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教版初中化学有以下参考资料推荐:
1、《教材完全解读》:《教材完全解读》是由武汉接力图书发行有限公司研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完全与教材同步的讲解类教辅图书,是小熊图书品牌体系的核心产品;
2、《状元笔记》:《状元笔记》是龙门书局出版的图书,丛书主编是洪林旺。该书是集全国各生活上状元的学习心得、学习技巧、是集详解、技巧、中考模拟于一身的同步讲解图书;
3、《尖子生学案》:《尖子生学案》是在总结尖子生成功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一套与教材完全同步的全新学习
(来源:文章屋网 )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能否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水平的方法多种多样,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效果千变万化。利用信息技术于中学化学教学可以解决常规教学难以解决或不能解决的问题,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化学教学中,将开辟中学化学教学新天地。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信息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中学化学教学。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传统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信息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为中学化学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学化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克服了传统中学化学教学中重点、难点的突破,同时增大了课堂容量,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1 信息技术运用于中学化学教学的现状
传统中学化学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方式。化学教学过程中没有利用信息技术,所用教具一般是粉笔和黑板。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讲清楚,学生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听清楚。这就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师传授中学化学知识、学生接受中学化学知识并运用好中学化学知识。然而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传统中学化学教学很难达到这个要求。因此中学化学教师有必要根据中学化学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将信息技术与传统中学化学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来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
2 利用信息技术于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优点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一些演示实验的现象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一些宏观概念和微观概念的内容,教师仅仅用口头描述很难达到教学目标,教学往往变得枯燥乏味。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优化中学化学教学效果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中学化学教学解决了传统教学难以解决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于中学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将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是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化学教材不再只是一本书,而是多方面的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技术融合在中学化学学科的学习中将实现那些用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教学目标。
2.1 利用信息技术运用于中学化学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中学化学的学习兴趣
通过信息技术来展示物质的微观结构,如氯化钠、氯化铯、金刚石和石墨等的晶体结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可用CAI模拟动画展示物质的微观世界,将比以往只用语言叙述,死记硬背的内容形象地展示出来,构建起学生对化学微观世界的认知结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实验、幻灯、录像、实物投影、多媒体等信息手段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资料、用一幅幅富有生气、富有规律的图案,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利用信息手段同时提供多个问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极大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
2.2 利用信息技术运用于中学化学教学中,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点、难点。
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内容比较抽象。有许多的化学概念的知识内容因为抽象,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点、难点。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将突破时空的限制,使中学化学教材上静态的知识变成生动、形象、直观的动态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化学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优化的中学化学教学效果。
2.3 利用信息技术运用于中学化学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可将中学化学的知识表达多样化。对有危险的实验、有污染的实验,可用信息技术展示,既达到教学目标又安全无害,学生也容易理解。还可以用动画模拟出一些教师无法演示的实验,如把水注入浓硫酸错误操作后引起硫酸飞溅的后果,通过声音、图像的结合,给学生留下生动、深刻的印象。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利用信息技术,用声、形的感性知识信息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从而获得最佳的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很多现象坐在后面的学生就看不清楚。要想让每个学生都观察清楚,实物投影仪可以将实验现象演示在大屏幕上,收到很好的预期效果。
2.4 利用信息技术运用于中学化学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中,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为学生学习中学化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网络技术获取信息,将学习视野从书本拓展到网络,搜集到了许多和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既扩充了知识面,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3 信息技术并不能完全代替中学化学教学中传统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效果,但应该注意一些误区,信息技术并不能完全代替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传统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能够用实验去研究的教学都不能脱离实验。利用信息技术运用于中学化学教学中,应根据中学化学化学教学本身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从化学课堂教学中寻找切入点,创设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挑战性的教学环境。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于中学化学教学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况且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但只要持之以恒,大胆把信息技术当成工具用于教学中,一定能开辟中学化学教学新天地。
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与功能,把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特色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中学化学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开辟中学化学教学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张春芳.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6):190-190.
