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础设施投资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近期股市持续疲弱,除了缺乏强有力的政策利好刺激外,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的市场背景下,持续的低利率环境将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提出严峻挑战,随着市场风险的累积,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市场形势日趋复杂化,对保险机构把握市场机会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大类资产配置需更加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再加上保险资金近期的做空动态很可能是源于地震巨额理赔的需要,但不排除部分大型保险公司正在调整投资策略“
保险资金应坚持长期投资理念
目前,由于市场疲弱,出现了各种猜测,其中,有市场传闻称保险资金在大幅减仓。对此,监管部门首次给予官方回应:保险公司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作为市场经营主体,根据市场状况调整投资比例是保险企业的市场行为。保监会作为行业的监管部门,主要任务是制定行业的政策,并对保险机构的投资行为合规性进行监管。保险公司只要依法合规经营,我们都不会对微观的经营主体进行过多的干预。
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同时强调:“我们也注意到,今年以来受国际国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A股市场有一定的调整幅度,而且波动也比较频繁,面对这种市场形势,保险机构应当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操作防范风险,从长远看要坚定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信心。”
股票(股权)投资占比有所下降
近期这是保险资金运用历史上,资金运用余额首次在季度、尤其是一季度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是资本市场下跌和减持投资造成的。”
数据显示,一季度保险资金运用结构具体为:银行存款6906亿元,占比26%;债券投资1.3万亿元,占比49.4%;股票(股权)投资3477.9亿元,占比13.1%;证券投资基金2202.1亿元,占比8.3%。相比之下,去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于上述四大项的比例分别为24.39%、43.98%、17.65%和9.47%。
尽管投资策略进行了一些调整,但保险资金一季度实现的平均收益率仍只有1.2%。而2007年,保险公司共实现资金运用收益2791.73亿元,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为12.17%。其中,利息收入220.36亿元,占资金运用收益的7.9%;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87.66亿元,占资金运用收益的10.3%;投资收益2283.71亿元,占资金运用收益的81.8%。
“与去年相比,股票(股权)投资占比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而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增长明显,这表明保险资金投资相对谨慎。”
地震理赔影响投资策略
保险资金近期的做空动态很可能是源于地震巨额理赔的需要,但不排除部分大型保险公司正在调整投资策略。
在基金、券商等机构被要求“讲政治”,维持市场稳定之际,保险资金坚定的做空态度引起市场各方关注。保险资金近期的动向很可能是由于地震赔付的需要,即保险机构为了应对巨额的理赔资金而造成被动减持其重仓股。
随着保险理赔高峰的到来,保险公司需要拿出巨额的赔偿准备金,而债券、基金等资产流动性相对较差,因此从股市将资金抽出无疑是保险公司最好的选择。从保监会获悉,截至6月8日,国内保险业已付赔款2.84亿元。其中,人身保险已赔付1.58亿元,财产保险已赔付1.26亿元。保险资金卖出其重仓股还有可能是保险公司兑现年初确定的降低股票投资比例的承诺。
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拓展
目前有关保险QDII实施细则和投资政策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将择机;保险公司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目前保监会已经向国务院提出了扩大试点的建议,以扩大试点范围、增加试点机构、调整投资比例;为了改善保险资产配置,稳定投资收益,监管部门也正在研究保险机构投资物业的有关政策,也将择机开展试点;保险资金投资无担保债券的有关规定也将出台。
对于中国保险公司来说,投资领域的当务之急,一是尽快熟悉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监管部门也应该尽快撤除保险资金投资股指期货的政策障碍。股指期货推出后将成为中国证券市场上惟一可以对冲系统风险的投资工具,将有助于中国保险业化解证券投资的系统风险。二是进一步提升保险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资比例。从西方发达国家的保险资金投资结构变化的演进中可以看出,在工业化的起飞阶段,多数国家的保险业资金流向基础设施建设,而投资于有价证券的比例较低。因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一方面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二方面可以获得相对稳定的投资回报,适合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收益稳定性、支付确定性的要求;三方面对于寿险公司由于产品期限结构较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有利于公司资产负债的匹配。
保险资金大举买债券
今年以来,债市走势强劲,上证国债指数连续创出历史新高,企债指数也刷新了去年9月高点。收益率曲线方面,长短券种普遍下移。推高债市的因素主要是由于股市的震荡和紧缩的信贷政策,导致资金大规模流向债市。
“机构对短期内加息预期减弱明显,现券买盘交易较活跃。” 某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固定收益部交易人员认为,“由于股市大跌,出于资本的逐利性,资金自然会流向债市。”
“2007年保险业债券投资占比下降至32.23%,新增债券/新增资产的比重为27.35%,远低于2005年62.88%的水平。2008年随着股市风险的加大、新股IPO申购收益率的下降以及债券绝对收益率水平更有吸引力,保险公司很可能大幅增加债券投资的比重。”
主题投资的由来
策略研究可以分为主题投资和行业配置投资两种投资思路。
主题投资(Thematic Investing Strategy)概念起源于90年代初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当时,发达国家的投资经理们普遍意识到,用传统的地域及行业概念界定投资目标已经变得不再准确或全面,主题投资应运而生。
主题投资的最初倡导者是瑞银华宝证券(UBSW arburg)前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爱德华・科什纳(Edward Kerschner,现任花旗集团花旗环球财富管理首席投资策略师)。
目前为止,主题投资已经发展成与行业配置并驾齐驱的策略研究和资产配置方法。
主题投资是国际新兴的投资策略,有别于传统的价值投资以及行业配置策略,其具有更强的前瞻性和更大的灵活度;摒弃了传统的地域和行业概念,发掘经济体的发展趋势及趋势背后的驱动因素,寻找符合产业升级要求、符合经济增长、受益于政策趋势或确定性事件的相关企业,纳入同一主题范围下进行投资并获取超额收益。
主题投资实际上是建立在行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一系列事件逻辑的推断,从而预见性发掘预期偏差或发展趋势,从中寻找合理的投资目标。
主题投资的分类和步骤
从投资机会的触发因素看,主题投资主要分为宏观性主题、事件性主题、制度性主题和产业性主题。
实施主题投资的关键,有赖于建立从主题分析、预期趋势判断、投资目标选择以及退出时点把握等一系列投资流程的设计。在主题投资实施过程中,尤其要注重驱动主题持续的关键变量,关注其变化,并随时调整预期。(见图)
从投资机会的触发因素看,主题投资主要分为宏观性主题、事件性主题、制度性主题和产业性主题。
宏观性主题指可以促进经济长期发展趋势或短期变化及结构性变化的宏观驱动因素,包括金砖四国、中国城镇化、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消费升级、区域经济振兴等主题。
事件性主题指某些确定性事件会提升相关企业的资产价值或盈利水平所衍生的主题性机会,包括奥运会、世博会、迪斯尼、H1N1流感、央企重组、上海国资重组等。
制度性主题:指因制度性变革所促发的红利性投资机会,包括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医疗制度改革、股指期货、创业板等。
产业性主题指来自政策扶持或者产业升级的驱动作用所引发的行业性投资机会,包括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低碳经济、互联网、3G、进口产业替代、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主题投资的核心步骤就是要素分析、驱动力分析和逻辑分析。要素分析是主题投资的内涵,一切主题投资都要依赖一定的要素,这是主题投资的出发点。驱动力分析是主题投资的外在表现,要素确立了,驱动股价上涨的动力自然就是确立。逻辑分析则是主题投资的灵魂和方法论。
