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级财务会计实训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青海民族大学是地处青藏高原的二本院校,三分之一以上是少数民族学生,学生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整体偏低。该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在大二连开两个学期,每学期按周四课时开课,共72课时。因学生普遍基础较差,任课教师还是无法讲完全部内容,学生仍抱怨教学进度过快跟不上。这也给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带来极大的压力。
一、“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存在困难的原因
(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自身特点
1、内容繁复、枯燥
随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愈发庞杂、难度增大。如新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共有38项具体会计准则,“中级财务会计”就涉及26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内容,尤其以长期股权投资、所得税会计、资产减值等内容最为复杂难懂。
2、课程综合程度较高
首先,“中级财务会计”涉及财务管理知识,如新准则大量使用的实际利率法,净现值等。其次,“中级财务会计”还涉及到相关的税收法律相关知识,比如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内容。再次,“中级财务会计”还涉及相当一部分经济法的内容,如《公司法》、《票据法》、《证券法》等具体法律法规。最后,“中级财务会计”还涉及一部分成本会计的内容,如“中级财务会计”的《费用》这章就涉及《成本会计》中产品成本的计算和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问题。
3、知识更新速度较快
“中级财务会计”内容随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和会计准则解释公告的颁布基本年年都在进行内容更新。此外,税收法律政策的经常变动也增加授课难度。例如2009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新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及2011年开始推广的“营改增”等新税法法规的出台,“中级财务会计”讲授内容也必须及时调整。
(二)学生专业选择存在误区
学生学不好“中级财务会计”还有自身方面的原因。该校财会专业历年就业形势很好,许多学生在家长的建议下盲目选择财会专业,而不考虑自身具体情况。经过学习发现自己既不喜欢财会专业,又不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素养,学习效果自然不佳。这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从高校角度无法根本解决问题。
(三)教师授课方法相对落后
该校要求教师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但是教学效果不理想。原因是教师的课件制作技术较低,课件表现形式死板,内容就是教材的翻版,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其次,任课教师仍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采用填鸭式方法,满堂灌输,学生被动听课,听课效率不高。最后,教师授课方法比较陈旧,没有采用案例教学法、支架式教学法等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授课,很容易造成学生精神上的疲惫,对学习失去兴趣。
(四)实践教学环节的错失
该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第三学期开课,会计实践教学第七学期才进行。学生在手工模拟实习时相关专业知识已经遗忘或模糊,导致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不佳。如果要把实践课与理论课同开,又会造成每个学期课时不均衡现象。学校也因为师资、资金、设备等原因无法做到一门课程实践课时大于理论课时。所以,学生无法通过实践环节来加强对理论学习的理解。
二、“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方法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西北民族地区高校财会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定位很重要,具体就是应该走“岗课证赛”四融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岗”是岗位,即需要体现用人单位对财会类人才的应该达到的岗位要求;“证”是专业证书,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等级考试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课”是课程,即专业知识需要通过各类专业课程予以传授;“赛”是比赛,即需要设立相应多层次专业知识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和动手能力的最佳途径。为达到这样的培养计划”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应为: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中级财务会计”内容多,仅靠教师课堂讲授学生无法扎实掌握专业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堂之外通过自学来完善和提高“中级财务会计”知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运用到其他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当今社会已是学习型社会,会计人员需要终生学习。另外,财会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在本科阶段学习的内容会随时间推移而过时。因此,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学生可以凭借其终身学习的素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也就是要求学生的培养由“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
2、学生应获得一定的专业逻辑思维能力
会计是一门商业语言。要想学好会计必须具有一定的会计逻辑思维。学生应在学习中学会举一反三的能力。老师因课时限制只能介绍基本的例子,学生需要在基本实例基础上学会处理其他书本上没有介绍的情况。比如借款费用计算时有十几种不同具体情况,老师介绍两种情况,而学生则要多思考其它解决方法。拥有这种逻辑能力才能真正学好会计知识,成为高级会计人才。
3、需要考虑用人单位对财会人员的需求
无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微企业对财会人员的实践能力都是比较重视的。“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需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而不是仅仅会解题。我校毕业生就存在动手能力偏弱的情况。他们虽然通过了会计中级职称考试,但是在处理手工账簿时豪无头绪,不得要领。这也是财会专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相比的薄弱环节,本科生动手能力弱于职业教育的学生。
(二)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
教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听课质量以及学习兴趣。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各种教学方法各有优点,“中级财务会计”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授课情况,采用不同方法来授课。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与满意度。
案例教学法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青海民族大学以往主要用于MBA的教学,忽视了本科教育的运用。今后应加大本科生教育的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案例教学主要以引导性案例和综合性案例为主,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案例的选择应考虑本科生的专业能力以及兴趣所在,以上市公司为主,选取典型案例。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获取知识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它提倡“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理念。”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情况下,主动完成会计知识的学习。主要采用划分学习小组,交予任务,组织讨论方式进行。主要针对“中级财务会计”中难度较大内容,如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编制内容的学习有较好的效果。
支架式教学法构建对知识的理解提供概念框架的教学方法。可以运用于各类资产的学习,比如四类具体金融资产的学习。老师搭起一个支架,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相应具体内容,这样可以节省上课时间,教学效果也不会打折扣。
(三)实现立体化的实践教学
1、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
学生在刚进校时应去大型企业参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了解用人单位的要求,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在寒暑假期间,要求学生去各类不同企业或事业单位去实地观摩或实习。以获得直接经验,并完成专业实践报告。高年级阶段则要让学生进入会计师事务所。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可以接触到具体的工作流程。企业会计人员也是学生最好的实践老师。
2、推进财会类专业实训课程的全方位建设
青海民族大学模拟财务软件缺乏,如“中级财务会计”配套使用的就没有,需要校方健全模拟财务软件的配置。财会类实训课程要走专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的道路。青海民族大学一直要求各类专业课程要加大实践课时,但效果不理想。今后应推广开始实践课时的专业课,比如在中级财务会计、审计等课程加实践课时。综合实训里除了现有的会计手工模拟建账外,还应开始ERP沙盘模拟实训。ERP沙盘模拟教学也应在“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教学中推广 。
参考文献:
[1]朱盛萍.基于“岗课证赛”四融通的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科技信息,2013(6):38―39
[2]薛静.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财会通讯,2011(11下):158―160