[2] 李振顺.谈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程整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23(3):124-127.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库;中学化学教学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逐渐被应用于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中,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科技、工业、农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发展。网络信息的迅猛发展,对我国中学现有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学者们逐渐意识到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的必要性,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参与到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工作中来,以较高的热情开发出了大量的文本素材、图片(图像)素材、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学素材、网络精品课程等,建成了各式各样的素材库、课件库、教案库、试题库、案例库、文献资料库、网络课程库。这些电子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网络信息教学资源匮乏的局面,但是笔者在参加化学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发现,这些资源大多是素材、教案、试题、课堂录像等的简单堆积,是课本知识的搬家,它们大多重数量轻质量,重建构轻应用,较少从受教者和施教者使用的角度考虑资源的结构编排,缺乏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教学性设计,特别是了湮没了化学学科知识的逻辑性与成果的实用性特点,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并且这些资源库经常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资源分类标准和建库规范,使得建成的资源库之间兼容、交流性差,从而造成了各种资源库鱼龙混杂的场面。所以,基于中学化学教学实践构建具备科学性、结构性、动态性、标准性、共享性的网络信息资源库势在必行。
(一)基于中学化学教学实践构建网络信息资源库是时代的需要
把丰富的网络资源运用于中学化学教学是科技发展和现阶段教学要求的必然结果。随着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全国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规划》的颁布,各个学校都在积极进行教育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教育资源建设已成为实施现代化教学的热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而中学化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有着其独特的地位。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而中学化学教育是是现代技术和生活的基石,所以在中学化学的基础教育中引入新概念、科学化的网络信息资源库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使用现代化信息工具的技能,还能有助于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培养。可见,基于中学化学教学实践构建网络信息资源库符合时代的潮流
(二)基于中学化学教学实践构建网络信息资源库符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趋势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化学教育应该以培养人为主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运用教学工具和方法上要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基于中学化学教学实践的网络信息资源库可以扩大化学教育的涵盖内容,加强化学教育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加强科学方法的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主的多种学习方法。而且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使用基于中学化学教学实践的网络信息资源库亦方便了在课程中实施STS教育,是当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符合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趋势。
(三)基于中学化学教学实践构建网络信息资源库符合“资源性学习”的理念
最早由美国学者萨其曼提出“资源型学习”的概念。资源型教学要求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不再是单一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是通过协作、会话和情景来主动获取知识。如果能将中学化学教学的研究与网络信息资源的应用相结合,基于中学化学教学实践构建网络信息资源库并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就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效果,使所有的学生学会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库为学习服务,促进生活和社会的发展。
(四)基于中学化学教学实践构建网络信息资源库有有据可依
2005年“国家级教育资源库建设标准与应用研讨会”在烟台举行,会议围绕着“国家级教育资源库建设标准与应用”等主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这标志着我国教育界开始对网络信息资源库建设工作的重视。由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编著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为建设网络信息资源库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参考标准。通过统一各学校开发资源的行为、对资源属性标注标准,资源库技术的功能要求、资源质量的评价体系、资源制作的技术要求的规定,很大程度上扭转当前中学化学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混乱局面,为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提供一致的标准,从而实现了资源库的兼容性和共享性。
由以上分析可见,基于中学化学教学实践构建网络信息资源库具有深远意义,是可行且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当前中学化学教育和大学化学教育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中学教材和教学过程中的概念描述不够准确
中学化学教学始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础知识点的严密性、科学性是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前提。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现行中学化学教材、教辅材料及教学过程中,时常出现一些化学基础知识的科学性偏差。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造成一定的障碍,对学生的学习造成误导,影响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培养。例如,“电子层数较多的原子半径总是大于电子层数少的”。这一说法显然是不正确的,但这些问题在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上往往都很少有确切而较深入的专题阐述,于是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作出了上述那样的结论,再经过长期的传承,这些结论变得理所当然了,也很少有人再去质疑。再如,对Cl2分子形成的描述包括:(1)2个氯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一个氯原子核对另一个原子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即2个氯原子之问的异性电荷静电吸引力;(2)2个氯原子的电子和电子之间,核和核之间的排斥力,即2个氯原子之间的同性电荷静电排斥力。合理的描述为:当2个氯原子成键,原子间的距离处于平衡距离时,排斥力和吸引力相当,处于稳定状态;当氯原子问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吸引力大于排斥力,总表现为原子之间的吸引力;当氯原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排斥力大于吸引力,总表现为原子之间的排斥力。可见,中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出现科学性偏差,这是因为,一方面,中学化学偏于注重基础知识,其中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所占比例较大;另一方面,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要从内涵和外延2方面去把握,容易产生科学性偏差。笔者认为,这方面的科学性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应该引起相关人士的重视和做出适当的调整。
