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连通器的应用范文

连通器的应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连通器的应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连通器的应用

第1篇:连通器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超链接 网络 URL Html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11-0046-02

1 导论

“超链接生成器”是利用Visual Basic编制一个网址信息管理软件,用以实现把以纯文本形式存在的超链接地址转换成真正的超级链接地址,以及网址信息的浏览和查询等多项管理功能。同时对整个系统的分析、设计过程给出了一个完整论证。该系统是一种基于集中统一规划的信息管理新模式,它的建成无疑会为用户对网址信息的浏览以及查询提供极大的帮助。

开发超链接生成器系统的必要性

信息作为社会最主要的资源,将成为战略资源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但如何快捷、方便的找到所需的信息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的日臻完善,网络已广泛深入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领域,成为人类世界中又一不可缺少的信息来源和通讯手段。但是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世界,当人们需要进行信息的浏览和查询时,常常会因为方式的繁琐而头疼不已。怎样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网站并浏览到所需要的信息,以适应现在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呢?此时,查询成为人们寻找信息资源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的查询手段和链接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效率低、时间长、手段繁琐等,已渐渐适应不了网络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也与其强大的功能背道而驰,从而妨碍了网络技术的发展。作为网络功能的一部分,使用超链接生成器系统对网址信息进行管理,有着很多的优点: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功能强大等。它可以把以纯文本形式存在的超链接地址转换成真正的超级链接,这对于目前依靠网络来传输信息和获取信息的用户来说相当重要,因为超链接生成器系统能够为他们提供充足的信息来源和便捷的查询方式。因此,开发一个完善的超链接生成器系统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了。

2 超链接

超链接是一种链接技巧,通过已定义好的某些关键字或图形实现与某个页面连接,具体的识别方法是双击某个图标或者某段文字,可以自动的打开其相对应的内容。

超链接生成器

超链接生成器就是不需要打开IE浏览器进行URL输入,而通过该生成器把超文本链接标示语言这种以纯文本形式存在的超链接地址转换成真正的超级链接,即可直接进行网址的链接,打开该网站;也可以扫描用户电脑中某个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夹,将产生的本地文件夹的路径转换成真正的超级链接,以便对文件夹中的文件进行浏览;该系统还可以在不知道详细的URL的情况下利用输入的网站名称搜索国内各种类型的著名网站,进行信息的浏览和查询的实用性软件。

3 系统分析

根据用户对系统的需求陈述,形成了以下的需求说明:(1)能够将以纯文本形式存在的超链接地址转换成真正的超级链接;(2)能够对网址信息资源进行及时有效地查询与搜索;(3)能够进行邮件地址的输入,并将该地址转换成真正的超链接;(4)能够进行本文件夹的浏览,并将产生的文件路径转换为超级链接。

3.1 系统功能模块

本系统主要分三个功能模块:封面是进入界面,主要用于链接“网址链接”模块和“网站搜索”模块。“网址链接”模块要求实现把以纯文本形式存在的超链接地址转换成真正的超级链接地址,并可进行其相应内容的浏览。“网站搜索”模块要求通过名称能搜索到网站具体地址,并且搜索到相应的内容后可直接打开IE浏览器进行浏览。

3.1.1 功能的实现

(1)“网址链接”模块:1)URL文本:主要功能是对输入的URL转换成真正的超级链接。2)超级链接:主要功能是将在URL文本窗口中输入的URL转换成超级链接,并对URL进行重新编辑。

(2)“网站搜索”模块:1)搜索:对各类网站进行搜索,显示其URL以及网站的主要信息。2)浏览:对搜索到的网站进行点击,就可进入IE浏览器,打开该网站。

3.1.2 模块框架图

4 数据库的设计

本系统通过使用DATA控件为Access 2007建立的数据库中的信息与将信息显示给用户的Visual Basic程序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4.1 Visual Basic和Access结合

微软的数据库引擎提供了与数据库打交道的途径,我们是通过它以及Visual Basic来访问数据库并对其进行各种操作。Visual Basic、Access以及其他微软的软件产品都是通过共用JET数据库引擎,从而给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类型。

DATA控件为数据库中的信息与将信息显示给用户的Visual Basic程序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我们可以设置DATA控件的各个属性,告诉它要调用那个数据库的哪个部分。缺省情况下,DATA控件根据数据库中的一个或多个数据表建立一个dynaset-type(动态集合)类型的记录集合。一个记录集合是动态的,当原来的数据表中的数据改变以后,该记录集合中的记录也会随之改变。DATA控件还提供了用来浏览不同记录的各种跳转按钮。将DATA控件放置在窗体中之后,还必须在该控件与要处理的数据库之间建立联系。DBList、DBCombo、DBGrid和MSFlexGrid这些控件都能与Data控件相连结来管理记录集合。

4.2 系统数据库的详细设计

该系统设计了两个数据库:WWW数据库和暂存数据库,用以实现数据的搜索和暂存。

4.2.1 WWW数据库

该数据库的主要功能是同暂存数据库一起进行网站的搜索,以便查找到所需网站的网址;并可将暂存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永久性地保存。其中有门户网站表、MP3表等。

4.2.2 暂存数据库

同WWW数据库结合在一起用于搜索,当搜索出两个数据库中不存在的新的网站的网址时,就将该网址存储在该数据库中,以便下次进行搜索;并可在其中进行编辑,将数据永久性地写入WWW数据库。

5 系统实现

系统主要通过三方面来实现具体功能。封面设计是进入界面的设计,主要用于链接“网址链接”模块和“网站搜索”模块。“网址链接”模块的设计主要用于实现把以纯文本形式存在的超链接地址转换成真正的超级链接地址,而且当双击时可以实现其相应内容的浏览。“网站搜索”模块的设计主要用于当不知道所需网站的准确地址时,可以进入该模块进行搜索,并可通过右键菜单中的激活项直接打开IE浏览器进行浏览。

“网址链接”模块设计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将以纯文本方式存在的超链接地址转换成为真正的超级链接,并可直接打开浏览器,进行信息的浏览。

6 结语

超链接生成器系统已经开发完成。其功能符合用户需求,能够实现把以纯文本形式存在的超链接地址转换成真正的超级链接,并可进行网站地址信息搜索,这样就可以方便快捷地打开所需网站主页。该系统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用户界面不够美观,数据库所存信息较少等多方面问题,这些都是有待进一步改善的。

参考文献

[1]Bob Reselman,Richard Peasley,Wayne Pruchniak,Visual Basic 6.0 使用指南,西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9.

[2]Phil Feldman & Roger Jennings,即学即用Visual Basic,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2.