专业PE及VC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在经济结构转变契机隐现时前瞻性地把握行业发展的方向,不同的专业投资机构对于同一投资标的投资逻辑的互相验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犯错的概率。
海外市场经验移植
过去三十年,世界金融市场出现过11次主题投资热,主题股票的平均回报超过市场均值约150%。(见表1)
主题投资日益为投资者所认同推动了主题投资基金(ThematicInvestmentFund)的出现。近些年来,国际上以“主题”命名并实践主题投资策略的基金不断出现。富达基金、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富兰克林天普顿等资产管理巨头均已推出主题基金。
统计显示,全球主题投资基金的总规模已经高达2000多亿美元,国外著名的主题投资基金包括:DWS Global Themes Equity Fund、DBS Shenton Global Opportunities Fund、Sundaram Energy Opportunities Fund等。主题策略已经与传统的价值投资、成长投资形成鼎足之势。主题投资基金们不但给予了投资者丰厚的回报,也造就了专擅主题投资的明星基金管理者。
例如,作为美国最早一批主题投资基金,City FinancialBio Tech Fund将其全部资产投资于美国生物科技类股票,曾在三年内创造了200%的投资回报。英国最著名的基金经理之一HughHendry也以自上而下的主题投资,特别是对宏观主题类投资的精准把握而著称于世。他所管理的Eclectica基金在2008年的大熊市中取得了31%的回报,他的评论及访谈广泛出现在《金融时报》、《每日电讯》及彭博资讯上。
为顺应近十年以来世界范围内投资者对主题投资的追逐,著名的标普公司推出了7支全球主题投资指数,包括了从清洁能源到新兴市场国家基础设施在内的许多全球性热点投资主题。2007年时,相关的主题投资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主题指数也显著战胜了S&P全球1200指数。
海外股市主题投资的表现对A股主题投资提供了“标本”,展现了强烈的示范效应,尤其是对影响深远,持续时间长的重大历史性主题而言更是如此:
美国互联网繁荣始于1995年,泡沫从1998年10月开始加速,最疯狂阶段为1999年10月至2000年3月在不到5个月时间内上涨94.98%。受联储调高利率及微软遭地方法院拆分影响,泡沫开始破灭,指数在19个月时间内跌到1108.49点。
A股网络热潮开始于1999年初,海虹控股。
与美国互联网浪潮相比,A股只能算是“后期之秀”。由于资本市场对网络行业认识的滞后,后者从1998年底才逐步形成网络股主题投资的氛围;最疯狂的阶段始于1999年4季度。但A股短期爆发力较强,海虹控股在34个交易日从18.54元涨到83.18元,创下连续18个涨停的神话;四川湖山也在同期上涨3-4倍。A股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间也略晚于美国,相关个股低点比纳指低点晚3-4个月。
同样,对于新能源等新产业主题和迪士尼等事件性主题投资而言,海外市场经验同样对A股主题投资起到了重要引领和借鉴作用:
奥巴马庞大的新能源计划中,新能源汽车、核能和智能电网是规划发展最为明确的三个领域:在未来10年内投资1500亿美元加速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商业化,2012年前实现美国联邦政府购买的车辆中一半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或电动汽车;开始向新的数字电网转换;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发展核能。中国也明确表示将在这三个领域进行重点支持,上述领域的个股也成为在新能源板块中表现最为靓丽的。
而香港迪士尼主题性投资中涨幅最大的板块分别是娱乐业、选址旁土地资源、黄金珠宝、商业百货、旅游酒店。A股也正是如此,从2008年底传出迪士尼与上海已基本确定协议内容,至2009年11月4日上海市正式宣布迪士尼项目已获国家核准表现亮丽的板块也正是海外相应主题的超额收益者。
寻找适合主题投资的市场氛围
尽管挖掘主题是一种可以长期运用的投资理念,应随时对相关驱动因素和重大事件进行关注,但其能否获得可观超额收益却依赖于宏观和市场的运行环境与背景。
我们发现,主题投资往往会呈现出“星火燎原”、“全面开花”的趋势:即在市场氛围合适的情况下,最初对个别主题的关注会引发投资者主动寻找更多主题,进而出现短期内多个主题获得青睐并录得超额收益的现象;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研究,我们总结出A股历史上主题投资比较盛行、超额收益较高的阶段。(见表2)
货币政策的松紧和流动性充裕程度与股票市场高度相关,该因素也直接制约主题投资的效果。对照1995年以来中国流动性趋势变化的5个周期不难发现,主题投资风靡时期往往处于流动性从偏紧变为宽裕的拐点或上行区间(6次),仅有两次处于流动性收缩阶段。
流动性扩张的前期和后期更有利于投资主题的产生。流动性好转初期,有限的增量资金会更关注事件引发的业绩预期剧烈提升的机会;而随着资金的逐渐充裕,行业景气成为配置的主要依据;在后期估值偏高的情形下,唯有g的剧烈变动才成为估值大幅提升的理由,因而主题性机会在受追捧。
在相对均衡的调整震荡行情中,主题投资特有的驱动因素能规避市场下跌的系统性风险,从而获得独立于市场的涨幅,使市场体现出结构特征,如2009年下半年的低碳概念行情、物联概念行情和2010年初的区域振兴行情。
主题投资是积极的攻防皆备的策略,适用条件不仅仅在于横向的震荡整理行情,也贯穿于单边上涨行情的始终;牛市中单边上涨行情的领涨板块,往往就是具有深远影响的主题投资板块。
从历史上主题投资盛行的时期来看,处于市场单边上涨阶段(5次)和震荡平衡市行情中(3次),仅1次出现在下跌趋势中亦为2007年12月市场下跌初期的大幅反弹之时。可见,主题投资在单边下跌市场中难觅佳绩;但在市场上涨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前期)都可能酝酿主题投资的盛宴。
风格切换时引发主题关注的导火索,主题投资盛行是中小盘风格延续的内在动力。在2005年之后的四次主题投资黄金年代,恰好都居于中小盘风格占优时期。更具体一些,主题投资主要集中在小盘风格盛行的中期。
除了人民币升值、重工业化等宏观主题能够带来权重股的大幅上升以外,中短期事件往往对市值、利润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未来业绩和成长预期提升更为明显;因而,大多数投资主题标的都跻身于中小板块。这导致主题投资和小盘风格的表现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
中小盘的活跃往往由个别备受关注的主题引发。当这些主题录得了良好回报,“羊群相应”会促使投资者进行“演绎”,搜寻类似的主题,进而使投资主题全面开花。例如新能源主题对新材料、节能环保主题的拉动;新疆主题对海南、皖江、成渝等区域主题的拉动,均使市场进入主题投资盛行期。当主题已被充分挖掘之后,市场只能关注零散的“题材”投机,这时风格行情也就行将结束了。
基于上述几点,对于挖掘主题投资机会而言,我们建议应当首先分析主题的生命周期及主题性机遇的生存环境:来自于促进经济长期发展趋势的宏观驱动因素所产生的投资主题会拥有更长的生命周期,甚至会延续数十年之久;但大多数主题机会均受中短期的财政、货币、出口、产业政策或者制度性变革等驱动因素影响,一般延续时间不会太长;而事件性投资主题则大多数都会受制于明确时间节点的限制。应当密切把握市场环境的变化趋势,并判断主题投资处于其生命周期的何种阶段,进而完成投资决策。
年度推荐主题表现
在2009至2010年度我们向投资者推荐了十余个主题投资,包括:新疆板块、股权激励、以及世博科技系列之节能建筑、科技创新、新媒体展示技术、新空调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信息技术、水利建设、新材料、上海国资整合、央企整合、移动物联网板、资产重组股改承诺等,推荐的股票达130余只。
截至8月底,上述推荐股票自首次推荐日算起,绝对收益均值在15%以上,其中有45只股票绝对收益率达20%以上;相对上证综指的超额收益均值则高达25%以上,更有29只股票相对收益率超过40%。而从区间最大绝对收益角度看,达到20%以上的股票多达64只。
一、我国保险投资现状
在保险投资结构方面, 债券投资占比逐年增加, 到2005年首次超过银行存款成为第一大类投资工具, 证券投资基金比重也不断上升。在资金规模方面, 2005 年末我国保险业总资产达到15225.94 亿元, 保险业资产总额超过15000亿元, 是2002年的5 倍, 显示整体承保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投资占资产比例也逐年上升。
在投资收益方面, 2005 年中国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为3.6%, 比2004 年的2.87增加了约0.7个百分点。2005年银行存款收益率3.43%,国债投资收益率4.53%, 证券投资基金收益6%。但是保险业行业整体承保收益率逐年下跌, 目前是负增长。
在制度建设及法规建设方面, 保监会陆续出台了《关于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登记结算业务指南》、《保险公司股票资产托管指引〔试行)》等等一系列规定和办法, 扩展了保险资金投资渠道, 规范了投资行为, 降低了投资风险。
二、目前我国保险投资存在的一些问题