1.2 不同的教育目的造成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的不顺利
中学化学教育的目的,一方面为社会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劳动者,另一方面要为高等学校输送高素质的人才。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当前中学教育实际上还是以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为主。中学化学教师的衔接意识比较淡薄,能够经常注意到教学衔接的不多,平时又很少相互交流。同样大学教师几乎没有到中学听过课,对中学新课程不太熟悉或完全不熟悉。由此看来,无论是中学教师还是大学教师对学生将要学什么或已经学了什么了解甚少,在教学中又不考虑中学与大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必定会让学生感到中学化学与大学化学之间出现断层,难以顺利地从中学过渡到大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中学与大学不同的管理模式,教师的衔接意识淡薄,从主观上影响了教学衔接的开展。
1.3 不同的教学方法阻碍了中学化学教育与高等化学教育的衔接
中学化学教学的特点表现在基本化学事实少,基本原理涉及的概念少。有的不要求定量表述,联系实际过少,然而对基本概念的要求过高。过多地追求严格的定义与相互关系,化学计算要求高,过分强调其对思维能力的训练价值。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这种教学模式的现实可以看出,在目前的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受到抑制。(2)教师只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学会解题,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3)教给学生的知识是预设的、确定的东西,对问题的解决只要求一种方案或答案,忽视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不利于而且压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大学化学教育以化学思想和知识整体结构讲解为主,主要是化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在中学基础化学教育之上进行专业教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
2 做好中学化学教育与高等化学教育的衔接工作
2.1 教材的及时更新与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依据和知识的载体,也是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获得发展的媒体。不少教材的编写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为主线,过分强调教学体系的理性化,对于基本原理的核心地位、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基本研究方法和开拓精神强调不够,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为此教材的编写应该顺应形势的发展,打破传统的旧框架和旧结构,把不断出现的新理论、新反应、新方法和反映化学前沿领域的新成果补充到教材和教学内容中,更新教材内容,使中学化学教育与高等化学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学化学教育仍然是应试的,尽管这一前提无法改变,但是可以将一些新题型加入到考试中,例如一些比较主观的题目的引入能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以及课外积累的知识进行解释,自圆其说即可。这样能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和视野,使学校,老师和学生3方面都重视学生自主思考,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适应时代科学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化学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尽管为高等学校输送高素质的人才是中学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但是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尤其是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培养则是化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多组织教师交流、进修,更新参考书籍。只有这样,教师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才能不断地提高,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学质量才能进一步提高。中学教师可以阅读一些大学化学教材,了解大学阶段学生学什么,面对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和中学化学教育改革的形势,正确认识当前中学化学教学的现状,认真分析现阶段中学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对深化化学教学理论、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化学知识具有系统性与连贯性,大学教师也应该系统研究中学化学教材内容。在大学教学中,应首先复习中学化学内容,随后指出中学化学知识的局限性,接下来通过大学化学教育去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充分做好中学化学教学与大学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与此同时,大学教师可以和中学教师进行化学教学交流,使中学教师能深入地了解高校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具体要求。如果条件允许,高校还可以与中学合作,进行定向培养,使2者的衔接更加顺畅,也可以缓解高考造成的巨大压力。
2.3 引导学生改变旧的学习方式,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去向。学习方式不仅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还指学习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中学阶段,学习方法比较单一,主要是以教师为主的课堂传授书本知识,教学方法称为“填鸭式”、“灌输式”。教师会把所有可能考试的知识点讲到,学生的思维被大量的题目以及标准答案所禁锢了。然而,大学教学包含的信息量大,仅凭借在教室里读书是难以做到的。大学教学是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是强调学习过程的新型学习模式。显然这种教学模式的转换对大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讲是难以接受的,因此要求大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由强调学习结果向强调学习过程过渡,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提高自己的能力与素质。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现状;优化
