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家青年课题申报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研究专题和期限
专题1、实验动物资源收集保存、生物学特性研究及质量检测技术研究领域
研究目标:收集、保存实验动物品系,对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并建立数据库;建立SPF鸡和实验用鱼质量监测新指标和新技术;建立高等级东方田鼠种群和*地区野生小鼠种质资源库。本专题凡涉及实验动物资源及数据库建设的,需将有关研究与*实验动物资源中心研究工作结合,对形成的成果实行共享。
研究内容:
1、引进、收集、保存至少15种以上包括裸大鼠实验动物品系,开展原代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并建立数据库(鼓励多家单位联合申报);
2、对三个品系实验兔的生长繁殖、不同生长阶段各种生理生化、免疫学指标等进行测定,建立三个品系实验兔生物学特性数据库;
3、引进、保存SPF鸡种质资源,并按照国家标准和国际兽疫局(OIE)的要求,完善和再创新SPF鸡种群并建立病原体监测方法及体系;
4、按照国际水生动物卫生法典(InternationalAquaticAnimalHealthCode,IAAHC)和水生动物疾病手册,建立实验用鱼若干常见病原体质量监测指标和新技术;
5、突破带乳母鼠关键技术,以生物净化方法建立2个封闭群东方田鼠种群,并进行相关研究;
6、建立*地区野生小家鼠的库和DNA库,并建立对应的表型性状数据库和基因背景数据库。
进度要求:2*年9月30日前完成
专题2、与实验动物福利有关的设备研制及相关技术规范研究
研究目标:研制一种全新的、与实验动物福利相关的设备;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验大鼠、小鼠质量控制技术进行规范化研究;
研究内容:
1、设计和研制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用多项生物电生理和液体传输实验的新型实验动物(小动物通用型)代谢笼具设备;
2、分析、评估常规实验操作对实验大鼠和小鼠的影响,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背景性干扰,建立实验大鼠和小鼠在实验过程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评价方法和技术,提出常规实验操作的优化方案。
进度要求:*年9月30日前完成
专题3、动物模型和效果评价的建立及相关比较研究
研究目标:建立若干种人类重要疾病的动物模型,对模型效果及相关技术进行评价和比较研究。本专题相关研究,需优先考虑与*实验动物资源中心联合申请,形成成果共享,并服务各方。
研究内容:
1、建立人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建立实验大鼠的大脑中动脉闭塞、动脉粥样硬化和白内障动物模型,或实验用猪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心肌梗塞等疾病模型,重点建立模型效果评价体系;
2、研究3-5种常见人类肿瘤在动物体内生长动态情况,建立肿瘤微转移程度的定量判断方法,并建立常见人类肿瘤动物模型成像技术平台。
进度要求:*年9月30日前完成
二、申请方式
1、本指南公开。凡符合课题制要求、有意承担研究任务的法人、自然人均可以从“*科技”网站(上进入“在线受理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并下载相关表格《*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版)》,按照要求认真填写。书面可行性报告要求同时附上相应的知识产权状况查新报告。鼓励多家单位联合申请的课题,并在申请材料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和职责,并附上合作协议或合同。
2、课题责任人年龄不限。鼓励通过课题培养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作为课题责任人和主要科研人员,不得同期参与承担的863、973、国家科技攻关和*市重大、重点科研课题数超过三项。
3、每一课题的申请人可以提出不超过2名的拟回避自己课题评审的同行专家名单(名单可以随课题可行性方案一同提交)。
4、本指南申请起始日期*年9月12日,截止日期为*年9月27日。书面可行性方案集中受理时间为*年9月20日至9月27日,每个工作日上午9:00—下午4:30。课题申报时需提交书面申报材料一式8份,并通过“*科技”网站提交可行性方案和所有表格。所有书面文件请采用A4纸双面印刷,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不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
5、网上填报备注:
1)点击连接可进入《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申报页面;
2)首次登录必须选择“初次填写”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专题名称-实验动物环境条件建设"开始申报;
关键词: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教师;科研能力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有竞争必然涉及竞争力,而其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就是核心竞争力。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质量上,还体现在是否具有实力较强的科研团队以及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上。然而,由于先天因素,民办高校科研工作起步晚、基础差,教师整体科研素质不强,科研能力滞后,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严重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增强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科研管理水平将是民办高校构建核心竞争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适应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
一、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
1990年美国著名经济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把“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引入管理界,最早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公司的核心能力》一文中提出,其中心观点是,面对全球化的新一轮竞争必须重新思考企业;管理者不应从终端产品的角度看问题,而应从核心胜任能力的角度看问题。根据这一观点,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的集体性学习,尤其涉及如何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问题,它涉及企业内多层次的人及全部功能。核心竞争力不会随着使用而递减,它不但不像物资资产那样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损耗,而且还会随着它们的应用及分享而提高[1]。
高校间的竞争目的虽与企业不同,但其组织性、竞争性与企业并没有太多的差别。将“核心竞争力”迁移到高校,是指高校参与市场竞争所形成的融入其内质中支撑其竞争优势的、独特的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学术生产能力、人才生产能力、管理力和文化力四个要素构成,而学术和人才是“核心之核心”。[2]民办高校不同于公办高校的办学资源和运作机制,其核心竞争力是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对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组织管理、精神文化、人力和物质资源等竞争要素的特殊优势和潜在优势进行战略整合,在长期或短期内对民办高校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能够长期保持其竞争优势[3]。
二、民办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
1.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创设良好科研环境,鼓励教师开展科研
众所周知,大多数民办高校办学经费紧张,只能依靠学费收入滚动发展。而科学研究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的人、财、物、力。投资者在短时间内无法看到经济效益,不愿将大量的经费投入科研,使民办高校难以获取和利用各种教育科研资源,导致科研设备缺乏、科研设施落后。科研经费不足,科研基础差使教师开展科研存在重重困难,挫伤了教师科研积极性,使之难以长期坚持科学研究。
