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手抄报资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首先,教师根据拟好单元教学目标、单篇课文教学目标、学生现有的知识背景、下一节课学生需要的预备知识以及期望学生掌握的教学内容,确立多个与之密切相关的手抄报主题。其次,对于已确立的多个手抄报主题,让学生凭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语文课本内容去搜集、整理、筛选资料,独立办一份手抄报。在学生办手抄报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其中并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最后,学生办好手抄报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对学生的成果给予肯定和表扬。总之,采用基于授课内容的手抄报形式的预习不仅培养能学生读、写、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能力,而且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形成了主动探求知识的意识,也为课堂教学作了有益的铺垫。
二、基于手抄报内容的语文课堂教学
有了基于授课内容的手抄报形式的课前预习,学生对单元内容和单篇课文内容有了基本理解,教师也通过学生的手抄报了解了他们哪一方面需要引导,哪一方面需要鼓励,以及不同学生对同样内容获取知识的差异,这样就能在课堂教学中更能有的放矢地授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种有效性主要体现以下两方面。第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更易紧扣文本,落实教学目标,而且课堂设计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手抄报的内容构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领悟授课内容讲的是什么、写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表达、这样表达好在哪里。如果学生的手抄报中对授课内容有更好的表达,教师应及时表扬,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进而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学习动力。第二,课堂教学过程中更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性。由于课前预习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办一张基于授课内容的手抄报,但这样的手抄报是每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结果,每份不同视角的手抄报不仅说明学生对同样的内容的看法差异,而且也提醒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这些差异,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来适合他们各自的学习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总之,在学生利用手抄报形式预习完授课内容后再进行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能,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会越来越强。
三、基于手抄报形式的课后复习
一、选一个学生喜欢的主题
“积累运用二”“口语交际”要求办一次迎国庆小报,互相观摩欣赏,然后开一个讲报、评报会。可是,由于外出学习误了办报的时间,十月一回来再补上,显然不合时宜。我在寻找机会,找一个学生喜欢的主题,。第三组课文中有三篇揭示了宇宙的奥秘。“地球向人类奉献了什么?”,“宇宙之外到底有没有生命的存在”都是学生急于了解的。在讲读课文时我特别注重保护他们的这种探索欲望,鼓励他们去提出问题,然后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在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我鼓励他们查资料或与自己家里的人交流,得到答案后他们便有了一种收获的喜悦以及与同学分享所得的欲望。
二、交流查阅资料所得
学生在课堂上的疑问得到了解决,有了收获的喜悦急于向同学和老师分享,我便为学生的表达搭建了一个宽松融洽的平台。一部分同学们在欣喜地表述着自己解决疑问的途径和收获后的成就感,另一部分同学在安静的聆听,分享知识的同时也分享快乐。这种分享是多方位的,有丰富的宇宙,环保知识;有多样的表达形式,有搜集资料的多种渠道,还有在交流中的多种思想的火花。在多维碰撞之中,孩子们的知识拓展了,能力提高了,观念在悄悄的转变,思想在渐渐的提升。我觉得提出办手抄报的时机已经成熟,便提出了具体要求。孩子们跃跃欲试。我给了他们两天的课余时间鼓励他们办一张自己最满意的手抄报,准备下一节课展评。
三、展评手抄报
孩子们经过一番辛苦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杰作”,很想得到反馈的信息,我又趁机上了一趟真正的展报、评报会。在课堂上,我收起一排同学的手抄报开始展示。刚开始,对于办的一般的报纸,同学们只指出毛病,对于好的报纸只是发出惊叹。这是达不到口语交际的目的的。我便耐心的引导“看这张报有什么优点,你有可学习的地方吗”这样一问,同学们来劲了,有的说内容丰富,有的说色彩明快,有的说形式多样-----在细致的观察中,被展示手抄报的同学有了信心,评价别人的同学有了虚心。“可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张手抄报也会有不足,谁来评价一下?”同学们在思考,思考过后是诚恳的建议,被评价的同学是收获后的真诚的感激。有的同学说:“听了你的评价我才知道了我办的手抄报的不足,下次再办报,我真的是心中有数了。”感悟了评价一张手抄报的标准后,同学们纷纷要求分小组交流,这样每个同学都有了被展评的机会。一节课下来,看到同学们兴奋与稍带疲惫的笑脸,我知道他们有了一种沉甸甸的收获感。
四、交流后的反思
同学们在课堂上交流手抄报的收获很大,但如果只是口头地说完,一些感想与所得仍不能积淀于心。于是我设计了一种开放性的作业题,鼓励学生把分组展评后的启发写成书面作业,训练其书面表达能力。从作业看,学生的启发与感受还是很真切的。下面就是一位普通同学的所得:
办报真快乐!
