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音乐课教学反思范文

音乐课教学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音乐课教学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音乐课教学反思

第1篇:音乐课教学反思范文

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1课程改革使音乐课堂焕发着活力。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领悟到:当学生有兴趣时,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当教学内容能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应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所以音乐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小学音乐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音乐家,在音乐课中把认识乐谱作为每课必学的内容,并且把会不会识谱作为学生懂不懂音乐的标准,不但偏离了音乐教学的方向,而且由于纯技术训练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习音乐的厌烦心理,进而造成了学生和音乐之间的距离,以致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热情和信心。心理学家卡格安在观察儿童的行为时发现 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们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巧妙地将学生与音乐拉近,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感受,逐渐地喜欢音乐。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单纯的说唱,死板的讲述乐理知识,那只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我重新反思了以往的教学。根据 新课标 的要求,我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设置了这样的小练习:在课始与课末,进行 骑着毛驴进教室 的小游戏,很受学生的欢迎。在这个游戏中,我让每个学生都有三个自己创想的动作。首先,引导学生做一些小动物的外形模仿。让学自主的进行练习,逐步发展下去,可以自由发挥。学生自编的动作源于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由于个性和爱好的不同,每个学生创想的动作各不相同。其次,让学生随着音乐把这三个动作串联起来,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发挥创编律动,让学生在有规律的动作中培养节奏感和韵律感。那么到了下一课,我便要求学生尽量不要重复自己上节课的动作,学生们相互模仿,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的动作已不仅仅局限于模仿动物了,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形式的记忆力,模仿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2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我在教学中一直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所以,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总之,音乐教育不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此外,根据不同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1、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五、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新课程标准上的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

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 !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反思范文3【编者按】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

前段时间,我们对部分小学生进行了一次“音乐倾向”的抽样调查,得到了一系列有价值的信息。在他们的答卷反馈里,我们得不到一直期望的“音乐课是学生最喜欢上的课”、“音乐老师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的那种感动,相反的却是冷漠与排斥;他们热衷的是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报出一长溜的、连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乐)曲却模糊不清,甚至毫无印象……这里固然能找到许多原因,讲出一大串非我们音乐教师所能的理由,但从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工作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反思我们的教育,恁心而论,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恐怕也是一个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一、课堂音乐教学中的“音乐”含量过低

音乐课类似文学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提及音乐语言、挖掘艺术情感的少。在我所听到的音乐课里,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尤其是欣赏课。有些老师的课,他们讲得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此,在一些老师的教学中,语言多,音乐少,全然没有了音乐的我,也没有了“音乐作品是要悟的”这个道理了。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我们坦言,讲文学我们比不过语文老师(就普通而言),讲解数理也非我们所长,为何不发挥我们音乐教师的优势呢?

音乐课即唱歌课,但仅仅唱会歌曲的多,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少。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课的后半部分)唱歌却是“老太婆念经,有口无心”。既不用心,何来之味、又何来之情,更何从谈感!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到课外去找。找他们处认为好听、够味的歌来唱,还工工整整地把它们抄在精心挑选的小本本里,装在兜里,并引以为豪。

音乐课即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我们的一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技能,过于偏重技能,使得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成了音乐基本功训练课,把音乐当作机械的技能去训练,把中小学生当作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训练。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甚至磨灭。实际上这样的音乐学习与课堂教学,从根本扭曲了音乐作为人类情感艺术、精神火花的本性,也背弃了“国民音乐教育”的初衷,是与音乐教育的基本原理背道而驰的。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师”定位失衡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是笑脸相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坐在琴凳上不挪窝、指手划脚,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备的教案、时间表灌之。学生回答问题顺我者表扬、逆我者斥之并不少见……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教师绝对是主宰而非主导,学生是完全被动的。这样的音乐课学生哪来的情、哪来的兴趣?也就无从说“我喜欢音乐课”了。

教师做够做足“教”字这篇文章的多,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的功夫不足。我听过少的音乐课,也看过很多老师的教案,总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构思一堂课伊始直到完成教案及教学全过程,他们经常在考虑的是我该怎样做、怎样教,很少考虑学生怎样来学、怎样来体验。一些教案连教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有了,惟独没有“这时学生该干什么、此时学生会出现什么”。他们只想课堂45分钟我该怎样安排,却没想到作为“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过程”。音乐学习本身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变体,神经质的信息输入不是单一的,应该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全方位的。而这种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那“学”的过程、“学”的结果就想而知了。

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多,聆听学生心声、把握学生心智、愿意做深切朋友有少。“老师的疾话对的”、“我是老师,学生应该听老师的话”,恐怕是我们很多老师常有的心态和所说的话。因此,许多教师挖好一个个的陷阱让学生一个个往里跳的事总是很乐意去做的。比如说:“对不对?“对”“好听不好听?”等等。尽管老师自己都觉得多余,有时还显得底气不足,但总是乐此不疲。

三、课堂音乐教学中的“教材”定位过高过死

教材是教学之本,依教材上课“没商量”。我们国家的教材建设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首先打破了全国一纲一本的格局而出现了一纲多本、多纲多本,这对于拓展符合各地不同的人文环境、不同教育水平和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教材空间,形成新的教学格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毕竟人们的国家太大了,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又是如此的不平衡,要用几套教材来作“教学之本”,实在是勉为其难。。就从我们浙江省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来说,这套教材八十年代未开始编,九一年开始在部分地区实验使用,九三年在全省推广使用。编写这套教材最初的定位是“较发达的农村地区”使用,这从九十年代初全国经济发展的势态看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地位,无疑是准确的。可问题是,仅从一个面积不大、人文背景相对单纯、经济结构跨度也不是很大的浙江省,其经济水平的差异也是显面易见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定还来教育文化的差异。可我们使用材,就是对这种事实上存在的差异视而不见,这与教育学的基本大批量是相悖的。

另外,一本教材从编写到使用的周期很长,对教材重新作出修订则所需的时间更长。在现今知识爆炸、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道德面、人生观、美学观无不时时处处都在变化着,而唯有我们的教材不变,要学生唱的歌曲不变。这怎么可能让学生对我们的音乐感兴趣,对我们所唱的歌感兴趣?

