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设施农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设施农业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环境,为植物生长创造最佳条件,避免外界变化和恶劣气候对其影响。因此,环境控制是设施农业的关键技术,设施农业环境监控在作物生产的经济效果、品质优劣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环境监控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移动无线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农业信息远程监控搭建了良好平台,也为可控环境农业的精准化、自动化监控提供了新的途径。影响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湿度、光照和CO2浓度,而作物的生长状态主要表现在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速度。目前,天津市设施农业环境监控手段相对滞后,设施农业生产管理基本依靠人工凭经验操作,实时监控技术虽然在极少的无公害蔬菜设施农业中应用,但无农业专家决策系统支持,远不能满足天津市设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2设施农业远程监控系统结构及原理
2.1结构
设施农业远程监控系统是实现设施农业环境监控的软硬件平台,是一个集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等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
2.2原理
该系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RS-485总线将数字传感器与现场采集器连接,组成现场实时监控系统。现场监控系统通过GPRS模块与移动GPRS网络连接,将现场采集数据实时发送到数据库服务器,并存储到数据库中。在应用程序服务器端通过信息软件,可以查询数据库服务器上SQL数据库中的数据并在网络上。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一起构成了一个分布式的远程无线温室环境监控系统)。在客户端只要通过浏览器即可访问实时数据,并浏览和下载所需要的历史数据。应用该系统,可在远离观测现场的异地对温室设施环境要素进行远程监控,并可以变更数据采集系统的一些工作参数。
3设施农业远程监控系统特点
3.1远程监控系统
实现设施农业24h数据采集及图像监控,为用户及农业专家提供决策依据。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环境条件的适宜与否,往往可以通过幼苗、植株、果实的长势反映出来,不良的环境条件可能引起植株生长异常。设施农业环境条件与作物生长状况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变化及关联关系,远程监控系统可以24h进行采集作物各个生育阶段对温度、湿度、土壤水份等数据及进行图像监控,为用户及农业专家提供决策依据,从而保证设施农业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保证作物优质、高产。
3.2远程监控指导农业生产
专家决策系统通过对设施农业内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关键因子进行定量化的监控、数据分析掌握监测效果,以网络方式对农作物生产情况、环境控制等给予指导建议,方便农户提前采取措施,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和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3.3远程监控与专家决策结合
目前,天津市设施农业环境监控手段相对滞后,设施农业生产管理基本依靠人工凭经验操作,实时监控技术虽然在极少的无公害蔬菜设施农业中应用,但缺少农业专家决策系统支持,远不能满足天津市设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设施农业远程监控技术将远程监控与农业专家决策有机结合,专家能够通过数据监控,指导农户灌溉、增温、加湿等,给予指导建议,保证农作物有一个合适的生长环境。
关键词:冬季;设施农业;管理措施;新疆吉木萨尔
吉木萨尔县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以东150km,北靠准噶尔盆地,南依天山北麓。地貌总轮廓由南向北分为南部山区、中部绿洲平原、北部沙漠三大部分。吉木萨尔县气候干燥,降水量少,寒暑变化悬殊,属于典型温带中纬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冬季常处于高压控制下,气候稳定,低温严寒。根据近年新建区域自动气象站资料显示,县域南部山区有明显的逆温带存在,对发展设施农业极为有利。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吉木萨尔县开始向农副产品供应基地转变的目标进发。2009年,县委、政府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特别对设施农业的发展给予更大的支持和鼓励,温室蔬菜大棚由年初的300座迅猛发展到入冬前的近2 000座,为大力发展“菜篮子”工程和农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县设施农业已进入全面运行时期,为使每座大棚充分发挥效益,实现农牧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笔者根据当地冬季气象条件,针对温室大棚的管理提出建议,以便于在设施农业生产管理中作为参考依据。
