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融资战略论文范文

融资战略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融资战略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融资战略论文

第1篇:融资战略论文范文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在资源方面的差异是企业获利能力不同的重要原因,也是拥有优势资源的企业能够获取超额利润的原因。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称为战略资源,资产专用性是很多战略资源的重要特征之一。交易成本理论将债权融资和权权融资看作是两种不同的治理结构,本文结合战略管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财务学理论,探讨如何将融资方式与企业的战略资源相配比,以充分发挥企业的持续竞争力。

一、战略资源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由于各种原因,企业拥有的资源各不相同,具有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差异。凡是能潜在地或实际地影响企业价值(租金)创造的事项,都可以视为资源,但并不是所有资源的所有方面都可成为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企业在资源方面的差异是企业获利能力不同的重要原因,也是拥有优势资源的企业能够获取经济租金的原因。作为竞争优势源泉的资源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价值性、稀缺性、不能完全被仿制、其他资源无法替代、以低于价值的价格为企业所取得。

Barney和Peteraf分别于1991年和1993年提出两个广为引用的产生持续竞争优势的资源识别分析框架,Barney认为,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有助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能够产生竞争优势的资源必须具备价值性、稀缺性、不完全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四个特性。Peteraf总结了竞争优势产生的基本条件,认为企业资源要产生持续竞争优势必须符合四个条件:资源在企业间的不对称分布、对租金的事后竞争限制、资源在企业间的不完全流动性、对资源获取的事前竞争限制。Peteraf的资源识别分析框架实际上是Barney的延续。

企业异质性来源于能够产生竞争优势的资源,简称战略性资源。战略性资源必须同时具备价值性、复制障碍和占有能力三个特性。价值性是指优势资源必须能够创造价值,因为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最终目的是创造价值。复制障碍是指竞争对手无法复制企业的优势资源,这一概念是资源基础观点的核心命题。里德和德菲里皮认为,隐性、复杂性和专用性构成了优势资源的复制障碍;即使某种资源可以被清晰地鉴别与理解,然而由于受到法律制度的限制,竞争对手也无法进行复制,如专利、商标、版权以及经营许可证等都受到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占有能力是指占有优势资源及其所产生价值的能力。一般说来,顾客、供应商、员工、股东、债权人、政府均对企业创造的价值有要求权,然而,由于并不是所有资源的产权都能够被清晰地界定,所以谁将占有优势资源就成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或许企业能够有效地使用资产负债表上的有形资产或金融资产,但对于等一些专用性非常强的战略资源未必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如果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这种战略性资源就将成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资产的专用性越强,如品牌、版权、知识资产等战略资源,其被他人复制模仿的可能性就越小,越容易成为企业持续竞争力的源泉。

二、资产专用性

资源基础理论认为,资源一般具有多种用途,其中以货币资金为最。企业的经营决策就是指定各种资源的特定用途,且决策一旦实施就不可还原。因此,在任何一个时点上,企业都会拥有基于先前资源配置基础上进行决策后带来的资源储备,这种资源储备将限制、影响企业下一步的决策,即资源的开发过程倾向于降低企业灵活性。

按照资源基础理论,资源应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能力。有形资产是指企业的固定资产或者流动资产,例如工厂、设备、土地、其他资本物资以及银行存款等。有形资产具有一定的产权属性,其价值可以比较容易地通过企业会计准则来衡量并且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有形资产的另一个特性是它的透明性,在防止竞争对手复制方面它显得比较脆弱。无形资产包括企业的商标、专利、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网络以及数据资料等。无形资产具有多种利用方式,企业可以在内部开发它的价值,也可以通过许可证形式将其出租,还可以通过品牌转让形式将其出售给其他企业。同有形资产相比较,无形资产不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例如知识产权是受到法律保护的,而数据库、网络、知名度与美誉度则是企业的长期以来积聚的无形资产,具有内在复杂性与专用性,它们在短期内是无法被竞争对手复制或替代的。同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相比较,能力则更加难以捉摸。从本质上来说,能力包括个人能力、群体能力、组织惯例以及企业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中后者(如团队工作、组织文化、员工之间的信任)尤为重要。由于能力很难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并且没有非常明确的产权特性,因此对它们进行定价与评估也就变得十分困难。

威廉姆斯于1985年指出,资产专用性是指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克莱因、克劳福德和阿尔钦认为,在交易的一方进行了专用性投资之后,就会产生一种可占用的专用性准租。准租的大小等于承租人最优使用的价值与另一承租人次优使用价值的差额。很明显,资产的专用性程度越大,可占用性准租也就越大。