民办高校投资者应转变观念,重视科研工作,加大科研投入,创设良好科研环境,鼓励教师开展科研。一方面,每年拿出部分学费收入用于重点学科建设和重点科研项目研究,建立科研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保障科研基本需求。此外,多渠道筹措科研经费,争取校外资金支持,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开展横向科研项目研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科研经费总量。另一方面,根据自身实际建立长效科研激励机制,创设良好的科研环境。完善科研奖励制度,实行效益奖励,在津贴、奖金、职称和职位晋升方面向参与科研的教师倾斜,对取得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的个人和单位予以重奖,激发和鼓励教师科研主动性和积极性。制定科研评价体系,量化评价指标,将教师科研业绩纳入到职务聘任、职称晋升及年度考核中,对于有重大科研贡献的教师要予以奖励和表扬,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不予评优或晋升,不断促进教师科研积极性,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
2.合理分配科研时间,建立科研团队,开展科研培训,加强教师科研指导
近年来,民办高校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建立专兼职教师队伍,引进大量职称高、学历高、教学经验丰富、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教师,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但是,民办高校在社会地位、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科研条件等方面与公办高校存在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办高校高层次人才的稳定,导致教师频繁更换,对教学和科研的连续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师资力量普遍不足使民办高校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较重,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应付日常教学,有时还要完成院系安排的其他事务性工作,导致他们投入科研的时间较少,无法潜心从事科研。此外,民办高校仍以青年教师居多,缺乏中青年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从教时间短、科研经历和经验少,科研目的、研究方向不明确,科研常是个人行为,缺乏科研团队,科研行为具有短期性和随意性,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较低。
对民办高校而言,没有高水平的科研,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教学。教师必须具有敢于挑战、不断创新的精神,才有可能让其教学充满活力。民办高校应根据教师专业特长,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减少额定教学工作量,提供学术假期替代教学工作量,提高科研工作量的比例,让教师有充沛的时间开展科研工作。同时,改善师资结构,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专业和能力,采取各种措施引进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学术带头人或高层次人才,借助他们的科研实力以老带新,以点带面,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科研指导。加强对现有教师资源的培养,选拔一批科研骨干,组建跨学科、跨专业交叉融合的科研团队,进行联合攻关,形成科研合力。加强教师科研指导,定期开展科研培训。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到校做学术讲座,邀请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做专题讲座,使教师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前沿知识、国内外最新动态及企业最新技术等。通过科研培训促进教师开展科研,引导教师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规范,强化教师学术规范意识。
3.加强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增强教师科研能力
为节约办学成本,民办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编制少、任务重,缺乏专业管理知识及经验,科研管理仅停留在科研信息的上传下达阶段,科研检查和监督力度不够,管理效率低下,导致教师的科研活动处于零散状态,科研管理机构没有真正发挥管理和服务职能。
科研活动是一个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能、技巧的过程,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理论修养,优化知识结构,选择研究方法,掌握科技政策等。民办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管理和服务职能,加强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增强教师科研能力。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包括三个环节:前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前期管理主要包括课题申请书的撰写辅导、评审和组织申报;中期管理主要是对在研项目进行检查、监督和阶段总结;后期管理是对已完成的课题组织结题、或专著出版、成果申报以及被引用情况的信息收集、分析评价等工作。三期管理在科研课题计划管理中处于同等地位、同等重要、缺一不可[4]。在项目申报前,科研管理部门应密切关注国家科技战略需求,熟悉不同项目的申报要求、流程、政策和指南,做好指导和宣传工作,让教师提前做好申报准备。对于有固定申报周期和时间的科研项目,提前组织教师开展科研辅导讲座,讲解申报技巧及申报书填写要点等。申报材料提交后,科研管理部门进行预评审,进行分级把关和修改辅导,提高申报成功率。项目立项后,科研管理部门要组织实施中期检查制度,此阶段是科研项目实施的重点和核心,加强过程管理,督促课题组保质保量完成科研任务。项目结题时进入后期管理阶段,科研管理部门要及时督促项目组组织结题材料,提交科研成果,开展结题鉴定会,对科研项目的学术价值、经济效益进行综合性评价。在评审鉴定的过程中,要注意采取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对科研项目的进展、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作出相应的结论,并对后期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教师开展科研提供有效的服务,避免科研管理的缺失或不当。通过科研项目的研究,培养和积累教师个人科研能力,也为民办高校申报高一级别课题夯实基础。同时,科研管理部门要重视和支持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主动宣传、推介具有应用和开发前景的研究项目,争取与校外有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获得资金支持,完成成果转化及研发工作。
三、结 语
未来10年,民办高校不仅面临在规模数量和水平质量上实现质的飞跃,还将面临更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竞争优势,民办高校必须从根本上打造核心竞争力,以长远的眼光和发展的角度看待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并且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抓。只有这样,民办高校才能不断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变革,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最终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薛蓉,周国君.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J].高教与经
济,2005,(2):16-22.
[2] 成长春,顾玉兰.过程哲学视域中高校核心竞争力问题
探讨[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2):6-10.
[3] 杨树兵.关于提升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和政策研
究[D].苏州大学,2007,(57).
