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安全问题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对人认识的经验不足
学生社会经验浅,不知道如何区分好人和坏人。有社会经验的人认为,内心完满的人,从脸上都会看出洋溢着善良、可爱、单纯;而那些夸夸其谈、满口不着边际的,很有可能不是个好人。
2.对事处理的办法不足
学生由于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缺乏一定的实践磨炼,当出现问题时常表现为粗心、急躁、害怕、无知等,不能像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人那样细心、稳重、沉着、冷静,顺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高职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导致的安全问题
1.对人的认识和防范方面
(1)购物安全问题:有的学生购物时不会讨价还价,不能辨别事物真假好坏,对商家的吹嘘偏听偏信。(2)人身安全问题:大学生失联遇害案在网络上时有出现,分析产生失联的原因,除大学生防范意识不够外,缺乏社会经验也是主因。(3)情感安全问题:有的学生不会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正常交往与恋爱的关系,掉进情感的陷阱。(4)食品安全问题:许多学生喜欢到校园周边消费,而很多不良的商家只把目光盯住大学生的口袋,给大学生提供“问题食品”。常言道“病从口入”,吃多了不安全的食品,常引起大学生的身体出现不适甚至食物中毒,危及大学生的安全。
2.对事情的应对处理方面
(1)财产安全问题:因对财物的保管不谨慎,让盗窃分子有机可乘的现象在大学校园较普遍。学生之所以容易丢失财物,主要是个人保管不力,没有牢记“客不离货,财不露白”的古训。(2)交通安全问题:当前在高职学生中,拥有汽车、摩托、自行车的有不少,但交通事故也频繁发生。没有常思“在外出门小心好,凡事低调平安行”的古人出行经验。(3)网络安全问题:有些学生痴迷网络,“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同时,网络犯罪、网络欺诈让学生难以分辨。需要青年学生克服网瘾,不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4)防火安全问题:高职学校里经常发生学生因为违规使用电器或使用大功率电器引起寝室火灾之事。人们常说:“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只有加强防范,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5)生产安全问题:高职学生在实习实训时常发生伤残、失踪甚至死亡。社会经验告诉我们,“小心使得万年船”,其实只要在实习中多点小心,很多安全问题就不会发生。(6)防灾安全问题:人们通过多年的观察总结出许多安全防范知识,如“燕子高飞晴天到,燕子低飞带雨来”的气象判断;“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的地震前兆。调查发现许多学生的防灾避灾知识比较缺乏,当遇到自然灾害时不知道应对,可能会错过逃生的良机。
三、安全教育的举措
>> 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对策探析 浅谈信息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对策 探讨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分析及防范对策 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 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对策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对策浅析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防范对策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对策探究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防护对策研究 信息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对策分析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对策 浅议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对策 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对策思考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与对策探讨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 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其防护措施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asp文件,在计算机的硬盘分区生成autorun.inf文件,通过网络或者其他移动硬盘进行传播,最终导致整个网络环境的瘫痪。
2.遭遇黑客攻击
黑客一般不去编写相应的黑客程序来对计算机进行攻击,他们大部分是应用手中所持有的丰富的黑客经常使用的工具。他们可以直接利用网络上的黑客软件通过远程控制他人的计算机系统从中获取相关人员的信息,有的还会利用计算机系统的漏洞来发送黑客信息导致OOB错误。黑客攻击与计算机病毒侵入不同,他一般不会对计算机的系统造成破坏,在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去分析操作系统或者应用软件存在的漏洞。对于黑客来说,高校校园的资源比较丰富,尤其是一些国家重点高校,一般都会承担相应的国家研究项目,黑客通过计算机网络的攻击,盗取相关的科研信息,最终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科技和经济损失。
3.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漏洞
当今被计算机所广泛使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主要是Windows、Unix以及Linus这三种。这些操作系统虽然相对来说比较完善,但是还是会存在相应漏洞。这些安全漏洞的存在就给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他们利用这些计算机操作系统缺陷来制作和传播计算机病毒,最终会导致个人计算机系统无法正常启动,影响整个网络环境的安全。
4.人员安全防范意识薄弱
在高校网络的应用中,其应用主体是高校大学生和教师。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应用计算机网络主要适用于学习,大部分学生不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知识,对计算机安全使用意识比较薄弱。除此之外,大学生一般在网络上比较活跃,对网络技术充满好奇,在进行计算机研究时也敢于试验,但是由于对国家相应法律法规的认识不够充分,可能会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运行造成破坏,给学校和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其次,教师在运用计算机网络时,由于自身网络专业知识不够充足,在进行计算机操作时可能会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最终导致校园网络遭受病毒侵袭或者是黑客的攻击,所以在进行校园网络建设时,要加强师生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防范意识,营造良好的网络运行环境。
二、解决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对策
1.加强高校病毒防范
高校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网络服务器和工作站两部分组成。所以在进行相关的病毒防范时,首先要加强对工作站的维护。对于工作站的防范措施可以采用不同的措施,不如说利用反病毒软件。这种软件能蚨约扑慊工作站的状况进行定或者不定期的检测,时时监督工作站的运行情况,报告它的运行状态。除此之外,防病毒软件还可以对病毒的入侵进行阻止,从而提高计算机的预防能力。同时,也可以在工作站上插入防病毒卡,对病毒进行监控和检测。其次,在进行计算机病毒防范时,也要加强服务器的防治力度。在对网络服务器进行防治时可以采用防病毒可装载模块,它能够对病毒进行扫描,从而保护服务器不会受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2.加强整体防范力度
在进行计算机黑客防范时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加强计算机内部设置。首先可以关闭“文件打印和共享”功能,这样就可以防止黑客通过该渠道进入到个人计算机的内部,窃取相关的信息。其次可以设置Guest账号禁用,一般情况下黑客都是通过这个账号获得管理员的密码,所以在不需要的时候,要保持它在禁用状态。第二,要及时关闭不必要的端口。一般情况下,黑客对计算机进行攻击都是通过扫描计算机的端口进入到计算机系统从而实现攻击。所以在进行进算计的使用时,用户应该及时关闭掉不必要的端口。第三,要定期更换管理员的账户。管理员账户一般拥有非常高的权限系统,所以当这一账户被其他人员利用,将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所以在进行管理员账户设置时要对账户密码进行定期的修改。在设置密码的时候,也应该尽量增加密码的复杂性,然后再重新建立一个没有管理员权限的管理员账户,从而来欺骗侵入者,这样就迷惑了黑客,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账户被窃取的可能性。第四,要对浏览器进行安全设置。在用户进行网页浏览时,容易被网页中的恶意代码侵入。
3.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对于高校大学生和教师的网络安全意识比较淡薄的状况,学校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学生和教师的管理力度,对他们进行定期的宣传和讲解,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学校网络的安全。同时,也要向大学生宣传一些有关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重要性。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对网络上的信息学会筛选,正确运用网络,发挥网络自身优势。对学校教师也要进行相关的计算机操作培训,增强教师的防范意识以及应对网络安全风险的能力。
三、总结
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是一项比较复杂的问题,它的运行环境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内部信息。只有建设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才有利于实现校园的网络化管理,提高学校的行政和管理效率。不仅如此,安全的网络环境还能够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为高校大学生提供良好的上网环境,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构建;教学实施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实现对大学生安全知识的普及,使得大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达到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同步提高以及帮助学生提高防范能力的目标。《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作为国家教委颁布的专门的指导性文件,旨在指导全国高校安全教育作为常态化工作进行开展,《规定》中明确了高校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加强防火、防盗、防电等高校易发安全隐患问题教育;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注重防特;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作为安全教育理论的直接体现之一,对于大学生安全意识树立,增强应对安全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含义,不同的学者认识侧重点不同。陈明乐认为,“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入学教育、课程教育和日常教育等多种途径,使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向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1],就是大学生安全教育。我国在高等教育阶段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时间比较晚,对于课程设置以及内容的研究资料相应显得比较欠缺。所以,需要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以全新的视角来研究,通过实践不断进行科学论证,真正实现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管理层在安全教育方面的协调统一。对于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的问题,如何认知并解决?主要是将学校日常安全行为规范同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有机统一,在实践中对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不断地解决问题并加以构建科学评估体系,逐渐形成和不断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评估体系。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内容构建