投资于高度专用性资产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优点在于:专用性投资使企业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产品和服务质量、差异化产品实现其战略优势;而且,专用性投资向企业客户群传递了这样的信号:即企业将持续致力于既定的产品市场,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声誉;另外,高度专用性资产投资确定了企业的战略方向,并为未来期间的继续投资奠定基础。缺点在于:由于专用性资产的替代用途很少,因此较之于非专用性资产所承担的风险更大;另外,资本代表着一种稀缺性资源,投资于绩效较差的资产意味着其他更好投资机会的丧失。

因此,专用性投资必须充分考虑以下两点因素:首先,由于专用性资产附带价值的减低,专用性资产融资较之于一般用途资产更加困难,因此,专用性投资的资金成本较高;另外,五分之三的专用性资本投资不能达到预期的产出水平,说明专用性投资风险较大。因此,对专用性投资进行初始评价的重要机制是:首先,判断专用性资产投资与一般性资产投资哪个更适宜企业战略优势的实现;其次,评价资本投资中资产专用性程度,确定该项投资是否能够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再次,由于高度专用性资产转作其他用途时价值将显著降低,专用性资产的初始投资决策必须包括对投资失败所引致潜在成本的评价。

三、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比较

鉴于资源并不是天生就能够产生可持续竞争优势,威廉姆斯(Williams,1992)认为管理者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将资源用于某一行业(或者进入市场)并转化为顾客价值,因此,需要对资源进行鉴别、培育、保护与配置。管理者的关键任务是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并利用现有资源获取产业中的成功要素。在企业资源与产业成功要素之间进行匹配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匹配的成功与否有赖于对战略价值做出精确的管理期望。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匹配就是将融资策略和战略性资产的特点相匹配,以充分发挥这些资产的价值,实现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借鉴威廉姆森把市场和企业都看作是特定的治理结构的观点,分析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治理结构的不同。债务融资要求有固定的回报(本金加利息),价格相对固定,对企业的控制权几乎没有(只是在清算时才相机治理),接近于一种市场化的治理方式,对企业是一种刚性约束,协调成本小;股权融资对企业的控制权大,但是没有对投资财产的索取权,对企业是一种软性约束,但是其内部协调成本大,类似于一种等级制的组织形式进行管理,即企业治理方式。具体见表1和表2所示。

表1债务和权益的权力比较

债务权益

财产权利强弱

控制权利弱强

表2债务和权益的控制方式比较

债务权益

价格控制高低

行为控制低高

由此可以看出,债权融资接近于市场治理,而股权融资接近于等级制的企业治理。

四、基于战略资源和资产专用性的资本结构选择

综上所述,债券和股票除了作为通常认为的融资手段外,还可以看作是不同的治理机制。债券是一种具有较强的约束的融资方式,几乎完全按照市场规则运作,如果企业经营不善,不能按期偿付本金和利息,企业就可能破产。根据清算资产的可调配程度,各种不同的债权人将会得到不同的补偿。但是,优先索取的价值一般与资产专用性程度成反比,因而债务契约条款可能会修改的更加苛刻。面对专用性投资可能会带来不利的合约条件,企业将会牺牲掉一些专用性投资特性,这会带来企业投资效率的下降。而股权具有不同于债务的治理方式,比债务更加宽容,当发生不良状况时,会利用其不同于债务的控制权来加以纠正,如撤换高管等,以维持企业持续经营的价值。因此,债务权益比有一种机制选择的含义。

要充分发挥企业所独有的专用性资源的战略效果,取得不可替代的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将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其战略资源相配比。交易成本经济学将“交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其要旨在于用差别的方式将治理结构和交易的特征匹配起来,以节约交易成本,实现最大的效率收益。经济交易中影响交易的成本和特征有三个基本因素: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交易频率。就资本结构的选择来说,债务治理通常适用于资产专用性程度弱、不确定性低的交易类型,而股权治理适用于资产专用性程度强、不确定性高的交易类型。

第2篇:融资战略论文范文

财务战略论文范文一:浅谈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多变。综观国内外迅速发展壮大的企业与濒临破产的中小企业同时存在,优胜劣汰,两极分化十分明显。中小企业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谋求生存与发展,战略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战略管理是着眼长远,为适应企业内外形势而作出的总体性规划。战略管理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衰与亡。它指明了企业在竞争环境中的生存态势和发展方向,进而决定了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和竞争方式。

