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体育考核范文

初中体育考核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体育考核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体育考核

第1篇:初中体育考核范文

初中英语教学中,英语阅读教学已占主导地位,而提问设计又是阅读教学的聚集点,更应作全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经验,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是课堂教学使用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手段。以优化提问设计为切入点,改革英语阅读教学,应是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状,即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学生回答少;直接给答案多,分析过程少。笔者根据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就提问设计谈几点看法。

一、提问要诱发学生兴趣,忌直贵曲。

如果我们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就 可以几乎不动脑筋回答,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思维 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 水准下,换换角度,换换说法,凡问必曲,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努力学好英语。如在教学《Christmas Day》(Lesson 54-55 in Junior BOOKⅢ)一课时我们作了如下一组问题设计:

①Is Christmas Eve the night of December 25th?

②Why do children in England put a stocking at the end of their beds before they go to sleep on Christmas Eve? And if you’re a child in England, what will you do that night?

因为问题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兴趣,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当然,也可对这一课内容作如下问题设计:

①Is Christmas on the 25th of December?

②What do children in England put at the end of their beds before they go to sleep on Christmas Eve?

很明显,这几个问题的设计,一般地说太直太浅,学生答题时几乎可以不加思考地直接回答,而不须动什 么脑子作艰苦的探求。相比而言,这种提问设计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思维(尤其是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我们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三、提问设计应有“度”。

我们认为这个“度”必须是广义的,它应该包括提问设计的难度、深度、亮度、跨度、角度、精度、密度等,尤其是提问设计中的难易度的把握。提问有一定难度,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当然要注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这要求我们教师设计问题时,要看准,要有眼光,要恰到好处。我们不能凭借主观想象,想当然,推已及人,胸中无数,而是要通 过摸底调查,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如果提问太易,学生就会不以为然,失去提问价值,教师也会失去与学生沟通的机会,浪费教学时间;如果提问太难,学生不敢答,不能答,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四、提问设计要“巧”。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教师对题型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从纵向看,它必须考虑因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从横向看,则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 所区别。如此纵横交织,就必须用多种提问方式来体现不同的教学功能,才能适应提问的运行机制。这就要求教师匠心独运,在“巧”字上下功夫。一般地说,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 、答问的评价等。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 ,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此法必须持之以恒。

五、提问要注意对学生回答的处理。

有丰富课堂教学经验的教师,对于学生回答,不会不做出处理,不会不做出恰当的评价,这个教学环节不能省,不能松。当教师自己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必须肯定学生什么地方回 答得好,回答得正确,什么地方回答得不正确,或不够正确,并指出原因。这样做,就能使学生对掌握的知识 是非分明,界限清楚,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而切忌对学生的回答作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评价,甚至不做评价。不少青年教师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应引起足够重视,这个教学环节疏忽不得。

第2篇:初中体育考核范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合作学习 存在的问题 实施策略

教育一直将人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在这种教育大背景下,语文教育也相应地被提出了新的要求,将人的发展作为新世纪语文教育的最高目标。那么如何实现这一语文教育的新目标呢?当前,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这对于提高初中学生具体知识的实际运用水平和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合作学习是一把双刃剑,使用恰当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使用不当,不但会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反而会扰乱课堂秩序。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追求合作学习的形式相似,这种现象若持续下去,则学生不能在合作中获得真正的提高,合作失去其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一、实施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当前语文课堂合作学习中存在不少问题,如学习小组组建随意、组内责任不明确、没有课前合作技巧的训练、在讨论中不能围绕中心、课堂呈现无序状态,这些都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一)分组随意

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分组大多是以相邻座位组合在一起,而教师在分配座位时通常是依照学生的个子和男女生比例搭配,有时也会考虑到成绩差别。但就以此来分配合作学习小组显然太过随意,人员搭配不合理,因为有的组全是成绩好的学生,有的组全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的组都是比较内向的学生,有的组都是积极的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性格特征、特长等的差异,就不能让所有学生在合作中都有进步。

(二)责任分工不明确

有些教师在分组时没有明确规定组员在组内的角色,致使学生在合作时没有责任意识,课堂上的表现很随意,谁想说就说,有不说的,也有抢着说的,但都只说说而已,没有记录的人员,没有组织管理者,没有组长,不能总结概括,合作学习没有实效。有的组虽有分工,但是不平衡,有人大包大揽,全权代劳;有人无所事事,游离于课堂之外。还有另一种情况,组员角色被长期固定,如有的人一直是记录员,缺少其他技能锻炼的机会,长此以往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学习小组缺少必要的培训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被父母、长辈捧在手心,是家里的小皇帝、小霸王,这样环境里成长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懂付出、不懂关爱与尊重,在合作交流中表现出谁也不听别人的,嘲笑他人,有时还会攻击别人。如果不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思想进行引导,行为进行规范,技巧进行训练的话,合作学习所必备的互助、互动的关系将无从树立,实际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也就无从谈起。

