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保险风险控制范文

保险风险控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险风险控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保险风险控制

第1篇:保险风险控制范文

关键词:财产保险;保险公司;财务风险;风险控制

引言

近几年,保险行业发展的势头较为迅猛,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保险公司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挑战,同时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保险业是一种性质较为特殊的行业,其经营风险的特点决定了风险管控的重要性。财务风险控制作为公司防范风险、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对公司制定战略计划、执行决策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险公司得以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合理规避风险,应成为保险公司财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现状

所谓风险,是指能够对公司的运营目标产生一定消极或负面影响的因素,其财务风险一般是指通过负债途径的融资而导致资产变化的风险。通常来讲,保险公司的资产包括资本金、保证金等合法资产。财务风险是无法完全规避的客观风险,但通过分析财务风险管理特征及其表现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有效防范的作用。

(一)财务风险管理特征

第一,资金来源较为广泛。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包括资本金、保证金、保费收入等,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保险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财产保险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对家财险、个人责任险、航班延误险以及随着电子商务而发展起来的退运费险等等保险产品的认可和接受程度提高,因此投保主体也由之前大部门为企业投保扩展到个人投保,财产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亦愈来愈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第二,集中管理金融资产。目前,大多数财产保险公司都对资金收付、保费收入等实行集中管理,各分支机构的保费收入实时划到总部,由总部对金融及实物资产进行统一管理、投资,同时收入与支出为两条线分开管理。据笔者了解,投资性资产在保险公司的总资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因而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第三,负债及支付金额不确定。保险公司属于负债经营的公司,其保费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短期负债资金;同时保险合同为射幸合同,即保险公司未来是否需要支付赔款以及赔款金额的多少有赖于偶然保险事故的发生。因此,负债及支付赔款金额的不确定性,给财产保险公司进一步增加了财务风险。

(二)财务风险表现形式

有数据显示,保险公司的负债在总资产中占有约百分之八十的比重,其负债和营运成本直接作用于公司的资金风险状况,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具体如下:其一,偿付能力不足。风险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偿付能力的高低与保险公司能否发挥其社会稳定器作用密切相关。通常来讲,偿付能力包括发生事故时以及其它特殊情况下进行赔偿的能力。影响偿付能力的因素主要有资本金、各项负债、保险费率等;此外,如何将保险资金进行运用也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产生影响。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保险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意欲在保险市场中分得一杯羹。若保险公司,尤其是新成立的公司“急功近利”追求高增长速度,追求高市场份额,则可能忽视经营风险,未能对风险进行有效管控,未能形成资本增长的有效机制,这都会给保险公司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其二,负债管理失衡风险。保险行业作为经营风险的行业,其主要收入来源是保费收入,因此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构成了保险公司的主要负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绝大部分保险业务均为一年期,因此负债期较短,对保险公司的资产支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来看,保险公司的资产流动性随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甚至导致其经营的稳定性大幅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负债管理失衡的风险。其三,不重视财务管理系统。保险行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保险企业的活力迸发,各大保险企业不惜一切代价拓展渠道、客户和业务,大部分企业改变了传统的店面直销、销售等模式,向新型的电话销售、网络销售模式转变,销售系统日益强大。由于保险公司过于重视前端的业务销售,重视销售系统的更新和发展,而忽视了财务管理系统的重要性,使得财务对风险控制的功能不断弱化。其四,信息的不准确性加剧管理风险。财产保险公司信息的不准确性具体指信息失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有些保险公司为了增加业务量进行违规承保;二是放宽承保条件进行虚假投保;三是为吸引投保人而打折销售保险;四是违规理赔、肆意扩大保险范围;五是办理虚假保险业务。

二、保险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一)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对于经营风险的保险公司来说,早一步发现并控制风险,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风险损失。因此,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确定具体的赔偿能力指标、资产营运指标等,规范资产负债率、资金流动性、偿付能力等指标体系。其次,加强对现金资产的实时监控,确保资金的流动性,提前做好现金流量预算,以保障在风险发生时及时赔付,同时还能够满足保险公司的正常运营。值得注意的是,要实时计算收支差额,为现金资产的管理提供依据。第三,建立完善指标体系后,还应实时追踪和监控保险公司的风险信号,一旦出现问题,立即分析是否存在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制定出相应的防范策略和可行性报告。

(二)完善内部管控机制

保险公司要建立一套相互制约的内部管控机制,既要在公司内部形成良好的管控环境,树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理念,又要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包括公司的组织结构、经营理念、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与此同时,全面的风险评估工作也是管控机制的重要环节,应采用先进的评估技术、评估手段、评估方法等来分散或规避风险,使得潜在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对于保险公司来说,财务风险是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风险,公司在进行决策前要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方案,综合运用风险评估方法、定量分析方法等及时发现问题,并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分析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对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详细记录,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财务预算管理

保险公司要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成立专门的预算部门负责财务预算工作,制定财务预算政策和具体的执行计划及方案。各级领导要加强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完善财务预算编制并下达公司的整体财务计划,同时要求员工严格按照财务计划和预算方案进行资源分配、开展各项工作。此外,保险公司还应重视风险文化建设,在全行业、各大公司积极倡导财务风险控制理念,使得风险控制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管理者要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理念,员工要积极学习、丰富风险控制手段,将风险文化作为财产保险公司企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提高全员的风险意识,降低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

(四)完善对分支机构的财务授权体系

上级保险公司可以适当降低集中管理的程度,建立相应的财务授权体系,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来限制分支机构的财务使用状况。上级保险公司对分支机构的集中管理主要表现在约束筹资、投资行为等,因此完善对分支机构的财务授权体系显得尤为迫切,要明确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职责、运营方式,对分支机构的财务管理实行动态管控,以提高上级保险公司和各分支机构的效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财产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工作需要多方面、全方位的配合,它不仅涉及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还涉及保险公司的社会效益能否充分发挥。因而,要不断完善保险公司的财务管理体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风险管控力度,有效防范风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保险公司的社会效用,促进保险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诗棋.内控视角下的兴安财产保险公司运营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3

[2]孙妍歆.浅析如何有效加强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J].财会学习.2016(24):76-76

第2篇:保险风险控制范文

1.偿付能力不足。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对所承担的保险责任的经济补偿能力。影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因素主要有资产结构、经营管理、经营稳健性、盈利能力、业务质量等方面。随着财险公司业务的快速增长,部分保险公司由于经营粗放、业务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出现了连年亏损,未能建立起资本增长机制,最终导致偿付能力持续下降。

2.费率厘定不合理导致保费充足率不高。随着国内保险行业的激烈竞争,为了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大部分财险公司执行保费费率标准缺乏刚性管控,采用低层次价格战的恶性竞争方式,或错误地采取“高手续费、高返还”等承保优惠,大大地降低了保费充足率,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公司的未来偿付能力水平,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3.应收保费过高导致资金回收风险较大。财险公司为抢占市场,获取保费,有时会采取延迟或分期收费、业务员代刷代垫保费或接受远期承兑票据等承保优惠,从而导致公司产生了大量的应收保费。如果客户的信用良好,能够按约定期限缴费则不会出现坏账风险;但如果公司催收措施不到位,造成保费无法收回或无法全部收回,或者客户财务状况出现问题不能如期缴纳,则极易形成坏账,从而导致公司出现资金回收风险、现金流入不足、投资收益降低,甚至造成偿付能力不足的财务风险。

