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元好问诗词范文

元好问诗词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元好问诗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元好问诗词

第1篇:元好问诗词范文

关键词: 元好问 《论诗三十首》 伪体

元好问是金代著名诗人和文学理论批评家,他的《论诗三十首》是仿杜甫《戏为六绝句》的形式写成的诗歌理论作品。全诗涉及的时代自汉开始,历经魏p晋p刘宋p北魏p齐p梁p唐p宋八个朝代,涉论之作家,始于曹植,终于南宋陈师道(后山)。他评论了自汉魏至宋代的许多著名作家和流派,表明了文学观点,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第一首是: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第一首,开门见山地阐述了理论宗旨,宗旨是:发扬“正体”,疏凿源流,分别泾、渭。所谓“正体”,是跟“伪体”相对而言的。杜甫在《戏为六绝句》里说:“别裁伪体亲风雅。”杜甫所说“亲风雅”即继承《国风》反映现实和《小雅》怨刺上政的传统,元好问所说“正体”也是这样,这表明了他写这组论诗的动机、目的和标准。他以“诗中疏凿手”为己任,要在纵览诗歌创作的历史中正本清源,区别正伪,使之泾渭分明,从而廓清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

元好问认为“正体”有三:一是开始于建安时代的曹植、刘祯,强调“气骨兴寄”的传统。一是从晋朝陶渊明开始强调“天然”的传统。另外,元好问认为杜甫是集大成的诗人,自是正体。至于元好问心目中所谓的“伪体”,兹举几例:晋潘岳的“文行不一”、陆机的“斗靡夸多”p初唐沈缙讴p宋之问的“不废齐梁绮靡之风”p晚唐李商隐的“用事深僻,流于晦涩”p唐卢同的“别寻险径,流于鬼怪”p唐孟郊的“穷愁苦吟”p唐陆龟蒙的“重名轻实”p宋秦观的“纤巧柔靡”p宋陈师道的“闭门觅句”和南宋江西诗派的“尽失古雅精真”都属于伪体。

元好问对“伪体”的评论可谓眼光锐利,立场鲜明,释微阐幽,颇多慧见。笔者想就晋潘岳的“文行不一”、晚唐李商隐的“用事深僻,流于晦涩”、唐孟郊的“穷愁苦吟”等元好问心目中所谓的“伪体”进行探讨,阐明感受、看法、评量。

一、第六首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扬雄谓:“言,心声也。书,心画也。”遗憾的是,心声心画常常失真,因此,仅看表现于外的文章,岂能论断作者真实的人格?后半两句指出晋人潘岳(安仁)当年写的《闲居赋》,显示其高逸的情操,足以名垂千古,谁能相信他为了求官,见到贾谧出门,竟望着路尘而屈膝下拜呢?这首绝句通过评论西晋太康诗人潘岳,批评、嘲讽潘岳做人作诗的二重性格。元好问从诗写真情出发,鄙视诗写假话、言不由衷的作品。所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不能绝对化,因为人的思想感情是复杂、充满矛盾、发展变化的,有时也会出现假象。要善于分析复杂的矛盾现象,善于识别假象,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诗歌史上诗与人不统一的现象不独潘岳,元好问的针砭是深刻的。

人与文的表现形式为二:一是文如其人,二是文人相背。前者中西认识基本一致,西方布封认为“风格如人”,此与《文心雕龙・情采篇》“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真宰弗存,翩其反矣”所言相互印证。但元好问批评的后者文人相背也是可理解的。首先,人不能理解成现实生活中的人,人的精神特征分为二极:一极与现实联系并被现实决定,存在很多缺陷或局限,为了现实的生存,被扭曲,变成畸形。另一极与自由、理想相联系,构成一组矛盾。其次,文和人的冲突,其实质是作品中表现的精神风貌和精神特性与现实相联系的矛盾。例如南朝作家庾信在梁元帝时出使西魏被留而曲节于敌国,后有曲仕于北周,这似与他《拟咏怀二十七首》、《哀江南赋》等诗作中所表现出浓厚的故国之思和羁宦北国的悲愤感情相抵牾,颇遭后人的诟病,但你能否定这些作品的伟大吗?杜甫说:“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文学创作活动是反思自我、批评自我的最理想的活动,不能把作品中塑造的自我形象等同于现实中作家的自我形象,可以按新的自我塑造新的自我。因此,总体上文如其人是正确的观念,文人相背是假象,是对自我的一种超越。

