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之效范文

体育之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之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之效

第1篇:体育之效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众所周知,体育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以及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与审美能力。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充分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1.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不可缺少一部分。早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体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行之效在于强筋骨,知识,调情感,强意志。”这深刻而清楚地讲明了德育、智育和体育之间的相互的关系。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为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开发智力,提供优越条件。再说,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脑力劳动,这种劳动大脑神经细胞容易抑制疲劳。所以学习累了到室外去活动一下,这样能使大脑神经细胞兴奋和疲劳得到调剂,从而使脑细胞活动能力加强,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记忆能力。

2.在体育教学中也有智育的内容。如学生通过体育课教学能学习到不少体育、卫生知识。通过体育活动又能增加学生思维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和集体主义精神,又能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和活泼而愉快的精神面貌,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优秀品质。

3.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体质方面的发展。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可使大脑皮层神经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得到提高,还能保证人体机能对外界各种环境的适应,使身体各器官相互配合,均称发展,尤其体育活动能增强学生心脏和肺部的工作能力,还能使胸肌不断发展和扩大,肌肉的力量增加,使身体更加健美。

4.从长远的战略意义来看,祖国的建设需要德才兼备和有强壮体质的人才。体育教学能造就学生健康的体质、充沛的精力、准确的动作、灵活而快速的反应、持久的耐力、敏锐的感觉和顽强的毅力等品质。培养具备这样素质的人才是需要从中学生开始教育打好基础,所以抓好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尤为重要。

二、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及早备课。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这是上好体育课的先决条件,做好课的整体设计,书写教案。对《课程标准》已确定的课题,要反复领略,补充最新资料或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加之教师生动活泼的表述,使学生既感到有趣味又易理解。

2.精讲要领,规范动作。体育课堂教学要精讲要领。如在学习前滚翻时,可把动作要领归纳成八个字,“蹲撑、团身蹬地、滚动。”在高抬腿跑教学中,可把动作要领归纳成十二个字,“高抬平、下压快、撑腿直、重心起”等来讲解。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可使学生了解整个动作,练习起来更容易把握住动作的难点、重点,尽快掌握要领,完成学习任务。

3.个别指导,先练后讲。在教学中能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先练后讲的教学方法。如,跳高教学的基本部分,在宣布内容,示范动作后,紧接着就让学生观赏,评价别人的动作。有的学生猜测着正确动作的做法。还有不少的学生在动作失败后亟待老师指点。教师要抓住这一时机进行讲解,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集中,学生就会把老师讲的动作要领与练习体会相对比,就能找出动作失败的原因,及时改进。

4.重视课间锻炼。课间锻炼,具有经常性、可行性和锻炼的实效性。因为,学生有天生好动的特点,加之又经过一节课的紧张学习,身体产生了疲劳,若能充分利用课间休息的几分钟到户外进行体育活动,不仅能调整身体姿势,调节精神,缓解疲劳,而且能恢复和保护视力,能提高学习效率。

5.抓好第二课堂的训练。根据训练要求,制定年计划,阶段计划和周计划等。训练内容包括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思想训练。要周密地考虑训练中的生理负荷,要根据训练的对象、条件和专项特点确定,有长有短,要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钟时间,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训练质量,力求做到用的时间少,训练效率高。还要根据学生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适应安排运动量,对于个别学生要分别对待,努力帮助学生消除心理负担,使其对训练产生兴趣,提高自我训练的意识。

第2篇:体育之效范文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教育问题。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概念及内涵,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了兴趣激发原则、适应性原则、情感沟通原则、安全性原则等四点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教育原则,并提出了针对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组织开展适应性体育课教学、针对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组织开展适宜的课外体育活动、针对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强化心理疏导工作等三点小学体育教育策略,希望对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科学化开展能够有所启发或帮助。

