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室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某科室应用参与管理模式,该科室有65张病床,其中抢救床14张,普通病床51张。共有34名护理人员,其中主管护师14人,护师13人,护士7人。学历构成:本科6人,大专毕业19人,大专在读9人。工作资历:2人工作20年,4人工作11年,5人工作6年,10人工作4年,13人工作3年。方法:①组织学习,拟定计划:由科室护士长组织全体护理人员根据“满足人们健康”展开讨论,主要讨论目标有医院应提供什么样的护理、需要什么样的护士及该采取什么方法、通过讨论得出全体护理人员的工作宗旨,以患者需求为最大目标,提供全方位的护理。之后护士长则根据上一年年工作总结及下一年年护理部门下发的工作计划制定年、月工作计划,详细讨论该计划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科室根据全新的护理计划对患者护理,调整内容以实际情况为准。②管理分工:为了使科室每一位护士都能参与管理,科室护士长可按照护士资历、特点、能力及日常表现情况,并结合年工作计划分布。具体工作责任人(权限)为护士长(业务管理、行政查房安全、科室收支计算,每周组织检查1次)、总务护士(财务保管、患者公休座谈会)、责任护士(安全环境管理、护理业务学习管理、业务技术操作考核、患者等级护理管理、消毒隔离检查、患者公共娱乐活动管理)、专业护士(临床带教管理、全体健康教育授课、护理业务学习管理、护理业务查房、护理文件书写质量);③质量控制:由主管护师及护师组成科室质量控制小组,定期检查危重患者的护理、消毒隔离、查对制度的执行、病区管理、日常基础护理质量等。为调动科室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可制定奖惩制度。护理人员每天3次查房,其中早晨(8∶30-9∶30),目的在于病区卫生,晨间护理、收集标本、对危重患者护理及完成工作日志)。中午(11∶00-12∶00),目的在于护理记录、负责隔离消毒和核对医嘱。下午(14∶30-15∶30),目的在于病区卫生、落实治疗、基础护理及危重患者护理。护理部门每月1次整体查房,从中了解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并根据患者意见和建议改进和调整护理计划。效果评定:本研究从基础护理、病房护理、消毒隔离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4个方面考评[4],其中1级护理、基础护理及病区护理中<90分为不合格,≥90分为合格;消毒隔离、查对制度<100分为不合格,≥100分为合格;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中<85分为不合格,≥85分为合格。统计学分析:本次检验结果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质量比较用%表示,用χ2检验,如果P<0.05,则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科室全体护士均参与到此次管理模式中,其基础护理、一级护理、病区护理、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等护理质量合格率均优于应用前,前后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1临床科室药品管理的范围和意义
按照药品性质和作用,临床科室药品管理分三类。
1.1急救药品(急救车和急救箱药品)是临床科室药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突发疾病的抢救,各科配备品种数量相同或基本相同,管理要求相同。
1.2基数药品是各科室根据其治疗性质和使用要求配备的最常用的药品,目的是便于患者临时使用。
1.3特殊管理的药品主要是指临床科室常备的品和,品种数量不多,但要严格管理。
2存在的问题
2.1制度不明,措施不力制度是管理的依据和保证,笔者在对驻地5所基层医院调查中发现,有4所医院在科室药品管理上无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具体管理措施,科室药品管理凭经验和传统习惯管理;部分医护人员对药品的基本知识如“效期概念”、“三无药品”、低温冷藏知识等知之不够,对药品管理基本常识不明,如将大小不等、颜色不同片剂混放;不同批号、不同效期药品混放,造成了患者使用误解和管理不到位。
2.2储备药品的品种、数量没按相应储备卡进行储备 有的超出规定的品种基数,造成积压浪费,有的药品没达到规定品种基数,不便于临床用药。
2.3护士责任心不强,药房人员监管力度不够不能定期深入科室,严格质量管理不到位,该避光的没避光,不该冷藏的却放入了冰箱;有的药品已过期,有的明显霉变却仍在存放。2.4特殊药品管理项目不全有的使用无记录,有的交接漏登记。
3建议
3.1加强责任意识,严格制度管理定人、定制度、定措施、定期检查,依章行事,严格考核,使责任到人,管理到位,是科室药品管理最有效的手段。
3.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药剂科应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管理基本常识进行学习,传授业务知识,总结管理经验,提高业务素质。
3.3药品应做到有计划的请领,严防积压浪费治疗护士应本着勤领、少领、依基数领药的原则;使用应本着储新用旧原则;储存应按照说明书科学储存,合理存放;药品效期、批号应贴在明显处便于查对和识别,并注意其补充变化,及时更正。补充药品时应仔细核对品名、规格、批号和效期,对品名、规格相同,但效期、颜色、大小不同药品不得混放;青霉素族药品同品名、同规格、同产地但批号不同时不得混放。
一、强化职能工作职责,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任务
职能工作65分。根据各单位工作职能,结合省、市、县重点工作考核任务,紧扣“争位争先争贡献,求实务实抓落实”的总体要求,由委考核办初拟,经分管领导审核,委考核领导组审定,明确各单位考核内容及其分值。
二、狠抓共性工作落实,转变作风提高执行能力
共性工作35分。一是党的建设,二是精神文明建设,三是党风廉政建设,四是机关作风建设,五是社会管理创新。
三、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根据各单位项目源情况,分别明确目标任务,争取数额以上级部门下达的资金分配文件或县财政资金入帐单为准,不重复计算。超额完成任务的,根据相应任务档次按不同比例给予加分,加分不超过5分。
四、大力推进争先创优,全面提升各项工作水平
