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个人扶贫工作建议范文

个人扶贫工作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个人扶贫工作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个人扶贫工作建议

第1篇:个人扶贫工作建议范文

互助资金试点村评估审核报告

今天是个好日子我办成立了以主任郭永胜任组长,薄锐、祁盈任副组长,张和平、杨文、邬长春、闫学栋为成员的清水河县互助会自评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自评工作方案。

自评小组严格按照民意调查、查数据、进农户的工作步骤,于2012年8月1日到7日利用一周的时间对2012年之前实施的10个互助资金试点村进行评估审核。

截止 2011年底,10个试点村互助资金累计总量达到411.94万元,其中2006年65.27万元, 2007年57.78万元,2008年62.43万元,2009年65.45万元,2010年75.56万元,2011年85.45万元。互助资金扶持的产业主要是种养业、加工业、商业及运输业,据县扶贫办统计,五年来资金使用情况为:种植业185.6万元,占45.06%;养殖业143.69万元,占34.88%;商业及运输业47.61万元,占11.6%;加工业19.5万元,占4.73%;其它15.54万元,占3.77%。目前互助资金所扶持的各类产业发展良好,效益明显,资金收益率平均为23%。借款户按期还款率达到98%。到2011年底,10个试点村都已成立扶贫互助会,制定了章程。各互助会包括监事长、理事长、会计、出纳、互助会成员,并积极发动贫困户踊跃入社,贫困户入社率均达到50%以上。

二、扶贫互助社评估情况

按照评估标准,评估如下:

清水河县韭菜庄乡黑山子村扶贫互助会

清水河县北堡乡八道峁村扶贫互助会

清水河县城关镇水门村扶贫互助会

清水河县窑沟乡营盘峁村扶贫互助会

清水河县窑沟乡暖泉也村扶贫互助会

清水河县城关镇八龙湾村扶贫互助会

清水河县窑沟乡单台子村扶贫互助会

清水河县韭菜庄乡北圪洞村扶贫互助会

以上八个互助会均已在民政部门注册,设立专门账户,入社率高,发放回收贷款及时,互助会收支平衡且略有剩余,能帮助农户增收,达到本次自评A类的标准。

清水河县喇嘛湾镇红旗村扶贫互助会

清水河县宏河镇永兴村扶贫互助会

以上两个互助会,在民政部门已注册,成立专门账户,发放回收贷款及时,互助会收支平衡且略有剩余,唯一欠缺农户整体入社率相对A类互助会偏低,又高于C类标准,达到本次自评B类的标准。

三、评估中发现的问题

一是在互助资金运行过程中,农户整体入社率低。二是在互助资金运行过程中,没有企业及个人捐助扩大本金。三是不少农户对互助资金的认识还不够。基于以上问题,我办互助资金负责人,高度重视,邀请10个互助会负责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我们将来互助资金的发展奠定基础,让我们互助资金滚动式发展壮大。下一步工作中重点要加大宣传力度,让老百姓真正明白互助资金的含义,及互助资金的未来趋势。同时将吸纳有爱心的企业和个人捐款扩大互助资金,使互助资金能够帮扶更多的穷人。

四、工作意见和建议

一是试点村互助资金额度偏小。由于每村互助资金总量只有15万元,即使吸引农户参与入股,但资金总规模还是不大,与农户对资金的需求规模形成反差,不能有效地促进贫困农户脱贫和经济快速发展。建议适当加大资金力度。二是互助资金发放的额度有待提高,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老百姓对资金的要求越来越大。建议适当提高发放额度,提升老百姓对互助资金的信心。

第2篇:个人扶贫工作建议范文

贵州省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二十多年,仅“十一五”时期就投入60多个亿,大概估算下,至今总投入应该在500多亿。这么多的资金投下去,发挥了应有效益了吗?个别党员干部如果还沉湎于扶贫开发的成绩、政绩,沉湎于简单的统计数据,沉湎于表面的花架子、摆样子,就是上对不起党和国家的重托,下对不起贫困百姓的信任和期待,更无法面对自己的良心。

扶贫效率不高的原因何在

因为体制机制问题,扶贫工作效率不高,而且在输血式扶贫中培育了一些懒汉。都知道“扶贫先扶志”,没有志气,精准扶贫、集团帮扶,其成效都十分有的,但是为什么我们对扶志下功夫欠缺?也许是因为很难用数字表达,难以体现政绩。在“等、靠、要”的思想里,任何先进的扶贫方式都是一种摆设,而且在贫困地区,会让勤劳的人吃亏,懒散的人受益,长此以往,扶贫工作会越做越艰难。

贵州是贫困人数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首先是长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欠账,加上地势山高坡陡,比如毕节地区和望谟麻山地区,许多乡镇海拔高低差在1000米上下,60度左右的陡坡很常见,造成老百姓生产成本奇高,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效率极低甚至成为负数。