1科学建设温室大棚
设施农业是通过人工建造温室大棚利用冬季有限气候资源发展农业经济。设施农业可以达到“冬增温、春提早、秋延晚”的效果,进行反季节农业生产的措施来提高经济效益。发展设施农业在建设中,尤其在地域选择、走向、坡度等方面都要按照一定的要求搭配合理、科学修建。如果建造不合理,进入冬季光照弱、温度低、湿度大、通气不良,易影响温室效益,造成温室蔬菜多种生理性病害和落花落果现象[1]。
一般在气候学上修建温棚应考虑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是水平面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少的决定因素,太阳高度角越大,所获太阳辐射能量就越多,反则就越少[2]。太阳高度角(h)与该地区的地理纬度(ψ)、太阳赤纬(δ)以及时刻(ω)有关,太阳高度角的求算公式为:
sinh=sinψ·sinδ·cosψ+cosδ·cosω
吉木萨尔县存在逆温效应的地区海拔高度在1 100~1 500m的前山区,一般纬度约为43°55′的区域。根据公式计算得出:该地区修建温棚的坡度应设计在55~60°比较合适,走向应该为正南偏东5~10°为佳,这样既能得到充足的阳光,又利于通风透气。
2合理调节温度
温度调节是冬季蔬菜管理的核心和关键。进入11月以后,吉木萨尔县基本进入冬季,蔬菜生产管理也进入关键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温度逐渐降低,昼夜温差大,一般晚上温度将下降到-5℃以下,日照时间缩短,且温度变化较大,生产管理上要格外注意天气变化。如有降温天气过程,温室内温度偏低应及时加火升温,并及时加盖草帘等覆盖物,棚膜最好选用新膜;白天棚内温度较高时,可打开上部通风口,使棚内温度白天保持在25~30℃,夜晚则应在棚膜上加盖草帘进行保温,使温度保持在15~18℃。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行温室多层覆盖,可在温室薄膜的下方、拴吊绳的铁丝上方,再反搭1层薄膜,这样2层膜中间隔有空气,可明显提高室内温度[3]。此外,入冬前秋延晚果菜已进入生长后期,在做好保温措施的前提下,要尽量延长结果时间,以增加温室生产的效益[4]。
3强化光照管理
注意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增加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一方面要注意选择透光性好、寿命长的无滴膜,并注意经常清扫膜面,保持薄膜较高的透光率;另一方面在保持室内温度不降低的前提下,尽量早揭晚盖,使室内蔬菜早见光、多见光,以更多地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如遇连阴天,只要不下雪,就应拉起草帘增加光照;若遇下雪天,应及时清扫积雪,以免压损大棚,并维持蔬菜正常生长所需的光照条件。
4合理浇水
冬季由于蒸发量小,蔬菜对水分的需求量不是很大,因此蔬菜定植后可将包括走道在内的所有温室地面一律用地膜覆盖起来,以尽量减少水分蒸发、降低空气湿度。浇水时要根据天气预报、土壤墒情、蔬菜长势来确定浇水时间,做到晴天浇水,阴天不浇;晴天上午浇水,下午不浇;浇温水,不浇冷水;于地膜下沟内浇暗水,不在沟里浇明水;不大水漫灌。根据不同的蔬菜长势特点结合浇水进行氮肥、磷钾肥配合追肥。
5加强灾害性天气的预防和管理
遇到寒冷、连
阴、下雪天气时,要在保持室内温度满足蔬菜生长需求的前提下,尽量早揭、晚盖草帘,决不能因天气寒冷、连阴天,怕蔬菜受冻而整天不揭草帘。白天下雪时不必盖草帘,雪停后立即扫去棚上积雪,下午提前盖帘,再在草帘上盖1层薄膜以加强保温。遇连阴天后突然转晴,切不可猛然全部揭开草帘,应陆续间隔揭开,遇强光时再将帘子放下,光照弱时再揭开,使蔬菜慢慢适应阳光的照射,否则会出现生理性萎蔫,甚至死亡。在遇到连续低温、连阴天、下雪天气,室温持续下降的情况,为避免蔬菜冻害发生,可进行人工加温。管理中要时刻注意室温的变化,当室温已降至10℃时,如果还继续下降,且根据天气预报第2天也不转晴时,可采取人工辅助加温的方法,提高室内温度。
6病虫害防治
由于温室温度大、通气性差,蔬菜虫害主要有白粉虱、蚜虫、潜叶蝇等。它们不仅能直接危害蔬菜的生长,而且能够传播各种病毒,管理中要注意及时做好防治。蚜虫、白粉虱可采用黄板诱杀的方法,即在温室内悬挂黄色粘虫板或黄色板条(25cm×40cm)来诱杀害虫;也可采用蚜虱一熏净进行熏烟防治。防治中要以烟熏剂和粉尘剂为主,尽量少喷雾,减轻棚室内湿度,以利于控制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病害防治主要采取通风降湿并及时摘除病、残、老叶及增加通风透光性,可通过叶面喷肥,补充植株生长需求。叶面喷醋可防病驱虫,与白糖和过磷酸钙混用,不仅可以起到根外追肥的作用,而且可以增加叶肉含糖量,提高抗寒性,减少病害的发生。
7推广应用嫁接栽培技术
嫁接栽培技术是当前解决土壤连作障碍和土传病害、防止根病发生、大幅度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黄瓜、西葫芦、茄子等蔬菜砧木品种抗病能力强,可同时抗黄萎病、枯萎病、青枯病、线虫病等4种土传病害,达到高抗或免疫程度。嫁接苗对土壤传播的病害具有高度抗性,同时具有耐低温、根系发达、吸收肥水能力强等特点,长势强、结果早、产量高。采用黑籽南瓜作砧木的黄瓜嫁接苗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一般都在90%以上,产量可比自根苗提高20%以上。
8参考文献
[1] 马宏武,玉素甫·阿布都拉.影响和田冬季设施农业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4):46-48.
[2] 孙智辉,尹盟毅.延安冬季太阳辐射特征及对设施农业的影响[j].陕西气象,2007(1):34-36.
[3] 宋克明.冬季大棚几种覆盖方式保温效果试验[j].安徽农业,2004(12):19.
