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风险培训总结范文

风险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风险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风险培训总结

第1篇:风险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风险管理;重症监护;管理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78-01

重症医学科(ICU)是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其综合了新型医疗设备、医疗护理专业技术和医院先进管理的优点,建立的直接目的是提升医疗质量,为需要救治的危重病人提供及时而迅捷有效的治疗和护理[1]。现代医学技术日趋完善,使得ICU承担全院危重病人的抢救及监护工作,能及时有效地管理好ICU中的风险因素,对提高护理质量和挽救病人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旨在分析ICU中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并寻求防范对策,进行合理管理,以便有效防止和避免发生护理风险,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是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全院共有护理人员558名,其中男性39名,女性519人;护理人员年龄在19-56岁,平均年龄(31.4±5.6)岁。医院共有病床总数820张,每日收治患者数量平均约1000例,其中危重患者占到10%-15%,多集中在ICU。

1.2研究方法

1.2.1制度的完善及培训针对ICU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制订并完善相应防范制度,并对护理人员加强理论和技能培训。根据临床实践和管理需要,建立“ICU危重患者护理安全管理规范”、“ICU危重患者压疮防治措施”、“ICU危重患者诊治讨论制度”以及“危重患者用药安全管理规范”等相应的管理制度文件。制度完善后,制成方便携带的小册子并分发到各个科室;由护士长负责组织培训,必须落实到每一名护理人员;在培训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对ICU危重患者护理专业理论和技能方面的培训[2]。

1.2.2识别和评估ICU患者的护理风险经过几年的总结记录,发现在ICU中患者的护理风险中,用药环节的风险比率较大,占到全部护理风险的67%左右,此类风险既包括了药物的录入、配制和使用方面的风险,也包含了精、麻及贵重药品的使用和管理方面的风险。

1.2.3针对ICU护理风险的防犯措施

1.2.3.1落实配药及用药流程的改进针对用药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加强配药及用药全过程质量控制和改进,包括取药环节、收药环节、输入医嘱环节、打印治疗单环节、粘贴输液单环节、配药及用药环节等,均做到有效复核管理。另外,对容易出现纠纷和差错的环节进行改进,如避免危重患者因欠费缺少药物,在静脉输液时出现漏配漏输等情况[2]。

1.2.3.2加强ICU患者的身体护理大多数ICU患者因病症危急,均不同程度并发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症状,常出现大、小便失禁和长期卧床等情况,从而很容易引发压疮。护理人员应根据“ICU危重患者压疮防治措施”,根据不同患者情况进行合理的压疮评估工具,加强对ICU患者的身体和皮肤进行护理。

1.2.3.3注意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良好的沟通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得到患者的信任和认可。对待患者要做到热情接待、细心护理、解释耐心、精心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采取虚心的态度进行征求意见,让患者能够配合进行护理治疗,可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3]。

1.2.3.4加强护士风险防犯意识培训在对护理人员的定期培训中,通过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掌握,并及时将各地医院有关安全事故的信息进行统计,并同大家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并结合本院实际护理风险进行对照分析,加深护理人员的风险防犯意识。另外,医院应当在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后进行考核,以验证其掌握和履行程度,同时对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奖励,可以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诚信度,提高护士防犯风险的意识和处理风险的能力[4]。

1.2.4数据整理与统计学分析分别收集用药情况和压疮出现的患者例数,回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风险管理实施前(2009——2010年)对照组和实施后(2011——2012年)实验组的护理缺陷发生情况及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所得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分析处理,应用卡方进行检验。

第2篇:风险培训总结范文

近年来,很多经营好的中小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开始不断重视,在财务风险管理中,这些中小企业也取得了较多的成绩,在自身企业财务经营中也有自己的成型办法来规避财务风险,但总体来说,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内部控制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包括: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模式比较僵化,管理理念比较陈旧;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财务决策比较随意,费用报支不够合理;费用的审核权限过于向上集中。

(二)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企业资金严重短缺,流动资金周转不灵;盲目投资,导致投资失败;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短期行为蔓延。对于以上问题,究其原因,有企业内部的因素,也有外部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因素。

二、加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基于以上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更多的有效措施来提高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作者通过多年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经验,并结合相关的财务风险管理的资料和文献,总结出了加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对财务风险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估测与危机管理体系构建。

(一)提高财务人员风险意识

要想有效地提高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提高中小企业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因此在招收财务工作人员时不像大中型企业那样能够雇佣到学历较高、综合素质较强的财务人员。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大都是大专水平学历,其综合能力不如大中型企业财务人员那么高。为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内部做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和风险意识培养工作意义重大。具体的做法为定期对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风险意识培训和财务专业知识培训;中小企业内部一定要做好内部人员的人生规划工作,让员工意识到自己的公司是有前途的,把公司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发展,这样员工工作积极性就会提高,对于公司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过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的风险意识,可以有效地提升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二)对财务风险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

财务风险事前控制是指在财务活动之前所采取的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策略。财务风险事中控制是在财务活动过程中所采取的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策略。财务风险事后控制是在财务活动后,中小企业应及时总结风险管理的经验,建立档案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提高有力的支持。财务风险事前控制措施可以通过以下例子进行说明,比如某一中小企业在实施某一方案之前,进行决策时,既要考虑收益,又要考虑风险,通过客观的分析和风险决策方法的有效利用,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控制,以保障在出现意外风险后可以有效应对。财务风险事中控制是经常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法,直接观察、计算、监督财务风险状况,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只有这样在财务活动运行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避免财务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将那些意外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财务风险事后控制是在财务活动完成后,要及时进行风险事故的总结和汇总,将遇到的各种财务风险问题进行记录,并分析出现这种财务风险的原因,总结最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措施,为以后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

(三)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强化是提升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另一有效措施。内部控制的强化对于企业财务风险意义重大。具体的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主要包括:对中小企业内部的治理机构进行强化和完善,并有效地强化董事会的作用以此来提升内部控制水平;管理者水平的高低也制约着内部控制水平的高低,因此必须加强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素质,通过参与国家组织的各种培训来提升素质,另外在学习中不能只是形式,要真正从实际出发学习管理能力;企业文化也是培养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有效措施;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加强企业内部监督。