4.理赔管控不当导致赔付成本居高不下。伴随保险市场的竞争形势呈现白热化状态,财险公司在理赔方面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主要表现在:为巩固在市场占有的份额,财险公司通常在处理理赔案件时,对不属于保险责任的赔款采取酌情赔偿或人情赔偿,理赔水分较多;一部分保险业务员或人法律意识淡薄,理赔流程距离专业化管理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赔付支出作为公司最高的经营成本,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也将造成偿付能力不足的财务风险。

二、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控的相关措施

1.提高偿付能力。一是改变财险公司急于追求保费规模、维持或扩大市场份额等粗放式发展模式,而应稳定、持续地发展。二是提高财险公司的产品结构和盈利能力。三是监管部门应统一偿付能力指标的统计口径,目前能够反映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数据较少,统一偿付能力指标对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的建设有很大帮助,能够帮助公司保持新体制下的竞争力。总之,提高偿付能力既是保证财险公司安全稳定和持续经营的需要,更能够帮助被保险人监督管理财险公司,维护投保人的根本利益。

2.资产负债匹配控制。资产负债匹配控制是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必须遵循总量平衡、结构对称、偿还期对称、计量基础一致性等原则。

2.1总量平衡。在资产负债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资产和负债在总量上的相对平衡,即要求资产总量和现金流入的时间能满足负债总量和支付期限的需要,以达到化解风险和提高收益的目的。

2.2结构对称。结构对称既体现在总体负债和资产的期限对账,还体现在资产的配置与业务类型的对称,传统型财产保险产品和投资型保险产品需分别确定投资品种和期限。

2.3偿还期对称。根据公司的盈利状况,利用精算技术分析负债的期限及金额,合理安排投资品种和期限,动态地做到资产和负债偿还期对称。

2.4计量基础一致。财产保险公司在进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前,需要将计量原则统一为公允价值计量法,以保证参与资产负债管理的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计价基础一致,在真实反映公司实际价值的同时防止会计错配,有利于长期经济价值目标的实现。

2.5充分考虑偿债能力对资产负债管理的约束。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财险公司需要充分考虑自身偿付能力的高低。在偿付能力充足率高时,可配置认可比例低的资产,以追求更高的投资收益;在偿付能力充足率低时,应配置认可比例高的资产,以尽可能提高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额度,使偿付能力满足监管要求。

3.加强应收保费管控。财险公司应坚持“促发展、保效益、防风险”的经营思路,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坚持“见费出单”管理制度,提高实收保费率。

3.1理顺管理流程。应收保费涉及财险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体现了公司整体的业务管理水平。在如今流程管理大模式下,应收保费管理应体现流程分工的要求,做到各流程环节各负其责。一是对各险种应收保费发展情况进行密切监控,建立应收保费资金占用补偿机制,统一监控指标体系,制定坏账准备管理办法及数据清理、核销规则;二是由销售管理部门从展业源头控制应收保费的产生,及时把握大客户的资信情况,制定对拖欠保费客户的催收办法,对分支公司赊销、分期等营销行为加以规范约束;三是监审部门要对清理核销的数据进行事后审查。

3.2推行“见费出单”制度。从收费和出单两个基础环节入手,全面推行各项业务“见费出单”制度。财险公司首先要做大量宣导工作,此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应用程序对不符合“见费出单”制度的业务无法出单,确保在操作上的硬授权,同时加强单证管理工作。

3.3落实责任。在日常工作中,保险公司应加强内控管理,把应收保费管理贯穿于营销、承保、财务、理赔、信息技术等各个环节,明确应收保费产生的审批程序和权限。在应收保费催收责任及奖惩方面,出台应收保费资金占用费征收制度、应收保费催收奖励办法以及违规行为处罚办法,谁签单谁负责,实行终身催收责任制。

3.4严格考核。一是加大对应收保费的考核力度。考核实收保费,费用及薪酬分配以实收保费为基础。二是在严格应收保费坏账准备提取标准的同时,根据扣除坏账准备后应收保费月平均净额,核定征收率逐月计算资金占用费。

3.5建立数据监测系统,完善预警机制。推进数据质量建设工程,建立数据库管理体系,清理垃圾数据,掌握可收回比例,准确、及时向各分支机构各险种应收保费余额、应收保费率、账龄结构、销售渠道、发生原因等,提示各承保公司加强应收保费管理,努力降低应收保费比例,逐步完善预警机制。

4.理赔环节风险控制。财险公司理赔风险的变化直接影响公司的持续稳健经营,因此,应对理赔风险进行全面分析预测,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具体成本管控措施如下:

4.1制定以效益为核心的理赔质量考核指标体系。

4.2提升车险定价能力。要做到坚守价格底线绝不突破;坚持送修资源的集中掌控,防止盲目向4S店送修;坚持差异化定价,实行配件价格、工时费标准的差异化联动配置;加强系统刚性管控,杜绝价格套用行为。

4.3持续加强人伤案件管理。贯彻落实“提前介入、全程跟踪、主动调解、专业审核”的专业化、一体化人伤管理模式,做到“三必须,一转变”;制定人伤理赔案件调解指引,推动人伤自主调解和小额人伤迅速处理;实施差异化分级授权管理。

4.4持续加强非车险理赔管理。推进非车非农专业化集中管理,实行大案全流程控制;推广“手机查勘并快速传输照片,后台集中理算”,实现农险理算集中。

4.5持续开展理赔稽查、追偿工作。重点针对修理厂、人开展保险欺诈打击。

5.加强财务管理。财险公司应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梳理,以下三方面需要重点关注:

5.1加强财会工作内部管控。财险公司应加强公司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会计核算及财务报告流程和制度、财务质检监督机制、财务人员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责任准备金制度、预算管理制度、培训制度等。

5.2加强收付管理。财产保险公司应严格规范业务收付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保费收取,规范控制赔付、费用及手续费支付,做到收付费岗位与业务处理岗位不相容职务分离,做好投保人、被保险人或指定收益人以及实际领款人的身份核对工作,确保收付费主体资格的真实性。其次,要建立健全业务收付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收付管理流程和岗位职责,防范资金管理风险。通过加强收付管理,杜绝财险公司虚构或虚增保险标的进行虚假承保、系统外出单、阴阳单、跨年度拆分保单、虚挂应收保费、虚假批退、虚假理赔、已收到的保费资金未全额入账、违规冲销真实的应收保费用以清理应收保费以及支付手续费、折扣、账外赔款或净保费结算等问题导致应收保费等现象。

第3篇:保险风险控制范文

【关键词】保险资金;资本市场;比例约束;风险控制

2004年6月,中国保监会上调保险公司投资银行次级债券、银行次级定期债务和企业债券的比例。

2004年7月,中国保监会发出通知,允许保险公司投资可转债,可转债投资规模计入企业债券投资余额内,合计不得超过保险公司上月总资产的20%。

2004年10月24日,中国保监会和中国证监会联合的《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为保险资金直接入市放行。《办法》指出,保险机构投资者投资股票的比例,按照成本价格计算,最高不超过该公司上年末总资产规模的5%。到2004年8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已达10012亿元。业内人士估计,按照投资股票比例最高5%的限制,保险资金投入股市的规模将在500亿至600亿元之间。

