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学实验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激励新时代党员、教师的新担当、新作为,提升全体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普及和深化,促进我校会考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发扬优点,查找不足,构建高效课堂,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邓立云
副组长:邓永红曾令华
组员:周金生颜一新刘书成王芳义
2、工作小组:
刘自然冯海平瞿新华杜 炜刘玲芝聂友生
二、评委
1、文科组评委:王文娟姚舜周文秀邹勇强伍琼
文玲刘义雁李新康王丽美王鹏雁
2、理科组评委:邹金华赵宏卫肖红卫袁金香资慧庭
张桂英谭纯正杨群杰罗碧飞
三、活动对象
1、毕业会考学科(含考查学科)的任课教师及所有班级
2、分组:
理科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育
文科组:语文、外语、政治、历史、地理、艺术
四、活动形式
1、不预先通知授课教师,实行“推门听课”;
2、教导处在课后对视导教师的教案、作业批改情况进行检查;
3、教研组长在课后立即组织评课,评委参与;
4、向评委提前一天通知听课时间,当天通知听课班级
五、活动时间
在本学期第3—7周进行。
六、活动要求
1、本活动在校党总支和校长室指导下,由教研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与协调。
2、各教研组、备课组要对本次活动高度重视,做好组织动员工作。
3、全体党员应积极参与听课(不少于2节),各支部应有专人对本支部听课党员进行登记,并将结果列入党员个人年度积分管理。
4、本教研组全体教师原则上须参与听课、填写好听课意见反馈表(反馈表须在下课前交给教研室)和课后评课表,不得随意缺席(除非学校认定的特殊情况)。
5、听课评委和教师要严格遵守听课纪律,做好听课记录,不要频繁走动,不相互交谈;禁止场内吸烟;手机设置在震动状态。
关键词 学案导学;自主构建;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7-0091-02
1 前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案导学―自主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探索、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帮助学生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学案导学―自主建构”教学模式理论探析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主要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在课堂教学准备阶段制订的学案作为主要依据,在课堂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学中的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地位。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着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通过“学案导学―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能够在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以及自主创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包括明确学习目标、理清学习重难点、探究学习以及自我反馈等诸多环节。这一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的。教师以科学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在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在此基础上与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导学学案。制订的良好的导学学案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展,同时与相关知识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体现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共同探索知识的过程。
3 学案设计的原则
目标认同的原则 教师和学生合作,在进行导学学案编制过程中,具体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具有导向作用和可操作性,确保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范围,学习目标被学生认可和接收。同时在导学学案编制过程中,要确保学案能够引起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实现学生对自身的控制和调节,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实现知识建构的最终目标。
建构性原则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在的需求是自主建构知识的根本依据。因此,教师在进行学案设计过程中,需要明确学生的认知范围以及求知的具体需要。在进行学案设计的过程中要将学生已有的知识构成以及社会实践经验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学生认知结构同化与顺应的统一[2]。在学案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学情境的设置,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驱动原则 在进行学案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学生潜在的水平和已有水平进行准确把握,学案在进行问题设计过程中,要在学生的这一认知区间中进行设计。一方面在进行学案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水平,同时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另一方面在进行学案问题设计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已有知识进行深入思考,才能够最终得到答案。总之,在进行学案设计过程中,不仅要体现知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而且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要根据已有水平,适当控制时间和空间。在进行学案设计时,不仅要体现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也要注重知识技能的获取。
4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实施策略分析
规范教学模式策略 虽然我国课堂教学模式历经改革,但是教师在课堂中依然扮演主角,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学案导学―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准备。
首先,教师需要加强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根据时展对教学的要求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只有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才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才能够将“学案导学―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贯彻到课堂教学中。
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准备阶段,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要准确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
最后,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正确对待自身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合作教学模式中需要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能够彻底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探究的动力,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科学方法。
明确教学指导策略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使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达到最优,这就需要在进行具体教学实践活动时采取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在进行具体实践教学时,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将学习效果及时和高效地反馈给教师。这样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完成教学工作。在采用“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必须采取合理的管理和指导策略[3]。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依靠教师良好的管理策略和合理的指导策略。“学案导学―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实施。为此,在课堂中必须形成民主的教学环境,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学生关系,这样能够确保全体学生都处于开放、动态、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在宽松的教学课堂中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先行组织设计策略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先行组织教学策略。先行组织策略的成功与失败直接关系到“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成败。在进行先行组织时,教师需要将容易被学生接受到的方式、和新学习知识有着紧密联系的知识移植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从而确保在新知识和学生的已有知识之间形成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这样在进行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实现对新知识的掌握。在进行组织设计时,教师需要认知分析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同时以此为基础,深入发掘已有知识和所学新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新旧知识的加工和提炼,形成先行组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变换先行组织者的运用策略。
5 结语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以学案作为教学工作的依据,在学案引导下,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能够很快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这样一方面有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余宏亮,石耀华.试论学案导学的本质及其对教师教育的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14(8):110-115.
