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节能相关知识范文

节能相关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节能相关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节能相关知识

第1篇:节能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 自理模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恢复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9.178

本院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发现自理模式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 选择本院6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现将研究经过和结果进行如下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 女12例, 年龄最大88岁, 最小63岁, 平均年龄(75.13±7.25)岁, 10例为股骨颈骨折, 14例为骨性关节炎, 6例为髋关节发育不良;实验组中男20例, 女10例, 年龄最大86岁, 最小62岁, 平均年龄(74.86±7.15)岁, 6例为股骨颈骨折, 16例为骨性关节炎, 8例为髋关节发育不良。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 即在手术前后均进行外科常规护理, 在术前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 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常规、血型等;在术前1 d进行备皮, 抗生素静脉滴注;术后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 引流管保持通畅, 对患者皮肤肿胀程度、色泽、皮肤温度进行观察, 对患者感觉情况、血运进行密切观察, 指导患者为去枕平卧位;同时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以此为依据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 提升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对并发症进行预防, 主要包括压疮、感染及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的预防;指导患者尽早进行康复训练等[1]。

1. 2. 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理模式, 即应用Orem自理理论, 以患者的病情、健康需求及护理问题为依据, 对患者自理能力进行动态评估和综合判断, 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法, 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均贯穿自理模式, 指导患者自理理论, 将自我护理的目的、意义进行讲解, 同时告知患者在康复训练中医护人员及患者本身各自需要承担的责任, 以患者病情为依据, 对护理方法进行调节[2], 具体护理方法如下:在术后第1天, 患者完全缺乏自理能力, 要给予患者完全补偿护理, 对患者自护需要进行满足, 主要包括呼吸道清理、基础生活护理、生命体征测量、翻身、受压部按摩等;术后第2天直到患者出院期间,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术后身体情况进行评估, 以患者自理能力为依据, 给予部分补偿性护理, 让患者做能做到的事情, 将其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 将其行为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提升;最后给予患者支持教育护理, 将自我护理方法告知患者及家属, 使其独立生活能力尽早恢复[3]。

1. 3 观察指标 应用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 同时应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对两组患者的髋关节恢复情况进行评价, 并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和对比。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主要是人体病变髋关节用人工假体进行替代, 以此对其疼痛进行缓解, 对髋关节功能进行改善, 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将生存质量提升[4]。然而在其治疗中因为患者肢体功能活动受到限制, 对其活动能力有所影响, 康复锻炼有较差的依从性, 因此, 必须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自理模式, 对患者自理能力加以提升, 对髋关节功能具有改善作用, 在整个护理过程中体现了以患者为核心, 让患者主动参与到护理中, 实现自我护理, 自主调节心理状态, 主动学习自我保健知识和康复训练, 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效果显著[5]。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护理中采用自理模式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 可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在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小康. Orem自理模式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护理过程中应用效果评价.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1):335.

[2] 朱苗.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自理护理模式的应用.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3, 27(2):108-109.

[3] 陈淑玲, 潘练, 董胜男, 等.早期ADL自理能力训练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效果观察.中国当代医药, 2014(22):114-116, 119.

[4] 李伦兰, 甘玉云, 张丽娜, 等.基于Orem自理理论构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延续护理模式.护理研究, 2016, 30(14):1735-1737.

第2篇:节能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 老年患者;术后认知障碍;麻醉;膝关节置换术

[中图分类号] R614.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31-90-02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Anesthetic Methods on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Underwent Knee Replacement

WU Liangyong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Xinchang People’s Hospital of Shaoxing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Xinchang 3125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anesthetic methods on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after knee replacement in elderly. Methods All 90 ASA Ⅰ~Ⅱ elderly patients undergoing knee replace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09 to October 2010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epidural anesthesia alone(group A),general anesthesia alone(group B)and epidural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general anesthesia(group C). MMSE test was applied in three groups before anesthesia and 1 day and 7 day after surgery to assess the cognitive function. Results On day 1,POCD occurred in 5/30 patients(17%)in group A,in 10/30 patients(33%)in group B and in 6/30 patients(20%)in group C. On day 7,POCD occurred in 3/30 patients(10%)in group A,in 6/30 patients (20%)in group B and in 64/30 patients(13%)in group C. On day 1,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ree groups significant(P<0.05),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C. Compared with group B,the incidence rate of POCD group A and group C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 The similar results were found after surgery 7 days.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alone,epidural anesthesia alone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POCD after knee replacement 1 and 7days in elderly patients.

[Key words] Elderly patients;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Anesthesia;Knee replacement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指患者在麻醉或手术后出现精神活动、人格、社交活动以及认知能力等功能的变化,表现为记忆力、注意力及语言理解能力等的损害和社交能力的降低,常见于接受大手术、急诊手术后的老年患者[1]。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进行复杂手术的老年患者也越来越多,其POCD的发病率亦明显提高。POCD可导致患者康复延迟、生活质量下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增加及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增加,所以研究POCD具有重要的医学和社会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体质和机体对物的反应和代谢情况都在发生变化,因此选择合适而有效的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观察应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09年12月~2010年10月ASA评分Ⅰ~Ⅱ级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0例,其中男68例,女22例,年龄65~79岁,平均(68.25±4.76)岁,体重45~75kg,中学或以上文化程度(受教育≥6年)。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A组,n=30)、全身麻醉组(B组,n=30)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C组,n=30)。所有患者术前均无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史或服用相应药物。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差异和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麻醉方法 术前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100mg、阿托品0.5mg。A组L2~3穿刺行硬膜外阻滞,麻醉平面控制在T10~12,布比卡因75mg+利多卡因100mg。B组依次缓慢静注咪唑安定0.1mL/kg、舒芬太尼0.05μg/kg、维库溴铵0.15mg/kg及丙泊酚1.0mg/kg诱导插管;C组在L2~3硬膜外阻滞成功后行全麻诱导,用药同B组。A、C两组术中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追加布比卡因+利多卡因至手术结束,B、C两组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调节通气频率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维持于30~45mmHg,潮气量(8~12)mL/kg;全麻维持:丙泊酚(3~6)mg/(kg・h)、维库溴铵(0.08~0.10)mg/(kg・h)泵注维持麻醉。术中间断吸入异氟醚,手术完成后停吸异氟醚、停注丙泊酚和维库溴铵。