自从国家允许保险资金投资资本市场以来,不管是间接投资还是直接投资,都对保险资金运用有一个比例规定。现在,保险公司资金投资资本市场的比例问题是大家讨论比较多的一个问题。而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投资于股票市场的比例讨论就更加激烈。有人认为,我们应该提高保险资金投资于股票市场的比例,现在美国保险资产20%左右投资于股票,英国的比例更是高达48%,香港为22%左右,新加坡为17%左右。在所有的投资渠道中,股票市场的平均投资回报最高。以oecd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新西兰、瑞典、瑞士、英国、美国等国)资产平均真实收益率(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为例,在过去近30年的时间里(1970~2000年),国内股市的投资回报率为8.0%,国外股票市场的投资回报率也达到了7.1%。而贷款的回报率只有股票的一半,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的回报率和股票的投资回报率差距更大,政府债券的回报率只有股票投资回报率的五分之一。

但是,大多数的意见认为,应该严格限制我国保险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比例。资本市场是影响保险投资的重要市场环境,在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很不完善的情况下,保险投资面临很大的风险。

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以保险资金之前投资的证券投资基金为例,2004年中国资本市场哀鸿遍野,合资基金业绩却全面飘红。

首先我们看偏股型基金,在这个类别的基金中,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绩效表现情况明显偏好。统计显示,运作满1年且公布净值的偏股型基金共有27只,其中,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有7只。这些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业绩都比较好,不仅净值增长率全部为正,而且全部处于2004年度净值增长率排名的前半部分。净值增长率排名前10位的基金中,有5只基金属于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其中,湘财合丰成长列净值增长率排名第一位,净值增长率为17.09%,华宝宝康消费品、景顺长城优选股票分别排在净值增长率的第3和第4位,净值增长率分别为8.34%和7.63%。即使是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中绩效“最差”的基金--湘财合丰稳定,也取得了净值增长率第13名的较好成绩,净值增长率为1.82%。

第二,在平衡型基金中,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基金的绩效表现情况一般。统计显示,运作满1年且公布净值的平衡型基金共有9只,其中有5只基金属于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在此类基金中,2004年度净值增长率前两位的基金均为内资基金公司的基金,它们是易方达平稳增长、广发聚富。多数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基金的净值增长率属于中游水平,排名第3至第6位的基金全部为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国联安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基金--德盛稳健绩效表现最差,2004年度的净值增长率为-4.62%,列全部平衡型基金中的最后一位。

综上所述,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基金在目前市场状况下的总体绩效水平是比较好的,虽然有个别基金的绩效在同类型基金中间垫底,但多数基金的绩效水平属于同类型基金中的中上游。在中国证券市场这两年基础行情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基金能够取得如此好的业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方的风险管理意识。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在国外运作了较长时间的投资工具,国外的很多专业投资机构对于运作证券投资基金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风险控制意识。在合资基金管理公司里,外方的风险控制意识和技术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和落实。加之这两年的中国证券市场以跌势为主,风险控制意识和技术在投资运作中就显得更为重要。此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对于组合管理技术的理解与灵活运用也是他们取得良好业绩的一个重要原因。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运作本质上是一种组合运作,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外方有着数10年的积累,再加上各种量化的投资技术,使得组合投资方式能够得到较好地贯彻,并且还会根据具体的市场行情予以适当的、及时的调整和修正。

其实,并不是风险越高的领域越要限制保险资金运用的比例,关键是要做好保险资金投资的风险控制,我们来看投资风险最高的风险投资领域,20世纪7、80年代以来,随着风险投资的不断兴起,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保险公司也纷纷开始介入风险投资领域。目前,保险资金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风险投资领域的主要资金来源。在美国,1991年有42%的风险资本来源于保险资金,1997年也有40%的风险资本来源于保险资金。英国的寿险公司投资于高风险产业的资金在1994年达到了4亿英镑,占英国对该产业投资总额的13%。到1997年,投资于风险投资的资金迅速增长到12亿英镑,占英国风险投资资金总额的17%。我国的台湾地区也从1994年起开始允许保险公司参与创业投资,但规定保险公司投资金额不得超过该风险创业公司资本额的25%或1亿元。风险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保险公司的投资业务开始进人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吴九红、曾开华、赵旭的《保险资金运用安全与效率的模型分析》一文也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参考。作者运用简化的gorton&winton模型(1997,1998)分析了保险资金运用安全与效率的关系。分析表明,由于保险业与其他行业一样是经营性行业,其投资职能与其他行业资金的投资职能类似,是增加企业资产的基本手段,因为资金运用不善而使企业倒闭虽然会带来保险业的不稳定,但因保险资金运用效率提高而增加的福利远远大于因保险企业倒闭而损失的福利,因此放宽保险资金运用约束是必然选择。由于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资产性质、资金来源与运用类似于银行业,在目前整个金融体系效率低下和补贴较高的背景下,合理限制是必要的。转型经济中存在着保险企业资金运用不安全导致的保险企业不稳定和效率低的双重问题。保险企业不稳定的部分原因是因为低风险、低收益项目的不良投资造成的,还有部分原因可能是保险企业的逐利性驱使其违规经营而选择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而政府对低风险、低收益项目的补贴是保险企业资金运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政府补贴是为了防止低风险、低收益项目亏损,保险企业出于对风险的考虑,即使投资高风险、高收益项目的效率高也不愿意向其投资,因此目前过多限制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也没有必要。根据上述分析,保险监管部门根本没有必要害怕保险企业倒闭而放松市场准入政策,打破国有保险企业垄断局面,放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形成强有力的保险企业退出机制,将经营不稳健以及无效率的保险企业淘汰出保险业,避免多米诺骨牌效应发生,对保险业来说并不是不安全不稳定,相反,从长远看它能提高保险企业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整个社会来说也是有效率的。

[参考文献]

[1]孙曙伟,王刚.关于保险资金涉足风险投资领域的若干思考[j].投资金融,2004,(9).

[2]吴九红,曾开华,赵旭.保险资金运用安全与效率的模型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3,(6).

[3]吴晓俊.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4,(3).

[4]朱俊生,尹中立,庹国柱.保险资金投资股市讨论的五个误区[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4,(3).

[5]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eb/ol]..

第4篇:保险风险控制范文

关键词:保险企业 保险风险 防范

一、保险企业风险具有特殊性

保险企业风险的特殊性在于保险企业的性质是经营风险的企业。保险企业经营的产品是为被保险人分担风险损失,以少量的保险费收入为被保险人承担巨额保险标的不确定的风险。对财产保险公司来说,是以被保险人的财产、责任、人身意外为保险标的;对人寿保险公司来说,是以被保险人的生命为保险标的;对健康保险公司而言,是以人的健康为保险标的,保险期限因被保险人的需要而确定。因此保险企业的风险具有经营产品的特殊性,同时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隐蔽性、不确定性的特点。

保险企业的风险来自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个方面。内部风险有:承保风险、理赔风险、新产品开发风险、投资风险、财务风险等。外部风险有:政治、法律、金融市场、利率、经济环境和人的行为风险等。保险企业还受到三种风险因素的影响:一是物质风险因素,是指能引起或增加风险机会发生或加重损失程度的客观原因和条件;二是道德风险因素,是指由于个人不诚实、不正直或不良企图,故意促使风险事件发生或扩大已经发生风险事件的损失程度的因素,以非法手段获取不当利益。三是心理风险因素,是指由于人们主观上的疏忽或过失而导致增加风险事件的机会或扩大了损失程度的因素。如:驾驶员由于自信而麻痹大意或疲劳驾驶造成交通事故;医疗手术人员由于疲劳、紧张或技术不过硬等等,而造成医疗事故。

