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庆国庆文章范文

庆国庆文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庆国庆文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庆国庆文章

第1篇:庆国庆文章范文

【关键词】奥肯定律,经济增长,就业弹性,扩大劳动总需求

按照西方经济理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一般是正相关关系。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根据美国统计资料,经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失业率变动与实际GDP增长率之间是1:2的反比例关系。这就是“奥肯定律”。许多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他们的经济增长的实际过程都证明了经济增长与失业反向变动的关系。

那么,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失业之间的情况如何呢?

一、我国的经济增长没有揭示出奥肯定律所描述的规律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经济出现低迷外,在总体上我国经济呈高增长态势。伴随我国经济增长,就业增长情况如表一所示。从表一可看出,虽然在1981~1984年,随GDP增长率的上升,失业率逐年下降;在1992~1997年,随GDP增长率的下降,失业率逐年上升。二者有负相关关系。但在1986~1988年、1997~2000年、2004~2005年,随GDP增长率的上升或下降,失业率都保持不变,似乎与GDP增长率的变动无关。甚至,在1984~1985年、1989~1990年,随GDP增长率的下降,失业率也下降;2001~2003年,随GDP增长率的上升,失业率也上升,二者有同向变动关系。

二、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同向变动的原因

就业与失业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由上述“我国GDP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并非是完全的反比例关系”可得出“我国GDP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非同向变动”的结论。

对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同向变动的原因,笔者认为有如下三个方面:

1、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推动了经济增长,但没有促进就业增长

1998年以来,中央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旨在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通过大规模发行国债的财政政策,与银行信贷配合,把投资重点投向基础设施领域,如:农林牧渔、交通通信、环境保护等,而这些投资领域恰恰是吸纳就业能力较弱的行业。也就是说,扩张性政府投资具有逆就业倾向。

以2002年为例,该年的政府国债投资在不同行业的比重及这些行业的就业指数见表三。从表三中可看出,政府在不同行业的国债投资中的优先次序与这些行业就业指数的高低顺序刚好相反,即积极财政政策所引导的重点投资领域,恰好是就业密度程度低的行业。另外,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随着市场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和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但政府职能和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尚未彻底转变。于是,各级政府部门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都把GDP增长速度放在首要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资源配置偏离效率中心,导致一些项目和企业低效运作,短期内GDP是上去了,但长期内许多资产闲置,就业不能如期增加。

从货币政策看,政府持续下调利率,以刺激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但是,在资金的供给方面,居民出于对失业等种种不稳定性预期,因而储蓄倾向相当高,伴随利率下调,储蓄存款反而上升。在资金的需求方面,大型国有企业、大型项目享受政府保护政策,是银行放贷的首选对象,而中小企业很难得到贷款,资本需求被人为压低。这样,在资本供需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利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资本的价格被人为扭曲。与此同时,由于城市形成了二元化的劳动力市场,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工资形成机制仍然是刚性的,即使在失业现象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传统体制内的工资水平仍然呈较快的上升趋势。这样,对于那些容易得到贷款的大型国有企业来说,资本变得相对便宜,劳动相对昂贵,从而导致出现资本替代劳动的倾向,GDP增加不能带来相应的就业增加。

2、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隐性失业逐渐转变为显性失业,造成GDP增加与失业率上升并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追求的是低层次的“普遍就业”,采取的是“低工资、广就业”的政策。这种做法是靠牺牲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工资来增加就业的,是靠不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来维系的,其结果必然导致冗员充斥,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在企业内存在大量富余人员,造成庞大的隐性失业。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不断健全,制度不断完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隐性失业人员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条件,富余人员被企业分流出来。于是,隐性失业显性化,失业率上升。但由于分流出来的是那些边际成本高于其劳动生产率的富余人员,因而国家的实际GDP并不受影响,从而出现经济增长与失业增加并存的现象。

为了更好地理解经济增长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引入“名义就业人数”和“有效劳动需求量”两个概念。名义就业人数指企业中在编人员的多少,仅是一个统计数量;有效劳动需求量指就业的有效性和利用程度。在我国,名义就业人数和有效劳动需求量的数量关系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和在体制改革的不同阶段是不同的。计划经济时期,有效劳动需求量小于名义就业人数,其表现是企业对劳动力的低效率使用、人浮于事,即隐性失业;在市场经济改革初期,有效劳动需求量和名义就业人数的数量偏差逐步缩小,而当经济增长带来有效劳动需求量增加时,名义就业人数并不一定随之增加,而是表现为企业对冗员的充分利用;当市场经济改革完全到位时,经济增长与有效劳动需求量就会出现协同变动,而且所有就业人数均为有效就业者。可见,有效劳动就业量的扩张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提高已就业职工的劳动效率和质量;二是增加劳动者数量,主要表现为利用企业储备的富余人员。现在,我国处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完全到位,因而经济增长只是增加了有效劳动需求量,提高了劳动效率,较为充分地利用了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储备的富余人员,但转轨时期企业要排出更多的富余人员,故而使名义就业人数下降。可见,经济增长对就业增加并非完全无效,只是我国处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被就业制度、经济制度、统计方式等因素所扭曲,造成“有效就业增长中的名义就业量下降。”从表一数据也可看出,我国GDP增长与就业增长有时是正向相关,有时则是反向相关。假设二者之间呈线性关系,其线性拟合模型为y=1.532+0.041x,可决系数R2只有0.013,远小于0.7;且相关系数R只有0.114,小于0.4。尽管此模型说明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同向变动关系:当GDP增长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就业增长率将会随之上升0.041个百分点,符合经济意义。但此模型的F检验和T检验都没有通过,说明:回归方程的线性关系不显著。由此可见,1980年以来,我国GDP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之间同向变动关系很微弱。

3、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的结构性差异导致就业增长不足

由上所述可知,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相关性很弱,高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必然带来高的就业。其原因是:经济增长是就业增长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这可用GDP就业弹性来解释:GDP就业弹性=就业增长率/GDP增长率。由此可见,就业增长率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经济增长率,二是GDP就业弹性。那么,就业增长率与GDP就业弹性的关系如何呢?由此可见,经济增长能否扩大就业不仅仅依赖经济增长率,还取决于GDP就业弹性的大小。从表一可看出,GDP就业弹性虽然有一定波动,但总体上呈比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在就业弹性越来越小的情况下,通过经济增长来提高就业量的作用就越来越不明显了。

我国不但GDP就业弹性每年都不一样,而且各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不同,它们的增长水平和就业弹性也有很大差别,因此,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所产生的就业效应也就不同。从表四可知,我国2001~2003年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平均劳动就业弹性依次为0.149,-0.041和0.323。显然,第二产业增加值已经不再能带动就业的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工业特别是制造业部门趋向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劳动生产率提高造成“机器排挤工人”的现实;而第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增长效应明显。但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还很大,2001~2003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占GDP总量的平均百分数依次为13.4﹪、45.33﹪、41.27﹪,而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平均依次为49.7﹪、21.77﹪、28.53﹪。可见,第二产业在GDP中占据首位(45.33﹪),但其就业比重却处于末位(21.77﹪)。而且,第二产业增长速度还要快于其它产业,2001~2003年三次产业的增长率平均分别为2.73﹪、10.3﹪和10.03﹪。这种产业之间增长速度、产出比重与就业增长和就业比重倒置的结构性差异,必然在整体上导致经济高增长伴随低就业状态。