1.1项目申报指南征集
项目申报指南的征集,虽由科研单位、专家等研究者提出,但结合了来自生产一线的技术用户提出的生产实际需求。在各行业管理部门提出需求的基础上,分清哪些是政府该支持的,哪些是政府该从科研角度支持的,哪些由企业自己研发。能够由市场解决的特别是产品类的研发,不在指南范畴。以2015年的农业行业专项申报指南为例,主要围绕农业部门的职责、任务以及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重点开展应急性、培育性和基础性科研工作。专项以产业、产品以及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与国家其他农业科技计划衔接,重点支持以形成主导品种(产品、装备)、主推技术、规程规范和决策支持方案为目标的项目。专项下只设项目层次,项目不分解,避免专项经费分散使用。农业行业专项中各方权责明确、各负其责,坚持政府决策与专家咨询相结合,注重吸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行业学会(协会)、推广部门、学术团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实行决策、实施和监督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2015年的项目申报指南中,共分为3大类154个项目,即影响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51个项目)、特殊片区特色产业发展问题(31个项目)和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72个项目)。
1.2项目立项程序
2015年的农业行业专项申报方式与往年有很大的不同,采取的是区别于往年的组团申报的个人独立向主管部门申报的方式,这也是本次项目管理改革的最大亮点。凡符合申报条件的申请人,根据申报指南填写申请表,经本单位审核后向归口管理部门申报。各归口管理部门根据审批条件进行初审,并通过网络上传申报材料(http://119.253.58.231/kyrw)。以往的项目管理把组织科研团队的权力交给了专家,由专家组团联合申报,导致近年来“小圈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次的个人独立申报,就是让每个有创新能力的人不管在什么单位,都有机会获得评审专家认可,加入到研究团队中,然后再由研究团队提出正式申报书。同时,在申报条件中加入两个限制条件,即以个人名义主持或参加的项目到账科研经费150万元以上及正在主持或参加国家级项目3项以上的,不能再申报。这2个条件是经过充分调研和评估得出的,主要是限制一些课题组长级的专家,防止有些专家大小项目通吃,将更多机会留给一线主力的团队成员,特别是中青年科技人员。在项目评审方式上,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会同部内相关司局,组织农业部科技委、有关学术团体和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在各归口管理部门上报的人员中遴选拟任的项目主持人和参加人。遴选拟任的主持人和参加人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上公示,接受社会的监督。对公示有异议的进行必要调整后,形成每项任务的项目主持人和参加人团队。
1.3项目验收
验收工作采取驻地会议验收的方式,在项目承担单位所在地开展。在听取项目首席专家和协作单位主持人(或分任务负责人)关于项目业务和财务情况专题汇报的基础上,验收的业务专家和财务专家分别对承担单位提交的相关验收材料、技术档案、支出明细账和部分原始会计凭证等进行认真审查,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质询。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实施细则中关于项目验收的条款对验收项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讨论形成专家验收意见。同时,针对行业科研专项的特点,验收专家组与项目专家就项目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并提出下一步项目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具体整改意见。农业行业专项的验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在项目验收的组织方式上,业务验收与财务验收同时进行,既解决了整个项目的验收事宜,又节省了验收组织方的时间,也降低了项目承担方成本。
2)在验收专家的遴选上,吸纳技术用户参与项目验收,他们分别来自成果直接应用者或生产一线,对于成果能否在生产实践中产生实际效果有真正的发言权,在项目验收过程中对项目成果和生产实际的结合情况也提出了很多意见,并对下阶段项目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设性意见,使行业科研专项与生产结合更为紧密,真正形成对生产实践有指导意义的技术成果。
3)在验收汇报形式上,项目承担单位首席专家与协作单位主持人(或分任务负责人)分别进行主题汇报,并保证充足的验收时间。这样有利于验收专家组全面了解项目执行进展及各单位之间是否实质性地做到了围绕项目总体目标的联合协作,也便于验收专家深入细致了解项目执行、成果应用及组织管理等情况,对项目进行更为客观真实的总体评价。同时,项目承担单位还需上报《国家科技报告》,既实现了国家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又可作为今后项目决策、实施和成果转化的评价依据。
4)在专家意见的形成上,除讨论形成验收意见外,还提出项目整改意见。要求业务验收专家组尤其是技术用户对项目组提出详细的整改意见,并要求项目组在下一轮工作启动时或在体系建设中将有关意见吸纳入新的工作计划中。
2农业行业专项管理建议
2.1项目经费使用和管理
从2007~2008年立项并完成验收的93个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使用情况来看,专项经费都能够及时到位,项目承担单位能够按照预算批复及项目实施进度将项目经费拨付到协作单位。项目单位基本都能够按照预算批复使用经费,项目预算执行力度较好。但是,在项目财务验收中也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如项目预算编制不准确,存在多头交账(用其他项目的支出交账)、层层委托等现象,在经费使用上还存在计提项目管理费、超范围支出、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以及部分审计报告完成质量不高等情况。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建议按照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进一步加强农业行业专项民主化、专业化和透明化管理,改进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加强科研项目资金监管,接受社会的监督。
1)加强项目预算管理。项目申请单位应按照规定,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编制项目预算,并提供编制预算的依据。在项目评审时,要有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参加,根据提供的执行阶段,研究和审核编制预算的合规性和合理性,要加大预算编制的审核力度[7]。
2)加强人员培训和宣传。一是适时组织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和相关财务人员培训,解读国家和财政部、农业部等部委制定的相关文件和政策,准确把握文件精神。解读差旅费、出国费、会议费和政府采购等相关文件,使他们了解国家的管理程序和要求,在实际项目执行过程中,发挥财务人员的监督和管理的作用。在培训中提出管理要求,不断提升会计基础工作水平,保证项目支出的合规性,通过介绍一些项目案例,辨明对错和纠正错误的认识。二是项目承担单位要按照上级培训的内容,对合作单位的负责人和相关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使项目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3)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建议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进行打分评价,对于审计质量差,报告数据不完整,错误严重的提出批评,或列入不信任名单,使会计师事务所能够自律,保证项目审计质量。明确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中,要对项目经费形成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加以披露,督促项目单位将其入账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2项目绩效考评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认同感提升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076-02
一、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现状
辅导员岗位在高校已设立10余年,教育主管部门向来重视高校辅导员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而实际上,高校辅导员目前在高校中仍处在一个地位稍显尴尬的定位——他们既不被认为是教师,也不是教学管理者,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另类”群体。不仅仅辅导员自身,甚至连高校乃至社会对辅导员的职业角色都存在着许多困惑。