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虽然国家加大了对贵州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特别是近几年的交通大会战、水利大决战,集中改善了交通、水利等瓶颈问题,但是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效率还没有体现出来。比如交通,虽然到今年年底基本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但是由于乡村道路等级太低,道路损坏几率很高,相当于动脉血管基本畅通,但是毛细血管常出问题,交通的综合优势无法体现,真正解决交通瓶颈问题的路还很漫长。

其次是源于人多地少的过度开垦和矿产资源滥采滥挖,造成水系断裂形成石漠化。原有水系断裂加重了老百姓用水成本,石漠化又恶化了当地气候条件,加重了石漠化发展速度。贵州省极贫地区基本上都存在比较严重的石漠化现象。

再次是人才匮乏,项目设计质量和品位偏低,造成项目建成后发挥不了应有效率,达不到最初预期,导致一定数量的重复建设甚至个别项目需要推倒重来,致使GDP虚升和扶贫资金浪费。

最后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基层组织自身发展实力匮乏。与发达地区相比,贵州省集体经济发育不良,尤其是贫困地区几乎没有村级集体经济,造成了村级基层组织有想法无实力,缺乏创新发展的基础环境,不同程度影响了自身求发展积极性的发挥。

扶贫机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第一,基于扶贫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应该向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提建议,尽快进行顶层设计,改变扶贫办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现状,将扶贫办与其他职能部门重复交叉的项目审批事项,交给专业部门和专业人员负责,扶贫办代表中央国家机关行使监督、检查、考核扶贫工作实效、推广扶贫经验的监管职能。

在中央出台改革政策前,贵州省也可以率先按照“先行先试”的原则实施改革试点,在寻求国务院扶贫办支持的前提下,打破省扶贫办人员少、任务重的瓶颈,从门类众多的专业管理中解脱出来,提高扶贫工作整体效率。

第二,改变帮扶对象,营造扶勤助困的新局面。为了解决“扶贫先扶志”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建议改变现有的扶贫开发思路,将帮扶贫困人员改为偿还式帮扶贫困村组的致富能手,待帮助勤劳肯干的致富能手形成相关产业并产生效益后,将帮扶资金还回村级组织,壮大村级组织的经济基础,增强其自身发展后劲。致富能手形成优势产业后,除偿还帮扶资金,还需按照事先约定的合同内容,自愿选择对口帮扶一户或多户贫困农户,政府在资金、税收等政策上予以支持,形成脱贫致富合作社,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的作用,改变“勤劳百姓伤心、懒散人员受益”的现状。

农村产业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必然增加贫困农村的就业机会,使更多的人不必靠外出打工谋生。同时,农村产业的发展,也会促进周边城镇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创新,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贵州的优势在山地特色农业和生态精品农业,贵州的创新创业基地在广大的农村,特别是没有工业污染的贫困乡村。

第三,关爱弱势群体,保障基本生活水平。贵州农村老弱病残孤寡贫困人群,在亲戚或乡亲的照料下保证日常生活已经十分不易,不可能采用扶贫方式劳动脱贫。由于这部分人群数量不多,建议国家提高补助标准,使他们的收入达到或超过2736元的贫困标准,让这些很难靠自身努力脱贫致富的人群,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和关爱。

第四,成立贵州省扶贫开发产业发展风险投资公司,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农村脱贫的渠道是产业发展,产业发展需要龙头企业带动。成立贵州省扶贫开发产业发展风险投资公司,将国家拨付的扶贫资金中用于农业产业发展的部分,集中由公司运作,以风险投资的方式,扶持各类企业、合作社或个人创新创业,发展农村产业经济。投资公司要按照项目PPP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经营和管理,省纪委、省扶贫办和省审计厅监督公司依法运营。

第3篇:个人扶贫工作建议范文

一、产业扶贫基本情况

澄城县地处渭北旱塬,全县耕地面积87万亩,总人口40万,其中农业人口30万。现有扶贫开发重点村94个,农村贫困人口4.23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省级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县。

2016年以来,全县紧紧围绕“2018年贫困村、贫困县摘帽,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精心规划、明确任务、夯实责任,按照“多栽果、壮畜牧、扩经作、建大棚、强园区”的产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苹果、樱桃、蓝莓、火龙果等设施瓜果菜,扩大核桃、花椒、中药材种植规模,积极巩固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成果,正大3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落户澄城,新建万头生猪标准化示范区1个、生态养殖基地3个。围绕澄城优势产业,把产业扶贫作为重要抓手,积极引导贫困户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根据贫困户实际,分类扶持指导,全县产业脱贫的贫困户在种植产业上已发展樱桃种植户44户,229亩;苹果种植4733户,28979亩;花椒种植1441户,4705亩;核桃种植 1073户,5111亩;桃、杏、葡萄等其他作物800户,5930亩。在畜牧产业上已发展生猪养殖469户,18251头;肉羊养殖32户,6040只;蛋鸡养殖101户,189420羽;肉牛养殖74户,530头。