三、扩大劳动总需求,即解决就业问题的宏观经济政策建议

前面的分析表明,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奥肯定律所描述的规律与我国实际情况不符,我国经济增长与失业率的变动相互分离,几乎毫无关系,这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特殊性。在这个特殊时期,要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又要降低失业率,且在我国劳动力供给逐年上升的情况下,可能的出路就是扩大劳动总需求。

符钢战(1992)给出了决定中国劳动总需求的模型:DL=f(x,y,z)。即劳动总需求DL由三个变量决定:资本-劳动比例X、经济增长率Y和制度需求强度Z。根据此模型,符认为:解决中国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经济增长率Y。随后,江文生(2003)对符的模型进行了修正,认为:中国当前的失业问题是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弹性下降及制度需求弱化的共同作用下,造成劳动总需求远低于劳动总供给形成的。而要得到较高的就业弹性,必须以较低的资本有机构成为前提。因此,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关键是要从资本-劳动比例X因素入手,通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来解决。

基于符钢战和江文生的扩大劳动总需求的模型,及前面对我国高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上升并存的原因的分析,本文提出了如下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宏观经济政策建议:

1、确立以就业优先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

一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有两种不同思路:一是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即把经济增长作为最重要的目标;二是就业优先的发展思路,即把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前面的分析表明,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必然解决就业问题,我国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并没有促进就业增长。而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相对缺乏,我国将长期面临沉重就业压力等现实,决定了我国在确立经济发展战略时,应该选择就业优先增长的经济增长模式,避免政策实施的逆就业倾向出现。

2、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就业

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关键是扩大总需求,而刺激总需求的政策手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财政政策。在内需不足、民间投资和企业自主投资意愿不强的情况下,应重视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如财政支出、税收、国债、贴息等来刺激经济增长,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虽然经济增长对就业增加的作用比较微弱,但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增加了有效就业,因此还须努力促进经济增长,利用减税来刺激民间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利用国债投资和常规性支出来加强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减少因基础设施短缺而造成的经济发展瓶颈约束,发挥公共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乘数”作用,进而促进就业扩大。二是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降低利率,松动银根,来刺激民间投资需求。这样,通过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相互配合,形成有效的政策合力,来刺激和扩大内需,增加就业。

3、调整产业结构,积极促进第三产业及中小企业发展,提高就业弹性,扩大就业渠道

第2篇:庆国庆文章范文

那个时候觉得日本的动画片很好看,日本的小电器好用,甚至连日本的忍者和剑道高手,都是我心中的偶像。小时候拿着木棍模仿日本人劈剑的经历,我现在都记忆犹新。渐渐的,人也长大了, 有机会听到见到更多关于日本的东西,这中间当然有那段不短的历史,有日本国内对中国的看法,有日本经济的强大,和时常能听到的"友好邻邦"、"一衣带水"之类的宣传。

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并没有对日本有任何心理上的戒备和敌意;甚至,可以说是有点谄媚的向往。我当然也听到过""、"731细菌部队"、"旅顺大屠杀"和数不清的日本人在侵略时的历史;但是,我始终认为,那些已过去了,记着就可以了,干吗要抱着不放哪?两国友好不是很好吗?这些和他们这一代日本人没关系啊……等等如是的想法。

2000年,我从东北的哈尔滨来到了上海,异乡的生活,给了我更多的机会接触不同的人和事,也让我有机会能够更深的思考一些问题。

刚来上海的时候,有人听到我是来自哈尔滨的,时常会问到:"你们恨日本吗?"。那时,我都会以东北人的身份告诉他:"东北人都恨日本,他们侵略过我们";但是让我说具体我恨他什么?我根本说不出来,因为在那时的我的印象里,我是没有任何情感的累积的,只是出于道义和理所应当的层面上才会说这些。

直到那一天。

那时2000年冬天的一个晚上。我和几个好朋友在复旦旁边的一个漫画pub(乐静宜开的漫画吧)过通宵。那个pub在上海算是小有名气的,里面都是日本的漫画和其他的书籍,氛围弄得很好。

这时,旁边走过来一个服务生,头上系着头巾,很恭敬的在旁边问道:"先生,可以聊聊吗?"。我们高兴的欢迎了他,当然,第一句话是礼节性的问了一句"您是哪里人啊?",他的回答很巧妙:"我是哪里人不重要,我在哪里就是哪里人,你们觉得我是哪里人呐?",然后他用上海话问:"哪晓得伐?"。听到朋友说他是广东人,就用广东话说:"你知吾知嘎?",然后用北京话一样的北方音调的普通话对我说:"您说哪?"。由于他的相貌和举止,我们一致猜他是日本人,他不置可否,对我们笑笑说:"这个不重要,我问你们一个问题好吗?"。他向我们借了笔和纸,然后,很认真地看着我,说:"你是东北人,我问你一个地方你知道吗?"然后在纸上很流利地写下了两个很漂亮的汉字:"奉天";写好之后,他抬头看看我说:"这里本来可以做都城的,可惜......",我马上觉得来者不善,可能因为面对的是外国人所以激发了我的感情,我很正经的和他说:"先生,您写错了,现在已经没有叫做奉天的城市了,”奉天”现在叫”沈阳”,叫做”奉天”的那个年代,一去不复返了。"

他笑笑说:"那可不一定"。

然后他在纸上画了一张世界地图说:"这个就是世界,你们对世界有什么看法吗?没有,因为你们是不思进取的民族。我们不是,我们的目标不只是奉天,东北,甚至中国。我们的目标就是——",他用笔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圈,然后很有力量的说:"全世界!!!"

我笑了笑说:"世界属于谁不是你们定义的,什么事情都有他的规律。你凭什么说中国人不进取?你凭什么瞧不起一个这么有文化底蕴的民族?"

"你们总在谈文化,我很敬重中国的文化,我觉得我一辈子也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一点点内容,这也是我一直学习中国文化的原因,但是你们哪?你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知道多少?甚至我可以说,中国人,懂中国的文化,绝对没有我们日本人懂得多。儒学的思想是什么?为什么孔孟会被尊奉到那么高的地位?你们谁能说出来?"

"中庸、仁,这些就是儒学的精髓"。我将我当时仅有的有关中国文化的知识搬出来。我那时的心情相当复杂。是啊,他问更多哪?我还能知道了吗?我们这一代认真的又很少人对中国的文化感兴趣甚至研究过,一个连自己文化都不懂的人,怎么配和别人理论文化的问题啊?

我们马上问了他很多关于中国的问题,看他是否真地对中国的文化有所了解,让我们吃惊的是:第一次大一统、唐代盛世、元清的少数民族统治、甚至"春天的故事",这所有的东西,他都能很清晰甚至很透彻地告诉我们其经过和影响。他自豪地说:"一个不研究自己文化的民族,就是落后和愚昧的!是被别人瞧不起的!"

我马上回击:"你们日本人就被别人瞧得起吗?别忘了黄种人在美国是什么地位?"

"你去过美国吗?你了解美国吗?如果没有,请不要妄加判断。我在美国生活过两年,我想,在美国,亚洲人如何,我应该比你有发言权。"

我哑口。

"有一次我去买首饰,选了好久,服务生态度都很生硬;而当我告诉她我是日本人的时候,他马上很恭敬的帮我选,还抱歉地说:”对不起,我还以为您是香港人呐”,这就是尊重,是你们永远享受不到的尊重。"

"你当人家真的尊重你啊?还不是因为日本人的钱。"

"就算是为了钱,怎么样?事实就是人们尊重日本人,不只是因为钱,更是因为日本强大,因为日本人的素质比中国人高。"

"你凭什么说中国人素质低?你去过几个地方?"

