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舞弊论文范文

会计舞弊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舞弊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舞弊论文

第1篇:会计舞弊论文范文

一、会计电算化几种常见的舞弊方法及其特点

(一)会计电算化常见的集中舞弊方法

1.对输入进行篡改。在会计电算化当中,对输入进行篡改是几种常见的舞弊方法中最普遍的一种。在一些会计从业者当中,部分人贪图利益,在使用电脑将相关的会计信息进行输入的时候,为了使自己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益,就将一些数据信息加以篡改、对数据进行造假,甚至将一些业务数据进行删除操作等等。

2.对文件进行篡改。这一行为经常发生在相关人员在对文件进行录入的时候,通过对某种特定程序的利用(如维护程序)来修改相关的文件,也存在着直接利用终端来对文件进行修改的情况。由于文件遭到篡改,一些相关的原始数据也同样遭到了修改(例如某种货物的批发价、零售价等),在计算机相关程序对这些内容进行计算的过程中,这些数据往往是作为重要的依据而存在,其中的某个数据遭到了篡改,那么对最终的结果势必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最终使得会计计算记过有很大的错误。

3.对程序进行篡改。这一行为主要发生在一些计算机操作人员当中。会计信息进行计算的时候往往需要借助相关计算机程序才能进行,而相关操作人员为了谋求私利将这些程序更改了,因此,在进行相关数据计算的时候,即使数据输入正确了,由于计算方法的问题也会造成最终结果的错误。

4.对数据的偷窃行为。数据偷窃是较为严重的舞弊行为,它往往涉及到了本公司一定的机密。相关操作人员通过对计算机执行的相关途径进行改变,从而得到自己所需的一些数据,或者是避开相关的管理人员,对资金进行私自的挪用等,操作人员在进行这些行为的时候是没有经过相关上级的批准、瞒着上级进行的,这一行为往往会给本公司或者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

(二)会计舞弊的特点

1.危害性。会计舞弊都是具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性的。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我们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危害,比如可供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的科学技术手段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明。在最近几年当中,犯罪分子作案很多都是利用高科技来进行的,而会计行业当中稍加利用就会有巨大的利益可图,因此,会计电算化舞弊所带来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2.隐蔽性。会计电算化舞弊还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在会计电算化当中进行舞弊,相关人员利用程序进行数据的篡改,如果最终结果不是有很离谱的差异的话,被人察觉出来是很不容易的,再者,通过计算程序的修改来进行公款的挪用也很难被发现,因此,会计电算化的舞弊具备了一定的隐蔽性的特点。

3.间接性。会计电算化的舞弊具有间接性的特点。计算机技术以及程序还存在着一些漏洞,一些不法分子就会利用这一点来进行操作,他们可能不会对相关的信息进行直接的修改,为了是操作更具有隐蔽性,他们往往也是进行一些间接的操作,而间接操作被发现的可能性有很大,因此,很多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这一点来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舞弊行为。

4.跨地域性。我们知道网络的特点之一就是打破空间的界限,而会计电算化又是以网络作为基础的,因此会计电算化也能够被不用地域、不同单位的人所利用,这样一来,会计电算化舞弊也具备着跨地域的特点。

二、应对会计电算化舞弊的相关对策

(一)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会计电算化舞弊行为最近几年中之所以会如此严重,很大的原因在于,会计电算化推广普及的时间并没有很长,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十分完善。因此,当前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起一套相对完善的关于会计电算化的法律法规。会计电算化如果想要更加规范、更加科学,那么就必须将其纳入法律体系之中。虽然《会计法》得到了确立,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是较为新兴的一种方式,因此,在很多细节上可能并不适用于该体系,因此,就针对会计电算化,有必要专门建立一套相关的法律法规,且该法律法规应该从具体的现实情况出发。在就企业自身而言,企业也应该制定一套属于本企业的、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通过制度来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减少会计电算化的舞弊行为。

(二)对软件硬件要加强管理力度

会计电算化对于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都有很大的依赖性,软件、硬件的安全就显得十分重要。很多会计电算化的舞弊行为都是从软件或者是硬件上出发的,因此企业要完善自身的软件系统,让软件系统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同时,也要对数据进行及时的备份,防止系统出现故障而导致数据的丢失。除此之外,应该建立起属于企业内部的网络,重要的数据应该只能在内部网络上进行查阅,禁止外部网络的访问,也减少了外部病毒侵入的可能性。

(三)要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财务人员

相关的财务人员,应该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而除了技能以外,财务人员的素质也十分重要的。财务人员技能扎实,那么就会减少很多会计电算化中出现的错误,避免给企业造成损失;而财务人员如果没有较好的素质,为了一点利益就进行数据造假或者其他方面的舞弊,这将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企業有必要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培训,同时,也要注意相关人员在素质上的培养。

三、结语

第2篇:会计舞弊论文范文

关键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商业实质;公允价值

中图分类号:F40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一、新会计准则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规定简述

新会计准则规定了非货币资产交换的两种情况:一是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或换出的资产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如果这两者都满足,那么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超过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部分列入当期损益。但如果有确凿证据证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可靠,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当作为计量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涉及少量货币形式的补价收付,支付方和收入方,都要计算相关的当期损益。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1.不等价非货币换存在的规定不足

(1)认定标准的缺陷

有的时候,企业间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如提前收回款项、战略合作目的等等,往往进行不等价的非货币资产交换。非货币资产交换一般规定,涉及少量补价的,以补价低于整个资产交换金额比例的25%作为判定非货币资产交换业务的标准,即以等价交换为前提,支付方换入资产公允价值等于收取方换入资产公允价值加上收到的补价。

(2)换入资产成本认定的缺陷

在不等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加上支付补价,不一定和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相等,我国新会计准则对换入资产价值采用“出值定入值”的方法,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计量标准,这样的规定能起到有效防止舞弊的作用。然而在不等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情况下,换出资产公允价值+补价往往不等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这样就会造成双方企业入账和出账的金额不等,造成了不合理的勾稽关系。

(3)非货币资产交换损益确认的缺陷

在非等价货币性资产交易情况下,由于双方交换的资产公允价值并不一致,要产生一定的差价,对于这部分损益,因为这部分损益可以视为债务豁免、交易溢价等,所以与正常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混在一起确认是不合适的,这样会误导报表使用者对财报信息的解读。