二、第十二首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年华。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前半两句谓:望帝的春心,托付在杜鹃鸟的悲鸣中;佳人的锦瑟,激起对逝去年华的怅惘。后半两句谓:晚唐诗人李商隐诗旨的难以明了,而诗家总是喜爱西昆之美好,唯独遗憾的是无人像郑玄笺注《毛诗》般,一一阐述他的义旨。元好问引用《锦瑟》中的诗句,正是因为《锦瑟》一诗词义隐晦,聚讼纷纭,多种笺解,似都难以服众。诗所论之重心,在李商隐诗中用事深僻,以致晦涩诗意。

与之相反,笔者认为这不是李诗的遗憾,反而是诗人在艺术上的创新、审美上的追求。李商隐的诗爱用典且善用典,其咏物抒情诗(包括爱情诗)往往情调幽美,善于把心灵世界的朦胧图像以比兴、象征、用典、暗示等隐约曲折的方式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表现出朦胧多义的特点。其作用有三:一是避免直言之浅浮,严肃而不轻薄,含蓄蕴藉,韵味深厚;二是可将自己的情感推远一步,造成一种艺术距离;三是唤起读者更积极的参与、联想,从诗境的多面性、多层次着眼,把握其总体情感内涵,领略其诗境与诗美,而不是一味求索其寓意。这样赏析李诗才会“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尽”(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三十四引杨亿语)。

三、第十八首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这首诗是评论孟郊的诗,元好问认为他根本不能与韩愈的诗相提并论。孟郊与韩愈同为中唐韩孟诗派的代表,但有不同。韩愈的诗以气势见长,磅礴雄大,豪放激越,酣畅淋漓。司空图说他“驱架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这种诗歌风格正是元好问所崇尚的,而孟郊的雕琢和险怪的风格正是元好问所批判的。因此,元好问认为孟郊和韩愈不能相提并论,n愈的作品如江山万古长存,与孟郊比,一个如在百尺高楼,一个如在地下。

孟郊一生沉落下僚,贫寒凄苦,郁郁寡欢,受尽苦难生活的磨难,将毕生精力用于作诗,以苦吟而著称。苏轼称之为“郊寒”,其诗风偏向个人贫病饥寒,充满幽僻、清冷、苦涩意象,但他将亲身体验到的不平与穷困在诗中深刻地表现出来,情感真挚,正如苏轼所言:“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如他的《秋怀》一诗写自己久卧病床,寒夜难眠的苦况,其诗曰: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又如“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借车》),“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答友人赠碳》)等,苦涩中见诗意,莫不是他自身经历的贫苦生活的真实而形象的写照。“郊寒”作为一种艺术风格,不应该加以贬低或排斥,而应尊重其存在的权利,这是客观的现实社会生活在诗人作品中的反应。元好问崇尚刚健雄浑诗风的这种倾向性鲜明的审美观点过于绝对化,文学艺术可以也应当有多元的审美风格。刚健雄浑固然可贵,清寒瘦削也有娱人之美。在诗歌风格上,应当允许审美主体各有其好。

元好问在第三十首诗中写道:“撼树蜉蝣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面对金代著名诗人和文学理论批评家元好问,笔者对其《论诗三十首》中有关几例“伪体”的探讨像蚍蜉撼树一样不自量力,只是书生一时技痒爱议论罢了,姑妄写之。

参考文献:

[1][南朝.梁]刘勰,著.戚良德,撰.文心雕龙校注通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唐]房玄龄等撰.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A].[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C].北京:中华书局,1983.