1.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开设情况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原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2011年秋季开始,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相关规定,在学校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实际的安全教育,并且将此门课程贯穿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学期。课程设置安排主要是集中在寒暑假放假前一周以及放假后第一周进行。学时安排,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共计36学时,学时安排分散在各个学期完成,修满该课,可以获得1个学分。师资力量方面,主要是学校保卫处、学工处联合承办,由保卫处专业教师以及经过培训的高校辅导员老师兼职。课程设置当中规定了课程的考核主要是以考查的形式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估。2.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内容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主要使用的教材是由广西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编写,莫锦荣主编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结合其他高校的安全教育读本。理论教学方面主要是依靠教材以及相关现实案例开展,主要包括国家安全、心理安全、人身安全以及财务、交通安全等,对于防灾避险能力以及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重点针对消防安全以及防灾避险等内容,开展消防宣传进校园活动,组织学生模拟疏散演练,在模拟实践练习中,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在其他方面的实践教育内容比较欠缺,因此,进一步地完善该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内容也是当前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1)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显性课程。在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课程模块划分为四部分,主要体现如下:第一个部分:安全知识教育。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国家安全、人身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以及食品安全、网络社交安全。对于大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应对突发安全问题的能力。第二个部分:安全技能培训。从理论讲解到实践训练,是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内在要求,主要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技能。主要技能培训包括:自救、互救以及提升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能力。第三个部分:心理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健康人格教育、心理疾病防治教育、挫折教育以及针对人际关系交往开展的教育等。编排此章节的目标主要是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第四个部分:安全行为教育。主要是对国家安全法规以及基本的法律常识进行学生规范教育。学习的版块内容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知识教育”,主要是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或者应对突发性事故。(2)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指的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2]所融入的内容主要是校园文化或者社会教育文化,范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涵盖范围广泛。包括形式或者内容:学校环境、学校保卫、学校规章制度、师生安全意识以及学校的建筑以及活动场所、设施等。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组织实施
1.根据显性和隐性的课程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主要是以培养学生不断提高安全意识为目的。而最希望取得的效果是“预防为主,防微杜渐”。需要学生从两个方面来做,“一是,努力学习安全相关理论知识;二是,培养学生从安全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教学内容的编排也应该运用学生喜闻乐见并且具有针对性的内容并且采取相应的形式来开展。2.改变教学方法(1)实践性教学法。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才是最终学习的目的。将所学到的安全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才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开设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依靠安全知识理论作为科学的理论指导,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在讲解消防安全知识的时候,有条件的可以联合当地消防部门,进行消防知识讲座以及开展演练活动,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具体地了解消防知识。只有亲自参与,才会更加明确自己面对火灾的时候,如何正确自救和逃生。(2)案例教学法。案例学习也是较为直观的感受,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或者类似环境下的典型案例进行知识讲解,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进行授课,让学生从案例中去分析、评价以及总结。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发挥其积极引导作用,加深同学们对于案例发生的原因分析以及学会如何积极规避类似问题的发生,对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意义。(3)多媒体引导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是当代重要的教学方式,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播放相关案例视频、展示图片以及制作漫画的形式,将较为枯燥的理论学习转变为直观的感受,更加容易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实用性的知识囿于条件限制不能够实际操作的,可以通过视频收看专业人员的讲解和示范,可以更好地达到学习安全技能的目的。3.开展课程实操训练(1)常见安全防范能力训练。容易发生在大学校园或者大学生容易受到侵害的安全隐患主要有盗窃、诈骗、抢劫、火灾、触电以及自然灾害等。加强防范以上安全问题,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常规内容。大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可以认识到上述隐患发生的状态或者多境,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2)学生自律能力训练。在学生自律方面,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自觉。通过学习安全理论知识,加强分辨是非、辨别安全隐患的能力,使得学生自觉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遵纪守法、预防犯罪,大幅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保护能力。(3)应急能力训练。应急能力训练主要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模拟演练,训练学生面对灾害时的心理应急反应能力,强化消防演练以及应急疏散能力演练,提高学生对安全隐患的发现能力、对自然灾害以及火灾避险能力。
四、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评估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开设以及实施,需要借助一定的评估方法进行效果检查。经常性使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定量评估,以及针对结果的评估、过程评估,综合性评估和单项评估等。为了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估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需要结合以上几种评估方法,对于特定环节单独采用某类方法。对于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评估,可以注重定性评估,主要操作方法是通过调查学生的上课体验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分析大学生通过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所取得的成绩或者改变,所讲授的内容是否符合实际,能否真正达到大学生安全能力提升的需求。对于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评估,主要是加强过程评估,从管理的计划、实施以及检查和总结各个阶段都进行评估,对每个环节的价值是否达到预期做出科学判断。
五、结论
根据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针对评估效果,在开展过程中对于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整改和解决,对于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探索、改善和提高。另外,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只有达到这种效果,才会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明乐.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价值思考与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11(24).