一、案例课程设计要求
振荡器内容设计,是《通信电子线路》课程中,接收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生所学知识,设计了系列相关实验,通过由浅入深的实验内容与相应的实验现象分析,能够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引导学生思考其背后的原理与本质。实验内容深入探讨了三点式振荡器设计及其改进电路原理现象的分析,巩固了学生的知识,适合于所有学生学习。总体任务: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采用教材上的原理知识,选择三点式振荡器、克拉泼电路、西勒电路,以及相关改进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并掌握几种电路的原理知识和改进方法。基本内容:(1)理解三点式振荡器的振幅平衡条件,相位平衡条件;(2)在Multisim中对电容三点式振荡器进行简单的设计,分析电路特性;(3)仿真克拉泼电路,对比电容三点式电路进行性能分析;(4)仿真西勒电路,对比电容三点式电路进行性能分析;扩展内容:(1)对每种振荡器进行分析,通过循序渐进改变电路方式加深对振荡器电路的理解;(2)分析改进电路对电路性能的影响;(3)增加射极跟随器,增强带负载能力。
二、案例课程教学过程
启发引导式案例教学方式执行过程中,首先要讲授振荡器电路的定义及原理,以及波形产生过程:接通电源后,各种电扰动放大选频正反馈再放大再正反馈振荡器输出电压器件进入非线性区稳幅振荡。其次,分别针对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克拉泼振荡器和西勒振荡器进行原理介绍和各类电路的优缺点介绍,并讲授清楚,振荡器电路是如何一步步演进和修改电路,以达到系统需要的性能。见表1所示。根据以上电路分析,为了提高带负载能力和输出信号幅度,对西勒电路进行改进。西勒振荡器改进电路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起能量放大作用的三极管放大器,三点式回路组成的正反馈网络,射极跟随器构成的缓冲级,如图1所示。图1为带有射极跟随器作为输出缓冲级的西勒改进振荡电路。由射极跟随器特点可知,射极跟随器的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同相,保证了信号相位不会发生变化,只是信号强度增大。通过仿真软件测量数据可知,由缓冲级输出的正弦波振幅明显高于由前端西勒振荡电路直接输出的信号强度。对于射极跟随器,输入阻抗比较高,输出阻抗比较大,所以适合作缓冲极,同时提高带负载能力。
三、电路调试与验收
根据以上电路设计内容与分析比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每个电路仿真设计,并将测试结果与数据分析已报告形式展现。实验结果及分析过程如下:(一)电容三点式振荡仿真测试。仿真波形稍微有些失真,经过计算,此振荡电路的输出振荡频率应该为11MHz左右,但是实际仿真结果显示为10.769MHz,与预期结果存在微小误差。由分析可知,可能是极间电容的影响,因为原理图[7]中的C1、C2相对不是很大,极间电容影响就有点大了。除此之外,如果想增加振荡频率,就需要减小C1、C2,但是这样又增加了极间电容的影响。电路的缺点:振荡回路工作频率的改变,若用调C1或C2实现时,反馈系数也将改变。使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不高,且起振速度较慢。(二)克拉泼振荡仿真测试。仿真克拉泼振荡仿真电路并测试数据分析。克拉泼电路增加了可变小电容,使得频率调节比较方便,且极间电容的影响比较小,因为根据电感、电容元器件计算,可得理想谐振频率为15MHz左右,实际仿真实验结果频率为15.19MHz。改进后的电路波形比原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稳定度高了很多,这是因为晶体管一部分接入的形式与回路连接,接入系数p越小,耦合越弱。减弱了晶体管对回路的影响。同样调节电路参数,可知克拉泼振荡特点:(1)振荡频率改变不影响反馈系数;(2)振荡幅度比较稳定;(3)可调节电路中的串联电容,即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其振荡频率。(三)西勒振荡仿真测试。仿真西勒振荡仿真电路并测试数据分析。根据仿真电路中的电感、电容元件取值,理论计算谐振频率为22MHz左右,实际仿真结果21.429MHz,相差不多,频率结果可认为近似相等。西勒振荡器的接入系数与克拉泼相同,频率可调节范围相比克拉泼电路有扩大,振荡频率可以较高,且波形较为稳定。同样调节电路参数,可知西勒振荡器特点:(1)振荡幅度比较稳定,起振速度有改进;(2)振荡频率可以较高,做可变频率振荡器时其波段覆盖系数较大,波段范围内输出电压幅度比较平稳。(四)西勒改进振荡仿真测试。对改进后的西勒电路进行仿真测试如图2所示。由示波器观察数据可知,示波器A通道(幅度低的波形)表示直接由前端西勒振荡电路产生输出的正弦波,示波器B通道(幅度高的波形)表示经过射极跟随器缓冲级后再输出的正弦信号。由示波器波形可知,经过射极跟随器的正弦波的信号幅度明显增大,进而能够提高后端带负载的能力。
四、结束语
【关键词】装饰图案课程 创新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2015年西安工程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5ZXSK32。
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就业市场的竞争越发激烈,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培养出适应新时期需要的设计人才成为高校装饰图案设计专业思索的重点课题。日益成熟的创新教学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以创新教学理念为指导改革装饰图案课程的教学是时代对创新型人才的呼唤,是新时期大学生要求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强烈渴求。
创新教学理念下装饰图案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
1.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1)加强课堂讨论
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课堂讨论,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依据学生情况实施个性化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善于独立思考,强化合作、探究学习意识,发展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临摹教学为例,临摹作为学习传统装饰图案基本内容,是装饰图案课程中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功。在学习临摹初期学生如果缺乏耐心,对临摹基本功的练习敷衍了事,将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效果。另外有些图案由于年代久远,拓片破损,学生临摹时如果使用传统的拓印方法,透稿、画形、深入、上色、调整、完成,按部就班地完成,即使能够复原图案也无法体会到古代图案所拥有的意境和神韵。比如在临摹汉代的瓦当图案时,这些图案是古人取材于日常的生活经过大胆的想象、合理运用形式法则对其美化再创造,做到画面丰富而有主次、统一却不单调,被赋予了多种含义,蕴含着不同的意境,由于历经岁月的磨砺,这些瓦当的棱角大多已不同程度风化,图案、文字也比较模糊,传统的临摹方法无法复原整个图案,这时教师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提出几个不同的临摹方案供小组参考,各小组自由地选择临摹方案进行临摹,临摹结束后让各个小组比较成果,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在原有做好底色的材料上用针尖进行刻画,巧妙地通过一些肌理手法的临摹方案临摹出的瓦当图案更能表现古代瓦当恢宏的气势,更有原作的滋味。这样整个的临摹过程就不是学生独自思考、独自创作的过程,而是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探讨、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深入掌握知识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也大有裨益。