再有,我们对“教科书”那种根深蒂固的虔诚,执行起来从不打折扣的那种严肃认真态度,一些教师对教材的依恋及所有管理层面上的考核、评估、督查都是以此为据,更加剧了这种不例题。因此,我们什么时候能做到不再以“教材是教学之本”而以“教学以人为本”,让每个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来接待教学内容(这里暂且不论我们音乐教师是否都具备这种水平与能力),才能出现我国自己的真正意义的教学法,才会有中国自己的“奥尔夫”、“柯达伊”。

教材内容并非经典,没劲!我们一些教学内容不受学生欢迎,也无法得到音乐老师的认同。在许多人的头脑里,一提到审美教育,便自觉不自觉地把教育目的提到德育的“高度”。因此,教材编写中什么时候该唱什么歌,那段时间是什么节日该 安排什么内容,这两年在号召学生什么教材就该有所体现德育都成为必须考虑的第一因素。这就使得我们的教材始终离不开正当附庸的臼巢,在强调音乐教化功能的同时,削弱了音乐本身,音乐的本体失落了。另外,从音乐学习、情感体验的角度说,经典音乐亦并非靠别人去持牌指认就成了,大家去听了、去唱了,觉得好听,好美,好感动,就牢记在心了,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他”心目中的名歌、名曲了。就像在调查中所反映的“你最喜欢的乐曲”。在三成以上都写的是《梁祝》,那无疑这《梁祝》就成了我们大家共同的名曲了。如果我们的教材歌(乐)曲,学生不喜欢去唱、去听,再有伟大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又通过什么去教他们呢?用什么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又怎么能使学生学习音乐有劲?

四、课堂教学的观念落后,方法陈旧、手段及模式单一,教学设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一边是“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法铺天盖地而来,令我们目不暇接,大有我是谁的忙碌惊呼四起之势;而另一边却为音乐与素质教育有什么联系、音乐教育如何渗透德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到底该用什么谱等“重大问题”争论休。这令第一线的音乐们无所适从,还大有望不到穷尽之态。

一边是高保真立体声音响、钢琴、家庭音乐教育;而另一边是简易的手提录音机加劣质的教学磁带,还有一个领不到奖金(甚至工资)的音乐老师。

第2篇:音乐课教学反思范文

快乐无限一:把快乐带回“老家”(课前准备)--让同学们回去收集草原、蒙古族舞蹈等的资料

师: 孩子们,下一节课我们要学习《草原就是我的家》,老师希望大家能收集一些资料,行吗?

生:行!

师:这首歌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在草原上快乐生活的情景。请你们回家后(1)收集一些有关蒙古族的资料,例如:服装、草原、生活起居、习惯等等。

(2)有条件的同学学习一两个舞蹈动作回来。

(彭可荧一2班)生:老师,我妈妈在育新幼儿园当老师,她会跳蒙古的舞蹈!我回去学习一两个动作……

(刘子健 )生:老师,我们家有很多的民族图片,是上次妈妈旅游的时候买的,我到时候带回来,好吗?

(温梓源)生:我爸爸去过蒙古旅游,我把它的旅游照片带回来给大家看看……

……

师:太好了,我们大家一起找资料,下一节课一起带回来好吗?

生:好!

快乐锦囊: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让学生回家收集资料可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并且起到资源共享的作用。发挥各个同学及其家庭成员的所长,既能增长知识、又能促进亲子关系。

快乐无限二:快乐大家庭聚会(上课学习)--游戏课堂、边学舞蹈边学歌曲

片段一:

(上课前同学们教室门口列好队)

师:同学们请你们骑着马儿到“大草原”……

生:模仿骑马的动作进入教室……

第3篇:音乐课教学反思范文

那么,这种情况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在教师这一方,通常听到的是对学生的抱怨,抱怨扩招导致学生素质普遍比较差,没有学习的兴趣,对于素质课或者非专业课毫不重视。抱怨学生把音乐只当作弹琴、唱歌、跳舞,至于文字的东西,他们压根就没有兴趣,认为那和音乐没什么关系。而学生之所以这样理解,是因为在考进音乐系之前,我们给他们灌输的音乐概念,就仅是视唱、练耳、乐理、唱歌、弹琴、跳舞而已。因此,对音乐的错误认知,似乎并不在于学生,他们是无辜的。在学生这一方,看到的是旷课、睡觉、说话、发短信。他们认为,就业时单位只要他们弹琴、唱歌、跳舞啊,这些搞不好怎么找工作?这也是事实。那么,这种情况究竟该怎么办?如何改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如何解决艺术素质课在就业方面对学生有所帮助?

