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团建活动计划范文

团建活动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团建活动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团建活动计划

第1篇:团建活动计划范文

一、团日活动时间

二、团日活动地点:A304

三、团日活动主题:学风建设,创先争优

四、团日活动目标:1、保证四级过级率100%,六级过级率80%,期末考试挂科率5%以内,班级违纪率0%。

2、班委重视学风建设,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分工、规范工作内容,努力建设班级,以“先进班级体”和“优秀团支部”的标准来规范各方面的建设。

五、团日活动流程:

1、由女寝316带来关于学习为主题的节目表演,活跃气氛。

2、针对四六级考试有以下活动:

A 英语歌曲竞猜:由班委选出部分著名英语歌曲或英文翻唱歌曲的曲调,由班上的同学猜出歌曲名,并进行演唱。猜对即可获得奖品一份。

B单词表演大比拼:分组后,每队派5名同学进行传真表演,由最后一名同学猜出所表演的单词。表演并答对的最多的一组获得奖品。

以上两个活动用轻松地方式让大家融入学英语的气氛中。

C班级学习计划

a 起床计划:每天由宿管委员通知各寝室早上6点30起床,早读英语训练,督促同学们早起。

b 自习安排:每周一晚自习定为班级集体自习日,四六级考试前组织听力训练和经验交流或个别辅导。

3、针对期末考试有以下活动:

A每周一晚自习定为班级集体自习日,期末考试前组织进行学习交流及复习,解答疑难,交流资源。

B了解班级同学每周到课率,督促同学们不逃课。

(情况允许的话)

4、由班导师蒋老师给予同学们此段特别时期的学习指导。

5、由班长宣布学院“一帮一”帮扶计划名单。希望各位有任务的同学认真践行。

六、活动预期效果:

紧张的学习气氛寓于轻松的团日主题讨论中。

团日活动总结

此次以“学风建设,创先争优”为主题的团日活动在以班导蒋老师的指导,团支部的积极策划组织下有序、圆满地完成。使同学们的学习思想观念进一步深化,在学习自主性方面将会有很大的提高,全面备战接下来的考试,积极完成学习任务。有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发展,以及在其他各方面的不断进步。

一、班导蒋老师特别指出:每个人都能创造奇迹,只要我们用正确的方法,扎实肯干地努力,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并且希望每个同学能通过四六级考试,备战好期末考。

二、主持此次团日活动的学委李几花详细的介绍了班级下阶段学习计划中所采取的对大家有用的措施和建议。供大家讨论,并通过。

第2篇:团建活动计划范文

关键词:农村中职;社团建设;意义;方法和策略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是以共同的兴趣、爱好、追求目标为基础而自发组成的自愿参加活动的学生组织,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职学校技能学习的补充和第二课堂。我校作为农村中职学校,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入各项社团建设中。依托学校专业集群,突出职教特点,对原有社团进行整合为茶艺礼仪社、乡村家电服务社、文体社三大特色社团,强调社团活动与专业相结合、与民俗文化相结合、与社区服务相结合、与县域生态经济产业发展相结合。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个人发展的广阔舞台,促进了农村中职特色学校的建设,扩大了社会影响力,提高了办学能力,促进了区域经济、文化建设。

一、农村中职地方特色社团建设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社团是提高中职生综合素养的最佳载体之一。社团拓了中职学校课堂教育的空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平台。通过活动,社团成员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技能水平、人际交往、组织活动能力等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且能增长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中职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进取的团队精神,使他们对学习、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信心,为今后走向成功人生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为了使社团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效果地开展,学校鼓励青年教师以自身专业技能、兴趣特长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指导。在活动中,培养了青年教师的实施能力,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个性特长的发挥,造就一支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高的青年教师队伍。

(三)社团建设有利于特色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1.社团建设是控制学生流失的重要手段

农村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学生,他们自卑、自暴自弃、无心学习。由于这一部分人典型性,给学校教育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致使农村职业教育管理质量下降,生源流失严重。学校通过加强特色社团建设,把特色社团活动成为社团建设的核心内容,并使活动常态化。丰富多彩的特色社团活动占满了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有“有地去”、“有玩头”,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应有的发挥并固化和延长,找到归属感、成就感、幸福感、满足感,对校园生活产生依赖和留恋,大大降低流失率。比如,2016年,招收新生500名,至2017年,流失率仅为15%,比往年下降5%。稳定的生源,为创建特色农村中职学校打下坚实基础。

2.有助于推动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社团是中职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学校通过文体社开展舞狮、剪纸、刺绣、民族歌舞、武术等民俗文化活动,提高中职生对民俗文化的欣赏水平和认知能力,使民俗艺术文化中蕴含的伦理道德、人间真情、人文境界、民族尊严等感染学生,使他们热爱家乡而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特色文化氛围。

3.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社团利用节假日、课余时间走进社会,开展各式各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将知识技能运用于实际,用于服务社会。比如茶艺表演(生态茶园)、礼仪服务(开业、庆典、颁奖、剪彩)、乡村家用电器维修便民服务、春节时为民舞狮表演等,这些活动使学生与社会接触经常化,拓宽了学生与社会交流的渠道,有利于学生培养助人为乐的精神,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社团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并获得各种奖项。通过社团服务技能和收获的成果,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推动特色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四)社团建设促进了地方生态经济产业的发展