【关键词】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设施农业是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 集成了现代科学领域如 信息、电子、能源、建筑、材料、机械、生物、品种、栽培、养殖、管理等现代科学技术,是最具活力的现代农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设施农业应该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火车头”,现代农业建设的先导区、示范区,农业持续增长的“增长极”。面对当前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业从业者队伍日益萎缩、农民增收日益艰难、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现实,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低下、效益微薄、农民增收困难的现状,就势必要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走技术密集型道路,促进农业持续高效发展,促进农民持续稳步增收,因此,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
1.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历史悠久。据记载在汉代就有了以油纸作为透光盖 层的原始温室。
80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遮阳网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塑料棚为主的与风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90年代以来,我国较大规模地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以设施园艺作物生产为主迅猛发展。到2000年,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已达210万亩,按绝对面积计算为世界第一。在设施园艺研究领域,我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试验研究出比较适合我国气候条件与国情的园艺设施,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就,部分研究成果已逐步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目前我国设施农业不仅包括园艺作物,也广泛地用于大田作物、林果生产、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等领域。
2.加快某地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2.1政府项目推广与技术示范辐射相结合的推广
是由经济规律、社会需求和农民增收愿望共同决定的,以项目为载体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势在必行。各镇(街道)农技推广部门每年要有选 择的实施一批适宜当地生态条件、品质优、基础好、效益高、有市场 需求的设施农业重点项目,在某地市的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下,有计 划、有组织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在项目确定后,各级财政都应拨付一 定经费,由市里组织专家研究提出集中应用的新技术或配套技术。开 展以入户指导为主要方式的技术服务,技术指导员要统筹制定指导方案。开展育种、栽培、装备、管理等方面的入户指导、培训和信息服务。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种植户、养殖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 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每名技术指导员一般要联系20个示范户。在生产关键环节必须到户指导,并结合农事活动的实际需要。经常回访,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技术指导单位、技术 指导员、示范户四者之间要分别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加强检查与考核。对表现突出的技术指导员和带动作用 明显的种养户给予奖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技术扩散的推广。
2.2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技术扩散的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技推广网络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相对于单个农户,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信息采集、技术采用、市场开拓三个方面有明显优势;相对于政府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集体进入市场的载体,也是农业信息化的组织载体,在带领农民开拓市场方面有较为准确的切入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既是信息源、也是信息宿,更容易贴近设施农业种养户及满足其需求,是及时、准确、高效信息供应的忠实服务者。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专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可以引导会员农户科学决策,减少设施农业生产的盲目性,降低风险。
2.3农业教科研机构与技术市场的推广
近年来,浙江农林大学及在杭科研机构为提高教学、科研质量,经常会把某地一些设施农业生产基地作为自己的实践环节。这样双方就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合作机 制,一方提供实践基地、另一方派出有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到生产基地蹲点,参与技术开发、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技术推广活动。在农科教结合中,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适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培养一大批扎根于农村的科技力量,是科教兴农的重要环节。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始终坚持为5年杭州电大毕业论文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贯彻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特别是适用技术培训更有针对性,把培训农民与技术推广紧密联系起来,农技推广、科研、教育等部门应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浙江农林大学、 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对具有商品属性的物化类和部分易控制技术成果,虽然进入市场,但由于农业成果的生态区域性、不稳定性、时效性、时序性等特点,对价格的确定、风险的界定、权限的规定等问题,决定了推广技术的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因此必须制定细致的规范,加强政府在其中的引导作用。
总之,提高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效率,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涉及 推广系统、用户系统、研究和管理系统等。在某地郊区型现代农业建 设过程中,促进设施农业发展要深化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 术推广机制,把政府推广机构、高校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推广机 构、涉农企业及民间推广组织等有机结合起来,各显所能、优势互补, 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科]
【参考文献】
在国外,20世纪下半叶设施农业作为一种产业开始得到大规模、迅猛的发展,美国、以色列、荷兰、澳大利亚、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在设施农业和节水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近几年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给温室创造了有利条件,作物生产管理技术大大提高,温室面积和产量迅速增加。发达国家已形成了成套的技术、完整的设施设备和生产规范,并在向高层次、高科技、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将形成完全摆脱自然条件的全新技术体系。如美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设施化农业生产技术已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部分现代化设施能根据植物对环境的不同需要,由计算机对设施内的温、光、水、气、肥等因子进行监测和调控,生产的管理和作业实现了机械化,部分达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远程控制技术在设施农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温室群的管理技术、温室环境的自动控制技术。智能管理技术正在得到应用,并向无人化方向发展。
