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学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素质;护生
【中图分类号】R4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6-0322-01
护士专业素高低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目前中职学校护理教育普遍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对护生专业素质教育重视不够。学校要加强护生专业素质培养,使护生都能具备护士必须得专业素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1.中职学校护生专业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在校护生素质现状:①学习专业课程的目的不明确和学习兴趣缺乏②缺乏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沟通能力薄弱④人文素质缺陷⑤文件书写能力差⑥缺乏责任感和积极主动性
1.2护理教师素质对护生专业素质的影响
护理学基础的实验课占课程的二分之一。护理学基础实验指导教师是学生掌握护理专业技能的启蒙教师。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的不规范的语言行为对护生正确实施护理技能和对护理职业形象的认识有重要的影响。护生上实验课不穿护士服,留长指甲,佩戴首饰等行为体现了护理教师对学生的不严格要求。这充分说明了部分护理教师对护生专业素质养成教育认识不够。
2.《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加强护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对策
2.1加强实验课中护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首先,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学中可以邀请临床护理专家讲授护理工作的内容,使护生认识到护理工作的平凡和伟大,激发她们对护理事业的热爱,献身护理事业。其次,护理教师通过组织护生观看医疗战线上护理先进模范事迹的录像,使护生认识到崇高德职业道德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在实验课教学中,护理教师把那些因责任心不强,专业知识缺乏,护理操作不规范引起的病人心理和身体上伤害的医疗事故穿插在讲课中,让护生体会到职业道德是护理质量的有效保证。
2.2加强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人文素质缺陷是当今临床护理和护理教育综合素质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1]。现代护理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归根结底就是帮助护生学会怎样做人,怎样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提高自身的人格、气质、修养,怎样利用人文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护理水平来解除患者的痛苦,成为名副其实的白衣天使[2]。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病人对护士的要求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期望能得到心理上的理解和帮助。因此护理教师定期让护生临床见习,与病人交流,激发他们对患者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使她们今后实习中积极主动为患者服务,增进对病人的人为关怀。
2.3提高护生沟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3.1注重培养护生沟通技巧
语言是沟通护患之间感情的“桥梁”。沟通能力的培养却是中职护理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应着重训练护生沟通的基本技巧。护理教师主要从操作前如何对病人解释,操作中如何用语言让病人配合以及操作完毕时如何对病人的交待等方面进行讲解和训练。护理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学习方式进行沟通学、美学、伦理学、社会学等课程的学习,以提高护生的道德修养、医德修养、艺术修养和人身修养。[3]在护理实践操作中运用情景和角色扮演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学生相互扮演病人和护士角色,使学生既能体验到护士的责任,又能体验到病人的感觉。这种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护生人际交往的沟通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2.3.2提高护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技能也必须经过模型、实体不断操作才能得以强化,护生结合临床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临床见习与不同病情、不同个性的患者接触,激发学生的同情、热情和责任心,可使学生能站在为患者着想的角度上主动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患者解决临床常见护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在教学中鼓励护生多提问多思考,提供临床护理案例培养他们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4提高护理教师的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
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要求护理教师定期通过进修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护理实验教学质量。
2.4.1在护理基础实验教学练习中重视护理礼仪的培养。
护理教师定期组织护生观看有关护士礼仪的教学录像。在技术操作练习中要求护生保持良好的姿态,培养其端庄稳重的仪表,和蔼可亲的态度及高雅大方、训练有素的举止。
2.4.2利用多媒体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较1先进的辅助教学手段,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使实践教学更显生动、直观,提高护生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2.4.3中职学校要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
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是对护生临床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护理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临床学习与实践,才能使教学不落后于临床护理。所以中职学校要不断加强和激励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护理教学任重而道远,护理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其秀.加强实习护生的临床教学与素质培养.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17):624
-625.
2张亚男,林彦山.论现代护理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护理学杂志,2004,1(19):.