(四)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估测与危机管理体系构建

对于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估测与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中小企业财务活动风险估测体系及中小企业财务危机扭转体系。中小企业财务活动风险估测体系工作主要包括:筹资活动风险估测;投资活动风险估测;经营活动风险估测;企业收益分配政策等。中小企业财务危机扭转体系工作主要包括:财务危机成因分析;财务危机处理措施等。

三、结语

第3篇:风险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工程建设;承包商;HSE管理;实施

1、前期准备阶段

1.1 风险调查

基于风险的管理是HSE工作的主线,承包商管理也不例外。风险调查、识别、评价及交底在HSE管理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应避免风险管理流于形式,各项工作仅仅体现在资料层面上。而应该要求承包商组织形式多样的风险调查识别,充分识别评价不同时态、不同状态可能出现的危害和环境影响。组织有效的风险评价,确保这些内容有效传达到承包商现场作业人员,并收集、采纳来自一线员工的有效反馈、集思广益。承包商进入后,组织施工单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应注重使施工人员能够有应对风险的意识和处置能力,应要求承包商提交施工方案和相应安全技术措施,确保HSE控制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采取监控措施,保证措施得以执行。有些企业对于不同区域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基本上都是相同的, 这些大同小异的技术措施方案如果不能有效针对现场实际风险, 就会给后续作业带来风险,产生“两张皮”现象。因此,风险控制简明、有效、有针对性,是策划的关键。

1.2 目标分解

首先,应明确各方HSE职责,在签订合同阶段, 要明确企业与承包商的HSE职责,明确HSE资源投入,并定期总结双方职责和资源的履行情况。同时,应结合国家法律法规,保证职责传递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各方共同的目标。签订目标责任状。然后应要求承包商对各分部、分项、时间节点的分目标进行分解,形成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分解目标。避免承包商在制定HSE目标时,仅由少数HSE管理人员参与目标设置。有时设置的目标得不到施工管理人员的认同,造成目标管理起不到导向作用、流于形式。加强合同安全管理;避免承包商在设置目标的时候很多都是诸如人身、安全、环保事故为零等的模糊性目标,可操作性不强、形同虚设;避免承包商在设置目标时,重视安全,轻视健康、环境等损失较为隐性的目标;避免承包商HSE目标在量化考核、过程控制上凭主观直觉,不规范。

2、施工执行阶段

执行阶段重在现场管理。从监管环节上来看,违章作业仍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约占事故总起数的66%,可见制度的执行力是实现HSE 目标的关键。应重点关注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关注管理制度从上到下是否得到始终如一的落实。

2.1 强化作业现场HSE管理

目前承包商在HSE管理中或多或少存在资料与现场实际不一致的情况。在报审、报批时按照HSE标准规范编制,现场施工依据习惯便宜作业。现场作业人员HSE意识不强,措施规范执行不力。因此,现场作业HSE 管理是决定体系运行绩效的关键因素。要加强HSE管理标准规范在施工现场的执行;对于现场一些习惯性违章行为要下大力气强势管理,使承包商员工严格按照既定操作程序施工;对于重大风险作业应采取多层防范措施加强管理。

2.2 注重教育培训

承包商管理水平及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这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培训是提高他们HSE素质的根本途径。督促承包商认真执行三级培训(厂处级、站队级、班组级)。一级培训侧重于公司HSE体系制度、产品或作业的危险特性、安全职责设施等,站队、班组级宜采用互动式和互帮互学式现场培训,或以诸如班组班前讲话、共同看教育视频、安全活动、搞演练等形式。侧重于制度、设备工艺、劳动保护、岗位风险及经验分享等;另外可督促承包商开展以岗位危害识别为手段的培训、建立员工HSE绩效考核体系、典型案例及创建良好学习环境及安全工作环境等HSE教育工作。施工作业人员应理论少、实践多,传达少、讨论多,讲解少、演练多,注重实效。

2.3 强化作业许可制度

3、完工总结阶段

3.1 注重总结归档

建立合格承包商目录, 审查和记录承包商HSE 表现并将意见反馈给承包商, 以督促和鼓励承包商改进HSE 业绩。企业要对承包商的HSE体系进行考察和审核,

3.2 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并细化承包商考核体系, 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承包商后续评价和施工合同的参考。不应只通过处罚来管理承包商的行为, 要有相应的激励政策,对HSE 运行良好的承包商给予鼓励。对于HSE 业绩好的承包商应建立长期合作的机制; 对于施工风险大和新入场承包商要加大监管力度。

第4篇:风险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护理实习生;临床教学;导学式教学模式;情景模拟教学;护理职业风险;护理不良事件;安全态度

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生完成护士角色转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树立正确专业习惯、培养良好专业素养的关键阶段。国内研究显示,护生对护理相关法律知识、护理规章制度、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防护知识知晓率较低,法律意识淡薄,认为非常有必要对护生进行护理风险意识的相关培训[1-2]。在临床带教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培养护生将理论知识在临床的实际转化及应用实操能力,更重要的是强调护生在实习期及今后临床工作中职业风险的防范意识,尽量规避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安全,减少护患纠纷。本研究将从培养实习护生护理风险意识这一主线出发,完善传统风险教学缺失的思维认知启迪与自主学习反思,尝试引入导学式教学解析护理不良事件案例结合情境模拟教学方法,以提高护生职业安全认知,保障患者安全。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生170人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江苏省护理院校学生。按来院实习时间将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的实习护生98人作为对照组,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的实习护生72人作为观察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1.2临床教学方法