1.2.2 指标测定 (1)所有患者均在麻醉前1天、术后第1天及第7天分别由同一试验者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价认知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2)MMSE评分标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最高分为30分,依据受教育水平的不同,文盲小于17分、小学文化程度(受教育≤6年)小于20分、中学或以上文化程度(受教育≥6年)小于24分时即可判断认知功能缺损。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术后与术前基础值比较,评分低于术前基础值2分,即可认为有认知功能下降[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所有计量资料用(χ±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当计量资料为非正态分布时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或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本研究全部病例系我院骨科2009年12月~2010年10月膝关节置换老年患者(年龄>65岁),共90例。三组患者麻醉前性别、年龄、体重、文化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三组患者基线情况一致,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三组患者手术与麻醉时间及麻醉用药量比较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布比卡因的用量显著大于C组(P<0.05),B组丙泊酚的用量显著大于C组(P<0.05)。

2.3 三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

A、B、C各组第1天与第7天的MMS评分与各组术前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麻醉前1d比较,*tA组=2.37,P=0.020;tA组=0.85,P=0.041;*tB组=2.87,P=0.005;tB组=2.38,P=0.019;*tC组=1.20,P=0.032;tC组=1.14,P=0.024

2.4 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比较

术后1天A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7%(5/30),B组33%(10/30),C组为20%(6/3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A、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A、B两组比较和C、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第7天时,A、B、C各组患者均有所恢复,A组发生率为10%(3/50),B组发生率为20%(6/30),C组为13%(4/3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A、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A、B两组比较和C、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

3 讨论

POCD是由多因素作用的共同结果,手术过程对生理机能的干扰、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直接的作用、遗传背景、文化程度以及年龄因素等,都可以影响术后POCD的发生。老年患者由于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退行性改变、功能储备进行性下降、术前多伴发其他疾病,因此术后容易发生POCD。衰老所引起的中枢胆碱能系统退行性改变可能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重要联系,中枢胆碱能系统的功能随着老龄的增加而逐渐减退,而且功能减退主要发生于中老年期和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的区域[3]。物(特别是抗胆碱药物和全身)是否通过诱发胆碱能系统的功能改变而导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目前尚无定论。

目前老年POCD患者的发病机制尚不是很清楚,因此只能从可能引起POCD的相关因素着手,在围术期加以预防。本研究比较了单纯硬膜外麻醉、单纯全身麻醉和全身-硬膜外复合麻醉方式对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全身-硬膜外复合麻醉是近年才广泛应用的麻醉方法,除减少全身用量、有助于患者术后迅速苏醒外,术中、术后复合硬膜外镇痛还能更有效地减轻手术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为老年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术后镇痛[4],理论上更有利于减少术后POCD的发生。本研究也发现全身-硬膜外复合麻醉组术后POCD的发生率较全麻组明显下降,但和硬膜外麻醉没有明显差异。

虽然全身-硬膜外复合麻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麻醉操作的复杂性,但对于老年患者的术后康复则意义重大,可明显减轻老年患者术中及术后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Rasmussen LS.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the elderly[J]. 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5,49(10):1573.

[2] Yao FS,Tseng CC,Ho CY,et al. Cerebral oxygen desatur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early postoperative neuropsychological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J]. 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 ,2004,18(5):552-558.

[3] 鲍杨,史东平,封卫征. 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0):2689.

第3篇:节能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肾结石;输尿管软镜;肾功能

肾结石作为泌尿外科高发疾病之一,以往建议通过开放手术的方式治疗,但相关临床资料中显示开放手术容易造成较大的手术创伤,且患者术后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恢复[1]。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肾结石的手术方案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比较典型的两种术式为经皮肾镜碎石术以及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其中,又以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治疗价值备受肯定[2,3]。故而,为进一步观察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同时分析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本次研究中将我院泌尿外科收治肾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下以不同手术治疗方案干预,相关数据对比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肾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方法分组,分别将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方面: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40~80岁,平均(49.6±1.8)岁,均为单侧结石,结石平均直径为(16.1±3.3)mm;实验组方面:男26例,女14例,年龄在40~80岁,平均(50.3±1.5)岁,均为单侧结石,结石平均直径为(16.5±2.6)mm。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纳入对照组中的40例患者采取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手术方案为:患者手术过程中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并做蛛网膜下腔麻醉。经尿道置入输尿管导管,然后调整至俯卧位。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肾中以及肾下盏,形成F20通道,肾镜置入并达到肾盂、肾盏部位,对患者肾结石具置进行确认,然后通过钛激光技术进行碎石处理,钛激光碎石操作参数为:550.0μm光纤,工作状态为40.0~60.0W,2.0~3.0J,20.0~30.0Hz。手术完成后常规留置16F导尿管以及6F双J管。

1.2.2实验组 纳入实验组中的40例患者采取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手术方案为:患者手术过程中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并做蛛网膜下腔麻醉。术中于患侧输尿管置入斑马导丝,使用扩张鞘连同内芯眼导丝置入输尿管内,置入长度在20.0cm左右,然后退出内芯并包括扩张鞘,使输尿管软镜能够以扩张鞘为通道进入肾盂,在手术操作视野下明确患者肾结石具体部位,然后通过钛激光技术进行碎石处理,钛激光碎石操作参数为:200.0μm光纤,工作状态为10.0~15.0W,0.8~1.5J,10.0~15.0Hz。手术完成后常规留置16F导尿管以及6F双J管。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手术方案下结石清除率,同时在手术前、手术后2.0h、24.0h、以及48.0h各个状态下的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对比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Neutrophils gelatinases related apolipoprotein)、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Cysteine protease inhibitors C)检测水平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相关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方法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方法检验,在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对比 对照组患者一期结石清除36例,二期结石清除2例,结石总清除率为95.00%(38/40);实验组患者一期结石清除37例,二期结石清除2例,结石总清除率为97.50%(39/40)。两组患者结石总清除率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肾功能对比 两组患者接受手术前,血清NGAL、Cys C检测水平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手术后,2.0h、24.0h、以及48.0h各个状态下,实验组血清NGAL、Cys C检测水平波动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肾结石患者已经无需通过开放手术治疗,经皮肾镜碎石术以及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成为了临床最常见的肾结石手术方案。目前,已有临床报道中分别证实了上述两种手术方案对结石清除的确切效果,报道显示两种手术方案的结石清除率可以达到90%~95%以上,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但目前的临床报道中较少涉及到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后各个时间段的肾功能进行对比,数据显示接受手术后,2.0h、24.0h、以及48.0h各个状态下,实验组血清NGAL、Cys C检测水平波动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

综上所述,输尿管软镜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确切,结石清除率高,且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安全可靠,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程跃,严泽军,马建伟,等.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肾结石46例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2,33(1):29-31.

