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歌颂祖国的短诗范文

歌颂祖国的短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歌颂祖国的短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歌颂祖国的短诗

第1篇:歌颂祖国的短诗范文

关键词:中国早期艺术歌曲 审美特征 时代性 人民性 民族性

所谓艺术歌曲,源于美声唱法发源地的意大利,原文为“Art Song”,是一个内涵较为宽泛的概念,原指根据著名诗人的抒情短诗而创作的歌曲,在词作上讲究技巧性与艺术性,与民歌相对;在音乐上强调伴奏的艺术处理。后来,又将一些歌剧选曲和一般的创作歌曲等,统称为艺术歌曲,以与民歌相对应。

我国声乐艺术起步相对较晚,早期的艺术歌曲指的是前后最早出现的艺术歌曲,其中主要是以著名诗人的抒情短诗为歌词而创作的歌曲。

具体而言,中国早期艺术歌曲曲作的审美特征,可以从以下三大层面予以解读。

一、时代性

艺术是时代的镜子,既以时代精神为支撑,又反映时代的思想与主题。中国早期艺术歌曲曲作,正是以充分彰显弘扬五四时期时代的主旋律为重要的审美特征的。

众所周知,作为以科学、民主为号召、以反帝反封建为主旨的中国,揭开了中国现代史的新篇章。其重要的意义,就是唤起民众觉醒,走上民族振兴之路。

而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曲作,就充分表现了这一时代精神、时代主旨、时代思想。在这方面,有许多有力的证明。例如创作于1920―1921年间,易韦斋作词、萧友梅作曲的艺术歌曲《问》,就紧扣“五四”的时代脉搏,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深刻的社会问题:“你知道今日的江山,有多少凄惶的泪?”充满了对当时社会军阀混战、山河破碎的愤懑与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忧虑。而创作于1920年,韦瀚章作词、黄自作曲的艺术歌曲《睡狮》,则把中国比喻为“睡狮”,面对帝国主义“今天吸我血,明天扼我咽”的现实,发出“睡狮醒”的呼唤与“奋斗心须壮,复仇志要坚”的号召。创作于1924年,赵国钧作词、萧友梅作曲的艺术歌曲《五四纪念爱国歌》,是我国第一首直接歌颂的艺术歌曲,弘扬了爱国主义的时代大主题和“五四”精神。

由此可见,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曲作,时代性审美特征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

二、人民性

艺术必须为人民服务,反映人民的意愿、心声、思想、感情。其实,人民性与时代性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曲作,也以人民性作为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在这方面,也有许多有力的证明。例如歌曲《可怜的秋香》,就以儿童的视角和口吻,描写了牧羊女秋香孤苦悲惨的一生,表达出对中国劳动人民悲苦生活与悲剧命运的同情。而创作于1922年,发表于1928年,刘大白作词、赵元任作曲的艺术歌曲《卖布谣》,则“以质朴的歌谣体,叙说农业、手工业劳动者的辛劳悲苦,从一个侧面勾画了当时洋货倾销,农村经济破产的图景,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同情”①。创作于1926年,发表于1928年,刘半农作词、赵元任作曲的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曾到处传唱,走红一时,就因为歌曲讴歌了“五四”时期中国青年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对纯洁爱情的执著精神,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

由此可见,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曲作,人民性审美特征也是光彩无限、辉煌无比的。

三、民族性

民族性是世界上一切国家、一切民族、一切艺术的生命和灵魂。19世纪俄国作家赫尔岑指出:“诗人和艺术家们在他们的真正的作品中总是充满民族性的。不问他创作了什么,不管在他的作品中目的和思想是什么,不管他有意无意,他总得表现出民族性的一些自然因素。总是把它们表现得比民族的历史本身还要深刻,还要明朗。”②

中国早期艺术歌曲曲作对民族性审美特征的追求,应当说是有明确的理论主张的,萧友梅就提出:“要在继承民族音乐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新作风,是以代表中华民族的特色而与其他各民族音乐有分别。”③

中国早期艺术歌曲曲作的民族性审美特征,具体表现在两个层面:

其一是词作的民族性。许多艺术歌曲,都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诗词五言、七言句式。例如《睡狮》:“睡狮睡了几千年,蛇虫狐鼠乱纠缠;今天吸我血,明天扼我咽。”就采用了七言、五言交错的句式。而《卖布谣》中的“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卖布买米,有饭落肚”则采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四言体”,古味更浓烈,民族特色也愈加鲜明。而在自由体的歌词中,同样具有民族风格与民族意蕴,例如《问》《教我如何不想他》等,都是民族性的成功之作。

其二是曲作的民族性。许多艺术歌曲,都充分运用民族音乐语汇、民族音乐手法写成。例如《教我如何不想他》,采用了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音调加以变化,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郭沫若作词、陈啸空作曲的艺术歌曲《湘累》,则巧妙地运用了京剧青衣唱腔的悲切、幽婉的旋律;再如徐志摩作词、赵元任作曲的艺术歌曲《海韵》,虽以西洋乐器钢琴伴奏,但是无论是旋律还是风格,都已经完全中国化了。

由此可见,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曲作,民族化的审美特征,也是成功的。

综上所述,中国早期艺术歌曲曲作的时代性、人民性、民族性三大审美特征,是在美学上的提升与突破,这些成功的艺术经验,是值得我们认真总结、研究、学习、借鉴的。

注释:

①俞玉滋.一棹艰辛赴上游――纪念近代启蒙音乐家沈心工诞生120周年[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0(4):8.

②赫尔岑.往事与沉思[J].赫尔岑论文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27.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