[4][金]元好问.元好问全集[C].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

[5][宋]苏轼.苏轼诗文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

第2篇:元好问诗词范文

古时酒店作坊中为招徕顾客而应用的传统酒联,一般为历代不知名文人撰写。这类酒联严格遵循楹联的形式特点,对仗严谨,声律和谐,示意完美,堪称为楹联艺术中的一颗明珠,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联语。这类酒联沿用至今,仍有其蓬勃的生命力。

我国的诗作自古以来都散发着酒香,大诗人曹操、陶潜、李白、苏轼、元好问的诗中有关酒的佳句举不胜举。如:“闪闪酒帘招醉客,深深绿树闻啼莺”(李白);“春风着人不觉醉,快意更须三百杯”(元好问),如果能用这类佳句充当酒联广告,也是相当有光彩的。把名人题词作为酒联广告,能够极大地提高美酒和厂家的声誉。生产厂家自组人手创制酒联广告,或面向社会广泛征联,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酒联广告的来源广泛,从中会有佳联不断脱颖而出的。凡是好的酒联广告,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好的酒联广告具有澎湃的激情

金樽美酒,一向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一种富有风趣的享受。在我国,人们都喜欢在婚嫁、寿宴、佳节、迎宾送友等喜庆的日子里饮酒助兴;文人在各种集会时表现尤甚。高明的诗人把酒作联,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心境超脱了形骸而阔大渊深,有居高临下之望眼,越世凌云之旷怀,下笔奔放飘逸,佳联遂于偶然间而得之。著名画家范曾饮过仰韶酒,奋笔疾书:“仰韶酒味醇而浓,一饮诗情人九陔。”著名作家李英儒在张弓酒厂酒酣耳热之际一挥而就:“为饮一杯张弓酒,舍得宝马和貂裘。”可见美酒确实具有神奇的力量,它能令人心旷神怡,思维活跃,豪情满杯,使想象和灵感的翅膀腾飞。以上两联豪语,是作者在酒味泛胸、诗兴大发的时候喷涌而出,具有常时不可道的激情,因而具有感染人的强烈作用。

好的酒联广告具有浓郁的诗意

酒联广告有的本身就是从诗词中集来,如“闪闪酒帘招醉客,深深绿树闻啼莺”,我见之于一家乡村酒店门侧,从而对这家普通酒店产生了幽雅、洁净的良好印象。相当多的酒联广告是饱读诗书的作者从诗词中点化而来,把诗句意境置于酒联广告之中,欲隐欲现,既显出作者腹笱之广,又富有新意。如曾被用为酒联广告的全国酿酒专家周恒为张弓酒厂的题词:“低度清莹夺月色,佳酿味美借梅香。”总会使人心头暗暗浮起诗人林逋的咏梅绝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再如豫东流传很广的传统酒联“幸有车马临门第,胡芹贡酒宴嘉宾,”也能使人联想起《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好的酒联广告具有哲理性

第3篇:元好问诗词范文

(1)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2)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

(3)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4)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5)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杜秋娘 《金缕衣》

2、关于爱情的感慨的句子:

(1)男人就像蓝牙,你在身边,他就处于连接状态。但你一走开,他就搜寻其他外围设备了!女人像wifi,她们可以看到所有可连接的设备,但会选择最好的一个。

(2)两个人在一起久了,就象左手和右手,即使不再相爱也会选择相守,因为放弃这么多年的时光需要很大的勇气。也许生命中会出现你爱的人,但那终归是过客,你还是会牵着你的左手或者右手一直走下去。——幸福有时候真的与爱情无关、两个人一起是为了快乐,分手是为了减轻痛苦,你无法再令我快乐,我也唯有离开,我离开的时候,也很痛苦,只是,你肯定比我痛苦,因为我首先说再见,首先追求快乐的是我。

(3)在似水的流年里,伤口总会愈合,误解终会消除,怨恨亦会散去。因此,当缘尽的时候,我依然要感激你。谢谢你和我练习了青春的爱情,谢谢你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谢谢你让我能以更为成熟的心智和未来的爱情相遇。

第4篇:元好问诗词范文

那么,应该怎么教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拉近他们与古典诗词的距离呢?