入世将使中国经济真正地融入全球化或国际化的潮流。当我国尚未完全规范的市场突然向全球敞开时,那些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企业,肯定会受到猛烈的冲击。中国企业尤其是广大的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无疑将比以往更加艰难。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宏观层次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实现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以达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在中国,由于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战略管理还仅仅是一个开头。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日益加深和WTO的临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主要参与者的我国企业,是我国实现经济繁荣和充分就业的决定因素,笔者认为,加强企业战略管理,是提高我国企业管理体制水平,提高竞争能力的有力工具,笔者曾从事数百家企业的审查、评价,认为结合我国企业现状,应从以下七个方面加强企业战略管理。

今天,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已经不仅仅是技术与质量的竞争,而是智慧与经营管理的较量。这种较量的结果是,胜出者将比别人占取更多的市场分额,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而对广大的中小企业而言,这是一次真正的生与死的挑战。面

对着生与死的竞争与挑战,我国的企业需要采取的根本性对策是什么?就是企业的战略管理。

1.企业财务战略概述

企业财务战略是指七夜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宏观经济发展状况和公司发展战略,对财务活动的发展目标、方向和道路,从总体上作出的一种客观的开阔和描述。企业财务战略的目标是却败企业资金均衡有效流动而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战略。企业战略具有从属性、系统性、指导性、复杂性的特征。

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决定着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影响着企业理财活动的行为与效率。负债,收益,分配不同,战略有着不同的选择。企业财务战略具有以下三种类型:1.扩张性财务战略。它是以实现企业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张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2.建文型财务战略。它是以实现企业财务绩效的稳定增长的资产规模的平稳扩张为目的的的一种财务战略。3.防御收缩型材略战略。它是以预防出现财物危机和求得生存及新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财务战略。

2.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应考虑的相关因素

财务战略要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企业总体财略思想必须着眼于企业未来长期稳定的发展,具有防范 未来风险的意识。企业财务战略选择必须考虑经济周期波动情况、企业发展阶段和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并及时进行调整,以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

2.1财务战略的选择必须与经济周期相适应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以现代工商业为主体的经济总体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是经济系统存在和发展的表现形式。

我国经济周期直观特征表现在:周期长度不规律,发生频率高,波动幅度大,经济周期的波动呈收敛趋势,周期长度在拉长,在高涨阶段总需求迅速膨胀,在繁荣 阶段过度繁荣,在衰退阶段进行紧缩性经济调整,严格控制总需求。

从财物观点看,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要求企业顺应经济周期的过程和阶段,通过制定和选择富有弹性的财物战略,来抵御大起大落的经济震荡,以减少它对财务活动的影响,特别是减少经济周期中上升和下降抑制财务活动的负效应。财务战略的选择和实施要与经济运行周期相配合。

在经济复苏阶段应该采取扩张型财务战略。增加厂房设备,采用融资租赁,建立存货,开发新产品,增加劳动力。

总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跟踪时局的变化,对经济的发展阶段做出恰当的反应。要关注经济形式和经济政策,深刻领会国家的经济政策,特别是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等对企业财务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

2.2 财务战略选择必须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

每个企业的发展都要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最典型的企业一般要经过初创期、扩张期、稳定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不同的发张阶段应该有不同的财务战略与之相适应。企业应当分析所处的发展阶段,采取相应的财务战略。

2.3 财务战略选择必须和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相适应

企业经济增长的方式客观上要求实现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的根本转变。为适应这种转变,财务战略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方面,调整企业财务投资战略,加大基础项目的投资;另一方面,加大财务制度创新力度。

3.中小企业加强企业战略管理的迫切性:

现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正在加快中小企业的改革步伐,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积极推行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而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的完善,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形式之下,为了避免在竞争中失败和破产,中小企业不得不强化战略管理,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求得生存和发展。现在一般的小企业经营着认为企业战略只是大公司有大量人力、财力才去制定。而自己企业因为规模小,产品单一,面临的市场范围较小,所以影响企业的因素也相对比较少,所以不需要什么正式的战略。

这种观念显然是错误的。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小企业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战略思维、战略定位的竞争,就是说,中小企业已进入战略竞争时代。战略决定胜负。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要在国际国内众多企业的夹缝中实现生存与发展,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发挥比较优势,找准市场定位,领先制度创新,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中小企业自身无论是资金、技术方面,还是在人力资源和管理经验等方面都存在某种程度的不足。企业的资源相对缺乏,使中小企业 的开发研究能力、市场销售网络均有限。作为中小企业,如果要想不断成长、壮大的话,不认清自己企业所处的位置,研究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和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状况,并根据研究情况来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等,也就是企业战略,是不可能。由此可见,战略管理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企业的重要标志。通过战略管理,可以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加强企业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的能力,为企业增强竞争地位创造条件。

