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形容老师的诗词范文

形容老师的诗词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形容老师的诗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形容老师的诗词

第1篇:形容老师的诗词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185-01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灿烂的光芒,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些优秀的诗词生命力极强,千百年来,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据说,在唐朝,读诗诵诗已是儿童的启蒙教育,是儿童的必修课。可见,古诗词学习的重要性。它对开发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审美能力等意义重大。因此,除了小学语文教材精选了一些篇目外,《语文课程标准》还为小学生选出了优秀的古诗词80首,要求学生会背诵,不仅如此,而且还要求学生在积累、感悟、运用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欣赏和审美的情趣。然而,现在的小学生已经走进了网络时代,接触到了许多新生事物,对古诗词这类传统文化有些陌生了,让他们去背诵大量的古诗词,去感悟,去想象,去运用,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学生甚至逃避古诗词的学习。我认为要想让学生真正地喜欢古诗词,学会古诗词,首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古诗词学习兴趣的培养,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学习、尝试、钻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去实践。

一、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赞科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所以,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积极地钻研教法,运用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1、从导入环节入手,激趣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有趣的导入,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的开端相当于成功一半,所以在学习古诗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导入的运用。例如在学习《所见》一诗时,我对学生说:“孩子们,夏天来了,你们都喜欢做什么呀?”孩子们纷纷回答:“我喜欢下河捞鱼。”“我喜欢去野炊。”“我喜欢登山。”...... 接下来我说:“有一位诗人叫袁枚,他非常喜欢到林中去散步,有一次,他在林中看见了一个小男孩儿,你们想知道男孩儿在做什么吗?” “想。”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学习兴趣被调动了起来。

2、了解诗人的相关故事,给古诗的学习增添色彩。学生最爱听老师讲故事,可他们关于古代诗人的故事知道的很少,非常感兴趣。在学习《赠汪伦》一诗时,我给学生讲了诗人李白和汪伦的相识过程,故事幽默生动,巧设悬念,同学们听得很入神,并不时地对汪伦的智慧大加赞叹,为学习本诗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同学们学习起来情趣盎然。

3、发挥简笔画的作用,从视觉上吸引学生的兴趣。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对古诗词的理解也大有益处。因此,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适当地配上图画,可以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张志和的《渔歌子》时,学生根据对词的理解,在黑板上合作作画,用不同的颜色分别画出了青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青笠、蓑衣......那是一幅绝美的山水画,画出了鲜明的色彩,悠远的意境,体现了词人悠闲自在的生活。

4、编排短剧,通过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古诗词非常适合表演,诗中有着生动的故事情节。故事表演可以让古诗词的学习变得更加丰富有趣,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在学习《小儿垂钓》这首诗时,我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景表演。学生仔细揣摩诗意,把握人物特点,把诗中的小男孩那种天真、稚气、活泼、可爱的形象表演得栩栩如生,同时,也把这首诗牢牢地留在了记忆里。

5、进行古诗词吟唱,化难为易,激发兴趣。以往在教学古诗词时,总是强化理解诗意,背诵诗句,抄诗默诗,学生对此索然不感兴趣,因此,渐渐地产生了厌烦的情绪。可以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把古诗词配上旋律,变成了歌曲,学生十分乐于接受。《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是七言绝句,我就在学生的音乐书中找到了一句七字的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非常好听,根据这首歌的旋律,换上《早发白帝城》的诗句,学生张口就唱了出来,学得轻松愉快,既加深了记忆,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这种学习方法很快在同学当中流行起来。精彩有趣的学习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鼓励,激发兴趣

1、教师鼓励学生平时多积累古诗词,在理解、积累的过程中,学会运用。例如,学生能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说出一句古诗来,要对学生给予表扬,既是对他本人的肯定,又能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

2、教师以身作则,尽量地多运用古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在学生面前我经常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来激励孩子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用“海内存知己,天涯如比邻”来表达和朋友的深厚感情;用“无边光景一时新”来表达春游时的感受;用“白日放歌须纵酒”来形容激动、愉快的心情,用“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意外的惊喜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受古诗词在表达上的魅力,以此,产生强烈地学习欲望。

三、不要把古诗词的学习局限在课堂,要向课外延伸。

1、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舞台。学习古诗词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还要向课外延伸。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这一栏目,精选了一些十分经典的古诗词,教授的讲解生动有趣,精彩纷呈,非常适合学生观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学习的平台,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教师还可以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与学生一同收集、积累古诗词,一同学习感悟,开展家庭古诗词大赛,以此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第2篇:形容老师的诗词范文

古典诗词;健全人格

北京大学陈仲庚教授认为,人格是一个复杂的内在组织,它包括人的思想、态度、兴趣、气质、潜能、人生哲学以及体格和生理特点等。什么是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庞大的工作,作为中学语文老师,不妨让学生多读读古典诗词,有针对性地开展育人工作。

