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经营和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服务对象分析。首先必须考虑到消费群体的定位情况,根据消费者的职业特点、年龄特征、性别特征、地区和民族特征等因素进行考虑,从而选择合适的经营类型。
2、顾客消费行为分析。消费是一个综合概念,消费行为包括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等。
3、火锅店选址要贯彻接近原则。应当选择交通便利、来往方便、便于进入的区域,最好位于或靠近商业区、经济区、文化区、开发区等,道路畅通,顾客容易接近。同时也应当注意周边要有配套到位的环境。
4、原料采购。原材料管理包括原料的采购、验收、储存、发放等工作。采购业务是火锅经营业务的始发环节,必须遵循品种对路、质量优良、价格合理、数量适当、到货及时等基本原则。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林业经营;管理制度;创新;林纸一体化;进程
1 构建商品林采伐的申报制度
满足森林资源的社会需求是商品林的主要经营目的,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可见,应将商品林的发展推向市场,然后才能更好地符合市场的经济运作规律。然而,商品里的所有人拥有自主采伐权、开发利用权等等,可以对林业资源进行多种形式的分配。根据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国有林业的农村组织或居民企事业单位都可以进行林木采伐,所以,林木采伐具有很广泛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以及其它各种组织。然而,单品林木在采伐权方面却存在法律上的诸多限制,不仅需要林木采伐有关行政机关的许可,而且在采伐树种以及限额制度方面还有诸多限制。国家执行这种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森林的总体覆盖率,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但另一方面这种限制措施的实行影响了商品林所有人在产权上的完整性,从而就无法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而大大影响了自己的收益权,最终降低了商品林所有人在投资方面的积极性。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适当放宽这种限制范围,构建采伐申报制度,也就是说让商品林所有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发展趋势,向林业部门上报林木采伐计划。这样一来,行政部门就可以进行考量,予以批准;而对于不能批准的采伐计划,政府部门需要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
由此可见,对于商品林采伐申报制度的构建,可以使造纸企业在获得林地之后能够采伐原有林木,再根据当地纸浆林地的建设需求对林地通过承包或租赁等方式实现统一化的经营管理。与此同时,在基地建成之后,造纸企业可以按照自己的林木采伐需求量来决定林牧业采伐的申报数额。最后,要通过法律的途径保证经营与管理制度的创新,从而为“林纸一体化”提供更加有利的发展条件。
2 构建“订单林业”的相关经营制度
从大量成功经验中能够看出,要想真正实现“林纸一体化”,一定要坚持以林为本的原则,将造林与造纸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促进造纸业、纸浆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鼓励企业在造纸的过程中发展属于自己的速生林木,倡导企业与广大农户开展合作,实行造林订单式的管理经营。
当前,改革与发展集体林权制度的同时,很多区域都在实行和推广私营林业的有关政策。由此可见,造纸企业在建设纸浆林业基地的过程之后,还采用订单管理的方式不断加强与广大农户、私营林以及外商之间的通力合作,设置直接参与到纸浆经营的环节当中。另一方面,订单管理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林纸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并且很多的造纸企业正逐渐用亲身实践进行了很好的证明。造纸企业可以利用订单管理参与到纸浆林的经营,从而造林就追求高产出和赢利,具有定向的培育目标,林业开始实现集约化生产。企业在纸浆林的经营模式、树种选择、以及布局建设上都可以进行科学化的安排,更好地实现木浆林与集体商品林的可持续性生产与发展。
3 成立家庭林场,改造股份制
家庭式林场的建立以林地集体林权制度与家庭承包经营的改革为出发点,建立在农户家庭式林场的基础上,利用股份制改造实现家庭林场的联合,推动规模化经营。
而家庭林场在管理上可以有效借鉴芬兰的管理经验。家庭对芬兰的林业经济具有重要的发展作用。第一,利用法律途径保证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第二,建立认证制度有效实现对资源的科学、合理化利用。第三,大力倡导家庭林场在组建上的经济合作模式,从而实现林场有效的长期管理。如此一来,就可以逐渐改善家庭林场的管理,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以及技术性咨询和服务。
4 总结
总而言之,林纸结合、共同发展、相互依存,是造纸工业成功的发展经验。要想保质保量地促进“林纸一体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了解和掌握当前的市场发展形势,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改革与创新。在现代化社会中,需要构建商品林采伐的申报制度、构建“订单林业”的相关经营制度以及成立家庭林场,改造股份制。
参考文献
在我国,由于连锁企业的本身工作性质决定了其企业内部有很多岗位的层次较低以及工作比较辛苦,而大部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习阶段甚至于在毕业走向社会后的正式入职初期都是在连锁企业中从事理货员、收银员或者服务员等岗位的工作,因此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往往比较迫切。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的是高级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然而无论在哪行哪业,如果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内的基层工作不够熟悉的话,那么他就不具备较好的企业管理能力,也不会使企业的管理工作发挥出更大的效用,连锁企业亦然。所以,学生若想在连锁企业走得更远,就必须要先做好最基层的工作,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正能够让学生更加充分学习到连锁经营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更加体验到连锁经营管理的实际工作实践,从而让学生更加具备经营管理能力,也更加了解连锁行业的市场形势,从而促进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更加具有竞争力。
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定位是服务于连锁产业、连锁行业、连锁企业的发展需要以及其对人才的需求,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正是根据人才的培养标准与岗位的能力标准等建立起的一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它能够直接对接专业与产业,从而促进学生的就业需求与企业的发展需求等;因而,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基础。在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之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对连锁企业岗位以及其岗位群的设置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以及论证,从而对其岗位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之后再根据岗位的任职要求等来确定岗位的人才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能力素质要求等。只有明确了以上这些重要要素,教师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来确定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即是培养面向大型连锁企业、具有较高专业技能水平、较高文化素质以及较高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级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并且它的最终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出更多的能够胜于任连锁经营企业服务第一线上的门店店主、各部门经理以及总部各部门主管等人才。可以说,只有先确定好了人才的培养目标,才能够更加深入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二)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之二是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连锁经营行业具有多样性和岗位复杂性等业态性质,因此这也就导致了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所采用的实践教学模式也是非常多样化的。