以上认识给我们的启示: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无法回避它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企业要有意识地面对风险,而不是不知情地接受风险或进行无意识的风险防范。作为“经营风险”的保险企业,不仅要有选择的承担风险、管理好各类风险,也要选用最佳手段避免和化解风险。

二、防范、化解风险的措施

1.强力灌输风险防范意识。首先,企业要通过相关的目标、政策、制度使人们了解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态度、风险管理的目标及企业应对原则等等。其次,企业要形成统一规范的风险语言,不同的人或部门对风险的看法及态度不同。例如保险公司的基层单位或一线员工为了能够完成收入保费的任务,抱着侥幸的态度对保险标的的风险疏于检测或故意隐瞒风险隐患带病承保,造成企业的潜在风险。

2.建立风险控制和管理机制。建立风险分析和预警机制,即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和衡量。企业要围绕发展战略,建立综合风险管理制度,分析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一是罗列全面、细致的风险要素和风险控制点,既要考虑内部风险,又要考虑外部因素引起的风险;既要考虑静态风险,又要考虑动态风险;既要考虑操作风险,又要考虑体制和政策风险。二是对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识别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的机制是否完善;分析每一项企业行为目标所面临的风险;评估风险概率、频度、重要性、可能性以及风险所造成的危害。其目的是在保险业务开展之前,测出风险指标,并能够对业务发生后的风险环节跟踪监控。三是采取风险控制活动和措施。

3.建立风险分散机制。保险企业在具体业务方面,一是要在制定“格式保险”条款的过程中或协商“协议保险”的过程中,充分考虑风险因素,通过明确保险公司应承担的保险责任和免除责任、明确最高赔偿限额的做法,避免高风险业务的承保;由被保险人承担一部分风险,增加被保险人的风险控制意识。二是采取共保联保的方式分散风险。在几家保险公司对一项保险标的协商一致的前提下,按照份额比例分别承担保险责任。三是保险企业进行再保险。

4.建立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是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是在一般部门所进行的风险管理基础上的再监督,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使内审部门从全局出发、从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便于及时建议管理部门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其风险管理过程应包括三个方面:(1)评估风险识别的充分性;(2)评价已有风险衡量的恰当性;(3)评估风险防范措施的充分性,并提出改进措施。内部审计应触及企业业务流程方面的风险管理和监测,应担起企业风险管理的监督作用。

5.建立风险管理传导机制。风险管理职能的有效实施必须依赖于企业内部良好的风险传导机制,这种传导机制是双向的。一是自上而下的传导。企业的领导层对公司的主要风险进行总体把握,并制定公司的风险管理控制战略。各职能部门依据风险管理战略和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部门管理制度;基层部门人员在执行各项风险管理控制制度时要把风险点控制落实到实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负责检查、监督各项制度和规程是否真正贯彻执行。二是自下而上的传导。基层部门和人员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未得到控制的风险点,及时向上级反馈,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业务部门收集这些风险信息,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并向领导反映。这种双向传导机制循环往复,使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不断改进。

保险企业的风险可以通过全面的风险管理,完善内控机制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控制风险,实现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我们坚信,能够始终保持竞争力的企业,一定属于拥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的企业。

第5篇:保险风险控制范文

关键词: 保险资金 运用 风险管理与控制 

 

一、引言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问题是我国保险理论界近几年来一直都在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是从现有的文献和论著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保险资金运用的分析主要集中于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扩大我国投资渠道等方面,而对于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从风险管理的视角进行分析研究的还比较少。当前,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譬如保费收入递增的压力、产品创新的压力、行业竞争的压力以及适当财务结构的压力等,这些压力都迫使保险公司越来越重视资金的运用,期望通过保险资产业务取得良好的投资收益,来缓解这些压力。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在保险资金的运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包括有一般性资金运用的风险,还包括有基于保险资金自身特殊属性而产生的区别于其他资金运用的风险。面对这些风险,保险资金的运用如何实现预期的目标,如何分散风险、选择投资工具、如何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策略如何制定,采取什么样的内部和外部风险控制方法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增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完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资金收益率并有效地防范风险,是目前中国保险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 

 

保险资金在直接进入资本市场后可以在更多的投资品种间进行资金配置,但在具体配置资产时,保险公司既要充分考虑保险资金的负债性质和期限结构因素、各类投资品种是否符合保险资金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管理的要求,还要考虑监管层对最低偿付能力的要求。因此在分析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时应特别注意如下方面的问题。 

第一,寿险和非寿险资金期限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投资选择。财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由未决赔款准备金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构成,期限大都在1-2年;而寿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由人身险责任准备金构成,期限可以长达20-30年。由于各类保险准备金均为保险公司的负债,因此在将这类资金进行投资时风险控制相当重要,而资金期限结构上的差别将导致财险公司更注重投资品种的流动性,寿险公司更注重投资品种的安全性和盈利性,由此产生不同的投资选择。 

第二,国内保险市场快速增长产生的新增保费足以解决保险公司流动性需求。从保险公司现金流量角度看,基于对我国保险市场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时期的判断,每年不断增长的保费收入将能够满足当年保险赔付和给付的资金需求以及营运费用的支出需要,而以各类准备金形式存在的保险资金需要寻找安全的增值空间,以应对保险金未来集中给付的高峰。 

第三,保险资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对收益的要求从理论上分析,与社保基金和QFII基金相比,保险资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对盈利的要求处于它们两者之间,在进行资产配置的过程中会综合考虑银行存款、企业债券、基金、流通股股票、可转债等不同投资品种间的平衡。随着投连险、分红险和万能保险等新型寿险产品销售份额的不断增长,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股票市场的规模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投保人和保险人对股票市场运行周期的判断,保险资金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将相应提高。 

第四,保险资金的盈利模式将呈现多元化趋势。在投资品种的选择上,保险资金可介入的品种除了常规的流通A股、可转债之外,还将介入非流通股的投资,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投资品种的不断丰富,可供保险资金选择的余地仍将不断扩大。目前有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的相继出台,有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业务范围的规定将成为这部法规的核心要点。 

 

三、保险公司对资金运用风险的管理控制 

 

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成立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二是委托专业机构运作;三是在保险公司内设资金运用部门。不论是采用哪种模式,保险公司都是资金运用的决策者和风险承担者,也是进行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为保证资金的运作安全,应有效的安排组织结构、内控制度、管理系统与和风险预警体系。 

1、建立健全分工明确的组织架构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涉及的机构和部门包括董事会、总经理室、风险管理、内部审计、风险监督等诸多机构和部门。这些机构和部门职责分工不一样,其协调运作是做出科学投资决策的机制保障。如董事会的职责有负责制定资金运用的总体政策,设定投资策略和投资目标,选择投资模式,决定重大的投资交易,审查投资的组合,审定投资效益评估办法等,总经理室的职责是根据董事会决定的总体政策,负责研究制定具体的经营规定和操作程序,包括多种投资组合的数量和质量比例、制定风险管理人员守则和职责、风险管理评估办法等,内部审计的职责是直接向董事会负责,独立对所有的投资活动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公司内部控制和运营制度存在的问题,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是分析市场情况和风险要素变化,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研究化解风险的措施,风险监督部门的职责是通过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及时、全面、详细地了解资金运用单位和部门对董事会的投资策略、目标达成与实施过程,投资人员的从业资格和整体素质以及胜任工作情况等。