4.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对策

4.1走专业化发展,突出核心专长,实行专一化战略

专一化战略是主攻某个特殊的顾客群、某产品线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地区市场。专一化战略是围绕着某一特殊目标服务建立的,它所开发推行的每 一项职能化方针都要考虑同一中心思想。这一战略依靠的前提思想是:公司业务的专一化能够以较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较 广阔范围内竞争的对手们。所以,这就要求这些中小型企业做到有所不为而后有为,专注于专业化发展,集中企业内部的优势资源,突出核心专长,借此来培育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

但是目前,我们的一些中小企业意识不到这一点,盲目地多元化,结果带来优势资源的分化,导致企业的竞争优势的快速瓦解,失去了生命力。这正是我国的中小企业各领两三年之独特现象的最根本原因。还有一些中小企业甚至刚刚创立的企业给自己定的口号就是做大做强,做成多元化经营的集团性质的公司。 事实上,当企业发展到一定地步的时候,多元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但决不能盲目的多元化,即使那些超大型企业也应该在有限的多元化上追求专业化。

4.2走创新之路,发展创新战略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力大小取决于其创新力的强弱。中小企业势单力薄,靠自己单枪匹马的奋战和与强大对手的硬拼是难以成功的,而应该凭借自身的优势,取长补短。

技术创新战略是企业创新的核心,没有技术创新,就没有产品更新,企业就难以发展。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应当在两个方面下功夫。首先,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在人力、精力、财力、物力诸方面舍得投资,敢冒风险,重用人才。其次,坚持全面创新。任何技术都有一个试验、转化、成长、成熟、衰退、淘汰的过程,创新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要持续不断。技术创新必须永远面向用户,面向市场,把用户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不断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市场需求变化作为技术开发的定盘星,经营管理的指南针。

4.3走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战略是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树立起一些全行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在目前各行业中,怎么样与众不同的建立差异化竞争战略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可以从很多的角度寻求差异化,例如,一种独特的口味(比萨饼)、一系列的特色(斯沃琪表)高质量的制造(本田汽车)等等。如果差异化战略成功地实施了,它就能在一个产业中赢得高水平收益,因为它在这行业中有很大的竞争力,起码在短时间内不会被其他企业赶超或打垮。

4.4走低成本战略

企业通过有效的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是同行业中最低的 成本,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低成本战略要求企业坚决地提高工作效率,进行规模化经营,全力以赴降低成本,控制管理成本与管理费用,最大限度地减小研究开发、服务、 推销、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 实施低成本战略成功的关键在于,在满足顾客认为至关重要的产品特征和服务的前提下,实现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可持续性成本优势。实行低成本战略的企业必须开发成本优势的持续性来源,能够形成防止竞争对手模仿成本优势的障碍,这种低成本优势方能持久。低成本战略的理论基石是规模效益和经验效益,它要求企业的产品必须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5.中小企业如何开展战略管理:

5.1有针对性地进行战略分析

战略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企业所处的环境和相对竞争地位,评价影响企业目前和今后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而确定企业的使命和目标,为制定企业战略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使企业战略管理按照经济规律来指挥和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不能把战略分析当作一项临时任务,组织若干人马应付了事,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只要针对性地掌握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以这为基础才能更好地进行企业的战略管理。

5.2要有准确的战略定位

我国的中小企业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加之面对加入世贸组织,进行战略定位,确实是难了一些。但面对现实,面对比较优势又必须尽早地进行重新认识。中小企业一般不易搞多角化经营,这是由产品的生命周期所决定的。中小企业是选择某一产业的整体,还是选择这一产业的环节,都要很好地把握,主要是利用比较优势。企业对自身的比较优势的重新认识过程,也是对自身市场定位的一个再认识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来认识和发挥比较优势,关键是看问题要站得高,一览众山 小。比如:施乐公司的复印机市场处于垄断地位时期,全球许多著名公司也曾采取过与它相同或相似的战略旨在争夺市场,但都未能获得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未能发现或创造独特的战略定位。而佳能公司则选择施乐公司战略定位之外的中小型企业和个人用户作为切入点。通过不断渗透,最终发展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市场领先者。由此,使我们认识到,中小企业要在国内外大企业夹缝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充分研究自身能力和比较优势,善于发现行业战略的空缺点,在不同的大企业的战略定位之外另辟路径,穿插迂回,方能由小变大,立于不败。