形成这种局面,首先是学校对音乐概念的理解不全面,影响了学生对于艺术素养课的认识。学校招生考试时,除了专业艺术院校音乐学专业,少有院校设音乐史论常识科目考试。这样,从高中到大学就没有音乐史论知识的过渡,进校后有些知识衔接不上。因此,学生的音乐概念,就是视唱练耳,以及唱、弹、跳。音乐是技术不是学术,这是高师学生甚至很多教师的音乐观念。艺术素质课的教师引导学生树立音乐不仅仅是技术,也是学术,更是人生艺术这种音乐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学生通过音乐技术训练达到对音乐艺术的人文理解,树立人文关怀的观念,才是最重要的。这样,我们即使培养不出艺术家,至少也能培养出具有艺术修养的教师以及听众。一个国家的艺术水准,不仅仅取决于创作者,也决定于高水准的音乐受众。

其次,教学手段的单一也是导致学生厌倦艺术素质课的原因。很多学校的艺术素养课不能在多媒体教室授课。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现代及后现代音乐创作领域,音乐已经变成了视听艺术。没有可听可视的教学手段,文字是没有力量的。音乐史,应该是听觉的历史,音乐美学虽然是音乐哲学,是关于音乐的哲学思考,但也是借助于音响的翅膀在思考。没有作品解读,哪有思想迸发?再比如艺术概论,作为各门艺术的综合课程,对于各门艺术要有感官的体验,没有听觉、视觉经验和阅读经验,如何理解艺术?因此,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音乐素养课能够吸引学生的基本保证。当然,除此之外,还得有较高艺术素养的教师以及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职业道德淡薄,也是学生厌学的原因之一。大学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担负起自己该担负的那部分责任,给学生以自由、平等的权利,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括主流价值观念承认的健康的形象,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流利的普通话,娴熟的专业知识或者专业技能,按时上课,准时下课,在课堂上平视学生,不能以居高临下或者权威者的语气与学生交流或者讲课。面对学生的质疑或者诘难要有足够的承受力,要有理有节,不能情绪化地大发雷霆,训斥学生,甚至讽刺挖苦。

大学生是一个成人群体,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在某些方面甚至有可能超越教师。教师要以相互沟通和分享的姿态站在讲台上,而不是一个权力拥有者和道德说教者的态度面对学生。同时,大学生正处于最富有激情,最容易冲动,精力最旺盛,思维最敏捷,求知欲最强,最富有理想情怀,情感最想奔放,情绪最敏感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他们需要的不是婆婆妈妈的关怀,唠唠叨叨的说教,他们需要新的思想、观念与他们对接、碰撞,需要被尊重和平等的交流。如果每一个教师都具有让学生进入思考世界的能力,我想课堂上的风景会美丽很多,师生间的抱怨也会少很多,我们的艺术素质课课堂也会成为艺术与思想的世界,而不是说话、睡觉、发短信、发愣走神的场所。

第4篇:音乐课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音乐 教学反思

在当前,无论是“课改”前的教材还是“课改”后的教材,都以“音乐欣赏”这一模块作教学重点,所占课时比重较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对教材中的大部分经典作品缺乏足够的认知,最终在欣赏兴趣上不浓,这毫无质疑地需要教师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我反思下面的几点,供我们探讨、思考。

一、教学角色转换,置学生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务和服从于受教育的主体--学生。都要充分调动主体自觉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这样,就可以激活他们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智力潜能发挥出来,逐渐地形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鼓励培养他们注意倾听、喜欢提问、独立思考、善于联想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要做到这些,首先是教学角色的转换,把原来课堂上教师教的主体地位转换成学生学的主体地位,这一点说说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很难,因为长期的教师主体地位已形成一种定式,站在中间滔滔不绝驾轻就熟地驾驭着学生与课堂也已成习惯使然,真正让开中间来到两边,从站在中间干着到走到旁边看着,眼瞅着原来安安静静的课堂变得热闹起来、老老实实的学生变得兴奋起来,原来的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还真是有点不习惯,总想上前控制局面;但时代呼唤着改革,素质教育呼唤着改革,改革已成了教育的大趋势,我们一定要跟上形势,才能培养创造性人才。

比如上欣赏课,在听赏前只在黑板上写个书名号《》,在书名号后面再画一个大大的问号“?”,(一般要完整听赏两三遍)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对作品风格的把握,自己给作品起名,说出作者或流行区域,说出节拍、速度、情绪、演奏乐器及表现内容,然后解释为什么,根据是什么等问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把感受记下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的答案。这也是一个创造性活动,事先要给学生讲清楚,①音乐具有不确定性;②音乐具有非语义性;③音乐具有多解性;因此只要有根据,任何解释都成立。这样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非常注意倾听,并善于联想与思考;取的名字也非常有创意,学生们对此的解释更是具有独创性,因为每个学生的自身经历不同,因而对音乐的亲身体验就不同,因此对音乐的解释也不同。这个时候是课堂气氛最活跃、最热烈的时候,也是学生们的主体性得到最大发挥的时候,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充满了个性创造的魅力,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比如听赏《秋日私语》(i 7 3 6 5 1 2 - 3 4 . …… ),学生们就取了《抑郁的人》、《泪眼婆娑》、《回忆》、《怀念故乡》、《温情脉脉》、《失恋》、《考试失败》、《甜蜜的温柔》、《淑女》、《玻璃美人》、《冰舞》、《股票跳水》、《被盗》、《悲伤》等等的曲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生活积累,极大地发挥了学生们的创造性;同时,当一个同学讲解时,对大家都是一个启发,学生们还能相互比较,评判高低,教师适时引导哪一种解释更好、更合理,最后教师再给出原曲名及作者,说明创作原委,提高音乐鉴赏力。