滨城区实验小学董一奇
星期五,老师让大家办一次手抄报。办手抄报,这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需要查不少的资料,还得绞尽脑汁去设计,真麻烦!不过这可是老师亲口下的“圣旨”怎能违抗?
放学后,我背着沉重的书包回到家里,连水都没顾上喝一口就开始琢磨:怎么做呢?我先在脑子里面整理了一下思路:先给报纸起个好题目,再上网查资料,然后设计版面,最后是抄写。哈哈,按这个顺序肯定能办的又快又好。可是该起个什么样的题目呢?环保报?太俗!要不叫保护地球?可我总觉的这不太像一个报纸的名字。哎,环保空间站!这个题目肯定不可能和别人的题目搞混了。对!就用这个题目。
接下来的事就是查资料。因为我家有百科全书,所以很容易就找到了资料。设计也不是太费事,我运用我以前办报的经验,很快就设计出来了。我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向报纸上抄写完了资料。又画了一幅漫画做结尾。这张报纸就算圆满OK了!
通过这次办报,我了解了一些关于环保的知识。比如:知道了目前环保学家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环境,还有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等等。
星期一,老师在课堂上点评了同学们办的报纸。其中,我最喜欢杨文昭办的报,因为她的报纸色彩简洁,醒目。字也抄的很工整,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了好多新鲜的知识,最让我高兴的是老师和同学们也点评了我的报纸,说我的报纸内容丰富、题目新颖。当时我听了真是太激动了,没想到我办的报纸有那么多的优点。当然同学们也指出了我的不足,那就是色彩上不是很艳丽,字也抄的不太好。这些我都虚心地接受了。我想,我会继续努力,争取下次办报更上一层楼!这次办报的收获真是太大了。我盼望着下次手抄报的展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基于这样的理念,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把话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小学生手抄报是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形式之一,学生从主题选定到排版设计,从构思报头到写美术字,从版面美化到誊清,直接参与全过程。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深受学生的喜爱。课前,我先指导学生如何办手抄报,然后让学生利用假日采取个人或者小组合作的形式办小报,给他们创造更多的习作练笔机会,在良好的活动氛围中轻松写作。此次题材来源于生活,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有感可发。为了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动机,力求他们把写作当成自我表达的需要,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
(1)通过展示学生自办的优秀手抄报,激发学生对本次作文的兴趣。
(2)选择同龄人的优秀习作,用例文引路,引导学生揣摩借鉴写作方法。
(3)乘兴让学生练写,要求限时完成,一气呵成。
(4)选择优秀习作和问题习作数篇,让学生朗读,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生自评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拥有成功体验,增强写作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独立构思和准确表达的能力,在自主感悟下把自己办手抄报的经历、体验写清楚、写具体,要写出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与体会,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能力目标: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提高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交流、表达的快乐。
【教学重点】
按照事情经过,把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
【教学难点】
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欣赏小报
哇!好漂亮的手抄报啊!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图文并茂,简直就是艺术品!多么富有智慧的创造啊!让我们来好好欣赏欣赏吧!
语文小报
数学小报
英语小报
环保小报
科技小报
二、口头训练
这么精美的手抄报都是我们班同学亲自绘制出来的,他们的手抄报是怎么编排出来的呢?