地方生态经济产业发展为中职社团建设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茶艺礼仪社利用节假日进入生态茶园旅游基地进行茶艺表演;文体社参与了故乡茶博园民族风情秀“茶梦故乡”、黄姚古镇旅游经典民俗文化《临贺长歌》歌舞剧、舞龙鱼等表演;春节、“三月三,欢乐桂江”、“舞动桂江,昭平龙舟赛”等重大节庆日活动都留下了社团学生舞狮、茶艺、礼仪、民俗舞蹈等表演的精彩镜头。社团学生丰富多彩、精湛的表演,给当地百姓、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丰富了我县新农村、生态旅游景区的文化建设内涵,提升了我县旅游品牌,促进了地方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二、农村中职特色社团建设的方法和策略

(一)建立规章制度,推进社团建设

健全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是解决社团组织松散、活动无序的根本。学校应将学生社团工作纳入教学工作计划,由教务处牵头,由团委、指导教师、社团干部共同制定活动方案、制度。明确社团活动的宗旨、日常规范、人员分工、活动计划、部门的组织结构、考核制度等,确保各环节正常运行,并使这些制度在工作中得以落实,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二)重视社团导师、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

社团指导教师和社团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是我们搞好工作的第一步。一方面,采取民主竞选方式选拨积极性较高、个人能力突出的学生成为社团干部,并举办干部培训班,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责任,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同时采取新老结对的方式,通过开展各类活动进行骨干干部的传、带、帮作用。例如,新老干部一起进行策划、组织、开展趣味体育运动会、野炊活动等,在活动中他们的自身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得以挖掘、锻炼、提升。另一方面,在社团指导教师方面建立导师制,把指导教师纳入日常教学的管理体系中,加强指导教师的选拨、培训、评价,形成了“学生自主管理+教师专业指导”的活动模式,从而促进学校社团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社团建设与专业建设结合

茶艺礼仪社、乡村家电服务社建设主要以学校的专业技术知识为背景,茶艺礼仪社与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相结合;乡村家电服务社与电子电器维修及应用专业相结合。社团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结合,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实现学校和社会资源的集成效应,拓宽技术技能。社团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致力于专业技能的培训以及专业素养的养成,培养出专业能力强,创造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他们进入企业后适应性良好,能够成为企业生产和技术革新的中坚力量。

(四)社团建设与社会服务结合

积极为社团创造与社会联系的机会,加强与高校、企业、社会合作,建立“学校搭台、社团唱戏”的活动机制,开拓社团与社会交流的渠道,力争高校及社会的物质、技术的支持,让社团走出校门,形成以校园为圆心、向社会扩散的有效社团文化辐射圈。把社团建设和企业文化、企业实践相结合,利用社会的广阔舞台和丰富资源,充实社团的内涵,达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目的。

(五)社团建设与地方民俗文化相结合

中职社团是中职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民间特色,把民俗文化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又促进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区域经济、文化建设服务。文体社挖掘利用县域民俗文化,特别是千年“黄姚古镇”的民俗文化z产资源,促进自身发展为核心,在民间艺人、老师的指导下,主要开展舞狮、舞龙鱼、刺绣、剪纸、民族舞蹈(如《临贺长歌》歌舞剧)、采茶歌等活动,使活动充满趣味性、民族性而吸引学生,又使民俗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

(六)社团建设与地方生态经济产业相结合

学校社团建设紧紧围绕“生态昭平、长寿茶乡、养生之都”的发展定位,主动与有机茶叶生产加工产业和被称为“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艺术殿堂”的黄姚古镇旅游及农业生态旅游产业对接,不断提升社团建设内涵。一方面地方生态经济产业为社团活动内容导航,例如,茶艺礼仪社、文体社建设主要依托并服务于县域生态茶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加强茶艺、礼仪、特色民俗文化的建设;另一方面,县域生态茶园、黄姚古镇等地方性经济产业为社团建设提供实践检验舞台,从而不断提高中职特色社团建设的质量。

总之,在各方面力量的重视下,农村中职地方特色社团,一定会在中职舞台上焕发出别样的风采。

参考文献:

[1]王刚孝.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建设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33).

[2]董焕章.社团建设在中职德育中的作用―衡水市武邑县职教中心[M].2011(12).

[3]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建设实践与探索[M].百度文库,2016.

第3篇:团建活动计划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学生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社团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大。学生社团的出现和繁荣说明,现代大学生正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学生”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学生”转变。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存在不少问题。对此进行分析和研究,则有利于其今后的发展。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不仅数量多、学科覆盖面宽,而且学生的参与也非常活跃。学生社团开展了一系列集思想性、学术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一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意义

学生社团以其组织的自发性、活动的自主性和符合学生个性的丰富实践,正在成为丰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

(一)加强社团建设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重要环节

1 社团建设是高校实现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 学分制的实行和学生宿舍的公寓化管理,为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等能力提供了机会。但是,这两项制度的实施也淡化了班级概念,这就需要一个新的组织载体来协调这种状况。而学生社团可以加强同学的交流和群体的凝聚力,遂成为最佳选择。

2  学生社团建设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各类学生社团无不包容了思想教育的内涵,且使之更多地体现于学生的自发要求、渗透于学生乐意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从而使学生在自我参与、自主思考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有利于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学生社团因其浓郁的趣味性、广泛的参与性和明确的目的性,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学校团组织延伸工作领域、扩大组织覆盖、构建新格局的重要支撑。

