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童区寄传范文

童区寄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童区寄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童区寄传范文

第2篇:童区寄传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手工会计

        1会计电算化同传统手工会计的联系

        1.1系统目标一致。两者都对 经济 业务进行记录和核算,目标都是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提高 企业 经济效益。

        1.2基本会计理论与方法一致。两系统都要遵循基本的会计理论和方法,都采用复式记账原理。     

        1.3都要遵守会计和财务制度,以及国家的各项财经法纪,严格贯彻执行会计法规,堵塞各种可能的漏洞。     

        1.4系统的基本功能相同。都具备信息的采集输入、存贮、加工处理、传输和输出这五项功能。     

        1.5都要保存会计档案。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出,会计信息档案必须妥善保存,以便查询。     

        1.6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相同。两系统都要编制会计报表,并且都必须按国家要求编制企业外部报表。     

        2会计电算化同传统手工会计的区别  

        2.1系统初始化设置工作有差异。手工会计的初始化工作包括建立会计科目,开设总账,登录余额等;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化设置工作则较为复杂,主要有会计系统的安装,账套的设置,权限的设置,会计科目及其代码的建立,初始余额的输入,自动转账分录定义,会计报表名称、格式、数据来源公式的定义等。     

        2.2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上存在差异。在手工会计中,将账户分设为总账和明细账,明细账大多仅设到三级账户,此外,再开设辅助账户以满足管理核算上的需要;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一般都仅为中文科目。而在会计电算化中,有的财务软件将科目的级数设置到6级以上,除设置中文科目外,还设置与之对应的科目代码,使用科目时,计算机只要求用户输入某一科目代码,而不要求输入该中文科目,但在显示打印时,一般都将中文科目和与之对应的科目代码同时显示。    

        2.3账务处理程序上存在差异。手工会计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常用的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等,对业务数据采用了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登记的操作方法,通过多人员、多环节进行内部牵制和相互核对,目的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的手续,以减少舞弊和差错。而在会计电算化中常用的是日记账文件核算形式和凭证文件核算形式,在一个计算机会计系统中,通常只采用其中一种核算形式,对数据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的操作方法。     

第3篇:童区寄传范文

首先,需要挑好交谈对象。孔子就明白这一点,谆谆告诫我们:“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可以谈的人不去跟人家谈,错失了一个人物;不可以谈的人却要跟人家谈,就浪费了言语。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比如,孔子不喜欢阳货的为人,“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同‘馈’,赠送)孔子豚(蒸熟的小猪)。孔子时(打探)其亡(出门)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路)。(阳货)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阳货)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阳货又)曰:‘不可。――好从事(做官)而亟(屡屡)失时(机会),可谓知(聪明)乎?’(阳货还)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好啊);吾将仕矣。’”对阳货,孔子躲不过去,只好周旋敷衍。可以想见,孔子和阳货这两个人,“道不同,不相为谋”,即使站在一起说话,实在难以指望彼此交心、掏心掏肺。真可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其次,说话人要会讲道理。这一点得分开来说,寻常的道理,提个醒,点一下,彼此就可以心照不宣,自不待言。

若事关成佛成道,玄之又玄,那可就要费些手段。比如,在《禅宗是什么》一书讲故事:五祖寺中有一个和尚,人问他禅是什么,他说:“有两个贼,一个老贼,一个小贼。一天,小贼问老贼:‘爸爸!您老了,告诉我找饭吃的法子吧。’老贼答应了。到晚上,老贼带小贼进到富人家,挖洞进到屋里。用百宝囊的钥匙打开大柜子的柜门,叫儿子进到里边。儿子进去后,老贼把柜子锁了,并且大喊:‘有贼!有贼!’喊完便走了。富人家听说有贼,赶紧起来搜查,结果东西没丢,贼也没看见,仍然睡去。锁在柜子里的小贼不晓得父亲什么用意,只想着怎样逃出去,就学老鼠咬衣裳的声音。太太听到了,就叫丫鬟掌灯来看衣服。刚一开柜子,小贼一跃而出,一掌把丫鬟打倒,吹灭灯逃走了。富人发觉后,派人直追到河边,小贼情急智生,把一块大石头抛在河里,自己绕道回去了。到了家里,父亲正在喝酒,小贼埋怨父亲为什么把他锁在柜子里,父亲问他怎么出来的。听完经过后,老贼掀髯微笑道:‘你以后不愁没有饭吃了!’像小贼能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便是禅了。”这段老贼教子的故事,靠听话人自己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打破障碍,全凭智慧,了解玄机。

再次,对方也得会听。比如,《论语・季氏》载,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与众不同的传授)乎?”对曰:“未也。(孔子)尝独立,鲤趋(恭敬地)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孔子的学生陈亢,会筛选信息,只提了一个问题,就从孔鲤那里知道了三件事(诗、礼、君子对儿子的态度)。陈亢这个学生,孺子可教,确实很会听人说话。