1.保险资金运用方式方面。(1)保险投资结构不合理。目前, 受保险资金监管体制的约束, 我国的保险资金大多数投资于回报率低的现金和银行存款。国际保险市场上, 保险资金主要投向股票、债券等收益率相对较高的有价证券。综合来看, 我国保险资金10%的证券化投资程度, 远落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证券化投资程度。(2)保险投资渠道狭窄, 投资工具和品种过少, 注重安全性、稳健性, 但对盈利性的重视程度不够。从某种意义上讲, 保险投资是现代保险业的支柱。因此, 现代保险监管的理念是在安全性监管的基础上提高保险公司的赢利能力。而流动性要求保险资金的运用要在证券投资、房地产投资、直接投资等投资渠道之间按比例进行匹配, 在获利的同时保证保险资金要有充分的变现能力。主要运用于银行存款的资金运用, 事实上存在着较大的利率风险。若不能有效地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的效益, 我国保险业将会出现未来支付缺口的潜在风险。目前我国保险资金在实业等投资渠道存在缺失。(3)投资策略多为短期行为,与资金来源不匹配。保险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保费收入。从目前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来看, 保险公司不分资金来源如何、期限长短与否, 多用于投机性大、收益率低的短期投资, 而缺少回报率高且稳定的中长期及长期投资项目。这种资金投资策略与资金来源的不匹配, 又导致我国保险资金的收益率很低。
2.保险投资效果方面。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较低。由于我国保险资金很大部分都投资于现金和银行存款, 股票、债券等收益率相对较高的投资模式所占比例低, 也使我国保险资金6%的投资收益率, 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2%的投资回报率。近几年, 虽然我国放宽了对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限制, 各大保险公司资金投资率逐年上升, 但是受我国传统文化及公众对风险的相对保守的态度的影响, 我国保险资金利用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仍然还很低。
3.保险公司管理方面。一方面,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管理落后, 投资缺乏科学决策, 随着市场一体化改革的推进, 长期沉淀于国有保险公司内部深层次矛盾充分暴露。保险公司管理水平的落后, 严重影响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 其业务组织架构及业务平台无法满足资金运用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 我国保险公司专业投资管理人才匮乏。保险投资是一项复杂的经济活动, 目前我国保险企业缺乏专业性、技术性的投资管理人才。这种人才的匮乏已经严重影响了保险投资的决策和经营管理。
三、保险投资新渠道探讨
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 借鉴国外的经验, 我国的保险资金可考虑投资于以下一些渠道:
1.创业投资。在西方发达国家, 保险资金以小量比例参与创业投资是一种普遍现象。在欧洲,根据欧洲创业投资协会(VCA)的统计,保险公司在风险资本来源中一般占10%以上的比例,保险公司在风险资本来源中已经仅次于养老金、银行和专业基金, 居于第4位, 成为创业投资的主流机构投资者之一。在美国, 20 世纪80年代以前保险公司在风险资本来源中占有较大比例, 但随着养老金迅速增加创业投资, 使得保险公司所占比例有所下降, 但是仍然占据5%以上比例。保险资金参与创业投资是一种国际惯例,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保险公司在本国风险资本来源中所占比例并不相同, 保险资金在风险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约为10%左右。这个资金量占保险资金比例一般在1%左右, 所以, 各国在保险资金投资类型统计中都把创业投资划入其他 类, 很少有专门的统计资料。但比例小不等于可有可无, 更不等于排除在外。因为, 创业投资的收益率是高风险高回报的。
目前我国的保险资金需要进一步拓展投资渠道, 创业投资产业需要吸引国内资金参与, 两者存在历史性的机遇。2006 年6月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保险业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它要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和创业投资企业试点。, 为保险投资创业提供了政策依据。保险资金特别是寿险资金属于长期的、较稳定的资金, 完全可以参加到风险投资领域, 这样既解决了保险资金提高收益的要求, 也满足了风险投资业的资金要求。保险公司的经营特点和风险意识给保险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提供了安全保证。我国创业投资业经过20多年的摸索, 已经基本具备制度条件。国际上保险资金参与创业投资有成熟的经验。我国保险资金可以走先创业投资试点, 再推广的道路。
在试点过程中先从与国内外著名的创业投资机构合作起步, 从与专业机构的合作中去学习累积知识和人才。然后, 有条件的保险公司成立或收购专业创业投资公司, 先管理内部资金, 逐步向引入和扩大外部资金比例发展。为了保证投资收益率, 无论是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 都要坚持适度分散的原则, 不能影响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 所以在建设过程中, 保险资金进行创业投资不可冒进, 需要采取小额、分散、安全的投资原则。加强保险资金创业投资的制度建设, 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和制度, 保护好出资人利益。
2.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 根据保监会的要求, 各保险公司对资金运用体制进行改革, 健全投资管理体制和投资组织机构, 建立科学、规范的决策体系和业务流程, 形成比较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 引进和培养了一些人才, 保险公司近年的资金运用经验为其投资基础设施打下了基础。基础设施投资一般投资额大、期限长, 但由于它具有自然垄断性, 因而回报相对稳定、风险较低, 几乎不存在血本无归的风险, 还本付息多为时间问题。从投资收益率来看, 一般较银行存款、国债的回报率高。其市场广阔, 不存在投资容量问题, 对保险资金而言, 很具有投资价值。我国法律及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大, 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不存在障碍。
从国际经验及方法上来看, 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的路径有设立信托、购买集合信托计划、委托贷款、购买项日债、购买资产证券化产品、购买企业债或股票等。从我国日前情况看, 保险公司以购买企业债、股票方式投资基础设施已无法律障碍。其投资比例上, 可结合国外规范(一般为10% -20%左右)和我国实际情况设定在5% -10%之间, 而无须对寿险、非寿险公司加以区分。由于我国关于项目债发行、基础设施投资资产证券化的法律环境还不十分完善, 故以购买项日债、资产证券化产品方式投资基础设施障碍较多, 短期内难以实现。需要加强这方面法律及制度建设, 对于保险风险管控体制的建设深化工作也需要同步进行。当前需要放开保险公司间接投资基础设施渠道, 主要是应允许保险公司以设立信托、购买集合信托计划、委托贷款方式投资基础设施。
3.保险证券化。保险证券化是指保险人或者再保险人通过创立和发行金融证券, 将承保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的过程。这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金融市场出现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也是保险公司为提高承保能力、分散风险而在资本市场推出的一种创新工具, 对保险业、资_______本市场乃至整个金融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入WTO后, 我国保险市场的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 为了应对国际竞争, 加强银行、保险、证券业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促进金融服务一体化, 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保险公司;投资策略;产品竞争;影响
[中图分类号]F274;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7-0013-02
1保险公司的投资现状
1.1投资渠道狭窄
我国原《保险法》要求:“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必须稳健,遵守安全性原则,并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这一规定的表述决定了国家对于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管理一直处于一个较为严谨、保守的状态。虽然新保险法重新扩大了投资渠道,由原来仅限于投资银行存款、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转变为可以参与债券、股票、有价证券和不动产等领域投资,但受国内银行利率未完全市场化、股票投机心理治理不彻底、不动产投资影响因素复杂等多条件的约束,保险公司资金投资渠道仍不具备完全的市场灵活度,被迫局限在一些风险较低、回报相对稳定的银行协议存款、国债、股权投资等有限的渠道内。
1.2投资收益不佳
受限于国内资本市场发展阶段的影响,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在近年来表现一般。虽然自2009年新保险法实施以后,保险公司迅即加大了在股票市场的投资比重,并随着中国股市的黄金大潮获得了阶段性的高收益,但随着近几年国内股票市场的深度调整,加之保险资金其他投资渠道的不成熟,使保险投资收益长期处于持续低迷的状态。
1.3投资风险集中