二、产业扶贫的主要措施

(一)精准识别,明确脱贫重点

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全县坚持把精准识别、分类施策、配套建设作为前提和基础,强力推进。创新制定了贫困户识别标准,扎实开展了建档立卡“回头看”,识别核定贫困户。对照因病、因学、缺资金、无劳力等致贫原因,对贫困户进行了详细甄别、科学分类,逐户逐人采集更新数据、录入系统,并按照产业发展和项目倾斜、扶持情况,2017年拟脱贫1973户6905人,2018年拟脱贫2249户7510人。现已全部建档立卡,让产业扶贫更精准。

(二)整合项目,实施精准补贴

注重统筹各方资源,通过整合各类农业项目资金,在政策和资金上向贫困户倾斜,最大限度地保障产业发展资金需求,全方位扶持贫困户进行产业脱贫。2016年以来,通过粮食高产创建等项目扶持贫困户1887人,补贴资金104.84万元;通过新建果园补助项目扶持贫困户5120人,补贴资金52万元;通过畜牧养殖标准化建设项目扶持贫困户628人,补贴资金40.31万元;通过现代农业园区项目扶持贫困户87人,补贴资金120万元;通过农机具补贴项目扶持贫困户214人,补贴资金42.42万元;通过实施农民培训项目培训贫困户8600人次,补贴资金42万元;累计扶持贫困户7936人,补贴资金401.57万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户生产发展资金难题。

(三)编制规划,有效指导产业扶贫

根据农业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的《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精神,县农广校邀请杨凌绿之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走访调研,编制了《澄城县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为指导产业扶贫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争取各级扶贫资金奠定基础。

(四)积极探索,打造“双+”扶贫模式

截至目前,全县已发展现代农业园区16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2家,农民合作社575家,家庭农场、种养大户202户,共培育职业农民446人,涉及全县10镇(办)粮食、果业、畜牧、设施蔬菜等优势产业。他们熟悉当地产业优势,队伍稳定,流动性小,作为群众身边的产业发展典型,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性。全县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职业农民塑造工程,坚持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和机制,采用“新型经营主体+精准扶贫”和“职业农民+精准扶贫”的“双+”扶贫模式,通^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的带动,帮助贫困户学习技术、掌握信息、发展产业,完成精准扶贫由供血到造血的转变。近一年来,“双+”模式已经初见成效。例如,地处贫困村马村的尖咀现代农业园区以发展设施农业为载体,吸纳贫困户从事设施生产,30多户贫困户从业者2016年户均收入实现3万元,已经达到脱贫标准。职业农民王建琦采用“职业农民+贫困户”的生猪养殖扶贫模式,对口帮扶30户贫困户从事生猪养殖,先行垫付资金为贫困户提供仔猪、饲料等,同时无偿进行技术支持,扶持的30户贫困户抓住生猪有利行情,已出栏生猪900多头,销售收入190万元。像尖咀农业园区这样的新型经营主体和王建琦这样的职业农民还有很多,在产业脱贫中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

(五)勇于创新,多形式巩固成果

在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同时,大胆创新扶贫模式,实现全方位多层次覆盖,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一是创新“财政+银行+贫困户”金融扶贫模式。通过财政资金担保,撬动银行贷款,对有劳动能力、技能素质和个人信用良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发放1万~5万元限期两年的全额扶贫贴息贷款,累计发放贴息贷款7800万元,扶持2000余户贫困户发展苹果、生猪、设施农业等产业。二是开展“支部+协会+会员户”互助运作模式。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以互助协会为载体,以产业发展为纽带,以贫困户增收为目标,通过支部引领、协会资金支持,对生产生活困难、无力购买生产资料的种养殖会员户发放5000~10000元小额借款,解决生产发展资金难题,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增强贫困户自我积累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新建18个村级互助资金协会,全县互助协会总数发展到47个,资金规模达到1914万元,入户5122户,发放借款1350万元,扶持2300名会员户发展苹果、生猪等产业。三是打造“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扶持带动模式。一方面采取“农户贷款、带资入股、就业分红”的形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另一方面利用扶贫贴息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等经济合作组织,鼓励其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对劳动能力比较弱、经济条件比较差或不能独自发展产业的贫困户,通过企业用工、合作社帮带、贫困户参股的方式予以解决。盛天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贫困户参股形式,带动东富庄村46户贫困户3年内全部脱贫。四是实施“支部+产业+贫困户”帮扶模式。通过支部引领、瞄准产业、贫困户参与、财政扶贫资金直接到户的方式,引领贫困群众大力发展苹果、生猪、设施农业等增收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2016年度第二批产业项目覆盖贫困户700户。五是探索“光伏+贫困户”扶持模式。投资1000万元扶持3镇5村500户贫困户,通过发展光伏扶贫产业致富,目前,光伏扶贫项目基本完成。同时积极争取省地电公司支持,拟投资1000余万元在尧头镇发展光伏产业,计划带动150余户贫困户增收。

三、存在问题

尽管全县在产业脱贫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产业脱贫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贫困对象素质不高