第4篇:童区寄传范文

当下的昆曲作曲中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比较集中的是:

第一,剧目创作中,唱腔的

设置不够精细

我觉得昆曲的作曲出发点是昆曲本体,不能因为昆曲格律难就另辟蹊径。昆曲是怎样就是怎样,必须要搞清楚,要探本寻源。一个合格的昆曲曲牌体音乐设计,应该有成套唱腔的总体铺排。还要有几支能充分发挥人物情感的经典曲牌及套数,在剧中占据主导地位。大家都谈到,在一定程度上,传统昆曲是“音乐结构主宰了剧本结构”。对于昆曲来说,就是用曲牌来传达故事的起承转合。所以,必须强调曲牌体唱腔音乐的设置在昆曲一度创作中的重要性。选择曲牌还要看角色,更进一步地说要看演员。所以选牌不够精心,唱腔布局比较马虎,是当前创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第二,昆曲唱腔音乐创作中

如何写腔

有些做法是:昆曲主要的腔是十二句半,只要按照这十二句半来写就八九不离十,我觉得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虽然这样做听起来还有些昆曲的味道,但这不是曲牌体的昆曲,这种“牌是曲非”的自由体写法,只是在误导一些对昆曲完全没有认识的观众。而这种不抓曲牌的主腔(表征意义的主要腔调),只求腔格(字腔)昆曲化的做法在音乐创作中还是比较普遍的。这样的做法容易乱,不能形成昆曲唱腔的应有格局和韵味,让我很忧心。其根本的错误在于没有“依牌谱曲”,没有表达不同曲牌、不同情感类别的特性腔调。比如【太师引】第一个字就是去声字,是一个高耸入云的高腔。《金雀记・乔醋》里的“顿心惊”的“顿”字,就是一个顿生惊讶的高腔。在新创剧目《班昭》中,班固忽闻朝廷解禁汉书时,我们安排了这段【太师引】,也利用此曲牌的特性腔,彰显【太师引】曲牌的特定功能。

关于曲牌“主腔说”,我认为它是实实在在的存在于昆曲的这些经典曲牌之中。当然,昆曲那么多的曲牌,有不少是流水型的粗曲,不是说每个曲牌都有那么明显的主腔。袁玉冰同学的文章中谈到,《范例集》存在夸大“主腔说”,拔高“主腔说”的问题。对此我持保留看法,我觉得从整体上看,《范例集》并没有拔高“主腔说”,而是从词乐对应的原则,揭示了昆曲大量经典曲牌的主腔及其应用规律。我的老师王守泰先生(《范例集》主编)出身昆曲世家,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撰写出版《昆曲格律》。又是东南大学理工科教授,他用科学的分析方法,领导编写组成员,对浩如烟海的众多昆曲曲牌,抓住“主腔”这个“分析对象”,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归纳,总结出曲牌的“乐式”。有些地方,特别是一些粗曲,确实如袁玉冰所说,有所谓“拔高”的情况。但“主腔说”还是实实在在存在于大部分的曲牌之中。所以昆曲音乐创作上要抓好这一点,在经典曲牌中把这个主腔写出来。比如这次的《夫的人》,我觉得后半部分比前半部分的曲子写得好。前半部分南曲中存在问题,正是曲牌选择不精细,曲牌主腔呈现不够,听起来就有点像“十二句半”了。创作是个细活,我们一定要注意多学、多思和多问。

第三,冷僻曲牌和经典曲牌

在运用上的分寸

冷僻的曲牌,我在创作中不是不用,但是用得少,经典的曲牌我则是多用和常用,这也是俞振飞老师当面嘱咐我的。一出新创昆剧中,不能是生僻的曲牌太多,这样它在乐理和唱腔上会显得没有表现力。我有一个理念是:“多唱多宣传经典常用曲牌,来奠定昆曲唱腔传统格局和韵味”。比如《范例集》中例举了50个孤牌,我主要分析和使用的是其中26个经典的。成套的话,北曲8套,南曲22套(实际南曲经典套数少于22,没有那么多套),经典的曲牌一定要常用。其实,关于经典常用,俞振飞言慧珠两位先生早在上世纪50年代排《墙头马上》时就有这样的想法。当时言慧珠和俞先生经常商量,要选用一些好听的曲子,安排在重要场子中。经过反复研究和调整,曲牌及套数最终由俞先生和编剧苏雪安定稿,为常用曲牌奠定昆曲唱腔格局和韵味,起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第5篇:童区寄传范文