"我去过十几个省,绝对比你去过的地方多,让我说为什么,我不举别的地方,我现在所在的城市是上海,这算是你们中国最好的城市了,可是怎么样呢?人们像盲人一样根本不看红灯的过马路,乘坐交通工具的时候向发狂一样的挤来挤去、随地吐痰、晚辈在街上辱骂长辈,这些都是真的吧?"

我又哑口,朋友接到说:"有些人是这样,但是不代表所有人是这样啊。我们深圳人就不会乱抢位子,乱穿马路。"

"噢?是这样的吗?对不起,我没有去过深圳,如果有机会,我一定会去看看。"他的表情变得恭敬起来。这更接近我过去对日本人的看法。但是,这没有维持多久。

"素质,什么叫素质?你们的孩子都被大人包在家里,生怕孩子吃苦。我小的时候,爸爸每天都让我四点起床去跑步,当时我很不理解,还有些恨他,可是现在,我感激我的爸爸,是因为这样的锻炼,使我形成了坚毅的意志,让我形成了日本人的精神。这么差的基础,怎么可能会有一个强大的民族? "

"我在美国做过hotel的manager,当时有两个人被辞掉了,一个是日本人,一个是中国人。他们都归我管,两个人都来求我,说自己能胜任现在的工作,让我帮忙。我并没有因为其中有日本人而偏袒他,我让他们做同样的工作,谁做好了把谁留下。很不幸的,两个人真的都不是很熟练,我当时教了他们怎么做,让他们继续做好,那个日本人很认真地听我每一句话,最后做得很好,而那中国人又懒又不努力,我都不知道他搞了些什么。最后我忍无可忍。我没有把他当人的对他喊:”你给我滚!”"

"无可否认有素质差的人,但是这并不能代表全部,难道你的意思是每个中国人都这样?我们有很多人很努力的工作,很敬业,难道你就没看到这些?"

"工作?你们中国人最擅长的就是互相排挤,懂什么叫团队吗?你们连两个地方的人都会互相看不起,不要说一个团队里来自各个地方了。中国人是最恶心的民族,到处都是一个地方的人看不起另一个地方的。"

其实他说的这些有很多是我一直想说的,但是作为中国人,我只能抱着复杂的心情继续和他理论。

"你有什么资格说这些?你对中国的地域了解多少?"

"南方中国人和北方中国人我都研究过,我还做过类似的报告给日本政府。"他看着我说:"日本人比较看得起你们,你们像日本人,是真正的男人,在遇到侵略的时候会团结起来抗争。这也让我们吃了很多苦头;而南中国人比较聪明,他们不会愿意卷入牺牲和努力;所以他们愿意发展经济。但是一旦有战争发生,他们将是最容易制服的亡国奴。"

"不许你诬蔑我的同胞!"我义正言辞的告诉他。

"你不要觉得中国人多团结多伟大,韩国人在国家出现困难的时候可以全国人民捐金子给政府,在你们中国,可能吗???"

我完全怔住了。

是啊,他说的千真万确啊!可能吗?大家也可以自己想象,如果是你,你会吗?

"这个可以不谈,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他回到那张纸上,指着地图说:"我还是给你们介绍我们的大一统吧。这是世界,十五年后,他就是我们日本人的。"

他在纸上用繁体字写下:"大一统"。

"我们不用繁体字,对不起先生,请不要再写了,我们看不懂。"我们很生气他的做法。

"没关系,其实这也是你们文化的一部分。你们连祖先写的字都放弃了。"他轻蔑地笑着说。

"我们国家是有规划的,全世界都在看我们的动画片,我们的电视剧,用我们的电器,很多人疯狂的崇拜日本,在中国,也不再少数吧?你们接触的都是外面的文化,而中国人又对自己的文化不感兴趣,当有一天你们一觉醒来,发现身边的一切都是别人的时候。你们连后悔都来不及啦!顺理成章的,总有一天,你们的国土也会变成我们的,因为你们中很多人已经认同我们的东西,我们的思想了。"

多么的悲哀啊?他说的事情的的确确是真的。我们身边多少人对日本的美国的东西着迷,甚至有哈日,哈韩这样的词语出来。在欧洲,巨无霸被人们认为是美国文化的侵略而被抵制,而中国最近的调查有47%的中国孩子觉得麦当老是中国的品牌,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啊?我虽然嘴上在回击,但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那是一种什么感觉?此时此刻的你能体会到吗?

"劣等的民族是不应该生存的这么自在的,我们是来解救你们的。在日本,我这样的人有很多,全世界都有,我们是有组织的。我爸爸是老兵,我们都信奉天皇。我不只要到美国中国,还要去欧洲,到全世界宣传我们日本的文化和想法。"

"算了吧,自大狂,你一直在说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化里面有一样你一直没学到。"

"噢?是什么?愿意请教。"

"那是尊重,这是你们日本人永远学不到的,你们以为鞠鞠躬就是尊重了?完全不是。一个不尊重别人的人是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的。"

"我没有必要尊重你们,因为你们劣等。"

我当时心里面就像是有很大的火气但是发不出来,我既要保持中国人的气度,又要承受听着一个鬼子侮辱我们整个民族,动粗只是野蛮的表现,但是对他,我们还能怎么样呐?

"你快走开吧!省着我受不了打你!"

"小伙子不要乱说话,你打我犯法的,但是我打死你都没有事情,我们的一个朋友就这样做过,最后还是平平安安的被送回日本。你已经很生气了,可能听不下去了,打扰了。"

第3篇:庆国庆文章范文

进入青铜时代以来,张家口又是农耕与游牧民族杂居之地,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先后在这里聚集生活,为张家口输入了多元的文化,也形成了张家口独特的古文化特征。在中国历史上“籍籍无名”的代国文化,就是张家口青铜器文化的代表。

“勾勒”代国

文献记载,距今2000多年以前,在我国北方地区曾经有一个青铜时代的小国——代国,司马迁曾对其辖区做了大致“勾勒”:“襄子姊前为代王夫人,简子既葬,未除服,北登夏屋,请代王。使厨人操铜枓以食代王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代王及从者,遂兴兵平代地”。

发生于公元前457年的“鸿门宴”,记载于《史记·赵世家》。在这段“充满血腥”的描述中,“小舅子”赵国国君赵襄子为父亲服丧的丧服还没脱,就登上夏屋山“宴请”姐夫代王,酒过三巡,小舅子悄悄地命令突然用铜枓把姐夫及随从杀死,并随后兴兵灭了代国。

文中的夏屋即夏屋山,位于今天山西代县以北,代国疆域的西界当据此不远。《史记·匈奴列传》中“赵襄子逾句注而破并代以临胡貉”的描述,印证了赵襄子灭代时是越过句注山灭掉代国的。句注山既今天的雁门山,其位置也在山西代县以北。

从以上两段记载推断,代国应该在当时赵国的西北方向。考古发现,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在赵国的西北有一种被考古界称之为“玉皇庙文化”的青铜文化,这种文化分布区域西起山西浑源,东至承德,北达燕山,南与燕国和中山国接壤,其中心位置在今天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宣化、怀来、涿鹿和北京延庆一带。因为“玉皇庙文化”在历史上存在的时代刚好是春秋到战国早期,时间与代国存亡时间相符,地域又与《史记》里记载的代国一致,所以,学术界认为“玉皇庙文化”就是历史上被赵国灭亡的代国文化。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张家口市宣化县小白阳、怀来县甘子堡和与怀来县相邻的北京延庆县玉皇庙相继发现了近千座代国文化的墓群,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青铜器和各种装饰品。