1.表彰加分:凡当年获得市厅级、省部级和国家级奖励的先进集体单位,分别加2、4、6分,获相应级别部门的先进集体奖项,减半加分。其中受表彰主体为县政府或县农委的,在原有基础分的基础上,分别再给予对应分值的50%或25%加分。对承担部、省、市现场会和在部、省、市相关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交流的,分别给予4、3、2分和3、2、1分的加分。不作为职能工作考核或作为职能工作考核而超额完成科技成果的单位,根据成果完成的数量和质量,其奖励比照先进集体分值,按获奖级别和完成单位的排序,按相应的系数折算加分。
2.测评加分:对被考核单位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管理水平和依法行政等整体形象进行民主测评。整体形象测评采用综合均分分档确定测评结果,予以加分。其中综合均分90分以上得5分,85-89分得4.5分,80-84分得4分,75-79得3.5分,74分以下不得分。参加测评人员为委领导班子成员、机关各科室、县属事业单位和镇级事业单位负责人。
3.一票否决:在党风廉政建设、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政令畅通等方面出现问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及刑事处罚的,评先评优实行一票否决。
一票否决由考核办提出意见,委考核领导组审定。
四、总分计算
各单位总得分=职能工作考核得分+共性工作考核得分+项目资金超额完成加分+表彰加分+测评加分
五、奖惩措施
根据各单位考核结果,委机关科室设一、二、三等奖各一名;直属事业单位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由农委予以表彰奖励。同时,作为科室、单位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评优的参考依据。
六、组织实施
1.建立农委整体目标管理考核工作领导组,由委主要领导任组长,成员为委办公会组成人员,负责组织实施农委系统整体目标管理考核工作。
摘要:目的 调动全科每位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加强细节管理。方法 采用全科护士将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详细记录在护理日志中,护士长每月予以点评和奖惩的方法,促进了护理管理措施的落实,增强了护士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强化了科室管理。结果 减轻护士长的工作压力,提高了科室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结论 通过书写科室护理日志,建立了护士长和护士的良好沟通平台,集思广义,提高了管理措施的执行力,并得到了有效的监督。
关键词 护理日志 科室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作为科室的管理者,护士长往往面临许许多多的问题:参加会议、外出学习等等。以致于常常不能在科室督促管理措施的落实,护理日志能充分调动全科每位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互相监督和管理,关注细节,持续改进,帮助护士长轻松面对科室管理。
护理日志是加强护理管理措施落实的有效方法,也是联系护士长和护士之间的有效沟通平台,我科从2006年起开始书写科室护理日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记录护理日志前存在的问题
1.1 对护理管理措施的理解存在偏差 我科现有护士13名,同样的护理措施,由同样的管理者进行解读,但由于各自文化层次的高低,个人经历背景的不同,护士却有不同的理解,执行时就有了偏差。
1.2 科室护士长工作任务多、重、杂,对细节管理不到位 在科室工作中,护士长扮演着多重角色,常常分身乏术,对质量细节的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常常是问题出现了,才着手解决,不能防患于未然,而因此常发生不必要的差错或纠纷。
1.3 护士工作缺乏积极性 护理工作繁琐、枯燥。长期的重复劳动,使护士逐渐更新丧失了上进心和工作热情,护士长和护士缺乏沟通的平台,合理有效的建议不能及时上达,久而久之护理管理措施的执行力差,甚至造成抵触情绪。
2 护理日志具体内容
2.1 引言 首先,护士长在护理日志的扉页上,用醒目的标记写明目的、方法、要求,并注明护士长对全科护理人员的寄语,也可以是护士单元的护理理念,护理目标等,配上全科护理人员的照片,并注明每位护士的学历、工作经历、特长等,以增进护士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制定详细的奖惩措施,凡在护理日志上记录者,予以奖励,但被记录出差错的护士不给予处罚,充分调动护士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 内容 记录科室每位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并注明日期、姓名,如:2008年7月2日11am,注意:病人出院时一定要拔留置针。王英 2008年7月2日2pm,注意:3床病人常趁护士不注意,自己打开输液开关,加快输液速度,请大家多巡视。李丽
记录护士在工作中对管理措施落实中遇到的问题和管理的建议。如:2008年6月19日11am护理部要求对一次性输液器处理时必须将针头放入锐器盒内,不能有胶布,但胶布缠绕针柄,护士的手有被刺伤的危险。张梅
记录下班护士发现上班护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2008年6月16日8pm,5床病人静推速尿20mg未及时签名。王芳2007年3月2日7pm,8床病人明晨肝功、血脂未通知病人禁食。
传达上级指令、通告各种检查结果,护士工作三班倒护士长如常召集护士参加会议,则常会占据护士休息时间,经常人员不能到齐,造成执行偏差,护士长将要求、措施以及护理部或质控小组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反馈在护理日志上,则方法简便,省时省力,同时也体现了护士长关爱体贴下属工作作风。
2.3 每月点评 全科护理人员上班时间均察看护理日志,察看后并在相记录后签名,如记录差错的当事人,则及时修正,并在该记录后注明修改落实的时间及签名。
护士长月底仔细阅读护理日志并作点评。首先,列出每位护士书写的数量,并予以奖励,对未按时察看并签名的予以处罚,并评出优秀建议一条,根据提出的问题分析原因,列出整改措施,持续改进。
3 效果分析
3.1 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护理工作繁杂、琐碎,久而久之护士在工作中缺乏激情和创造力,通常是护士长怎么说,护士就怎么做,不去思考和发现问题;认为管理是护士长的事,与自己无关,只希望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不出错就行,这样工作态度,严重地制约了科室的管理,通过书写护理日志,充分地调动护士的工作热忱,提高了护士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出现问题者不予以处罚,消除了大家怕得罪人的思想顾虑,使得护士能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各种建议,集思广益,互相监督和改进,科室的管理措施才能得到坚决的执行和有效的监督。