第4篇:节能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 血管活性物质; 影响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emodialysis and blood perfusion on vasoactive substanc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and uremia.Method:178 chronic renal failure and uremia patients with dialysis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5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89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hemodialysi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lood perfusion.The changes of vasoactive substanc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s in the levels of ET-1,AngⅡ,NO and Sc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treatment,the levels of ET-1,AngⅡ,NO and Sc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Hemodialysis; Blood perfusion; Chronic renal failure and uremia patients; Vasoactive substances; Influenc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Medical College,Zhengzhou 45119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5.018

肾功能衰竭是患者肾脏功能出现异常,肾脏的正常功能部分丧失或者全部丧失,在临床治疗中有较多器官衰竭现象,治疗的过程中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尿毒症病情如不及时得到有效治疗会使患者体内的正常环境失衡,对患者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1]。目前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尿毒症患者主要使用血液净化方式进行治疗,并且在临床治疗上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为观察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两种血液净化方式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的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本院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于本院进行透析治疗的17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于本院进行透析治疗的17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正反面分组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178例患者中,男92例,女86例,年龄21~72岁,平均(55.26±5.39)岁;对照组男47例,女42例,年龄22~72岁,平均(56.74±5.11)岁;观察组男45例,女44例,年龄21~71岁,平均(55.33±5.19)岁。慢性肾盂肾炎14例,其中观察组9例,对照组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47例,其中观察组22例,对照组25例;高血压肾病35例,其中观察组14例,对照组21例;糖尿病肾病33例,其中观察组18例,对照组15例;多囊肾27例,其中观察组12例,对照组15例;梗阻性肾病22例,其中观察组14例,对照组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血液透析治疗时间>3个月;(2)未使用过血管紧张素抑制剂以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或已停药治疗时间>1个月;(3)对血液净化治疗的方式依从性较好;

(4)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并且签订同意书[2]。排除标准:(1)有全身感染或者肺部感染症状;(2)患有其他合并性疾病;(3)2个月内接受过激素、输血或者免疫治疗;(4)有外伤、手术史。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血液净化治疗前均接受为期4周的基础透析治疗。

1.3.1 对照组 对照组使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采用聚砜膜可重复使用透析器,4 h/次,3次/周,血流量控制在220~250 mL/min。使用碳酸氢盐透析液对其血液透析,透析液的流量是500 mL/min。使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对存在出血倾向的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透析过程中为避免患者感染以及其他不良症状,透析器重复使用次数应该控制在6次以内,重复使用期间要保证透析器的各项卫生指标均检测合格。

1.3.2 观察组 观察组使用血液灌流方式进行治疗,每2周进行1次血液灌流,每2周进行5次血液透析,4 h/次。使用HA130树脂血液灌流器对患者进行血液灌流。血液灌流器串联在透析器之前,使用肝素生理盐水对灌流器进行冲洗、浸泡,保证灌流器中的碳粒全面膨胀并达到最大的吸附面积,治疗过程中要及时预防血液灌流器阻塞以及凝血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血流量控制在220 mL/min,灌流使用为2 h/次。将灌流器取下之后对患者持续血液透析治疗4 h,使用普通肝素进行抗凝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接受治疗前后的内皮素(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一氧化碳(NO)、血肌酐(Scr)水平[3]。检测方式为清晨抽取患者5 mL空腹静脉血,离心半径20 cm,对上述指标分别测量并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治疗效果的满意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尚可、不满意;判定标准为本科室自制的调查表格,表格共分为50个问题,满分为100分;得分≥95分为非常满意,75~94分为满意,60~74分为尚可,≤59分为不满意。本研究共发放178例表格,收回178份,均采取现场收回方式。治疗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血管活性物质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ET-1、AngⅡ、NO、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血管活性物质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ET-1、AngⅡ、NO、Scr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满意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4.563,P

3 讨论

肾脏是维持人们正常生活的重要器官,和泌尿系统的正常运行有密切联系,其主要具备血液过滤作用。以平衡体液、电解质、酸碱度、血液等形式保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肾功能衰竭会将人体环境中原有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打破,在临床治疗中有较高致残率、致死率[4-5]。目前随着我国血液净化技术不断发展,多种血液净化技术都被广泛运用在临床治疗中。因尿毒症患者除更换肾脏外尚未有治愈方法,因此治疗中一旦被确诊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后大多使用血液净化治疗,当前使用血液净化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治疗原则为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防止肾实质被持续破坏。

研究发现,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内皮细胞损伤和活化现象,而人体正常的内皮细胞会合成并且释放多种活性物质保证人体肾功能的正常运行。但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的细胞因子会出现异常现象,患者血管有异常收缩现象,体内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出现增加,患者血小板聚集、黏附。随着其血管活性持续异常逐渐出现炎症、血栓等不良反应,使平滑肌细胞出现异常迁移以及增殖,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活性物质中的ET-1由21个氨基酸组成,通过增加肾血管阻力,保证人体内的肾小球和肾流量过滤功能,对系膜细胞的合成与增生进行持续刺激并参与到肾小球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AngⅡ属于血管紧张素-肾素系统中的重要因子,同时也是内皮细胞分泌过程中更加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在人体血管中可起到对血管平滑肌收缩、改善交感神经、增加血管张力的效果[6]。ET-1与AngⅡ均是人体血管内必不可少的重要血管物质。NO属于人体内源性血管舒张因子,和ET-1共同组成生理拮抗剂,其可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对血管内的舒缩平衡进行调节,保证正常血管的张力以及血液供应。NO可起到脂质浸润、调节血管张力以及减少炎症反应的效果。

