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酒店管理的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淡薄的表现及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认真责任心不强,尤其是在酒店中短期实训或者顶岗实习中,主人翁意识不强,常常抱着“事不关己”、“局外人”的态度与想法,工作态度不认真,对待工作凑合、敷衍。
(二)服务意识不强,很难胜任服务者的角色当前90后的高职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被服务的生活,在到酒店实习或者工作后,很难适应服务者的角色,为客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表现出不能胜任或者经常感到委屈,甚至产生畏难退缩的想法。
(三)自我定位偏高,心浮气躁,工作作风不踏实作为高职学生,尤其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自我认识不准确的情况,大多数学生自我定位为酒店的管理者,他们刚到酒店实习或者工作,对被安排在一线服务岗位表现出不理解甚至强烈的不满,因而在工作中心浮气躁,工作作风不踏实,不是勤勤恳恳地工作、学习,而是总想着尽快成为管理者或者草率跳槽。
二、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鉴于以上种种表现,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以及所在的梧州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梧州职院)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逐渐重视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开始了一系列的尝试、探索与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基于饭店服务技能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做法以及取得的经验作一介绍。
(一)教学设计
饭店服务技能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之一。梧州职院酒店管理专业将本课程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来开设。在教学中,笔者逐渐认识到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梧州职院第一届(2008级)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率先提出将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贯穿教学始终的理念,开创性地把教学设在酒店。将饭店服务技能课程设计成“两段式”教学法。
(二)具体实施做法
“两段式”教学法即将饭店服务技能课程课时分为两段,在学期的1-12周学生在校学习本课程的理论部分,第13周开始,酒店管理专业全体大一学生到酒店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校外实训。在此期间其他的校内课程暂停,等学生完成实训后再补上。
1.积极与酒店对接结合梧州市酒店业的实际,从切实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角度出发,我们选择了梧州江滨国际大酒店作为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梧州江滨国际大酒店由香港海派集团投资发展,是梧州目前规模最大、档次最高、设施最齐全、接待能力最强的四星级涉外酒店。规范的管理最切合我们培养学生职业意识的需求,对学生来讲,较高的起点对他们职业生涯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2.酒店宣讲进课堂在与江滨国际大酒店达成合作协议后,酒店派出人力资源总监和各部门总监到梧州职院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开展宣讲,全方位介绍酒店的管理、酒店发展的成绩以及员工的待遇等。酒店高管的现身说法,得到学生的热烈响应。学生对本专业的职业环境以及酒店的文化有了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3.经过面试定岗位根据本课程“基础篇、房务篇、餐饮篇”的内容构成,并且结合江滨国际大酒店的实际,为学生设计了前厅部、管家部、餐饮部等多个部门的一线服务岗位,并且由酒店各部门总监亲自对学生进行面试,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结合专业课教师的意见来给每个学生定下岗位。
4.任课教师全程跟踪指导由于酒店工作的特殊性,学生在为期三个月的酒店实训中,与酒店的员工一起同吃同住。任课教师全程跟踪指导,每天到酒店参与指导学生的实训,协调、解决学生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酒店参与学生实训成绩评定实训结束时,由酒店为每个学生出具实训成绩鉴定,作为本门课程成绩的主要依据。
三、取得的成效
自2008级酒店管理班开始,梧州职院酒店管理专业始终坚持上述方法开展饭店服务技能教学,取得了以下的成效。
(一)促进学生职业意识尽早形成
梧州职院安排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大一就到酒店进行专业技能实训,使学生尽早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在酒店里,不仅得到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感受现代酒店业的文化气息,受到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教育。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中锻炼,逐渐接触、了解酒店运行、服务以及管理的规律与特点,促使他们的职业意识尽早形成。事实证明,梧州职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经过大一第二学期三个月的酒店实训后,为今后二、三年级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并在最后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中对工作很快上手,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与肯定。
(二)促进了专业任课教师的锻炼与成长
学生到酒店实训的同时,任课教师必须到酒店带队、指导。这样做有益于帮助任课教师及时了解当前酒店管理服务实际的最新动态,有助于教师的知识更新。对教师来讲,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到目前为止,梧州职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任课教师全部做过实训带队老师工作,很大程度地避免了课堂教学与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
(三)促进了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
经过多年合作,江滨国际大酒店已经成为梧州职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主要实训、实习基地之一。每年接收梧州职院学生进行实训以及顶岗实习,在历届选择留在江滨国际酒店工作的毕业生中,经过锻炼、成长,有些毕业生已经走上了基层管理岗位。实践证明,饭店服务技能“两段式”教学法在帮助学生树立形成职业意识、锻炼掌握职业技能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受到这种方法的启发,梧州职院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们正在做更多的尝试,探索走出一条既能最大程度地服务学生成长,又能符合酒店用人实际需求的道路。
四、总结与思考
一、实习前后学生酒店职业能力变化
数据比较分析发现,实习后学生专业能力平均值显著高于实习前,统计学p值为0.02(小于0.05)。特别是在专业技能、工作效率、行业知识、人群行为知识、服务意识等五项具体能力,实习前后学生的变化特别显著。实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酒店专业知识、技能的认知,继而到达掌握并熟练运用的水平,专业能力提高明显。
而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平均值变化均不显著,p值远大于0.05。通过深度访谈发现:实习前学生往往缺少社会实践经验,仅凭以往经验和自我感知做出自我评价,对自身能力估计过于乐观;当学生学会面对和处理实习过程中工作、生活的种种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保持乐观心态的能力,也使学生对自身前途、性格和能力等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认识,自己评价更为客观。这使得学生实习后虽然较实习前社会化程度和处理问题能力有所提高,但却未在问卷中显现出来。
二、影响因素分析
1.学生心理的自我调整
3.9%的同学认为完全没有影响,11.6%认为有点儿影响,25.5%认为有影响,53.5%认为有较大影响,5.5%认为有决定性影响。面对陌生的酒店工作环境、广泛的服务对象、细微的工作要求、人际交往的挫折,部分缺少磨砺和社会经验的实习生容易迷茫、不满、焦虑,甚至会与其他员工、顾客产生冲突,还会表现出逃避责任、自暴自弃、抱怨他人、消极怠工等行为。这需要学生及时自我调整,或者在酒店方人员、实习指导老师等帮助下及时调整好状态。
2.学校对实习单位的选择
3.9%的同学认为完全没有影响,20.9%认为有点儿影响,39.5%认为有影响,30.2%认为有较大影响,5.5%认为有决定性影响。学校不统一安排学生实习,让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实习将流于形式。统一安排时,选择的酒店层次太低、区域过偏,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成就感差,实习效果不好。而高酒店层次往往要求也高,甚至要择优挑选实习生,影响普通学生信心。
3.酒店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
2.3%的同学认为完全没有影响,10.9%认为有点儿影响,37.2%认为有影响,34.1%认为有较大影响,15.5%认为有决定性影响。由于酒店员工需求大、人员流动性大,有些酒店就重点关注在实习生分配工作的完成情况,对他们的心理、生活、培训和职业成长等却关心不够,把实习生当做廉价劳动力,导致学生很难融入酒店并安心工作,也就很难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
4.实习岗位安排的合理性