出土的文物中,除了部分青铜器礼器属于燕国文化的之外,其它的器物都带有显著的北方农牧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同时期的中原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别。首先,代文化的装饰品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从出土时装饰品在人体上的分布状况,使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的代国人耳朵上普遍佩戴着粗大的弹簧状铜耳环,身着镶嵌着圆形铜扣的衣裤,脖子上佩带着一串串由铜、骨或松石、玛瑙组成的可垂至胸部的串珠项饰,串珠下常常挂着一件体型稍大的马、虎或蛙形的青铜饰牌;而有的项饰是用大如现代酒盅的铜饰牌组成的,形态十分罕见。整体装束给人的印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显鲜艳华丽,具有独特的北方地区文化的特点,而那些身份较高或者财富较多的人,双耳还佩戴着金质耳环,脖子下还挂着大片黄金做成的C形项饰,有如此项饰的人,估计很可能是代国里的权贵或巫师。

代文化发现的青铜短剑、刀、锛、斧一般都挂在死者的腰间,足下放置一捆骨质或青铜的箭簇,它体现出代国人具有农牧与狩猎兼备的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风尚。代国人具有的这种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习俗,和西周时期的山戎人以及后来的匈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从民族学的角度也证明了代国是一个具有北方地区农牧民族文化特色,与北方草原各民族共性相对较多的一个国度

代文化青铜器里最让人感兴趣的,当属那一件件铸造精美的青铜短剑。由短剑、戈和箭镞构成的代文化武器组合里短剑最具特色。代国人的短剑多呈柳叶形,两边为刃,中间呈脊,只有极少数短剑的剑脊呈柱状。短剑剑格(我们通常说的护手)多种多样,剑柄大多装饰有蛇,马、猪等动物纹饰,有时也有用鸟和鱼来装饰,可谓飞禽走兽包罗万象。在造型上,剑首的设计可谓千姿百态极具想象力,比如,有的设计成两只卷曲对视的野兽,下面的剑柄铸有两只体型呈S形状的螭龙;有的剑首外侧各趴着一只野猪,剑首里侧是面向野猪的两只小老虎,而剑格又被设计成马头状;而有的将剑柄铸成麻花形或由无数条螭龙盘根错节相互扭曲组成的镂空型,然后在螭龙的上面再镶嵌玛瑙或松石。这种镂空加镶嵌的铸造工艺十分复杂,所呈现的艺术魅力自然也极其动人。为此,考古学家称这种短剑为花格剑,它不仅是代国文化中的精品之作,而且把农牧民族的工艺与艺术特色体现的淋漓尽致。

观赏代文化青铜器的造型和佩戴的饰品,让人明显的感到代国人十分喜爱用动物来装饰自己的。经初步统计,在代文化中可以辨别的动物就有虎、马、鹿、蛇、蛙、猪、螭龙、鸟、鱼等等,代国人不仅把这些动物纹饰装饰在青铜短剑剑柄上,也装饰在各种挂件和链接衣裤的青铜带钩上,动物艺术的表现手法比同样属于北方农牧民族的山戎人更加丰富,更加浓厚,也更加多彩。毫不夸张的说,观看代国青铜文物就是在欣赏一件件杰出的古代艺术品。

青铜器来源“探秘”

代文化里的外来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大型的燕国青铜器礼器。截止目前,这些燕国的青铜器礼器主要集中出土于延庆县玉皇庙和怀来县甘子堡、北辛堡墓群,年代都在春秋中期。根据这批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器物种类、器物等级与器物数量分析,拥有这批铜器的主人一定是当时代国的权贵,由此推断,代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就应该在这一区域内。问题是,这些燕国的青铜礼器是如何来到代国的呢?

一种可能是燕国赏赐给代国的。因为自从西周晚期以来燕国国力一直处于衰落阶段,由于国力不支还屡次被山戎入侵抢掠,所以才不得不在春秋早期外请齐国帮忙北伐山戎。《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二十七年(公元前657年),山戎侵伐燕国,齐桓公来救援,一直把山戎打退到北方才回去。之后燕君送齐桓公,送出了燕国国境进到了齐国境内,桓公就把燕君所到的地方割让给了燕国,并对燕君说,让燕重新遵循召公时的法度向周天子进贡,就像在成周时一样。按照这段记载分析,当时燕国已经到了连向周天子进贡的能力都没有的境地了,可谓国力衰落,已近生死存亡。由此推断,春秋中期燕国国力也不可能完全恢复过来。

与燕国自顾不暇国力衰落相反,春秋中期的代国却正是国家初立,国力强盛兴旺发达的时期,考古发现的代文化最发达的时候也正是春秋中期。这时的燕国为了防止北部边界再出现以前诸如山戎侵燕的事件发生,从而再受代国侵扰,拿出一些青铜礼器赠与代国贵族以示友好,或以联姻形式巩固两国关系也未尝不可能。

第二种可能,双方交换所得。春秋时期,马的经济价值和战略价值都十分重要,这一时期无论在中原还是在北方,许多墓葬的随葬品里都有青铜车具。生产需要马,贵族乘车需要马,战车更需要马。代国产马,燕国需要马,有产有需相互买卖应该说顺理成章。但有一个现象与此矛盾。1957年怀来县甘子堡出土过一件重要的青铜器,它就是国宝级的文物———“孟姬匜”。器内刻有铭文,大意是:“佳正月初吉丁亥,蔡叔季之孙,员媵孟姬有之妇盘。用祈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之”,说的是春秋时期燕国与蔡国之间婚嫁的事,这件作为“子子孙孙永宝用之”的重要铜器,是要世代相传,万世流芳的,铸造的目的就不是要交换或者送人的,如此重要的铜器难道也能交换?或者也可以买卖?也可以馈赠和赏赐?再一个例子,怀来县甘子堡代国墓群出土过一件带有铭文的燕国青铜盘,上面共计27个字,可辨识能连读的字是“……曾子子孙孙永宝用之”,可见这件盘同样是当作为传家宝来铸造的。所以,判定这些代国文化里的燕国铜器是交换或馈赠所得,与铭文内容有矛盾。

第三种可能,掠夺而来。这种可能最大,理由除了孟姬匜、甘子堡青铜盘以外,代国遗存里大量的燕国青铜器都是春秋中期的,再晚的十分少见。春秋中期是代国实力最强大的时期,它有能力趁春秋早期齐伐山戎,山戎衰败之后,燕国国力还不行之际接替山戎的角色抢夺燕国,孟姬匜、甘子堡青铜盘就是代国抢掠燕国的证据。代国是一个以农牧经济为主的小国,它与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中原诸侯国相比,在粮食、织布、金属铸造和有技术专长人员方面显然相差很多,如此一来,农牧民族对农业民族的需求无疑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如果在以物易物不能正常进行的时候,或者双方实力悬殊有机可乘的时候,采取掠夺的方式来获取物资和人员就会成为一种常见的手段,这在古代十分常见。西周至春秋时期山戎屡次侵燕,甚至侵齐,乃至青铜时代以后在长城地带上演的一幕幕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征战的历史大多于此有关。《战国策》记载了苏秦这样一段话:“昔者齐燕战于恒之曲,燕不胜,十万之众尽。胡人袭燕楼烦数县,取其牛马”。就是说在春秋中期左右,燕国还在受齐国和胡(应该包括狄人)的侵扰。直到春秋晚期,由于晋国在今天的山西中部大败北方诸族群,属于狄人的代国也到影响,北方地区各游牧族群对中原农业民族的入侵才渐渐平息下来。