第2篇:连通器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电网;传感技术;RFID

中图分类号:TP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4)08-0067-03

0 引 言

近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在包括智能电网、智能交通、工业监测、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内被广泛应用。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物联网在信息传送效率提升、生产率提高、企业管理成本降低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比如,在2009年8月2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19版《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一文中提到,国家电网江西供电公司将传感装置安装到分布在全省范围内的两万台配电变压器上,实时监测其运行状态,实现电力使用情况检查、电能质量监测、线路及设备负荷管理、线损管理和需求管理等一体化高效管理,从而使得每年可以降低1.2亿千瓦时电能损耗。

电厂、电网、变电站、供电局、供电所彼此间信息的传递通过电力通信及电力信息系统已经实现了的全覆盖,同时建立了传输网络、调度数据网络、综合数据网络等来适应不同的业务需求,从而使各层面间实现了通信网络的互联互通。未来的发展将利用物联网技术将这个网络延伸至配网,以及现实中的各种物体,实现物物通信。近年来,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如何组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力系统通信,已成为电力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1 物联网核心技术及体系结构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Auto―ID提出了“万物皆能通过网络相互联结”的观点,并对物联网的基本含义进行了阐述。ITU提出了物联网的基本定义为“通过RFID、红外传感器、GPS、激光扫描设备、气体感应器等传感设备,按照规定的一系列协议,将任意物品连接到互联网中,从而达到信息交换和通讯,用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为目的网络[2]。”物联网中的交互实体是时间或空间上可移动的物理实体或虚拟物体,采用近场无线通信、无线传感与执行网络与RFID等技术的融合,连接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3-4]。在物联网中,物体参与商业、社会和信息的活动,进行交互和通信;并感知环境,与环境交换数据和信息[5]。

1.1 物联网核心技术

以RFID和网络技术为关键技术的初期物联网主要用于对货物及商品的管理,随着技术的发展,实现了通过物联网技术对物的控制,进一步达到“以物控物”。物联网自身需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通过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完成动态自适应。同时,材料技术的发展也促使物联网功能属性得到延伸,未来物联网的发展不仅能够准确操作宏观物体,而且还可以对微观物体进行精确控制。从目前来看,须通过网络融合技术的发展来克服传统网络的异构型对未来全球物联网的应用的形成造成的困难。综上所述,物联网具有以下五项核心技术:标识事物的RFID技术、传感器与探测技术、思考事物的智能控制技术、网络融合技术以及微缩事物的纳米技术。

标识事物的RFID技术就是RFID,即射频识别技术。它可以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无需人工干预,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RFID由阅读器、标签和天线三部分组成,由这些组成部分完成对物体的控制、检测和跟踪。做为具有唯一电子编码的芯片和耦合元件的标签,进入由阅读器射频信号形成的磁场后,通过感应电流获取能量后将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发出。通过射频产生的磁场,阅读器就可以对标签信息读取或写入。天线的作用是在标签和阅读器间传输射频信号。

传感器与探测技术是物联网感知环境和自身状态的核心技术,传感器与探测技术能够为网络系统进行处理、传输、分析和反馈提供最原始的信息。目前,传统传感器正逐渐的向微型化、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并将传统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由嵌入式Web传感器逐渐取代。

智能控制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物体具有一定的智能型,以智能系统植入物体中形成智能控制系统,再通过这个系统对物体的各种状况进行分析。智能控制的理论来源于认知计算,认知计算也是当前人工智能的最新研究方向。要想使物联网实现“以物控物”的目标,那么既需要事物能够感知学习外界环境信息,而且还要能够让物体觉察发现自身的行为习惯。

网络融合技术最早起源于电话网、数据网及因特网在业务层面的融合。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网络标准的不断涌现,异构网络和网络复杂度的提高等因素,严重阻碍了跨网络业务的发展。网络融合技术在网络层面对各种异构网络进行融合,消除网络间由于不同标准而形成的数字鸿沟,实现异构网络间的无缝切换。

纳米技术是对尺寸在0.1 nm~100 nm范围内的材料性质及应用进行研究的新兴技术,这一研究技术包括众多学科,如纳米化学、纳米力学、纳米体系物理学、纳米材料学等等。由于纳米材料所具有的的性质,所以用纳米材料制作的器材具有重量轻、硬度强、寿命长、设计方便、维修成本低等特点,从而使得纳米技术在最近几年发展迅速。纳米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可以使物联网从宏观走向微观,从而使“物”在物联网中“感知万物”、“以物控物”。

1.2 物联网体系结构

1.2.1 泛在网体系框架

目前,对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大多采用由ITU-T在Y.2002建议中所描述的泛在网分层体系结构。在Y.2002建议中将物联网自下而上以此划分为分为五个层次:底层传感器网络、泛在传感器接入网络、泛在传感器基础骨干网络、泛在传感器网络中间件和泛在传感器网络应用平台。

1.2.2 M2M体系结构

在亚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M2M已经进入部分商用阶段,主要应用应用领域有安全监控、城市信息化、物流系统、公共交通等。在ETSI制定的M2M体系结构中,将物联网划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1.2.3 通用物联网体系结构

目前,可运营管理的通用物联网体系结构尚处在初期研究阶段。ITU在文献[6]中对泛在传感网络进行了描述,认为泛在传感网络是一种通用的物联网体系结构,它将物联网分为四层,分别为感知层、网络层数据智能层和应用层,图1所示是一般物联网的分层结构图[1]。

图1中感知层的功能,通俗来讲,即在传统网络基础上将用户终端向“下”扩展和延伸,扩大通信对象范围,从原来的人与人之间的通信扩展到人与现实世界中万物之间的通信。感知层主要实现感知并采集数据,对物理世界中发生的事件进行感知,并捕获事件过程中的数据。因此,感知层是整个物联网的关键和核心。

网络层的建立以现有网络为基础,主要承载数据传输、数据汇聚、安全可靠地传递和处理信息,如同目前的电话通信网、移动通信网、互联网等。物联网的网络层是将传感器网络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相融合。

数据智能层包括智能处理中心、信息中心以及网络和数据管理中心等等。

应用层作为物联网发展的驱动力和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物联网与具体行业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层主要将感知和传输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进行正确的控制和决策,服务于智能电力、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行业,实现行业管理、应用、服务的智能化。

2 物联网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的应用

电力通信系统承载着电力系统中信息的传输业务,这些信息包括语音、数据、故障录播及视频等。电力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通信设备能否正常运行。同时,在通信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否及时发现,尤其在一些无人值守变电所业务出现故障时能否及时发现并得到处理关系着整个局部电力系统的运行。结合物联网技术和电力通信系统的特征,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电力通信系统,不仅可以节省人力资源,而且还能及时的获取中心及偏远变电所设备的运行状态。物联网技术在配电网通信、应急通信以及智能电网等方面可以为电网智能化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2.1 配电网自动化

配电网大多是指等级在10 kV之下的电压网络,是相对于高压输变电网而言的。配电网具有电压等级多、配电设备多、支线较多、网络结构复杂、事故几率高、事故查找困难、变动频繁等特征。通过对国内外配电网可靠性实例的研究分析,发现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方法是实时配网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的功能包括配电网运行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两个方面。在配电网运行自动化操作过程中包括数据采集与监控、故障自动隔离及恢复供电和电压无功及无功管理;而对设备的管理、检修管理、停电管理和规划设计管理包括在配电网管理自动化中。

在配网通信中,主要采用的通信方式有光纤以太网、配电载波、GPRS或3G,以及诸如无线扩频、ZigBee等。在这些通信方式中光纤以太网采用EPON或GPON使用较多,但是由于配网经常会变动,同时光纤施工难度较大、综合成本较高;配电载波传输质量较差,安全性比较低;GPRS等无线技术虽然通信质量较好,当容易受到路径的反射干扰,同时安全性也较差。

通过分析物联网技术发现,对于存在于配网中终端与通信的问题可以使用物联网技术很好地解决,仅需在配网设备及附件中加入传感器并将其联入互联网便可完成配网的通信工作,通过对数据的采集与监控即可实现“三遥”(遥测、遥信、遥控)等自动化技术。从而有效解决配网中终端多,而且经常变动的问题。