本次研究对两组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分别使用血液透析以及血液灌流治疗。经观察后发现,血液透析的原理使用半透膜以及超滤中的弥散溶质效果进行治疗。多数学者均指出,血液透析对小分子尿毒素有良好的清除效果[7-8]。本次研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每周3次的血液透析治疗,这在临床治疗中属于一种间歇式的血液透析治疗方式,如果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体重有迅速增长现象,那么其在短时间的有较大的超滤量,会导致血流动力学无法正常运行,从而使患者出现低血压现象。同时研究发现,对患者使用血液透析治疗因可以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过度激活,会致使患者出现心肌缺血、高血压等不良症状,如果在临床上使用生理盐水将上述症状改善,那么又会引起水钠潴留现象,患者再次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时又会出现此种并发症状。

本研究发现,血液灌流的过程中吸附器有较大的吸附面积,可将分子量中比较大的物质有效吸附,因此其对血液中不良物质的吸附性较强。本研究发现,与血液透析相比,血液灌流更加接近于人体生理状态,主要原因是血液灌流可将血液中的氯和钠有效清除,这对保持患者细胞呈高渗状态非常重要。有学者指出,将血液灌流用于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不仅会减少因血容量出现的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各种并发症状,还可将透析治疗过程中的舒适感与安全性有效增加,从而将患者全身症状有效缓解,减少透析治疗远期并发症的出现,降低因此病导致的死亡[9]。有学者使用血液灌流技术对相关性疾病患者治疗分析发现,使用血液灌流治疗可将患者体内的β2-MG有效清除,从而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0-12]。

本研究发现,两组接受治疗前ET-1、AngⅡ、NO、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方桂莲等[13]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所有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接受治疗前的各项生化指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ET-1、AngⅡ、NO、Scr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使用血液灌流方式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管活性物质,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马云伶.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13,11(4):30-32.

[2]钱超.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的护理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4):2135-2136.

[3]喻晓东,李扬麟,毛艳卿,等.组合型人工肾对尿毒症透析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11,9(5):25-27.

[4]单剑萍,季刚.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5):481-483.

[5]纪镇华,孙艺,郑华,等.组合式血液净化对尿毒症患者血磷及甲状旁腺素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49):67-68.

[6]冉玉力,徐蓓蓓,吴艳春,等.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老年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3):301-302.

[7]张敏,韦真理,唐开奖,等.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毒素清除及自主神经病变的疗效评价[J].广东医学,2010,31(22):2943-2945.

[8]刘玲,钟玲,冯利平,等.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尿毒症患者血清中毒素对单核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4):380-383.

[9]周洪文,刘健君,黄萍,等.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尿毒症患者血脂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41(23):2381-2382.

[10]郭皓,杨向东,鲜万华,等.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指标及Fetuin-A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4,35(20):29-31,34.

[11]章友芳.心理护理对改善尿毒症血液净化患者情绪状态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2):43-44.

[12]李素波,张满生,寿苗林,等.老年尿毒症血液净化115例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0):1281-1282.

[13]方桂莲,王成付.多种血液净化联合治疗尿毒症并发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安徽医药,2013,17(2):343-345.

[14]王金玲.血液净化联合复方α-酮酸治疗尿毒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0):77-78.

第5篇:节能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节能;新能源;传热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1-0100-02

随着地球上的化石能源日渐消耗殆尽,“节能”已成为应对世界性能源危机的重要手段,节能观念的深入人心,将对整个社会能否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大学生的节能意识对整个社会的节能意识则产生着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因此,通过言传身教为大学生渗透灌输节能观念,应是每一位大学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

“传热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广泛开设于热动、建环、机械、化工、交通、电子等各个大学工科专业。[1]这门课程主要是研究热能传递过程的规律,与节能观念息息相关。在本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不仅可以宣传国家的节能政策,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另外对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拓展深化也将大有裨益。

一、传热学中的节能实例

泡沫塑料、加气混凝土、离心玻璃棉等材料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其根源在于其内部丰富的孔隙结构。然而孔隙越多并不一定意味着保温性能越好,湿度也对其保温性能具有显著影响,这里不仅涉及到导热的知识,也涉及到对流方面的相关知识。因此,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和合理的施工方法,对其节能效果具有重大意义。[2]

空心墙和空心砖到底有没有节能效果,这个问题同样涉及到导热和对流两个方面,可与保温材料的问题进行类比,得出符合工程实际的结论,并进一步加以分析总结,使学生了解使用空心材料进行节能设计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可以采取的各种方法。

对于圆形管道保温,保温层是否一定越厚越好,这涉及到“临界热绝缘直径”的相关知识,需要通过数学上求取驻点的方法对此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对于这种与“常识”相悖的问题,在教学中更是要尤为重视,重点讲解,否则极易使学生得出与节能目标相违背的结论。

对于烹饪器具的节能问题,则涉及到非稳态导热。对于同样的一种食材,水煮时属于三类边界问题,烘烤时属于二类边界问题,而微波炉加热则属于有内热源的问题。当学生明白了为何不同的灶具可以烹饪出不同质感的食物,也必然会对其中的节能效果有所领悟。

周期性导热部分知识的学习,则可使学生了解围护结构朝向与建筑能耗的密切关系,对节能型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此部分知识同时还涉及到“等温层”这个概念,对这个概念的掌握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地下深埋建筑和深埋管道在节能方面的优越性。

物体的颜色反映出该物体对可见光光谱的吸收特性,对于太阳等可见光占据较大比例的光源,在同等的条件下,深色物体可以比浅色物体吸收更多的能量。例如浅色屋顶可以在夏季更多地反射阳光,从而降低建筑内部能耗,起到节能的作用;而特朗勃墙表面采用深色涂料,可以在冬季吸收和储存更多的太阳能,用来在夜间更好地向室内供热,同样可以起到节能的作用。

功率相同的白炽灯和节能灯,其照明亮度却大相径庭,这其中涉及到某一波段光谱的能量发射情况在总光谱中所占的比例。在对普朗克定律进行深入探寻的基础上,学生将对推广节能型灯具的重要意义了然于心。

对于热流体管道外表刷白漆或包铝皮两种情况,并非触感较热的情况保温性能不好,这同样也是一个与“常识”相悖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需要引入辐射发射率的知识,利用综合传热的热阻分析方法,对两种情况的总热阻进行比较,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满足节能的目标。