3.2 减轻了护士长的压力,建立了护士长和护士之间的沟通平台 医院各科护士长常常面对各种问题,担负着众多的角色,分身乏术,不能面面俱到,通过书写护理日志让每位护士参与管理,协助管理,让她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消除了护士长和护士之间由于管理所产生的矛盾,充分地调动每位护士的智慧和经验,为科室管理的出谋划策,减轻了护士长的压力,并建立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通过恰当的奖惩措施积极正面地鼓励大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也锻炼和培养了高素质的护理队伍。
我科书自写护理日志以来,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差错减少了,护士长和护士关系融洽,患者对护士的表扬多了,护士长的压力也减轻了,科室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科室教学档案;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6-0270-02
档案是医院重要的信息资源和宝贵财富,是医院科学管理中重要的一环。科室档案是科室工作查考的凭证,是医院各科室在医疗、护理、医技、教学、科研以及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也是迎接医院评审及各项工作检查的重要资料。其中教学档案占医院科室档案相当大的比例,搞好科室教学档案管理对提升医院的教学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我院对科室教学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了探索创新,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1.过去医院科室教学档案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回顾历次医院质量检查和教学医院评估工作过程,发现科室教学档案材料存在的问题较多,材料不健全、不规范、不系统、不完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检查和评估成绩,同时也显现出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意识相对滞后,管理手段相对落后,从而影响了医院档案管理的水平。主要影响因素是:
(1)科室档案管理组织不健全
在此之前,作为三级医院的院级各种规章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比较健全,但涉及科室教学档案管理制度、职责较少,没有相关的检查考核标准和措施,教学档案管理体系不健全,职责不明确。作为医院的综合档案室属于非职能科室,没有明确管理科室教学档案的义务,不具备管理职能,致使教学档案处于脱管状态。再者,医院也没有成立教学档案管理领导质控小组,科室教学档案缺乏必要的督导管理,在质量控制方面也得不到保证。
(2)职工对科室教学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科室教学档案对医院教学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记录教学活动备查的有效途径,但是广大医护人员意识淡薄,认为只要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管好实习生不让发生医疗事故,履行好医院教学计划和实纲就行了,导致科室整个教学活动只发生没有记录,每逢教学检查和评估达标时,各科室加班加点整理补充缺项材料,检查评估工作一结束,科室档案管理的后续工作也随之结束,科室教学档案时断时续,缺乏长效机制。
(3)科室教学档案内容不规范
科室教学档案没有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模式,分类不清晰、不系统、不完整,资料放置混乱,查找起来困难,随意性强,避免不了重复保存现象,造成人力、物力和空间的浪费。由于管理不善,有的科室因科室调整,教学档案资料出现空白。
(4)教学档案管理者知识缺乏,业务水平不高
在医院人才培养中,一般只重视医疗技术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继续教育,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一般没有纳入计划和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平时进修学习的机会不多,缺乏系统的档案知识培训,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停留在工作经验上,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和活力。
2.科室教学档案管理创新的内容和举措
我院针对以上问题,自2004年开始对科室教学档案实施了管理创新研究,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档案管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目前我院教学档案基本上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
(1)领导重视,把档案管理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档案管理真正看成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文化管理的整体要求和规划下,完善档案管理职能。积极灌输“没有记录就等于没有发生”的档案管理理念,使其成为不仅要扮演实体管理的角色,还要成为概念、知识的提供者,充分运用档案中记载的知识服务于医院文化建设。将科室所进行的教学活动等重要材料,及时进行收集归档,并通过整理、归纳、提炼,使其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2)创建新的档案组织管理体系。医院为加大检查督导力度,设立专门档案管理科,属于职能科室,全面负责医院科室档案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成立科室教学档案质量督导小组,每月负责对科室教学档案进行督导检查,并制定量化赋分表对教学实施情况进行量化打分,汇总后统一报档案管理科存档。科室设立教学档案秘书,科主任是档案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求每个科室主任必须指定一名科室档案秘书,兼管档案,并对科主任负责。