[关键词] 护理学基础;实验室开放;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R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7—0122—02
The necessity of basic nursing laboratory opening for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CAI Hongya LIAO Shaoling LI Hongzan
College of Nursing,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Dongguan 523808, China
[Abstract] The necessity of basic nursing laboratory opening for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 is elaborated from 7 aspects such as the basic nursing course status and teaching requirements, the experimental class hour, the teaching resources per student in this paper, and som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in the opening laboratory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Basic nursing;Laboratory opening;Necessity
护理专业是一个要求学生动手能力很强的专业,熟练而扎实的护理操作技能是护理学生走向临床、迅速进入临床护士角色至关重要的一步[1]。一到临床,学生们直接面对的是患者及其家属,学生们动手能力的强弱直接反映着护理教学的质量,也将反映着医院的整体素质。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大量扩招,学生的动手机会相对减少[2],导致护理专业本科学生虽然文凭较高,但动手能力却未见较大提高。临床带教老师反映,护理本科生的理论知识较系统,但动手能力却不甚理想,有的甚至还达不到以前护理中专学生的水平。以前的中专生,老师专门教她们整理实验室用物的准备、整理、归放、清洗等,虽然学的理论知识较少,但实验室动手机会较多,动手能力较强。近年来随着护理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及市场经济的日渐成熟和完善, 用人单位已越来越侧重于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3]。为了让护理学生具有更多的锻炼机会,护理基础实验室的开放对护理本科生尤为重要。
1 实验室开放对护理学生的必要性
1.1 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地位和教学要求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在护理学专业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它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综合应用性学科,实验教学是护理学基础教学的非常重要的环节[4]。护理学基础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更应掌握无菌技术操作、各种注射、静脉输液、危重病人抢救等护理技能。通过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护理技能,认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自身价值,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并能将所学的技能运用于护理实践,满足人群生理、心理和治疗需要,这是所有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和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
1.2 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时不足
护理本科专业的学生学制四年,在校学习时间三年,在三年内要完成本科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培养目标,相对于其他医学专业,课程安排较紧。我校护理学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共78学时。在如此多的学时里,要求学生掌握运用护理程序为护理对象实施护理操作技术,掌握评估和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各项基础护理技能,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技能操作的原理和理论基础,掌握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的技巧,并培养学生勤奋、严谨、求实,具有责任心、爱心、同情心、耐心的作风及精神,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评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体要使得学生掌握铺床、更换床单、运送患者、口腔护理、头发护理、无菌技术、隔离技术、生命体征测量、电动吸引器吸痰、单侧鼻导管供氧、乙醇拭浴、鼻饲饮食、导尿术、灌肠、肛管排气、吸取药液、雾化吸入、标本采集、各类注射、静脉输液、静脉输血、洗胃、临终关怀等多项技能,显而易见掌握如此多的技能单凭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1.3 生均教学资源减少
尽管学校对我院护理学基础实验室比较重视,但我院护理学生人数由原来的四五十人增加到现在的五百多人,导致了学生动手机会的减少。原来的实验课上学生才十几人,老师手把手地教。现在人数激增,老师一个下午轮流两个班上课,老师筋疲力尽,学生甚至有点走马观花。
1.4 护理技能的掌握需要不断练习
护理专业学生一到医院,要大量动手。如简单的生活护理铺床,怎样才会动作轻柔,在不过多使患者翻身和暴露的情况下,有计划性、动作迅速地铺好一张整洁、舒适、安全、美观的床?这需要大量的练习。又如要给患者输液、打针、导尿、插管、吸痰等,一定要反复在模型人身上练习才能熟练。课堂上觉得没有问题的地方往往在实践中又发现新问题。
1.5 护理学基础实验室是护理学生的主要培养基地
我校护理学基础实验室是护理专业校内的唯一实验室,是护理学生学好护理学实践技能主要的培养基地。护理技能操作如护理学基础要求的十八项基本操作技能主要在该实验室进行训练,所以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实验室的开放对护理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中职卫校;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
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研究维护、促进和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科的基础,也是护理专学业的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之一,同时又是中等职业卫生学护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护理专业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影响着学业考试、职业资格考试、临床实习以及就业,中职护理学生大多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延安市卫生学校自建校以来,以为陕北地区乃至全省、全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护理学专业技术人才,目前,由于高校扩招致使初中学生学习成绩差不多的大都选择高中,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因为想学习一门技术才会考虑中专,而护理学只是其中所选之一。这就使得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强,加上护理学基础内容繁杂枯燥,时间一长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我们必须在面对“95”后的特殊人群时,结合新课改以及学校的实际对基础护理学教学进行改革。现就笔者在延川县人民医院工作以及在延安市卫生学校从事护理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结合我校的实际对《护理学基础》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旨在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护理学专业人才。
一、因材施教、结合实际、激发学生的护理意识及学习兴趣
(一)整合教材内容,修订教学大纲
在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卫生学校中,护理学的教学层次分了好几大层次。我校目前就同时存在中专、五年制大专等多种学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作者简介:梁晓丽,女(1977- ),陕西延川县人,延安市卫生学校助理讲师,从事护理学基础教学与科研工作.