2.相关税费处理规定尚存模糊之处

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中,无论是换出资产,还是换入资产,都要发生一定的税费支付,例如换入资产产生的增值税、入库费、运杂费;换出资产产生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然而准则对这些税费是否应当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并没有做出详细的规定。而且在补价占交换总资产的25%的分界线标准,并没有规定是否应该包括增值税,这在会计实务中,给会计人员带来了职业判断上的难题。

3.收入科目有待斟酌

新会计准则对非货币资产交换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规定,换出资产为存货,视同销售计入主营业务收入,同时结转主营业务成本;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要计入投资收益。但是就存货而言,非货币资产交换不属于经常性业务,是否应列入主营业务收入计入损益,是有待斟酌的。

三、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的改进建议

1.对不等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改进建议

(1)标准认定的改进

对于不等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双方企业计算补价比率的不同,造成对是否非货币资产交易认定的不同,这会造成双方资产入账价值的不统一和当期损益的计量口径不一致,给报表使用人和投资者造成了财务信息的扭曲。所以,单纯的定量标准不能作为是否非货币资产交易的判断标准。对此,建议在不等价非货币资产交换的条件下,以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为基础,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以实事求是的职业判断来区分是非货币性还是货币性资产交换。

(2)改进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标准

在不等价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的条件下,同时存在两个价值,可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不等价非货币性资产的相关规定,改变以出定入的计量方法,当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除非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有确凿证据证明更可靠时,再用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入账基础。这样就能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具准确性和相关性的使用信息。

(3)损益计量与确认的改进

对于不等价非货币资产交换的损益确认计量,应当参照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规定来进行,因为不等价非货币资产交换其实质是企业因为某些困难或战略目的而做出的某些让步或利益让渡,类似于债务重组的情况。所以在不等价交换条件下,可以将交换损益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资产损益。

2.完善相关税费规定的改进

对于相关税费的处理,在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市场条件和税法体系下,建议遵循以下方法:第一,为取得换入资产而发生的相关税费,除了抵扣掉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和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不能计入资产成本的税费外,都应当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价值中去。其理由是这些税费是为了取得换入资产而产生的必要支出,另外在我国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价格即公允价值往往包含着相关税费,实践中难以区分出其中的价外税。第二,换出环节支付的相关税费除了抵扣掉进项税额后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外,其他税费不应当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价值中去,因为这些税费跟处置换出资产相关,应视同销售行为,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

3.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入科目进行统一规定

建议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不区分换出资产的类别,统一以营业外收支科目来核算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因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市场货币经济环境下一般不是经常性业务,而且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往往带有一定的战略目的,列入日常的视同销售行为欠妥,列入营业外收支科目更科学。

4.对商业实质和公允价值判断进行更深入明细的规定,并加强对会计处理的监管

商业实质用简单的现金流衡量太过于简单,应当还需考虑资产功能性、管理者意图、交换特点、经济影响等因素,我国会计准则应当对商业实质和公允价值判断进行更深入明细的规定,同时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同时加强对相关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的监管,来提高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财务处理的客观公允性。

参考文献:

[1]盖地.《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解读[J].财务与会计,2009(03):56-58.

第3篇:会计舞弊论文范文

一、夯实固定资产核算、负债信息

1、固定资产核算更加全面、真实。新《医院财务制度》取消了修购基金科目,增加了累计折旧科目。新制度第四十七条规定医院原则上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性质,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残值。考虑了因折旧给医院固定资产核算带来的资产总值和净资产额的影响因素。而在旧制度中固定资产按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维修和更新。它存在以下弊端,(1)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是相互背离的。固定资产提取修购基金后,其账面价值并未减少,反映的永远是原值,造成固定资产的价值失真。(2)由于公立医院的建院时间都较早,房屋等建筑物原值较低及修购基金提取比例较低,造成提取的修购基金远远无法满足房屋修缮和固定资产更新需要。

2、固定资产的负债信息更加准确。集中体现在资产负债率指标上,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而资产总额是扣除累计折旧后的净额。在新《医院财务制度》下,由于固定资产提取折旧,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总额更加真实,计算出来的资产负债率也就更准确,从而更加全面披露资产负债信息,有利于加强资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在旧制度中,固定资产计提修购基金,不计提折旧,医院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项目只反映原值,不能反映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提取的修购基金,由此形成的固定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净资产总额和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失真。

二、反映的科目更加全面,更具有实用性

1、反映的科目更具有实用性。新《医院财务制度》第十八条规定的收入包括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和其他收入。与旧制度相比,取消了上级补助收入,增加了科教项目收入,并将药品收入纳入到医疗收入的明细项目里,同时在医疗收入项目中增加了药事服务费收入。笔者认为把医疗、药品收入核算全都合并在医疗收入中核算,比较符合医院医、教、研三位一体的实际情况,弱化了药品加成收入对医院的补偿作用,同是增加了药事服务费收入,既体现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核心,又规范加强了医院各项收入的核算与管理,也更符合国际惯例。旧制度中将医疗收入与药品收入分开核算,极易造成人为分摊管理费用处理不当,而影响医院的收支结余。

2、反映的科目更加全面。新《医院财务制度》采用了一个新会计科目待冲基金。来记录用财政性资金购买资产提取的折旧,提取时,预存在待冲基金科目里,等到该项资产要被摊销、清理的时候,冲销待冲基金。这样,医院就可以把财政性资金和非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区别开来核算,通过待冲基金对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进行有效的过程性管理。同是也兼顾的满足了预算管理需要,会计科目更具全面性。

三、强化成本核算、控制

1、强化成本核算。新《医院财务制度》第二十九条指出成本核算一般可以分为科室成本核算、床日和诊次成本核算等。三级医院和其他有条件的医院还应该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在进行以上成本核算是还可以开展医疗全成本核算和医院全成本核算。新制度第三十条还对医院科室的分类、科室成本的归集、科室成本的分摊等均做出了明确规定。第三十四条还特别指出一般不应计入成本的范围。相比较,新制度重点强化了对成本管理的细则要求。而旧制度则是简单的把成本费用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按人员比例分摊,成本费用管理较粗放。

2、加强成本控制。新《医院财务制度》第三十五条指出医院应针对成本核算的结果,采用趋势分析、结构分析、量本利分析等方法及时对实际成本变动情况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高成本运营效率。第三十六条也指出公立医院应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各种管理方法和措施,按照预定的成本定额、成本计划和成本费用开支标准,对成本形成过程中的耗费进行控制。总之,要求公立医院建立健全成本定额管理、费用审核等制度等,控制医院成本费用有效、合理支出。而旧制度只提出哪些应计入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对于成本控制只是简单指出医院的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并无具体成本控制的方法、措施。