1.开展感恩教育

在溺爱中长大的学生,往往只知道索取,而不懂得给予,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心理普遍存在。在他们眼中,父母及老师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更有个别学生面对父母的指责大动干戈,面对老师的批评怀恨在心,这些极端行为的背后,充分暴露出现代中学生对亲情的淡薄。为了让学生真正明白“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的含义,让学生搜集有关父爱、母爱的诗词。很多人都找到了孟郊的《游子吟》,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摘录如下: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是“寂寞沙洲冷”,但他却在另一词里吟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儿语》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人见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唐〗王建

浅显易懂的古典诗词,虽不能一下子改变他们的思想轨迹,但”润物细无声”的教诲,会逐渐浸透学生或荒芜,或稚嫩的心灵,教会其感恩,让学生的心灵生长在一片人性美的沃土中。

2.开展挫折教育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溺爱中长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父母把孩子本来能够独立解决的困难一手包揽,孩子的成长几乎可以用“一帆风顺”来形容。但生活中怎么会没有挫折?!特别是他们离开父母就读,生理上,心理上,都有点“吃不消”。怎样解决呢?语文老师不妨讲解苏轼的

人生故事:他在“乌台诗案”后被发配岭南,人生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和寂寞。他写的《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人的心情和境遇,非常人所能承受,他是”幽人独往来”他婵娟”,何等的心胸,何等的气度。想想苏轼,我们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苏轼是这样,二十三年遭贬的柳宗元又何尝不是这样?这样的例子,诗人很多,词人也不少,让学生自己在网络中寻找,召开诗歌朗诵会。一次情感真挚的语文活动,会让学生从心理上体会到古代哲人、先贤特有的精神特征,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3.领悟人格美

人格是一个有机体,内部过程要协调统一,诗词教育其实是使学生情感、心理协调统一的途径。因为诗言志,诗歌本身就是人生的反映、升华。学习诗歌就是通过诗歌的人格特质去不断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发展学生,让其获得强大的人格力量。

柳宗元山水诗《江雪》集中体现出冰雪世界里的高洁人格:“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茫茫宇宙,一片素裹银装,没有飞鸟,更无人迹,柳宗元在给自己划出的这个冰凉洁白的天地里,贴满了他不畏严寒,傲岸独立以及如冰雪一般峻洁无瑕的人格标签。——人格美。

像陆游、辛弃疾的爱国情操,苏轼、王维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他们给后人呈现的诗词歌赋,更是学生情感、心理得以提升的很好素材。大清官员张廷玉家人为盖房的地基和邻居发生矛盾,老夫人修书一封,寄给在京城当官的张廷玉,他回信只有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搜寻大量的、表现作者人格魅力的古典诗词,朗读,背诵,并写赏析文章,既丰富了语文知识,也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更主要的是有效地完善了他们的人格内涵。正如有人说过的——

通过古典诗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通过古典诗词,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

第3篇:形容老师的诗词范文

古诗词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词因其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青少年学习古诗词对于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并鼓舞其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因而,古诗词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掌握方法终生受益。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古诗词部分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自主学习”古诗词教学模式分为如下五步。

一、课前预习认识作者

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课前布置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学习《过故人庄》,学生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查询获得有关信息,初步认识到孟浩然是唐朝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的诗人,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他的诗,受到李白、杜甫的高度赞扬。李白在《赠孟浩然》这首诗中,不同寻常地写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还发出“高山安可仰”的长叹,杜甫也称赞“清诗句句尽堪传”。由此可见,能得到李杜高度赞扬的诗人,他的诗歌是多么的不同凡响。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二、介绍背景理解诗题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用老师介绍的旧模式,而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效果更好。诗题往往点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写作对象和场景,解读诗题要前后延伸和拓展,从多个角度了解诗歌。例如,学习《泊秦淮》,教师可引导学生逐步解答如下问题:诗人杜牧什么时候停船靠在秦淮河岸?(夜泊)当时环境怎样?(夜色迷茫,“笼”)诗人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还是忧愁?为什么?同时,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再有所侧重的进行补充,内容可以涉及介绍诗人的诗风,和对诗人的相关评价,以及介绍诗人的创作背景,等等。例如,对《泊秦淮》时代背景的介绍,杜牧生活在晚唐时代,当时唐朝已呈衰落迹象,风雨飘摇,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仍然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杜牧在秦淮河畔看到这个场面后,感到非常悲愤:那些向歌女点歌的达官贵人,怎么就不知道亡国之痛呢?奢华不除,大唐必亡! 这样,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认识过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诗人、诗歌的感知在不断深化。