研究表明,讨论式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让学生成为了一个主动的学习者,给学生提供了积极思考,自由发表意见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之间互相补充、启发,使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贯穿为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潜力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教师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要从多个角度出发评价学生的讨论结果,适时地进行概括小结、提取思维精华。
(2)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缺陷,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装饰图案课程的教学中有利于释放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解青龙瓦当图案图片设计时,通过互联网先共享有关图片的资料,让学生对作者有个大概了解,接着让学生对设计进行构思,最后在教师引导下对图片设计进行细节分析,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探讨。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实物展示等单向沟通形式,促进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在沟通交流中学生对传统的瓦当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使学生掌握装饰艺术的视觉语言和形式美的规律,启迪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造能力。
2.巧设课题,培养创造性思维
课题设置这一教学形式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良好的效果。在课题设置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成为了课题的参与者、探索者。学生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自由分组、搜集课题所需要的材料,之后进行创作,在课题创作的过程中,不仅课题组内的学生可以通过开展座谈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想法,还可以使课题组与课题组之间进行交流,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思维的碰撞,拉近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纽带,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提高与表现方式的创新起到至关重要的启发作用。
3.注重实践,结合市场进行教学
装饰图案的创作素材来源于生活中的素材,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避免闭门造车,教师可带领学生去市场观察,研究装饰图案在实际中的运用。在实际的市场观察中学生可发现课堂教学中设计的装饰图案和装饰画,可以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应用于作品的设计中,深刻体会到课程的后期应用,实现设计与生活产品的近接触、零距离,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创新艺术表现形式,使艺术作品体现强烈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
4.建立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考核体系
健全考核体系的建立是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考核体系要能够考查学生对基本的装饰图案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理论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应用,因此要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实施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考核比例的30%,以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为衡量标准,期末考核成绩占考核比例的70%,且期末考核要采取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践能力考核的内容为让学生根据学期内容独立创作一幅装饰图案作品,因为装饰图案的创作既要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学生只有仔细观察生活,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作为素材再遵循图案创作规律的基础进行个性化的创作,才能赋予作品以生机与活力,表达自身的个性,这就需要学生将教师讲授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知识并灵活地加以运用才可能实现,有利于创新能力考核体系的建立使学生置身于一种富有探索和创造性的学习环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实证分析
为了验证创新教学理念应用于装饰图案课程有着巨大的优势,笔者从高校的艺术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40名学生,分成两个班,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实验。实验班采取创新教学方法,对照班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为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并不告诉实验对象属于哪个班。实验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教学效果的提升、实施评价等方面调查,对数据进行整理并采用Excel和SPSS进行实验效果分析。调查结果如下。
通过表1,实验班的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效率、自主学习情况及创新意识等方面都要显著地高于对照班的学生,可见应用创新教学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装饰图案课程的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结语
装饰图案设计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创新教学理念下,高校要将工作重点放在研究教学和管理教学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构建信息平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增值,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革新教学观念,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和了解设计思维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装饰图案设计课程获得生机与活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装饰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阳林杰:《环境艺术专业的色彩构成教学改革研究》,《现代装饰》(理论) 2011年第3期。
[关键词]高校;文秘档案学科;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3 ― 0166 ― 03