学龄层次和学生的基础不同,在备课时要以国家最新修订的教学大纲为依据,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整合,修订新的教学大纲,备课要有所侧重、逻辑合理、导课生动、叙事活泼、投其所好,同时着重开发学生举一反三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为将来的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够用、实用”的护理人才。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护理意识和学习兴趣
以我校护理学学生为例,她们现在大都在十五六岁左右,正是处于叛逆、希望独立但又尚未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时期,个性化和自我表现意识比较强。针对此现象,我们结合学生以及学校的实际,采用了多种方式来进行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让学生有压力、有动力,有希望,有信心;在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胆量及自学、观察、口头表达、团结协作能力,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护理意识,加快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
(一)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多媒体与传统授课方式互补教学,制作整套优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以其形象的图文、声音、影像使得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得以突出,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以播放教学视频或者录制本校教学视频,使教与学统一,且在课堂上与学生相互讨论,分析视频内容,活跃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二)开放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一言堂,满堂灌,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目前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差,医疗机构对护理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有很高。这就要求中专生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学习很多有关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大部分学生都不愿去学习。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抓住学生的心理变化,不断导学生自主学习,改变过去按教材从头到尾讲一遍的做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
(三)以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为向导,提高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对中职卫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201 1年新护士条例颁发以后,考试的科目、试题的类型、以及对学生考察知识的侧重点都变化很大,更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因此,在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目的性的教学,针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有针对性分析考点,让学生有备而学,提高考试的通过率。
(四)以护理技能大赛为契机,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护理技能
每年一度的中等职业学校护理技能大赛是对护理专业学生技能水平的一次集中检阅,对激励广大护理专业学生勤练技能、奋发成才,促进护理卫生事业发展和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护理技能大赛为契机,优化教学模式,加强护理技能基础训练,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巩固和强化护理技能。
三、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培养优秀护理人才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21世纪的护理学集医学科学、人文科学及管理科学等为一体,其内容之广泛、技术之先进是其他任何学科所不能轻视的。笔者也曾有幸多次赴陕西省榆林市、西安市等地参加了培训和专业技能学习,通过与其他兄弟院校以及相关专业课教师进行交流和联系,彼此渗透,充分发掘护理专业技能教学的新理念,使我在日常课堂教学的导入能力、讲解能力、板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和学生的沟通能力方面得到了提高,同时我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更加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并且成功的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希望学校能多鼓励专科课教师进行培训、进修和不断学习,以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护理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捷.《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护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护理研究,2010,24(20):1862-1863.
[2]蒋琼.对中专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2(34):104-105.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实训课;改革方法;提高效果
1实训课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对患者的关爱 基础护理学的实训课大多数使用的是教具和模型人,由于她们不会表现出病痛的症状,不能引起学生的怜悯和同情,所以学生们上课时动作粗暴,有时还故意的摆布和玩弄模型,操作中丝毫表现不出对患者应有的关爱之情。
1.2欠缺沟通技巧 大多数学生上实训课时不重视与患者的沟通,或只是机械重复带教老师与患者沟通的内容;或像是背课文一样使用毫无表情的语言进行交流沟通。结果当她们去医院遇到不同类型的患者时,就会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对,可能增加患者不信任感,导致护患关系紧张。
1.3应变能力差 当学生进入临床不能灵活处理不同的问题,特别是操作中遇到意外情况时往往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处理,结果也引发了患者的恐慌,有的患者要求换人,因此学生的心里负担很重,缺乏自信心,不敢独立的处理问题。
1.4操作考核标准不全面 传统的操作标准分数分配主要为三部分:操作前的准备、操作过程、操作后的评价,这种操作标准缺乏对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对患者的关爱、应变能力的评价,重点还是对学生操作流程熟练程度的评价。
1.5实际动手能力差 很多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原因主要是实训课中常用模型人。如静脉输液时大部分时间在模型手臂上练习,不必费心去寻找部位、挑选血管,因模型人身上都有了明显标记[1]。这种方法上实训课,操作技能很难有大的提高,当学生面对不同类型患者的血管时,一针见血的成功率很低。
1.6练习时间不够 某些操作如鼻饲、吸氧、卧有患者床的整理等,当实训教师示教后,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只有60min,如果5~6人一组,每人只有约10min的练习时间,在短短的10min内掌握一项操作是不够的。