关键词 体质弱势群体 小学 体育教育原则 体育教育策略

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相关理论是在我国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小学体育教育的特殊规律提出的,其出现具有一定的社会发展必然性。由于小学体质弱势群体是在主要以学生认知水平为划分标准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针对学生群体从体质发育水平的角度进行了再次划分,所以,其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更为详实的理论依据。对小学体质弱势群体进行研究,不仅能够更为科学的指导小学体育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而且对于重新认识小学体育教育目标体系,促进小学体育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概念及内涵

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概念可以通过一个充分条件和两个基本标准来加以界定,其中,一个充分条件指的是身体患有不适宜参加剧烈体育活动的疾病或者是在身体有残障的小学生群体;两个基本标准分别指的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在59分以下的小学生群体和体重指数(BMI)测试结果在标准范围以外的小学生群体,例如:BMI

由此可知,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了三个类型的学生群体,第一类是身体运动能力发育状况不佳的小学生群体;第二类是残障或者是患有某些不适宜参加剧烈体育运动的小学生群体;第三类是肥胖(BMI≥26.5)或者是偏瘦(BMI

二、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教育原则

(一)兴趣激发原则

对于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来说,他们普遍从小对于体育运动的接触就比较少,所以缺乏体育学习和体育运动的感知,也因此在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中很少有学生对于体育运动抱有兴趣和热情,反而很多学生对体育运动所持的是消极抵触和排斥的态度。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在开展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教育活动时,注意遵循兴趣激发的原则,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出发点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开展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教育工作时,要注意根据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运动负荷,都要根据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

(三)情感沟通原则

小学体质弱势群体学生本来就缺乏体育学习和体育运动的自信心,非常容易自卑,而且普遍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所以,为了确保学生能够积累良好的体育运动体验,并在此基础之上,促进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发展,就必须要注意所采取的体育教育策略一定要注意遵循情感沟通的原则,尽可能的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充满关爱的体育学习氛围。

(四)安全性原则

多数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对体育学习和体育运动都抱有一定的畏惧感,害怕参与体育活动。所以,在针对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学生开展体育教育活动时,就要尤为关注安全性的基本原则,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场地和器械都要注意安全性,以免因为安全问题加重学生面对体育学习和体育运动时的畏惧退缩心理。

三、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教育策略

根据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基本特点和现阶段我国小学体育教育的实际,特提出了如下几点有助于提高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其健康转化的体育教育策略:

(一)针对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组织开展适应性体育课教学

适应性体育课教学的提法最早出现于美国,其主要是以适应单一个体的体育学习和体育运动需要为主的一种多样性的体育课教学计划。适应性体育课教学遵循了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的教育原则,在针对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组织开展适应性体育课教学时,由于可以根据不同类型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身体状况、学习困难以及体育学习需求和体育学习特点等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的方式来组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所以能够有效的提升小学体育课教学,尤其是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学生体育教育的质量。但是,综观现阶段我国小学适应性体育课教学的应用和普及情况却可以发现,除了我国台湾地区已经普遍采用了这种体育课程教学方式之外,适应性体育课教学目前并没有在我国其它的省市和地区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普及。目前,我国多数小学针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要么采用的是“免修”的策略,要么采用的是“跟班上课”的教育教学策略,然而这两种方式,实际上都将体质弱势群体在体育课教学中边缘化了,不但无法有效的提升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健康转化,甚至还会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使得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离体育活动越来越远。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在开展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针对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开展适应性体育教学。而在针对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组织开展适应性体育课教学时,为了确保适应性体育课教学的顺利、高效开展,小学体育任课教师主要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应注意教学目标的多样化。由于体质弱势群体是在主要以学生认知水平为划分标准对学生进行了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学生体质发育水平的角度入手针对学生进行的再次划分,所以,其为小学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多样化教学目标的设置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而适应性体育课则是为了促进小学体质弱势群体身心健康水平的提升和健康转化而提出的一种有效策略。要确保其在小学体育教育中的有效应用,就必须要注意根据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理论所给出的多样化教学目标设置的理论依据来确定多样化的教学目标。例如:根据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理论,在开展小学生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划分为A组(普通学生组)和B组(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组)两个小组,其中针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组的学生还可以进一步的划分为B1组(一般性的体弱特形学生小组,如运动能力较低的学生、肥胖学生或者是偏瘦学生等)和B2组(专指患有不适宜参加剧烈体育活动的疾病的学生和残障学生),与此相对应的,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时,就要根据以上不同的学生组别来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A组学生的教学目标应设置为增进健康,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素质;针对B1组学生则可以将教学目标设置为改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并在此基础之上,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运动素质;而针对B2组的学生则可以将教学目标设置为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组织指导他们合理的开展适合自身特点的体育保健和康复活动,以愉悦身心,增进健康。

