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教学叙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国体育教育正处于改革的过程中,中学体育教学人员作为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成为基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基于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从现实教学实践出发对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学的前期培养规范进行一系列的规范,并对后续培训进行相应的思考,以期为中学体育教学师资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体育;教师教育;职前教育;职后教育
我国体育教育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随着我国教育规模的发展和对体育教师需求的变化,发展体育教师教育则是成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体育教学人员的规范与管理,则显得更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从教师教育为切入点,以现实教学需求为导向,对新时期中学体育教师的培训与培养进行一系列剖析与思讨。
1.国家对中学体育教师培训的关注
体育教师教育培训,目前国内较权威的定义是:体育教师教育培训是指“体育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的统称”。(《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体育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02年),进一步提出,大家要对体育教师教育培训,主要体现在教育的终身性和过程的连续性上,所以,对于中学体育教学人员来说,应该将“职前教育”和在职后教育培训纳入到体育教师教育体系之中。
2.中学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培养的其本原则
2.1体育教师资格证取得:严谨。第一,必须严格地实行体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众所周知,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要具备相应的学历、经验与权威机构对其能力进行考核才能获得的相应的教学岗位,这一点是毫无争议的。因此,体育教师的考核与考试有必要公开化与社会化,即可以让所有有志于体育教学的人员进入体育教师的考试,同时,也可以使体育教学人员经过一个良好的准入途径,来提高体育教学人员的教学能力与质量。当然,开放并不等于任何人都可以进入教师行列,同时,也不意味着进入了教师行列就可以一劳永逸,比如要的对注册的教学人员进行资格上的认证。今后在修订《体育教师法》中应明文规定,颁发体育教师资格证书必须严谨,在教育行政部门专门设立一个机构来管理体育教师资格证的颁发。第二,要提高体育教师门槛。师德教育要放在体育教师教育的首位。体育教师行列并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入的行业,体育教师行列更不是想进就能进的行业。要想进入体育教师行业,首先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任何职业都有职业道德,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尤其重要。因为体育教师是培养人的职业,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敬业爱生,严谨笃学。
2.2专业知识教育:广泛。体育教师职业就必须掌握体育教师所教学科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体系。当今科学文化知识发展迅猛,体育教师如果没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就很难培养学生掌握最先进的知识和创新能力。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
2.2.1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学科教育知识、教学策略知识等,是体育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
2.2.2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主要包括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方面的人文社会知识、科技类知识、工具类知识、艺体类知识、劳技类知识等。
2.2.3系统的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形态的知识,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学生身心发展知识、教与学知识和教育评价知识等,它是体育教师从事职业行为的重要保障。
2.2.4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包括思想教育知识、文化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教师职业情感与职业技能的综合表现,是对体育教师各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实践训练和检验。实践性知识是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是体育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要想培养体育教师掌握高深的专业知识,师范大学开课就必须门类齐全,课程设置广泛,这样有利于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
2.3专业技能教育:过硬。我们都知道,体育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一个好的体育教师不但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必须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有足够的能力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即体育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展现的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体育教师从事教育专业活动必须掌握特殊的专业技能,如:了解学生的能力,情感智慧能力,自我监控能力,言语组合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新知汲取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等专业技术能力。一个好的体育教师必须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驾驭课堂,传授知识。
3.中学体育教师职后教育与培训路径思考
进入21世纪,以来体育教师教育的信息化培训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集中培训、校本培训、网络培训及网络研修等方式,可以使得一线体育教师能够应用信息技术优化健康知识教学与体育技能学习。另外,从培训时间上来看,成熟的体育教师的职业也需要长期的、专业的培养和训练。培养教学人员要有终身受教育的理念。体育教师要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体育教师教育地位和水平的提高需要制度的保障、政策的支持和舆论的导向。要想体育教师教育保持长期而稳定的发展,国家要继续加大经费投入,创建国家级体育教师教育创新基地,全面启动体育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支持高师院校的改革和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体育教师本身,一定要重视体育教师教育的发展,更要重视自身专业水平及知识更新的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转变教育理念,以适应新形式下对体育教师的需要。
作者:刘显峰 单位:宁城向阳中学
参考文献:
[1]魏德样.我国中学体育教师心理资本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如何学习教学,成为教育界学者研究的核心问题。近几年,教育叙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同时,教师学习共同体也随着发展壮大起来,并掀起教师学习的新浪潮。教育叙事应用于教育领域始于20世纪80年代,由加拿大的学者最先提出,在90年代末由我国学者引进。2000年后,我国涌现出很多关于教育叙事研究的文章。丁钢教授主编的教育研究集刊《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还专开辟了专栏探讨教育叙事研究。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尤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构建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共同体更是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但是在我国,一些学校对教师学习共同体不了解,盲目跟风。本文从教育叙事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与内涵入手,阐述教育叙事与教师学习共同体相结合的优势,重新加深人们对教育叙事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认识。
一、教育叙事与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与内涵
1.教育叙事的发展与内涵
早在1968年,Jackson最早使用叙事方法对学校教学活动进行研究,揭示指引教师课堂决策和行动的信念学习方式。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教育叙事在教育研究领域发生了所谓“研究的范式转换”。随着博客的出现,教育叙事慢慢发展成为一种教学研究新景观。
叙事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对于故事的描述,即陈述宇宙空间各种事物身上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它普遍地存在于文学艺术作品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成为表达思想的有力方式。教育叙事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在研究内容方面,教育学者开始意识到大纲、教材和教法无法改变教学实践,因为教师才是课程的核心。因此,要提高教育质量就要对教师或教师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由加拿大的课程学者康纳利和克兰蒂宁提出来。克兰蒂宁和康纳利在回顾他们自己走过的20多年的教育研究道路后,发现他们的研究兴趣点最终是在对经验的研究上。于是,叙事成为经验的呈现方式。教育叙事就成为教师呈现自我教学内容和进行教学经验交流的方式。利用网络,全国各地的教师们在自己的博客上记述了数不清的教育故事,构成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景观。李克东教授就海盐博客向海盐陆李松主任提出了两个问题:为什么海盐教师博客有着丰富多彩的博客文字,但缺少深度互动的思想碰撞?为什么海盐教师博客发表了近万篇博文,却不能够说出解决了哪些教学问题?陆李松主任是海盐教师博客的发起人和引领者,对教师博客的成长过程十分熟悉并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面对李克东教授的两个问题,陆李松主任一下子卡住了,无言以答。这让很多专家意识到博客中的教育叙事缺乏深入的教师互动。
2.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与内涵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在1887年就提出了共同体概念,由最早的共同体逐渐发展出现了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学习共同体也是近几年才盛行的。共同体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它是由滕尼斯从哲学中剥离出来的。滕尼斯在1887年出版的《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提出了共同体概念。“共同体”这一词语在德文里的原意是共同生活的意思,腾尼斯用它来表示建立在自然情感的意志基础上、联系紧密的、排他的社会联系或共同生活方式,这种社会联系或共同生活方式产生关系亲密、守望相助、富有人情味的真正共同体。滕尼斯用这一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共同的精神意识及对“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滕尼斯认为,共同体从发生角度来看,可以分为血缘共同体、地域共同体与精神共同体,其中精神共同体是最高形式的共同体。彼得・圣吉这样描述学习型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维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指由教师自愿发起,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根本宗旨,创新实践各种自主学习形式,注重成员之间的社会确认与经验资源共享,实现互相信任、互助共进的学习型组织。这个“组织”的指向就是学生学习的改进。教师学习共同体也正是以有目的的教师间学习为基础的。因此,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种组织教师参与到有共同学习目标的团体中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相互启发的学习组织。
二、教育叙事和教师学习共同体相结合
教育叙事和教师学习共同体相结合能够加快教师专业化学习发展的步伐。主要表现在:
(1)教育叙事和教师学习共同体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师专业化发展而存在的,目的都是更好地促进教师学习。有了共同的目的就可以共同发展。
(2)教师学习共同体可以弥补教育叙事的不足,做到经验的交流和学习的互动。正如李克东教授所提的问题,教育叙事解决的实际问题有限,虽然教师通过教育叙事可以记录教学过程、教学感悟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但仅仅知道出了什么问题,却难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教师学习共同体,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反思、相互启发的平台,真正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
(3)教育叙事为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实现提供保障。如本文引言所说,我国一些学校对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什么不了解,盲目跟风。即使了解教师专业共同体也因为找不到交流内容和方法而致使共同体流于形式。教育叙事交流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实践,还有个人的信念、价值和愿望,它贴近教学实践,为教师学习共同体提供具体教学案例及发展途径。
(4)解决了当前教师培训过程中的难题。当前教师培训存在以下问题:培训模式单一,忽视了教师的主体参与性。主要采用面对面、分阶段式的培训方式,其过程只重视单方面的传授,采用行为主义的教学方法,追求整齐划一;培训内容和教学实践脱离,培训没有注重培训前需求分析,导致教师学习一些与实践需求不相关的惰性知识;培训的评价方式设计不合理,往往最后评价是统一考试达标即可。
【关键词】英语教学 学生个性发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1(a)――0038-――01
