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花的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清.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
轧轧兰桡入白苹。
应为洛神波上袜,
至今莲蕊有香尘。
晚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
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
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
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
别有池塘一种幽。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1、石榴花的花瓣呈红色,一朵石榴花的花瓣大约在8到18片左右,花蕊呈黄色。那绿绿的叶衬托着火红的花,仿佛像一个个火红、精致的小铃铛。美丽极了!
2、此时的石榴花开得正盛,一簇簇,一团团,一丛丛,每一朵都是一般喷吐的火舌,而整个石榴林就象一匹瑰丽无比的锦缎,我目不暇接地看着这一切,想采一朵石榴花,又怕火舌烧了手,想漫步林中,又怕石榴叶的绿色染了衣服,此时的我简直有些流连忘返了。
3、六月初,石榴开花了,红得像火。石榴花分雌雄两种,雄的叫“晃花”,--它只开花不结果--父亲就把它们摘掉;雌的叫什么却不知道。花开的时候,引来了许多蜂蝶,它们在花瓣里爬进爬出,嗡嗡扬扬的,很是热闹。慢慢地,雌石榴的花蒂胀了起来,像一只小小的花瓶,花瓶越来越粗,颜色也由绿色变成浅黄,又在橙黄中生起淡红。
4、石榴花即没有玫瑰那样娇抚,有桂花那样清远,更没有那样华贵。可是,石榴花却默默的为人们无私的奉献。秋天的时侯,他会结出一个个红彤彤的果实,人们就可以摘下来吃了。
5、来到奶奶家,一眼就看到那鲜红的石榴花,衬着嫩绿的叶子,好看极了。我拽起一朵石榴花放在鼻子上闻呀闻,有一股甜甜的、香香的味儿直钻进鼻孔,甚至于扩散到全身,把每一块肌肤每一块骨骼都香酥了。
6、石榴花在六月份开花,石榴花长出花苞时呈大红色,像一个个火红的枸杞。刚开花时,萼片包着的花瓣清晰可见,像一个害羞的小女孩,等到萼片长到一定程度,慢慢扩散时,花便全露了出来。
7、在翠绿的叶子间,有许多已经开了的小红灯般的红花,有的还是含苞欲放的花蕾,还有花骨朵,好像一个个火红的小葫芦。一阵微风吹来,又好像一个个穿红颜色衣服的小女孩,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更像一团团火焰在燃烧着。好美啊!过了些天,这些石榴花都开了,在绿叶的衬托下好看极了!
8、欣赏眼前的石榴花,百读不厌,千赏不烦。多胞胎连体的,恰似龙凤胎的四姐弟,人挨人,心连心。单亲组的石榴花,不嫌孤独,更不是寂寥,她在独放异彩。参差的树枝上,无序地罗列着同种族的花儿,有的已经芬芳吐艳,有的还在饱蕊,尤其是那不愿见世面的近似倒葫芦状的花蕊,略显沉着,无声息的唱着曲儿,弹着琴弦,悠然自得。绿叶映衬,红花绽放,一片和谐尽收眼底。
9、石榴花,你曾在美丽的轰轰烈烈,可现在,你却被无情的秋风吹进泥土里!没人会来为你的命运感到可悲,因为你的生命本来就很可悲!你不够谦虚,你不懂得像虚心竹那般低头!你在枝头炫耀自己,秋风会把妒忌转化为力量来摧残你的身躯!