(3)强化制度落实,实现教学档案管理的规范化运作。针对教学档案管理的薄弱环节从制度入手,根据“山东省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制定了医院科室档案管理办法和检查量化赋分表,细化岗位责任制,确定管理制度、分类方法、归档范围、保管要求,从制度上做到有据可依。同时,制定了奖惩条例,与科室效益工资挂钩,从而使医院档案工作步人制度化和标准化的轨道。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医护人员参入档案管理的积极性。利用各种会议、印发文件等形式加大科室档案管理宣传力度,使广大医护人员对科室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他们参与档案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科室档案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同时借助医院院讯视点这一信息平台,及时报道档案管理的新方法、新举措以及检查的结果和奖惩等,将科室档案管理工作引向深入。
(5)科室教学档案形式统一,保管规范。医院根据教学管理和评估标准以及档案管理条例,实行统一标准化管理,配备了档案柜和档案盒,并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检查评估体系标准规范了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基本文件、临床实习教学、实习科室考试考核、政治思想四大部分。同时,结合档案管理要求,医院规定每学年结束科室都要对教学档案进行一次整理,装入档案袋封存,每5年为一个周期。对保存期满5年且没有续存价值的档案,科室要列出销毁清单,经主管职能科室及分管院长审核批准后,进行销毁,销毁清单由科室存档。
3.取得的成效
(1)发挥了档案参考与凭证作用
档案是单位、科室管理的大脑,是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忆载体,具有很强的历史凭证作用,为医院迎接各项检查和评估提供了有力依据。同时档案对提高医院及科室管理有着重要的工具价值和信息价值。
(2)促进了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档案是创新管理思维的知识平台,是单位、科室全体人员集体智慧的结晶,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体现着单位、科室管理的水平。规范教学档案管理后,医院的教学活动自始至终都有详细的记载,一旦通过检查发现缺少记录或记录不完整,医院将追究科主任的责任,年底实行奖惩,这一有效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科室档案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
(3)发挥了档案信息教育和传承作用
档案在利用过程中发挥了教育作用,起到“前人之鉴后世之师”的作用;档案是信息资源最好的传承媒介,通过档案这一信息载体,可以将核心制度实施、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等有价值的东西传承下去。不论人事如何变动,工作的脉络和足迹始终清晰可见。
(4)有利于培养管理人才
档案工作,全员参与,但具体管理一般由科档案秘书负责,科室教学秘书参与档案管理的同时,学到了很多业务以外的管理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管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写作能力,为将来医院培养提拔管理干部提供了有力依据。
(5)有利于从容应对各级检查和评估达标工作
在历年的教学检查与评估工作中,档案材料是必查内容,都需要科室提供完整、规范的文件资料。医院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了,档案材料健全规范了,就能从容应对一切达标评审评估和考核检查。
总之,科室教学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虽然我院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医院档案管理中产生一定的作用,也得到了上级领导及有关院校的普遍认可,但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在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和信息化建设上下工夫,发挥它的高效机制并积极推广应用,真正体现档案的服务价值和利用价值。
【关键词】 管理; QC小组; 护理质量
QC(Quality Control,质量管理)小组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80年代被引入我国制造业。国内对QC小组的定义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质量改进、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和人的素质为目的而组织起来,并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1]”。现已应用到医疗、教育、服务等行业,是实现降本增效、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更是深化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2]。我科收治病种包括消化、血液、内分泌等,护理工作项目多、任务重,因而开展简洁有效的质量管理尤为重要。我们于2006年在病区开展QC小组活动,如今已取得良好效果。
QC作为群众性管理手段,尤其适用于已经拥有较完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工作流程的机构,以进行小范围内质量的小规模、持续性巩固和改进。引入病区护理管理的关键点是寻找QC小组活动与护理质量管理的切合点,成效显著与否,取决于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3]。前期,对病区护理人员教育培训,加强质量意识教育;业务技术教育;统计工具、方法及其它科学方法的教育。只有全体护士质量管理意识得到了提高,才会形成稳定的质量观,融合成一个病区的质量精神,从而在最大范围内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使护士自觉地、自主地参与QC小组活动,促进质量管理效果的提高。