2、制定严密的内控制度 

资金运用的决策、管理、监督和操作程序复杂,环节多,涉及面广,人员多,风险大。所以有必要沿着控制风险这条主线,制定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这些制度必须涵盖所有的投资领域、投资品种、投资工具及运作的每个环节和岗位;另一方面,使每个人能清楚自己的职责权限和工作流程,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所有的投资活动都得到有效的监督、符合既定的程序,保证公司董事会制定的投资策略和目标顺利实现。 

3、建立资金运用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是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公司要有发达的信息网络,对外要与国内外各个资本、债券、货币市场连接,让有关人员随时了解市场变化情况;对内要与董事、总经理室成员、风险管理、审计、监督、财务、业务部门联接,在系统中及时录入各种业务发生情况。这些信息要足以为决策者提供第一手决策依据,为管理者提供及时详实的分析数据,为监督者提供全面的全科目资料,为投资操作者提供信息平台,同时真实记录交易情况,使准确信息在公司各个机构和部门之间充分交流。 

第6篇:保险风险控制范文

【论文关键词】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管理与控制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保险业的迅速发展和保险业总资产的快速增长,保险资金的运用成为保险公司稳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文章研究了保险资金在直接进入资本市场后资产配置时应特别注意的问题、为保证资金的运作安全,应有效安排组织结构、内控制度、管理系统与和风险预警体系以及加强保险资金运行的监管建议。

一、引言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问题是我国保险理论界近几年来一直都在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是从现有的文献和论著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保险资金运用的分析主要集中于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扩大我国投资渠道等方面,而对于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从风险管理的视角进行分析研究的还比较少。当前,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譬如保费收入递增的压力、产品创新的压力、行业竞争的压力以及适当财务结构的压力等,这些压力都迫使保险公司越来越重视资金的运用,期望通过保险资产业务取得良好的投资收益,来缓解这些压力。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在保险资金的运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些风险不仅包括有一般性资金运用的风险,还包括有基于保险资金自身特殊属性而产生的区别于其他资金运用的风险。面对这些风险,保险资金的运用如何实现预期的目标,如何分散风险、选择投资工具、如何进行投资组合、投资策略如何制定,采取什么样的内部和外部风险控制方法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增强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完善保险公司资金运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资金收益率并有效地防范风险,是目前中国保险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二、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

保险资金在直接进入资本市场后可以在更多的投资品种间进行资金配置,但在具体配置资产时,保险公司既要充分考虑保险资金的负债性质和期限结构因素、各类投资品种是否符合保险资金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管理的要求,还要考虑监管层对最低偿付能力的要求。因此在分析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时应特别注意如下方面的问题。

第一,寿险和非寿险资金期限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投资选择。财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由未决赔款准备金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构成,期限大都在1-2年;而寿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由人身险责任准备金构成,期限可以长达20-30年。由于各类保险准备金均为保险公司的负债,因此在将这类资金进行投资时风险控制相当重要,而资金期限结构上的差别将导致财险公司更注重投资品种的流动性,寿险公司更注重投资品种的安全性和盈利性,由此产生不同的投资选择。

第二,国内保险市场快速增长产生的新增保费足以解决保险公司流动性需求。从保险公司现金流量角度看,基于对我国保险市场正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时期的判断,每年不断增长的保费收入将能够满足当年保险赔付和给付的资金需求以及营运费用的支出需要,而以各类准备金形式存在的保险资金需要寻找安全的增值空间,以应对保险金未来集中给付的高峰。

第三,保险资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对收益的要求从理论上分析,与社保基金和QFII基金相比,保险资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对盈利的要求处于它们两者之间,在进行资产配置的过程中会综合考虑银行存款、企业债券、基金、流通股股票、可转债等不同投资品种间的平衡。随着投连险、分红险和万能保险等新型寿险产品销售份额的不断增长,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股票市场的规模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投保人和保险人对股票市场运行周期的判断,保险资金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将相应提高。

第四,保险资金的盈利模式将呈现多元化趋势。在投资品种的选择上,保险资金可介入的品种除了常规的流通A股、可转债之外,还将介入非流通股的投资,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投资品种的不断丰富,可供保险资金选择的余地仍将不断扩大。目前有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的相继出台,有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业务范围的规定将成为这部法规的核心要点。

三、保险公司对资金运用风险的管理控制

目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成立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二是委托专业机构运作;三是在保险公司内设资金运用部门。不论是采用哪种模式,保险公司都是资金运用的决策者和风险承担者,也是进行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为保证资金的运作安全,应有效的安排组织结构、内控制度、管理系统与和风险预警体系。

1、建立健全分工明确的组织架构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涉及的机构和部门包括董事会、总经理室、风险管理、内部审计、风险监督等诸多机构和部门。这些机构和部门职责分工不一样,其协调运作是做出科学投资决策的机制保障。如董事会的职责有负责制定资金运用的总体政策,设定投资策略和投资目标,选择投资模式,决定重大的投资交易,审查投资的组合,审定投资效益评估办法等,总经理室的职责是根据董事会决定的总体政策,负责研究制定具体的经营规定和操作程序,包括多种投资组合的数量和质量比例、制定风险管理人员守则和职责、风险管理评估办法等,内部审计的职责是直接向董事会负责,独立对所有的投资活动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公司内部控制和运营制度存在的问题,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是分析市场情况和风险要素变化,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研究化解风险的措施,风险监督部门的职责是通过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及时、全面、详细地了解资金运用单位和部门对董事会的投资策略、目标达成与实施过程,投资人员的从业资格和整体素质以及胜任工作情况等。

2、制定严密的内控制度

资金运用的决策、管理、监督和操作程序复杂,环节多,涉及面广,人员多,风险大。所以有必要沿着控制风险这条主线,制定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这些制度必须涵盖所有的投资领域、投资品种、投资工具及运作的每个环节和岗位;另一方面,使每个人能清楚自己的职责权限和工作流程,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所有的投资活动都得到有效的监督、符合既定的程序,保证公司董事会制定的投资策略和目标顺利实现。

3、建立资金运用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是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公司要有发达的信息网络,对外要与国内外各个资本、债券、货币市场连接,让有关人员随时了解市场变化情况;对内要与董事、总经理室成员、风险管理、审计、监督、财务、业务部门联接,在系统中及时录入各种业务发生情况。这些信息要足以为决策者提供第一手决策依据,为管理者提供及时详实的分析数据,为监督者提供全面的全科目资料,为投资操作者提供信息平台,同时真实记录交易情况,使准确信息在公司各个机构和部门之间充分交流。

4、建立公司评估考核和风险预警体系

在资金运用的全过程中,有几组指标评估办法是保险公司必须关注和建立的,比如风险评估和监控,资金流动性考核评估、资产负债匹配评估、风险要素评估、资金运用效益评估等。此外,还要健全投资风险预警体系,包括总体及各个投资领域、品种和工具的风险预警,使投资活动都纳入风险管控制度框架内,使公司经营审慎和稳健。

四、加强保险资金运行的监管建议

1、为保险资金运用营造好的法制环境

一是修改《保险法》,进一步拓宽资金运用渠道,并留有一定空间。二是对业已批准办理的业务,抓紧补充制定各项规章,如《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等。三是对保险投资高管人员、具体操作人员规定资格条件;对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交易对象限定基本信用等级标准;确定资产委托人、受托人和托管人的职责和标准。四是在拓展投资模式,开放投资领域,增加投资品种和工具之前,要有较长时间的酝酿期,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外国经验,反复讨论、论证,必要时还可听证,听取多方面意见,制定监管法规规章。