关键词 稻鸭共生;传统养鸭;区别

中图分类号S8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8-976-01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种植水稻的历史由来已久;我国又是最早驯化和饲养家鸭最早的国家之一,不仅有考古资料为证,还有养禽业文字记载资料也很丰富,如早在公元前475~221年的战国时期,《尸子》中记有“野鸭为鬼,家鸭为骛”。将种稻与养鸭相结合的稻田养鸭,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至今仍然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虽然起源于日本,但它是在继承、吸收和完善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经过不断的实践、创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生态农业技术。

稻田养鸭和稻鸭共生技术一样,都是在稻田中放养鸭子。但是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只是把鸭子放于稻田,不管稻田放养鸭子的数量,也不管放养情况,鸭子往往一大群的从一个田到另一个田,这样会造成田块有的地方过度放牧,有的田块又没放到,而且鸭子放于稻田的方法是“早放晚收”,鸭子在稻田中没能充分发挥作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是在传统稻田养鸭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是对稻田养鸭的继承、仓4新和发展,并赋予了稻田养鸭以新的生命,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产物。

1 最终目的不同

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是水田和鸭结合型的农业。作为已经家畜化的鸭子,自身还具有水禽的特性,自古以来,人们利用这一特性将鸭带入水田地带进行饲育。最终目的是为了生产鸭肉或鸭蛋,它是为了让鸭在稻田里活动和觅食,提供鸭的放养场所,而很少考虑到鸭子对水稻能产生的作用;而该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产绿色食品大米,它充分利用了鸭子的功能,鸭在稻田中成了代替人的部分劳动的“活机器”,也代替了除草剂、杀虫剂、化肥及水稻栽插后的各种机械操作,同时也能生产无公害的鸭产品。

2 主体不同

在稻田养鸭的过程中,种稻和养鸭往往是2个不同的主体。种稻的农民有时担心鸭会践踏水稻而不愿意让鸭进入稻田,而养鸭的农户又为无地方、无场所放养鸭子而焦急,使稻鸭的分离现象越来越严重;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使水稻和养鸭紧密的结合为一个整体,如果在结合稻田养鱼或是在稻田中放养浮萍等技术,则会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农田生态系统,对减轻环境的污染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对稻和鸭的要求不同

稻田养鸭对稻、鸭的品种等要求不严格,几乎没有要求,鸭的品种是常规的肉用鸭或蛋用鸭,往往体型过大,野外活动和觅食能力差,没有长期在稻田生活的能力。水稻也是当地有什么品种就种什么;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则有较严格的要求,对鸭的要求是体型较小、善于活动、在稻田中觅食能力强的品种。根据我省的自然状况,稻鸭共作时间为70~80d,故可选用一般的蛋鸭和杂交肉鸭品种,这样有利提高养鸭的经济效益。对水稻的要求是优质、较能抗倒伏的稻种。

4 内涵不同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融入了生态学、动物行为学、环境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并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由较系统的理论阶段上升到实践应用阶段;稻田养鸭还只停留在传统经验的阶段,很少进入研究阶段。

稻鸭共生是将水稻生产与养鸭生产有机地紧密地结合,融为一体。养鸭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获取鸭肉,而是挖掘利用鸭的生物学潜能,让鸭承担起稻田的除草、除虫、施肥、中耕浑水、刺激水稻生长等多种田间作业功能,来替代现代种稻中应用化肥、农药、除草剂为水稻施肥、除虫、除草,生产出绿色稻米的一种全新生态农业新技术。它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结合,在未来农业发展中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5 放养时间不同

稻田养鸭在水稻田里的时间短,鸭对水稻的作用小,鸭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而本技术一天24 h都把鸭放在稻田中,鸭始终在稻田中生活,鸭在稻田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它对水稻和稻田的作用和影响是多方面的、持久的。

第6篇:童区寄传范文

关键词: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街道景观;低碳出行

中图分类号:TU74文章标识码:A

传统商业街区是城市核心商业地带、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独具魅力的特色旅游景点,很多都是在原有的旧城街区特别是老商业街的基础上更新改建而来[1]。在保护更新过程中,建立良好非机动车停车设施,有利于处理好传统商业街区的静态交通和美化街道景观,鼓励市民选择自行车、电动车等交通工具。[1]

1.传统商业街区的非机动车停车主要问题

非机动车具有方便灵活的特点,受停车条件限制小,在传统商业街区易造成乱停乱放的现象,影响街区秩序,诱发交通事故。传统商业街区具有复杂的社会与经济结构,重新规划建筑物配件停车场较困难。规划合理的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要结合传统商业街区的空间特点和市民在特定场所的停车需求。