四、加强内部监管,强化外部审计

1、加强内部监管。新《医院财务制度》第六条指出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其他医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设置。医院的经济效率并不是简单地表现为像企业那样的利润结余,而是和社会效益还有着很大的关系, 设置总会计师就是协助院长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制定综合目标管理等计划、措施、反馈、修正等工作。旧制度则只提出符合条件的医院应建立总会计师制度,从应建立到须建立,仅一字之差,却传递着一个积极且重要的信号,即无论是从医院自身发展到配合政府部门的监管需求,体现了设立总会计师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2、强化外部审计。新《医院会计制度》第六条指出医院对外提供的年度财务报告应按有关规定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 为此,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11年1月,还专门了《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的通知。旨在配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创新医院财务监督机制;促进公立医院加强医院内部预算和成本管理;加强政府卫生投入的使用监督;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和措施;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形成科学有效的外部审计监督,对于推进公立医院的资金绩效评价、强化财政监督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五、加强医疗风险意识管理

新《医院财务制度》第六十二条中,专用基金的范围,取消了修购基金,增加了医疗风险基金,并规定医院累计提取的医疗风险基金比例不应超过当年医疗收入的1-3。由于医疗行为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当前医疗事故及其经济赔偿不断加大,严重的医疗事故会造成当月的支出大幅增加,特别严重的事故及经济赔偿会影响到医院的正常工作进行,为此,医疗风险基金势在必行。而旧制度中没有进行医疗风险防范要求,缺乏抵抗医疗风险的内容。医疗事故经济赔偿在只有在发生时,列入其他支出科目,未涉及抗风险问题,也有违会计的稳健性原则。

六、完善财务报告体系

第4篇:会计舞弊论文范文

关键词:上市公司 会计舞弊 表现形式

一、会计舞弊的概念

国内外对于会计舞弊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理解。至目前为止,对于会计舞弊这一概念学术界尚未有一致的定义。根据我国2001年7月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错误与舞弊》中对“会计舞弊”的定义为: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包括会计人员或有关当事人为了谋取经济利益采取非法手段进行会计处理的不法行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将会计舞弊定义为: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正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由此可见,会计舞弊是指财务造假主体为获取不正当经济利益采取非法手段故意的、有目的的谎报具有重要性质和实质性财务事实的违法行为。

二、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表现形式

(一)利用关联交易:

1.关联购销。关联方之间的商品销售和提供劳务,最终并未将其产品销售出去,形成上市公司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利润转移而已。

2.关联方企业相互承担债务和费用。上市后,控股公司继续由关联公司为其提供后勤服务。因为各项收费的具体标准和摊销原则操作弹性很大。当股份公司出现经营不善等情况时,子公司可以主动调低上市公司的应缴费用,或直接承担控股公司的相关费用等以此达到转移费用、增加上市公司利润的目的。

3.虚构关联交易。主要做法是在关联双方签订销售合同时,将库存商品中尚未出售的资产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资产确认为资产;从而虚增企业当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通过银行间相互转账虚列收入、虚支成本从而达到虚构利润的目的。

(二)运用不恰当会计政策:

1.改变折旧政策。折旧政策包括两个因素即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折旧年限的确定可以通过人为估计来实现,上市公司可以依据资产预期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选择折旧方法,但因实现方式的概念并不清晰。通常试图通过降低当期的折旧费用的手段来从而增加当期利润。

2.滥用资产减值准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的不允许转回减值的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以长期股权投资等长期性资产,其他如存货、应收账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委托贷款等资产的减值准备仍可转回。

3.使用不当的收入确认方法。根据新会计准则,收入的确认应该在满足收入的确认条件时才应予以确认和记录。但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经常通过舞弊的手段虚增销售收入。主要方法包括提前确认收入和扩大销售核算范围虚增收入。

4.使用不当的费用确认方法。收益性支出资本化,就是将期间费用以及应当与本期收入配比的营业成本等故意列作长期资产,以此虚增利润。

费用摊提目标化,企业基于配股、增发等融资目的,或者为了迎合市场盈利预期等,常常人为调节诸如广告费、折旧费、研发费、预计损失、无形资产摊销等费用的计提或推销的依据比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折旧及推销期限的延长或缩短均可使当期费用减少或增加。

(三)虚构交易事项:

虚构交易事项通常涉及到虚构销售业务、伪造经济合同、填制虚假发票、银行账单、海关报关单、税务发票等等一系列原始凭证。

三、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的识别

1.资产负债表项目分析

(1)资产项目分析。分析应收账款项目首先要考虑应收账款的规模与企业的信用政策、经营方式、行业特点是否相称,考虑应收账款的来源。其次,应该考察企业应收账款背后是否有真实的交易,企业是否按规定对应收账款计提了充足的坏账准备,并且建立了科学的应收账款管理政策。

(2)负债项目分析。分析负债项目要同企业的经营形式相联系,分析企业采购政策、分利政策、付款政策和其他经营特点。对于商业企业,通常是流动负债和销售收入同时增长;对于工业企业,通常是长期负债和利润项目增长,而流动负债无明显变化。

2.利润表项目分析

(1)收入项目识别。首先要关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其次,要分析主营业务税金与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是否合理。第三,将主营业务收入与现金流量表结合分析,判断其与现金流入量是否协调。

(2)费用项目识别。对于费用项目的分析应当重点关注两点。一是销售费用与销售收入的数额。二是关注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

(3)利润操纵分析。分析企业是否存在利润操纵,首先要判断企业利润的来源,如果企业利润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一次性利得而不是企业的营业利润,那么利润真实性则需要深入分析。长期依靠利得获利的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持续经营的前景不容乐观。并且利用利得操纵利润操作上容易,效果直接而明显,是上市公司的常用手段。

此外,要留意企业利润的现金保障。企业现金流既是企业盈利能力的体现,也是企业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的保障。通常来讲,企业通过粉饰利润表进行财务舞弊的可能性比较大,而操纵企业现金流的难度却非常大,因此分析企业价值和盈余质量时,一定要分析现金流量。有些企业净利润很高,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却很低甚至为负,这些上市公司实施财务舞弊的可能性较大,因为虚构的交易收入可以虚增盈余,但那些子虚乌有的所谓应收账款是无论如何也带不来现金流量的。

参考文献:

[1]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识别研究 杨薇 《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05-01

[2]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经济学分析及其监管研究 陈淑萍 《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7-10-01

第5篇:会计舞弊论文范文

世界范围内财务舞弊案的持续发生,使得财务舞弊的治理问题在21世纪重新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首先从财务报表舞弊的含义和形式出发,阐述了舞弊的各种动机,这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审计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然后详细分析了财务报表审计中针对舞弊的重要审计程序,提出了对财务报表审计策略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审计

自从中国建立证券市场以来,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层出不穷,其造成的损害异常惊人,许多学者开始更多地关注财务报表审计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中的效应,如何完善公司财务报表审计以抑制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形式与动机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简化就是财务报表中的故意错报和遗漏,其形式主要包括:1、虚构交易或事项。常见造假手段包括虚构销售对象、填制假入库单、假成本计算单、假发票、假出库单等。2、会计“摆弄”。混淆借款费用资本化与费用化边界,在股权投资核算上做手脚,随意确认收入、成本和费用或收入确认的时间差,虚拟资产挂账。3、掩饰交易或事项。掩饰交易或事项的常见作假手段有对于重大事项隐瞒或推迟披露。4、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的盈余管理。比如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不当,变更资产减值准备比例,冲回上年计提等。

上市公司对报表进行粉饰,往往带着明确清晰的目的,使其能在证券市场中更好地发展。其主要动机可分为:1、为获得上市资格条件。一些业绩并不是十分好的企业,为了达到上市资格条件,必然通过各种舞弊手段进行会计处理。2、为提高股票发行价格。在利润指标为基础的定价模式下.公司必然会以种舞弊手段虚增利润,以期达到抬高发行价,使公司筹集到更多资金的目的。3、为获得再融资资格条件。一些达不到净资产收益率要求、但有着强烈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就通过操纵利润来达到目的。4、避免被特别处理或退市。出于逃避惩罚,不愿意因连续三年亏损而退市的公司,具有巨大的利益驱动粉饰财务报告,甚至是舞弊的手段,来使公司扭亏为盈,隐瞒亏损,避免被ST或PT处理。

二、上市财务报告舞弊审计的意义

加强舞弊审计不仅是落实宪法、审计法的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化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

(一)舞弊审计对被审计单位的威慑作用

舞弊审计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对防范舞弊行为具有良好的作用。审计委员会在对防止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重点表现在它的威慑作用上。舞弊审计的存在,舞弊审计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都会对那些企图进行舞弊行为的人形成强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舞弊行为的发生。

(二)审计机构更好地识别审计风险,提高了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查处舞弊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工作上的一致性,为外部审计利用内部审计资源创造了条件,也成为外部审计应对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外部审计开展工作时,通过内部审计报告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管理情况,对内部审计揭示的管理缺陷和薄弱环节,予以重点关注,执行更为详尽的审计程序,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由于外部审计尽可能地保证了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舞弊审计在内部的良好发挥即可为审计机构起到支持和指导的关键作用,减少了重大错报,使审计质量更稳健。

三、上市财务报告舞弊审计的措施和策略

(一)保持职业谨慎,识别财务报表舞弊风险

红旗标志是一种有效评估舞弊风险的评估工具。包括压力方面的红旗标志、机会方面的红旗标志、自我合理化方面的红旗标志。当上市公司存在上述一个或多个风险因素,则说明舞弊风险较大,审计师应搜集更多的审计证据以防范审计风险,该理论对于指导审计人员对舞弊风险的判断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针对识别的财务报表舞弊风险,实施重点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应当格外注意对重要审计程序的实施,这将有助于发现和查处财务报表舞弊。第一,分析检查记录或文件。由于企业的会计业务繁多且复杂,我们在检查会计记录或文件时就需要关注各种奇异事项,利用奇异分析技巧迅速的发现舞弊。第二,函证。通过函证,注册会计师可以获取重要的外部证据,这是对付财务报表舞弊的锐利武器,同时遵循重要外部证据亲自获取原则。第三,监盘。注册会计师必须重视实物监盘,在盘点时,注册会计室必须到场,亲自监督盘点人员的盘点和计数,必要时应该亲自抽盘部分存货。第四,分析程序。当注册会计师怀疑存在舞弊时,分析程序显得更加重要,会增加发现虚假财务报表的可能性,如果通过分析程序发现重大差异应进一步调查。

(三)关注财务报表舞弊重点领域的审计

重点账户的审计是审计人员关注的重点,这些账户的审计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着眼于银行账户、存货、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待摊费用和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账户等的审计,采取不同的审计措施,审查各账户反映的业务是否一致,有无在各银行账户之间串户的行为,存货监盘是否实施到位,有无利用“应收账款”转移资金,坏账损失的确认及其账务处理是否符合制度规定,待摊费用确认标准和计量方法是否被任意改变。另外,建议监管部门要督促公司建立和完善相关资产核销管理制度,使资产核销更加规范化和程序化。

(四)财务报表舞弊审计的注意事项

首先,审计人员要面对公司内部管理者以及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度,使得审计人员要加强其专业判断能力。其次,在企业组织内部,要关注内部控制的状况和有一定权限接近企业资产的员工的个人审计期间表现,并“换位思考”一些最常见的舞弊预兆信号。最后,注重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在舞弊审计中的应用,判断财务报表中列报的所有信息的变化是否与舞弊相关。

参考文献:

[1]袁春生.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2

[2]黄金凤.论上市公司舞弊审计策略[J].中国总会计师,2011,3

[3]王茜.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手段与审计策略[J].学术论文,2010,6

第6篇:会计舞弊论文范文

最后本文提出公司从对信息公示认识、对会计处理辨别、企业内部控制,伦理道德观等方面着手改善,防止类似会计舞弊事件再次发生,以期我国上市公司得到启迪和借鉴。

关键词:会计舞弊;道德建设;信息公示

一、引言

会计舞弊的现象每天都在上演,其危害不言而喻。如何避免和防范会计舞弊的发生是一个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严谨深入得分析了戴尔储备金舞弊和违反公示的问题,详细了解了戴尔公司会计舞弊问题的成因、采用的手段、舞弊后的现象。通过分析个案以期得到防范会计舞弊发生的解决办法,给我国上市公司带来启示,引导社会经济良好有序的发展。

