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故乡的传说范文

故乡的传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故乡的传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故乡的传说

第1篇:故乡的传说范文

在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山村,那儿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中说那儿有一座山,这座山名叫做“无崖岭”,“无崖岭”的半山腰有一个悬崖,那是通往山岭的路,可是那条路只是一道窄得只能让一尺脚放上去的边沿,边沿上面是陡峭悬壁,下面则是望不到底的深谷,要想从这条路到达山顶,对一般的人来说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听说,那座山的上面,风景优美,鸟语花香,姹紫嫣红,还住着许多奇怪的生物,比如:多了一只脚的牛,长着翅膀的马,会说话的花草树木,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苹果,貌若天仙的仙女,长着一对雪白翅膀的天使……

还听说那儿有一条银色的瀑布,上面是没有颜色,而下面却是五彩斑斓,有红、黄、绿、紫、青五种颜色。我想:这大概就是王母娘娘的五彩瑶池吧。听说,那儿的仙女经常在那嬉戏,玩耍,所以时常有一些水被泼洒下来,那儿的人说,那些水就是露珠,所以经常有人会去那儿装“水”。

还听那儿老奶奶和老爷爷说:“那儿有一个美丽的仙女,名字叫做虹儿,她穿着七彩斑斓的衣服,衣服上有七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她一出现,天上就会有一条十分美丽的彩虹。

听人说,曾经有一位身强力健的青年就是从那条窄路登上山顶,可是他再也没有回来过。有人说:“他掉进了那个深不见底的深谷,摔死了。”也有人说:“他上去了,在那儿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第2篇:故乡的传说范文

许多美丽的故事,都发生在雨季。细雨催促着我们的脚步,也润湿着我们的衣襟和内心的渴。如果,一把四十八骨紫竹伞一如从容素净的云,轻轻地飘过来,伊人水波流转,四围暗香浮动,恍若置身西湖断桥西子香溪,就该演绎一出尘世相见欢了吧。

我们要赶赴的,也是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一群电脑上码字手机里冲浪的人,要去柳毅山,走进“柳毅传书”那一个美丽的传说。网络同居,短信情缘,爱情早已非复旧池台。一个速度的世界。庄稼溪流村落山坡,深深浅浅,层层叠叠,迅疾地起承转合。情缘谷到了。一条乡路冲开的深谷,立着三两石碑,在我的视觉的终点上,前埠下是史前的遗址,情缘谷也是一处遗址,爱情的遗址。雨后初晴。塔松撑着层层的绿和一树的郑重,迎春娇小的花黄得纯正而执拗,这些唇形的花,对生在灰褐色的枝条上,仿佛一种美好的爱情环绕着粗茶淡饭的生活,每一枝迎春都是一条通往爱情的大道。

一个时间里的深谷。我把自己走成柳毅,寻觅着从前的爱情。想起《圣经》,“我如青翠的松树,你的果子从我而得”,这“柳毅传书”的故事也是一部“圣经”,东方爱情的“圣经”。

此地注定是一个生长传说的地方。飞翔的风筝给予人们驰骋长空的想象,而神奇的泉让人们感激并敬畏着大地。深水一潭,四围用石头砌着,竖一石碑——“神泉”,一目了然,此地有神灵驻守着。典型的东方泛神论,大地处处皆神灵。泉水丰盛,外流,流成小溪,溪水犹如植物上的茎脉,曲折有致地打开修长的枝饱满的绿。传说,此泉能治百病,常年饮之,活血行气,强筋壮骨。周边的人们,用扁担挑了水桶,取神泉之水。腰身矮下去,空的桶向水的深一躬身,空桶不空,这桶就成为一个圣器,装满对大地的感激。神泉不是傲视众生的神,它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是鲜活在人们身体内部的血液。“柳毅井”也是这般光景。一片竹林守着一口井,仪式一般的场景,井边有凉亭,水位高于周边的地面,井台就有庙堂的意味了。这是崇拜的起源。神清气爽,人们喝着这些井水,朴素地信任着大地,这是一种地久天长的依靠,是凡俗的,生活的,也是崇高的,精神的。