1.请说说你是如何办这张手抄报的?要求:运用各种描法把自己办手抄报的经历、体验写具体、写细致。
2.当你办好这张手抄报之后,你感悟到了什么?要求:用精练的语言写出在办手抄报的过程中得到的感悟。
3.找几名学生说一说办手抄报的感悟与体会。
三、范文引路
1.课件出示范文――《我学会了办手抄报》。
2.请学生齐读一遍,再用快速浏览的方法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的语句。
3.学生们交流、评议,从而掌握了写作方法。
范文:
我学会了办手抄报
“五一”假期,詹老师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做一份手抄报。我听后又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在这次办手抄报中我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了,担心的是我不知道该怎么编排手抄报的版面。
放学回家后,一有时间我就会和妈妈讨论手抄报怎么来设计。妈妈看我为手抄报的事在积极动脑筋,她就自己设计了一份手抄报给我看,并且启发我分步骤来做手抄报,什么搜集资料、编排版面、粘贴装饰、自我设计涂色……我看完以后,就知道该怎么设计手抄报了。妈妈笑着说:“可以开始了。”我的心“怦怦”直跳,但是转念一想:这次又不是我一个人办小报,班上好多同学也是第一次办,加上我妈妈是报社编辑,有她在,绝对OK。第二天早饭后,我翻了几本参考书,想了想版面安排,头脑中有了大致的构思。我选好了办小报所需的材料――白纸、水彩笔等工具,在我的书桌上开始了第一次办报。首先,我仿照一些书本的格式划分版面,然后画上图。待我写完事先选好的材料,一看,啊!字写得大的大、小的小,疏密不匀。我赶紧擦去重写,在空白的地方又选了些材料补上,画上图……哎,手酸酸的,真不是滋味。
就这样,修修补补,越修补,看上去越不顺眼,最后竟修补得面目全非。望着这糟糕的作品,我泄气了。这时妈妈走了进来,看到我愁容满面的样子就亲切地说:“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信心,不能灰心。成功了要总结经验,不骄傲;失败了要找出原因,不气馁。你刚才小报没办成功是因为划分版面时没做到‘量体裁衣’,来!妈妈指导你。”听妈妈这么一说,我顿时豁然开朗。于是,我又拿了一张白纸,开始编报。
这次,我事先对每个栏目的内容都进行了仔细的斟酌、测算,然后,设计版面,认真地写上每一个字,画上每一幅图。写完字,我拿起小报一看,啊!棒极了!我赶忙拿去给妈妈欣赏,妈妈看了一会儿,笑着对我说:“办得不错,可美中不足的是报纸怎么没有标题啊?”我恍然大悟,马上拿出笔在报纸的正中间写上了“童话王国”四个大字。看着自己办的报纸,我心里美滋滋的。我放下小报,拿了水彩笔准备点缀角花。因为老师说过,在留下的空白处精心地画一些角花,既能使整张报纸不留空白,又美化了版面。点缀角花时,可能是由于我太兴奋了,一不小心在报上画了一笔,难道好不容易写好的字、画好的图就这样毁于一旦、前功尽弃了吗?我亡羊补牢,对这一败笔做了掩盖和修改。两个小时过去了,由我主编的小报终于诞生了。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拿着小报满屋转。
尽管只是一张手抄的小报,却使我增长了不少知识,体会到了办报的艰辛、成功的快乐。那其中的苦、辣、酸、甜使我懂得:一张洁白的纸,只有用智慧精心装点,才能变得丰富多彩。
四、明确要求
过渡:同学们,我们知道每一次习作都会提一些要求,这次的要求又是怎样的呢?请大家看屏幕,好好读读这段话。
1.交流评议。
2.课件出示:
在自主感悟下把自己办手抄报的经历、体验写清楚、写具体。写的时候,要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会,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谁来说说你从这一段文字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最关键的信息是:把自己办手抄报的经历、体验写清楚、写具体。
4.小结:是的,把办手抄报的过程写具体是这次习作最关键的,也是最难的。
5.谁来告诉詹老师,怎样才能把办报的过程写具体呢?(指名学生看表格回答)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棒!“具体”就是有侧重点地将自己在办手抄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仔细描述出来。例如是什么样的困难,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解决的过程中是如何请教、总结、改进的,这样写出来才能让读的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五、快乐动笔
同学们,你们真的很棒!从你们办的手抄报中,老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你们那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老师十分欣慰。请你们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办手抄报的经历和体验完整地写下来吧!