关键词:网络环境;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一、微信公众平台的特征
1.微信公众平台具有时效性。信息的传播对于时效性有很高的要求,如果缺少时效性,那么信息的可利用价值就大大降低,或者根本没有利用价值。而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很好地时效性,人们注册完成后即可使用,信息传播更广泛,使用价值更高。2.微信公众平台具有互动性。信息的传播如果只有单向性,或多或少都会限制其发展和传播,如果在信息传播的同时能够具有互动性,那么其效果会更加明显。而微信公众平台拥有这一特点,其互动性使信息传播效果更好。3.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如果信息的传播只有文字的话,那么形式会显得太单一,效果也不一定好。而微信公众平台不仅可以使用文字还可以使用图片、视频、语音、图文信息等方式传播和推送信息,这些传播方式解决了形式单一的问题,极大地契合了网民的思想特点、认知需求,提高了信息传播质量,丰富了信息传播形式。
二、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式单一、乏味。大多数高校在安全教育方面还采用传统教育模式,主要是主题班会、知识讲座、橱窗海报宣传等,这些传统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但由于具有组织难度高、内容单一乏味、安全信息更新慢、缺乏双向互动性等局限性,难以引起大学生对安全教育内容的学习兴趣和重视,大多学生抱有敷衍、应付了事的学习态度。因此,采用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式很难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2.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近年来,各类大学生安全事件屡见不鲜的原因是大学生对于安全教育持有侥幸和漠视的态度,对于安全教育关注度不高,没有主动接受安全教育的自觉性。虽然网络会不定时推送一些安全教育相关的新闻,但是这方面的新闻比例与其他类别的新闻相比,所占比例很小,大学生的关注点被其他新闻吸引,对安全教育信息的关注有限。所以,要想达到良好的安全教育效果,满足现实需求,构建新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平台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三、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1.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智能机的广泛应用对于网络消息的传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传播平台,利用手机网络编辑消息对于各界重大消息的时效性传和传播性具有很大的意义。2.大学生微信用户比例极高。拥有智能手机的人大多数都会使用微信,而大学生更是智能手机的重要消费群体。在微信用户职业分布调查中,大学生使用微信的比例占到64.50%,其次是IT行业、白领、销售。而在微信用户年龄比例中,18~25岁占了45.50%。微信公众平台受大学生的关注度高,依托公众平台一些和大学生有关的重要消息会使消息的阅读率和实用性更高。3.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可实现时效性、双向互动性、实用性。对比传统方式的安全教育信息方式,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的安全教育平台集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一体,一条安全教育信息可以群发给所有关注用户,用户在朋友圈转发分享安全教育信息,操作简便且节省人力物力,传播范围更广。同时,根据当代大学生的信息接收习惯制定主题新颖、紧跟时事热点、内容丰富、便捷实用、符合大学生心理的安全教育信息,将安全教育信息分成几大版块,如网络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人身安全等,以案讲案,对安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总结解决措施,提醒大学生如何有效预防安全问题发生,以满足大学生用户的不同需求。微信公众平台还有用户留言功能,可以充分调动大学生用户的活跃性,引导大学生用户针对推送的安全教育信息进行点评,后台管理人员根据用户反馈的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及时改进提出的问题。微信公众平台还可以开通投稿功能,让大学生把身边遇到的安全事件分享出来,以达到最佳的安全教育效果。考虑到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信息的特点,安全教育信息内容应图文结合、话题新颖、更新周期短,不能只采用陈旧的案件事例或长篇大论乏味的说教,应紧跟社会发展现状,在放假前后、寒暑假等大学生安全事件频发的时间点加以重点宣传,做到安全信息的时效性与实用性一致。
参考文献:
[1]王瑞成.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应用[J].镇江高专学报,2015
一、女大学生成为弱势群体
2007年,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开办了“走进校园”座谈活动,第二场座谈在中央财经大学举办,主题就是“女性大学生安全问题”。一例例发生在女大学生身上的悲剧、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据,让媒体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女大学生安全问题。
现代社会,女性虽然一直在向社会呼吁并用行动证明“女性,我的名字不是弱者”,但在治安、刑事案件中“女性,你的名字永远是弱者”却是不争的事实。刑事被害人学理论认为。性别与被害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性别的差异,女性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使她们在被害的种类、性质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在侮辱、家庭虐待、拐卖妇女等犯罪的被害人中几乎大都是女性。女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同样面临来自社会生活和校园生活的各类安全威胁和挑战,成为校园安全问题的弱势群体。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高等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女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护好女大学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二、女大学生的安全现状
1.社会生活给女大学生带来的“困惑”。近年来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而用人单位“宁要武大郎,不要穆桂英”的用人标准使女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求职中的性别歧视使正处于人生转折期的女大学生产生巨大心理冲突和压力,加之社会不法分子对女大学生的种种欺骗、利诱,以致出现女大学生用“美人计”求职求来了性骚扰,被骗人财两失的事件屡见不鲜。新华网曾登载了一则《欺骗+骚扰,女大学生的“非典型”艰辛求职路》的报道,讲述了一个漂亮女生刘兰英应聘的真实遭遇。《成都晚报》曾报道一起找工作被骗女大学生跳楼自尽的事件。24岁女大学生金某因多次找工作未成,且被不良职介骗钱而且跳楼自杀身亡。女大学生因为缺乏维护自身权益的有效途径,求职的“困惑”挥之不去,一些女大学生还患上了“求职恐惧症”。对于那些因为家庭经济贫困、需要边读书边做社会兼职的女大学生来讲,也面临着同样的欺骗圈套和性骚扰的困惑。另外,女大学生外出活动时,也必须高度提防不法分子的欺骗、诱惑和人身侵犯。
2.学校生活给女大学生带来的“烦恼”。在大学校园有这样一种说法,“高中时代,爱情是奢侈品。少数人拥有得起。大学时代,爱情是日常用品,没有很寒酸。”而大学的现代爱情故事多数以谈恋爱的女生受到生理的、心理的伤害为结局。女大学生未婚先孕、人工流产不再是校园里的新鲜事。我们不得不呼吁:女大学生请尊重你自己,呵护你自己。另外,形形的骗子利用女大学生社会经验少、容易上当受骗的弱点,进行校园诈骗,“女大学生校园内碰到借卡男生,被骗银行卡”的事件在各地高校校园常有发生。还有一些偷盗分子利用女生自我保护能力低的弱点,潜入女生寝室偷盗甚至侵犯。就在大学校园内,女生也面临着比男生更多的安全隐患和烦恼。
三、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与思考