首先,辅导员对自己工作职责的困惑。任何一个职业都应该有自己明确的工作职责,辅导员这个职业也不例外。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规定》对辅导员的职业角色进行了全面清晰的定位。从《规定》看,辅导员最主要的工作职责为思想政治教育,其次是学生的日常管理。可笔者从事过多年的辅导员工作,发现各高校安排给辅导员的工作范围远远大于教育部《规定》中的定位,尤其是学生日常管理中的大量事务,事无巨细全由辅导员承担。这些工作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就业指导、党建、学费追缴,还有学工处、教务处、保卫处及所属系部随时安排协助的大量工作;有部分辅导员还要同时承担系部分团委及学生会的管理工作;由于评职称时需要有一定的课堂教学工作量,需要评职称的辅导员因此还要承担一定量的教学任务。每天面对着多名学生的具体问题,再加上如此繁杂的日常工作,辅导员实际上能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很少,绝大部分时间都奔走于学生宿舍、教室及办公室之间,每天起早贪黑。如此高强度且庞杂的工作往往让高校辅导员无法明确自身的定位。
其次,高校对辅导员评价标准上的困惑。自从设立高校辅导员这个岗位以来,高校对辅导员的评价标准一直都不统一,各高校常常会更改对辅导员的评价标准,让辅导员无所适从。这同样应归结于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在实际操作上不够明确。也就是说辅导员实际承担太繁杂的工作,许多工作根本无法量化,也很难进行评价,而且与教育部《规定》中的规定明显不一致,所以各高校难以制定出一套能完全体现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及价值,与教育部的《规定》相一致,而又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目前许多高校采用通过辅导员所负责管理的班级班风、学风的情况来评价辅导员的工作,这会导致一些做了大量工作的辅导员,由于某一个班班风、学风不好,做的大量工作得不到认可。长此以往,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最后,社会对辅导员职业角色认识上的困惑。高校辅导员是近十几年来才在各高校设立的新职业,以前管理学生工作的教师一般为班主任,所以现在社会上还有不少人根本不了解辅导员这个岗位在高校中的角色。部分从事过辅导员工作的教师想到社会上重新就业时,会遇到许多障碍,许多企事业单位不了解辅导员工作的性质,也不认可辅导员工作的经历和经验,影响辅导员个人的进一步发展。即使是教育主管部门,虽然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角色及工作职责定位得很明确,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仍然给辅导员留下了许多困惑。比如辅导员的职称评定问题,由于辅导员这个职业并没有相关的学科依托,所以在评副教授、教授这样的职称时只能挂靠在思政系列之下,但事实上,大部分的辅导员都不是思政专业毕业的,和真正的思政类教师在职称评定时一起竞争,处于明显的劣势。这使得许多辅导员既没有科研的动力,也对个人的进一步发展缺乏信心。
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现状可以看出,社会及高校对辅导员的职业角色认识上的不全面影响了辅导员这个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及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在高校不断扩招及学生群体的各种思想问题日趋复杂的形势下,如何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让辅导员全身心投入工作,从工作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到工作有发展空间,从而爱岗敬业,变得非常重要。
二、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必要性
(一)是稳定辅导员队伍的基础。据调查,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最接近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辅导员仅占全国辅导员总数的30%左右。众多不同专业背景的人从事着同一个行业的工作,提高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就变得非常重要。只有他们认同了这个行业,认同了这个行业的价值,认同了这个行业给他们的人生可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他们才会安心于这个行业,想方设法做好工作,辅导员这个行业也才能更加稳定。但目前高校尚没有单独设立辅导员专业,任何专业毕业的人员只要通过招聘高校的考核,均可以成为辅导员。
(二)是辅导员提高职业素质的基础。由于目前的辅导员队伍来自不同的专业,在上岗前大部分都缺乏专业的培训,而上岗后却要马上进入角色,面对大学生管理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每一位辅导员都需要在岗位上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而这一切的基础要归结于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如果没有对这个行业的职业认同感,辅导员就不会安心于这个行业的工作,甚至会一边工作一边想着“跳槽”,根本无法认真对待工作及提高自己,无法改善工作方法,也就无法提高职业素质。
(三)是辅导员队伍走向专业化的前提。辅导员工作看起来专业性不强,似乎什么专业背景的人都可以从事这个工作,但事实上,辅导员恰恰是一个“多面手”,不仅需要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更需要有组织管理的能力、与学生及家长沟通协调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能力、在公众场合演讲的能力、就业指导的能力等。要把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培养成一支具有以上各种能力的专业化队伍,需要辅导员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感才有可能实现。当辅导员具有了较高的职业认同感后,他们才会寻找一切机会围绕辅导员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素质去参加培训、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辅导员队伍由此也才能成为一支较为专业化的队伍。
三、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途径
(一)设立辅导员专业。近几年普通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在不断地扩大,各高校所需的辅导员人数也在增加,辅导员队伍变得日益庞大,加之大学生源的素质由于扩招不可避免地下滑,急切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在高等院校开设辅导员专业,培养出一批具有辅导员所需能力素质的专业人才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此外,由于长期缺乏专业依托,辅导员的个人发展受到了限制,许多辅导员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常常会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不知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如果能设立辅导员专业,辅导员队伍从此有了依托,他们在专业化的道路上将会迈出一大步,同时会对他们的前途更有信心,更有利于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
(二)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为辅导员工作制定出更为科学的评价标准。由于辅导员在各高校的教师队伍中还算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而他们又承担着相当庞杂的工作,各高校在对辅导员的评价标准上相当不统一。大多数院校以辅导员所带班级的学风、班风情况作为评价辅导员工作的主要依据的做法显然是不全面的,更科学的评价体系应包括辅导员所承担的一些别的工作,比如就业方面的、教学方面的、组织活动方面的、心理辅导工作方面的、科研方面的。只有辅导员所承担的工作在评价体系中都得到体现,才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才能提升他们的职业认同感。
(三)在科研立项方面给予辅导员一定的政策倾斜。目前高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是相当薄弱的,除了辅导员工作繁忙,没有更多的时间搞科研外,另外一个原因则是辅导员很难独立申报课题。目前省级以上的课题主持人一般都要求有副高以上职称,可辅导员队伍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大部分辅导员为本科或以下的学历层次,职称基本上为初级,即使是研究生学历的辅导员大多数也只具有中级的职称,具有副高职称以上的辅导员少之又少。辅导员如果要从事辅导员工作方面的专业研究,想单独申报并获得一个课题是很难的,这影响了辅导员科研的积极性。目前的辅导员连论文写作的积极性都很低,一般都是在评中级职称前匆忙发表一两篇论文。如果教育相关部门能在课题申报时给予辅导员一定的政策倾斜,比如多鼓励具有中级或者初级职称的辅导员参与课题申报,根据申报材料评估他们的研究能力,适量批准部分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中级职称的辅导员主持课题研究,不仅有利于锻炼青年辅导员的科研能力,也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职业认同感,让他们不至于感到在高校教师队伍中被边缘化。
