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融合通信范文

融合通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融合通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融合通信

第1篇:融合通信范文

关键词融合通信业务能力引擎企业信息化

目前全球主流电信运营商都纷纷将融合通信业务定位为业务和技术发展的核心方向,在各大电信运营商开展对中心企业信息化业务和服务中得到最大的体现。为了满足客户特别是政企和商企客户“全业务”需求,电信运营商率先提升其业务网的构架和搭建业务平台为各类客户提供融合通信业务、IT业务和ICT业务。

开放的业务模式

在传统电信业务向开放式的“融合通信”业务演进过程中,业务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传统业务模式中,,用户只有电信产品的“使用权”,没有电信产品的“创造权”,这样的环境十分不利于“融合通信”产品的用户适配度、丰富度和满意度。在ICT业务中,企业更需要的是引用电信“融合通信”能力的个性化的二次开发产品,因此电信运营商应该改变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将电信运营商一家来推动的模式转变为电信运营商“筑巢”,应用提供商AP和企业用户三家互动,共同推进的模式。

1.积极有效地开放电信已经被市场接受的“融合通信”能力、IT能力和目前已经建设的ICT能力,让各类AP一起共建以电信运营商为核心的基于“融合通信”的信息化服务生态村,同时电信运营商还要做好示范。

2.在电信业能力开放的大潮中,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已经站在市场的前列,最成功的案例就是短信业务的迅猛发展。事实同时也证明只有众多AP的参加和中国元素的加入,生成的业务才是本地化和有良好的业务体验的业务。

3.积极有效地降低电信能力的使用门槛,从技术上保障企业用户、AP的电信能力调用简单性和有效性。

4.电信“融合通信”能力要和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流程挂钩,使电信“融合通信”能力的使用能加速生产流程的运转和管理流程的高效,最终实现信息化促进生产力的提高。这方面的案例在中国的企业生产过程中已经大量涌现出来了,但目前还处于原生态的状态。

5.在基于“融合通信”的企业信息化市场,需要支持三大商务模式:AP业务自营模式,适合于业务的哺育期,运营商提供通道合作,业务上为通道占用型;AP业务承载模式,适合于业务成长期,运营商提供资源合作,业务上为资源出租型;AP业务托管模式,适合于业务成熟期,运营商提品合作,业务上为市场共享型。

6.在企业信息化业务的盈利方式上,运营商从保存或逐步减低前向收费,转向积极发展和拓展后向收费,AP则积极发展业务分成。探索开拓后向收费为目标的商企客户服务盈利模式,不仅是目前电信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固网运营商的必需,而且是下一代电信网盈利必需的商业手段。

7.在企业信息化业务中使电信运营商的“融合通信”业务从外挂方式向内嵌方式演进,从拉式向推式业务发展。

选择技术模式

除了业务模式的转变,选择正确的技术模式则是打好ICT转型这场硬仗的另一个关键环节。目前看来,NGN和IMS体系开展“融合通信”业务的技术模式是多种备选技术模式中最适合中国电信运营商发展和演进的模式。基于NGN和IMS体系更易对客户提供电信级的“融合通信”业务和服务,也能可靠地实现国家交给大型国企――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和服务的监管职责。

但在开放式的“融合通信”业务模式中,丰富和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已经不可能由电信运营商一家完成,电信运营商可以作为信任域提供电信运营商的多媒体业务,第三方合作者作为非信任域提供更大量的多媒体业务,为此在NGN和IMS体系架构必须引入SACF,通过SACF,电信运营商可以方便地实现对信任域和非信任域提供的多媒体业务进行开放和业务管控。

当前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和支撑系统的构架(俗称大网能力)已经相当复杂,在基础网上已经有PSTN网、PHS网、CN2骨干网、IP城域网、传输网、服务和支撑网等,在业务网上有综合业务管理平台、门户和客户端、充值和支付平台、互连星空平台、商务领航平台等。电信运营商在提供“融合通信”业务和服务时往往会构架一个一个业务孤岛,每个业务平台都在重组大网能力形成“融合通信”业务和服务,这种业务网“融合通信”业务和固网生成模式大大增加了“融合通信”复杂度和业务成本,这点在“商务领航”业务提供中已经成为发展的瓶颈。而且众多的平台的涌现和提升又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使电信运营商对于丰富和全新的多媒体业务管控变得十分困难,因此通过SACF(业务综合接入和管控功能)为封闭的电信基础网和业务网构架一个业务开放层,既完成了“融合通信”业务的开放和管控,更形成“融合通信”业务和服务的信息化“生态村”。

创新的三大关键点

在企业信息化服务及业务模式和技术模式目标确定后,技术的创新是关键。电信能力的开放要取得市场的认可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降低电信能力使用的门槛,在电信能力和企业应用之间必须构架一座桥梁,那就是业务引擎。在这方面国外的主流技术有Par-lay技术、SIPServletAPI、JAIN等。目前国外异构网络的中间件只局限于电信业务网信令管控和企业AP的API翻译,没有涉及业务能力增强部分,但对于国内现网的具体情况,业务引擎必须增加电信业务网能力不足时的业务能力填充,以达到业务的现网可用性。

电信“融合通信”能力开放的技术创新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电信通信能力的开放已经走过了电信业务仿真、电信能力的IP化程序调用、基于事件驱动的通信能力调用三大阶段,这里除了国际主流技术的引进,也有大量中国通信技术人员的创新,电信能力开放技术手段应该跳过仿真和程序调用直接采用以事件驱动的模式,因为该技术手段的应用更贴近企业客户服务消费习惯。

2.业务引擎内含管控和业务两大能力,管控能力是主体,业务能力是电信业务网能力不足时的增强,尤其在现网转型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现阶段,即便在软交换完全成熟时也不可能具备海量能力。业务引擎的业务能力增强应基于电信大网能力不足时的填充原则。

3.积极引进消化国际成功的技术,创新国有或运营商的技术标准,以管控信令翻译为核心形成IMS的SACF定义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产业链管理

第2篇:融合通信范文

家住建设路的小李最近把家里的宽带换成了移动的,此前,小李一直使用联通宽带,用了将近10年。身边的同事朋友换移动宽带的不在少数。“我用的移动号,移动又出了宽带优惠政策。”小李表示,“因为在企业跑业务,电话费每月在百元左右,移动推出了一套餐,相当于宽带免费用,还送了机顶盒。”

“移动的魔百盒能看直播,节目也很多。”小李家已经习惯这样的看电视方式,广电的机顶盒早已经被替换掉。

手机+宽带+电视的融合政策的确吸引着像小李这样的移动用户。此前移动推出的新春特惠移动套餐分为98元、138元和178元三档,包含1G/2G/4G流量和最高2000分钟的通话,20M宽带以及和TV一部。