二、戴尔公司会计舞弊案例的描述与分析

(一)违反公示与收取回扣

回扣也是公司营业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购买商品的价格不同,产生的回扣也不同,所以针对具体的产品回扣是有一定的上限。如果回扣过高,占公司营业利润比重较大,就说明公司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在对外的公司财务报表中都要明显的公示。让投资者可以进行有效的投资和判断,维持证券行业的良好发展。

2005年美国证监委员会调查戴尔财务状况期间发现其存在违反规定的会计行为。戴尔没有将能影响到其营业利润的巨额回扣进行任何及时有效的公示,并虚假的财务报告。从2002年开始因特尔和戴尔达成协议,因特尔成为戴尔电脑芯片的唯一供货商,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向戴尔公司提供大量的资金作为回扣。这笔回扣金额巨大,大到可以对戴尔营业利润造成实质性的影响。按照规定来说,戴尔应该将这笔回扣在财务报表中进行公示,然而戴尔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把这笔资金算作营业收入。戴尔的这种行为显然违反了会计标准。不过由于当时社会监管制度的缺失,SEC竟然没有对戴尔进行制裁。因特尔提供的大量回扣明显的增加了戴尔的营业收入,戴尔为了掩盖这一事实,将其解释为费用的降低及产品成本的减少。到后来,戴尔开始使用AMD提供的芯片,因此因特尔公司拒绝再向戴尔提供资金,造成戴尔营业利润和股票的急剧下滑,戴尔出现财务困境,同时也给大量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由此可以表明戴尔存在违反公示和财务造假的情况。

(二)对回扣和虚假公示的掩饰

本文前面提到过,基于各种原因戴尔要求因特尔支付的回扣逐年增加,而且数额巨大。戴尔显然没有意识到这种做法的危害,也没有认识到这种巨额回扣已经严重影响到公司营业收入的实质。公司高层刚愎自用,依旧要求增加回扣。但是在相关的报告书中并没有提到或公开任何关于回扣的处理。回扣的不断增加造成戴尔公司的经营利润逐年上升。按照会计准则和行业要求,这种回扣应该在财务报告进行及时有效的公开。但戴尔并没有这么做,只是轻描淡写的将收入的急剧增加解释为费用的降低及产品成本的减少。很有意思的是,戴尔CEO在2004年提出,戴尔电脑芯片的货源已经有了强有力的保障,供应链已经掌握在戴尔手中。在财务报表中对回扣的事只字不提。

2007,戴尔透露出了使用AMD产品的想法,并将其作为戴尔特定使用产品。可以想象,戴尔公司的这一决定,一定会对因特尔的经营业绩造成影响,使其市场份额严重缩水。相反,AMD公司在蓬勃发展。这不是因特尔公司愿意看到的。可以想象的到,少了因特尔支付的大量回扣,戴尔的营业收入会显著的下降。果不其然,英特尔刚一停止向戴尔支付回扣,戴尔就受到重创,营业利润直接断崖式的下降36%。这与之前戴尔积极营造出来的公司业绩平稳增长的假象大相径庭。这才是戴尔公司的真实状况。不过,戴尔方面相当淡定,用产品价格普遍降低的接口来掩饰公司营业收入急剧下降的事实。这是蒙蔽投资者的行为,严重违反证券法律。

三、防范会计舞弊的应对措施

(一)提高对企业信息公示的认识

我们知道,回扣是营业利润的重要部分。但是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公开。如果回扣没有及时有效的公开,投资者就会根据虚假的信息做出错误的投资,对投资者造成损失。戴尔公司的会计舞弊案件不是个例,很多公司都或多或少存在类似问题。通过分析案列,让投资者和监督者得到有用信息。从戴尔公司的案例分析来看,作为投资者不仅要由要有极强的判断力,还应该更加关注企业的信息公示,判断其是否真实有效,清醒的认识到信息公示的作用,辅助自己进行科学有效的投资。

(二)加强对会计处理的辨别

会计销售金额与比率相离走向与利益的夸大有一定关联。不过,美国证监委员会通过分析戴尔在特定期间利润急剧减少发现其中存在问题的,在以前处理的案例中,几乎没出现过这种情况。因此,我们应该针对具体的情况来考虑和看待回扣的会计处理和公示。

(三)加强管理者的道德建设

公司管理者的任何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到公司未来的走向,影响到公司的生产经营。如果高层管理者没有很高的人格道德,很可能造成上梁不正下梁歪的不好的风气,所以加强对管理者的道德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关于戴尔公司会计舞弊案例的启示与思考

整片论文主要围绕了信息公示和储备金舞弊进行分析讨论。形成这两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市场监督机制不全面,公司管理人员道德品质不坚定,企业内控制度不严谨或落实不到位等。这就涉及到了主管和客观层面。公司主要负责人因为眼前利益的诱惑,承担过重的财务压力,或者炒股的行为需求等,在没有道德约束的情况下产生舞弊;同时,因为相关财务制度和机制的落后,人们不能及时有效的发现虚假的信息,监管不到位等导致舞弊的发生。大部分发生舞弊的公司都存在内控缺失的问题。

本研究对戴尔公司会计舞弊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分析了其出现会计舞弊的原因与手段,要对公司领导及管理层不断的进行社会道德教育,才能最终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满足市场的要求。我国现在的管理观念比以前更加的实用,更加先进,逐渐向发达国家看齐,正在良好的发展道路上前进。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的财务管理模式还存在不足需要改进,怎样才能把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做好,是继续我们现在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W.R.Kinney.Jr,L.S.McDaniel.Characteristics of Firms Correcting Previously Reported Quarterly Earning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9(11):71-93.

[2] Obeua.S.Persons.Using Financial Statement Data to Identif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J].Journal of Applied Business Research,1995(11):127-145.

[3] 张改玲.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及防范刍议[J].企业导报,2012(1):98-101.