(二)学生社团是推动校园文化、学生全面成才的重要载体

1 学生社团是全面发展学生的重要载体 高校教育要不断适应社会对多样型人才的需要。高校的社团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品位、发挥潜质、培养自信、塑造个性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学生社团建设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客观要求 学生社团已融入大学校园文化之中,成为大学生校园课余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能促进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

二 当前高校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应当看到,社团在发挥诸多积极作用的同时, 也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组织松散,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当前很多社团在管理机制上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数字成员多、实际成员少;经费管理不力,账目混乱、使用不当;内部机构分工不明、责任不清;缺乏环环相扣的监督职能;很多社团缺乏稳定性。

虽有规范的章程,但很难充分落实。

(二)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 开展社团活动,需要相关领域的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目前,虽然社团都配备了指导老师,但缺乏适当的奖励机制和管理机制,影响了老师的积极性。同时,社团干部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三)开展活动的质量不高,不能调动社员的积极性,社员流失严重 能否举办高质量的活动,是社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些社团活动无计划、组织松散,活动的主动性、系统性不够;个别社团长期不开展活动,形同虚设;一些社团的活动领域有待拓宽,形式有待创新,格调有待提高。各社团在招收会员时风风光光,但开展活动时参加的人却寥寥无几,社员流失现象严重。

(四)物质条件匮乏,经费得不到保证 经费不足一直是困扰学生社团发展的难题。学校对学生社团的财政支持十分有限,多数社团自筹资金的能力和渠道也有限,满足不了社团正常运转的需要;很多社团缺少基本的活动场地。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团的健康发展。

三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优化高校育人环境

对于高速发展的社团文化,关键在于加强引导,以“三个代表”思想为动力,形成机制健全、领导有力、生动活泼的高校学生社团体系。

(一)落实思想政治教育、明确社团建设的价值目标 思想教育是社团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就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引导社团向高层次、高水平发展;要在一些发展成熟的社团中构建以共青团组织为主体、以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为两翼的共青团组织体系。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组织建设,保证社团建设的规范性 学生社团的规章制度还应为相应的经费、硬件配置提供保障,从而使社团在制度保障下良性运作。例如,可以在章程、档案、财务等方面加强对各社团的管理,使社团建设更趋规范化。

(三)加强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社团建设的合作互补与良性竞争 社团的发展和成长,既需要加强社团合作、“走出去、引进来”,以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促进社团的发展;又需要在社团之间开展良性竞争,以便在竞争的机制下使社团的独立性得到更大发挥。

第4篇:团建活动计划范文

一、学生社团活动的缘起与发展

学生社团是学生在自愿基础上自主构建、自主管理和自我发展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它有别于以往由教师主导成立的各种兴趣活动小组或学习小组,是学生按照社团章程、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成立的有计划活动的组织,是学生自己的组织。学生社团活动,也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我校学生社团活动的雏形,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如文学、音乐、体育类。90年代得到一定的发展。2000年后,文学社等一些学科类社团保持活动,原有的集邮、摄影协会等兴趣类社团逐渐瘫痪。近年来,追求个性的学生数量激增,学生社团活动又再兴起,为了满足他们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要求,学校鼓励学生社团的发展,做到成熟一个就组建一个。

到了2009年9月,我校全面实施学案制课堂教学改革,10月出台《学生社团建设方案(讨论稿)》,成立了学生社团活动指导中心(由政教处、教导处、校团委人员组成,简称指导中心),引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以此培育学校特色、激发办学活力、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内涵发展。从此翻开了学生社团建设的新篇章,清泉文学社、影视制作、天文观测、话剧、舞蹈等十几个社团纷纷注册,形成了从社团组建申请、登记、活动、评价、展示等一系列管理制度。2010年9月再修订完善了《高明一中学生社团建设管理方案》,到10月底,我校注册在案的学生社团31个,参加的学生近1200人,形成了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的氛围。

二、学生社团活动的运作与管理

1 学生社团的成立与运作

(1)学生社团的组建:学生社团应由2名以上的同学发起,最初成员人数不少于10名,起草章程。章程包括社团名称、宗旨、活动内容与形式、会员的权利和义务、组织机构、经费来源及管理和其它应说明的事项。

(2)成立申请报告交到指导中心,提交时间为每学期前两个月,在期限以外提交的申请材料,将推到下一学期进行审批。

(3)审批流程:指导中心在十日之内对提交的申请材料审核并存档。申请材料审查合格后,将邀请社团主要负责人答辩。通过审批的新社团将公示于学校公告栏,并成为“试运行社团”,没有通过审核的不能开展活动。

(4)学生社团成立所需申请材料有:

《学生社团申请成立登记表》、社团章程、社团可行性分析报告、主要发起人的基本资料、主要发起人所在班级证明、社团成立最初会员登记表、社团指导老师资料、组建后三个月以上的活动计划。

(5)学生社团成立注意事项:社团发起人、参与人均为学校在籍学生;社团的宗旨、活动范围、内容要符合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校规校纪等规定和要求;社团名称应简单明了,名副其实,等等。

