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级职称公示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贯彻落实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各项措施,公平、公正地选拔和评价高级会计人才,建立程序规范、制度健全,职责明确、管理有效的会计专业高级资格评审工作机制,根据省职称办《**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附件1),并征得省级人事职称主管部门同意特制定**省会计专业高级资格评审工作管理规则。
本规则规范的范围包括组织会计专业高级资格申报、审核、评审全过程。涉及申报人和申报人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或人事机构)、市以下(包括市)人事职称部门和财政部门、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与评审工作的专家评委。
申报人指在**省境内从事会计及会计相关工作,符合有关条件并已报送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材料的人员。
二、申报
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应及时公开高级会计师申报、评审条件以及申报程序、申报时间和具体要求。会计专业高级资格评审实行个人申报和单位推荐相结合。申报人符合《**省会计专业高级会计师资格条件》(以下简称《条件》)规定的申报条件,申报材料手续齐全,提供的资料真实、完整、规范,申报程序符合规定。
(一)申报
1、符合《条件》的申报人,可以向本单位人事(或职称)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资料。申报人对本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2、单位人事(或职称)部门接到申请后,应对照《条件》对申报人提交的材料及基本情况进行初步审核,对审核项目内容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并按本单位申报职称评定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决定是否同意推荐。
(二)受理
1、申报期间,各级财政部门受理人员负责对申报材料手续完备性、真实性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合申报条件的材料予以退回;对不符合规定程序的材料应限期办齐手续后送达,过时不再受理。对符合申报条件的上报人,受理人员填写《申报材料审核表》(附件3-1)随同申报人材料一并上报上级财政部门。
2、市财政部门应按规定及时整理汇总符合申报条件人员信息资料,填制《**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情况一览表》,报市人事职称主管部门审核确认,并将审核确认的人员名单及基本情况向社会公示。
3、市财政部门将人事职称主管部门审核确认的申报人资料、申报人公示情况说明、《委托评审函》按规定的程序报省财政厅(附件3)。
4、有主管部门的省级单位应将申报人公示结果及申报材料上报省级主管单位的人事部门,主管部门审查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备性,将所属单位中符合规定条件和要求的申报人资料,统一填制《**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情况一览表》,并按规定的要求报省财政厅。
无主管部门的省级单位由本单位将被推荐人基本情况填制《**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情况一览表》,并按规定的要求报省财政厅。
5、外省或部属等非本省辖区内单位会计人员需要我省会计专业高评委评高级会计师职称的,应向省级人事职称主管部门办妥有关委托手续后,连同以上应提供的资料,送省财政厅受理。
破格申报人的材料在上报和公示时应特别说明。
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对各市及省级主管部门或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上报的申报人资料进行审核,及时受理符合申报程序、手续完备、材料齐全的申报人资料。
(三)公示
1、申报人单位在推荐申报人前,应在本单位显著位置公示申报人姓名及有关情况(附件5-1),公示不少于五个工作日。
2、市财政部门公示经过市人事职称主管部门审核通过的符合申报条件人员姓名等基本情况(附件3-3),不少于五个工作日。
3、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公示经初审并报省人事职称主管部门审查符合申报条件的人员姓名和单位及其他相关信息资料,不少于七个工作日。
(四)申报材料要求
申报人应如实填写各项资料,并要求材料齐全、手续完备、装订规范:
1、不需要装订的资料
(1)《**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一式3份;
(2)《**省申报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人员情况简介表》,一式20份;
(3)免冠大一寸近期正面相片一张(背面写上单位及姓名);
(4)取得会计师或会计相关中级职称以来撰写的具有代表性的本专业论文、论著或译著的原件。
2、需要装订的资料及要求
(1)会计从业资格、学历、会计师或会计相关中级职称证书、高级会计师考试合格证。年度考核、继续教育、职称计算机考核等有效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财政部门受理后退回原件;
(2)本人签名的取得会计师或会计相关中级职称以来专业技术工作业绩总结报告;
(3)取得会计师或会计相关中级职称以来的获奖情况,反映专业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的有关材料、证明、财会管理或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推广情况,本人签名,单位人事和财务部门共同审核、盖章并由审核人签字。
申报人提供的反映其专业工作能力和业绩成果的材料在本行业、本系统或县(含县)以上范围推广应用的,该证明材料还应有主管单位财务部门或相应的政府管理部门(如财政、国资、证券等部门)核实盖章,并由核实人签字。