三、朗读质疑明确诗意

初中所选古诗词都是名篇佳作,语言凝炼,音韵优美,含义深刻,朗读时要讲究节奏,还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渔家傲》,豪迈奔放、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委婉含蓄、缠绵悱恻的情诗《无题》,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春望》等等。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能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同时,在朗读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评议,能够准确、生动地释词解句,从而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意象的领悟。在这个过程中,整首诗重点字词句的理解到整首诗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让学生自读自悟,作为教师只是发挥组织、引导、点拨的作用。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感情、有活力的学生,需要做的就是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

四、赏析想象体悟诗情

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情感以及社会、民俗、人文、地理与学生有一定的隔膜,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的诗歌可以采用散文描述法、音乐烘托法、绘画激趣法等创设情境,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例如,在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时,可以采用散文描述法,用优美的语言描述意境,也可以在朗读中配以幽雅、空灵的《空山鸟语》古筝曲,让音乐走进古诗,用音乐来诠释古诗,烘托气氛,让学生在弥漫着钟磬之声的赏心悦耳的古曲中展开联想,引入意境,“因为音乐和诗词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翠绿的叶子”。在学习《观沧海》时,可以制作多媒体投影图画创设情境,演绎古诗。在图画中,茫茫大海辽阔无边、汹涌澎湃,配以登山远眺,雄心勃勃的诗人,强烈的海风吹拂着他的战袍和须发,使人身临其境,领悟到曹操海涵天下的博怀和统一中原的宏伟抱负。

五、迁移运用背诵诗文

课后作业体现自主性,拓展学生古诗学习的范围。例如,在学习了《相见欢》和《清平乐 村居》这两首词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首先,出示了两个材料其一,在描写香港、,全国人民热烈欢庆的心情时,不妨引用“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样作品所需的喜庆气氛便顿时产生了。其二,在形容同学们在教室里,听到本班代表队在紧张激烈的全市竞赛中取得第一名的欢乐场景时,可以引用“却看方才愁何在,漫卷课本喜欲狂”,这里对原诗稍作改动,更能突出作者的聪颖和才华。然后,让学生仿照材料,用上这两首词中的名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和“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或者稍加改动,使之成为文章中的点睛之笔。这样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应留出时间,在充分朗读领悟的基础上力争当堂背诵,积累丰富的知识。

总之,古诗教学也要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证明,“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将会使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古诗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使学生真正成为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第4篇:形容老师的诗词范文

本文将从中职学生、古典诗歌、多媒体网络三者的切合点入手,并以《山居秋暝》为例谈谈如何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激活中职古典诗歌教学。

关键词

中职;古典诗歌;多媒体;技术

0引言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尤其是中国的古典诗词以其独特的韵味和魅力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该学习和传颂中国的古典诗词,古典诗词教学必然应走进语文课堂。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害怕教古典诗词,学生更害怕学古典诗词,尤其是中职学生对古典诗词可以用“讨厌”一词来形容,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怎样克服该难题呢?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释。

1分析中职学生和古典诗词的特点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很多学生都讨厌文化课,甚至有同学认为,它们来学校是学技术的,不应该学文化课。此外,中职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他们进入课堂较慢,注意力难以集中;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动嘴发表”,讨厌传统的说教。古典诗词创作时代与现在读者时代相距较远,对创作背景和作者本身了解较少,这样学生就会产生理解的隔膜,会出现理解的片面、平面、曲解甚至错误的现象;加上传统的就诗讲诗,读读背背的单一教学模式,往往容易冲淡诗味,磨灭诗情,难以让学生真正体会诗歌的美。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学生对古典诗词整体接收不高,了解不深,甚至出现望而生厌的尴尬。中职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使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的修养和审美情趣是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要想让中职学生喜欢古典诗词,要实现新课标的要求就必须要改变,传统单一、死板、晦涩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挖掘和利用中职学生的特长。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活在21世纪——信息化时代,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传统教学的弊端,冲破传统教学的瓶颈,换来古典诗词教学的春天。

2阐释使用多媒体网络的必要性。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之一。它以计算机为中心将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结合起来,使之建立起逻辑链接,集成为一个交互式系统,并对它们进行采样量化,编码压缩,编辑修改,储存传输和重建显示等处理。有了这一技术,我们就能把晦涩的文字变成直观可感的图像或动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多样的外部刺激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利用计算机的超文本性来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教学内容;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学生的合作学习,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认知发展的能力;最后把多媒体的超文本性和计算机网络结合起来,实现学生的发现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上多媒体技术恰好能克服中职学生的弱点,只有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才能把古典诗词教学与中职学生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中职学生才能从现代的生活中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才能真正的喜爱古典诗词,传颂古典诗词,才能让民族的诗意被传承。

3阐明现代信息技术激活中职古典诗词课堂的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它不是我们教学的全部,怎样才能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我们的古典诗词教学相结合,最大限度发挥其辅助功能呢?