(6)社团的活动:各社团要按计划活动,每次活动要填写活动记录。指导中心定期召开负责人例会,以便了解各社团的活动情况并给以协调。学期结束要总结并有评估检查,评出优秀社团。

(7)活动时间与场所:每周保证两次(周二、三、四的第8节活动课或课后,周六下午),其余活动时间自行安排。活动场所立足校内,走向社会、深入社区的活动要提前申报。

2 学生社团的管理

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倡高一级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人人参与社团活动;高二级学生作为社团活动的骨干适当参与活动;高三级学生作为社团活动的顾问少量参与并指导活动。政教处、校团委负责学生管理和社团日常活动的协调,教导处负责指导老师的配备和协调,总务处提供活动场室、器材等后勤保障,各部门分工协作。实施《高明一中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建立明确、科学的管理体制。每个社团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有社团牌子,有基本器材,每位社员有社团证,每个社团配有指导教师。

三、学生社团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1 学生社团建设的存在问题。

(1)社团存在的现实意义和潜在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认同。虽然中学生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与校本课程建设、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但从家长到教师、从学校到社会,各个层面的认识不尽一致,学校在社团经费投入、场地使用、活动时间和指导教师聘用等方面有待完善。(2)社团的评价和激励体系仍需进一步加强。(3)社团发展的物质保障和专业支持状况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社团通过成员交纳费用维持开支,有的依靠社会赞助,自筹资金的能力和渠道的有限且不稳定,专业指导教师难找。

2 对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

(1)要解放思想。教育局提“双轨并行”,意思是要一手抓课堂教学,一手抓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这两者没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不能认为搞学生社团和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会耽误学习时间,分散师生精力,影响教学质量。但这个指导思想还有待深入贯彻落实到所有教育者心中。(2)要协调关系。社团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社团的管理大权“旁落”学生。还要协调好课业负担、班主任(科任老师)班级成绩、家长追求孩子学习成绩与社团活动的关系。(3)要高瞻远瞩。学生社团活动是一种很有特色的课程资源,能否把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化,并由各社团的社长和指导教师共同撰写课程纲要,把学校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通过学生社团加以传承,上升为校本课程和办校特色。

第5篇:团建活动计划范文

笔者所在学校较重视校园社团建设,笔者从高一至今一直在学校的2个社团担任干事和负责人,想从学生的角度探讨下如何加强高中校园社团建设。笔者认为高中校园社团建设应注重一下四个突出:

一、突出社团的多元性

学校应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兴趣、基础、能力,结合学校软硬件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组织社团,尽可能突出多元性和多样性 如可建立文学社、合唱队、动漫社、摄影社、校园棋社、英语俱乐部、舞蹈队、篮球队、羽毛球队等;还可以根据情况成立各种志愿者服务队,如洞庭湖湿地保护志愿社团等,将社团由校内导向校外。但社团建设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应注重社团建设的专业性和娱乐性。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己具有一定的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社团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突出社团的自主性

(一)让学生成为社团的主人

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成的群众性组织,因此,学生应成为社团建设的主体。学校在成立社团时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体现学生的特长爱好和信念,突出学生的需要。但目前很多时候,社团类型的确定往往是由教师工作和教学的需要而定,学生社团、第二课堂、 兴趣小组等组织建设,一直是教师组织,我们学生只需按要求参与,致使社团形式单一,大多数同学也对社团缺乏积极性,制约了社团的健康发展。因此,学校要改革,将社团建设从 “自上而下”转为“ 自下而上” ,打破原有的形式,变教师需要为学生需要 ,发动学生参与,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创新,使学生的个性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张扬,还可增强学生心理承受力,使学生逐步走向成熟。

(二)把学生社团变成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

90后学生很崇尚独立的个性,因此,高中学校社团建设更有要注意形成社团特点,发掘社员的个人潜能,突出学生的个人特长,为高中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一方舞台。在社团建设的众多事务中,教师应走到幕后,把更多的自交给学生,让学生担当起处理社团事务,决定社团发展目标、实施计划、总结调整等一系列工作,从而使学生对自身潜能的开发充满兴趣,对自身的发展充满信心。这样作为实际主体的学生们在社团活动中思考问题会更深更广,自发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会大大增强,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和水平大大提升。还可引导我们学生自觉探究学习方法,使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不断提高认识水平的过程。当然我们高中学生学业负担重,要正确处理好学习和参与社团活动的关系。

(三) 把学生社团变成学生自我教育的阵地

高中校园社团的建立,让学生自主完成一项事业 ,让学生在工作中感受付出与收获 ,尝试成功与挫折 ,可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良好品质;学生体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可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良好作风;学生关心社团的成长和发展,主动去想办法,出主意,在交流中体会竞争与合作,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

三、突出社团的社会性

高中学生社团是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窗口,是学生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通道,是适应社会促进社会意识形成的催化剂。因此,在社团建设的形式和方式上,应注意社团的开放性,向社会拓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接触社会,感受社会,服务社会的同时,强化学生的社会意识。

四、突出社团的实效性

(一) 适应时代需求,增强导向性

把握高中社团建设的时代性特点,强化社团建设的导向很是重要。高中学生社团建设要遵循教育规律,在进行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在学校社团活动中对学生渗透做人的教育 、合作精神教育、奋斗精神教育、互助协作精神,勇于进取的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高品位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从而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贴近生活,注重实效性