1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技术以视听结合、信息互动等优势博得了广大师生的亲睐,并创造了巨大教育价值,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得到了普遍认可。在中学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多媒体技术更多的是发挥辅助作用,难以替代教师和实验。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部分中学化学教师尚未对多媒体技术形成正确的认识,有时甚至以多媒体为主导,缺少自身与学生互动的环节。如此,将化学教学逐渐演变成了简单的知识罗列,影响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和主动性。而有些教师则由于自身多媒体技术知识或技能的匮乏,很少使用多媒体技术,即使又涉及到此领域,也很难将知识、技能培养与多媒体教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导致多媒体的教育价值与功能弱化,甚至产生了反效果。多媒体技术应用作为一种化学教学新兴手段,有利也有弊,需要在实践摸索中采用合理的策略,才能发挥应用的价值,否则将适得其反。
2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化
2.1树立正确意识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中学教育已逐步迈入信息化建设的时代,其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对此,中学院校应该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适度加大此方面的投入,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多媒体应用环境。与此同时,中学院校还应该进一步明确多媒体技术应用对教师专业化提出的要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工作。具体而言,中学院校应该认真考核化学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中表现的不足,通过培训、教研等形式,树立相关教师正确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意识,向其传输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从而促进教师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教学服务。而中学化学教师则需要始终坚守自己的主导地位,深刻理解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价值和功能,制定更为完善的教学体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帮助和指导学生全面发展。
2.2整合知识结构
中学化学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应当系统地将知识呈现给学生,弥补传统板书的不足,以便于学生的融会贯通和记忆。中学化学教师需在明确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分化出适用于多媒体教学的部分,并合理地将这些知识关联在一起,适时适当地加入课堂互动环节,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中学化学教师应当着重注意整合知识结构,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变化,给予学生主动提问的机会,并及时解答他们遇到的困惑。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将碎片知识整合在一起,并立体化的呈现给学生。上下连贯的知识体系教学,有助于学生夯实和创新所学,这是其他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
2.3立足兴趣培养
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是主体,他们主观能动性地发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实效。中学化学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兴趣培养,合理、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例如,教师可以在课程设置阶段,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情境,并由此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反思能力等。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完成危险系数大、环境污染重实验项目的演示,并与错误操作进行对比,保证学生健康的前提下,加深学生对涉及知识的理解和印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可以是文字、图像,又可以是影音视频。所以,中学教师应该加强对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通过不同途径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3结语
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十分重要,各中学院校应该重视探索实践。由于各种中学院校的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教学实际存在差异,本文作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作者希望教育界更多学者关注多媒体技术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渗透,并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实践,提出更多优化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建议,以为中学化学教学优化提供理论指导,使之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夏红叶.试论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02:112.
[2]宋永卫.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交际,2015,01:214.
[3]才红.多媒体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4,05:187.
关键词: 新课改 中学化学分层教学 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学素质教育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以往的传统填鸭式课堂教学已不再顺应当前教育教学发展的潮流。笔者作为一名具备多年一线教学实践经验的中学化学教师,更是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必须从教学模式入手进行改革。
一、中学化学课程教学中的传统经验弊端
传统的中学化学课程教学所采用的往往是教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不注重学生多方面学习能力培养的应试教育模式,教师与学生所注重的只是对于考试成绩的提高,一味地追求对化学考试的知识要点的强化记忆,迎合化学考试的应试答题需要。
时代在进步,传统的中学化学课程教学的弊端日益凸显。因为死记硬背,学生往往对于所学知识机械式记忆,不能真正理解化学知识要点;因为重应试教育轻素质培养,学生往往考试成绩上来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却相当欠缺……越来越多的弊端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现实,那就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新课改下中学化学分层教学改革的经验积累
面对新时代下的中学化学教育,特别是近年来所推进的中学化学素质教育及新课标的实施,不仅要求中学化学教师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在学生索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多方面的实际学习能力。这对每一位中学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中学化学教学实际,根据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对中学化学的教学改革做了尝试,并积累了一定的改革经验。