面临新的安全形势,高等学校相关领导和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更新教育观念,充实教育内容,健全保障机制。维护学校稳定。笔者从关怀女大学生顺利成长成才的角度,提出建构“四位一体”女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的建议。
1.以维护校园稳定为出发点,加强对安全教育的领导。高校的安全稳定关系到学校与社会的安全稳定,关系到大学生能否顺利成长成才。《普通高等学校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应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学校各部门和有关群众团体或组织要相互配合,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防范能力。然而实践中,高等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时,存在着重管理轻教育的现象。很多学校在维护校园安全方面下了很大力气且有一套严密的管理制度,但在对学生自身安全教育方面,却存在着很多不足,针对女大学生群体的安全教育就更为弱化。高等学校相关领导和教育管理工作者应从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全局出发,加强对安全教育的领导,提供制度上、经费上、人员上的保障和支持,努力构建完整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机制,形成领导重视、相关责任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2.以安全文化建设为着力点,创造校园群体氛围。大学校园安全文化是高等学校在校园安全管理实践中,经过长期积淀,不断总结完善形成的、由学校决策层倡导、为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并与学校文化有机融合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和行为准则,是师生员工对安全健康的意识、观念、态度、素养和能力等的综合。高等学校应该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投入和建设。在良好的安全文化熏陶下,大学生才能树立起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伦理道德,获得较好的安全防范意识与安全知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应注重从女性生理和心理的层面,从“女性视角”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女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女大学生认识自身和周边安全形势的水平。在良好群体氛围的潜移默化作用下,女大学生群体会逐渐变“要我注意安全”为“我要注意安全”,并转化成一种安全行为习惯。
3.以女性教育课程为切入点,提高女大学生自我防御能力。目前,国外许多大学已开设了女性研究的本科课程,不少高校还将女性学纳入了主流学科。而我国只有少数大学开设了部分女性学选修课,但从全国来看,女性学课程建设还是处于起步孕育阶段。笔者认为,国内高等学校应该学习和借鉴国外教育经验,把女性教育课程纳入高等教育课程体系,有针对性、规范化地开展女大学生教育。如在人文社会科学类的学生中开设女性类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女性类的公共选修课,举办各类女性学知识讲座,通过多层面、全方位地普及和渗透女性教育,提高女大学生对自身生理与健康的认知水平,从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防御能力。
关键词:大数据;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6-0093-02
一、 引言
近年来,“大数据”(big data)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大数据与网络相辅相成,一方面,网络的发展为大数据带来了更多数据、信息与资源;另一方面,大数据的发展为网络提供了更多支撑、服务与应用。大数据是网络的基础,这意味着大数据更多来源于网络,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保障网络安全,使得大数据的利用合法、安全,必将成为高难度的世界课题。
目前,大学生依赖网络程度越来越高,无论是学习、娱乐或是购物等方面,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年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6.2个小时,相当于每天上网3.75小时,[1]其中学生群体、特别是大学生成为贡献上网时长的主力军。如果不能很好地对网络环境进行改善,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可能会造成大学生经济财产损失,个人信息泄露等损害;同时,也对高校管理造成风险。
二、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内容与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中国民航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四所高校共480名在校大学生,内容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高校间开展的网络安全意识程度,方法为网上问卷和实地考察。调查问卷采取选择题的形式,共计十二题,分别调查了大学生上网情况、自身网络安全意识及学校网络安全教育情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上网情况
调查显示有24%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长在2小时以下,36%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长为2-5小时,40%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长为5小时以上,若以2015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为基准,那么在校大学生有一半以上超过了每日上网的平均时间,说明在当代大数据背景下,随着智能手机以及其他网络通讯设备的普及,可以很便捷地使用网络,大量的上网时长可能加大网络安全方面的隐患,还造成网络成瘾等一系列问题。调查学生上网的主要内容,购物、游戏、学习、通讯这四类占据学生上网内容的主流,其中网络购物与大学生的财产信息安全直接挂钩,通讯则与用户自身的个人隐私息息相关。
2.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情况
调查“大学生是否有意识地去了解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问题时,结果为大学生有20%“经常”、28%“偶尔”、42%“很少”、10%“没有”去有意识地了解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这表明大学生每日花费大量时间上网,却忽视网络安全,这是大学生易遭受网络陷阱、受到网络侵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看到一些未证实的有关社会敏感问题时会怎么做”调查的是当学生遇到社会舆论的导向时做出的反应,调查数据为38%的学生“不理睬,直接跳过”,58%的学生“了解后,不管”,4%的学生“转载并评论”,未经证实的社会敏感问题和不良信息有潜在的网络安全问题,大部分大学生辨别是非能力不强,不能给出自己的判断,更不能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出回应,总体缺乏判断能力。调查学生在遇到诸如网络病毒、垃圾邮件之后的反应以及平时使用网络的习惯,数据显示大学生整体拥有基本的网络安全常识,例如有害邮件需删除,病毒用杀毒软件查杀等等。统计大学生遭受过的网络安全问题,数据显示多数学生曾遭受过有害邮件和病毒攻击,占总人数比例的90%和71%,没有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很难彻底杜绝垃圾邮件和病毒攻击。遭受过财物被盗(4%)和信息被盗(15%)的学生较少,能够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网络个人信息和财产的保护拥有最基本的认识,但经验不足。调查“大学生受到的具体侵权行为”,每种侵权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受害者,其中受到垃圾信息(94%)、骚扰(61%)和盗号(54%)的学生最多,这几类侵害行为的成因多为学生因网络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差造成的,产生的后果轻者频繁收到垃圾信息,扰乱个人网络环境,重者被窃取个人隐私,造成人身和财产的双重侵害。