在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之下,教师应当以连锁门店、配送中心以及连锁总部管理等岗位的工作作为学生的实训工作内容与任务,并以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实训、校内基地实习以及校外定岗实习这四大实训内容作为基本教学模块,以此来创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学生通过这种教学体系,能够实现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提高其综合职业能力、专业技能水平、自身文化素质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等,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更加具有实力。具体来说,连锁经营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应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连锁实训室的实训,校内的连锁实训室主要用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它与相关连锁企业合作,建设有完善的采购配送、门店运营以及门店设计等一系列的连锁经营管理实训项目,能够对学生开展模块化的仿真模拟实训,令学生充分了解、熟悉并掌握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也即是采购、仓储、配送、销售以及运营管理等的业务流程,以此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实训。第二个层次是校内基地的实习,学校同样与相关连锁企业合作,并以其自身的场地、设备以及政策等优势资源吸引企业入校,并以此来建设连锁经营企业,从而令学生在学校内就能够得到与连锁企业真实生产经营过程完全相同的生产性实训,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第三个层次是校外的实习,学校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习,能够让学生更加熟悉与了解连锁企业的真实生产经营过程、更加掌握连锁企业中职业岗位的要求,让学生具有更强的职业竞争力。
三、结束语
关键词: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我国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在管理上存有的问题
(一)经营性资产存有矛盾。从理论上来讲,当前的事业单位依照相应的目的和性质进行划分,不应当从事一些带有盈利性质的活动,同时不应当进行资产的出租或者是担保活动。可是就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来说,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活动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弥补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不足,从而使得我国事业单位的资产能够有所增值,使得单位的科研成果得到相应的转化,促进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怎样对自身所拥有的资产进行良好的运作以及管理是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运作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我国事业单位的资产带来了一定的矛盾性。
(二)形成过程比较随意。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来看,因为其有公益性质,这样国家就没有对其增值保值提出相应的强制性要求,从而就会使得事业单位在进行经营性质资产管理的时候相对比较随意。另外,因为单位在对非经营性的资产转化为经营性的资产方面存有一定的漏洞,这样就会使得单位往往不经过相应的审批程序就决定转化,从而就会使得单位的经营性资产在形式上以及属性上不明晰,同时也没有一照相应的规定进行管理,使得很多经营性的资产缺少相应的财政监管,继而造成相应的资产流失,甚至是造成纠纷。
(三)在运作上没有相应的规范。当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在运作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执行相应的资产审批程序,这样就会使得单位的经营性资产在使用的时候就比较容易出现亏损或者是流失的状况。比如说,对于单位资产的出租来说,很多单位往往没有对资产进行相应的评估,同时也没有依照相应的原则对承租人进行良好的选择,这样就会使得单位的资产在运作的过程中缺少相应的竞争激励机制,运作的过程也不够透明,很难使得单位的资产实现效益上的最大化。甚至在我国很多事业单位中还存有一些腐败的现象,单位的经营性资产往往就会成为单位人员小金库。
(四)收支管理不严。当前很多事业单位会对实际的收支状况进行隐瞒,用经营性收入进行冲抵,有的单位资产在进行出租的时候单位会签订不同的合同版本,对收入进行隐瞒,从而逃避相应的关键部门的监管,就当前的实际状况来说,以上现象在当前的事业单位中十分普遍,很多单位就是使用这样的两种方式规避监管,可是只要其中的一个出现相应的经济问题,那么国有资产的形象以及实际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五)资产管理和财务严重脱节。当前我国在对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资产进行管理的时候,存在资产的管理和财务的管理不协调的状况,财务管理方面一直以来都是实行的横向管理的方式,但是资产管理一直都是使用的纵向管理的方式,因此就会使得管理上不够协调,使得事业单位中既有的制度和规章也很难真正实行。此外,在一些事业单位的内部也存有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常见的管理脱节的现象。财政部门和国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使得经营性资产在管理上往往没有相对有效的制约措施,从而对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资产进行监管就会显得格外困难。
二、完善我国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的策略
(一)完善运作模式。在对我国事业单位的经营性资产进行管理的时候应当依照市场的运作原则进行统一的经营和管理,从而进一步探索政府拥有所有权、我国的财政部门对其进行监管、单位享有经营权的模式。
(二)合理运作经营性资产的产权。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状况来看,应当积极建立起经营性的国有资产公司,同时还应当依照相应的市场化模式对其进行投资。将经营性的资产作为基础,同时要不断拓展投资的主体,使得投资的主体逐步多元化,依照市场的原则进行运作,使得当地的政府部门以及相应的融资困难得到解决,将单位的资产逐步转化为企业的资本,将资本逐步转为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继而提升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的增值和保值的能力。
(三)进一步提升经营性资产公司的治理。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当事业单位中的经营性资产真正被并到国有的资产公司之后,其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的效果以及经营的成效会变得更为重要。因此,应当对相应的国有资产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不断地完善,逐步形成和当前市场运作相适应的运作模式,比如说绩效机制以及董事会制度等等。另外,国有资产公司应当由相对完善的绩效机制对单位的员工进行考核,从而真正提升事业单位资产的增值和保值能力。
(四)合理运作多种经营性资产。要想提升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的运作效果,单位就应当对市场机制进行充分的运用,要对国有资产进行良好的经营以及分类处理,比如说对闲置的土地进行处理,对于国有的股权资产进行拍卖等,在竞拍的时候应当秉承公正公开的原则;事业单位所建立以及开办的多种企业或者场所应当引入多种资本,但是其前提是控股股东还是事业单位,真正通过市场的相应机制使得事业单位将经济的实体做强做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在管理经营性资产方面还存有一些问题。应当不断的进行总结以及创新,从而探索出是真正适合我国事业单位在未来经营性资产管理的策略。除了以上的策略之外,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还应当对自身的预算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和完善,不仅要对资产依照实际的用途进行分类,还应当设置相应的维修基金,按照相应的比例进行调节,从而使得政府的财政负担有所减轻,事业单位的发展活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包丹霞.经营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济(学术版),2006(09)
[2]帅佳良.浅析经营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魅力中国,2010(27).