高等学校文秘档案学科是指“秘书学”、“文秘写作学”、“行政管理学”、“档案管理学”、“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学科课程的总称,作为高校文秘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文秘类专业方向的方向性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职业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各高校有关文秘档案学科的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理论的教学,仅仅通过教材和教师的讲授来传授知识和技能,动手实践机会极少,更没有较好的实习实践基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制约了文秘档案学科的应用与发展,以至于学生为了考试而死记书本上的内容,不会灵活运用,不能学以致用,甚至根本不会用,直接影响到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2007年2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将实践教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1〕因此,开展文秘档案学科实践教学研究,构建完整、科学、行之有效的文秘档案学科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秘档案学科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各高校对文秘档案学科的实践教学已开始重视,开展实践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便由于缺乏真实的情境与实际的训练,往往不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文秘与档案工作的实际技能,使文秘档案学科实践教学工作陷入了一定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目前,虽然各地高校都先后建立了文秘档案类学科的相关模拟实验室,学生通过模拟情景也接受到了一定的实践训练。但是由于文秘档案学科在高校与其它学科专业相比,地位不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也就造成了该学科的实验实训室和实践基地的建设跟不上,有些必要的设施设备没有到位,形成了“有场地没设备、有设备无维护”的状况。再加之实践课指导老师往往都是非专业化的理论教师,对实践课往往指导不到位,流于形式,没有让学生得到真正的训练。
(二)实训过程过于简单
很多高校都会把办公室、档案馆(室)作为文秘档案类学生进行实训的场所,但在实际的训练中,往往是事与愿违。一方面,由于办公室、档案馆(室)工作本身的专业性和机密性,不可能容纳过多的学生进行实训,也不可能让学生接触过多的实际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所掌握的文秘档案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要求实在是相差太远,频繁交替地让学生接受实训,会严重影响到办公室、档案馆(室)本身的日常工作。因此,往往只能局限于听听介绍、集中观摩等,形式过于简单,就算是有少量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工作中,也只是从事一些繁锁的事务性工作,而并非是文秘档案的业务性工作。〔2〕
(三)实习实训机制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综合类院校比较重视理工类学科的实习实训,人文社科类院校对文秘档案学科也视为冷门。因此,文秘档案学科的实习实训受到冷落,导致该学科实践教学的各项管理制度相对不够完善,学生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反馈机制不够健全。
(四)实践教学经费不足
由于文秘档案学科相比其它学科受到冷落,建设经费相对不足,很多高校宁可把经费投到理工类、经济类学科的实习实训基地上,也不愿意花钱投到没有多大直接效益的文秘档案学科上来。同是文秘档案学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也存在不同的待遇,实践课的课时津贴明显低于理论课的课时津贴。因此,文秘档案学科实践教学经费严重不足。
(五)实践教学师资缺乏
实践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要比理论课教师具有更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特别是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由于文秘档案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很多从事文秘档案学科教学工作的教师都不是科班出身,大多是从文学、历史、情报学、管理学等其它学科转过来的,专业理论知识不高。加之受传统的“重课堂、轻实践”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际经验严重不足,对文秘档案这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概念和技能更是陌生。从办公室、档案馆(室)聘来的教师,虽然具备了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但缺乏必要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经验等,〔3〕更无法从事教学改革研究。因此,实践教学师资亟待加强。
(六)实践教学考核难以量化
文秘档案学科相对于理工科的实践教学更强调实验室以外面向社会、面向人的活动。文秘档案学科的实践教学更需要学习者通过认知社会、面向社会、面向人服务,然而这些能力侧重的是智能而不是技能,无法在实训室中立竿见影,也无法依赖环境单一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得到实现。在文秘档案学科的实践技能训练中除了“办公自动化”、“档案整理”等可以根据实训步骤和结果给予一定的量化评价外,其它如接待训练、会务管理训练、公共关系训练以及综合实训等,主要是对学生意识、观念、行为的训练,而这些都需要根据实际环境而调整,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难以给出量化的评价。〔3〕文秘档案学科实践教学的考核多由实践指导教师自行拟定考核的内容、形式、成绩评定等,造成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随意性。
(七)校外实习基地难以扩展
目前,大多数企事业单位宁可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培训在职员工,也不愿意把高校学生的实习、实训当成额外负担。所以,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存在实际困难。同时,根据市场调研的反馈情况看,80%的企事业单位对文秘档案人才的需求量极少,一个单位最多只能安排1-2人。同时安排一个年级校外实习需要几十家实习单位,这对高校和负责实习的老师来说极难管理,这给文秘档案学科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带来了实际的困难,并难以扩展,形成规模。〔3〕
二、文秘档案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文秘档案学科更需要实践教学
文秘档案学科应用性很强,实习、实训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通过实习、实训,使学生将从书本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得到实践检验,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实习实训可以了解社会,学生在实习实训中不仅要在专业知识上得到实践检验和实际锻炼,而且要在语言、文字表达、沟通协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方面都得到锻炼,〔4〕因此,文秘档案学科对学生而言更应加强实践教学。
(二)文秘档案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践教学比重
从人才培养方案到课时学分的调整,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教学法要采取讲授法与参观法、实验法相结合。文秘档案学科在课时计划中必须要有实践课的比例,而且不能低于整个课时量的1/4。
2.构建“五位一体”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讲授法与参观法、实验实训法相结合的“五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即“五个层次”和“一个目标”。“五个层次”就是互动传授的认知层次、情景教学的感知层次、模拟实验的技能层次、校内实践的智能层次和校外实习的综合层次。“一个目标”就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具备综合素质的文秘档案人才。〔5〕