第6篇:团建活动计划范文

一、选好班子,健全组织

东莞管理处团支部成立于1997年,2000年换届改选建立团总支,支下辖八个团支部,共有团员196人,占管理处总人数40%。针对收费站人员流动性大,调动较为频繁且各支部团干均以兼职为主的特点,处团总支把选好领头人,保持组织结构动态平衡作为工作的硬件环节认真落实。团员干部是共青团的中坚力量。管理处在选拔团干部的时候,严格按照年轻化、知识化来挑选人才,把那些觉悟高、能力强,能为青年办事,热爱共青团工作,深受广大团员青年信赖的年轻党员或优秀团员及时选择和增补到团的领导岗位上来,保证较高素质的班子队伍。优秀团干部积极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在纵向上建立起“有人管”的组织体系,同时,七个收费站团支部全部由副站长担任支部书记,使团建工作在横向上做到“管得了”,纵横交叉的网络型组织是东莞管理处团总支有效开展各项工作的有力保证。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青年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生力军。团组织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先进模范和桥梁的作用,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思想。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当前市场经济效益第一的条件下,团建工作必须统一在企业的效益原则上来,服从并为企业的效益改善做出应有的努力。企业团建工作若是脱离了企业的经营目标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东莞管理处团总支选择围绕管理处目标任务,确定团建工作,收到较好的效果。从目的上看,青年团员既是团组织的成员,同时也是企业的职员,做好本职工作与履行团员职责这二者的有机结合,就是我们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和团建工作最优化的根本目的。围绕企业经营目标开展团建工作,使广大团员青年干有方向、学有目标,有效促进团建工作渗入企业经营管理体系,有的放矢,激发和调动了青年们的积极性。

三、加强教育,提高素质

随着现代企业的工作节奏加快以及压力增大,以及竞争的日趋激烈,青年人追求个人奋斗目标的愿望愈发强烈,主动要求实现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致使部份青年团员存在思想信念和组织观念淡薄,对团组织的依附性减弱的倾向。针对这一问题东莞管理处团总支抓住青年人在思想意识形态上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需要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这一切入点,准确把握青年思想脉搏,采取专题讲座、讨论、演讲、征文等多种形式加强广大青年团员实事求是、爱岗敬业、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在员工“三会”(员工大会、管理人员例会、班组会议)中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青年团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增强青年树立正确理想和信念的自觉性,教育引导他们以干事业的精神做好团的工作尽好团员义务,增强对团建工作的热忱和信心,使团组织的凝聚力得以提高。

四、创建“青年文明号”,促进团建工作迈上新阶

开展培养“青年岗位能手”和创建“青年文明号”工程是管理处团建工作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战略性举措和主要突破口。各团支部在创建活动中,通过建立“共青团文明岗”、“巾帼文明示范岗”以点带面,造就了一批“品德优良、技能精湛”的团员青年,并以“手”促“号”,开展了百万元、百日收费无差错劳动竞,不断提高团员青年的业务素质,涌现出一批以肖永权千日收费无差错和谭佩霞千万元收费无差错为代表的收费能手。在两个文明建设中东莞管理处太平站团支部被评为交通系统“五好团支部”,长安站团支部被评为建设公司“先进基层团组织”。今年3月25日,太平收费站被东莞市团委授于“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标志着东莞管理处共青团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版权所有

五、丰富组织生活,激发团员热情

第7篇:团建活动计划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社团;影响因素

我校作为中等职业学校首批国家示范建设校之一,我校的社团建设可以说是在飞速地发展,而体育类社团作为社团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如此,但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体育社团做得非常成功,但也有一些体育社团濒临解散,现就影响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希望在以后的体育社团建设中能起到借鉴作用。

首先让我们对体育社团的组成、其相关机构以及发展情况进行了解。体育社团主要由社团指导老师、社员组成,体育社团根据指导老师安排,确定训练计划,根据训练时间在指定的场地进行训练或活动。社团联合会会定期派工作人员对社团的训练进行检查与考勤,并作为工作量认定及星级社团评定的依据。为稳定及推动社团的发展,在体育社团成立时,每个社团都会根据社团联合会的要求,制定相关的章程,符合条件后,体育社团就相应成立,开始正常有序的社团活动。每个学期体育社团都会进行招新,在学期末都要上报下学期所需要的器材。以上就是有关体育社团的基本情况,下面就从我校实际体育社团发展的过程中,总结影响运动社团发展的因素,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我校现有篮球社、足球社、乒乓球社、羽毛球社、田径社、定向社、跑酷社、舞狮社、跆拳道社、双截棍社、散打社、轮滑社、滑板社等多个体育社团,在以上社团中,发展得较好的体育社团有篮球社、跆拳道社、双截棍社等,而濒临解散的社团有乒乓球社等,下面将对以下几个体育社团的现状进行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三个发展优秀的体育社团有篮球社、跆拳道社、双截棍社,他们在师资的配备、器材的支持、训练计划的执行方面都做得很好,而且三个都有参加比赛的机会,都有校级以上的表演或比赛活动参加,因此,这几个体育社团的参加人数都比较多,而且发展得很好。田径社、排球社,虽然也安排了指导教师,其他条件也比较好,虽然与教师的其他工作相冲突,经常不能按时训练,最终导致了社员的积极性下降,最终影响了社团的发展。羽毛球社的发展还是比较良好的,虽然羽毛球是一项高耗费的项目,学校在场地器材方面也不能无止境地投入,但由于教师指导用心,所以整体的发展趋势良好。而乒乓球社,在没有教师指导,不能很好地开展社团的活动情况下,其发展很差,并濒临解散。乒乓球社开始的时候也是由学生发起组织,开始的时候,学生的热情高涨,技术水平也还可以,随后安排了代课教师指导,那时候发展得也还是不错的,但在代课教师解聘及社团干部换届后,再加上社团内的骨干分子也没有培养起来,学生的训练积极性也越来越低,最终面临着解散。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体育社团建设的主要因素有师资、场地器材及计划的执行等方面,我们要想让体育社团有更好的发展,必须在师资配备、场地器材支持及训练计划的执行三个方面做好保证,同时还要创造条件,开展运动社团的表演及比赛,还要加强对社团骨干分子的培养,从而促进体育社团的壮大、稳定与发展。