柳毅传书的传说,就来自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崇拜和重构。书生柳毅是民间的,寒门出才子,他一个落榜人,遇见落魄的龙女,被一群羊放牧在丈夫的欺凌和郊外的荒凉之间,柳毅毅然慷慨相助,传书洞庭湖,女儿的苦难在父亲身上发生了痉挛,龙女最终出离婚姻的桎梏。柳毅这样的好人应该得到世间的福报。人们从大地之上找到了物证。柳毅山,这是爱情的伊甸园,也是凡世的理想国。这山,就与众不同了,不是一般的石头的堆积,是神山,柳毅得道成仙的山,领受着人们的尊崇和膜拜。

传说,是一场超时空的虚构接力,但它所传达的美好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建构,在一定程度上,比历史更能贴近人心,唤起一种创造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民间传说与正史典籍的对接,饶有趣味。很多传说里的人物,灵异古怪,正版的历史不见他们的背影,却以美好的艺术形象进入文学的历史。很多人物,在正史里粗枝大叶,一旦扎根民间的土壤,就枝繁叶茂了。

柳毅的故事,是民间的创造和流传,几乎每个讲述人都在既有的情节上添枝加叶,也追加着个人的情感体验,如同一棵庄稼,遇见勤快的农人,又赶上了好季节,雨水阳光一样都不缺,它便喀吧喀吧地拔节。柳毅这个名字,它传达的也是大地的信息。柳毅少时青灯黄卷,企图在尺牍之中打开广阔的世界,后落第,娶妻龙女,在故乡的柳毅山上修炼成仙。人生的美好归宿。柳毅的故事是把故乡作为“流奶和蜜之地”来呈现的。郑板桥是一位看见柳毅山的诗人,“隔岸桃花三十里,鸳鸯庙接柳郎祠”,他以诗歌的方式表达了对柳毅山一带这一美好世界的理解。

我们去的时候,山上的柳树看上去很年幼,稀疏的枝挂着嫩绿的叶,斜斜地纷披着,正是一些垂髫少年。左边是桃树。粉嘟嘟的花,搽了一些红艳艳的胭脂,这些花有一种清秀而妩媚的韵致。“天池”的水清且浅,一群红的鱼在绿的草里游出一些美丽的幻象,水的清爽经由波光投射到我们的脸上。柳毅传说长廊,显然是在图解柳毅人生的基本情节,花花绿绿的油彩,不是浓笔重彩,更像是一种遮蔽,柳毅的书,在一盏颤巍巍亮着的煤油灯下,会传得更久远,更形象。

柳毅传的书,不是手机飞信伊妹儿,这种貌似落后的传书方式,其实潜藏着人类宏大而敞亮的情感。怀揣的书信,使得柳毅成为燃着的焰心,身体里生出神性的力量,他坚定地走向龙女的故乡,这书信就有了别样的重量:回家,我要回家,回到久别的怀抱,泪流满面。柳毅的传书,传送的是一个民族恒定的情感:安居故乡世界,享受亲情和团圆。

柳毅传书,一个活着的神话。柳毅的足迹印在大地上,一步一步地走,他传送的是龙女的家书,唤醒的是人在物质世界的归宿感。至于柳毅在故乡世界修成正果,则是这种归宿感量化为一种衡度,一个人只有皈依他的故乡,才能找到爱和幸福,找到个体生命存在的全部意义。2008年,大雪封路,交通停滞,一群群农民工拖着行李和一年的疲惫,一步一步地挪向故乡的春节,就像无数虔诚的圣徒,走一步,身子一曲,四肢贴地,一个长头磕过去,磕向他们遥远的圣地。

第3篇:故乡的传说范文

前些日收到了一件由故乡寄来的包裹,落款是奶奶的名字。拆开一看竟是一包茶叶。时隔多年对故乡茶叶的记忆虽不完整,但见此茶叶,那些零碎的记忆碎片瞬间蹦进我脑海中,拼凑出一幅幅残卷。