(一)不断强化对化学专业用语的课程教学。
由于化学具备的抽象性和相较于其他学科所体现出的复杂性,化学对于很多中学生来说具备一定的学习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一些基本的化学专业用语都分辨不清,对化学专业用语的认识显得模棱两可,似懂非懂。诸如对化学符号用语的2H、H2、2H2O中的小数字“2”所代表的意义,一些学生就显得一筹莫展难以捉摸。对此情况,笔者在教学中通常会以问答的形式引出重点并对重点进行详细讲解,设计专题强化训练和总结。既有归纳,又有对比参照,学生基本就能较好地把握住这类化学专业知识。与此同时,重视化学专业用语,为学生以后在学习物质的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知识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充分运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加深学生对抽象化学概念的理解。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都对化学概念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具体表现为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不透和难以抓住关键、重点,尤其在讲到诸如化学分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等知识点时,由于这些知识点所涉及的是从宏观现象到微观现象的抽象过程,学生学习理解起来往往显得苦不堪言。鉴于此种情况的出现,笔者往往会在上课前把本堂课的新内容所涉及的概念先简明扼要地讲述,同时指出里面所设计的重难点,让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化学课本和相关化学知识,充分运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笔者在这一过程中的经验是采取“阅读、讲解、议论、练习”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小组形式把阅读所产生的疑问提出来,然后组织全班同学共同参与探讨,最后将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在学生中达成共识,达到课堂释疑解难的目的。
(三)注重学生自学能力方面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会学”,就是要使学生掌握阅读、解题、思考、分析等的具体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学化学知识要点的能力。因此,笔者在课堂上注重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己的主导地位,从不搞填鸭式的传统满堂灌教学,而是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尽量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和动脑,以及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最后得出实验结论,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三、结语
当今社会,教育已成为世界文明发展的坚实基础,这一理念正逐渐被全社会所广泛认同。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所有成就都源自于教育,教育关注的是人,人的素质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因此,素质教育的提出并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更多的是时展的要求。对于新课改下的中学化学教学改革,我们所要做的还有很多,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肖征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6.
关键词:实验;初中化学;基础地位
实验是中学化学乃至整个化学科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化学教材中的重要素材。作为一门较为严谨的自然科学,化学理论的形成和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实验的验证和推理,古往今来的化学家的成功事例无不证明了这一点,而中学化学是化学入门的启蒙课,在化学教学中采取操作性较强的实验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从“做中学”,积极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而,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基础地位,也发挥了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探究了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希望能引起广大师生对中学化学实验的重视。
一、中学化学教学现状
(一)重知识,轻实验
实验虽然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占据着重要的比例,但是其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导致其作用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受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大多数将注意力放在知识的传授上,较少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他们认为,只要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能够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就行了,用不着浪费时间去做实验,讲清楚实验的原理和相关知识、公式就可以了。这样一来,中学化学教学就出现了重知识获取,轻实验操作的现象。
(二)讲解多,演示少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纵观当今中学化学教学,采取实验的教学法少之又少,即使教师采取实验演示的方法,也是教师独自在讲台上操作和演示,并且大多侧重讲解,有的甚至只是让学生认识那些实验器材和仪器,并不演示其操作和使用方法。许多教师认为,实验也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且其不仅花费时间过多,还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还不如直接将知识讲解给学生听,既节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因而造成讲解多、演示少的局面。
二、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基础地位
如上面所述,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结构和反应原理,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一门学科的基础地位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本文主要着重于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化学实验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
从现行的化学教材来看,实验在教材中占据着极大的比例。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为例,笔者粗略统计,中学(初三)化学演示实验共有87个,分组实验有8个,共需96个课时,其中演示实验课时占90%,分组实验课时占9%。[1]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实验在总课时中占据着极大比重。一些资料显示,英国和法国仅初中阶段的化学实验就接近300个。我国台湾地区对化学中实验的课时有明确规定,不得少于总课时的50%。
(二)近年来中考化学实验题的比例逐步增加
新课程改革不断地强调要让学生从“做中学”,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而,一些中考题开始逐渐增加实验题型的比重,以考察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和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动手、多操作,切身感受知识的由来,也从另一方面显示出实验的基础作用和重要性。