2.2 应急通信

在电力系统中,“发输配用”覆盖范围较广,设备终端多,在每一阶段都有可能随时随地发生事故,这就需要一个可靠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在以往的工作中,一般只有事故发生会由抢险人员赶完现场检查并检测事故源,然后将结果汇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事故原因制定相应处理方案并对事故进行处理。这将大大增加了抢险耗时。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抢险时间大大减少,并未指挥中心和调度中心的工作提供便捷。通过安装在终端设备的传感器,可以实时智能化检测电网运行状态以及各终端设备的运行状况。一旦发生事故,检测系统会发出报警信息,同时精确定位事故源,检查事故状况,并将准确的数据信息传送到指挥中心,并启动自我修复装置,若无法自我修复,也可以让抢险人员能够提前准备所需设备或更换零件赶赴现场进行抢险,大大提高了事故的处理效率。

2.3 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也称为电网的智能化,有时也用电网2.0来称呼。在美国能源部《Grid 2030》中,对智能电网的定义为:一个完全自动化的电力传输网络,能够监控电网中的每一个用户和电网节点,确保从发电到用电的整个输配电过程中,多个节点间信息和电能的双向流动。而我国国家电网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给出的智能电网的定义为: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等现代先进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融合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它可以充分满足电力用户对电力的需求、优化资源配置,确保电力供应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满足环保约束,保证电能质量,适应电力市场化发展的目的,实现用户对电力供应和增值服务的可靠、经济、清洁、互动等。

在智能电网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补充或增强传感器测量技术、通信技术、远程抄表技术、信息技术等,同时可以对在网设备进行实时检测,及时发现设备发生的事故并进行定位追踪,而且通过传感技术还可以对输电线路杆塔、线路覆冰情况、设备温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对于一些高压线路、海底电缆、配电房开关等难以通过通信方式有效收集的数据,借助物联网传感器就可以很轻松地实时收集并整合,从而提高应急的灵敏度和管理的效率。

3 结 语

伴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电力物联网技术也在迅速的发展。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物联网可以有效改善输电通信基础网络,提高电力系统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作为配电网络的重要途径还可以实现传统网络中无法实现的一些功能。物联网技术还能有效克服恶劣气候等一些自然灾害,加强对突发应急状况的检测和处理,保障电力通信体系。

但是,物联网技术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技术中还是很多不够完备的地方,一些关键技术还需要攻克。对于物联网技术和电力系统技术的深层次融合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加快智能电网的建设步伐。

参 考 文 献

[1]屈军锁 主编,物联网通信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2] 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 The Internet of Things-Executive Summary[EB/OL],http://itu.int/osg/spu/publications/internetofthings/InternetofThings_summary.pdf, 2010.7.

[3] JEONG S,KIM S H,HA M, et al.Enabling transparent communication with global I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C],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ve Mobile and Internet Services in Ubiquitous Computing.Piscataway: IEEE,2012:695-701.

[4] CONTI J P.The Internet of things[J].Communications Engineer,2006,4(6):20-25;

第3篇:连通器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网络技术;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11-008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11.043

1 汽车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含义

1.1 汽车供应链管理系统

汽车供应链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销售渠道价值链、顾客价值链。供应商价值链即上游的价值链、企业价值链即企业的价值链、销售渠道价值链和顾客价值即链下游价值链。因此可以认为汽车物流是集原料的配送、现代运输、仓储、保管、搬运产品、包装产品、产品流通和物流信息共享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这是现今的汽车物流概念及现行摸式。供应链是将所进行的项目活动或服务活动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活动过程。这些活动的综合一体化可以使消费者接受到更加便利有效的服务。这些活动的本身就是上下游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方式过程。而汽车供应链管理就是指人们在了解并掌握了供应链之间各环节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后所总结出的,其利用管理的目的筹划、组织、指挥、相互协调、控制和激励对产品的生产以及协调流通过程中的所涉及到的物流、信息流、价值流、资金流和业务流之间的合理的调控来促进供应链管理的有效合理的发展,用来达到最佳的组合,发挥最大的效率,获得小成本所叠加的附加值来赚钱取最大的利益。

1.2 网络技术在汽车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电子商务也随之发展。电子供应链管理模型在各个领域都有较大的发展如百货业、IT工业、船舶工业以及汽车制造业。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是不可忽视的,汽车制造业在科技以及经济的迅速发展下网络技术的运用是极为重要的。购买、运输、储存、调配、安装、整合以及到最后的售后服务,其复杂零散的部件、繁复的程序、复杂的结构,都需要合理有效的调配。那么供应链中的网络技术的应用则刻不容缓,否则将会被高速运转的市场所淘汰。这种网络技术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运用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迎合新兴的市场经济。网络科技的使用也可以帮助汽车厂家和提供商两者的长期持久高效的合作伙伴关系。其更快更有效地分享设计思路,制定更有效的双方获利服务。网络技术的运用促进双边合作关系更进一步的发展。

2 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结构以及特点

2.1 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结构

在早期的汽车供应链管理的生产发展过程中,汽车行业供应链是由不同生产厂家以不同的车间流水线的方式构成,部分生产并安装成整车,是由局部到整体的生产方式,其包括售前、售时、售后服务维修全权负责。对于传统的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一家厂商所负责的工程量巨大,与此同时所存在的系统漏洞也会有着较大的体现。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及市场需求,为了汽车市场供应链获得更高的利益,其供应链内部关系就必须有所调整。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中,业务流内部关系调整应该更加细化与复杂,明细的分工有利于生产的便利。业务流可分为多级供应商,当今市场大致分为四级供应商售时以及售后的服务商当然必不可少。那么它们的职能大致这样分配:一级供应商的职能是提供传动系统和内饰系统等整套的系统,二级供应商的职能是进行系统组装与市场供应,三级供应商的职能主要是为二级供应商提供零部件,四级供应商则是为三级供应商提供最基本的原料和基本辅料的供应商,当然还有售卖商、售后服务商以及消费者等。

2.2 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结构以及特点

首先,以汽车制造企业为供应链系统主要的核心。汽车制造业是整个供应链管理中最为关键的,大都为整车配置为调度,信息的交流共享,整车的产品设计、制造、装配等方面拥有着较大的前景,是协调产、售、售后的重要关系枢纽。汽车制造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系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汽车供应链的重点在于制定、协调打造优质的汽车供应链管理系统。核心企业对供应链的整合、调配,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的建立,随着时代的发展供应链系统的管理要不断的更新,以便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供应商与分销商的相互协调与管理,促进生产、供应,销售关系的协调与控制等;再次,供应链上各个产业之间的供需关系十分密切并有所协调。汽车供应商和销售商之间形成信息共享共同开发产品的组织,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双边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持久的合作有利于设计思路,制作过程的发展。然后,物流配送功能的专业化,采购和生产的全球化。通过从订单计划环节到销售环节的集成管理,汽车生产与市场形成较为良好的关系,双方基本能保持一致。物流配送更加快捷专业;最后,汽车的零部件为汽车的主要成本,其采的全球化有利于降低汽车成本,是汽车制造业的一大重大改变。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全面策划汽车供应链中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构建各种商务信息平台,促进各个商务链中的成员更加有效地了解信息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3 网络技术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3.1 Intranet/Intranet技术及Extranet技术

企业内部网是Intranet/Intranet技术的别名,又叫内部网、内联网、内网。顾名思义,Intranet技术是企业运行的内联网站,它最核心科技则是基于Web的计算再次重新整合的科技。它通常建立于企业各成员或组织内部成员并为其成员提供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和文件传输平台,例如内部的文件传输、电子邮件。建立内部防火墙,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网络体系。在供应链中Intranet/Intranet技术可以保护供应链内部的文件使各成员更加放心的信息交流。