传统商业街区从空间形态上分有:1)院落店肆空间,2)入口空间,3)街巷空间,4)节点空间[2]。现存的主要问题有:入口空间非机动车停放需求较大,停车点与入口的距离过远不方便市民停车,与入口太近则影响了街道的秩序和美观。在街巷空间,店铺门前停放非机动车影响售卖空间,商业主干道周围的停车不利于交通的通畅。人行道上的非机动车停车设施挤压人行空间,甚至有覆盖盲道和阻塞无障碍通道的现象。人流集中的空间非机动车停车设施不足,其余边缘空间则泊位闲置。街区的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缺少与公交换乘节点的衔接点。另外还有设施落后、外观单调、无传统文化特色、不方便识别等问题。在非机动车停车规划管理上,如何将日益发展的停车需求和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要素结合起来,建设易达、便捷、安全和美观的停车设施值得探讨。[2]

2.设计对策

针对传统商业街区非机动车的现存主要停车问题,从辅助设施的空间规划安排和形式设计两个方面提出设计对策。[4]

2.1 非机动车辅助设施的空间规划安排

(1) 在街区内部的空间:①入口空间,是介于商店购物区和外部街道之间的过渡空间。市民的非机动车停车需求较大,停泊过多的车量影响商业街区的发展。可以入口100m~150m范围之内设置地下停车场,或是协调入口商业建筑的停车场供市民使用。苏州观前商业街区的长发商场正在建设的大型停车场,届时提供商场内部员工和街区的顾客同时使用。②街巷空间,是提供临时的室外售卖空间和顾客停留、逛选的空间[2]。停车行为零散,缺少组织。在停车场地的选择上避免街巷的交叉口和主要商业活动的主干道附近[3]等交通人流集中的空间。充分利用行人稀少的街巷和人行道的绿化带等,保证人行道的最低净宽为200cm,以尽可能同行2台轮椅为宜[4]。在交通组织不明显的区域用非机动车量的排列方式将车辆和行人的交通空间进行分化,对运行方向起引导作用。③节点空间:是体现街区的节奏和韵律的微小空间。根据场地条件和停车需求量灵活配置临时的非机动停车设施,避免大量泊位闲置影响街区景观。[3]

(2) 在街区的空间,非机动车停车点最好不与公交换乘点重合,在换乘高峰期易造成交通堵塞。停车点设在相邻两个公交站台中间,并设置非机动车停车标识,指示的内容要准确、清晰,未能就近停车的市民,能够根据标识很方便地找到停车点,就像找到地铁站或公共汽车站一样[5]。

在大面积的停车区域,为了保证非机动车进出方便,需要考虑不同停车方式所需的间距、过道宽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停车带宽度和单位停车面积(表2)。[10]

类型 停车方式 停车带宽/m 车辆横向间距/m 过道宽度/m 单位停车面积/m2

单排 双排 单排 双排 单排 双排

自行车 斜列式 30 1.00 1.60 0.50 1.20 2.00 2.20 2.00

45 1.40 2.26 0.50 1.20 2.00 1.84 1.65

60 1.70 2.77 0.50 1.50 2.60 1.85 1.67

垂列式 2.00 3.20 0.60 1.50 2.60 2.10 1.86

电动车 斜列式 30 1.10 1.76 0.50 1.32 2.20 2.42 2.20

45 1.54 2.49 0.50 1.32 2.20 2.00 1.82

60 1.87 3.05 0.50 1.65 2.86 2.00 1.84

垂列式 2.20 3.52 0.60 1.65 2.86 2.31 2.01

2.2 非机动车辅助设施的形式设计

在有固定人流量的非机动车停车区域设计固定式停车柱,将车架支撑部分埋入地下,必要时可以充当阻拦设施[6];在街巷空间的人行道上采用活动式停车架和可拆装的单元体停车设施,轻巧方便的车架可以随时搬入店内,利于保持街道整洁。法兰克福沿街的便利店前摆放了有该店店徽的自行车架(图1);节点空间的停车设施依附于其他设施(如栏杆和墙体),不仅占地面积小而且与环境结合紧密。在哥本哈根,将自行车车架与滨河栏杆结合的设计体现了自行车城市的场所精神,使城市空间充满活力和个性(图2)。保障非机动车停车的安全也很重要,我国城市大约有50%~80%拥有自行车的家庭被盗窃过[7]。在盗窃频率高的场所设置停车锁架(图3),可以减免人为管理的费用。另外,不同型号和重量的非机动车应配有不同尺度和材质的辅助设施,体现对市民非机动车财产安全的人性关怀。例如英国纽卡斯尔市根据电动车的尺度和重量,设计了非常牢固的组合式车架(图4)。[5]

非机动车辅助设施不仅要求单纯的艺术处理,缓解市民在拥挤嘈杂的商业街区产生焦急的情绪,而且要强调对传统商业街区特点的呼应和渲染,成为街区形象系统的一部分。停车设施的形态、材质、色彩和细部点缀与其他的公共环境设施构成系列产品,增强街区的视觉整体感,并运用符合街区文化特色的标识。最后,还要考虑所选材质的耐用性,方便设施的后续维护工作。[6]