故乡的茶叶非常的宽大。不同与其它地方的茶叶那样细弱、小巧。轻抚着眼前的茶叶,每一片茶叶都给我不一样的感觉。粗糙的像是脚踏着故乡的泥土,厚重而又底气十足;细腻的感觉又像是脚荡着故乡的湖水,滑润而又清凉如冰。我想,正是故乡独特的水与泥土才孕育出故乡特有的茶。

泡上一壶故乡清茶。青烟袅袅渐渐弥漫这一小块方桌但茶香却充满了整个房间。清香沁人心脾,微呡一口茶,微闭上眼,脑海中回想着故乡的点滴。思绪顺着清香将记忆深处的东西一点一滴的挖掘出来。

谈起故乡的茶,那就不得不说说茶在故乡的历史了。村里人并不是一种茶为生的,所以茶树在故乡的荒郊野外中不多见也不少见,只是零散的散落在村郊田野中。有关茶树在故乡还有一段传说哩!

这原本村子里是没有茶树的,那时的人们想要采茶叶必须要走十几里路到别村采摘。只是有日清晨,正赶往田地中干活的村人发现在村口老樟树下躺着一只白狐,村人当初并不在意。那白狐整日躺在树荫下,大概有三、四日了,也不知是为什么。小村庄信息闭塞,狐狸对与他们来说永远是奸诈、狡猾的代名词,早晚都是个祸害。于是一天夜里,月圆如银盘、亮如明镜。村中几位年轻小伙拿好工具正准备捕杀那只白狐,大家一到树底下才发现哪有什么白狐,但又有细心的村人发现有狐狸脚印从树下直通到村郊,大家便沿着脚印寻找。不知觉中又走回了樟树下。此刻正值夜半,乌云遮掩了明亮的月光。在寻找白狐的途中村人发现有几处地方狐狸脚印杂乱而且泥土刚被翻新过。一阵清风轻卷走暗云,于是冷清但又明亮的月光又再次倾洒世间。

村人也看见了那原本幽暗的树荫,树荫中正匍匐着一只毛色雪白的狐狸。它躺在那里十分的安详,气若游丝。突然白狐身上闪耀着白光,明亮的白光将树荫折射的如同白昼一般闪耀,仿佛是想同那夜空中的月亮一起驱赶黑暗的寒冷。“啪”的一声响彻半空,一道闪电如银光巨莽,劈向那棵树,使樟树裂成了两半,而那白狐也闪耀着万丈光辉渐渐融入到了樟树中。

村人渐渐从震惊中醒来,一时间大家都认为那只白狐修炼得道,成就了地仙。为了祈求白狐大仙的宽恕,村人便在樟树旁建了一座小祠堂,供奉白狐大仙。又过了几日,有下地干活的农人发现原来那几处可疑的地方竟长出了茶树苗。

虽然这是个传说,但小时候自己却对这传说深信不疑,总认为茶树便是那白狐大仙所赐。现在想想这些茶树大概是前人移植过来的吧。

茶对于村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早晨起来第一件事便是烧水、泡茶,在故乡这已是惯例了,延续了近百年。冬季时饮茶驱寒,夏季时饮茶清凉。中午下地干农活时,村人便会带上一壶早晨泡好的茶。干活时累了、乏了的时候便会放下手中的农具,来到田埂上猛灌一口凉茶。顿时便觉一股清凉的气流贯穿全身,一时间感觉就像是在沙漠中饮了一口甘泉,令人精神一振。然后躺在田埂上小憩一会儿,等阳光稍小些时便又拿起农具行走在田间地头。

傍晚热气仍为完全散去。干农活归到家的村人,来到村西边的湖中洗澡。湖水似乎是有着魔力一般,将村人的疲倦洗尽。再回到家中,泡上一壶清茶,坐在前院藤椅上小憩,等待着香喷喷的晚饭上桌。