(三)中考化学实验动手操作的考核,证明了化学实验在中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考不仅侧重考查学生的书面知识,而且还要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目的是为了考核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些包括实验操作、程序、细节、观察和表述等。这不仅是目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体现,同时体现了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三、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基础地位的影响下,化学实验势必会发挥出其强大的作用力,它是帮助学生建构化学知识、巩固知识经验、培养技能以及养成科学严谨学习态度的重要途径,从中也更加凸显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基础地位。因为教材中实验部分分为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因此本文也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讨论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演示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演示实验是化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可以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迅速的感性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初步的学习欲望和动机,也为接下来的化学教学奠定了基础,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为后来的学习做铺垫。化学实验具有生动、新奇和趣味性等特点,而初中生正处于好奇的阶段,什么都想尝试一下,什么都想探个究竟,教师可以利用实验的趣味性和新奇性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欲望。[2]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拿两个集气瓶子,一个集气瓶中装有氧气(O2),一个集气瓶中装有二氧化碳(CO2),然后将一根燃烧着的木棒分别伸进两个瓶子中,让学生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一定会凝神屏息地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将会发现,燃着的木棒伸进氧气瓶后越烧越旺,伸进二氧化碳瓶后则会慢慢熄灭。学生定会产生好奇,这是为什么呢?于是便会带着兴趣集中注意力去学习接下来的知识,教师也顺势提出物质变化和性质这一课题。
又如,在学习“燃烧和灭火”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演示一个“面粉爆炸”的实验,将一个小塑料瓶和蜡烛置于去盖的空金属罐里面,在小塑料瓶和金属罐底侧各打一个小孔,并用橡皮管连接到外面,然后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学生将会发现面粉较为剧烈的爆炸场景,这时他们会对这一幕感到惊奇,想要进一步探究其原因。这时教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燃烧的条件”的知识,演示实验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学生会仔细地观察,但并不是盲目地、毫无目的地看热闹,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第九单元“溶液”(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的时候,教师可以拿一杯清水,然后慢慢往里面加入盐,让学生观察水杯中发生的现象。学生仔细观察将会发现,开始的时候加入盐便会立刻溶解,到了一定的时候加入的盐不再溶解了,会堆积在杯中,学生会感到疑惑,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教师便可以因势利导,导出将要学习的溶液、溶解度和溶质的问题,而学生在此过程中是带着自己的观察和思维来进入课堂的,上课的效果便会更佳。又如我们在学习金属钠的相关概念时,先拿出一块钠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得知:金属钠是银白色的,可切割,切口处还有光泽,将其放入水中会迅速反应,并发出“滋滋”声,水则变红,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学生可以逐步思考,推理出钠的各种属性:在水面上说明密度小于1,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等。
3.实验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从个体认识事物的角度来看,感知是学生认识化学概念最基本的因素,空泛的讲述对学生来说太过抽象而不利于理解,因此教师要利用实验让学生形成切实的感知。例如,在学习酸碱的通性时,教师强调“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个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这时教师若拿一杯酸(HCL)和碱(NaOH)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进行现场演示,然后与活泼的金属、碱性氧化物以及盐等一一发生反应,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和生成物,由此自己推理归纳出酸碱反应规律并形成相关概念。又如,在讲到物质的性质、变化时,教师可以演示镁条燃烧实验,学生看到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最后生成白色粉末,让学生形成化学变化的概念。再如氧气和氢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也可以通过不同演示实验来对其进行区分,加强学生对二者的认识和概念获得。
(二)分组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演示实验主要以教师为主体,分组实验则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可以更加清晰地获得相关知识和概念,体验化学乐趣,培养合作学习能力。[3]
1.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形成。让学生熟悉化学基本仪器的用途和掌握使用方法是化学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有效途径,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和操作技能。例如,在学习了氧气和氢气的知识后,要求学生动手制作氧气和氢气。由于实验比较复杂,比较适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有负责安装检验仪器装置的,有负责准备实验所需药剂的,在操作过程中有负责拿实验用品的,有收集气体的,最后还有负责清洗实验器材的。在此过程中,学生边实验边观察氧气的性质,不仅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等。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是分组实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学生要验证质量守恒,就要有相关数据做支持,这时就要做实验。以镁条燃烧实验为例,在实验前学生要记录各反应物的质量及总量,反应后要记录生成物的质量,然后分析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的变化,得出相关结论。学生分工协作完成实验过程中,运用各种科学方法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升了相关的能力素质。
总之,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尤其对于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发展尚未完全的中学生,形象、具体、生动的化学实验更加有助于其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并促进各种能力的提升。只有认清了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才能加强对实验的重视,进一步提高中学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叶瑞心.论化学实验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资讯.2007,(7).