(四)引导辅导员尽快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目前,大量的“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人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而“80后”、“90后”多数为独生子女,没有经历过生活的磨炼,刚刚进入辅导员队伍时往往会出于好奇而保持一段时间的热情,可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辅导员庞杂琐碎的日常工作常会让他们陷入迷茫,进而思考这是不是一个值得坚持下去的职业。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各高校应及时引导辅导员冷静思考,尽快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工作中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为自己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辅导员提升自己的职业认同感。
和谐社会背景下职称工作的创新思路
职称工作是落实党和政府知识分子政策的具体体现,是广大知识分子关注的热点,它的每个环节都关系着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职称工作的质量不仅影响到我们能否培养、选拔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还影响到政府的威信和形象,影响到社会和谐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1.完善职称人才评价方法,建立健全职称评审监督机制。不断完善以能力和业绩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人才评价机制,促进优秀专业人才的快速成长,是我国人事政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提高评审质量和避免人情干扰,在目前同行专家评议中,可对论文成果进行质量评价的同时,还可采取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客观修正。这
样既可避免同行专家会议评议时可能出现的人为干扰,又可通过多种形式的相互补充,实现综合评价,使职称人才评价更为公平合理,评价结果更加深得民心。
建立健全职称评审监督机制,是让职称评审中被淘汰的人员有一个申诉和复议的机会。目前普遍采用的同行专家会议评议还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如评议专家因不同的观点,对同一学术成果的价值可能产生异议;评议专家对本部门的评议对象可能持有较为宽松的处理态度;现行评议标准还缺少规范,难以杜绝评议的随意性等,这些都可能导致评审的偏差和不公平。建立职称评审监督机制,一方面可以解决未评上人员的不服气和抱怨思想,实现情绪疏导和矛盾缓解,使其更好地努力工作,从而营造社会和谐氛围。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各级职称评委会起到一种监督制约作用,对提高评审质量,严肃评审纪律,端正评审态度都有促进作用。
2. 增加申报职称资格考试专业,扩大初级职称考试人员参考范围。国家在职称工作中,部分专业实行以考代评政策,深受专业技术人员的欢迎。这种形式不仅易于操作,程序简单,可信度高,还避免了评审带来的人为因素干扰。建议继续开拓更多的以考代评公共职称考试系列,实现以社会考试促进青年成才机制的社会化。成才机制社会化,就是要为青年人创造快速成才的社会环境,就是要推动社会快出人才、多出人才。
按现行职称考试政策,除计算机和外语专业不受报考者所从事专业技术岗位限制,可以在社会上自由报考外,其余职称考试专业还不能自由报考,一般要受到专业岗位的限制。为了鼓励青年人学习进取,建议对部分国家实行以考代评的公共性系列,允许专业技术人员和社会人自由申报考试初级职称资格。为这些人创造机会和条件,使他们早日实现自己的工作梦想。
3.取消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等级要求。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的一项基本技能要求是完全必要的,这对督促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进取,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不可过于看重。因为职称评审的是学术水平,而不是外语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语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有相应的环境做支撑,计算机的使用虽较为普遍,但每位专业技术人员并非是熟练的操作员,多数中年申报者达不到“盲打”水平,而这个水平也不是短期就能速成的。职称外语考试要求“阅读外语要体会到眼球运动”,不会“盲打”就做不完计算机考题,这就背离了把外语和计算机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一项基本技能要求的初衷。何况职称越高,外语和计算机考试水平也应越高,但实际上,高职人员随着年龄的增高,脑子反应和操作速度越来越慢,就是其外语和计算机理论水平较高,解决实际外语和计算机问题能力较强,但不一定实际翻译外语和操作计算机速度高,也就是说考试成绩不一定好。因此,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考试应取消等级概念,只是将其作为一种技能考试。
营造和谐社会环境必须遏制职称评审中的不良行为
随着社会经济成份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新的影响心理平衡的因素不断涌现,使得职称工作中也产生了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现象。例如,为了达到职称晋升目的,出现了一些职称考试作弊、学历造假、课题论文挂名等不良行为。这不仅给职称工作带来极大混乱,也对社会带来很大负面影响,败坏了社会风气。
1.打击职称考试作弊行为,营造职称工作和谐环境。在职称工作中,职称考试作弊是每个正直人所憎恶的行为,是引起人们不公平感的重要祸根。所以,在加大全社会道德文明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大对职称考试作弊和违纪现象的打击力度。目前,虽然制定了职称考试作弊的处罚条例,但执行力度还很不够,致使在某些部门职称考试作弊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在美国,“替考”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最多可判两年徒刑。我们应该像打击倒卖黑车一样,对替考者和被替考者同时进行惩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职称考试作弊现象发生,积极推进整个社会风气好转,营造和谐生活工作环境。另外,提高考场硬件设施,在考场安装摄像镜头或闭路电视监控,必要时由各单位人事部门去核实考生身份,也是遏制考试作弊行为的有效手段之一。
2006年11月28日至12月16日,建设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建筑节能和北方地区城镇供热体制改革检查考评。共检查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7个城市建设主管部门推进建筑节能和城镇供热体制改革情况,并抽检了610个工程项目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情况。检查结果表明,去年各地普遍加大了建筑节能工作力度,形成了较好的工作局面,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总体推进情况较好,其中北京、天津两市率先实施了65%的节能标准。陕西、辽宁、湖北、四川、福建、青岛、沈阳、武汉、成都、福州、深圳等省、市建筑节能工作进展较好,建筑节能市场监管成果较为显著,建筑节能体制机制建设成效明显。黑龙江、甘肃、江西、广东、贵州、兰州、郑州、宁波、南昌、海口等省、市也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但在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监管力度、管理体制等方面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进一步加强。对检查中发现的58个违反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强制性条文的工程项目下发了执法告知书。谈到下一步工作时,仇保兴指出:今后将按照中央的部署,加大力度,分类指导,创新机制,加快推进。
(本刊)
第四届梁思成建筑奖确定
日前,第四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
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建筑师王小东、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全国建筑设计大师崔恺获第四届梁思成建筑奖;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全国建筑设计大师柴裴义、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全国建筑设计大师黄星元获第四届梁思成建筑提名奖。
(本刊)
外资设计企业有望“进步”
日前,建设部和商务部联合《外商投资建设工程设计企业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实施细则对外商投资建设工程设计企业资质申请、受理和审批程序、资质核定条件以及资质申报材料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上述文件的出台,对规范当前设计市场程序、鼓励外资设计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刊)
微笑北京创意无限――2006北京创意设计年度青年人物颁奖典礼举行