10、在高高的教学楼前,有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坪。那里有一棵棵迷人的铁树;开满一朵朵毛茸茸小花的红绒球。尤其是那美丽的石榴花,更给草坪增添了几分漂亮色彩。
11、五月的夏,石榴花开,一点点,一串串,一嘟嘟,含着露水,闪着金光。快活的像小喇叭,快乐的像铃铛,开心地撒开纱裙,又舞,又歌,又唱。夏天的孩子爬满枝头,尽情的跳,尽情的闹,生活是多么美好,幸福来自灿烂的阳光。
12、远远望去碧绿的树上点缀着红色的石榴花,就像那红色的小灯笼。等石榴花落下来的时候,我最最喜欢在树下捡石榴花,石榴花有花心、花瓣,还有花座,花座和花瓣都是红色的,花心上面有黄色的花蕊,很好看。
13、满树的石榴花开了。啊,这可太美丽了!完全是一棵用香花组成的石榴树,一朵花就像一颗小星星,300朵花,就是300颗小星星。它们在绿叶的衬托中,像闪闪发光的小火苗,整个石榴树仿佛一团燃烧的大火球。
14、夏天,石榴花的叶子变得翠绿了。五六月前后,枝杈上长出绿色的花苞,慢慢地,花苞变成黄色的了。又过了几天,花苞变成了橙色,接着就开花了,引来了许多蜜蜂和蝴蝶来采花蜜。
15、过些日子,石榴花的花肚渐渐变大了,就好像一个个“花瓶儿”。瓶口里的花,依然是那么艳红,那么美,好像是人们买了花插在花瓶里十似的。
16、石榴花很美丽。在那茂密的枝叶中挂着一朵朵一簇簇迷人的花朵,那含苞欲放的花,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那半放半合的花像奥运火炬;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那盛开的花,吐蕊怒放,像一团团火焰,多美啊!
17、远远地远远地望着石榴花,美不胜收,有一种醉了的感觉,深深地呼吸它的芳香,轻轻的轻轻的离开它,不去打扰它的宁静,不去亵玩它的美。石榴花的宝石般的美深深地烙在我的心底。
18、一阵风吹过,石榴花扬起轻盈的舞姿,散发出一股股泌人心脾的花香,让你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蜜蜂在花上采花酿蜜,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有时,花儿们还会静静地站在那儿,聆听同学们的琅琅读书声,慢慢进入甜甜的梦乡。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路烟。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幽闺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何当结作千年实,将示人间造化工。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初也笑春风,及到离披将谢日。
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树香梢几树花。
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初冬时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使得大地一派银妆素裹,心中挂念着初冬尚未凋谢的月季、等花卉以及火棘、枸骨、石楠等观果植物,想象着它们在雪中应该是什么样子呢?于是带上相机,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去“踏雪寻芳”,领略雪中赏花的意趣。
外面早已是一片银白世界,不同的植物在白茫茫的大雪中展示着各自的风采,苍松、翠柏、青竹、枸骨等常青植物在白雪的衬托下更显其苍翠挺拔,而紫荆、合欢、紫薇等落叶植物道劲刚健的枝干上落满了白雪,犹如玉树琼枝,红瑞木那血红色的枝条就像刷上了一层红油漆,红红火火,给人以热情奔放,充满生机的感觉。
终于找到月季花了,白色的花朵上覆盖着白色的雪花,分不出哪是雪花,哪是月季的花瓣,但月季那甘洌的芳香却是白雪所没有的,粉红色的月季花与白雪交相辉映,别有一番特色,可谓“白里透红,与众不同”,而鲜红色的月季花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是那么的娇艳,犹如燃烧的火焰,彰显着生命的顽强。、一串红等较为低矮的草本花卉已经彻底被埋藏在雪的下面,难见其踪影,偶尔露出几枝,色彩虽然依旧,但已经被冻僵了。估计雪融化后就会香消玉损,但它们的根部还留在土壤中,等待春季萌发新的生命。
除了雪中尚未凋谢的花朵外,枸骨、火棘等植物的果子虽然不大,却色彩鲜亮,圆润光滑,如同一粒粒红色珠子,在翠叶、白雪的掩映下格外醒目,不时有灰喜鹊等越冬的鸟儿前来啄食,为寂静的雪天增添了几分生趣。
也许有人说这样看书,看与不看没有什么差别。呵,错了。周围越是安静。或者越是吵闹的时候,在这样的两种极端情况下,我看书的效力是最好的。只是前者是在半夜里,提心吊胆的看后者是逼自己看下去的。我就在这样两种情况下看书,一般看一遍后,把书中的一些好词好句就记下来了。平时的成语和诗句,我就是这样积累而来的。
李白曾经在说过“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也不知怎么,就觉得写的特别好,很是经典呀!