六、评价修改
1.小组修改,学生写好作文后以小组为单位互读互改。评议重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 实践性 作业设计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语文教学也发生着改革。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上,也得到了显著的体现。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宗旨发生了改变,在语文作业的设置上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
一、语文作业设计应具有多样性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应具有多样性。语文作业不能局限于抄写、默写、背诵、练习等方式。如果语文作业长期O计形式单一,会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也会让学生对作业不认真对待,甚至敷衍了事。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充分选择丰富的作业形式,除了一些基础的背诵、抄写作业,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学生家长互动、学生小组互动等多种形式的作业,通过让学生实践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
二、语文作业设计应体现开放性
由于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让语文作业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在进行作业练习时可以进行自主选择和自主学习,这样更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例如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主题、节日主题自制手抄报,学生在手抄报的制作中可以自主学习查阅相关资料,学生在绘制手抄报中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独立设计完成。除此之外,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还可以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开放思维、自主完成语文作业。
三、语文作业设计应结合生活化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学科。语文其实是源于生活的,因此在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的作业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走进生活,让生活元素也可以协助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例如教师在布置习作练习时,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经历相关的内容,如“快乐的周末”、“最难忘的XXX”,让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真正做到有感而发。
综上,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的作业设计应该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和生活化。只要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文永娇.新课程视阈下小学语文作业减负增效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阅读教学;拓展;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拓展预习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拓展预习,广泛涉猎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资料,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构起属于自己的意义理解。如教学苏教版第十一册《钱学森》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们对钱学森的爱戴,体会钱学森为国家所做的贡献,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搜集有关钱学森的资料。当这些资料汇到一处时,这些多角度的不同信息,让学生完整地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在心里留下对人物充满个性化的理解,从而激发起阅读冲动。此外,有些课文还可围绕事件进行课前拓展预习,如《微笑着承受一切》《大江保卫战》等课文。
二、拓展感悟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语文教学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注重将课外的学习资源纳入课堂,让学生超越课堂与教材的局限,搜集、阅读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当然,拓展延伸应该围绕课文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
1.抓住语言,感悟文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教材资源,根据其特点组织阅读教学。如教学苏教版《钱学森》时,理解钱学森所说的话:“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谈体会,同时安排练习:“是啊,祖国虽然穷,但钱学森相信只要中华儿女一起努力,我们的祖国不仅会从黑暗走向光明,也会从贫穷走向,从走向……”这个拓展训练的创设,不仅锻炼了学生积累词语的能力,也使学生感受到钱学森拳拳报国之心。
2.突破难点,丰厚文本。每一节课的教学难点往往是教材蕴涵深刻含义的地方,在难点处进行拓展,能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感悟教材所蕴涵的深刻含义。如《天火之谜》一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雷电的厉害,从而感悟“天火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东西”。这样借助课件来突破教学难点,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也让文本更加丰厚了。
三、延伸践行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法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应树立语文大阅读教学观,灵活拓展教材文本,实现学生自主搜集整合信息、课堂教学延伸、综合性学习深度拓展的有机结合,有效地拓展延伸阅读时空,把学生从小课堂引向大课堂,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去求知,让课外资料课内化,将阅读教学演绎得更加美丽。
1.在结尾处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广阔的空间。“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如冰心的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学习后,可开展《冰心散文欣赏》的主题延伸阅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冰心散文的特点,感受其散文的内在美与外在美。
一、联系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鲁迅先生说:“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别无心得和方法。”我们的学生需要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单靠课本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开发利用其他信息资源。叶圣陶先生也有句话:“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我们应当指导学生多积累生活素材,有了丰富的素材和词汇,学生的笔下定会生出许多鲜花。