美国GreenAir公司生产的GHC100型6温室控制器为设施农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控制能力,可实现从简单的低成本通风控制到全方位的温室控制,为植物提供最优的生长环境;日本开发了适合双方向的远程监视控制系统“OpenPLANET(简称OP)”,不分时间、地点,只要机网相联,便能实现自如遥控;英国的无线系统公司开发了一系列无线通迅设备,如适合于分布广泛的花园温室或储藏室的无线霜冻和入侵报警系统、便携式无线电视系统、远程无线洒水系统、加热和通风控制系统等;美国Electrodepot公司生产的远程监测与控制系统,能让人们在店铺或建筑物中实现远程监控,包含温度、湿度、流量、CO2含量、电能、开关态或任意物理量的控制。应用计算机集散控制原理,采用新型的数字式温湿度一体化传感器和一线结构组成的温室群温湿度全数字自动巡回检测系统已在温室群中得到应用。我国设施农业经过20年的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科技含量和总体水平低,从设施设备到栽培技术管理不规范、不配套,难以形成较大规模商品生产。在产品的多品种、高品质和均衡上市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市场需求差距较大。
由于基础差、起步晚,受经济实力影响,虽然进行了研究和开发,也形成了一些符合国情的适用技术,但综合应用研究还不够深入,技术的综合性、配套性和规范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因而,加强设施农业的科研、生产、应用的有机联系,研究和开发科技含量高的实用技术,提高设施农业规模化、商品化、系列化、标准化生产水平,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的重点。目前,电子与空间技术以及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设施农业生产中备受重视,蔬菜和花卉品种实现了育苗、定植、采收到包装上市的专业化生产和流水线作业。计算机技术已开始应用于设施农业生产中,生物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核技术和因特网技术等高新技术将不断引入并应用生产实践中。
2设施农业的主要设备与发展
将各种动力机械及作业机械应用于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完成各项设施生产管理,成为设施农业的生产方式。目前设施农业配套的机械及设备主要有卷帘和开窗机械、田间耕作机械、施肥装置、播种育苗及栽植机械、植保机械、灌溉系统、温湿度控制技术及设备,还有运输采摘、自动嫁接、地膜覆盖机械及自动控制系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上述设备的应用使设施农业有了飞速的发展。美国、加拿大等国开发了多种小型、轻便、多功能的设施园艺耕作机具、播种育苗装置、灌水施肥装置、通风窗自动开闭及温湿度调节装置等;日本、韩国已研制出蔬菜嫁接机器人、无人行走车、施肥机器人等,实现了管理机械化和自动化。法国、意大利、日本、德国等大多采用营养液栽培,因其可向人们提供营养、无公害、无污染的有机食品,营养液重复利用可节省投资、保护生态环境。在我国计算机智能化温室综合环境控制系统开始应用,利用该系统可准确采集室温、叶温、地温、湿度、溶液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土壤含水量、风速、风向及作物生长状况等参数,将室内温、光、水、气、肥等诸多因素直接协调到最佳状态,可节能、节药、节肥、节水并增产。
3我国设施农业技术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设施农业技术由于发展较晚,大多是在参考借鉴国外技术的基础上自行开发的,设施模式和种类杂,缺乏完整和系统的深入研究,没有统一的、科学的设施规范和标准,各种设施之间互不配套,配套装置与部件的生产制造之间缺乏有机的分工与合作,难以实现成果的合理组转配套,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健康发展。归纳问题如下:
(1)设施水平低,抗自然灾害能力差。没有适用的温室设计、制造和施工标准,无质量保证。绝大部分是结构简单的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只能起一定的保温作用,对光、温、气、湿等环境因子的调控能力差。有些温室遇有大风、雨雪灾害,甚至出现倒塌、压垮和变形现象,导致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损失大。
(2)栽培机械化程度低,自动控制设备不配套,生产过程中的土壤耕作、播种、微量灌溉、施肥、环境监控等绝大部分靠人工进行,作业环境差、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设施农业装备是综合设施技术中的薄弱环节,对设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已形成制约。虽然研究开发了一些设施装备,但生产率低、适应性差,在作业性能、可行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大都存在问题。
(3)缺乏设施栽培品种,无栽培优良品种意识,对科技含量高的名优特稀品种栽培、营养液栽培、无污染蔬菜生产经验不足,导致产品质量差、产量低。
(4)规模小,效益差。设施农业只有形成规模,建立相应的市场运营体系,建成有地方特色的蔬菜、花卉市场,才能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设施农业的技术含量近几年有了新的突破,符合中国国情的节能型日光温室的采光、保温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从日本、以色列、荷兰、法国等设施农业发达国家引进的温室,基本属于轻质耐腐蚀金属材料的基础结构,自动化程度高、技术先进,数据采集和调节控制实现了计算机智能化,对尽快提高我国的设施化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起着借鉴和促进作用。
4设施农业的发展趋势
4.1向结构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监控智能化发展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栽培制度、资源情况等因素,设计适合当地条件,能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的标准型设施、装置及构件,实现工厂专业化生产。设施的生产过程可根据生物体一天中不同时间或条件下的温度、湿度及光照的要求,定时、定量地自动调节,并由计算机实现室内环境的调节与控制,做到精确管理,创造更稳定、更理想的环境条件。可根据生物体在不同季节、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气候条件下对各种生态因子的要求,制定一整套具体指标,温度、光照、水分、养分及增浓二氧化碳等依据测定的数据并均按生物的生理指标进行生产全过程管理。
4.2向设施大型化发展
由于室内温度稳定,日温差较小,单位面积造价低,容易实现机械化操作管理,设计建造趋向大型化、超大型化方向发展,但是大型设施有日照较差、空气流通不畅等缺点。
水利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是在农业生产完成的各个环节所使用的劳动重要基础设施.其作用都是为了扩大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有各方面基础建设综合发展,协调配套,相互促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才可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庆元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有所提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奠定了一定基础.各涉农部门在农村经济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水利部门在农村“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千库保安工程”、“强塘固房工程”、“山区小流域治理工程”、“农村整治工程”、“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嘀微喷灌工程”防洪非工程措施等各方面的投入了大量的项目的资金。如前三年投入建设庆元县“千库保安除险加固工程”马蹄岙水库小(1)型除险加固工程,兰溪桥水库中型除险加固工程,农村集体所有的地山、蛟塘、侧坪洋、大奔林等小(2)型水库及山塘除险加固工程省水利厅补助40%,县乡两级补助60%,相关村农村集体负责政策处理[.解除了隐患,恢复了库容.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尽管如此,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来看,各地薄弱和落后的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庆元县属欠发达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1.1资金投入不足
虽然地方政府每年投人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不少,但相对于农业经济发展对水利基础设施的要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如“千万十亿方节水工程”建设的庆元县淤上灌区灌溉面积由366.67ha增加到419.33ha灌溉保证率60%提高到9o%渠系水利用系数【J从0.52提高到0.7.许多小型的灌区一时无法顾及改造.大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不全,许多河道淤积.防洪抗旱能力减弱,行洪保障能力下降.以2009年为例省水利厅及地方政府重点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渠道,堤防的维修.全县投入维修补助资金350万元,重点堤防工程建设资金480万元,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1500万元,山塘除险工程1450万元,节水灌溉工程482万元,整合资金山区小流域治理工程1640万元,还是满足不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
1.2缺乏资产经营管理
水利基础设施的管理业主行政村单位对实物管理和设备管理,目前还谈不上资产经营管理,管理模式粗放.其现状为:无偿服务,无偿供给,供给越多,需求缺口越大,实现扩大再生产就愈是步履维艰.
1.3保障能力下降大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功能老化,配套不全,许多河道淤积.防洪抗旱能力减弱,保障能力明显下降.遇到水文干旱年份供水保障能力下降,减产减收必将成为定局.
