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无线电论文范文

无线电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无线电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无线电论文

第1篇:无线电论文范文

本文提出的CCPT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根据研究内容,需要对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必要假设:1)发射电源为正弦电压源,幅值US、频率f、内阻RS;2)无论直流负载还是交流负载,都用等效电阻RL来近似等效,本文暂不研究这一等效过程;3)不考虑电容的功率损耗;4)无源元件都是线性的,不考虑器件的非线性因素。L1和C1构成电源变换网络,将逆变器的电压型输出,变换为电流型输出(原理见下节分析),即通过电容耦合器的电流2I具有电流源特性,从而使耦合电流受耦合电容变化和负载变化的影响程度得以减小,确保能量传输的稳定性。L2为阻抗补偿电感,用于补偿耦合电容C2产生的较大容性电抗,并提高电源侧的功率因数。磁耦合式阻抗变换电路用于将电流型输入变换成电压型输出或电流型输出,取决于该网络的具体构造,见后面分析。

2电压源到电流源的变换

为了实现电流型耦合,需要将发射电源的电压型输出,变换为电流型输出。这一变换是通过网络N1来实现的。设R1=RL1+RS,根据含源支路的等效变换原理,图2中发射电源和网络N1可以用图3所示的诺顿电路来等效。

3阻抗变换电路的设计I-电压型输出

这一设计的目的是在负载电阻RL上得到确定的电压LU,即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该电压较少受负载电阻RL的影响。对图2中的磁耦合器件,忽略线圈电阻并不影响对工作原理的分析。耦合电感的两种等效的电路模型如图4所示。图4(a)用耦合系数表示线圈的耦合情况,而图4(b)直接用折算到一次侧漏感表示线圈的耦合情况。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等效。根据电路理论,从图4(a)到图4(b)的等效关系为可见,若k<1,便意味着存在漏感Lσ3。为方便起见,本文采用图4(a)的模型进行分析,即用小于1的耦合系数来表示漏感对电路的影响。二次侧的感应电压包括自感电压和互感电压,采用串联电容C4,如图5所示,并使C4和L4满足谐振条件:这样就可抵消自感电压,负载上就只剩下与一次侧电流I3成比例的互感电压。

4阻抗变换电路的设计II-电流型输出

这一设计的目的是在负载上得到有别于耦合电流2I的负载电流LI,即在规定的使用范围内,这一电流较少受负载电阻RL的影响。为此,可以在耦合电感的一次侧或二次侧并联补偿电容。本文不去研究在一次侧并联电容的情况。若在二次侧并联补偿电容,电路如图6(a)所示。根据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就二次侧而言,可以等效成图6(b),图中菱形符号表示电流控制电流源。由此图可见,选择电容C4,使其与L4满足谐振条件,则负载电流为并联谐振条件为所以在紧耦合条件下,k≈1,Xi3≈0,而实部Ri3与负载电阻RL成正比。根据上述原理,为了在负载上得到确定的电流LI,磁耦合器件要尽量接近全耦合,并且负载电阻RL不宜太大。

5电源端等效阻抗分析

当网络N1近似电流型输出时,电源侧总负载的功率因数不一定为1,从而影响逆变电源的性能,导致换流困难和开关损耗增加。为分析电源侧的等效阻抗Zi1,将网络N2右边的电路用等效阻抗Zi2=Ri2+jXi3表示,如图7所示。

6仿真研究

电压型输出的仿真仿真条件:总耦合电容C2=3nF;正弦电压源幅值US=10V;频率f=200kHz;内阻忽略不计。被仿真的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要求负载电压幅值UL=10V。分析负载电阻与耦合电容变化时,负载电压、电流,及耦合电容电压的变化情况。在标称值时,每个耦合电容电压选择为40V,以提高安全性。由此可确定耦合电流,I2=(2ωC2)×40≈0.3A。

7实验研究

7.1电压型输出实验

实验条件:实验用电路结构如图12所示。图中电阻除RL(外接)和RS(功率放大器输出电阻)外,均为用LCR表测得的对应元件的串联等效电阻。耦合电容为铜基圆形平板电容,如图13所示。直径155mm,厚度1.5mm。为增加电容量,在其表面生成环氧基纳米钛酸钡(BaTiO3/epoxyresin)复合电介质,介质厚度10μm,相对介电常数22。包括耦合电容在内的各元件参数值如表1所示。使用SG1005P数字合成带功率输出的信号发生器作为发射电源,正弦电压幅值10V,频率200kHz。元件参数采用HIOKI3532-50型LCR测试仪进行测试。示波器AgilentDSO5034A,电压探头AgilentN2863A,电流探头Agilent2011。1)实验1:使平板耦合电容通过介质自然接触,总电容C2=3nF,在负载电阻RL=100Ω条件下,耦合电容电压uC2及耦合电流i2、负载电压uL及电流iL的实验波形分别如图14(a)、(b)所示。负载为51Ω和151Ω的实验结果见表2。2)实验2:负载电阻保持为RL=100Ω,改变耦合电容接触面积,得到耦合电容变化时,负载电压、电流以及耦合电容电压的变化情况,见表2。由表2可知,当负载电阻和耦合电容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时,电压型的输出电压相对变化小于1.52%。从表2的最后一行可见,当耦合电容变化时,能量的传输效率有所下降。这是因为耦合电容的变化破环了L2、C2和Zi3的谐振条件。为了维持近似不变的耦合电流,电源侧的输出电流和平均功率必然要RL1消耗。

7.2电流型输出实验

实验条件:将图12中的C4和等效的串联电阻RC4改为与负载并联,就是本实验的电路结构。参数为:电感L2≈222μH,RL2=2.21Ω;磁耦合器参数L3=52.354μH,RL3=0.713Ω,L3=28.315μH,RL4=0.406Ω,M=33.78μH;电容C4=22.36nF,RC4=0.568Ω。其他同7.1。1)实验3:在保持平板耦合总电容C2=3nF不变的情况下,负载电阻为RL=30Ω情况下的耦合电容电压uC2及电流i2、负载电压uL及电流iL的波形分别如图15(a)、(b)所示。负载为其他阻值时的实验结果见表3。2)实验4:在负载为RL=10Ω时,改变耦合电容值,实验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当负载电阻和耦合电容在较大变化范围内变化时,电流型的输出电流相对变化小于4.61%。