【关键词】河南高校; 体育俱乐部; 经营管理模式;可持续发展
Study on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of Sports clubs in Henan Colleges WANG Yong
(He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 Henan Zhengzhou 450002)
【Abstract】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Program" and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Henan Province have established sports clubs. Questionnaire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methods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20 university sports clubs in Henan Province to offer advice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rapi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ports clubs in Henan Province on this basis.
【Keywords】Hen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clubs,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近十多年来,河南省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它是高校中的一种体育文化现象,是具有共同体育兴趣爱好的大学生基于自我完善的需要,自由选择体育活动项目结成的具有社团性质的体育团体,是学校体育活动的一种组织模式。体育俱乐部作为促进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角色之一,为学生运用体育知识与运动技术增进健康、展现才华、提高素质提供了实践平台。同时,它也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兴领域。本文结合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理论,从体育人才的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入手,确立体育俱乐部的市场定位。尝试培育、构建一个结构分明、层次清晰的高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河南省高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管理者和参与者为研究对象。以河南省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级市的20所高校为调查对象。遵循相关科研方法设计和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525份,有效问卷493份,回收率为80.8%,有效率为75.8%,调查问卷满足分析与研究的需要。
1.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针对本文所涉及的问题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对调查数据,采用SPSS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处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河南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经营管理现状分析
在俱乐部数量调查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网球,其次是羽毛球,当然也有许多综合性的俱乐部如表1。
在对自身的发展目标的调查中,20所高校的俱乐部都制定出了详细的发展计划,其主要目的是为教学服务,完善学校体育工作,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多样性,为全民健身服务等。
在对俱乐部开展活动有影响因素的调查中显示,开展活动的资金投入和开展活动的时间是制约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的瓶颈(如表3)。
当前大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目的调查显示,为丰富文化生活,休闲娱乐占68.7%,为提高身体素质35.2%,为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占45.8%,为提高心理素质和社会交往能力占18.6%,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占5.2%。可见“终身体育”已经深入当代大学生。
在对一个体育俱乐部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素质的调查中,业务水平和组织能力成为体育俱乐部管理者认同的条件。这说明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性地开展体育俱乐部工作,建立适合其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1〕。
从大学生对体育俱乐部交费的态度分析中发现,学生对俱乐部交费情况还是能够理解的,这为高校体育俱乐部筹集经费制度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学生交纳会费可以作为俱乐部经费筹集的一种途径,但在交纳经费的多少问题上必须要经过严格调查,并且要不断拓宽俱乐部的经费筹集渠道,这样才能使体育俱乐部更好地发展〔2〕。
俱乐部需要添置的设施、器材的调查显示,多数教练员认为本俱乐部的体育设施无法满足学员的训练使用。74.2%的教练员认为急需添置室内训练场地。学生对当前体育器材设施的满意程度也比较低,仅有33.54%的学生对学校体育场馆、器材感到很满意或满意,而50.48%的学生对学校体育场馆、器材感到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
河南省高校体育俱乐部经费主要是由学校专项拨款、校外行政拨款和自筹资金三个主要来源。其中公益赞助资金占12.3%,会费占82.6%,附加服务占32.4%,依托单位占41.6%,门票、商业赞助占96.7%,专项拨款占67.8%,私人投资占13.4%。而俱乐部的资金大部分用于工资和场地、器材的支出,几乎没有多余的资金进行教练员培训和会员的再发展。这一问题严重制约着俱乐部的良性发展,应当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
2.2河南省高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经营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2.2.1创办目标方面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现代体育教学发展的理念。新时期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出对学生发展的重视和关注,强调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和让其弹性地组织自己的学习。当前河南省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并没有以学生身心发展为主旨,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俱乐部的活动内容缺乏个性化和多样化,在学生自主选择权上有所限制,没有满足学生多样性发展的需要。
2.2.2项目选择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花钱买健康”成为新时尚,人们的健康观念、体育价值观念和健身意识加强,追求体育锻炼的长期效益,注重娱乐和社交功能。这给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观念和体育消费行为带来深刻影响〔3〕。当前河南省高校体育俱乐部在项目设置中没有充分利用体育活动所具有的对抗、竞争的特点,缺乏从健身、休闲、实用的角度吸引学生,不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俱乐部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影响俱乐部的经营规模和效益。
2.2.3场地、器材设施方面
当前河南省高校普遍缺少场地器材,同时缺少专业的管理队伍对场地设施器械进行管理,不能随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一些高校运动场地的使用效率不高,缺乏不同时段对不同人群开放的机制,各类体育器材与设施无法定期进行保养和维修,这样就影响了体育俱乐部有效使用场地器材进行体育活动,影响其为大众健身服务。
2.2.4市场开发方面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经济来源仍以校方投入为主,俱乐部普遍缺少自我“造血”功能。从整体上说,真正依托校园、开发校园、自主经营尚未收到很好的效果,巨大的校园市场潜力远没有开发出来。其中,有政策的原因,而俱乐部经营管理体制缺乏活力、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缺乏创新性应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4〕。