1.4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在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中,由于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作用认识不清,没有明确的目标要求,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以及强有力的措施保障,没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持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步发展,致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水利基础设施不仅在存量上与新时期农业的发展不相适应,而且在增量上也不能满足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要求.我县水利工程规模小,骨干工程少,大型水利工程还是空白,中型水库也仅有3座,小型山塘水库53座,这些水库的功能主要是以发电为主,防洪、错峰,调蓄库容量小.灌溉能力十分有限,全县有效灌溉面积l0.03千ha,机电灌溉面积0.7千ha,有充足水源保证的不足20%,主要是靠天田.致使全县农田保灌面积较低.
1.5效益不高
缺乏统筹规则,因而合理布局不够加之管理不善.造成了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益低下甚至无效益.如松源镇、屏都镇两镇涉及五个行政村的蛮渠上下两条灌排渠道全长3.2km灌溉面积660ha,2003年重新维修建成后日常维护管养经费无法落实,处于无人管理状态.受自然和人为破坏损毁严重造成灌溉能力下降.其它地方绝大多数早地和稻田没有水源工程和高标准的灌溉设施,中低产田地所占比重较大,占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但是许多水利基础设施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发挥不了应有的功能.
2加强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路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已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一个“瓶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水利基础设施水平.
2.1提高认识,树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意识
要改变水利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切实解决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水利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认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因此,应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程”来抓;作为为农民办实事、为农民办好事的“民心工程”来抓;并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
2.2探索水利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的新体制
集体投资的水利基础设施,在确保安全、有效运行、发挥效能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可以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由企业或农民承包经营连片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并努力引入竞争机制,对一些投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的农村各类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可改建成各种合作经济、股份经济、股份合作经济等形式.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项目业主化、筹资方式社会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局面,使其成为具有一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产业,才能不断壮大水利产业.
2.3促进部门协调及相互配合,推动水利基础设
施建设向纵深发展水利基础设施基本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聚集各个方面的力量,促进部门有效配合,资金的整合齐心协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成效.实践证明,在目前任务艰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部门协调配合,齐心协力,是推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前进的重要因素.如水利、农业、国土、农办、民政(扶贫资金)等部门的资金的整合就可以建设一定规模的水利基础设施的水工程项目.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坚持和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各部门、各乡镇应结合实际,抓住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发动群众进行水利基础集中治理,并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人手,做到有重点、有特色,杜绝面面俱到,泛泛而抓.要突出主攻方向,采取缺啥补啥的方法,以兴修水利为主,山塘水库的整治、节水灌溉配套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地方,实施水土保持工程,加强生态环境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2.4择优扶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凡属国家下达确定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由县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凡属村、乡、镇辖区范围内事关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的水利项目,应由当地党政依据社情民意,搞好规划,组织实施.对群众积极性较高,成效显著的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在资金上应优先安排,按建设的实绩、成效来确定扶持的力度和额度,采取“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的择优扶持办法.
天祝县设施农业灌溉工程滴灌典型工程位于打柴沟镇栗家庄村,项目区位于天祝县金强河北岸,毛毛山南麓,剥蚀石质低山丘陵区的石板沟沟口处,距县城西北22km。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栗家庄为金强河流域一级支沟,属于黄河水系。项目区内灌溉土壤大部分为灌溉栗钙土,无盐化风蚀现象,有机质含量高,肥力好,灌溉区农作物主要以小麦为主,兼种油菜、洋芋、牧草等,是金强灌区主要的农牧业区之一。天祝县栗家庄蔬菜种植区喷灌示范项目,位于天祝县金强河左岸安家河车站以东300m处,距县城华藏寺20km,海拔在2500m左右。栗家庄项目区属寒冷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2℃,极端最高气温31.30℃,极端最低气温-24.30℃,≥10℃的积温1163℃,年均日照时数2658h,多年无霜期138d,年平均降水量328.70㎜,年平均蒸发量1443㎜,为降水量的5.40倍,一日最大降水量30.60㎜,降水量随高程增加而增加。降水多集中在夏灌末期的7、8、9三个月,占全年的60%,作物生育期4、5、6三个月降水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9.80%,蒸发主要集中在作物生育期的5~8月份,占全年蒸发量的62%,多年来春末夏初时常发生干旱,河水季节多西北风,年平均风速2m/s,最大冻土层深度149㎝,结冰日期11月16日,开始封冻日期11月26日,最迟解冻日期4月10日,全部融冰日期4月15日。每日喷灌时间按10h考虑。