8结论

第2篇:无线电论文范文

1传输效率自寻优控制方法分析

在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当工作频率在谐振点附近时,传输效率较高,随着工作频率偏离谐振点,传输效率会下降[8]。由于接收线圈两端的感应电压决定了接收模块的驱动能力,为了方便对传输效率进行测量,简单以接收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发送线圈两端电压之比衡量系统的传输效率。在频率较低时,增加频率可以提高传输效率,而当频率高于某一值时,继续增加频率则传输效率反而会降低,即存在一个频率点可以使传输效率取得最大值。实验显示,可以用高斯函数近似模拟传输效率随传输频率变化的趋势,如图1所示。发送设备自动调整工作频率到发送模块谐振点与接收模块谐振点之间的某一值,从而使传输效率达到最优。综上所述,以频率为变量对传输效率最大值的寻优过程就是寻找效率随频率变化曲线的最大值。模糊控制器是一种不需要了解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的控制器,它根据一套控制规则推理出控制决策。模糊控制的实质是用人的经验知识进行控制的一种控制方式[9-11],它是一种非线性控制,对参数的变化不敏感,具有很好的鲁棒性[12]。在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工作频率由频率发生器决定,系统中采用单片机模拟输出PWM波形来作为频率发生器[13-15]。因此,可以直接在单片机中编程实现模糊控制器。利用实时采集到的数据计算出传输效率及传输效率变化率(传输效率变化量除以频率变化量)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利用模糊控制规则推理出控制决策,调整工作频率,使系统始终工作在传输效率较高的频率点处。控制器设计思路如下:在系统开始工作时,由于无法计算传输效率变化率,任意设定1个较小的初始频率调整量,此后,则根据当前传输效率及传输效率变化率确定下一步频率调整量。不同频率处传输效率及传输效率变化率的曲线图如图2所示。当传输效率较低而传输效率变化率较大时,频率调整量取一个比较大的值,频率是增加还是减小则取决于传输效率变化率的符号。当传输效率变化率为正是,说明频率处于谐振点左边,频率调整量为正;当传输效率变化率为负时,则说明频率处于谐振点右边,频率调整量应该为负。而当传输效率较高或者传输效率变化率很小时,频率变化量应该取较小的值,其正负同样取决于传输效率变化率的正负。

2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传输效率自寻优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通过不断改变工作频率进行尝试从而逐渐逼近极值点的过程。要尽快逼近到极值点附近就需要选取合适的频率调整量。在本文的设计中频率调整量由模糊控制器推理得出,因此,传输效率自寻优的实现关键是设计合适的模糊控制器。本文设计了1个双输入单输出模糊控制器,其中,两个输入变量分别为传输效率η(f)及传输效率变化率dη(f)/df。通过测量发送线圈两端电压u(1)与接收线圈两端电压u(2)可求得传输效率,即η(f)=u(2)u(1)×100,(2)作为输入变量1;将当前传输效率减去前一次测得的传输效率求得传输效率改变量,然后除以频率调整量得到传输效率对频率的变化率dη(f)/df,作为输入变量2。输出变量为频率调整量的决定因子U,由映射df=g(U),(3)决定下一步的频率调整量df。模糊控制器将输入变量1和输入变量2进行模糊化后根据控制规则推理出下一次的频率调整量df,以当前频率加上求得的频率调整量作为下一步的工作频率。模糊控制器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输入变量1,即η(f)采用6个语言值,分别为5(很大)、4(大)、3(一般大)、2(小)、1(很小)、0(零);输入变量2,即dη(f)/df采用5个语言值,分别为-2(负大)、-1(负小)、0(零)、1(正小),2(正大);输出变量U采用11个语言值,分别为5(正很大)、4(正大)、3(正一般大)、2(正小)、1(正很小)、0(零)、-1(负很小)、-2(负小)、-3(负一般大)、-4(负大)、-5(负很大)。输入变量及输出变量均采用三角形隶属度函数。各变量隶属度函数的图形分别用图4、图5和图6表示。分析频率调整因子U与输入变量1(传输效率)和输入变量2(传输效率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可得到模糊控制器的规则表如表1所示。系统采用Mamdani模糊模型,在模糊推理过程中,“与”运算采用最小值运算,“或”运算采用最大值运算,模糊蕴含采用最小值运算,综合规则采用最大值运算,解模糊化采用中心法。

3仿真结果使用

Matlab对所设计的无线电能传输自寻优算法进行仿真验证。实验室所研究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接收端靠近发送端时的理论谐振频率为530kHz。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元器件参数变化及测量误差,谐振频率会偏离理论谐振频率,因此,在实际系统运行时,可将初始传输频率设置为理论谐振频率,随后按文中控制方法进行传输效率自寻优。在做仿真验证时,将初始频率设置为530kHz,假设由于参数的改变,谐振频率变为600kHz,且理想最佳传输效率为80%,用高斯函数η=80×exp-f-600000()200000[]2,(4)模拟实际系统的传输效率随工作频率的变化曲线。经试验,当df与U的映射关系取df=sign(U)×10×10|U|时控制效果较好。系统在工作时有两种调整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持续调整,始终保持效率最优;第二种方式是连续5次调整量df均小于某一固定值时结束调整,系统传输频率不再改变。对应第一种工作方式,观察100个调整周期,其仿真结果如图7所示。对应第二种方式,设定结束条件为连续5次|U|<2,即频率调整量df≤100,仿真结果如图8所示。由图7、图8可以看出,经过4个调整周期后,传输效率就很接近理想传输效率,此后,传输效率均能一直保持在最优传输效率附近。

4结语

第3篇:无线电论文范文

摘要:早在七十年代,人们开始研究无线电通信技术。无线电通信技术有线电通信相比,具有不用架设传输线路线、脱离传输距离限制、传输距离远、通信灵活等优点,备受市场的青睐。无线电通信技术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但它亦有不容忽视的缺点,譬如声音、文字、数据、图像和视频等传输的质量不甚稳定,由此造成的声音失真、文字模糊、数据滞后、图像和视频失真都亟须改进之处,还有信号容易受到干扰、容易被人截获造成通信内容保密性差,尤其在军事和经济领域,再一次说明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方法的拓新势在必行。本文就无线电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探讨其通信技术所需拓新之处,并提出建议。

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1895年5月7日俄国物理学家波波夫已“金属屑与电振荡的关系”的论文向全世界宣布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诞生,并当众展示了他发明的无线电接收机,那天俄国当局定为“无线电发明日”。

1896年3月24日,波波夫将无线电通信的通信距离延长到250米,做了用无线电传送莫尔斯电码的表演为无线电通信技术拉开新的序幕。

1898年,年轻的意大利青年马可尼利用游艇证明了他的无线电电报能够在20英里的海面畅通无阻地通信,第一次实际性地使用无线电通信技术。

1901年,他在相隔2700公里英国和纽芬兰岛之间成功地进行了跨越大西洋的远距离无线电通信,从此人类进入无线电波进行远距离通信的新时代。

随后,无线电通信技术如雨后春笋其涌现出来。直到1946年,美国人罗斯.威玛和日本人八本教授利用高灵敏度摄像管家用电视机接收天线问题,从此超短波转播站一些国家相继建立了,无线电通信技术迅速普及开来。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超远控制技术为满足遥控、遥测和遥感技术的需要,于人们生产与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后来微电子技术也推动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使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功能大大增加,日益成为信息处理最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工具。