申报人提供的复印件应由本单位人事(或职称)部门核实盖章并由核实人签字。其中各市申报人的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师或会计相关中级职称证书,高级会计师考试证书、继续教育证明复印件还应有财政部门核实人签字。
将需要装订的材料按顺序装订成册,并编写《送评材料目录》,编上页码,连同不需装订的材料一并装入档案盒。
(五)省级主管部门或单位、市财政部门应提供的资料
(1)省级主管部门或单位应提供《关于报送年度高级会计师评审材料的报告》(附件5)及其附件
(2)市财政部门应提供《关于报送市年度高级会计师评审材料的报告》(附件3)及其附件。
三、评审管理
公示期满,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将符合申报条件的材料提交给评审委员会。保证评审过程符合规定程序,客观、公正、公平评价高级会计师申报材料。
(一)评审政策
1、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应制定统一的会计专业高级资格评审政策,明确审核评审标准;
2、组织参加高级会计师申报材料审核评审的专家评委学习评审政策,统一审核评审标准;
3、建立评委评审政策协调制度,协调、统一评审中需要进一步明确或统一的政策和标准;
(二)评审工作要求
1、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组织开展高级会计师评审。评审可实行集中评审与分散评审、单项评审与综合评审相结合灵活的评审与组织形式;
2、按规定从评审专家库中抽取参与高级会计师申报材料评审工作的评议专家和执行评委;
3、填报《评审委员会活动申报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审批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4、评审工作分评议阶段和执行评委会会议阶段:在集中评审工作期间,应由不同的评议专家向评委会提交对评审材料的审核、复核、评审意见,召开评审委员会会议,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
(1)评议工作阶段,可根据情况将评议专家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评议。审核人员和复核人员应分别独立评价评审材料,在《评审考核意见表》(附件12)上表达意见并签名;复核人意见与审核人意见不一致的,应说明不一致的理由并签名,不得更改他人的意见。
(2)执行评委会会议阶段,参加执行评委会会议的评委应对经过评议的材料进行审核,表达意见并签名;意见与评议阶段不一致的,应说明不一致的理由,不得更改他人的意见;召开评委会会议,由执行评委在高级会计专业职务评委会表决表上无记名投票表决,赞成票超过出席会议执行委员三分之二以上(不包括三分之二)的为通过。
(三)评审工作纪律
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应制定《评委评审工作纪律》,规范专家评委纪律要求。宣读评审工作纪律,与专家评委签订《评审纪律承诺书》(附件14),明确职责。
(四)公示
评审会议结束后,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应将通过评审人员的单位和姓名公示不少于七个工作日,接受社会监督。
四、专家评委的产生
(一)**省高级会计师评审专家库的建立
根据《**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考虑新老评委搭配及地区、行业等因素从会计理论界、实务界推荐、选拔若干名高级会计专家报省职称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建立**省高级会计师评审专家库,专家库成员任期三年。
(二)评议专家及执行评委的产生
评审工作开始前,根据当年申报材料数量,按随机原则产生本次评议专家及高级会计师评审委员会执行评委,并报省级人事职称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五、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工作要求
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应就高级会计师评审工作中涉及的评审标准、审核和评审、申报材料的管理、评委及执行评委的产生以及评审组织工作全过程予以规范,明确组织工作人员纪律,并根据规范要求对参加审核评审的工作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
(一)分组分工
组织评议阶段和执行评委会会议阶段评审工作的负责人应由不同的人员担任。评审组织工作应设标准组、审核组、综合材料组。
(二)工作职责
1、标准组:负责评审政策、标准的解释,并形成书面材料(附件15、16);召开评委协调会议,研究专家评委提出的需要集体讨论的问题,明确评委协调会议确定的标准。
2、审核组:负责组织专家评委审核、评审工作,收集专家评委在审核过程中提出的需要集体讨论和研究的意见,核查专家评委提出对申报材料的复查意见(附件17),保证专家评委审核过程中申报及审核材料的安全完整,维护评审工作秩序;
3、综合材料组:负责评审材料的收发、登记、管理和保密工作,及时记录专家评委意见,并统计汇总《审核、复核、评审结果一览表》(附件18)。按回避及随机原则发放申报和审核材料,并记录《评审材料发放表》(附件19)、《审核材料发放表》;
投票统计和复核、唱票与监票为两组不相容岗位,分别由不同的工作人员承担。
六、后续管理
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及时向省级人事职称主管部门通报评审情况并做好各项后续管理工作。
(一)后续管理工作
1、将公示通过的人员名单及相关材料和电子文档及时报省级人事职称主管部门审核确认;
2、公告省级人事职称主管部门确认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人员名单;
3、填写评委会评审意见,加盖相应印章,办理资格证书;
4、整理相关工作底稿和申报人资料一并归档。
5、公告领取高级会计师任职资格证书和退回申报人材料的时间、地点、联系方式,退回材料;
(二)需要归档的文件资料
组织评审管理单位应归档的文件资料:
1、《**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试行)》;
2、《**省会计专业高级会计师资格条件》;
3、《评审政策协调意见表》;