2、对保险资金运用范围的划定

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并不意味着不限制范围,全方位地放开。应该根据国际国内经济金融运行环境,结合保险业经营风险的特殊性,按照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要求,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逐步放开保险资金运用领域和范围。可考虑放宽以下限制:一是放宽现有投资品种的比例控制,可考虑进一步放宽购买企业债券的限制和提高投资股市的比例。二是可在国家重点基础建设和实业投资方面有所突破,特别是对水、电、交通、通讯、能源等的投资。三是在适当的时候允许办理贷款业务。四是放开与金融机构相互持股的限制,进行股权投资。五是适度允许投资金融衍生产品,使保险公司通过套期保值有效规避风险等。放开保险投资渠道要循序渐进,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成熟一点放开一点,避免以往那种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状况出现。注意防范保险风险,坚决杜绝因投资不当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造成严重影响,切实维护被保险人利益。除此之外,对流动性差、风险较高的非上市股票和非质押贷款应予禁止,同时还应禁止对衍生金融产品的投机性投资。

第7篇:保险风险控制范文

关键词:风险管理;保险公司;内部控制

随着全球经济水平与人民生活质量的上升,公众对物质生活保障的需求不断提高,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业务范围也不断扩大。但是保险公司在扩大业务的同时,也面临着国内金融市场激烈竞争带来的各种运营风险。对此,科学分析风险管理条件,不断优化内部控制工作对保险公司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一、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概述

风险管理下的内部控制是指在运用各类数据信息对企业经营与管控工作进行分析研究时,结合风险管理观念及内部控制意识,使分析基于风险识别评价之上,对保险公司各个工作流程实施严格管控。企业风险管理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为整合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信息进而预测风险机率,运用合理风险管理技术降低风险机率,以及根据企业绩效目标及实际运营情况对其进行管理评估并提出改进策略。

二、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概述

(一)金融产品风险保险公司生产销售的保险服务都属于无形产品,产品风险主要有利差、费差与死差三类。根据不同的投保渠道,各个保险产品性质有自愿与强制之分;以承保方法为基础进行分类则有原保险、再保险、共同保险与重复保险四类;根据不同保险标,各个保险性质有财产与人身保险之分。由此可见,不同保险产品,其风险机率与损失都各有不同。

(二)资金使用风险保险公司业务中最重要的两部分业务就是资金使用与业务销售,这两部分业务的完成质量直接关系到公司整体运营情况,由此可见资金使用风险在保险公司分险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根据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的保险监管制度,当下国际经济市场发展迅速,各类经济挑战接踵而至,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下降,我国国际汇率也日渐下降,进而出现了金融市场、利差损失等风险,甚至导致部分公司的有效偿付资质下降,提高了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急迫性,进而致使相关资金使用问题亟待解决。

(三)资产负债风险问题严重公司资产负债风险与保险资产负债隐患之间存在的不对等问题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是极其重要的,此外,资金效益、信用与其流动性经营相关隐患更为严重。根据相关部门调研显示,保险公司万能账户通常在-0.3以下,其缺口通常在-3.5以下,其中较为突出的不匹配问题通常有币种、信用、流动性、收益、运营期限等方面的错配隐患。长期以来,国内较为少见期限长、高效益的资产运营,导致国内保险市场的长线短配问题较为普遍。2016年,国内保监会对市场上100余家保险公司进行了资产调查,通过其实际负债情况,保险公司的负债缺口常集中于分红、万能账户、传统业务等方面。同时,某些中短期保险产品发展速度加快,部分公司采取了风险加量、杠杆增加等措施以提高经济效益,这也存在错配问题。

三、风险管理下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措施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风险管理下的保险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分为两种,静态控制和动态控制。静态控制主要有四方面内容,分别为编制符合保险公司市场运营策略的风险计划,构建专业风险管理部门以处理公司内所有与风险管理相关工作,进行分析化分险理财,构建风险管控制度并强化其执行力。动态控制体系,其切入方向相同,首要任务为构建健全的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以实际数据分析为参考标准,最大限度减少公司各类管控项目风险隐患,必要时可进行创新性战略改革,使其在风险管理导向下,确保静态与动态控制体系的相互配合运作,以配合公司中长期市场运营目标经营。结合两种控制体系,在优化公司内部控制环境方面,相关领导应重视公司核心理念的树立,根据不同控制体系需求,强化相应员工的内部控制素养。同时,在组织结构建立方面,有效的组织结构建设可强化权责系统与部门间沟通渠道,以保障其正常有序的业务执行,为内部控制环境提供结构性支撑。

(二)强化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及风险监管评估体系构建根据政府相关部门政策文件,针对风险管理下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工作,政策要求对其进行制度性监测管控。随着相关政策的逐渐完善,规范保险公司内部控制业务执行的相关监管体制也逐渐严格,提高了市场内保险领域公司的内部控制业务能力与管控质量。与此同时,相关监测管控制度还对各保险公司提出了送审评估要求,即需要保险公司对公司内部控制工作质量进行主动评估并将相应结果汇报于监管机构。近年来COSO内部控制相关政策框架逐步颁布,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整合性运行提供了政策指导与要求,有利于各保险公司内部控制业务与风险管理业务的科学整合,确保其统一运行的政府工作效率。市场保险监管部门从监测管控方向出发,针对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工作的基本标准、内部控制运行基准等业务出台了一系列相应措施,完善其具体指导方案及相关配套引导策略,为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下内部控制工作执行提供科学健全的政策支持。从保险公司自身经营出发,其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可根据市场趋势与公司运营情况而定,通过不同方法对市场进行风险评估与处理。根据不同风险控制节点,风险管控系统可适当变动,以保证风险预警可有效预测公司风险,使公司在风险处理上处于主动地位,最大限度减少风险损失。对此,有效的内部控制及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应保障涉及项目的全面性,各种方法、标准、程度都应根据政府相关文件严格制定,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及时反馈,不断优化公司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水平。除此之外,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管评估体系还需要相关审计机构的建设,以发挥审计报告与监督作用。保险公司可根据其运营规模设计不同级别的保险审计部门,保证其工作的相对独立性,直接对公司董事负责。审计部门不同于其他监管机构,其工作重心在于审计相关责任人的业务处理与权责履行情况。而审计人员则需要根据公司需求而定,而非公司人数,合格的审计人才对公司风险管理下的内部控制体系具有科学认知,可有效保障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序实施。

(三)保证风险管理下内部控制执行体制的科学性健全的风险管理框架对保险公司领导层职能履行有着积极推动作用,进而确保其在相关制度制定决策时能够保证具体策略的科学性与可实施性。同时,保险公司的内部评测等方法也可有效减少或预防市场风险。除此之外,保险公司内各部门都应有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相关领导应从制度上强化各部门在不同职能上的风险管理工作,专业风险管理部门或管理机构也应发挥专职作用,推广关于风险管理下内部控制的观念教育,使正确的风险管理意识有效融入于公司运营文化中。无论是领导层还是基层员工都应意识到每一项保险业务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性,风险管理意识也是每一个工作人员应有的工作认知。有效的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可强化员工的风险识别、处理及反馈能力,最大限度发挥内部控制体系的规范作用。由此可见,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促进公司绩效目标实现、优化公司经营效益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8篇:保险风险控制范文