双层中空玻璃的传热计算不仅是传热学中的一个综合性问题,也是关于节能的一个典型问题,空气夹层厚度、真空度、玻璃表面发射率、窗框密封性,诸多因素都将对玻璃窗最终的节能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其中涉及到导热、对流、辐射各方面的知识,并且互相关联耦合,使其设计计算工作具有相当的难度。

二、传热学中的新能源利用

随着太阳能、地热能、核能、风能等对常规能源的逐渐替代,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节能工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其中也涉及到许多传热问题。

材料在电磁波谱中所体现的辐射特性是太阳能利用中的核心问题。由于太阳表面的平均温度高达5761K,它向地球辐射的能量有99%集中在波长3μm以下的短波区,其中可见光和紫外线部分的能量所占的比例达到53%。根据不同材料对于不同波段能量的吸收、反射和透射特性不同,可以设计出各种不同的太阳能利用装置。例如设计太阳能集热器或温室用的玻璃时,如果能够采用短波透射率高、长波反射率高的低铁平板玻璃,可以大大提高能量收集效率,起到充分节能的作用;反之,在需要保温的建筑外窗上使用能够有效反射长波辐射的Low-E玻璃,也同样可以起到节能的作用。

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面浅层地热能进行供热和制冷的节能技术,其中地下埋管的设计和传热计算对系统的节能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传热计算不但涉及到土壤传热,而且还包括孔隙中空气导热、地下水体的自然对流和迁移传热,土壤的热物性、含水量、温度、埋管材料、管内流体物性和流速这些参数都将对传热过程产生影响。对于如此复杂的传热模型,必须在合理简化的基础上,采用数值传热学的求解方法加以研究。另外,地源热泵的土壤热平衡问题,也是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的关键问题,为了防止系统运行效率逐年降低,就必须要运用周期性非稳态导热的原理加以分析研究,确保冬季取热量和夏季放热量收支平衡。

核反应堆的安全传热是核能利用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反应堆瞬态运行和事故过程的堆芯传热,燃料及其冷却剂的传热特性,再淹没传热、再湿传热等各种特殊情况下的传热机理,这些都涉及到传热学的相关知识。对于反应堆冷却水加热的“沸腾危机”问题,更是核能利用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如果热流密度超过峰值,会导致沸腾工况突变,温度骤然升高1000℃,从而使设备瞬间烧毁。为了避免这种事故的出现,必须在了解沸腾换热曲线的基础上,对热流密度进行严密的监视和控制,确保其处在安全的工作范围之内。

利用热对流引起的空气流动效应实现自然通风,从而在建筑物中利用风能,也是建筑节能的一种常用手段。近年来,“微能耗”、“零能耗”建筑成为当今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将风能与太阳能、地热能结合起来进行利用,是新一代节能建筑的重要特征。这类建筑的设计建造必然涉及到传热学方面的知识,例如特朗勃墙、阳光间式太阳房等建筑形式中的温度场和气流组织,必须采用对流传热的数值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三、一些节能新技术在传热学中的应用

纳米孔气凝胶材料是近几年来新出现的一种超级保温材料。通常情况下,当保温材料的孔隙率较高的时候,导热系数很低的空气会对材料的导热起到抑制的作用,但却往往会使小孔彼此贯通形成大孔,空气在孔隙间流动,从而增强材料的对流传热。纳米孔气凝胶材料通过严格的生产工艺,将几乎所有的孔隙尺寸控制在70nm以下,小于空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材料的密度仅为空气的3~4倍。这种材料内部能在具有丰富孔隙结构的同时又不彼此贯通,同时遏制了导热和对流这两种传热过程,使其表观导热系数完全可以达到与空气相同的量级。这种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绝热技术,已经被美国顶级期刊《Science》列为世界十大热门技术之一,如将这种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必然会带来巨大的节能收益。

纳米玻璃隔热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隔热保温技术。该技术通过本体染色、金属化镀层、磁控溅射、夹层合成等多种工艺处理方法,在玻璃表面添加一层选择性涂层。该技术可用于建筑幕墙、橱窗、柜台、车船玻璃等不同场合,可以在保证可见光穿透率的前提下,大幅度阻隔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辐射。与普通玻璃相比,这种技术可减少60%~85%透过玻璃的太阳辐射能量,即使与双层真空玻璃相比,也具有成本和节能效果方面的优势,因而是一种在传热学领域极有前途的发展研究方向。

相变储能技术是一种可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利用、电力调峰、工业余热利用、跨季节储能、绿色电池等各个领域的新型储能技术。该技术是利用熔融盐、石蜡、脂酸等相变材料的潜热,将热量储存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由此实现一个循环的过程。如要掌握这种技术,就必须全面了解相变储热材料的传热特性,利用相变传热的知识对其传热过程加以分析研究。

四、结束语

掌握能源知识、强化节能意识是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每个工科大学生的必备素质。[3]“传热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工学学科,课程中的节能知识比比皆是。在本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将节能观念渗透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意识之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使其养成良好的节能行为习惯和科学的能源消费方式,并对社会各阶层人员的节能观念予以示范和引导,从而树立起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必将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杨世铭,陶文铨.传热学[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第6篇:节能相关知识范文

论文关键词:支付意愿;绿色消费;家庭汽车;环保节能

一、前言

截至2007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528亿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为3239.39万辆。家庭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对能源供应和城市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和第三大原油进口国。同时,汽车污染已经成为许多大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据预测,203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3亿辆,对应的车用燃油消耗将达2.5亿一3.0亿吨,相应的排放数量惊人。因此,推广环保节能汽车对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的目标有重要的意义。

环保节能汽车推广的关键在于确定潜在的目标消费群体,并根据其特征确定相应的策略。环保节能汽车能效高、污染小,但相对普通汽车来说,存在一定的额外成本,属于绿色消费范畴。支付意愿是绿色消费研究的重要内容。国内外关于绿色消费有一定的研究,但研究结果随具体的消费领域、地区、时间等不同,差异较大。国内在绿色消费定量研究上,特别是针对环保节能汽车消费的研究相当缺乏。绿色消费研究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前后。

影响绿色消费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可以划分为五类:人口统计变量、绿色消费知识、相关价值取向、消费行为及消费态度。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及可比性的限制,多数研究集中于讨论人口统计变量对消费者绿色消费支付意愿的影响。根据现有的研究,与绿色支付意愿相关的人口统计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以及居住地等。