2工程任务和规模
该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蔬菜种植条件好、土地平整、连片程度高的华藏镇栗家庄村栗家庄蔬菜制种区的灌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改善项目区农业用水的紧张状况。天祝县栗家庄蔬菜种植喷灌区西北高东南低,平均自然坡降为1/50~1/100,呈长条形,东西宽为250m,南北长为340m。根据项目总体规划,本项目规划建设节水灌溉面积16.67hm2,灌溉方式采用半固定式喷灌系统。本项目规划新打水源井1眼(井深20m),铺设供水干管1条,管长220m;分干管2条,总长430m,支管35条,管径为φ65mm,总长2200m,支管平均长度63m/条。
2.1工程总体布置
栗家庄灌溉水源取水位置从水源井开始,向南沿地块东侧布置1条供水干管,管道长度为220m。该项目喷灌系统采用干、分干、支管三级管道,其中供水干管平行于等高线布置;分干管2条,总长430m,垂直与等高线且垂直干管布置;支管35条,管径为φ65mm,总长2200m,支管平均长度63m/条。在分干管上设三通和支管连接;在支管上每18~19m安装Φ33mm镀锌钢竖管1根,灌溉时与喷竿连接。项目区内共计安装132根镀锌钢竖管。供水干管设分水井1座,分干管设排水井2座,布置结果如下:水源井1眼,井深20m,铺设供水干管1条,管径为φ125mm,总长220m;分干管2条,管径为φ90mm,总长430m;支管35条,管径为φ65mm,总长2200m;分水井1座,检查(控制)井1座,排水井2座。
2.2施工条件
项目区内有简易的乡间道路与312国道相通,工程所需材料及设备可由汽车直接运至项目区,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工程所需材料,水泥由永登水泥厂供给,PVC管、钢材从兰州市场购进。根据工程资金年度安排及为了尽快发挥效益,施工工期定为2个月。
2.2.1建筑材料
①当地材料金强河沿线及各洪水沟道储藏有丰富的砼粗、细骨料、砂砾石垫层,卵石在金强河河床内人工就地拣取,并且质量良好,容易开采。块石料平均运距5km,砼粗细骨料2km。②外购材料工程所需外购材料主要有水泥、PVC管、钢筋。水泥可从永登水泥厂进货,PVC管、钢材从兰州市场购进,但所有材料均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场使用。当需要储备时,应做好材料的贮存工作。
2.2.2主体工程施工方法及要求
栗家庄节水喷灌工程施工依据《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J85-85)、《水工建筑物金属结构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SLJ201—80)、(DLJ201—80)进行。①砼预制块生产要求按质量要求冲洗粗细骨料,砼的水灰比控制在0.60~0.65内,采用机械拌和,人工入模,振捣器振捣,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预制块厚的1/2~1/3,振捣完毕后,应及时收面,表面应以原浆收面、整平、抹光,洒水养护,预制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方可拉运。②浆砌卵石施工要求:相邻两排卵石应错开茬口,并选择较大的卵石砌于渠底。大头朝下,挤紧靠实。③建筑物施工要求建筑物施工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进行。基本工序为测量放线基坑开挖基础处理验收架模绑扎钢筋浇筑砼养护质量检验与评定。建筑物地基应按要求夯打密实,干重度应达到21kNt/m3以上,基础开挖完成后,须经验收合格,方可开盘浇筑砼或砌筑块石。施工中应特别注意各种预埋件的埋设,防止漏埋和错埋,架模、配料、搅拌、振捣、卸模、养护,每个环节都要严把质量关,施工过程中要认真执行《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的有关规定,按照《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水工建筑工程)》(试行)SDJ249.1-88的要求,进行质量检验及评定。
3经济和环境影响评价
3.1经济评价
设施农业灌溉工程大部分是公益性或准公益性项目,因此,经济评价只进行国民经济评价。
3.2国民经济评价
3.2.1工程效益
2008年全县灌溉面积为1万hm2,其中:农田灌溉面积0.85万hm2,林地灌溉面积0.05万hm2,牧草灌溉面积0.10万hm2。规划到2020年计划发展设施农业灌溉面积0.45万hm2,使全县农田灌溉面积达到1.30万hm2,其中:农田保灌面积0.85万hm2,新增设施农业灌溉面积0.45万hm2(低压管灌0.18万hm2,滴灌0.18万hm2,喷灌0.09万hm2)。工程实施后节约水量81.03万m3。工程实施后,对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缓解地下水超采,促进各灌区农、林、牧、副业的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2.2经济评价的依据及原则
评价依据:《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等有关技术规范。评价原则:着重评价工程实施后,灌溉水利用率和保灌程度提高,具有增产、节水等直接或间接效益,分析该项工程的投入与产出,计算国民经济评价及财务的各项评价指标,评价项目经济可行性。本工程以动态指标为主,静态指标为辅,进行经济评价。
3.3经济效益计算
本项目实施后,效益主要体现在增产、节水效益上,因此计算效益时只计算增产、节水效益。
3.3.1增产效益
农业增产效益按有无项目时规划水平年增产值计算,采用分摊系数法计算灌溉工程分摊效益。
3.3.2节水效益
规划实施后,项目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35提高到0.66以上,年节约水量81.03万m3,按现行水价0.10元/m3计,节水效益为8.10万元。
3.3.3水利综合效益
经计算水利综合效益为4308万元。
4环境影响评价
本规划单项工程的开挖量较小,工程规模小,施工期短,施工时无永久性占地,对地表影响小,且易于恢复,对渠管道沿线植被不会产生直接破坏作用;开挖断面不大,不会造成滑坡、塌陷等问题。项目建成后,灌区植被、土壤不会遭到破坏或发生恶化现象,环境总体呈改善趋势,所以,该工程建设从环境角度看也是可行的。
5保障措施
5.1明确规划的法律地位,审批后的规划作为指导和约束设施农业灌溉建设项目立项的依据。设施农业灌溉设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设施农业灌溉工程建设是一项技术性强的综合性工作,为了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我县成立了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织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对照各部门相关规划,结合当地实际,确定设施农业灌溉工程建设规模。
5.2为加快设施农业灌溉工程建设步伐,今后我县将把设施农业灌溉工程建设纳入各级领导考核内容,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建立规划实施的协调机制,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同时,加强农民用水协会建设,改革农村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对设施农业灌溉工程的管理,逐步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充分发挥农民用水户的作用。
5.3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工程质量责任制和监管机制。为了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天祝县成立由有关部门组成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层层签定工程质量责任制,严把质量关。同时,该项目监理实行公开招标,监理单位监理人员进驻工地,对施工进行全过程监理。