国内股票市场投机现象的存在是不可争辩的事实,这种存在也影响了主要参与者之一的保险资金的投放策略。正是这种不健全的市场运行因素影响,造成了与股票市场相关的保险投资收益画出了一条由高点剧烈下滑并持续低位徘徊的曲线。这种结果的呈现恰恰充分说明了当前我国保险投资风险集中化的现象较为突出。为了高收益而将大量的保险资金过于集中在一两个投资渠道,这本身就违背了保险资金运用稳健、安全的监管要求。
2保险公司的产品竞争现状
2.1产品同质化严重
产品同质化一直是国内保险业长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这与有关于保险产品涉及内容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的不到位有直接关系。一款新型保险产品的出现在短时期内即被同一市场的竞争对手进行概念模仿和要素置换,造成市场上相同保障类型、相近保障级别的产品过于集中,比如寿险公司的大病保险、投资(分红)保险,这给本身就因保险产品条款格式复杂,无法完全理解透彻的客户增加了产品辨识上的难度,进而加重了保险公司在产品竞争上的难度。
2.2产品竞争手段单一
正是由于国内保险市场产品高度同质化的存在,造成保险公司和保险客户在销售和购买的供求行为关系中,自然而然地去寻求影响商品供求最原始的要素――价格比较。而影响保险产品价格的三个直接要素:死差、费差、利差当中,由于产品同质化现象的存在,保险公司在死差和费差上的区别微乎其微,只能单向追求保险产品在利差(即投资收益)上的差别,以形成属于自身产品的伪特色。由此造成保险产品的竞争集中在投资收益而不是保障利益上,将保险产品等同于一般商品,形成了价格竞争的单一局面。
2.3产品依赖度集中
由于保险公司和客户都过于关注投资收益带来的产品价格因素,造成了市场需求的导向性非常明显,这直接恶化了保险公司对于投资型产品的过度依赖,造成了目前国内保险市场,特别是寿险市场保障型产品占比过小、投资(分红)型产品占比过大的局面。这种现象的产生加剧了保险公司经营的风险。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投资型保险产品比例最高时超过50%,正是这种依赖度过于集中的产品结构造成日本国内多家保险公司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在资本市场繁荣泡沫破裂的一瞬间大批破产,严重影响了日本金融保险业的发展。
3投资策略对产品竞争的影响
3.1对产品形态的多元化影响
不同的投资策略必然产生不同的投资结果,激进型的投资行为会对风险偏好低的客户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而保守型的投资行为会对风险偏好高的客户产生负面的镇静效果。因此,客户会出于风险选择的不同而购买不同的产品,这种选择与保险公司的投资结果直接关联并直接影响到保险的产品形态。所以,保险公司可以依据不同的投资策略,选择性的将其投资结果转化在产品上。如体现在利差上,可以设计出不同风险投资等级的投资型保险产品;如体现在费差上,则可以设计出不同风险保障程度的保障型保险产品,从而形成多元化的产品格局,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避免出现单一的价格竞争结果并降低客户对于产品价格的敏感度。
3.2对产品销售的规模化影响
按照卡尼曼和特沃斯基提出的前景理论(Kahneman,Tversky,1979)而言,在面对风险的不确定选择时,人们总是对盈利表现出喜好,而对损失表现出厌恶。这个理论性假设恰如其分地描述出了不同的投资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投资结果对于当前国内保险产品销售的影响。当保险公司的投资策略运用得当并获得良好的收益时,往往会提升客户的满足度,赢得客户的喜爱,从而相应提高其产品的销售规模,形成规模效应,使保险公司拥有更多的资金量或现金流来满足二次投资或日常经营支出。反之则会造成该产品被市场快速淘汰,在规模效应形成之前,无法抵消保险公司在销售前期投入的程序开发、人员培训、市场推广等成本支出。
3.3对产品周期的稳定性影响
保险产品所具有的长期性保障是基于风险的大数法则精算假设基础之上的,只有足够多的风险主体(投保客户)参与其中,才能满足一定程度保障条件的充分存在。这种特点的存在决定了保险产品的生命周期必须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能出现非保障风险因素对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干扰。而在风险未发生的前提下,好的投资策略所产生的超越客户期望的投资收益无疑是降低客户对于损失的厌恶心理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从而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延长保单的持续率,否则就会因为投资策略的失误,引发客户忽视保险产品的风险保障本身,产生非理性的退保行为。
4应对策略
如何充分发挥和借助投资策略对于保险公司产品销售、产品竞争上的正向作用,引导客户关注保险产品本身所拥有的保障功能,避免投资收益波动的过多影响,成为当前国内保险公司需要认真总结应对的主要内容。
4.1加大中长期保障型产品销售,降低投资渠道波动影响对于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而言,由于保障型产品设计本身不强调投资概念,所以客户对投资策略好坏、收益高低没有直接的感观,反倒有利于维持产品周期的稳定性,更好发挥保险产品在风险保障上的作用和功能。而中长期保障型产品更是因为保险公司可以长期持有保险资金,即使投资渠道不足或波动,也可以通过阶段性的调整资产配置渠道获得相对平滑的收益水平,来满足远期保障风险发生时的资金支出需要。由此看出,保险公司只有将经营的出发点立足于风险管理本身,加大保障型产品,特别是中长期产品的销售,才更有利于自身经营管理的稳定,也更加符合国内当前的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现状。
4.2加大定向投资型产品销售,固化投资收益预期影响
随着老百姓金融理财意识的不断增加,保险公司单纯发展保障型产品已不现实,在产品上附着理财投资功能已经成为保险公司扩大产品覆盖面、占有市场话语权的不二选择。但对于具有特殊商品属性的保险产品来讲,如何消除因投资策略、投资环境变化产生的投资收益波动,避免客户过分选择收益而忽略保障本身?路径之一就是加大定向型投资产品的开发,比如结合在铁路、码头、港口等基础设施项目或养老养生产业、医疗保健产业上的资金投入和收益假设,设计开发出收益区间较为固定的投资型产品,以此来满足不同风险喜好客户的需要,降低保险产品收益率的市场敏感度。
4.3加大组合风险型产品销售,化解投资风险集中影响
同一客户对于风险选择和风险配置的需求不具有唯一性,这决定了保险公司在产品开发方面的风险配置也要具备一定的组合特征,即在满足客户基本风险保障的基础上,附加不同投资风险类别的产品功能,形成风险低、中、高组合搭配的产品模式,如此,才能更容易满足客户对于多种风险选择、配置的多种需要。更重要的是,这种组合型产品的销售既有利于保险公司保持产品生命周期的稳定性,也有利于化解保险公司投资风险的过度集中,从而充分满足保险公司长期、稳定经营的需要,促进保险行业更稳妥、更健康、更持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华林,林宝清.保险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6.
[2]万峰.寿险公司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3]刘凤良,连洪泉.产品市场竞争视角下负债和投资关系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
[4]赵蕾,郭振化.有限理性的价格认识在保险消费中的作用[J].应用研究,2010(10).
[5]邓谷亮.关于投资型寿险产品回归保险理念的认识[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0(6).
[6]汤杰.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开放对保险资金运用的影响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0(19).
笔者最近连续走访英国、美国、巴西和印度。总体印象是,如果说英美两国经济复苏更多地体现在统计数字上,巴西和印度经济所释放出的勃勃活力可谓伸手可触,真真切切。
然而,巴印两国和同属“金砖四国”的中国相比,差距也同样显而易见。这一差距尤其体现在基础设施上。印度的基础设施落后已是老生常谈,巴西的基础设施也不过是半斤八两。从飞机降落到走出机场,要近三个小时, 从机场到市中心不到30公里路程,又要整整一个小时。
仅是落后基础设施所带来的供给瓶颈制约,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增长会比较快。笔者判断,巴印两国的经济增长即使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可能超过中国。
不久前公布的2010年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为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进一步提供强有力证据。
然而,中国股市却令人相当失望。年初以来,A股上证综指不仅大幅跑输美国股市,而且明显落后于印度和巴西市场,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之一。
尤其像巴西、澳大利亚等主要大宗商品出口国,其经济表现直接受益于中国经济, 股市上的投资主题基本上也都以中国经济增长概念为主导。中国经济形势走向好,从而带动这些国家的股市上扬,应在情理之中。然而,这些国家的股市要远比作为中国经济“晴雨表”的A股强劲很多。
股票市场通常领先于经济表现。难道是股市的落后表现预示着未来中国经济弱势即将显现?或是受中国增长推动的海外股市的强劲表现仅仅是一个投资概念,并不是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准确反映?
究竟哪个股市更能准确反映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海外中国概念股,还是中国本土的A股?