二、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一)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初中生正是生理、心理飞速发展的时期,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行为习惯、性格特征各不相同,因此在分组时就要考虑到各种不同,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让每一个人的才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分组时可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形式,一般以四至六人一组为宜,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绩,每一组都要有优秀生、普通生和学困生,这样小组间才会均衡,为小组间的平等竞争提供可能性。二要考虑同学的特长,如有的同学擅长口头表达,有的同学擅长书面表达,有的同学擅长发现问题,有的同学擅长总结,同一组里要有各种能力的同学,这样在合作时,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为小组各尽所能,小组内成员又能互相补充,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三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征,有的同学性格开朗外向,情绪饱满积极,能很快地参与到合作讨论中来,思维活跃,但可能脾气急躁,处理问题草率,考虑事情不够全面,而有的同学性格内向但稳重,考虑问题细致深入,他也许不常发言,但往往能切中要害。分组时注意到不同性格特征的搭配,会让合作讨论进行得更深入全面。四要考虑到性别的差异,不同的性别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男生更理性,逻辑思维强,女生更感性,情感相对细腻。不同的出发点,不同的思维习惯可能会碰撞出不同的灵感。在分组时要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因素越多,分组越合理,合作的效果越好。

(二)明确职责分工

如果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就会徒有虚名,由个别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优秀学生承包所有学习任务,课堂上也就成了个别人的展示舞台,久而久之,优秀的学生更优秀,大部分同学没有得到锻炼提高,仍旧止步不前,渐渐地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这与共同发展的初衷不符。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分工明确,责任到每个人。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有一定的任务:小组长负责召集组员,制订合作计划,安排学习任务;督察员负责督察本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当组员出现意见分歧时,协调好内部关系,避免矛盾产生;记录员负责将组员的意见看法逐条记录,并将之分析,带领大家将合作讨论向纵深方向深入开展;发言人负责将本组的意见整合,将小组学习成果在全班展示交流。一段时间后,职务要轮换,这样能最大限度地锻炼小组成员各方面的技能,增强学习兴趣,加深对别人的理解。每一次互换都是组员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理解、支持的过程。在一次次的合作中,小组成员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融洽,合作意识增强,合作技能不断提高。

(三)合作技巧的训练

合作讨论是需要技巧的,同学们不是一开始就会讨论,老师也不是将合作讨论的内容交给学生,说一声“讨论开始”,然后学生就能够讨论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课堂讨论能力和技巧的训练。可以先从一些简单的、易合作的问题开始,让组员彼此熟悉,情感上拉近距离,这样他们就会愿意在一起开展合作学习,进而了解彼此的长处短处,从而便于小组长分配任务。接下来就是合作讨论技巧的训练了,包括如何围绕大家商定的话题进行讨论,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倾听别人的观点,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与组员建立平等协作的关系,如何在出现分歧时分析问题的关键,如何将讨论深入地开展下去,如何记录讨论的内容并展示讨论的成果,等等。学生不仅要学会讨论,还要提高听说技巧,具有组织和评价自己和他人讨论的能力。每一个成员都要有参与意识和促进组员积极参与的意识,以及推动讨论向积极方向发展的意识。在这些观念和意识的引导下,学生必须不断思考如何参与讨论,如何调控听说技巧,如何完成自己所担任的角色任务。所以学生在合作讨论时需掌握以下技巧:所问的问题要与合作讨论的主题相关,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让别人能听懂;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尊重别人的观点,要善于抓住别人说话的重点;认为别人的观点言之有理要及时给予肯定,不认同别人的观点时,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但语气要委婉,不能恶意攻击别人;讨论时的声量大小要适宜;讨论时要抓住问题的关键,会对有效信息进行整合,把讨论引向深入;在必要时做出解释和总结。在讨论中,学生是合作的主体,结论应该由学生自己去探寻,教师不要过多介入,只有当讨论偏离主题而学生不自知的情况下才进行引导,将讨论拉回主题。只有在学生学会讨论以后才能使合作学习有效地开展。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它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已经被无数专家从理论上系统论述过。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合作中掌握合作交流技巧,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充分领会所学知识,提高合作、创新意识,最终获得全面、终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远.初中语文教学实施台作学习的策略[J].新课程,2011,(6).