[3]熊永忠. 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选择探讨[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4(3):159―161
[4]李玉兰. 高等学校“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方法的探讨.教育教学论坛[J],2013(37):54―55
关键词:财会信息化竞赛;会计模拟实训;综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0.8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10-176-03
《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是学习会计核算知识的最主要课程,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关键能力――核算能力,包括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核心课程,学生只有从根本上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才能胜任会计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其他的如《财务管理》、《税务会计》、《审计》等其他专业技术课程,只有在学生掌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核心知识和操作能力之后,才能全面展开,这些后续课程重在讲述会计信息的利用、分析与检查。
与此同时,《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它是围绕会计职业岗位展开教学,建立与会计岗位相互对应的实务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块。因此,为完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应用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从编制记账凭证开始,到登记明细账簿,最后编制会计报表这一会计核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必要安排会计手工/上机综合模拟实训。
一、浙江省会计信息化比赛概述
为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为促进财会类专业教学改革,加强财会专业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将来从事财会职业的综合能力,锻炼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与创业能力,培养、发掘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同时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实践能力的考查依据,浙江省教育厅倡导、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自2004始开始举办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这是一项面向浙江省经济、管理类专业在校大学生十分重要的经管类学科竞赛。该项竞赛每年举行一次,自2004年举办首届竞赛以来,至今已经举办了八届,参赛高校数由2004年的近30所,发展至2011年的63所,参赛人数每年有上万人,成为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的规模最大、参与面最广的一项赛事。
1.竞赛程序。浙江省大学生会计信息化竞赛分为“本科组”和“高职高专组”两个组,采用初赛(笔试)和决赛(答辩)两个阶段进行。初赛由各高校自行组织,竞赛委员会派人监考,时间为一天,竞赛采用封闭式考场,初赛试题由竞赛办公室在竞赛开始前在竞赛网站上公布。竞赛决赛采用答辩形式,每个参赛队伍直接进行答辩。
2.竞赛形式。初赛阶段以开卷形式,采取案例分析方式,通过每组内三位成员集体协作来完成,旨在考查会计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对所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业务的综合能力;决赛阶段以综合分析题为主,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该项竞赛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3.命题方式。本科组竞赛初赛试题,以一家上市公司资料为基础,内容涵盖战略与风险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内部控制、审计、ERP、金融、法律等知识,出题五到六道,每一题中包含1-2个方面的知识点,相当于将学生在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作了一个系统的梳理,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在命题上需要多个专业方向的教师协作来完成,这种命题方式在国内尚属首创。
4.竞赛内容。高职高专组竞赛的内容主要为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税务会计等实用性较强的知识。试题综合性强,通过竞赛对提高职业技能有较大帮助。竞赛获奖的同学已经具备了担任会计师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要求。
本科组竞赛内容为战略与风险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内部控制、审计、ERP、金融、法律等知识。高职高专组竞赛的内容主要为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税务会计等实用性强的知识。
5.命题方式。初赛试题全为案例题,委托省内外高校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命题,也邀请著名企业参与命题,以使竞赛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竞赛决赛采用答辩形式,每个参赛队伍直接进行答辩。主要考察学生对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分析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传统会计模拟实训瓶颈
在传统的会计模拟实训模式下,作为学习者的个人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在强化服从与忠诚的年代,灌输式的教育是能够被学生接受的。然而,正处于青春期的在校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变化促使其个人主体性不断增强,对于知识的接受和对事物的评判不再是不予异议的唯唯诺诺。再加上20世纪末期进入了信息时代,丰富的域外文化和大量信息蜂拥而至,因特网使得信息的采集、传播的速度和规模达到空前的水平,实现了全球的信息共享与交互,它已经成为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现代通信和传播技术,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由广播、电视、卫星通信、电子计算机通信等技术手段形成了微波、光纤通信网络,克服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障碍,将世界更进一步地联结为一体。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的科技知识和信息量迅猛增加。英国学者詹姆斯・马丁统计,人类知识的倍增周期,在19世纪为50年,20世纪前半叶为10年左右,到了70年代,缩短为5年,80年代末几乎已到了每3年翻一番的程度。近年来,全世界每天发表的论文达13000-14000篇,每年登记的新专利达70万项,每年出版的图书达50多万种。新理论、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出现,使知识老化的速度加快。据统计,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半衰期在18世纪为80-90年,19-20世纪为30年,本世纪60年代为15年,进入80年代,缩短为5年左右。还有报告说,全球印刷信息的生产量每5年翻一番,《纽约时报》一周的信息量即相当于17世纪学者毕生所能接触到的信息量的总和。近30年来,人类生产的信息已超过过去5000年信息生产的总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头脑变得“复杂”起来,权利意识、法律观念和选择的愿望使得当代大学生与传统教育模式填鸭式的“灌输”特性必然形成抵牾,甚至形成某种潜在的逆反心理。
总之,方法的陈旧落伍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形成鲜明的对照,灌输教育的实际效果被削弱。依靠传统的思想灌输和学习很难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具体的会计实务应用能力也不是只靠传统模拟实训模式就可以培养形成的。灌输式教育方法面临的挑战意味着更新传统模式的紧迫性。
三、中级财务会计模拟实训优化方向――“综合性教学”
鉴于省财会信息化竞赛活动的办赛宗旨,在于激发大学生学习财会知识的兴趣和激情,提升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应用。加强学生对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的认识,锻炼学生对管理信息化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实际业务处理能力,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为国内企业选拔优秀人才。综合性教学理念和办法就是在该竞赛引导下,对中级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财务会计的综合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并用以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它强调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
(一)综合性教学与会计专业素养的关系
综合性教学是提高在校大学生会计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它源于会计,又高于会计,宽于会计,倡导多学科的整合,多能力的运用。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会计素质,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专业素养的提高。
对于学生而言,综合性教学还是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能较好地整合知识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最终通过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培养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会计专业素养。
(二)综合性教学方案
综合性教学方案大致上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任务驱动型。这类方案适合让学生在密切联系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例如:如中级财务会计自身的会计核算任务,包括从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簿、编制财务报告的整个流程。这类活动因为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具体,故比较适用于中低年级。