二、开展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它包括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求证、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必然条件,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而音乐活动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阵地。在音乐课中有学唱新歌、学习乐理、乐器演奏、欣赏音乐等教学内容,这些教学活动内容,无不存在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因素。

乐理教学是最让学生厌烦的一项内容,因为它们既枯燥又不联系实际,既抽象又不便于操作。每次进行这个教学内容,都是老师掰开揉碎地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似懂非懂的还是一知半解,好不容易会的一半,没过多久也就忘了,经常是事倍功半,使得学生一提学乐理,就从心里逆反。学习效果很不好。

可以换一种思路进行探索:把老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学变成学生先行学,学生相互学,师生互动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每课后的音乐知识部分要求学生提前自学提前质疑,这叫学生先行学;有不懂的地方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相互探讨,还不明白的课上提问,学生能回答的学生回答(最好举例子),这叫学生相互学;学生回答不出的,老师再有针对性的回答,这叫师生互动学。比如“音程”这个问题,有同学自学后提出什么是“先后发响”?什么是“同时发响”?有同学就告诉他,比如“1”、“3”两个音,你唱“1”我唱“3”,现在你先唱,我后唱(唱),这叫“先后发响”,现在咱们同时一块唱(唱),这叫“同时发响”。老师进一步补充到:“先后发响”的是两个单独音响,所以叫旋律音程“同时发响”的是一个混合音响,所以叫“和声音程”。这样经过几个反复,学生大部分都能掌握,也消除了逆反心理。

识谱教学也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学生反映,喜欢唱歌但不喜欢识谱。究其根源,学生认为学一首新歌,拿着词听几遍录音带就会了,何必学识谱自找麻烦呢?过去在学唱新歌时,由于现代化的传播设备没有像今天这样普及,总是采用“先识谱--再念词--再一句谱子一句词--最后完整唱词”的方法,很多难点都是靠教师一句一句教会的;而今天却不同了,由于现代化传播媒介的广泛应用,又大规模进入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的确使得学唱新歌的方法有了很大的变化。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形式,是有益于终身的教育。欣赏的经典作品,总是经过了历史的洗涤,时空的打磨,才成为人类共有的优秀文化成果而久传不衰,在当前社会大发展的时期,我们既要传播文化,又要探索传播,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只有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法,适应新的环境,新要求,才能把“音乐欣赏”打造为优秀学科。

参考文献:

[1]季巍;高中音乐有效教学琐谈;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5期

第5篇:音乐课教学反思范文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 课堂 高效

反思性教学是借助集体的智慧进行群体反思的教学,以“两个学会”为目的,既促进教师,又发展学生,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终极目的,而教师学会教学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继续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反思性教学通过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对课堂中的教学目标、理念、内容、方法等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思考;实践证明它对实施高效课堂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然而反思性教学应该如何融入到小学音乐高效课堂中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两方面努力:

一、抓好备课环节发挥专业素养

高效课堂备课是关键,尤其要采用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备课要明确教师“教”的任务,学生“学”的方向,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

(一)教学目标要实在,体验设计要丰富

教学目标太多或太高就会难以实现,教师一定要在吃透教材、反复斟酌、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特性后确定目标。音乐课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体验要强调身体的参与,要求学生用律动,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说,动手、动脑思考,亲自经历操作,感悟。比如在进行曲教学中,我设计聆听音乐拍手感受音乐速度和力度变化,模唱《运动员进行曲》,模仿运动员队列表演,体验进行曲的节奏旋律美和队列的整齐矫健美,获得审美体验。此外,教学形式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老师在备课时预设的越多,课堂中生成的就越精彩。教学形式不宜多,只要每个环节自然、顺畅、水到渠成即可。

(二) 巧设问题,精备教语

课堂中有效性地提问能引起学生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堂中要提问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哪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有效的,课堂中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都是我们要预设的。提问要简单、直接、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这样才不会造成老师精心的引导而学生却无人能回答问题尴尬。

教学语言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学语言的风趣幽默,优美精练能让学生产生共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虚假的教学语言、简单幼稚口头禅等都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三)多媒体使用要合理,学生自主学习要常态

多媒体课件视听于一体,直观形象,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欣赏乐曲《游击队歌》时,由于歌曲的时代与学生现实生活距离太远,对音乐的理解及情感表现上有一定差距,这时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抗日游击战士开展游击战的画面,塑造抗日战士的形象,展示抗日战士生活情景等,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受音乐情绪。当然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因为音乐教师本身就是活生生的“多媒体”,往往教师激情的演唱,一段优美的舞姿,一曲悠扬的乐声都可能会让学生终身难忘,与学生零距离的表演更具说服力。还要多设计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环节,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经过大脑的深入思考后,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有积极地、深层次地情感体验,把被动的学习心态转化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变个人竞争为小组竞争,从而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