第3篇:初中体育考核范文

初中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是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的五大板块之一,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把以往教材中的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以达到将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整体目标,是新课程改革中引进语文课程体系中的一个新亮点,是新课标精神的具体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在有限的条件下竞相开展活动,学生也慢慢的走出了课堂,走进大语文中去。更可喜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越来越得到师生认可,更多的研究课题纷纷展开,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和认识。

语文综合性学习从学习方式看,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又有群体的合作学习;从学习内容看,有语文活动和主题研究两类,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和内容的综合性学习,其过程一般都是要经历这样几个阶段:准备阶段、体验阶段、交流展示阶段、总结评价阶段。这四个阶段也是我们在做课题研究时所遵守的活动程序,但按部就班的走下来往往效果不好,其中还有很多要我们注意的问题:

1、综合性实践活动教师包办的较多。一些老师习惯于“手把手”教给学生如何去做,每个活动的开展总是安排得妥妥当当,甚至代学生去做一些事。事实上,综合实践活动应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从而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这也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我们从事课题研究的活动中发现,有一些学生过于懒惰,什么都要等老师准备好了才行动,老师不给设计好一个细节步骤,他就不会往前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学生如果连最基本的活动过程都不熟悉,必将影响其自主开展探究活动。所以在活动前,教师要把准备工作做好做细,但绝不是告诉他们每一步怎样走,而是帮助学生学习怎样自己设计活动过程,这个工作一开始做好了,以后的的活动会轻松很多。

2、学生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过分关注考点。已经习惯了考试的学生们忘记了生活中的乐趣,一说到学习就是考试,所以学生们在活动中偏重于围绕中考选择活动重点,也就会导致忽视了其他的活动环节,最终影响活动效果,造成能力的缺失。当然,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是分不开的,从这点看来,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存在着较强的应试色彩。又因为区域环境和教学条件相对较差,农村中学生相对城市中学生来说能力较差,见识少,积累少。在城市里我们经常看到有学生拿着纸、笔、文件夹等文具在商场、超市、公园等公共场所调查采访,而农村学生很少有机会去实施这种调查,能力得不到锻炼,渐渐也就拉开了差距。这就就更需要教师多开展活动,给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

3、学生在展示成果时方法和形式上过于单一。不少学生因来自农村,消息闭塞,能力上存在不足,胆子较小,在进行成果展示时,感到很困难,无法运用多种展示形式,无法获得更多的帮助,从而影响到活动成果交流。大部分学生选择用手抄报的形式进行展示,能在小组间进行多样化交流展示的只有一小部分同学,这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形成是极端不利的。我们可以帮助学生选择写小论文,做调查报告、画图、开小记者招待会等各种形式的汇报方式。

4.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的探究内容决不只限于教材本身,也不限语文学科特定的知识体系,更多的是来源于社会和自然,来源于学生身边鲜活的生活。虽然现在网络资源已经普及,农村中学生也能够在家上网,可是由于缺乏家长的正确监督和指导,网络成了大部分学生聊天游戏的工具,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学生少之又少。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往往关注的是与课本有联系的活动,像故事会、诗歌朗诵会、电影观后感等,可实际上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大到山川河流,小到花草鱼虫都可作为活动对象,关键是大家有没有捕捉到这些资源,愿意不愿意探究其中奥秘。

当然语文实践活动也不一定都要让学生走进社会,走到户外。教师利用学校、学生身边已有的资源一样能进行。语文教师要有“平中见奇”的眼光,适时利用生活的有利时机,合理利用身边资源,有效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走进阳光明媚的活动天地中。

第4篇:初中体育考核范文

关键词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面向全体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014-02

新课程的实施,继续教育的持续开展,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如何在课堂上全面地处理好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学生的关系,许多教师还感到茫然和困惑,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造成课堂教学中许多无效的学习,如小组合作学习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热闹”而流于形式、过分强调教学情境的创设、课堂评价中的“表扬”铺天盖地、过分强调“探究学习”等现象。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一是要树立面向全体学习者,保障每一个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权利;二是要确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理念,也就是说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我们该怎样落实呢?