5.3实施战略管理要依靠科学理论和方法

战略管理是一种以思想性创新为特征的管理,所以要依靠科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做为指导。目前流行的战略管理理论方法还不完善,还在发展之中。主要是基于战略管理是针对环境不断变化产生了大量不确定因素,使企业仅仅使用以可控性为主要特征的系统工程方法难以发挥作用。因此,战略管理要应用统筹学理论和系统方法结合才会更有效。

中小企业群体作为国民经济的新生力量群体,科学的运用企业管理战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立于常青之地。

财务战略论文范文二:财务战略论文

【摘 要】将战略管理理论引入财务管理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对企业管理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部分学者关于财务战略研究进行综述,揭示财务战略理论自从80年代研究以来,主要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对公司的经营、筹资、投资、分配及营运资金管理等活动影响,已经针对这几方面的研究动态路径以及新的进展。本文通过对财务战略管理与单纯的战略管理以及财务分析的对比,以体现财务战略在今后的财务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同时也体现出我国对财务战略研究的局限性。

【关键词】 战略管理 财务战略 企业周期 竞争力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战略管理就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的潮流和趋势,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企业主要的战略和政策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销售、新产品开发、财务资源、人力资源和基本建设等。可见其设计的范围之广,并在相应的体系内都已形成了自己一定的理论成果。而且,这些战略往往是需要相互配合的。因此,大多数企业的战略和政策,多为许多战略和政策的混合物。但是,相对于战略管理的成熟性来看,财务战略的研究就体现了其局限和不完善性。刚开始大多数的研究都主要集中在筹资、投资、分配、并购等传统财务管理领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财务战略理论的发展,财务战略逐渐与其他领域的研究相结合,并逐渐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从企业战略目标服务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管理角度出发,进行财务战略管理的研究。[1]

一、 财务战略概念

财务战略就其字面表示,可以得出是将财务管理分析与战略决策相结合下形成的新的研究分析方向。但是对于财务战略的准确概念,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同研究者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理解。

我国学者陆正飞(1999)在其《企业发展的财务战略》一书中认为财务战略是对企业总体的长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财务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2]魏明海(2001)认为:财务战略是在企业战略统筹下,以价值分析为基础,以促使企业资金长期均衡有效地流转和配置为衡量标准,以维持企业长期盈利能力为目的的

战略性思维方式和决策活动[3]张纯(2005)认为企业财务战略是在企业战略的制约下,如何运行企业价值管理与价值创造链各环节的指导思想,是企业财务控制的总体方向,它是对处于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之中财务的过去运行情况及未来将准备如何运行的一种总体表述[4]。外国学者卢斯班德(Ruth Bender)和凯斯沃德(Keith Ward)(2003)则将财务战略定义为为适应公司总体竞争战略而筹集必要的资本,并在组织内有效管理和运用这些资本的方略。[5]

而在财务战略概念的基础上,陆正飞等学者(2000)又从同的角度,将财务战略进行了不同的分类,从财务活动的基本内容来看,财务战略分为融资战略、投资战略、营运资金战略和股利分配战略等;从财务活动涉及的范围来看,财务战略分为快速扩张型战略、稳定发展型战略和收缩型财务战略等。[1]

二、 国内与财务战略相关的研究

国内一开始大多数的研究都主要集中在筹资、投资、分配、并购等传统财务管理领域和对于财务战略基本定义的研究上。如陆正飞等(2000)以企业目标与财务目标位企业发展战略分析的起点,分别研究了企业的财务战略,并同时提出了三种可供企业选择的财务战略:积极型财务战略、稳定增长型财务战略、收缩型财务战略。罗福凯(2000)论述了成本减除、最优资产组合的选择、资金结构理论等通用财务战略外,还考虑资金运动引起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6]。张志刚(2001)则从企业集团的母公司这一角度研究了集团公司的理财环境及理财目标[7]。张延波(2002)研究了企业集团的治理结构、财务管理体制、财务战略、预算控制体系、投资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和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等内容。[8]上述的研究方向大都是站在财务管理的角度进行研究。随着我国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财务战略与其他学科进行了融合。