3.1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搭建平台,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常常通过自己口述的方式简略的介绍作者和诗词创作背景。作者和创作背景是理解诗词的基础和源泉,只有完全把握了作者和写作背景,读者才能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要完成该任务必须要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利用现代网络资源走进作者及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如在《山居秋暝》的课前预习中,我要求学生自己借助多媒体网络完成“梦回唐朝,走进王维”的任务,并利用班级群日志平台进行分享和交流。从他们的交流可以看出他们真正走进了王维,走进了王维的山水诗,此外,同学们还提供了很多资源,如介绍王维的视频《千秋史话》、王维本人的图片、王维的山水画、王维其它的佳作等等。我相信通过这次学习,学生对王维的印象一定很深刻,对王维的喜好,做人的原则和为人处世的态度等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为后面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打下了基础。此外,利用这种方式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实现了自主学习和发现学习。

3.2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中职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较慢,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音频或视频营造氛围,抓住学生的心灵,使他们能尽快融入课堂。在《山居秋暝》的教学中我以播放“天之痕,山村外”的歌曲导入新课,该歌曲的歌声轻快动人,并且歌词里也有《山居秋暝》里的诗句。歌曲刚播放完,同学们就以渴望的眼神看着我,等待后面的内容。罗杰斯认为:“人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作为老师的责任是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通过这种创设情境的方式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3.3用多媒体技术开动学生的感官,化抽象为具体

古典诗词的最大特点就是含蓄、凝练,要理解古典诗词的含义除了要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外,还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想象力并不是它们的优势,有些情境它们很难想象出来,如果老师只用抽象的文字表述,学生也不能完全领悟,此时我们就需要借助多媒体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古典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在《山居秋暝》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边读边想诗歌所描绘的画面,然后在给学生播放MV的视频朗诵来触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他们能直观的感受到山的空明,水的清幽,月的明镜和无忧无虑的农家生活,欣赏完后让学生再读,再讲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通过这种方式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直观的画面学生更容易理解诗歌的含义。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只起到了牵引的作用,所有的知识都是学生自己发现、学习和接收的,这与传统课堂相比课堂更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兴趣更浓。

3.4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视野

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如在讲述《山居秋暝》的主题时可以展现以前学过的关于秋的古典诗词,老师只需要设计“同是写秋,他们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是否相同”,并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回顾了以前的知识,同时也突破了教学难点,把握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此外,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收集、整理和分析未学过的写秋的古典诗词,然后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探讨,实现知识的巩固和迁移。

3.5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古典诗词的音韵美,激发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诗歌教学主要是要求学生背诵和默写,很多学生不能完全把握诗歌的内容,他们常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这种简单枯燥的方式让学生很讨厌背古诗词。然而,古代诗歌的“歌”是唱的意思,也就是说,古代的诗词可以用来演唱,如《虞美人》《山居秋暝》《水调歌头》等。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欣赏演唱版的诗词,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学生便记住了诗歌的内容,喜欢唱歌的同学也会主动利用先进的网络进行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传颂古典诗词,也会破除学生心中害怕古典诗词的魔咒,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和传颂的兴趣。

3.6利用网络平台,开启学生的写好

根据《课标》的要求,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是中职语文的教学任务之一。因此,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不仅仅是欣赏它的美,更应该传承其独特的文化精髓——文学样式,我们要学习和了解古典诗词的文化常识并尝试创作古典诗词。在传统教学环境下,该任务是无法完成的;但在现代多媒体网络背景下,我为爱好古典诗词的学生搭建了学习、创作、交流的广阔平台。我加入了彭水县古典诗词学会的QQ群,并向学会申请让我校爱好古典诗词的学生也加入该群,通过这一平台同学们就可以向前辈们学习更多古典诗词的知识,并可以尝试创作。前辈们很重视这些同学,经常和同学们进行交流,鼓励、指导学生创作,并承诺只要是学生创作的作品都能在彭水诗教园地上发表。该平台搭建没多久,加入该群的学生越来越多,进行古典诗词创作的学生也在逐渐增加。事实证明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施教学,使古典诗词的中职爱好者越来越多,解决了厌倦古典诗词学习的困境。

4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激活中职古典诗词的课堂,也是实现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如果没有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支撑,新课改提出的学生主体,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就没法实现;但信息技术也不是现代教育的全部,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确定相应的教学手段,使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作者:刘再容 单位:重庆市彭水县职业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出版社,2001.

[2]朱光潜.读读诗与趣味的培养[M].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

[3]文宇.搭建现代化语文教育新平台[J].中学语文教学,2002(11).