记忆中村子里有位精通棋艺的老人。若是过了农忙时节,那他便会在村口的小路旁搭上一座小棚,摆上一张方桌,布上一幅棋局,泡上一壶清茶。遇到过路之人,那他便会邀路人来棚下坐坐,替他倒上一杯清茶,邀路人杀上一盘。开局时我们一群小孩会很自觉的闭上嘴,若我们很吵那位老人便立刻对我们吹胡子瞪眼喊道:“小鬼!去去去!走远些!”一改平常的和蔼形象。一天下来老人最多也就只能杀上四五盘,所以每次空闲时他便会教我们下棋,不过呢,那位老人说我天资平平,到现在我棋艺水平也只是个刚入门的水平罢了。

说到茶叶就不得不谈谈茶叶的制作过程了。杀青、揉捻、干燥,这是茶叶制作的基本步骤。在故乡,人们制作茶叶时会先用村东头古井里的清水将茶叶浸泡莫约半个时辰,阴干之后再进行杀青。杀青的方法一般来说有三种,炒青、烘青和晒青。村人都是通过炒清的方式来杀青。之后便是揉捻,茶叶可以揉捻成多种形状,村人则将其抓拍成片。只要茶叶干燥好之后便可以泡水饮用,但新茶大家总是喜欢将其储藏在瓷瓶中,大约半年之后再泡水饮用。对他们而言陈年老茶喝起来才有韵味,但我却独爱新茶。

五、六月份的故乡开始步入梅雨时节。油菜基本收割完毕,村人正翻土准备播种花生,水稻也结出了一连串稻穗,再过一、两个月便可收割。这样的空闲时刻采茶成了村人的休闲项目。

清晨,天正下着濛濛细雨,我穿好衣裳、背上背篓,邀几位伙伴同行来到村郊采茶。采茶是件及其无聊的事,所以那些活跃在江南丘陵和云贵高原的采茶女通常会用唱歌的方式来充实这无聊间隙,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我们头戴斗笠,脚穿雨鞋,穿行在泥泞的土地中。雨水打湿了我们衣角、吹拂这我们的面颊,令我们心中感到阵阵凉意。偶尔我们也会滑倒在泥泞的泥土中,红、黄色的泥土黏在衣服上,随手摘下几片宽大的树叶抹去身上的泥土,然后继续行走在山坡中。我们不会唱歌,但我们用自己的方式来充实自己,让自己一直走下去。

夕阳渐渐散开,为远方的天空抹上一片橘黄。雨后初霁的天空,空气竟是那么的清新。我们早已摘下斗笠,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背上满满一背篓的茶叶向那炊烟弥漫鸡犬之声相闻的村子走去。老远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不知觉中脚步加快了许多,将那即将散去的山霞远远的抛在了后面。