关键词: 分包工程; 风险; 控制

中图分类号: F4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3-0198-02

许多工程项目因未能正确分析和控制风险,最终导致失败。因此进行项目风险管理和控制尤为重要,尤其是分包工程如何控制、合理消除和转移总承包单位的风险,是项目管理者始终应考虑的问题。笔者现结合本项目风险控制的实际情况浅谈分包工程常见的六大风险控制。

一、材料风险控制

(一)材料普涨的风险

1. 劳务承包工程的材料风险

劳务承包工程中的主要材料均由项目部提供,因此材料涨价的主要风险均在项目部,因此在确定承包方式时,一般均选风险小、专业性不强且无技术难度的分项工程进行劳务承包,对于风险大、专业性强且安全、技术难度大的工程尽量采用下述两种分包方式进行,也便于风险控制。

2. 主要材料由项目供应的分包工程材料风险

目前项目部常采用此种分包方式,主要原因是为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其次集中采购可减少因材料不到位影响工程进度,提高资金的周转率,但主要材料均由项目经理部统购统供的分包工程。辅助材料一般由分包队伍自行采购,因此其涨价的风险一般在合同中均由分包队伍承担;主要材料的涨价风险要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尽量将风险转移给分包队伍,本项目在签订分包合同时均明确:“合同执行期间,其分包单价不与调整。”一般的材料涨价风险分包商也能承担,但当材料上涨的风险超出分包队伍所能承担的极限时,一系列的问题随之而来,分包商一般采取偷工减料或谈判、停工等多种方式达到材料补差的目的,此时就需要项目管理者及时调整思想观念,主动出击,深入调查掌握分包商真实的施工成本,在正确分析和预估风险的基础上,首先后稳定其思想,让其看到希望,在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基础上掌握时机与其进行谈判,合理分担风险。

3. 全部材料由分包队伍采购的材料风险

对于仅提很低管理费的总分包方式,分包商的利润空间较大,全部材料均由分包队伍自行采购,材料涨价的风险在签订分包合同时一般也随之转移给分包商,但此时工程质量和企业信誉成为最主要的风险。因此,工程项目究竟应采取何种分包方式,应在对工程项目的风险做出正确分析和预估后,根据风险的大小决定承包方式,尽量将风险消除或转移给分包商,争取效益的最大化。

(二)材料降价风险

材料降价对分包商十分有利,也可确保项目的收益,本文不进行讨论。

二、自然条件带来的风险

自然条件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洪水、地震、火灾、台风、雷电等是不可抗拒自然力,另外不明的水文气象条件,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恶劣的气候、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等都是潜在的风险因素。自然风险主要通过转移风险的方式降低损失,即在分包工程合同中转移或通过投保转移。本项目主要通过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和《承包人的第三者责任险》、《施工设备、材料保险费》来转移风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和《承包人的第三者责任险》《施工设备、材料保险费》根据保费的多少即对施工期间工程本身、工程设备和施工机具以及其他物质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也对因施工而给第三者造的人身伤亡和物质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从而降低因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抗力带来的风险。本项目在与业主签订合同时已明确规定由业主和中标单位联合投保,因此对自然条件带来的风险主要通过保险来转移,对于未进行投保的工程项目应在与分包商签订合同时将自然条件所带来的风险转移给分包商。

三、重大变更引发的风险

1. 根据实际情况,在与业主、监理充分沟通的情况下,通过重新协商单价或变更、索赔的方式消减此种风险最宜;

2. 在与分包商签订分包合同时将此种风险合理转移;

3. 充分利用分包商的社会关系,将原合同单价将低可能亏损的项目尽量优化变更减少,如本项目2007年因材料上涨的因素,项目经理部向业主、设计和监理加大索赔力度,诸如此类的通过变更减少单价较低,可能存在亏损的项目,一则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期的风险,给业主节省投资。二则减少亏损点,增加了项目的收益,消减重大变更引发的风险。

四、民工工资风险控制

在分包工程的风险控制中民工工资引发的风险也是主要风险之一,项目管理者一般均能按期支付给分包队伍工程款,监督其支付民工工资,但也有一些分包队伍和“包工头”利用国家政策和项目管理者人员不足,监管不到位的空子,恶意拖欠民工工资,随意开出工资欠条后开溜,甚至有一些虚假的工资和恶意欺诈的行为,但民工通过一系列维权行动,劳动监察大队多裁定由所欠总承包单位承担,项目受业主及社会舆论的监督,最终只能承担其所欠的民工工资,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还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从而使企业的形象和竞争力在市场中受损,如何消除或降低此种风险,现根据本项目的实践经验和一些思考现总结,根据分包工作量在合同中明确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扣除一定的工程款作为民工工资保证金,本项目为合同总价的5%,如发生恶意托欠工资的事件,将全部或加倍扣除其工资保证金或工程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消除风险的目的。对于长期与我处合作的外部操作层,在其信用档案中应增加民工工资拖欠情况,对于有恶意拖欠民工工资的不良信用记录,在新开工工程中将取消其参与施工的资格。

五、工程质量的风险控制

(一)质量过程控制

要想消除工程质量事故带来的风险,最好的方法就是消除工程质量事故,因此最重要的是加强工程质量过程控制,从源头上消除工程质量隐患,从根本上消除质量事故带来的风险。

(二)质量奖罚

本项目将工程质量奖罚纳入合同管理,若工程质量在业主、监理的历次检查中被罚款的,项目将按其罚款的两倍处罚分包队伍,同时项目制定了《质量奖惩办法》,通过质量奖惩提高工程质量,消除工程质量隐患,减少质量事故带来的风险。

(三)足额扣除工程质量保留金

在业主扣除工程保留金比例的基础上,在施工过程中适当提高分包商工程质量保留金的扣除比例,如本项目业主扣除5%的工程质量保留金,项目扣分包商10%的工程质量保留金,另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工程合格率必须达到100%,单位、分项工程质量优良率95%以上,如工程合格率达不到100%,则扣除其全部工程保留金;若单位、分项工程的质量优良率达不到95%以上,则扣除其工程保留金的50%。通过经济杠杆来确保工程质量,消除或降低工程质量事故带来的风险,一旦发生质量事故,足额的工程保留金可将事故的风险转移给分包队伍。

六、安全风险控制

(一)安全纳入合同管理

本项目对安全工作可能产生的风险纳入合同管理,即在签订分包合同时同时将安全工作的职、责写入合同,明确安全事故的经济及法律责任,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后给项目经理部带来经济损失。

(二)加强安全教育和巡查

安全工作必须常抓不懈,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虽然在分包合同中已明确安全责任,但从法律的角度讲总承包单位并不能免除其法律责任,如对于无专业资质和法人单位的小分包队伍,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无论在分包合同中如何约定,从法律角度总承包单位都将无法免除其经济和法律责任,因此必须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坚持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设立专职安全员加强安全巡查,做好安全记录,对于存在安全隐患或高空工作的部位要跟踪到底,采取安全奖惩措施,进一步避免安全生故带来的风险。

(三)通过保险转移风险

在加强安全管理的同时,本项目通过与分包队伍协商,由项目统一办理了《承包人的第三者责任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施工设备、材料保险费》,并在同时明确规定,对于安全管理到位未发生安全事故的分包队伍,项目将全额退还其所分担的保险费用,并进行安全奖励,对于安全管理不善,发生安全事故的分包队伍除扣除其分担的保险费用外,另进行安全处罚,并由其承担事故的全部经济责任,项目协肋其进行安全事故处理。