第5篇:形容老师的诗词范文

一、反复诵读诗词,欣赏美的韵律

著名的语言学家朱光潜说:“要培养孩子纯正的文学趣味,就要从读诗开始。”诵读就是一种很好的读诗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即反复朗读诗歌,直至自然成诵,古诗讲究韵律和谐,学生通过诵读不仅能够积累素材,增强文学修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还能慢慢地从诗中读出兴味,读出诗人的所思所感,有助于学生对古诗的审美体验。

当然,诵读不应该只是反复的朗读,应该注意“读”的方法,尤其注重“读的过程”,南朝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说:“读之,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学生在诵读诗歌的时候,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要注意诗歌的平仄规律,要注意停顿,分清轻重缓急,要根据诗歌的情感表达,适时地变更语音、语调,注意要抑扬顿挫地读。例如,诵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采用白描的手法,用看似普通的景物,九个意象、十八个字就勾勒出一幅深秋黄昏图,情感基调悲凉,表达一个异乡游子的羁旅愁思。因此,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导学生朗读要注意停顿,一个一个画面的推动,构成一幅凄凉景,接着“夕阳/西下”将情感推向,最后用或缓慢或沉重的语气诵出“断肠人/在天涯”。如此,情随诗动,融情于景,学生读完,对诗人的悲哀惆怅之情也会理解得更加深刻,仿佛亲身体会。

此外,随着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学生的诵读技巧会越来越娴熟,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读出自己的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打造个性化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二、赏析重点词句,理解美的内涵

古诗词讲究凝炼字词,几乎每一个字都要做到表达精确与恰当,有时候一个字就是一整首诗的灵魂,即“诗眼”。在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诗词中重点字词的赏析,带领学生领略诗词的美。

例如,《使之塞上》这首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历来为后人所称道,其中的几个形容词“大、孤、直、长、圆”五字用得甚是巧妙,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五个字妙在何处?比如,“大”字写出了沙漠的广阔与苍茫; “孤”字描绘出了茫茫大漠中却仅仅有一抹长烟的单调;“直”字更是精彩,一股笔直的烟气直冲云霄,一种坚毅、挺拔之美立现;再说“长”字,黄河的波澜壮阔仅用一“长”字,言简意赅,映衬着后面的景物“落日”,又意蕴深长。再如,《次北固山下》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脍炙人口的两句,不仅用词生动精巧,而且蕴含十足的理趣。教师要抓住诗眼,引导学生仔细推敲,诗中 “阔”和“悬”两字生动形象地道出了江面的宽阔和船帆的平稳;第三句可以让学生先了解整体的意思:夜色将灭,海天之间竟升起了一轮太阳,江上的景物开始呈现出春意,闯入旧年,赶走了严冬。再引导学生钻研“生”和“入”两字妙在何处?两字均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将大海和春天人格化,海中生出太阳,春天出来赶走旧年的寒冬,寓意着时迁,万物总有更替的自然规律,意蕴悠长。

理解诗中重点字词,可以帮助学生知诗意,解诗情,从而走进诗词,一步步欣赏诗词之美。

三、想象创造意境,表达美的感受

古代的诗歌的艺术造诣之高,它用凝练的字句所创造出来的“意境”功不可没。诗歌将汉语言的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古人含蓄,写诗喜欢融情于景,利用景物描写,创造意境,将深刻的道理于诗中表现出来,这就需要读者走进诗人创造的意境之中,感受诗人的心境。

例如,在学习南宋诗人辛弃疾《破阵子》时,诗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中描绘的几个特征性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塑造出了一个爱国将士保卫国家疆土的热血与渴望建功立业的梦想。可以请学生围绕这句话展开想象,再现诗人描绘的情境。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已进入了梦乡,在遥远边疆的一座帐营内,却有一个人还没睡,他的脸上现出了两抹红晕,醉醺醺的样子,显然刚吃完了酒,他摇摇晃晃地似乎要走到床边水下,但却是挑亮了灯,抽出了宝剑,迎着灯光细细地看着,渐渐地睡着了,刚刚的情境如梦似幻,天刚破晓,一座座军营连着吹起了号角,他一跃而起,全副武装,他斗志昂扬,要投入战斗,实现自己的梦想。诗歌所创造的意境,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唤醒了学生对诗歌审美的感受。

第6篇:形容老师的诗词范文

(一)古诗文常识填空。

1.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远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诗经》这样的诗歌总集。在历史上不同的时期,就有不同文学样式的辉煌,我们经常这样说:汉赋、唐诗、_______、元曲、明清_______。

2.古代的文人学士,除了自己的名、字之外,还常常有自己的“别号”,以示风雅或者明志。你知道下面两位古人的别号吗?

