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比较系统的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具有进行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一些方法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的掌握所学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改写,并能简单的估计或应用。
3、牢固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正确的计算一些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绘图、测量等技能。
4、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计算平均数,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和平均数进行分析比较。
5、掌握所学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复习内容
1、整数和小数部分:复习整、小数的概念以及整、小数的运算和应用题。
2、简易方程:复习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列方程解文字题、应用题。
3、分数和百分数:复习分数、百分数的概念,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应用题。
4、量的计量:复习计量单位、掌握各单位名称之间的进率,进行名数改写。
5、几何初步知识:复习平面图形的概念、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复习立体图形的概念、特征及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6、比和比例: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化简比、求比值;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答应用题。
7、简单统计:复习求平均数、统计表、统计图。
三、复习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使概念、法则和性质系统化、网络化。
难点:在基础知识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关键: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复习。
四、复习的具体措施
1、贯彻大纲,重视复习的针对性。大纲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蓝本。要领会大纲的精神,把握好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教师要认真研究大纲,把握教学要求,弄清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本,弄清重点章节,以及每一章节的复习重点。要根据平时作业情况和各单元测试情况,弄清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疑点所在。计划先根据教材的安排进行复习;再分概念、计算、应用题三大块进行训练;最后适当进行综合训练,切实保证复习效果。
2、梳理拓展,强化复习的系统性。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章,可以整理成表,使学生对于本章内容从分数的意义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分类与互化,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应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再如,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把除法的商不变的性质、比的基本性质与之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再如,四则运算的法则,通过复习,使学生弄清楚它们的共性与不同,从而牢固掌握计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
3、倡导解题方法多样化,提高解题的灵活性。解题方法多样化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分析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的学生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复习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4、有的放矢,挖掘创新。数学复习不是机械的重复。复习题的设计不宜搞拉网式,什么都讲,什么都练是复习的大忌。复习一定要做到精要,有目的、有重点,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题目的设计要新颖,具有开放性、创新性,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多思考,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学到更多的解题技能。
5、教师事先对复习内容有全盘的把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精心备好复习课,课前充分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能摸清学生知识掌握现状,对于薄弱环节要进行强化训练,并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合理安排分类练习和综合练习。在基础知识扎实时,适当的将知识向纵深拓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复习课上提倡学生主动的复习模式。复习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节省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益。采用以下的步骤来复习:(1)自行复习、自我质疑;(2)小组讨论、合作攻关;(3)检测反馈、了解学情;(4)查漏补缺、纵深拓展;(5)师生互动、相互质疑。
7、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制订课时目标、组织课堂教学、安排课堂练习都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特别是差生的辅导,除了教师关心辅导以外,还可以借助同学之间的友谊、同龄人之间容易沟通的捷径、孩子爱助人的热情、在学生之间建立帮扶关系,让学生辅导学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学习兴趣
作业是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其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传统的、单调的作业题型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所以在新时代教学环境中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依据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来重新设置典型作业,合理地设计小学数学作业,进一步推进作业前进的步伐。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
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小学生所接触的知识也在逐渐增加,肩膀上以及心理所要承担的压力也愈来愈重。但是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却并没有意识到作业对小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只注重课后练习,所以导致小学数学作业安排得不够合理、不够系统,同时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差异,以至于部分学生不能完成任务,产生厌烦的情绪以及抵触的心理,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尽可能地改变其现状,让学生突破自己的极限,超额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涵。
二、合理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途径
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还比较活泼好动,对自己周围的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依据这点来设计数学作业,把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作业合理地结合在一起,使数学作业充满乐趣,从而优化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强化学生的思维。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应如何合理地设计作业来减轻学生的压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呢?