1 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大部分课堂一般采取五段式: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复习、布置作业。这种教学结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学生仍未跳出“认知”圈。课堂上教师把主要时间花在列举例句、解释语言知识现象上。教师以为学生听懂了记好了笔记就万事大吉。课堂上学生并未从知识向能力迁移,这是因为学生脱离实践、运用语言的机会被剥夺了。因此,这样的课堂难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和英语思维的能力;学生思维被束缚,有力用不上。尽管教师讲得口若悬河,有声有色,而实际上学生只是似乎在看戏、听说书,始终处于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参与课堂机会少,因而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主体性;缺少针对性、实效性、尽管课堂上教师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四会”能力,其真正实效却大打折扣。
2 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2.1 凸现目标教学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
凸现目标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学有所依、学有兴趣、学有所得。目标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明确目标,避免笼统模糊。把培养学生具备某种能力落实到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要求或某项技能上来,以明确具体的题目的形式体现教学目标。如学对话时回答哪些问题,模仿哪些句型造句,根据哪些中心词进行对话操练,等等。有了明确具体的目标,才能增强学生自学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完整周期避免单一遗漏。教材中文章大多为精选文章,语言规范、意义深远。教师应从多层面、多角度,设计多种类型的题目对文章进行全面的理解,既从认知方面又从情感教育方面以及发展阅读能力方面去设置目标,注意层次、兼顾全面。目前中学班级的学生多,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设计题目时难度应有层次性,力争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后均有所收获。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之后便立即进行自学活动。但此时教师不应被动地站在一旁观看,而应该进行行间巡视、点拨诱导、解疑惑。同时鼓励、促进学生高效完成好自学任务。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特别是能创造性地学习的学生,给“走错路”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教师还可以在巡回过程中发觉学生在自学中暴露的种种问题,并通过认真分析是倾向性还是个别问题,哪些知识点学生掌握不牢等,然后把主要的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练”做好准备。这些“一线”材料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无疑具有重要作用。在引导学生操练时,教师必须把握下列几点:以学生练为主,以教师讲授为辅。让学生回答问题,发表见解,相互核对答案、相互纠错,教师只起最后更正、补充的作用,突破重点、难点,不搞重复劳动。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应针对性地解决重点问题及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找规律,有很大的意义。训练的内容除处理设置的目标外,还可以设计其它形式检测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提高性、拓展性练习。
2.2 优化的英语课堂评判标准
一堂英语课是否真正得到优化,要看是否达到以下标准: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多元化。课堂上学生不仅仅要达到认知目标,还应该在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创新精神、学习习惯等方面有全面提高,时间与速度控制是否恰当。自学时间的长短应视教学目标的量、难易度和学生整体水平而定,训练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训练一般应采取高密度、快节奏的方式进行。时间与速度如果控制得不好,课堂上就会出现松垮现象而影响教学效率。学生是否全力参与课堂,一看学生自学时的情绪,是否紧张地动脑、动口、动手,通过自学解决了多少问题,正确率如何,二看训练时是否全员积极参与,气氛是否热烈,经过提高性训练,有没有达到目标要求,形成一定的能力,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课堂上杜绝形式主义、花架子,一切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
英语中有句谚语说得好,“一盎司的练习胜过一镑的理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真正明白“英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的道理,树立“决不浪费学生一分一秒”的教学思想。遵循教学规律,不断更新观念、研究教法,苦练教学内功,抓住课堂教与学的关键,真正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效益”落实在行动中。
2.3 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是教师。英语教学时学校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在新形势下如何适应深化教育改革,充分发挥英语教学在培养高质量人才,发挥学生个性的作用,英语教师是关键。要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训的重点。首先,要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和素质教育对师资的要求,深入研究英语专业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从课程方案制定、教材建设、教学管理、科学研究、教师进修提高等环节去培养。其中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心里素质、专业素质。同时还要不懈地强化师范意识,适当扩大专业知识面,加强基本功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其次,英语教师除了具备较高实际教学能力以外,还必须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多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学术活动,鼓励教师参加科研,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师资水平,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学生个性的需要。
3结论
发展学生个性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英语教师应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质量的人才。
【关键词】情绪因子 教学效果 教学情绪
一、影响体育教学情绪的主要因素
体育教学在实现课堂教学任务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次数之多,频率之高是其它学科的课堂教学所少见的。因此老师良好的情绪会对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影响体育情绪的主要因素:
1.教学效能感
已有的研究表明,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人们把教师对自己影响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定义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个人教学效能感主要是指教师对自己的示范动作、语言行为,教学组织和教法运用是否合理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的认识和评价,教学效能感强的教师,其情绪状态多为肯定的,教学效能感弱的教师,常常表现出否定的情绪状态。
2.人际偏好