总之,体育社团的发展是个长期的过程,在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对指导教师及社团成员都有着不同的要求,而且体育社团的建设还受到地区体育的发展情况、学校的体育特色的影响,但只要我们能加大力度、加大投入,结合实际情况认真执行、认真总结,相信一定能把体育社团建设好,一定能建设出有特色的体育社团。

参考文献:

第8篇:团建活动计划范文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少年

(一)大力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

结合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团省、市委有关活动安排,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规模适度、重在本质”的原则,开展好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二)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育全区广大青少年

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全面深化“家乡文化大搜索”活动,力争实现“有读本、进校园、到现场、重实践、搞活动“的目标。

二、发挥团员青年在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生力军作用

(一)全力推进“助力三年大变样”工作

充分利用网站、报纸等传媒平台展示宣教活动成果。继续发挥团组织优势资源,广泛开展“助力大变样,青春靓裕华”及“小手拉大手,红领巾与城市共成长”等活动。

(二)进一步加强志愿者工作

打牢组织基础,深化活动项目,创新工作品牌,不断完善全区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在保质保量完成辖区8%应急志愿者人员数量和人员结构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培训管理、协调联动等机制建设,提升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着力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工作

(一)加强青年创业就业意识培训

在全区举办“激扬青春、自主创业”为主题的“青年创业大讲堂”,帮助青年增长知识、转变观念、拓展渠道、增强自信。

(二)加大对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扶持力度

结合本区实际,依据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管理办法,积极协调,努力争取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工作的实施,着力扶持辖区农村青年创业。

四、不断巩固和完善团的自身建设

本文来源:文秘站  (一)大力推进基层团建创新

深化党建带团建,积极争取区委组织部支持,适时召开“党建带团建”工作会议,建立基层团建创新激励机制;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试点工作及街道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

(二)大力加强团干部培训和作风建设工作

按照分级培训、分类实施的原则,继续以全区基层团干部、村官、少先队辅导员为重点,开展培训工作。结合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在全区团干部中开展“大调研”、“面对面”活动,切实抓好团干部作风建设。

五、做好区委、区政府,团省、市委交办的各项工作

第9篇:团建活动计划范文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学生社团

专业能力可通过短期的强化培训来提高,而职业核心能力却需要更长的周期才能提高,因而拥有较强职业核心能力的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各类学校关注的焦点。学生社团是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平台,探讨借助学生社团平台,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是在人们的职业生涯中除去岗位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它普遍适用于任意一种职业,能使从业者适应职业岗位的不断变化,促进自身不断发展。从内容上分,职业核心能力包括两类基本能力,一类是职业方法能力,另一类是职业社会能力。职业方法能力主要针对个人而言,是个体进行独立学习、获取所需信息、获得所需知识与技能的方式、手段能力,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等能力。职业社会能力既是个体独立生存所需的能力,又是个体持续发展所需的能力,具体包括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1]。职业核心能力具有普遍适用性、相通性、可转移性等特点。

二、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院校学生社团的关系

学生社团是由部分拥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按照一定的组织程序自发组织起来通过开展各项有益的社团活动,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群众性学生团体。它能对学校课堂进行有效的延伸,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而职业核心能力则是从事任何岗位工作都应当具备的可迁移、一般性的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八项。从表面上看,职业院校学生社团与职业核心能力尚未存在明显的联结点,但通过深层分析,我们发现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生社团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载体

一方面,不同类型的社团能锻炼学生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多数职业院校目前有理论学习型、专业学术型、科技创新型、艺术兴趣型、体育娱乐型和公益服务型等六大类社团[2]。这些社团均由来自不同专业、年级却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合而成,他们在组建社团、从事社团活动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频繁的交流与合作,包括社团内部成员、社团之间、学校社团与社会团体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社团项目活动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革新的能力。职业院校学生社团除具有组织志趣相投的社团成员进行集体活动的功能外,还具有承办相应专业活动或竞赛的功能。不同类型的社团,为校园文化活动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例如艺术兴趣型社团可以承办校园迎新晚会、校园艺术节等项目;体育娱乐型可以承办校园运动会、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与体育相关的竞赛;科技创新型社团可以承办校园创新大赛等项目,在承办上述各类社团活动的过程中社团都会遇到各种难题,例如活动方案的形成、经费问题、人员分工、节目设计、现场效果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分析问题的本质,借助资源,确定解决的目标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并执行、监督等。通过社团项目活动,学生体验了解决问题完整的过程,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实施方案――验证方案――改进计划――解决问题[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了创新,学生通过参与社团项目活动的整个过程,锻炼和提升了自身解决问题、创新革新的能力。