其次,应注意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是确保适应性体育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实施的关键。因此,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确保适应性体育课教学的高效开展,就必须要注意根据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特点和学习需求,对现有的课程内容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以丰富现有的教学内容体系,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例如:在组织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应打破所有学生学内容、固定教学内容的做法,不但要注意组织常规化的教学内容,还要注意针对B1组的学生组织运动负荷较低的各种身体练习内容,针对B2组的学生组织体育保健、体育康复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以确保适应性体育课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最后,应注意体育教学评价的多样化。适应性体育课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求教学目标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同样也要求教学评价的多样化。仍然以上文根据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所进行的学生分组为例,在针对不同组别的学生进行评价时,相应的也要有所不同。如,A组学生的评价,要注意突出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B1组学生的评价要注意突出学生体质状况的改善情况;B2组学生的评价则要注意突出学生的身体参与情况、康复情况以及心理感受等内容。

(二)针对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组织开展适宜的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也是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小学体育教育教学的成效,不但应注意关注体育课堂教学,同时还应注意关注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所以,为了促进小学体质弱势群体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和健康转化,在关注体育课堂教学之外,还应注意针对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特点和需求组织开展适宜的课外体育活动。

在针对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特点和需求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外体育活动时,一是要注意在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体育锻炼内容以及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安排,为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体育锻炼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二是任课教师要注意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不但要给予学生所需的体育锻炼指导,还要注意及时的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以尽可能的让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切身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三是,学校在组织开展体育运动会或者是其它体育运动竞赛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特点,设置适合他们参加的项目,从而为他们创造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激发他们的体育锻炼兴趣和体育锻炼热情。

(三)针对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强化心理疏导工作

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的体育运动基础普遍是比较差的,而且部分学生还因为生理缺陷影响到了很多体育运动的正常参与,所以他们在面对体育学习和体育运动时心理比较自卑,体育学习和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不高,且很容易出现自暴自弃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是非常重要的。体育任课教师只有通过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提高他们对于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认知水平,让他们正确的理解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价值,引导他们以正确的心态参与到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之中,给予他们更多的情感呵护,才能够真正帮助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走出胆怯自卑的心理,无负担的参与到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之中。所以,在针对小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开展体育教育工作时,还要注意强化这部分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成,李秀华.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程[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2] 林秀春,高玉琴,刘羊城.全纳教育理念下青少年学生体质弱势群体健康状况的干预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第3篇:体育之效范文

【关键词】三级业余训练管理网系 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源泉 培养跨世纪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步骤 培育跨世纪优秀体育人才的系统工程

建立“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三级业余训练网系,能及时地发现体育苗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的训练管理,走学校体育之路,有助于人才的成长。