第7篇:会计舞弊论文范文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问卷发放说明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在对影响会计舞弊心理因素深入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 心理学视角的会计舞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与存在会计舞弊的可能性的前提下,不同认知风格与人格类型的人发生《会计舞弊可能性的调查问卷》。问卷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会计舞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第二部分为会计舞弊发生可能性的调查问卷 ,第三部分是被调查者填写的匿名个人相关背景资料。问卷采用Likert五级量表记分法。

第一部分:心理学视角的会计舞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请从第三方的角度来判断表1中各因素对会计舞弊的影响程度,并在您认为合理的选项下面画“√”。

每二部分:会计舞弊可能性的调查问卷

请从第三方的角度判断,在存在舞弊机会的情况下,表2中各种人格特质的人会发生会计舞弊的可能性。1代表“非常可能”,2代表“有可能”,3代表“不确定”,4代表“不太可能”,5 代表“完全不可能”。

第三部分:背景资料

1、您的年龄是:( )

A20~30 B30~40C40~50D50~60

2、性别:()

3、您的职业类别是:()

A会计员B会计主管 C财务经理

D财务总监E大学教师 F审计人员

4、从事会计工作有多长时间?()

5、您所在单位的会计人员数:()

6、您所在单位的性质是:()

A 私企B外企C行政机关D 事业单位

7、您的最高学历是:()

A中专 B大专C本科 D硕士及以上

8、您所学的专业是:()

A财会类B非财会类

9、您的技术职称是:()

A高级会计师 B会计师C初级会计师D会计员

10、您是否为注册会计师(包括执业和非执业):()

A是 B否

(二)调查问卷的发放本次调研共发出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43份,回收率为71.5%,其中有效问卷为119,有效回收率为59.5%。问卷的发放时间是2010年12月29日,回收截止时间为2011年2月20日。调查者所在的城市分布比较广泛,有广州、深圳、杭州、武汉、哈尔滨、济南、重庆等,调查者全部具备会计从业资格,并且全部在从事会计行业。

二、调查结果的数据处理

(一)第一部分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处理 为了从调查表中所列出的16项影响我国会计人员会计舞弊的因素中找出主要因素,利用SPSS for Window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到10个主成分见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其抽取特征值大于0.5的因素10个,累计方差贡献率86.9%,能解释项目的绝大部分差异。可以认为这10个因素构成问卷调查表中关于影响会计舞弊因素的16个项目的主因素。为了得到10个影响因素的构成,对因子载荷矩阵作方差极大化旋转,得到因子载荷矩阵如表4:

根据表4得到10个主成分的构成内容。在这些主成分中,有些由两个要素构成,有些由单一要素构成。依据每一主成分的构成要素,对其命名。主成分由单一要素构成的,可按原要素名作为主成分名,主成分由两个及以上要素构成的,根据构成要素的含义进行重新命名,其结果如表5所示:

为了了解这10个影响因素对会计舞弊影响程度有无显著差异,本文以各相应因子载荷作权数,依据调查表中被调查者对每一因素的重要性程度的评分,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各主成分的平均得分,并按升序排列,其结果如表6所示。

综合上述内容,即成就-权力动机、群体因素、亲和动机这三个因素对会计舞弊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而领导专制行为与员工的意志强弱、生理安全需求动机、爱和归属-尊重需要动机这三个因素对会计舞弊的影响与其他因素相比有显著区别,是对会计舞弊影响最大的因素;事业型的风险偏好性格、依附型性格、低风险偏好性格、自我实现动机四个因素虽然构成影响会计舞弊影响因素的主成分,但与其他因素比较要弱。

(二)第二部分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处理 对第二部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时,得到主成分提取结果见表7所示:

由表7可知其抽取特征值大于等于0.771的因素有6个,累计方差贡献率81.8%,能解释项目的绝大部分差异。可以认为这6个因素构成问卷调查表中关于影响会计舞弊因素的9个项目的主因素,在9个项目中,其中有1个项目对因子载荷矩阵在各成分上的程度不高,可以认为这个因素对主成分不敏感,将其去掉。对因子载荷矩阵作方差极大化旋转,得到因子载荷矩阵如表8:

根据表8得到6个主成分。在这些主成分中,有些由两个要素构成,有些由单一要素构成。依据每一主成分的构成要素,对其命名,其结果如表9所示:

了解这6个主成分发生会计舞弊可能性的大小程度,本文以各相应因子载荷作权数,依据调查表中被调查者对每一因素的重要性程度的评分,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各主成分的平均得分,并按升序排列,其结果如表10所示: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在存在会计舞弊机会的前提下,场独立型认知风格、场依存-外部归因认知风格的会计人员发生会计舞弊的可能性较大;而A型人格-外部归因认知风格、社会奖赏型人格的会计人员发生会计舞弊的可能性不太大;自主型人格、B型人格发生会计舞弊的可能性很小。

三、结论

通过《心理学视角的会计舞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得出领导专制行为与员工的意志强弱、生理安全需求动机、爱和归属-尊重需要动机这三个因素是对会计舞弊影响最大的三个心理因素,影响强度依次增大;成就-权力动机、群体因素、亲和动机这三个心理因素对会计舞弊的影响程度一般;事业型的风险偏好性格、依附型性格、低风险偏好性格、自我实现动机这四个心理因素对会计舞弊的影响较弱。

通过《会计舞弊可能性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得出在存在会计舞弊机会的前提下,场独立型认知风格、场依存-外部归因认知风格会计人员发生会计舞弊的可能性较大;而A型人格-外部归因认知风格、社会奖赏型人格的会计人员发生会计舞弊的可能性一般;自主型人格、B型人格发生会计舞弊的可能性很小。

针对上述结论,笔者得出以下建议:一是规范管理层的领导风格、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完善合理的薪酬福利计划体系、创建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等,从影响会计舞弊发生的心理因素角度入手来减少甚至避免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二是可以对会计人员进行相关的认知风格与人格类型测试,以此判断会计人员的认知风格和人格类型,对容易发生会计舞弊的人格类型与认知风格的会计人员给以较多的关注与监督,从这两个心理维度避免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月娥:《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

[2]付小平、张文贤:《会计行为独立性的探讨》,《上海会计》 2003年第12期。

[3]胡君辰:《管理心理学》,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4]李容华、刘国华:《会计行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

[5]林钟高:《会计行为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罗怡珍:《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台湾西书出版社2001年版。

第8篇:会计舞弊论文范文

目前审计职业界普遍使用的审计风险模型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83年提出的。该模型认为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要素组成,对审计风险的计量为: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根据上式,在既定的审计风险下,检查风险可计算如下:

检查风险=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根据上述模型,审计主体在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时,首先要评估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在此基础上推算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该审计风险模型存在如下缺陷:

1.1只定性分析审计风险该审计风险模型只是定性地分析了客观存在的风险。该模型考虑的风险只考虑了有关审计风险控制的环节,并用公式来描述审计风险的概率,无法直观地进行定量分析,即计量审计风险给审计主体带来的损失金额的可能性。

1.2审计风险因素不全面该模型考虑的风险只与审计过程和审计顺序有关,即只从审计主体的审计检查方法和审计对象的经营、内部控制方面考虑审计风险因素,未充分考虑审计风险产生的其他主要原因,如报表使用者的诉讼请求因素、社会宏观法律环境因素等。