一、每日一诗,见多不陌生

古典诗词的教学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才能对诗词有那么一点点的感觉。

比如,我在课堂上坚持每节课介绍一首古诗词,可从名句名篇开始,“寂寞沙洲冷”“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让学生去找出这些篇章,自己去理解诗词的意思,并制作成幻灯片,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也可以让学生来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或者一句诗,讲清楚诗歌的意思即可,以此增加学生对诗词的了解,让学生对古典诗词不再陌生,也让学生觉得古典诗词不一定都是那么晦涩难懂,并逐步产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比如,有学生制作了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一词的PPT来和大家一起分享,配上背景音乐安文演唱的《月满西楼》,古香古色,在讲解完诗词之后,学生又重点讲解了对最喜欢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的理解。又比如,有学生制作了关于陆游的《钗头凤》一词,并顺便介绍了背景——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还介绍了另一首唐婉的《钗头凤》,还有学生介绍唐寅的《桃花庵歌》,重点向大家介绍历史上真实的唐寅,与大家通过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所认识的唐寅是完全不同的。还有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元好问的《雁丘词》,杜甫的“三吏”“三别”等等,只有广泛地涉猎,增加对古典诗词的了解,才能激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

第二学期,我增加了难度,学生幻灯片的内容只能显示他要讲解的诗歌,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为大家解读这首诗,按照题目—作者—背景—诗歌大意—情感—表现手法的顺序来为大家解读。增加了对学生自我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的训练。在学生解读完之后,教师再适当点拨、提醒,或者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来思考、回答。

通过这样的每课一首诗,学生见识了许多古典诗词,并且也在古典诗词的解读过程中,慢慢了解了诗歌的许多特征,比如,理解诗歌大意时要注意语序的调整,诗歌中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如借代、比喻、用典、借景抒情等等,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含义等等,长期的耳濡目染之后,在高三的诗歌专题复习中学生或许就不会对古典诗词的鉴赏感到陌生了。

二、增加积累,厚积才能薄发

除了广泛地涉猎,增加了解之外,应该让学生有适当的积累,这要通过背诵。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诗词,课外的一些学生喜欢的、觉得好的诗词,也应该背下来,或者单纯背名句,意思不了解也没关系,先背,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且诗歌本来就是情感性的东西,靠的更多的是心灵的意会,特别讲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当然,积累得多了,接触多了,学生就会经常运用到古典诗词,并不自觉地运用到作文中去。

三、诗词歌曲,交相辉映

可通过研究性学习或者选修课等活动让学生自行探讨中国古典诗词在现代流行歌曲中的运用。在现代流行歌曲特别是中国风的歌曲中经常会出现许多古典诗词,比如,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一句,运用了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比如,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许嵩的《如果当时》“与你若只如初见,何须感伤离别”化用了纳兰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四、学以致用,厚积才能薄发

现在,很多高考优秀作文中常有古典诗词的影子,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一点,当然,前提是对诗歌本意的透彻了解,运用得恰到好处,而不是乱用、滥用。

作文中如果能运用上一两句恰到好处的诗词是可以加分不少的。比如,“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何等无私的情怀,是何等纯洁的品质,有如此胸怀的人,能不走向生命之满的那一刻吗?鲁迅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何等分明的爱憎观,是何等伟大崇高的人格?有如此胸怀的人,能不走向生命之满的那一刻吗?生命之满,在于你人格的伟大,在于你执著的追求,在于你艰苦的奋斗,在于你无私的奉献。”能在文章中恰当运用一两句诗词,不仅增加了文章的诗意,也增加了文章的深度。

第5篇:元好问诗词范文

关于荷花,恐怕没有比周敦颐《爱莲说》更美的了。文中曰:“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的,它清雅得令人不敢触摸。而元好问的一曲《骤雨打新荷》更是声情并茂:

“绿叶荫浓,遍池亭水阁,偏称凉多。渔榴初绽,朵朵绽红罗。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盛夏时节,塘边渠里随处可见荷的身影,田田的叶子上浮着大片氤氲的香红,风吹来,花叶齐动,一池清丽柔婉,不由得悠然神往。现在看如梦画的《荷花》就有这种感觉。

在儿时的记忆中,总觉得泡桐是种很特别的树,敦厚挺拔的树干,四月的枝头,静谧而热烈地缀满紫色的小喇叭似的花朵,没有树叶却灿如云霞。读了王渔洋的词:“忆共锦衾无半缝,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就更是无缘由地痴迷泡桐花。走在暮春的寻常巷陌,阵阵馨香不时袭来,便知此处定有它的幽雅身姿。四顾果然。看泡桐的花在细雨中悠悠飘落,这悲凉而温柔的画面,令心中涨满酸楚与感动。

对美人蕉的喜欢是因为着清人蒋坦的《秋灯琐忆》。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记忆尤为深刻:“秋芙所种芭蕉,已叶大成荫,隐蔽帘幕。秋来风雨滴沥,枕上闻之,心与之碎。一日,余戏题断句叶上曰:‘是谁无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明日见叶上曰:‘是君心绪太无聊,种了芭蕉,又怨芭蕉。’字画柔媚,此秋芙戏笔也。”夫妻相继在芭蕉叶上作诗对答,这份情趣和风雅恐怕古今少有人领略吧?其实雨中的芭蕉极美,宽阔的叶子碧绿而舒展,浅黄、淡白、粉红、大红的花朵,隔着薄薄的雨雾,更是楚楚动人的娇艳和妩媚,似古典美人在低吟浅唱。也惟有在雨中,你才能明白,芭蕉为什么要叫美人蕉!

第6篇:元好问诗词范文

中国元宵节传承意义

元宵节,又称灯节、元夕、上元节,标志性时间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它起源亍汉文帝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从中国传统的春节文化来看,元宵节又只是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古代春节习俗为期长达一个半月,漫长的春节要经过备年、过年、贺年三个阶段,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进入春节,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才算是过了大年。如果拿三部曲乐章来比拟的话,处于贺年阶段尾声的元宵节,就是中国春节三部曲的华彩乐段。元宵节被人们视为春节最后的,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真正进入新一年的活,所以人们在元宵节全民欢庆,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元宵节之所以得以传承,是因为这个节日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团圆,和谐,追求自由,这些都是我们所向往,也是我们的美好期盼,每一个节日之所以可以得到传承就是里面包含了人民的祈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端午节被韩国人抢注世界文化保护遗产后,很多国人很生气,明明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却被归属到其他国家,元宵节文化内涵丰厚,其文化源远流长,在世界民俗文化中独树一帜,当下民俗节日的世界之争愈演愈烈,我们必须好好保护好,好好的传承下去,才不会面临断层的危机。我们新一代人肩上背负的历史使命责任感是促使传统节日得以传承与发扬的动力。我们传承的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而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非物质的文化精神。

元宵节历史传说

汉明帝刘庄信奉佛教,下令皇宫寺庙、民间百姓要在正月十五这天点灯敬佛。后来,这一礼仪逐渐演变为民间盛大节日。元宵节初兴于隋唐年间,得到百姓的普遍欢迎,到了宋代、明代已经很盛了,清代达到极致。

正月十五闹花灯。“正月十五,各地的大街小巷、民宅商铺无不张灯结彩,火树银花乐不完。宫灯、纱灯、鱼灯、龙灯、鸭子灯、楼船灯、跑马灯、蒺藜灯,光彩耀眼;静的,动的,跑画面的,目不暇接。”由国庆说,“灯火象征着希望,中国传统节日中赏灯,表明中华民族对生活的乐观、对未来的期盼。”