一、 “三级业余训练管理网系”的建立是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源泉

三级业余训练网系是一种科学分段管理体系,根据不同年龄段及其少年儿童生理发育的特点,精心设计,科学管理与训练,使好苗子及时发现,及时成才。提高一个国家的竞技体育水平,首先应有一大批体育后备力量。因此,建立业余体育训练网系,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打好基础,科学而又系统训练,及时输送高一级学校,准时成才。若不建立业余体育训练管理网系,将会造成体育人才不必浪费与流失,优秀体育后备力量无用武之地,使之体育人才输送产生断层的现象。我国部分较强的体育传统项目,目前已发生体育后备人才严重滑坡现象,必然导致竞技体育水平下降,因而尽快建立业余训练管理网系是解决体育后备人才断层的重要手段之一。科学研究证明,各种身体素质都有一个“敏感发展期”(即某项素质在这个时期发展快),这些敏感发展期基本上都在青少年时期。例如速度素质在十一、十二岁,爆发力(如弹跳力)十二—十三岁,力量素质十三—十七岁,耐力素质十岁,十三岁、十六岁;跳跃耐力增长期;女孩九—十岁,男孩八—十一岁。因此,依据青少年儿童不同的发育时期表现出的特长,有针对性选拔苗子,进行业余训练,科学的管理,积蓄我国体育后备力量,把发现的这些“璞玉”,精雕细刻,使之成为具有较高水平的艺术欣赏品,成为培养世界体育冠军的摇篮。

二、“三级业余训练管理网系”是着眼培养跨世纪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步骤

我国面对当前体育强国之多,要跨入世界体育强国之林,不是轻而一举的事情,必须科学地建立训练管理网系,有针对性重点培训,稳妥地进行,才能使我国体育事业兴旺昌盛。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发展的进步,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独生子女是当今社会的主流,但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优越,使他们成为现代的“小皇帝”,缺乏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不让其子女从事体育运动,而且优秀体育人才必须从他们中挖掘。若不及时科学的建立“三级训练管理网系”,那么我国想列入体育强国行列,谈何容易。然而独生子女有他们优秀之处,争强好胜。若能把他们吸引到体育运动中来,发展他们的运动才能,合理的科学训练,积极提高,才能“百花齐放”,“争气斗艳”,民族的竞技体育才能得到振兴,跨入世界体育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因此“三级业余训练管理网系”是一项培育跨世纪优秀体育人才的系统工程。

三、“三级业余训练管理网系”可以巩固发展体育传统项目

我国有些体育传统项目不可丢失,因为这些体育传统项目是几代人努力的心血,如今是体坛上的一面旗子。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分布在不同地区。排球、乒乓球等项目在世界体坛具有一定的优势,若能科学地选材,有计划地分项训练管理,把适合该专项运动的体育尖子人才,依据运动员的生理发育特点以及该专项特点,拟定出三级不同阶段的训练计划,进行专项分类训练管理,优秀体育后备力量将会不断地涌出,进一步巩固传统项目优势,使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在世界体坛上更加发展,攀登体育新高峰。三级业余体育训练管理网系,对我国的传统体育项目能持久地保持优先发展,产生互补优势,使我国的竞技水平不断提高。

四、“三级业余训练管理网系”可促进全民健身活动使青少年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第4篇:体育之效范文

一、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1.体育教育是学生获得健康身体素质的基本手段。健康包含身体、精神、社会、情感、伦理诸多方面,获取健康包括医疗、卫生、防疫、环保、营养和体育等许多手段,其中体育的方法手段对于健康的价值是最积极、最有效、最廉价、最适合青少年学生的,是其他手段不可取代的。因此,体育教育对一个人的身体成长而言具有基础性的功效。

2.体育教育是学生获得“学会生存”各种知识技能的必要途径。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的起点和支点,是学生进入现代社会求得生存的基本条件。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健康观、环境观、营养观、生活观、体育观、运动观、休闲观,以及相应的权利意识,并习得各种相关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养成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将会有利于他们的一生。

3.体育教育是塑造新时代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体育运动对弘扬民族精神的直观作用,就在于它树立了新的民族形象。在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拼搏精神,极大地震撼民族的心灵,成为亿万人民社会冲动的结晶。它牢固地维系着民族感情,使每一个成员都能享受到归属于它的荣誉感,认同于它的义务感。毫无疑义的,这将对于青少年一代维系于新时代的民族精神具有感性和理性兼有的价值。