笔者认为是前者。当前中国A股并不能准确反映经济基本面变化,因为股市中一些重要行业板块事实上已成为贯彻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它反映的是政策意图,而不是经济的内在活力和趋势。
一些周期性行业板块,在经济复苏上行的过程中,本应有所表现。然而此时的宏观政策却产生了“逆风向”反周期调节的需要。由此,按市场规律本应顺周期的行业,却遵照政策意图呈现出逆周期表现。
银行地产板块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在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2009年,银行和地产两大行业为实现“保增长”的政策目标做出了远超出“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基本要求。
具体看,银行系统的积极放贷,使“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变成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表面上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成为“类财政操作”(quasi-fiscal operation),事实上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延伸。同时,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房地产行业政策发生了从紧缩控制到实施优惠政策支持的180度转向,使房地产投资成为经济危机中私人部门投资的惟一亮点,客观上帮助实现了固定资产投资的逆周期快速增长。
随着金融危机缓解,经济复苏态势逐渐确立,在刺激政策退市的过程中,银行和地产等行业被再次赋予了执行宏观政策的特殊使命。当其他周期性行业在经济复苏中受益时,银行和地产等板块却首当其冲地帮助实现政策退市效果。具有政策板块特征或与其相关的行业并不在少数。
在中国,政策与市场的界限并不总是很清楚。有利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成功实现,并不必然保证资本市场就一定会有良好表现。当前,确保资本市场的健康表现,似乎尚未成为中国宏观政策制定者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目标。
这不难理解。中国经济储蓄丰裕,没有迫切需要从海外资本市场募集资金。中国很多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并不需要特别考虑对海外市场(如香港H股)的影响。在中国的金融中介中,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的作用举足轻重,银行系统的正常运作远远超过股市的融资功能。
了解资本市场之于政策制定者的角色和作用,可以帮助更好地投资。
展望2009年,中国经济面临内外部需求加速回落、内外部资产泡沫相续破裂等多重冲击的叠加。同时,政府为保增长出台了一系列的宽松财政货币政策并有望在09继续超预期实施,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基本面恶化的趋势,也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面对09年政策与经济周期的博弈,我们需要作出的投资抉择将会很困难,因此通过对十家主流券商的观点的整理,希望能为投资者带来清晰的投资思路,从而有效规避风险,积极把握机会。
中金:有20%以上的下行空间
市场判断:
A股指数从07年10月开始步入下行通道,持续时间超过13个月,最大调整幅度已逾70%,不过由于实体经济及企业盈利仍在加速放缓,国际金融系统性风险仍有待稳定及回到正常水平,尽管可能出现阶段性的反弹,大盘在现阶段难言见底。
大盘虽经历一年的大幅下跌,市值由高点蒸发超过60%,但是A股当前估值水平仍难言具备安全边际。从市盈率角度来看,A股当前静态市盈率为15.6倍,离底部平均13倍尚有超过15%的下行空间;如果以市净率角度来看,上海综指当前市净率2.11倍远高于05年6月底部的1.6倍;沪深300指数当前市净率1.97倍高于05年12月的1.53倍,考虑到现在仍处于盈利(ROE)周期高点,更有20%以上的下行空间。
投资策略
基于大市盈利预测仍有被大幅下调及估值下移的可能性,我们投资组合仍然维持较高的防御性,建议注意仓位控制,超配盈利与现金流可见性较强、受惠于政策支出、成本下降等行业。A股超配石油石化、电力、必需消费品与房地产;低配金融、基础材料、煤炭、可选或耐用消费品及航空航运。港股超配电讯服务、石油石化电力、必需消费品,低配的板块与A股相同。政府刺激经济措施成效可能在下半年出现,带动大市触底,历史上看,大宗原材料、交通运输、资本品的盈利见底较早;股价上大宗原材料、工业、公用事业先于大盘见底;金融及可选消费一般滞后;但大盘见底后六个月以金融、工业、科技行业的反弹力最强。
海通证券:1300点安全边际显现
市场判断:
2008年,A股估值基本上呈现出单边下滑的状态,整体A股的市盈率从43倍附近的高位回落到13倍附近。单纯从静态市盈率的水平来看,已经和998点时的水平相近了。不过,由于未来的宏观经济走向变数重重,上市公司盈利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这使得PE的估值方法遇到了困难;相比较而言,净资产要比盈利的可确定性大一些。因此,在目前指数点位所对应的PB估值仍明显高于上证综指处998点时对应PB估值的状况下,意味着当前市场并不具备足够的安全边际。
2009年A股市场将面临着空前的供给压力,大量限售股解禁,从非流通状态进入可流通状态。A公司2009年业绩增速将呈现“前低后高”态势。从静态水平来看,到达1300点附近时1.5倍的PB水平下很多行业将逼近净资产边界,除了净资产可能含水量较高的行业不会受到产业资本的认同之外,其他绝大部分逼近净资产的行业可能会得到产业资本的认可,这一区域的安全边际将显现出来。
投资策略
对于2009年的资产配置,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从收入端着手,紧紧把握住政府投资这个2009年我国投资领域最大亮点带来的投资品领域的结构性投资机会;同时也是从收入端着手,重点配置在2009年里需求增速不会随GDP增速回落而下滑,而能够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中低档消费品行业。同时,我们也关注煤价下跌和可能推出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带来的投资机会。
就具体结构性和交易性机会主要存在于:受益于政府加大投资力度的部分投资品行业,包括铁路相关行业、水泥、工程机械、电力设备、3G设备及计算机服务子行业等;受益于煤价下跌的电力行业和可能推出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部分化工子行业等;增速受GDP回落影响微小的部分消费品行业,包括医药生物制品、中低档的食品饮料、传媒与文化、零售百货等。
华泰:市场回暖有待基本面好转
市场判断:
A股市场从07年10月的高位下调以来,累计跌幅已达70%左右。在这个痛苦的过程中,市场泡沫被迅速挤压,估值水平也回归到历史的低位。05、06年期间市场的静态PE一直保持在13-15倍之间,目前的PE水平也已接近这个历史最低水平。根据12月19日市场收盘价计算,目前全部A股的静态市盈率为17.2倍,08年市场动态市盈率是14.26倍,09年为12.01倍,市场PB水平在2.4倍左右。从具体行业看,黑色金属、金融服务、轻工制造、房地产和交通运输行业的估值低于市场平均水平。但是从隐含的增长率看,09年业绩增长预期为18.73%,在宏观经济处于下降周期、企业业绩增速大幅下滑的环境下,这显然是过于乐观的盈利预期。再考虑到大小非减持的压力,我们认为尽管目前市值估值已回归到历史低位,但绝对吸引力的出现仍有待于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进一步好转。
投资策略
今年四季度以来,随着全球经济放缓、国内经济下滑风险加大的情况下,中央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我们认为“受益扩大内需政策”将成为贯穿09全年的一个重要的投资主题。
从投资需求拉动来看,铁路建筑受益最大,行业结构决定了公司受益程度;钢铁行业明显受到投资需求拉动,但整体的行业运行格局难以改变;水泥行业方面,新增需求将拉动区域市场景气;随着铁路设备投资增长进入快车道,作为铁路设备行业龙头企业的中国南车未来两年收入的确定性比较强。从消费需求拉动来看,家电行业受“家电下乡”政策影响将激活农村市场,打开发展空间;医药行业方面由于市场结构面临变化,常规医疗器械、普药、中成药需求将增加;食品行业的防御性显现,奶类、啤酒及肉类加工子行业面临发展机遇;零售行业尽管整体增速放缓,但超市和家电连锁子行业受益刺激政策明显;房地产行业由于多项政策支持住宅消费,住宅开发行业领头羊应受重点关注。
广发证券:通胀酝酿反弹
市场判断:
历史经验显示,股价因危机冲击而大幅下挫之后,往往会迎来较佳的长期回报。从长期来看,市场能否持续上升行情取决于通胀阶段能否持续,而产能过剩压力、大规模重复建设与低回报投资构成更长时间内需要关注的风险。
我们预测2009年上市公司业绩将下跌10%,主要因净利润率与销售收入增速都出现下滑所致。在此基础上,估计出A股的合理估值水平,悲观情形下A股距离底部还有20%的下跌空间,但2009年末较现在的潜在回报也将达到20%。
投资策略