1 实施方法
我们根据本病区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设立了重危病人、药品管理、护理文书、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训练5个管理小组。各小组由2~3人组成,1人任组长。每周自行组织,不定期对相关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发现护理缺陷后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了解事件发生的经过,进行纠正、指导、教育并记录。每月对缺陷事件的发生原因、造成的危害程度、可能发生的频率等进行根本因素分析,以确定事件的发生是因为个别护理人员的不规范操作、缺陷或过失,还是操作流程上的漏洞,甚至整个流程系统的缺陷,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随后跟踪监测改进实施情况,评价改进效果,将切实有效的改进方法上升为操作标准和工作规范,达到有效预防护理缺陷的目的。
2 效果评价
QC小组自开展以来,病区护理质量管理较前更细化,规范化,各项管理措施更注重操作性和实用性;各级护理人员的质量管理主人翁意识也有了普遍提高;护理质量总体上升。
护理文书管理组根据护理部反映科室护理单的记录过于繁复,新上岗护士反映掌握护理单记录比较困难,对护理记录单的书写格式和规范进行重新规定,探索出简洁的记录格式,减少了不必要的书写,增加了记录的明确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担;同时,对新上岗护士强化记录单的重要作用,加强培训的力度,使其尽早掌握记录单的使用。
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组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老年病人容易遗漏或重复注射胰岛素,因此,根据医生为病人制定的治疗计划自行设计了“胰岛素注射卡”,实行每人一卡,病人注射时携带此卡,护士将卡与当天医嘱核对后才行注射,同时在医嘱本及注射卡上记录相应的注射时间、剂量,并签名。使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急性和慢性并发症得到了很好的预防。
由于我科收治的病人病因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病情程度不一,治疗差异大,对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危病人管理组将护理工作量化、细化,建立了病人基础护理交接班本。在遇到比较复杂、不太常见的病例时,重危病人管理组立即查阅相关书籍,与经治医生、上级医生联系,开展相应的学习,及时做好业务培训。
药品管理组通过对消耗药品的使用跟踪记录,得到一个本病区最适宜的药品配备基数,既保证了药品的使用,又避免了领药过多带来的浪费。同时,他们针对药品更新速度快,组织全科护士对科室常用药、新药的不良反应和药品之间的配伍禁忌进行学习,并将在用药过程中观察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药剂科及相关部门,避免输液反应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护理训练组认真组织护士进行专科护理技能培训:对刚到科室的护士第一周进行各种抢救技术的培训与考核;第二周进行专科抢救预案的学习与考核;第三周进行专科疾病常规护理评估及健康教育培训及考核,有效地提高了新上岗护士的工作能力。对三年以上的护士进行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及考核,特别是临床上应知应会的基础操作要求人人掌握,强调静脉穿刺成功率。对五年以上的护士则要求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如心电监护、简易呼吸器的使用等;全科护士形成“我要学、我要练”,自觉提高业务能力的自觉性。
用设计的“QC小组活动情况反馈表”对全病区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95.74%的护理人员认为QC小组活动很有效果,4.26%认为有一定效果;其中认为QC小组所起作用最大的排序中糖尿病人健康教育管理组和护理文书组均比较靠前;认为QC小组明显提高了全体护理人员质量意识的占92.52%;87.53%的护士认为QC小组活动实现了对工作人员的在岗继续教育,促进了各级护理人员对日常操作和工作流程的熟练运用;65.55%的护士赞同QC小组的存在形成了一种质量管理的文化氛围;94.21%的护士感到QC小组激发了全病区护理人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热情。
3 体会
3.1 QC小组活动远较护理部检查和卫生机构的抽查频繁,形成经常性检查监督,使日常管理规范化,促成质量持续性改进,避免了突击检查带来的短时间高质量,使质量水平能稳定在较好的程度。
3.2 通过参加QC小组检查到的缺陷事件并查找到与质量要求的目标、标准的差距,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分析造成的原因,制定对策措施并实施,解决问题并要求达到目标[4]。培养了各级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规范的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增加了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热情,使整个护理单元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有效方法。
3.3 QC小组倡导了一种质量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中人人关心本病区发展,积极参与护理管理,使护士学会了全面、客观、根本地看待、分析、解决问题,增强了全病区护理工作的凝聚力。
3.4 QC小组的两大关键性工作是“团队和授权”。护士长将质量管理的权力授予各个QC小组,充分调动了各级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使护士参与日常工作的管理,培养护士质量管理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参与管理的热情;从培养团队精神方面获得收益,以此创造高质量的工作绩效,提高工作满意度[5]。
参考文献
[1] 陶启程,周家贤.QC小组与行为学习[J].中国质量,2003,(7):61~62.