4、《评审纪律承诺书》;
5、《**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情况一览表》;
6、《申报材料意见表》;
7、《评审考核意见表》;
8、《高级会计专业职务评委会表决表》;
9、《审核、复核、评审结果一览表》;
一、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注册条件
1、初始注册登记
(1)在取得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证书3年内;
(2)经所在单位同意。
2、续期注册登记
(1)注册登记有效期满前3个月;
(2)具备建设部认可的城市规划继续教育证明;
(3)经所在单位同意。
3、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申请变更注册登记
(1)在注册登记有效期内离退休且所在单位不再聘用;
(2)所在单位名称发生变化;
(3)工作调动。
二、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认定条件
1、甲级资质
(1)已取得乙级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证书满3年;
(2)技术负责人已取得造价工程师注册资格,并具有工程或者经济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且从事工程造价专业工作15年以上;
(3)专职从事工程造价专业工作的人员(简称专职专业人员)不少于20人,其中:工程或者工程经济系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不少于16人,取得造价工程师注册证书的人员不少于10人,其他人员具有从事工程造价专业工作的经历;
(4)企业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100万元;
(5)近3年企业工程造价咨询营业收入累计不低于人民币50O万元;
(6)具有固定办公场所,人均办公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7)技术档案管理制度、质量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齐全;
(8)员工的社会养老保险手续齐全;
(9)专职专业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年龄,人事档案关系由国家认可的人事机构代为管理;
(10)企业的出资人中造价工程师人数不低于60%,出资额不低于注册资本总额的60%。
2、乙级资质
(1)技术负责人已取得造价工程师注册资格,并具有工程或者经济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且从事工程造价专业工作10年以上;
(2)专职从事工程造价专业工作的人员(简称专职专业人员)不少于12人,其中:工程或者经济系列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不少于8人,取得造价工程师注册证书的人员不少于6人,其他人员具有从事工程造价专业工作的经历;
(3)企业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50万元;
(4)在暂定期内企业工程造价咨询营业收入累计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
(5)具有固定办公场所,人均办公面积不得少于10平方米;
(6)技术档案管理制度、质量控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齐全;
(7)员工的社会养老保险手续齐全;
(8)专职专业人员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年龄,人事档案关系由国家认可的人事机构代为管理;
(9)企业的出资人中造价工程师人数不低于60%,出资额不低于注册资本总额的60%。
3、新设立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资质等级按照最低等级核定,并设1年的暂定期。
三、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认定条件
1、甲级资质
(1)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20%,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城市规划专业人员不少于4人,具有其他专业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不少于4人(建筑、道路交通、给排水专业各不少于1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城市规划专业人员不少于8人,具有其他专业中级技术职称的人员不少于15人;
(2)专业技术人员每人配备一台计算机,具备相关输入输出设备及软件;
(3)有健全的技术、质量、经营、财务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4)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80万元;
(5)有固定的工作场所,人均建筑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2、乙级资质
(1)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15%,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城市规划专业人员不少于2人,高级建筑师不少于1人,高级工程师不少于1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城市规划专业人员不少于5人,具有中级职称的其他专业人员不少于10人;
(2)达到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规划局(规委)规定的技术装备及应用水平标准;
(3)有健全的技术、质量、经营、财务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4)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50万元;