情境教学也可以从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由生活引发感悟。记得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停。”写生活中的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看、去听、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捕捉写作的信息。如我们班的图书角是由班长带领学生共同创办的,这件事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于是我就让学生围绕这件事的情境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我的班长》《我们班的图书角》《奉献的美》等习作便应运而生。
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丰富写作素材注入新的活力。例如,我们开展的漂流书活动,古诗诵读,手抄报展评,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保护环境,爱护母亲河”的倡议活动,等等。在这些喜闻乐见的语文活动中,学生的体验多了,内心对生活的感悟加深了,也在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习作素材。就拿办手抄报来说,每人办一期手抄报,学生都要根据确定的中心广泛搜集资料,进行大量阅读、摘抄、分析、筛选,然后还要编辑、设计、抄写。一张手抄报,促使学生积极自觉地涉猎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也为学生展现自己的才能提供了舞台。
鼓励学生写日记和随笔,注重在随机性活动中积累作文素料。比如,家长会前学生会写些给爸爸妈妈的心里话;老师外出不在校时,会让学生写一写老师不在时班级里发生的新鲜事,既锻炼了文笔,又起到了沟通交流的效果。每逢节假日、纪念日我总会让学生适时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三八妇女节时替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然后将过程写下来;六一儿童节时让学生写一写过节的体会;中秋节写一些全家团圆赏月的喜庆气氛,等等。
二、旁敲侧击,引领写作方法
苏联教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那样同等重要。”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模仿,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写作方法,是为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运用从范文中学到的语言和写作方法。如果教师让学生机械模仿,就会阻碍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压抑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在主题生活作文教学中,采用旁敲侧击法,教师可巧妙引领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跳绳比赛真有趣!随着一声哨响,同学们快速地甩动手中的绳子,飞快地跳起来。你看李颖,挺直了腰板,手不停地甩绳子,脚不停地跳,活像个脚下装了弹簧的机器人。旁边的同学都在扯着嗓子大喊:“加油!加油!”再看看那边的小东……
读完此段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段话围绕哪句话写的?写了哪些人的表现?抓住这些人的哪些方面来写?然后在教师的引领下总结写作方法。最后才进入主题,组织学生体验夹玻璃球,再把刚才活动的精彩瞬间记录下来。你可以围绕一个中心句,抓住重点人物和观众的表现来写,也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写。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感兴趣,写起来言之有物,得心应手。
三、鼓励为主,拓宽评价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面对学生多元化的理解,作为教师,正确的做法是尊重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我们应该把这种多元的空间留给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在他们的生活空间抒发自己的情感。
人性评改,鼓励为主。评改作文时,对学生在立意、构思、表现手法上有创新的地方,教师要及时肯定和鼓励。
引导自改,超越自我。作文修改,教师应重“批”,让学生重“改”。教师写评语,一忌指责,二忌笼统。应多用肯定型评语、商量型评语、交流型评语等启发学生自己认识作文的优点,发现作文的不足,然后自己动手修改。自改是发展创造性思维,形成独立作文能力的一种好方法。
组织互改,提升自我。在班级内,学生互改可以分小组进行。在小组讨论时学生因地位平等,心理不受威胁,创造性思维活动达到激发状态,而且因相互启发而集思广益,促进“集体创造力”的发展。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互改时独立思考,提出不同意见,展开争论。
一、以文化建设为引领,传承提升,树“群力品牌”
很清晰的记得,2014年韩瑞雪校长刚走进群力小学,跟我们提出第一个问题就是:大家思考一下,群力小学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我们给出了同一个答案:语文教学。那么如何传承提升这个群力的品牌,最大化发挥其品牌价值,就值得我们深思了。群力小学经过近两年的探索,我们总结了如下的基本思路:
(一)依托“多彩课程”体系,根植沃土绽芳华
群力小学自2015年初,酝酿“多彩星梦”学校文化建设。而课程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就是要使群力小学的语文课程文化建设改变以往的一枝独秀,孤军奋战的局面。让她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依托三级课程文化建设的庞大体系,在大环境,大背景,健康有活力的生长,两年来的建设,其成效初见端倪。
(二)牢记“传承、创新”策略,厚积薄发续辉煌
众所周知,历年来群力小学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培育了一批批语文教学能手,也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使新一代的群力人绝对不能丢弃的宝贵财富。总结提升是我们一直以来的重要工作。同时,我们也必需兼顾创新,因为只有创新才能发展,才能延续群力小学的辉煌!
二、持之以恒的“提升宝典”
群力的语文之所以响誉山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十几年不变的语文能力“提升宝典”:
(一)课外练笔。学生除了平时大作文写作训练之外,还完成课外练笔写作,其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更在于打开写真性、说真话、抒真情的大门。课外练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自由随意,让学生的写作不收到时间空间的限制,题材也不受到硬性的规定制约。让学生在家庭,在学校,或是在街头,无论是大事情或是心灵的细微感触都可以随笔记下。凡是有张驰,联系也是需要随意与定向相结合的,老师在教导学生练笔的时候,需要根据教学流程,配合着单元联系,给学生提出训练要求并且多方引导和鼓励使学生课外练笔和课堂作文相辅相成。
(二)诵读古代经典。利用课前三分钟,为学生精选中国文化的经典著作,让学生诵读。让背诵古诗文经典成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格修养。通过课前三分钟古代经典诵读让孩子沉浸在美诗美文之中,陶冶孩子们的性情,涵养孩子们的气质,培养孩子们的人格,德育智力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无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都会对提高国民素质大有益处。