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护理风险认知培训,即由护理部教学护士长每月组织1次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会,选择当月具有教学意义的护理不良事件案例进行护理风险认知培训,将每例护理不良事件以PPT形式进行授课,内容包括不良事件具体内容以及原因分析。共组织学习6次,每次1个课时。观察组运用导学式情境模拟教学法,将护理不良事件案例结合情境模拟进行职业风险教学。演绎现场仍由护理部教学护士长主持,共学习6次,每次1个课时。观察组根据案例类型,将实习护生分为6组,每组12人,各组负责1个案例的情境化演绎,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2.1实施前教师培训及案例选择开展导学式情境模拟教学前,护理部及教学护士长选择6名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的带教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带教教师的岗位职责与沟通技巧、导学式教学模式内涵与应用、情境模拟教学方法与实施要点、护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的掌握与深入了解,以实现教师在进行职业风险教学时的方法一致性和内容同质化。全部内容分8个课时培训完毕,由带教教师共同商讨选择具有教学代表性、复杂性且具警示作用的案例6个,其中包括违反核心制度、法律法规相关事件、临床知识缺乏、护理沟通不当及违反操作原则,具体案例分别为误用二甲苯事件、止血带遗漏事件、私自弃液事件、冲洗液体与静脉用药混淆事件、住院自杀事件、外周静脉药物外渗事件。1.2.2导学式情境模拟教学方法1.2.2.1案例解读在情境演绎前,6名带教教师分别带领1个实习小组,以“小班”形式对6个案例进行解读,主要在每周实习业务学习期间进行,每次1个课时,共4个课时,分为3个学习阶段:①由护生根据案例找出其中可能涉及的违反护理核心制度或操作流程的问题,轮流发言,带教教师进行补充解答;②教师对案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知识、正确操作流程、事件发生后的正确处理等学习元素进行提问,如其中有涉及“药物外渗”的不良事件,带教教师可以提出关于“药物外渗临床表现”“药物外渗的风险因素”“静脉留置导管维护”“药物外渗正确处理”等元素,指导护生充分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等数据库查阅资料,初步完成循证检索。③护生分别对循证后的护理风险相关元素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认知,随后教师对这些观点提出专业的理论指导与纠正,树立正确的护理风险认知,帮助护生梳理案例。1.2.2.2剧本设计6名带教教师分别带领每组成员以抽签方式选择案例,以团队协作形式在1个月内完成对所选案例的剧本编写与设计,带教教师根据组内实习护生的性格特色与个人特长分配任务与角色,并积极配合护生准备工作,道具、服饰、音响、麦克、环境等安排到位。剧本演绎时长以15~20min为宜,事件剧本以突出案例中的护理安全问题为重点,按照发生的时间及地点、涉及的班次及部门有逻辑、环环紧扣地设计,剧本要求以贴近实际生活的口吻进行编写,赋予角色生动的形象,给参与者和观众以真实的感受。具体设计要求如下:①师生协作,确立大纲,大纲以第三人称编写;②充实剧情,完善人物性格,串连故事情节,剧本以角色台词分行式编写,适当加上有利于后期排练的角色语气、动作、心理等;③场景、昼夜切换,真实还原案例中的场景与发生时间,幕布、幻灯片联合灯光配合进行转场。1.2.2.3演绎与总结护理不良事件情境化演绎现场安排在医院的学术报告厅,时间定于每月的实习生座谈会,每月对2个案例进行演绎与阶段总结,演绎现场由教学护士长主持,全体实习护生及各科室总带教现场观摩。护生在演绎过程中需充分还原临床实际情境,突出展示护理风险发生的各个环节,增强现场代入感。演绎结束后,由实习护生根据分组进行案例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并追根溯源探讨规避方案。最后由带教教师进行评价并补充讲解,使护生对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上报和处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强化学习效果,讨论总结时间控制在30min以内。

1.3评价方法

①安全态度:采用郭霞等[3]翻译和修订的安全态度问卷(TheSafetyAttitudesQues-tionnaire,C-SAQ)进行评价,该问卷包括安全氛围(16个条目)、工作满意度(5个条目)、工作条件(6个条目)、压力感知(4个条目)4个维度31个条目,以Likert5级评分法,从非常不认同到非常认同赋1~5分,分数越高,表明被调查者安全态度越积极。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82。②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的认知:采用护士对不良事件报告的认知问卷[4]进行评价,该问卷由报告类别(6个条目)、报告重要性(6个条目)、报告流程(5个条目)3个部分组成,共17个条目,答对1个条目得1分,答错得0分,得分越高表示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认知程度越高。此问卷内容效度为0.89,Cronbach′sα系数为0.920。③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教学模式的评价:采用自制的课程评价反馈表调查两组实习护生对培训形式、教学内容及理解程度的认可度,共9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非常不认同、有点不认同、说不上、有点认同、非常认同”依次赋1~5分,得分越高,认可度越好。6次课时结束后的当月实习生座谈会上进行调查,由教学护士长及2名内外科总带教组织护生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线上问卷并当场提交,有效回收率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EpiData3.0进行双人录入核对,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行t检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培训前后安全态度评分比较见表2。2.2两组培训前后对不良事件认知评分比较见表3。2.3培训后两组对护理风险教学模式认可度比较见表4。

3讨论

3.1导学式情境模拟教学法培养护生护理风险意识的成效

实习护生是医院护理队伍中一支不可缺少而又身份特殊的群体,在对其临床实践及带教过程中,需重视其职业风险意识的培养。发达国家已将职业相关防护知识作为课程教育,并且对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职业风险的在职继续教育,护生和在职护士都需持续接受风险教育,以增强护理风险认知[5]。研究表明,对临床实习护生进行护理风险相关知识培训,能有效提高护理风险认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6]。护生初涉临床,临床知识薄弱,对护理风险不敏感,导学式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围绕具体案例中涉及的学习元素提出相应问题,让护生积极地去探究、循证、思考,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促进护生掌握临床相关知识,更好地理解案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利于延伸应用至真实的临床环境。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临床场景重现将教学内容融入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可有效提高实习护生的情绪智力水平及共情能力[7-9]。本研究在情景模拟教学方式中融入导学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引导与虚拟实践培训联合,树立护生对护理风险的正确认知与判断。本研究结果显示,培训后观察组安全态度及对护理不良事件认知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护生的职业风险培养应以明确的教学模式为依据,且根植于有意义的自我评判及反思的基础之上[10]。导学式情境模拟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探究、学习,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境模拟过程中学生可以不断进行自我调控和反思,开拓思维、激发学习潜力[11-12]。本研究将导入式教学与情境模拟相结合,通过“案例解读-剧本设计-情境化演绎-总结与补充”的教学流程,使护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积极探索未知,善于运用学习资源找寻解决问题的最佳证据,将护理风险防范的相关知识充分融入事件模拟过程,该教学模式代入感强,易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固化的知识传授,促进师生共同进步。作为情境模拟展示的参与者,沉浸式的演绎更容易触发护生的共情能力,引起自我反省,患者和家属的扮演者表示:“站在他们的角度让我真真切切感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作为观众,情境剧的教学模式较PPT授课更为生动,能更清晰地了解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体验每个事件的结局及处理方式,正确认识护理风险。