(二)学生社团建设拓宽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渠道

在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方面,大多数职业院校采用的是“OTPAE五步训练法”,即包括目标(Object)、任务(Task)、准备(Prepare)、行动(Action)、评估(Evaluate),通过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以达到提高职业核心能力的效果。这种训练方式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与实际生活相比,这种固定的、模块化的专项训练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无法达到完全真实性,而学生社团的活动则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学生通过参加不同类型的社团活动,参加不同类型项目的开发,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可见,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培训方式,能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拓宽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渠道,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训项目的真实性,有利于学生更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三)职业核心能力更加明确了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

一个社团的成立必须要有其共同的目标,这个目标可能是共同的兴趣,也可能是共同的特长,甚至是共同的理想或志向,目标决定了社团今后发展的方向。然而,仅仅依靠兴趣、爱好、特长、理想、志向这些因素,很难维持社团的可持续发展。职业核心能力的出现为学生社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以社团活动或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信息处理、数字应用、创新革新等职业核心能力,既明确了学生社团发展的方向,强化了社团的育人功能,又与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目标相呼应,促进了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

(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有助于社团健康良性化发展

社团成员自身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对社团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学生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等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促进社团成员之间在交流中学习,还有助于与校内其他学生社团、各种社会组织进行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实现了不同团体间的优势互补,另一方面为社团发展搭建了资源共享的平台,减少了社团活动场地、道具等硬件设施的浪费,解决了活动经费,为社团的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了外部保障。随着社团成员自我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革新能力的提升,社团内部成员通过学习交流,学会反思自己与其他社团成员之间的优势与不足,能够客观审视社团活动开展情况,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与反思,不断提高社团的工作效率,扩大社团的校际影响力。同时,通过社团所有成员的对所在社团开展活动进行共同讨论、反思,不断探索新模式,采用新方法,不断进行创新,将社团的特色推向社会,促进了学生社团品牌化发展。[4]

三、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现状

(一)定位不明确,社团建设缺乏方向性

从学校层面看,多数职业院校没真正认识到学生社团的重要性,它们仅把社团活动视为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展示学生个性的一个手段或途径,并没有意识到社团建设对于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深入建设学校专业乃至整个学校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性,导致了学生社团在学校中的地位不高,社团建设工作不受重视,社团管理也缺乏系统性、科学性[3]。从社团自身发展层面来看,部分社团成立之初是社团发起人由于自身的兴趣或其他特定情境才引发组建社团的念头,并没有考虑组建社团的真正目的与意义,没有考虑社团的管理以及社团今后如何持续开展工作,这种缺乏社团组建理念、目标与宗旨状态导致了社团成立后缺乏发展方向,毫无目标,社团成员凭借兴趣组成一个集体,一旦兴趣减退,社团工作开展也失去积极性而面临解散。

(二)管理机制不完善,社团建设缺乏制度保障性

一方面,部分职业院校尚未设立专门的社团管理机构,学生社团工作管理较为松散。目前,多数职业院校的社团由各院校团委直接领导并开展相应的社团工作,而学校团委不仅要承担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还要协助学校其它部门做好相应的学生工作。因此,团委难以集中精力开展社团工作,这种状态影响并制约着全校社团的正常运转。有少数学校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不能为社团提供专业的指导,往往流于形式,并没有发挥其对全校社团进行管理、协助和监督作用[5]。另一方面,社团内部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从形式看,尽管各个社团都有各自的章程、入会申请条件、会费缴纳标准等规章制度,但由于社团是以社团成员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存在基础的一种自发性、群众性组织,缺乏约束社员所需的一定强制力,社团成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加大了社团管理的难度,影响了社团的长远发展。还有部分社团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为了获取社团活动经费,不惜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影响了社团的健康发展。

(三)指导教师匮乏,社团活动缺乏内容新颖性

从整体来看,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均缺乏专业指导教师的指导,凭借兼职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力量支撑着社团的运作,不断重复地开展社团活动,活动的内容缺乏新颖性和创新性。学生社团教师来源有两类,一类是校内科类任课老师、团委老师、政治辅导等,这类教师通常都是免费在社团兼职,由于老师还肩负着沉重的教学科研活动,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等,没有太多精力去辅导学生。另一类是学校以社团的名义聘请相关的专业指导教师。这类教师可以对学生社团进行专业指导,但是由于受到社团经费的限制,教师的工作量与劳动报酬不成正比,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只能得到少量的报酬,加上专业教师除了教学科研任务外,还要经常下企业实践,这些原因也导致了专业指导教师缺乏参与社团建设的积极性受挫,学生社团难以得到专业教师全面持续的指导,社团专业发展不稳定。