信息技术是以微电子和光电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处理技术为主题的技术系统的总称,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今天的信息化时代,就是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标志。

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到今日,拥有无限潜力。军事、气象、生活、生产等各个领域都对其都有空前的需求。虽然无线电通信技术优点虽然卓越,但其缺点至今给技术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都是我们亟须解决的难题。

二、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特点

近些年无线电通信技术领域引入无线接入技术,是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领域,不需要传输媒质,部分接入网甚至入网的全部皆可直接采用无线传播手段代替,无论是概念上还是技术含量上都产生了一个重大的飞跃,实现了降低成本、提高灵活性和扩展传输距离的目的。其特点喜忧参半,优点主要体现在传输线路线、通信方式等方面,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不受时空限制。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通信运用的时间、地点、容量需求无法预知,而无线电通信不受时空限制的优点能够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和方法,确保通信联络综合高效,语音、数据、图像的综合传输畅通无阻,随着近年来国内各个经济领域和国际经济的来往,无线电通信技术不受时空限制方法为其打开方便之门,尤其通信与网络的连接,通信技术踏上新的台阶。

具备高度的机动性及可用性。无线电通信技术传输数字化、功能多样化、设备小型化、智能化及系统大容量化决定了其具备高度的机动性和可用性,尤其在军事构建地域通信网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可靠性高。无线电通信比起有线通信的一个卓越优点在抵抗水淹、台风、地震等方面有较大的可靠性,一般情况下除非信号干扰都能保持通信的畅通,这也是无线架输的最大特点。

无线电通信技术虽然解决了架设传输线路线、脱离传输距离限制、传输距离远、通信灵活等的难题,但其信号容易受到干扰、影响,还有容易被截获造成了该项技术的保密性极差。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缺点几百年来都是让人头疼的问题,目前全球化经济愈演愈热,其信号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上升为经济领域里关注的焦点,因此,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通信方法拓新成为其发展的新话题。

三、无线电通信技术之通信方法的拓新

21世纪无线电通信技术正处在关键的转折时期,尤其最近几十年最为活跃。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和IP技术的兴起,欲求无线电通信技术适应未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务必在通信方法上进行一系列的拓新。针对以上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缺陷,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蓝牙技术、软件技术等方面进行尝试,主要可总结一下八点:

3.1采用了数字通信技术

提高系统频谱资源的利用率,维持信号上的稳定,避免通信信号收到干扰,增大了系统通信容量,提供话音、图像和数据等多种通信服务,确保用户信息安全保密。

3.2推广通信信息技术宽带化的发展

信息的宽带化对于光纤传输技术和高通透量网络的发展起到关键的推进作用,尤其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全面展开,无线通信技术正朝着无线接入宽带化的方向演进,这个方向对无线电通信信号源稳定来说的确非常之重要。

3.3推广个人信息化技术

个人信息化在全球个人通信已经有着不争的发展趋势。个人信息话,能够有效地减低传输路线的信息量堵塞,大幅度提高通信的传播速度。

3.4拓新接入网络的样式

技术上融合实现固定和其他通信等不同业务,在无线应用协议(WAP)的出现以后,无线数据业务的开展得到大幅度的推动,促进了信息网络传送多种业务信息的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需要,传统的电信网络与新兴的计算机网络融合,尤其具备开发潜力接入网部分通过固定接入、移动蜂窝接入、无线本地环路入等不同的接入设备,满足了生活与生产地各种通信需求。

3.5过渡电路交换网络

关于过渡电路交换网络,IP网络无疑是核心关键技术,是最合适的选择对象,处理数据的能力电路交换网络大大提升,这一点对保持通信畅通方面解决了信号容易受到干扰的难题。

3.6使用Bluetooth技术作为信号传感器

Bluetooth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利用蓝牙做出来的传感器随时反映出用户所需要的信号方向,一旦连接到Internet上的话,即可以实现更具备高度的机动性及可用性。

3.7推广软件无线电

软件无线电通信侦察与对抗方面世人瞩目,但它仅限于军事通信领域,如果能够推广到市场,对于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通信内容保密性来说将是一大跨步的改革创新。

3.8提高无线通信网络可持续性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网络设备如果没有良好的配置和网络部署,一旦受到安全威胁,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方法的拓新我们与必要提高网络设备性能、优化设备配置、冗余备份等等手段来保证网络的可靠性。

四、结束语

回顾无线通信的发展历程,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传输路线、传输距离、通信灵活性、信号稳定性、保密性等方面的需求将愈来愈突出。通信方法新技术的拓新将有愈来愈广阔的活动舞台及光明的发展前景。鉴于市场对经济的推进作用,尽管我国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速度飞快,但面对我国12亿人口的通信需求,无线电通信技术普及率低的问题,面对我国12亿人口,网络规模和容量方面就变得苍白无力了。同时,无线电通信技术愈来愈激烈竞争局面促使各无线电通信运营企业积极拓新新的技术涵盖面,提升自身的营业水平,为市场提供丰更加富的选择,满足用户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需求。因此,在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方法应用开发的发展潜力无穷,这要求我们积极加快无线领域的科技进步,为无线电通信技术创新出谋划策,为全球信息化及经济全球化的通信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信号与系统(第二版)》A.V.Oppenhei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

[2]《数字与模拟通信系统》LeonW.Couch,II电子工业出版社.

第4篇:无线电论文范文

关键词:软件无线电DSPDDS

软件无线电是一种无线电通信新的体系结构。在1992年5月美国电信系统会议上,JeoMitola首次提出了软件无线电概念,之后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开始对它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具体地说,软件无线电是以可编程的DSP或CPU为中心,将模块化、标准化的硬件单元以总线方式连接起来,构成通用的基本硬件平台,并通过软件加载来实现各种无线通信功能的开放式的体系结构。它使得通信系统摆脱了面向设计思想,被认为是无线通信从模拟到数字、从固定到移动之后的又一次突破。

在软件无线电的研究过程中,调制解调技术是移动通信系统空中接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蜂窝半径和应用环境下,移动通信的信道呈现不同的衰落特性,根据移动信道的衰落情况,自动地改变调制方式,从而提高传输效率并保证传输性能。那么,一个通用的信号源是必不可少的。

图1多制式信号发生器硬件原理图

作者设计了一个基于DSP+DDS结构的可编程调制器的硬件平台,并在此硬件平台上实现了各种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的通用软件算法。当改变调制制式时,无需再次下载程序,而且调制制式、比特速率、输出中频均可调。