2.3%的同学认为完全没有影响,13.2%认为有点儿影响,34.1%认为有影响,42.6%认为有较大影响,7.8%认为有决定性影响。有的酒店分配实习生岗位过于随意、功利,哪里缺人手往哪里安排实习生。或忽视学生的内涵和特长,仅仅根据学生的外表和大致性格分配岗位,人岗匹配度差。实习生在掌握了所在岗位的技能后,往往渴望调换岗位,体验不同的工作。而酒店出于经营考虑,则希望实习生安心工作,不愿意为其调整岗位,学生很难得到多方面锻炼,部分学生抱怨实习结束后仍对酒店的整体情况了解不够。
5.实习组织管理的严密性
3.9%的同学认为完全没有影响,12.4%认为有点儿影响,40.4%认为有影响,31.7%认为有较大影响,11.6%认为有决定性影响。学校要在实习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实习动员,进行全面具体的布置与安排,让学生做好身心两方面的准备。一套健全的实习管理制度,并实习过程中及时做必要的监督与调整,将有利于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
6.实习考核评价标准
2.3%的同学认为完全没有影响,有20.9%认为有点影响,40.4%认为有影响,30.2%认为有较大影响,6.2%认为有决定性影响。实习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管理、监控和评价。如果学校能在对实习工作进行严密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评价和激励,相信实习效果会事半功倍。
7.酒店业的职业发展前景
1.6%的同学认为完全没有影响,20%认为有点儿影响,40.4%认为有影响,30.2%认为有较大影响,7.8%认为有决定性影响。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尤为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职业成长空间。学生觉得部分酒店的管理者文化和管理水平低、管理方法简单粗暴,仅靠从业经验和资历就走上了管理岗位,觉得酒店员工层次低、人才选拔模式有问题,认为酒店就业前景不好,没有前途。
8.酒店业的薪酬水平
14.7%的同学认为有点儿影响,47.2%认为有影响,26.5%认为有较大影响,11.6%认为有决定性影响。实习生会同正式员工进行比较,也会把自己的报酬与投入进行比较。当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难免就会产生不满情绪。当实习生意识到酒店工作不仅艰辛,而且薪酬水平也较低时,他们的从业信心大打折扣,极大地影响了实习就业的积极性。
调查还发现,酒店经营状况、酒店培训制度、明确的实习目标、实习是否有带队老师、带队老师的责任心和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外语会话能力、在校期间职业行为养成等因素也都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职业能力的提升和实习实效。
三、促进职业能力提升、提高实习实效的建议
1.学生要做好自我心态调整
作为学生,应调整好心态,在实习中做好角色转换,拉近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要把实习当做学习知识的大好机会,在实习过程中尽量多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学校的实习前教育和酒店的入职培训中都要提醒实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如心理落差、人际关系紧张、高劳动强度等。做好心理准备,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从在校生到实习生的转变。
2.学校要选择与知名度高的酒店合作
知名度高的酒店不仅经营管理、服务操作等方面严格、规范,实习生聘用、管理经验也往往更丰富,能更好帮助、指导学生实习,学生会收益更多。因此,与知名度高、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的高星级酒店长期合作,是提高实习效果的保证。同时,在旅游、经济、文化发达城市寻找合作酒店,有利于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也能让他们在工作闲暇时间感受城市深厚文化底蕴,调整放松后重新投入工作。
3.酒店要重视对实习生的培训
入职培训会从心理上增加实习生对企业、企业文化和服务理念的认同感、集体荣誉感,也能使实习生尽快调整好心态,完成角色转换。实习生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工作的,更注重整个实习过程的收获,所以还应加强实习过程中的在职培训,力求规范、持续、系统。酒店应精心挑选优秀员工担任“帮带师傅”,对实习生进行一对一指导,使实习生尽快适应环境,掌握岗位知识和技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4.酒店要合理安排实习岗位
酒店不仅要综合考虑实习生的兴趣、特长、性格、能力、外表等因素合理分配岗位,还要考虑到他们实习一段时间后产生的轮岗需求。虽然安排实习生轮岗会给酒店管理和培训带来一定困难,但可以考虑实行“长时间主岗工作、短时间辅岗工作、避免同时轮换”的方式,尽可能安排轮岗。没有条件的,也要通过开设相关讲座、岗位观摩等,多创造机会拓展实习生视野。
5.酒店日常管理应注重沟通、人文关怀和激励
酒店应该针对实习生的特点,日常更加人性化管理,切实关爱学生,酌情安排工作内容,劳动量、操作难度都应循序渐进,逐步到位。可以定期召开实习生座谈会,及时掌握实习生动态,多沟通多鼓励。酒店应该对实习生的薪酬进行灵活调整,对表现突出的实习生给予及时、额外的奖励,发挥好激励的作用。
6.注重实习过程管理
严密的实习组织管理,要实现好酒店和学校的双重管理。这需要酒店和学校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相互沟通馈实习生工作、生活、思想状况,形成管理合力。酒店要制定落实好“实习生管理制度”,加强考勤、请假审批、考核等。学校要组建专门的实习指导队伍,定期检查追踪实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关键词] 市场 高职 酒店管理专业 人才
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给中国酒店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动力。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整个旅游酒店产业的规模将是现在的6倍。因此,旅游酒店业将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匮乏。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中国酒店市场上具有较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供不应求。高职院校作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然要迎合市场需求,加快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加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必然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办学之所以要以市场为导向,是由酒店的实际需求及酒店专业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其一,酒店业呼唤酒店专业走向实际。酒店业竞争激烈,而高校酒店专业却多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没有投人市场竞争中,而毕业生学的也多是空洞的理论,缺乏实际能力,不能满足酒店业实际需要。因此,酒店业盼望着酒店专业能够走向实际,也就是说酒店专业办学要走进市场,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学生,因此要求高校的专业设置要具有前瞻性,能预测到酒店业需求趋势,使专业生命力相对久长;其二,酒店专业自身特点之一是实用性强,这就要求学生既要重视系统理论学习,更要重视自身实际能力的培养。而实际能力不可能在教室里培养出来,只能在市场磨砺中得到。所以,酒店专业结合市场去办学;其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酒店专业良性循环。所谓良性循环,指专业生源充足,学生知识底蕴厚实,技术技能熟练,毕业生就业顺利,并且有发展潜力,学生及用人单位满意度高。这是循环的第一层次。第二层次是高素质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高满意度,给酒店专业树立良好口碑,从而促进生源的丰裕与专业规模的发展、壮大,并带来规模效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会促使学生在市场经济中锻炼出很强的实际能力,从而提高就业能力;二是可在市场中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树立目标发奋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与阅历,做到可持续发展;三是由市场化运作建立起来的专业、毕业生与酒店市场的交换系统,促进了毕业生就业,增强了酒店专业与酒店业的交换,促进了酒店专业的办学能力。这几方面,都是酒店专业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十年多来,各类院校为旅游行业培养了100多万名专业人才,为提高旅游队伍素质,促进我国旅游酒店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作为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之一,高职酒店管理教育主要是为我国旅游酒店业的发展,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2004年,中国政府己经作出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将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制度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渠道筹措职教经费,改革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加快高职发展,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显然,以此为契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也应审时度势,针对专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新确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思路,突出实践性教学,进一步改革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与要求。