第二类是问题驱动型。这类主题来源于学生的问题,学生自己提问,并围绕问题主动寻求解决方案,自主选择研究方向,从而确定研究主题,这样的主题更具自主性,更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对于账务处理程序的选择,以及该选择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这类活动具有探究、研究性,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能力要求较高,故较适用于高年级。
(三)综合性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成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我们认为,提高在校大学生综合专业素养的综合性教学策略包括:多元目标导向策略、主题探究策略和多元评价三大教学策略。
1.多元目标导向策略。多元目标指的是以提高学生记账、算账、报账和用账过程中综合运用会计和财务知识的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搜集处理信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为外延的目标体系,它讲求目标确定和达成的多元化。多元目标能有效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综合发展。
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是多元的,但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在这些多元目标中,始终要把财务管理素养的提高作为根本目标。中级财务会计只是要求掌握基本的会计核算能力,具备基本的会计岗位任职技能。但我们的主要目标不是让学生单纯机械地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而是学生在开展模拟实训时,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会计知识、能力对会计要素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将具体知识内化而成主动的直觉反应。
2.主题探究策略。综合性学习方式以主题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主,它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来达成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主题探究是指导学生以其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为中心,遵循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和步骤,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在中级财务会计模拟实训的综合性活动中,从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实际出发,围绕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主题,指导他们综合运用已有知识、技能与方法,开展资料积累与处理、社会考察、实验操作、交流反馈等实践活动。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和运用相关会计知识,增强探究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共同分享的意识和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会计专业综合素养。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杜威依据思维的五个阶段提出了教学过程的五个步骤,即设置情境、确定问题、提出假设、推理假设、验证假设。我们以此为基础通过理论学习和大量的课例研究,提炼出在会计综合性教学中实施主题探究策略时的五个步骤:确定主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成果展示――拓展与延伸。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以及探究主题的难易程度灵活地调整教学方式。如在低年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低、自制能力差等特点,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探究的方式多一点。而在高年段,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探究的能力,教师就应该放手多一些,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或自主探究。注意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扬长避短。
总之,会不会学习?换言之,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自主学习方法的科学化,对广大在校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将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在中级财务会计模拟实训综合性教学中,重点要让学生掌握的方法有:各相关知识点“结合”,课内外学习的“结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会计课程与财务课程的“结合”等。在整个教与学活动中,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途径除了有教师的点拨、示例,还应适当融合有关方法的讲授,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更好地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更好地、系统地掌握会计专业的系统知识,形成综合能力,提高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邓杰.史地学科综合性教学的理性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09).
[2] 白波.论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理性思考[J].理论与改革,2013,(07).
[3] 王晶、方坤.采用综合性教学方法 形象化阐述问题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文坛,2013,(08).
关键词:财务会计;现状;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3月11日
财务会计类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在会计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中属于主干课程,处于核心地位。它是在整合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财务会计手工单项实训和财务会计手工综合实训四门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工学结合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财务管理的历史发展,掌握财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主体内容和分析方法,为学生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专业基础。
本课程以职业能力形成为目的确定课程内容,设计教学项目组织教学;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结构布局涉及到的会计六大要素涵盖的经济业务会计核算方法为课程主线,将本课程要求掌握的会计核算业务分解设计成若干个工作任务,采用教、学、做三者结合的教学方式,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岗位业务处理能力,教学与考证相结合,并为学好后续专业主干课程打好基础。教学过程中同时注重培养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良好职业道德。该课程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实践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加深对所学会计知识的理解,强化和提高学生的会计实际操作能力。
1、课证融合的课程内容体系。瞄准会计职业岗位证书,以“课证融合”来整合、序化课程内容体系,使学生职业资格证与专业课程考核结合起来,使职业教育真正融入学历教育中。为此,一方面在教材的选用上,选用初级、中级会计资格的会计实务考试用书作为主要的辅助教材,并以构成财务报表的会计要素核算为工作任务的授课单元,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在时间安排上将课程分两个学期开设,把会计岗位实训模块融入到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内容中。通过课证融合的课程内容体系组织教学,既使学生的会计职业岗位能力得到培养与锻炼,又使学生获取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得以衔接。
2、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遵循“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用先进的职教方法,如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开发合适的教学项目和多种辅助手段有效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境教学方法,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所中完成工作任务。新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打破教材的理论体系,以每个会计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为切入点,以岗位调查和素质、知识、能力的分析为依托,按照实际会计职业岗位要求来组织、设计不同的实践教学模块,把每个会计岗位的应知应会知识点和能力要素落实到《财务会计实训》的课程中,建立了出纳、往来结算、材料核算、固定资产核算、资金、工资核算、收入费用利润核算、会计主管等多个与会计岗位相互对应的实务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即我们在组织教学时,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进行,使知识及时转化为能力;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按顺序进行,使会计岗位的专业性与系统性、综合性得以体现;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配套,并相互验证其结果;校内模拟实训与记账公司真账实训相交替,以模拟的一个工业企业某个时期的经济业务为对象,学生以一个会计人员的身份,使用真实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按规范化的会计核算要求,对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并编制财务报告等完成一个会计循环的实践教学活动。实现校内校外零距离,使学生得到全真的会计业务锻炼,在校内就能积累职场经验。改革原来的闭卷笔答的考试方式,将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与能力目标考核相结合。体现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以过程考核为主;将基础知识考核与实训操作考核相结合,以实训操作考核为主。