二、高校体育教育中各种素质教育的培养

1.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能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体育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教学中教育学生对自己应做的事要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教育学生对失败挫折有一定的承受力,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

2.文化科学素质的培养。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含了多种文化的内涵。为此,通过体育教学手段,不但能增强学生体质,更主要的是能教会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原则,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到体育文化知识。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设计准备活动内容,编排徒手操,设计场地,制做体育器材等,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学生的创造性活动往往要靠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另外,通过上体育课,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如田径教学的起跑练习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篮球的投篮命中率能培养学生的准确能力,排球的扣球能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体操动作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和运动感觉等等,所有这些素质,在体育课中都得到了发展。

3.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学习体育动作能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各项身体素质,练就一身强壮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会自我保护,提高自理自控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心理素质的培养方面主要指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并向学生讲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高校体育教育中如何加强素质教育

1.改革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又能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我们要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采用“启发式教学”、“能动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体育健康课的知识性、趣味性,使学生在心情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技术动作和健身方法,发挥学生的智能,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另外,我们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时,要做到整体优化、创新与发展,培养具有创造性和广泛适应性的合格人才。

2.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是教学核心和教改的关键,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现有的体育教师是在以竞技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下培养出来的,这种以往的知识结构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有计划的进行培养与提高,制定自修计划。另外应注重对他们敬业精神的培养,鼓励教师积极努力地钻研教材教法,全面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深化教师队伍监控管理机制。

四、结语

体育素质教育关系到学生能否成为一个全面的人才,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以对教育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态度重视和加强这项工作。特别是体育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培养和造就21世纪高质量的新一代,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校体育素质教育力度,用素质教育的思想对体育健康教育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探索,真正落实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其身体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邓飞等.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程设置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1(2).

第5篇:体育之效范文

面对这种情况,我认真地在班上进行体育素质教育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体育课、活动课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同学,提高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面对班上“文弱书生”的体能现状,首先就是使学生的观念转变,加强思想素质教育,从第一次班会,第一次家长会做起,配合班主任向家长、学生宣讲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德智寄于体”,健康第一,才会有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的存在,使学生与家长产生共识,使学生自身对体育课、体育锻炼有足够的认识,学生才会自我充电。在抓住学生思想开始发生转变的契机,让体育素质教育迅速占领宣传阵地,利用初三的黑板报广泛宣传。为了贯彻体育素质教育,抓好初三体育课、活动课教学,根据学生的体能现状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进行体能分组强化训练,以点带面,抓好学习尖子体能及差生的转变工作。

例1:熊倩同学在第一次体能立定跳远测验为零分时,还是无所谓的态度,班上许多同学都关注着她的情况,面对典型的文弱书生,教师耐心的指导训练,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转变她的体育意识,强化和布置她在课外要自觉加强锻炼,告诉她要逼出自己的潜能,在平时遇有楼梯不要走上去,而要跳上去,并号召全体同学监督她,几个月后,她的立定跳远素质就达到满分,还带动了其他同学。

例2:周宇翔同学,文化成绩是第一名,可在体能测验,引体向上、俯卧撑两项均为零分,是一个典型的轻视体育素质重视文化的“文弱高材生”,且在上体育课时有病无病经常请病假,独自躲在教室看书。针对该生的思想,让大家都来关心他、帮助他,同时教师利用每天的课间操,在操场单杠练习场地上等他,让他伴身边好友一同前来参加锻炼,教师及时保护、帮助他们练习,风雨无阻,雨天教师为他撑伞,从不间断,终于使他在引体向上、俯卧撑两项体能素质达到测试满分,而且从此,他从未请过一天病假,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校“三好”学生。

第6篇:体育之效范文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很多人依然在抱怨就业难、难就业,特别是自普通高校扩大招生人数后,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使就业难的问题进一步凸显,那么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够,很多学生是学习成绩还算合格,有的甚至是优秀,但是其他方面的能力就很差了,这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发展。