部分贫困户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等靠要思想严重,将自己的脱贫希望全部寄托在政府和包联部门身上,不主动、不配合、不想办法,模糊了输血和造血的关系,给扶贫工作增加了难度。加之大部分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留守的多为老、弱、病、残、小,劳动能力受限,无法有效参与产业帮扶活动,导致“造血”功能不佳。

(二)资金投入不足

贫困村需要建设的项目多,需要扶持的资金多。各级政府财政困难,财政扶贫资金有限,帮扶部门也无多少资金投入。加之农业产业投入大、周期长,市场风险也很大,贫困户无法承担投入成本,资金问题成为制约扶贫的最大障碍。

(三)项目支持不够

在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产业扶贫过程中,各级没有明确专门的项目支持,影响了帮扶的热情和积极性,成为制约全县“双+”扶贫模式推广的瓶颈和短板。

(四)资金整合难度大

按照近年来项目管理和实施要求,必须是规模化、标准化连片实施,由于贫困户产业分布不集中,在项目和资金的倾斜上有一定难度。近几年来通过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容易脱贫的贫困户基本已经实现脱贫,剩下的贫困户脱贫成本不断增大,攻坚任务愈来愈艰巨。就澄城而言,属传统农业县,气候干旱缺水,区域内沟壑纵横,致贫原因复杂多变,脱贫难度大,建议加大对扶贫资金总体投入,从根本上提供资金保障。

四、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规划统揽力度,提升精准扶贫效率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规模化种植、养殖和经营是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有效手段。建议县级加强统筹指导、因地制宜,分片对产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不断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职业农民+精准扶贫”等扶贫模式,以提高扶贫效率。如澄城县位于苹果优生带,县北冯原、王庄、赵庄等镇主要发展中晚熟苹果,县中交道等镇发展早中熟苹果,县南发展桃、杏、梨、葡萄等杂果,庄头镇及周边村发展樱桃产业,形成规模,集约化经营,这样就可以降低生产与销售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价值。

(二)加大资金捆绑力度,提升整体发展能力

扶持资金的多少直接影响扶贫任务的落实。没有资金投入,或资金短缺,任何扶贫都如空中歉蟆H绻仅靠帮扶单位支持,难以按期完成脱贫任务。建议按县扶贫规划,各镇将政策扶贫资金、有关项目资金、帮扶单位扶持资金、社会捐献资金、村民自筹资金等全部整合,统筹规划,捆绑使用,踏踏实实干脱贫实事。

(三)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升自我造血功能

当扶贫产业确定后,农民急需的是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建议由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牵头,安排农业、林业、畜牧、科技等部门技术机构或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各尽所能,分门别类地组织开展相关实用技术培训,切实提高贫困户创业能力,进而提升自我造血功能。

(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发挥模范带动作用

贫困村的脱贫致富,村级组织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及两委会班子成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庄镇岑头村书记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带领村民自力更生,新修公路,发展苹果、生猪产业,收效不错。但是想要彻底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村职业农民、党员干部和致富能人的挖掘、培养工作,力争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敢想敢干、勇于开拓的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创建有凝聚力、战斗力强的致富创业团队,辐射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五)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形成扶贫帮建合力

精准扶贫涉及多个单位,如县级包联部门、镇党委政府、村级组织、帮建企业、产业合作社等,结构较为复杂,甚至各有各的想法和计划。如果没有统一协调,将职责不清、任务不明,事倍功半,大大影响扶贫效果。建议协调机制,明确主导单位和责任主体,分解具体任务,各负其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有效合力,就会加速脱贫进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4篇:个人扶贫工作建议范文

全市扶贫系统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扎实推进脱贫开发,坚决打好脱贫开发攻坚战。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履行扶贫的政治责任。迅速组织全市干部群众学习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响应坚决打赢脱贫开发攻坚战的号召,把中央决策部署和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结合全市扶贫重点工作、重大问题,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狠抓督促检查,进一步完善: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帮扶措施、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的工作。

二是做好政策加法,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以贫困群众为主体,提高他们的知情度与参与度,把扶贫资源、措施瞄准特定人口,扶贫资金不撒胡椒面,在“特”上做文章,发挥赣州绿色优势,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各方支持与贫困群众自身努力相结合。以问题为导向,逐村逐户分析致贫原因,提出解决措施,以脱贫需求为第一信号,找准脱贫门路,制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实施干部驻村帮扶、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扶贫小额贷款、电子商务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龙头企业带动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具有赣州特色精准扶贫工程,千方百计促进贫困群众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第5篇:个人扶贫工作建议范文

按照省市委安排,2018年8月到县任职。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结合以往工作经验负责推进了金融扶贫、E概帮、互联网+等各项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提高思想政治站位,强力助推金融扶贫。结合县委工作需要,成立了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县金融办、农商银行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金融扶贫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县推进金融扶贫工程实施方案》。针对贫困户无劳动能力且有贷款意愿,企业发展需求,基地建设带动,光伏分红收益等多种方式,重点采取双免、带资入社、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扶贫村级光伏电站项目等四种贷款扶贫模式,制定精准扶贫菜单,全面开展金融扶贫。2018年对全县的贫困户全覆盖到户排查、对接,共确定符合贷款条件贫困户1578户,其中564户签订无贷款意愿承诺书,其他1014户全部取得了小额扶贫贷款支持。