教师往往喜欢那些运动成绩好的学生,或对自己教学有帮助的学生;学生往往佩服示范动作优美、语言风趣或在某方面吸引自己的教师。这些人际偏好经常被带进课堂,对教师的课堂情绪、行为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学生集体不仅对教师的教学会产生“社会促进作用”,而且会产生“社会干扰作用”。此外,教师的个性及其他因素对老师情绪的影响有时也会被带进课堂,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
3.情境
从活动的形式看,课堂教学是“人——情境”互动的典型模式。情境的心理意义对教师有决定作用,如决定该情境下的情绪和行为;不不仅如此,情境对有目的的行为是一个必要条件,如要达到教学法的目标必须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另一方面,教师对课堂情境有能动作用,如个人对情境的选择与改变等。体育老师可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创设某一种情境,其主要表现在:(1)选择与改变不适宜的场地器材条件及练习内容和方法。(2)注意用语言和身体语言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情趣。(3)提高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
4.内在素质
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运动能力。一个具有处事热情、情绪稳定、宽容大度、对人亲切、运动能力强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能够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自我形象。
5.教材
适宜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能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相对教师自身而言,优势教材或学生喜爱的教材,能使师生双方产生良好的心境,并能产生自觉的、积极的行动。反之则产生消极的、厌烦消沉的心境。
6.突发事件
指不可预测的事件。如恶劣天气、身体伤病、场地器材、教学失误和其它干扰因素,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情绪。
二、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情绪调节策略
1.心理匹配
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不改变教学目标和动作结构情况下,恰当灵活地处理教材,并运用适当教学方法,促使教学情绪与教学内容、课堂情境、教学行为相匹配,进而让学生从主观上感到满足需要(如降低动作难度等),从而达到有效调节教师教学情绪、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心向,达到提高教学效果之目的。心理匹配策略的实质,就是尽可能使教学成为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诱因,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该策略会引发学生愉悦情绪,为教学创设良好的情绪背景,取得有效的促学作用。
2.归因控制
拉塞尔于1982年提出了个体归因三维模式,即控制点、稳定性、可控制性,并将三个维度搭配起来,构成8个归因组合类型(见下图):即稳定的、可控的内部原因(如教师自信心,职业兴趣等);不稳定的、可控的内部原因(如动机强度、注意状态、努力状态等);稳定的、不可控的内部原因(如体质和健康、体育能力);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内部原因(如身体疲劳、疾病等);稳定的、可控的外部原因(如教师的事业心、师生的友情等);不稳定的、可控的外部原因(如师师、生生和师生之间努力帮助程度等);稳定的、可控的外部原因(如动作难度、教学条件等);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外部原因(如机遇、运气等)。根据以上观点分析认为,只有当人们相信行为在个人控制之下时,才会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做出符合个性倾向的归因:个人做出归因分析是为了对环境有一种预见感和控制感。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可控的内外部原因,带来的益处是提高了课堂事件的可预料性。如果失控,则威胁着教师的自尊和动机。
3.自我暗示
暗示可以发挥调节功效,如体育老师在处于焦虑、困惑、不知所措以及极度兴奋或愤怒等心理状态中极易受到暗示的影响。有意的自我暗示一般具有积极的倾向,它是克服怯懦、自卑、冲动等不良心理,提高自我心理素质的自我修养方法,对于体育教学效能感弱的教师是有效的方法;无意的自我暗示大多具有消极的倾向,通常表现为怀疑自己的能力、他人对自己有不满情绪、自己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不能在现有环境中继续活动,如身体疾病、运动能力差等致使示范不完美,不能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调控等等;无意的自我暗示对老师的课堂教学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4.沟通
沟通的内容主要是课堂教学中关于教学、学习及其它与教学活动有关的信息。师生的不良情绪对课堂有极大的破坏作用。此时需要师生进行情感沟通。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体察学生的运动心境和激情状态,防患于未然,并及时进行情感沟通。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师生的信任感、亲近感,创设良好的体育课堂心理氛围,消除干扰老师情绪的不利因素。
5.排解
体育课堂教学中,老师可能遭受某种挫折,在挫折压力过大时还会产生情绪紊乱和行为异常,引起一种情绪唤起状态(即攻击行为的准备状态,如教师对学生调皮行为的体罚、打骂等现象的发生)。因此老师要冷静地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并采取一定的途径、方法,正确评价自我和环境,进行换位思维,减轻挫折压力,恢复心理平衡,是情绪调节策略的重要方面。自我安慰是不自觉地进行的,并不能充分地说服自己。但对于排解不良情绪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个体的心理出防御机制之一。
6.规避
规避即暂时地回避、转移、冷淡,再择机而发。当教师对课堂的某一方面,如示范动作、语言行为、教学方式、练习方法等把握不好或不能把握,甚至出现失误时出于教学的有效性的考虑,教师可设法暂时“避重就轻”,或转移到其它方面,或延时处理(如篮球课的投篮教学)。对于突发事件,要“三思而后行”,当激情爆发时,依靠理智,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利用灵活的教育机制加以解决。其目的是避免教师教学上的尴尬,以免引起不良情绪反应。
2017年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一】 儿时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给一群小不点当老师,开始觉得既新鲜又好玩,心想;对付那些乳臭未干的小不点,还能难那去。可一旦当我满怀热心地来到他们中间、才发觉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上班第一天他们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孩子毫不客气地把眼泪鼻涕当见面礼擦在了我精心挑选的衣服上,走了家长的孩子哭的吐了一地,又有上厕所拉大便的,于是我手毛脚乱地给他洗清干净、、、原本以为轻松快乐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而存在胸中的那份豪情壮志,已被打磨得所剩无己了,难道这就是我所向往的生活。难道这就是我要追求的事业。我困惑了、、、、、
当我在困惑中感到度日如年时,却发现周围的老师们总能面带微笑。愉快从容地面对着发生的一切,孩子哭了不急不躁,搂道怀里轻声细语一番 就使孩子破涕为笑,孩子哭闹时吐了一地,从容地打扫干净,就像对待自己孩子那样自然亲切,无私无求、后来以为干事业就要干的响当当才有理想、有抱负,此刻我顿悟了水落石穿,铁棒成针正是千千万万个老师点滴小事做起,默默无闻的奉献才换来了这太阳下最神圣的职业,于是我的心情豁然开朗,今后的人生又有了努力的方向。