[2] 周竹叶.对QC小组活动的几点建议和要求[J].化工质量, 2003(5): 45~46.
[3] 姜晓鹰主编. 护理管理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83~l98.
来到医院实习的日子也将近两个月了,从踏入科室的那一步开始,生活就翻开了它新的一页。实习,意味着学生时代的结束,脱离了学校保护的我们离社会越来越近。
实习给了我一个从学生过渡到上班族的机会,,同时也让我体会到了父母赚钱的不易。以前还上学时总觉得上班好,不用学习、不用考试,现在才明白上班没有那么简单。做好每一件事都要认真严谨,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负责,可说着容易,真正遵守起来却很难。在科室,有关科研的工作大都涉及到全院各个科室,而教学的工作则会涉及到200多个实习、见习学生,还要做与科主任、带教老师和实习队长,甚至与各学校间的沟通,任何一个地方的纰漏,都会影响到整体的工作效率和成果。
实习,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在日常工作中,老师经常提点我,教给我怎么做可以更好地完成工作,并及时纠正我犯的错误,避免了很多失误,而科研和教学的工作是很严谨的,任何差错都会产生不良后果。在这里,不管是核对学分、下发通知、批改笔记、录入信息,都从多方面锻炼了自己,做一件事就要争取把它做到最好,可以仔细一点、慢一点,核对两遍以确保准确性,这样才能不出差错。另外,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老师吩咐的事情记在本子上,就可以随时提醒自己,按时完成任务,工作中不能养成拖拉的坏习惯。老师打电话时留心倾听,这样接到电话时有老师问到便能回答上来。主任和老师都很忙,经常要开半天的会,在办公室接到含通知的电话及时汇报老师,避免耽误正事。在管理学生方面,有一套严格的规范制度,稍有松懈,教学工作的开展就会步履维艰,因而有问题及时与队长沟通,下达老师的指令,做好老师与实习队长之间的桥梁……
想说的还有很多,总之2个月的实习带给我跟上学截然不同的体验,上学你可以混日子,最后考试抓抓紧,可是工作不同,每一天都要完成必须的任务,每一天都要画上一个当天的句号,这样整个科室,甚至是整个医院,才能不断的进步与发展。接下我也会继续努力,争取为自己的实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关键词:影像诊断科室;医疗质量;质量管理
1影像诊断科室的特点
一提供服务的双重性:影像诊断科室既需向临床医护人员,又需向病人提供双重服务。他们须视临床和病人的需要而决定实施检查的种类、部位、复查周期及工作量,通过影像检查结果,从不同角度上指导临床展开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临床的诊断与治疗。
二是工作结果的双重性: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作为医学影像诊断科室的工作结果的各种影像学资料不仅对于确定临床诊断、解决诊断及治疗上的实际问题越来越具有指导意义。
而且还是影像诊断科室工作结果最直接、最客观的评判指标,成为影响影像诊断科室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
三是人才系列的双重性:影像诊断科室具有诊断、技术两大人才系列,他们在实际医疗工作中相互依存,紧密配合,共同促使影像诊断科室的工作质量与水平不断提高。目前,这两大人才系列有发展不平衡的趋势,即:技术系列的作用日趋重要,但高层次的专业及管理人才缺乏;诊断系列高层次专业人才相对密集,但缺乏指导技术系列人才的能力,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四是经济投入与收入的双重性: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突出了大型仪器设备在影像诊断科室工作中所占的比重;一方面,这些仪器的引进和正常运转,需要医院较大的经济上的投入;另一方面,这些仪器的高效性和先进性又可使医院获取较大的经济收入。这种状态也为影像诊断科室的质量管理提出了新课题,即如何控制仪器设备的性能状态对影像诊断科室工作质量的影响。
五是发展趋势上的双重性:其一是专业技术发展快,仪器设备更新周期的快速性。其二是部分影像诊断科室的临床性:随着技术范围的不断拓展,影像诊断科室已从一单纯提供某种诊断方法的非临床科室演变为可兼做某些特殊的甚至临床力所不及的治疗,向病人提供更直接的治疗方面,且有着广阔的前景。
2医学影像诊断科室的工作质量保证
(1)基础质量保证:这是实施影像诊断:科室全面质量管理的最基本条件,常受多种因素制约。
(2) 进一步提高医技人员的自身素质:人的因素是各行各业最根本的质量管理及控制要素。具体到影像诊断科室,其内涵扩展到医德医风、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质量意识等诸多方面。目前,受过高层次教育的年轻技术人员相对缺乏,部分高年资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等需要更新。