①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_______。

②被称为“诗仙”的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_______。

3.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词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_______。又因为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也有人称词为_______。

4.我们经常说的“唐宋家”,他们分别是唐代的_______、_______,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5.律诗共八句,分为四联,每联都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_______,第三联叫_______,第四联叫尾联。

(二)连线题。古人曾说“诗言志”,其实,诗词除了言志外,还有许多的写作对象,大凡花鸟草虫、鱼虾鳖蟹无不可以入诗,当然更少不了风花雪月。下边几句诗词都是写风花雪月的,请你把它们对应连线。

风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花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月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三)“松、竹、菊”被称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又被称之为“四君子”,古人经常用它们来比喻人中的君子或标榜自己、赞颂他人人格的高尚,因此在各种诗词中常常被作为吟咏的对象,请你各写出一句以之为题的诗(词)句。

梅: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_____________________。

菊: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默写

(一)按原文默写上下旬。

1. 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2.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

3.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___。

4. ______________,各领数百年。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

6.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7.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二)理解型默写。

1.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将现实与梦境巧妙结合,直抒作者的爱国激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概括全篇主旨的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涉世家》中表现了陈涉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目的却是干预别国内政,用《醉翁亭记》中的一句话来说,就叫做“______________”。

5.人们常常引用杜甫《春夜喜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来形容某些人思想工作做得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

(三)原文默写。

1.请默写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2.默写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三、古诗词分析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朝代)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你还知道他的“______________”一词。

2.“破阵子”是词的_______,这首词分为上下两_______(填词的术语)。

3.文中能点明是在夜间的词是______________,能表明作战季节的一词是_______字。

4.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战斗情绪的两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词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人物形象。

四、古诗文应用

1.在你班有个叫诸葛小亮的同学特别聪明,可是他不爱学习,不珍惜自己的时间;作为好朋友和班干部的你不忍心看着他这样荒废学业,老师也要求你做他的思想工作。那么你能用一些古诗文中的名句来对他进行说服教育吗?请把你要运用的句子写下来,至少要写三个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的同学要转学到很远的地方去,临别时,他请你留言作为纪念。你能不能用古诗词中的句子作为你的留言,以表达对他的祝福、惜别以及激励他努力进取?请把你要写给他的句子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古诗文扩展默写

1.李白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学课本中选了他的很多诗词,除了在教材中学过的之外,你还知道李白的哪些诗词,请写出一首。

2.词的鼎盛时期是在宋代,不管是词的艺术水平还是词作的数量,都是史无前例的。你也一定积累了不少宋词,现在请你完整地写出一首宋词来。

附参考答案:

一、古诗文常识

(一)1.宋词 小说 2.东坡居士 青莲居士 3.诗余(诗之余) 长短句 4.韩愈、柳宗元5.颔联颈联

(二)风――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月――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三)参考答案(仅供参考而已,可以有多种)

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菊: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二、古诗文默写

(一)按原文默写

1.羌笛何须怨杨柳 2.淡妆浓抹总相宜 3.道是无晴却有晴 4.江山代有才人出 5.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6.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7.斜风细雨不须归 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二)理解型默写

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4.醉翁之意不在酒 5.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原文默写(略)

三、古诗词分析

1.宋朝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或永遇乐(千古江山) 2.词牌片(阕) 3.“挑灯” “秋” 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5.忠勇(爱国)失意的将军(壮士)形象

四、古诗文应用

1.(只要是有关珍惜时间,激发人上进的诗词均可)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天生我材必有用;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7篇:形容老师的诗词范文

摘要:古诗词是初中时期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题材,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占着很大的比重。做好古诗词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本文笔者就数年来的教育教学经验,简要谈一下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表达自己的一些教育教学见解,旨在为实现古诗词教育的有效进行贡献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文 教学 经验

一、重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与当前的阅读、写作教研相比较,古诗词教研则显得相对比较滞后。在我看来,当前的古诗词语教学基本存在三种不良倾向:首先就是“语言化”倾向,大多数教师都把古诗词观赏课当做文言串授课来上,甚至和文言文课一起来上,这是因为他们只看重诗文的句义和诗文的静态解释,却轻忽了学生本身对古诗文所表达的意境有着不同的理解。其次就是“看法化”倾向,许多人还会把古诗词简单地赏析为“诗物”与“诗情”的简略比,告诉学生说本文就是“寓情于景”,“景中抒情”,但却轻忽了此阶段学生审美观、世界观以及心理素质的教育。还有就是“支解化”倾向,许多人把一首诗词的整体赏析分成了单调的诗词文句的局部解释,忽略了诗词鉴赏的有机性和整体效果。这些问题也仅仅是我个人认识到的一部分,可见当前古诗词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来做好它呢?笔者以为,古诗词教学过程应当是教会学生艺术审美的过程。要教会学生发现其中的美,体验其中的美,并运用其中的美。

二、重视学生审美心理的教育

我们都知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教会学生一种认知态度、一种审美态度、一种学习态度,让学生了解一种规律、一种方法,就会让教学变得顺畅的多。学生以适当的情感况态进入诗词意境赏析,他们的能动性必然会很强,教学效果必然会有所提升;以不妥的感境况态进入诗词意境赏析则很难达到这种效果。比如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平常人是很难理解其中的意境的,如果我们对作者的身世、观念、志向进行解释,再告诉作者当时所处的大背景,同时对学生进行见解、视野方面的扩充认识,相信教学就会容易的多。