今年在宽带上,移动的促销力度更大。在移动的各个营业厅内,针对春节的特别促销“交30元送两年宽带+电视”的手写海报贴在醒目位置。

除了捆绑套餐吸引着原有的移动用户外,单装宽带的低资费也是吸引用户转网的重要因素。这个鲁西北的县城茌平,虽然近年来经济飞速增长,也跻身全国百强县,但在消费习惯上还趋保守,运营商的节日促销也多为预存话费送手机、自行车、食用油等传统形式。在宽带促销上,低价牌极具吸引力。

以当地移动为例,全家1-4人消费100元即可免费使用宽带,2年半600元,月消费98元免费用宽带,移动对于宽带的宣传也主打了价格牌,“省钱才是硬道理”的宣传语出现在县城各个移动营业厅内。

移动的宽带风暴,对曾在宽带市场占据优势的联通而言,会是怎样的影响?记者询问了在联通工作的朋友:“移动的宽带政策对联通冲击大不大?”“不能一概而论吧。”他表示,此前移动有段时间给某些小区免费装宽带,但用户没用几个月又都换回来了,因为网速不行。“但移动的促销力度确实很大,架不住长时间的倒贴呀。”联通的这位朋友也表示,移动的宽带是有价格优势,如果单装宽带的话,联通是贵一些。

但现在联通也主推融合套餐,而且主推电视,通过电视发展和保有宽带用户。

视频+内容+宽带已经成为最有效黏住用户的运营方式,在流量爆发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的运营商看到了这一趋势。

第3篇:融合通信范文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融合通信;电信运营商;移动通信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三维关系强度模型及其在飞信竞争定位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SJD630065)

传统电信业正经历从垄断到开放竞争的巨变,社会化网络服务的飞速发展,更使得电信运营商面临来自互联网的巨大竞争压力,运营商在产业链上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有日益沦为管道商的风险。另一方面,伴随4G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日益融合,又给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融合通信无疑给运营商提供了极大的竞争优势,传统的电信服务是建立在电信级服务质量(Qos)、网络覆盖、号码资源及封闭的产业链基础上的,如何融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成为未来运营商转型的重点。

融合通信的研究大多基于业务和技术层面,而通信的本质是社交,从关系的视角研究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创新,发现基于社交的融合通信创新模式,将成为运营商转型的切入点。

一、电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运营商竞争态势

伴随中国电信业飞速发展的是电信业的历次重组和改革,其中最重要有四次,即1998年邮电政企分离,2000年移动剥离,2002年电信南北分家及2008年“六合三”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及中国移动的三分天下格局。从1998年开始,中国电信业发展迅速,电话普及率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移动通信更是迅猛发展,从2000年到2013年,移动电话普及率从6.5%剧升到90.8%,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固定电话则从2006年达到峰值后就开始逐年下降,这表明电信竞争已经从固话转向移动。

同时,话音业务持续下降,2013年,非话业务占比首次过半,达到53.2%,非话业务中,移动数据业务高速增长,短信业务量持续下降,非话业务与话音短信业务出现融合的趋势,用户从为话音、数据付费到为增值服务和流量付费,未来将进入以内容为中心的模式。

由于产业链的封闭性,中国电信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运营商内部,即新兴运营商为了抢夺市场,在本地网、长途等资费方面就细分市场展开竞争,随着增值电信业务的发展,运营商开始从“基础运营商”向“信息提供商”转型,如“移动梦网”,转型给增值服务提供了发展良机,但离综合服务商还相距甚远。

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发展,互联网应用从信息搜索向人际关系发展,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交叉融合,近年来,社会化网络服务发展迅速,不仅占据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而且开始从通信业务方面蚕食运营商的利益,运营商不得不面对来自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竞争,是退守“智能管道”,还是主动“移动互联网转型”,运营商的战略出现摇摆。

二、社会化网络服务的发展及对电信运营商业务的影响

(一)社会化网络服务与社会网络分析

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础,其结构及交互的模式形成了社会网络(SN),社会化网络服务(SNS)是基于用户之间的关系建立和维护,帮助人们建立社会网络的一类互联网应用服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SNS构成的在线关系成为人际关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社会化网络服务的基础是社会网络分析理论(SNA),SNA是对社会网络的关系结构及其属性加以分析的一套规范和方法,主要研究的对象为行动者、关系及结构,随着计算机媒介交流(CMC)成为重要的交流方式,在线网络成为研究热点,研究表明真实世界中的相关理论在虚拟网络中依然存在和有效,同时,在线网络也具备一些特殊的性质。从关系的角度,在线网络关系可以分为三个维度,即心理维度、结构维度和工具维度,这就使得在线社交呈现更加多元化的格局,因此SNS不仅成为人们建立和维护关系的工具,也变为日常的通信工具。

(二)互联网的发展及网络沟通工具

互联网的真正应用从万维网开始,从Web1.0到Web3.0,Web1.0是以信息为主,入口为门户网站如雅虎、搜狐、新浪等;Web2.0以搜索为主,入口为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Web3.0以关系为主,入口为Facebook、微信等,互联网平台从PC端演化到以移动端为主。

Web1.0阶段,门户网站提供论坛、E-mail之类的沟通工具,其特点是匿名和点对点。Web2.0阶段,由于搜索引擎的发展,网络沟通手段也丰富起来,除了BBS继续活跃,IM工具成为主流网络工具,QQ、MSN成为商务和娱乐的标准。到了Web3.0阶段,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站成为主体,即时通信工具成为社交工具的标配。目前,主流互联网通信应用工具包括手机QQ、微信、Line、Skype、Gtalk和Facetime等,互联网通信应用移动化、lP化,全面渗入运营商的通信业务领域。

(三)SNS及OTT业务对电信运营商的影响

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OTT类业务对运营商传统业务产生巨大的冲击,智能手机及手机通信录的普及,基于数据流量的服务快速增长,智能终端厂商、门户网站及新型应用的不断涌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并开始延伸到电信领域,电信运营商在整体价值链的主导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产业链中,终端和内容提供商的价值逐步提高,运营商不得不加快转型的步伐。

未来SNS的发展将呈现多元化和融合化的趋势,垂直类SNS将会迅速发展,不同终端的平台将会出现,从沟通的即时性和亲密性维度分析,垂直应用将在细分领域蚕食运营商的业务。另一方面,从关系强度和安全隐私维度来分析,SNS及即时通信的功能将更加融合,具有广域关系图谱的平台由于资源优势,将形成强大的沟通生态圈,在关系层及应用层的创新及关联上,新的竞争模式也可能出现。

SNS的发展给运营商带来双面的影响,一方面,OTT业务蚕食现有的语音和增值业务,另一方面,运营商能够利用管道和平台优势,营造良好的融合通信生态圈,构建高效安全的社交服务,形成竞争优势。