3、师资培养。积极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教师可以将自身的实践经验带到教学中来,为专业教学提供丰厚的知识积淀,使专业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教师到企业、到会计师事务所挂职锻炼和顶岗培训,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对每一位新教师,指定专人负责培养,要求新教师每学期至少听几门课,一方面增强职业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学习教学方法、准备教案。以上各项措施为青中年教师在业务上的进步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也增加了青中年教师的上进心和责任感。
主要参考文献:
[1]刘诣.高职教育的实训教学模式探究[J].天津大学,2008.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会计中出现一些比较特殊而复杂的会计问题,这些会计问题并没有遵循会计假设,如分支机构会计、合并企业会计,破产清算会计、外币会计、专营权以及寄代销业务会计、通货膨胀会计、合伙会计、分店会计、养老金会计、衍生金融机构会计、油气开采会计、企业年金基金会计、租赁会计、企业破产、解散、清算、重组会计、物价变动会计等等。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前,我国理论界对于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虽然达成基本共识,但是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所不同。在该课程的一些问题上任然存在较大争议,如高级财务会计与终极财务会计“普遍”与“特殊”的关系,那些属于“特殊”?那些“属于”普遍?笔者借鉴不同专家的观点,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的理解任务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部分。
1.高级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知识。
主要包括我国理论界对高级财务会计的界定、高级财务会计的定位、发展与学科地位、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等。特别是对高级财务会计的概论的介绍在理论界没有达成共识,而该课程又有别与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这就使得学生在头脑中不能形成一个整体的轮廓框架,以至于在学习完这门课程后,仍然“不知所云”。
2.一般会计主体涉及的特殊财务会计问题。
该部分内容包括在以前的中级财务会计中没有涉及到的外币会计养老金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养老金会计、企业年金基金会计、油气开采会计、租赁会计等等。尤其是外币会计,尤其是外币会计中的外币远期合同套期保值和投机业务,租赁会计中对于承租人和出租人融资租入不同的会计处理等问题,都具有较深远的实践意义。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增强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3.特殊会计主体涉及的财务会计问题。
高级财务会计的定位就是“特殊情况、特殊行业、特殊业务、特殊报告”。其主要内容是合并以及合并财务报表会计、保险合同会计、油田开采会计、生物资产会计、合伙企业会计、由于后积几类会计在我国会计领域中已经普遍,所以本门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合并企业会计,需要要求学生掌握其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同情况下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二、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实践的现状分析
1.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的陈旧、教学内容死板枯燥。
首先,大学的课堂中,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复杂等特殊性,学生很难以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这就造成了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在黑板上讲,学生在下面耍手机打瞌睡”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为了考试不“挂科”,学生通常是被动接受和强迫学习,课堂上极为压抑死板,第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中需要一些实际会计工作中涉及到的票据、凭证、图表等,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学校硬件条件等种种条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将很多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凭证、票据等相关资料物件带进教室,这就造成了学生“读死书”,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影响到以后的就业等。第三,过去在大学的教学中只注重每章节的理论知识,前后脱节联系不紧密,使得学生在知识构建上很难以形成一个系统。第四,由于该门课程的特殊性,在课堂上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老师讲解,课堂上的分析和讨论少之又少,这对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中本身存在的一些前沿的、需要各抒己见的问题的学习产生了消极影响。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教学考核方法单一,实践课教学缺乏。
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挂科”,为难学生,教学是为了让学生理解书本,运用到实践中去,能在钢筋水泥丛林中生存,能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考核是一种必须的教学制度,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主动性。然后,当前很多学校期末考试最终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各自占一定比率,两者综合来进行最后评分。学生通常认为只要每次都去上课,记好笔记,考前突击,就一定能顺利“过关”。然而,这种考核模式不一定是科学的,它使得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应付考试,这使得虽然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考核到位,但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核很难体现出来,尤其对于高级财务会计这种业务复杂的问题,这种矛盾尤甚。另外,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高级财务会计更是属于需要大量进行课外实践。但由于现在很多学校经费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种种因素的限制,很少开设相关实践课程,校园实验室也是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根本作用。
三、高级财务会计学教学实践改革的建议
1.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首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一方面减少教师的教学负担,另一方面可以将声音、图片、文字、视频相互结合,把复杂抽象的东西较为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来,吸引学生眼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选择最近热点问题作为案例,丰富教学内容。第三,可以偶尔采用角色互换式教学方式,可以将班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抽签决定讲授的内容,让学生走上讲台,学生以老师的角度和身份给讲台下的其他同学讲授知识。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
2.改革传统考核方式,增加实践课程及训练。
关键词:教材改革 财务会计 双证书 双师型 三三制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河南省2012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双证书”制度下教材建设》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高等职业教育“双证书”制度下的《财务会计》教材
21世纪是高等教育普及的新时代,让新一代人普遍接受到高等教育是现实各国政府都在努力实现的一项重要目标。自上世纪以来开始的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到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普通高校”与“职业高校”的“平分秋色”格局。职业教育肩负着推动经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使命,它应按照国家教育改革、主要的是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顺应时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潮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 (即“双证书”制度)。结合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的创新经验,可以看出,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中凝结了推行“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和“依托行业和社会办学”的理念。 我们认为,“双证书”制度下的职业教育要进行包括教材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在内的系统改革,必须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根据这种思维逻辑,我们重新审视了我院会计专业的《财务会计》课程设置。我们认为《财务会计》是高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知识结构中的轴心与主体,且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从课程联系看,它不仅是《会计学基础》(或《财务会计基础》)中会计理性认识和核算方法的延伸、详释、提升与具体应用,而且还是讲授《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课程专业技术知识的前提和条件。特别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现代职业教育,更应该突出《财务会计》教材内容与方法的应用性、技能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等教学特点,所列案例或举例说明应密切联系和结合会计实际工作的职岗要求,着力并强化会计技能及会计综合素质的培养。除此以外,《财务会计》课程还应与“会计资格考试”协调配合,确保“双证书”制度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得以充分体现,从而提高与提升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和质量,保证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目前可供高职院校选择使用的《财务会计》教材版本较多,无论是坚持“管理论”观点的教材还是主张“信息论”观点的教材,普通高校《财务会计》教材大都较多体现了会计专业体系的完整性、系统性,讲授内容的丰富性和理性阐述的层次性等优势。而借鉴这些教材改编形成的高职学校会计教材,虽然也注意到了会计业务处理的实际技能,但一般难以摆脱原有教材的框架与教学影响。从职业视角看,其中不少教材存在有以下问题:
(一)教材内容与会计岗位相脱节
这些教材多注重会计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往往是为了保证这个“系统性”,而较全面的对“会计准则”进行复述、阐释或抽象举例说明,或忽略或难以从实际出发对会计职业技能进行重点讲授与特别关注;再者教材涉及的业务较少论及其经办过程与具体处理,往往是以编制会计分录替代会计核算过程,从而缺乏或导致会计教学与实际工作的相互或有机衔接。
(二)教材内容与会计资格考试内容相脱节
每年的会计职称考试的内容,多是依据会计职业需要和会计标准来确定的,主要是考核就业者从事会计职业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而较多的《财务会计》教材以讲述会计理论知识为主,大多以六大会计要素为主线,将会计要素信息分解到有关会计账户之中,以会计要素的变现能力和流动性的强弱及它们在财务报告中的重要程度分章节进行讲授。讲授中又常以理想中的会计业务做例题,以能得出“会计分录”为知识要点,从而认为这种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会计账户在经济业务中的运用。但这种教材内容往往与会计资格考试中常出现的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处理与判断的试题相脱节,使得考试合格率下降。
(三)教材章节安排不够合理
目前不少《财务会计》教材是“面面俱到”,在介绍六个会计要素业务和特殊事项的会计核算与处理的讲授中,内容偏多、难易程度混合,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层次不清,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之后,学习既有初中级又有中高级的财务会计实务处理,难度偏大,很难满足“循序渐进”学习规律的要求。
为了帮助在校生尤其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能较顺利地通过会计资格和助理会计师考试,在毕业后能尽快就业和胜任会计岗位工作,并为将来通过会计师考试打下良好基础,尽快高质量地完成与加强《财务会计》教材建设,改革财务会计教学方法,创新在校生财务会计考试(核)评分办法势在必行。
二、加强《财务会计》教材建设的新探索
根据以上的分析并参照有关院校教材改革经验,我们自2010年起即开始了《财务会计》教材建设与教学方法创新实践,这种探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一)新编教材的内容与会计职业岗位需求相结合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是中小型企业及会计中介机构,就业岗位群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出纳稽核、纳税申报、成本管理、企业理财及会计审计等。通过电话、走访、问卷等调查方式与分析,我们讨论并确定了上述会计岗位人才的会计技能与职业素质构成、岗位需求与工作任务,结合原《财务会计》教材的章节安排,对原有的内容进行了删改、优化和补充,使教学内容与各岗位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着力突出新教材的职业特性,强化具体会计岗位工作的实际操作,强化和提高学生会计信息搜索、判断和处理等职业能力。
(二)新编教材的内容与会计资格考试内容相结合
我国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目前,适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校生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资格证”等。但他们踏入社会时,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则需求较高技术层次的会计专业人才,虽然这种需求也可以通过对他们的后续教育满足,但很多在校生则要求学校教育中能充分考虑到就业职岗的需要。所以,在《财务会计》教学中还应充分兼顾到“会计师”技能层次的需求。同时,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毕业后的持续发展能力,新编教材也应该将中级会计资格证考试内容纳入会计教学改革范围。因此,新编“财务会计”教材内容应吸收和参照社会组织的会计资格考试来确定,从而实现会计教学与会计资格考试的有效衔接。我们的具体安排是,新编的《财务会计》教材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以会计资格考试及助理会计师考试的内容为主,介绍会计六要素的一般业务的会计处理;“下册”以会计师资格考试内容为主,介绍会计六要素的特殊事项的会计处理。
(三)在全方位加强教材建设中进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新编教材除注重上述“两个结合”外,我们在教学中还应结合《财务会计》新教材的运用,全方位、多角度地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努力创造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新方法。
1、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
俗话说得好,“名师出高徒”,教师水平是直接影响和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按照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和要求,这种高水平的教师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双素质”上。所以,我们在教学改革与教学过程中,还特别重视和强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成长。鼓励教师在校外从事会计专业技术兼职,从而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并把这种实践经验进一步充实和丰富到教学内容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校还从企事业单位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师、税务师等到校参与教学,参加教学大纲制订和教学过程;并特别注重这些兼职教师对实训课程的指导,使会计教学过程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的融合,从而建设和造就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2、加大实训力度
由于“财务会计”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技能性课程和体系,实践(训)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占有“无可替代”的位置;而普通高校的“财务会计”教学通常忽略这一教学环节,我们在进行会计教学与改革中积极创造条件,创新的实施会计岗位模拟实训,主动增加实训教学课时数,从而加大实训力度。在学习《财务会计》课程中,会不时地针对各会计职业岗位不同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操作方法和技巧等组织学生进行“分岗位模拟实训”。这种“分岗位模拟实训”突破了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将案例按会计职业岗位需求分解为模块形式的实训作业中。通过展示企业经济业务涉及的单、证、票等仿真会计资料,使学生既练习了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又掌握了企业真实经济业务处理的会计技能和方法,为毕业后的会计业务操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3、建立“三三制”的考核评分办法
【关键词】财务会计;教学;改革
一、财务会计教学存在问题
(一)教学理念滞后于社会的需求
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需要大量专业化、高素质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经济全球化强调会计人员的创造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然而,我省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理念大多滞留为以会计技能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这显然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二)教师自身素质及知识背景欠缺,教学水平和能力有限
教师是实施、推进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的实践和主力军。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是由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而成,其教师自身理论知识体系与高职院校教师存有差距。教学中,由于教师对所教授知识的认识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可能成为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的障碍。
(三)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差
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应具有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更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在没有实践的基础上的理论,财务会计理论将变得更加抽象难懂,导致学生在学习财务会计时主要以记忆为主,理解性较差。将来进入工作岗位时,学生也只是会做账编报表,而不能用报表数据去应对企业的实际问题。
(四)忽视学生对问题整体分析能力的培养
财务会计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各章节内容由一条隐形线将其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条隐形线就是企业的资金链条。然而,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按照教材章节逐一讲解教学内容,往往忽视了从整体角度分析每章节的具体业务,未注重引导学生从企业整体角度去理解,导致学生学习起来存在很大困难。