二、坚持反思行动养成良好习惯

(一)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记录自己对课堂的点滴体会

常规教学因为是教师平时教学经验的积累,所以不能突破原来的教学束缚。而反思性教学能体现出教育创新,反思性教学强调“两次反思”,一是将教师已有的经验上升为先进理念;二是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教学理念。在自我反思中进行教学研究,在专家专业引领下进行,在集体备课中进行;这些都可以通过教学日记记录下来编成精彩的教育故事,发表在教学博客中,进行网络交流,提升推广;当然网络交流也要用辨证思维去理解和吸收,不能为别人不切实际的想法所左右,要从实际出发,制定行之有效的反思性教学行动计划。

(二)相互听课,多听常态课

观察和分析同行的教学活动,从中学习各自优点,查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疑惑进行研讨,再逐一解决问题。音乐课的根本还是“音乐”,应该让孩子在感受和体验音乐的过程中,喜欢上音乐,学会对音乐的欣赏、审美以及表达能力。在音乐课堂上掌握音乐的知识和技巧只是一种手段,教师更应该重视通过音乐作品来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形象,因此教师本身更应该要先把握好音乐形象才能做到准确地传授。音乐语言应该贯穿课堂的始终,让学生专注于音乐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和聆听音乐,从中受到美的洗礼。

(三)观摩分析自己或同事的课堂视频,是培养教师自我意识的有效方法

通过视频的观摩和教师间的讨论能够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教师在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时,经常是陷入自我意识之中,很难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而通过对他人课堂的观摩和讨论交流能够为自己提供借鉴从而进行反思。观看其他教师的上课情况能够引发听课者的思考,发现别人的有点才能知道自身的不足。同时,教师在课堂中还应多多的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对课堂的优缺点很有发言权,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学生还是挺有思想的。

总之,反思性教学是落实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要从兴趣入手,使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进行民主教学,让课堂气氛更加的活跃,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环境,通过学科群体资源开发,解决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增加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内容,这对于学生人格的健全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多运用反思性教学的模式,使教与学达到最佳组合,达到最优的互动教学。当然,反思性教学的实践是不容易的,也不可能一劳永逸的,它处于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教学难题也不会一次性就能完满的解决,当我们再回头过来思考的时候,新一轮探讨又开始了,更高水平的探讨也因此而不断发展,不断促进我们的教学实践和教师的进步。

参考文献:

第6篇:音乐课教学反思范文

一、研究的现状分析

研究初期,我们学校分别抽取初一年级179名学生做了“学生对音乐课学习的现状”问卷调查并加以分析:有64%的同学喜欢上音乐课,他们认为这一学科没有过重的学习压力,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又能从音乐中感受美,身心比较放松;32%的学生觉得一般,说明这部分学生持观望态度,并不反感上音乐课,如果音乐课内容和方式适合,他们对音乐学习还是充满渴望;个别学生“不喜欢”音乐课,他们认为音乐课比较单调,内容陈旧,形式比较单一。通过调查,我们看到学生的对音乐学习的态度,以及迫切需要改革的趋势。我们的学生越来越不擅于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去感受美、展示美。比如日常的形体姿态、间操动作的舒展度,以及做校园集体舞时动作僵硬、“踩不上节奏点”等问题,都源自没有发自内心的由内而外的愉悦感。我研究缘由,感觉到:现在的音乐课教学缺乏舞美的渗透,教师们回避了舞蹈这一重要的感受美的领域,其实舞蹈是人们把对音乐的感受、体会、认知和发现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是学生感受与欣赏音乐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二、研究目标与实施

1.本课题目标是通过研究,构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探讨舞蹈律动与音乐课教学合理融合,引导学生在舞蹈律动中充分体验音乐的美感,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和理解音乐,探讨舞蹈律动对音乐课教学的影响。

2.在课堂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课题的中心理念,以审美为核心,把舞蹈律动作为一个有利的辅助手段融入其中。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青春的旋律》中,我设计了一节集体舞渗透课。先让学生欣赏《青年友谊圆舞曲》,这是一首洋溢青春活力的圆舞曲,全曲共有六个乐句,歌曲热情、优美,但旋律比较活跃,大跳较多,这样旋律线起落幅度较大,让人有身体随之舞动的感觉。所以我设计了简单的圆舞曲舞步教学,让学生在身体律动中感受三拍子强、弱、弱规律,随着身体与歌曲的完美舞动融合,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了三拍子圆舞曲特点,掌握歌曲演唱,同时也激发他们珍惜友谊、增进团结、热爱和平的感情,以及对现在美好青春的珍惜与把握,从而很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再如,管弦乐《红旗颂》的欣赏中,当出现乐曲的乐段时让学生拿着红旗做人浪律动;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节序曲》时,为学生准备锣鼓、钹、扇子、绸子、手绢等道具,让他们即兴随乐曲创作几个动作,让学生在综合感受乐曲丰富的表现力的同时,在音乐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在乐曲中的作用。这样安排不仅完成知识能力目标,还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体会音乐情绪。

三、研究的反思与改进

第7篇:音乐课教学反思范文

微课视频是以短时视频为主要载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是交流传播教学资源的一种新型方式。

纵观国内外对于相关领域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初,微格教学开始引进国内,用于培养和训练在校师范生的教学技能。2008年秋,美国戴维·彭罗斯提出“微课程”的概念,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形式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与这两者不同的是,微课视频研究面向的对象和研究的层面不同,它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的专业成长。由于微课视频是一个新生事物,尚在初步探索和研究阶段,对音乐微课视频的研究则更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以《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基本理念为基础,对中小学音乐微课视频进行有效开发与应用,可以为目前刚刚起步的微课视频研究提供相应的实践依据。