(1)互动传授
要把传统的讲授式转变为互动式,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2)情景教学
充分利用高校办公室、档案馆(室)的设备资源,建立校内的实训实践基地,每个学期在教学安排上都安排学生现场观摩,感受实际工作状态。
(3)模拟实验
建立文秘实训实验室、档案实训实验室和文档一体化工作实训室等仿真实训实验室,营造逼真的模拟环境,将文秘档案学科的实践教学融入到逼真的场景中,使学生有切身的感受,为学生提供实战演练,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在实验室的设计上,应尽量按照现代企事业单位办公室的布局来设计。为了节省空间和完整地体现文秘档案工作的一体性,可将办公室、文印室、档案室融合为一个仿真的文档一体化工作实训室;在实验室的设备上,应尽可能以现代化公司的办公设备为参照,选择较为先进的、常用的办公设备,如电脑、电话、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一体机、碎纸机、打孔机等等,还应该配备档案柜、档案盒、文件盒、文件夹、登记薄、公文处理笺、发文稿纸以及仿真的公文、模拟印章等,以达到模拟实验的高度仿真性。〔6〕
(4)校内实训
在现有的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依托高校办公室、档案馆(室)等有利的场所和设施设备条件,积极开展教学实践,让学生亲自体验到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的过程。让学生对办公室公文起草、公文处理、公文运转、会议安排、会务接待以及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利用、编研等工作进行实际的操作,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真正将书本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真正训练学生的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对职业技能的动手能力,从而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完善,达到学以致用。
(5)校外实习
文秘档案学科的实践教学必须同企事业单位密切结合,这是高校文秘档案学科实践教学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高等学校应积极探索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渠道,建立合理、有效,且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把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经费纳入预算,对实习单位和实习生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反馈机制。实习基地的选择也应不受地域和形式的限制,甚至可以拓展到全国和海外,走出境外实习等多条新路子。
3.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文秘档案学科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要从以传统的死记硬背的闭卷考试为主的方式向以综合题、实作题和实习操作等为主的方式转变,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验课成绩、校内实训成绩和校外实习鉴定来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对那些有创新意识、能提出独到见解的学生给予“创新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7〕
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实践教学落后于理论教学的局面,是文秘档案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最后保障。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当建立在纵向和横向两个层面上。
(1)纵向层面: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就是要求学生参与各个环节的实验实训,如果不参与,将没有成绩,无法正常毕业,过程评价侧重于形式。结果评价就是对学生通过这些实验实训等实践教学所反馈的教学效果给予评价,结果评价侧重于效果。
(2)横向层面:包括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校内评价就是对校内实践教学(如实验、实训等)方面进行评价,一般在学期期末进行;校外评价就是对学生在实习基地开展实习的效果给予评价,一般在学生实习期结束时进行。
三、构建文秘档案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和反馈机制。同时,将制度保障融入到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成为一种规范的制度体系。如制定和完善文秘档案学科实践教学相关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实践教学人员奖惩制度、文秘档案学科实践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实训实验室管理办法、实习基地建设及管理办法等。〔8〕
2.师资保障。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目前高等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的一大重要举措,“双师型”教师应该同时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和良好的职业技能。在文秘档案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中,可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培养师资。在其它高校和企事业单位聘请有较高学历、有丰富经验的教学管理人员来校讲座或担任实践课的教学任务,或选派中级以上职称的中文、文秘、档案类专任教师参加各类“双师”培训,取得“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9〕同时,聘请校内外具有本学科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文秘档案学科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实践教学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
3.场地保障。加强校内实训、实验室的建设,加强办公室、档案馆(室)等的建设,确保实践教学场地所需。加强校企合作,尽量多渠道建立足够数量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满足文秘档案学科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4.经费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在实验实训场地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实验设备采购、师资培训等方面给予经费保障,确保文秘档案学科实践教学所需的各项必要的经费支持。
〔参 考 文 献〕
〔1〕韦焕贤,麻新纯.地方高校档案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档案与建设,2012,(1):38.
〔2〕王艳.《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卷宗,2015,(2):118.
〔3〕陈春梅.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67-68.
〔4〕卢芳.高职文秘档案专业实践教学方式的探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2):103.
〔5〕聂振华.“四位一体”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1,(17):169.
〔6〕张智.文秘专业校内仿真实训初探〔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7,(12):29.