以后的日子里我学着老教师蹲下来与孩子们说话,用耐心教导每一个孩子,生活中做孩子的母亲,学习中做孩子的导师,游戏中做孩子的伙伴。 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 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来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才知道那间教室 放飞 的是希望 守巢 的 总是你,长大后我 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 的是功利,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小时候我以为你很有力,你总喜欢把我们高高举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就成了。
2017年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二】 在不算短的学习与培训过后,我终于踏上了幼师这条道路,初次成为一名幼师,在好奇之余还有一份紧张、一份对未来教师生涯的憧憬。在经历过一个月的教师工作之后,我不仅从孩子们、老师们、家长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也渐渐对幼师这一职业有了新的感想。
一、教师要有一颗七窍玲珑心,以学生为本
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很多时候都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做为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素质?这个问题刚提出的时候,我脑中的第一反应便是教师需要有一颗爱心,爱孩子、爱同事、爱家长、爱教育事业的心。果然,许多新教师也和我想的一致,不管你有多高的文化修养,不管你有多丰富的教学经验,你首先要爱你的孩子们。当然,只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我觉得教师还要有一颗耐心,耐心地对待每个如白纸的孩子,用我自己的话来说,教师需要有一颗爱孩子、关注孩子、教育孩子的七窍玲珑心,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最基本道德修养。我相信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你用这样的心来对待每一个孩子,同样的,孩子也会用一颗颗充满爱童心来对待你。同时,三位教师一直强调以学生为本、要把孩子当人看,这也提醒了我除了对孩子心存爱心等之外,还要用正确的、有效的方法来对待孩子。
二、 用专业知识、能力教学,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我一直认为教师犹如一个有一手绝活的工人一样,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是很难来进入这个行业的。当我开始用自己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时,发现又是另一种情况。这些专业知识如何转化为课堂活动和游戏活动等,又是另一门技能技巧,对于不同的孩子需要用不一样的方法。教学如做人,不能太过死板,了无生趣,同时也不能圆滑过头,失去最真实,最重要的东西,所有的知识与能力,都要根据以幼儿的发展为中心,关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以及时代的变化、当地经济文化的要求等来做适当的改变。
三、终身学习是一名合格教师的终身目标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的更新在不断加速,特别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中的知识差距甚大。我们不仅要用前人的知识经验来充实自己,更要在实践教学中积累经验,在做中学,并学以致用,如果不紧跟潮流,很容易被潮流所冲走。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要好学、会学,把终身学习作为一个终身目标。
2017年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三】 这一次培训,成为一个人的一生目标。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我非常清楚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而这一切,也是我不足和欠缺的,我总以为做一个优秀的一线教师只要上好课,教好学生就可以了。现在我才明白,没有深厚的积淀,没有长期的浸,何来腹有诗书气自华,何来纵横捭阖,驾轻就熟。网络学习让我和同行们走到了一起,在这个舞台上我们尽情的汲取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聆听着专家、教授们精辟的讲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相互交流,收获着知识,收获着喜悦,收获着友谊。回顾这段学习的日子,有艰辛,也有喜悦和欣慰。一路走下来,从开始的激动、不知所措到现在教学中问题的豁然开朗;从初上网时的应付学习到现在迫不及待地领略专家、各位老师授课、指导的风采这一切让我的收获变得灿烂无比
1、通过一系列的师德培训,使我认识到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容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注重细节,充满师爱,从细微处入手,充分了解、关爱每一个学生,我深切领悟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无止境的真谛。通过培训使我认识到天外有天,自己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学习一些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后,更加坚定了我从事教育行业的信心和决心。
2、通过本次培训,使我认识到教师要有效实现自助,必须坚持不懈地参加各级开展的教研活动和业务学习、技能培训等,积极与教师共同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并认真做好记载和活动小结,及时反思。积极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教师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仅认真学习理论,还要更加重视的是深入课堂,认真听课,学习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处理及应用生成的能力,与老师探讨教学方法,认真总结提炼,形成新的教学模式,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3、通过本次培训,听取了各位专家的新课改讲座,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始终树立课改意识,并贯彻到了教学实践中。我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新课程改革,教师的观念改变是关键,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模式,即改变以前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4、通过本次培训,学习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使我深切感觉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奉献精神、高标准的师德,也需有先进完备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今后我继续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学观念个人工作总结,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提高自身教学业务水平。在教学中学习、反思,认真吸取教学经验,分析原因,撰写经验论文,体现了新的教学意识。我认真教学,每月坚持写教学随笔和教学案例,在反思中学习,反思中进步。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关键词: 叙事法 主题教学法 口语教学模式
一、引言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通过这几年的调查,了解到部分高英语专业的学生存在英语思维障碍、表达不流畅、没有达到要求等问题。究其原因,是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问题,导致学生口语能力普遍较弱,在真实的情景中部分学生不能自由运用英语交流信息、表达观点。因此,教学模式改革是英语口语教学的一项必须而紧迫的任务。如何转变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构建有效的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高师英语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二、叙事―主题式教学模式概述