3完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严谨、规范、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的制定与落实,是保证医院工作质量的前提,是完成各项日常医疗工作的必备条件。根据近年来医学影像诊断科室设备购置和业务开展的情况除着力修定原有的普通X线检查、造影检查、同位素检查等有关规章制度外,还重点修定或制定了CT、MRI、DSA检查等规章制度,并以多种方式督促落实,为提高影像诊断科室的工作质量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4制定和落实专业工作质量标准
由于医学影像诊断科室具有专业性强、技术发展快等特点,长期以来,缺乏统一衡量、检查尺度,无法对其工作质量进行客观评价与监测,是其质量管理及控制中的难点。为解决此问题,我们下气力制定医技科室工作质量标准,为使标准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经过几上几下的反复,现已基本完成的工作质量标准:①图像质量标准,如放射诊断科图像质量标准按各检查室(CT室、MRI室、DSA室等)特点分别界定图像分级标准及对甲级片和废片率要求,并明确了对图像质量的检查方法。②报告单质量标准。③附加监控标准等,附加监控包括大型仪器检查阳性率、申请单合格率、仪器设备维修使用情况等。
5环节质量保证
我们将影像诊断科室工作质量分解为:检查(治疗)前与临床联络的环节;实施检查(治疗)的环节;出具检查结果的环节。为了确保三个环节质量,一是抓三个环节质量保障措施的落实,二是充分发挥职能科室的作用。
(1)狠抓三个环节质量保障措施的落实
实施检查前的环节管理:①要求临床医生出具项目齐全,描述清晰准确,检查、治疗要求明确的合格规范的检查申请单;②规定病房卫生员及时准确地递交申请单;③检查(治疗)科室坚持预约登记制度及有创检查的同意签字制度,视病情及顺序安排检查治疗等。
检查(治疗)过程的环节控制:采取的方法是:上级医(技)师坚持在岗检查监督、指导各项检查(治疗)的实施。如放射科各特殊检查(CT、MRI、DSA、特殊造影)室均有高年资医(技)师复核投照前准备及介入治疗实施过程。所有维修人员坚持检查(治疗)前对仪器设备的检查、检查(治疗)过程中对仪器设备进行监控、检查(治疗)后进行维修,保证检查(治疗)过程正常进行。
加强对检查结果的重点控制:对该环节的控制,我们采用的主要方法为:①上岗人员均须接受培训及较严格的考核:本院住院医师须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并在日常工作中接受考核后方能上岗;进修医师上岗前接受专门培训及考核,合格后由本院医师监督指导上岗。②坚持实行诊断报告的三级检诊制度:多年来我们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如放射科诊断组坚持集体重点阅片、住院医师首签报告、主治医师复检并主签报告、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审核并重点抽签报告;直接操作的住院医师出具报告,主治医师复检审核,副高技术职称人员重点把关。事实证明,此方法的实施,不仅可防止诊断报告的质量偏差,而且有得于技术人才的培养和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
6终末质量保证
终末质量保证是对科室工作结果的终末控制。影像诊断科室的工作结果并非医院工作的终末结果,而是整体医疗工作的中间环节,所以其终末工作质量的保证不仅可以确保本身工作质量不出偏差,而且有助于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效果,从而间接提高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影像诊断科室的终末质量保证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加强图(像)片质量控制:①每日技术组集体阅片、评片;②诊断组每日重点阅片时参与评片;科室质量检查组每月随机抽查验片。根据检查结果总结、判断投照方法是否得当角度是否合适仪器性能及状态是否良好等等,以指导下一步工作。
回顾性抽查及审核报告单质量:科室主管领导及质量检查组成员每月随机抽查当月发出报告100份以上,对照原始影像学资料进行复检,从报告单的格式、清晰度、描述的准确性、诊断的正确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存档;机关职能部门定期、非定期地抽查报告单质量,并以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建立和坚持病例随访制度:跟踪随访重点病例,是不断提高影像诊断质量及水平的一项极重要的措施。长期以来,我院所属的各影像诊断科室建立并坚持了这一制度。其中放射科各检查室每周派专人下临床跟踪随访,每两周全体人员对重点随访病例进行讨论。
总之,我们要着眼于基础质量,以统筹影像诊断科室工作质量的全局;具体抓环节质量,以落实各项措施,对质量实施管理;以终末质量进行反馈控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影像诊断科室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谈高,姜兆侯. 影像诊断与医生的思维素质[J].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2, (03) .