1硬件结构

通常,信号源输出的波形多数是对周期的01序列进行调制,输出波形单一,只能作为解调输入信号的一种特例,缺少通用性。而许多专用芯片采用的调制方式也是有限的。用DSP+DDS构成的通用多制式信号发生器不仅可以实现模拟调制,而且可以实现各种数字调制。DSP利于基带信号的实时处理,可以实现高速调制,而DDS具有频率分辨率高、频率变化速度快、相位连续、易于数字控制等特点。图1给出多制式信号发生器硬件原理图。

信号发生器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控制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正交数字上变频器(QuadratureDigitalUpconverter)。

DSP采用TI公司的TMS320VC5402,它独特的哈佛结构、硬件密集型方案和灵活的指令系统可以满足对信号的实时处理,它的高性能、低功耗及低价位使其得到广泛应用。

正交数字上变频器采用AD公司的AD9857。AD9807最高工作频率为200MHz,输出中频频率范围为0~80MHz。AD9807内部集成半带滤波器、CIC(ascadedIntegratorComb)滤波器、反SINC滤波器、高速的14位是一个相位连续的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DS(DirectDigitalSynthesizer)。在该方案中,AD9857工作在正交调制模式。它的32位频率控制字使输出频率的最高精确度为:SYSCLK(系统时钟)除以232。

控制单元决定采用哪一种调制制式、比特速率及输出中频频率。

DSP读入控制单元的数据,然后经过串口向AD9857发送控制字。原始信息数据(是由DSP产生的伪随机序列)首先在DSP中进行编码、调制等处理后得到基带信号。基带处理得到正交信号的I/Q分量交替进入AD9857,经过串并变换,转换成两路并行的I/Q数据,进行内插和上变频运算,然后通过D/A变换直接输出模拟中频信号,从而将基带处理和中频调制合二为一。

AD9857对输入的数字信号进行采样和内插,降低了DSP的处理负担,使整个系统的性能达到较好的程度。

2软件算法

软件无线电具有完全的可编程性。它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可编程控制的通用硬件平台上,利用软件来定主实现无线电台的各部分功能,包括对无线波段、信道调制、接入方式、数据速率的编程等。因此通过程序进行控制和操作,是软件无线电最突出的特点之一。软件算法的设计直接关系到电台软件的实现。软件无线电台对信号的处理都是实时的,因此对算法的时间及空间的复杂性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为节省有限的DSP运算资源,软件无线电软件算法研究中大量采用查表法来提高处理速度,通常在调制过程中使用波形存储法。编写软件算法程序时,只要某一调制方式及其对应的输出状态数目是有限的,就可以借助表法来实现。查表法避免了大量的中间运算,简单易行,唯一的缺点是占用了大量的存储空间。因此,需要建立一张通用的表格,该表格存储了经过量化的14位有符号的二进制数。表格的设计应达到查表过程简单,同时满足不同的调制方式。用这个表还可以实现正弦函数的计算,只需将当前相位移相π/2。

除了一张通用的余弦表,针对不同的调制方式还需分别建立对应的调制星座图映射表,按照调制方式分类组成一个相位表格库。对于差分相位调制,该表格为差分相位表格。当调制方式确定后,根据得到的码元,查表计算当前相位Φk。

图2以(π/4)DQPSK调制方式为例,介绍差分相位调制软件算法。数字存储区存储的是一个周期的余弦函数波形样点,设存储区的采样点数为N,表格的移动步长为d。原始调制每两个比特一组,通过表1中的调制星座图映射成差分相位ΔΦk与前一码无的相位进行模2π相加得到当前码元的绝对相位Φk,计算Φk在余弦表中的偏移地址,根据偏移地址调制信号的数据。

设f(i)=cos(id),其中0≤i<N,d=2π/N

那么,当前相位Φk(0≤Φk<2π)的偏移地址为:Φk×N/2π。

(π/4)DQPSK对应的绝对相位Φk的可能取值有:0°、45、90°、135°、180°、225°、270°、315°。如果N=144,即d=2.5,则Φk在余弦表中对应的偏移地址为:0°、18°、36°、54°、72°、90°、108°、126°。

表1调制星座图

xk0011

yk0110

Δφk-135°135°45°-45°

3调制信号波形

第5篇:无线电论文范文

对电子商务同专业物流的关系最形象的类比,就是企业与银行的关系。但是,由于电子商务公司更加容易建立、营运成本低,其竞争也必然会更加激烈,而物流则会成为电子商务极为重要的环节。物流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下方面:

1.物流是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保证传统的商业运转模式离不开四个流:人、资金、物资和信息流,电子商务只是实现信息流的平台,但要最终实现物资从卖方向买方的转移,就得靠物流。

(1)物流对生产的影响在我国工业管理企业中,采购、生产和制造、运输和仓储、配送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相互独立而又彼此分割,这样就会造成一方面生产制造企业的原料和产成品库存过量采购,企业资金空间占用过大,产成品制作成本过高;另一方面物流运输、仓储等企业有效货源不足,已有的专业设施未能充分利用。因此,必须有力推进现代物流发展,把彼此分割的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优化组合,优化企业物资供应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可见物流的重要性。

(2)商流带动物流发展商流是实现商品价值形式的更替,物流是实现商品使用位置的变换。理论上说应该是先有商流,然后才有物流。商流是物流的上游,没有上游就没有下游,所以要靠商流带动物流。例如各领域消费者利用B2C平台进行网上购物,完成商品所有权转换关系,那么这就是商流过程。但其中整个电子商务活动的借宿,应以商品和服务真正转移到最终消费者手中为结束点。所以说没有物流,商流也无从实现。

2.现代物流是电子商务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电子商务不因地点和时间变化而加以限制,可以把所有的商品买卖变成一个虚拟的大商场,在任何地点和时间都可以买到世界上任何一种商品。然而商品能否安全迅速地送到他们的手中,这才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而这就取决于物流及配送等问题。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物流是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的根本保证。

3.电子商务为物流信息化服务电子商务依赖于信息化,信息化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要基础。失去信息化的物流,任何先进的技术和装备都无法应用于物流领域,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将颠覆我国物流业的面貌。

二、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物流

分析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和电子商务的现状,产生制约的原因主要两方面:①物流配送领域的人才短缺;②物流配送进一步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还有待深化。为此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1.增强电子商务物流的公众认识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物流是密不可分的两部分,必须将二者捆绑在一起,尽心宣传普及。它们共同构成了商业领域内的一次革命,只有真正认识到了电子商务物流的重要性,才有可能带动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2.电子化物流系统的建设在这一方面,只有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发展双管齐下,才能构建全社会的电子化物流系统。没有政府体系下的交通及信息系统的完善,是无法构成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的畅通的。只有大环境经营好了,配套设施齐全了,才实现个体的长足发展。