5.4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有效保护和节约使用,实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天祝县是一个农牧业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当前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确保粮食安全;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积极推行节水灌溉,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促进我县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5.5加大投入力度,足额落实资金,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设施农业灌溉工程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农业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必须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程序进行管理,实行报帐制。
关键词沼气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应用
沼气生态农业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技术模式之一。然而,目前我国农村沼气普及率仅为10%,应用推广潜力巨大。目前昌黎地区的设施农业达到0.67万hm2,涉及到黄瓜、西红柿、草莓、甜瓜、油桃等多种蔬菜瓜果,为农业经济增长及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沼气生态农业技术概况
沼气生态农业技术是依据生态学原理,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将畜牧业、种植业等科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优化整体农业资源,使农业生态系统内能量多级利用,物质良性循环,达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目的,是一项可持续农业技术[1-2]。
四位一体模式是以200~600 m2的日光温室为基本生产单元,在温室内部西侧或东侧建一座20 m2左右的太阳能畜禽舍和一个2 m2的厕所,畜禽舍下面为一个池容10 m3的沼气池。利用塑料薄膜的透光和阻散性能及复合保温墙体结构,将日光能转化为热能,阻止热量及水分的散发,达到增温、保温的目的,使冬季日光温室温度保持10 ℃以上,从而解决了反季节果蔬生产、畜禽和沼气池安全越冬问题。温室内饲养的畜禽及点燃的沼气灯可以为日光温室增温,并为农作物提供充足的二氧化碳气肥,农作物光合作用又能增加畜禽舍内的氧气含量;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液和沼渣直接施用到温室果菜,有效提高了果菜品质及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达到改善环境、利用能源、促进生产、提高效益的目的。把北方“四位一体”沼气生态农业模式与设施农业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可形成农户生活、沼气发酵、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发展链条。
2沼气生态农业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原理及效果
2.1沼气生态农业技术在日光温室中的应用原理
(1)作物生长需要一定的二氧化碳气体肥。如蔬菜的地上部分干重中有45%是碳素,这种碳素是由作物光合作用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得来的。作物生长最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是0.1%,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是0.03%。日光温室里作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只有0.02%的二氧化碳,这远远满足不了作物生长的需要,所以要提高日光温室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在日光温室内燃烧沼气提高室温和增施二氧化碳气体肥是一项可行的技术措施。
(2)沼气发酵是由众多微生物参与的复杂生化过程。在沼气发酵过程中,几乎所有沼气发酵原料都被消化,产生的沼液、沼渣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氨基酸、微生素、蛋白质、有机质、腐植酸等成分[3-4]。沼液喷洒在蔬菜上可以被植物植株直接吸收利用,能加快叶绿素的合成,提高光合效率,促进蔬菜体内物质和能量的代谢,提高蔬菜吸收肥水的能力,使蔬菜生长健壮旺盛,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从而产生明显的增产作用和抗病虫能力。
2.2应用效果
(1)增施二氧化碳及沼渣、沼液对蔬菜生长的作用。许多试验证明,无论是叶菜类还是果菜类,在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时,除了植株的光合速率明显提高外,其株重、叶面积及干叶比均有增加,无沼气池的温室,在不放风时二氧化碳浓度只有200~300 μL/L,其芹菜的单株干物质重只有“四位一体”温室的60%。在二氧化碳及沼肥增加后,黄瓜叶片明显变厚,其干叶比重可增加30%左右。
(2)增施二氧化碳及沼渣、沼液对提高果菜类结果率的作用。增施二氧化碳及沼渣、沼液不但可以促进蔬菜的营养生长,而且还可使黄瓜的雌花数增多,坐果率可增加20%左右。
(3)增施二氧化碳及沼渣、沼液对提高蔬菜早期产量和总产的作用。增施二氧化碳及沼渣、沼液促进了蔬菜的生长发育,相应蔬菜的产量和产值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早期产量增长更为明显。增施二氧化碳及沼渣、沼液的温室,黄瓜早期产量增长36%,产值增长44%,总产量增长29%。番茄和青椒在定植后开始增施二氧化碳及沼渣、沼液,增产效果也很明显,试验表明,番茄较对照可平均增产21.5%,青椒较对照增产30%。
(4)增施二氧化碳及沼渣、沼液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温室蔬菜增施二氧化碳及沼渣、沼液后,不但增加了蔬菜产量和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也改善了蔬菜的品质,深受消费者欢迎,经过对黄瓜和番茄果实进行分析,果实中VC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有所增加,黄瓜的可溶性糖比对照增加13.8%。
3经济效益分析
畜禽舍及10 m3沼气池需投资4 000元左右,提供的二氧化碳气肥增产节支效益为420元左右,1个10 m3沼气池每年可提供6 t沼渣、4 t沼液,每吨沼渣相当于71 kg碳铵,每吨沼液相当于10 kg碳铵,使用沼肥1年可节约化肥费用500元;沼气燃烧提高大棚温度,沼气大棚的蔬菜比对照大棚早上市15 d,提高经济效益20%以上,2008年冬季至2009年5月,沼气大棚收入超过30万元/hm2,对照棚收入24万元/hm2,增收节支6万元/hm2。
实践证明,在黄瓜、西红柿、草莓、洋葱、葡萄等果菜作物温室内增设沼气设施后,通过增施二氧化碳及沼渣、沼液,对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蔬菜防病抗病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增产幅度在10%~30%之间。同时瓜果蔬菜的品相、口感等有明显的提高。在原来设施基础上增加沼气池这一新设施,能使设施园艺技术上一个新台阶。
4参考文献
[1] 张国强.几种沼气综合利用模式的特点及效益[J].中国沼气,1994(1):40-41.