Extranet――外联网其具体定义还在讨论中,但人们大都能接受的定义是:Extranet是一个使用Internet/Intranet技术使各企业成员与各企业成员的客户和其他企业相连来完成其共同目标的合作网络。如果说Intranet技术是内部联系网站,那么Extranet技术则是外部相互交流联系的网站。这种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和谐共赢加快企业之间的共同发展。

3.2 网络技术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中应用

在21世纪网络信息化快速变革的时代里,Internet/Intranet技g与Extranet技术的运用非常重要。汽车供应链在一般情况下具有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以及消费者。供应商提供零部件的硬件设备和设计思路的软件设备。制造商是将提供商所提供的零部件按照既定的设计思路整合并保管运输至销售商。在整个汽车行业供应链中汽车制造商占领着核心地位,掌握着核心技术。核心技术为汽车制造的四大工艺即冲压、焊接、总装和涂装。在这整个的流程中Internet/Intranet技术则负责从供应商到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即上游到下游之间的联系交流与资源信息共享。而Extranet技术则是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联系交流。通过Internet/Intranet技术和Extranet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各企业内部之间的交流合作具有更加稳固的持久性,各企业与外部之间的联系具有良好的交流互通的合作平台,如图1所示。

3.3 “大数据”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系统中的应用及实例

“大数据”在对于汽车行业供应链系统至关重要,同时它又与“云计算”密不可分,应用“大数据”对在汽车行业供应链进行精准的评估与营销,分析链条中的故障,并及时地分析解决,为行业节约大量成本。如今通过“大数据”与“云计算”相结合,实时的大型数据集分析需要像MapReduce一样的框架来向数十、数百甚至数千的电脑分配工作,而以上的技术正在使网络技术,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系统中的应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大数据”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系统中的实例,例如采用了Z2 EE技术手段和数据库技术手段,就是基于大数据技术。基于“大数据”的网络技术新型的汽车行业供应链系统,对于过去较为单一的系统网络技术的运用,极大地适应了快速发展的社会市场。新型汽车供应链信息集成系统包括系统信息的管理、各会员的信息管理即各企业的信息管理、产品信息的管理、供应信息平台的管理以及信息的共享与监控。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化的新型汽车产业供应链。如图2所示:

4 结语

网络技术在汽车行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运用促进汽车行业的系统化的发展,使汽车行业更加适应快速发展的网络化社会。网络技术有利于其成员内部的共同协作,同时也促进与外部成员的沟通,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供应链管理成本。该研究为汽车供应链的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第4篇:连通器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数据支撑ERP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0)03-0071-01

1 前言

信息化是这个时代的流行词,它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引领着各个行业信息化的革命。随着国内钢铁业的整合的加速进行,钢铁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钢铁行业历来重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在管理信息化方面,以ERP为代表的管理信息系统近年来在钢铁企业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钢铁企业整体信息化中数据支撑系统在在炼钢厂中的实施与应用。

2 数据支撑系统

数据支撑系统又可认为是薄MES(制造执行系统)。在MES系统中扮演数据库支持的角色。数据支撑系统面向生产过程,着力于生产的控制、数据流的采集与传输及业务流的跟踪。在企业信息化五层结构中处于第三层(如图1所示),

该系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决策层提供数据依据。我国大型钢铁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都加强了基础自动化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构架工厂级、公司级乃至集团级的ERP类管理系统。为了避免像其它企业实施信息化时出现的信息不及时、生产与管理脱节、生产指挥滞后等问题,又根据实施本系统的钢铁企业炼钢厂特有的生产现状,实施了具有其特色的三级系统:数据支撑系统。本系统主要是以现场生产实时管理和物流跟踪功能为主,能及时准确的与ERP及相关系统进行数据交互。整个系统设计具有良好的开放性,稳定性和可移植性,便于系统的软硬件的升级和再开发。

本数据支撑系统从接收炼铁厂铁水开始,能够实现对每一炉钢从倒罐站到转炉炼钢、连铸浇钢实时生产状态的跟踪,能够对坯料入库、坯料判定进行管理。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在计算机管理系统内下发合理、有序的各工序生产作业计划,及时收集各工序的生产相关信息,做到信息的及时交换、共享和监控。为生产计划的执行和调整提供及时信息。同时还加强对各种原料、能源消耗的监控,提供一些预警信息,供操作人员提前做好应对准备。销售人员可及时掌握企业当前其它相关订单情况、生产线的生产状况、企业近期生产计划、企业产能现状等各种数据,以便对销售订单做出合理的调整,提高了公司的生产效益。

3 系统实施方案

(1)硬件设备:本数据支撑系统采用C/S结构方式,选用两台主机服务器。一台用数据库服务器,另外一台用作在线热备服务器,利用服务器的集群技术,将主机系统连为一体。数据和应用逻辑分开使得数据库的升级和扩展更容易,同时也使得应用逻辑扩充、修改、完善更加方便,从而缩短系统升级的时间,减少升级费用。数据库和应用的运行效率更高。服务器要求是可靠、高性能的UNIX服务器,拥有出色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能够提供大容量的内存、高速率的CPU运算性能及存储磁盘阵列,磁盘阵列中的数据能够通过服务器内置的磁带机定期备份到磁带中,可用于保存系统长时间不用的数据或紧急情况下的数据恢复。两台服务器通过Cluster结构实现热备用,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尽量缩短软件故障的恢复时间。一旦任何一台发生故障时,故障主机上的运行功能自动由另外一台接管,以期实现整个生产系统的可靠运行,并且能够为今后的生产管理升级时留有余地。

(2)软件系统:ORACLE作为该项目的数据库软件,它能够提供稳定、可靠、性能优越的企业级数据库管理模式。主要功能产品包括,Oracle服务器, Oracle Client,Oracle Developer 6i(C/S结构)。开发工具采用与ORACLE无隙接口的Oracle Developer 6i,其强大的触发器功能保证了系统的实时性。

4 系统主要模块

(1)生产计划管理:根据ERP核发的日生产订单数据(订单号、钢种、产量、生产日期、规格等),按质量生产标准,确定该生产计划的工艺路径,再根据炼钢厂生产设备状况并平衡炼钢和下游工序的生产能力,确定具体的生产工艺路线和各工序的炉次生产计划数据,生成浇次计划(浇次号、浇次炉数、计划开始时间、炉次号、钢种、坯料生产规格等),然后结合铁水供应信息,手工编制具体的炉次计划(炉次号、工艺路线、开始生产时间、钢种等),将生产作业计划下发至各操作岗位,在各操作室设置的数据支撑系统操作终端,显示本工序的生产作业计划要求,操作人员按此要求进行生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调度人员可以对生产计划进行相应调整(删除、追加、变更),来保证连浇的顺利进行。

(2)质量管理:接收四级ERP下发的质量标准数据和生产工艺标准,并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其中包括:各个生产阶段(铁水预处理、转炉、精炼、连铸)的成份;冶炼产品的判定成份;工艺路径;吹炼、精炼和连铸过程中的温度控制目标值;冶炼标准时间;浇铸板坯的拉速;二次冷却制度等标准数据。接收检化验系统对各工序钢水试样的化验结果,对坯料进行钢种和表面质量的判定和管理,向ERP和其它相关系统传送坯料的表面质量判定数据,收集生产各阶段的质量相关数据。

(3)物流跟踪管理:物流跟踪管理,主要是监视炼钢、连铸的实际生产进程,完成从铁水进入倒罐站开始,至坯料出库的整个生产流程的物流跟踪,使生产管理人员从整个车间的生产层面上有一个宏观的掌控,以便在生产过程中协调生产,特别是发生异常情况时,厂调可根据此生产物流的实时跟踪信息,及时、准确地调整生产作业计划,以使每个连浇计划能继续进行下去。炼钢区域以炉次为对象进行物流跟踪。