1.7与临床脱节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教科书几年才修订一次,而且某些内容缺乏新的护理理论与操作方法,如果完全按照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上课,一些内容滞后于临床。所以当学生在医院实际操作时感觉书本上的某些内容与临床不一样,需要一定的时间再学习才能完成护理操作。
2实训课改革的措施
2.1提前1w安排实训课 教学部要求任课教师必须提前1w填写实训课安排表,如不填写实训课只能延后1w再安排,这样做的目的是:①实训课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实训课;②任课教师和授课的班级明确实训课的地点;③任课教师课前再次检查实训用品,根据实训内容提前布置好场地;④上实训课的班级较多,实验室不够用时,可以及时调整并提前通知到班级。
2.2开放实训室 只是让学生在正常上课的时间练习操作是不够的,必须给予她们更多的时间,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周六、周日。为了保证课外练习操作的质量,教学部要求提前安排好每个班级的练习时间与地点,教师轮流值班参与管理,课后做好物品的整理与清点。
2.3真人真做 很多操作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真人真做的方式,如口腔护理、卧有患者床的整理和更换、常用的几种注射、静脉输液、吸氧等。只有当每个学生扮演患者后才能体会到患者的需要,怎样与患者进行有效的解释与沟通,如何动作轻柔,关爱患者。同时通过真人真做的练习,同学们将情感投入到护理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也是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将护理艺术化的过程[2]。
2.4增加课间见习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与临床紧密联系的课程,因此学校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这样可以让她们了解一些病历和基本的护理方法,有机会看到最新的护理进展,积累一定的临床见识,更好的掌握护理学基础中的各项操作。同时使她们认识到护理操作的重要性,激发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
2.5合理分配学习小组 中专生由于年龄偏小,学习能力、自制力较差,有不良习惯的学生喜欢聚在一起,这样不利于实训课的学习。所以授课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在练习中以达到以强带弱,以优带差,提高实训课效果的目的。
2.6实习前集中培训 为了使学生在实习时能将所学的护理学基础的各项操作用于临床患者,进入医院实习前,教务科组织学生进行2w的护理技能训练。具体方法是:每一个实验室固定训练的项目和一名指导教师,2w的训练结束后,用抽签的形式进行操作考试。
2.7制定新的操作考核标准 为了突出与患者交流沟通、关爱患者和应变能力的评价,新的考核标准为:仪容仪表和用物准备10分,交流沟通能力15分,尊重关爱患者15分,操作程序50分,应变能力10分。考试时尽量采用真人真做的形式,这样更能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8改革实训课成绩的评定 为了使学生重视技能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实训课成绩的评定方法改为在校期间4项操作(无菌技术、静脉输液、备用床、导尿术)必考,其他项目以小组(5~6人一组)为单位抽考,实习前所有的操作让学生再抽签考取一项。对于操作成绩不及格的学生,集中培训后补考合格才能允许其进入临床实习。
2.9加强校企合作 为了紧密与临床结合,我校选派教师去合作医院定期学习或请临床护理人员参与护理实训教学、并以讲座的形式介绍典型的病历及新的护理方法、临床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及正确的应对方法,不但解决了护理学基础课程与临床脱节的问题,切实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目前医院采用的是现代化护理模式,既以"患者为中心"提供整体护理,强调对患者的生理、心里及社会适应的全面护理[3]。为了适应临床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护理学基础实训课只有从各个方面改革,才能提高教学水平,为临床培养出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丹.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改革探索[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1,4:484.
一、教学对象和教学准备
(一)教学对象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思维活跃、活泼好动,对《内科护理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然而有些基础稍差的同学对自己没有信心,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生在学习本次课程之前已学过消化系统疾病概述和《胃炎》疾病,对胃肠道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和常见症状、体征已有大概了解,若教师能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则能促使学生完成部分自学与讨论。
(二)教学准备《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与其他临床护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本节课内容选自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材《内科护理》第四章第三节。本版教材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结构合理,知识点全面且能较好地与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一)教学方法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要起到导向作用、设置教学情境,使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去研究,所以,教师要选择能突出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要以病例分析教学法为主,渗透讲授法、演示法、设问法、讨论法、鼓励法等多种方式教学,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二)教学过程1.启发学生讨论:同学们有没有在秋冬交替的季节感到过上腹部疼痛?如果有,腹痛有什么特点?周围的亲戚朋友有没有患溃疡病?如果有,他们是如何治疗的?溃疡对患者会带来哪些危害?通过启发讨论,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本次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导入本次课的教学目标。2.创设情境,设疑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请学生观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出血的大病例:患者男性,48岁,上腹部烧灼样疼痛伴反酸5年,多在餐后1小时出现,至下一餐前疼痛缓解。5年来,每于气候变化、饮食不当、劳累时有类发作,自行服雷尼替丁和硫糖铝等药物后腹痛缓解。3天前饮酒半斤后,上述症状再发,伴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6小时前呕血4次,呈暗红色,总量约900ml,排黑粪2次,约500g。体检:T37℃,P120次/min,R24次/min,Bp80/50mmHg。神志恍惚,皮肤苍白,四肢厥冷。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并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1)该病人消化性溃疡的类型是什么?(2)现在出现了哪一种并发症?(3)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是什么?(4)对此病人现应如何护理?