在明年上半年的通缩环境中,配置组合仍应保持一定的防御性,超配需求下滑但成本下滑更快的行业,比如电力、食品饮料;超配需求与成本保持刚性的行业,比如医药、电信;而在下半年的再通胀预期中,可以提高周期类行业的配置比重。考虑财政扩张的刺激效果,以及业绩走过低点,我们认为钢铁、水泥、工程机械等投资品在下半年存在交易性机会,但趋势性机会仍待房地产市场回暖。政策扩张方向是明年重要的投资方向,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是未来的投资重点,因此是我们的投资标的,此外还包括建筑业、节能环保等;标配银行、保险和房地产,但考虑到明年政策可能不断放松,房地产存在交易性机会;鉴于PPI走低与居民实际收入水平下滑,重点回避能源与可选消费品。此外,历史上看经济较为困难时期往往并购较多,并且有助于提升业绩与回报,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
中信建投:振荡中布局三大平衡机会
市场判断:
从一个经济运行的长周期来看,经济危机、股市危机、金融危机往往相运而生,三者所体现出的周期性也可以归结为经济周期、股市周期与流动性周期。股市历来被称作经济的晴雨表,其相关关系不言而喻,而随着全球虚拟经济规模日益扩大,流动性周期与股市周期结合越发紧密,流动性对市场的影响也逐步加大。就中国而言,股市周期与流动性周期同样具有极高的关联性。股市的上涨往往伴随着流动性的同步提高,其时间差大概在3-12月不等。而在市场筑底的过程中,M2增速通常比M1快6%-13%,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10月份M1与M2增速缺口为6.17%,显示出流动性正在复苏,市场进入筑底阶段。
2009年的市场将结束2008年单边下行的局面,迎来宽幅震荡和结构性机会,指数运行区间为1200-2700点;
投资策略
市场将在三大平衡中出现投资机会:
在中国经济平衡过程中,紧跟政府投资,找寻受益于国家保增长政策的企业成为一条可行的思路。在“国十条”政策中,涉及的方面主要有基础设施建设、安居工程、教育医疗、自主创新等,而从受益板块来看,主要集中在建筑建材、工程施工和机械设备方面,对于医药、节能环保和科技创新等板块投资者也应给予足够重视。
在流动性平衡过程中,货币政策放松和经济预期回稳给市场提供了资金来源,但真正影响资金需求的因素是二级市场的大小非减持。从时间上来看,2009年的大小非解禁在前5个月和10月份的规模相对较大。从行业构成上来看,材料、能源、资本货物、技术硬件与设备和汽车与汽车零部件占比相对较高。
在价值与成长的选择中,应当寻找绝对价值与确定性成长类股票。我们认为09年中,确定性成长类股票主要分布在非周期和高景气度的行业中。非周期行业中的医药、科技、教育、公用事业和必需消费品值得关注。而在高景气度行业中,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农业、新能源、铁路设备和工程机械等。
在主线方面选择上,我们看好以下四大主线:一是紧跟政府投资;二是投资绝对价值,关注大幅跌破重置成本的个股;三是寻找确定性成长;四是市场大幅下跌以后,并购重组将会迎来黄金时期。
申银万国:周期性风险正在过去
市场判断:
我们对A股市场的长期回报持乐观态度,认为A股资产的战略配置价值已经体现。信心来自于:1、中国经济长期仍具有充分的增长空间,动力来自于新农村改革和P.R.C模式的支持;2、低估值决定未来高收益,根据隐含股权成本估计,未来5-10年A股资产长期回报在10%以上。3、全球流动性在不断积累中,而中国资产未来仍会是其重要指向。
战略乐观的同时,我们更倾向于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面对2009年A股市场。周期性风险的集中性冲击正在过去,但市场趋势性回升还需要长周期风险的消化以及新增长动力的积累,这些都需要时间。基于DDM估计,我们认为2009年沪深300指数的合理波动区域为(1600,2600)
投资策略
我们的投资主题关注两个方向:
1、基于经济“W”型波动特征,进行顺周期的行业转换。08年4季度以来是对投资品冲击最大的第一波下行阶段,投资品无论在业绩预期还是在估值反应上都要提前于消费品,故我们认为在09上半年主要由财政投资驱动的经济上行阶段投资品会具有超额收益;但经济底部仍需要酝酿,经济敏感型行业趋势性回升要等到09年4季度。
2,逆周期寻找在经济下滑阶段能够进行有效扩张和整合的优势企业,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些企业能够受益于经济衰退。政策催化剂(国企整合和节能环保),估值催化剂(实体投资回报低于历史平均,接近隐含股权成本),财务催化剂(行业内部的财务情况分化大,少数企业能够保持良好的资产负债情况和现金流情况),是我们进行逆周期整合优选的三个方向。
中信证券:长线建仓机会来临
市场判断:
2009年中国经济仍处于下行通道,需求回落使企业的利润率水平继续下降,上市公司业绩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至3%,但估值已经低于15倍的合理水平,流动性状况也有所好转,市场总体将是振荡反弹,投资机会明显多于08年。
从本轮政策实施效果来看将好于98年,短期有望延续政策推动的估值反弹行情,政策受益板块成为市场反弹的领头羊,周期性和高贝塔行业明显超越市场;中期市场将受制于业绩担忧而再度回调,并在09年中报披露期间完成二次探底,防御性行业将表现出较好的抗跌性;随着经济增速在明年下半年企稳,市场预期将趋于好转,业绩复苏推动市场展开中期反弹,股市将迎来长线建仓机会。
09年A股市场整体判断
评价原因
经济面负面经济运行“双下降”,矛盾转向需求回落。
业绩面负面需求打击赢利能力,业绩增速继续放缓。
估值面正面估值已处较低水平,反弹空间明显增大。
资金面中性减持压力有所减轻,供需状况趋于好转。
政策面正面政策粒度前所未有,市场信心得以提振。
总体判断中性业绩复苏尚需时日,信心恢复提升估值。
投资策略
针对不同阶段的市场特征,我们的投资策略是:
(l)针对近期密集出台的宏观政策,短期关注政策投资主题,包括扩大基建、出口退税、医疗改革、刺激消费等;
(2)针对09年振荡反弹的市场特征,在市场反弹中投资周期性和高贝塔行业;
(3)针对09年需求回落的经济环境,在市场筑底中配置需求相对稳定和业绩先期见底的行业。
行业配置建议。当前市场仍处于政策刺激下的估值反弹期,从政策主题与反弹策略角度出发,我们建议未来三个月重点关注电力设备、工程机械、建筑建材、房地产、医药、家电、纺织服装和通讯设备等行业的投资机会。
招商证券:反弹与调整交替出现
市场判断:
A股估值已调整至历史低点,相对金融危机后全球股市极低的估值仍偏高,其基础在于中国相对良好的经济基本面和资产供需关系。可能的挑战在于,内外需急剧放缓加大了中国经济波动风险,资产供需失衡因全流通后巨量限售股解禁而加快改变。应用估值模型的情景分析表明,A股估值对负面因素已经具有较强的抗性,而对正面因素则具备较强的弹性;若非常时期估值调整到非常水平,则意味着非常机遇。预计2009年沪深300指数核心波动区间[1600,2300],中等级别的反弹与调整将交替出现。
投资策略
政府刺激内需将为09年上半年最大的投资主题。政府全面刺激内需,配合信贷的全面放松将催生局部的流动性过剩,受益于政府内需的板块可能获得全面的反弹机会。具体到行业配置将以“内需+现金”主题为主。信贷全面放松的同时政府全面刺激内需,建议增持铁路设备与电力设备等受益政府投资拉动的行业,并关注阶段性受益政策刺激的消费品行业,如汽车、房地产、家电等。同时,考虑到盈利全面加速下滑的趋势,建议相对均衡配置,在关注内需的同时,重点配置现金流充裕、盈利相对稳定的行业,譬如基础消费和受益政府投资的板块。当下半年企业盈利增速见底后,建议增持机械、金融、可选消费等可能率先复苏的下游周期性行业,并关注上游原材料行业的并购重组。
我们建议超配电气设备、建筑工程、零售、农业食品、保险、医药、软件与服务、通信设备、电信服务、电力。在局部板块中,建议关注机场公路、机床、公共交通、中低端品牌服饰以及超市等细分子行业。
中国银河:下半年踏上价值回归
市场判断:
股市目前处于暴涨暴跌模型的暴跌后期,价格明显低估,进入产业资本可接受的价值区,与国际市场相比不再昂贵。在国际资本流动新兴化、国内流动性宽松、A股供求关系改善以及资产配置困境的共同影响下,市场已被低估,A股吸引力正在增强。
我们测算2009年A股市场回报率将达到35.9%,上证指数合理估值中枢2548点,波动区域2500-3000点。此外,考虑到如果央行超预期注入流动性、平准基金推出等情况出现,市场的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会降低,合理的估值中枢会上移至20.6倍附近,上证指数将回到2900点以上。从运行轨迹来看,预计09年上半年股市脉冲式波动,下半年踏上价值回归之路。
投资策略
伴随经济“L”型、股市“S”型的演进轨迹,国际金融市场与商品市场、经济政策、股市政策都会发生相应变化,应紧紧把握新一轮经济增长动力、反周期经济政策、全球金融危机和全流通三条主线下的八类投资机遇:宽货币政策下的盈利改善、商品牛市终结下的利润回升、行业景气率先回暖、新一轮经济增长动力、加速城镇化进程、熊市后期防御性投资、全流通下的并购重组、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国际化所带来的投资机遇。
而投资机遇可以归结为三条资产配置主线:一是新一轮经济增长动力带来的长期投资机遇。主要行业有医药、家电、军工机械、食品饮料、信息、传媒、商业零售、纺织服装等。对这些行业给予“超配”或“标配”的投资建议。二是反周期政策作用下的中期投资机遇。主要行业有水泥、建筑、银行、证券、地产、铁路、公路等。作为政策刺激下的投资机会,行业实际业绩表现有赖于政策实施节奏和效果显现的影响,应注重配置时机的选择。三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全流通下的策略性投资机遇。除了石油石化因受益于高油价外,电力、汽车、煤炭、造纸、钢铁、有色金属基本面不太乐观,总体投资机会有限,但应注重细分子行业的选择。此外,应特别重视上述行业并购重组、国际化收购等策略性的交易机会。
根据上述八类投资机遇,以及三条投资主线,我们建议超配医药、家电、食品饮料、建筑、建材、银行、石化等行业。
国信证券:价值中枢在2000点
市场判断:
我们预计08年A股可比公司盈利趋于零增长,09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从07年的17%和08年的15%回归到10-12%水平,盈利将下滑10-20%,远低于市场+10%的预期。A/H股整体溢价重新回到50%以上,尤其是上游资源类权重股的溢价率达到1倍制约着A股市场短期回升空间。