《左传·昭公元年》载:“晋中行穆子败无终及群狄于大原”指的就是公元前541年晋国大败北方游牧族群的事件。这一场战役形成的历史转折,极有可能使得代国再也无力对外抢夺燕国了。所以春秋晚期以后代国文化里燕国青铜器少于中期,此后,在张家口地区再次见到燕国青铜器时,这些铜器的主人已是战国时期名正言顺的燕国人了。因此,代文化中的燕国铜器不排除来自掠夺,因为以此推理才能把代国贵族拥有孟姬匜一类燕国青铜礼器的原因得到合乎逻辑的解释。

目前,对代文化的研究可以说才刚刚起步,虽然许多历史疑问随着考古新发现不断地被一一解开,但更多的问题又不断被提了出来,比如,代国与中山国同属狄族,为什么同一时间在张家口一带建立了代国,而在河北平山县一带又建立了中山国?内中原委是部落不同或狄族本身分支造成,或者还有其它原因?再者,代国与燕赵中原诸侯国之间,与中山,山戎,乃至与北方草原其它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与融合的过程等等,都有待人们去发现,去追寻、去探索。考古学就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之间不断地迂回前进,或许这就是考古学的魅力所在吧。

代国,是中国北方长城地带青铜时代晚期由狄人建立的一个与中原文化完全不同的农牧文化的国家。代国的文化有鲜明的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色彩,也有着中原农耕民族的特性,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交汇融合的一种独特的青铜文明,形成这种状况的起因,既有北方多民族、多族群的人类群体在这里长期生存、交往、融合的历史因素,也有冀西北地区北高南底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南面的农耕民族与北面的游牧民族在此碰撞相会的地理原因。如果把代国文化的这一特证放到长城文化的大历史背景下观察,代国文化恰恰体现了长城文化所具有的农耕与游牧文化分界带的特点,它铸就了张家口边塞文化的历史基础,是形成长城文化链条中最早的环节之一。

长城修筑之后,张家口又是一处重要的关隘,在近2000年的历史中,这里相继上演了一幕幕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从征战到融合统一,直至开放互市的历史大剧。

清代以后,以张库商道著称的中俄贸易之路,就是从这里出发走向草原,通向俄罗斯,张家口又为北方草原茶叶之路的繁荣谱写出了华彩的历史篇章。

第4篇:庆国庆文章范文

通过这次病毒疫情,我成长了。

在开始线上上课时,老是抱怨学习辛苦,却不知最辛苦的是在一线日夜不眠奋战的白衣天使啊……

最近,我看了很多新闻,看到了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彻夜未眠研究病毒,只有在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飞机,高铁上睡几个小时……在一线奋战的白衣天使们,宁愿“抛弃”家人,也要冒着生命危险为病人治病……

通过这次疫情,我成长了!我长大以后也要向白衣天使们一样,为国家做贡献!向仍然在一线奋战的白衣天使们致敬!

第5篇:庆国庆文章范文

同年,中国有一个很不争气的女明星穿着日本的军旗做的袍子拍照被谴责,可能她不知道,甚至很多人还站在她那边觉得是小题大做。我后来怎么看她的嘴脸,怎么觉得越发恶心。同年8月份,日本首相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看着日本老兵穿着二战的衣服,心里又想起了那个日本人和我说过得很多话。

同年冬天,第一次看到王选的事迹。从心底支持这个"英雄",在我眼里,他就是女英雄。日本人曾经对中国做过什么,当时日语系办了一个日本文化周,我当时真的百感交集,他们的宣传材料上全是说日本这么好那么好,举办活动加强什么交流,还要征文,那几天小泉刚刚参拜过靖国神社,日本导弹威胁中国也是那时候刚发生的事情,他们就不知道为这个来征文吗?想起有些学日语的学生给饭卡加钱的时候,写名字都用日文来写,心里更恼火,难道有些人学日语是为了媚日吗?我当着很多人的面把学校所有的宣传材料都撕掉了——你可以麻木,但是你不可以教唆别人!!!

2002年夏天,我去了沈阳,参观了9·18纪念馆。当我看到日本兵穿过的军装真实地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的心哭了。我真想把他拿出来烧掉,看着他,想着几十年前,穿这身衣服的人亲手做过些什么??我简直无法忍受!!!!

出馆的时候,我留了很多留言,足足有两页。但是我觉得,写在多都不够表达我的心情,那是一种真正的痛!等我以后有钱了,一定捐钱给9·18纪念馆,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进去看看,让更多的人知道,有些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又是一年"九·一八",在这天,在我的家乡。大连、沈阳、哈尔滨、长春所有的汽车都会在二十二点鸣一分钟喇叭,东北境内的所有火车也会鸣笛。听到笛声的时候。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那更像是一种嗥叫!向过去一切不平的嗥叫!——此时我落泪了!!!——-是一种无名的热泪!!!

这一年多以来,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无助和愤恨。很多人仍然麻木。可能有人会说,这管你P事啊?其实这关每个人的事。

我还是说那句话:你可以麻木,但是你不能教唆别人。但是很多人一直在教唆别人。

他们有的只是一个想当然的想法和一张不负责任的嘴。在国人越来越欢迎外来事物的时候,谁知道告诉他们一声:有很多东西你应该更加注意,有多少人希望你能做那样的人呐?

再次谢谢大家了。这几天看到很多素不相识的朋友的回复。心里很是安慰,我知道有很多人是和我一起的。

当一个朋友说:"日本有他们的靖国神社,我们的靖国神社在哪?"的时候,我怔住了。是啊,我们的"靖国神社"在哪?哪里有我们吊唁的地方? 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有人看到文章后对我说:"不能鼓吹极端民族主义",我没有这么想;但是,如果中国没有韩国的民族精神,中国人永远都是一团散沙。难道这个时候,不应该找一种力量来团结自己吗?这样没有错吧。

有人告诉我:"我又没有穿马路,我又没有随地吐痰,这些与我无关。",但是当你在地铁上看到外国人对这抢座的中国年轻人摇头的时候,你能欣然自得吗?不是的吧?你一定不是!

所有的中国人:在日本人预谋下一个计划的时候,就让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吧:

同胞们!如果您是个爱国者,请转交10个以上您的朋友、同事……。敬请各位把这篇文章贴到你所知道的任何地方,被日本人杀死的4000万同胞将感谢你!

无赖的老年日本人根本就不承认侵略过中国!

第6篇:庆国庆文章范文

你们很吵,我才说了不要说话,你就开始窃窃私语,在你的眼里,站在台上的我是什么?

你是班长,我只是课代表。你好意思么?经常说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互相的,可是你对于我们每个课代表,给予了尊重么?站在台上管纪律的我,到底该如何是好?

不是说好了和平共处的么,怎么又这样?呆呆的思索着,讲台上的我,讲台下的你,这最后一年该怎么相处?

你又开始讲话,我站在台上再次声明请不要说话。你低头,继续想和你们的闲聊。我的嘴角勾起一抹弧度。请你告诉我,那是自嘲还是微笑?