(一)叙事教学法
叙事教学法是一种教学的思路或理念,是熊沐清教授、邓达教授结合认知科学与文学理论而提出的一种认知教学法。叙事教学法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将教学的内容尽量以叙事的形式设计和呈现,创设真实的情境,从而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情境之中,充分发挥语言、情感、想象、创造等心智能力,在这种生活化或艺术化的认知活动中“习得”语言(熊沐清,邓达,2010)。
(二)主题教学法
主题教学法是一种具体的教学的策略和方式,主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为目的,是任务型教学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主题教学法是首先提出主题框架,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叙事―主题式口语教学模式的含义
对于英语口语教学,主题教学法是一种具体的实践模式,而叙事式教学法则是一种教学的理念。所以,本研究想把叙事教学法的理念与主题教学法的模式相结合,应用于英语口语教学中,提出叙事―主题式英语口语教学模式。这种口语教学模式以叙事教学法为理论指导,以主题教学法为操作方式。每节口语课前,先确定主题,然后小组合作搜集相关资料,教师布置与主题相关的思考问题,创设情境,小组讨论,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和想象力,组织故事,叙述故事。在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同时,英语思维能力及综合素质也得到训练。
三、研究目的
本研究拟对运河高等师范学校英语专业大学一年级(2012级英语教育专业班)两个班的学生使用叙事―主题式口语教学模式,进行为期一学年的口语训练。以高师英语口语教学的课堂教学为突破点,以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点,通过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敢说、会说,以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1.通过叙事―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引入,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探索以学生为主体,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动机。
2.以课堂教学为课题研究主阵地,课堂是研究英语口语交际的主阵地。将在课堂上如何应用主题―叙事式教学模式作为重点,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3.语言环境的创设:通过文学化、生活化的语言环境的创设,提高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同时积极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的经历,确定主题,努力探求课外资源对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价值。
四、研究过程及结论
(一)实验对象、时间、教材及步骤
实验对象:以运河高等师范学校大一(2012级)英语专业两个班95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实验采用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历时一学年。对学生进行实验前和试验后口语测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有效的论证。
试验时间:2015年6月―2016年6月,为期一学年。
实验教材:Practical Oral English
实验步骤:
1.前测:对2012级英语专业2个班进行语音语调、口语水平进行测试。据此确定实验班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实验班与对照班口语无显著差异。
2.在教学中对实验班学生进行策略培训,主要是叙事法、主题确定等策略的使用,而常规班仍用传统的口语教学方式。
3.学期中间测试两班学生的口语水平变化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搜集整理学生的反馈。
4.后测,实验结束后对两个班学生口语水平进行测试,包括学习兴趣的转变、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
5.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问卷调查,对比培训前后口语成绩,验证叙事―主题式口语教学模式能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口语水平。
(二)叙事―主题式口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叙事―主题式口语课堂教学模式包括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学生自主先学。每节口语课前,教师根据单元内容及学生生活实际确定主题,然后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利用网络等多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
第二环节,课堂导入后,教师布置与主题相关的思考问题,创设情境,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创造力和想象力,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以问题为线索,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故事。
第三环节,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叙述故事,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在听后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同时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环节,评价、质疑、拓展。在本环节中,每位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其他小组叙述故事后,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回顾关于本话题,汇报组使用了哪些句型?同时思考有哪些表达不够完美?还可以用哪些单词、短语或句型进行多种表达?如果是你的话,请充分发挥想象,改编不同的故事结尾等。
在每一小组汇报展示后,其他小组给出评价,以及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故事结尾,老师即时给出评价,和学生一起总结学生们所运用的词汇、句型、表达方式,并适当做出补充。
叙事―主题式口语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以故事叙述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语言输出的能动性。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运用所掌握的语言材料,组织、编写、叙述、修改故事,促进自主学习及个性化发展,通过交流合作提高口语表达水平。同时,这种口语教学模式注重认知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验结果
以下是实验班和常规班在语速、停顿时间、内容的连贯性及修改次数方面口语前后测成绩对比:
实验班(一班):
常规班(二班):
2.SR-语速;ALP-停顿时间;RNE-内容的连贯性;RRR-修改次数
(四)实验结论