3.实例分析

(1)背景资料

临顿路是位于苏州观前传统商业街区内一条南北向的重要街道。连接大型商业中心入口、苏州博物馆、写字楼、沿街小型商铺(包括餐饮类、服装类、住宿类等)构成。以娱乐和购物为主的市民活动,需临时性的非机动车存放服务。以上班、生活为目的停车行为,具有长期存放特点,通常在4个小时以上。在公交站台附近,长发商场和江苏银行前的人行道上非机动车停车量大,停车时间久,还有占用盲道的现象。整个路段没有设置专门的非机动车停车的辅助设施和明显的停车标识,地上的停车标线已经褪色(图5)。主要非机动车种类有自行车和电动车,常规尺度见表1。[7]

车长(cm) 车宽(cm) 车高(cm)

自行车 170 63 95

电动车 电动自行车 180 65 120

电动摩托车 192 65 120

(2)解决方案

针对公交站台非机动车停车量大的情况,应避免非机动车停车区与公交站台区域完全重合的情况,可在醋坊桥观前街东站台和市立医院东区站台附近150m范围内设置停车场,尽量利用人车稀少的东西向街巷(临顿路与平江古街之间的小巷),以及建筑附属停车场(长发商场正在扩建的室内停车场和临顿路南短的和基广场)。在公交站台周围设非机动车停车指示和标志,标明停车距离,方便公交换乘的市民快速找到非机动车停车场。在林顿路的醋坊桥观前街路段,根据表1的数据重新安排非机动车在人行道上的排列方式。重量较轻的自行车在纵向上与地面成30°角停放,电动车体量则保持水平45°角停放,两种单排带状的停车方式占地宽度都约为150cm(图6),相比现存的垂直停放方式而言节省了空间,基本可以保证人行道的平均净宽为200cm。在市立医院东区路段的小型沿街零售商铺外的停车需求较少,建议使用活动式停车架和可拆装的单元体停车设施,供购物的顾客临时使用,保证街道有序整洁。并且设施的外观设计与临顿路上现存的公共设施风格一致,如路灯、垃圾桶等,保持视觉元素的统一。[8]

4. 结语

非机动车停车辅助设施虽貌不惊人,但是改善它的设计却能营造文明的环境,规范引导人们的行为,影响人们的出行习惯。在保护更新传统商业街区的过程中要合理规划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在空间布置上符合传统街区的场所精神,在数量上合理利用商业空间,在形式上尊重本土文化。系统分析传统商业街区内市民的停车行为特征,在设计时将功能与安全要素,视觉与空间要素,环境与精神要素协调考虑,引导市民选择低碳的出行方式,感受到充满人性的商业空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9]

参考文献

[1]陈惠安.传统风貌商业街区街道界面初步研[J].北京,清华同衡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淮阴工学院学报,2013(l0):44

[2]高盛,曹麻茹.传统风貌商业街区空间特点研究[J].山西,山西建筑,2009(4):37

[3]杨恩慧,韦献兰.大城市自行车停车场规划新探讨[J].北京,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职业圈,2007(2):53

[4]钟蕾,罗京艳.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一版118页

[5]耿雪,田凯,张宇,黎晴巴黎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规划设计[J].北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2009(7):26

[6]安秀.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166页

[7]邓兴栋,徐建闽.大城市自行车交通发展定位和对策[J].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9(12):89

[8]朱晨.对西直门地铁站自行车停车场规划改进的调研[J].北京,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中国电子商务,2009(10):133

第7篇:童区寄传范文

多数人印象中的普洱茶是这样的,原罪是炒作!大量资金涌入,将产品推离正常价值区间,一些品牌出钱都买不到;一些新茶上市售价高达上万,爆炒的结果是市场留下的普洱茶品牌屈指可数。

炒作的故事还没讲完,电商又强势来袭

忽如一夜春风来,普洱茶电商处处在,各大电商平台上一个个电商店颇具特色:小资,文艺范儿,养生茶、9.9元老班章横行,19.9元的古树茶乱飞……让一辈子在云南各大茶山里穿梭的老茶人也看不明白。

好好的一饼普洱茶,怎一个乱字了得!