二是强化责任担当作为,全面提高服务效能。结合“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理念,针对当前农村现状实际,以农民办事不出村为目标,充分整合互联网+乡村党建、+电子政务、+远程医疗咨询、+诉求援助等20余项业务,打造了集党务、政务、商务于一体的“E概帮”村民服务中心。 月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到调研,对“E概帮” 村村民服务中心开展远程诊疗、发展公共卫生服务、推进电子政务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是依托互联网思维统领,指尖消费势能日益凸显。在全省率先掀起学习、运用“互联网+”热潮,率先落地了全省第一个 ,“综合发展型”县域电商模式引领龙江,享誉全国。大力开展“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小康龙江”综合扶贫电商平台3•15展销活动。2018年农产品线上销售额达到6780万元。总投资5200万元的电商产业园目前已入驻企业21家,截止2018年末实现销售收入4260万元。东北地区最大的天猫优品体验店落户 运营,辐射城乡的13个体验店和直销网点启动建设。

二、主要收获和体会

(一)不断加强学习,提升实践能力。挂职锻炼期间,认识到要树立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责任,坚持向书本多学习,向领导多请教,向同事多取经。真正能够学以致用,在工作中检验学习成果,把学习到的新观念、新方法与发展实际相结合,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思谋献策。

(二)时刻迎接挑战,创新工作方法。来xx工作8个月,使我的开阔视野,了解基层,同时深深感受到县委县政府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办公制度。新环境,新体验,新工作,新挑战。我面临从省级工作平台到县域工作平台的转变,我坚持全身心投入,全力以赴工作,积极参与全县金融扶贫、互联网+等调研活动,注重在调研中了解掌握实情,分析研究问题。

(三)积极谋划思路,坚定发展理念。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先进的思想。不怕经济落后,就怕思想落后。有了先进的思想才有正确的思路,有了正确的思路,经济发展才有出路。要牢固树立改革的意识和发展的理念,抓住国家对东北振兴扶持力度的机遇,以开放的姿态、实干的精神化机遇为挑战,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三、工作建议

紧紧围绕市委提出“寒地黑土之都、绿色产业之城、田园养生之地”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和思考,提几点建议。

(一)做强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优势。我市是以农业发展为主,在如何做好、做优、做强“寒地黑土”这个金字品牌上,持续发展绿色有机是敲门砖,产业发展的裙带效应是助推挤,健全的人才机制是发动机。在延伸产业链条,突出区位优势上,大有文章可做。

第6篇:个人扶贫工作建议范文

一、奖励范围

在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党和国家关于脱贫攻坚重大战略部署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集体(不含参公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集体)。重点向基层一线以及各级事业单位派驻贫困村扶贫的工作人员和集体倾斜,向脱贫成效明显的地区倾斜。六级以上管理岗位人员从严掌握。对于2019年获得全省脱贫攻坚专项奖励人员和集体不再重复奖励,已经获得国家级或省级荣誉称号的不再重复奖励。

二、依规实施

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单位)要严格依据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关于转发〈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规定的通知〉的通知》规定开展专项奖励工作。坚持把推进脱贫攻坚的工作实绩作为衡量标准,且不低于2019年全省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标准,做到宁缺毋滥、优中选优。

(一)奖励基本条件和种类

在执行脱贫攻坚重大战略部署和重大专项工作中,表现突出、作出较大贡献,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集体,给予嘉奖;取得突破性成就、作出重大贡献,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集体,记功;取得重大突破性成就、作出杰出贡献,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集体,记大功。

(二)奖励评选推荐名额分配

本次专项奖励拟授予个人嘉奖80名、集体嘉奖2个、个人记功2名、集体记功1个。记大功人员不设定具体名额,按照严格评选的原则,根据各地和市直各部门(单位)推荐情况,经市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评选推荐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专项奖励领导小组”)审定后,单独向省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推荐。

个人嘉奖82名(含经市专项奖励领导小组审定后,授予个人记功2名),其中,市直部门(单位)10名、区8名、江源区10名、临江市10名、靖宇县17名、抚松县10名、长白县17名。各地和市直各部门(单位)共推荐嘉奖集体7个(经市专项奖励领导小组择优审定后,确定嘉奖集体2个、记功集体1个),其中,每个县(市、区)1个,市直部门(单位)合计1个。具体推荐名额分配见附件1。

各类奖励评选推荐名额均为上限名额,各地和市直各部门(单位)根据符合条件人员或集体的实际情况,可以少推荐或者不推荐。

(三)奖励权限

1.嘉奖。市直事业单位个人、集体嘉奖和县(市、区)集体嘉奖报市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批准并作出,县(市、区)事业单位个人嘉奖报县(市、区)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批准并作出。