结合访谈和问卷调查,由以上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班在经过为期一学年的叙事―主题式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训练,学生语速明显有提高,停顿时间减少,内容的连贯性明显增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叙事―主题式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模式,主题的设计符合现实生活,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话题,通过创设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说的兴趣,调动语言输出的能动性。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和想象力,组织语言,叙述故事,改编故事,不仅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小组间的合作,组际间的交流展示,强化团队意识,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另外,主题的确定,要求教师知识面要宽,具备知识的整合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理论素养,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结语
叙事―主题式口语教学模式从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入手,促进高师英语口语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叙事―主题式口语教学模式创设生活化的语言环境,调动语言输出的能动性,强调教学朝个性化、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向发展,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体现英语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应用性原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教W模式能够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本研究仍存在局限性,有待教师在课堂实践中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黄慧.试论叙事―主题式教学模式――以英语阅读教学为例[J].外国语文,2014(4).
[2]刘嘉.叙事教学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外国语文,2011(03).
[3]刘秋成.叙事教学法视域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
[4]马一波,钟华.叙事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自2015年10月15日始,本人有幸打开了“华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网。其间有不少的视频对本人感触颇深。诸如“课堂教学艺术的设计”及“主题班会的设计”的视频可谓别具一格。下面就这两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感想。
“课堂教学艺术的设计”我认为既然是艺术,那就必须要做到独具匠心。正所谓匠心独远。作为教师,你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既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又要要向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而这两点要在课堂上完成,那这节课甚至每一节课,你都要做到精心设计。要设计你的教学方法,要设计你的教学过程,甚至至于设计课堂上的每个细节。要使每一节课做到行云流水,使每一节课能够将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课堂如水塘,要时时激起涟漪,切记出现惊涛骇浪。这样的课堂应该说才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再说“主题班会的设计”。中学阶段的三个年级学生具有三种不同的心态和生理状态。作为一个班级的主导者,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动态,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要能够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确定班会主题。一旦主题确了,就看这个会怎么开了。如果只是班主任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有时甚至也口若悬河,时不时冒出一两句幽默性的语句,这样的班会不开也罢,它起不到什么作用。我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自己来做,自己来说,无论是自己的长处还是其他人的不足之处,班会课上学生自己说出来,指出来,定能收到是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生不小了,老师不要也不应该老是把他们当小孩子看,他们有自己的思维定向,有自己判定是非的标准,老师应该充分相信他们。班会课上让他们自由发挥,尽情讨论或辩论,那么这节班会课定会成功。
上述只是个人肤浅的认识,甚至可谓是鄙陋的认识。这些认识也只有待在以后的学习或观摩的过程中来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体育与健康教学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就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还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抓好升学率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家长也只注重孩子的学习和身体健康情况,学校和家庭都忽视了最重要的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
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同等重要的,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然而,这方面还做的远远不够,过去的教育只注重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品质与集体主义精神等,对心理健康这个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研究不多,缺乏经验方法。
为什么现在要突出强调心理健康的问题呢?因为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健康的心理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正确认识自我,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从而能完善自我、克服困难。体育与健康教学应充分利体育教学的教育性、竞赛性、协同性、交往性等特点,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意志品质、协作精神、自控能力等,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二
教育的宗旨是育人,即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不言而喻,学校体育教育也必须贯彻这个服务宗旨。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身体方面不仅要求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求有健康的心理。整个社会的运行节奏急剧加快,与此同时,各种消极的腐朽的事物也充分暴露。学生早恋、逃学、犯罪等现象层出不穷。很难设想,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不是身心全面发展的人,哪能立足当今社会,哪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