3.电子商务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在我国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是极其稀缺的,如何培养相关人才,是必须要提到日程上的。为此有两条捷径,一是把有潜力的人才派出去学习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引进国外的相关方面的人才。

4.吸取先进经验,促进本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发展无论是电子商务,还是其相关的物流体系,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段差距。在这些方面,我们不妨实行“拿来主义”,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跨越式发展。

三、要发展什么样的电子商务物流

电子商务让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没有限制,而电子商务物流也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1.电子商务物流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贸易大国,也是消费大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广阔,其物流发展也是如此。随着电子商务交易额的不断增加,电子商务物流量也将得到快速发展。

2.发挥大规模数字化定制经济必然要电子商务物流大规模定制经济的关键在于速度,而电子商务物流能够将速度发挥到极致。企业通过电子商务与客户建立联系,通过电子商务物流第一时间提品和服务,这是必然趋势,也将影响所有企业的未来前景。

3.电子商务物流有充分的技术保证我国交通网络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高速发展,为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与此同时,与国际的不断接轨,先进经验的学习,也催生着国内物流技术的革新,这些都为未来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技术保证。

第6篇:无线电论文范文

(1)卫星接入技术。这种通信接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房地产、金融以及教育领域,主要是由于其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高速度的互联网连接以及高速度的数据包发放。同时还由于此种接入技术的实施方法比较稳定,所以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

(2)红外光通信接入。这种通信接入技术由于其传输速率相对比较高,它的速度频率大约在3MB/s-621MB/s之间,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促进数据之间的高速度传播。同时此技术的传输距离可以高达100米左右,并且以红外光为主要的工作波段,这样既不需要对其进行频率波段的申请,也不会影响其他通信系统的运行情况。

(3)微波宽带接入技术。这种技术适应的频率段主要是在28GHz的周围,并且采用的是蜂窝方式的网络布局,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降低因为传输距离比较长而造成的损失和能源消耗。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无线通信发射的功率,由此可知,这种通信接入技术比较应用于双向数据和图像传输。

2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2.1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输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在电力系统中,有关状态信息的搜集和控制命令的发送主要是将输变电无线与光纤集成通信系统放置在网络通信层;变电站的中心站主要是通过电力特种光缆与部署在输电线路杆塔上的远端单元进行相互的连接,其中中心站还可以通过链式自组网的模式来有效地实现它们之间的通信,并且可以通过利用输变电中心站设备和远端单元有效连接的无线与光纤集成通信系统,这样就可以实现底层终端信息的汇总和采集。此外,还可以利用远距离传输的方式将信息进行汇集到输变电系统主站中。在电力系统中运用输变电的时候,可以有效地采用分布式中心站与链式组网两者相互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就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输电线路光缆资源,从而就可以有效地实现光纤与无线组合网络之间的通信。由于在电力系统中应用配用电的时候,它需求不同,这样就需要促使系统具备智能化的链路传输能力,并且系统还需要具备流量实时监测技术,从而就可以有效地实现系统性能的动态感知。除此之外,在对系统进行实际的监控和测量的时候,要对流量控制技术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才能使链路传输能够有效地适应网络系统的变化。在配用电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很大的终端数量,同时由于基站系统承受的压力比较大。所以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就需要具备海量终端,并且还要有一定的接入能力。除此之外,在利用调度算法对基站系统进行运算中还需要对终端用户进行数据传输的监测。

2.2无线通信技术电力系统内部管理中的应用

在发电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远距离延伸,其中有一些管理人员在异地出差,这样就不能连接电厂设备的实际情况,他们可以通过利用SIM卡和GPRS网络掌握电厂大型设备,例如:高压变频器等的运行参数,这样就可以方便电厂内部的管理,也有效地解决了距离远的问题,同时也为电厂节约了资源和成本。然后电厂设备如果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生了以外的事故,可以起到应急的作用,保证电厂通信网络正常的运行。可以实现小范围的覆盖,对于电厂、变电站等区域,应该考虑采用无线通信系统进行语音网、数据网的无线覆盖,在业务流量需要不是特别大的地方应用这种方式,这样就减少了电厂线路的布局,从而也方便管理人员对电厂内部进行管理。

2.3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无线通信网络的研究对象在电力系统中的发电、送电、变电、用电等等一切与电相关的信息和环节,而无线通信技术就是对这些环节的整合,从而保证发电行业的自动化发电和电力生产、输送都更加安全经济。同时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采用高压骨干网架进行远距离、大容量以及低损耗输送,这样就促进了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效地实现不同单位、机构以及装置的实时监测。

2.4无线通信系统在电力终端系统中的应用

第7篇:无线电论文范文

传统的广播电视网络中,信号通过有线线路范围覆盖,中心和边缘位置因为信号放大和传输距离的问题,信号质量无法保证一致,为此在实现数据推送时,信号质量成为最大的障碍,而且因为放大设备不具备双向处理能力,单向推送明显已经不能应付当代的使用要求。蜂窝网络是比较典型的双向通信技术,双向通信效率高,但存在辐射范围小的问题。如果使用蜂窝网络实现更大范围的无线网络传输,就需要更多的信号发射装置,这无疑增加了网络建设投入。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中,将会采用重叠式网络构架,传统广播和双向推送共同使用。通过大范围传播装置实现数据推送和用户反馈信息的处理,再结合小范围传播装置对网络推送进行补充,重叠式的信号交互可以让网络运用更加充分,传播效率也更高。

2下一代广播电视无线网络模块

广播电视网络最主要的信号是音视频信号,但在加入了交互信息后,成组信号传输时容易出现信号混合。在下一代广播电视无线网络模块首先要对信号预处理进行解决,将混合信号处理成有逻辑的信号组,通过信号封装流进入无线网络传输到用户端。

2.1信号的输入处理

广播电视信号在进入网络传播前,要对信号进行编码以保证传播过程中的准确性,编码与适配器组合才可以进行后续的信号操作。对于不同的信号采取不同的编码,也就对应不同的适配器,一对一的进行处理,更好的形成输出流。无线网络模块信号输入处理的部分,编码适配器都具备特定输入接口,将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分到不同传输域中,通过适配器处理的信号都会加入头包进入数据域。