3.设疑并列出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示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当攻击性增强,防御性减弱时就会出现溃疡。在与学生的共同探讨中,教师要强调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病因、胃酸在溃疡形成中起关键作用。此外,教师还要结合图片简单介绍幽门螺杆菌的发现与研究,帮助学生理解溃疡的病因和病机,为后面用药护理的学习做准备。
4.重点讲解消化性溃疡的身体状况,包括症状体征及并发症的观察两部分内容,其均为护士执业考试的重点,其中,并发症的观察和判断是难点。教师可以主要采用讲授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的方法精讲知识点,在讲解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典型的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之后组织学生讨论、比较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上腹痛特点,并让学生注重不同类型溃疡在疼痛部位、时间、性质和节律性上的区别,使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消化性溃疡的身体状况,帮助学生掌握好“胃溃疡常在1/2-1小时发生,为饱餐痛;十二指肠溃疡常在餐后3-4小时发生,为饥饿痛,且有夜间痛”等知识。这有利于学生对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另外,教师要注意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回答大病例的问题(1)。溃疡的4大并发症需要学生重点掌握,更应精讲。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意设问与质疑,引导学生回忆在《健康评估》中腹部评估章节的相关知识,使其能将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回答大病例的问题(2)。
5.结合多媒体演示讲解溃疡的辅助检查,利用大量图片,使学生对胃镜检查、龛影等知识点有形象、直观的认识。
6.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对溃疡病的护理评估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已基本掌握了溃疡病的特点,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学护理诊断及护理目标部分,让学生总结归纳出问题(3)的答案。之后,教师给予评价,并及时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7.护理措施部分的重点内容是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和并发症的护理,对于这部分的讲解,教师可以主要采用学生集体讨论及设问质疑的方法,并结合多媒体演示讲解部分小知识点。如用药护理部分设问:用“已经分泌出过多的胃酸怎么办”引出第一类抗消化性溃疡药即抗酸药;用“能不能让胃酸少分泌些”引出第二类抗消化性溃疡药即胃酸分泌抑制药;用“可不可以把已经形成的溃疡藏起来”引出第三类抗消化性溃疡药即黏膜保护药;用“导致溃疡的罪魁祸首是谁”引出第四类抗消化性溃疡药即抗幽门螺杆菌药。这样,通过设置问题、开拓思维,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从而营造了积极学习的氛围。本部分内容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回答大病例问题(4)。8健康指导部分,采用角色扮演法教学。教师扮演病人,学生扮演护士,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总结能力,使学生巩固知识点,同时要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构建临床整体思维。
(三)课堂小结及教学评价通过以上教学环节的学习,全体学生对学习目标已经掌握。为了使学生强化记忆、巩固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提供反馈,教师要改进教法,同时学生要改进学法,进行当堂练习。教师可以结合病例分析题评价学生,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2]。对此,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4个不同的临床病例(4个病例针对溃疡的4个不同并发症编写),并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A3型题的形式提问。学让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讨论并总结。之后,教师给予评价。
三、教学效果
以病例为中心、边学习边反馈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以往先讲授知识、最后检测反馈的常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能力。同时,教师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使学生能自主学习,还结合护士执业考试的要求用大量A2、A3型题对教学效果评价,这为学生的个体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笔者将上述方法引入“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章节教学中,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学生反映良好,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四、教学反思
探究式学习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其宗旨是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辩证关系,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本文仅对中等卫生学校内科护理学探究性学习作初步探讨。
1内科护理学探究性学习的主要形式
1.1课堂内的学习形式
1.1.1发现式探究。
主要过程是:教师提供相关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猜想――设计解决问题或验证猜想的方案――病历――讨论、归纳与反思。发现式探究学习常用于一些重要的概念、规律课的学习,如在“冠心病”一节,我用多媒体提供一个情景:“一个老年人在劳动中突然停下来,用手捂住前胸,表情痛苦?”引导学生提出猜想:“这位老年人出现了怎样的不适?”从而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
1.1.2接受式探究。
主要过程是:教师提供有关知识和背景材料――操作或讨论――得出结论――应用反思。接受式探究学习主要用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或操作技能的学习,如“冠心病”一节,教师讲解临床症状时,提出“心绞痛主要症状为胸痛,心梗亦为胸痛,二者有何区别呢?”然后指导学生看书、病历与多媒体,让学生分组讨论,得出二者虽均为胸痛,但在性质、诱因、持续时间、缓解方式各有不同,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作业。接受式探究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主动的接受知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走出传统的“黑板+粉笔+教材”的传统模式,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拓展与优化教育环境,以此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
1.2课外的常见学习形式
1.2.1探究性实验与操作。
内科护理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医学科学。教材中有许多验证性病历讨论,如果简单的课上讲解,学生按部就班的完成,则不符合教育的初衷。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我把教科书中的病历以角色表演的形式留给同学,让他们根据病历中的内容,分别饰演患者和护士,通过资料收集,得出护理诊断,施行护理措施,并给予健康指导等整套的医疗实践,使学生从课堂走向临床。课外探究性实验与操作的特点是:学生自主性强,时间、空间相对充足,学生亲自参与设计病历过程,进行充分观察,并对病历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充分发挥学生“五官”的作用,使他们真正做到“四到”:手到、耳到、口到、脑到。