素质教育主要着力于发展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高低。新课改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育必须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能够全面发展,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人能力均能得到有效提高。

体育学科是学校教学课程的一门基础学科,长期以来因为受文化成绩第一位的影响,体育学科在学校教学中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无论是在时间安排,还是在考核体制上都有一定的问题,这就意味着素质教育在体育教育体系中扎根发芽更需要体育工作者在实践与理论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潜心研究与内化。本文就体育的“素质教育化”问题进行了初探。

一、把握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我们常说的素质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以使受教育者各方面的素质都能够得到提升为目标的全新教育模式。和我们旧有的教育模式相比,旧有的教育模式仅仅是以成绩来作为学校教学的目标,是一种单一的应试教育,学生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慢慢就成为了只会学习的“工具”,当他们最终走向社会时,才发现自己除了学习,什么也不适应;而素质教育,是通过学校充分利用学校教学条件,科学设计各学科教学,利用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条件,特别是某一方面的特长,提升学生水平,并结合社会实践的锻炼,使学生自身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由此可见,素质教育理念更是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符合现代教育的全新教育模式。

二、体育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在学校体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很多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只是在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和一些基本项目的运动技能技巧的理论讲授,而往往忽略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要求通过学校体育课的教学,使学生在体育与健康知识、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因此,在学校体育学科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思想和方法的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和终身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养成为目标,使学生既能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技能,同时也能形成科学的体育锻炼意识,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明确素质教育和德育的关系

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德育教育,学校最主要的任务是教给学生怎样正确地生活,“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使他们学会生活的科学,学会正确地做人,成为精神丰富、体魄健全、道德完善的人。道德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决定作用、主导作用的成分。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如果没有灵魂,没有心灵,教育就等于零。学校体育在德育教育方面的功效是毋庸置疑的,“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身体是德智得以寄存的场所,而学校体育则为德育提供了广阔的时空条件。

四、素质教育与“健康第一”的关系

素质教育本身就指向“健康第一”的目的,只有学生具有了健康的素养,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两者是相辅相成、辨证统一的关系。从指导思想上看,素质教育容括了“健康第一”的宗旨,而且较“健康第一”更加注重强调阶段效应与长远效应的有机结合,关注体育意识的养成,着眼终身健康必备的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所以,素质教育在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更具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健康第一”作为素质教育的下位解读则更加倾向服务教学实践,两者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休戚关系。

五、素质教育与体育素养的关系

体育素养,实际上就是体育文化水平。它主要包含体育意识、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基本运动能力、基本体育知识、以及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与欣赏体育比赛的能力等。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既是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也是学校体育主体的需要。这种需要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一致的。素质教育以着力发展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为旨的,完全可以在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方面有所作为。

第7篇:体育之效范文

.体育教学大环境有待改善。一是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设施较为陈旧,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当落后。相较于专科及本科院校,中职院校有着更明确的就业方向,同社会的联系更为紧密些。近年来,中职教育的整体成绩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体育教学方面却是被遗忘的角落。对于中职院校学生的体育场地,国家又相关的明确规定,然而现实中,很少有中职学校符合条件。二是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当前,教育相关部门及领导对体育教育的重视远远不够。一方面领导者更为关注的是自己的政绩,这往往与学校评比以及总体排名有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学科在大环境下缺乏重视,体育学科的建设缺乏支持,体育科研的经费难以保障。

二、对策建议

1.更新体育教学的观念

思想决定着出路。在现代化的21世纪,教学工作亦是如此。教育理念决定了最终教育的结果和效果,因此,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要加大对中职学校体育课程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力争达到现代化的教学条件。其次,要帮助学生以及家长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理念。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体育教师也要不断的开阔自己的视野,钻研教学业务,明确体育教育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育知识的传输。同时,要注重培养体育课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以及沟通,实现全面发展。