[2]李英红.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J].内江科技.2006,(4).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师
Abstract: every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teachers are frequently involved in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The general problems of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regularly this important research in the conventional teaching, some people will be the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called routine teaching. The teacher will these in-depth study of new discoveries and results published in the public offering of professional journals and peer recognition. Even made acknowledged achievemen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Keywords: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ers;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中学化学教师要具备哪些素质才能比较深入地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做出能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呢?本人认为,中学化学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自己的素质,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深入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基本前提。中学化学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站在较高的学术起点上统观中学化学的学术问题和教学问题,才能对中学化学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中学化学教师的学历基本上都达标了,有的甚至还取得了硕士研究生的高学历和高学位。从学历来看,好像大家都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其实。学历的高低一般不能说明
专业知识的多寡。我这样说的理由有两点,一是时下有些人的文凭水分较大,有文凭、缺知识的现象比较普遍的存在:二是有些人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将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完全遗忘了,他们的大学文凭仅表示他们曾经上过大学。这两个原因使一些教师实际上并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中学化学老师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一是在备课时要经常翻阅大学化学的相关内容,如在备氮族元襄的内容时就将大学化学中的氮族元素翻阅一下。在备乙醇的内容时就将大学化学中有关醇的内容翻阅一下,这样坚持几年就可以将与中学化学教学密切相关的大学化学内容熟记于心。二是遇到疑难问题时,要多分析、多研究、多查阅一些资料进行比较研究,时间长了,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同时还会在此过程中发现一些值得研究的课题并取得相应的科研成果。三是要善于向他人学习请教,有道是“三人
行,必有我师”,有许多老教师在多年的实际教学中都对有关的问题多少琢磨出了一些个人的独特见解,只要中青年教师善问,老教师们都是乐于奉献自己的经验的,这可以使中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和业务学习上少走弯路。四是要养成爱阅读、爱学习的好习惯,教学工作的间隙常有一些零碎的时间,大家只要把这些零碎的时间利用起来就可以看很多书籍,学许多知识。我常在教学工作的间隙阅读《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等专业杂志,在这些杂志上,有许多先进的理论、先进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通过阅读。我们既可以学到一些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又可以在学习中发现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有很多教师一般都只满足于能讲解中学化学教材上的内容、只满足于能讲解中学化学教辅资料中的一些题目、只满足于能够应付中学化学的日常教学工作,这种专业状态和学习态度使得有些教师需要莺新进行专业培训才能上有关的选修课。我们虽然不能说这种专业状况和学习态度是消极落后的。但可以肯定地说.凭这种专业状况和学习态度是不可能在教育科研上有所成就的。常有教师教导学生说“好习惯成就未来”。若将这句话用到我们有些教师的身上也是很合适的。只要教师们养成了爱学习、爱思考的好习惯。就一定会在教育科研上取得显著的成绩。
二,要努力学习教育理论知识
研究中学化学的教学问题,仅有扎实的化学专业知识还是不够的,还应该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心理学知识。
一直以来,我国的师范大学在培养师范生方面都存在着重专业知识教育、轻教育理论教育的倾向。师范大学化学专业的教育也是如此.这种培养倾向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师大学生作为教师的教育素养有点先天不足。既然师大毕业生的教师素养先天不足。参加工作后就应该补上这一课。遗憾的是我们的教师培训工作也没有对此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一个立志献身教育、并打算在教育科研上有所作为的老师来说,应该自己补上这一课。
三,要逐步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
具有丰富的化学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还只是化学教育创新的基本条件,深入开展教育科研工作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创造能力。有些教师暂时还比较缺乏创造能力,但创造能力是可以逐步培养的。就本人的体会来说。只要教师们爱学习、爱思考、肯动手,创造能力是会逐步提高的。
对于一个初涉教科研工作的新手来说,开始时一般不要研究那些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难度大的研究课题,而且就某一个具体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如研究某一个知识点的教学,研究某一道习题的教学。研究某一个实验的教学等。在一些教学点的研究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就可以对一节课的教学进行较深入的综合研究,然后再选择一个单元的教学进行较深入的综合研究。当熟悉了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情况、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和经验之后,就可以站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高度进行某些专题的教育科研工作。
中学化学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可以逐步培养提高的,只要大家有信心并在教育科研上起了步,就一定能在教育科研上取得比较丰富的成果。
四,要掌握科技论文的撰写特点
相信每个中学教师都曾在学生时过议论文,甚至还写过十分优秀的议论文。但不是每个教师都在学生时过科技论文,这使得许多老师完全不知道科技论文的撰写特点。有些教师撰写教科研论文时竟然还像学生写应试议论文一样随意编撰。
普通的议论文和科技论文在写作上有相通之处,也有显著的差异。二者的相通之处是都要做到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这是大家都熟悉的撰写论文的要求,不必本人做进一步的说明。