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适应社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办学改革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办学改革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一方面要形成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另一方面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编制结构规范,内容科学、先进、突出高职特色的教学大纲和实践性大纲,形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以及专业选修课相结合的教学课程体系。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大力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根据职业岗位资格要求、社会技术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修订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整合原有课程设置,更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在保证全部开出专业目录规定的主要课程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使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突出职业针对性和应用性: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作用,实施“优质课程、优质课(含实训课)、优质多媒体课件”等系列“优质教学工程”;改革专业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方法,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考察力度,保证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试方法、强化实践教学、严格毕业论文质量、增加课堂信息量等措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注重不同教学风格与方式的引进,逐步形成教学形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
2.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专业教学新模式。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要树立以产学研为核心,突出产教特色,开发校企联合,面向社会以及行业提供多方位技术支持与服务的产学研建设思路。据有关资料显示,酒店中高级管理者是现在比较抢手的旅游人才。市场对这类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一般要求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精通管理,把握市场动态、有丰富的经验和流利的外语对话水平等条件。而实际上,很多高职毕业生达不到这种要求。因此,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必须重新考虑实践性教学方式、方法。
一方面,可以借鉴国际旅游学院的经验,通过建设校内专业实践基地,将教学与经营相结合,实行“教学一经营”一体化,将专业教学与校内专业实践基地的生产经营进行有机的结合,达到以教带产,以产促教、产教结合的目的。探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一经营”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培养高素质酒店人才。
另一方面,是在产教有机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和发挥学校专业人才优势,开发新产品、新市场,拓宽对外合作方式,根据社会以及行业发展需要,开展专业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在抓好教学管理的同时,加大科研力度,形成产学研综合发展,全面提升专业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遵循“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是搞好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最终应形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专业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较高的专业教学队伍,以适应高职旅游教育的需要。
4.加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酒店专业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必要场所,是确保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必备条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应以管理规范,社会声誉好的知名酒店企业为主,合作双方应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形成运行良好、关系稳定的实习基地。同时,为确保实习效果,还应制定详细的实习实训计划,成立校企联合实习指导小组,聘请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为实习指导教师,与学校教师联合指导学生的校外实习,并做出鉴定意见以保证不断提高校外专业社会实践的质量与水平。
5.建立高职酒店专业建设发展领导机构和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为了确保高职酒店专业建设发展的成效性,应成立以系主任为组长,教学管理部门主任、专业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小组,具体负责专业建设方案的制定、修改、组织实施以及检查等各项工作。同时,还应聘请行业内知名专家、教授,以及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行业高级管理人员,组成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定期组织交流研讨,保障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质量。
6.多方支持实习。要求酒店加大实习生培训、实习生加强业务练习的同时,还要呼吁社会、呼吁消费者给予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更多的机会。实习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本人认为,实习涉及多个利益群体。学校通过实习将旅游教育从院校直接延伸至社会,接受社会的检验和考核,也通过实习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发现教育与实践的差距从而调整课程或是课堂内容,完善旅游院校教育管理的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教育更贴近现实;通过实习,酒店可以发掘酒店管理潜在人才,将其纳入计划培养的名单之内,利于酒店储蓄大量的、更为优秀的人才,增强自身的人力资源实力。对于学生来说,无论从经济成本还是时间成本考虑,通过实习期选择职业比真正工作后再进行转换的成本要低的多,实习对于学生意义非凡。
总之,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实习是提升实践教学的环节;对于酒店而言,实习是输送人才的桥梁;对于学生而言,实习是择业的试金石。实习体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三方利益。通过学校、酒店、学生、政府、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在社会上营造一种“理解实习、尊重实习、鼓励实习、保护实习”的良好氛围,推动实习进入良性循环,不断健全学生实习的社会机制,实现学生就业、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三赢”。
参考文献:
[1]李翔翔: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培养模式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 (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酒店管理 艺术素质 声乐教学
Abstract In the international background of tourism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world's most dynamic and potential of the largest industry, accounting for 9% of global GDP, 10% of the global employment rate, China has defined the "construction of a world tourism power" strategic objectives, and up to the national strategic level. So, how to cultivate outstanding hotel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all kinds of personnel has become a popular and serious issue.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hotel management training progra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artistic quality and the importance of arts education in the vocal music teaching area has made a number of issues raised and resolved.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hotel management; artistic quality; voice teaching
0 引言