3.2导学式情境模拟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护生临床教学满意度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对护理风险教学模式认可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在案例讨论环节,教师充分给予护生空间论述自己对于护理风险的观点和认知,鼓励护生积极思考、大胆论证,随后教师进行专业指导与纠正,帮助护生梳理案例,树立正确的护理风险认知。该教学模式首先是建立在师生平等沟通的基础上,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不仅能帮助护生脱离固定思维束缚,提高学习兴趣,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整合学习资源,不断填充知识库,进而增强对护理风险的敏感度;教学过程可拉近师生距离,减轻实习阶段陌生的工作环境和人文社交给护生带来的压力。其次,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需要带教教师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专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护生循证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充分展现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态度,可有效提升护生的职业自豪感,对于未来的临床工作怀有憧憬和奋斗目标。

4小结

第5篇:风险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大型养路机械;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本质安全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 3198.2016.22.103

大型养路机械由于结构复杂、作业施工线长面广、长期野外作业、人员分散等情况,造成施工管理困难,作业人员安全危险系数高。如何保障人员、设备安全,哪种管理方法适用于大型养路机械行业已成为行业焦点。中国神华轨道机械化维护分公司(简称:神维分公司)主要承担神华铁路线路的清筛、捣固、整形等养护业务,自2012年起摸索在各工务机械段采用风险预控管理方法,取得良好成效。为同行业管理者提供一定参考意见。

1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1.1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定义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是指在一定经济条件下,在企业生产周期风险源已知的系统中进行预识别、评估、分类,并消除、减少、控制,实现企业人-机-环境-管理系统的最佳匹配,减少事故的期望和社会可接受水平的风险管理过程。

1.2 内涵

“风险控制”为核心,以“冰山理论”作为一种科学的系统的运作模式,以PDCA管理的理论基础,对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所有的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所有的风险都可以控制”,在每次作业前先进行过程危险源辨识,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将风险可行有效降低到可接受程度。

1.3 目标

通过预控制为核心,持续、全面、全过程、全员参与、闭环安全管理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人员无差错、无故障、无缺陷的系统,没有管理上的漏洞,从而实现人员、设备、环境,管理本质安全,切断安全事故的因果链,最终消除已知的规则,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生产事故的发生。

在企业全生产周期过程中对系统中已知的危险源进行预辨识、评估、分级,进而对其消除、减小、控制,实现企业人-机-环-管系统的最佳匹配,使事故降低到人们所期望和社会可能接受的水平的风险管理过程。

2 准备阶段

2.1 全员培训

成立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委员会,下设推行办公室,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将责任分解至各部门、个人。全员进行风险预控知识培训,系统学习风险预控体系基础知识、构建思路、推行方法、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方法等。

2.2 制订系统文件

此系统由《程序文件》、《安全手册》、《考核评分标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风险管理手册》和《管理制度汇编》等六部分构成。制订该体系文件,使员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1)安全手册:明确公司管理的原则、目标和描述风险预控制管理体系涉及的流程及其关系,风险预控制管理体系在框架内的整体显示;使公司和部门的一些安全责任和权限规范化。

(2)程序文件:提供了相应的过程控制的目的、范围、责任、控制内容、方法和程序,以保证每个过程的功能的实现。《程序文件》是《安全手册》的支持文档,管理和控制各项工作的运行。

(3)风险管理手册: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通过精炼管理对象,明确相应的负责人或监管单位,并制定对应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措施,实现对人-机-环-管等危险源的风险预估,减少和防止事故的发生。

(4)评估评分标准:检查风险预控制管理制度、经营业绩、判别公司是否对风险预控制管理体系的一般要求的综合评价标准。

(5)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手册:明确岗位安全要素、职责范围和岗位标准内容,指导和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将不安全行为分为故意和无意两种不安全行为,制定相应的不安全行为观察、纠正措施和奖惩制度。

(6)汇编管理系统,包括公司的所有安全管理系统,包括风险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激励和约束管理等方面的辅助管理。

2.3 拓宽宣传种类

通过多种形式加大风险预控体系宣传力度,将风险管理手册按内容分类,制作成PPT演示文稿,利用视频系统在职工就餐期间循环播放,潜移默化增强职工风险意识;宿营车、淋浴车张贴风险宣传画,分批次组织工区职工参观学习;结合6S管理,在可视化管理中加入体系管理元素;推行施工预备会各岗位阐述施工点前风险预想,班组人员补充讨论的模式,推进职工主动学习本岗位风险预控知识的积极性。

3 实施情况

3.1 危险源辨识

采用工作任务法,对公司33项工作任务按工作流程,根据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进行危险源识别项目,共辨识危险源头404个。以此对这些风险进行分级、排序,其中重度风险任务5项、中等风险任务是23项、一般风险任务为5项,低风险任务是0项。人员危险源有323个,设备危险源有38个,环境方面危险源11个,管理方面危险源32个。

3.2 多种形式风险预控管理

推行过程中,将6S管理、标准化作业、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互溶共同,使体系真正落地。6S管理,即从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五个方面规范员工日常安全行为,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排除安全隐患、降低风险、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提高个人修养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危险,最终实现安全。

通过制定大型养路机械运行标准、检修标准、各车型作业标准等,各项作业按标准作业,保证严格按照标准作业,就能规避危险。日常生产活动中,各作业队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向“力争零伤害、追求零违章”更高目标迈进。