呆呆的穿梭在过道里,初三的时间很紧,而我却如此淡定。来来回回,我拿着作文本,一页一页翻开作文书,书上写了什么?我丝毫不知,我只想问,在你眼里,我是什么?最后二十分钟,你再次转过去说话,我叫你的名字请你不要说话,你说:“我在安排扫地。”我笑了,好苦涩。貌似这一节课是语文自习,扫地是课后安排吧?我反问你的时候,你冷哼一声:“是嘛是嘛”眼神里充满了不屑。是的,你是班长。凌驾于我之上的班长。

回到座位,你开始安排调换位置。我呆呆的坐在座位上,眼眶忽然的潮湿了。仰起头望着雪白的天花板,努力不让那潮湿的液体从眼眶里落下。我的悲哀,你懂吗?

你不是我,所以不用懂得我的心情;你不是我,所以可以全然不顾。

放学,背着书包走出校门,天灰蒙蒙的,耷拉着脑袋解开束起的头发,遮住半张脸,双肩抖动着,嘴巴紧紧地被自己捂住,小声地呜咽着。是的,眼泪终于还是落了下来。路边的树下,我屈膝蹲了下来头深深地埋进膝盖,泪水如海洋般涌来。

黄昏,我拍掉身上的泥土,从背包里拿出梳子将散落的头发束起,用湿纸巾擦干泪痕,对着两旁的树,勾起唇角大步向前。

不要小看我,哭过之后,我会用我的方式慢慢成长。

第7篇:庆国庆文章范文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理性的进步,行刑社会化及刑罚轻缓化的发展,社区矫正为代表的非监禁刑必将取代监禁刑占据刑罚执行体系的主导地位。目前,社区矫正在我国处于本土化的探索阶段,传统的重刑主义观念成为制约社区矫正工作推进的关键因素,体现为司法机关不积极适用,社区群众不主动参与,服刑人员自身难以认同等方面。本文试图通过对社区矫正的优势阐述说明重刑主义观念是制约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推进的关键因素,同时对变革重刑主义观念的实践途径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社区矫正;重刑主义;再社会化

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中,由国家机关领导,在社会专业工作者及志愿者的协助下,在法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罪犯心理及其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再社会化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的刑罚执行方式,已被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在我国,社区矫正作为一项刑罚执行制度改革的成果,目前正处于试点阶段,在工作理念、制度和措施还处于借鉴学习和探索实践阶段,“法律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如果不经过某种本土化的过程,它便不可能轻易地从一种文化移植到另一种文化。”【1】 我国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的状况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积极开展探索研究和实践创新活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完善新机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制度。

一、社区矫正的优势

社区矫正符合刑罚轻缓化、非监禁化趋势及刑罚执行社会化、开放化和刑罚效益原则的要求,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及旺盛的生命力。

(一)社区矫正符合刑罚轻刑化、非监禁化趋势,为中国刑罚制度的改革提供思路。

自清末确立以徒刑为主的刑罚制度以来,近百年我国的刑罚仅增加了死刑缓期执行的方式和创制了管制刑,自由刑执行方式相当单一,监禁刑始终处于刑罚中心地位。【2】 而社区矫正是与监禁刑相对的行刑方式,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符合刑罚文明化、人道化、轻缓化的发展趋势,符合刑罚经济原则,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必然途径,有利于犯罪人重回社会,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监狱拥挤问题。这种不剥夺自由的非监禁刑将开始改变几千年来在中国刑罚体系中的陪衬地位,成为与监禁刑并列的主要刑种。这种改变为探索中国刑罚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思路,开辟了刑事司法的新领域。

(二)社区矫正实现行刑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有利于罪犯再社会化和回归社会。

社区服刑人员在服刑,不离开家庭,不离开工作、生活、学习的环境,将其置于社区内服刑,使其像普通人一样与社会保持联系,为其再社会化提供环境和条件,同时又可以有效的避免监禁刑因集中关押而造成的交叉感染。此外,社区服刑人员为社区提供的无薪服务,一方面可以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有利于犯罪人反思自己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培养其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使其自觉悔过,自我矫正;另一方面社区服刑人员所创造的劳动成果不仅可以补偿被害人,也可以使社区居民直接受益,有利于社区群众对服刑人员的接纳、认同,有利于重新回归社会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

(三)社区矫正有利于缓解监狱行刑的压力,且节约国家行刑成本。

在“严打”的刑事政策下,我国长期运行以监禁刑为主导的刑罚适用模式,导致监狱押犯饱满、监狱拥挤问题,刑罚的社会成本不断增加。如果按照这样的刑事政策继续发展,我国监狱内的在押犯将会翻番,在国家拿不出更多的资金来投资新的监狱或对原有监狱扩充的情况下,通过对管制、缓刑、假释等非监禁刑的适用,社区矫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缓解监狱拥挤问题。

此外,监禁刑的运行成本是十分昂贵的。据统计,我国每一名罪犯一年投入改造所需费用不低于5000元。如果以全国百万罪犯数字计,我国每年在罪犯矫正方面的投入就需500多亿。【3】 国家对监狱改造的投入越来越多,但由于监狱内在押犯骤增,许多监狱的财政不足,作为改造手段的监狱服刑人员的劳动现已经作为监狱生存和发展的途径,这就大大影响了罪犯的矫治质量。社区矫正的推行,可以极大的降低行刑成本,因为社区矫正本身的经济成本比较低,一般不超过监狱运行成本的20%。【4】

由此可见,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型的刑罚执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监禁矫正的不足,克服监禁矫正导致的行刑目的与手段相矛盾的弊端,让罪犯在不脱离社区环境的条件下进行教育矫治,从根本上有利于罪犯的再社会化,同时,社区矫正作为刑罚文明化、轻缓化的表现形式,可以与监禁刑共同构成我国刑罚执行体系,此外,从刑罚经济学角度来讲,社区矫正可以分流一部分罪犯,缓解监禁矫正的压力,减少国家司法资源及行刑成本。

二、重刑主义观念是制约社区矫正推进的关键因素

社区矫正在我国正处于本土化的探索阶段,是一个新生事物,深入推行有利于发展此种行刑社会化的刑罚执行方式,不仅要有完善的制度做保障,更重要的是社会成员思想观念上的接受和认可。长期以来,我国受重刑主义、同态复仇观念的影响,面对刑罚轻缓化、文明化、理性化、人性化的社区矫正,让人们在短时期内接受并积极参与是有一定困难。目前,从试点地区情况来看,重刑主义观念成为制约社区矫正工作开展和全面深化的观念性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司法机关受重刑主义的影响,不积极适用社区矫正。

由于我国长期受重刑主义观念的影响,导致立法和司法行政领域都不积极适用社区矫正,如在立法层面,我国现行刑法规定死刑的罪名多达68个,与西方有些国家法律已经明确废除死刑,或者虽然法律规定有死刑刑罚,但在过去10年甚至更长时间未执行过死刑的国家相比较,便充分说明了我国立法机关深受重刑主义影响;在司法层面上,具体的执法情形更足以体现严厉性、报复性、惩罚性,假释、缓刑等非监禁刑的适用率极低。