1.2.2专题探究活动。
21世纪的中级护理人才的教育目标是:“护理模式应以病人为中心,实施身心的整体护理”。专题探究要有成效应做到三点:其一,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首先教师要预见学生小组能否完成专题探究,在完成专题研究的过程中将会出现哪些困难,有针对性的作专题讲座;其二,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开展专题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新事物有着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但其维持时间较短,因此不断的变化活动形式,可让学生保持兴趣和热情;其三,尽量用学校和教学医院资源来开展研究,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种具体感。
2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2.1创设学习情景,激发探究兴趣,建立模拟病房。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是进行探究最直接的动力。典型规范的模拟病房,教师装扮成各种典型疾病的患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发现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创设情景教学常见的方法是:用好教材中的“?”,生动形象的小病历故事,多媒体展现的护理片段、疑难病历思考等等,让学生处于探究的情景中,都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2任务驱动,合作探究。
这里的“任务”对学生来说就是“作业”,不过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作业,它的突出特点是对学生具有实际的意义,是学生最近关心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例如:“夏季易爆发那些传染病,应进行怎样的预防和护理?”并附加一些评比措施。由于夏季即将来临,学生非常关心,加上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又要评比,学生的探究积极性高涨。
2.3加强过程指导,教会探究方法。
探究性学习必须强调过程,指导护理病志,指导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与技巧,提出具体要求,如:使学生学会如何收集健康史、身体状况,心理状况;使学生养成自觉观察医疗现象和物理体征的习惯,能制订护理计划和表述预期结果,能通过观察提出质疑;护理操作,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操作顺序完成,并理解它的科学依据;收集现代护理信息,指导学生如何登陆Internet,提供相关信息所在网的网名等等。
2.4注重探究实效,享受探究乐趣。
我们应当采取多种方式,使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以建立“成功―快乐―成功”的良性循环机制。就课堂教学而言,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重视课前准备,如病历课前透彻分析、自制课件拷贝入硬盘并演示一遍等等,有效的问题解决是以坚实丰富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旧知识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前提;二是精心组织学习材料,学习材料的简繁和难易直接影响探究性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要经过精心选择和组织;三是适当指导,探究性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意味着要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因此,适当的指导是必要的,但教师的指导宜少而精,过多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制约学生的手脚。
2.5培养创造性思维,升华探究能力。
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把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深刻性、独特性等品质摆在重要地位,保护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类比、猜测与假设,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始终维护着一个自由的探究氛围,使学生的探究能力最终升华为创造能力。
总之,探究性学习中没有失败者,其积极影响是全方位的。首先,这种学习方式可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主动获取知识,重视实践,力求创新,让日常学习充满生机与活力;其次,这种学习方式可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学习和研究中,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其三,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摆脱了单一的学习模式,使他们的社会交往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大有提高。因此,笔者认为,此种学习方式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护生;情景;教学;素质
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自然社会科学的飞速发展,护理学已成为一门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独立性应用性学科。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在不断深化,对护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21世纪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包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体态素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1]。《护理学基础》作为护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对本课程的学习在护生向护士角色转换过程中的意义十分重大。在《护理学基础》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设施,模拟医疗护理服务活动各个环节,将护理专业素质教育融于教学过程。教师的言传身教、师生间的互动、与患者及家属的直接交往等系列影响使护生不但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顺利适应社会和护理工作,又能充分体现护生个人价值和创造力。
1教学方法
1.1结合绪论和基本概念的学习,形成正确的护理哲理《护理学基础》是护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之前由于社会环境和偏见的影响,很多护生对护理专业和护士自身价值的认识不足,黄戈冰、许乐[2]研究表明:51.6%护生喜欢护理专业,46.8%护生对护理专业发展前途感到迷茫,半数以上护生不愿终身从事护理工作。而《护理学基础》“论”是引导护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第一课,“护理学四个基本概念”能提高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水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专业信念。为此我们精心设计开篇课,以帮助护生对专业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