孔子早在先秦时期就倡导将礼、乐、诗、书、射、御“六艺”列为学校教育的科目,这其中就包括了艺术教育。20世纪初先生提出“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朴素观点。近年来,艺术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教育部、省教育厅先后下发了相关艺术教育规范文件,文件中明确指出艺术素质教育对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倾向,曾经和现今各个阶段各个层面的教育都忽视了学生艺术素质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1选题的意义与推广价值
1.1 选题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酒店管理也称招待管理,是指从事关于酒店,餐饮和旅行及旅游业相关事务的行业,其服务性的行业特点注定了酒店管理行业的所有业务及工作都是通过服务顾客来体现和实现的。那么,在与顾客的接触、沟通中,服务人员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固然重要,可是其自身的修养、气质与精神面貌的优劣可能更加关乎到工作的完成情况和事业的成败。
艺术素质,包括艺术涵养和艺术能力,是后天培养起来的,具有生成性和可塑性。具体指的是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了对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影视等艺术的欣赏、感受、认知、表现能力上的综合体现。艺术素质的培养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习惯、个性,也就是当下常说的情商,①而情商对工作的完成与事业的成功不言而喻。
我院社文系酒店管理专业自开办以来,借以我院深厚的艺术底蕴,将艺术素质教育渗透到酒店管理专业技能的培养中去,走出了一条具有艺术特色的酒店管理专业办学之路。我们用艺术教育中“精耕细作”的理念来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特色化教学,让他们在职业能力、个人综合素质等各方面得到了长足的提升,真正实现了“T型人才”的培养,从而实现零距离就业。2011年被立项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因此,在我院这样一所艺术类的高职院校进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艺术素质培养教学和研究,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全省、全国来看,不少院校逐渐认识到艺术素质教育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性,也纷纷开设了艺术类的课程,譬如:声乐、台词、舞蹈、音乐欣赏等课程。但一般院校酒店管理的艺术类课程,没有针对酒店管理专业来安排教学内容。而我们的则是从整体出发、从细节入手、成体系有框架的综合艺术素质教育。通过研究有特色、有发展、有活力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并将其在行业内进行推广,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酒店从业的专业人才。
2特色化声乐教学的开展
让艺术素质教育的成果直接转化为学生的职业技能是我们真正进行此课题研究的初衷与落脚点。酒店管理专业的声乐课当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声乐课,因为我们并不是培养声乐演员或者声乐教师,这门课是作为艺术素质教育类课程中的一个方面,那么要保持与其他艺术类课程,如舞蹈、台词、音乐欣赏等课程,一致的步调,互相催化,相辅相长;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条件,进行不同风格类型的教学,如美声、民歌、流行,甚至还有原生态;还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一些具体曲目的教学与排练。
2.1 授课形式的特色
声乐课有小组课、大组课与合班课之分(没有声乐个别课),这是根据行课的需要,将学生分组进行教学,亦可合班来进行,具体怎样操作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计划中的具体内容。
对于刚入校的新生,第一学期一般采用大组课或者合班课来进行基础的歌唱基本功相关技巧的教授,譬如歌唱仪态、呼吸方法、口腔控制等,多唱一些难度较小的齐唱曲目;第二学期开始,小组课渐渐成为授课形式的主体,但也根据需要合班上课或排练,完成当下一些教学、竞赛、表演任务。三种授课形式不是机械的拼凑,而是灵活机动地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必要的调整。
2.2 授课内容的特色
根据不同岗位的工作需求,设计不同的曲目进行教学与排练。譬如,导游方向的学生必须要有一些旅游胜地的当地民歌或戏曲的积累(见表2),方便在带旅游团时给游客表演或交流。当然,有的曲目还需要跟舞蹈课相结合,配以当地的民间舞的基本舞步和手势;还可以和台词课一起配合,学习当地的方言,演唱歌曲更加原汁原味,以达到更好的带团导游效果。
根据不同的活动进行授课内容的设计与调整:系部会定时定点进行教学观摩或歌唱、舞蹈、朗诵等比赛之类的活动,那么授课的内容也要根据当时活动的需要来进行调整。当然,系部活动计划都会在前一个学期的期末安排并公布,方便教师在假期做好教学计划和教案及相关的准备。
酒店管理行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生活业中的一大方阵,也是湖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社文系酒店管理专业正是顺应社会和市场需要、拓展办学思路、实现文化与艺术兼容的新办专业,是我院“十二五”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专业。该专业于2006年正式招生,虽然开办时间不长,但是其专业技能教学与艺术素质培养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受到了用人企业和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可,在行业内也能起到较好的特色引领作用。
社文系酒店管理专业作为“适合产业发展需求、校企深度融合、社会认可度高、就业好”的专业获得重点建设机会,于2011年11月成功立项为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承担着推动高等职业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输送大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
注释
① 情绪商数(英语:Emotional Intelligence或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缩写为EI或EQ,简称情商),是一种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的指数,由美国心理学家彼德?萨洛维于1991年创立,属于发展心理学范畴。情商是一种认识、了解、控制情绪的能力。
参考文献
[2] 尹权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8).
[5] 陈特水,殷章馨.试论高等旅游教育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4(9).
关键词:酒店管理;教学学习;解决策略
一、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
培养经营和管理酒店的高级管理人才,解决当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式,提高各类酒店的管理水平是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目的。随着酒店管理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迎来的却是极低的就业率。主要原因是实际需求与专业教学之间脱节,造成了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当前困境。
二、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在教学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实习中,院校往往给学生定很高的目标,使得中职教育的知识变得复杂难懂,学生学得杂而不精。但是,中职管理的教学主要以实践经验为主,才是职业教育的本质。以前的教育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并不能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目前,中职院校根据该专业社会的一贯经验设置课程,理论课程多,学生的实践经验得不到培养。还有一些中职院校盲目跟风,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上加入新的学习内容,客观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进一步加大了学生适应岗位工作的难度。
三、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策略
为了提高中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水平,应该明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即设置大量的实践课程,促进专业知识向酒店管理应用能力的转化,并且积极为学生创造实习的机会,为以后的就业打造坚实的基础。在中职教育中还应该体现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就是用工学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中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考察相关的酒店,加强学生的认知学习。坚持课程合理化,中职院校要深入酒店,听取他们对酒店课程安排的建议。必要时可以让优秀管理人才到学校开讲座,与学生谈谈怎样提高职业能力。
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要想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必须考虑到社会就业的发展需求,积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经验,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之胜任酒店管理职位。
参考文献:
[1]周寒琼.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2]陈初.中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9).