三、融合通信模式与电信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战略

(一)电信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战略转型

电信业发展初期,其产业链相对封闭、单一,包括最终用户、运营商、系统设备供应商和终端厂家,运营商处于产业链中心的控制地位。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传统的电信产业链逐渐从单一链条形式发展到复杂的网状结构,链条不断延伸,OTT业务基于终端越过运营商直接连接用户,终端和业务的价值增加,运营商的价值下降,形成新的微笑曲线。

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日益融合,各运营商开始寻求新的突破,以增强自身竞争优势,从传统运营商向信息服务商的转型,再到“智能管道”的提升,在机遇和风险面前,各运营商都开始了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战略转型,例如中国移动2015年筹备成立新媒体和互联网公司,新媒体整合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等内容生产,而互联网公司将以现有的互联网基地为基础,整合中移动MM商城,其中包括飞信、邮箱之间的融合以及MM平台与数字内容的融合。

(二)运营商的融合通信模式

中国移动已经提出了基于三新的融合通信方案,即“新通话、新消息、新联系”,其特点是基于VoLTE的“新通话”体系,实现语音、文本及数据融合;基于流量的文本、图片以及音视频传送,即“新消息”;为用户提供全新的联系体系,满足社交需求的“新联系”。

与OTT业务的比较,融合通信具备极大的优势,首先,运营商具有号码资源,可实现基于统一号码的跨平台跨运营商接入;其次,融合通信基于QoS及监管,可实现高质量的语音和消息;第三,运营商掌握网络通道,可以实现IM与SMS的融合;最后,融合通信基于终端定制安装,可以内嵌融合通信基本服务。

(三)关系:融合通信创新模式

目前,运营商对融合通信的定位仍然停留在技术和业务融合层次,而用户更需要的是基于社交的多元化通信及服务需求,因此,尽快从业务中心向用户中心转型,以关系为基础,通过融合通信构建移动互联端的用户入口才是运营商的竞争优势。

在此方面,运营商有着很大的教训,2007年,中国移动推出飞信,它具有所有即时通讯产品功能,同时还有免费短信、信息群发、飞信好友多重分组的功能,然而,飞信并没有给移动带来转型的变化,根本原因是飞信忽略了社交关系的重要性,导致好友关系黏度不强。

因此,融合通信的基础是关系,融合通信应符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并基于运营商的管道优势和用户资源,通过用户的通信关系来掌控用户的社交关系,整合现有通信手段,促使用户强化社交关系,并且延伸社会关系。

在运营商提出的三新融合通信模式中,通信录具有强关系的社交属性,目前已经出现了大量的以通信录为基础的产品,然而都没有运营商更加具有先天优势,因此,以新联系为主的融合通信模式将成为融合通信的基础,其特点:

1.快速的沟通扩展能力,并结合用户沟通意愿,快速扩展社交圈。

2.便捷的分组沟通功能,通过基于关系层细分的模式,形成和实际交往习惯一致的圈子,同时,快捷便利的更新通联系人信息。

3.能够通过通信录对联系人进行多维度的访问,包括微信、微博等。

4.通过通讯录能够组建支持即时群聊和好友群组,方便沟通。

5.能够通过通讯录与联系人实现更为便捷的跨平台信息互通,根据社交状态推荐最合适的联系方式。

四、融合通信的创新及发展趋势

随着技术的发展及用户习惯的改变,“融合通信”正朝着“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的无差别沟通目标迈进,互联网应用和通信呈现出全方位的融合特征,而在基础电信领域,运营商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未来,融合通信将成为运营商的重要战略手段。

融合通信的概念很早就被提出,其内涵也在不断变化,从移动和固话的业务融合、互联网和通信网的技术融合、技术和服务的融合到产业链和平台的融合,未来融合通信将聚焦以关系为中心的模式创新,其发展趋势为:

1.从业务为中心到用户为中心,提供更简单、人性化的无缝切换的服务,相比于社交网络,融合通信将提供更加多元的话音通话方式,且对用户透明。

2.以统一号码方式下的新型通信录为核心,构建基于用户关系为中心的跨业务服务模式,提供融合的信息、通知、分享、群组、沟通及商务服务。

3.以云服务为切入点,提供跨平台的数据处理及备份服务,例如云端的备份、安全和存储服务。

4.以内容为中心,提供基于SoLoMo的个性化、本地化及体验一体化的内容服务,例如游戏、音乐、工具、商务及金融。

5.产业链向开放式商业生态系统转变,在技术演进和市场发展的双重驱动下,形成良性的商业生态系统。

6.更加符合现实交往方式,不仅提供类似圈子的功能,确保用户根据隐私和关系的分级进行不同的沟通,还提供更接近于现实活动的沟通工具,使不同关系用户间的沟通可以完整而准确地进行。

7.更加完善的交互功能,通过保存图片或文件、社交状态信息、邀请、分享等行为,大大增强用户间的沟通及交互。

结论

随着4G和智能终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将逐步走向融合、开放的快速发展之路,即时通信市场的竞争伴随着SNS、微博、LBS等应用和融合,将变得越来越激烈,运营商必须积极应对,主动向移动互联网转型,通过新联系,构建以关系为中心的融合通信新模式,定位用户直接和现实的人际网络,面向个人社交及商务应用,通过可分组管理的隐私保护,整合移动现有资源,提供丰富的商业应用,同时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创造商业生态系统。融合,意味着更灵活、简便、高效的通信方式,基于社交的融合通信服务,无疑将带给运营商新一轮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聂磊,张金隆.产业并购视角下的移动通信价值链演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060):54-59

[2]Marsden P,Campbell K. Measuring Tie Strength[J].Social Forces,1984,63(2): 483-501

[3]Xiang R,Neville J,Rogati M.Modeling Relationship Strength in Online Social Networks[C].Proc.1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 Wide Web,New York:ACM,2010(4):981-990

[4]张文宏.中国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30年(上)[J].江海学刊,2011(2):104-112

[5]孙亮,戚啸艳,郑桂玲.重构强弱关系:在线社交网络中的三维关系模型及应用[J].现代情报,2014,34(9):60-64

[6]邱洪华,刘晓丽.中美4G移动通信技术专利信息比较研究[J].情报杂志,2013,32(080):81-86

第4篇:融合通信范文

关键词:多网融合;语音联动;IVR数据查询;应急救援;互联互通;煤矿开采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11-028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11.145

平煤八矿目前已经建成了多个煤矿通信联络子系统,如无线通信系统、扩音广播系统、程控电话系统。这些通信联络子系统由于建设时间不一,使用的技术方式不同,加之建设时实际存在的种种原因,导致每个系统自成一派,成为“孤岛”,系统之间没有相互联络和互动,使用操作繁琐。安装在皮带和工作面沿线的扩音广播系统不能实现井上下的通话和扩播,没有实现井上下扩播系统的覆盖,井上下联络主要依靠程控电话,发生紧急情况时不能广播通知,缺乏统一调度指挥,和人员定位、安全监测、自动化监控等系统不能进行联动。