看书多了,知识丰富了,考试的时候便不用担心了,那些写花的诗句,写水的诗句,打开“诗库”,一查便知,一般十有八九都会有的。偶尔也会因为太多了太混乱了,前面的诗和后面的诗背错了。有的完全不会,就想一想一般会写什么,偶尔也会答对了。
【梅花】
在北宋时,画梅花成了一种高雅的风气。宋代的仲(zhòn)仁和尚开创了“墨梅”的画法――完全不用其他颜色,只用墨的深浅来表现梅花。古代的文人留下了很多关于梅花的诗和画。
墨梅
(元)王冕(miǎn)
吾家洗砚(yàn)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hén)。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qián kūn)。
主席曾用“已是悬崖(xuán yá)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这样的诗句来描写傲雪盛开的梅花。
【兰花】
优雅的兰花很受古人喜爱,大诗人屈原曾经以“秋兰兮(xī)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这样的诗句来咏兰。
古代文人常把美好的诗文比喻为“兰章”,把真诚的友谊称为“兰交”,把知心好友叫做“兰客”。
南宋末年,国家衰落,战争频繁(pín fán),许多百姓因此失去了耕地和家园,生活艰难。
当时的画家郑思肖画兰花非常特别,从不画根,兰花就像飘浮在空中一样。
有人问:“为什么你画的兰花没根呢?”
郑思肖说:“国土都失去了,我的脚怎么着地呢?”
【竹】
唐代的时候,竹子开始出现在书画家们的笔下。据说五代的时候,才女李夫人夜晚坐在床头,看见婆娑(pó suō)优美的竹影映在窗纸上,于是照着窗纸临摹(lín mó),开创了“墨竹”的画法。
清朝时,有一个画竹子特别有名的人,叫郑板桥,他不但竹子画得好,还写过很多朗朗上口的咏竹诗。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东晋时候的大诗人陶渊明非常爱,他在家的周围种满了金灿(càn)灿的,还写下了“采菊东篱(lí)下,悠然见南山”的著名诗句。
比起梅、兰、竹,关于的画要少得多,但古代的诗人为它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句。小朋友,这些著名的咏菊诗你都会背吗?
(唐)元稹(zhěn)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咏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阿赫玛托娃的诗歌以抒情性和小说性著称,她以女性角度抒写爱情,表现隐秘的内心活动和心理冲突;又以深沉的笔触关怀家国命运,表现一个爱国诗人的气节与高贵。她的作品有从普希金延续下来的经典性优雅,也蕴含了源自她本人戏剧化的人生激情。阿赫玛托娃的诗歌总是带着某种“气味”,这种“气味”来自海边的“冰牡蛎”,来自椴树的清香,来自浓郁的黑咖啡,也来自热腾腾的鲜血……这些各式各样的“气味”描写使她诗歌洋溢着一缕独特的味道,鲜明而深刻。
嗅觉沟通视觉、听觉、触觉,表现作者对外物丰富而独特的感受,抒写复杂微妙的情愫。读过《静静的顿河》的人,都难以忘记肖洛霍夫笔下顿河岸边弥漫的潮腐气息和大草原上散发出的青草、野花和泥土的浓烈气味;读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人,也一定会随着班吉以不可思议的嗅觉能力嗅到凯蒂身上那股“树的香味”,感受到“衣服在空中飘动的气味”乃至“‘死’的气味”。正如普鲁斯特所描述的:“……气味和滋味却会在形销之后长期存在,即使人亡物毁,久远的往事了无陈迹,唯独气味和滋味虽说更脆弱却更有生命力……”阿赫玛托娃的诗作起源于俄罗斯小说,而不是起源于诗歌。她是在注目于心理小说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那尖锐而又独特的诗歌形式的。在阿赫玛托娃的诗歌中,那种“更脆弱却更有生命力”的气味时常飘动在行行诗句之中,有女性的芬芳,也有生活的苦涩。
百合花的清香与干泥煤的焦糊味