“人们把死刑以及惩罚性、严厉性仅次于死刑的监禁刑当做对付犯罪问题的首选对策,认为只有这样隔离排害才能保卫社会公众安全,而认为非监禁刑的惩罚性、严厉性都太年轻,都不足以达到威慑犯罪人和降低犯罪的目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无论是决策者、立法者还是具体的办案人员,都会把重刑、监禁刑当做对付犯罪的最主要手段,而忽略或者根本不愿意考虑和使用非监禁刑处理刑事案件。”【5】 虽然有些地方监狱拥挤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但被判管制、缓刑和被裁定假释者的数量非常少。我国刑法中明确规定了缓刑、假释、监外执行等刑罚执行制度,但由于一直缺乏相关的配套措施,加上司法机关深受重刑观念的影响,抱有“刑罚就是关押”、“只有刑罚才能稳定”、“罪犯改造是监狱的事”的思想,在司法实践中很少适用非监禁性的刑罚。

古往今来,在人们的观念中,犯罪是一种绝对的恶,犯罪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灾难,给被害人造成难以挽回的物质损失和不可抹去的心灵创痛。犯罪破坏社会秩序,打乱社会和谐,冲击社会伦常,腐蚀人们心灵。出于本能的义愤,民众对犯罪深恶痛绝,除尽而后快。司法机关也不遗余力地以致力于严厉打击犯罪甚至要消灭犯罪来争取社会公众的支持,本应持中立、独立和理性立场的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也难免受感情因素的影响,而从犯罪是有害的、丑恶的和令人憎恶的常识出发,将犯罪诠解为绝对的恶,片面的追求理想中的“除恶务尽”的效果,不惜一切代价遏制犯罪,甚至还有人提出应当不惜一切代价消灭犯罪。因此,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将在监狱外行刑的比例控制的很紧,宁可多减刑,也不愿适用非监禁刑罚措施,导致我国非监禁刑的适用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事实上,很多人身危害性不大,或经过一段时间的监禁改造后,再犯可能性已经大大减小的犯罪人,仍然被关在监狱,即浪费国家的刑罚资源,同时又不利于这部分人复归社会。

(二)社区居民受重刑主义影响,不积极参与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是刑法轻缓化、刑罚社会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人类将罪犯视为朋友,并以善良宽容之心和理性智慧换求他们,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群体的刑罚方式,它不仅要求国家立法机关、执法机关给予支持,也要有社会公众的参与和支持,社会参与性是社区矫正与监禁矫正的根本区别。只有广大社会群众奉献出自己爱与关怀,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为社区矫正成长培养肥沃的“文化土壤”。但我国社会成员长期受重刑主义观念的影响,不积极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治乱世用重典”的思想,从简单的同态复仇到夏、商时期奴隶制刑罚,及至演变到封建社会的“五刑”,刑罚的变化,同当权者的统治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统治阶级崇尚刑法,重视刑罚。在我国古代不管民事、行政、刑事的制裁,都采用刑罚的手段。 在重刑主义文化的影响下,复仇意识、复仇观念根植在我国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社会公众心中,导致社会公众对犯罪人的痛恨,希望对其严惩不贷,希望司法机关将其长期封闭关押甚至判处死刑,而实际上是对自身安全的一种本能保护,正如吴宗宪所说, “从犯罪学和被害人的角度讲,社会上的每个一人都是潜在的被害人,他们都有可能遭到犯罪行为的侵害,这种担心和考虑,使得人们有可能设身处地的思考对实际被害人与犯罪人的态度和反应等问题。既然已经有人遭受到犯罪行为的侵害,那么,自己也有可能遭受同样的甚至更严重的侵害。为了避免自己也遭受犯罪行为的侵害,就必须对已经实施了犯罪行为的犯罪人处以重刑,以便威慑更多的潜在犯罪人不敢实施犯罪行为” 。

人们过于迷信监禁刑的威慑功能,同时复仇心理使得人们认为犯罪就要坐牢,对于我国刑法所规定的管制、缓刑、假释等非监禁措施,许多百姓不能完全理解,认为犯罪人既然已经犯罪就要贴上不同于普通人的犯罪人标签,认为只有将罪犯关押起来,才能威慑罪犯和阻止其进一步犯罪。在他们眼里,犯罪人是应该被唾弃和轻视的,给犯罪人出路就是鼓励犯罪。

(三)社区服刑人员受“犯罪标签”影响,导致角色的认同。

一般情况下,社区居民在心理上排斥犯罪人,出于对自己及家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的担心,不愿与犯罪人居住在同一个社区,为安全担忧而不能接受犯罪人在社区内服刑的情况是很普遍的,“实际上,犯罪人之重返原居住社区,经常遭到当地居民之强烈反对。无论对于犯罪人之恐惧(或愤怒)是否充满着理性,老百姓大多相信居住在犯罪人之邻里很可能再次成为受害人”。 【6】

社区居民重刑主义背后,是对犯罪人的憎恶与轻蔑,是给犯罪人贴标签,将其与普通人分类,是对犯罪人的驱逐。在这种社会氛围下,一方面使犯罪人自动去寻找某种对应关系,逐渐认同自己的犯罪身份,对周遭的冷漠、排挤和轻视习以为常,不思进取,自暴自弃,对未来绝望,甚至重新犯罪。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对他们的仇恨与憎恶,使得他们对自己的罪犯身份十分敏感,从而不愿意参加公益劳动、集中教育等集体活动,不愿接受司法行政人员和社会工作者的上门拜访,怕被人知道自己犯了罪而抬不起头来,对自己的不认同。社会公众的报复心理使社会成为一个不利于犯罪人改造、不欢迎犯罪人回归的社会,即使犯罪人有决心改造,也因缺乏适合生长的土壤,使他们走投无路重新犯罪。

三、变革重刑主义观念的实践途径

如美国著名法学家博登海姆所强调的“给予每个人以其应得的东西的意愿,乃是正义概念的一个重要的和普遍有效的组成部分”。根据此法哲学基本原则,刑罚执行应当始终贯彻个别化原则,即罪犯人身危险性大,罪行重,留在社会给社会安全构成威胁,必须运用监禁刑使其与社会公众隔离,进行教育矫治。而对于那些罪行轻、人身危险性小,特别是初犯、偶犯、过失犯、未成年犯、女犯等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不构成威胁的罪犯,应当尽量减少使用监禁刑,而适当运用以社区矫正为代表的非监禁刑,以促进其重新社会化的进程,这是刑罚个别化思想的体现。因此,我国司法机关要转变观念,为社区矫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减少社会公众的无谓担忧,提高罪犯的矫正质量。

(一)司法机关更新观念,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刑罚目的是国家制定、诉求、裁量、执行和监督刑所预期想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它决定着刑罚体系和种类,以及刑罚的适用与执行,刑罚目的是整个刑罚制度赖以建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刑事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刑罚会越来越走向轻缓,原来的以肉刑、生命刑为主的刑罚体系发展到今天的以自由刑为主的刑法体系足以说明这一大趋势。刑罚的轻缓代表着刑罚的人道,随着人道刑罚时代的到来,报应刑的观念会变的越来越淡化。

我国司法机关也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彻底反思刑罚的目的,刑罚的目的到底是对付犯罪还是对付罪犯。但多年来,我们却没有从思想上解决问题,我国司法机关应着重治理犯罪、预防犯罪、矫正犯罪人、去除犯罪土壤等,根据罪犯的悔改表现及重新社会化的需要,为罪犯创造改造的条件,让他们尽可能早的进入社会,不能一味的施以重刑惩罚罪犯而不给他们回归社会的机会,当然如果犯罪人人身危险性大,罪行重,留在社会会对国家、公共利益或者公民的合法权益构成威胁,就应采用监狱矫正方式。