基于以上现状和问题开发和建立一套基于程控调度台的覆盖煤矿有线、无线相结合的煤矿多网融合通信与应急广播系统势在必行。

1 多网融合系统技术优点

(1)大大简化了控制网的布线,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与标准化程度;(2)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克服控制系统延续下来的原模式的一些缺点;(3)采用基于IP技术的智能终端,可以提高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促进产业化。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总体结构

煤矿多网融合通信与应急广播系统的设计重点在于实现“多网”的互联互通。从系统设计上看,煤矿多网融合通信与应急广播系统包括程控电话调度台、程控交换机、SIP服务器、自动应答平台、VOIP电话网关、程控免提电话等部分。各通信子系统之间均通过基于工业以太网的TCP/IP体系连接。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2.2 硬件部分的设计

本系统根据平煤八矿已有的通信联络子系统基础上进行改造,本着尽量利用现有系统、设备,以较少的投入实现整体目标效果。调度台和程控交换机以及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等使用矿方已有设备,主要增加的硬件设备有程控免提电话、VOIP电话网关、SIP服务器和自动应答平台的呼叫中心设备。

程控免提电话和VOIP电话网关设备主要将煤矿局部现有扩播电话进行整合,其中程控免提电话将不同厂家的局部扩播电话进行协议转换和集成;VOIP电话网关位于电路交换网与IP网的接口处,主要是将程控电话语音信号转换为网络信号接入环网交换机。

SIP服务器实现程控电话、小灵通、扩音电话、VOIP电话的通信,将各独立通信系统的互联互通。自动应答平台跟程控交换机之间的通信是通过在自动应答平台服务器上增加呼叫中心板卡,从而实现自动应答服务器和通信联络系统的语音通信功能。

2.3 软件部分的设计

本系统软件设计部分主要是开发了一套自动应答系统管理软件,实现了安全监测、人员定位系统以及自动化系统等监测/监控系统与通信联络系统的数据联动功能。具体的数据联动软件功能设计如下:

作为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必要元素,监测监控系统应该和各部门进行信息共享,联动作用。安全监测语音联动需要当某一地点出现瓦斯超限报警时,自动应答平台能自动通知调度员报警信息,调度员可自动或者人工通过该区域广播系统扩音广播报警信息,通知人员撤离。

人员定位系统的语音联动软件设计包括两个部分:当井下人员按下紧急呼救按钮时,该系统将信息通过程控电话向调度员进行通知报警,调度员可根据情况通过相应区域的扩播系统进行通知救援或者紧急广播;当井下人员闯入危险区域时能自动广播通知。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语音联动不仅实现上位机控制界面对程控电话、无线通信、扩音电话的直接呼叫,而且要将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危险隐患信息、设备故障信息通过语音联动向三级管理人员(调度台、集控室、井下现场)发送语音告警通知,实现三级人员对隐患、故障的持续关注,直至故障排除。

IVR数据查询要实现类似114、10086等信息查询功能,通过任意终端拨打特定号码,实现安全监测、人员定位以及值班I导等实时信息查询功能。

针对软件的功能设计要求,我们采用了面向对象语言VB6.0作为软件开发的环境。与程控交换机之间的通信是在呼叫中心硬件板卡SDK开发包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开发。利用呼叫中心的SQL2005数据库,按照拨号任务的建立、参数配置和参数下载等流程,针对不同功能对应的后台表进行开发从而实现与通信联络系统的联动。

IVR数据查询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换格式采用当前最为流行的HTTP协议及XML数据交换格式。接口使用JAVA开发标准类库,实现与各监测/监控系统SQL数据库通信,实现数据的查询。本软件是将报警等异常信息作为呼叫中心的呼出业务,将这些系统重要的实时数据作为IVR查询的对象,通过HTTP调用实现将呼叫中心的功能集成到自动应答平台,而后端复杂的呼叫中心控制则交由系统后成,从而实现各系统的联动和查询功能。

3 系统应用效果

煤矿多网融合通信与应急广播系统充分利用了平煤集团八矿现有的信息化设施进行了系统的集成和融合,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系统实现矿井程控电话网、无线通信网、人员定位网、安全监测网、应急扩播网统一集成和互联互通,平时生产时,能够实现程控电话、无线通信、应急广播、局部广播的统一调度,实现人员定位、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等与通信联络系统的联动;事故发生时,能进行“区域呼”“一键呼”,快速通知井下人员,提高救援工作的效率。

4 结语

根据煤矿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的实际需求,介绍了煤矿多网融合通信与应急广播系统的设计目标和原则,详细论述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实现原理。建成后的系统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关于安全的战略目标,解决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的重大问题;符合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征求《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技术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支持多网、多系统融合”的要求,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灾害应急救援调度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剑英.煤矿应急通信保障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煤炭机电,2012,(1).

[2] 钱建生.煤矿应急救援通信模式的研究与示范[J].

[3] 高晓星,侯国强.VoIP网关中呼叫处理模块的实现[J].工程实践及应用技术,2007,6(52).

[4] 王灵芝.论监测监控系统和安全管理的联动作用[J].科技与企业,2013,(1).

第5篇:融合通信范文

关键词:智能用电;交互服务系统;电力线通信

中图分类号:TN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当前国家电网为转变电网发展模式提出了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理念,其设计了发电、变电、配电、输电、用电以及调度等6个环节,其中用电环节的智能用电的极为关键部分。本文基于通信技术,分析其在智能用电交互服务中的应用,这一研究对于进一步推广智能用电交互系统具有一定的意义。

2融合通信技术

基于智能用电交互服务下面就数据传输、传输稳定等方面进行相关融合通信技术的分析。

2.1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技术是当前较为成熟具备带宽高、传输稳定性好以及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应用与接入网通信技术,可实现智能用电互动、智能家居以及增值业务,且还能支持三网融合。智能用电交互服务的光纤通信应用的是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技术,

2.2 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网络近几年发展速度明显,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当前应用比较常见的有WiFi、RF433以及Zigbee等:WiFi,其是一种相对短程的无线通信技术,工作频段一般在2.4GHz,带宽应用通常情况下为为54Mbit/s,这一通信技术在数10m范围内可支持对应的无线信号的接入,且传输速度快、稳定性高、带宽能调整等对智能交互终端和家庭控制网关间家庭宽带局域网应用很有效;Zigbee,其工作频段一般也在2.4GHz,这一技术具有功耗低、稳定性高、成本低等优点,在智能用电交互中其对家庭内部传输控制应用效果较好;RF433一般应用为Zigbee的互补技术应用于家庭传输控制。