3.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情况
统计了四所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情况,依据调查的数据显示,理工大学的网络安全教育情况较好,有47%的学生接受过较为全面的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范围较广,主要原因与理工大学自身教学环境相关;外院有72%的学生在校期间从未受过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的进行并不理想;中国民航大学和南开大学网络安全教育情况在与另外两所高校的比较中成中游态势,总体而言网络安全教育在整体学生中覆盖面不广且不精。
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受过哪些形式的网络安全教育”的调查中,数据显示,开设讲座的形式占据主流,主要原因是开设讲座覆盖面广,一次可以容纳大量学生,专业性强,且对于学生具有一定强制性,但学生愿意接受讲座的意向不强,更多人希望通过主题班会、网络宣传、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整体来看现阶段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方法较为单调,学生主动性不强,网络安全教育模式有待提高。
三、大数据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探究
(一)多方面入手,扩大网络教育范围
大数据背景下,海量的数据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众多问题。这就需要网络安全教育从多角度入手,全面扩大网络安全教育范围,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主要从四个角度进行,包括网络法治意识教育、网络道德意识教育、网络安全防范技能教育以及网络心理健康意识教育四部分。[2](P.94-96)
网络法治意识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网络法律意识,大学生应掌握网络安全法律法规,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不做违反网络安全法律的行为。
网络道德意识教育从道德角度入手,要求大学生应具备网络安全责任心与道德心,在网络上自己的行为不只同自己有关,还会影响到其他人,一个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网络安全防范技能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使大学生掌握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和防御手段,能运用常用网络安全工具进行分析和防御。
网络心理健康意识教育帮助大学生合理、健康地上网,长时间地沉迷网络有可能会引发网络成瘾和网络心理障碍等问题,这里需要学校对其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上网心态。
(二)因材施教,实行多层次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对于大学生而言,课堂是获取知识最多的地方,因此必须重视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在课堂中所起到的作用。数据显示不同学校、专业、年级的网络安全意识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各高校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时要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对于网络安全意识较弱的人文社科类学校或专业,可以进行普及式的网络安全教育,如将网络安全教育纳入必修或选修课、定期举行全校范围的网络安全讲解活动等;对于一些刚入学的大一新生要格外重视,对其进行网络使用的正确引导,以免走向歧途;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网络自由创业、投资群体,一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使用网络开创自己的事业,对于这些已踏入社会但经验不足的大学生来说,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更加重要,学校对于这些学生应当进行更为系统专业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
(三)根源做起,增强网络监管体制
安全的网络环境需要学生和学校共同构建,大学生遇到网络安全问题并不仅仅靠受到的网络安全教育就能够解决,高校须从自身根本开始改变,营造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目前,不仅是学校,某些国家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加强对网络使用的监管力度,呼吁全社会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各大高校也应该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公安及工商管理部门、市场管理机构、网络运营部门等进行积极有效的合作,构建一个完善的网络安全监管系统,为大学生上网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从而在客观环境上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3](P.87-88)例如,保障先进的技术设备、采取身份认证技术、封堵、禁止对不良网站进行访问以净化网络环境、词汇过滤功能、预警功能等等。[4](P.82-84)另外高校还要负责关注校园周边网络环境,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对学校周边诸如“黑网吧”等违规网络营业行为依法进行取缔。
(四)高校联合,提高网络安全教育互动性
现阶段,大多数大学生并不满足于单一的照本宣科讲课模式,高校应着眼于采取更多元丰富的网络安全教育形式来促进学生接受网络安全教育的互动程度,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的活动中来,譬如课外举办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有关网络安全主体的辩论赛和班会等等。调查显示各高校之间的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拥有较大差异,因此可以就此方面将高校联合起来,成立诸如“网络安全意识联合会”的学生组织进行互帮互助,互相学习,比如建立网上论坛、举办线上线下活动、开宣讲会等,同时还要注重法律意识的培养,这方面可以以诸如开展法律讲座、交流法律知识、观看经典案例的方式进行。这样做一方面可行性较高,一方面这种由学生自发进行活动比学校施加的教育更深入浅出,学生间所交流的经验也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重要的一部分,增添了趣味性和互动性。
四、总结
大数据背景意味着每个人身边都充斥着海量的数据信息,人们通过网络的方式与这些庞大的数据进行接触,如果没有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自身的人身财产安全将会在大数据背景下岌岌可危。多年来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一直是高校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现阶段相比于其他网络环境较发达国家,我国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还处于实践阶段,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不可一蹴而就,在进行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具备完整性、针对性、深入性,使之能够真正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而并非一朝一夕的泛泛之谈。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 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5.