2.记功。报市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批准并作出。

3.记大功。报省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批准并作出。

三、奖励程序

按照制定方案、提出建议名单并逐级上报、奖励决定单位审批、公示、作出奖励决定并公布等程序进行,确保每名推荐人选经得起检验,确保专项奖励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具体程序参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规定》(人社部规〔2018〕4号,以下简称《奖励规定》)第十二条相关程序进行。

(一)嘉奖。从市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各县(市、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个层面分别组织评选。

1.市直单位嘉奖:市直各部门(单位)按照奖励基本条件和奖励程序向市专项奖励领导小组自主推荐(推荐名额整体计算)嘉奖人员和集体,由市专项奖励领导小组提名组成市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评选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评选委员会”),在确定的个人和集体嘉奖名额内,评选出市直单位嘉奖人员和集体建议名单,提交市专项奖励领导小组审定。

2.各县(市、区)嘉奖:各县(市、区)要成立当地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评选推荐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当地专项奖励领导小组”),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向当地专项奖励领导小组自主推荐(推荐名额整体计算)嘉奖人员和集体,个人嘉奖由各县(市、区)专项奖励领导小组提名组成当地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评选委员会(以下简称“当地评选委员会”),在确定的奖励名额内,评选出各县(市、区)嘉奖人员建议名单,提交当地专项奖励领导小组审定;集体嘉奖由当地评选委员会在确定的推荐名额内,评选出各县(市、区)向上推荐集体嘉奖候选名单,由当地专项奖励领导小组提交市专项奖励领导小组审定。

(二)记功。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单位)从拟嘉奖个人和集体中推荐拟记功个人和集体。根据推荐的拟记功个人和集体情况,按照差额评选办法,经市评选委员会评定,并提交市专项奖励领导小组审定,确定记功人员2名、记功集体1个。

(三)记大功。根据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单位)推荐情况,经市专项奖励领导小组审定后,单独向省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推荐。

所有事业单位人员,均按当前人事关系所在事业单位参加推荐和评选,有关工作情况由相关单位协助提供。在嘉奖候选人中被评为记功或者记大功的人员,不再重复嘉奖。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本次专项奖励评选推荐工作的领导,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扶贫办成立市专项奖励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专项奖励评选推荐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人社局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具体负责专项奖励评选推荐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见附件2。

各县(市、区)要成立当地专项奖励领导小组,各级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单位)要成立专项奖励评选推荐工作机构,切实做好本地、本部门(单位)的评选推荐工作。

五、奖励方式

(一)作出奖励决定。市直事业单位获得个人嘉奖、全市各级事业单位获得集体嘉奖、个人记功、集体记功的由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扶贫办统一作出奖励决定。各县(市、区)获得个人嘉奖的由当地组织部、人社局、扶贫办统一作出奖励决定。

(二)颁发奖励证书(奖牌)。对获得嘉奖、记功、记大功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集体,颁发奖励证书。获得记功、记大功的,同时对个人颁发奖章、对集体颁发奖牌。

(三)发放一次性奖金。对获得嘉奖、记功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别给予一次性奖金。具体标准为:嘉奖1500元,记功5000元,记大功10000元。获得奖励人员的一次性奖金按照《奖励规定》要求,所需奖金通过相关单位现有经费渠道解决,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予以支持。

六、时间安排

(一)2020年9月30日前,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单位)完成拟嘉奖和记功对象的推荐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1.市直各部门将《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嘉奖人员和集体建议名单》(附件3)及拟推荐嘉奖人员和集体先进事迹材料纸质版、电子版(800字以内)各1份和《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功人员和集体候选名单》(附件4)及拟推荐记功人员和集体先进事迹材料纸质版、电子版(800字以内)各1份,报送市专项奖励领导小组办公室。

2.各县(市、区)人社局将《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嘉奖人员和集体建议名单》(附件3)中集体嘉奖建议名单部分及拟推荐嘉奖集体先进事迹材料纸质版、电子版(800字以内)各1份和《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功人员和集体候选名单》(附件4)及拟推荐记功人员和集体先进事迹材料纸质版、电子版(800字以内)各1份报送市专项奖励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2020年10月21日前,各县(市、区)汇总奖励情况,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集体脱贫攻坚专项奖励情况统计表》纸质版、电子版以及专项奖励情况报送市专项奖励领导小组办公室。

七、工作要求

(一)请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单位)按照本方案要求,立即部署启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集体脱贫攻坚专项奖励工作。

(二)各地各部门在评选过程中要及时发现、总结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在10月17日前后集中宣传一批先进典型。市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宣传记功人员和集体先进事迹,各县(市、区)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宣传嘉奖以上人员和集体先进事迹。

第7篇:个人扶贫工作建议范文

一、我村基本情况与现状

村属乡中心村,地域面积9.6平方公里,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698户,人口2937人,耕地面积1122.77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97亩,林地面积8500亩,我村现有贫困户248户,78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6.76%。

有史以来,村始终以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生产为主,但农业生产条件较差,产业结构单一,生产水平低,成本高,效益低下,增收门路少。农民思想意识,观念落后,因灾、因病致贫的较多。这是我村贫困的现状的集中体现,严重制约着发展。