2.2编码纠错能力

无线网络传输组帧之间需要适当的编码和调制技术进行协调,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中将采用联合处理技术。首先是交织打散,对反分散后信号在时间和频段上进行复核交织以提升信号的分散度。这样分散交织的处理手段,能够强化信号传输质量,编码模块通过编码纠错、调制和交织综合处理。编码纠错主要是保证广播网络信号出错率在10-7以下,为此编码主要采用内码外码混合编制技术进行处理。外码编码完成后会产生对编码检验的结果信息,这些校验信息会放到信号处理模块的尾部,与处理生成的基带编码形成内码处理的信息串。调制主要采用的星座映射,任意的两个星座之间只有一个变化位,以此来保证变化误差降到最低。调制方法有很多,为了保证调制后的信号具有统一性,映射处理还会对信号功率进行处理,保证信号具有统一的功率。传统的编码机制在网络中已经表现了较好的数据传输效率,但有线网络面临衰减,无线网络面临选择,编码信号的传输还是存在问题。在新一代广播电视网络中,调制技术得到了更新,星座关系通过旋转和交织,支路采取单独传输策略,接收端不仅能够接收当前线路的信息,还能接收另一条线路的有关信息,这样单独传输复合接收的模式,保证支路信号丢失时仍有可以恢复的信号流。交织技术是针对传统有线线路干扰多、衰弱快的问题产生的,多种交织技术在无线网络中,对信号通道进行处理。信号在信道传输过程中,受到最严重的影响就是多通道噪声,在较长的传输过程中,变信道对信息流的干扰,在多通路传播时影响的不只一条信息流,而在接收端进行恢复时,又只能单独进行恢复,其他受影响线路就出现了永久的连续错误。在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中,多种交织技术,在多通道信号内部形成更为精准的随机效果,时间交织和频段交织能够保证受到影响的信号流仍然能够进行完全恢复。时间交织是将模块内数据用伪随机机制分散到不同的时间处理线路上,将无关信号的干扰降到最低。频段交织则是在频段数据内进行随机化配列,对信号单元进行重组,极大的降低了选择通道中信号的相互干扰。

3总结

第8篇:无线电论文范文

1电视购物节目的起源

电视购物是以电视台的专门购物频道或节目为平台,不间断地以直播或录播的方式播出商品信息,为观众提供全新的视听感受与多样性选择的一种家庭购物方式。消费者可以坐在家里,哪都不去,只要看看电视就可以知道商品信息,打个电话就可以买到所需的商品。电视购物这种方式的产生,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由于人们的惰性,创造了这个新颖的市场机会。

电视购物起源于美国,全世界第一家电视购物公司是美国家庭电视购物网HSN(HomeShoppingNetwork),它于1982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创办。新颖的模式吸引了很多观众的注意。HSN采用实况转播,从事拍卖活动。三年后,这套电视购物节目在全美范围内播出。1986年,美国另一家电视购物公司“克维思”(Quality,ValueandConvenience,简称QVC)成立。QVC是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购物频道,它与HSN一样都是电视购物中的佼佼者。

到八十年代末,美国大约有30几家电视购物公司,此时美国的电视购物已经取得了商业性的成功。然而,到了九十年代初,大多地方性电视购物公司都销声匿迹了,“家庭购物电视网”和“克维思”成为美国仅有的两家全国性电视购物公司。这对两家公司来说既是个很好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挑战。QVC公司根据自身的产业环境,运用与其相匹配的模式,全程介入到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宣传、销售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贯穿整个产业链过程的始端和终端。从而能很好的与销售产品连接,提高销售量。每天24小时播出,深入千家万户,这种便捷的购物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与认可。

目前电视购物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欧美方式,也就是电视直销,95%的产品在商店里找不到,属于奇货可居的商品;一种是亚洲模式,主要盛行于日本、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地区,商品具有百货商品的性质,在商店里也可以买到。

2电视购物节目的特点

(1)商品新颖独特

电视购物的商品大多符合“新、奇、特”的原则,这往往是吸引观众冲动购买的重要原因。电视购物公司明白,如果同样的商品在街头、商场、小店都能买到,人们就不会费事打电话定货。电视购物节目必须提供大量有独特性的商品,使观众耳目一新。绝大多数商品是由厂家专门设计和制作,独特新颖,才能不断地吸引观众来购买。

电视购物节目销售的产品种类比较齐全,吃的、穿的、玩的样样俱全。除了普通日常用品外,非实物商品也进人了电视购物的市场,比如旅游产品和金融、保险等产品。

(2)购买快捷方便

电视购物作为一种新的商业零售形式,对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都是一个冲击,它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购物方式,带来全新的购物理念。电视购物频道的售卖形式分为节目现场和呼叫中心两大部分。在节目现场,采用产品展示+导购人员解说+模特现场示范+销售数字的方式,以直观的形式和详细解说最大限度地介绍商品,刺激购物欲望。而呼叫中心的专职接线员则负责和打进热线的消费者沟通,促成购买。通过模特演示,拨打电话购买。电视购物打破传统商店购物的概念,实行无店铺销售。只需要一个电话就可以订购想要的商品,并且有专人会送货上门,免去顾客跑商场挑选的麻烦,为一些生活忙碌,生活节奏快的人带来了不少方便。

(3)促销五花八门

电视购物是一种无店铺的经营形式,它从商品生产商手里直接过渡到电视购物公司,减少了商业流通的中间环节,使商品价格远远低于其他零售方式。在电视购物节目中,“冲动购买”占很大比例。所谓冲动购买,就是顾客在观看购物节目之前。没有购买需求或购买意向,只是看了购物节目,对某种商品突然感兴趣,立即购买为快。

电视购物节目常常采用“物以稀为贵”的促销方式,在销售数量有限的商品时,购物节目以倒数方式显示出不断减少的库存量,促使犹豫不决的顾客尽快行动。为了吸引观众收看电视购物节目,一些电视购物节目都有抽奖活动,观众通过拨打电话领取号码参加抽奖,领取奖品。销售的产品上都显示着两个价格,“原价”和“现价”。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价,观众会感到自己买到了便宜的商品。有时还可以看到“特价”、“今日价”、“一次性销价”和“本节目价”等等。有时差价高达50%以上,很有吸引力。

二、电视购物节目的发展现状与不足

1电视购物节目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电视购物节目大量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电视台已经专门开办了电视购物频道。电视购物在中国最早出现于1992年,广东珠江电视台和广州电视台在国内首先推出了电视购物节目“美的精品TV特惠店”。自组货源,自己进行拍摄,在自己的频道播出,自己公司销售,率先开始了电视购物领域的尝试。随后,电视购物节目在全国各地迅速崛起。1995年国内首家电视购物公司——北京电视台BTV电视购物创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其营业额就达到了2亿元。全国其他电视台也纷纷效仿。