关于阿赫玛托娃的早期诗歌,苏联著名评论家阿・帕甫洛夫斯基有过很好的论述,他认为,“脆弱的阿赫玛托娃”的诗句深处,存在着“惊惶”和“恐惧”,它们拉大了个人爱情事件的外延,使它抵达了具有共同意义的悲剧性。在这个时期,阿赫玛托娃诗歌中的“气味”主要来自大自然,特别是各种植物花草。这些气味的描写,尤其体现了她诗歌中的女性气质,使她以女性独特的嗅觉来展现内心世界和外部现实――爱情、婚姻、战争和生活。 阿赫玛托娃
阿赫玛托娃早期诗歌以爱情诗著称,诗句自然弥漫着爱情的“气味”,它既甜美又致幻“。从它们带露的颤抖的花瓣/我饮下一杯香气弥漫的酒,又幸福又平静。(”《“我摘下好看芬芳的百合花……”》,1904年),百合花美丽芬芳“,我”被这花一样的人所蛊惑,心怀希翼又畏缩、痛苦,花露是充满香气的酒,使“我”沉醉,然而幸福和平静却只是幻觉而已,因为这香气弥漫的酒是掩盖现实的雾瘴。“我柔韧的身体如此轻盈又匀称,/发绺的芬芳令人陶醉。”(《我会爱》,1906年)诗人爱上了彼得堡大学东方系的学生格林尼谢夫-库图佐夫,迫不及待地向其姐夫袒露心声,希望当时任教于该大学的姐夫可以从中牵线。不论在现实中,还是诗歌里,阿赫玛托娃都是这样的敢爱敢恨,她为爱而勇往直前,这样的毛遂自荐恰恰体现了这个少女对爱情的期盼和执着。“ 轻漾着百合花的阵阵清香,/和你那一串串朴直的话语(”《也还是那嗓音,也还是那目光》,1909年)与情人树下低语,互诉衷情,百合花的清香阵阵袭来,那种内心的安谧和甜蜜无以言表。少女情怀总是诗,阿赫玛托娃是多情的,曾经的爱情受挫并不能磨灭她对真爱的期盼和渴望,这种对爱的执着追寻,贯穿了她的一生。
爱情虽美妙,但阿赫玛托娃的婚姻大体不幸。在著名诗人古米廖夫长达六年的追求后,1910年,阿赫玛托娃终于与其结婚。对阿赫玛托娃来说,婚姻只是走向不幸的开始。在她婚后写过的众多诗歌中,总是飘浮着孤寂、沉闷的气息。“房门儿半开半掩/椴树吹送着清香……”(《房门儿半开半掩》,1911年),“死滨藜树那温热的气息/也越来越浓郁。”(《短歌》,1911年),“露天下,清淡的风徐来/带着春的清新和荡漾。”(《眼神迟疑地祈求着宽恕》,1912年)“田野上立着嘎吱响的大门,/弥漫面包的香味,还有忧愁。”(《你可知道》,1913年)这些气味的描写或是烘托与丈夫的离愁别绪,或是用象征不幸的滨藜表现“慌乱的内心情绪”,或是与因丈夫不知踪迹而倦怠惆怅的心境形成鲜明对比,或是用凄凉的诗行表现婚后寂寞、孤独的内心世界。在此期间,阿赫玛托娃也描写过一些与情人幽会的场景:“盘子里盛着冰冻的牡蛎,/散发着大海新鲜刺鼻的气息。”(《黄昏》,1913年)“汽油与丁香混合的气味,高度警觉的安谧……”(《闲游》,1913年)不管怎样,这些气味已不像少女时期的那样轻快和美妙,反而变得沉重又忧郁,这可能是一个人因生活的改变而必经的变化,但也是一个诗人敏锐触角的转向。在阿赫玛托娃的笔下,草木有情,它们一边是她心声的发言人,一边是她孤独的伴侣。
“一战”的来临,使整个世界变了个气味。“到处都是焦糊味儿,四周来/干泥煤在沼泽地燃烧”(《一九一四年七月》,1914年),“焦糊味儿”预示着不幸的来临,这不仅是阿赫玛托娃个人的不幸,还是整个俄国动荡不安的序曲。“由于森林一片大火,/飘散出刺柏的甜味。/大兵在孩子们头上,/村子里寡妇在哭泣。”(《由于森林一片大火》,1914年)提起革命和战争,就让人联想到痛苦和硝烟,然而诗人却闻到了树林里飘来的刺柏的“甜味”,这是多么地讽刺,又是多么地真实,安稳的生活像烧焦的刺柏一样,随着“甜味”远去了。从这个时候开始,阿赫玛托娃开始关注周围的社会生活。
虽然面临着生活的困苦和政治上的威慑,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极富魅力的女性,阿赫玛托娃身边依然簇拥着很多朋友和爱慕者,她赠给这些人的诗歌同样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气味。“浓郁的黑咖啡散出来的柔和香气,/……还有朋友最初的目光,无力可惧。”(《赠卢里耶》,1917年)“城外那从未有过的森林,/白天里飘出樱桃树的芳香。”(《“一切都被洗劫一空……”――致娜塔丽娅・雷科娃》,1921年)“有如乌鸦绕着飞,嗅到/热腾腾、香喷喷的鲜血……”(1921年于古米廖夫去世后)“荨麻的芬芳,比玫瑰更加浓郁。”(《赠普宁》,1922年)“黑咖啡的柔和香气”是温暖人心的友情,“荨麻的芬芳”是爱人带来的喜悦和甜蜜,“樱桃的香气”是诗人对美好明天的希冀,鲜血的味道则是对曾经的丈夫古米廖夫(1917年阿赫玛托娃与古米廖夫离婚)无辜遇难的悲痛和怀念。对阿赫玛托娃来说,似乎每一种感情都可以用气味来诠释,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次触动,都被她以气味命名。