〔7〕周玉香.文秘专业《档案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2,(90):13.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微生物学” 教学实践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高等教育必须不断改革,而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学改革[1]。现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此,许多新型的教学方法被尝试应用于教学实践,如基于问题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这些新教学法的共同特点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启迪学生思维的过程中传递知识与技能,进而实现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2]。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法。现代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案例教学法体现了教学论的人本化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式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相关的真实事件设置成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析、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实现高层次认知目标[3],可见案例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与一味突出教师单一的主体地位、强调单向交流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不同,它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探索事物的内在联系,因而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微生物学”是武汉轻工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面向全校生物科学类、制药工程、食品科学类、环境工程、动物科学等专业开设的重要专业课。微生物学是典型的实验科学,同时微生物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微生物学”课程可选择的案例内容非常丰富,可以是科学史上的一个经典实验,可以是一位著名科学家的研究工作经历,也可以是一个引人关注的社会事件。近年来,我们在“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援引科学史中的经典实验
微生物学史中有很多著名的经典实验。通过对这些实验的逻辑分析,可以让学生体验微生物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中学习科学家的思维方法。在微生物学课“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章节的教学中,微生物的基因突变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在微生物学史中,微生物抗性突变究竟是环境因素“驯化”微生物产生“定向变异”还是微生物自发产生非定向变异,在较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曾是研究者争论的焦点问题。从1943年起,几个学者设计了几个著名的实验。这些实验既严谨又巧妙,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上解决了这场科学纷争[5]。坦而言之,初学者的确很容易将“基因突变是随机的、非定向的”这个特点与“环境可对突变微生物定向筛选”二者相混淆,形成“定向变异”的错误认识。尽管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基因突变是“自发”发生的,但是这样仅仅强调结论的教学方式并不符合现代教学理念。选择经典实验案例,通过重现实验研究过程,让学生体会研究者的实验设计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因此,借助多媒体教学,我们以图片形式展示经典实验的过程,针对每一步实验的设计理念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研究者的思路。以“Lederberg等的影印平板实验”为例,我们提出的问题如下:(1)影印平板是什么意思?该接种方法与常规的微生物接种方法相比有何特点?(2)实验使用了几种培养基?几种培养基各有什么作用?(3)初始的大肠杆菌母种没有链霉素抗性,实验中得到的抗性菌落的抗药性从何而来?(4)这个实验如何了基因突变的“环境驯化论”,支持了“突变自发论”的观点?在对该实验的分析和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师生互动频繁,实现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目标。
纵观生物学的发展历史,许多实验之所以能成功证明、验证重大的科学问题而成为经典实验,与其说是依靠各种实验技术,不如说是依赖实验设计者巧妙的思路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引入这些经典实验案例,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实验设计者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学导论”课程教学中,教师经常花大量时间讲一个经典实验,启发学生思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际上就是在提示教师,除了传授既有知识外,更要传授方法和思维。
2.援引著名科学家的研究工作经历
为了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现代高等教育除了进行专业教育之外,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6]。向学生介绍著名科学家的研究工作经历,可以从多方面对学生起到陶冶与激励的作用。
在微生物学课“原核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章节的教学中,我们引入“衣原体的发现者――汤飞凡先生的生平”内容。汤飞凡是中国第1代医学病毒学家,1955年他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是发现重要病原体的第1个中国人。他曾把沙眼衣原体接种在自己眼睛里,冒着失明的危险证明了沙眼衣原体的致病性,是为科学献身的典范,对中国的生物制品事业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功绩。我们要求学生课后阅读汤飞凡先生的纪念文章《中国人不应该遗忘的名字――汤飞凡》,并在课堂上交流读后感。在交流读后感时,我们试图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这位伟大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奉献精神,另一方面让学生记住衣原体和病毒的区别和联系。我们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这样两个问题:(1)衣原体和病毒的区别和相似性各是什么?(2)汤飞凡先生的一生给我们哪些启示?
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中,还有一些类似的案例可运用于课堂。在微生物学课“绪论”部分介绍“科赫法则”时,我们引入了在幽门螺杆菌的相关发现与研究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巴里・马歇尔(BarryJ.Marshall)和罗宾・沃伦(J.RobinWarren)的研究经历。为了证明幽门螺杆菌与疾病之间的联系,马歇尔与另一位医生莫里斯(Morris)喝下了含菌培养液,亲自感受病原体在体内的发展变化。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发现了该菌在胃炎及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他们的工作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引入这个案例之后,我们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这样两个问题:(1)研究者们“以身试菌”是依据什么科学法则?(2)这些科学家们的工作经历给予我们哪些启示?上述这两个教学案例可以引发学生多方面的思考,可以从多方面起到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3.援引引人关注的社会事件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控、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与微生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将微生物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组织成案例引入微生物学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分析,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众意识[3]。
2014年,西非大陆爆发埃博拉病毒病疫情,这场烈性传染病扩展迅速,致死率高,引起世界恐慌。2014年2月埃博拉病毒在几内亚爆发,随后扩散到相邻的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自疫情爆发以来,这3个国家有超过1.1万人死于此类疾病,另有超过2.8万人感染这种病毒。从1976年发现埃博拉病毒病至今,总共爆发过将近30次埃博拉疫情,但是这次的爆发规模最大。研究认为,果蝠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埃博拉病毒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而传到人,随后通过人际间传播加以蔓延,方式是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或者受到这些液体污染的表面和材料(如床上用品、衣物)。我们及时将此事件作为案例引入微生物学课堂,并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为何果蝠携带埃博拉病毒却不会死?(2)同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人,为什么有的病人病情恶化不幸去世,有的病人却能够自行康复?
该案例的内容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对埃博拉病毒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病毒、传染与免疫甚至微生物生态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从而将原本设置于不同章节的内容有机结合,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案例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举个例子”,二者有很大区别。第一,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占据中心地位,教师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是借助案例研讨实现的,举例在一般教学活动中仅处于次要地位。第二,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自我学习,锻炼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举例则是说明问题的一种方法。第三,学生的独立活动在案例教学中占了很大比重,当然这些活动都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从案例的选择、讨论至最后的评价,无不体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而举例完全是教师单方的教学行为[7]。
参考文献:
[1]张小凡,周伟丽,王志平,等.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微生物学通报,2014,41(4):748-752.
[2]马知恩.怎样上好一堂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3,(6):8-10.
[3]黎志东,徐志凯.启发式等三种教学方法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微生物学通报,2015,42(1):218-222.
[4]杨红,刘贻尧,王先龙,等.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微生物学通报,2012,39(7):1025-1029.
[5]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00.