(4)汇坯料库管理:坯料的入库管理:根据接收的坯料生产实际数据,按实际库存地址保存到系统虚拟库位中。坯料的出库管理:根据销售公司核发的坯料出库计划,进行坯料的出库处理。坯料的入库管理、出库管理都要及时准确的数据流传向ERP及其它相关系统,以保证业务流的畅通。库内移库:根据订单实际生产需求,在厂级库之间进行物料的移动与转储。

5 结语

由实施本系统的生产厂自身存在的一些原因,导致系统实施有一定困难。尤其是生产计划、坯库、质量这个三模块,是本系统的技术难关也是本系统最大亮点,基本上弥补了业务流程上的缺陷。现在本数据支撑系统的实施与运行情况已达到并超过了项目初期制订的目标,成为具有其生产厂特色的信息化系统,成为生产厂生产和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企业整体信息化中起重要的作用,使企业全面加强了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Kevin Owens(著) 欧阳宇(译) Oracle触发器与存储过程高级编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

第5篇:连通器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中间件技术;分布式环境;汽车客运联网售票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5-1219-02

The Application of Middleware Technology in Online Ticket-booking System

FU Chun1, LIAO Li1, XU Yi2

(1.Software College,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2.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Changsha 410004,China)

Abstract: With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technology,middleware has deserved more and more concerning as its application in the distributed system.This paper made a research on an application system,that is,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on-line ticket-booking of passenger transport according to actual referencing environment. Also,a solution based on the middleware technology has been proposed to solve the questions such as being difficult to expand,being hard to defend or being difficult to handle mutually under isomerism environment.

Key words: middleware technology; distributed environment; online ticket-booking system

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许多应用程序需在网络环境的异构平台上运行。这一切都对新一代的软件开发提出了新的需求。在这种分布异构环境中,通常存在多种硬件系统平台(如PC,工作站,小型机等),在这些硬件平台上又存在各种各样的系统软件(如不同的操作系统、数据库、语言编译器等),以及多种风格各异的用户界面,这些硬件系统平台还可能采用不同的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连接。如何把这些系统集成起来并开发新的应用是一个非常现实而困难的问题。为解决分布异构问题,人们提出了中间件(middleware)的概念。中间件将网络上传统的C/S模式扩展为三层C/S结构,也就是在客户层和服务器层之间添加一个中间层。该结构中有三个逻辑层:客户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服务层。[1]

本文以汽车客运联网售票系统为依托,在开发过程中采用中间件技术,使得系统软件架构变得灵活,可扩展性变强,同时也满足了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实现多站点联网售票与调度的需求。

1 实现中间件的必要性

中间件能够将应用系统相对的独立于计算机软硬件平台,为大型分布式应用系统搭建起一个标准的平台,把企业分散的技术组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企业应用软件系统的集成。中间件具有标准的程序接口和协议,它可以使不同硬件和操作系统平台上分布式应用的数据共享和互操作。中间件在操作系统、网络和数据库之上,应用软件之下,总的用途是为处于自己上层的应用软件提供运行和开发环境,帮助用户灵活、高效的开发和集成复杂的应用软件。

2 中间件技术的作用

采用中间件主要可以实现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实现应用程序与系统软件平台的无关性,企业的应用程序可以不加修改地跨平台运行;二是中间件提供了许多原本必须由应用程序实现的一些基础,如:网络通信服务,数据库连接,事务控制,安全控制,负载平衡等。这样,在中间件之上开发企业的应用,许多功能可以利用中间件来实现,大大减少了程序开发量。

3 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

3.1 汽车客运联网售票系统的体系结构

联网售票调度系统、客运站售票系统,采用多层结构模式。即Application客户端+应用服务器(中间件)+数据库。

网上订票系统,采用多层应用结构模式,即浏览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中间件)+数据库。

根据网上订票用户地域分布广的特点,并考虑到系统的扩展性,在设计时采用了Web架构,基于Internet/Intranet网络技术,按Web三层网络结构的要求,设计成一个集用户接口、WEB应用服务器、ORACLE数据库于一体的现代化的联网售票调度系统,以应对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其架构模式如图1所示。

1)主要应用逻辑集成在中间层――应用服务器中;

2)商业逻辑和表示逻辑分离,使得商业逻辑可重用,可以支持多种客户端;

3)支持多种分布式通讯协议、提供完整的分布式服务;

4)跨平台、支持异构数据库;

5)提供连接池的功能,极大地缓解了大量客户请求造成的压力;

6)分布式事务处理;

7)完善的安全解决方案,保证企业商业秘密,保证用户网络支付的安全;

8)提供负载均衡的能力,使得企业应用能够适应企业不同规模的需要;

9)对Internet全面支持,适应于企业电子商务的需要。

3.2 站务应用接口

为了实现联网售票与调度,达到信息共享、综合利用的目标,各客运站通过“站务应用接口”实现联网售票与调度管理。

3.2.1 中心售票组件模型

票务处理相关业务的界面都部署在客户端,通过客户端的业务代表(MasterBusDelegate)与中心票务(MasterBusAgent)交互,完成业务处理申请并接收处理结果。

中心票务与本地票务(LocalBusProxy)和中心票务服务(MasterTicketManager)完成票务相关业务处理。

本地业务(LocalBusProxy)操作客运站数据库,完成相关的票务业务处理。本地业务的实现,通过J2EE应用服务器操作客运站数据库。

中心售票,需要保证中心、车站两个数据库数据的一致性。

3.2.2 本地售票组件模型

本地售票组件是运行在客运站客户端的组件,客运站通过使用本地售票组件完成售本站票和售异站票等相关票务处理业务。

票务处理相关业务的界面都部署在客户端,通过客户端的业务代表(LocalBusDelegate)与本地票务(LocalBusProxy)交互,完成业务处理申请并接收处理结果。

本地票务通过与本地票务服务(LocalTicketManager)完成售本站票;本地票务通过与本地票务服务和中心业务(MasterBusAgent)完成售异站票,在此过程中,中心业务通过调用异站票务完成售异站票。

客运站售异站票,需要保证本地、中心、异站三个数据库数据的一致性。

3.2.3 实现方法

结合上述原理,根据实际需要实现本地业务LocalBusProxy,我们将LocalBusProxy设计成一个符合EJB 2.0规范的无状态会话Bean,它包含了Bean类、Home类和远程接口类,用以实现所规定的各个方法。中心业务(MasterBusAgent)通过调用本地业务的这些方法,实现售票、退票、销票相关的票务处理。

在LocalBusProxy中通过调用中心业务(MasterBusAgent)的相关方法,实现异站售票。

1)建立本地业务(LocalBusProxy)

如前所述,LocalBusProxy是一个符合EJB2.0规范的无状态会话Bean,包含了Bean类、Home接口类和远程接口类三个类。

方法(Method):

・处理他站、售票点用户的售票请求sellTicketForMaster

・处理售票点用户的补票请求sellLateTicketForMaster

・本地记录售异站票信息completeSellTicket

・处理他站、售票点用户的退票请求returnTicketForMaster

・本地记录退异站票信息completeReturnTicket

・处理他站、售票点用户的取消退票请求cancelReturnTicketForMaster

・本地记录取消退异站票信息completeCancelReturnTicket

・处理他站、售票点用户的销票请求clearTicketForMaster

・本地记录销异站票信息completeClearTicket

・处理他站、售票点用户的取消销票请求cancelClearTicketForMaster

・本地记录取消销异站票信息completeCancelClearTicket

2)建立中心业务(MasterBusAgent)