2.3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高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
2.3.1明确创办主旨,加强系统化管理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应以“健康第一、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创办主旨,完善俱乐部的经营管理,使之有效地运作,更好地服务于学生。高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可实行俱乐部联盟的主席负责制,统领所有俱乐部的工作,对学校分管体育工作的副校长负责,俱乐部联盟下设办公室、项目俱乐部、后勤保障等管理机构,由俱乐部联盟主席直接领导,同时由俱乐部联盟负责选拔俱乐部会员代表,参与所有俱乐部的管理。实行各个俱乐部主任负责制,每个俱乐部下设主教练、教练及技术辅助人员等。只有建立一个系统高效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其良性发展〔5〕。
2.3.2提高经营管理者和师资的整体素质
培养和造就一批经营和管理的专门人才,是进一步培育和拓展高校体育俱乐部市场,不断满足学生和周边社区居民体育消费需求的重要前提。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可自己培养,也可以聘请专家学者进行指导,也可以与体育院校联合培养,以满足体育俱乐部规范化管理的需求。同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体育俱乐部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一专多能”的特点,必须精通体育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如运动生理学、营养保健等,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2.3.3项目选择多样化,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
项目应多样化,能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锻炼需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俱乐部所开设的项目既要依据学校的师资和场地器材条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设置传统项目的基础上,可考虑设置保龄球、桌球等休闲娱乐型的项目,冲浪、滑雪、定向越野、野营和攀岩等体验挑战型的项目,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为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2.3.4加强场地器材利用和管理
高校体育俱乐部场地器材管理应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器材资源,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俱乐部活动。认真分析与俱乐部开设项目相关的各种场地器材资源,认识和掌握其各自的性质和特点,积极探索开放的方式方法,制订相应的措施,杜绝体育场地设施空置和非法挪用侵占造成体育器材设施资源浪费的现象。这样才能保证开发与利用的针对性及其实效性。
2.3.5加强市场开发,拓宽经费来源
稳定而低成本的资金来源是俱乐部正常运作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资金的投放量要以俱乐部的需要和目标为转移,不能以资金的多少而定,因此必须拥有充分的资金来源,以各项目所需的调控力度和方向,投人与之相匹配的资金量,才能达到应有的目的。这一方面需要学校对俱乐部增加投资,另一方面俱乐部应实行有限的有偿服务。学生交纳会费可以作为俱乐部经费筹集的一种途径,但在交纳多少经费的问题上必须严格调查。必须做好开拓市场的工作,可鼓励各俱乐部自己拉赞助,以所在高校的知名度为坚实后盾为企业做广告,实现互利互惠。俱乐部在服务学生的同时,可拓宽服务对象,面向社会开发市场,联系一些单位、公园、小区等需要聘请教练员、陪练员或办学习班者,从俱乐部派出骨干教练前去担任各种职务,俱乐部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这样才能使体育俱乐部更好地发展。
3结论与建议
(1)高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对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建立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今后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2)随着新兴体育项目不断增多,学生的兴趣范围不断扩大,选择项目趋向于“娱乐化、社会化、终身化”。建议俱乐部开设项目要适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满足俱乐部教学需要。
(3)河南省高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经费筹集方式主要是以自筹经费为主,渠道比较单一,社会赞助较少,社会化程度不高。建议拓宽俱乐部的资金来源渠道,优化资源配置,使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融合起来,有效利用社会资金,减少对学生的收费,提高学生参与体育俱乐部活动的积极性。
(4)河南省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和全方位开放,是体育俱乐部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体育设施可采用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场馆利用率,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参与锻炼的需求。
(5)高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好场所,俱乐部经营管理者应建立符合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有效方法,努力解决和克服俱乐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强俱乐部的科学管理,使其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文杰.探索普通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J〕.哈尔滨休育学院学报,2002,12(3):29-30.
〔2〕乌兰.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思路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1,17(4):62-63.
〔3〕文世平.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4.10(8)56-57.
1.1合同管理的作用
随着改革后的建设,我国工程行业紧跟时代的脚步,大力求发展,同时取得优异的成绩,令世界瞩目。与此同时,也出现过去从不会发生的问题,如拖欠工程款,导致农民工拿不到工资,还有工程安全质量问题等。根据以往资料显示,2011年全国范围内,因合同纠纷造成的拖欠和拒付工程款已经高达4000亿,这些大多是因为合同条款不明确,进而产生分歧,导致业主拒绝支付工程款【2】。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市场经济不完善导致的,合同是信用的象征,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条件,所以合同的本质其实就是信用的保障,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用合同规范市场交易。
1.2合同的基本职能
合同中会详细要求跟工程有关的一切注意事项,包括目标成本、质量、应该履行的义务等一系列目标,合同规定了双方的责任、义务和利益关系【3】。所以,工程管理的依据就是合同上的每一项条款,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每一个重要步奏都需要依照合同进行,它对整个项目的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当下的环境中,没有合同相当于整个工程项目没有明确的目标,过程没有保障,没有合同为依据就无法使工程管理形成系统的管理模式,意味着目标无法实现。当今社会的现代化建设中不仅需要专门的部门和人员管理合同,参与工程的每一个专职人员都需要熟知合同内容,并且精通条款中可能出现的索赔工作,只有了解其内容才不会在实施的过程中犯错,导致工程不能顺利进行。现如今很多国外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和大的工程承包企业都十分重视合同的管理工作,甚至会与工期、组织、成本等管理同时设置部门,列入整个工程重要的管理部门【4】。人们已经意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合同管理是项目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让其融入整个工程项目管理中去,以实现工程项目为目标,对各个环节实施有效合同管理方案,共同构建完整的工程项目体系。
2.当前合同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2.1管理意识淡薄,执行力差合同签署双方不按照合同办事,但是不及时更改合同重新签订,导致事后引起纠纷,致使工程不能按期完工,工程款出现拖欠问题。对于承包商来说即使理由充分也不能进行正当索赔。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大多数项目管理机构都并未设置合同管理部门,没有相应的制度和操作流程来界定,其操作是否可行、有效。不能对合同时时进行跟踪管理,导致合同只是一种形式并没有让其发挥最大价值。