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每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最大限度发展。我的理解是,从大多数中等生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数学教学的基本前提下,应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学有余力的学生,推行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心理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推进分层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既能“吃了”,也能“吃饱”,使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为此,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落实:

一、教学目标弹性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它对教学的实施具有诱发、导向、调控和激励的功能。教学目标的弹性,反映在教学要求方面,就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有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求。例如,教材的正文和练习、习题中的基础题是要求全体学生都会的内容,而灵活运用和探索研究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同一高度的教学目标,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学生,教学目标的弹性,应是在把握学生基本状况和数学素质教育基础要求的大前提下,既体现《数学课程标准》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体现部分优等生能够达到的更高层次要求,变全班同一的教学目标,为保底不封顶的分层教学目标。围绕弹性化的教学目标,为不同基础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并据此来进行课堂教学。这样的做法有利于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有助于诱发学生积极的自我评价,并有利于促使学生自我激励心理的产生。弹性化的教学目标也有助于教师灵活把握课堂教学,调控教学进程,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二、课堂教学层次化

课堂教学过程要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围绕弹性化的教学目标分层次施教。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独立活动,课本让学生看,概念让学生想,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坚持学生自己能学懂的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学、学生自己能思考回答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回答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体现学生获取知识的自主性,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就能用适合自己的速度去学习,从而达到快者快学,慢者慢学,做到因人分层施教。另一方面是必须强化教师对学生独立活动的主导作用,做到整体把握,分层推进,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置于教师的引导、指导之下,让全体学生充分参与。由于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必然出现各类学生参与程度、学习收效不同的现象。以学论教,教为学服务,学因导发展,在学生独立活动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了解各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情况及所遇疑难,并依此因势利导,分层施教。此外,老师还可注意设计一些高难度的问题,供优等生选做,让那些学习还有余力的优等生获得更大发展。这些做法也可以解决在课堂教学时,优等生学习能力强而“吃不饱”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再有一点,我们教师还可运用优势激励原则,让优等生做小先生,辅导帮助后进生学习,这样做还能让优等生体会小先生的乐趣,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向上。

三、作业布置多样化

课后布置作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内容,提高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普通教学实践中,老师会根据中等学生的水平,给全体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能够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则显得过于简单,只能是浪费时间,相反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则可能难以独立完成而只能抄袭,当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为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多样化布置不同类型的课后作业。例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布置只要求学生简单应用所学知识即可解决的基础型题目。而对于学习中等的学生,教师可布置一些需较复杂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的练习型作业。对于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教师则要布置一些应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的拓展型或创造型习题。当然,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来多样化布置作业,确实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精力去选择题目和批改作业,但教学效果是十分明显的,的确能促进每个学生更好地发展。

四、练习与测验命题多能化

第5篇:初中体育考核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

新课程、新理念,要求新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与探究)之一的合作学习,已逐渐被广大中学英语教师引入英语课堂。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给英语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让广大师生获益匪浅。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而且培养了学生集体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发展了学生的交际与审美能力;与此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一定的提高。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很多新问题,致使许多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产生了质疑。下面通过笔者的一则教学实例来说明。

JEFC Book Ⅲ Unit 3 Lesson10 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

教学目标:(1)认识到我们人类现在正面临着一个重大问题――环境污染。(2)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明确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3)学生树立起“保护地球,爱护校园”的意识,

合作形式:四人小组形式。

教学设计:首先,在新授课的导入环节,出示一张“双手捧起地球”的图片,并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What do you think it means ?要求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2~3分钟的小组讨论。讨论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得出如下结论:It means the earth is our hom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us. We live on the earth . We should love our home――the earth . 然后,笔者让学生进行第二次小组合作,讨论下面的问题:(1) What is happening to the earth? What things can harm the environment? (2)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o to improve our environment,进而引出新授内容。

其次,在讲授新课环节,出示有关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森林遭无限度地砍伐以及海里很多鱼死亡等)的许多图片,接着播放该课的课文录音,并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What did the writer suddenly hear one day when he was at a friend’s

home ?What is the pleasant way to help keep our city clean and tidy?笔者放两遍录音后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简单讲解课文中的疑难句。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导入环节所展示的图片认识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正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

接着,笔者组织学生针对以下思考题进行第三次小组讨论:Is there any pollution in our school?What can we do to make our school clean and beautiful?讨论结束后,每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最后,笔者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各小组写一份有关校园环境污染的调查报告以及保护校园环境的具体措施。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原以为以上课堂设计、改变了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留给了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空间;既不脱离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课本内容,还使他们学到不少与本课主题相关的课外知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出现了一些低效现象:

问题现象一:学生的合作浮于表面

当笔者出示“双手捧起地球”的图片,并要求学生就“What do you think it means ?”这一问题展开2~3分钟的小组讨论时,学生马上聚在了一起,但说来说去,也就说了这么几句话:This is the earth .It’s our home. We live on the earth. We love our earth. We live on the earth . We should love our home――the earth.当要求学生展开第二次小组讨论时,学生除了说一些前几节课所学的内容之外,再没有其他内容了。当第三次要求学生合作讨论“Is there any pollution in our school. What can we do to make our school clean and beautiful”时,由于缺少课前调查的准备环节,学生的讨论内容相当肤浅。总之,这节课的小组合作学习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问题现象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增加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但是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次数多;而另外一些学生却习惯于当听众,很少甚至从不发表个人意见,渐渐地他们对于一切语言活动都漠不关心。