[2]刘新华,巢传宣.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及教育现 状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1,(14).
大学生安全教育思想工作教学总结范文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校园社会化现象日趋明显,一些治安案件、危及大学生人身财产案件,诱发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等在高校大学生中也时有发生;加强对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使大学生自觉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自觉遵纪守法意识成为目前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节。
通过对大学生中一些常见案件分析上看:一些大学生虽然文化知识较高,但因他们踏入社会较晚,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法制观念意识淡薄,从而导致一些案件的发生。据统计表明:发生在大学生中失窃和上当受骗案件占学生中发生治安案件的75%以上。而这些案件绝大多数是由于大学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思想麻痹、财物保管不当,轻信他人,交友不慎,由此发生的案件,有些造成学生的财产损失有些甚至危及大学生的性命安全。如:宿舍没有养成随手关门、锁门的习惯;夏季开门休息;高档贵重物品如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快译通、mp3等随意乱放;现金不及时存入银行或将存折密码告诉他人,存折与身份证放在一起等等这些一方面可以诱发犯罪,另一方面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便利,这是导致校内失窃发生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些大学生在勤工助学或毕业求职中急于求成,不通过合法机构求职,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使之合法利益受到侵害甚至有些大学生发生被拐卖现象。
现代交通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但忽视交通安全也会给人留下终身遗憾。2002年10月某学院三名女生在横穿马路时,没走人行横道,被一辆违章疾驶的汽车撞倒,造成一人死亡,两人受伤的悲剧。还有的个别大学生法制观念不强,违犯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宿舍内使用违章电器,酿成火灾事故。有的放松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养成小偷小摸的恶习,久而久之,滑向犯罪的深渊。还有的学生政治立场不坚定,在政治问题上迷失了方向为敌所用,有的误入,荒废学业,走上邪道,酿成人生悲剧。以上等等表明大学生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养成良好的自觉遵纪守法意识对当今大学生完成学业刻苦成才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们特意把一些安全事故搜集整理成册,供大家参阅。希望同学们能够提高警惕,树立安全防范意识,以防上当受骗。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消防安全教育是学校教学和其他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是确保学校和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更是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当前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阐明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加强消防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力求教学总结出有效的途径和方式,从而确保学校消防安全的高度稳定,保障学校教书育人的平安和谐氛围。
大学生安全教育思想工作教学总结范文二 安全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生的基础,但是,如果不注意,本钱将花尽,基础将毁掉。届时,即使我们满腹经纶,也只是昔日黄花。由此可见:安全是生命之本,安全是头等财富!为了自己长寿,为了亲人,重视安全,使自己健康,快乐得过每一天。
对每一名大学生来说,在校园要时时注意用电安全,严格遵守校园及公寓安全用电相关制度。谨防火灾,发生火灾后,头脑要冷静,理性逃生。校内校外注意安全、夜间行路注意安全、公交车上注意安全等。另外,我们必须提高财务安全意识,做好防盗、防骗、防抢等防范工作。在校园谨防顺手牵羊、溜门串户、翻墙入室、溜门撬锁、窗外钓鱼、插片开门、偷配钥匙等行窃方式;平时谨防入室盗窃、扒窃、网络盗窃等,确保自己的财产安全。
也许不少人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伤害;认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如那就叫安全。我认为,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即便是一个具有健全的体格的人,如果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低下、明辨是非能力不强,糊里糊涂攀兄弟、结姐妹;如果他不明不白逞义气、惹事端,不但喜好随波逐流,而且希望出点乱子;这表现出来的就是思想上的安全问题。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为安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结果的残酷性。因此,健康的心理对每个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和身体锻炼,另一方面更要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避免长时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
通过安全教育我再一次深刻的休会到:在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生命是惟一的,是宝贵的,世界因为有了生命而变的精彩!
大学生安全教育思想工作教学总结范文三 生命,一个多么鲜活的词语;幸福一个多么美妙的境界;安全,一个多么古老的话题。
安全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生的基础,但是,如果不注意,本钱将花尽,基础将毁掉。届时,即使我们满腹经纶,也只是昔日黄花。由此可见:安全是生命之本,安全是头等财富!为了自己长寿,为了亲人,重视安全,使自己健康,快乐得过每一天。所以,这学期上王老师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就感觉,现代社会整体治安复杂化,各种社会问题集中出现,人们对社会及生活的不满通过各种极端方法表现出来。就拿大学校园来说,每年因各种矛盾或纠纷而报复、跳楼、自杀的案例越来越多。但是,对步入大学校园的我们来说,我们应该做的是学会独立面对社会,独立生活,学习知识,增长技能,而一切的前提还是我们健健康康的活着,平安比什么都重要!