一、对中小学音乐“微课视频”的初步认识

1.教学时间较短

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时长通常是5—8分钟,因此,相对于40分钟或者45分钟的一堂音乐课来说,音乐微课视频更能集中学习者的注意力。

2. 题材选择多样

音乐微课视频可以用于课堂教学、课外兴趣小组或社团建设,适合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也可以着眼于音乐教师的校本研修,运用于对某一个音乐课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剖析。在课程资源方面,由于音乐学科的实践性原则,使得音乐微课视频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优势尤为突出,如唱歌、器乐、视唱、欣赏、乐理、创作、舞蹈等,均可作为微课视频的题材。

3. 学习目标单一

微课视频的内容尽量“小(微)而精”,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围绕某个具体问题,制定单一而明确的目标,能够据此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音乐微课视频中预设的目标。

4. 过程设计完整

一个微课视频必须呈现一次学习的过程,一般要有微教案、微课件、微视频、微反馈、微反思、微作业等元素组成。在微课视频中,包括片头片尾、主体呈现等部分,其中片头片尾在20秒之内交代清楚,主体部分是重点所在,整个设计要精准。

5. 交流互动新颖

微课视频的录制方法与工具的自由组合度宽泛,如用手写板、电子白板、黑板、白纸、PPT、手机、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均可制作,其特点是容量小,便于共享与交流。师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集体学习、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个性化选择,并即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互动与交流。

二、中小学音乐“微课视频”的实践价值

首先,中小学音乐“微课视频”的开发和应用,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落实。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微”时代,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深入课堂,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落到实处。

其次,中小学音乐“微课视频”的开发和应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新课改提出“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音乐微课视频的出现为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情况的资源提供了可能,将目光聚焦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

再次,中小学音乐“微课视频”的开发和应用,有利于促进教师的校本研修。音乐微课视频是对教学的某个知识点或某一教学环节的深入学习和剖析提供了更为直接的教研方式,对增强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执教者自我反思的准确性提供了更为细致的教研手段。

三、中小学音乐“微课视频”的具体制作流程

中小学音乐“微课视频”的制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准备阶段:包括准备学习、题材选择、脚本编写。在充分学习的基础上,可选择的题材有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解、音乐教材的解读、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音乐片段的赏析等。题材多种多样,不用局限于音乐课堂教学之中。脚本编写包括微课教案、镜头设计和时间规划等,注意教学内容须严谨,尽量重点突出、明了易懂,教学示范优美动听。

2.制作阶段:包括熟悉脚本、技术支持、正式录制。对于拍摄者来说,熟悉脚本和相关的技术支持必不可少;对于执教者来说,对脚本中微教案的熟悉程度、时间规划、实际讲授,都有着一定的规范,这是录制微课视频的重要环节,其中,主体呈现是微课视频的重点部分,围绕某个具体的“点”,而不是抽象宽泛的“面”来展开。

3.后续阶段:包括片头片尾、网上、交流互动。一般来说,片头信息不超过20秒,其中包括学习目标、课题引入等,片尾信息也不超过20秒,其中包括布置学后作业,执教者信息等。通过网上后,学生可以通过点击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通过校本研修具体分析研究。同时可以通过用户评价、交流互动等方式,加强沟通、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具体制作流程和中小学音乐“微课视频”信息单模板如下图:

四、中小学音乐“微课视频”的创新之处

1.思路创新:在微博、微信铺天盖地的时代,中小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和学习能力极强。微课视频的出现,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掌上学习”、“移动学习”,它对于某一个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剖析是新颖独特的。微课视频独有的交互性也使得知识与技能的交流学习拥有了更广阔的平台。

2.实践创新:现如今中小学生的音乐课学习主要是靠课堂教学来完成的。由于音乐学科的审美性和实践性特点,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的学习时,由于班级人数众多,课时有限,教师不可能一一检查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因此可能会出现泛泛而谈、走过场等不良现象。音乐微课视频的出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或某种基本技能的学习,可以通过点击音乐微课视频进行深入学习,这为发展学生音乐兴趣和提高学生音乐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对教师的校本研修进行了拓展,教师可以通过对微课视频的探讨、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思和改进,对于优秀的微课视频也可以进行学习内化,这对于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潘丽琴 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幽默时刻

师:刚才的乐曲是管乐演奏的,那么谁来说一说具体是什么管演奏的?

生:不是木管演奏的,可能是……(面露难色)

师:可能是水管、铁管或者是钢管,选一个吧!

生:铜管!

师:真聪明!请坐!

师:后面那几位同学不要说话,用心听!

生:老师,我们两个没有说话。

师:我没有说你们!你和旁边那位同学表现得都很绅士!我说的是那几位漂亮的爱尔兰姑娘。(全班笑。教师给学生们讲过,爱尔兰人以爱侃健谈闻名于世)你们四位要是再说话,就请上来跳“四只小天鹅”。好久没看这个节目了!