1月24日“2006北京创意・设计年度青年人物”颁奖典礼在今日美术馆举行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两院院士、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周干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李当歧教授;等嘉宾为获奖人员颁发了证书和奖杯。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陈冬、团市委书记刘剑、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刘振刚等主办单位领导出席了颁奖典礼。
此次颁奖典礼颁发金奖十名,提名奖二十名,这些获奖人员专业类别涉及规划、建筑、平面、产品、多媒体、雕塑等创意设计领域共11大类。获得金奖的十佳人物分别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室主持人吴展、北京科纳特造型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仲马、北京东方传奇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晓波、昌荣传播机构北京新洋合力广告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执行创作总监牛锐、中国杂技团国家二级导演何晓彬、北京空中信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互联网事业部总监张炜、北京大略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蒋菁、易造工业设计(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勇、北京菜市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首饰设计师李根、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伟平。
此次颁奖典礼的突出特点是创新。颁奖全过程、各环节都精心设计,充满创意,不仅仅是一次颁奖盛会,还是给每个获奖者一次展现个人创意才华的机会。此次评选活动是由团市委、市委宣传部等单位共同发起举办的。据主办单位介绍,这次评选出的创意设计年度青年人物金奖获得者将围绕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围绕“微笑北京”主题活动进行专门的创意设计,为宣传人文奥运、推进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魏凤娇文/王欣斌图)
未来之城
2006年秋天,美国历史频道完成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提议,即要求一批美国的建筑师做一些规划,网络主办“未来之城”的三个事件的活动,由建筑师相互竞争。研究这个课题的设计师分别来自纽约、芝加哥和洛杉矶,入围选手要在一周内虚构出主选城市从现在起100年后的效果图,并要以透视图、模型和文字加以说明。
纽约产生的几个方案为人造的群岛是基于担忧全球变暖的警告,获胜者来自建筑研究办公室,其假设需要一个基本的处理装置,它的内部是一个新的建筑模型,22世纪“湿透的大苹果”的发光模型,被称作“风向标”,代替街道由于洪水泛滥而失去的能力。
芝加哥代表的灵感来自老生常谈的“水、水、每个地方”。城市实验室的项目就是“种植水”,为了需求日益萎缩的淡水供应,一系列“生态大街”将废物处理与雨水利用自然过滤,如微生物和鱼类,最终关闭全市水循环系统。计划似乎完全可能,城市考虑以部分大型公园、引水工程为先例。
而洛杉矶面临的冰川融化将要被浸没的威胁,EricOwen Moss的建筑师们提交的方案是通过社会镜头看未来,要求全市基础设施和经济分化。公司提出的规划是利用现有的高速公路、河流、电网、轨道作为新途径、新建设的基础。
美国国内网上的投票日期是1月2日到2月2日,这次竞赛的获胜者将在今年的2月中旬宣布。 (许松华)
“失重”的放飞
日前,由著名艺术策展人冯博一先生策划的“失重”艺术活动在北京墨臣建筑设计事务所举行,作为建筑师的艺术家程大鹏,最近创作了一件超大体量的充气作品――一个巨型的鲸鱼骨残骸,在城市上空放飞。在北京冬季一片灰朦朦的色调中,一条庞大的充气鲸鱼骨残骸漂浮在空中,象征性地寓意出人类在城市化改造过程中对于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地开发;“失重”的遣词概念潜隐出新时代勃勃生机背后的尴尬与荒诞的暗影,意味着我们生活的城市特定环境所导致的性情的躁动、心灵的无所附着,从而更深地延伸出他对现代生活无机品质的质疑。
这次展出的作品和放飞活动,在其文化针对性和具体的题材上,可以被认为是中国的一种“城市艺术”,即以都市的生存状态和价值取向为背景,以多媒介方式对中国现代城市的巨变,以及产生种种问题的诉求为宗
旨,表达出艺术家本人的思考与向往。 (崔卯昕)
2006年美国《建筑实录》评选的全球10个先锋建筑事务所
每年年底美国《建筑实录》杂志(Architectural Record)都要评选全球范围的10个先锋建筑事务所。
2006年的先锋建筑师已经创建了许多超过前辈的作品,这也有助于诠释他们更多地理念。虽然这里展示的10个有特性的事务所以非常不同的视角进行设计,但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探索材料的自然本性,从Kumiko Inui(日本事务所)为Dior设计的典雅透明的玻璃作品到Studio Luz(美国事务所)工作室将共聚碳酸酯天窗戏剧性的应用于波士顿一家餐厅;从SEARCH(荷兰事务所)在荷兰住宅的设计中对木结构的再诠释到UnSangDong(韩国事务所)将折叠和金属穿孔格布用于首尔画廊的设计,可以看出外观是所有这些项目中最重要的,但空间内部也具极富创造力地包装。所有这些建筑师都表达了对用户的如下承诺,就是建造的建筑物要提升人们在各方面的品质,如居住、工作、学习、购物、就餐和娱乐。
十个先锋建筑事务所的名单:UnSangDong Architects(韩国)Studl0 Luz(美国)BAR(荷兰)Studio SUMO(美国)Kumiko nu(日本)Betty chen Studi0(美国)Brnosc Arch tects(西班牙)Assadi+PulLdo(智利)WORK Architecture C0(美国)SEARCH(荷兰)
(许松华)
迪拜的开发商将在莫斯科附近建造一座新城
一家位于迪拜的开发商最近宣布,计划在莫斯科附近建造一座新的俄罗斯城市,占地面积约1,8万ha。
这个称作“大多莫地多沃”的4,4万英亩的工程,被开发商“无限”公司形容为“当今世界上由国际开发商计划的规模最大的工程之一”。这项首期投资110亿美元的工程包括7500英亩的土地将同俄罗斯开发商合建。
“无限”房地产开发公司隶属阿联酋“迪拜世界”。这个项目并不是第一个由迪拜迅速发展起来的开发商开发的项目之一――即将荒无人烟的地方开发成为城市。例如Emaar,一家在中东最大的开发商,宣布他们计划今年在沙特阿拉伯新红海口岸建造一个国王阿l、杜拉经济城市(King Abdullah EconomicCity)。
大多莫地多沃将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城市,它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同时还包括教育、休闲和娱乐设施。像迪拜一样俄罗斯和海湾酋长们为了巨大的利润都在给这个大胆的投资计划加油。
迪拜正在兴建中的摩天大楼多如森林,被许多人视为是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近年来俄罗斯的度假者和投资者也纷至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使两国的贸易关系迅速增长,两国的直航来往频繁。
随着海湾市场的饱和,迪拜公司已把投资开发市场转向了中东和南亚甚至以外,包括中国、埃及、叙利亚、印度和巴基斯坦。
迪拜世界总裁苏尔坦・阿迈德・本・苏拉扬说“俄罗斯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市场,因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十分诱人,而且有着广阔的大型房地产开发前景。”
这项工程建设初期为150000个住宅单位和商业用地,预计2007年下半年动工,无限公司说大多莫地多沃社区包括多层和高层,其中一些为经济适用住房由莫斯科管理。 (许松华)
ASLA将4月定为国家景观设计月
近日,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 将2007年4月正式定为国家景观设计月,主题为“景观设计的职业展望”。设计月将围绕4月22日的地球日和4月26日的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的纪念日进行。
“国家景观设计月为ASLA成员向学生介绍景观设计职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ASLA主席PatCaughey说。“目前美国仅有30 000名景观设计师,随着景观设计项目服务稳定的增长需求,许多年轻人将有机会进入到这一行业,这是他们成为景观设计师的极好时机。” (本刊)
编读往来:
金磊主编及《建筑创作》杂志社的各位编辑和工作人员
我院一年一度的建筑师、规划师大会已经顺利举行,每位建筑师均获得“建筑师工作志”一册,院优秀方案设计一等奖的建筑师同时获赠《中国青年建筑师188》作为奖品,这里我谨代表我院建筑技术委员会向《建筑创作》杂志社表示感谢,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和支援。
新春之际,祝《建筑创作》杂志社的各位编辑及工作人员新春好!并祝2007年的《建筑创作》杂志越办越好,在建筑传媒的领域有更大的拓展。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
建筑技术委员会
【关键词】高职院校 科技创新 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008-03