主办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爱心社
团队名称: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心之旅”义务支教队
活动宗旨:深入农村基层,了解和支援农村教育,尽我们的最大努力提升孩子们的知识能力和确立孩子们的价值观及人生观。
活动主题:受锻炼,长才干,做贡献。
活动内容:奔赴重庆彭水县普子镇石坝村小学开展为期十天的义务支教活动。
一、活动的宗旨与意义:
活动的宗旨:深入农村基层,了解和支援农村教育,尽我们的最大努力提升孩子们的知识能力和确立孩子们的价值观及人生观。
活动的意义: (1)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响应教育部的支持农村教育工作。
(2)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给基层教育注入新的血液。
(3)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农村,感受生活,锻炼自己的身心。
(4)扩大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社会影响力,树立当代大学生的形象。
二、地区接洽工作
现在我们已经同重庆彭水县普子镇石坝村村委会取得联系,他们经过协商同意我们去帮助那里的孩子们。当地村民都渴望大学生,他们淳朴、热情、好客。我们乘火车去,并已经查好了具体的路线,我们的接洽工作已经初步成熟。
三、组织管理工作:
本次活动关系重大,任务也很艰巨,这次活动代表我校的形象,也代表着当代大学生的时代风貌。故本次活动我们将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学校的相关规定,尊重当地的风俗民情。以自己实际行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以有利于开展各项教学工作,发挥骨干的带头作用。初步定lilu同学为本次活动的主要负责人,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管理及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生活方面的管理工作。tangli同学负责同学们及孩子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在各个方面起带头表率作用。zhagnzhenwei同学负责主要教学计划和日常策划工作。huhuiting同学负责日常财务管理与计划工作。同时我们还有一位后勤保障人员,由lishaobiao同学负责。每位成员都有权利对支教期间的事务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有重大事情需由大家共同表决决定。
四、财务管理工作:
(1) 本次活动为义务教学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拨款和共同筹款。若学校不能负担,则由我们大家共同负担。
(2) 经费主要用于支教成员的前期准备费用以及基本的教学用品费用。
(3) 本次活动的财务管理制度采取“财务主管负责,主要负责人审批,全体成员监督”的管理办法。
(4) 本次活动由财务主管提出财务计划,全体成员审批后,方可动用经费,主管定期向全体支教成员汇报,公开帐目表,本次活动完毕之后,将所用帐目全校公布。
(5)本次活动我们务必本着“公正公开,节约高效,规范合理”的原则进行。
五、财务预算:
本次活动的费用主要用于医疗费,生活必须品,交通费用,食宿费用等.
医疗费用:(主要用于支教成员工作中中暑,头疼,感冒等)
50元 * 6人= 300元
生活必须品费用: 50元 * 6人= 300元
交通费:
602元 * 6人= 3612元(往返,见附表)
食宿费:
100元 * 6人= 600元
其他费用:
10元 * 6人= 60元
总计: 4872元
六、食宿问题:
经过支教小组讨论,我们决定以这样的方法解决支教期间的食宿问题:(1)小组六人分成2组,待到达目的地再做安排。(2)每组成员到固定一户农家解决食宿问题,活动前期交付一定的食宿费用。
七、住宿费:
我们已经同当地有关部门联系好了,他们表示大力支持本次活动.当地村委会同意解决住宿问题,他们也承诺会保障我们的安全等。
八、教学计划:
本次教学对象主要是小学1--3年级的同学,教学科目主要集中在农村教育贫乏的科目:英语、社会科学、音乐、艺术、体育以及和多媒体有关的知识。还会教给一些实用和趣味的知识、生活中的知识以及和他们兴趣爱好相关联的知识。我们的主旨是全面提高农村孩子的素质教育,培育他们合格人格及广泛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健康的成长,最终促进他们的德智体全面的发展。在教学活动当中,我们会为孩子们组织一些体育活动,学习竞赛,文艺表演等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每一位支教成员负责一到两门课程,课前需要做出完整的教学计划以及备课,支教成员将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为每一位孩子上好每一节课。同时我们还要走访当地农村家庭,询问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对教育的看法以及对自己孩子学习的建议,我们期盼着他们对我们进行监督,提出教学建议甚至批评。
每一位支教成员要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教学,要以自己的热情,汗水与无私的奉献对待每一位农村孩子,做到无愧于心。
平时我们支教成员的注重自己形象:讲礼貌,讲文明,讲卫生,衣着整洁,举止得体。树立大学生的良好形象,反映我们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光辉形象。
九、安全保障工作
安全问题是本次活动的第一要务,安全问题关系到本次活动的成功与否。因此我们将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我们主要保护支教成员、农村受支教孩子的安全问题。具体办法如下:(1)支教小组事先查好具体路线(见附表),在路途中支教成员相互相照顾互相帮助,每个成员不得单独行动,如有急事须向小组报告,组织同意后在同伴陪同下方可行动,并随时保持联系。
(2)支教成员严格遵守有关法律规定和学校相关要求,遵守当地有关规定以及尊重当地风俗民情。
(3)支教成员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保护能力。
(4)支教成员爱护学生,在教学过程以及课外活动中努力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
(5)我们将同当地派出所取得联系,有紧急情况(如有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扰乱教学等)向派出所请求帮忙,由专人负责处理。
十、本次活动的教学理念:
以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帮助孩子们学到一些真正有用的知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把现代化的理念传播于农村,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使全民参与教育活动,努力构建农村孩子合格健康的人格,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家属区 安全问题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随着高校自身的改革发展,高校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高校家属区,由于其历史背景、人员结构、特殊地理环境、社会作用等原因有着更多的安全隐患,更易发生安全问题,产生安全事故,刑事、治安案件急增,严重影响高校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危害高校安全的稳定、发展。高等学校是培养新一代人才的摇篮,肩负着科教兴国的使命,而平安和谐的校园是实现这一使命的基本前提。高校家属区的安全问题是高校安全问题的一部分,维护高校家属区的安全,有利于教职工安心工作、生活,有利于高校安全稳定发展。