似乎这是一个最坏的年代,一些茶企还来不及反应,就已经被这两股浪潮拍死在沙滩上;似乎这也是一个最好的年代,还有一些茶企,它们不关注风口,不做风口的猪,而是做最好的自己,为自己造一架登上市场之巅的天梯。

做最好的自己,有不少普洱茶企业在践行,其中就有一家企业,用传统线下的销售渠道,将粉丝经济玩得风生水起,这个新玩家就是斗记。

回归1P,用产品吸引粉丝

市场竞争始于消费者内心方寸之地,好的产品是打开消费者心扉的金钥匙。没有好的产品,无论什么经济,都走不快也走不远。

传统普洱,讲的是山头,做的是纯料,卖的是收藏价值――越老越值钱,其实是一种类金融路线,所以你可以看到普洱大热,但在消费市场却不能大行其道。

斗记却很清楚,茶是消费者的,消费者说好才是真的好。斗记做茶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传统,诸如易武、班章、南糯、攸乐、那卡、景迈六大山头茶(以前叫纯料茶),斗记也是每年出,毕竟这类茶站在茶叶的金字塔尖,不做它你就不是普洱茶企业。

斗记的另一只手用来抓消费,与其他“山头”主义不同,斗记根据消费者变化、品饮嗜好,走出了一条拼配之路。因为不管多优越的山头,有明显的优点就有明显的缺点,而这个缺点可能会将很多顾客拒之门外。如何既保持产区优势又能达到圆满协调,斗记取其香、甜和饱满度完成六大茶山的拼配,打造出自己的明星产品“金斗”。同时还以创新的方式满足个性化的消费。如斗记做出一款全新的产品,口味是颠覆的,茶汤滋味“甜甜的”,无论是茶人还是小白,都有吸引力,从而捕获了大量铁杆粉丝,而且还有数量不少的女性粉丝。

斗记走的也是中高端路线,产品原则是少而精,因此每年的新产品也不是特别多。从2014年开始,为满足碎片化的市场新常态和离散消费,斗记推出了场景化产品策略,同时走民茶路线,降低了消费市场门槛,吸引了更大的消费群体,打开了一个更大的市场。

用茶会,巧建社交空间

说到茶我们很自信,同时又自悲,自信是因为我们有很老的皇历可以翻,自悲的是千家万户种茶,千家万户卖茶,结果让人很尴尬――大而不强。何也?因为茶的卖法无外乎两种:一是当商品卖,忘却了茶的文化属性;二是只言文化不说买卖,把茶变得不食人间烟火、虚无缥缈。

其实茶有两种属性,一是商品属性,二是社交属性,煮一壶清茶,约三五新朋旧友,吹几句闲牛,这是中国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不仅仅是售卖,还是结识新朋友相约老朋友的纽带,这是线上无法做到的,所以尽管电商来势凶猛,也只能在万亿茶产业中撬去八十亿这么一个小角。

茶会即社交

斗记勇敢地进行了原有销售渠道的创新和颠覆,将各零售终端变成茶生活空间。在这里,顾客能够更人性化地体会到喝斗记甚至是喝任何一款茶的乐趣,还可以结交朋友、分享心得……大大提高了喝茶、品饮茶的趣味性与生活性,把喝茶真正融入平常百姓的生活里。斗记也变成一个充满人情味儿贴近生活的品牌,甚至人群自发形成了一种社群组织,把产品体验和购物交流以及内心的真实评价,热情地给朋友推荐或建议。

不仅如此,斗记还联合经销商、消费终端三元互动,拉开“斗记・百万茶会斗茶大赛”帷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场大型的普洱茶趣味品饮体验与茶社交活动。

普洱品鉴

普洱茶是一种需要时间进行转化才能完整显示其风格和品质的茶类。实际情况是,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基础没错,但一定是原料、工艺、仓储等条件本身就优秀的普洱茶,才具有因时间而带来的魅力。所以与其说那些谁也无法断定其年份和根源的所谓“老茶”,不如实实在在体验一个在可以追溯的时间范围内用心制作的样本。普洱品鉴会正是基于这一考虑――让最普通的消费者也能理解普洱茶的时间转化,消费自己有能力也有实力鉴别的产品,真正让消费者体验普洱茶的乐趣。

斗茶也娱乐

百万斗茶赛,核心不是专业,也不是高奖金刺激,而是让喝茶体验变得快乐,让普通消费者可以轻松参与,强调的是娱乐性和互动性。参加斗茶没有门槛,不需要报名费,只要喜欢喝茶,能喝得出区别,带着一张嘴就可以轻松上阵。并且将对普洱茶的品饮融于游戏中,如门店的盲品3猜1活动和线上的12星座活动。有喝还有乐,参与者变得更年轻化,玩得越来越嗨。

斗记百万斗茶赛不仅玩得嗨,还玩到让“90后”都尖叫,2015年“斗记・百万茶会斗茶大赛”的总冠军就是一名22岁的广西姑娘,于是姑娘与斗记一样广为流传。

第8篇:童区寄传范文

关键词:传统戏曲;演唱技巧;民族声乐;借鉴运用

传统戏曲包含了大量的演唱的技巧,在戏曲中每个人物形象都具有其独特的演唱方式,由此可见传统戏曲在表现形式上是丰富多彩的,这正是民族声乐所需要的。民族声乐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戏曲文化对民族声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新时期下应当加强对传统戏曲演唱技巧的研究,不断地丰富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一、民族声乐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关系