[2] 林春华,郭惠尧. 影像诊断思维在实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1994, (03) .
[3] 张进才,杨文铎. 论科学观察与逻辑思维在影像诊断中的应用[J]. 医学与哲学, 2000, (06) .
[4] 王玉. 医学影像诊断工作中的哲学思维与人文思考[J]. 医学与哲学, 2004, (01) .
[5] 姜兆侯. 影像学的历史功绩与辉煌现实的忧虑──纪念伦琴发现X线100周年[J]. 医学与哲学, 1995, (11) .
[6] 姜兆侯,姜立. 少见疑难病的临床思维特点[J]. 医学与哲学, 1997, (06) .
[7] 王红光,李顺宗,胡树芳,赵俊京,李智岗. 立体-平面-立体思维方法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 医学教育, 2002,(02)
[8] 姜兆侯,姜立. 疑难病及其诊断思维[J]. 疑难病杂志, 2003, (02) .
关键词 护理质量 管理 体会
虽然目前医院的设备、环境越来越好,但患者更看重我们实际的护理技术水平。因此培养护士高度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我们护理工作者的爱心也是不可或缺的,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以利疾病的早日康复。这其中的重要环节就是护理技巧,它在护理管理中是至关重要的。在多年的护理管理工作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
1 要提高护理质量首先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1 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把安全护理做为护士例会常规主题之一,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实例讨论借鉴,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护理差错因素新情况、新特点,从中吸取教训,使安全警钟常鸣。
1.2 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监督到位,并有监督检查记录。
1.3 加强重点环节的风险管理,如病人交接、褥疮预防、输血、特殊用药、病人管道管理以及病人现存和潜在风险的评估等。
1.4 加强重点时段的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实行弹性排班制及节假日听班制,合理搭配老、中、青值班人员,同时注意培养护士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
1.5 加强重点病人的管理,如手术病人、危重病人、老年病人,在早会或交接班时对上述病人做为交接班时讨论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做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1.6对重点员工的管理,如实习护士、轮转护士及新入科护士等,对她们进行法律意识教育,提高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使学生明确只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或监督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师资格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
1.7 完善护理文件记录,减少安全隐患。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问题,规范护理文件记录,认真执行护理记录中“十字原则,即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漏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既要体现综合护理问题记录,又要体现专科症状的特殊性,使护理文件标准化和规范化。
1.8 加强护理人员自身职业防护,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和《艾滋病防护条例》,制定职业暴露报告制度、职业暴露防范措施及职业暴露后具体的处理措施和程序。
1.9 完善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如输血输液反应、特殊液体、药物渗漏、突发停电等,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2 其次要以病人为中心,提倡人性化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病人满意度,避免护理纠纷。
2.1 责任护士真诚接待病人,把病人送到床前,主动做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
2.2 加强服务意识教育,提高人性化主动服务的理念。
2.3 发放护患联系卡,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对出院病人按时进行电话访问,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4 责任护士每天与患者和家属沟通,包括健康教育、了解病人的病情转归、心理需求、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等,护患沟通能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是做好一切护理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2.5 认真执行临床处置前后的告知程序,尊重患者的知情权,解除患者的顾虑。
2.6 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对服务质量高的护士给予表扬鼓励,对服务质量差的护士给予批评教育。
3 定期与不定期护理质量检查,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3.1 充分发挥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的作用,每周进行质量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
3.2 不断修改完善各种护理质量标准,并组织学习,按标准实施各项护理工作。
3.3 护士长定期与不定期进行质量检查,不足之处进行原因分析并及时整改,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
3.4 每月对质控小组、护士长质量检查、护理部质量检查反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查找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检查整改落实情况。
4 严格落实三基三严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4.1 对各级护理人员按三基三严培训计划进行培训,每月组织理论考试和技术操作考核。
4.2 每月组织护理知识学习,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等。
4.3 经常复习护理紧急风险预案并进行模拟演练,提高护士应急能力。
4.4 每季度进行心肺脑复苏演练,熟练掌握急救器材及仪器的使用。
4.5 每季度对三基三严计划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