2.3 电力线通信

电力线通信技术应用的是已有的电力线为媒介实现的通信,其技术相对成熟接入方便,传输安全性好、传输稳定、抗干扰能力强,这一技术能实现家庭局域网以及本地通信的组网、通信控制等要求,电力线通信在智能用电交互服务中应用了电力线宽带与窄带技术:电力线宽带通信,其应用通信频率通常在1-40MHz,应用的是数百路正交特性载波信号,可实现高速通信,当前传输速率已超200Mbit/s,电力线宽带通信技术还应用了OFDM自适应载波调制、可编程频谱等技术,能实现低压电力线信道,在信道访问机制以及通信协议上应用了自动中继以及网络重构,确保了通信无盲区,应用的智能路由算法能更有效的覆盖通信网络,当前这一技术在AMI通信信道中发展使之成为了智能电网发展的一部分;电力线窄带通信,电力线窄带通信技术是指频带限定在3-500kHz、通信速率小于1 Mbit/s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其调制解调方式多采用普通的调频或调相技术、直序扩频技术和线性调频技术等,在电力线窄带通信中引入OFDM多载波技术可以增强通信的抗干扰能力,有效地提高网络传输速率和稳定性,理沦速度可以到达100kbi以适用于智能家电用电信息、运行状态的采集以及控制命令的传输。

2.4应用的情况

融合通信技术的智能用电交互系统一般分3个层次:远程接入网应用的是光纤通信,实现主站和配电台区的连接;本地接入网应用的是光纤通信与电力线宽带通信,实现配电台区和家庭、分布式电源、智能电能表等连接:家庭局域网应用的是电力线宽带/窄带通信、WiFi、Zigbee、RF433等,实现家庭控制网关和智能交互终端或智能插座的连接。融合通信技术在智能用交互服务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如表l所示。

表l

3智能用电交互服务系统

3.1 通信需求

融合通信技术在智能用电交互服务系统通常需要搭载的系统有智能家居、用电采集以及三网融合(电话、高清视频、互联网)等,基于这一服务内容表2从通信、安全性以及实时性等等角度分析了搭载系统对通信网络的需求分析。从表2可知,智能用电交互系统通信主要表现为:业务节点多、类型多样,信息采集需要在规定时间点采集所有用户的数据信息;监测与管理信息需要即时发生和主动上传;互动式用电服务信息对通信要求高,高端用户需要配备数据、视频通信等业务。

表2 通信网络的需求分析

业务 通信宽带 安全性 实时性

智能家居 一般约在10kbps 信息采集无安全性要求;家电远程控制则需确保安全 确保命令正确实现即可

用电采集 通常单相电表为573bps,三相电表为684bps 保密性较高 依据一定的时间间隔对用户用电信息采集

三网融合 通常语音电话为100bps,高清视频为8Mbps,同时支持则需超10Mbps 相应业务安全性要求 可允许用户端接收一定的延时

3.2系统功能

融合通信技术的智能用电交互服务系统具体需要完成居民智能用电服务、智能家居控制、三表抄收、家庭安防、增值服务。融合光纤通信方式、变压器以及复合低压电缆等技术,在配置机顶盒、电话机等设备连接下,智能交换用电实现语言、数据、有限电视等信息接入。

3.3实际应用表现

智能用电交互系统当前已发展应用在北京、上海、浙江以及重庆等多个小区作为试点发展,以上应用的试点中,设计应用的系统都建立了成功的用户、家电、个人通信等网络的信息交互,实现了了解家用电器用电的状况,可以完成远程控制电器的目标;实现了小区所有用户的能效管理、社区信息服务、安防、视频对讲等。此外,智能用电交互系统还将应用于华北、北京、辽宁、江苏、河南等电力公司的智能小区建设。当前以上实际应用的系统实现的功能与承载的业务,应用发展了组网技术有:光纤网络技术、电力线宽带技术、电力线窄带通信、微功率无线技术等。表3 列出了以上几种通信技术的优缺点。

表3融合通信技术的实际表现

融合通信技术 实际表现优点 实际表现缺陷

光纤通信网络 带宽高、系统容量大,能实现智能用电交互业务,智能家居以及增值业务,支持三网融合,应用的系统安全性、稳定性、实时性都高 投资成本过高

电力线宽带通信 带宽高、系统容量大,能实现中等带宽智能用电交互业务,施工较为方便,无需布线,投资成本低 受电网运行影响较大,可靠性还需要有所改进,且无法实现三网融合

电力线窄带通信 建设施工简便,无需布线,投资成本较低 传输速率低,无法满足较高的带宽传输的智能用电业务,传输应用距离短,应用电网运行影响较大,可靠性不高

微功率无线 建设施工简便,无需布线,信道质量不需要受电网质量好坏的影响,在自组织网络的一定条件下,节点越多,其可靠性较高,带宽中能满足部分低带宽的智能用电需要 传输距离受到阻碍物的影响明显,安全调试通常比较复杂,需要应用加密等形式确保安全性

4 小结

文中分析了融合通信技术中的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电力线通信和融合通信技术应用的情况,在实际智能用电交互系统应用中,还应考虑如成本等因素,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处理。

第6篇:融合通信范文

1多网融合的相关概述

多网融合技术是现代化网络技术中的代表,它属于新型的技术手段,该系统能够连接安全防范、管理以及监控设备,运用间接转化的方式将网络子系统和信息网沟通在一起,并利用TCP/IP通信协议,实现光纤网络的传播,保证各个系统的协调配合,完善管理工作,做好集成系统应用。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运用有助于将技术和内容集合为一体,实现信息网的接入控制,并做好管理系统的应用。简而言之,多网融合技术就是在宽带网络中实现各种科学技术的联合使用,将各种系统整合在一起,做好分析和管理工作,进而加强控制的一种新技术。将多网融合技术应用到通信工程之中,能够实现一体化管理,做好汇总工作。与国外多网融合技术相比,我国该项技术的起步较晚,相关数据还不够完整,也没有建立自己的模型化管理。自主生产的自动化指挥系统虽然做到了数据的融合,但是其覆盖面积过小,缺乏规范化管控,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也受到较大限制。

2基于多网融合的通信工程分析应用

通过上述文章内容的论述和描写,我们已经能够直观清晰地了解到多网融合技术的相关概念,理解它的主要内涵和特点、优势。想要将它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就要做好分析工作,基于多网融合进行通信工程的建设,找到科学的方法完善工程,做好实际应用。