第8篇:音乐课教学反思范文

数码钢琴又称为“电钢琴”,是用数码技术来代替一般的模拟技术,不仅具有机械钢琴的全部功能,能实现对传统钢琴的逼真模仿,还具有独特的多种音色、存贮记忆、变调、混音、节拍器功能,实现了钢琴传统技术与现代高科技的结合。数码钢琴教学做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相关研究较少,因此并没有被确切的定义。笔者认为,数码钢琴教学就是利用数码钢琴的优势,将本来只能点对点的教学模式发展为点对面的形式,从而大大提高钢琴教学效率的方式。

2.数码钢琴教学的优势

数码钢琴教学已经在我国开展了几年。从目前来看,集体课教学中,数码钢琴课程正逐步取代传统教学方式,且很多学校老师利用数码钢琴课的优势,已经逐步将钢琴课程发展为专业教学与选修教学两类。由此可见,数码钢琴课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在方式变革的同时带来了多方面的优势。

(1)、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教学需要借助大量硬件的支持才能实现,特别是钢琴。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而数码钢琴教学能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数码钢琴不仅具备了钢琴的基本功能,还能满足教学的多样性需求。比如:数码钢琴不仅仅有钢琴的音色,还能模仿多种乐器,学生可以在练习钢琴演技的基础上,了解更多的乐器,音乐辨别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能得到加强。

(2)、节省师资成本

传统钢琴教学为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同样的教学任务,老师需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逐一讲解,导致教学效率极低,往往一个课时的教学任务,需要一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如此,学校只能招收更多的专业老师,购买更多的钢琴。而数码钢琴教学克服了这个缺陷,一个老师可以借助设备同时为几十名学生讲解知识,讲解结束后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个别辅导,重点分析等等,这样既节省了授课时间,也节省了硬件成本。

(3)、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化

数码钢琴课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可以与试唱练耳课教学、配器作曲课教学、钢琴伴奏课教学、音乐课欣赏等课程结合开展,从而使教学效果产生根本性提升,因此数码钢琴教学的引入对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学策略都有着极大的作用。

3.数码钢琴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数码钢琴教学当然不可能瞬间取代传统教学方式,需要首先和传统教学方式融合,然后才能逐步展现出其优越性。数码钢琴教学因技术含量较高,且其周边的配套设施并不是很完善,因此在部分学校数码钢琴教学改革中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与调研分析,现总结为以下几点:

(1)、教材不配套

数码钢琴教学不同于传统课程,其教学内容和传统教学方法也存在一些差异:数码钢琴课增加了乐理、和声、视奏、即兴演奏、即兴伴奏等内容,并充了重奏、合奏等演奏形式,融人了世界最新的教育理论和优秀的音乐教学法,因此很难完全照搬传统的教材体系和教学法体系。传统教材注重的是实践练习,对基础知识、边缘知识等方面的介绍贫乏,显然不适用于数码钢琴教学课堂,但是因大部分学校习惯了传统的教材,并不会因为一种新教学方法的引入而紧急更换教材。

(2)、教师不适应

数码钢琴教学是现代音乐课程教育改革的先行者,钢琴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演奏技巧而已,而是学生可以利用数码钢琴的特色功能,进行音乐表现、音乐理解和音乐体验,并且在此过程中尝试与其他音乐课程的综合感官接触,增强多元化的数码钢琴应用能力。但目前从事钢琴课程教学的教师从传统教学中走出来的,对于数码钢琴教学的策略不是很熟悉,因此大部分教师并不习惯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甚至有些教师排斥。

因此笔者认为,如果想让数码钢琴教学这种全新的方式融入到当今的教学实践中去,必须首先从以上两个方面入手,注意软硬件的结合,并积极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共同推进钢琴课教学方式和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4.数码钢琴教学改革的策略

数码钢琴教学为现代音乐教学改革的先行者,是未来音乐教学模式的旗帜,因此贯彻实施数码钢琴改革对学校进一步引入现代音乐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和时效性都有很大的影响。不过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更需要时间的积累。笔者认为数码钢琴课堂的引入需要学校,教师双方面的积极配合。

(1)、学校支持

原则上,学校对改革的支持力度越大,改革的速度越快,成效越广。在数码钢琴教学模式的引入上,笔者认为学校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配合:

第一适当改革教材,引入数码钢琴课的配套教材。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与试唱练耳课教学、配器作曲课教学、钢琴伴奏课教学、音乐课欣赏等课程的结合教学首先需要从教材方面引起教师的反思,使他们认识到目前钢琴集体课孤立开展的局限性,获得教学启发。

第二学校政策的大力支持。笔者从实践中看到,不少学校都进行了自身的探索和改革,但是迫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制约,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与试唱练耳课教学、配器作曲课教学、钢琴伴奏课教学、音乐课欣赏课等课程的结合开展在环境构筑、师资分配方面都具有难度。因此,在教学方式的改革过程中,相关机构的政策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2)、教师配合

教师对于教材的实践成果与自身的素质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配合教学方式的改革,学校钢琴教师的素质也应得到相应的提升:首先数码钢琴应用的专业素质,其次是教学的综合素养。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与试唱练耳课、配器作曲课、钢琴伴奏课教学、音乐课欣赏课的结合需要的是教师全方位的课程规划与设计能力。在真正驾驭数码钢琴技术性能的基础上,高师钢琴教师还需要具备综合规划、设计集体课与其他音乐课程配合的能力,区分不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合理安排集体课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效果。

第一与钢琴课教学相结合。此教学方式以钢琴技能为基础,借助数码钢琴对其他乐器特征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关注钢琴的特点,配合曲目的练习,使高师学生奠定钢琴的基本技能。而在主修和选修方面,教师可适当调节难易程度,并根据学生学习的效果,实现数码钢琴与钢琴的互补练习。