2.2缺乏有效的分包合同管理。我国目前缺乏统一的合同样本,承包商和各专业这之间因合同界定不明,分不清责、权、利,而互相推诿,造成工程无法顺利竣工甚至很多工程以为合同问题夭折,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特别是土木工程、设备安装之间交叉施工的现象时有发生。
2.3不重视合同文本分析。订立合同前缺乏预见性,缺乏对合同的具体分析。常常在一些紧急的情况下因缺少某些重要条件,导致合同有漏洞和不足,双方因为理解方式不一样产生差异,对合同的风险预估不足等问题发生争执。
3.实施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对策建议
3.1建立健全合同管理组织网络
企业的管理人员和项目的管理人员,由下至上的建立合同管理机制,并配备相关的法律顾问。使整个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深入到每个层次的各个角落。并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进行专业指导监督。建筑企业应该确立企业内部合同管理机制的主要职责,监督检查企业各类建设工程合同的立定、履行;贯彻有关合同的法律法规,并且培训有关的管理人员,防止利用合同中的漏洞进行违法活动;参与合同纠纷,了解并积累合同有关经验,并以报告的形式向管理部门汇报。
3.2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工作制度
合同交底制度,就是合同签署以后,合同管理人员需要对各级管理人员或工作小组进行对合同的剖析,向大家解释说明合同的主要内容、注意事项和各种管理程序,了解各部门责任和承担任务范围。责任分割制度,合同管理人员有必要对各小组或者承包商详细的解释,让其了解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并传达到每一个施工人员。尽职尽责的共同实施合同项目。工作日志制度。每天用数据或文字的形式对各级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汇总,这要求下级各部门的高度配合,将每天发生的问题进行集中处理。以便及时掌握过程进展。进度审批制度,成本核算人员由于对现场情况了解不熟悉,申报过程款不及时,没能按要求纳入当月费用支出。合同管理人员应从各个角度审查合同,从而及时对进度款进行审查。
3.3提高合同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选择合同管理人员很重要,合同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多项综合素质,精通合同法律法规、具备现代化理论知识、经验丰富熟悉过程施工的全过程才能胜任这一职位。应对合同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只有通过考核或者严格的培训,取得专业认证以后才能上岗。由于市场的发展和法律的不断完善,对于已经具有从业资格的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再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尤为重要,所以要抓好合同管理人员继续教育。
4.大力推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制度
推行范本制度,一方面有助于从业人员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耍滑头的建立更具规范性,避免出现双方模糊理解导致纠纷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方便管理人管理,可以依据范本内容对合同进行审查监督,提高履行率,维护市场稳定发展。建议我国根据自身特点,累积以往的经验教训编写出一本具有示范作用的文本。我国现有规定也已经有了初步的方向。不仅对行业进行划分管理,而且结合当下实际情况对通用条款进行更加具体的规定。为避免施工单位为逃避法律规定,采取激进手段应对,建设单位必须重视投标单位的资质,对其合同认真的审查了解,对合同主体的审查也是很重要的。要确立当事人身份、资格,这直接关系到合同是否能够有效率的执行。
企业管理理论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把对人的管理,换言之就是把焕发人的积极性提高到首位。企业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就在于此。“企业文化”这一概念引入我国十余年来,它的使用逐步被我国广大企业界人士所认识,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被写入党的十四大报告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后,它在一些地区与行业已经是有组织、有领导、更自觉、更广泛地得到了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从社会、国家、民族发展的高度,提出全党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潮逐步由沿海向内地辐射,自“三资”企业向国有企业延伸,从公交战线向商业、财贸、科技和服务行业发展,在我国广大企业中盛开了许许多多色彩各异的企业文化之花,我们不妨采摘几例:从东风汽车公司的“超越自我,视今天为落后”,到武钢的“质量优先”,再到宝钢的“为您创造价值”,无不围绕着企业特点,形成新的经营观念,这种观念一旦在广大职工心中扎根,就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推动力,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迈上新的台阶。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机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推动企业管理
作为企业,它们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优劣评价。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对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不是单独发挥作用,它是渗透于企业的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企业的价值观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中,无时不刻地发挥着活性作用。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其企业精神无一不是高尚的价值取向,又无一不与本企业行业特点,内外经营环境相结合,显示出新的特色,并发挥激励作用。从企业的方针目标管理这个层次来看,企业目标应当反映在职工的意识中,成为职工观念上对自己行为的预期。比如在企业的经营方针、长远发展规划、近期奋斗目标中,包括产值、利润、效益、技术进步、职工生活、管理水平等内容,都应表明企业实现目标后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以及可以满足职工对企业的受益期望,从而形成职工对本企业的拥有心理。
企业目标确定后,企业的各级组织就应当把各项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并做出相应的保证计划和措施。广大干部职工基于自己的价值观追求,也应当竭力去完成相应的目标。一方面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目标的形成,另一方面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从企业各项职能管理这个层次来看,企业文化虽不能代替具体管理工作,但它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代表发展生产力的先进思想,要求企业的各项工作乃至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标准,使职工明确工作、办事的规则和行为准则,推动领导和职工之间以及企业内外之间的团结合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求我们建立有效的领导体制,决策管理民主化,规章制度规范化。无论是对工人还是对管理干部具有同等的约束力,并具有一定的强制力。在企业外部,由于职工群体形象树立起来,服务形象树立起来,企业形象也就自然树立起来了。企业在市场开发上既获得了内在的动力,又拥有外部的认可,那么新的营销体系很容易实现良性运转。
三、要做到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机结合,就必须把握好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关键问题
Abstract: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has become the only way for steel enterprises out of difficulty currently. Receivables, prepayments and inventories dimensions are the focus of business risk for current steel trade enterprise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innovation of steel trade enterprise business model and improvement of liquidity (receivables, prepayments and inventories) management.