2.1数字电视多媒体网络在多网融合通信工程中的分析应用

数字电视多媒体网络是多网融合通信工程在应用中与实际联系最为紧密的项目,它能够满足受众对电视事业的高标准和高要求,保证通信和数字信息传递的稳定性。在多网融合通信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发展目标,结合产业链进行调整,促进我国电视产业向电视强国转变。优化投资环境,开展企业招标,积极支持数字电视相关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上市公司配股和增幅新股等方式筹集资金,增加对数字电视产业的投入;其次,增强税收政策的支持,对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进行优惠,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发展,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的数字电视技术创新体制,鼓励企业联合开发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在现有科研院所和企业基础上组建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加强数字电视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并积极发展地面数字电视,加强农村地区广播电视覆盖,大力推进广播电视网络的数字化升级改造,鼓励境外有关研发机构和企业来华设立数字电视技术开发中心,实行机卡分离技术体制;再次,加强市场培训和监督,实施网台分离,鼓励采用以国内技术为主体的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强化对数字电视节目制作、集成、播出等环节的监管,推进实施网台分离,形成适应数字化发展需要的电视运营机制;最后,电信广电优势互补,推进“三网融合”。鼓励电视机构开展数字电视和增值电信业务,支持国有电信企业参与数字电视接入网建设和电视接收端数字化改造,打破壁垒,互相准入,坚持“三网融合”和优势互补,从而突出通信工程的优势作用。

2.2多网融合的应用价值

多网融合通信是现代化通信技术最先进的方式,它的应用价值巨大,能够保证通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它的整体性价比较高,有助于减少资金投入,提升管理水平,形成与自身相适应的管理对策,保证通信的平稳性。另外,它具有较强的增值空间,发挥数字通信工程的优势作用,利用网络实施增值活动,推出吸引顾客的方案,并改变传统维护过于分散、速度较慢的弊端,在不同的位置都可以进行检测维修,解决技术上的难题,切实提升通信工程的安全性。

2.3多网融合的安全性分析

据调查,目前我国在网络安全方面实施的防护措施依旧是防火墙技术和入侵检测漏洞扫描技术,这些方式已经较为成熟,有助于防止入侵。在设计过程中,为了做好安全防范,采用的是主动防御措施,不仅是利用病毒查杀这一被动方式消除安全隐患。针对木马程序和入侵方式,采用NTM网络终端进行检测,只有通过审核,才能进行通信。

3多网融合的通信工程在分析应用中应该注意的主要内容

3.1强化系统配置的安全流畅性系统配备想要网络安全稳定流畅地运行,不断优化更新系统也是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选择更新系统时,要根据需求进行更新,挑选有需求的软件或固件,不要盲目地全部更新,这样会造成系统内存占用过多,影响系统的运行速度,降低工作效率。

3.2将互联网和电信网有机结合在一起

在数字技术日渐发展的前提下,我国的多网融合通信工程要打破原有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保证网络层面的互相连通,为多网融合打基础,并科学利用自身的优势,促进网络的融合,弥补传统管理上存在的不足,开设增值业务。

3.3人员问题

在多网融合这个平台上,人员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专业人员和有从业经验的人员是最佳的人选,所以在挑选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所选人员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些网络操作人员由于专业知识欠缺,没有认真考虑客户需求就进行网络操作,使得客户问题得不到解决。因此,多网融合通信工程在人员选取中一定要严格把关,充分考虑操作者的专业技术和能力素养,把好质量的关卡,做好分析应用工作。

4结语

第7篇:融合通信范文

1、使得网络应用技术不断完善

多往融合在通信工程的应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其各个系统之间的整合及协调,不断调配各个中转之间的效率,所以多网融合的系统性管理模式可以帮助网络应用技术不断地发现自身问题,并且跟随发展需要而不断适应及完善自身技术手段。同时多网融合在一定意义上促进网络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到适应市场需求的空间,以低成本、优质的技术水平满足更多方面及更加广泛的应用领域,促进通信工程更加完备化、更加人性化。

2、具有不断增值的数字化

优势服务相对于传统模式,多网融合技术子系统进行建设好之后就能够完成其特定的功能,虽已谈不上增值服务,但就数字化的系统而言,可以有很多的增值服务,伴随着网络技术高速地发展,开发技术人员还能够开发出很多新的功能,这样做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所以说多网融合的新型模式的应用在通信工程中不断增加其数字化的技术更新,以保障适应整个系统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3、使通信工程运转更具安全性

在人们享受互联网方便快捷的资源的同时,最大的危机就是信息的安全问题。对于网络边界的维护大多数都采用漏洞扫描、入侵检测及防火墙等等技术,这些技术已有了多年的实践经验,也就相对比较有效、成熟,但要是对终端防护上采取措施,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包括病毒入侵时的检测及病毒入侵后的修护,利用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系统中进行终端排查,省掉后续发生的不必要的环节,大大提高的人们网上浏览及信息保存的安全性。

二、多网融合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1、经济性价值检测

一项技术是否能够通过层层筛选最终适用于实际的应用当中去,最首要的一项就是分析其经济成本及给这项工程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我们同样要分析及经济价值,在通过对多网融合技术的观察及应用过程中,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出其工作效率及工作成本,并通过统计分析数据和对比其他通信工程中的应用技术得出,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节约35%左右的投资资金,并且节约的这部分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商业占地面积小,这些都充分说明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的应用过程中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有效地解决了通信工程大范围占地面积的问题。

2、技术性价值多网融合技术

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形成了通信工程的一体化和集成化的管理模式,将通信工程中各个系统之间有效地结合起来,这种一体化和集成化的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多网融合技术在实施管理及监控的过程中,将多个系统统一在一个体系中进行专门管理,节省了不必要的时间成本及空间的浪费,还有就是多网融合技术在安全防护的监控过程中大大减少的对精确管理位置的要求。在技术层面上相较于传统模式更加省时省力,并且在方面跟进通信工程的运作进程,了解及掌握对新技术的需求,以便在发展运转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效。

3、具有维护优势

在对通信工程运作跟进的过程中,加上实际操作中存在的现实性问题,可以总结出最大的投入精力就是通信工程线路的维护,相较于传统的通信技术手段,多网融合在应用过程中,将通信传输网络中的各个子系统进行融合,利用数字化通信系统作为通信工程维护的基础,可以极大地提升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优势。

4、符合可持续性发展

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不但解决了现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且使整个通信工程的运作流程更加顺畅,使管理、监控及安全防护过程更加高效化。所以多网融合的技术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目标,不仅节省投资成本、空间成本,还有助于研发新型的符合社会主流的应用技术。在深度及广度范围上都推进了科技发展的步伐。同时在人们对信息及数据需求量增大的前提下,大大提升了其安全性的防护功能,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打下了坚实的标杆。

三、结论

第8篇:融合通信范文

电力通信网是我国目前分布最广的网络之一,有光纤、微波、载波等多种传输介质。这就形成了光纤网、微波网等多种网络形式,各种网络都有自己的交换设备、复接设备等; 传统的电力调度通信系统是基于电路交换的电话调度通信系统,电力通信网中传输的信息主要是语音和数据,但随着网络的演进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视频业务和多媒体业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水电站基于现状的通信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1)厂内生产调度通信:是供调度值班人员接受上级调度部门调度管理及调度指令、同厂内各生产部门的值班人员及巡视人员进行生产调度及运行业务联系的通信手段之一;