1.3无法描述道德风险审计案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非完全是由于技术上或程序上的失误造成的,审计主体的日常行为和工作态度有时也会成为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人们除了关注审计技术和程序的发展外,亦开始关注审计主体的自身行为,由此产生了审计主体的道德问题。但是,传统的审计模型无法描述由于不道德行为所产生的风险,包括:企业与审计主体串通舞弊,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审计主体接受贿赂;审计主体为了经济利益压低价格有损同业等。

1.4对审计风险的表述不完整随着审计风险含义的扩大,审计风险控制就不能只局限于审计过程和所审计的对象,必须把审计风险的控制放在一个系统中全面把握,还应考虑审计环境影响、人员因素及后果等。审计风险范围也应扩大为审计主体风险、会计师事务所风险和会计行业风险,还包括审计结论利用中产生的法律风险以及赔偿风险。

2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发展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形式上有所简化,但审计风险的内涵和外延却扩大了。

2.1认定层次风险认定层次风险指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其他相关具体认定层次的风险,包括传统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认定层次的错报主要指经济交易的事项本身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发生的错报,企业管理当局由于本身的认识和技术水平造成的错报,以及企业管理当局局部和个别人员舞弊和造假造成的错报。

2.2会计报表整体层次风险会计报表整体层次风险主要指战略经营风险(简称战略风险)。把战略风险融入现代审计模型,可建立一个更全面的审计风险分析框架。

2.2.1从战略风险的定义来看:战略风险是审计风险的一个高层次构成要素,是会计报表整体不能反映企业经营实际情况的风险。这种风险源自于企业客观的经营风险或企业高层通同舞弊、虚构交易。传统审计风险模型解决的是企业的交易和事项在本身真实的基础上,怎样发现会计报表存在的错报,将审计重点放在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层次,而不从宏观层面考虑会计报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这很可能只发现企业小的错误,却忽略大的问题;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解决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层通同舞弊、虚构交易或事项而导致会计报表存在错报怎样进行审计的问题。

2.2.2从审计战略来看: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是在系统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基础上的重大创新。从战略角度入手,通过经营环境—经营产品—经营模式—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可将会计报表错报风险从战略上与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模式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在源头上和宏观上分析和发现会计报表错报,把握审计风险。而将环境变量引入模型的同时,也将审计引入并创立了战略审计观。

2.2.3从审计的方法程序来看: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注重运用分析性程序,既包括财务数据分析,也包括非财务数据的分析;且分析工具多样化,如战略分析、绩效分析等。例如毕马威国际(KPMG)为应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理念与方法,研究制定了经营计量程序(BusinessMeasurementProcess,BMP),专门分析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和产业环境下的经营情况,以确定关键经营风险如何影响财务结果。BMP提供了一个审查影响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流的分析框架。

2.2.4从审计的目标来看:现代审计是为了消除会计报表的重大错报,增强会计报表的可信性。为达到此目标,注册会计师应当假定会计报表整体是不可信的,从而引进全方位的职业怀疑态度,在审计过程中把质疑一一排除。而该模型充分体现了这种观念。

3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分析应用框架

3.1确定总体审计风险概率审计风险可按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分为基本确定、很可能、可能和极小可能。可能性一般按概率来进行表述,如极小可能的概率为大于0但小于或等于5%。

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期望值很高,独立审计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消除会计报表的错误和不确定性;缩小或消除社会公众合理的期望差距。独立性原则的要旨是使注册会计师免于利益冲突,从而奠定正直与客观的执业基础,但独立性最终体现在注册会计师独立承担审计风险责任方面,因而降低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的“灵魂”。审计风险就是审计失败的可能性,它只能控制在极小可能程度以下,用数学概率表示应不超过5%。

3.2分析战略风险在确立了总体审计风险概率应该控制在5%以下之后,应全面分析战略风险。以企业的经营模式为核心,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了解企业的内外部经营环境、经营产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确定企业经营有效性和会计报表的关键认定是否合理、合法。新的国际审计准则列举了28种可能暗示存在舞弊风险的环境和事项(IAASB,2003)。

3.3分配剩余审计风险评估完战略风险概率后,可按照传统的方法分析认定层次的风险概率,两者结合起来考虑就是重大错报风险概率。最后根据确定的总体审计风险概率和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概率,得出关于剩余审计风险也就是检查风险的概率,据此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和范围,即可将审计风险减少到满意程度。

第9篇:会计舞弊论文范文

关键词:财务舞弊;行为原因;治理对策

财务舞弊是指舞弊人通过财务欺诈等违法违规手段,故意对财务报告中的数字和财务报表附注进行报错或忽略,来欺骗财务报告使用者,从而获得经济利益,最终导致他人受到伤害或遭到损失的行为。所以,如果不对目前越来越多且越来越严重的企业财务舞弊行为进行严加打击和治理,将难以有效健康的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文章分析了财务舞弊的行为原因和治理对策,对于防范财务舞弊,规范资本市场,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有着重要意义。

一、财务舞弊行为原因

(一)利益驱动是财务舞弊产生的本质原因

经济利益是产生财务舞弊的内部动因和根源,利益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财务舞弊所产生的利益远远大于其自身的成本,这也是为什么国际上在财务舞弊规范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仍旧不能完全杜绝这些作法的一种合理解释。1.企业利益。在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多种利益中,排在首位的便是企业利益。企业与国家之间,不仅存在着统一的关系,也存在矛盾的关系。企业获得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利润,国家取得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税收,经济利益的分配则是社会资本运动中企业与国家之间存在的最大矛盾。相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私营企业财务舞弊会更加明显,一些企业为了逃脱国家税收的目的就隐瞒收入,来变形的增加自己的利益。2.管理者个人利益。管理者在管理企业时更加注重个人利益。他们可能会因为要通过业绩考核或股票增加来主导财务舞弊。因为目前的上市公司主要是依照财务指标来考核公司的财务,只要财务指标完成的好,公司管理者就会受益的更多,社会地位也会逐步上升。相反,若是财务指标下滑,管理者利益就会一同减少,这时,管理层人员就会千方百计的增加业绩,通过财务舞弊来粉饰财务报告。