(三)表演课本剧。利用课本的文本资源,开展课本剧和自编剧的表演活动,生动活泼的形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有了自主实践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想像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表演才能,同时也可以锤炼他们心理素质。(利用课间操时间,进行课本剧表演,老师对课本剧表演从不评价,不指导,让孩子们获得绝对的自信。这就是我们低年级培养的重点。)
(四)办手抄报。办手抄报是我校的传统项目,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组材、编辑、书写等能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查找、搜集资料,互相交流各自所选的资料和书籍,有助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然而在对报纸进行设计排版,绘制插图,抄写有关内容,也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书写能力。为了向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得到老师的认同、赞赏,这也充分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每月一次的手抄报,学校确定主题,人人参与,人人展示,走进群力狭小的空间,走廊里展示的手抄报是一道风景。
(五)三分钟的课前讲说。三分钟的课前讲说,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辨和分析评价能力的有效尝试,目的是吧写作与听、说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六)班级终身“语文特长制”。随意推开群力小学哪间教室的门,都会有一份语文惊喜等待着你:从滔滔不绝的成语接龙到耳熟能详的唐诗宋词;从千古流传的名言警句到天马行空的童话世界;从朱自清、秦牧到三国、西游……当然,这绝不仅仅是一时的做秀或是无目的填充,每个班级的特色培养都是经过师生深思熟虑民主通过后,作为一种班级终身“语文特长”规定下来的,或三年或六年不会轻易改变。这种在特长上深扎下去的方式,让每个群力的孩子都成为我校语文教学的受益者。
【摘 要】语文学习中的综合性学习,是与听、说、读、写并列的一个项目,主要体现在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上,它十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初中语文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教师应该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结合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力求让语文实践活动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服务的课程内容。
关键词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
语文学科和我们平时的生活息息相关,美国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作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它特别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勇于质疑和创新的精神。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仅能获得语文实践的能力,更能促进自身的全面、综合发展。因此在基础教育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但是非常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就目前的语文教学情况来看,有不少的教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在思想上就表现出不重视,要知道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是数不胜数的,因而,就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去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绝对是对学生的未来负责任。
基于此,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应带着长远的眼光去看待教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切忌化大为小,必须化虚为实,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
那么,应该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呢?
首先要精心备课。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必须要体现它的全面性与综合性。学生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活动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为得是落实最初的目标,所以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时,既要传授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的知识,还要重视认知的提高,情感的熏陶,意志活动的发展,尽量发挥实践活动的各项功能,让每项活动都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然要上好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除了要精心备课外,还要在活动形式上下功夫。过去传统的语文教学,将重点放在课本、课堂和教师身上,忽视了学生的发展,这样的教学必然是失败的。想要走出以课本、课堂为中心的死板模式,还需要将语文知识与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汲取知识,锻炼技能。
1.朗读比赛。朗读是语文学习中最为基础的一项技能,它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方面很多学生还是有所欠缺,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比如,七年级(下)中有一个“赛诗会”的语文实践活动,写作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可以自己写诗参加比赛,如果写作水平有限,那么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朗读水平与特点,帮助他们选择不同体裁的朗读内容,并加以指导,最后再参加班级的比赛。
2.辩论赛。辩论是一种探求真理的手段。可能有人认为初中生就开展辩论赛是不是为时过早,其实不然,辩论是培养学生思维,锤炼学生快速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中国的很多孩子不愿开口,自我表现意识不强,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听到“哑巴英语”的说法,其实在语文教学中,这样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因此让学生多开口,乐开口也是目前语文教学中十分关注的一点。
3.表演。表演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原因在于它的生动活泼性。原本课本上一个个铅字幻化成眼前一幕幕有趣的场景和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形象,变平淡为生动,变平面为立体,加之参加表演的都是自己熟悉的同学,这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当然,表演这种形式的最大优点在于它能够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熟悉相关知识,了解相关信息,并通过自己的思考表现在语言和形体动作上。比如七年级(下)中“保护野生动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就可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表演素材,在活动过程中以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加深他们的印象,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健康的价值观。