通过明确安全责任,加强安全教育和巡查,设立安全奖励金等办法,强化的全员的安全意识,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成功转移了安全事故带来的风险,同时对分包商及项目的安全管理有了很大的促进。

第9篇:保险风险控制范文

关键词:海外工程承包 财务风险控制

近年来,我国企业开始大量进入海外市场从事海外工程项目的总承包工作。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工程进入的企业大多集中在东南亚、非洲、中东等政治、经济形势不稳定地区,海外工程项目面临的情况相对复杂,,导致国内的承包企业在从事海外工程项目在各种风险管理上遇到了更大的困难和挑战。承包商应加强海外工程承包的风险管理,控制项目执行风险。以下主要从财务风险控制方面,谈一谈在海外工程项目中财务风险防控的看法和建议。

一、加强项目风险识别,从源头控制风险

海外工程项目中的合同风险是影响最大的风险。相比于国内的工程项目,大部分国际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要更加严格,涉及的程序和文件与国内的项目有很大不同,各项目之间的不但项目本身存在差别,各项目所在地区、环境及国际形势等外部条件也均不相同。

从源头控制海外项目风险,就是在工程项目未签订合同时,财务人员会同工程技术人员,对业主的招标文件进行深入研究,认真审核,一是要分析招标文件所列支的的成本费用内容是否完整,有无应列未列的成本项目,并对项目各成本的支出进行合理的预计,以避免由于成本项目遗漏及成本的测算差异所带来的风险。二是对招标文件的分析要全面。工程总承包合同不但包括主合同,还包括合同的各项附件。各项附件一般为合同的组成部分,如工程款支付的时间,支付方式、币种、担保等。由于工程项目的特点,每一项目的合同条款、施工条件、价格、付款时间及方式都不相同,且对项目的成本影响巨大。因此,在项目投标前,应对招标文件及合同的各项条款进行深入研究,在源头上控制风险。

合同风险识别不能仅依靠企业管理层及项目经理等少数人员来识别。而在合同签订前,组织相关人员对主合同及合同附件进行全面研究评审,由有经验的项目经理带领,费用控制人员、合同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等按各专业分别对合同及合同附件进行研究,其中:费用控制人员以合同为依据,对该合同的拟产生的施工成本进行测算,对项目实施后将产生的盈亏情况作出初步评价,并分析测算合同条款中可能增加的潜在项目成本,全方面控制控制费用成本。合同管理人员对合同的条款进行研究分析,清理出合同中不利条款,对合同实施的可能风险进行评估;财务人员会同计划工程师按照合同的工期要求编制项目实施计划、工期安排、资金收支计划等,对潜在财务风险作出评价。

二、项目成本管理风险

(一)项目成本内容构成及主要风险

对于海外工程承包合同,当其合同签订后,工程成本控制就成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海外承包工程项目主要成本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其中:直接费用是由直接工程费(构成施工工程主体的成本费用)和措施费(工程前期费用和不构成工程主体的其他费用)两部分组成。海外工程施工工程中,直接费用中的材料费一般站总工程成本60%以上,是主要控制的成本项目。间接费主要是海外项目部组织工程施工发生的费用。海外工程成本控制不仅要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控制项目成本,还要注意与之相关的其他风险。主要包括:施工材料价格上涨造成的风险;汇率变化造成各项费用增加的风险;项目所在地税收及外汇管理政策变化造成的风险。

(二)承包商可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成本风险

1、建设工程项目预算管理体系

首先对项目成本项目进行分解,分解为采购成本、建设成本、管理成本、资金成本等诸多成本项目。其次按每个成本项目进行成本测算,确定各项目成本。再次,确定各项目成本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要求现场项目部按照项目工程施工成本预算控制成本;要求采购部按设备及材料采购预算控制设备及材料采购成本及设备及材料运输费用;要求现场项目部按照土建安装费用预算控制土建安装成本;要求项目经理按照项目部管理费用预算控制项目管理费用。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财务人员应加强对项目的成本、资金流进行监控及统计分析,及时报告项目成本控制情况及收付情况,及时预警项目的盈亏风险及资金流风险。

2、注意收款与付款的协调性,以防止财务损失

控制收付款的协调性,首先注意成本费用与所需币种相匹配。海外工程资金结算支付一般可分为两部分:当地发生的费用支出,包括管理费用、税金、当地人员的工资等。这部分支出一般可以用当地货币支付;第二部分为材料及设备采购支出。这部分支出要根据事前设定的采购计划,确定采购地是项目所在国或是其他国家,确定采用当地货币或是国际流通货币支付。或在订立采购合同时,采用与承包合同相似的货币和支付比例,使供应商分担部分风险,进而降低工程承包风险。第三部分是承包单位折旧及利润等,这部分一般为国际硬通货币为宜。目前一般单位采取的方法主要的是采用在事前预算所需各种货币金额的基础上,与业主商定工程付款货币,基本上是当地币与美元的组合。如果与业主的商定结果不足以满足支付的要求,则可通过对外汇的管理手段进行调整。

三、汇率风险

对海外工程项目来说,汇率风险是仅次于工程成本风险的第二大风险。汇率风险主要是受工程款结算币种选择、工程款收款规定、工程所在国外汇管理政策及经济发展趋势等因素影响。在国际工程承包中,可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汇率风险。

(一)承包单位在项目投标及合同订立阶段是控制汇率风险,是控制海外工程汇率风险关键

首先在投标时,工程款的计量及付款方式、计量金额以及付款条件、汇率变动损益等合同条款的规定是能否有利于承包方是控制外汇风险的关键;其次在标书编制时,应尽量把工程款的支付期提前。工程款项的提前收取,不但可以预防汇率风险,还可以提高工程资金的流动性,减少财务风险。

(二)在工程款结算货币的选择上,要求选择国际通行货币

如美元、欧元等国际主要结算货币。如果币种选择恰当,对未来的趋势判断准确,汇率收益将成为承包商获取的额外收益。

(三)采取适当的方式或金融产品控制、转移汇率风险

从原则上讲,外汇汇率风险的防控或转移汇率风险的途经包括:对冲、投保和分散化。汇承包商应当根据项目和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转移外汇风险或锁定一个相对固定的汇率水平,减少汇率损失风险,保证适当的收益。

1、对冲是为降低失暴露程度采取的行动导致放弃了可能收益的风转移方法

主要是使用远期合约和期货合约。即双方同意在未来按预先安排的价格交易货物或货币。对外汇进行的这种交易包括远期外汇交易、货币掉期交易等。除此之外,对外承包企业还可以通过大宗商品期货交易锁定某些原材料的价格,如钢材。值注意的是,远期合约的交易品种不仅是交易所中的标准化合约,还可以是其他双方交易的品种,因此,采用远期合约的方式几乎可以对各种商品进行价格锁定。

2、保险是为了规避遭受更大损失的可能性性而确定支付某些金额的行为

这里所讲的保险,除了保险合约外,还包括通常不被称为保险的其他类型的合约和证券,如信用担保、货币期权等。

3、分散化是通过持有少量多种风险资产,而不是仅集中于一种或数种风险资产来降低风险的方法

在海外工程承包中,用分散化降低风险的方式一是采取一篮子货币收款的方式,减少单一货币的汇率变化风险;二是以实物(主要是石油)加货币的方式;三是通过与分包商或材料采购商签订以外币支付的合同转移外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