[关键词] 高职酒店管理 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 对策
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什么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世界合作教育协会的解释是:“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与之相关的、为真实的雇主效力且通常能获取报酬的工作实际中,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带回课堂,帮助他们在学习中进一步地分析与思考。”这种办学形式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缩短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根本原则,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是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产物,也是我国职教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领域。
2006年11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标志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各高等职业院校遵照这一改革要求,纷纷对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提出了“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等形式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5年来,这一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不断发展壮大的酒店培养了大批应用性人才,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不可否认,现有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发育和成长,直到现在,仍然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及体制与机制缺失的制约, 严重地影响着“工学结合”模式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二、当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观念传统,学生操作技能不强。
酒店管理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在制定课程体系的时候,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没有面向岗位设计课程、面向岗位培养技能,这使得课堂教学知识与实践内容存在脱节现象。另外,部分教材内容老化,无法适应酒店岗位的需要,书本知识针对性不强,学生到酒店实习时才发现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用不上。酒店也反映实习学生的技能水平、专业知识等方面达不到酒店的要求。
2、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双方利益难以保证。
校企双方合作的关键环节是顶岗实习。顶岗实习能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熟悉饭店运营管理、培养和提高学生将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酒店管理实践结合运用的能力;也降低了饭店管理的成本费用,充实了饭店的人力资源库。但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实习时间安排与酒店经营的淡旺季时间不对接,对酒店经营造成负担;学生在酒店实习时,从事的岗位单一,基本上都是做服务生,很少被安排在管理岗位上,接受的专业培训也很少。也就是说,企业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安排实习生,而不是根据学校培养目标来安排、指导实习生。可以说,饭店在一定程度上是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来使用的,这样,学生大多也不安心在饭店实习,毕业后也很少留在饭店工作。
3、缺乏“双师”型师资队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难以衔接。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环节,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酒店管理的专业教师不仅要能教学,更要能操作;不仅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也要有酒店管理的实践经验。而现实的情况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掌握了系统完整的学科理论知识,却缺乏实战的经验,在课堂教学中难以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教学中更显力不从心。
4、实习基地不规范(达标),难以胜任培养工作。
教学实习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实习规模并相对稳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参加校内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习教学的质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基地存在缺乏相应的管理岗位供学生实习、合适的岗位又无法安排批量学生、酒店对实习生缺乏跟踪指导;甚至有的实习酒店本身管理不规范――员工缺乏团队精神、互相钩心斗角。选择这种实习基地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实习效果,对企业、对学校、对实习生都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三、完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1、树立现代教学管理理念,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好的思路、好的做法是需要相应制度来保障实施的。要使工学结合取得实效,就必须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这套制度至少应包括工学结合学生任务书、指导书,教师指导手册,考核制度,安全责任制度,课程教学大纲,告家长书,退回学生处理规定,住宿管理规定等内容。制度的设计应主要由学校负责,企业参与制定。做到专业设置紧贴市场发展趋势,紧跟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紧贴企业的需要;课程管理与课程设计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企业、工作岗位群,与行业、企业共同合作进行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突破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破教学时空的局限,通过工学交替等途径,使教学与职业实践紧密结合;在教学资源的管理上,通过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教学资源管理的网络化,使课程教学的空间与时间得到拓展,进而实现向开放式教学管理的切实转变,让“工”与“学”有机结合。
2、加强校企联系,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工学结合的开展离不开学校与企业的密切配合和通力合作。
在校企合作中,双方必须要遵循互惠互利的原则,讲求合作的效益。作为工学结合管理者和工学结合教学质量保证者的学校,既要关心学生素质能否提高、教学质量是否会下降;也要关心酒店的利益和需求。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科研和人才优势,为企业提供酒店管理的先进理论,为企业承办各类培训,共同研发服务项目,提高酒店服务质量与管理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出谋献策。
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要求酒店按照培养目标来安排、指导、培训实习生。另外,学校还需要选派一名教师固定联系企业,因为高职学生的自觉性、自控力较差。这样不仅提高了与企业结合的程度,而且还有效地提高了实习质量,也为双师教师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3、加强专、兼职教师的培养,建设合格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教师到企业实践既能接触行业最新资讯,在教学中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又能为企业服务,加强了校企合作的情感和意志的基础,可谓是一举四得的好事。为此,学校要采取相关措施,加强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力度,鼓励教师参加与教学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评定相关技术职称,到社会从事相应的兼职工作。创造条件鼓励专业教师走出校门学习、参与项目研发、到知名企业顶岗实践,建立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锻炼的制度。
校外兼职教师也是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黄炎培说过:“凡职业学校欲聘专门教师,如不易得学校教授与经验并重者,毋宁聘用职业经验者,较之仅受学校教授者必差胜。” 体现了黄炎培先生对企业能工巧匠担任职业学校教师的高度重视。为此,学校在招聘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时不应拘泥于学历和专业,更要看重的是教学能力与企业经验的结合,最好是能从合作企业引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的、资深的饭店专业人才尤其是管理人才。聘请兼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程教学改革,参与专业常规教学活动,开设专题培训讲座,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
4、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教学条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必须具备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场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教学实习基地对于落实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怎样开发和建立合格的实践教学基地,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应根据学科、专业性质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满足实习教学条件的单位,在协商的基础上建立多岗位、较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应该具备下列两个条件:
(1)管理正规严格,具有较高的档次。
选择档次较高、管理较好的企业,更易加深实习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尽量选择三星级以上的酒店,便于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 使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得到更好的锻炼。
(2)客源较充足、稳定。
在客源充足稳定的实习基地, 实习生在繁忙的接待工作中, 更易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 更好的学习掌握服务技能, 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大校内实践训练设施的投入力度,要建立起设施完备、效果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符合下列几个原:
(1)规模性,要让每一个学员都能得到实际的动手能力的训练、按岗位、按工位设计。
(2)仿真性,要模拟真实的企业环境。营造真实的企业氛围。
(3)系统性,安排得实训项目要成为体系,要满足专业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满足学生未来在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的主观和客观的心理预期的要求。实训内容要全,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工作技能。
(4)超前性,教育的功能在于满足现实性需求, 更在于满足潜在性需求。在思想观念、思维方法、操作技巧方面要适当超前于企业的现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不至于被快速发展的科技所淘汰。
总之,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要能够互相补充、要能为饭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发挥各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谢春山 贾一玉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J].旅游研究,2010年3月.
[2] 李成 对日本酒店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借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0年4月.
[3] 马凤岗,邱春林.区域高校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3月.
[4] 周升铭.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7年5-月.