关键词: 钢贸企业;经营模式;应收款;预付款;库存管理
Key words: steel trading companies;business model;receivable;advance payments;inventor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177-03
0 引言
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尤其是2011年以来,随着销量萎缩、价格倒挂、风险加大、资金匮乏,钢贸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在高产量、高库存、低需求、低价格“两高两低”的重压下,钢贸业已连续三年亏损,钢贸企业的日子过得很不舒心,不少企业已转行或倒闭,另一些企业仍在力图转变和创新经营模式,加强流动资金管理尤其是对应收款预付款和库存的管理,积极开展自救,维持生存,以走出困境。本文就当前钢贸企业经营模式创新及流动资金管理中的应收款、预付款和存货管理问题谈些看法。
1 内外并举,创新钢贸企业经营模式
近几年来,钢铁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钢铁产能过剩,钢材产品供大于求。钢厂大量直销,制造业和流通业界限越来越模糊。价格信息透明,钢贸企业利用时间差和地域差赚取利润越来越困难。钢贸行业出现分化。钢材市场受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钢贸企业必须创新经营模式,才能实现盈利,求得生存和发展。可以说,实施经营模式创新已成为当前钢贸企业走出困境、获得发展的必由之路。
1.1 政府要为钢贸企业经营模式创新营造良性外部环境
1.1.1 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 2009年,国务院在《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要“规范钢材销售制度,建立产销风险共担机制,发挥流通环节对稳定钢材市场的调节功能”。但是,由于多年来形成的厂商不对等局面,必须要政府协调产销双方,构建互利共赢的厂商关系,才能建立起适合钢铁业发展的产销风险共担机制。
1.1.2 在融资、税收政策上给予支持和优惠 在当前行业困难形势下,资金融资问题已成为钢贸企业生存发展的瓶颈。因此,需要政府在融资政策上给予支持,为钢贸企业创新融资模式、开辟融资渠道提供方便。钢贸业在整个钢铁产业链甚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行业困难时政府应出台相应扶持政策,适当降低税收,为钢贸企业改善生存发展条件。
1.1.3 完善政策体系,加强行业管理 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制定行业标准、规范行业秩序和企业经营行为、建立信用体系、开展诚信建设、实行市场准入制、规范厂商关系,建立健全钢铁流通市场监测体系与市场预警机制,提高行业发展调控能力,提升钢材市场业态,加强市场统一规划,避免重复浪费,为钢贸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秩序。
1.2 企业必须创新自身经营模式
1.2.1 科学定位经营策略,不断创新赢利模式 ①变静态经营为动态经营。在当前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之时,钢贸企业必须抛弃传统的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的静态经营思维,时刻保持高度危机感,建立动态经营策略,努力做到以变应变,顺势而为,驾驭未来。还要实现经营模式灵活多样化,注重服务创新,采取多元化、具体化、个性化服务方式,做专做细做精做特,满足终端用户差异化需求,增强综合竞争力。②向生产型服务业转型,走贸工结合之路,积极探索“贸易+加工+物流”等经营新模式。不断创新赢利模式,从原来的以价格为导向靠投机博“行情”实现盈利向以服务为导向的综合服务商转型,在原来经营基础上量力而行开展深加工延伸,将自己整合到整条钢铁产品供应链之中,开展集成式供应链服务,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③完善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扩大经营辐射面。要有计划、有超前意识地科学设点布局,加强与钢厂、客户和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形成合作多赢的营销网络,努力捕捉和开掘临时性市场机会,敏锐地扩大经营辐射面。④抱团组建钢贸集团公司。要借助资本市场,以股份制为主要载体,推进企业战略重组、资源整合,形成一批主业规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影响力大的大型钢铁流通企业,走“统购分销”之路,提升与上游钢厂之间的定价话语权,取得从钢厂博取批量低价的优势。⑤要利用网上直销交易平台,树立品牌效益,利用期货、电子盘等金融工具指导经营。
1.2.2 加强融资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首先,要加强钢贸企业自身信用建设,完善各种管理制度,练好内功,增强自身融资实力,用良好信誉换得银行的贷款规模。其次,要创新更多更灵活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如上市融资、“抱团”融资、动产和仓单质押融资,还可以采用保理、发票融资、信用证项下打包贷款和卖方融资、应收账款保险等应收账款融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延长票据等票据融资业务。一些大型钢材园区可以争取成立小额贷款公司、联合发行企业债券或设立专项信托基金和互助基金。第三,在延伸价值链、向新领域投资的过程中必须特别谨慎、科学决策,一筐鸡蛋应放进什么样的篮子,确保投入最好的新篮子,准确选择投资时机,从而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1.2.3 完善激励机制,稳定专业人才队伍 是否拥有一支过硬的人才队伍决定着钢贸企业的兴衰,因此钢贸企业要完善激励机制,采用多样化的激励手段,稳定和提升专业人才队伍。
2 管好应收款,控制销售垫资
经营风险的控制是当前钢贸企业加强管控的重中之重。目前钢贸企业日常经营中最大的风险来自应收款、预付款和库存三个方面。钢贸企业必须把应收款、预付款和库存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赊销作为重要的竞争手段,在钢贸经营中至今被广泛应用,但对客户大量垫资又带来了很多成本和风险,甚至正常的资金周转将因其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这方面钢贸企业必须抓好客户风险管理、合同管理和账款催收等工作。
2.1 加强对客户信用政策的有效管理