1.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好奇心比较重,所以教师可以依据这个特点在教学中适当地添加实践教学。例如,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某校小学教师根据小学生的教育特点来制订教学计划――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地添加一些动手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如:布置一个特殊的家庭作业――观察身边事物的数学,寻找有哪些地方用到数学,并记录在笔记本中。除此之外,某些教师在上课时总会让学生动手做一些实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小学数学,如: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事物或事件,认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与小学数学之间的关系。小学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动手实验教学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并且还使小学数学变得新颖。
2.精简作业,减轻学生负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经常使用题海战术,使我国小学生的课业也日渐繁重,身体上以及心理上的压力愈加严重,因为作业经常使学生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对此引起了学生家长的极度不满。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不能一味地利用课后习题来实施题海战术,而应出几道经典的习题,而这几道习题必须要精简,并包括课堂中所学的所有知识点,从而巩固学生的学习。例如,某校小学数学教师把数学作业分为两部分,分别是:(1)课堂作业,当堂就练习课后部分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学习;(2)家庭作业,教师经常为学生出几道精简的、能够包含所学知识的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从而减轻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压力,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小学数学知识。
3.注重层次化,满足学生需求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及理解力的不同,小学教育阶段出现了明显的层次,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不能一味地利用传统式教学讲解知识点,还需注重层次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把小学数学教育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以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要求:即,(1)巩固层次,其主要目标是巩固课堂中所学的基础知识;(2)深化层次,其主要任务是深化所学知识,强化自己计算的准确性;(3)优化层次,其主要目的是优化所学知识,找到更多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只有把小学教学分为几个层次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层次化教学。例如,某教师发现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不尽相同,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教师把小学数学教学分为三个不同的教学层次,即基础层次、巩固层次提高层次,在设计练习题时分别设计三个层次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性做题(前提是各层次的学生不能低于自己所在层次的要求),并且让提高层次的学生来帮助基础及巩固层次的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从中寻找到更多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层次化教学。
总而言之,传统教学有一定的弊端,已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对此进行创新,并合理地设计数学作业,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注重层次化教学,把小学数学作业分为不同层次,精简作业,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压力,把数学作业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小学数学,构建一个系统化知识网络,从而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6―0050―01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与图形的学习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而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教学手段上也是值得改进的。信息技术能够使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理解学习内容。下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的内容除了书本上的知识之外,也就只有自己在教学生涯中收获的一些经验了,这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们的思想,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提升。小学正是学生容易被塑造、改变的阶段,所以要在教学中对学生思维创造能力进行培养。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带来了除了书本之外的其他学习资源。比如图片、音乐、视频等,这更直观地让学生们接触到知识,能促使学生更快地理解并且掌握所学知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空间与图形
小学生的空间立体感并不是很强,如果让他们仅仅根据书本上的知识来学习空间与图形,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到空间和图形,方便他们理解空间与图形的概念,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
随着教学方法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在顺应改变。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传统的学习方法就是学生机械被动地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在讲台下听。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学生跟教师的有效互动,增加教学资源,增大课堂容量。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开启了远程教育的模式,学生的学习不再拘泥于课堂之上,利用网络技术,学生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学习,有效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也很丰富,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尊重学生年龄特征的基础上,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五、利用信息技术联系生活实际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运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数学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技能,又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兴趣,利于很好的理解知识。例如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原来有5只鸡,又来了9只鸡。学生在观察后,用自己的话说表示的意义,引出“合并”。多媒体展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形象生动,学生能很好的理解。