(二)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公司治理结构的目标是公司持有者在不干涉公司日常事务处理的同时,又能保证经理层以及股东的正常利益和公司利益的最大化。但在中国的现实情况下,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了包括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在内的公司治理结构相互约束、相互制衡的扭曲,这为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提供了很大机会。1.股权结构不合理。在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的财务的稳定状况以及公司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在金融市场上能够筹资到多少的资金,而提升股价有助于上市公司价值的上涨,使公司的大小股东和持有公司股票的相关利益方以及员工获得好处。股票的价格主要是由每股收益率和市场盈率决定的,所以公司大股东为了取得更高的利益就会通过使用不正当的关联交易,从而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也增加了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2.董事会疏于管理。董事会是公司权利的执行机关,在确保业务和财务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方面,有效的董事会能够扮演公平公正的角色。相反,一些董事会不重视相关控制,态度不端正,严重丧失职业道和职业操守,缺乏诚信。所以,作为高层控制者,不能有效的行驶自己的监督权力,就形同虚设。3.监事会监督弱化。监事会主要负责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但目前的大部分监事会成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并且公司的监事会大多数有内部人员兼任,其监督权力经常与自身利益冲突,并没有真正的达到独立,因而监事会监事可能不敢甚至不愿意尽全力认认真真的行驶自己监事审查的职权。

(三)外部原因

1.外部监管不力。在我国,主要是财政、审计、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来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监督,他们的作用都是及时发现公司的财务报告舞弊,并进行适当处罚,从而使公司在接受处罚后吸取教训,以后不再违反相关规定。但是目前,各部门效率低下,处罚力度又轻,对大部分公司的舞弊当事人不足以留下深刻的教训,也起不到震慑和警告的作用。(1)法律监督薄弱近些年来我国为规范公司经营行为、健全会计核算、完善会计信息披露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法律仍不够完善,行政处分对于某些公司和个人来说并没有太多的约束力,通过财务舞弊的得到的利益已经远远大于法律法规的警告处罚,使得财务舞弊没有从根本上解决。(2)企业外部监督不健全政府在制定政策方面往往也过多的考虑自身的利益,当企业的发展与地方正的经济决策目标高度一致的时候,地方政府就会对企业大力支持,往往会放松对企业内部管理的监督,即使发现了财务舞弊行为,也会选择包庇和隐瞒,来牟取利益。2.会计制度不健全。虽然我国资本市场近些年发展迅速,较改革开放前后有着巨大的进步,但真正公平的公允价值在某些情况下依然难以获取,会计制度依旧不够健全,这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财务报告的可靠性。3.财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财务人员是财务舞弊的直接参与者,如果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强,并且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都不够高,就会很容易的被外界压力和自身利益所诱惑,违背自己的意愿去迎合企业高层的领导,从而违反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故意伪造、变造会计资料来进行财务舞弊。

二、治理对策

(一)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是财务舞弊能够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加强企业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1.优化股权结构。我国的大部分上市公司之中总是存在着大小股东之间股权分化严重的问题,股权掌握在大多数人的手中,造成了“一股独大”的现象。所以要完善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首先就是要打破这种“一股独大”的持股比重,营造公平的内部环境,真正建立起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构建多元化的控股结构,并将经营权和所有权区分开来,使各个层次的人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从而避免财务舞弊的发生。2.完善董事会制度。董事会是连接所有者和经营者两方面的桥梁,但目前我国公司的董事会并没有真正扮演好这一角色,未能真正发挥监督的作用,很少考虑甚至不考虑除大股东之外其它层持股者和管理者的利益。所以,这就需要公司进一步的完善董事会制度,建立董事委员会及独立董事会,提高董事会的专业水平,防止所有者的干预,监督经营者的行为,抑制大股东的现象,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避免财务舞弊的发生。3.强化监事会职责。为了保证监事会监督职能的有效进行,首先应加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加大外部监事的比例,赋予监事会更大的权力。同时采用公开公正的方法,使监事会的所有成员都由真正的股东大会选出,且监事会的经费和薪酬由股东大会决定,对股东大会负责。提高监事会成员的个人素质和专业水平,增强监事会的责任感,在实际操作中公平公正的落实监事会的职权,实现监督作用。

(二)完善外部监督

为了防止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除了要完善好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还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外部监督,强化外部监督体制。各主管部门也应真正担起约束企业行为的责任,加强外部监管力度,做到有法必究,执法必严。1.强化法律监督。健全的法律制度是防范财务舞弊的基本保证,但我国相关方面的工作做得并不完善。相关配套的法律可使我国的会计准则具有更高层次的公正性,既能保证会计准则良好的灵活性,也能有效的防止财务舞弊的发生。2.健全企业外部监督。社会外部审计是防范舞弊的一个有效途径。一是要完善政府的监管体制,排除对企业经营的干预,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的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二是要加强政府审计部门的监督,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提高审计质量。三是加强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因为外部审计在维护证券市场的秩序、增加投资者的信心、提高财务报表可信性上起着重要作用。

(三)完善会计制度

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企业提供应当遵守的操作和具体的处理方法,细化准则的要求,完善准则的指南,大力约束企业处理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行为。及时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加大披露、监管力度,压缩财务舞弊的空间,尽量减少企业可以进行财务舞弊的地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使之更加严谨。

(四)加强财务人员的道德职业修养

国家和会计工作管理部门,应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促使会计人员的思想水平不断提高,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的行业理念,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使其能自觉抵制财务舞弊行为的产生,逐渐建立会计界公平、公正、诚信、良好的会计职业形象。导致财务舞弊定位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防范和治理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治理的路程是艰巨而漫长的,要彻底治理就不能只根据一种措施,必须注意对多种措施的综合应用。舞弊行为作为国际范围内的一个老问题,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也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解决企业财务报告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所有会计人和社会其他各界人士的长期共同努力。但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舞弊现象将会越来越少,企业想要进行舞弊也越来越困难。所以我们要相信在社会诚信逐步提高、法制逐步健全的情况下,财务舞弊必将得到有效的遏制和防范,终有一日会还给会计一片净澈的天空。

作者:秦柯 单位:郑州大学

参考文献:

[1]尤文利.论我国财务报表舞弊行为及其治理[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2]徐烈珍.浅谈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对策[J].财会天地,2011.

[3]薛萍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根源及治理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3,13.

[4]黄新建,吴江,付利.治理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15).

[5]张小萍.财务舞弊的产生原因及治理[J].财会经济,2005(3).

[6]黄新建.中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方式及对策研究[J].经济经纬,2006(4).

[7]梁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及其治理——以ZL公司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