在知识经济和创新驱动时代,发明专利作为自主创新的重要追求目标和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其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评价指标。为了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区开展全民发明创造活动的决定,2012年9月广西教育厅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发明专利倍增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实施高等学校发明专利倍增计划,并指出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反映的是创新主体的创新意识,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反映的是专利的质量,而发明专利的拥有量更多的是体现为专利价值和市场的控制力。《通知》要求切实做好高等学校发明创造,落实发明倍增计划工作,并给出了总体任务目标:“2015年末,示范性高职院校,偏重理工科的高职院校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累计20件以上,偏重文科类的高职院校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累计10件以上;其他高职院校,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件以上”。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提升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能力,大力倡导“崇尚科技、实践创新”的开拓精神,在探索和实践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案例。
一、培育科技创新意识,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高职院校开展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是教师。教师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冲动对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具有内在的原动力。按照“意识决定动机,动机决定行为”的心理逻辑,只有让老师具有科技创新积极性和动力,学校的专利倍增工作计划才有可能实现。因此,提升高职教师科技创新的主体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找抓手、建平台、有约束、给激励等措施,提升教师的科技创新意识,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全面调动教师的科技创新积极性。
(一)倡导“崇尚科技、实践创新”的开拓精神。高职院校的教师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不同于专业科研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高职教师主要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或专业技能教学活动,直接面对教育教学和专业技能实践中的问题。可以说,实践性是高职教师职业的根本特征。如何发挥高职教师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环境条件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崇尚科技、实践创新”的科研理念,鼓励教师先从教学需求着手,打开科技创新之门。当教师遇到教学设备的问题时,学院就鼓励教师先针对性地对教学设备、实践和实训设备进行改进或改造,使其满足教学需求,引导教师迈出科技创新的第一步。将教育教学与科技创新活动结合起来,教师没有了压力,科技创新、科技发明也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事,也不再一提科技发明和创造就犯怵。只有教师的科技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了,才有可能指导和带领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二)搭建科技创新平台,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环境中,必然要受到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好的环境与氛围能给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润物细无声。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举办主题为“崇尚科技、实践创新”的学院科技节暨科技成果(作品)展、主题为“让创新的智慧在高职高校闪耀光芒”的百日发明创造竞赛活动,举办由市科技局和七家专利公司组成的“专利知识宣传一条街”等活动,精心创设科技创新环境,营造科技创新氛围,调动广大师生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同时,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科学技术协会、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的平台建设,也为广大师生开展科普活动,鼓励与企业开展科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指导在校大学生开展科技教育、科技服务和发明创造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开展科技创新专题培训,提升专利申请质量。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科学研究也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可循。积极倡导和大力推进高职教师崇尚科技、实践创新,必须帮助教师掌握一定的科技创新原则、方法和步骤,否则会出现劳而无功或走弯路的现象,挫伤教师的积极性。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先后聘请了广西科技厅知识产权局、柳州市科技局知识产权科、专利公司等专家先后到学院为师生开展“培育高校知识产权文化”、“ 专利基础与发明点发掘”、“专利申报流程与专利申报材料”等专题讲座,帮助师生了解知识产权文化、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掌握知识产权及专利基础知识、专利点挖掘、专利申请文件的重要价值、专利申请资料的准备等,并结合相关案例解读专利点发掘的原则、方法以及专利申请文件写作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帮助教师掌握和运用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规范科学研究行为,提高教师科技创新工作的自信心和效率,提高专利申请的成功率。
(四)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实现科技创新目标。在倡导高职教师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中,管理机制建设与机制上的突破非常关键。提升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不仅与教师自身的主动性养成有关,还与学校组织的积极引导和维护有关。学校要关注和正视教师真实的科技创新状态,为教师科技创新寻求提供外部氛围和条件支撑,在明确任务目标、履行责任职责的同时,实施以人为本的科技创新管理机制,保护每位教师的科技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对《科研工作管理办法》《科研工作量计算与奖励实施办法》等进行了修订,并出台了学院《专利管理办法》, 目的是提高科研成果质量,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与此同时,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将自治区教育厅和柳州市科技局下发的高校发明专利申请倍增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到各二级学院和部门,各二级学院和部门再根据任务目标制订实施计划与方案进行落实和推进,以保证任务目标的实现。2013年,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共申请专利项目113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77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获得授权受理发明专利39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超额完成专利倍增工作任务。
二、高职院校开展科技创新的主要途径
高职院校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实现发明专利倍增计划目标,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找准抓手,找准切入点。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专业性很强的轨道交通类的高职院校,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坚持科技创新与教学需求相结合、与科研项目相结合、与社会服务相结合,探索形成了一些实践案例。