2.规范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不断进步的时代,课程改革的步伐随之加快,这就要求优秀老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改变片面单一和知识型的教育现状,逐步打造一支有责任,有能力,专业精,会上课和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十字队伍。一是制定高标准的招聘制度,在体育教师的选人用人中把好关。对不符合教师资格、不具备体育教学专业素质的一律一票否决,从源头上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二是要健全培训制度。时代的发展,教学方式也需要不断的与时俱进。这样就需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将培训进行规范化。通过培训,接受新的教学知识,经过实践,不断的将专业理论同教学实践能力相转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三是要注重教师结构的优化,在年龄结构上要保证青年中年和老年教师的一定比例,不断扩充新的教师队伍,达到良好的教师结构。

3.完善美术教育资源建设

第8篇:体育之效范文

关键词:职业学校体育;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教育;劳动者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素质 的要求越来越高,素质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造就新一代劳动大军和提高职业劳动者素质,已成为教育所面临的一项十分重大的战略任务,而这一任务的完成主要依靠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而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研究推行素质教育已成为广大在职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体育教育能发展学生智力

体育运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改善机能,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可以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体育运动具有不同形式的对抗性,不论是个人或集体项目,因其有不确定性特点,则可把表现为肢体对抗的外在形式引申为内在人脑间的智慧较量。例如,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观察法、对比法和示范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观察力;通过技术动作的练习促进学生的记忆力、想像力的发展,通过游戏和比赛的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的灵敏性和应变能力。而未来的劳动者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导致大肌肉的活动急剧下降,而复杂准确的小运动则在增加。苏职学者认为“在运动过程中,力量因素愈益从属于空间和时间因素。在机械化大生产的条件下,时间因素已经最后地使力量的分量因素从属于自己,于是更大的力量运动就进一步分割为较小的分量运动。大肌肉的活动是不可能实现操作的,只有最细微的手指运动才能保证必要的精确性。”而这些复杂的细微动作,靠灵敏的反应力来完成的。

二、体育教学能增强学生体质

学校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要真正提高劳动者的身体素质,必须落实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运用终身体育理论和方法,激发职业学校学生的体育兴趣,以便使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以适应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尽管大量小运动出现,但力量因素并不消失和简化,而且发展和完善起来。可能这些波动较之粗俗的力量运动,更要求一定数量上的肌肉用力。另外,紧张高节奏的现代生活,劳动者的身体素质不好将直接影响工作的质量、效率以及出勤率,从而影响社会经济效益。

三、学校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的精神

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丰富,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田径、游戏、球类等运动项目等在集体注视下完成个人练习、整体练习,竞赛是体育运动的特点,作为参赛者都有尽快实现追求目标的心理动机。因此他们就有必要开发和发展自己的最大能力的新的技术和方式。这种创造性的心理行为,能使他们逐渐形成准备和乐意接受未来社会的各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而未来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职业学校的学生步入社会应该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而一个企业要想在社会中得到认可就必须有勇于开拓和进取的劳动者,这样,这个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开发新产品。例如,海尔集团之所以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立于不败之地,就是由于有一个勇于开拓和进取的团队和各个员工的强烈的竞争意识,使之在家电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四、体育教学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每一种运动技能都是在反复练习中形成的。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学生必须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困难和障碍,这样,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就会付出很大的努力。例如,在中长跑运动中,学生在跑的过程中由于“极点”的出现往往会有难以坚持跑下去的念头,然而如果教育学生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如果坚持跑下去就会出现“第二次呼吸”,这样学生就会坚持跑下去。而学生也会在一次又一次的锻炼中锻炼意志。在如今社会,竞争激烈,职业学校的学生进入社会也必将面临各种挑战,不但要求有很高的专业素质,而且要求劳动者有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也正是锻炼学生意志品质的特殊手段。