问题现象三:学生的角色落实不到位

由于在合作学习分组时,笔者采取按座位自然分组的方法,没有考虑到小组中个别成员的个体差异以及均衡搭配,小组中各成员的分工也没有采取轮换。因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了各小组的“常任”报告员。上课时,本人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也不敢过多地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担任报告员角色,因此使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全面发展。

二、对策和方案

通过对第一次教学实践的反思,本人对第二次教学实践做了如下调整:

1.合理安排和组织学习小组,并对各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

在组织合作学习小组时,本人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明确各自的角色,比如组长、记录员和发言员都应各司其职,人人有事可做,而且小组成员要轮流担任每个角色。这样每个组员就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完成学习任务。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来确保合作学习的效果:(1)经常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避免有些学生“滥竽充数”,在小组合作中不积极思考;(2)实行共同奖励,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鼓励小组的优秀成员主动地帮助“学困生”;(3)督促小组成员之间共享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得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同时也能收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学习效果。

以上措施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改变第一次合作学习分组时采取按座位自然分组的方法,而是以任务为中心分组

让学生按个人兴趣自由组合学习小组,他们知道谁的组织能力强,谁的口头表达能力强,谁的观察能力强,谁的逻辑思维能力强,与谁组合更具有互补性等。以这种方式组合的合作小组,往往具有很强的同质性,小组成员之间个性差异较小,有利于高效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三、实施效果

第二次的合作学习避免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唱“独角戏”,而其他学生当“观众”的现象。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又使学生了解了地球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增强了学生“保护地球,爱护校园”的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本人让学生预习的问题实际上是英语课与生物课中的“环保”章节的整合。教师让学生列举污染源,学生讲出了很多的污染源――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等。实际上让学生复习了生物课中刚学的“大气与健康”“土壤与健康”“水与健康”等的环保知识。

第二,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些污染问题,不但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参政议政的意识。学生们以主人翁的身份,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法。比如解决水污染问题,他们先用劝说的办法,当此法行不通时,再借助新闻媒体的力量,最后上告政府;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他们号召人们骑车上班。当老师提醒他们,若家离工作地方很远,不能骑车上班时,该怎么办?他们马上想到了公交车。他们要求政府增加公交车辆,建造地铁。

第三,教师因势利导,请他们回忆一下,以前有否做过有损于环保的事情,其实是英语课与政治课的整合。在这么和谐、民主、激动的气氛中,学生们毫无顾忌,畅所欲言,纷纷讲述了自己以前的不文明表现。当老师问他们以后还会做这种事吗?他们发自内心地回答“No”。自然恰当的德育渗透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使活动达到了。

第6篇:初中体育考核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群体差异;交流合作;分享;发展

我们知道,一个班级人数众多。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经历各不相同。这就使得他们存在个体上的客观差异。正式这种差异性也使得他们的学习接受能力及认知发展特点各不相同。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阶段,教师就不不能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过于笼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并不好,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那么,针对这个现象,笔者提出群体差异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不同分组的形式,给每个小组安排学习任务,针对不同差异的学生进行分类教学,使其都能得到共同进步和发展。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能够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实现自我价值的应用。

1. 初中英语教学中群体差异合作探究教学的特点

群体差异合作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是以小组差异性分组为平台,以教学任务设计为载体,然后针对学生的客观差异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创新提出的,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新的变革。具体表现在:一、群体差异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更加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开放性的小组讨论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这就有别于传统的简单说教形式,没有任何活力。二、合作式的探究性学习有着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式和思维习惯。学生在各个小组中根据教学任务的完成,合作式的规划出学习的重难点,并相互引导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三、介于英语的学科特点,简单的书本知识教学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那么,根据群体差异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采取开放的形式。各抒己见、转换思路等等。这对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和多角度洞察力有着很大的帮助。通过系统的教学任务设计,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氛围。为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课堂提供重要的教学支撑。

2. 群体差异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

2.1合理分组、提高组员参与积极性

教师在小组分组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效做到男女均衡、成绩均衡、性格均衡。这样才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互相分配学习任务。如果成绩分组不合理的话,很容易造成成绩差的小组学习任务完成时处于落后阶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会受到很大的打击,甚至出现厌学的现象。那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成绩均衡分组,然后在学习任务分配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科学设计教学任务、强化小组合作意识