第二与视唱练耳课教学相结合。引入视唱练耳课教学与数码钢琴集体课相结合则可以使学生实现“音”和“声”的融合,全面发挥感知器官的协调统一性,在数码集体课的学习中提高声乐技能。尤其是对于一些歌唱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还可选择有代表性的曲目,增强学生的音乐艺术整体表现力。

第三与配器课教学相结合。高师音乐教学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数码钢琴集体课也不可能脱离其他相关声乐课程而单独存在。所以在数码钢琴的教学中增加其他配器的使用,让学生感悟不同配器的协调效果,实现比较和鉴别能力的提高。此外,教师还可在集体课中根据学生的专长,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完成曲目的演练,让学生在集体课中找到归属感,发现自身的潜力。

第四与音乐欣赏课教学相结合。音乐欣赏是培养高师学生音乐审美和鉴赏能力的关键,无论是主修还是选修课程,学生都需要通过曲目的欣赏这种“旁观者”的教学方式引发对数码钢琴的深刻体会,发现其中的艺术特色,从而在今后的集体课中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

5.结语

第9篇:音乐课教学反思范文

一、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1. 教材灵活应用

现有的小学高年级音乐教材的内容与配套资料不符合时代和学生发展的要求,给我们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制约,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对音乐课丧失兴趣。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让我们感到非常可笑与悲哀。现有的音乐教材大多数是选编的中外经典,经典音乐大多艺术性强,学术性强,流行性弱,这就影响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因为他们喜欢的是流行音乐,因为流行音乐以通俗易懂的歌词、明了的曲调、自然亲切的歌唱,轻而易举地赢得了孩子们的心。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原动力。音乐课要充分发挥音乐特有的魅力,结合学生身心规律和心理特点,以丰富的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2. 用流行歌曲辅助教学

学生们喜欢影视歌曲和流行音乐,是因为这些音乐每天都伴随在他们身边,这些都是他们喜欢听喜欢唱的。那么我们能不能想办法去迎合他们的“口味”呢?其实,我们可以认真地与学生交流流行歌曲,甚至去好好研究一些比较好的流行歌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弹唱一首好的流行歌曲、课前播放一首孩子们喜欢的歌曲、课间专题欣赏那些流行金曲或利用网络等途径收集流行音乐等,相信只要教师对流行音乐进行正确引导,教会学生如何分辨良莠,那么流行音乐走进课堂不仅不会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还会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音乐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

音乐是一门美的艺术,音乐课堂教学更是一门艺术,因此音乐教师的言行会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知识渊博,说话讲究艺术。而有些教师恰恰缺乏这方面的素养。许多学生说因为不喜欢音乐老师,所以也就不愿意上音乐课。

新课标中指出,音乐课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放在首要位置,学生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去学习音乐,这就需要教师要有组织学生在欢乐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的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纪律管理,强调知识的传授,而不注意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信心的形成。如果学生总是带着紧张、压抑的心态上音乐课的话,怎么能让他们在课堂上兴奋起来呢?又怎么能对音乐课产生兴趣呢?

所以要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首先要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而教师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必须注意自己的语言,努力将自己的愉快心情传播给学生。教师要以亲切的眼神、风趣幽默的话语、和蔼的笑容等个人魅力去吸引学生,让学生更亲近老师,从而喜欢上音乐课,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氛围

学生们为什么都喜欢流行音乐呢?这主要是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因为在大街小巷到处可以听到流行歌曲,另外还有电视、电影以及报刊等新闻媒体的宣传。其实,那些流行歌曲不一定都好听,只是因为流行歌曲节奏相对简单,歌词容易上口,加上孩子的心理不成熟,辨别能力差,容易人云亦云,别人说好听、街上流行的就认为是好的。现在教材所选曲子大多是经典名曲,它们能流传到现在是经历了时间考验的,是真正的艺术,这些歌曲在流传过程中能够产生很大的凝聚力,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爱国精神,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我们应该从小对孩子进行民族音乐的熏陶,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外时间多让孩子尽可能地聆听这样的音乐。如果这种教育能在音乐教学中形成一种观念,并且落实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相信我们的孩子肯定会像喜欢流行音乐那样喜欢经典音乐。

四、其他因素

音乐具有很强的创造性,能够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所以教师在音乐创新课中要利用这个特点来开展教学。但有的教师在学生听完音乐后便开始让他们进行联想画面,有时还让学生用自制的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这样,学生在音乐课上学到的不是音乐的美感,却是美术、手工等,时间一长,就歪曲了音乐在孩子们脑海中的印象,使学生觉得在音乐课上学到的美妙音乐越来越少,他们也就不再喜爱音乐课了。

音乐课应该以音乐为主,让孩子们用心去领悟、体验音乐,而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就能接受的。可是不少的教师在上欣赏课时,很长时间都是教师在讲解,剩余的时间才让孩子听音乐。教师说得多,而让学生用情感体验的较少。这样,会使学生对欣赏过的音乐没有印象,使得音乐积累的少,对音乐的感悟浅。音乐课就要让音乐来说话,那些缺少音乐性的音乐课教学会使学生们对音乐课的兴趣降低,并且减少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针对现在音乐课的教学现状,我们必须要改变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才能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更加有效。而要实现这一点,教师不但要增强自身音乐修养和教学基本功,还要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教师只有自己拥有深厚的修养,才可以给学生留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在课堂上,教师要非常注意学生的反应,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并快速作出判断,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引导。这样不管在怎样的课堂,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教师都能在“意外”发生时或特殊情况下沉着应对,做到游刃有余,使音乐课堂展现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