第4篇:故乡的传说范文

这里曾经是一片没有桅杆的

后来,时光褪尽了鱼的呼吸

水母的廊桥

褪尽了万千亡灵惊恐的眼神

再后来,水走山来

崀山如正值英年的壮汉

身披波浪底纹的衣衫

携霞光拔地而起

崀山原本无姓无名

传说杂生在虬枝劲草之间

作为崀山的后裔

我毫无选择地借助松油灯的微弱光芒

查找史籍,才懵懵懂懂得知

舜南巡经新宁,曰山之良而得此名号

睡在帝赐名号的崀山怀里

我常常在想,春风吹过来的时候

种子发芽,村庄拔节

崀山与扶夷水暗合的腰肢上

一定别着许多令人听了害羞的情歌

崀山,秤砣

为了逃避贫穷

我曾决绝地背弃崀山

拼命挤向陌生未知的城市

在城里呆得久了

电磁炉煤气灶煮出的饭菜

替代不了故乡炊烟的芳香

心里时时会涌起落叶般的伤痛

我是一个离开秤杆的秤砣

重重地跌落在异乡的巷道

空荡荡的夜里,除了写诗

只能与不接地气的屋子寡言相对

其实,我早该下决心了

今年一定要和那早起的春风

赶在星星隐退天幕之前

回到崀山,用急促的呼吸

深情拍打母亲寂寞久违的柴门

崀山,云杉

扶夷江温婉的流淌姿势

终日向崀山表达着不舍的恋情

高高的云杉站在崀山的肩膀上

用高过蓝天的心情

一次又一次,见证

山水妩媚相依的幸福

我守着城里沉重的月光

常常思念故乡朴素的云杉

常常渴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

闲云野鹤般的樵夫钓叟

以崀山为冠

扶夷水为带

云杉伴我成长的岁月潮音

如外婆交唱的童谣

在耳边扑哧扑哧直响

选择一个下雪的日子回到故乡

远远地就看见云杉

在阳光下

站成一树耀眼的婚纱

我毫不迟疑地拎着梦向她奔去

云杉,就是我要找的梦中人

崀山,月亮

桑田在左,桃林在右

在这个影迹飘忽的春天

我唯一要做的事情

就是想像画里的月亮如何转身

转身之后

是否还维持安静的姿态

收留我绵长缱绻的乡愁

那一闪而过的白云

在风的怂恿下随意铺展

纸上的月亮

在南国小城孤寂的角落

照着崀山牙龈疏松的村落

照着老屋门前驼背的银杏

还有衔着春泥归巢的燕子

儿时陌生而熟悉的歌谣

常常在耳畔勾兑记忆

寂寞伤感成册的时侯

写在纸上的月亮呵

也可抚慰我光芒渐暗的心

崀山,葵花

故乡的葵花是最有灵性的

每日对着太阳,专注地

转头或者摆向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

一个人与一个村庄

不离不弃的爱情

老家,老得有点像发暗的光线

我虽不是那朵天天向上的葵花

但我悬挂在异乡的心

有着和葵花一样的贞情

每时每刻,都开在那块泥泞而富饶的土地上

每当我给祖宗上香时

那缕裹着思念与疤痕的烟雾

总是有情有义地

飘向新宁崀山的那个方向

崀山,杜鹃

火红的霞,胜似旗帜

于我思乡无边的梦境

开在枕上即将发芽的泪水里

杜鹃开了,我在梦里抱紧故乡

用尽心力

装扮母亲华丽的衣襟

春将尽,落红缤纷

雁北飞,聚散匆匆

我举起潦草的酒杯

想邀那花中人

醉倒在崀山的天边

屏息静气,按下快门

把杜鹃一枝一叶一花一瓣摄入心底

从此,每当崀山浮上心头

第5篇:故乡的传说范文

孟婆汤

在黑暗里沉寂了亿万年的幽冥,静默流淌的奈河,煞气冲天的阴山……所有的一切缚住了来自人世的生灵。孟婆机械地将一碗幽蓝色的液体递给眼前的灵魂,看着他喝下去。尘世间便又多了一个人。

那碗幽蓝色的液体便是孟婆汤,它能带走每个灵魂前世的所有记忆。

这是一个关于遗忘的传说,又是一个被人遗忘的传说。

那些魂灵真的很幸福,静静地听着奈河流淌,默默地回忆曾有的悲欢离合。痛彻心扉也好,笑逐颜开也罢,那些闪光的往事,那些刻骨铭心的情怀,一遍又一遍地品味,直到再也不会被感动,直到忘记怎样去笑,直到想象不出眼泪的味道,便喝一碗孟婆汤,再到尘世走一遭。

而我们,很多想忘的无法忘记,想铭记的却在一遍又一遍的回忆里渐渐遗忘。

上海的微风

上海的朋友曾如是说:“我听说上海与滨海有很多相似之处,名字里都有‘海’字,上海有外滩,滨海有八滩,上海有举世闻名的上海滩,滨海也在大力建设滨海港。”我听了,有一种莫名的感觉。家乡那些早已融进我血液的景象再次浮现在眼前,却那样苍白、模糊。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很残忍的问题:我终究要离开滨海,去寻找另一个“故乡”。回想当初我选择留在母校读高中,很多人感慨道:“你真热爱家乡啊!”我听了甚是惭愧。因为我这样不是为了留在滨海,而是为了能飞得更高,更远。

离开,也许不会太悲伤,但假若有一天,我对上海错综复杂的交通网熟记于心,而回到滨海却无法认出自己昔日上学走了六年的小路;假若有一天,我在上海港麻木地看着轮船吞吞吐吐地进出,却忘记了在滨海港海滩上放肆的欢笑;假若有一天,我沉浸在上海的微风中闻着咖啡的香味,却再也想不出黄海上风中泪水般又苦又咸的味道……便只剩下浅浅的叹息,然而也在瞬间被川流不息的车辆淹没。