2)厂内生产管理通信:为电厂提供行政管理电话,为厂内生产管理、办公自动化、电厂与电力系统内相关部门的行政管理联系提供必要的通信手段,并可以作为电厂生产调度通信的备用方式;

3)系统通信:主要指发电站与电网(包括省网、地区网等)的生产调度通信等;

4)梯级调度管理通信:主要指发电站与黄河公司梯调中心的生产调度通信等;

5)施工通信:一般用于电站施工期间,用于实现施工调度指挥等作用,保证施工通信畅通;

6)水情自动测报通信:水电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防洪,进行水、雨情的实时测报;

7)通信电源:提供对所有通信设备供电保证;

8)通信监控:随着电力通信网的发展,电力通信系统的工作重点逐步由工程建设向维护管理过渡,全面掌握、合理规划和利用现有资源,有效管理各种通信网络,建立通信网监控系统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等等。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调度通信系统,正常情况下,它用于指挥生产,电厂发生事故时,则可对全厂进行统一指挥,为迅速排除故障、尽快恢复电站的正常运行,提供通信联络手段。而使用最多的就是行政交换机,也称为数字程控交换机,为电厂提供行政管理电话,为厂内生产管理、办公自动化、电厂与电力系统内相关部门的行政管理联系提供必要的通信手段,并可以作为电厂生产调度通信的备用方式,同时提供生活通信保障。

调度通信与行政通信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普通通信是点对点的通信,最多能实现三方通话,而且受系统的限制,操作也比较复杂。调度通信是点对点与点对面的通信,在普通通信的基础上实现了一点对多点的同时通信,同时要保证调度通信的优先权。

目前水电站,都是厂调行政办公分离,厂区与办公区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实际电站要上施工通信、厂房调度通信、厂房行政办公通信、后方行政办公通信等多套交换机设备;传统交换机之间组网联络,一般采用E1数字中继或模拟中继,由于距离的因素,设备之间要上SDH和PCM光传输系统,扩展E1通道和模拟中继通道,同时为实现远动、水情测报和自动化通信监控等数据的传输,还要配置以太网接口和RS232接口,因此,造成整个传输系统的庞大和设备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建设、维护和管理都是十分复杂的。

2 传统水电通信现状

传统的水电通信是伴随着技术发展,将不同通信方式累加在一起的。以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黄河公司)的下属各个水电站(如公伯峡和苏只水电站、拉西瓦水电站、积石峡水电站等)为例。这4个电站是作者亲历的,具有比较典型的传统通信手段,厂内有调度交换机、行政交换机、光传输系统、通信电源、水情测报系统、电力系统自动化监控、保护系统、通信监控系统等等;主要面临困惑如下:

1)通信手段堆积,维护困难。它们包括了:电话、传真、电话会议、即时消息、数据传输和视频等等,各种通信手段堆积在一起,使电站通信系统复杂臃肿,给设备使用和维护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多个厂家多个设备,维护界面不统一,接口种类繁多,维护管理难度大;

2)系统分支众多,分布区域广泛。跨域发展的策略不断完善,使整个水电站系统,在随着开发西北的策略,在西北各省都部署了众多的大大小小的不同梯级电站,且分布的地域范围广泛,日常沟通频繁,无统一通信网络,导致产生高昂的通信成本支出;比如,运维人员出差在外,与家人朋友联络,只能通过长途网络,长途费用高;

3)各通信系统相互独立。各个通信系统,如数据、语音、视频等,相互之间互不相干,难于管理,新功能应用难以突破;

4)地理因素导致系统部署困难。如果按照传统通信系统建设,主要是基于传统虚拟网业务或传统小交换机等老式语音业务,专网覆盖、普及范围有限;若采用租用中继的方式实现网、局和站端的电话网络互连,费用较高,内部沟通不方便,无法统一管理;受成本投入考虑制约小规模分支如小的水电站等,用户数量不多,不适宜采用传统交换设备或电路组网接入的办法:一是不值得投入那么大的资金上设备;二是电厂分布广,若采用传统组网接入,投入大、电路占用多,目前资源无法保证所有厂站接入;三是若采用电信接入,会有通信不一致和费用高的缺陷。

3 基于IP的融合调度通信技术的引入

3.1 融合通信的概念

融合通信是指,把传统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一体的新的通信模式。它将传统通信网络与计算机网络融合到同一个网络平台上,实现语音、传真、数据传输、音视频会议、即时通信等众多应用服务,并真正的把通信与企业业务流程结合起来。

3.2 融合通信的发展

传统的通信系统主要有语音、数据通信两个系统。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通信工具种类得以应用,由于不能及时整合,导致各类沟通方式离散,业务流程与通信分离。而基于IP的水电站通信解决方案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3.3 基于IP的水电站通信解决方案优势

针对水电站分支机构众多、分布区域广泛、地理环境特殊的众多综合因素,推出基于IP的融合通信解决方案实现水电站内部组网、分支机构互连,实施统一管理,提供统一业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1)统一组网应用:黄河公司下属分支机构众多,且分布区域广泛,内部沟通频繁,外地与总部人员或家属之间长途通信成本高昂。以多分支机构互连,通过黄河公司与下属分支机构的异地统一组网,实现内部通信联络“0”通讯费,并融入企业新型增值应用。

解决方案:

(1)统一组网:基于IP网络,实现跨域多分支统一组网,内部沟通免费;

(2)安全保障:系统采取双机热备和主备路由多重保障机制,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3)基本PBX功能:提供分机互拨、外呼权限、来电显示,呼叫转移,通话保留等基本功能应用;

(4)智能路由:根据不同的被叫智能选择路由出局,支持专网号码走专网路由,拨打外线迂回当地外线出局,实现“长途变市话”的效益。

2)行调一体化:由于多级电站机构管理需求,加之涉及跨地域、多种设备、多类接口、多网络接入的组网连接以及部分生产环境较为复杂,日常生产客观上需由上级统一调度把控,以提高管理效率。

解决方案:

基于数据IP专网,实现多分支机构联网建设:

(1)多种容量、多种接口选择;

(2)快捷指挥调度:系统提供涵括整个组织架构的统一通信录,可快捷对任意成员进行快速准确的指挥调度;

(3)实时作业调度:业务功能丰富的应用终端,具备语音、视频、IM消息的实时传输交流,提供实时作业调度;

(4)救生引导及紧急广播:在出现突发事件时,可直接播放应急预案中设置好的预案语音文件,实现突发事件的快速引导;可与现行报警系统对接,实现报警联动广播功能;

(5)视频调度功能:通过可视化终端,调度员可以监控现场图像。视频监控终端还可以和语音设备进行联动,可进行同步的语音视频通话;

3)管理集中化:现代企业的管理,既讲究分权、更讲究集中。管理的集中化可有效提高效率

解决方案:

(1)统一通信录:全部组网节点,通信名录自动同步,统一编辑管理,员工无须手动干预;

(2)统一网管:基于IP网络,实现全系统所有设备的集中维护及管理;

(3)计费中心:系统计费中心提供大容量原始话单存储、准确的计费信息,可实现统一管理、分布式独立计费,便于对总部与分厂之间进行独立话费核算和查询功能。

4 结论

尽管基于IP的新技术的引进,会给传统的调度通信系统带来新的变革,但是,传统PBX的实时性和安全性,也是IP设备所不具备的,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变革,实时性和安全性,必然不会成为我们应用新技术的门槛,新技术的应用,也必然给水电通信事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本文中提到的新技术,有待从运行安全和管理规程上再做进一步的研究,以确定可行性。

参考文献

[1]DL/T 5080-1997 水利水电工程通信设计技术规程.