二、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改革途径
(一)创新会计教学理念,树立鲜明的教学目标
会计行为影响经营者、投资者乃至整个社会公众的利益,提升素质应当胜过培养技能。会计职业素质包括职业判断能力、与会计工作相关的知识、持续更新能力和职业道德。
注重提升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强调掌握实际做账、核算和报告的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复杂,财务会计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如应收账款与主营业务收入之间,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之间,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之间等。新会计准则更加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因而新的财务会计教学目标突出强调提升职业素养,要求不仅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应注意与职业技能有关的职业判断、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提升。
(二)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技能,培养“双师型”教师
一是加强会计教师的继续教育。通过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在线学习和职业生涯开发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个人基本素质。另外,定期或不定期轮流选派教师去企业实践锻炼,提高他们的时间操作能力,造就既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功底,又有较强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二是积极引进企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应深入企业向企事业单位、会计事务所聘请财务总监、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担任客座教授,对在校教师进行会计教学工作指导,同时从事会计课程教学,从而提高会计教师的业务水平,弥补教师实践知识不足等问题。
(三)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一是构建新的理论教学体系。课程的设置力求突出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体现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和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二是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单项技能训练与分岗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实训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模拟仿真实训,模拟操作课程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关注国内外会计发展的新动向,及时更新知识。结合会计实务中经济业务发展的新动向,增开一些选修课和讲座等,开阔学生视野,是学生及时掌握有关新的会计制度和政策的变化。
(四)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对问题整体分析能力的培养
建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予以改进。
1.建设应用型教材。加强教材建设是高职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建设应用型教材是广大教师在教学时时刻考虑的问题。应用型教材指将图片、flash、教学录像、网络资源等素材系统、逻辑地与文字介质教材相结合,及时更新国内外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将抽象的财务会计理论知识立体化,将职业素质教育蕴含其内。
2.丰富教学手段。调查发现学生喜欢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沙盘教学、分层教学、任务驱动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单一的教学手段无法满足学生认知会计理论、掌握会计技能的要求,事实上各种教学手段并非孤立存在,而应相辅相成地运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彭萍.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探讨――来自德州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实践[J].商业会计,2013(9)
一、审计学课程的特殊性
审计学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和解决的能力,而且涉及到会计、统计、经济、法律等相关的知识。因此,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审计学课程的抽象概念太多,有时概念中套着其他概念,概念前后又交叉,使得概念难以理解,教学内容的顺序难以把握;课程框架不清晰,内容逻辑性差,不像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那样是基础会计的延伸,比较有条理,框架很明晰;审计本身充满不确定性和职业判断,而且审计课程的职业判断环境依赖性强,仅从理论上很难给予明确的、可操作性的指导,学生学完之后会感觉思路比较混乱,不知道学了什么,不像财务会计那样能够按所学的知识进行相关业务处理,感觉学会了相关的技能;审计学课程逻辑性很强,很严谨,只要一个逻辑不准确就没法理解或在理解上出现偏差,而且理解相关的知识需要特定的环境,有时同样一个名词在不同条件下理解的角度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审计学太抽象、深奥、难理解。对于教师而言,也很难把课程内容讲得生动。
二、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
1.课程框架不明晰
审计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发展相对晚,审计学科体系的框架还不明晰,发展也不均衡,财务信息审计发展相对快些,而非财务信息审计、一般审计、行为审计的发展相对慢。学科体系的发展不均衡,框架不清晰也使审计课程框架不是很清晰,内容比较杂乱,前后的逻辑性比较差。这使得教学内容的逻辑相对欠缺,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思路也不清晰,影响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方法重教轻学
教学方法应该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注重教的方法,多数依赖于教材,以教师授课为主,忽视了学生学的方法,缺少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与相互影响,减弱了教学的整体效能。而且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教学双方的交流不顺畅,影响教学效率效果;同时学生也懒于思考,依赖性强,不利于创新思维、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影响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和能力,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财务和审计人才。现代教学方法应强调整体性,在教学中注重教师、学生、教材间的相互协调,发挥整体功能。
3.实践教学法应用不足
审计学的实践性强,要学好这门课,必须要求有较多的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最主要的是案例教学和课程实训。但是由于审计教学案例较少,案例的获取编写成本高,案例教学就成为教学中的难题之一。再者目前我校的教学班基本都超过150人,很难实行案例教学,或者教学效果较差。
实践基地基本没有发挥作用,基本是挂个牌就了事,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学生无法到基地实习,基地也不愿意接受大批量学生实习,所以实践教学整个体系是没有跟上步伐,导致审计学的实践教学法应用不理想。
三、审计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1.构建合理的审计学课程框架
一直以来,审计学的课程框架比较不清晰,内容比较杂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干扰,应该设计比较合理的课程框架。按照审计的基本工作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计划审计工作、风险评估及风险应对,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根据课程框架有步骤地学习,特别是业务审计中要加强说明审计方法的应用、审计证据的获取、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在这一基本程序下,形成比较合理的审计课程框架,并按照这一基本程序讲解相关内容。
审计基本程序图
2.教学内容的创新
从内容上看应该打破原来财务审计的局限性,应该把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税法、税务会计等相关内容融合起来。财务审计属于事后审计,上课的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这个时候其他的专业课程实训基本结束,如果学生能够把原来所完成的实训材料很好的保管下来,到审计实训的时候根据他们自己完成的材料来进行财务审计会弥补软件实训的局限性。这不仅可以检查学生自己过去财务实训完成的情况,还可以促进学生在实训过程思考和创新,而不是根据软件原本设计好的业务根据答案去填列。当然这样做可能需要加强课程之间的延续性和相关性,对教师和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但能更好地实现实训应有的效果。这些审计主要都是围绕财务信息审计展开,其他类型审计的内容涉及很少,因此,可以在内容上增加一些非财务信息的审计、行为审计、生态审计等等,在内容上加以拓展。在教学管理上也需要安排小班上课,以小班、小组、角色的扮演来共同完成。
3.注重实践教学