烟雾和诗歌呛人的味道
20世纪30年代开始,阿赫玛托娃的诗歌创作进入了后期。由不谙世事到历经沧桑,随着阅历的增长,苦难的磨练,阿赫玛托娃的嗅觉也在发生着变化。此时的“气味”不再单纯,它们已无法轻飘飘地飞上蓝天,其质量沉重到只能在鼻尖浮动,叫人无法回避,闻之使人心悸,使人动容,使人回肠百转。 阿赫玛托娃
阿赫玛托娃的不幸并不止步于爱情和婚姻,还来自艰难的时事。这个时期她生活上的不幸继续上演,与普宁夫妻畸形的相处模式终于使她无法忍受,她辗转寄居在朋友家,经济上捉襟见肘,朋友和儿子列夫相继被捕,然而生活的艰辛并没有使阿赫玛托娃妥协“。野蜂蜜散发着自由的气息,……木犀草散发着水汽,/爱情则有苹果的芬香。/可我们早就知道,/血只能有血腥气……(”《“野蜂蜜闻起来像自由……”》,1933年)这首诗写于大恐怖逼近她的家庭和朋友之前,自由的气息,木犀草和苹果的芬芳,血腥气,这些不同气味之间的对比表现出了阿赫玛托娃的不满和愤慨,对人民不幸的同情“。去自由的集中营,/去闻烂透的板铺上的腐尸味――”(《地理学小识――致奥西姆・曼德尔施塔姆》,1937年)“它是――蜜蜂,它是――三叶草香……”(《关于诗歌――致弗拉基米尔・纳尔布特》,1940年)现实的丑恶落到诗行上,印上了恶臭和焦油味,相比之下,纯洁而美妙的诗歌就是蜜蜂和三叶草香,狂热又忧郁。
时间的齿轮不断向前,阿赫玛托娃在战争和生活的逼迫下,离开了一个又一个家园,却为每一个生活过的地方,赋予了它们不同的味道。虽然记忆久远,故人不再,那缕若有似无、牵动心弦的气息不灭。“桃花开了,紫罗兰的香气/比什么都芬芳。”(《我远离列宁格勒……》,1942―1944于塔什干)“四月里,弥漫着腐草和泥土的气息,/还有那初吻……”(《献给普希金城》,1945年)“以及彼得堡的夜。黄昏时分,弥漫着/包厢里的那种窒闷与甜蜜的气息。”(《诗三首》,1960年)“海底的沙砾白得胜过铅粉,/空气比葡萄酒还要醉人。”(《虽说不是故乡》,1964年)“但空气被它们的芬芳所点燃,/白色的冬天双膝下跪,”(《在威堡》,1964.9.25)塔什干的紫罗兰香气,皇村霉菌和泥土相混杂的气息,彼得堡包厢里的醇厚气味,叶甫帕托利亚比葡萄酒还要醉人的空气,威堡的芬芳……这些气味留在了阿赫玛托娃的脑海里,也留在了她的诗句中。以至于多年后的我们读到这些诗句时,仍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紫罗兰的香气,泥土的气息和醉人的海风,更能感受到阿赫玛托娃一直以来的“故土情结”。
在后期,思考、回忆以及对人生的感慨之种种,也成为阿赫玛托娃诗歌中的重要部分,她也透过气味来表达。如:“烟雾的气息恰似芬芳的安息香,/……在芬芳的祭香冰凉的的波涛中,”(《三个秋天》,1943年)这是诗人对人生的总结,三个秋天就是人生的三个阶段,年轻时像芬芳的安息香,湿润、明亮、色彩缤纷;年老时就仿佛置身于芬芳的祭香冰凉的的波涛中,“悲剧谢幕”,第三个秋天已是死亡。“笔尖吱吱响,许多稿纸上/散发着谢苗诺夫练兵场上的气息。”(《北方哀歌》,1945年)“带给你们的只是腐烂的气息,/烟雾和诗歌呛人的味道,”(《野蔷薇花开》,1961年)筵席已过半,人生如戏,即将散场,阿赫玛托娃忆起往昔,有愤懑,有惋惜,也有自省。在《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中,战前恐怖、炮火轰炸以及之后流亡的种种,都被诗人以气味记录下来:“烟雾在屋顶跳起了踢踏舞,/丁香花散发着墓穴的气息。”“广场上弥漫着香水的气味,/龙骑兵少尉手握一卷诗歌,”“流亡那苦涩的空气――/就像掺杂了毒药的酒。”一种气味可能代表一种历史,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气味,以区别于其他时期,而深深刻在阿赫玛托娃脑中的时代,或许就是罂粟、丁香、烟雾,练兵场、香水、苦涩相互交织的时代,它们共同组成了一种独特的气味,鲜明而凝重。