教师在小组分组完毕后,要充分发挥群体差异分组教学的优势。核心环节就是要科学设计教学任务。这样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小组的讨论积极性,刺激小组学习氛围。例如学习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3“?What?were?you?doing?when?the?UFO?arrived?”课时。教师就要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设计教学任务。例如,小组成员较为活跃,思维跳跃性较大的小组成员可以设置“What do you think aliens look like?;Just imagine aliens eat?”等话题。这种开放性的话题更加有助于发挥小组成员特点,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如果小组整体性格较为沉闷的。可以设置问题:“If you meet an alien, do you want to say?,If you are an alien, do you want to say to the earth the person?”然后让小组成员分配角色。一部分模仿外星人,一部分扮演地球人的角色,展开对话。这种情景创造的教学任务更加能够调动小组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2.3统筹规划、加强问题反思

介于每节英语课堂只有45分钟的时间,教师就在课前对教学任务进行详实的规划,以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实现其教学价值。同时,教师在统筹规划的教学内容下,可以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角色的扮演具有灵活性。这样教师在对教学任务很好把握前提下,有助于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引导。有助于刺激教师进行不断的总结教学内涵,归纳教学意义。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7篇:初中体育考核范文

关键词:项目设置 项目组合 考试 应试教育

前言

南京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工作(以下简称中考体育)从首次出现到现在已有近20年的历史。它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盛行、应试教育现象严重的情况下,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采取的必要措施。从总体看,这项工作进展较为顺利。从人们最初的不理解到理解,由反对到支持。中考体育已逐渐被学生、家长和社会认可和接受,学校的体育工作得到了加强,学校体育条件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然而在中考体育的发展史上,也出现过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考“老三样”多年不变,形成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的应试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身体、心理的全面发展,演奏着与新课程标准理念不协调的节拍,因此体育中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势在必行。我市根据新的课改精神,对中考体育项目进行了改革,由最初的考“老三样”(50米、立定跳远、铅球)到去年的“2X+1”[5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女)三选一;篮球、排球、足球/踢毽(女)三选一;1分钟跳绳必考]以及今年的“3X”[2分钟跳绳、50米×8往返跑二选一;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女)二选一;篮球运球、排球自垫/踢毽(女)二选一]。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1.探讨、分析的目的

(1)作为中考体育重中之重的是考试项目的设置,应该让学生拥有充分自,可以挑选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测试,使项目设置趋向于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为以后我市中考体育项目的设置提供参考依据。

(2)为了有效地抑制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提高学校体育的地位,保证体育课的正常教学;学校领导重视体育考试,增加了对体育设施设备的经费投入,改善了学校体育办学条件,体育教师的责任感得到加强,促使他们认真地备课、上课,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2.探讨的方法

(1)阅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和我省进行此项工作的各市历年来中考体育项目设置情况。

(2)访问有关专家和体育教师:进行面谈。

(3)调查:向部分考生发出问卷103份,回收92份,回收率89.32%,问卷有效率85.44%。

3.探讨的结果与分析

(1)结果:从对南京市2007年中考体育“3X”模式组合满意度入手,得到的结果是:感到满意的考生占58.69%,基本满意的考生占31.43%,不满意的考生占9.88%。

(2)分析:此次调查结果明显好于往年,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该模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改精神,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考查,倡导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扎实而又灵活地运用各项素质和基本能力为基础。

②该模式一改以往的“应试”格局,体现了我市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成效,避免了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的应试现象和考试项目内容过于单一的弊端。

③该模式增大了学生中考体育的选择面,虽然对学生的学习负担有所增加,但对克服应试现象,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等方面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④调查中发现:通过该模式(3X)的组合,中考体育虽然满分率有所下降,但优分率明显提高。这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所取得的成功,为以后参加体育运动、养成终生锻炼的习惯打下了良好的坚实基础。

⑤该模式的中考体育推动了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提高了体育教师的地位,调动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了体育教师“教”与“研”的力度(因为考试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体育教学的内容),促使他们认真地备课、上课,不断地总结、反思,为学校体育健康地向前发展提供了动力。

⑥南京市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不断变化,考试模式不断改革,效果越来越明显。今年的中考体育项目比较合理、全面,不仅有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而且有民族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和冬季锻炼项目,充分体现了我市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成效。