我,同样在书写着一个关于遗忘的传说,我将是家乡的一滴眼泪。

静静的奈河,凉凉的灵火,沉寂的幽冥里停泊一地的躯体,它们即将慢慢远去,长离这充满泪水和遗忘的境域,陷入无星无月的黑暗中。

逍遥的凌波洞,古朴的凤凰琴,在关掉电源的刹那便永恒地消失了,深埋进虚幻的回忆中。华山论剑,不再靠弹指神功,而是用手中的笔,去书写那无悔的人生,回到校园的武林中闯荡江湖。

上海的微风,故乡的眼泪,铭记与遗忘,回忆与憧憬,悄悄地出现,在人生的乐章中填入一个又一个音符,在心灵深处自然地流淌。

第6篇:故乡的传说范文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美丽宜昌!

不知道你们听说过没有:来湖北是看四人,也就是诗人(屈原)、美人(王昭君)、野人(神农架野人)和死人(荆州博物馆的西汉软体男尸)。而在我们美丽的宜昌就有三人旅游线,也就是诗人、美人和野人。由此可见,宜昌是湖北的精华,今天我们将要去游览的就是精华中的精华——诗人和美人的故乡,也就是屈原故里和昭君故里——秭归。

趁现在还没到目的地,我先对你们简要的介绍一下秭归吧!

秭归地处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畔三峡工程坝上库首,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也是历史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故乡。

秭归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现存许多关于屈原的遗迹和传说,如归州的屈原祠、衣冠冢、屈原纪念馆、屈原故里牌坊和乐平里的“三间八景”以及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民俗歌舞等。

秭归的名胜多与屈原有关,秭归县城东门外,矗立着一高大的牌坊,上书“屈原故里”四字,系郭末若手书。旁边还有两块石碑,分别刻“楚大人屈原故里”和“汉昭君王嫱故里”。秭归与香溪之间有一沙滩,传说是屈原遗体安葬处,后取名“屈原沱”。沱上有屈原祠,最早始建于唐朝元和十五年(公元820)。

每年端午节,秭归人民都要在屈原沱上赛龙舟。这一抚慰屈原忠魂的古俗世代相传并延至今日。

连秭归地名的由来,传说都与屈原有关。屈原投江后,其姐女嬃赶到汨罗江,将弟遗体打捞起来,亲自护送回家乡。屈姊那深深亲情使乡亲们大为感动,因而将县名改为“姊归”,后来“姊”演变为“秭”了。

屈原的遗迹和传说特别多,古人曾集为“八景”,诸如照面井,读书洞,玉半三坵等。屈原祠重新修缮后,内有屈原塑像,屈原文物纪念馆,屈原墓,屈原诗文碑廊。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原始形态是庆丰收。五月,是农忙夏收完毕,准备秋收的过渡时间,人们便在这个时间安排一个稍事休整和娱乐的“端午节”。但是为什么一定要安排在这个月的初五呢?这是为了便于习惯能记忆,类如三月三、七月七、九月九。这样就使农事繁忙的这段较长的时间,均匀地安排在三、五、七、九月四个节日休整,也算是“有劳有逸”了。

到了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难忍亡国之痛,怀才投身汩罗江,这一天也刚好是端午节。从此,这个节日的意义就渐渐让位于对屈原的悼念了。所以也有人称端午节为诗人节。