3.3 强化过程管控

如何实现风险超前预控?如何将风险控制贯穿生产过程的每道工序、每个环节?面对这些问题,公司经过长期探索,形成了公司、段、作业队三级管控制度。

公司主要对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进行宏观设计和总结规划,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对过程进行检查和考核,对中等以上风险制定管控措施并监督执行,及时解决和处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工务机械段主要对体系的执行进行细化、推进落实方面开展工作。一是针对不同设备、作业环境,组织进行危险源再辨识和风险再评估工作。将危险源细分到每个岗位、每种状态,做到作业、运行、保养三态下各类风险清晰明了。二是指导各作业队体系的健全和推进工作。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安全检查活动,发现体系落地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处理。三是细化管理,强化具体措施制定。针对施工运行、作业、检修保养、委外管理、消防安全、线路移交等领域易产生的安全隐患环节,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和补充规定,设计各种标识卡、标识牌、宣传版面,包括作业、运行、保养、司乘人员提示卡、委外检修卡、委外作业安全控制卡等,实行持卡上岗。

作业队是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基层单位,一线员工是体系落地的重点对象。为帮助员工识别危险源,管控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队从规范班前预备会风险辨识和班后总结分析会入手,作业前对施工环境、线上设备设施、道床饱满度、设备人员状况等进行全面调查摸底,预备会中采用“两图一表”形式,明确关键环节、关键点、管控责任人,逐级传达,将施工任务、指标和管控措施层层落实,直至班组、号位。不同岗位员工针对岗位危险源,轮流讲述本岗位危险源及相应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班后会及时总结分析作业过程中各号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考核意见。作业队领导每月轮流讲述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知识,每个班前班后会车组负责人对各号位、岗位人员进行抽考、点评、打分,周例会上队领导对班组长进行风险预控体系知识提问,月度考试中加大风险预控体系内容的比例,并将综合成绩计入绩效考核。

班组在日常管理中,按照“一个流程”方法落体系,结合现场实际,不间断开展现场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活动,对现场排查出的危险源及时明确管控措施和管控责任人。并持续开展危险源“讲背用”活动,让每名员工能熟悉本岗位风险,明白执行标准和控制措施。

3.4 开好班前班后会

各作业队充分利用好班前班后会,班前会上,施工负责人进行点名,观察员工思想动态,分配各项施工任务,状态较差、情绪波动比较大的员工分配次要任务,并把“学、讲、记、查、评”五字决贯穿始终。

学―指的是各岗位员工采用自学、集中培训方式学习风险预估管理系统理论,掌握控制危险源头、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方法。

讲―指的是班前会上施工人员根据各自任务分工,每天轮流讲述、分析次日施工任务的危险源及应对措施。如调查线路人员主要涉及的危险源,哪些里程有影响施工的障碍物,施工作业遇到时该怎么处理,配合单位提出的注意事项等;防护员根据线路条件,提出是否增设中间联络员、现场联系注意事项等;大机操作手根据各岗位职责预想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源,提出应对措施等。

记―指的是施工人员在队长、工班长布置施工任务、讲述安全注意事项、其他施工人员讲述施工过程可能遇到的危险源时做好记录,分析哪些事项与自己任务关联,做好防控措施。“知是行之始”,通过“学讲记”可以解决员工知道本岗位危险源的问题。

查―指的是在施工作业期间,施工负责人、工班长根据班前会上各岗位员工讲述的危险源,观察员工是否在作业中存在相关违章违纪行为,是否按预想的管控措施进行处理。

评―指的是班后会上,施工负责人根据当日施工任务进行点评、考核,分析总结当天施工遇到的特殊情况,指出哪些因素影响施工进度,观察到员工有哪些不安全行为,出现的“三违”情况等。其他岗位人员根据施工实际情况与班前会危险源预想进行对比,总结哪些情况没有预想到,哪些危险源没有辨识出,日积月累不间断总结,切实将风险预控落实到行动上。“行是知之成”,通过“查评”可以解决能否做到的问题。

3.5 强化培训

作业队每月由队领导轮流讲述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知识,全员参与,并在培训表上签字确认培训内容;每天班前班后会要求车组负责人对各号位、岗位人员进行抽考、点评、打分等督促职工主动学习;周例会上队领导对各工区工班长进行风险预控体系知识提问;加大月度考试考卷中体系内容的比分,综合成绩计入绩效考核。

3.6 强化目视管理

目视化管理是将相关管理事项转化为可见的文字、图片、图表、照片等方式,从而达到提醒、控制、警示、预防的作用,借以推动自主管理。风险预控管理推广小组通过设计各种标识卡、标识牌、宣传版面,提出了“持卡上岗就是进行岗前安全培训”管理理念。

3.7 加大考核力度

根据体系管理标准及管理措施要求,定期检查大型养路机械作业标准执行情况,加大对运行前设备状态检查、运行中呼唤应答、同步操作、劳动保护用品佩戴、现场防护、检修保养、委外施工、工机具摆放、续行连挂等关键节点的把握,优化作业流程、预控潜在风险、实现安全生产持续改进。

3.8 加强文化引领,促进理念提升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研究制定了《安全文化建设方案》,提出了“违章就是事故,遵章才能安全幸福”的安全生产理念,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围绕安全生产丰富活动内容,广泛开展“安康杯”竞赛、“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和“推进体系落地、树立红线意识”安全演讲比赛,通过安全文化引领,促进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3.9 运用任务观察式,规范人员不安全行为

根据数据的统计分析,各类铁路事故中,80%的事故都是由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人们的不安全行为更难以预测不安全状态,更难以控制。防止和避免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是预防和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是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后果。

4 实施效果

自2012年开始,通过在神维分公司运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管理方法,最终形成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切断事故发生的源头为手段、以危险源识别和形成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为基础、以人的错误行为控制为重点等系列措施,无伤亡事件发生,从人-机-环-管四方面保证了人员、设备、施工作业安全。实践证明,在大型养路机械行业运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管理方法是可行的。

4.1 人员安全意识和素养得到提升

通过培训学习,员工具备了相应的安全常识、技能和较强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得到提高,能够不论在何时何地何种环境和条件下,都能按流程和标准化操作,减少了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