(四)设施设备不齐全,社团建设缺乏特色和持续性

社团建设是一项耗资较大的工程,经费短缺是制约学生社团发展的瓶颈。职业院校学生社团经费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管理部门的拨款,但是由于这部分经费有限,分摊到各个社团就非常少了;二是社团在招新的时候收取会员费,经费十分有限,加上缺乏对会费进行有效管理,导致高职学生社团活动的时断时续;三是社团成员外出拉赞助,由于每个社团对于赞助单位的宣传有限,常常难以获得对方信任和支持[6]。受限于社团经费的匮乏,多数学生社团缺乏活动所需的场所、设备设施,难以即使开展社团活动。少数建有专门的社团活动场所,但由于社团类型较多,人数较多,短时间难以同时满足各个社团对场地的需求,只能共用活动场地。因此,部分专业社团也只能降低活动水平,降低活动难度,尽量开设不需要租用场地或可以合用场地的活动,活动的内容与其他社团雷同,缺乏专业特色,缺乏吸引力,影响了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四、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理清发展思路,为学生社团建设明确方向

一方面,职业院校领导要转变理念,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工作。职业院校领导要带领学校教职工认真学习国家关于学生社团工作的文件,领会旨意,加深对学生社团的认识,尤其要充分认识到社团建设工作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同时要转变管理理念,将学生社团工作纳入到学校规划、发展的重要议程上,并将社团工作细化到学校的日常工作计划中。另一方面,职业院校需明确社团建设思路,制定鲜明的工作目标。职业院校应根据国家关于加强和改进学生社团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制定以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的详细、可行的学生社团建设方案。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人与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职业核心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同时,通过鼓励、支持、发展特色鲜明的学生社团,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二)建立健全社团管理机制体制,为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供制度保障

第一,成立社团管理机构,营造一个良好的社团发展环境。职业院校要成立专门的学生社团管理机构,并配备专业管理人员承担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学校团委、后勤、财务等相关部门对学生社团活动给予硬件和经费方面的支持,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团组织具体管理、各部门共同关心的管理格局,为社团的良好发展提供环境。第二,完善学校社团基本规章制度,规范全校社团管理。职业院校要完善《学生社团管理办法》、《社团财务制度》、《社团公物管理制度》、《社团指导管理制度》等基本规章制度,为社团工作提供原则性的指导,保证学校社团建设工作有序开展。第三,探索建立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成绩与学分互通体系。职业院校可以将具有专业特色的、发展较好的社团纳入学分制体系,学生可通过自主选择参与专业社团,分阶段、分层次参与社团活动,完成社团活动内容,通过考核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第四,建立健全社团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完善社团招新制度,建立正规的会员录用、试用、辞退等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会员、部长、团长的工作考核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建立有效的奖励与约束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部长和会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完善奖惩机制,约束不良行为。[7]通过健全完善社团管理机制体制,保证社团工作的有序开展,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三)配备职业核心能力教师,为提高学生社团活动质量提供智力保障

第一,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全方位指导社团工作。职业院校应为社团配备两名专业的指导教师,一名是专业的社团指导教师,负责组建合适的社团领导团队,指导社团制订详细可行的计划并督促执行,帮助社团做好总结回顾工作,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以不断提高社团活动水平,另一名是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师,负责将职业核心能力融入到学生社团活动中,对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职业核心能力进行测量、评估,并在社团活动中开设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帮助学生在完成社团活动的同时又提高了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第二,设计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项目化社团活动。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师以培养学生八个方面的职业核心能力为主题,设计学生社团活动。例如通过公开征选社团活动策划方案,培养学生的与人交流、与人合作、革新创新的能力;通过轮流当选社团项目负责人培养学生信息处理、数字应用、解决问题等能力;通过举办社团总结会,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的能力;通过举办英语联欢会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第三,加强专业指导教师在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的培训学习。职业院校应让社团专业指导教师定期参加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的培训学习,让专业指导教师更加理解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认识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掌握职业核心能力的模块及其“OTPAE训练法”方法,在提高自身职业核心能力的同时,也为设计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社团活动提供了智力保障。

(四)完善学生社团设施设备,为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供物质保障

一方面,扩大学生社团建设经费来源。首先,职业院校领导要重视学生社团的发展,每年要为学生社团划拨专项资金以促进其正常开展工作。其次,在保证社团活动正常开展的情况下,学生社团应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提供有偿服务向学校、企业、社会募集活动资金。例如通过搜集学校同学废旧用品、废旧饮料等筹集部分经费,通过一些专业社团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获得活动经费。另一方面,利用各种资源和平台,完善学生社团设施设备。职业院校社团应当积极扶持具有浓厚特色的社团,为其提供活动的场地、设施与设备,促进其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特色品牌社团也应当发挥自身的优势,与企业深度合作,引进企业成熟项目,为企业提供有偿服务,让企业在获利的同时向学生社团提供相应的设施与设备,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学生拥有了足够的活动经费,拥有充足的开展活动的设施与设备,社团活动将会更加有声有色,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职业社会能力

训练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8.

[2] 杨宝忠.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理性思考[D].东北师范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5.

[3] 杨彦名.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职业院校新型

社团组织[J].职业,2011,(12):56-58.

[4] 陈学凤.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与学生社团发展的双

效互动探析[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11.

[5] 邓波.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困境及出路[J].山西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9,(36):150.

[6] 李安祥.地方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的调查、问题与途

径[D].湖南农业大学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2010:26.

[7] 欧阳岚.高校学生社团人力资源管理[J].高等教育研究,

2007,(12):93-94.

收稿日期:2015-03-27

基金项目:2014年浙江省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协会立项课题“职业核心能力视野下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建设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