若将元宵节看作春节的一部分,那么元宵节就是春节的。民俗专家表示,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合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道出了元宵节的欢腾、热烈,也道出了元宵节与其他节日的不同之处。这一晚,观灯、猜灯谜、舞龙、舞狮、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争奇斗巧,锣鼓喧天,满街鼎沸,游人摩肩接踵,笑逐颜开。所以元宵节也堪称中国人的狂欢节。

元宵节古诗词

《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生查子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第7篇:元好问诗词范文

一、外貌

唐代人张籍家境贫穷,眼疾严重,任过太常寺太祝,绰号“穷瞎张太祝”。

唐代人李贺手指奇而长,绰号“长爪郎”。

唐代人李绅,因身材短小而又精明强悍,绰号“短李”。

晚唐的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温八叉”。

二、创作风格

唐代人李白的诗雄奇浪漫,贺知章把他比作谪仙,人称“诗仙”。

唐代人杜甫的诗气势磅礴,人称“诗圣”。

唐代人白居易作诗常是“狂醉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人称“诗魔”。

唐代人孟郊与贾岛写诗苦炼字句,元好问在《放言》诗中说:“长沙一湘累,郊岛两诗囚。”“诗囚”便成为孟郊、贾岛的绰号。

唐代人李贺写诗奇崛冷怪,人称“诗鬼”。

三、创作题材

1.动物类

唐代人郑谷以《鹧鸪》一诗闻名,时号“郑鹧鸪”。

唐代人崔珏曾作《和友人鸳鸯之什》一诗,时号“崔鸳鸯”。

宋代人谢逸作有关蝴蝶的诗达三百多首,时号“谢蝴蝶”。

宋代人梅尧臣写过有关河豚的诗,时号“梅河豚”。

南唐的鲍当写有《孤雁》一诗,时号“鲍孤雁”。

明代人袁凯写有《白燕》一诗,时号“袁白燕”。

2.植物类

唐代人杜牧写《紫薇花》一诗,时号“杜紫薇”。

唐代人刘象写《咏仙掌》一诗,时号“刘仙掌”。

宋代人陆游因写了很多有关海棠的诗,时号“海棠癫”。

四、“一句成名”

有些文学家因意象超绝或寓意警策的一句诗词而流传后世,并赢得绰号。

晋代才女谢道韫写有咏雪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人称“柳絮才”。

北宋有位工部尚书宋祁,写有《玉楼春》词:“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时人呼宋祁为“红杏尚书”。

宋代人贺铸的《青玉案》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之句获得“贺梅子”的外号。

宋代人饶节有“间携经卷倚松立,试问客从何处来”这一佳句,人称“倚松老人”。

清代初年的王士祯本写有《蝶恋花》一词,其中一句为“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时称“王桐花”,他的学生崔华,也以“丹枫江冷人初去,黄叶声多酒不辞”之句得到“崔黄叶”的雅号。

清代人王苹有“黄叶下时牛背晚,青山缺处有人行”之句,被称为“王黄叶”。

至于有“红豆诗人”绰号的清代人吴绮,则以其《醉花间》一词中的“把酒祝东风,种出双红豆”得名。

清代人管水初在《春日即事》一诗中有“两三点雨逢寒食,廿四番风到杏花”的名句,人称“管杏花”。

唐代人赵嘏因《长安晚秋》一诗中的“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闻名,杜牧给他取了“赵倚楼”的外号。

宋代人范仲淹作《渔家傲》一词:“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欧阳修呼之为“穷塞主”。

宋代人秦少游以其《M庭芳》中的“山抹微云,天连衰草”闻名,坡呼他为“山抹微云君”。

清代人祁珊洲,因有“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一句闻名,王士祯叫他“祁鱼虾”。

五、系列名句

宋代人张先,填词善用“影”字,“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三句为其平生得意之句,时人称之为“张三影”。又因词中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人称“张三中”。