4.2 设备故障降低

通过划区域,包干包管,使得设备都有人管,各区域零部件都有责任人负责检查、保养,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减少了因设备不安全状态造成事故,同比2012年单机消耗也有所下降。

4.3 工作环境改善

大型养路机械、附属车辆以及办公区域工作环境得到大幅改善,人、物、空间合理分配,摆放井然有序,减少了安全隐患,确保了生活、施工场所人员设备安全。

4.4 管理制度完善

细化责任到每个人,使每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人员明确自己职责所在,做到了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避免了管理漏洞造成的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第6篇:风险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部控制 风险防范

一、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风险

(1)良好的会计内部控制环境尚未形成。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文化尚未真正形成,部分银行管理人员还未充分认识会计内部控制及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参与和重视不够,在日常管理中,重业务发展、轻风险防范造成管理风险;员工业务知识掌握不够,对业务的风险点了解不透,规范操作意识没有得到强化,由于制度传达不到位和理解不透彻,容易造成操作不规范,潜伏着操作风险;员工风险意识不强,对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认为相关风控措施手续太繁琐,没必要,从而以相互信任代替制度制约,导致逆程序操作、重要物品管理不严、授权流于形式等违规操作现象的产生,出现意识风险;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个别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重扭曲,滋生拜金享乐思想,为达到个人目的铤而走险而出现的员工职业道德上的故意风险。

(2)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总体规划,表现为部分会计制度办法未能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变化及时修订和完善,造成了制度滞后于业务发展,或会计制度整合程度差,数量多但不够系统完整;会计内部控制结构仍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会计内部控制覆盖不全面,只停留在主要业务层面和一些业务产品上,而未延伸到银行会计活动的所有层面和业务流程上;有的制度规定太过于原则化,不切合基层行实际情况,实际执行中往往缺乏可操作性而流于形式。

(3)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不够。思想上不够重视,未能正确处理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对制度的执行只做表面功夫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遇到具体问题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因业务水平欠缺、对制度理解不准确,法律意识淡薄,风险防范意识差,自我约束能力不够,造成的制度执行不到位、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现象。

(4)会计风险识别与控制的方法落后。会计控制方式未标准化,制度文件不够系统,缺乏对主要会计业务环节的全面分析,这样就难以真实、客观地反映银行的会计业务风险;会计内部控制方式较为单一。对会计风险识别与控制手段的研究处于被动局面,常常要等到案件发生后才总结经验,难以提前和充分识别新业务开办中存在的会计风险。

(5)会计监督检查的有效性不足。缺乏健全的会计监督评价体系,多层级多部门对同一业务内容重复检查,影响了会计内部控制效率;会计检查的覆盖面不能涵盖全部会计业务, 在会计管理人员偏少、检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检查频率和深度难以达到规定要求,不能与银行风险程度相适应;缺乏对会计检查人员的再监督,会计检查流于形式,“查而不报、查而不纠”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问责机制不够健全,缺乏必要的程序控制和违规处罚措施。

二、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1)从加强教育培训入手,提高员工素质,促进合规文化的形成。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开展对会计人员的培训, 将会计人员培训学习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通过开展会计内部控制知识竞赛、会计技能比武、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 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查防案件能力和综合履岗能力,以防范操作风险;大力加强会计人员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把思想教育和案件警示教育纳入培训计划,使思想教育经常化、规范化,通过培训使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牢固树立合规经营、合法操作的理念,逐步建立先进的风险控制文化和合规文化,培养员工自觉遵章守制的习惯。

(2)改进商业银行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在原有的内控制度基础上推陈出新,尤其是针对新推出的业务,要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及实施细则,作到内部控制有章可循;加强现行制度的评估分析工作,总结新经验,提出新措施,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和完善制度,促进会计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3)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风险如果不能被识别,它就不能被控制、转移或者管理。商业银行应通过狠抓会计基础管理、改进业务流程、提升系统功能,提高对风险的预警和控制能力;充分发挥金融会计对风险的反映、监督、预测、分析等作用。

(4)从强化信息技术入手,提高会计内部控制水平和质量。

商业银行应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对银行全部信息进行处理、分析、预测,推进银行业务处理自动化,逐步减少人工控制,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风险控制以减少故意风险发生的可能,增强会计业务风险控制的刚性约束,不断提高控制效果;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对业务操作流程进行全面的风险监控,加强柜面业务实时监测系统的建设,使银行后台可以及时梳理出可疑交易、违规交易信息,进行实时预警和处理,有效地从技术手段上解决前后台之间、上下级行之间交易信息共享的及时性问题,充分发挥数据集中和后台集中控制的优势,提升对交易的监督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

(5)建立高效的商业银行会计监督检查机制。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不论是制度的制定、执行,还是最终的评判,都需要恰当且必不可少的监督,以使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商业银行应加强会计内控队伍的建设,培养以会计主管、会计检查辅导员、结算专管员、电算化专管员和出纳专管员为主要内控监督力量的会计内控队伍,加强检查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检查人员的业务水平,改革检查人员管理体制,提高检查人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第7篇:风险培训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缺陷,从内控环境、制度建设、制度执行、风险识别、会计监督等几个角度进行阐述,针对出现的风险,从人员培训、制度改进、信息强化、监督整改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风险

(1)良好的会计内部控制环境尚未形成。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文化尚未真正形成,部分银行管理人员还未充分认识会计内部控制及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参与和重视不够,在日常管理中,重业务发展、轻风险防范造成管理风险;员工业务知识掌握不够,对业务的风险点了解不透,规范操作意识没有得到强化,由于制度传达不到位和理解不透彻,容易造成操作不规范,潜伏着操作风险;员工风险意识不强,对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认为相关风控措施手续太繁琐,没必要,从而以相互信任代替制度制约,导致逆程序操作、重要物品管理不严、授权流于形式等违规操作现象的产生,出现意识风险;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个别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重扭曲,滋生拜金享乐思想,为达到个人目的铤而走险而出现的员工职业道德上的故意风险。