一般认为,年轻、女性、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者倾向于有更高的绿色消费支付意愿。实际上,并非所有的研究都支持这一结论。如Reizenstein研究认为,男性更愿意为控制空气污染支付额外的费用;Robe,s研究发现,富有环境意识的消费者的年龄高于平均水平;Sandahl等人的研究发现,此类消费者其受教育程度和收入低于平均水平。

因此,尽管人口统计变量对绿色消费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但随具体的环境不同,可能会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本文将在分析人口统计变量与环保节能汽车支付意愿关联性的基础上,再引入相关认知与环保节能汽车绿色成本支付意愿之间的关联性。

二、本文的理论分析及假设

绿色成本分析法是绿色消费中常用的分析方法,绿色成本是企业在经营中涉及到的与环境资源有关的所有支出,包括资源消耗成本、环境支出成本、环境破坏成本、环境管理成本和环保支援成本。

本次研究对象是环保节能汽车,即限定为以目前市场上投放的同类可参照车辆的平均能耗及排放水平而言,排放相对更低、能耗相对更少的普通家用汽车。为达到排放低、能耗小的要求,支付意愿以受访者最高可接受的环保节能汽车相比同类型汽车的高出部分价格为度量。

为达到排放低、能耗小的要求,环保节能汽车需要在技术与设备上相对同类汽车有更大的投入,即绿色成本。这部分额外增加的成本,一部分通过汽车制造企业加强管理从而内部消化,另外一部分成本必将转嫁给消费者,从而影响到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基于前面的综述,本文提出与人口特征相关的假设1:年龄、收入以及受教育程度等3项人口统计变量与环保节能汽车绿色成本支付意愿存在相关性。

绿色消费方面的多数研究都支持人口统计变量与受访者的支付意愿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表明,混合动力汽车②的购买者有相对更高的平均收入、受教育程度及年龄。

假设2:提高消费者对绿色消费的认知程度有助于提高对绿色消费的支付意愿。

通常认为,产品相关知识直接影响消费者从信息收集到决策再到消费后评价的每一个阶段。尽管也有研究认为,环境知识与绿色消费行为之间不存在显着的联系,但多数研究表明,生态及环境相关知识是绿色消费行为的一个很好的预测指标J,有更多相关知识的人可能有更强的绿色消费支付意愿引。

三、实证研究设计

首先,根据研究的假设,进行变量设计(所有的测量条款均采用5点Likert量表)和问卷预试,在此基础上得到调查问卷。

然后,问卷调查以网络调查和纸质问卷调查相结合,共计回收问卷25017份。调查范围覆盖国内主要省区。受访者中在校学生占45.03%,剔除学生样本后,受访者人口统计资料如表1所示。问卷统计基于网站内建的SQL数据库。

最后,选定SPSS作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工具。

四、环保节能汽车绿色成本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假设检验

本次调查中,环保节能汽车绿色成本的支付意愿分布如表2所示,其中,不愿意支付任何绿色成本的受访者仅占8.3%,分别有68.1%及48.4%的受访者愿意支付高于3000元及5000元的绿色成本。

1.人口统计变量与环保节能汽车绿色成本支付意愿存在相关性的假设检验

为排除地区影响,本次研究仅选取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接近的京、沪、穗三地有购车计划的3022个样本进行比较。在进行支付意愿简化归并后‘年龄、受教育程度、年收入与绿色成本可支付意愿的关联性检验如表3所示,

统计结果拒绝了年龄与支付意愿之问的关联性假设(P=0.464),但不能拒绝受教育程度和年收人与支付意愿之间的关联性(P=0.000),这表明受教育程度与收人对支付意愿存在影响。具体而言,受教育程度越高,拒绝支付任何绿色成本的可能性减小,但在高支付意愿的比例上,各受教育程度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别,也就是说,受教育程度较低群组在支付意愿上两极分化越严重。而收人对支付意愿的影响更为明朗,收人越高,支付意愿越强。

考虑到收人与受教育程度之间的关系,在将收人作为控制变量引人后,受教育程度与支付意愿之间的关联性假设除年收人低于1万元的情况下(P=0.005),其它全部被拒绝,其对应的P值分别为:1万一3万(P=0.225);3万一5万(P=0.350);5万一l0万(P=0.081);10万(P=0.969)。也就是说,教育程度与支付意愿之间的关联性来自不同受教育程度对应的收人差距,而并非受教育程度本身,单纯受教育程度与绿色成本支付意愿之间并不存在显着的关联性。

同样,在将年收人作为控制变量后,关联性假设除收人大于l0万元组以外(P=0.002),其余各组均被拒绝。以上检验表明,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及收人等人口统计变量中,仅收人与支付意愿之间存在统计关联,其它要素与支付意愿的绝对量之间不存在显着的统计关联。将受访者可支付的绿色成本除以年收人,得到相对支付意愿,则京沪穗地区有购车计划的受访者,其相对支付意愿与年收人之间的关系如表4所示。也就是说,虽然低收人受访者的平均绝对支付意愿略低于高收人群体,但其相对支付意愿明显高于高收人群体。

2.认知程度有助于提高对绿色消费的支付意愿的假设检验

调查中发现,了解环保节能汽车特性有助于提高支付意愿,同样,认识到环保节能汽车虽然在短期内负担一定的成本,但符合发展趋势,也有助于提高受访者的支付意愿,如表5所示,二者均与支付意愿有显着的关联。值得注意的是,“环保节能汽车会影响驾驶性能”及“环保节能汽车不仅不会影响驾驶性能,反而会节省燃油”两项认知与支付意愿之问的关联假设均被拒绝,其P值分别为0.268和0.221。这表明环保节能汽车在驾驶性能和燃油经济性方面,性能的改变并不足以影响受访者的支付意愿。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前期获得的2.5万份调查问卷对环保节能汽车绿色成本的消费者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

1.受访者对环保节能汽车普遍有较高的支付意愿,分别有68.1%及48.4%的受访者愿意支付高于3000元及5000元的环保节能汽车绿色成本。

2.就人口统计变量而言,在控制收入因素后,年龄与受教育程度对于受访者在环保节能汽车绿色成本的支付意愿上均不存在明显的影响。 转贴于

3.收入与支付意愿之间存在显着的统计关联,有购车计划的低收人群体尽管支付意愿的绝对值略低于高收入组群,但其相对支付意愿更高。

4.对环保节能汽车的了解和积极认知有助于提高受访者的支付意愿,但技术细节的一般性了解并不一定能显着提高支付意愿。

中国目前正处于家庭汽车逐步普及的关键阶段,推广环保节能汽车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现有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当前各阶层消费者对环保节能汽车都存在较强的支付意愿。政府应积极推动燃油经济性标准及尾气排放标准的提高,激励企业产品升级,向市场及时供应环保节能型汽车。