【案例一】在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要求写出两种方程式,有些学生没有考虑安培表的内阻,没有认真读题。还有一部分学生,两个方程式中都不含有电源的内阻,忽略了实验题的目的。
【案例分析及启示】实验题比较长,如果读题过快,很容易看不到一些已知条件或者看到后也忘记了,我要求学生读题不能放过每一个字,并把已知条件做好标记,这样不仅准确,而且还能提高解题速度、审题能力。解实验题要关注该题的目的性,紧紧围绕实验目的解题,这样,答题就有了方向性。
【案例二】在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电压表测量的是路端电压,此时,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电源的内阻,但在有些题中,电压表测的不是路端电压,需要把固定电阻移到电源内部,才可视为路端电压,大部分学生按照思维定式,将此题型中的斜率认为是内阻。
【案例分析及启示】学生在做实验题时,往往跳不出原有的实验圈子,不管什么样的题都按照原有的实验去做。我在教学中不断打破他们的思维定式,把原有实验进行改进创新,设计多种题型,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创新性。
【案例三】在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已知条件中有:内阻较小、两节干电池、给出两个定值电阻、两个滑动变阻器、安培表。学生认为定值电阻要选大的,以保护安培表。滑动变阻器既然以限流式接入,应选阻值大的。
【案例分析及启示】在此实验中,学生没有意识到关键词,所以题做偏了,处理实验问题,要注意题中的关键词,它是解题的突破口,是题眼,此题中的内阻较小就是关键词,由此推知,定值电阻应选小的,便于读数,否则安培表指针偏小。滑动变阻器也应选小的,因为电源内阻很小,完全可以起到限流的作用。为此,我在教学中以提问的形式训练学生找出题眼。
【案例四】实验读数学生总是读不准,最后结果误差很大。
课堂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自己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对学校的实际,学生学习的科目多,开展的各项活动多,在校,数学老师根本找不到额外的时间,也根本“抓不着”学生。怎样解决提高质量又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这一矛盾问题呢?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盲目的多练。
2.侧重书面练习。
3.局限于封闭性的练习。
4.多是“一刀切”的练习,
5.侧重技能训练,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效练习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习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拟探索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策略、练习的结构与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习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二、研究的意义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力争使课堂练习有效、高效,为促进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内容。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二)建构主义认知理论
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必须要经过自己亲身探索、体验、认知,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知,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才能完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形成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创设灵活多样、富有激情的课堂练习,诱发学生自己主动进行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巧妙地启发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识,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创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善。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四、课题的实施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课堂练习设计应该从教学内容和学生两方面的实际出发。首先,就是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其次,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课堂练习的设计追求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题型可以有口算练习、应用练习、操作练习等,在练习时既可以让学生集体练习,还可以有独立练习,当然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练习,既能减轻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又能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使学生兴趣盎然,提高练习的效率。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拓展性习题,思考容量大,使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就会在解题过程中出现强烈的表现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所束缚。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但一节课时间有限,因此我们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练习具备典型性:既能集中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做到题量适当,恰到好处,又能通过设计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三、拓展思维、培养基本技能的目的。
五、实验的目的及内容
(一)研究目的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主要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研究方法及对象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实验的对象:一年级的八个班
七、实验的具体策略
1.支持性练习策略
学生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我们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思维方向、思维结果不顺应教师的预设时,教师应采用支持性策略调节学生的思维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在练习设计时,就要估计练习时学生思维可能出现的障碍,准备一些支持性教学策略,给学生的思维“搭脚手架”。我们应用的支持性练习策略有:画龙点睛的语言点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与学生进行数学对话、倾听、资料链接,情境再现等。
2.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往往把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引入练习之中。比如学习圆柱的特征后,为了巩固圆柱的侧面长等于底面圆的周长这一知识点,向学生出示一道操作练习题,要求学生动手做一个笔筒。学生在做笔筒的过程中,学生要经过多次尝试,反复计算、剪和粘才能做成功。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教师的指导外,更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探索的空间,以尽可能大的兴趣和热情,自己大胆去操作和实践,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克服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体会探索学习掌握知识的快乐,较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3、改变作业批改方式。
课堂练习的批改要及时,最好是当面批改,趁学生的大脑还没有忘记练习的思维过程的痕迹时,就知道自己思路是否正确,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及时纠正,练习结果很有效。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对学生的作业不只给学生一个等级,而在批改后,给每个学生有针对性的写一句话,有鼓励的,有提出要求的,有指出努力方向的,把作业当作学生与老师平等交流的一个平台,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期待。
4、错题收集。
每个学生的错题都具有个性特征,这要求教师要尽可能面对面地辅导。辅导后要求学生把错题收集在一起,分别写出错误原因和订正过程。学生坚持这一做法,既避免了犯同类的错误,减少了不必要的失误,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练习活动
(1)心算能力训练。
课题实施近二年时间里,教师利用早读和每节数学课课前时间进行心算题训练。训练形式有听算、视算、比赛算、定时算、“开火车”算、同学出题大家算等。心算训练在较短的时间内比学生的反应速度和正确率,具有挑战性。同时心算题容易,能产生成就感,学生对心算训练乐此不疲。
(2)速算比赛。
每月全年级开展一次速算比赛。每次出口算题80道,共80分;简算题16道,共80分;总分160分;在30分钟内完成。140分以上的为优胜者,向优胜者发奖。
(3)开展作业本评比活动。
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作业本编上页码。每天都要先改错,然后再完成当天作业。书写要工整干净、美观大方。本子写完后要不缺页数、不破损。优的个数达到12个以上就被评为优秀作业本。优秀作业本在全班展览,并发奖品。通过作业本的评比,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每次作业,养成做事认真和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4)组织好“综合实践”课。