黄国良,潘华(2004)等站在企业核心能力培育的角度对财务战略进行研究,指出在企业核心能力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内在特征,因此,企业核心能力在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的财务战略。核心能力处于孕育期阶段应采取集中财务战略,在成长期阶段应采取扩张财务战略,在成熟期阶段应采取稳健财务战略,在衰退期阶段应采取防御财务战略。并对各种阶段中的战略进行了详细的描述[9][1]。同样的,蒋卫平(2011)也对于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从企业能力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只是侧重点主要突出在研究财务战略管理与企业能力和资源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上,并是从大方向的企业能力而非核心能力入手[10]。汤永君(2010)认为在核心竞争力与企业财务战略二者之间的关系中,核心竞争力居于主导地位,对财务战略具有指导作用,而财务战略则居于从属地位,它的制定和实施必须服务于核心竞争力的总体要求。[11]

企业的核心能力与财务战略的关系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但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兴起,研究者发现由于企业所处环境不同,面临的风险内涵和强度特征也不尽相同,从而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战略的选择。孙宁宁(2004)[12]在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选择一文中分别从筹资战略、投资战略和收益分配战略三个方面就企业生命周期4个阶段的不同时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应对方法和战略:初创期使用权益资本筹资和集中化投资战略、成长期可在原基础上加入一些新的权益资本和一体化投资战略、成熟期采用激进的筹资战略和多元化投资战略、衰退期则选择防御型财务战略[13]。罗福凯等(2006)则从函数关系上对生命周期与财务战略的关系进行了说明,并从另外的企业特征和理财目标方面对四个时期的战略进行了分析总结,从其他方面入手也得出和孙宁宁(2004)相似的结论。[14]

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学者进行跨专业的研究,将财务战略和其它学科的理论相结合来研究公司的持续发展。徐光华等(2011)就是从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入手,运用企业共生理论,将社会责任与财务战略进行融合提出了共生筹资战略,指出企业的财务战略和社会责任战略本质上并非竞争 ( 资源 ) 关系, 而更是一个合作关系。企业通过良好的财务战略的规划和实施,使得企业拥有一定的物质资源;同时企业投入一定的物质资源来履行其社会责任,提高其共生圈的共生环境的质量,进而使得企业的财务战略有一个更好的实施环境,从而使得企业实现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15]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我国在财务战略方面的研究还主要集中与财务分析、战略分析的基础上,缺少对跨专业、跨学科的研究。[16]即使是在财务和战略方面研究方向也是相对窄的,如和行业供应链的关系,产业资金链等方面都有文章具体涉及。因而对于财务战略的研究还有很多的空间。[17]

二、国内与财务战略相关的研究

David Allen作为财务战略管理研究的先行者,在其《财务战略管理》(1991)一书中认为,财务战略就是管理者为寻求实现其战略目标而涉及的一套战略管理系统,并强调了会计战略与财务战略的区别,但并未将战略管理的思想真正的融入到财务中。随着战略理论的迅速发展,战略管理的理论逐渐与财务联系紧密[18]。John Ellis在《公司战略与财务分析》(1993)则分别从利润、现金流量等财务指标出发来讨论企业的战略管理问题[19]。Keith Ward(2002)在其《公司财务战略》中将生命周期等引入了企业制定财务战略的计划中。这更使得战略管理和财务分析的联系更加紧密[20]。Casadesus等(2010)指出公司战略就是要对盈利模式进行决择,而盈利模式反映的是已经付诸实施的战略,战略的价值则是对盈利模式做出选择和灵活配置。

从上述综述可以看出,西方对于财务战略的重要性已经形成,对财务战略的研究,从研究角度来看,主要集中在将财务战略定位于战略管理的职能层战略,从战略实施的过程来研究如何进行战略决策;就研究的内容而言主要包括筹资、投资、分配及营运资金管理等几方面。[21]

三、 总结

财务战略是公司治理两方面结合和融通的产物,从财务战略的几种基本概念中可以得出,财务战略关注的焦点是企业资金流动,这是财务战略不同于其它各种战略的质的规定性;企业财务战略应基于企业内外环境对资金流动的影响, 这是财务战略环境分析的特征所在;企业财务战略的目标是确保企业资金均衡有效流动而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战略;企业财务战略应具备战略的主要一般特征,即应注重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22]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财务战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的筹资、投资、分配及营运资金管理等职能层面的财务战略。国内学者在此基础上将侧重点逐渐转移到战略管理上面,以及逐渐将财务战略与其他领域的研究结合一起来研究公司治理,但相比之下,这方面的文献较少。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阎达五, 陆正飞. 论财务战略的相对独立性兼论财务战略及财务战略管理的基本特征[J]. 会计研究, 2000, (9): 2-6

2. 陆正飞. 企业发展的财务战略[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9. 2-20

3. 魏明海. 财务战略[M]. 北京: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 3-10

4. 张纯. 现代企业财务战略下的预测机制研究战略、预测、绩效的互动[J]. 会计研究, 2005, (8): 77-79

5. 卢斯班德, 凯斯沃德. 公司财务战略[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5-10

6. 罗福凯. 战略财务管理[M].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0.