第7篇:节能相关知识范文

一、做好学习与宣传

根据《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四川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及《xx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建设方案(2017-2020年)》,召开全体职工会议,宣传了文件精神,要求全体员工围绕全国节能宣传周“节能有我 绿色共享”的主题,深入贯彻落实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等有关要求,积极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等产品、新技术,培养绿色生活、绿色办公、绿色消费的良好行为习惯,倡导要将节约精神贯穿到每位干部职工的实际生活中,为建设全社会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采取的节能措施

1、在节能宣传周期间,利用单位LED等形式发送关于节能减排的常识,普及节能低碳、节水和资源循环利用知识。

2、在办公室张贴“倡导节能减排、共建绿色家园”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图,包括“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方面,利用场馆自身优势,对来全名健身中心锻炼的会员朋友宣传一些工作中、生活中的低碳知识,呼吁全民共同环保。

3、于6月14日全国低碳日活动当天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能源紧缺体验和绿色低碳出行活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倡导全体干部职工减少一次性用品消耗,减少待机能耗;开展停开空调和关闭公共区域照明等体验活动;鼓励以低碳的办公模式和出行方式体验能源紧缺,普及和推广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支持节能减排。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开展这次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节能减排意识,每位员工通过结合实际生活与工作,身体力行,切实做到了绿色生活、绿色办公、绿色消费等节能减排行为。宣传周过后,我局将会继续将节能减排这一意识用行动贯穿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为建设我们共同的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第8篇:节能相关知识范文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010年承担了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节能减排宣传培训示范村建设项目,在三个示范村展开了工作。

一、明确工作目标,工作重心

根据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010年农村节能减排宣传培训示范村工作方案》要求,2010年在建立三个节能减排宣传培训示范村,由于自治区农广校第一次承担这样的项目,没有经验可循,为更好地做好此项工作,自治区农广校派专人参加了呼和浩特市政府举办的节能减排宣传周活动,从感性上了解了节能减排的意义。自治区农广校领导班子认为要做好农村节能减排宣传培训示范村工作,让有限的项目经费、科普资料发挥最大的作用,就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宣传上,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工具的作用,扎实做好节能减排的宣传工作,增强广大农牧民节能减排的意识,帮助农牧民掌握节能减排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让节能减排的观念深入人心,最终达到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牧民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产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目的。

二、选择好示范村

示范村的选择首先要符合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规定的条件,同时自治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又制定了一些标准:1.示范村所在旗县应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县级校办学水平评估获得A级的学校中产生。2.示范村所在旗县的农广校校长要有事业心、责任心和较强的工作能力。3.示范村要具有区域性、代表性、示范性。村主任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4.示范村所在旗县的农广校要承担过国家、自治区农牧业项目。根据以上条件,经自治区农广校校委会研究决定,确定东部地区的赤峰市翁牛特旗乌敦海镇三道沟村、中部地区的包头市固阳县兴顺西镇史家营子村、西部地区的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图克镇红旗村作为自治区农村节能减排宣传培训示范村。

三、工作开展情况

自治区农广校2010年7月中旬及时将中央校配送的节能减排科普资料分发到三个节能减排宣传培训示范村,8月中旬将项目经费全额拨付到项目县账户,目前示范村培训教室的课桌椅、黑板、音频和视频播放设备和书屋的书架、桌、椅等培训设备已配备完善。每个示范村都建立了“致富早班车”村级广播站1个,节能减排科普宣传橱窗1个,并张贴了节能减排科普知识挂图。陆续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节能减排宣传工作。

三个示范村都建立了一个农牧民科技书屋,并将中央校配送的节能减排科普资料存放到农牧民科技书屋,使农牧民科技书屋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同时旗、县农牧业局、农广校也为农牧民科技书屋配备了书架、桌椅及部分科技图书和光盘。

为保证节能减排的宣传效果以及节能减排技术培训和科技致富技术培训的质量,自治区农广校要求承担项目的盟市、旗、县农广校要根据当地农牧业资源发展优势、生产布局,生产方式,分门类分层次选聘专兼职教师,建立起一支由农牧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经验丰富的农牧民技术员、科技能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等组成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下转14页)(上接12页)

根据培训计划聘请有关专家、教师为农牧民讲授农牧业和农村牧区节能减排十大技术、开展循环农业、发展区域经济和建设新农村的相关知识。

第9篇:节能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字: 节能住宅;投资决策;风险排序;直觉模糊AHP方法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对于风险的定义,学术界都没有确切而统一的认知。通常人们在对风险定义的时候有两种认识,第一把风险解释为不确定的事件,此定义是从风险管理与保险关系的方向出发,根据概率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定义;第二,把风险确定为预期对实际的差距。对于节能住宅项目投资者在投资决策阶段所面临的风险比其他一般的住宅项目更多更复杂,因为对于节能住宅项目,它投资更大、工期更长、质量要求更高,现实存在着很多的的不确定性因素。所以,充分识别、度量和控制项目风险对于项目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大多数研究都只是针对绿色建筑所做出的一系列的讨论和分析,而对于节能建筑项目投资决策风险的研究是少之又少,只是停留在框架的层面上,应该有待更深一步的细化。

风险排序是项目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在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进行风险因素的排序,既有利于管理者分清主次、合理安排资源,又可以做好充分的风险应对计划。风险排序的研究可以从排序指标与排序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早期风险排序方法,如风险期望值排序法、风险—概率矩阵法等,都是与风险的二位属性相对应的,忽视了属性间的互相影响。本文应用直觉模糊AHP方法对节能住宅建筑项目的投资决策风险展开排序研究,该方法是对风险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给出了各风险因子的权重并进行排序,它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风险排序方法。

1 直觉模糊集相关知识

定义1 设是实数集上的一个模糊数,其隶属度函数为:

Aᾶ m≤x≤l

Aᾶ (x)= Aᾶl

0 其他

其非隶属度函数为:

m≤x≤l

Bᾶ (x)=l

0其他

式中,0≤Aᾶ≤1;0≤Bᾶ≤1;Aᾶ +Bᾶ≤1;m,l,n∈R,则称ᾶ=([m,l,n];Aᾶ,Bᾶ)为直觉三角模糊数。Aᾶ为决策者认为属性值属于三角模糊数[m,l,n]的程度,Bᾶ为决策者认为属性值不属于三角模糊数[m,l,n]的程度,πᾶ=1- Aᾶ -Bᾶ为模糊数的犹豫程度。πᾶ越小,表明模糊数越确定。

定义2 设判断矩阵U=(uij)n×n,若,若uij∈[0,1](i,j∈N), uij+ uji=1,uii=0.5,则称矩阵U是模糊互补判断矩阵。

定义3 设V=(uij)n×n为模糊互补判断矩阵,若对∀i,j,k∈N,均有:uij= uik- uik +0.5,则称U是模糊一致性互补性判断矩阵。

定义4设X是论域,B={(tB(x),fB(x),πB(x))|x∈X}∈ V(X),VB(x)= ,那么可得模糊集FB(x)={(FB(x),1- FB(x))|x∈X },则称FB(x)为直觉模糊值((tB(x),fB(x))得模糊逼近,FB是直觉模糊集B的模糊逼近。

定义5 设U=(uij)n×n是直觉模糊判断矩阵, uij=(tij,1- fij)(i,j∈N),且tij∈[0,1],fij∈[0,1],tij=fji,tji=fij,tii=fii=0.5,tij+fji=1,则称矩阵U是直觉模糊互补判断矩阵。

定义6设直觉模糊互补判断矩阵B=(bij)n×n,其中bij=(tij,1- fij),𝝅ij=1- tij- fij,模糊矩阵P=(pij)n×n,且P=,称模糊矩阵P为B的模糊逼近的模糊互补判断矩阵,若P是一致性模糊互补判断矩阵,则称B是一致的。

2 基于直觉模糊环境下的AHP

步骤1 分析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结构。

步骤2 首先请专家通过对同层属性关于上层属性进行两两比较建立直觉判断矩 阵 U=(uij)n×n ,其中uij=(tij ,1-fij),i,j= 1,2,…,n,tij ,fij的值根据 0.1-0.9标度给出的定量标准。然后根据定义6得到模糊逼近的模糊互补判断矩阵 P 。

步骤 3 对模糊互补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经过对 P 进行一致性检验及调整,最后得到满意一致性矩阵。

步骤4 计算权重向量。利用(1)式进行层层计算,得出各因素的权值,最后根据权重值进行排序。

3直觉模糊AHP方法在节能住宅投资决策阶段风险排序中应用

节能住宅项目一般投资大、周期长、参与方多、关系复杂,因此,在开发项目投资决策前应该科学地、客观地、最大限度地估计风险,合理地作出风险投资决策,并采取有效措施规避风险。于是,本文将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应用于对投资决策阶段风险的排序问题, 计算出各个风险因素的权重,再对权重指标进行排序。

下面给出了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解决节能住宅投资决策风险元素的排序问题的步骤如下:

步骤1 构造评估指标体系,建立递阶结构。根据节能住宅投资决策风险的特点,综合分析影响决策风险的各种因素,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投资决策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具体结构见表 1。

表一 节能住宅投资决策风险

目标层B 准则层Bi 子准则层Bij

投资决策风险 政策、法律风险 节能住宅建筑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节能住宅建筑相关政策及评价标准的变化

社会风险 政府对节能住宅建筑的倡导力度不大

公众对节能住宅建筑的接受程度低

政府部门的低效率和繁杂的审批程序

技术风险 对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缺乏施工经验

新型设备、材料性能不稳定

施工中未使用节能要求的新产品

缺乏满足节能住宅建筑要求的新产品

管理风险 业主缺乏节能建筑相关的管理经验

对节能住宅建筑相关知识认识不足

缺少与节能住宅建筑相对应的人员安全及健康的管理

步骤2 应用专家打分法,对准则层各个指标关于上层目标层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建立直觉模糊互补判断矩阵。其中,第二层准则层中所有元素对目标层的直觉模糊互不判断矩阵为:

我们依次得到B3技术风险子准则层各元素相对于准则层指标的直觉模糊互补判断矩阵分别为:

上述矩阵的模糊逼近判断矩阵为:

步骤3计算得满意行矩阵如下

步骤四计算出各层次直觉模糊的权重指标值及其排序值

根据权重计算公式Wi=计算出BI层中所有元素对目标层B的权重为:

W=(0.295,0.134, 0.394, 0.177)同理可得Bij层各元素相对于上一层元素的相对权重排序为:

表一 各因素的排序指标值及排序结果

根据上述表一结果可以知道技术风险在节能建筑投资决策风险中站的比重较大为39.4%,其他风险的重要性可以排序为政策法律风险29.5%,管理风险17.7%,社会风险13.4%。而子准则层的风险因素有低到高的排序结果为:施工中未使用节能要求的新产品、对节能建筑相关知识认识不足、缺乏满足节能建筑要求的新产品、业主缺乏节能建筑相关的管理经验、政府对节能建筑的倡导力度不大、公众对节能建筑的接受程度低、政府部门的低效率和繁杂的审批程序等。对于权重比较大的风险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分配风险管理资源时应该占有优先的权利。

4 结论

节能住宅建筑投资决策风险排序可以对优化风险管理资源的分配、防范高风险重要的指导作用。直觉模糊AHP方法将直觉模糊集合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更灵活、细腻地应对了风险评价时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是一种更实用的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实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ATANASSOV K.Intuitionistic fuzzy sets[J].Fuzzy Setsand Systems,1986,20( 1) : 87 - 96.

[2] ATANASSOV K. More on intuitionistic fuzzy sets [J].Fuzzy Sets and Systems,1989,33( 1) : 37 - 46.

[3]黄训江,侯光明.投资项目风险管理优先度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24(1):107-109

[4]周文中,袁永博,郎 坤.基于直觉三角模糊数的建筑施工绿色风险排序模型[J].工程管理学报,2012,26(4)

[5]王欣,秦旋.基于实证研究的绿色建筑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价[J].建筑科学,2013,29(2)00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