除运用好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外,还要研究、开发其他的“综合实践活动”。如《节约能源》、《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绿化校园》、《数字与编码》等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八、备课与观课议课研讨
在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中要体现有效练习,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习,有哪些有效练习题。起到什么效果?在备课中要事先预设好。
教师在上公开课时要把这一课题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其他教师在听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的,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习?”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
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对此进行反思,写出心得体会。
九、课题研究的预计成果:
(一)通过有效课堂练习的研究: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2、改变学生过去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方法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多形式案例教学;内科护理教学;研究
自从案例教学方式进入大众视线之后,在内科护理教学中也逐渐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将真实的情景通过典型化处理,形成使学生全面思考和分析判断的一种教学模式。内科护理教学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因此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在内科护理教学中融入多形式案例教学方式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学习兴趣,体现出以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理念。
一、导入陈述,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师传授内科护理的理论时只要使学生对知识点产生兴趣,就能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在学习内科护理时对疾病产生好奇心。通过设置案例的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对知识有所了解,能调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进而在内科护理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导入式陈述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内科护理备案时,要选择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病例,认真分析病例中知识重点,抓住其中精髓,创建合理问题情境,在教授内科护理之前,应该通过陈述方式向学生展示病例,在课堂上直接设置情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这种情景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内科护理知识点存在好奇心,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在上课时能集中注意力,紧紧跟随教师教学思路进行学习,使学生接收新知识能力逐渐提高,进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率。在内科护理教学中采用陈述案例方式,通过应用学生学习兴趣合理引导学生学习,但是引用案例过程时应该注意,引用的病例要具有生动、典型、具体等特点,不能脱离书本上内容,有明确目标,设置出的问题要全面贴合教学重点,以启发学生为主要目的,展示案例教学时间不应过长,进而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率。
二、情景展示,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经常涉及到大量的疾病临床表现,但是由于学校条件有所限制,教师不能为学生传授医院对病人护理的现场教学。由于学生并没有接触过临床,没有接触过个体的病人,因此对于疾病具体表现没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这样环境下,学生面对疾病没有感性理解,只是简单通过课堂教学方式了解疾病,所以在学生学习内科护理时对于其中知识点理解和掌握较为困难。教师通过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用影像方式向学生合理展示具体的病例,在学生通过影像方式里能仔细观察出疾病临床表现,使学生对其中知识点过目不忘,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和巩固。在很多学校对学生教授内科护理时,基本采用网络、CD等教学录像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根据内科护理教材中内容有选择性用于教学之中,就能使学生有效掌握内科护理临床知识点。
三、讨论分析,培养学生思维
内科护理教学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对医学理论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通过应用临床思维模式能科学应用医学的理论知识对临床护理工作进行学习。在学生学习医学理论知识基础中,教师要适当引用具有典型的病例并合理引导学生对其分析,这样是一种提高学生临床思维有效方式。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之后,教师通过病例对学生提出相关问题,使学生能利用掌握的知识认真分析病例,从而解决相关问题。在学生合理分析病例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对自己教学思路进行整理和把握,引导学生快速抓住病例中问题,使学生能认真分析和思考。比如在病例中提供的资料,其中有哪一些使关于病症的检查、特点等,这些资料存在怎样的关联等。当学生刚开始接触病例分析时,自身思维较为局限,仅仅看出局部的问题,往往忽略病例问题之间内在联系。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病例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冷静分析问题,通过反复的练习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思维能力。在学生对病例分析时,教师充当的角色应该是适当引导,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且加以分析解决,通过反徒行训练,学生能够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对以后病例分析有所帮助。
四、案例回顾
在学生学习内科护理教学时,学生反映教学内容较多、知识点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等,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教师只注重将知识点一味灌输给学生,并不在乎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才能掌握理论知识,使学生对于护理知识没有深层次的理解。在当下教学方式中,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现象,教师在教学中适当采用病例分析的方式,能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学习效率。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之后,要适当引用病例并且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能解决问题和完善自身思维,教师要不断启发学生,使学生能自主思考,应用自身掌握的知识点深入挖掘病例中有用信息和潜在的问题。在学生分析病例时,要不断回顾自身掌握的知识,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还能帮助学生解决病例中存在的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有效培养出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由于在真实的病例中涉及的情况较为复杂,经常出现多系统的疾病,因此学生在分析病例时,首先要针对病例内容合理妥善的分析,可以查找理论性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通过缜密的思考,提出较为严谨的解决方案,在学生分析病例时逐步消化、理解和应用学过的理论知识点,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护理知识,又能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结语:
在内科护理教学时,教师要合理采用案例教学方式,通过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自身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当下教学理念。案例教学方式能优化课堂教学,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适当引用案例教学方式,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栾娈.案例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04).
[2]焦平利,刘均娥,陈新岭.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内科护理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
[3]曹建芝.多形式案例教学提高内科护理教学效率[J].卫生职业教育,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