上证综指在1500点位的估值低于3年前千点时水平,其中09年动态PB为1.5
倍;而2500点以下“大小非”问题并不是市场的主要矛盾。从股市提前经济见底的规律、从长期国债收益率下降幅度、M1/M2“剪刀差”变化、CPI/PPI止跌企稳以及房地产与整个经济筑底企稳的多个视角判断,企业盈利同比增速的下滑势头有望在09年下半年开始缓和,从而成为支持市场转向的重要力量。我们预计09年A股市场的价值中枢在2000点一带。
社会保障基金与资本市场连结,光是纸上谈兵的时间就有好几年。一个结果是“地球人都知道”了,社会保障基金应当是股市中的一个追求长期稳定投资回报的机构投资者。
后来成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及至最近以六家基金管理公司托管1亿多元资金入市,其引人注目自是情理之中。不料它两年前作为战略投资者购买第一只股票中石化就出现浮亏。一直到最近,由托管人再购新潮实业、民丰特纸等几只股票,据报道还是“一亏再亏”,于是引得众多媒体一片哗然。有的说它没有选好入市时机,有的说它的投资策略不应偏爱于增发新股。
其实这些评论背后遮盖着的还有这样一个信息,即社会保障基金迄今为止仍然是我们的股市中的一个“新新人类”。把这个信息表述得再苛刻一些,那么社会保障基金就多多少少像是现今股市中的一个孤独的“异类”。如果把股市比做游泳赛场,那么我们现在隐隐地发现,那些个短池好手们,对这个新来的长距离选手似乎还是有点敬而远之。
社会保障基金于股市之异,在于它自己和别人从一开始就形成一个心理预期,即它必须是一个追求长期稳定投资回报的投资者。既然是长期投资者,便与现今股市的主流力量有了一点儿差别。说得好听一些,“新新人类”和炒股老手们似乎还缺乏磨合。但是矛盾就出现在这里:如果它真的想去磨合,那么磨合好了以后,它还会是一开始被自己和别人所预期的那个长期投资者吗?
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没有理由。舆论在用一般投资者们的标准评判着这个长期投资者的业绩:买中石化两年不赚是“大大套牢”;买新潮实业、民丰特纸几天不赚,也是“被套再被套”。于是乎大家都在眼巴巴地等着看六家托管机构怎样解套。不知道舆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某种没有明着说出来的期待是不是太急了些。评价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绩效,是不是也要像球迷看球一样,输一场就要喊教练“下课”呢?
社会保障基金拿在手里的牌并不多,全打完了也不过1300个亿。迄今为止进入股市的不过区区数亿元,还要由六家基金管理公司分摊。单是从数量上看,与5万亿元总市值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因此单就它的市场份额来说,断不应左右股市大局。所以现在的关键因素可能还是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预期因素。那么如果六家基金管理公司串谋呢?可是谢天谢地,估计六家基金管理公司有99%的概率不会把这句戏言当真,真的去玩一次火。
这样说来,社会保障基金这样一位长期投资者,不仅身影还是单薄了些,在股市这片狼出虎没了好多年的原始森林里,其一言一行之拘谨,同样也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我们只能希望,股市中会有越来越多的长期投资者,不光是现在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还应该有更多的合格的社会保障类基金,比如不再受个人账户“空账”困扰的养老金基金和企业年金,再比如保险公司资金。这样的话,我们就有希望看到一场长距离选手和长距离选手比赛,而不再是长距离选手和短距离选手的比赛了。所以,社会保障基金现在再怎么着也犯不上独自郁闷,一面设法把自己这池水有进有出地活起来,一面寻找更多的长期投资者伙伴就是了。
当然,社会保障基金也有它自己的问题,比如它究竟是怎样一种支出:在将来的某一天,它需要以多大的流动性来满足什么样的支出需求,好像现在还没有个说法。这会限制它制定出一个明确的投资组合策略和风险管理策略,也使它的资产扩张需求显得可有可无。
这个说法要由政府来给出,例如是不是要用它来偿还国有企业的养老金隐性债务,是不是要用它来建设社会保障的基础设施,等等。即便真是要把它“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也保不齐在将来的某一天需要它提供巨大的流动性支出。可是如果它在平时不根据支出需求来决定自己的资产组合,届时又怎么让它的流动性招之即来呢?
资金有进有出,它蓄积的是一池活水;既没有进也没有出,那就是一潭死水。股市里风调雨顺还好说,要是热浪灼人,它可就要一点点地蒸发殆尽了。
所以,与匆匆忙忙急着赢利相比,社会保障基金如何完善自己的内部管理倒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支取需求现在还不明确,这是它可以做长线的一个有利条件。这一点,短线机构投资者比不了,但这对它的投资和管理战略的形成来说也是一个不利因素。
我的看法是,资产与负债(支出)如何匹配,是社会保障基金亟待明确的一个现实问题,而且这是它的战略性问题,是建立在社会保障基金的定位,即它在整个社会保障制度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发挥的作用之上的。投资策略只是战术性问题。战术要服从于战略,但是现在这个战略性问题还没有答案,虽然这不是社会保障基金自己所能回答的,但是缺了它在战术上可能就无所适从了。
当然,这也不是说现在社会保障基金在战术上就一定是无所作为了。战术性问题除了投资策略以外,还应包括一些基本手段和技术的运用。例如:
――社会保障基金不妨考虑建立适合于自己的内部A股市场指数,以此作为整体投资策略的一个基本依据;
――对资产质量应有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其主要部分是资产质量评级制度;
――在个股选择依据方面也不妨和托管人一起建立起某种投资工具评估体系,从而使托管人能够更加明确和具体地了解委托人的目标;
――外部监管和信息披露必不可少,除了政府审计之外,社会保障基金也可以主动聘请独立的外部审计机构对其进行年审;
――另外,信息披露的频率似乎也有加大的必要。
关键词:中国企业年金 投资组合策略 优化方式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75-02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身意识也逐渐强化起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严重,基本养老金的收支缺口越来越大,我国的企业年金也将会面临越来越大的保值、增值压力。就目前来看,我国企业的年金资产具有大规模呈现投资收益率低的现状,在限定了投资工具的环境下,要研究出适应我国市场情况的年金投资组合策略是当前企业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1 当前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
1.1 我国企业年金的基本发展历程
企业年金属于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组成部分,是由国家宏观指导与企业内部决策来执行的。对于企业而言,建立企业年金制度不仅可以加大企业的薪酬福利,吸引员工,更能提升市场的竞争力。而对于政府而言,即可以减少政府的负担,降低养老保险的保障体系带来的压力,还能提升政府形象。对于个人来说,其也是防范老年经济风险的重要措施,从而提高老年生活水平。因此,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讲,实行企业年金制度带来的效益是非常大的,是我国未来的企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
1.2 企业年金的运行现状
就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规模上来讲,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十分迅速。自2000年以来,我国仍然只拥有16000家左右的企业建立起了企业年金制度,而就去年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企业年金的资金累计已达6034.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18%,加权平均收益率为3.67%。就中国科社院拉美研究所的一名年金研究员表示,在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企业年金都将保持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
2 企业年金投资组合策略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我国企业年金实际实行现状来看,仍然是存在很多问题的。首先,从流程上来看,企业中参保的职工不仅要关系到每个环节,更应该了解每个环节的含义。然而,在实际的实行过程中,参保人员只参与到了养老金的缴费与收益环节,缺少选择年金制度与缴费率的权利,企业没有向职工提供适合自身风险类型的投资选择权,更加没有充分了解年金投资组合策略的权利。因此,没有发挥职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的年金增值保值,更可能引起职工的不满,认为企业就是变相的骗取职工费用,或者导致职工没有明确的资金投资区分,影响企业形象。其次,目前一般的企业年金投资策略基本从单一的资产出发,没有从投资组合协方差以及相关系数上来选择投资工具,只注重眼前短期的投资收益,不仅忽略了投资的长期性,更可能影响企业年金的保值增值。最后,在选择投资组合时,通常都没有经过详细的选择和比对,不加区分的将所有资产与某种投资组合起来,没有充分考虑到参保职工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具人文性。