7. 张志刚. 集团公司理财[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

8. 张延波. 企业集团财务战略与财务管理[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

9. 黄国良, 潘华, 钟晓东. 基于企业核心能力培育的财务战略研究[J]. 当代财经,

2004, (5): 116-122

10. 蒋卫平.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一个企业能力理论视角[J]. 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

2011, 32(174): 67-70

11. 汤永君.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

(23): 9-10

12. 孔宁宁.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选择[J]. 财会通讯, 2004, (11): 40-42

13. 陈晶璞, 宋效中, 尚金丽. 核心能力视角下企业财务战略体系的构建[J]. 科技管理研究, 2009, (3): 166-167

14. 罗福凯, 王雪梅. 企业生命周期界定及财务战略选择[J]. 财会通讯, 2006, (1):34-36

15. 徐光华, 沈戈. 企业共生财务战略及其实现路径[J]. 会计研究, 2011, (2): 52-58

16. 王满, 于悦. 财务战略管理学科体系的构建[J]. 会计研究, 2008, (1): 33-38

17. 李兴尧. 财务战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 14(5): 14-15

18. David, Allen. Strategic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Practice[M].London:Financial Times Business Infoemation, 1991. 15-27

19. John, Ellis, and, David, Williams. Corporate Strategy and FinancialAnalysis[M]. Britain:Pitman Pulishing, 1993. 185-201

20. Keith, Ward. Corporate Financial Strategy[M]. Butterworth:Heinemann,2002. 39-52

第3篇:融资战略论文范文

关键词:文艺院团 经济体制 地域性 财务管理制度

一、引言

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通过凝聚文化共识、发扬民族精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达到逐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目标。文艺院团要想转变窒息的文化内在传统旧机制体制,必须在适应时展的要求下,改变落后的管理方式,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壮大文化产业,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创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吉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吉林省大胆破解文艺改革难题,在遵循文化艺术发展规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下,对企业效益进行经济转移,财政部门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资金扶持,鼓励实力雄厚的企业赞助文化的建设,以此,既可以弥补部分财政拨款不足问题,又能促进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使社会资产的资金流向合理规范化,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双重保障。但因财政问题的一些不合理管理给吉林省文艺院团带来以下这些问题:

(一)维持院团生存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政策性补贴和较少的经营性演出所得的收入。政府的政策性财政补贴成为了各个艺术院团的主要收入来源,投入和产出呈反比。院团除了各项高额的支出外经费所剩无几。

(二)一些不固定的社会资助费用,不管是资助次数还是金额都非常的少。所得经费只能用于投入较少的艺术创作和简单的文化生产,职工的福利待遇或其他补贴只能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来进行发放。仅能维持职工的基本生活,各院团做了很大的努力,勉强维持,仍旧改变不了惨淡经营、积贫积弱的现状。

(三)人才流失严重。由于财政制度和管理上的不配套,导致演出一线人员面临着的工资低、生活待遇差、工作环境简陋等问题,人才流失情况较为严重。

(四)演出排练设备落后。现今艺术是视觉和听觉的享受,先进设置设备是满足观众艺术享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先进的设备无法引进,艺术院团自筹资金引进的部分设备存在着引进总量偏少,配置水平较低的现状,不能达到剧目生产的需要,降低了艺术作品的质量,演出设备更新缓慢,使文艺事业和文化市场发展脱节

三、文艺院团财务管理在市场中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主要是对国有改制院团企业化资金的管理,要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认识到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实施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企业更好地发展,同时是企业完成战略目标的根本保证。因此文艺院团必须对自身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分析与探讨,确定财务管理在应用与实施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对财务管理的加强是转企院团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中处于核心领导地位,对企业资金的管理关系着企业在运营运作体系中的各个环节,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企业的价值能够最大化,文艺院团面临资金短缺,资金使用不合理的状况,就是因为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只有加强财务的管理状况,才能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使财产的运行机制能够正常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证现代企业化的文艺院团平稳健康的发展。

(二)融资过程能够有效的降低成本

文艺院团的生存与发展只在资金的支持下进行的,在融资的过程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一大问题,所以制定融资决策的关键就是匹配与其相关的经营风险,增加本企业的财务弹性,考虑资金的成本和资信的等级,收益与风险并存,根据相关财务管理知识,审核资金所属类型,把握融资的最佳时机,尽量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