现在有一些人不能适应社会的急剧变化,在心理上严重失衡,他们什么都看不惯,处处不顺心,经不起一点挫折和委曲,满腹牢骚,郁郁寡欢,有的人跌入悲观厌世的泥坑不能自拔,有的人甚至成了精神病患者,如此种种举不胜数。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影响了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所以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还指一个人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伦理上都处于完全安宁的状态。
本文从继续教育的目标、继续教育者的现状和继续教育模式优化方法进行分析。
一、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分析
教育目标是教育任务的导向,而继续教育目标的设定一是根据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二是根据教育者的实际情况。
学者李建军认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目的是培养出一批适应21世纪需要的理论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作家型、学者型队伍,实现教师队伍的现代化。
二、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现状
通过访谈发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后,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普遍反映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教学的目标实施无从下手,许多功能性目标的实施不宜操作。另外,一线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新课标的实施必须建立在传统体育教学基础之上。因此,新课标实施之后,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整合能力以及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教师向科研和教学双师型教师发展,说明教师的科研能力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体现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着教学的改革和教学目标的完成。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科学研究的意识、方法和科研能力不尽人意,以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科学研究凤毛麟角。
三、体育教师培训模式探索
(一)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分类和选择依据。现阶段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主要分为高校本位模式、培训机构本位模式、在职学习本位模式,协同式模式和教师本位模式,研训一体模式。这些培训模式的共同特点:一是培训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更为广泛,更具有实践性、更新性、延续性和研究性的特点;二是倾向于在一种培训计划内使用多种方法;培训方法由简单的认识向实验性方向发展;三是培训目标注意面向未来变化的需求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在培训模式的选择上首先应按照中小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求,其次要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即要针对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新课程标准的操作能力不足问题;针对教学科研能力水平不高的问题等等。其培训的类别可以分为通过学历、学位的进修、参与学术研讨、学术交流,或者观摩优秀教师授课等形式实现。
(二)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要重视学科特性。体育教育主要是实践课形式教学,是以身体教育为载体的教育教学过程。因此,在教育培训过程中,不仅要理论角度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更要从实践课教学的特殊性角度解决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本次课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组织与教学效果的效益的关系上考虑体育教师存在的主要不足之处,从而完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
(三)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要注重继续教育本身的有效性。继续教育本身的有效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培训后,其教学的理念和教学的方法是否有改变,教师人文素养是否提高,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否提高。另外,教师在今后的教学总是否按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时刻要求自己。二是作为培训的组织者本次继续教育的目标是否实现,任务是否完成、培训者的培训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等的这些都是评定教师教育培训效果的指标。
(四)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重心要向教师科研能力培养转移。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解决现实问题,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做教科研型教师也是时代的要求,教师要脱离教书匠式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做法,做既有灵活的实践能力,又有精深的理论素养型的教师,要有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进而能新颖别致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以继续教育的学习、评价为契机,推动教师提高理论水平,掌握教科研方法,激励探究总结意识,最终实现教学艺术水平的质的飞跃,做专家型教师、教科研型教师。
(五)继续教育的内容要多样化,且以培训对象为导向。以培训需求者为导向即主要是满足不同教师培训者的培训需求,最大化实现继续教育的目标。即在继续教育培训前,对培训者进行调研摸底,如从教学教学角度、科研水平角度、学生教育管理方面进行摸底,了解体育教师的不足之处以及制约瓶颈,从而科学选择授课的内容和授课形式等。在培训后对培训者调研,了解培训的满意度,从事及时反馈给管理部门,为下次继续教育改革提供依据。
(六)继续教育培训方式要不断完善
以往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主要是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其中学历教育占大部分。因此,完善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的形式非常重要。如1)新进教师的培训。即对刚从大学毕业的新教师,主要是帮助他们加强教学常规训练和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他们的教学组织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使他们掌握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尽快适应教学工作。2)中青年教师培训。主要是帮助他们优化知识结构、总结教学经验、提高科研能力,促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成为学者型教师。3)骨干教师培训。对一些有一定教学经验和培养前途的教师,应提供系统性的学习深造的机会,以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导师制对他们进行针对性培养,组织他们参加研究性课题研究,帮助他们成为教学专家和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