园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才能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在园本研修中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既满足了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满足了幼儿园培养教师的需要,有助于幼儿园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

一、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

所谓教师专业化,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持续努力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在本质上强调的是成长和发展的历程,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二是教师群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三是教师职业之专业地位的确立和提升的过程。这三个层次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同步进行。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逐渐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本质上“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这两个概念是相通的,均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不过“教师专业化”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则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究历程来拓展自身的专业内涵,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最终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二、利用园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园本研修是园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与规范化,是基于幼儿园、为了幼儿园、发展幼儿园的研修,其基本特征是以园为本,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幼儿园的问题,这决定了园本教研必须着眼于幼儿普遍存在的问题,或个别典型幼儿的特殊性问题;必须着眼于幼儿园五大领域、保育教育、班级活动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或典型的特殊性问题;必须总结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促进其观念的更新、工作知识的习得以及教学技能的操练与提高等。

(一)自我反思的研修方式

自我反思是教师对自我教学行为及结果的审视和分析,建立在教师的教学经验基础之上,是园本研修活动的起点,是教师承担“园本研修的个人责任”的具体落实,教师只有在回顾自身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才能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包括:

写课后教案。当前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显出动态生成的特点,有些课堂中的突发问题或值得深思的现象,在课前很难被教师预料到,因此“预设”和“生成”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两大焦点。写课后教案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课后教案就是把自己上课时的课堂情况详尽、及时地记录下来,并对其中某些片段和环节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总结,通过扬长避短来提高自己今后教学的水平。

写反思日记。实践者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及时地记录下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教育教学的背景、实施要点、实施效果及伴随而至的思想感悟和情感体验,记录下发现的问题及反思后设计的假设性解决方案等。这种高密度的反思实践活动对教师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反思力大有裨益。

写教育叙事。教师实现实践反思最简单的方法是不断地说出属于自己的“真实的故事”,并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体现教师个人对教学事件的理解、表达教师对事件教育意义的体悟,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构建个人的实践知识。实践者在教育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独特的事件或冲突。对这些事件或冲突进行观察、分析和化解的过程即是反思实践的真实过程。教育叙事经过实践者基于真实事件的加工,具有鲜明的情节性、冲突性、主题性和典型性,因此更宜成为教师日常反思实践的主要表达方式。

观摩公开课。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也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吸取他人经验教训、少走弯路的反思可以极好地使教师从自我封闭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让教师通过镜子来反思自我。

反观录像课。把自己的一节课或数节课的教学进程拍摄下来,然后居于旁观者的角度自我审视,分析自己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好手段。如在课堂上自己讲授时间有多长?讲话的音调怎么样?语言是否简洁?在教室里是怎样行走的?孩子听课时的反应如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获取关于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大量信息,从而为自我反思提供生动具体的实践证据支持。

(二)同伴互助的研修方式

同伴互助是园本研修的基本形式,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建立在教师合作的基础之上,力求通过教师的合作互动以及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从性质上来说,同伴互助有组织型和自发型。组织型由幼儿园领导发起,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研讨活动;自发型是教师本人主动与教学伙伴(或幼儿园管理者或同仁或专家)进行研讨,不拘时间、地点、形式,具有经常性的特点。同伴互助的方法有对话、协作和帮助。对话着眼于交换信息,共享经验,主要开展方式是就某一主题或教学案例进行深度会谈、专题讨论或辩论。其中,深度会谈能让教师把深藏于内心的、甚至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看法、思想、智慧展示出来、表达出来,由此形成很多有价值的新见解。专题讨论是大家一起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教师可与校长对话,也可与其他教师对话,还可以与专家对话,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会谈和讨论的内容主要是教学案例,比如教育笔记、反思记录、录像课、听课笔记、评课记录等。

协作指幼儿园领导引导教师主动寻找合作伙伴,共同承担某项实际问题的研究,并在实际问题的商讨和解决过程中实现共同提高。帮助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与教学成绩的骨干教师指导新任教师或教学能力有待提升的教师发现、分析和解决相关实践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骨干教师既贡献自己的智慧,也能从新任或新手教师那里获得新的启发。除此以外,还可以召开信息会,让大家把自己的信息和其他人交流;举办读书汇报会,通过交流看过的书、观点和心得体会,促进大家的思想碰撞,鼓励大家把自我生成性经验外化给同伴,或把同伴的经验内化为自我经验。