关键词:精品酒店 心理体验 感受和评估 提升途径
在美国芝加哥肯德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公布的2014年酒店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报告中,所预测的酒店发展趋势之一是酒店排名意义重大,它将对酒店经营收益发挥极大的影响作用。这表明酒店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网络评价的影响,对酒店服务质量的心理体验也越来越受到客人的重视,客人对酒店服务质量的心理体验是向客人提供精品酒店产品和服务的酒店从事相关运营活动的生命线。因此,客人对精品酒店优质服务质量的心理体验是精品酒店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它不仅能为精品酒店换取丰厚的经济效益,更能为精品酒店赢得无价的社会效益。
1. 心理体验视角下的酒店服务质量
情绪是人们对所感知的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心理反应。因而,客人对酒店服务质量的心理满意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客人对酒店产品和服务的心理体验。客人的心理体验是由酒店环境影响通过表情动作的复合内导刺激所引起的,是带有特定色彩的一种感觉状态。这种状态导致自我觉知,从而外导并加强或抑制客人的行为。
服务的英文为service。不同的酒店会根据自身的酒店文化对它的每个字母做出不同的解释,但每个字母所代表的主要含义是一致的。即:S(smile-smile for everyone),微笑,要发自内心的微笑着接待每一位到访客人;E(excellent-excellence in everything you do),出色,每一道服务程序、每一个微小的服务工作都要做到最优秀;R(ready-ready to serve customers),准备好,随时准备好为客人提供服务和帮助;V(viewing-viewing every customer as special),看待,将每一位到访的客人都看作是需要提供优质服务的VIP;I(inviting-inviting your customer to return);邀请,在每一次结束接待服务时,都应怀着敬意的心态,主动邀请客人再次光临;C(creating-creating a warm atmosphere),创造,想方设法创造出让客人享受到热情、周到的服务氛围;E(eye contact- it shows that we care),用热情友好的用眼光关注客人的一举一动,了解客人的心理变化,预测客人的需求,使客人时刻感受体验到酒店员工对自己的关心、重视。总之服务就是酒店员工为客人所做的一切行为的体现。
而精品酒店的服务质量不仅仅是服务过程中所体现的一系列动作行为,更是客人对酒店提供的服务是否与客人心理期望值一致,或者超越客人心理期望值的心理体验。酒店服务质量的优质性体现在酒店的有形和无形产品质量两方面。有形产品质量首先是酒店的各种设施设备,它是酒店生存的基础,是酒店各种服务的依托,既反应了酒店接待客人的能力,也是酒店服务质量的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次是酒店的实物产品质量,它包括菜点酒水质量、商品质量、服务用品质量和客用品质量;最后是服务环境质量,要求整洁、美观、有序和安全。无形产品质量指的就是酒店服务质量,它包括服务员的礼貌礼节、职业道德、服务态度、服务技能、服务效率等。优质的酒店服务质量是规范化的个,是能够给客人带来生理上美好享受、心理上美好体验的服务。
2. 精品酒店优质服务质量的具体体现
客人的心理体验是在参与精品酒店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对酒店产品和服务所做出的感觉和评价,这涉及客人一系列认知、感官、社会、情感和知识的心理反应。客人的心理体验由核心服务体验、服务环境体验和员工服务体验三个维度构成。酒店客人往往是凭借心理体验和感受来评价酒店的服务质量的,因此,精品酒店的服务质量具体应主要体现在“五感”上。即给客人以舒适感、方便感、亲切感、安全感,物有所值感。
2.1娴熟的服务技能
酒店员工娴熟的服务技能是决定酒店服务质量水平的基础,它包括服务技术和服务技巧两个方面。服务技术要求酒店员工的各项服务接待和操作应符合操作规程中的数量标准、质量标准和速度标准。服务技巧是指酒店员工在不同的情景和时间,根据客人的不同状态因人而异地做好服务接待工作,达到良好的服务效果的能力。由于面对面地为客人服务是酒店服务的最大特点,因此,酒店员工既能严格按照服务规程快速、准确地满足客人的共性心理需求,又能针对每个客人的特质灵活、适度地满足客人的个性心理需求,这对于酒店优质的服务质量有很重要的意义。
2.2 优良的服务态度
服务态度是指酒店员工在对服务工作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对酒店客人的情感和行为倾向。酒店员工优良的服务态度可以使客人感到亲切、热情、朴实、真诚。在面对客人时,酒店员工在服务过程中应具备的服务态度是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热情耐心、细致周到和谦恭有礼,应体现出酒店员工对客人的尊重与友好。在接待客人的过程中,酒店员工要始终面带笑容,要具备保持微笑的职业本能和习惯,从内心深处表现出真诚的微笑,使客人获得美好的心理体验。
2.3 高效的服务效率
酒店员工的服务效率在酒店服务质量里占有重要的位置。酒店的服务效率是指员工在一定时间里及时地为客人提供相关服务。如,当客人步入餐厅就座以后,餐厅服务员最迟要在2分钟之内前来接待客人,为客人点菜;客房内客人临时需要的浴巾、加床等额外服务,客房服务员要在客人呼出开始10分钟之内送进客人房间。高效的服务效率要求酒店员工在为客人提供服务时做到反应敏捷、动作迅速且正确无误。避免因酒店无法及时有效地为客人解决问题而造成客人对酒店服务质量的较差的心理体验,降低客人的满意度。高效的服务效率不仅体现出服务员的业务素质,更体现出酒店的管理效率。
2.4 健全的安全卫生
酒店的安全卫生状况是酒店优质服务质量的保证。安全卫生是指酒店的各项设施设备与各项服务不会危及到客人的利益、财产与人身安全。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安全卫生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也是客人在酒店的第一心理需求。酒店及其服务产品应能带给客人安全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客人的认可和接纳,才能获得客人的信任与满意。因此,健全的安全卫生管理是确保酒店客人和酒店员工“双满意”的基础;是酒店提高服务质量,争取客源,开拓市场的基础。
2.5 完美的服务环境
由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可知,客人利用感官对酒店有形物体进行感知并由此获得的印象,将直接影响着客人对酒店服务质量及酒店形象的认识和评价。完美的设施设备所营造的服务环境能够满足客人对酒店的外在心理体验,并使客人对酒店的服务质量有良好的心理期许。如上海的某家五星级酒店的自助餐厅,当客人刚走进餐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很明亮的大厅,灯光与墙壁装饰相得益彰,体现了该餐厅的环境质量,让客人感觉很华丽、很宽敞,餐厅内的桌子椅子感觉很舒适。优质的服务设施环境能满足客人的审美心理体验,有利于客人第一印象的形成,也能增强客人对酒店服务质量的信心。
3. 精品酒店服务质量的提升途径
21世纪是口碑传播的数字化时代,用户网上评论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用户评论网站的力量已经不容小觑,如在大众点评网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客人享受酒店服务时心理体验的表达以及对酒店服务质量的反馈。由于客人消费心理的日趋成熟,客人的心理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客人对精品酒店服务质量的关注也越来越多面性。提升精品酒店服务质量,是精品酒店赢得可持续发展的最为直接的途径。
3.1以培训为抓手提高员工素质
针对当下酒店行业员工入职门槛较低的情况,提高员工素质是提升酒店服务质量的当务之急。酒店应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帮助员工树立积极主动的服务质量观念,加强对员工服务意识的培训,培养员工形成换位思考的思维模式,能从客人的角度想问题,充分理解客人的需要,深切认同“客人总是对的”服务理念。同时,酒店应加强对酒店员工的操作技巧、外语沟通能力以及酒店智能化、信息化系统管理的知识。将技能培训、知识培训与意识培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全方位提高员工的素质,为酒店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
3.2 以管理为助力提高员工满意度
酒店员工的满意度是指员工对酒店各方面满意程度和归属感,体现在酒店员工对酒店的忠诚度、凝聚力和工作态度等方面。员工满意是酒店服务质量提升的保证。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有助于建立员工为酒店目标尽力的氛围,有助于稳定员工队伍,从而对酒店服务质量的提升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酒店应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并加大宣传力度,使员工尤其是基层员工了解酒店制度,特别是要使员工知晓体现出酒店对员工关爱的政策和制度,为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酒店工作环境提供制度保障。同时,酒店通过管理体系的完善有效保障员工学习机会、工作机会和发展阶梯的流畅,为员工制定个人的职业发展计划,寻找员工自我发展与酒店目标的最佳切入点,形成有点与员工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降低酒店的人才流动率,保证并提升酒店的服务质量,实现酒店和员工的“双赢”。
3.3以硬件为支持体验优质服务
酒店硬件设施与设备既是酒店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酒店服务水平高低的外在表现。客人到酒店消费,除了满足吃、住等基本生理需求之外,更关注的是舒适的心理体验,酒店的硬件水平直接影响着客人对服务的心理感受和评估。相应的硬件条件、配套设施与相应的服务质量是成正比的。酒店应尽其所能使客人获得安全感,酒店的安全设备如消防设施、防盗系统、门锁系统等应保证正常状态。酒店应加强对设施设备的质检与维护,使各设施设备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只有在完善的酒店硬件设施设备的前提条件下,才能给客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为客人对酒店服务质量良好的心理体验提供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孟昭兰.体验是情绪的心理实体――个体情绪发展的理论探讨[J].应用心理学,2000,6(2).