MasterBusAgent也是一个符合EJB2.0规范的无状态会话Bean,包含了Bean类、Home接口类和远程接口类三个类。

中心业务负责处理客运站业务和中心客户端发出票务业务处理请求。

方法:

・处理售票点售票sellTicketForLocal

・处理退票returnTicketForLocal

・取消退票cancelReturnTicketForLocal

・销票(废票)处理clearTicketForLocal

・取消销票(废票)处理cancelClearTicketForLocal

4 结论

总的来说,中间件带给应用系统的不只是开发的简单、开发周期的缩短,也减少了系统的维护、运行和管理的工作量,还减少了计算机总体费用的投入。中间件作为新层次的基础软件,其重要作用是将不同时期、在不同操作系统上开发应用软件集成起来,彼此像一个天衣无缝的整体协调工作,这是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本身做不了的。中间件的这一作用,在技术不断发展之后,使以往在应用软件上的劳动成果仍然物有所用,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

参考文献:

第6篇:连通器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液位自动控制 塞棒 PLC WINCC PID

中图分类号:TF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4-0035-01

1 引言

连铸机结晶器液面自动控制系统是连铸机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对于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溢钢和漏钢事故保证连铸机的安全生产,提高铸坯的质量与产量和炼钢连铸的管理水平都非常重要。在浇铸过程中,钢水液面波动过大,铸坯表面容易形成皮下夹渣以及纵裂,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本文结合三钢连铸机实际项目,通过把拉速自动控制技术和塞棒自动控制技术结合在一起,从而保证结晶器液面的稳定。

2 结晶器液位控制系统组成

结晶器液位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仪表检测装置、PLC、动作执行设备(驱动器、电缸现场分线盒、电缸专用电缆、执行机构(含横臂、压机和背板)、电动缸)、上位机监控显示器、通讯电缆、现场操作盒等。

137Cs放射源和探测器分别安装在结晶器铜管的两侧,结晶器内的钢水对放射源所发出的γ射线有阻挡作用,根据γ射线强度的不同来反映钢水液位的高低。探测器把接收到的γ射线转化成与液位相对应的高频脉冲信号传输给SC3000检测仪表,仪表将脉冲信号做数字处理后,转化为0~10V电压信号或4~20mA电流信号输出。检测仪表根据设定液位与实际液位比较,利用内嵌的算法,以投入拉速自动瞬间的实际拉速为基点,运算得出一个控制拉速值,以0~10V或4~20mA信号送给连铸PLC用于控制拉矫机的速度,或直接送给拉矫机变频器来控制拉矫机的速度。通过调整拉矫机的速度来调整结晶器内钢水液位,以达到实际液位稳定的目的,实现恒液位变拉速控制,或者将钢水液位信号给塞棒自动控制系统PLC,塞棒自动控制系统PLC根据设定液位与实际液位的比较,利用PLC程序运算得出一个动作量,输出给驱动器来驱动电缸动作,带动执行机构来调整塞棒的开启度,从而调节中包水口的钢水流量,以保证结晶器内钢水液面稳定,实现恒液位恒拉速控制,以此来保证连铸机正常运行和钢坯的质量。

(1)结晶器液位控制PLC系统:PLC采用西门子S7-300控制器,CPU的2个DP口分别与上位机和驱动器通过Profibus总线进行通讯,通过以太网模块与连铸机进行通讯,获取拉速等连铸机一些运行数据,数字、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主要连接现场操作箱、按钮、显示、液位设定等信号,PLC通过和铸机的拉速、中包钢水温度、结晶器液位、等进行数据交换,并调用数字PID模块FB41,对结晶器液位数据进行运算处理,从而控制电动缸,或者铸机拉速,确保结晶器液位稳定。

(2)上位机WINCC监控系统:WINCC液面控制画面主要的作用为监视系统状态,归档历史控制趋势曲线。控制PID参数再线修改、报警等。可以根据液位曲线的波动状况调节PID参数来优化控制效果,如果调节PID效果不明显,并且控制曲线出现有规律的波动,则可以点击开启抖动功能,可以消除因机械间隙、水口结渣等引起的液位波动。

3 应用效果

结晶器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已经在三钢二炼钢1#连铸机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具体表现为:(1)液位控制精度高,在正常稳定的工作条件下液面控制精度+-5mm,满足要求。(2)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能适应因素的改变,如钢种、断面、拉速、中包液位,且精度控制好。(3)能在浇注过程中因更换大包或者水口以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波动时,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液位稳定下来,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4)具有稳定性好、安全性能好、控制精度高、抗干扰性强等特点。

4 结语

结晶器液位控制技术,有效的控制了结晶器钢水液位的稳定,保证了三钢连铸机的安全生产和铸坯的质量与产量。

参考文献

[1]邓丽霞,姜磊,高生祥.Wincc连铸机液位自动控制系统设计[J].机床与液压,2012(2).

[2]西门子公司.用于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业通讯网络[M].北京:西门子公司,2006.

第7篇:连通器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七号信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互联互通

中图分类号:TN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052-01

一、前言

七号信令网是通信网建设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信令网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通信网的通信质量。随着市场竞争以及各专用通信网的发展,链路的不断增加,新业务的发展和不断投入应用,七号信令网变得越来越复杂,对七号信令网的维护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呼伦贝尔市本地电话网规模较大,共有1个EWSD机型长途局、EWSD和ZXJ10两个关口局、两个华为C&c08智能汇接局、1个中兴小灵通网关、40余个端局,端局有EWSD、S1240、HJD04、ZXJ10、Cc&08等多种机型,全市共设有两个华为C&c08机型LSTP低级信令转接点,对于这种较为复杂的网络结构,传统的依靠交换机本身的功能和借助于监测仪表来维护已不能满足要求。因此,用一种集中的监测系统来实现七号信令网和本地电话交换网的智能化维护与管理显得十分必要。

二、七号信令集中监测系统平台的总体结构

中国联通呼伦贝尔市分公司采用的是中创信测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七号信令监测系统。该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监测系统由信令采集部分、数据处理和存储部分、应用部分和网络部分等四部分构成。各部分以网络设备为依托,通过TCP/IP协议实现可靠连接和通信。监测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处理方式,实现对全市本地网、长途、异网网间链路的集中监测、集中管理和集中维护。

三、信令链路的接入方法

信令链路按传输介质划分可分为电口链路的接入和光口链路的接入,按信令链路的速率划分可分为64K信令链路的接入和2M高速链路的接入。下面分别做详细的介绍。

1.电口2M高速链路的接入方法如图所示:

监测链路通过15针DB连接器接入WTF-DCS-0231型采集卡,每个15针DB型连接器可接入2个E1,连接器引脚与同轴电缆的对应关系如下:

1-1#E1收 信号线2-1#E1收 屏蔽线

3-1#E1发 信号线4-1#E1发 屏蔽线

11-2#E1收 信号线 12-2#E1收 屏蔽线

13-2#E1发 信号线 14-2#E1发 屏蔽线

2.电口64K链路的接入方法如图所示:

64K监测链路通过15针DB连接器接入WTF-DCS-0415型采集卡,每个15针DB型连接器可接入2个E1。

3.光口64K链路的接入方法如下图:

接入过程如下:

(1)了解ODF光配线架端口类型(FC或SC),根据ODF端口类型和现有的分光器的端口类型准备相应的尾纤和法兰盘。

(2)估测ODF架到光端机的距离,确定所需光纤跳线的长度。

(3)估测光端机到采集机的距离,确定所需同轴电缆跳线的长度。

(4)割接时首先用光功率计测试光纤损耗,光纤损耗值应不低于-24dB,如果低于-24dB则不能进行割接,建议查找原因,降低损耗。接入分光器后,需分别测试分光器90%和10%两个端口的损耗,其中90%端口的损耗应不超过-24dB,10%端口的损耗应不超过-30dB。

(5)接入分光器后,确保分光后的损耗在正常范围内,即可将输出90%光信号的跳线接入原ODF端口,将输出10%光信号的跳线接入SDH的两个RX端口,此时,光端机的EAST和WEST指示灯变为绿色,说明光纤跳线接入正常。

(6)调测SDH,从中抽取信令链路所在的E1。

(7)布放SDH至采集机的同轴线缆,焊接插头,接入采集机。

(8)对采集机进行数据配置,接入信令链路。

(9)对接入链路进行实时信令分析,确认FSN检查正常,说明信令链路已成功接入。

四、信令监测系统应用实例

固话用户8816974申告拨不通大庆移动用户013933869563,但用手机能拨通该大庆用户。经监测系统查询,结果如图2所示。

呼叫信令程序见图3。

经对8816974进行呼叫查询,发现我公司发送的信令消息正常,但大庆长途局收到IAM消息后在1秒钟内回送REL消息,原因值为“用户忙”。由大庆长途局处理后用户拨打成功。

五、总结

第8篇:连通器的应用范文

状,本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机构设置、岗位规划、人事管理、薪资管理、保险福利、招聘选拔、培训管理、绩效考核管理、劳动合同管理、综合查询、规章制

度、员工自助、系统设置、系统管理功能等模块,该企业人力资源系统的实现证实SSH框架能够大大提高Web应用程序的开发效率。

关键词:SSH框架;人力资源管理;Web应用程序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120088—01

人力资源的管理是指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

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为目的,通过从社会上不断地获取人力资源,并且对

所获取的人力资源进行调整、整合以及开发,并且给予他们一定的报酬,

从而对人力资源实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从本质上来看,人力资源管理是

一种组织的战略目标实现手段。然而,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又

是一种以实现认得价值为核心,并且以处理人与人、人与工作、人与组织

之间的关系为内容的一门精细化的管理学科,所以对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的

信息化管理是非常有必要地。

1 物联网体系结构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地球村”的形成,在以知识为主题的21世

纪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大,竞争不仅仅来自本土同行的

竞争,更来自全球同行门的竞争,而竞争的本职,在于人才的竞争,更在

于对自身人才的最大限度的潜力挖掘。如何进行人才的优化组合和人力资

源的优势发挥就成了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和企业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项目的整个系统分成三层结构,三层体系结构是将整个系统划分为

三个层面,包括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持久层。

表现层主要涉及到与用户进行交互的GUI、表示以及旨在验证输入数

据的功能。表现层是系统向用户提供GUI交互的主要途径;用户可以输入

数据或对现有数据进行编辑;通过验证数据达到校验用户所输入的或者是

业务逻辑层具有一定的承接作用,具于数据表示层与访问层之

间。层属于弱耦合结构范畴,层和层之间存在一定的依赖关系,并且对于

上层来说,下层是未知的,因此,对于上层设计进行一定的调整,对于其

所调用的底层来说并不会造成影响。如果以面向接口设计思路为依据进行

分层设计,那种与之相对应的向下的依赖就同样属于弱依赖关系范畴,这

就意味着,业务逻辑层集合了依赖与被依赖关系,对于设计人员来说,不

但要关注业务逻辑的实现,还要重视依赖关系解耦的实现。

企业应用系统采取上述三层软件设计方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系统

的复用性以及拓展性。一方面,借助此系统可以实现对企业资源分配策略

更加合理有效应用,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提升软件性能指标、确保系统的

安全性并为管理提供便利。在软件的设计开发角度来说,设计模式是软件

开发的一种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性成果,它是软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设计

的有效结晶,把许多看似很繁琐的问点变的简单明了。设计模式在本系统

开发的过程中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1)代码的重用设计。代码的重用

设计较之原先的重用代码更有实际意义,它能够使得代码重用,其效用性

较强;2)提供设计共通的词汇。每个模式名对应相应的设计词汇,模式

概念的简化可以为程序员间的交流提供以个较为宽松的环境;3)设计者

之间经常性的、频繁的交流。在有关文档的具体开发中采用一定的模式

词汇能够增进相关人员的理解程度;编写开发文档也更加容易;4)重构

系统容易度较高,其代码开发的正确性得到保证,而对于在具体设计或实

现中出现错误的程度能够使其降低,同时,对于其他应用程序的重写,也

能提供较为有效和合理的系统架构;5)设计模式的合理运用可以很大程

度上的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在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后,系统基于企业实际,采

用B/S架构设计,完成软件系统设计与实施。

机构设置是为了适应水利水电工程企业跨地域、多分支的组织结构管

理,快速进行组织扩张部署,更好地适应企业组织变化频繁的需求。本项

目研究的是以水利水电生产项目为主业的公司,总共设置了十几个平行的

部门,但以项目为主业的只有两个部门,但却有近十个非主营业务的管理

部门,非主营业务部门所占管理人数近80%,还美其名曰为:支持部门。

实际上没有突出自己的核心主营业务,相互攀比等不良毛病由此而生。

模块依据岗位说明书及年度定岗定编,对各部门提出的岗位需求与招

聘计划进行管理,并对其招聘过程进行监控,提供包括笔试等相关服务。并

且提供对本公司员工培训体系的管理,既能对内部培训机构进行管理,又能

对外部项目培训机构、讲师提供的培训课程和培训活动进行管理,并能及时

了解培训后的评估结果,并支持在线培训考试,生成员工培训档案。

完成劳动合同及相关合同协议的签订、续签、变更、违约、终止、解

除等各项管理工作,以及对员工的合同期管理。为公司中层以上人员提供

所管辖部门员工的各项基础信息,并便捷提供各项基础信息的综合统计分

析工作,便于提交各项报表及决策。为员工提供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及人力

资源部下发的通知、任命等信息。提供员工本人查询包括个人基础信息、

薪资、保险、劳动合同等信息及提供公司内部通讯录;用于对各种系统可

选值的维护。

概念模型是各个及其实现DBMS软件的基础,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

但是,在实践中,每个机器实现模型都会存在较多的限制,而且由于现实

应用环境的多变性,我们是无法将所有的事物都直接转化为机器中的对象

的。但是,我们却可以利用人类独有的抽闲思维能力,将现实生活中的各

种具体事务抽象成不依赖任何具体的及其的一种信息结构,并且使其具有

非常丰富的语义概念模型,然后,我们要做的就相对简单了,只需要将该

模型转化为DBMS软件支持的数据模型即可。作为对物质世界的抽闲,概念

结构对现实世界中的人、物以及事都进行了人为的抽象处理,将其共性抽

出,并且通过概念精确的描述,就能够通过这些概念构成某种模型,而通

过对概念的计算和设计我们还能够实现对有关问题对应的现实生活中需要

解决的问题进行描述。

3 总结

本文在研究了项目的背景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

的基础之上,对系统实现所需要的技术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客户的需求访

谈以及分析,确定了本系统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

了系统的业务流程图,制定了相关的技术方案。本次的设计系统采用的是

SSH轻量级别的框架,并且在开发平台之上实现了总体的框架结构,有助

于确保系统的底层结构稳定性以及系统层次之间的低耦合性。

参考文献:

[1]张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05.