(2)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总体规划,表现为部分会计制度办法未能随着业务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变化及时修订和完善,造成了制度滞后于业务发展,或会计制度整合程度差,数量多但不够系统完整;会计内部控制结构仍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会计内部控制覆盖不全面,只停留在主要业务层面和一些业务产品上,而未延伸到银行会计活动的所有层面和业务流程上;有的制度规定太过于原则化,不切合基层行实际情况,实际执行中往往缺乏可操作性而流于形式。

(3)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不够。思想上不够重视,未能正确处理业务发展和风险防范的关系,对制度的执行只做表面功夫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遇到具体问题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因业务水平欠缺、对制度理解不准确,法律意识淡薄,风险防范意识差,自我约束能力不够,造成的制度执行不到位、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现象。

(4)会计风险识别与控制的方法落后。会计控制方式未标准化,制度文件不够系统,缺乏对主要会计业务环节的全面分析,这样就难以真实、客观地反映银行的会计业务风险;会计内部控制方式较为单一。对会计风险识别与控制手段的研究处于被动局面,常常要等到案件发生后才总结经验,难以提前和充分识别新业务开办中存在的会计风险。

(5)会计监督检查的有效性不足。缺乏健全的会计监督评价体系,多层级多部门对同一业务内容重复检查,影响了会计内部控制效率;会计检查的覆盖面不能涵盖全部会计业务,在会计管理人员偏少、检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检查频率和深度难以达到规定要求,不能与银行风险程度相适应;缺乏对会计检查人员的再监督,会计检查流于形式,“查而不报、查而不纠”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问责机制不够健全,缺乏必要的程序控制和违规处罚措施。

二、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1)从加强教育培训入手,提高员工素质,促进合规文化的形成。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开展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将会计人员培训学习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通过开展会计内部控制知识竞赛、会计技能比武、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查防案件能力和综合履岗能力,以防范操作风险;大力加强会计人员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教育,把思想教育和案件警示教育纳入培训计划,使思想教育经常化、规范化,通过培训使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牢固树立合规经营、合法操作的理念,逐步建立先进的风险控制文化和合规文化,培养员工自觉遵章守制的习惯。

(2)改进商业银行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在原有的内控制度基础上推陈出新,尤其是针对新推出的业务,要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及实施细则,作到内部控制有章可循;加强现行制度的评估分析工作,总结新经验,提出新措施,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和完善制度,促进会计操作风险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3)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风险如果不能被识别,它就不能被控制、转移或者管理。商业银行应通过狠抓会计基础管理、改进业务流程、提升系统功能,提高对风险的预警和控制能力;充分发挥金融会计对风险的反映、监督、预测、分析等作用。

(4)从强化信息技术入手,提高会计内部控制水平和质量。

商业银行应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对银行全部信息进行处理、分析、预测,推进银行业务处理自动化,逐步减少人工控制,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风险控制以减少故意风险发生的可能,增强会计业务风险控制的刚性约束,不断提高控制效果;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对业务操作流程进行全面的风险监控,加强柜面业务实时监测系统的建设,使银行后台可以及时梳理出可疑交易、违规交易信息,进行实时预警和处理,有效地从技术手段上解决前后台之间、上下级行之间交易信息共享的及时性问题,充分发挥数据集中和后台集中控制的优势,提升对交易的监督控制和风险管理能力。

(5)建立高效的商业银行会计监督检查机制。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不论是制度的制定、执行,还是最终的评判,都需要恰当且必不可少的监督,以使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更加完善,更加有效。商业银行应加强会计内控队伍的建设,培养以会计主管、会计检查辅导员、结算专管员、电算化专管员和出纳专管员为主要内控监督力量的会计内控队伍,加强检查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检查人员的业务水平,改革检查人员管理体制,提高检查人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第8篇:风险培训总结范文

面对培训市场涌现出的商机,许多投资者跃跃欲试,培训机构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中国实战营销网作为在业内营销培训领域的专业培训机构,几年时间就在培训领域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作为该培训公司的创建者和管理者,笔者在亲身经验教训中总结出以下培训市场的七种赢利模式,供新进入的同行在确定公司业务模式前期参考。

A类:与政府合作,做某某国家认证,掌握垄断资源,靠发展加盟机构赚取加盟费和考试费。

门槛:与政府关系密切,没有政府关系的公司或个人很难达成合作。

风险指数:

目前几乎没有风险

B类 :挂靠或者承包某高校的一个培训部门,以高校名义来招生,背靠大树好乘凉。如:某某高校总裁研修班等。

门槛:与高校关系密切,或者拥有雄厚资金实力。

风险指数:

给高校的管理费用较高,一般为收入的三分之一,导致利润降低;受高校的管制多,不适宜施展拳脚;每一个项目都需要高校审批,往往由于审批的流程较长,耽误招生旺季。

C类:与行业协会合作,例如与物流协会做物流培训等等。

门槛:有招生能力,有资金支持。

风险指数:

招生情况与行业协会的影响力有关,如果该行业协会影响力差,则很难招生,所以要选择有影响力的行业协会。

D类:加盟某全国性培训机构,例如余世维倡导的培训界“蓝海战略”等。

门槛:有一定规模及招生能力,准入条件有高有低

风险指数:

培训机构滥竽充数的很多,所以要慎重选择培训项目。

E类 :从事市场自由竞争的英语、IT等培训领域。英语可以选择外企密集的国贸等地区,生源充足,而且学员下了班可以直接步入教室,省去路途奔波,很受外企白领欢迎。另外英语培训的企业团购目前正在兴起,建议英语培训公司关注这类客户。

门槛:只要是正规公司就可以,打些招生广告,聘请兼职讲师,租个教室就可以开班。

风险指数:

由于没有品牌,招生困难,师资没有保证,教学质量难以评估。(注:星级越高,风险越大)

F类 :以提供讲师为主业的培训公司。独家拥有该培训师,公司的业务就是保证培训师的授课水平,开发紧跟市场、紧跟企业的培训课程,属于培训内容提供商。面对的客户大部分是同业的培训公司,以渠道销售为主。

门槛:必须独家拥有该培训师,这样的公司一般培训师自己为法人或者股东。

风险指数:

如果投资者本人就是培训师,可以走这条路线。但需要搭配一名善于管理公司的合伙人或者经理人来帮助打理公司,才能使培训师抽出时间来在课程上精益求精。风险在于该培训师的授课水平,授课水平高则很顺利,否则就会很惨。

G类 :以销售课程为主的培训公司,讲师一般是签约讲师,和培训公司之间是关系,即为F类培训公司或自由讲师的渠道商,他们帮助F类培训公司或自由讲师销售课程,F类培训公司为他们提供培训讲师。

门槛:必须拥有强大的客户资源,具有独特的销售能力。

风险指数:

第9篇:风险培训总结范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儿科收治的2402例住院患儿,其中男1578例,女824例;年龄半个月~9岁,平均年龄(2.4±0.8)岁。经调查,共发生257例护理风险,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0.7%。

1.2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发生护理风险患儿的原因进行分类、总结,并探讨有效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2结果

经过调查分析,257例护理风险患儿原因如下:意外伤害85例,占33.1%;患儿病情观察不及时104例,占40.5%;患儿自身原因26例,占10.1%;药物配制问题42例,占16.3%。

3讨论

3.1儿科护理常见风险的原因分析

3.1.1意外伤害

意外伤害主要包括跌倒、坠车、坠床、烫伤、骨折、利器割伤、牵拉伤、眼创伤、气管异物、物品坠落砸伤等,原因为小儿平衡力差、婴儿发育不完善以及幼儿无危险意识等。由于幼儿不熟悉周围环境,加上自身具备较强的好奇心、模仿性等,易接触到危险物品,模仿危险动作;另外,患儿陪护家长也不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如离开时将开水杯放置到距离儿童较近的地方、没有拉上床栏等,增加了患儿意外伤害发生率。

3.1.2未及时观察病情

患儿受到生理解剖特点影响,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的特点,尤其是婴幼儿,如果其产生不适感,不能运用清晰的语言进行表达,如患儿呕吐后误吸或者蒙被,则能够在短时间内出现心搏骤停、呼吸骤停的情况,即使护理人员加强巡视,依然会出现抢救不及时、延误最佳抢救治疗时机的现象。另外,近年来随着医院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年轻护士越来越多,其临床经验不丰富、专科知识不牢靠,不能对患儿病情进行准确判断,进而易造成安全隐患;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如护士操作不规范,易导致发生外套管断裂到血管中的情况;输液过程中,小儿好动,如家长监管不到位,则会导致发生留置针滑出导致出血的情况。

3.1.3药物使用问题

药物使用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患儿自身原因:患儿自身对药物、抗生素具有过敏性,患儿治疗中使用的大多数药物均为首次使用,不能有效明确药物过敏种类,进而导致在应用药物的过程中易发生药物过敏的情况,给患儿带来伤害,构成护理风险。②药物配制问题:如药物配制时间较早,其放置时间比较长,那么会影响药效,造成污染;另外,患儿病情发展较快,医生需要根据患儿病情及时调整给药方案,如配制过早,会导致发生不必要的浪费;如药物剂量计算错误,会导致发生用药剂量过大或者用药不足的情况;溶媒不恰当,如在中性溶液(pH6~7)中注射用青霉素钠比较稳定,但在酸性溶液或者碱性溶液中会发生分解,进而降低药效,增加致敏物质;此外,还存在药物配伍不当的情况,维生素K1注射液可受到还原剂维生素C注射液的破坏,进而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如载体量较少,不能使药物完全溶解,或者还会由于浓度大产生刺激。积极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并给予有效处理;患儿用药过程中,护士要严密观察,了解患儿是否发生不适。

3.2儿科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3.2.1加强儿科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

部分护理人员自身责任心不强,缺乏安全意识,且业务能力比较差,临床经验不丰富,要加大对该部分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如护理人员为实习护士、进修护士或者新上岗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岗前培训,要将安全教育作为培训重点,对医院以往发生过的具有代表性的意外事件或者差错事故当作培训案例,希望护理人员能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另外,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的形式进行教育,安排专业律师进行专题讲座,为护理人员普及法律知识,使其依法进行护理,加强自律,严格防范风险。此外,对患儿陪护家长进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并改变不良行为,有效保证患儿安全。

3.2.2评估护理风险

主要评估比较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①评估常规护理的执行情况。②评估相关护理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③评估值班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④评估相关物品、设备的安全性。⑤评估护理人员的义务范围。⑥评估护理记录。⑦评估患儿和家属的交流沟通能力。对风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后,针对性地制订风险防范措施,最终降低风险。

3.2.3完善规章制度

为有效防范护理差错事故,解决护理纠纷,需要制订健全、完善、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通过制定完善的儿科病房安全防范制度,要求护理人员正确给药,严格把握药物使用剂量;另外,建立用药档案,每次发放药物时对患者、药物进行准确、详细的核对,确定准确无误。

3.2.4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要合理配置儿科护士,护士长要对科室护士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以及综合素质水平进行全面了解,切实做好排班、调班工作,尽量减少交接班次数;严格管理床头交接班工作,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静脉穿刺部位、手圈、皮肤状况、床头卡、胸牌以及治疗方法等情况是否准确;此外,还要做好急救药品和仪器使用情况的交接工作,并登记记录,明确各班护士的责任、职责界限,有效保障患儿安全。

3.2.5风险监控

为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需要加强风险监控,要提前对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或者现有的安全隐患进行发掘,根据风险制订预防、纠正对策,并对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跟踪评价,以便能够及时调整防范对策。护士长定期归纳、总结护理风险事件,并将调查结果作为对护理人员进行考评的主要内容,防止再次发生类似风险事件。

3.2.6加强用药安全管理

护士要定期学习药物知识,熟练掌握药物适应证;由于患儿病情变化较快,药物使用种类较复杂,因此,护士要对各类常用药物的知识进行熟练掌握;另外,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保证患儿安全用药;要求护士严格根据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确保规范、科学用药,充分保证患儿用药安全;此外,护理管理人员要根据儿科病房的实际情况,合理排班,充分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合理控制给药时间间隔,熟练掌握药物配伍原则,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