[2]谢彦君,吴凯.期望与感受:旅游体验质量的交互模型[J].旅游科学,2000,(2).
[3]兰欣.基于SSM视角的酒店餐饮服务质量对策研究――以WT大酒店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3(2).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工程质量;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0.绪论
“经济要发展,电力要先行”,电力行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经济越发展,电力越重要,要确保社会经济发展就需要有一个坚强完善的电网。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大资金投资的现实性以及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对电力的依赖性,强烈展现了电力建设关系国家安全、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做好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控制,始终把质量管理工作放在首位,严守质量这一产品的生命线。
1.电力工程质量的内涵特点
工程质量是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中对工程安全、使用、经济美观等特性的综合要求。电力工程质量是指作为一种特殊的能源产品开发项目,必须具备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实用价值及其属性外,还具有特定的耐久适用性、安全可靠性、经济效益性以及环境的协调性等工程性能。具有以下特征:
(1)电力工程质量的形成过程复杂,项目质量客观上受决策质量、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和其他质量影响和制约。
(2)电力工程质量水平的波动性大,受外界环境影响和技术特点约束性大,使其管控手段不能主观控制。
(3)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隐患因素多样,施工周期长,交接程序严,过程控制多,组织与技术条件,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等,都会形成电力工程质量隐患。
(4)电力工程质量评估难度大,由于电力工程的建设特点,不能针对工程内部进行有效的检测,只能依据过程监管、根据项目质量评定和检查来进行控制。
2.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因素体现
2.1人员客观因素
人为因素是贯穿于整个电力工程开发过程的主导性因素,是影响电力工程质量的首要因素。每个工程涉及人员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工程质量。它决定了其他几个相关因素的存在程度,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人为素质。
2.2材料质量因素
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是工程总质量的基础性保障,对于电力工程而言,应用材料种类繁多,材料质量不合格,会对整个电力工程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加强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总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工程建设管控的重要内容。
2.3机械设备因素
机械设备是工程施工过程使用的各类机具,是工程施工的必要设备,机械设备、仪器等自身的使用性能,操作灵敏度是否符合电力工程施工特点,都将会对电力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2.4施工方法因素
施工方法是实现工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施工方案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影响工程项目进度、质量、投资三大目标控制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往往由于施工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施工单位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做到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施工顺序的开展和操作要求、施工方案的制定、工艺的设计等,都必须以确保工程质量为目的,严加控制。
2.5施工环境因素
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工作劳动环境,人文自然环境等。环境因素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
3.提高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措施
(1)加强行业管理,早日健全竞争有序的电力建设市场,全过程实行招投标制,促进公平竞争,技术进步,选取优秀的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并将其名单、资质、参与过的重大或主要工程名称在媒体及有关部门予以公示。同时,加大设计、监理、施工单位黑名单的曝光力度。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必须建立健全适应市场需求且能发挥企业优势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各项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责任制,明确单位领导、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层层落实责任制,并加强监督和检查。按照电力规范和技术要求,出现质量问题,不管当事人发生什么变化,都要追究责任,即工程质量终身制,使工程人员真正负起责来。
(3)建设一支优秀的施工人员队伍。现代化的大生产必须依赖于群体的力量才能完成。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人员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对管理技术人员、施工操作人员培训,以提高他们素质。这既要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更要提高其技术素质。
4.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的施工措施
4.1施工准备质量控制
作为施工单位,在承揽到电力工程任务后,要与业主一起做好对设计文件的会审、技术交底、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图预算及技术资料的准备等工作。在这一阶段,一定要做到耐心细致,把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周全,对设计图中不便于施工的地方尽早提出修改意见,制定出详尽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便于下阶段施工过程的进行。
4.2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施工阶段是使工程设计意图最终实现并形成工程实体的阶段,也是最终形成工程产品质量和工程项目使用价值的重要阶段。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也是一个经由对投入的资源和条件的质量控制(事前控制)进而对生产过程及各环节质量进行控制(事中控制)。直到对所完成的工程产出产品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事后控制)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过程。
施工过程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保证工程的质量,建立一个能够稳定地生产合格工程和优质工程的管理系统。质量控制工作量最大的阶段就是施工阶段。所有与建设活动有关的单位都要在此时参与质量形成的活动。所以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根据施工阶段工程实体质量形成过程的时间阶段划分,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可以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上述三个阶段的系统过程中,前二个阶段对于最终产品质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所投入的物质资源的质量控制对最终产品质量又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质量控制的系统过程中,无论是对投人物质资源的控制,还是对施工及安装生产过程的控制,都应当对影响工程实体质量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全面的控制。
4.3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是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工程施工质量的中间验收和工程的竣工验收两个方面。通过对工程建设中间产出品和最终产品的质量验收,从过程控制和终端把关两个方面进行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以确保达到设计所要求的功能和使用价值,实现建设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是项目建设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考核项目建设成果,检查设计与施工质量,确认项目能否投入使用的重要步骤。竣工验收一般分为单项工程验收和全部验收。
5.结束语
总之,电力工程质量是现代电力企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新形势下,确保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电力行业的正常运行与稳定发展,必须在电力工程项目开发过程中,针对电力工程质量进行科学管理,严格控制,保证电力工程开发项目的质量。 [科]
【参考文献】
[1]陈铜.试谈电力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J].中国科技信息,2006(4).