(三)搭建专业平台

园本研修的实质是理念和实践的结合,它虽然是基于幼儿园,对幼儿园问题进行的研究,但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仍然需要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为此幼儿园应搭建专业平台,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专业引领,具体包括以下方式:

辅导讲座。幼儿园可以邀请专家,就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作专题或系列讲座,或举办学术性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等,如解读纲要、指南、教师专业标准等国家指导性文件,并与教师进行互动式交流。

专题谈话。幼儿园可以组织专家和教师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专题谈话。这需要幼儿园针对教师教学中的困惑,事先确定谈话专题,拟定谈话提纲。在谈话过程中,专家要善于引导教师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并鼓励教师表达自己关心的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指点。

专题式研讨。幼儿园可以外派教学骨干参加各种专题的学术会议,建立由骨干教师组成的“先导小组”,内化先进理念后,向其他教师传播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先导小组”成员与其他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以集体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与个性问题为研讨内容,重点解决教师应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等实践问题。

第9篇:幼儿园教育叙事范文

(一)教育设施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幼儿教育设施已今非昔比。完善的幼儿教育设施是开展幼儿教育的硬件基础,同时也是激发兴趣、开发思维和锻炼身体的保障。“玩”是孩子的天性,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始终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让孩子能够在“玩”的过程中体现天赋和挖掘潜力,需要完善的教育设施作为支撑。目前,在幼儿园的教育设施建设中,往往不乏一些高科技教育设施,不仅能够实现传统教育的教育功能,同时在幼儿教师的配合下,锻炼幼儿的抽象思维,开发智力,对幼儿教育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教育设施对于幼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师资力量

如果说幼儿教育设施是幼儿教育的硬件部分,那么师资力量自然是幼儿教育的软件部分。传统观念认为,好的师资力量是教育成功的前提,教师的能力往往是教育结果的潜在表现之一。尤其对于幼儿教育来讲,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极强,在幼儿园期间,教师的行为和举止往往会对幼儿的行为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对幼儿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的要求自然是不言而喻的。由于幼儿教育主要集中在3~6岁,幼儿的智力开发、习惯培养、兴趣爱好等方面均需要幼儿教师的引导教育。有研究表明,5岁之前是人的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相对于18岁正常智力水平,50%的智力是4岁之前获得的,30%的智力是在4~8岁获得的,由此可见,幼儿期的智力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因此,幼儿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育水平是幼儿教育及后续教育的关键所在。

(三)卫生保健

卫生保健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也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幼儿正处于身体的生长发育阶段,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尚不完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因此,在幼儿园这样的环境中,相互接触密切,极易引起疾病的传播,因此卫生保健工作也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卫生保健工作的前提和保障,组建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小组是必要且重要的,做好定期卫生检查、健康检查、幼儿预防接种等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幼儿的患病率。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加强幼儿的体格锻炼,强化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安全责任制,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坚决消灭安全隐患,确保幼儿茁壮成长。

二、幼儿教育的方法

(一)家园沟通与合作

家长与幼儿园的沟通合作是幼儿教育需要重视的问题。由于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缺少沟通,对孩子身心发展的了解存在片面性,导致对幼儿的教育方式出现不科学、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建立幼儿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平台是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之一。学校应定期举办家长会,以便双方都能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对孩子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言传身教,树立榜样

家长和幼儿教师都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让孩子在一定的潜意识下进行学习和模仿,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容忽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作用会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古人云:言教不如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为了做好幼儿教育工作,家长和幼儿教师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洁身自律、以身作则,给孩子起到表率和榜样的作用。

(三)循循善诱,鼓励教育

幼儿良好行为及习惯的培养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循序渐进、耐心培养。对于幼儿教育,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都不应该操之过急,而是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教育和鼓励教育。幼儿教师的耐心和鼓励对孩子的身心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在幼儿的心理发育方面,教师的鼓励会塑造孩子自信、勇敢、坚强等特质,从而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

(四)纠正错误,提高认识

俗话说,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往往会犯一些小错误,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及时纠正。有的家长或教师对孩子缺少足够的耐心,面对孩子的一些小错误,往往是抱着“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传统思想进行教育,其实这样的教育不仅达不到最佳的效果,同时还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幼儿时期是孩子学习能力的迸发期,作为家长或者教师,应该平等地面对孩子、耐心地引导孩子,给孩子进行叙事性教育,让孩子明辨是非利害关系,从思想上让孩子提高认识,从而减少犯错误的几率。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