五、体育教学可以陶冶学生高尚情操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学生可以经历各种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具有鲜明、强烈、丰富和多样的特点,对陶冶学生情操具有特殊作用,学生在新经历的体育训练中培养责任感和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助人为乐的精神。而责任感和团结协作正是未来社会企业要求劳动者所必须具有的素质,一个企业也只有具有团结协作的团队和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劳动者才能使企业久盛不衰。

六、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美,是形态和心灵美的统一,体育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在多姿多彩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各种教法的应用、各种竞赛与表演,以及场地器材的布置都可以使学生内在美和外在美得到熏陶和锻炼,并获得各种美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体育不但可以发展生产劳动所属的职业属性,而且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具有健康身体和健康心理,提高未来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经验证明,职工经验与劳动事故率成反比,这证实了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必要性,中国是一个劳动力大国,国务院批转《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预测2010年,城镇新增劳动力5000万人,而需求情况来看,劳动力就业岗位,预计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缺口达1000万左右,这就证明了学生要想将来有一份工作,必需具备较高的素质。职业学校是培养劳动力的场所,而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劳动者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个人素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所以,职业学校体育工作者应该以十七大报告为指引,全面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善于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结合实际,争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更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A·A·克雷洛夫等著《劳动心理学》

第9篇:体育之效范文

1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出现的问题

1.1学校方面

1.1.1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在一些高等职业学校中,存在着忽视体育教学的现状,有些学校领导班子认为高等职业学校的最重要的任务是不断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体育教学无法提高学生的竞争力,所以学校对体育教学就不重视,很多时候体育教学只是走形式而不是真正落实到实处,且缺乏对体育教学的管理,认为体育课只要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就可以。

1.1.2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不足。受高等职业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在对体育教学的资金投入上也相对较少,而把大部分资金投入到能够为学校创造效益的课程中去。体育教学需要场地和器械的支持,但在一些高等职业学校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就无法满足体育教学对场地和器械的要求。有一些学校的校园面积普遍较小。没有足够的空地,有些中职学校连个像样篮球场都没有,更别谈标准的塑胶跑道、足球场等。体育教育学没有足够的物质保障,难于达到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1.1.3课程设置不合理。有一些高等职业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课程设置上并没有遵循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去实施,课程设置不合理,随意性很大,常出现一年开设体育课程而另一年不开的现象,甚至有些学校很长时间都不会开体育课。

1.2教师方面

1.2.1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低。高等职业学校普遍面临的困难是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长期招不到优秀教师,所以师资力量比较落后,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低,在体育教学上也是如此。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较低。而高学历的、高职称的体育教师又不引进,这就造成了体育教师整体师资水平不高。另一方面高等职业学校也缺乏一些有丰富经验的体育教师,现有的教师在提高自己专业性工作方面做的也不是很到位,使得高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的专业性水平低。

1.2.2教学方法单一。很多高等职业学校的体育课都是使用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对体育教学的内容不重视,体育课就是让学生们自由活动,并且在体育课上教师也是很简单的教授一些规范的体育动作,而不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创新,上课的随意性很大,这样无法保证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2提高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2.1学校要更新理念,重视体育教学

学校重视体育教学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学校的领导班子要转变思想,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学校领导要抛弃那种功利化的办学思想,不能只重视为学校创造明显效益的学科,而应该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上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领导要认真研究我国最新出台的高等职业学校教学课程标准与大纲,学习国家的基本教育理念,转变自己的办学思想。

2.2加大对体育课的个方面投入

由于学校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导致体育课各方面资源都比较匮乏,因此学校要加大对体育课的各方面投入。首先学校要加大对体育课的资金投入,为学校的体育课程提供必要的场地如篮球场、田径场的等和必要的体育器材如铅球、跨栏等,是体育课有足够的场地和器材的支持。其次学校要加大对体育课程的人才投入,学校要为体育教学引进专业的人才来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改变体育教师专业水平低的现状。第三学校要合理的开设体育课程,学校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开设体育课程,保证体育课程的教学时数,保证各个年级能够开设体育课程而不间断。

2.3改革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