中国传统戏曲发源于古代西乐及百戏,在经过了众多朝代人民的改编和创新,唐宋时期是鼎盛时期。在发展过程中演变成不同的剧种,像元明杂剧与宋元南戏之类的,以及明清传奇小说等,剧种多达360多种,川剧、黄梅戏、京剧等代表性最明显。也逐渐在唐宋时期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体系。在传统戏曲演变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多不同剧种,比如元明杂剧与宋元南戏,或者是明清传奇等,剧种可达360多种,川剧、京剧、黄梅戏等均极具代表性。虽然民族声乐和传统戏曲的唱腔和风格不同,但是在演唱形式上有很多相通之处,在演绎上也都追求词曲的优美、唱腔的醇厚、吐字的韵味等等,所以民族声乐和传统戏曲追究其本是有很多可融的地方。

二、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发展的现状

我们现代的民族声乐在受到社会潮流、西方文化的冲击后逐渐将我们民族声乐中最珍贵最本色的东西遗忘掉,中国的传统音乐同外国的传统音乐在本质上最不同的是底蕴。为了能够在国际上赢得一席之地或者取得一定的成就,我国的民族音乐逐渐趋向流行音乐的风格,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取得更好的效益而放弃了真正的技巧和演绎。所以中国现代民族声乐发展前景堪忧不仅仅是因为民族声乐本身不能够进行反思和改进,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大众的欣赏水平停留在哪个阶段、大众喜欢的音乐是什么类型。就好比传统戏曲讲究说学逗唱、一举一动都十分讲究,然而由于观众们缺少对戏曲的了解对戏曲文化的欣赏能力有限。所以民族声乐不仅要做得通俗易懂,还要能够经得起历史的沉淀,因此现代的声乐发展相对比较缓慢。

三、传统戏曲演唱技巧中的运用与借鉴

(一)做到字正腔圆

不管是民族声乐还是传统乐曲对词曲的演绎必须要具备的一点就是字正腔圆,要求演唱者深入体味词曲所要表达的感情,并通过自己的演绎去感染观众。传统戏曲对演唱者的音质要求很高,演唱者需要具备干净透亮的音质,声线饱满,在演绎歌曲的过程中要做到吐字发音精准无误,呼吸的节奏还要符合发音的要求。怎样去控制嘴型和声腔、怎样控制发音的抑扬顿挫都是对演唱者唱功提出的要求。尽可能的控制短字头与长韵母,以确保戏曲与表演互相适应,字正强调发音时的口腔形状及位置准确无误,且应具备相应的力度。腔圆则是母音共鸣时的位置务必准确无偏差,保证发生圆满。词曲演唱者需要锻炼好自己的肺活量和声带的持续力量,这样才能保证发音能够保持气息的顺畅和平稳,使得歌曲的演绎更加有张力,感染人心。在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中,要充分地借鉴和应用好这一技巧,对于词句的表达也十分重视,不仅要求吐字清晰,而且要饱含深情,表达出台词背后的情感,实现发音的合理配合。字正腔圆是我国声乐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不应当在时代的潮流中逐渐被消磨掉。

(二)风格韵味

传统戏曲的演唱对情感的表达和故事的叙述要求非常高,戏曲追求的是歌曲演唱技巧的表达和歌曲叙述的生动演绎,整个戏曲文化所表达的风格韵味都是含蓄内敛、有深厚底蕴和感情的。我国的戏曲类型高达几百种,每一种戏曲的演唱技巧都非常有讲究,有的戏曲风格似疾风,整首曲子下来大快人心;有的戏曲风格似春风,听完一曲心目通透,沁人心脾。所以现代民族声乐要懂得取长补短、保留地域风格和文化韵味。比如北方的民族声乐就像北方的居民一样,曲风高亢豁达、张扬热烈,那么北方的民族声乐便要将歌曲的特点和民俗融合在一起,突出自己的特色。南方的歌曲则是委婉动听,如清风细雨节奏缓慢,所以更要讲究辞藻和情感的拿捏。

(三)借鉴戏曲,实现科学方法与民族风格的完美结合

民族声乐演唱中吸取传统戏曲演唱技巧的精髓,是要看到两者之间的差别又要看到两着之间的共性,民族声乐在借鉴传统戏曲应当恪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传承。也就是实现科学方法和民族风格的完美结合,保持我国民族声乐原有的演唱风格和特色。

四、结语

传统的戏曲在演唱的过程和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创造了多种艺术风格和韵味,彰显了我国博大精深的声乐艺术。在新时期下,对于民族声乐演唱来说,应当充分地借鉴和学习传统戏曲在演唱过程中的技巧和方法,体会和掌握不同技巧的艺术感受,应用到民族声乐中,从而增强民族声乐的表达能力,进一步增强民族声乐的活力,使民族声乐能够不断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肖玲.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与借鉴——以创作歌曲《梅兰芳》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02:142-148.