二、巧设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创新思维表现在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活跃的灵感等几个方面。运用信息技术灵活多变的优势,为学生积极思维营造问题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直觉材料让学生大胆猜想,充分建立表象,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教学《圆的周长》中“圆周率”这个概念时,在学生弄清周长的意义后,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以O为端点,延长出射线L,在射线L上任取一条线段作直径动态地画出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质疑:“在这些圆中,谁的周长最长?”“你猜想圆的周长大小与圆的什么有关?”“能猜出是什么样的关系吗?”“能用数学方法计算出来吗?”引导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大小与圆的直径有关。学生根据课件的演示能很自然的推理到研究圆的周长就得研究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研究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得出“圆周率”这个概念。
三、运用信息技术,弥补教材不足。
课本中有些要求实践的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从而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与数学进行整合教学,可以给学生呈现出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现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体验,学会在信息学习环境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学数学,主动构筑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如“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二年级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现实”超市情境。“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分为学习用品区、生活用品区、儿童玩具区、食品区等。这些都让学生兴奋不已,极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望,迫不急待地想在网络中做“顾客”。根据电脑显示,学生可以自己充当售货员,点击食品到秤上去称,然后根据单价算出金额。也可以是“顾客”,自由地去花钱购物,将手中的钱计划着去用,学习热情空前。其间,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得以充分展示,每个学生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通过信息技术紧密地整合在一起,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运用信息技术,即时反馈,步步为营,巩固学习成果。
遗忘规律要求我们对所学知识要及时复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师难以全面顾及跟踪每一个学生的课内复习巩固情况。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尤其是在复习过程中,计算机的双向信息交流活动所反馈的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在教学中,计算机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即时反馈,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为做下一步教学决策时更主动。例如,计算机能及时提供正确答案,及时判定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如果答对了,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真棒!”、“你很聪明!”等激励性的言语,使学生兴趣盎然,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即使学生答错了,计算机也会很友善地建议他“多想想”、“你能行”,有的还伴以美妙的乐声。学生在这友好的激励和鞭策情境中,不断以愉悦的心绪及时地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
总之,现代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育辅助手段。只要我们能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优势,探索使用策略,就能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而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求知心态。使教师营造更具生命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小学现代化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与文献】
[1]冯秀琪,徐红彩.《浅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的整合》.《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5期.
[2]姜圣华.《谈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第4期.
一、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1、切实抓好本校数学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提高本校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师之间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要加强协作活动,青年教师要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不断实践,善于总结。争取学校之间的联研活动,切实研讨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探讨教师集体备课活动的新路子。
2、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本学期我校将继续坚持每周四的教研活动,采用理论学习、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以听课+交流+反思的过程进行,通过上公开课——组织听课——讨论评议,课后写好课后反思,以此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 2 3 4二、加强教师备课质量的提高
1、努力提高老师们的备课能力,坚持周前备课,教案的备写要规范化,教案的设计要结合本班实际和教师个人特点设计切实可行,易教易学的教案。要从教学过程的设计中看出教师是如何教的、学生是如何学的、知识是怎样生成的、基础知识是怎样训练的、能力是怎样培养的、学生的积极性是怎样调动的等等。
2、教研组将组织人员,对教师备课情况和教案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切实改进只用教学策略的形,不落实策略的精神的现象。本学期将对优秀数学教案进行评选。
三、抓青年教师的指导与培养
1、切实组织好青年教师的“青蓝工程”,让新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小学数学教学的一般规律,让青年教师尽快的成长为学校的优秀教师。教研组要切实落实好对青年教师的领路工作。组织青年教师研究活动有:骨干教师引领作用、教科研工作培训等。
2、本学期我校将进行常态下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调研,学校领导将加强听课力度,采用推门进听课、跟踪听课、检查性听课等形式,掌握第一手材料,切实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实效性。
四、加强学生作业管理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严把作业质量关,对于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力求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讲”和“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严格控制作业量及作业时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调动学习积极性。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细致、规范,不允许错批、漏批的现象发生。对学困生的作业要尽量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辅导,以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具体要求如下:
1 2 3 41、课堂作业: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做作业,教师对部分学生的作业要及时批阅,及时鼓励学生做好作业的信心,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作业的书写必需用正楷字,批改要当天完成,每个学生的作业每周至少有一次鼓励性的评语。
2、家庭作业:一、二年级学生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应按规定布置家庭作业。强调分层要求,提高正确率。即:有些题目有些学生可以不做;凡要求做的题目必须书写认真、解题正确,还要保护好作业本。这是习惯培养,是提高学生认真做好作业的责任性的有效举措,很重要。家庭作业的批改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完成。(家庭作业的量一定要和其他老师协商布置)
3、数学周记:本学期我校开始尝试进行数学周记的训练。每学期10次,低年级不设置数学周记,中高年级可以适当开放些。
4、基础训练:除了作为书面作业详细批阅以外,其余部分必需全批全改。
5、实践作业:一方面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布置统一的比如测量、购买、调查等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内容,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实践性作业的内容。切忌用单纯的计算练习代替实践作业。
五、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培优补差工作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数学化;运用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呈现出两种偏差:一种过分强调数学化,重视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学习数学感到抽象、困难、枯燥;另一种过分强调生活化,每个知识点都在生活中寻找原型,缺少对数学更深刻的思考,学生的数学素养不能得到提升。为促进教师能够从教学工作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数学的本质,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寻找“数学化”与“生活化”的平衡点,加强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生活化”与“数学化”建设原因
构建在新课程的呼唤中,《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同时还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因此,为了给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可以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大课堂。其次构建在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上,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主要是以感性材料为基础,虽然可以让学生把书本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扎实,但是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拓性、创新性、延展性方面又具有相当大的限制。所以应该提倡给他们多一点实践操作的机会。通过操作、观察得到的知识巩固程度要远远胜于教师反复的讲述。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灵活处理教材,根据需要,重组内容,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社会紧密联系的一些数学信息资料。
二、感受生活数学,让数学生活化。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数学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教学“线段”时可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将弯曲的道路改道,怎样做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从而总结成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获得探索数学的体验,提高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如,我们可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形式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利用已学过的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知识,美术知识、语言知识、生产常识对长方体和它的表面进行探究。以此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并通过小组合作自我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所以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三、激活人生经验,思考生活化数学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 优化结构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
1、注重基本概念教学。
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是数学的特点之一,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成,形成概念是掌握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必所要条件。如果概念明确,才可以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在教学中,教师能否以基本概念、原理为中心,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所包含的丰富知识,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如在三年级下册中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教师问:书本表面的大小就是书本表面的面积,那么课桌表面的大小可以说成什么?物体表面的大小可以说成什么?平面图形的大小可以说成什么?这样做使具体事物的个别特点逐渐消去,留下事物的共性特点,再让学生用比较科学规范的语言描述出面积的概念,再解释关键词义,增强概念的清晰度。这样把概念回到具体事物中,使概念具体化,如让学生指出所配镜框玻璃的面积,用彩笔涂出三角形的面积,观察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达到更为清晰的程度。
2、注重知识结构教学。
小学数学知识是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针对这种结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抓准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是学生循序渐进地将基本知识学到手的一个重要条件,引导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新知识,并通过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可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不感到突然,又使旧知识不断得到加深与巩固,收到温故而知新之效。例如“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类应用题时,要帮助学生复习好有关的分数应用题。利用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间的密切联系,利用知识的正迁移,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先让学生练习一道题:李明有8张邮票,张小强有5张邮票,求李明的邮票是张小强的几分之几?张小强的邮票是李明的几分之几?通过练习,总结出规律: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或几倍),就用甲数除以乙数。即:甲数÷乙数=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然后出示例题:六年级有学生80人,五年级有学生50人,五年级人数是六年级的百分之几?学生根据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的规律列式计算,最后将分数化成百分数,即求出50÷80=5÷8=62.5%。这样在传授新知识过程中,紧紧抓住“求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与“求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两种应用题的共同结构,利用迁移规律,有利于学生牢固的掌握新知识。优化教学内容,教师紧紧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吃透教材,用活教材,使学生获得最大发展。