定格气味的女诗人
阿赫玛托娃在日记中曾写过这样的话:“我大约两岁就开始记事了……巴甫洛夫斯克车站的气味。我终生注定要记着它们,一如又聋又哑的盲人……你不会相信自己的眼睛,当你在彼得堡的楼梯间总是闻到烧咖啡的气味。……下雨时四轮轻便马车被淋湿的皮革发出一股气味。”阿赫玛托娃对气味的关注从幼年就开始了,并且一直在进行。正是因为天生具有这样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才使得她的诗歌有了不同的气味;也因为她的诗歌源于小说,源于内心,为了充分自然地表现诗人情感,适当的嗅觉渲染是十分必要的;更因为她丰沛的感情,对身边的人、事、物,对脚下的花草,呼啸的海浪,以及生活过的土地都饱含深情,在诗歌中自然而然地为它们带上了属于各自的独特气味。阿赫玛托娃的诗歌语言是异常敏锐的,这些诗灌注于进入她视野里的一切。这世界具体可感的实体,它确切的物质外形、颜色、气味、线条和日常生活的断断续续的话语――所有这些不仅可贵地进入了诗行,而且也构成了诗的本身存在,并赋予了诗篇以生活气息和生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097-01
在古诗词教学中,假如教师只是对文本进行简单分析,让学生机械记忆,那么将会抹杀古诗词的美感,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古诗词教学模式,从审美的角度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
一、审美赏析,体悟意境
古诗词是作者在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借诗句描绘意境、创造意境,诠释情感,表达思想。正是因为古诗词具有的这些创作特点和文学特征,所以教师更要善于从意境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贴近诗句内涵的情境,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从而理解古诗词的主旨。以曹操的诗《观沧海》为例,曹操北征战胜了袁绍部队,返归途中登上碣石山,在碣石山上远望大海,看到眼前浩瀚、壮美的自然景观,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呈现了一幅浩瀚、雄伟、壮美的风景图。教师可以将这一意境作为教学切入点,带领学生进入文本意境,体会诗歌中的风景美、意境美、语言美,从而理解诗的内涵。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有碣石山与浩瀚的大海,向学生呈现一幅壮观的图画,如浪花随风飞溅、洪波四处涌动,丛生的树木、耸立的山岛等,展示作者观沧海的情境。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进入文本意境,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有了身临其境之感,才能够获得审美感受,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二、反复诵读,培养情趣
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要抓住文本中的语言美、韵律美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的美感,让学生去领悟、去体会、去挖掘,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力与感受力。古诗词审美情趣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培养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在教学《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名篇时,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反复朗读文本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朗读文本。