审美心理的教育是个庞大的生理工程。一般说来,好的教学导入时其中的第一步工序。导语的情绪色彩应该和诗词的情绪色彩息息相通。我们用可以适合的导语去涤荡学生的心灵,以求获得先声夺人之妙。其次,要特别注意吟诵对培养审美心理的特别效果。古诗词毕竟是一种语言艺术,古诗词大多可以配乐吟唱,因而又具有极强的音乐性。我们吟诵就要吟出诗词的情绪味、音乐味,让门生在听吟或自吟中孕发特定的审美心境。再次,要注意教学辅助手段的适当运用。如在教学历程中随机使用挂图教学、乐曲欣赏或幻灯片等教学手段,去扩展表达诗境诗情。

三、重视教学步骤的实施

其一为“传播阶段”,即老师精讲。老师在认真研讨课本,归类好本文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的条件下,对将要温习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剖解,拟成具有开导性的综合思考题,板书给学生,以形成知识的大概和全部内容的阶梯,发挥“导”的作用。这一步,要求老师必须把知识进行重复讲解,抓住要害,理出规律,让学生进行思考、理解。只有这样老师才气发挥启示和引导作用。

其二为“反刍阶段”,即让学生读书。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老师的启示、引导,是为学生有目的地读书服务的。那么这里的读书,就不是一般平常意义上的读书,而是要求学生带着疑问、带着问题,在老师引导下读书,边读边思考,把书读懂,唤起自身的理解。把知识重复品味。知识梳理、唤起影象的这个开端目的就到达了。读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读的要领举行具体引导,提出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四管齐下:眼到、心到、口到、手到,做到真正的念书。

其三为“消化阶段”,即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对文章进行自主理解,当然这远远不够,还必须牢固消化,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更牢固踏实,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要真正到达目的,就必须举行一定量的学习练习。但练习到底是要求精讲多练,还是精讲少练呢?笔者以为既不能多练,也不能少练,而要精讲巧练。

其四为“反馈阶段”。学生学习后,不能一了百了,老师一定要进行一定的考试、调研,实时进行查缺补漏,或单个批改,或全班批改,或老师抽样批改等,批改后的试卷,要迅速总结,对实习中出现的倾向性题目必须实时“回炉”,举行个体指导或是全班补习。

四、重视全面教育的实施

一般说来,艺术审美具有相互关联、循序渐进、逐渐深化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光要学生读出“诗言”的表义,而且还要门生读出“诗言”的韵律、节奏、色彩美等。如《始得西山宴游记》这篇文章,在“行”“游”两个动词前面,作者故意用了“施施”“慢慢”两个重叠的形容词。“施施”“慢慢”,是漫步走着的样子,漫不经心的外在动作。通过外在动作的描写,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在游览的时候,一种寂寞、愁闷的、无可无不可的精神状态。两个“而”字是连词,用在状语和动词谓语之间,表示前后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间的“地”。“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日”,天天,每天。“其徒”,泛指同游的人,不一定专指他的仆从。“入”,走过,穿过。“穷”,本义终极、尽头,这里用作动词,是寻根追源的意思。“回”,弯曲。“穷回溪”,意思是沿着曲折的溪流往前走,一直走到源头。“幽泉怪石”,这就是作者所要寻访的自然山水。为了表示他追求的心之切,游兴之浓。这里连用了三个短句,“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每个句子里边都用一个动词,与“高山”“深林”“回溪”相搭配。读起来有一种运动节奏感。这三个短句又简洁地概述了游览过程。本文构思精巧,结构非常严谨。本文全文寄情于景,托物寓志。本文叙事写景,都饱含着作者的感彩,表现了作者寂寞惆怅、孤标傲世的情怀。例如,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正是他孤寂性格的表现;写西山“特立”,正是他傲世蔑俗的写照。实际上,柳宗元所描写的西山一带,只是一般的丘陵,并非崇山峻岭。他不过是借景抒怀,在山水之间浇灌自己的情感,赋予山水以个人的情志。山川壮丽却无人赏识,如同士人之怀才不遇。

参考文献:

第8篇:形容老师的诗词范文

-公交就换了

-很干净的白色

-没有让人看的眼花缭乱的广告

-简单的颜色给人莫名的舒服

-一直都喜欢看的干净的颜色

-比如蓝蓝的天上飘着白白的云

-比如静静的湖上游着几只可爱的鸭子

-渐渐的

-发现自己已经厌倦吵闹的东西

-或者说从没喜欢过

-我害怕从匆匆的人群中找不到自己

-我害怕在这些人中没有那熟悉到陌生的影子

-看见车窗外那熙熙攘攘的人群

-才发现外面很热闹

-可热闹不属于我

-檫肩而过的身影

-谁会在某个时刻爱上谁?

-谁会在某个时间为谁流泪?