二、教学过程的优化
1、教学方法的选择。
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影响着数学方法的选择。只有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卓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选择教学方法时,由于每种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还应注意到多种教学方法穿行,达到教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数学知识的建构者。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和活动的空间,尝试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如“圆面积的推导”,课本是把圆平均分成16份,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进行推导的。显然按照书本的方法进行探索,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而在教学时,先引导复习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公式及推导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用剪、拼、摆方法把“圆”转化为近似于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接着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全班进行交流。结果,学生把圆平均分成了8份或16份,分别拼成了近似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就这样,学生利用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公式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显然,这样的教学更具探索性,可使学生多角度灵活思维,学得更为主动活泼,也能促进学生不断地追求、探索、创新。
在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可选择讲解法,演示法;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可选择讨论教学法、讲解法、实践练习法;针对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期集中,兴趣多变这一特点,选择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直观性、趣味性、灵活性。所以要善于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把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到知识。
2、训练层次的设计。
由于每个学生的素质、学习态度等各不相同,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的施教方法。否则要求过高,差生消化不了;要求过低,优秀生不“解渴”;一般学生也将随遇而安,不求进取,教学质量自然不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复习目标 拓展训练 例题 效果
小学数学的复习主要是对小学阶段已学数学知识进行比较系统的回顾、整理和训练,让学生掌握好的相关知识。我在对学生思考、交流复习方法的过程中,积累一些有效的复习方法,以培养学生较好的综合复习能力。在复习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教师复习课的执教水平,还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梳理了复习课教学的基本脉络:将小学数学知识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进行较系统的分布式训练。并将这四个方面知识融合一个整体,以加深对各部分内容的理解并进行全面的复习。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顺利实施复习教学计划?
1. 教师制定可行的目标计划
首先,要制定可行的目标计划。复习时,要考虑目标必须全面、准确,出示复习目标的科学性。数学的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知识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所学知识容易遗忘。因此,复习时要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确定复习的目标、重点、难点,以优化复习内容。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在引导整理复习内容时,不能只限于学生已学有的知识在低层次上的简单复习,善于一题多变,举一反三,以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如“立体图形”的内容复习时,先回顾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然后,让学生对这些公式进行对比,发现它们的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圆锥除外,其它几种立体图形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表示。发现这个特点后让学生继续深入思考:从外形看,发现它们都有些什么样的特征?这样的复习是在明确了教学目标,拓展了学生的认知结构。顺利实施复习教学计划,以完成复习的有效目标。
2.注重知识点之间的拓展训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复习效率。对课本上出现的习题简单或类型较少,而在实际做题时发现学生很多题不知所措,这是没把课本知识进行拓展。因此,知识点之间的拓展训练能够让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巩固与练习,抓住知识的重点,攻破知识的难点,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部分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同时,教师要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拓展训练、提高。加强练习的拓展,在例题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补充,发挥好数学问题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在整理和复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转换和变迁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以提升,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得到升华,促进思维发展。如讲“圆的直径为什么有无数条?”时,就给学生创设一个真正的数学观念。让学生了解“线段没有粗细,点没有大小”等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准备例题“以点带面”, 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
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对优生、学困生都要有所指导。提倡学生算法的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复杂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而算法多样化是数学亮点,是发挥学生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特别是估算知识的策略,应根据实际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知识的前后协调、方法上的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巧算的能力。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的重点,也是复习过程的难点。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练习的环节中例题的选择也非常重要,所选的例题要具有典型性,以点带面,层层递进。教师准备例题是必要的,教师要把握好例题的选择,最大限度的发挥例题的外延。准备例题时要精心策划、精心选择,发挥例题的“以点带面”的作用。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复习时不仅要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还要把学得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即解决应用题时,应具有知识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进行复习,将例题变化,对问题进行变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一题多解上,寻找多种解题途径,选择其中精炼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