学生经过反复朗读,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主旨。此外,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在学生朗读文本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时,播放相应的音乐,让学生边朗读边欣赏,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感受古诗词的含义,从而提高学生赏析古诗词的能力,获得深层次的感受和体验。
三、科学引导,感悟形象美
古诗词语言精简、传神,极具表现力。诗人通常采用隐喻、象征、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来陈述事实,表达思想,抒感,赋予物象多重意义。文本中的这些物象,具有一定的美感和意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古诗词中的这些物象,分析作者如何借助这些物象来表达情感,从而掌握赏析古诗词的技巧。在周敦颐的《爱莲说》一词中,作者借助莲花、牡丹花、等来指代某一种品质、某一类性格、某一种思想,通过分析莲花的性质和特征表达对莲花的赞美之情,传达了对拥有莲花一样品行的人的赞美之情。文中关于莲花这一形象的描写细致到位、形象生动,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几句简单的描写形象、全面、深刻地传达出了莲花的品质,言辞优美、韵律和谐,这就是这首词的美感所在。内容美、语言美、韵律美,这些美感都与“莲花”这一形象密不可分,教师可以将这些词句逐一进行讲解,边讲解边向学生展示一幅清丽高洁的出水芙蓉图,让学生结合图片以及教师的讲解来体会《爱莲说》的形象美、音韵美、思想美,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四、赏析名言名句,理解文本内涵
古诗词中有很多名言名句,它们往往体现了一首诗或一首词的思想与主旨。这些名言名句语言精炼、含义深刻、思想精深,是一首古诗词的诗眼,也是古诗词教学的切入口。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背诵这些名言名句,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内涵。例如,在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例举文中的重点词句,如“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学生对这些句子比较熟悉,更容易理解诗句的内涵,而教师也可以将这些名句作为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赏析文本,感受诸葛亮言辞的恳切,为兴复汉室而鞠躬尽瘁的精神气概。
【关键词】松尾芭蕉 春 秋 俳句 汉诗
松尾芭蕉擅长借景抒情,文笔清淡,格调高雅清幽,诗意隽永。由于诗歌创作的伟大成就,他被称为“俳圣”,也被赞为《万叶集》之后的“最伟大诗人”。很多学者对日本的文学作品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发现从上代的模仿到近世,日本的和歌和俳句受到汉学的影响颇多。笔者研究能力有限,试通过对比分析汉诗和芭蕉俳句中的伤春悲秋的作品,来探究汉诗对芭蕉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蕉风俳句与汉诗的渊源