2 企业年金的投资工具种类
2.1 目前国内使用的年金投资工具
当前,我国现有的企业年金投资工具不仅有银行存款、债券、还包含一些股票、证券等投资基金。企业年金包含几种形式,流动性的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以及权益类的基本投资工具,其中流动性资产包括银行的活期存款、中央银行票据、债券回购等。其特征主要是流动性的,期限不定或者短期,资金交易相对较为简单。而固定收益类资产主要包含银行的定期存取款与协议存款、国债、公司债券、金融债券、中期票据以及一些万能保险产品和投资连结保险产品等。权益类的资本投资工具中有最常见的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这两种形式在进行投资时,其风险较大,都需要保持谨慎的态度。
2.2 国外常用的年金投资工具
当前,国外的企业年金制度几乎涉及了所有的投资工具,在年金运作的初期,年金投资主要采取风险较小的银行存款以及债券等投资方式。当市场逐渐趋于成熟后,才能逐步扩大投资范围,因此,要在风险和收益之间找好切入点,要充分考虑资本市场与企业年金投资的安全性,构建适宜的投资组合。一般国外的投资工具是根据不同的部门性质分为金融工具与实物工具两类。金融工具主要包含银行存款、政府债券、企业债券、抵押贷款以及贷款合同或者共同基金等,而实物工具则是指房地产与基础设施建设等性质的投资,因其流动性能较差,周期长,投资时需要保持谨慎态度。
2.3 国内与国外投资工具的比较
与国内相比,国外的年金投资工具要比国内种类多,这不仅与国家的监管水平相关,更是国家市场的成熟来决定的。首先,从年投资权益类的资产比例来看,企业年金发展史越长的国家,对企业年金具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由此看出,提高政府的监管水平,增强企业年金的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政府债券无论在哪一种市场下,都是企业年金投资的重要目标,当市场出现比较大的风险浮动时,政府债券等的固定投资类资产是最为理想的避险工具。
3 我国对企业年金投资的监管模式与投资策略选择
企业年金的最终受益不仅由员工在职期间的缴纳投资情况决定,还与退休后的年金市场有关系。企业年金的投资监管不仅对企业年金投资具有重大影响,更是直接决定着投资的可选性,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风险,因此就需要建立起企业的年金监管协调机制,制定严格、详尽的投资限制条件,有计划、有选择的进行投资,提高监管的效率。
3.1 企业年金的监管模式
目前我国一般的企业年金监管模式主要采用审慎性监管,所谓审慎性监管就是像对待自己的资产一样对待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管理,必须审慎地选择最能分散投资风险的组合。这种模式中,基金的监管依赖于独立的监管人。定量限制规则则是指对养老基金的投资资产分类,投资比例等进行直接数量限制。其特点主要是集中进行数量限制,而不是对投资组进行限制;对于股票、风险资本或者实物资产以及一些国外资产的风险资产进行数量限制;另外,谨慎性相当于进行投资低风险资产;不允许投资者进行自由选择,而且对单个的金融工具投资进行限制等特征。
3.2 我国企业年金的监管模式选择
我国在选择企业年金投资的监管方面基本遵循了定量限制的思路,为了确保企业年金的资产安全,不仅对企业的年金投资做出了数量限制,还要求资金托管人必须定期向受益人进行信息披露。让企业的受益人能随之掌握资金的运行状况和风险状态,发挥自身的主导权,还要求披露的信息必须保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其次,为防止基金的管理人或投资机构的管理不善而造成受益人承担超范围的投资风险,必须在投资前确认投资收益人在退休后的生活保障,可以通过立法等手段建立起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另外,我国的企业年金监管选择上还要考虑到金融市场的变化与投资的运作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时的投资产品比例调整。可以以定量限制监管模式为基础,逐步融入“审慎性”的规则和理念。
我国目前选择定量限制监管模式不仅是根据我国现实宏观金融环境因素制定,更是与企业监管能力水平相吻合的。各国家选择企业年金监管模式,大多是综合金融市场的成熟度与一系列因素后进行定制。
4 完善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组合管理的策略
4.1 完善法律体系
要优化我国企业年金的投资组合管理,建立起健全的法律法规,从立法的角度,规范企业年金的运营规范是必要途径。政府等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并出台关于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的办法法规,规范基金管理机构的资质和资金投资方向以及比例限制,同时完善投资风险补偿机制,确保受益人免于承受因为基金管理人或者基金投资机构的管理不善或者一些违规行为造成的风险。
4.2 加快对金融领域的调整、改革和监督步伐
从我国目前的企业年金状态来看,想要得到相对的提升就要借鉴国外培育和完善其金融市场的经验,不仅要注重金融产品自身的开发和创新,更要严格实行各部门的监管。企业年金本身与资本市场的发展有着一种互动关系,企业年金是以机构投资者的身份进入资本市场的,对市场中的资金来源、市场结构以及管理水平、运作效率等都有积极的影响。而且,对于金融市场的投资者结构起着改善作用,还能促进市场向深度、广度的方向发展。对于成熟的市场来说,其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市场的流动性也比较强,利率的波动幅度小,因此投机性较弱,也能够满足企业年金的一些投资需求。
4.3 加大企业内部的监督管理
企业年金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企业年金的增值保值,通过加强监管投资管理人是主要措施之一。就外部监管而言,主要任务为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一方面严格投资管理风险的控制流程,做好制度上合理的事前预防,合理划分层次,总体把握投资策略;另一方面,还应不断完善事后反馈程序,不仅是保证投资管理风险控制的完整性,也有利于总结风险控制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4.4 培养专业的投资管理机构,拓宽渠道
想要拓宽投资渠道,应从金融工具与事物工具两方面着手,逐步加大股票等的投资比例,加快推出金融衍生工具,同时,投资适当的不动产有利于基金的增值。另外,与其他开放式的基金管理不同,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需要拥有专业资格的机构,要保证高素质的金融服务,专业化的人员管理,通过专业的人才与机构来管理,保证其专业化、规范化。
5 结语
综上所述,以中国当前的企业年金现状入手,结合科学合理的投资工具,根据市场情况与企业规划,合理制定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体系。相信,在未来,我国企业年金将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广伟.中国企业年金的投资组合策略优化[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2] 瞿艳.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3.
[3] 戴倩.中国企业年金的投资组合策略[J]. 经济研究导刊,2014(9):50-51.
[4] 施放,朱京,刘青.企业年金的投资组合策略分析[J].北方经济,2009(7):81-83.
IT企业多数都是处在不停的跨界、突围或转型之中。本文回顾了国内外IT史上81个案例,提炼出9种策略,以帮助投资者进行弯道投资。
无为之策:宿命难违。认清企业的基因,凡是超出基因之外的跨界、突围或转型,一律回避。
上策:从产业规律与竞争优势寻找强者。
资源为王:掌握了上游资源(包括内容版权、基础设施、海量数据)的公司,尤其当这资源很稀缺时,并将其进行有效发挥。
连横扩张:跨领域的并购或联姻,最有可能成功的应是强强联合(强者指除它以外行业里没有统治者)。强弱联合,除非是进行深度开发与改造,或是所处行业很相近,否则往往失败。
闻风起舞:投身需求爆发、且没有网络效应的行业,企业自身具有相当的财力和开发运营能力。
中策:投资企业的执行力。
破釜沉舟:具有巨大决心和执行力的公司。体现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管理层斥巨资认购股份;集全公司之力于一项业务;出售或停止原先的核心业务。
偏师之威:组建子公司/独立团队来拓展新业务,且能做到:最高层的信任与支持、足够的人力财力、远离传统部门、强有力且重产品体验的领导者。?亦步亦趋:通过各种渠道来观测获取数据,看到数据好就买入。传统的销售产品的公司看销量即可;互联网模式则要复杂得多,但至少前期可以看着用户数增长来买入。
下策:与资本市场博弈:
望梅止渴:自上而下,沿着市场渴望的方向,梳理出股市里最相关的标的(哪怕不是真的受益)。渴望方向包括:一致认可的趋势方向;前所未有的新鲜事物;应对危机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