[2]王飞.浅谈中国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运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8:77-78.

[3]罗晓宇.浅谈中国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5,18:75-76.

[4]陈莅菡.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表演中的运用[J].大舞台,2014,07:115-116.

第9篇:童区寄传范文

关键词:景观设计;中国传统;居住区;继承;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丰富的思想,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这些思想及实践的文化底蕴就是中国伦理型文化传统。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是整个中华文明之树别美丽的一枝,所以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在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外部世界的不断了解,思想得到了最大更大限度的开放,但是随着外来文化的强势进入,我们也渐渐丢弃了许多传统的东西,于是思想上出现了迷茫与不安,在竞争强烈的现代社会,人们似乎日益浮躁。所以,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很肤浅。他们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有了出国的机会,看到欧洲的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出现欧陆风、草坪风。随着房地产的兴起,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吹进了居住小区,他们不考虑小区人性化空间和功能性空间,也就是只注形式不注重功能。不理解东方园林的风格和特色,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服务的对象。

从东西方的哲学思想看,西方注重理性,东方偏重感悟。西方艺术形式的更新取自于它的理性批判精神以及思想的不断变革;东方艺术形式却能保持相对稳定,正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西方艺术家着重于表现人的理念;东方艺术家着重于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是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孟子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指明了人道来自于教化而非天性。同样,设计中的人性也是源于教化而非天性。考证汉语中的“人道”一词的语源,在先秦儒家经典《左传》中子产曾说:“天道远,人道迩。”(《昭公十八年》)就是说天道玄远,人道就在眼前。与此不同,西方人则认为天道更近于人道。所以,以东西方对自然之道的不同理解和分析为出发点的文化理念左右着其各自的文化选择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古代的器物、建筑等的设计影响深远,也为我们的现代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思想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天然淳朴、宁静淡雅的审美情趣,设计提倡顺物自然,反对过多的雕凿和文饰。李白有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除此以外,也有许多田园诗人讲究回归田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简约主义是一种基于人格力量的审美理想,是提倡人在物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提倡物为人所用、物为人服务的积极世界观,其中蕴含的自尊自爱、真善平和的思想更是值得当代设计师高度重视。我们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在物欲横流、商业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简约朴素的设计风格将给人们带来一股闲雅、恬静的清新空气。

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强调遵守等级制度的“礼”;道家主张“天道自然无为”,强调自然天道。

中国传统建筑中典型的“主座朝南,左右对称,强调中轴”的平面布局原则,主要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结果;住宅中“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位置序列,也完全是礼制精神在建筑上的体现。“礼”的意识融会到古代大部分的建筑制式中,从王城到宅院、从内容布局到构图和形式,都反映出礼制精神的追求。

汉末至南北朝,人们对现实社会产生了种种厌倦,于是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思想逐渐兴起。道家思想开始盛行,清谈和玄学成为风尚,从而唤起了人们追求个性、倾心自然的热情。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的影响是在艺术的外部规则方面,即艺术与政治及现实的关系;道家思想的影响是在艺术的内部规则方面,即艺术的审美标准、艺术特征、艺术表现等。这一认识颇有见地,道出了儒道两家的思想对艺术的影响之区别。

中国造物文化的“美善相乐”、“文质彬彬”、美观与品质相得益彰、功能与形式和谐统一的造物主张,一直为中国设计师所称道。我们应将现代的设计方法与中国的造物文化相结合,从而化作新的民族艺术设计风格。

我国园林建筑艺术区别于世界其他园林建筑体系的最大特点是在于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形象为最终目的,它追求的是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即所谓的“意境”。意境实质上是造园主内心情感、哲理体验及其形象联想最大限度的凝聚物,又是欣赏者在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中最大限度驰骋的再创造过程。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相,言有尽而意无穷。”故园林景物取自然之山、水、石组织成景,寥寥几物便使游人大有“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言”之感。中国园艺艺术创造中的“意境”的产生和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是密不可分的,其对园林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文人性格和审美情趣的渗透,折射在园林风格和景观意境的审美中。因此,无论从园内的物质内容到精神功能,从园林的立意布局到园内景区的主题分配,从景物本身的表意内涵到景物之间的符号关系都孕育着丰富的中国园林美学思想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在传统文化发展历史上,佛教、道教、儒教、禅宗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各以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同时它们又相互溶合,共同作用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并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多元互补的特色。中国园林建筑追求自然、追求意境、追求含蓄的特殊艺术追求正是祖国美学思想的丰富和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再现。

综观中国园林建筑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表现在古典园林中的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自然观,绝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即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的特征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