[2]YDN 065-1997 邮电部电话交换设备总技术规范书.

[3]DL/T 544-94电力系统通信管理规程.

[4]DL/T 534-93电力调度通信总机技术要求.

第9篇:融合通信范文

[关键词]IMS技术;石油通信网络;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15.8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175-01

新时代油田的总体发展是需要结合数字油田来开展的,它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为整个油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信息基础与信息发展空间。数字油田主要是以油田作为研究对象,以整个生产流程作为线索来展开勘探、开发、建设等多专业的综合数据体系,也使得各种专业数据可以进行高效系统的融合。

1.基于IMS的网络融合技术

想要使整个数字油田系统更加的完善成熟就需要先解决网络融合问题,对此出现了软交换技术,它是网络演进发展的核心设备之一。所谓IMS软交换技术是指能够独立的作为传送网络,将要完成的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认证、计费等主要的功能,同时也可以向所使用的客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且为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它也被称为多媒体子系统,作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它可以有效的解决通信与信息的融合,把语音、视频、数据进行优化融合。

从标准架构来看,软交换技术和体系非常相似,它们都是基于网络承载来实现控制与承载的,它们支持的协议绝大部分是相同的,况且在网关设备和等接入设备都可以进行有效的兼容。两者在使用时最大的区别就是,软交换在控制与承载分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实现了呼叫控制层和业务控制层的分离,也就是说在其根本上,软交换就是需要带着业务来开展工作的。

IMS技术的实际是创造一个平台,并不是再_发出新单体业务,而是对原有的业务进行有效组合,利用再组合方式创建出新型的综合业务模式。IMS技术来自于移动通信网络运用。所以,必须结合移动性支持技术,来添加外置数据库,即归属用户服务器,主要用在用户鉴权和保护中。通过选用会话初始协议来当作呼叫控制或者业务控制的命令。则在软交换时,适用于呼叫控制的不同协议中的一项,一般更多的采用媒体网关协议及协议。协议具有灵活性,在多媒体业务控制中更适用。总体而言,作为更软的软交换,其网络架构结构更具开放性,可利用技术来融入不同的网络。在现代网络发展中,是趋向宽带化、移动化以及融合化的必然选择。IMS技术不是单纯的工具,而是能达到应用性要求。通过引入IMS技术,使得业务体系标准更加成熟,尤其是对于石油专网大用户来说,IMS技术,可将网络资源进行整合,使得现代媒体资源起到更强的能力,有利于新业务的拓展。

2.IMS技术在油田通信网络融合中的应用策略

依照网络的接人无关特征,IMS技术可以将石油企业已有的设备资源有效整合,并且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例如,通过将高清会议摄像头、数据终端以及数据承载网等资源整合,进行资源共享,不必要进行重复投资,在不同网域中,用户都能通过网络完成访问运用工作。伴随石油传输网及数据承载网建设逐步扩大化,对于偏远的地区而言,通过IMS网络进行共享,有效使用相关的业务功能。

2.1 骨干侧网络架构设计

石油网络单位骨干侧网络构成设计涉及到两个核心部分,一是省一级信息通信网PE设施布设,二是信息通信骨干网。石油网络单位信息通信网骨干侧网络结构设计情况如图1表示。在图中,信息通信骨干网结构依然是原来状态,该拓扑中用“云”所示。省一级网络PE1、PE2以及国家油田信息通信骨干网有效连接,将地级网络PE1、PE2以及省一级网络PE1、PE2进行连接,并且信息通信骨干网在同一个地区内,要求所有的PE设施具备支持MPLS VPN、及ISIS的组织功能。在信息通信骨干网、地级PE以及省级单位中设置ISIS路由协议,通过MPLS和VPN来对IMS业务进行区别。在信息通信网络结构部署中,每个单位部署两台IMS、CE设施,负载两台IMS、CE设施,通过口字式网络构造将省级网络PE1、PE2进行有效连接。各套IMS体系配设两台组网交换机,在一台组网交换机中,集聚所有IMS设备的重要端口,在另一台组网交换机集中,集聚所有IMS设备的备用端口。IMS设备经过IMS组网交换机集聚过后,各自上行两台IMS CE设备。该IMSCE设备可以保护应用,且强化VRRP,即VRRP技术加上BFD 技术在发生事故时进行 50ms 交换。

2.2 接入侧网络架构设计

在石油网络单位的信息通信网中不断接入侧网络结构设计,主要包含一级PE设施地层的全部交换机以及IMS终端设备的设置。IMS终端设施可以分成IAD设施以及AG设施或者SIP硬终端,终端设施在省一级信息通信网的作用下,进行接入网的引入。这项计划进行时,新增添了1台POE交换机,作为IMS业务开展中的楼道交换机,这种交换机的运用,在现阶段楼层间线缆资源双上行已经有2台集聚交换机,由于网线的传输距离并不长,因此首先可以考虑光缆资源的选用。一帮情况下,AG设施被放置在机房,由于线缆资源节约设施的展开,现有的汇聚交换机以及刚刚增加的交换机之间彼此相互连结。新增的交换机可以作为地一级IMS CE设施,在此基础上,进行VRRP协议的部署,最终实现冗余复制与维护。地级以及县级企业或者其他企业,在新增交换机时,都要确保光缆资源以及交换机之间的连结,目前已经有的机房交换机,可以再将口字式网络架构和2台添加的汇集交换机进行连结。

总结

与此同时,通过对业务能力上的交互,用户可以对联系人的共享内容进行查阅。在增强型地址薄中,其共享功能会以图标的形式来表现。业务在3GPP CS域的作用下进行承载。R2中的业务共享仍然在呼叫时进行的共享,然而却增加了PC终端中的共享场景,此外,对用户的共享能力的获取,同R1的流程有一定差别。PC终端的共享业务在IMS MMTEL的作用下进一步实现,手机终端仍然是在3GPP CS下承载,二者之间通过对Voice IW的部署来实现。

参考文献

[1] 崔健,黄海峰,刘栋,董拥斌,王锋.SDH技术在宁夏智能石油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通信,2015,(09):94-9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