龙舟竟渡

龙舟竞渡的习俗,过去传说是为了拯救溺水的屈原,其实,在屈原未跳汩罗江之前,我国各地就有龙舟竞渡这种水上运动了,但大多不在端午节举行的。《旧唐书·杜亚传》载:“江南风俗,春中有竞渡之戏,方舟前进,以急趋疾进者为胜。”后来为了记念屈原,竞渡的风俗才慢慢集中到端午节的。公元640年,隋炀帝杨广为了要到杨州一游,着官吏督造龙舟及杂船数十艘。杨广自已乘坐的大龙舟,高45尺,长200尺,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120个房间,全部用金玉装饰。还有高三层的龙舟九艘。可以说这是当时最大的龙舟了。北宋时建造的龙舟,无论从大小和结构方面比隋代又有发展。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金明泄争标图》,便描绘了当时皇家乘坐的龙舟的面貌。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还记载了金明池龙舟竞渡的盛况:皇帝与群臣在大龙舟上观看,锦标则插在皇帝的大龙舟附近的水中,一人拧舞旗子,指挥几十艘小龙舟在水面摆出各种船阵。随后,这几十艘小龙舟敲锣打鼓向“标杆”划来,夺得标的便向大龙舟上的皇帝“山呼拜舞”,整个争标过程气氛十分热烈。

明代时,龙舟竞渡这种水上运动已经相当普遍。当时出版的一本《武陵竞渡》的书,对这项比赛的规则,诸如竞渡所用的船式,人数等都有详细的记述。

现在,龙舟竞渡已发展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体育活动。

好,现在我们已经到岸了,请大家随我一起下船去感受一下伟人和美人的故乡吧!

屈原故里

这里是秭归县香炉坪,大家请抬头看那座高高的牌坊,坊额上镌有郭沫若的手书“屈原故里”。

秭归历史悠久,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现存许多关于屈原的遗迹和传说,如归州的屈原祠、衣冠冢、屈原纪念馆、屈原故里牌坊和乐平里的“三间八景”以及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民俗歌舞等。屈原的遗迹和传说特别多,古人曾集为“八景”,诸如照面井,读书洞,玉半三坵等。屈原祠重新修缮后,内有屈原塑像,屈原文物纪念馆,屈原墓,屈原诗文碑廊。

秭归山川秀丽,风景如画。西陵峡雄奇壮美,还有清澈的香溪河,梭秀的九畹溪、险峭的五指山、神秘的棺木岩更是令中外游客为之倾倒。这些自然景观与展示屈原文化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由秭归出发,可西进“小三峡”漂流,东到三峡大坝和葛洲坝流览,南入“长阳人”家乡作客,北去昭君故里及神农架探密。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新建到大坝一公里处的秭归新县城将会成为集三峡大坝雄姿、高峡平湖风光、屈原故里风情、库区移民新城为一体的旅游观光胜地和三峡地区最大的旅客集散中心。

第7篇:故乡的传说范文

你去过铜梁吗?它是龙的故乡,也是英雄的故乡。不过风景最优美的最具有特色的,还得属于我们铜梁巴岳山。

你来到巴岳山角下时,抬头往上看,会看见巍峨挺拔的巴岳山,那时你会情不自禁地地走上巴岳山。在途中,你会看见小草伸了伸懒腰,不过风婆婆一来,小草便会向风婆婆鞠躬;花儿也露出笑脸绽放,旁边的野花也穿着自己最美的那件服装,那些花儿红的似火,白的如雪,粉的若霞,黄的像金......好像它们去参加比美大赛一样;梧桐树也不甘示弱,它那茂密的枝叶和那棕色的粗树干和在了一起,就像一个个士兵守护着巴岳山,无论风吹雨打依然挺立着。

到了巴岳山顶,最高处有“天灯石”,那块石头有一个屋子这么大。因为太高,爬不上去,所以有几根铁链。当你爬到上面时,我感到一阵阵春风吹拂而来,真是让人陶醉!从高处往下看,又是别有一番景色!过了一会儿,你会闻到了一阵阵香喷喷的烤肉味,这是巴岳山最有特色的,那些烤鸡、烤鸭、烤羊肉让人见了口水直流三千尺。往后山去,往下走百步梯就到了三丰洞,传说那是张三丰修炼成仙的地方。壁上留下了他的影像,游客都会去摸一下,沾沾仙气,碰碰运气。继续往下走,就到了白鹿洞,传说每当有人生重病时,那头仙鹿都会把宝草放在门前,救了许多人的命。为了感激它,人们就把这洞取为“白鹿洞”。前行几十米,就到了“棋盘石”,一般人是上不去的,有两米多宽,那是仙人下棋的地方。到了最下面,是“黄角门”,它又叫“夫妻树”,许多人都会在那里拍照。

我介绍了这么多看,你喜欢上巴岳山了吗?如果想亲眼看巴岳山,就到我们铜梁来吧!