[2]杨斌.电业局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2005.
[3]邓俊.关于电力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控制.科技信,2008(28).
一、中职院校电工电子类专业教学现状及特点
1.中职院校电工电子类专业教学现状
电工电子类专业是非常需要专业基础的,所以,中职院校一般将电工电子类专业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进行教学:一部分是普通的课堂教学,一部分是实训教学。课堂教学跟其他课程一样,没有什么太大的教学特点。而实训教学就不一样了。实训教学是电工电子类专业教学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在电工电子类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几乎占据了一大半的教学时间。
实训教学对于学生进行电工电子专业知识的学习有非常大的益处,能帮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学习重点,同时还能锻炼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熟练度。需要注意的是,电工电子专业实训教学是真正运用设备和器材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在实训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设备短路、断路等情况,甚至还有可能会冒出火花将实训设备烧坏,学生离实训设备太近,也有可能会被烧伤。所以,中职院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实训教学时,应做好设备的安全防护等工作,以避免实训事故的发生。
2.中职院校电工电子类专业教学特点
(1)教师资源缺乏。我国电工电子类专业人才本就严重缺乏,专业教师更是严重缺乏。很多情况下,中职院校一个电工电子类专业教师需要同时带好几个班级,教师教学压力大,教学难度大。
(2)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中职院校招生门槛低,这虽然能让更多的人学到一门技术,但同时也造成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教学难度也更大。
(3)实训设备严重缺乏。中职院校因为其学生人数增多,实训设备渐渐不够支持学生实训需要,往往造成在实训课中,很多学生排在外围,将仅有的几台实训设备围得水泄不通的情况,学生只能轮流利用实训设备进行实际操作。
总的来说,中职院校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特点主要有专业知识性强,专业技能要求严格,专业实训危险性大,实训设备严重缺乏,教师资源缺乏等特点。
二、物理课程在中职电工电子类专业中的重要性
在电工电子类专业的教学内容中,物理知识在其中占据着很大的一部分内容。电工电子专业的学习是建立在对物理知识有了解程度的基础上的,在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教学内容与物理知识是相关联的,比如电路的短路、断路等。在进行电工电子专业的学习时,有物理知识作为基础,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更高。
而学好物理知识有助于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学生学好了物理知识,思路会更清晰,在思路清晰的情况下看各种电路知识就会更容易了解其中的电路知识,理解其中的原理。这样,学生在面对各种各样的电路分析时,无论这个电路变换多少种形式,只要它的原理是一样的,学生就能很容易地对电路进行原理分析,找出电路中存在的问题。因此,物理课程在中职院校电工电子专业的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三、中职电工电子类专业进行物理教学的有效策略
1.以有趣的物理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自然中的很多物理现象都是非常有趣的。因为中职院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的文化课基础都比较薄弱,对于复杂的电工电子专业知识学习兴趣不佳。所以,中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物理教学时,可以以有趣的物理现象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在为学生解开谜底的时候,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魅力,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学生好奇心强,中职教师应该根据这个特点,利用有趣的物理现象来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在进行物理知识的教学时,将与电工电子专业知识有关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将电工电子专业知识从物理的角度分析解剖出来,复杂的电工电子专业知识也变得简单易懂了,学生对于学习就更有动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模拟教学
电工电子专业知识里面有很多知识点或者电路原理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中职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电路原理的模拟教学了。模拟教学跟实训教学的教学原理差不多,但模拟教学少了实训教学的危险性和实训设备不足、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过多的问题,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实训教学对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锻炼又是模拟教学所没有的,所以实训教学也是电工电子专业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学方式。
3.重视发掘,拓展运用
电工电子技术中要运用到的物理知识非常多。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地观察,发掘和教学章节有关的知识内容。在上课之前,学生要对所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以至将其能够很好地掌握,从而避免增加学习新知识内容的负担。然后是进行适当的运用,和新学的知识内容之间完成对接。这样的方法对于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内容很有帮助。之后再将学过的一些知识内容进行复习,使之得以巩固而进一步加深记忆,随之将思路迁移,对新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探究,使其在之前所学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这样,学生便对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更加清晰,形成一种相对的结构体系。利用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脉络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与学习的热情激发出来,从而使教学效率得到相应的提升。
4.学科渗透,进一步加深理解
中职電工电子专业教学的教师必须拥有非常宽广且稳固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如果可以在自身的专业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关联物理知识,那么在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它具有纽带的作用。这不但是教学方法的一种讲究,还是学科思想、方法与观点的一种渗透。第一,合理地运用物理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新的知识,使所学新知识的难度降低,学生更容易理解,提升教学效果。
第二,巧妙地将物理知识进行运用,将之前所学的知识内容很好地过渡到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内容上来,让学生能够清楚这些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对知识发生并得以发展的前因后果加以了解,从而使学生在分析或是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从问题的多个角度着手,不会固定为某一种思维方式,使思维的广阔性以及灵活运转性得到发展。
第三,活用物理知识,使学科之间知识的思想、方法与观点的渗透得以体现,这样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思想、方法与观点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物理学的思想、方法与观点,甚至能力的提升,差不多都是隐藏在知识的发展过程之中。如果对于知识的发展过程不了解,那么就无法掌握物理学的真谛。这种学科之间知识的渗透可以显露知识的前因后果,这样,学生的学习不仅有目标,还会采用更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也非常有利。
在中职院校电工电子类专业的教学中,物理知识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学好物理知识对于电工电子专业知识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中职院校教师一定要做好电工电子类专业物理知识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