护理本科在大三开设《护理学基础》课程,经过两年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护生往往对专业课充满着好奇与期待。我们要求教师每堂课都做到仪表文雅大方,待人热情诚恳,授课内容和方法富于趣味性和吸引力,让护生感受到教师和护士的双重职业美,真正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在讲授“绪论-现代护理学发展历程”时,突出南丁格尔对护理发展的贡献。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收集南丁格尔各个时期的照片,制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辅以详细、生动的讲授,向护生展示一位出身名门望族的贵族小姐如何冲破世俗禁锢而从事身心付出巨大的护理工作,以及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一位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使护生了解护理鼻祖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的呕心沥血和才智倾尽;并介绍了“国际护士节”和“弗罗伦斯·南丁格尔奖章”的相关内容,促使护生内心深处产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讲授“中国现代护理”时,展示了中国的南丁格尔-王秀瑛、林菊英、叶欣等护理前辈的照片,详细介绍其感人事迹,以及我国现代护理发展现状和前景,让护生了解护理专业发展道路的艰辛,产生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明确学习目标和榜样。通过学习“护理学四个基本概念”,使护生更好的理解患者特征,树立新型的健康观,进一步认识护理专业,从而增强专业信心,促进自身不断发展。
1.2渗透护理情感教育,培养高度职业道德感护理职业道德表现在热爱护理专业、爱护护理对象、严守规章制度、钻研护理业务、保守患者秘密等方面,这些宝贵品质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需要精心培育的[3]。护理情感教育是培养职业道德感的主要途径,借助现实生活中先进人物事迹渲染、到医院参加临床见习、角色模拟等系列教育活动增加护生对职业道德的感性认识,注重培养护生的爱心、耐心、细心、同情心和责任心。
广大护理人员在2003年“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表现出的临危不惧、顽强拼搏、舍生忘死、奋力抢救的精神以及2008年抗震救灾中表现出的不怕牺牲、持久奋战、坚忍不拔的毅力,发扬了救死扶伤的大无畏精神,捍卫了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对在校护生来说无疑是最生动的一课。根据护生需求,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临床见习,每学完一个单元内容后即有一次见习机会,使护生能眼见为实,临床护士在工作中认真、细致、严谨、周密、慎独的工作作风和精神,以及患者的身心痛苦表现,都给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设计特定情境,让护生自编、自导、自演,变理论教学为具体活动过程。如讲授“特殊情况下的沟通技巧”时,创设病室情景,护生分别扮演愤怒患者、抑郁患者、新入院患者和责任护士角色,通过情景表演来探讨相应的沟通技巧;在讲到“临终护理”内容时,针对临终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设计情景,护生分别扮演患者、家属和护士,使其能在富于戏剧性的情节变化中掌握理论授课内容。在各章节的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引导护生去创设情景,进行角色扮演,使他们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患者及家属角度去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3规范日常言行举止,树立良好职业形象南丁格尔曾说:“护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护士不但要帮助其行其貌给人美感,有助于帮助患者恢复促进健康。这种良好职业形象的形成,是通过长久训练后内在气质的外化,需要护生下意识地去塑造,并使其成为习惯。为此我们将技能练习室模拟治疗室和病室环境,使护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技能练习课和临床见习课时,要求护生进入练习室和病室必须穿统一的护士服,戴护士帽,不穿高跟鞋,不留长指甲,不戴首饰,进入练习室就如进入病室,一言一行都严格遵循护士行为规范要求。技能练习室采用开放式管理模式,反复强化各种技能操作练习,最终做到操作娴熟、手法轻巧、胆大心细,以培养护生的技术娴熟美、操作轻巧美和动作稳健美[4]。
1.4贯穿临床案例教学,塑造整体专业素质《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桥梁课,护生没有接触过临床,加之本课程约有1/4内容属护理理论,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没有生动具体的临床案例,则不利于护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在学习时也会感到枯燥乏味。授课时我们要求尽可能结合临床实践,通过具体案例情景加强护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如在讲述“医疗事故及处理”内容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将抽象理论形象化、简单化,针对问题护生畅所欲言,进一步领悟和运用所学理论,同时又提高了护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应变沟通能力。再如讲授“给药原则”时,以身边有血有肉的惨痛教训为例,加深护生对“三查七对”原则的理解,又能从中学到一丝不苟、忠于职守、诚实严谨的慎独修养。
1.5鼓励评判性思维,挖掘科研能力评判性思维是现代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要求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各种复杂临床现象合理质疑,独立思考,做出更好的决策。在护理操作教学中,我们改变护理工作过分强调程序和规则、盲目服从的传统做法,在教师规范示教后护生展开练习的过程中,要求护生视自己为一名真正的护士,能全身心投入到模拟操作情景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能够有所创新和改造,并给出科研新信息,引导查阅相关文献期刊,了解最新研究进展。如护生能够了解头尾床单打结铺床法,血压计零点位置、着衣测量和测量部位对血压值的不同影响;简化青霉素皮试液配置方法以及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觉的青霉素过敏试验部位选择等最新研究成果,与教材标准、教师示教相比较,激发护生产生科研兴趣。在讲授“鼻导管给氧法”内容时,设疑“鼻饲及胃肠减压伴吸氧的患者,采用何种氧疗方法最好?”,护生通过查阅文献发现,采用胃管对侧鼻导管吸氧法,氧疗效果不受影响。但是患者双侧鼻腔同时插入导管,如何解决由此带来的诸多不适和不便呢?在我们的教育引导之下,参阅其他资料,护生自己设计了一套鼻饲及胃肠减压吸氧装置--吸氧套管,并书写成文有待发表。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我们都注重创设情景,引发护生去思考问题、查阅文献和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护生的科研能力,为毕业论文撰写和就业后自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新晨
2教学反馈及体会
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我们综合运用各种情景教学,不仅拓宽了护生的知识视野,而且也注重培养专业素质,使护生在人际交往、语言表达、应变能力、审美观点等方面均有了很大提高,为临床实习、考研、就业打下坚实的铺垫。近几年来,我校80%护生能在省内、外找到理想的实习、就业单位,在工作中体现出完美的职业风貌,有的护生毕业后短时间内即承担了领导职务,考取研究生的护生也得到深造学校教师的肯定和赏识,收到了良好的信息反馈。
我们体会到,讲授《护理学基础》课程,不单单是传授给护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护生如何做人,如何更好地塑造自我而符合护士的基本素质要求,把“授业”和“传道”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各种教学情景,促进护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
[2]黄戈冰,许乐.护理专业学生人文教育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61.