(1)加强实验室建设,重视模拟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学生在实验室,借助仪器设备,根据已有的教学软件,独立操作、分析,从中获得经验,培养实践技能,掌握技巧的一种教学形式和方法。实验教学必须借助仪器设备和教学软件,软件中资料的设计都是仿真的业务和票据,比较直观,能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审计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单纯依靠理论教学是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复杂的实际审计工作。因此,模拟实训是审计教学必备的环节,实训过程以审计案例为主线,以学生上机实训为主,从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审计计划的制定、重要性审计风险的评估、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的整个审计流程,每个环节需要注意的事项,特别是实质性测试环节更是能够让学生把所学的会计知识和审计理论知识很好的结合应用,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为达到以上目标,必须做好审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审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包括教学软件和教学平台两大类。教学软件现在大部分院校用的都是财务审计的教学软件,只涉及财务审计的内容,而且形式上都是手工账报送审计形式,没有场景虚拟,这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能设计一个多层次的教学软件,大量引入目前的3D动画和虚拟场景,把案例的执行过程以动画和虚拟场景的形式体现在软件中,这样更具有更有现场性。比如工程项目造价审计案例的设计,应该把投资估算审计、设计概算审计、施工图预算审计、工程结算审计、竣工决算审计等工程项目造价审计的基本模块都包含在内,再根据每个模块审计应该包含的内容、需要的材料、注意的要点等作明确的介绍,然后辅以3D动画的形式增加软件的的现场性,让人有亲临现场的感觉,也明白不同的审计对象对审计人员有什么不同的要求,在特定项目的审计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等。其次是教学平台的建设。由于实验室和学生数不匹配,审计模拟实验不应该仅局限于实验室完成,应该设置平台让学生在宿舍、图书馆、教室都能完成,这样学生可以自己安排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进度,也可以随时复习之前的相关内容,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与教师取得联系。这样使教与学变得更人性化,能够更好的利用课余的时间。实践基地平台的建设后面阐述。
(2)重视案例教学,积极编写教学案例
审计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课程,课本给予的基本是理论知识,很难理解和记忆,如果能够通过案例的讲解,把复杂的过程和抽象的理论在案例中体现出来,既便于记忆又容易理解理论知识。那么教学案例的取得和质量就成为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案例要有一定的新颖性、复杂性、可理解性,最好是任课老师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获取改编的。目前现成的审计案例相对比较少的,所以案例的收集与编制就成一大难题。案例的编写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不仅需要老师的参与,还需要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参与资料的收集,实践活动的参与,共同编写案例。只有不断积累修改才能做好案例教学,使案例真正贴近实际,讲解起来形象逼真,当然这过程需要学校相关部门给予时间和经费上的支持。
(3)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
除了课堂教学中的多种教学方法外,学校还应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行政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的广泛的业务联系,实现校企合作。学生到实际单位,参与他们的日常工作,可以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业务,课本中的抽象知识能够很好地在实务中体现出来,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学生参加现场工作,还能培养和检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这也是目前对审计人员能力考核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这些过程和场景都是学生在课堂或实验室所无法感触得到的,只有与这些实际单位建立好合作关系,把学生送到实际工作的现场,才能弥补课堂教学和实验室仿真教学的局限性,才能真正培养和检验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思辨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目前本校的财务处已经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财务实践平台,应该鼓励审计处也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虽然我们也与事务所和企业建立合作,但由于学生人数多,实践基地少,只能满足少部分学生的要求,因此要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有更多的真实学习的机会,为他们将来的工作培养必备的技能。
4.推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启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适当地加以引导,最终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环节,使师生的教与学得到很好的配合和协调,改善教学双方的紧张关系,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学习变成一种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为了更好实现启发式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任务时是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知道如何给学生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和如何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则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和主人,通过教师引导,不同学生间的不同观点的碰撞和讨论,使思维更加活跃,视野更加开阔,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教与学的相辅相成,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
专业实习报告
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实习又是对每一位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会计实习报告内容实习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矗而会计是指对具体事物进行计算、记录、收集他们的有关数据资料,通过加工处理转换为用户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
为了加强我们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关会计岗位的实地实习。在学校的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我于2010年寒假期间到广州市恒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将近20天的实习,在这20天的时间里,我把所学两年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找出差距,看应如何处理所发现的问题。总结一下所学专业知识的不足之处,不扎实的地方,找出需要重新巩固的知识,学会了和同事沟通,以及在社会工作中应该如何为人处事。
一、实习目的(重要性)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针对于此,在进行了三年的大学学习生活,通过对《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及《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的学习,SEO可以说对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因此,我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在2010年的寒假,义乌网站优化有幸参加了为期近20天的专业实习。
财务会计实训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水平.在实训过程中,通过做分录,填制凭证到制作账本来巩固我们的技能。适合做手机铃声的歌曲通过财务会计实训,使得我们系统地练习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际搜集整理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提高运用会计基本技能的水平,也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检验。通过实际操作,不仅使得我们每个人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薄的会计工作技能和方法,而且对所学理论有一个较系统、完整的认识,最终达到会计理论,会计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二、实验内容
我们以模拟企业的经济业务为实训资料,运用会计工作中的证、账等对会计核算的各步骤进行系统操作实验,包括账薄建立、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审核和填制,各种账薄的登记、对账、结账等。在学了一个学期的基础会计之后,我们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对于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还是有一定难度,不能够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如果不会做账,如果不能够把发生的业务用账的形式体现出来,那么就不能算做会计。于是在大一地二个学期我们开了这门会计实训课。
在实训中,我们首先掌握了书写技能,如金额大小写,日期,收付款人等等的填写。接着填写相关的数据资料。再继续审核和填写原始凭证。然后根据各项经济业务的明细账编制记账凭证。根据有关记账凭及所附原始凭证逐日逐笔的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其他有关明细账;往后我们会编制科目汇总表,进行试算平衡。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并与有关明细账、日记账相核对;最后要编制会计报表;将有关记账凭证、账页和报表加封皮并装订成册并写实验报告。
在本次会计实训中,我们实训的内容以一个较大的模拟单位的会计资料为基础,结合专业教材的内容,对会计主体的必要简介,相关资料的提供,有关经济业务的提示和说明等等。在实训中,我们充当单位的记账人员,掌握了应该如何处理具体的会计业务和如何进行相互配合,了解如何纳税,如何处理购销活动、生产经营、往来结算等具体业务流程,弥补我们在课堂学习中实践知识不足的缺陷,掌握书本中学不到的具体技巧,缩短从会计理论学习到实际操作的距离,也可通过实训的仿真性,使我们感到实训的真实性,增强积极参与实训的兴趣。