2.1.1 制定合理的信用标准策略 钢贸企业要在对客户进行细致信用调查的基础上严格做好客户的信用评估工作,根据客户预期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率等财务指标对客户信用等级进行划分,以确定可给予对方的信用额度,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标准策略。
2.1.2 采取动态科学的信用条件政策 钢贸企业要比较延长或缩短对客户的信用期限带来的好处(差量收益)与相应带来的坏处(差量成本),科学选择不同的信用期限。企业对客户到底提供还是不提供现金折扣、折扣期限为多长、折扣率多高最合适等方面的决策,也要通过比较其差量收益和差量成本来决定。
2.1.3 实施灵活有效的收账政策 在客户发生逾期拖欠时,要在弄清对方拖欠原因的基础上,实施相应的收账政策,组织催讨,尽可能做到既能加快收回账款,又不影响客户关系。在选择收账策略时,也应从花费的收账费用和减少的成本、损失之间作出权衡。
2.2 加强内部控制,防范应收账款风险 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钢贸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一整套应收款管理制度,加强各相关部门的内部控制和监督体制,加强对客户在授信、执行、事后监督等方面的有效管理,充分发挥信用政策在促进销售增加利润方面的作用,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相关成本和坏账损失。
2.2.1 把好合同关 钢贸企业自身应重合同、守信用,严格确保交货数量、质量、日期,并做好各项销售服务工作,提高客户及时付款的积极性。在与某些客户签订合同时,可增加一些防范性担保条款和约束条件。
2.2.2 采用适当的结算方式 钢贸企业应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结算方式,尽可能选择能保证货款按期收回的方式。
2.2.3 加强销售与收款的内部控制 钢贸企业完善销售与收款方面的内控制度和监督机制对降低应收账款风险会起到极大作用。首先要抓好合同审批和合同、回单、对账单的统一管理工作,保全债权文件;其次,对已发生的应收款应及时登记,定期编制应收款余额清单,并经常与对方核对。第三,对已到期的应收账款,应及时与客户联系,先礼后兵,组织催收。第四,按期足额提取坏账准备金,严格执行坏账处理程序。
3 进一步完善预付款风险管理
钢贸企业的预付款主要来自于两种情况:一是向钢厂正常订货,一般需要提前1-2个月支付预付款;二是一些具有资金优势和贷款渠道的钢贸企业开展“托盘”业务,要先帮助缺乏资金的钢贸商订货,并向钢厂支付货款,相当于为被托盘企业预付了货款。前一种情况不但占用了钢贸企业大量资金,还存在付款后拿不到货的违约风险,如近两年大举进入钢贸领域的上市公司“杭锅股份”于2013年11月发生的由于供货钢企河北钢铁集团龙海钢铁有限公司停产重组而导致的约3亿元预付款面临难以收回的风险;后一种情况的预付款由于操作流程更复杂因而风险也不小,虽然在被托盘企业没有偿还资金时,托盘企业掌握着货权和被托盘企业预付的保证金,但如果被托盘企业与作为第三方的仓储公司相互勾结,制造假仓单进行重复质押多方贷款,一旦贷款还不上,被托盘公司“跑路”或破产,从事“托盘”业务的企业就要面临较大风险。
因此,钢贸企业管理层应时刻保持自我警惕,必须强化预付款的审批程序和内部控制监督体制,层层把关,进一步完善预付款的风险控制。财务部门要及时登记预付款台帐,跟踪预付款的预付、结算全过程,督促业务经办人员及时结算、冲报。经办“托盘”业务的钢贸企业要加强对客户资信审核,并监管好相关货物。
4 加强库存管理,把库存控制在适当水平
存货是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钢贸企业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数额大、风险高,因此加强库存管理是钢贸企业物流管理、资金管理、风险管理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与其他行业相比,钢贸企业的库存管理难度高、意义大,因此必须敏锐地把握产销形势,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准确预测库存需用量,加强存货资金计划管理,把库存控制在适当水平。
4.1 保持低库存为上,控制风险 高库存是目前钢贸企业高风险的主要诱因之一。目前钢铁业基本面难有改善,行业亏损压力不减,钢铁产能严重过剩,钢厂库存高。2014年3月7日,国内主要钢材品种库存总量为2057.81万吨,铁矿石库存也于此前突破亿吨规模达到历史新高,市场心态偏于悲观,消化库存难度较大,所以钢贸商仍应以保持低库存为上,维持低库存、高运转,将“求稳”进行到底,把生存作为第一要务,与此同时要按适价、适质、适时、适量、适地的原则优化库存结构,以规避风险。对一些库存高、资金占用量大的钢贸企业而言,虽然在消化库存的过程中可能伴随亏损,但也必须壮士断腕进行轻仓化运作实施去库存化,控制风险,促进资金流动。
4.2 以销定进,避免大起大落 目前,市场的原有交易周期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导致钢贸商来不及应对,简单的买进卖出赚价差甚至囤货待涨的操作思路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形势的发展,因此控制库存风险的最好办法是利用目前采购方便,资源充足的市场机会,坚持常态贸易,抓好机会贸易,做到贸易正常化,薄利多销,避免大起大落。摒弃以前做大库存、盲目进货的粗放模式,走向“按需订货”的成熟模式,建立相应的市场风险预测机制,锁定钢厂优质资源,以销售定库存,就地设库,多做工程,按客户要求进行采购,快进快出,甚至从钢厂直发用钢客户和工地,重合同,守信用,注重渠道建设,与终端用户、客户群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健全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增值服务,提升物流运行效率和水平,缩短资金周转期,保持企业“血液”畅通。
4.3 利用期货市场实现动态库存管理 有条件的钢贸企业要打破传统操作思路,从原先的现货和电子盘交易上转变过来,利用钢材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不要只有一种库存意识,要善于管理“两种库存”,要通过期货市场来实现“现货库存”与“虚拟库存”间的双向转换,从而实现动态库存管理,以盘活资金,优化库存管理,灵活应对市场形势的变化,主动应对现货价格波动,更好地进行资金链管理和风险管理。为此,钢贸企业要建立和完善与期货套期保值相适应的内部组织架构、人才队伍、管理制度、决策流程、工作流程和风险控制机制,防止重蹈近些年来某些企业以套期保值之名行投机之实、招致巨额亏损的覆辙。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中国钢贸商生存现状调查报告[N].现代物流报,2011-9-19.