[2] 曾超,吉宏.基于循环农业的农村可再生能源产业化模式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0(1):117-118.
为加快我市“设施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稳定发展,在总结几年来发展设施农业的基础上,制定2009年设施农业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为目标,以“设施农业+产业化”为抓手,政府扶持以“集中连片、示范带动”为原则,立足发展“名、特、优、新”品种设施大棚栽培,通过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逐步形成规模化、区域化的特色产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热带高效农业的科技生产水平和整体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稳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经济基础。
二、设施农业资金安排及实施单位
2009年市政府投入设施农业发展资金7000万元,其中瓜菜设施农业和果蔬储存项目资金1900万元,花卉设施农业资金5052万元。
(一) 750万元用于在崖城镇朗芒田洋建设瓜果菜设施大棚150亩(三亚海源实业有限公司负责实施)。崖城是我省重要的瓜果菜基地之一,为了更好地发挥设施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在郎芒田洋建设150亩钢架大棚发展无公害瓜菜生产。
(二) 880万元用于在崖城镇建设果蔬储存销售运输中心项目(三亚海源实业有限公司负责实施)。果蔬储存销售运输中心项目是我市在建第一家农产品批发市场,集农产品批发、集散、冷藏、加工、包装、检测、信息一体的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建成使用后将有助于解决崖城地区及周边地区果蔬“烂市”情况,解决农民果蔬销售、运销难题,提高果蔬的利用价值,带动农民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增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该项目是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8000万元,建设规模200多亩,目前企业已投入建设资金6000万,缺口资金2000万,政府扶持资金880万。项目资金由市农业局负责管理,实行报帐制。
(三) 270万元用于设施大棚地方标准化建设(三亚南繁科学研究院负责实施)。我市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建设设施大棚标准每亩1万、3万、5万、8万不等。在全省还没有设施大棚地方标准和大棚栽培技术地方标准的情况下,我市投入270万元用于建设样板工程,制定适应不同作物和栽培环境的6个大棚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由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验收通过。业主为三亚南繁科学研究院负责,项目实行报帐制。
(四) 420万元用于支持市公安局戒毒康复农场建设兰花基地。建设兰花大棚30亩,其中温室大棚10亩,扶持发展戒毒康复农场生产项目,解决1000多名戒毒人员和留场就业人员工作。项目资金由市林业局负责管理,实行报帐制。
(五) 499万元用于扶持三亚丛耕花卉专业合作社建设兰花基地。高峰地区老百姓脱贫难度较大,毁林开荒现象严重,为了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建议扶持该地区发展兰花产业。三亚丛耕花卉专业合作社建设兰花基地100多亩亩,计划投入1475万元,目前已投入300万。基础设施已完成、建好大棚20亩。根据《三亚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亚市加快兰花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的通知》(三府〔2008〕189号文件)第七条“支持农村兰花专业合作社扩大兰花生产规模,建设总体规模超过667平方米的,一次性给予60元/平方米扶持”规定,安排499万元用于扶持三亚丛耕花卉专业合作社建设兰花基地。项目资金由市林业局负责管理,实行报帐制。
(六) 4133万元用于扶持三亚兰德种业有限公司在亚龙湾建设都市农业示范园。该项目用地位于亚龙湾二期开发区内,规划为基本农田。项目总投资1.3亿元,公司自筹资金8700元,建设规模2755亩,建设成集玫瑰种植、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该项目可以填补我市玫瑰花发展的空白,做大做强花卉产业,美化亚龙湾环境,带动亚龙湾周边村庄群众致富。政府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建设基础设施和排灌系统。土地租金每亩1400元,每十年递增10%,政府扶持4133万元以固定收益回报金1100元/年,分14.2年全部回报给农民。业主为三亚兰德种业有限公司。项目资金由田独镇负责管理,实行报帐制。
三、相关要求
(一)成立机构,加强管理。由市监察、财政、发改、审计、农业、林业、科信等部门组成三亚市2009年设施农业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设施农业项目的指导、服务、监督、检查及验收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全镇发展设施农业的组织领导,成立以党政办、农业服务中心、相关行政村、农业银行潭头营业所、潭头信用社等部门组成的设施农业推动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为组长,林文灏副镇长为常务副组长、林程标副镇长为副组长、黄碧娟副镇长为执行推动工作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农业服务中心,由副镇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要把发展设施农业纳入镇政府重点工作,统一协调、督促设施农业发展工作;农业银行潭头营业所、潭头信用社等部门要组合各自职能,配套落实项目和资金扶持措施;各村要结合各自实际,按照镇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动员农民群众抓好落实。
二、推进土地流转。各村要坚持依法、有偿、自愿原则,积极引导农民以转包、租赁、置换、承包、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设施农业集中连片种植,向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各村要学习借鉴古槐、鹤上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积极推广“6+1”土地流转模式(每亩耕地年租金600元,村流转工作经费100元),特别是霞江、汶上、文石等村近期内要切实负责任,引导耕地合理有序流转,确保集中连片开发,发挥规模效应。
三、落实扶持政策。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将发展设施农业列入购机补贴的惠农政策,及时兑现省、市、长乐市三级政府补贴,充分调动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今年内投资设施农业连片50亩以上且建设标准大棚(宽6m、棚坡高2.8-3.5m)的农民个人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镇村协调潭头信用社先期每亩给予相应补贴标准的贷款,由镇财政每月支付利息,待上级补贴款下拨到位后先予还款本金。同时,镇政府采取财政贴息等形式,给予一年内贷款贴息支持。如果上级明确启动设施农业保险,设施农业保险费由市财政补贴50%,农户自付50%,由镇政府协调,村委会牵头开展此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