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在实习期间,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反之,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因此,做账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有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这次会计实习中,我可谓受益非浅。
会计理论来自于会计实践,是会计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同时又对会计实践工作加以指导,所以我们在会计专业学习中,不仅需要构建出较完整的理论框架,而且还要树立起完整的操作理念。然而,会计专业教材是以系统讲解会计理论为主,列举的典型会计业务只是为印证阐述会计理论服务。所以我们将教材的理论知识学完以后,进行这次综合模拟实训。实训重在动手去做,把企业发生的业务能够熟练地反映出来,这样才能证明作为一个会计人员的实力。比如课本上及会计模拟实验中都要求将记帐凭证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及转帐凭证三类凭证,刚开始分不清三者的区别,往后就孰能生巧了,还有就是总账、明细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等的填制,虽然现在还有点手生,但只要细心,一步步的填制,我对自己往后熟练的填写很有信心。然后就要把实训书上各种单子、凭证剪下来附到转账凭证、付款凭证、首款的凭证的后面,方便以后的查看。最后就是装订,搜狐微博注册小小的装订还有大学问。
关键词:会计学 核心课程 教学改革
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是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课程,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国际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西方会计学》等课程。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会计学专业知识,具备一定学习与实践创新能力,适应国内与国际经济发展需要。目前市场经济发展变化迅速,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理论与实务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创新和发展,这势必对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提出挑战。在会计学专业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将会计基本理论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紧密结合;还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将大量的新知识以更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传授给学生,为地方培养更优秀的会计人才。
一、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在地方院校多年的教学中已经形成体系,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核心课程间内容重复
教材更新速度永远跟不上会计改革的步伐,部分教师完全根据教材内容讲述,不能及时补充与更新,造成教学内容陈腐、过时,使学生毕业就面临知识陈旧、不适用问题。另外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内容重复、见习时段的安排等课程整合也存在问题。如,财务会计学课程里面有大量的现值需要计算,而这部分内容恰是财务管理学中主要介绍的内容。财务会计学先开设,而财务管理学后开设,存在财务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课程内容的整合问题;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高级会计学课程之间教学内容中都涉及现金流量表、部分具体准则等重复问题;基础会计学中证、账、表内容与会计模拟实验的整合问题;财务会计学课程本身的整合问题。第三,从地方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基本趋势及其质量标准看,在课程内容上,也没有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特色需求。
在教材的选用上,多数教师选用的都是高层次院校编写的教材,这对于地方院校是不太适用的。
(二)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效果不佳
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涉及概念性的内容多,理论性强,前后内容联系较密切。因此,教学中添加反映生活中鲜活事例,多媒体教学不失为理解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的一条重要途径,不仅能提高教学速度,增加教学内容,还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体会到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所带来的学习乐趣。如何巧妙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但在现实中,地方院校一部分教师还在用一只粉笔上课,部分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多媒体教学也变成减轻备课的压力、减少黑板板书的手段,其教学课件几年不变,重复使用,不但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形式也不变换,缺乏新颖性和实用性,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 会计学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困难大
首先,企事业单位出于会计信息保密性与安全性的考虑,往往并不愿意接收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即使接收也数量有限,因为在企业中为了方便各种票证、信息的传递,会计部门在空间上大多按岗位之间的业务联系紧凑布局,其狭小的办公场所不可能容纳一大批学生参观实习。
其次,会计工作本身的严肃性决定了实习单位不能给学生提供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而完成这一职能的直接载体是各种票证、账册和账表,所有这些票证、账册和账表都要求有填制和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以明确经济责任,为防止这些票证、账册和账表的丢失和数据安全,实习学生很少能有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果是己经实行会计信息化的单位,信息化系统本身严格的操作权限设置,更使学生失去上机操作的机会。
二、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
针对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一)更新教学内容,正确处理各门课程在整个体系中的作用和功能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要遵循整体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先进性原则。强化知识体系的整体性、综合性,同时又要分清主次,正确处理各门课程在整个体系中的作用和功能。时刻关注地方经济发展态势,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的新情况、新问题,跟踪科学发展前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时剔除陈腐、过时、不适用的教学内容,保持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另外,整合课程间重复的部分。在教材的选用及更新上,应要求自编教材,以适应地方院校特点。比如财务会计学课程,应分上、下部分开设,前一部分讲解财务会计的基础知识,后一部分针对中级会计师考试内容来介绍,使学生毕业时能达到中级会计师水平,将财务管理中公允价值问题前置,课程间重复内容删减等。同时,努力开发网络课件,建成由文字教材、电子教材、网络课件、试题库、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构成的立体化教材。
(二)提高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比率及利用效果
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同时,更要提高其利用效果。首先,课程所属单位的教学主管要将多媒体教学建设、发展列入每学期工作日程当中,使多媒体教学质量工作常态化。其次,利用每学期课程结束后的空余时间将本学期被学生称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软件予以展示,并开展多媒体教学质量评比活动。第三,加强示范性活动后续培训工作,传授教学中常见问题的处理,与课程内容如何紧密关联,多媒体信息量大,如何使学生的思维能跟上幻灯片切换速度,补充适当的板书。板书的好处在于过程清晰,节奏与学生的思维基本同步,因此,在关键内容或关键过程上,辅之于板书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构建校内会计专业信息化模拟实验室
会计专业信息化模拟实验室应分为两部分:会计信息化实验室和审计信息化实验室。
会计信息化实验室通过会计信息化专用教学软件来搭建企业财务和管理的模拟环境,让学生分岗位、分角色体验企业岗位角色、企业业务流程,培养岗位操作能力,使学生步入工作岗位之前就能真实地接触企业真正使用的主流会计信息化软件,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业务处理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会计信息化实验室涵盖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存货与仓储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以及货币资金等业务的模拟训练,其中的实训业务知识涉及成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多学科。通过真实的校内会计业务环境的逼真模拟,学生即可得到实践能力的提高。
审计信息化实验室应内置多套审计案例数据,以审计作业软件为工具,全方位模拟、全过程仿真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业务。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审计作业软件和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基本原理,熟练使用各类审计工具以及查询、查账、报表等功能,制作与编辑审计工作底稿,并在审计信息化环境下出具审计报告。
总之,应用型院校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度重视教学内容的更新,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建立模拟实验室,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增加综合教学实践时间,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杨国豪.“以评促建 评建结合 加强教学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集大党校》.2007-1-23 14: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