这种源自欧美,风靡东亚,已形成规模的新兴节目形态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各地发展起来,成为各个电视台继广告经营收入后挖掘到的另一个金矿。一时间,各个电视台相互取经学习,争相开辟电视购物频道。到1995年底,国内30多个省市电视台开通了购物节目或频道。随即,中国的电视购物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到1996年底,仅一年的时间,国内开设电视购物节日或频道的省市电视台就达到了60个,数目增长了一倍。1998年中央电视台2套也开设了购物节目。1998年全国有数百家电视台开办了电视直销节目,年销售额达几十亿元。1999年初我国电视购物产业发展到了最高点。随后,中国电视购物经历了“信誉危机”,“Ok镜致人失明”事件曝光,电视直销信誉危机爆发,元气大伤。夸大产品用途或功效;节目播出普遍使用“垃圾”时段,夹杂不健康的推销方式;商家短期行为突出,售后服务严重缺乏;支付手段不成熟;假冒伪劣产品充斥;行业管理方面基本处于无序状态等一系列的痼疾,使电视购物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之中。

2003年2月,韩国现代集团与广东电视台合作推出的“现代家庭购物频道”率先在广东落地。2003年9月,由美国联合媒体电视购物公司UMO与BTV电视购物合资成立北京爱家购物频道。2003年12月,HSN联合国外金融巨头投资成立上海合家购物有限公司,推出吉祥电视购物频道。2004年4月1日起,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与韩国CJ家庭购物频道共同投资1.6亿元人民币成立了东方CJ商务有限公司,该公司制作的“东方CJ家庭购物”节目也已在东方电视台戏剧频道每晚8点至凌晨1点播出。2005年4月韩国LG电视购物将在重庆落地。2005年10月底,湖南广电集团组建“快乐购物有限公司”(简称“快乐购”)。2006年3月17日,湖南卫视的“快乐购物”频道在湖南和南京推出,代表中国新一代家庭电视购物的诞生和成长,昭示着这个新型消费模式的无限潜力,其惊人的发展速度显示出新一代电视购物的旺盛生命力和广阔前景。

2电视购物节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阶段的电视购物节目发展状况没有想象中的乐观。电视购物作为一种新型的商品销售模式,并非单纯的广告,但是在我国各大电视台的电视购物节目中却普遍存在着煽情渲染、夸张虚构乃至故意造假宣传的现象。电视购物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于许多虚假的产品信息的播出,出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2006年8月1日,国家广电总局、国家工商总局颁发了《关于整顿广播电视医疗资讯服务和电视购物节目内容的通知》,对药品、医疗器械、丰胸、减肥、增高产品等五类商品不得在电视购物节目中播放的法规条令。这为电视购物频道敲响警钟,使我们认识到电视购物节目还存在~些有待改善的地方。

(1)促销产品缺乏可信度

据上海电视节和CSM媒介研究的《2008—2009中国电视购物行业发展报告》显示,仅有17.65%的人对电视购物有明显的信任。而“产品可信度不高,真实性差”是最不能接受的问题,36.15%的人反响强烈;13.28%的人认为“电视上太夸大其词”,排在第二位。这两类问题所触及的都是目前国内电视购物所销售的产品本身及在对产品的宣传介绍过程中存在不实及夸大现象。

(2)节目形式单一乏味

每次看到购物频道,介绍产品的形式几乎是差不多的。主持人讲解,几个模特表演,介绍产品功能。而主持人在讲解时,语调、语速上都缺乏一定的亲和力,往往采用快节奏的声音和惊诧的语气,会让人产生厌倦的情绪。一成不变的东西很少有人想看第二次。电视购物节目的画面要直观、生动,以消费者的观点出发,用传统电视节目中的精华部分加上传授购物经验和商品知识为主要内容,寓购于教。电视购物频道一般采取直播和录播两种节目形式,但不管哪种方式,能够与观众互动,让观众积极参与进来是,才是带动消费的最好办法。

(3)售后服务不够完善

一些电视直销公司只看重商品的出售率,而不顾售后服务,造成消费者维修商品难、换货、退货难,投诉率很高。信任危机的产生源于政府监管滞后、行业规范不足、人市门槛不高、品牌意识淡薄和产业环节脆弱等几个方面。要解决这一问题,既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加大规范和监管力度,又需要电视购物公司从品牌建设、节目制作、营销渠道构建、支付和物流系统建设以及企业信赖构筑等方面予以努力。

因为电视购物节目存在不少的缺点,所以在进入中国已经有十几年之久,仍然未能取得大众像对待去百货商场购物一样的信任度。观众看到电视购物节目,大多数人只是把它当作是一种电视广告,夸大的宣传方式,高价低质的商品,使其在受众心目中并没有形成很好的信誉度。电视购物节目在经营上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制度,使得很多负面消息的出现。尽管播出的节目量比以前增加了八成,但是大众的购买力仅一成。电视购物在国内不是没有市场。而是缺少规范的操作。

三、电视购物节目的发展对策

1打造电视购物的信誉品牌

电视购物是对于传统购物模式的一种突破,就其目前的发展情况看,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和劣势。建立良好的频道品牌对于电视购物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在信任危机出现以后,怎样使受众重新关注电视购物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品牌化经营对于电视购物来说是其发展的策略。在这个注意力经济的时代,人们花费多少时间在一个频道上直接决定着该频道的价值,一个有品牌的电视频道将带来商机。电视购物频道的品牌塑造仅从频道本身来讲要注重频道、节目、栏目、主持人等多个层次的品牌意识的培养和运用。

树立电视购物的品牌类似于树立零售业品牌,比如新世界商场、沃尔玛超市、银泰百货、苏宁电器等。当消费者没有能力去了解所有的生产厂商的时候,信誉品牌就有了他们的用武之地。国外的电视购物什么都卖,内衣、别墅、大闸蟹,生产者也什么都敢交给他们卖,松下、索尼、惠普,这些大牌们同样认可电视购物的方式。电视购物是可以作为成功的销售模式存在的,中国的电视购物发展还处于初级摸索阶段,市场占有份额较低,许多运营模式和管理思路都有待进一步的改善。电视购物有很多种经营方式,比如,依靠媒体力量以及电视台的频道资源,创立专业的购物频道,湖南的快乐购、上海的东方购物、台湾的东森电视购物等。这些购物频道都是电视媒介直接参与其中的。还有与电视台合作的栏目式营销节目,如北京台的电视购物,另外就是购买电视台的时段,播放直销信息。

公众对电视购物频道在一开始是持有审慎的态度的。但是受众对传统媒体的信任程度要高于新兴媒体。这主要是由于传统媒体经过十几年、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社会影响力和品牌公信力,依托传统媒体会缩短培养受众的信任周期。知识经济时代注意力是稀缺资源,利用媒体平台做活动,利用活动形成的影响打造品牌,活动公关或者活动营销成为当今大众媒体扩大知名度、培养受众忠诚度、开发潜在受众市场的一个主要策略。