4.小结与思考

(1)小结

南京市中考体育采用的“3X”模式的组合是正确的,它对改变“应试现象――考什么练什么,干扰正常体育教学”的倾向起到了良好的效果。“X”项目的组合考试调动了学生上好体育课、参加课间锻炼和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也能真正认识到“体育考试”有压力。这种综合思考、优化搭配,“以人为体,以学生为本位”的考试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模式。

(2)思考与建议

①按照国家教育部以及各地教育部门的规定,大部分省市(包括我市)中考体育以30分计入中考总成绩。分数的限制使测试内容的灵活度和学校的重视程度降低。如果将中考总分(恢复)调整为45分(按每项15分计入总分),其结果又会是怎么样呢?(分值调整的目的)这就更有利于学校体育的发展,让更多的人参与体育、关心体育。试想将中考体育分定为10分,有多少学校给予重视?将体育分定为100分,那又有多少学校重视?两者存在的问题不言自明。

②建立中考体育考试题库和评分标准(共6或9项次),临近考试前一个月由学生自己抽签(6抽3或9抽3)而定项目组合。这样,虽然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但能真正克服中考体育的“应试”现象。

参考文献:

[1]体育教学.2006年第4期,2007年第2期、第3期.

第8篇:初中体育考核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 过程性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272-01

过程性评价模式,开始考虑了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基础差异比较大,对体育技能的学习速度和掌握程度存在很大不同,同时体育比较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身体灵活度、柔韧度等方面要求比较高,学生体育课程成绩的好坏跟个体因素存在很大关联,因此我们必须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方法,才能准确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过程性评价模式得到的信息对教学方式的改进更有意义。因此,笔者将针对这个问题展开探究。

1 初中体育教学实施过程性评价的必要性

在我国当前的体育教学中,在教学理念上老师一直把体育课程当做“副科”,在思想意识上不够重视,在教学方式和教学考核上长期沿用一个模式,导致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需求出现偏差,造成教学效率不高。过程性评价可以客观的反映出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不足之处,这样更有利于教学方式和内容的改进,因此实施过程性评价的体育教学模式使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效率的必要途径。

体育课程跟其他的学科相比,存在很多不同之处,一方面其需要一定的理论课程奠定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基础,同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动手能力有一定的要求。相对于其他学科其实践课程是教学方式的主要形式,因此学生的个体条件差异,对体育教学的效率有很多关系,只有结合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体育成绩考核,才能更准确的反映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因此,初中体育教学实施过程性评价是体育课程自身的特性所要求的。

实施过程性评价能够更客观和真实的反映学生在学习体育课程中的苦难和进步之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根据评价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学习这门课程,我们都知道体育可承载提升学生心理素质、身体素质、道德品质团队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实施过程性评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初中体育教学实施过程性评价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2 实施过程性评价模式的要求

(1)过程性评价不同于传统的体育教学考核模式,只通过学生对老师要求的教学内容完成的程度老判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过程性评价主张内外结合,实行开放式的评价,在对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效果进行考核时没坚持主管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

(2)过程性评价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对学生的考核内容不仅仅限于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因素也进行全面的考核。

(3)过程性评价注重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改进的反作用,过程性评价得出的教学信息更能真实客观的反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通过过程性评价的信息反馈更有利于教学改革,不断循环地提升教学效率。

3 如何构建初中体育教学过程性评价的模式

3.1 评价的内涵和标准

我们所提到的过程性评价中不可缺少的就是相互之间的评价,及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而要想让学生能够更加客观的对自己以及同学平时的表现进行评价,就需要非常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过程性评价的内涵。换言之,教师不仅自己要理解过程性评价,还要让学生了解过程性评价,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在评价中的参与积极性使评价更为客观和公正。

3.2 设计评价方案和工具

(1)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体能、知识与技能评价、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

(2)评价方法包括定量和定性评价、绝对和相对评价、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

(3)评价主体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还可以家长评价。

3.3 解释和利用反映学习质量的结果

我们对过程性评价结果要更加侧重进行深入的分析,从其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线索,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指明方向。鉴于现阶段社会、学校以及学生个人对体育课的整体看法,我们很有必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系统评价,让社会和学生个人,以及家长看到体育课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完善,同时也更深刻的认识体育课的价值,提高大家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4 结语

总之,要先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效率,实行过程性评价模式使必不可少的,同时在实行过程性评价时我们必须注重考核内容的真实性和考核方式的多样性,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国初中体育教学的效率。以上纯属笔者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丽.浅谈过程性评价[J].课外阅读(中旬刊),2011(10):139.