[2]郁干.钢贸企业该如何重构经营和管理模式[N].中国冶金报,2013-03-19.
[3]章建成.新环境下钢贸企业经营模式创新探讨[J].价值工程,2011(17).
一、钻井公司管理的工作
石油钻井工程是“石油工业的火车头”,是勘探开发的主要环节,它有着生产规模大,投资多,风险大的特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钻井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风险较大,系统性强,参与的公司多,所以钻井公司的经营管理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钻井工程的管理具体是指:钻前工程、钻井服务、泥浆服务、定向服务、固井服务与泥浆录井、取心、电测和地层评价等方面的管理。
钻前工程管理主要包括定位测量、土地征用、道路建设及维护、简易机场跑道的建设及维护、营地建设及维护、井场建设及维护等方面的管理。钻前工程费用是钻井作业的重要部分,由于影响因素众多,诸如当地的政策法规、土地管辖、井场的大小、污水池容量等,导致管理比较复杂。
钻井服务管理包括动复员、井间搬迁和钻机作业这三方面的管理,动复员包括设备包装、运输、卸车、安装以及人员搬迁安置即在此期间人员和设备方面的管理; 井间搬迁作业一般可以细分为钻机拆卸、搬迁和安装三个具体环节。
固井服务管理一则采取固定在井场的车组服务方式,二则是临时作业配备服务方式。
运输管理主要的运输方式包括:陆地常规运输、沙漠运输、船运输以及直升飞机运输等,主要根据运送物资的质量、体积、特性以及运输方式、运输频率、运输方进行核算。钻井公司一般都有固定合作的运输方,具体测算就主要取决于耗材种类及运送的频率。
材料管理包括钻井液、水泥及添加剂、钻头、套管、柴油等方面。材料费用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对以上材料进行合理规划。
二、提高钻井公司经营管理水平
1.成本管理模式
钻井公司近年针对影响钻井成本的主要因素,提出从优化设计、技术经济一体化、制订科学的计价标准、加强市场开放力度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管理,控制钻井成本过快增长,抵御高油价波动下的经营风险,提高投资效益。钻井公司成本管理模式,纵向推行成本分级控制机制,横向创新单井成本预算制度,并且在成本核算上尽量做到全面准确。
1.1纵向推行成本分级控制模式
钻井作业有着投资大、规模广、技术水平先进、风险高等特点,这就决定了钻井公司成本管理难度较大,为此,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各个管理层次的权力与义务,分工明确,通力合作,才能做好钻井公司的成本管理工作。因此油田推行成本分级控制模式,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通过钻井总公司、钻井分公司、钻井队上级成本控制模式,将成本管理工作进行明确分工,对成本项目进行细分,每个管理层级对相应的成本项目负责,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控制成本。
1.2横向创新单井成本预算制度
随着钻井市场竞争程度不断加剧,钻井公司不仅要与国内钻井公司竞争,而且还要防止国际大型石油技术服务公司抢占市场。钻井技术研发周期较长,难度较大,所以,钻井市场一般都把成本最低作为公司战略之一。钻井成本预算是实现成本领先的重要手段,钻井公司要不断创新单井成本预算制度,实行成本预算制度,结合目标成本预算、全面预算理论以及单井成本预算等内容,在兼顾成本目标的同时,突出钻井单井作业的具体要求,合理设置钻井成本预算。
钻井成本预算,要以完善的成本定额为依据,结合钻井设计以及钻井工作量进行编制。单井开始施工前,钻井公司就要结合历年数据,合理推测每一工作环节耗用成本定额,将以往成本事后核算变为事前预算。钻井公司对工作量的预测,主要是结合钻井合同规定,对钻井质量的要求,结合井场所在地区的历史资料,对钻井过程中的地质条件进行设想,钻井技术选取、砖头确定以及井型结构提前确定,合理估计钻井工作量,结合钻井成本定额以及市场价格信息编制单井成本预算。
2.技术经济一体化管理体制
随着井队施工成本费用的不断压缩,仅靠“节衣缩食”压缩成本,不但实现不了大效益,还有可能给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带来隐患。面对这一变化,钻井公司积极推行技术经济一体化管理制度,放弃过去紧抠施工成本的做法,充分满足井下施工需求,在施工中突出效益分析,实现优快钻井,缩短钻井周期,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3.实行HSE 管理体系
HSE管理体系是指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是一种规范的、系统的、文件化的、科学的管理方法,突出了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管理标准体系。
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就是强调预防性.这正是HSE管理体系的特点,我们石油行业历来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制定了许多安全措施、标准和特别管理规定,并得到了良好的执行,使钻井事故的发生率与过去相比大大的减少,但并没有完全被制止。如安全设施不能够良好利用,设备安装达不到标准,工人岗位技能达不到规定要求,消防器材数量不够或过期,现场监督检查和基层安全活动存在走过场现象,违章操作等,并有一些职工对身边存在哪些安全隐患还不十分清楚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安全意识薄弱、现场管理不严、职工业务素质不高造成的。
HSE也坚持持续发展的方针,加强环境染的控制,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杜绝一切污染源,做好环境保护在环境日益重视的今天又重要的作用。
实施HSE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进行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要求,实施HSE就是
改变我们的传统管理模式,要求企业领导及每一位员工就自己所要做到和完成的自我目标予以承诺,自上而下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全面承诺制,表现了极强的针对性、全员性和自觉性,形成管理中的自觉行为。HSE管理体系的实施,又是一个闭路循环的过程,体系的建立、培训、实施、检查、总结、改进也是一个相互约束的过程 即能相互制约,又能不断提高。在HSE实施过程中,又有很强的监督机制,使规定、制度得以比较彻底的执行。
三、结论
总之,对钻井公司的管理模式进行研究,钻井公司在成本管理模式上,纵向推行成本分级控制机制,横向创新单井成本预算制度,实行技术经济一体化管理体制和HSE (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通过改进以往经营管理的方式,对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