(一)科技创新与教学需求相结合。高职院校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应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并以此作为切入点,从教育教学需求着手打开科技创新之门。2013年,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诞生的56项专利成果中,有45项是用于教学辅助设备或实训设备。例如,为了方便教学而研制的高铁列车控制仿真实训系统、电控发动机多功能教学台架、ZK-1301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智能实训系统、铁道沙盘道岔转辙机、城市轨道交通车载定位试验装置、动车模拟驾驶系统、移动式机车模拟驾驶视景增亮装置 、城市轨道交通车载定位实验装置、汽车防盗器教学台架等,在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电控发动机多功能教学台架(含3项专利成果)在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专利成果会上一经公布,就有企业提出合作生产的要求,因为这套技能训练系统可以模拟设置70多个故障项,对汽车维修职工岗位培训也有很好的效果;高铁列车控制仿真实训系统(含3项专利成果)以单片机和电子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以沙盘仿真形式呈现,可实现模拟列车在车站的自动停车和启动、列车在区间的自动跟踪运行控制等;ZK-1301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智能实训系统(含5项专利成果)可进行列车调度指挥、接发列车演练、列车控制等多项铁路行车专项作业的技能演练,还可进行车地信息交换实验、机车信号测试、移频自动闭塞区间信号系统参数测试、列车追踪信息传输与测试、信号故障模拟分析与处理等信号专业实验与实训,该设备已成为中国职教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组织的2014年全国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技能大赛竞赛用指定设备。
(二)科技创新与科研项目相结合。以强化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导向、从源头上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发明专利快速增长为目标,把发明专利产出作为科研项目(理工科项目)立项条件和验收指标,纳入学校科研项目申报、评审、立项、验收等相关环节。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出台多项政策优先资助具有明确专利成果产出的科研项目,鼓励科技创新、促进发明专利倍增。具体做法是:一是优先扶持有专利产出的科研项目获得立项;二是通过学院审核审批获得立项的科研项目,学院按相关规定都给予一定的科研经费资助;三是科研项目产出的专利申请费全部由学院承担;四是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学院负责支付3年的年费。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在减轻项目组(或发明人)经济负担的同时,也体现了学院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视和扶持,以及教师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价值。与此同时,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每年还对专利成果人给予科研工作量的计算和奖励,对科技创新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给予表彰和奖励。荣誉与成就感极大地鼓舞了教师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也促进了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相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求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鼓励教师积极承担行业企业委托项目,参与行业企业的科技研发、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服务。例如,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电子技术学院与南宁铁路局电务段共同研制的“信号设备多功能综合测试台”,是针对南宁电务段部门提高检修和检测信号器材的需求而设计的。设备使用两年多来,现场反映设计合理、功能齐全、稳定可靠、操作方便、界面友好,能满足铁路信号综合工区日常轮修器材的测试要求,成功解决了铁路信号工区需要购买多种测试设备的问题,为企业节约成本支出近百万元。又如,由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学院设计的“自泳涂装生产线”,采用“化学前处理”+“四喷二烤”的工艺设计、自动化程度高,能够高质量的喷涂五菱之光、SPARK等现有的所有微型车的保险杠,并配备有自动化的工件输送,高精度的机器人对工件进行火焰处理和采用机器人罩光喷漆系统,其中工件采用的滑撬输送链在国内首屈一指,已用于柳州五菱保险杠涂装、柳州市利威车业橡胶机械制造有限公司KNT831LF灰阴极电泳涂装,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再如,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与南宁铁路局共同研发的“便携式机车应急综合无线电台”,具有无线列调机车电台功能,实现了机车司机与手持台(助理值班员、运转车长、工务看守)、机车电台(其他机车)、车站电台(值班员)之间同、异频通话,同时具有列尾风压查询、控制功能,配备机车电源和蓄电池两种供电方式和110V直流电源接口,同时具有录音功能,可进行通话录音,并能将录音数据下载分析,该设备荣获南宁铁路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问题与思考
每一所高职院校在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时,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也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和成绩。但同时也面临一些共性的问题,如科技创新能力有限、科技创新人才不足、科技创新机制体制不完善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高职院校自身来说,需要重视以下两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一)加强科技创新机制的建设。由于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工作还处在探索、实践、形成和积累阶段,科技创新的管理体系尚不够完善,对教师参与科技创新工作的劳动和价值认定还缺少科学性和规范性。高职院校领导首先要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充分发挥学校领导在科技创新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使学校的科技创新机制建设能得到很好地落实。其次是要完善科技创新机构建设,如配备常设的科技创新组织(部门),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规范管理;建立和完善既有利于发挥学校学术环境宽松自由的优势,又有利于科研队伍成长和学术规范的科研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大青年教师的扶持力度、资助力度,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合理规划、安排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保证教师有一定的进修学习和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时间。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在引进高端人才时一定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为我所用,避免盲目、务名、务虚的现象发生。
(二)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与本科院校相比,在资源、实力、环境和条件上存在严重不足,开展自主创新会面临诸多困难,而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人才靠招聘或引进更是不现实和困难的。所以,高职院校应走培养为主、引进为辅、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途径,加强科技创新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在岗学习提高,到行业企业实践锻炼,克服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重视学历提高忽略技能提升的现状;鼓励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科研项目、技术研发,掌握了解新知识、新工艺和新技术等。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际操作中,高职院校可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设备条件优势和社会资源优势,突出业已形成的办学特色,以学校发展、专业发展、技术服务为突破口,以科研项目带动科技创新队伍的建设,以学科专业方向汇聚科技创新人才梯队,以合作研发发挥科技人才的传、帮、带作用。
高职院校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是高职院校质量工程的新课题,也是对高职院校办学和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新要求。分析和研究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工作的现状,探索和实践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以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为主体的科技创新途径,对提升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办学影响力、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