【摘 要】中学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离子等这些微粒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微粒观的教学内容是化学基础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刚开始学习化学知识的中学学生来说分子、原子、离子是来自看不见、摸不着、无感觉的微观世界,他们缺乏认知的感性基础,难以理解这些抽象又模糊的概念,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于中学生能更好的进入化学的世界,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 中学化学;形象思维能力;现状
形象思维能力,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思维形式,即将直观形象和表象,通过思维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新形象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能力,其具有鲜明的完整性、形象性、跳跃性等特征。不管在对哪一学科学习中,对抽象知识的学习,如果得不到形象思维的支持,将很难顺利进行。形象思维分为具体形象思维的初级形式和言语形象思维的高级形式两种。形象思维作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经常被广泛运用到,本文将以中学化学教学为例,结合形象思维的特性和作用,着重分析初中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现状和方法。
一、中学化学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问题:(1)中学化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形象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在化学教学中依然习惯花费大量时间对学生进行事实性内容的灌输,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思维的训练。
(2)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容易误把理科思维当成形象思维。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习惯的影响,很多化学教师认为理科思维就应该是抽象思维,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而文科思维才是形象思维,是一种原始的,以情感为基础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严重重“抽象”轻“形象”的问题。
(二)成果:(1)在新课改目标下,重新编制的沪教版化学教材相比传统人教版化学教材,已经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纳入了教学目标,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也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编入了很多有利的素材。
(2)随着教学设施的不断建设与完善,目前国内中学基本已经配备了相对完整的教学模型和多媒体教室,为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学校对学生潜力的开发,不再偏向于“智力方面”,而是智商(IQ)、情商(EQ)综合素质的培养,形象思维能力作为人类的一种高级思维形式,在开发学生IQ,尤其是EQ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也逐渐为理科教师们所重视起来。
二、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改变教学模式,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室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利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现有的丰富教学资源,如实物标本,多媒体图片、图表、录音、录像,教学模型、挂图,试验观察等,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性认识条件,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表象,促进其右脑功能的开发。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形象思维教学。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还能有效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情境教学法,可以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通过形象的“情境”刺激,激发学生的思考;再例如类比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制作教学模型,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还有牵引法,既然文科类型的教学相对有利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那化学教师也可以在基于教学目的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引进文科的教学策略来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利用化学自身优势,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要促进学生右脑形象思维能力的开发,需要利用较形象的事物或想象、联想,激活学生的思维表象,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而事实上视觉冲击远比词语的刺激更有效,更深刻。化学研究的对象是形象的物质,化学学习的手段是形象的实验,化学的表征工具是形象的化学符号,因此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化学自身优势,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去想象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四)强化学生对形象思维能力的认识和了解,通过综合学习,训练自身的形象思维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强化学生对形象思维能力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和了解,其才会自发、自愿的在学习、生活中注重去培养自身的形象思维能力。例如学生是会接受多门学科学习的,像美术、语文等学科对于培养形象思维具有独特的优势,学生如果在通过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已具备初级的形象思维,再将其发散于化学的学习中,实现向高级形象思维转化的过程。
(五)通过课堂、课后练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形象思维。学生光具有形象思维的思考能力,并不等于具备了形象思维能力,其还应该包括形象思维表达能力和形象思维应用能力,通过课堂、课后练习,学生能够在多次自我复述、组织、转换和运用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形象思维。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学化学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是他们深入高等化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贯穿整个基础化学学习的重点,化学教学是应当以“有形建构”来促进“无形建构”,为学生另辟蹊径,使学生避开毫无头绪的表象,从本质上更加清晰地认识化学世界的各种物质的区别、联系、规律。从而构建更加科学、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运用形象思维能力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他们从小就养成科学、严谨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莹.化学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3(2):21-22.24
[2]王俊江.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现代营销.2010.17(10):105-427
[3]李卫娟.注重化学课程对形象思维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2010.12(2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