芭蕉有很高的汉诗文素养,他提倡庄子哲学的反俗精神,可以说对汉学的憧憬和崇拜是芭蕉文学创作的根源。很多学者指出,“蕉风”俳句与中国的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著名诗人有着深刻的渊源。在『奥の道的开头,芭蕉说道:“月日は百代の^客にして、行きかふ年も又旅人なり。浮生は簸稳簸贰!闭庥肜畎椎摹洞阂寡缰畲拥芴依钤靶颉分小胺蛱斓卣咄蛭镏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世若梦”相似。可见,芭蕉从自由奔放充满才气、具有卓越的想象力和伟大构思的天才诗人李白的诗中,学习到了“人生即旅途,旅途即人生”的道理。
另外,芭蕉的作品还受到中国“诗圣”杜甫诗歌的影响,芭蕉漂泊的人生也与杜甫的人生经历颇为相似。「雪の朝 独り干qを yみ得タリ这首俳句是芭蕉当时困顿生活的写照,也是激励自己在生活的不安中前行的体现,这和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异曲同工之处。
可见,芭蕉的作品中,受到汉诗的影响因素处处可见,笔者将从芭蕉作品中遴选出几首与春秋相关的作品,具体地来分析汉诗对芭蕉俳句作品的影响。
二、与“春”相关的诗句对比
1.「象や雨に西施がねぶの花
这首俳句可以翻译为:象泻蒙蒙细雨,淋在合欢树的花上,楚楚可怜似西施。西施是中国四大美女之一,汉诗中歌咏西施的作品很多,其中,李白的《咏苎萝山》中就有“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的诗句。
2.「行く春やB啼き~の目に泪
这首俳句是芭蕉创作《奥の道》,开始旅行之路之前的作品。作品中饱含了作者前途未卜的伤感之意。这与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抒情模式如出一辙。
3.「さまざまな事思ひ出す@かな
这首俳句,是芭蕉回到故乡伊R时所创作的作品。实际上,两千多年前樱花已经在中国有种植的记载,汉诗中也有不少歌咏樱花的作品。其中,白居易的《酬韩侍郎张博士雨后游曲江见寄》中便有“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的描述。
三、与“秋”相关的诗句对比
与“秋”相关的诗句对比,笔者拟将杜甫和芭蕉的作品进行对比,因为在咏秋的作品中,诗人通常表示一种悲秋的感慨,在这方面,唐代的杜甫和芭蕉都以秋为命题,创作了大量的思考人生的作品。
1.「髭Lヲ吹いて暮秋@ズルハlガ子ゾ
这首俳句可以理解为芭蕉的自我描写,感慨“暮秋长喈吁,伤时叹世者谁子?西风掠髭须!”而杜甫在《白帝城最高楼》中,有“杖藜炊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的感慨,同样也是忘我中感慨人生之语。
2.「猿を人巫婴饲铯物Lいかに
这首俳句是描写,在听到悲愁的猿声之后,对瑟瑟秋风中被抛弃的孩子的怜悯之情。“猿”,做断肠之意理解,源自于中国故事中母猿被人掠走孩子之后发出悲切的哀鸣的故事,在很多汉诗中被引用到。而杜甫的《秋兴八首》中“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椿”就是引用了这一典故。
3.「野分して盥に雨をく夜かな
这首俳句是芭蕉38岁时所做,是其闲寂风格作品最初的代表,描述了其生活的窘况。作者在自我安慰中,联想到与自己境遇颇为相似的杜甫,在贫困生活中被放逐的经历。而杜甫在其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的句子。
四、小结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芭蕉的作品很自然地参考了中国的汉诗,借用了相似的抒情模式,充满了汉文化色彩。芭蕉的“秋”主题作品一半以上都是借鉴了悲秋的抒情模式,诸如「野ざらしを心に风のしむ身かな「枯枝にからすのとまりけり秋の暮「この道や行く人なしに秋の暮等作品,都充满了淡淡的悲伤。
总之,想要了解芭蕉俳句的艺术特征和美学价值,就必须懂得鉴赏在其作品中汉诗的影响要素。对芭蕉作品和汉诗再进一步进行详细的研究,将对理解俳句的文学和文化的双重意义以及中日文化交流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渭渠.日本文学思潮史[M]. 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