(三)财务管理的正确运用能够帮助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能够保证文艺院团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能够扩大艺术生产规模,从而将院团做大做强。在协调各部门日常工作的前提下,能够全面系统的反映每一项管理工作的过程和结果,并根据院团的发展目标,拟定相关的财务管理计划,使各项资源的使用效率得以提高。

四、文艺院团改制的基本思路和做法

笔者通过调研认为,文艺院团发展需要实行统一化的管理和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体制政策。以实现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体制创新、机制转换、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创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文艺产业经营体制和经营组织,使文化产业良性发展、健康发展的道路永保畅通。

(一)打破地域级别的限制。吉林省应该大胆打破地域和级别的限制,将省级的文艺团体和地方的各个演艺团体结合吉林文艺集团有限公司,将人员重新进行整合,大大提升市场的竞争力,体制机制灵活多变,品牌效应得以充分的发展,促进了吉林省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和重组存量资产。改制后院团应与有实力集团建立协作关系,在其人员身份、隶属关系、经费渠道等不变的情况下,人员和设备等资源紧密合作,双方达到互利共赢。集团公司在确保增值国有资产的同时,组建全新的文艺院团专业人员进行产业运营,逐渐的改善文化集团的综合发展状况。

(三)推行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吉林省文艺团面向全社会招聘,保证员工的公平、公正、平等的原则,实行员工合同制度,全面实行企业化的经营管理,达到投资多元化、经营市场化、管理设备现代化、和艺术品牌化,形成以市场经济和谐发展的经营管理机制为主的社会保障。

(四)加强艺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向国家争取专项资金,增加对艺术院团的支持力度和人才的特殊培养,才能更好地为人们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激发艺术创新活力,调动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激情和创造力。

(五)促进品牌的发展。吉林省通过政府采购、演出补贴、社会各界艺术题材创作等方式,鼓励和支持艺术作品的创作,培育高质精品项目,大力扶持公益演出,争取走出一条品牌化、市场化、精品化的新路子。

(六)加大艺术表演院团的创作和演出机会。设立精神文明工程项目,政府扩大资金的投入,更新老化的旧设备,重点解决剧目创新和经费补贴的投资问题,提高演出补贴场次,发挥艺术院团的品牌优势,使其有一个创作、排练、演出的良性循环。

(七)改变投入方式,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将过去的财政拨款变为剧种(曲种)项目拨款和演出后的资金补贴及奖励,实行多演多补、少演少补、不演不补的良好态势,实现财政资金由养人向养项目的转变。扩大艺术生产,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政府要认可市场经济下的文化发展规律,从自身政治体制出发,管文化转变为办文化,宏观调控代替微观调控,具体指导转变为政策的积极引导。政府利用其自身的优势,给予一些必要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

五、文艺院团改制后的几点启示

文化是软实力,是社会政治、经济的综合实力。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进步、人类文化的传承、人的自身素质的提升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政府要为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基本保障,需要协调文艺院团发展建设中方方面面的问题,营造支持文化建设的氛围,推进文化建设发展,保障文艺工作人员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从而保证文化单位正常运转。

(一)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抓住中心和重点企业,壮大文化建设的实力。遵循非均衡发展规律,立足工作部署条件,通过优先发展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产业,带动其他小型院团的产业发展,提高文艺院团整体的实力。

(二)培育壮大文艺院团特色支柱产业的发展。打破旧的机制体制,遵循市场经济体制结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并存。

(三)文艺院团必须坚持积极稳妥的发展原则。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要保证细致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省内各个文艺院团、公司之间加强合作,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政府要加大对改革的投入支持。相关部门在相互协调后出台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措施,建立文化发展创新的专项资金。创造良好的文艺院团发展环境。

六、结语

实施研究改制后的文艺院团的财务管理措施,是文艺院团和文化主管部门急需解决的关键性课题,文艺院团改制后,保证了原有的财政收支不变,同时享受税收缴纳优惠和政策优惠,通过文艺院团自身的改革创新,转变文化企业经营惨淡的局面和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从“事业”向“企业”转变的质的飞跃,建立促进文艺事业的内部发展的财务管理政策,使文艺院团自身价值最大化,发挥艺术文化产业的巨大魅力,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吉林省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铁铮.改制后文艺院团财务管理思考[J].长三角,2010(2)

[2]刘巨文.文艺院团财务管理探析[J].经济师,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