第8篇:故乡的传说范文

1、在道籍《高上玉皇本行集经》中的说法是玉皇大帝为古代一个叫“光严妙乐国”的王子,后放弃王位去修道,历经万劫才成为了玉帝。在民间的传说中,对于玉皇大帝是哪里人的说法就不一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争夺玉皇大帝老家的地方有五处,分别是安徽亳州市、江苏响水县、河南濮阳市、山东菏泽市与天津。

2、关于天津是玉帝的老家,这一说法的来源是唐朝时期一本叫《酉阳杂俎》的书,里面有“玉皇大帝姓张名坚,字刺渴,渔阳人”一段文字,并且介绍了他“盗取刘天翁白龙帝车霸占天庭”的故事。据考证,在古代渔阳属于蓟州,最早在今北京密云县境内,但隋唐时期县治就属于天津了。

3、对于其他四个地区,认定玉皇大帝的老家是本地的,大都来自于一些世代的传说,以及留下的相关庙宇。我们一一来简单梳理一下。首先安徽亳州市涡阳县,这里是老子的故乡,目前仍有太上老君的祖庭天静宫。在当地一个叫“张大庄”的地方,传说就是玉皇大帝的家乡。据说玉皇大帝腊月二十五下降人间,本是为了祭祖,后来当地人把这个接玉皇的日子传来出去。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故乡的传说范文

自我记事起,故乡的桥就横跨在河的两岸,辛劳的村民踏着它从这边走到田里,又从田里走回村里。故乡的桥就像一个守护者,守护着我们村。在铅灰色的平房间,它永远孤独地伫立着,任凭人、车子从它身上踏过,碾过,一年又一年……

故乡的桥是用水泥建造的,我已不记得它大大小小修了几次,但唯一不变的是那撑起整座桥的桥墩。它永远都牢牢地扎根在水中,就像故乡的桥守护村子那样守护着这座桥。

桥下静静流淌着清澈的河水,桥洞下有经流水冲刷而变得异常光滑的石头。岸边有“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树,一切都显得那么质朴,就如故乡的人。

夏日的夜晚,桥就成了人们闲聊乘凉的好去处。月亮洒下银白色的光,斑驳的树影中间露出点点月光,桥在水中有朦胧的倒影,水中还有一弯月。在月光下,水面泛起缕缕银光。水、月、影就像被画家精心安排过似的,组成了一幅灵动的画面。微风吹拂,人们的心就像一只只小鸟,从胸中展翅飞出,飞过迷茫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又回到桥下的清波里。

清晨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桥边到处是洗衣的妇女,玩水的孩童。妇女的谈笑声,洗衣的汲水声,孩童的嬉闹声,鸭子的嘎嘎声,合奏出了一曲清晨小桥边的交响乐,伴随着清澈的流水流向远方。

中午,强烈的日光使得水面泛起层层白光,桥洞就成了捕鱼人纳凉的好场所。当你看到桥洞下停着几只竹筏时,不必惊奇,人们喜欢在这片阴凉的小天地里交流捕鱼心得。

没有雕刻精美的石雕,没有钢筋水泥的现代气息,没有沉重的历史背囊,沧桑的桥啊,你究竟是用怎样的魔力把故乡的人们召唤到你的膝下,用怎样的魔力把人们的目光聚集到你的身上?没有动听的言语,没有诱惑的微笑,没有美丽的外表,也没有迷人的嗓音,故乡的桥你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为人们遮挡风雨,给人们提供休息纳凉的场所,庇护着淳朴的人们。

故乡的桥,如今仍然屹立在河上,经历了多年风雨的洗礼,岁月无情地给它添上了皱纹,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它始终是我们的依赖。故乡的桥呵,感谢你的守候。因为你,让我记住了故乡的美,让我感受到了故乡人的友好、真诚、善良与淳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