护理实训中心,也可被称为模拟的“小型医院”,即为高护生的相关护理实习活动的展开提供一个与医院环境相类似的一个护理场景。在护理实训中心里,通过对不同病例与护理情形进行有效的模拟,使高护生能够在较为真实的护理环境中反复的进行各种护理技能的培训,而且高护生在不同的医学模型上进行相关练习时,能够找到同临床操作相类似的感觉,从而使自身在全面掌握相关护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熟练的运用各种规范的操作方式,最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和谐统一。同时,在护理实训课上,教师不需要对学生进行反复的师范教学,只需要将重点放在对学生操作行为的检查与纠正过程中,从而不断规范学生的各种护理操作行为。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封闭式录像系统将每个学生的操作过程记录下来,不仅可用于对学生操作的指导,而且还可对学生的操作行为进行全面的考核,而学生在通过反复的训练与观看中,正确的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从而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与记忆效果。此外,在护理实心中心的实际建设中,需满足一些几个原则:①仿真性与适用性原则。实训中心内的模拟病房需尽可能的满足临床的护理工作环境,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护理环境中进行相关的操作与练习,从而不断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在建设实训中心时,也需满足实用性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有限资源,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与教学方式,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②产学研有机结合原则。实训中心的教学需定期的实习医院展开学习与教学研究,并将学习成果有效的运用到实训教学实践中,从而真生实现“理实一体化”。
2基于护理实训中心展开《妇产科护理》的实训教学
2.1利用护理实训中心全面提高高护生的护理操作技能
在护理实训中心中,需保证其实训教学经过了专业的培训并有着较为丰富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够较为熟练的掌握各种医学模型的使用方法与操作技巧,从而对高护生的实训练习提供必要的指导。以妇产科护理操作练习为例,实训教师在利用模型展开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分组的练习,一般4~6人为一组,并在学生练习时播放该项目的多媒体课件与录像等,从而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最后实训教师针对学习出现的不规范操作行为进行必要的纠正。如在进行接生实训时,学生在模型上进行相关的接生操作,而教师则播放一些有关接生步骤的课件与产妇分娩时的真实录像,让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人体操作的具体过程,并切身的体会到护理人员同患者间的交流,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对妇产科护理学的兴趣,并提高其学习效果。
2.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实训练习
在护理实训中心展开教学时,教师可采取小组训练的方式展开有效教学。在小组训练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明确的肯定,并能在一个较为轻松的环境中主动地学习并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因此,在护理实训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逐人操作,而其余小组成为则在旁共同监督整个操作过程,并在结束后集中进行讨论。这种实训方法不仅可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强化自身的操作原则,并加强对相关操作技术的了解,还能使教师及时的发展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错误行为,并加以指导。同时,在实训教学中,教师还可积极采用“角色置换”的方法进行有效教学,并以现代护理观为其指导,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以全面体现出护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精神。如在口腔护理、吸氧疗法以及约束带的使用方法等多个实训项目中进行情景的设置,并展开角色扮演,使原有的模型操作有效的扩展到真人真做,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护理实践能力。
3结束语
实训指导教材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依据,高质量的高职实训教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目前,很多学校没有专门的实训指导教材,致使教师在上实训课时主要依据课本进行讲解,这就使得实训教材内容与理论内容混为一体,且实训物品准备、实训目标、实训方法、考核标准等内容都不甚明了,非常不利于实训教学的开展。护理学又是一门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就必须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而现在由于受到学时的限制,很多高校开设的实践学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再加上没有专门的实训指导教材,严重影响了实训教学的效果。因此,针对各门学科,迫切需要编写实训指导的校本教材并对该实训指导校本教材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学 实训 校本教材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140-01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2013级和2014级高职护生各100名,其中2013级学生为对照组,2014级学生为试验组,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2.研究方法
2.1针对2014级高职护生,我们首先采用了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采取现场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初步评估《妇产科护理学实训指导》校本教材的应用效果。调查内容主要涉及护生对本校本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容量情况、内容编排是否合理及满意度三方面的调查。
2.2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对对照组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在上实训课时主要通过边讲边演示,学生在教师讲解结束后开始练习。而试验组学生,则采用边讲边演示,学生在教师讲解结束后可以边看实训指导,边练习。最后,由教师根据校本教材中固定的评分标准对两组学生的实践技能成绩进行评分,满分40分。
2.3统计方法:由两人进行数据录入、检查和纠错,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描述性统计采用百分比,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二、结果
1.校本教材教学内容的容量情况(表1)
调查结果显示0.62%的同学认为教学内容的容量非常不足,4.38%的同学认为校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容量不足, 77.5%的同学认为本校本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容量上适中,17.5%的同学认为教学内容容量偏多。
2.校本教材内容编排是否合理(表2)
结果显示1.86%的同学认为校本教材内容编排不合理,30.63%的对此表示一般, 63.13%的同学认为该校本教材内容编排合理,4.38%的同学认为该校本教材内容编排非常合理。
3.校本教材的满意度(表3)
结果显示0.61%的同学对校本教材不满意,29.38%的同学对此表示一般, 63.13%的同学对该校本教材满意,6.8%的同学对该校本教材非常满意。
4.试验组与对照组实践技能成绩比较
试验组的成绩为(30.51±4.265),对照组的成绩为(29.65±4.544),P=0.08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1.开发《妇产科护理学》实训指导校本教材功效显著
本次研究主要通过建立“双重”评估机制,分析校本教材使用效果。首先,自制调查问卷结果显示69.9%的同学对本实训指导校本教材满意。其次,我们对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的实践技能成绩进行了比较,结果虽无显著差异,但是,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试验组的成绩要高于对照组学生的成绩。这说明还是非常有必要开发《妇产科护理学》实训指导校本教材。
2.开发《妇产科护理学》实训指导校本教材中的问题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