-霓红灯的光亮

-像是夜晚的彩虹

-许个愿望但不会成真

-这一切都是我们的想像

-都是现实的假像

-Ktv门口放着欢快的舞曲

-某条街上有穿着妖艳的女人

-一切

-在空气里散发着发霉的味道

-乞丐手中的碗在寒冷的冬季里的颤抖着

-偶尔有几个好心人丢下几个硬币

-但多是用厌恶的眼神瞟几眼

-或是不与理睬

... ...

-怎么形容所处的世界呢

-头顶上望不到蓝色和白色交织的天

-铅灰色的云沉重的像满负诗词的诗人

-学校里的老师这个那个说着很难的题目

-听课的学生在本上快速记下笔记

-但总是也有看小说,听MP3,吃零食的

­

---习惯就好

­

-总是对自己反复强调着口中的习惯

-可有些东西是习惯不来的

-就像看见自己喜欢的人在离你最近的地方却喜欢上离你更近的人

-就像是亲耳听见那个男生对那个女生说自己不愿听到的话

... ...

-这些人,这些人要自己怎么习惯?

-只能装到听不见吧

-只能不去想这些东西

-然后

-找一个安静只容的下我一个人的地方

第9篇:形容老师的诗词范文

(一)音乐渲染,营造美

古诗是作者内心情感世界的再现,古代韵律诗讲究平仄押韵,诗文中跳动着美的节奏,回荡着美的旋律。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更易于激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教学中借助音乐渲染情境,可以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中去,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小池》是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里,诗人杨万里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教学时,先播放一段轻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随着优美的音乐进入到一个优美的世界,边听边想眼前能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再让学生说说听后有什么感受,他们基本上都能从音乐中感受到环境的幽静美丽。接着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并与课文插图对照,初步读懂诗的大意。之后再次让学生看图,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吟诵诗文。学生便很容易体会到作者通过对涓涓细流、浓密树阴,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等景物的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风景画。特别是“惜、爱、露、立”几个动词的巧妙运用,使这优美、宁静的画面充满了生机。

(二)借助图画,想象美

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留下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短短二十来个字便把诗人所见、所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无不透着诗人的浓浓情意,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合一。读罢一首诗,眼前便浮现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看罢一幅画,便能吟出一首诗。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读古诗,要引导他们体会古诗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想象。《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吟咏之间,吐呐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神思”即心之思,吟咏中放飞想象。学生身在课堂,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可以穿越时空与前人对话、看见往日的盛衰、亲临文字描述的场景,还可以畅想未来。如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我在学生熟读成诵后,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到诗中所写事物“篱落、小径、树阴、儿童、黄蝶、菜花”,并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就感觉容易了。再让学生听配乐诵读,想象画中情景,把静止的文字想象成活动的生活场景。学生在想象中与作者、文本来个对话,与杨万里来了个心灵交流,自然地体会了晚春季节的秀丽风光,儿童追蝶的无限乐趣,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春光的热爱和赞美。

(三)古诗配画,再现美

古诗擅长以景传情,以形传神,形象鲜明,意境深远,充溢着诗情画意,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此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在“作画”中悟情会意。《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教学时先让学生在借助注释逐字逐句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师用粉笔勾勒出“荷尽”、“菊残”的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教师边画边讲,“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傲霜斗寒的形象。接着画出“橙黄橘绿”的景象,这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秋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学生通过画面感受到了画中的情,听到了画外的音,也就更深刻地理解了诗的意思。更自然地走进了诗人描绘的意境中,与诗人、诗文进行了直接的对话。

(四)推敲诗眼,领悟美

古诗词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浅层,学会对语言的品味是古诗词教学的特色。诗歌是最精练的语言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正所谓“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对诗中关键字词进行敲打研磨,与孩子们一起走进别有洞天的诗意境界,感受古诗教学的巨大魅力。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是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诗,特别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中的“绿”字的妙用成为千古美谈。教学中,我让学生思考看“绿”字可以换成哪些字,再向学生介绍传说王安石锤炼此字的资料,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王安石这一语言大家对诗眼的千锤百炼,真切的体会到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更主要的是领悟了祖国古诗词文化的精练,所表达的意境之美。

(五)反复呤诵,感悟美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古诗的意境、神韵可不是几句话能表述出来的,解读、感受古诗这可意会而不易言传的意境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呢?那就是诵读,引领学生诵读是诗词教学之根本。反复吟诵,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体现出委婉,虽不一定摇头晃脑,但却可以有意拖长腔调,夸张抑扬,读出节奏。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动于心。入忘我之境地,就会欣赏到优美的意境,通晓诗人的心情。这样的吟诵,给予我们的才是一种美的享受。 《咏柳》这首诗,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学生初步体会到了诗的意思后,在老师的指导、点拨下,朗朗诵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读时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在反复的诵读中感悟诗的韵律美。特别是后两行诗,这一问一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使我们感到强烈的春天气息,抒发了作者赞美柳树春风,讴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