二、精准扶贫对象的产生,识别和确立

根据有关政策,实施精准扶贫,改“漫灌”为“滴灌”。发放《致全县农民朋友的一封信》至每家每户,规定九种人员不纳入扶贫对象。召开户主会,逐级申报摸底,明确扶贫方式主要是项目扶贫和产业扶贫,而不是现金扶持和物资帮助。而且扶贫对象是动态的,可每年更换。正是这种宣传氛围中,产生和确立了精准扶贫对象。

三、精准扶贫的目标

针对我村贫困现状,村“两委”多次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初步拟定发展规划,通过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包户促动、整体推动的方式,把我村打造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采取项目扶贫、产业扶贫和包户扶贫的方式,力争实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生态改善,村容靓丽,村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四、上一轮扶贫开发的成就

上一轮扶贫开发整合“三送”等各方资源,完善了部分道路、水利、电网改造、新农村、文教卫生等方面的建设。

(一)基础设施建设。1、道路建设:完善道路硬化4.5公里,修建简易公路和6.3公里。

2、水利建设:新建和维修水陂5座,水圳9300米。

(二)低电压改造。积极争取政策,主动沟通协调并配合,新增设变压器5台,新铺设线路4000多米,大大改进了低电压改造问题。

(三)多方投资,对中、小学进行了校舍、食堂和宿舍楼改造,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环境和卫生质量。完成了“一村一名中(大)专生”各3名的培养。

(四)新农村建设。积极争资争项,实行新农村建设,几年来,共打造新农村建设点5个,有效地提升了村生活质量。

五、本轮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一)整合项目,建设村综合大楼。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争在2015年投资100万元启动建设集办公室、卫生室、图书室、活动室、村文化活动广场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为全民办事、健身提供服务。

(二)基础设施建设。

1、道路建设。全村需拓宽、硬化村庄主干道8000米,新修简易公路1200米,并搞好路肩和排水沟建设及绿化带建设,形成和谐景观带。

2、水利建设。兴修水陂2座,蓄水池1座,新建山塘16口,新修水圳9350米。

3、改善土地生产条件。针对我村土地特点,进行“标粮”改造360亩,新砌河堤护坎5000米,改挖河道2000米,修建机耕道21条1800米,田间作业道33条4000米。

(三)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

分别成立种植和养殖产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产业化经营管理,彻底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四)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积极争资立项,兴建新农村建设点8个,完成建设点内布点规划,尽快改变我村的贫困现状,努力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

(五)大力兴办文教卫生和养老事业。

充分发动各方力量,积极宣传,加强思想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提升村民思想意识境界,努力改善卫生条件,做到“病有所医”。积极输送“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人才。大力提倡社会养老,提倡个人服务养老形式,跟进养老服务,完善养老机构,充分实现“老有所养”。

六、几点建议

1、切实把精准扶贫纳入重要日程,做到心中有目标,工作有计划,行动有措施,活动有内容。

2、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力度。

3、实施精准扶贫,应以产业扶贫和项目扶贫为主要方式,千万不能以现金方式或物资方式进行扶助。

4、对五保户、纯低保户实行兜底扶贫。

第8篇:个人扶贫工作建议范文

坚持以党的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发扬我党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的优良作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弘扬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努力为农村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帮扶解困,用五年时间实现我市各民族的共同富裕和繁荣。

二、脱贫目标

根据省确定的年人均收入在1900元以下为贫困户的标准,经辖市、区民族事务部门的统计,全市农村少数民族贫困户共有829户,计1148人,按照省每年脱贫30%的要求,争取从今年起至年使全市农村少数民族贫困户基本脱贫,60%的农村少数民族家庭收入要达到当地农民的平均水平。