4.手抄报。手抄报是一种集传阅、观赏为一体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报纸。在学校,手抄报是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它是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查阅资料,可以培养学生的收集能力,分类意识,进行素材整理的意识,提高设计、编排、绘画、书写等基本素质,同时还能增长课外知识,真是一举多得。八年级(下)“如果我主办校刊”就是一次很好的活动机会,让学生意识到手抄报也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校刊必须要突出校内的新闻时事,要求主题明确,版面新颖美观,让学生了解了大致的方向后再开始设计、编排、选材,根据主题和文章内容决定形式的严肃与活泼,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5.访谈调查。访谈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分辨事物的能力,快速思考的能力;而调查,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听说能力、表达能力。做一次采访调查并不是一件易事,它要求学生对被采访被调查的对象十分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思考分析,从而确定出访谈调查的方向。比如八年级(下)中“市场新产品调查”就适合这样的活动形式。
总之,丰富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学的生动活泼。作为一名语文教学者,要了解语文是一门社会学科,它与社会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让学生回到实践中来,在活动中真正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让语文实践活动直接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服务的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二版
[2]林华民.《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华语教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
关键词:小学;经典诗文;诵读;实践
经典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千百年来,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诵读经典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如果我们的孩子自小朗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就会不知不觉地体验到人对自然生命的关心,体验到登高望远的心胸舒展,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一切美妙的修养和哲学会毫无痕迹地从他们的口中渗入血液,渗入生命感受的深处,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在参加学校的经典诗文诵读实验教学之后,我又多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经典诗文诵读的内容及拓展
部分老师、家长在参与过程中心生疑窦:诵读经典诗文,就是一味的读《大学》、《中庸》等晦涩难懂的东西吗?不!经典诗文主要指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及一些几千年来就特别适合开蒙的典籍贤文,但其外延应该是大气的、开放的。比如,文学意义上的千古名篇,唐诗宋词和《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等,当然也包括国外的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文学名著;科普意义上的中外科普名著―孩子喜欢探索世界的神奇,阅读不能少了这一课;励志意义上的中外古今名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就阅读人类精英的成长史,就等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可以登高望远,激励志向……
所以经典诗文不应该是凝固不变的,它的内涵应该是与时俱进的,经典应该是一条川流不息的河,不断汇入新的溪流,不断向前奔涌;它的浪花既洋溢着传统文化的风韵,又闪烁着时代的光芒。
二、古诗文怎样读
古诗作为语文教学最丰厚的载体,应该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让学生从小就沐浴在诗歌的阳光下,从小与诗歌结下不解的情缘。“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灵性的学习空间。”这是教学的一种唯美境界。教师应该与学生同行,共同领略美景,搏击风浪。“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等蕴涵着哲理的诗句频频出现在学生的语文实践中。学生开始懂得古诗并不是只拿来背的,用起来更加精彩。
古诗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引领孩子学习诗歌,发现她的美,欣赏她的美,演绎她的美,丰富孩子的人文素养,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应当所追求的境界。
三、诵读之外的拓展形式
一是摘录。不管哪一首经典诗文,能历经漫漫历史长河的冲刷洗涤而成为经典被沉淀、积淀下来,在遣词造句方面肯定是下足工夫的,诵读了几遍之后也就能感受哪些句子是朗朗上口的。让学生自己通过诵读,把握语感,找到名句,老师进行表扬,使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起再学的兴趣。重点句能记住了,根据重点句这一诗眼,熟读背诵,难度也就降低了。
二是活用。就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体验,注意创设一定的情境,指导学生在口头表达中、作文中比较恰当地运用古诗文。但我们不作过高地要求,不作硬性规定,以免学生望“诗”生畏。实践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有小部分学生能引用古诗,写出精彩生动的作文,还有部分学生能尝试着写出一些有点诗意的小诗来。比如一次班级手抄报比赛之后,当天诵读的是《增广贤文》中的“凡事欲t立,不欲则废”,意思是在一件事还未来到之前,应当做好准备,厚积薄发,有了深厚的积淀,就可以应对所有变化。一个孩子在诵读经典笔记中写到:今天诵读经典的内容让我想到了发生在同学们身上的一件事,老师要求我们做手抄报,有的同学认真地收集资料 ,有的却不当一回事,结果,认真收集资料的同学做出了精美的手抄报,而那些手上缺少素材的同学做得十分粗糙。
四、整合诵读资源,为学生搭建应用平台
在诵读经典诗文过程中,一边诵读积累,一边渗透中国传统美德教育,要注意与家长多交流沟通,得到家长们的支持与帮助,才能不断催生践行,引发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回归和热爱,激发内心深处的对经典诗文的兴趣。
如另一个孩子写到:今天我读了“鸦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乳之恩”这一句,我还想到了古代黄香等人的大孝之举,我想,报答父母不需要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师事,也不需要买多什么贵重的礼物,只要从小事做起,从给父母端一杯热茶做起,让父母尽量少为你操心,这就够了。
孩子从小沐浴在经典诗文的浓郁芬芳中,视诵读古诗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于己打好人生的底色,于国传承民族的精神,这是诵读经典诗文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