宋代人李清照,她的佳句是“应是绿肥柳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人称“李三瘦”。

第8篇:元好问诗词范文

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与搭配,渲染出浓郁的画意。如“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如火的红叶和蓊郁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山石白、树叶红,而山中主色调则是翠,三种色彩强烈、醒目,反差明显,组合在一起更诱发读者丰富的联想。“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在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充分的美的享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的《忆江南》)红蓝两色的冷暖对比强烈,使画面明镜,读者对江南美景也有了一个高度凝练的体验机会。“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的《暮江吟》)血红的残阳对碧绿的江水,显示出同一位诗人对同一种调色方法的纯熟使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虽然写自然界瞬间的天气突变,但通过色调的对比,以及动静的调动,使诗句间跳跃出一种画境的“气韵生动”。

诗人还善于用色彩的明暗对比,初看不觉得,稍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美。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调,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变化,彼此烘托,构成一幅幅色调鲜明的画面,给人艺术的享受。除了黑白、明暗对比,古诗中常常有红(暖)绿(冷)两色的映衬,“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这些作者或以“红”衬“绿”,使“绿”更为突出,或以“绿”托“红”,使红更加耀眼,或红绿互相映衬,形象鲜明,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也有诗人所写诗词全篇用色,勾画背景,诗的境界更为广阔,色调更加鲜明。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一开始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出人意料地用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一幅春景图。然后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愁云惨淡的天空、纷纷扬扬的飞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别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多么和谐而又美丽,真是独树一帜。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塞外图景。

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这样也能浸润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春草的绿色使人想起爱人的罗裙,因而产生一种恋惜之情。“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满林枫叶,火红如醉,在诗人看来,不是秋霜所打,而是离人的眼泪染成的。在此,色彩中之情,已经超越客观的写景效果,而成为独特的抒情方式了。

还有的诗人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不设色而写了色,显示出色彩清淡的魅力。“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远望处似黄似绿,走近前却又了无春痕。这是早春时节特有的景观——春草将萌未萌,新芽欲吐未吐,诗人以不设色而见春色。

第9篇:元好问诗词范文

1、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4、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5、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杨万里《竹枝词》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7、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

8、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戏为六绝句》

9、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白朴《阳春曲·题情》

10、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12、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1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4、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杜牧《赠别》

15、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1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17、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菩萨蛮》

1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9、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20、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咏煤炭》

21、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22、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2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

2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2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26、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2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8、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29、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30、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3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32、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3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4、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王若虚《论诗诗》

35、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

36、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37、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三首》

38、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39、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黄遵宪《杂感》

40、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苏轼《水调歌头》

41、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4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43、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4、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45、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赠卫八处士》

46、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4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

4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49、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韩婴

50、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

51、不求好句,只求好意。——欧阳修《吊僧诗》

52、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5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

54、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

55、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增广贤文》

5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57、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

5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59、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6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61、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62、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6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64、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6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66、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67、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68、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赵翼《论诗》

69、寸寸山河寸寸金。——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70、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7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72、悲莫悲兮生别离。——屈原《九歌·少司命》

7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74、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秦韬玉《贫女》

7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7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

7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8、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79、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度大庾岭》

80、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居易《琵琶行》

81、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8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贾岛《戏赠友人》

8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8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8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8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87、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8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8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90、不可同日而语。——《汉书》

9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92、百闻不如一见。——《汉书》

9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94、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李纲《病牛》

95、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96、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97、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

98、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99、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100、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101、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

102、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3、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104、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0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10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10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10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109、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咏田家》

110、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111、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汉书》

11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

11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115、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116、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题》

117、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

118、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119、陶陶然乐在其中。——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

120、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121、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

12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12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124、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2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126、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127、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

128、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29、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赵翼《论诗五绝》

130、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戴复古《论诗十绝》

13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3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133、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瑕《江楼感怀》

134、举大事者,不忌小怨。——《后汉书》

135、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136、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137、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138、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139、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40、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杜甫《夏夜叹》

141、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扬子江》

142、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14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144、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145、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司空图《漫书五首》

14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