4.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数学教学复习活动中
关键词:信息技术;激发兴趣;小学;四化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15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4.09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更高,思维就会更活跃。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从下述四个方面入手。
一、课题导入情境化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信息教学而言,亦不例外。良好的课题导入能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成为加强沟通、建立感情的纽带,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学生良好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所以,在授课之前,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合理组织导语,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主动性,带领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之中。比如,我们可把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通过具体的情境进行展示,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指导六年级学生制作PPT时,在正式开课之前,我的教学屏幕中跳出了一个窗口,并提示:有一封邮件未读。学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感到很奇怪。我顺势点开此窗口,跳转到邮箱主界面,就清楚地看到在收件箱后面有一个数字1。这时,我说道:“同学们,老师收到了一封邮件,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邮件?”于是,我单击点开此邮件。该邮件发送者是秦老师,她想让六年级二班的学生帮她一个忙,制作一个以“家乡美景――临泽丹霞”为主题的PPT。纯真的学生都信以为真。此时,我面向本班所有学生问道:“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中有谁愿意帮忙呢?”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都想帮忙。在这种心态下,学生在短短的一堂课上制作了很多非常好看的有关丹霞的PPT。实际上,我在此处就采用了情境创设法,通过事先准备几张弹出未读邮件窗口以及进入邮箱的图片,将其制成PPT,并向学生进行播放,使他们相信真的是教师在求助。在这种学习情境下,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都被激发起来,充分发挥了个人主观能动性,加入到制作PPT的行列中去,切实提高了教学目标实现率。这堂课的成功主要得益于良好的导入。
二、教学环境民主化
在我们的课堂上,普遍存在一种现象,教师针对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理解以及方法,常常是符合自己看法的则立即给予肯定、鼓励,不符合的往往不予理睬。这种做法扼杀和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阻碍了学生个性化发展。课堂是塑造个性最好的土壤!也就是说,在课堂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促其展现自我、表达自我。民主化的教学环境,能够活跃学生的思想,启迪思维,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在智能。虽然学生的感悟带有强烈的主观经验色彩,并充满想象性,不过却极富灵动性,发出璀璨的光芒。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创意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应给予理解和尊重;对学生产生的误解与错解,应耐心的引导。学生需要静下心来,用内心去体会,用言语去描述,此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还能够促使学生迸发活力,继而促进学生健康、积极成长。而且,教师要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是未来的中流砥柱,但他们的成长需要一个舒适、积极、健康、利于个性张扬的轻松环境,从而真正为学生创造民主化的学习环境。
三、 教学内容生活化
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信息技术的价值体现在为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学习提供便利,但其教学内容较为晦涩难懂,且比较抽象。对于教师而言,如何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日常授课中,我经常将生活实例和教学内容合理地融合到教学任务中去,促使学生意识到现在所学习的知识对未来发展大有裨益,在今后的学习以及生活中均会使用到此知识。我还明确告诉学生,要想顺利地完成任务,首先要掌握所学知识与技术,自己尝试操作并从中体会成功完成任务的喜悦,意识到此课程的价值与重要性。比如,在讲解“Word文字编辑”这一章节时,并不是让学生单纯地学会打字,我将它和作文教学联系在一起,教学生通过专用软件――Word文档完成作文的写作与修改,或者是向学生提供带有“语病”的文章,让他们通过文字软件进行修改和编辑。这样带有明确目的性的任务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继而能够积极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此举不仅能够消除单纯打字的“无聊感”,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在解决实际学习问题的过程中很轻松地就完成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四、学习评价多元化
信息技术课具有技术性、实践性、创造性等多元化特点,这就决定了信息技术教与学评价的多元化。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课教师通常忽视了评价这一环节。实际而言,以“评”促“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并能够起到培养创新意识的作用。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评价。结合小学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新鲜事物,需要确定目标,需要正确导向,需要及时鼓励的特点,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给他们及时的反馈,让他们在不断的信息变换和新认知的产生构建中去挖掘知识的更深的内涵。另外,教师可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评价环境。比如,通过教师点评、小组竞赛以及同学互评等,多渠道、多模式评价,帮助学生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此外,教师要学会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之时,通过评语的方式点明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以此推动学生健康、积极成长。
总之,如何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实践的应用水平是每一个计算机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对此,教师要在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具体特征,不断探索和总结,持续优化教学方式,才能够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