三、扶贫职责

1、市扶贫办要将辖市区农村少数民族扶贫开发工作列入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2、各级党委统战部、政府民族部门的主要领导要列入同级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和制订促进少数民族村组和少数民族生产示范基地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协调解决农村少数民族、民族村组、生产示范基地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在扶贫项目、资金及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照顾;3、市农林局要负责研究农村少数民族、民族村组和少数民族生产示范基地农业、农村、林业发展和少数民族村民增收问题,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少数民族生产方式改革、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及婚进少数民族贫困家庭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4、市交通局对民族村组公路、水路等交通发展战略、政策和中长期规划要提出指导性意见,负责协调处理民族村组在公路、水路建设中的特殊问题,对民族村组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给予倾斜和帮助;5、市文化局要积极扶持农村少数民族、民族村组、少数民族生产示范基地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解决他们在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中的特殊问题,在拟定文化艺术方面的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农村少数民族和民族村组的特殊情况,予以照顾;6、市卫生局要积极扶持农村少数民族、民族村组卫生事业的发展,各类、各级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要积极开展医疗扶贫,对持有少数民族身份证和政府民族部门发放的特困证的农村少数民族家庭中的少数民族成员就医免收挂号费,减免30%治疗费、手术费、检查费、化验费、住院费,研究民族村组卫生方面的特殊问题,制定改善民族村组卫生状况的政策、措施等;7、市教育局要负责协调对民族村组的教育援助,解决农村少数民族贫困家庭接受教育中的特殊问题,特别是特困少数民族家庭子女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部门要减免其杂费,交纳代办费有困难的可申请助学金,高中阶段教育的学杂费,建议由市帮困助学办予以解决,要大力开展农村少数民族贫困户的成人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提高综合素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8、市科技局、科协要加大对农村少数民族、民族村组的科技投入力度,解决农村少数民族在科技发展中的特殊问题,在实用技术的引进开发与推广、科普工作,少数民族科技人才培训方面给予重点倾斜;9、市财政局要拟定支持民族村组、少数民族生产示范基地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及建议,指导辖市、区对民族村组的财政支持,加大对农村少数民族婚进妇女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投入等;10、市广电局要大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法规;传播民族知识,报道民族工作,积极扶持农村少数民族、民族村组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11、市体育局要研究制定发展农村民族村组民族体育事业的措施,支持少数民族体育事业,促进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12、军分区、组织部、宣传部、民政局及工青妇组织要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与农村少数民族特困户家庭结对帮扶,促进全市农村少数民族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

四、实施步骤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指出,要把党政机关定点联系、支持贫困地区开发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为此,今年的农村少数民族扶贫开发工作拟分以下三个阶段实施。

1、调查摸底,签订帮扶协议阶段:辖市、区民族部门及新区社会发展局要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逐户排出困难程度,找出贫困原因,确定重点扶持内容、扶持项目,落实帮扶单位,组织帮扶双方见面,确定帮扶方式,签订帮扶协议书。

2、帮扶实施阶段:各帮扶机关、单位和个人,要发挥自身的优势、针对帮扶对象的特点,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寻找项目为帮扶对象“造血”、“补血”,辖市、区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要始终把民族聚居村组和婚嫁迁入我市的少数民族贫困户作为帮扶重点,明确自己的工作思路,通过生产示范基地、农工商一体化,发放小额贷款等形式,引导少数民族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年度收入。

3、检查验收阶段:辖市、区及新区要根据《实施意见》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开展农村少数民族扶贫开发活动的计划。在活动中,要坚持讲大局、讲实际、办实事,要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今年12月下旬,市委统战部、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将会同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对全市开展农村少数民族扶贫开发工作的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脱贫率达不到30%的市、区将取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先进局”的评比资格。

第9篇:个人扶贫工作建议范文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抓紧抓牢,把扶贫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一是成立了以副主任科员同志为组长的扶贫工作组,具体负责扶贫村的扶贫事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二是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该村当前的贫困状况进行了细致摸底;三是积极落实后盾扶贫工作责任,该局主要领导多次带领相关人员到扶贫村了解情况、开展调查、听取村委会工作汇报,并与当地党委、政府开展交流座谈,针对该村的情况,及时研究和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扶贫工作组成员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就加强村级基础设施、生产生活环境、农业产业发展等建设,立足村情,详细询问,摸清根源,献言献策。

2、深入调查,理清思路。村由10个自然村组成,受自然地理条件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缓慢。为切实做好帮扶,改变该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工作组进驻该村后,立即投入工作,广泛深入村民,认真倾听民声,全面开展扶贫工作。今年来,共召开了座谈会议5次、走村入户访问村民100多户、与村党员干部和村民深入谈心,摸清了村的村情、民情和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掌握了村民的所想、所急、所盼、所需。

3、尽心服务,帮扶解困。结合该村实际,驻村工作组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村民办好事实事。一是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发放技术资料200余份,赠送科技书籍300册,帮助村民解决在生猪养殖、玫瑰香柑种植等农业生产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二是积极开展走访慰问。筹集资金2000元,大米10袋,食用油10桶,对特困户、贫困户进行了走访慰问。

通过近半年的帮扶,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夯实,人居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逐步增加,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

结合当前村扶贫工作特点,该村自身存在社会发育程度低、基础设施薄弱、观念陈旧、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生产生活条件差、经营管理粗放等问题,司法局扶贫工作组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四、工作建议

通过实地调查,倾听贫困户的呼声,让我们看到了村扶贫工作的希望和潜在的动力。

1、深入宣传动员。深入村中每户,宣传扶贫工作不是一个人的事,和村民一起携起手来,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印制扶贫工作手册发放到每户村民手中,做到扶贫工作入脑、入心。

2、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争取资金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完善,特别是农田水利、道路修整、村民娱乐场所建设等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

3、扶植传统优势产业。因为村一直以来都是发展传统粮食种植等产业,少部分散户养殖牲畜,没有形成规模。再加上全村本来共有劳动力870人,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就达425人,造成不少耕地荒芜。因此,结合当前农田水利建设,提升当前传统种植产业的规模,鼓励村民种植井冈蜜柚、葡萄等高产产业,提高特色养殖的补助标准,统一形成规模,做强做大,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