一、高校家属区安全现状及特点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高校也逐步走向了开放,不再是以前人们口中所说的“象牙塔”般与世隔绝。而高校的改变不仅仅是教学方面,在校教职工的生活也有巨大改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教职工的待遇改善,在社会市场经济影响下,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也使越来越多的教师成为购买商品房大军中的一员。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为保证良好的校园环境等原因,高校房改后,高校的福利房、房改房根据国家和学校的相关政策,高等学校房屋只有使用权,不得随意买卖。而高校教师为改善居住条件,相当比例购买了商品房,这就导致校内福利房屋无人居住。另一方面,为改善住宿条件的在校学生、刚刚毕业在校复习考研的大学生、陪读的家长、使用高校附属小学、中学资源的借读人员,高校内或高校周边的从业人员增多,这样有需求,有房源,在市场经济条件的促使下,高校租房的市场扩宽,导致校内原教工家属生活区居住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形成社区人员成份多样化。其中有当地常住人口,也有外来流动人员;有做生意的,也有打工的;有读书求学的,也有工作上班的;甚至还有利用高校特殊性质进行违法活动的。
总之,高校家属区居住人员形形、包罗万象。其特点是,居住期一般较短,了解、掌控难度较大;居住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监控难度较大,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安全防范的难度,使校园安全隐患增加,治安案件增多。
家属区因人员集中,服务需求较大,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多,外来务工人员大幅度增加。特别是因为生活设施齐全配套、生活方便,高校学生更多选择到家属区租住和活动,致使人员难以管理,内部矛盾增加。而又因为高校的特殊性,特别是房改后,后勤服务管理难以深入到家属区,又无物业部门或明确的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安全隐患多,安全问题严重。高校社区的不和谐极易导致校园安全问题,发生危险事故。
故我们要针对高校家属区进行研究,发现问题,找到解决安全问题的关键点,要做到整体防范,突出重点,形成体系,完善制度,以保证校园安全,创建和谐平安校园。
二、高校家属区常见的安全问题
高校人员集中,学生、教职员工安全思想意识薄弱,使高校家属区常见安全问题多为盗窃、诈骗、交通、消防等。
1、高校家属区由于人员复杂,流动性大,学生、教职工往来、穿行频繁,安全防范易产生死角,使盗窃案件多发。盗窃案件占所有发案比例最大,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财物损失为高校家属区的主要安全问题。
2、由于历史原因,高校家属区多半为半封闭形式社区管理,又因为家属区很多老人独自居住,或者学生租房居住,较易成为犯罪分子首选对象。故经常会以开展优惠活动、推销产品等为名进行诈骗。
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各类机动车辆发展速度迅猛。教职工越来越多地购买使用机动车辆,使高校内车辆数目激增。但是由于高校发展的规划滞后,家属区车辆安全管理问题突出,如家属区交通混乱、交通事故频发等等。
4、高校房改后,家属楼不再由学校统一管理,教职工装修,私改布局,乱拉电线,也埋下了火灾隐患。甚至部分教职工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私自扩大居住面积,乱搭乱建,将违建部分出租给学生居住,而在违建过程中往往忽视消防安全,埋下火灾隐患。而高校对于早期建设小区,管理不够到位,投入安全资金不足,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消防规划不够细致,楼道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消防设施仍然停留在建造时的年代标准,导致消防车辆通道不畅通,消防水源不足,且此类房屋年久失修,屋内电线老化严重,极易发生火灾事故。
三、建立和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
目前各高校家属区的安全管理主要由学校保卫部门、学校后勤、居委会共同负责,出现问题容易产生“踢皮球”现象,加之高校家属区因为其独特的性质,导致安全问题难以管理。所以,建立和完善高校家属区的安全管理机构是十分必要的。
(一)完善高校社区基层组织机构。
高校家属区以楼栋或片区为单位构建基层党支部,逐层建立党支部领导下的团总支、团支部、团小组。指定专人担任党支部书记,综合采用推荐、竞聘、民主选聘等方式,选出各辖区内责任人,形成社区基层组织。订立组织制度,明确责任人的职责、权力和义务。施行政务公开制度,并建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受到社区所以成员监督,实现民主管理。在高校社区党团领导组织下,定期开展各类社区主题活动,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积极性、参与性,寓教于乐,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互帮互助,为社区环境良性发展做出贡献。
(二)建立高校家属区自治组织机构。
高校家属区可由高校内的教职工组织具体负责。教职工自治委员会可以楼栋为单位,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确定栋长,负责楼栋安全,以及上通下达的职责。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安全检查、安全宣传等活动,提高教职工的安全意识,从而防范高校家属安全问题的发生。
(三)引进、完善高校家属区物业管理。
高校家属区由于其社区大多是知识层次结构较高的居民,对居住环境要求较高,这就要求高校社区物业必须是由专门物业管理人员组成,有着相应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及工作制度,方便物业人员的规范化管理。专业的物业队伍对于高校家属区的基础设施、老旧房屋的维护修理有着更方便、快捷的专业服务。所以,引进和完善高校家属区的物业管理,有利于高校家属区的安全的整体提升,能够让教职员工更加方便、舒适的生活。
总之,高等学校家属区安全关系到高校安全,高等学校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基础,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所以,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充分以各门学科理论为指导,改进和完善我国高校家属区的安全管理。建立和完善高校家属区的安全管理机构,有利于高校安全稳定发展,为创建“平安校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参考文献:
[1]程玉申.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8页.
[2]吴心正.保卫科学研究论.武汉水利水电大学出版社.1994.第23—24页.
[3]丁建荣.治安管理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第52—68页.
[4]王煌.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第34—42页.
[5]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学专业委员会.大学生安全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第14—139页.
[6]毛发虎.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安全问题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