2制作多样化的购物节目

(1)目标受众要明确。电视购物节目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受众,并且要将目标顾客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对策。比如将核心层次的目标对象定为30~40岁的女性顾客,那么是以家庭妇女为主,还是以职业女性为主,都要有明确的定位。还要对儿童、男性、老年等不同群体进行认真研究,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建立会员制度和信息系统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应该及时了解会员的购买习惯与需求,针对不同的会员主动运用手机短信提供适合的新商品讯息与促销方案,让每位会员感觉受到“尊荣待遇”,增加对电视购物节目的忠诚度。

(2)节目编排要灵活。在受众时段分配和产品营销上,一般白天妇女观众多,因此就应该以保养化妆品、珠宝首饰或服饰等商品为主。晚上7点至9点的黄金时段,收视群扩张至夫妻或全家,专卖家电或家具等单价较高的产品为主力商品。这样既符合家庭共同收视的习惯,又也可供观众与家人共同决定。直播节目在调整具体操作中,根据商品的特性与价位,设计出每个商品所需要的时间长短。高价位或功能复杂的商品,如大家电等就需要较长的时间解说与实际操作展示;至于低价位或功能简单如衣服、袜子,可能只要几分钟就要更换其它商品上场。

(3)制定完整的工作流程

电视购物频道需要制定一整套完善细致的工作流程。在产品搜集阶段,工作人员先将商品输入系统,选出可以销售的商品。在节目制作阶段,节目管理系统会进行分析、选择适合该产品的制作人、购物专家、模特儿等组合。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制作人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实时监看进线与销售状况,决定节目销售的重点与时间长短,并随时决定抽奖送红利金或临时抽出中奖号码。一旦下订单,信息系统就会将订单发送到商店和仓库,通过人工进行选货和包装处理,最后进行分拣和配送。

3不断完善售后服务模式

完整的售后服务是电视购物节目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比如提供7天到货配送、10天鉴赏期、15天免费退换货等保证服务。还可以“低价促销”与“发放赠品”等方式,吸引那些未曾在电视频道购物、甚至不相信电视购物的观众做第一次尝试。

完善的产品选择和服务模式与产品的选择与销售有很大的关系。为迎合消费者喜新厌旧的心理。电视购物节目要强调商品开发的重要性,不断推出更多元、更新颖的商品抓住观众的目光,刺激消费者的购买频率。新产品选定后,从产品开发到上节目播出,要花足够的制作时间。客户服务部负责客户接待、咨询和定购。前期主要了解受众的购买意向,主动关心客户对产品待满意度及何时用完等小细节,促进客户的购买意愿。后期主要关注顾客的满意程度,做好售后服务,解决顾客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l]凌平电视购物让人“恨之入骨”[J],成功营销,2008(1)

[2]陈璐,打开电视买世界——我国电视购物频道营销及传播解析

[J],中国广告,2006(7)

[3]白礼宏,电视购物——不能不说的秘密[J],青年记者,2007(16)

[4]杨状振,电视购物现象与思考[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7(6)

[5]粱玉梅,关于我国电视购物存在的问题的思考[J],金融经济,2008(10)

第9篇:无线电论文范文

关键词:电磁兼容;宽带无限;移动通信

中图分类号:TN9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262-01

作为近年来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无线通信包括移动通信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信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各种无线通信设备已经是人们不可缺少的需要。

移动通信技术,必须解决一些关键的电磁兼容问题,使得技术的发展建立在一个合理的基础结构之上,既兼顾到各种无线电技术不同种类之间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也兼顾到今天和将来技术持续性发展的电磁兼容性问题。研究工作必然包括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的电磁兼容两个方面:作为一个系统,特别具有高频器件和电路的无线电系统,其内部的电磁兼容问题非常复杂。对于高速 信息传输系统统尤其要给予重视,这将是下个世纪电磁兼容问题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另外,一些关键的、来自于系统之间的电磁兼容性问题也必须引起重视。

一、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与窄带无线系统之间的电磁兼容问题

目前,正在使用的900兆赫频段(AMPS、TACS、ETACS、GSM900、CDMA800)6和1800兆赫频段(DCS1800、CDMA)之间是一种倍频或者准倍频关系,他们之间的低次谐波之间会出现近似相等的情况,互影响严重,需要严格和认真的考虑。目前,大力开发的第三代宽CDMA系统的工作在2400兆赫频段,其与900和1800兆赫频段系统的兼容能力将是这项新技术在未来几年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移动通信系统、无线接入系统、无绳和寻呼系统之间的电磁兼容问题

移动通信系统工程与寻呼系统、包括高速Flex系统的电磁兼容问题可能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这些寻呼系统发射功率大,基站多,影响面大,另外许多用户同时使用移动电话BP机,以节约使用费。这些因素会对移动通信系统/城市无线本地接人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三、地面无线电系统、同温层系统和卫星系统之间的电磁兼容性问题

当“依”系统、“Teldesic”等复杂和中低轨道系统建成的时候,这些系统由于直接与地面终端通信,到达地面的功率远高于目前的同步轨道系统,因而与地面无线电通信系统之间的兼容问题将是全球通信网、特别是移动通信网成败的关键。目前,正在研究和实施的同温层移动通信系统,由于其定位高度更低,其与卫星和地面系统之间的电磁兼容问题应格外受到关切。

四、宽带、超高速移动能信息其他系统之间的电磁兼容性问题

在将来,高速宽带移动通信事业交进发展的主要方向,它是全球个人多媒体移动通信业务的基础。相应,宽带电磁兼容性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宽带移动业务的可靠性;另一方面是为了降低宽带业务系统设备内部、移动网内部、移动网之间、移动网和非移动网之间、移动通信和非通信业务设备之间的干扰,提高兼容工作的能务和信息的保密性。

五、无线电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电磁兼容性

其他的系统很多,包括家用电器、军事通信、医院设备、广播等,虽然已经制定一些相关的法律,比如禁止在医院、机场、飞机上、军事重地等使用移动电话,但干扰的问题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令我们记忆犹新的广州白云机场飞机停飞事件,就是寻呼系统造成的。

总括起来,由于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发展,我们面对下个的电磁兼容问题包括。

(1)系统内部和外部、系统之间的工作频谱设计、寄生信号和非线形发射及感应结构的研究。

(2)各种无线业务包括新业务的电磁兼容概念、定义和标准的研究。

(3)面向对象,尤其是宽频带系统电磁兼容模型,分析方法和实验方案的研究。

(4)满足电磁兼容标准的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与网络的概念、定义和方案的研究与提出。

开展这些工作的目的,旨在提高新移动通信业务的可靠性和广泛的可应用性,制定无线电业务的电磁兼容定义、概念和标准,提高无线电通信业务对于信息社会信息传输和信息保障的能力,实现良性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