[2]曹红月、叶文楼、李世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务,北京:对外经

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37—44.

第9篇:连通器的应用范文

[关键词] 妊娠中期引产;戊酸雌二醇;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片

[中图分类号] R71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05-0058-02

妊娠期全过程分为3个时期,妊娠12周末以前称早期妊娠;第13~27周末称中期妊娠;第28周及其后称晚期妊娠[1]。本篇主要讨论中期妊娠时,因胎儿发育异常或社会因素部分产妇要求终止妊娠的引产方法,目前常用的引产方法可采用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法或单纯口服米非司酮片加米索前列醇片引产等[2,3],中期妊娠终止时,胎儿及附属物排出体外的过程与足月分娩过程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妊娠中期子宫处于稳定状态,子宫肌层对缩宫素的敏感性较低,此时子宫收缩时,宫体收缩明显,而子宫颈没有软化,较硬,子宫颈不易扩张[4,5],现采用既往的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片引产同时加用戊酸雌二醇片(补佳乐),探讨在中孕引产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中孕引产的产妇156例,随机筛选80例为观察组,即戊酸雌二醇(补佳乐)联合米非司酮片口服2 d后加用米索前列醇片引产,其余76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米非司酮片口服2 d后加用米索前列醇片引产,进行比较。两组产妇在年龄、产次、合并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都常规进行引产前各项检查,B超、血常规、肝肾功、凝血功能、输血前八项等,签署引产同意书[6,7]。

1.2 方法

观察组服药3 d,第1、2天,空腹对时口服米非司酮片(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02, 25 mg每片)50 mg(每日2次,12 h一次,服药前后2 h禁食)戊酸雌二醇片(拜尔,国药准字J20130009, 1 mg每片)3 mg 口服 8 h一次。第3天空腹顿服米索前列醇片(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 4136,0.2 mg每片)0.6 mg。对照组服药3 d,第1、2天,空腹对时口服米非司酮片50 mg(每日2次,12 h一次,服药前后2 h禁食)第3天空腹顿服米索前列醇片0.6 mg[8]。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所有孕妇入院时情况,包括年龄、孕周、孕次、产次。参考姚赛君等[9]研究,分析从服用米索前列醇片后子宫规律收缩到分娩时间产程长短。参考程清华、郭菊梅等研究,分析引产成功率。成功:经腹羊膜腔内注射药物,出现规律宫缩,直至胎儿、胎盘娩出;失败:注射后,无规律宫缩[10]。疼痛感:根据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法(VRS法)分为4级,0级:无疼痛。I级(轻度):感觉到疼痛,但是在可忍受的范围内,能正常生活,对睡眠无影响。Ⅱ级(中度):感觉明显的疼痛,难以忍受,需要给予镇痛药物进行止痛,降低睡眠质量。Ⅲ级(重度):感觉剧烈的疼痛,无法忍受,需要给予镇痛药物,严重降低睡眠质量,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宫腔残留情况对比:参考姚爱静等[11]研究,经B超检查其残留情况。残留率=残留例数/该组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若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若不正态分布以P50(P25,P75)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及引产情况比较

两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引产成功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总产程情况

服药过程中,观察组有6例未进入第3天服药已流产,对照组有2例流产。其中观察组总产程平均为(3.85±1.22)h,对照组总产程平均为(4.55±1.25)h,观察组总产程显著低于对照组总产程(t=5.344,P

2.3 两组宫腔残留率的比较

引产后两组产妇经B超检查,宫腔残留情况观察组有17例宫腔残留,残留率为21.25%;而对照组有30例宫腔残留,残留率为39.47%,观察组宫腔残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6.149,P

3 讨论

戊酸雌二醇(补佳乐)联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片在中孕引产中的效果优于常规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片引产,观察组引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戊酸雌二醇(补佳乐)联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片在中孕引产中提高了引产成功率,缩短了产程,减轻了产妇的疼痛感,引产后宫腔残留降低[12]。戊酸雌二醇(补佳乐)为天然雌激素,从植物中提取,戊酸雌二醇口服后吸收迅速而且完全,服药后4~9 h达到雌二醇的最高血清水平,通过负反馈机制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及卵泡刺激素的分泌,使用戊酸雌二醇片不仅可以增加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增强子宫平滑肌收缩还能促使宫颈胶原结缔组织分解、软化、排列疏松,具有良好软化宫颈作用,缩短产程时间,同时减少出血量,其药理作用靶器官为雌激素生理作用器官,临床应用广泛,为妇产科常用药[9]。米非司酮为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物,服用2 h后其血药浓度达到峰值,且能够持续4~72 h,研究表明其与孕酮受体结合的能力是孕酮的3~5倍,能够在分子水平与内源性孕酮竞争受体而起到拮抗作用,还可作用于子宫内膜受体,引起蜕膜组织变性,发生内源性前列腺素的释放,促进宫颈软化,诱发并加强子宫收缩。口服米非司酮、戊酸雌二醇片片,可以软化宫颈,使子宫收缩与子宫颈扩张相互协调,在中孕引产中,可以加速宫颈软化速度,从而加快产程进展,提高了引产成功率,减轻了产妇的疼痛感,引产后宫腔残留降低[13-15]。综上所述,戊酸雌二醇(补佳乐)联合米非司酮片、米索前列醇片引产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米非司酮片、米索前列醇片引产,有价值在临床中推广应用[16-18]。

[参考文献]

[1] 谢幸,苟文丽. 妇产科学[M]. 第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2-43.

[2] 王艳. 米非司酮联合乳酸依沙吖啶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探讨[J]. 中国医药导刊,2010,12v6w:1718.

[3] 马玉燕. 中期妊娠引产的适应症和方法选择[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5):259-260.

[4]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 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激素补充治疗临床应用指南(2009版)[J]. 中华妇产科学杂志,2010,45(8):635-638.

[5] 黄薇,朱慧莉. 性激素治疗的历史与回顾[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2):65-67.

[6] 高卫辉,唐研. 利凡诺联合已烯雌酚用于中期妊娠引产60例临床观察[J]. 药物与临床,2010,7(3):67-70.

[7] 刘杰,王敬云. 疤痕子宫妊娠的引产与催产[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1v5w:22.

[8] 曹泽毅. 中华妇产科学[M]. 第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577-2579.

[9] 姚赛君,杨秀珍,陈建莲. 利凡诺联合戊酸雌二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应用[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34(6):940-941.

[10] 程清华,郭菊梅. 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中期妊娠引产70例临床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5(4):75-76.

[11] 姚爱静,高大为. 药物流产后出血患者宫腔残留组织结果分析[J]. 华西医学,2014,28(5):925-927.

[12] 刘晓瑗. 米非司酮终止中期妊娠[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2):68-69.

[13] 叶湘萍. 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用于中期妊娠引产80例观察[J]. 中国实用医学,2011,2(6):176-177.

[14] 吴芸,庄婵娟. 米非司酮对早中期妊娠妇女血清生殖激素的影响[J]. 中国计划生育杂志,2002,18(6):16.

[15] 王晨. 米非司酮在引产中的作用[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5):207-208.

[16] 刘金茂,宋维葵. 抗早孕新药米非司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 医药导报,1994,13(1)32-33.

[17] 袁茂勇,陈亚玲,揭小兰等. 小剂量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用于疤痕子宫中期引产的临床观察[J]. 实用临床医学,2011,12(1):77-78.

相关文章阅读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