第9篇:初中体育考核范文

摘 要 为了设计出更加合理的中学体育教学制度,有利于后期教学工作高质量的开展,本文从体育中考制度对教学的影响进行分析,考察了体育中考制度对于中学生运动能力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提出几点有利于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体育中考 制度研究 教学手段 发展研究

体育中考是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风向标,对指导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从体育中考的教学要求和评测标准来看,当前体育中考的测试标准设计不够合理,不利于学生体能素质的全面发展。初中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养成健康的运动习惯,在日常的训练活动中提升个人运动水平。因此,制定“以素质能力发展”为核心的体育教学目标,通过后期的强化训练,培养出具有较强运动能力的学生,才是体育中考的真正意义。

一、体育中考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积极影响:体育中考制度的存在,形成学校关注体育,体育教师的地位提高,促使其更加努力的完成相应的体育教学目标,并进行长期的体育训练,从客观上也达到了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合理的体育考试制度能够全面考核学生能力,从多个角度审查学生的受教育情况。当前的体育考试制度强调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消极影响:现行的体育考试制度不能完全测试学生的体能水平,相关的考试政策和测试手段实行之后,得到的测试成绩往往比较片面,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能训练情况,不利于展开全面性的体育教学工作。体育中考制度中的缺陷,会促使体育教育向“成绩”看齐,只追求考试部分的体育项目锻炼,不利于学生的整体体育素质的提升。此外,由于体育中考是一种考核要求,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具备一定的强制选择性,学生无法根据自身的选择进行相应的体育学习,也因此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二、各方对中考体育认识的误区

(一)学校方面

当前学校只是将体育中考作为应试教育的普通考核课程,没有从素质教育能力发展的角度改革校内体育教学工作。探索适应本校实情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大纲的要求改革,才是推动初中体育课程教学进步的关键。

(二)w育教师方面

体育教师采用投机的态度应付体育中考,只重视完成领导安排的教学任务,教学方式急于求成,只重视提高成绩,却不关心学生是否学到真正的体育锻炼方面的知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开展兴趣体育教学,应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对于体育课教学活动抵触态度,这对中学体育教学的未来和发展来说十分重要。

(三)学生方面

学生对于体育中考比较抵触,并没有认识到体育中考对于行为习惯培养的意义,在体育训练活动中采用消极的态度。在素质教育环境中,中学生应该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体会到安全运动的快乐,通过自身的运动水平来完善最终实现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在根本上实现通过运动改善身体素质的目的。

(四)家长方面

家长对于体育中考的重视程度不够,片面的将体育中考与文化课考试划等号,认为体育教学就是以简单的体育知识教学为中心,忽视了体育训练对于学生健康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对体育中考制度改革学校体育教学的措施建议

(一)扩大体育中考范围,实行体育随机抽样考核

改革体育中考制度,重视体育与健康的考核。体育训练的重要目的,是提升训练者的身体素质,从而保持身体健康。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体育健康基础知识进行重点教学,让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与健康课程的学习。

扩大体育中考范围,实行“兴趣+随机抽样考核”的模式,注意在随机抽样考核中平衡考查学生的各项体育指标。在考核过程中,可适当赋予考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对一些如篮球、足球、排球之类的不易进行标准化评判的考核项目进行打分。根据“兴趣+随机抽样考核”的模式,能促进体育教学的多元化发展,并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促进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目标。

(二)锻炼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性的体育锻炼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与同学的互动中,增强学生的训练热情。为了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教师还应及时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修改完善教学计划。在发展学生体能核心教学工作,应以考试项目为主,选择与之对应的教学内容,在学生核心体育运动能力培养中,重点提升学生的协调性、爆发力和柔韧性。

(三)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规避体育中考误区的方法

应采用过程管理评价的能力考察模式,将学生的平时成绩和目标效果测试成绩相结合,得到最终评价成绩,从而将学生体育能力考核工作贯穿到初中体育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体育教师应从身体指标选考项目分析,加大技术选考项目的考核内容比例,从而完善考试制度。合理安排学生的训练次数、节奏,让学生有充足的练习间隙休息,在体能恢复后继续进行一定强度的重量练习。在各种活动课和放松活动之后,安排学生学习心理健康调节知识,让学生学会肌肉放松法和自我暗示法,在呼吸调节中促进体能恢复。

培养中学生运动能力课程设计中,教师应合理控制运动负荷,根据学生生理特点,合理设计运动强度。根据学生运动特性选择与之相对应的体育教材,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体育中考制度进行优化设计,重视对于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考核。教师可以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采用多次、分项的能力考察方式,显著提升体育考察制度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王威,江艳.体育中考实施后初中体育课程运行现状描述与成因分析――以安庆市为例[J].中学体育教学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