只有司法机关更新了观念,接受社区矫正的非监禁刑罚的轻刑化,积极适用社区矫正等非监禁刑罚措施,才能担负起向社会公众宣传教育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社会营造轻刑化、刑罚社会化的文化氛围,使社会公众对人身危险性不大的社区服刑人员具有宽容接纳之心,减少犯罪人再社会化的障碍,给他们一个改造、悔过、重新回归社会的机会。教育和宣传的核心,应该是基于人道主义精神,基于刑罚教育罪犯、挽救罪犯的目的。

(二)增设社区矫正的听证制度,减轻社区居民忧虑

当今世界刑罚轻缓化、文明化、人性化的行刑理念与我国社会公众的复仇心理、惩罚情绪从根本上是相对立、相冲突的。然而,我国社会公众必须要转变观念,逐渐形成新的刑罚意识。正如我国学者霍存福所说,“中国总要赶上时代潮流,追随文明大势。中国人无论如何不能总是浸泡在报复的苦水中,烘烤在复仇的火焰上”。 【7】

要实现转变社会公众重刑主义观念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排斥,可以通过增设听证制度来实现。听证程序是民主性和公开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判决社区矫正时尝试适用听证程序,可以对犯罪人的人身危害性调查结果进行公开质证,经过各方质证的判决、裁定更具有公信力,容易被社会公众认同和接受,同时协调和沟通了司法工作人员、犯罪人、被害人和社区居民及其他公众的意见和关系,另外,社区矫正的听证制度也有利于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防止司法腐败。

参加质证的参与方包括司法工作人员、犯罪人、被害人和社区居民及其他公众,这些人来自不同的群体,代表不同的利益和立场,能积极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经各方质证的判决、裁定,无论结果最后是怎样,听证程序将一切情况和一切可能都摆在桌面上,并且由利益各方举证质证,这个程序的过程是值得肯定和信任的,因此结果也是各方都接受的,同时听证程序也使周围群众加深了对犯罪人、犯罪事实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及个人情况的了解,消除社区居民在安全方面的担心,使他们愿意接受社区服刑人员并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中来,自觉的关注、关心和监督犯罪人在社区的改造状况,司法机关可以积极适用社区矫正,这样有利于犯罪人更加自觉积极的自我矫正和严格要求自己。

(三)成立心理矫治中心,提高矫治质量

社区矫正是与监狱矫正相对的的行刑方式,如果说监狱矫正的重要特点是“治身”,那么社区矫正的突出特点是“治心”。而心理矫治又是社区矫正的必要手段,是社区矫正工作的治本之策。

一方面,心理矫治在社区中的运用体现了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帮助矫正对象重新找准自己的社会位置,对预防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公众崇尚善恶报应,对犯罪人极度憎恶、轻蔑,使得犯罪人逐渐认同自己的犯罪身份,不仅社会公众给其贴标签,自己也给自己贴标签,在心里将自己与周围人分离开来,不能融入社会,不能以普通人的身份在社会中生存,从而增大了其重新犯罪的几率,对社区服刑人员运用心理矫治的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鼓励对自己的认同,帮助他们重新找准自己的社会位置,在社区中努力改造自己,悔过自新,为社会创造财富。

另一方面,运用心理学原理,采取心理咨询以及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矫治犯罪人的不良心理和行为,克服心理缺陷。因为犯罪是复杂的社会现象,而心理缺陷是导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甚至是某些犯罪的决定性因素。

综上所述,社区矫正是与监禁刑相对立的刑罚执行方式,将服刑人员置于开放的社区环境中进行矫正,避免了监狱化,并促进了罪犯再社会化,但事实上犯罪人客观上具有实施犯罪和危害社会的能力,以及在我国的文化中一直欠缺理性因素,民众的善恶报应观念根深蒂固,从而制约社区矫正在我国的开展和推进,我们应该从更新统治几千年传统的重刑主义观念入手,结合我国国情以及目前社区矫正工作的实际情况,司法机关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在全社会营造轻刑化、刑罚社会化的文化氛围,在社区矫正试点内成立心理矫治中心,增设社区矫正的听证会,为社区矫正工作“成长”培育良好的“文化土壤”,以保证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的顺利贯彻实施。

【1】[美]格伦顿戈登,奥萨魁著,米健、贺卫方、高鸿钧译.《比较法律传统》[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7页。

【2】王顺安,《论社区矫正的利与弊》[J],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4期,第126页。

【3】张中友主编,《预防职务犯罪——新世纪的社会工程》[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第161页。

【4】郭建安、郑霞泽主编,《社区矫正通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85页。

【5】谢望原、卢建平等著,《中国刑事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41页。

【6】林茂荣、杨士隆著,《监狱学——犯罪矫正原理和实务》[M],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236页。

【7】霍存福著,《复仇 报复刑 报应说》[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参考文献

[1]孙国华.法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梁根林、张立宇.刑事一体化的本体展开[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吴宗宪、陈志海等.非监禁刑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4]廖斌.社区建设与犯罪防控[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

[5]周国强.社区矫正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

[6]荣容、肖军拥.社区矫正的理论与制度[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

[7]张传伟.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趋向[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

[8]刘强.各国(地区)社区矫正法规选编及评价[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9]冯卫国、韦华、刘燕玲.社区矫正的中国实践: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监狱学刊,2006,2.

[10]刘知音.社区矫正工作的意义及作用[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7,5.

[11]龚卫东.论和谐社会发展视野中的社区矫正制度[J].探索,2007,1.

[12]周涛.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警专学报,2006,7.

[13]王志强.论社区矫正在我国的构建与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7,9. [14]林茂荣、杨士隆.监狱学——犯罪矫正原理和实务[M].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

[15]谢望原、卢建平等.中国刑事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6]王顺安.论社区矫正的利与弊[J].法学杂志, 2005,4.

[17]张中友主编.预防职务犯罪——新世纪的社会工程[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

第8篇:庆国庆文章范文

2、携手联欢迎佳节,拥抱祖国庆国庆。

3、明月应解嫦娥心,佳节欢笑洒凡尘。

4、举国上下齐欢畅,家和国盛万事兴。

5、平分秋色,佳节梦圆。

6、万紫千红迎国庆,片片红叶舞秋风。

7、玉兔东升照人间,嫦娥歌吟入梨园。

8、同喜同贺中秋,同欢同乐佳节。

9、欢乐国庆欢乐颂,满堂红礼乐翻天。

第9篇:庆国庆文章范文

2、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送你一个月饼,无限的思念和祝福尽在其中,中秋节愉快!

3、爱赏月的人要注意了,中秋节马上要到哩,爱游玩的人要注意了,国庆节也临近了;爱受到关注的你更要注意了,我的祝福到了!祝中秋国庆双节双快乐!

4、任时光匆匆,岁月流逝。永不腿色的是祝福;永不改变的是友情。我深深的祝福你开心快乐每一天。愿这短短的话语给你带来国庆的快乐!

5、举国欢庆齐欢畅,快乐祝愿共分享!一愿生活处处好,二愿感情时时顺,三愿事业步步高,愿你合家团圆人常笑。

6、我负责美丽妖艳,你负责努力挣钱。你可以和别人相恋,但不要让我发现。若是让我发现,哼,耗子药给你煮面!哈哈,国庆节快乐!

7、圣诞节真的觉得好寂寞哦!因为没有你在身边,其实我真的想你了,好想好想好想让你陪我度过这个浪漫的平安夜。

8、后羿忙射日,嫦娥偷奔月。月老不曾老,自古情难了。中秋月儿挂,心中圆往事。玉兔伴嫦娥,绢带千古绕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