(5)有固定的工作场所,人均建筑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3、丙级资质
(1)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20人,其中具有中级职称的城市规划专业人员不少于2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建筑、道路交通、园林绿化、给排水等专业的人员不少于5人;
(2)有健全的技术、质量、经营、财务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3)达到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规划局(规委)规定的技术装备及应用水平标准;
(4)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20万元;
(5)有固定的工作场所,人均建筑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四、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条件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或者建筑垃圾运输单位申请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需具备以下条件:
(1)提交书面申请(包括建筑垃圾运输的时间、路线和处置地点名称、施工单位与运输单位签订的合同、建筑垃圾消纳场的土地用途证明);
(2)有消纳场的场地平面图、进场路线图、具有相应的摊铺、碾压、除尘、照明等机械和设备,有排水、消防等设施,有健全的环境卫生和安全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3)具有建筑垃圾分类处置的方案和对废混凝土、金属、木材等回收利用的方案;
(4)具有合法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车辆行驶证;
(5)具有健全的运输车辆运营、安全、质量、保养、行政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6)运输车辆具备全密闭运输机械装置或密闭苫盖装置、安装行驶及装卸记录仪和相应的建筑垃圾分类运输设备。
五、从事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清扫、收集、运输、处理服务审批条件
1、从事城市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服务审批条件
(1)申请人是依法注册的企业法人,从事垃圾清扫、收集的企业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100万元,从事垃圾运输的企业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300万元;
(2)机械清扫能力达到总清扫能力的20%以上,机械清扫车辆包括洒水车和清扫保洁车辆。机械清扫车辆应当具有自动洒水、防尘、防遗撒、安全警示功能,安装车辆行驶及清扫过程记录仪;
(3)垃圾收集应当采用全密闭运输工具,并应当具有分类收集功能;
(4)垃圾运输应当采用全密闭自动卸载车辆或船只,具有防臭味扩散、防遗撒、防渗沥液滴漏功能,安装行驶及装卸记录仪;
(5)具有健全的技术、质量、安全和监测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6)具有合法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车辆行驶证;
(7)具有固定的办公及机械、设备、车辆、船只停放场所。
2、从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服务审批条件
(1)申请人是依法注册的企业法人,规模小于100吨/日的卫生填埋场和堆肥厂的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500万元,规模大于100吨/日的卫生填埋场和堆肥厂的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焚烧厂的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1亿元;
(2)卫生填埋场、堆肥厂和焚烧厂的选址符合城乡规划,并取得规划许可文件;
(3)有至少5名具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其中包括环境工程、机械、环境监测等专业的技术人员。技术负责人具有5年以上垃圾处理工作经历,并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4)城市生活垃圾中转及处置单位具有完善的工艺运行、设备管理、环境监测与保护、财务管理、生产安全、计量统计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执行;
(5)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配备沼气检测仪器,配备环境监测设施如渗沥液监测井、尾气取样孔,安装在线监测系统等监测设备并与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联网;
(6)具有完善的生活垃圾渗沥液、沼气的利用和处理技术方案,卫生填埋场对不同垃圾进行分区填埋方案、生活垃圾处理的渗沥液、沼气、焚烧烟气、残渣等处理残余物达标处理排放方案;
(7)有控制污染和突发事件预案。
六、城市排水许可证核发条件
接通和准备接通城市排水设施排放污水的排水户,申请城市排水许可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提出排水许可申请,并填写《排水许可申请表》;
2、污水排放口的设置符合城市排水专业规划的要求;
3、向城市排水设施排放的污水,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和地方制定的污水排入城市排水设施的有关标准和规定;
4、已按规定建设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
5、已在排放口设置专用检测井。
6、排放污水可能对城市排水设施正常运行造成危害的重点排污工业企业,已在排放口安装至少能对水量、pH,CODcr(或TOC)进行检测的在线检测装置;
7、其他重点排污工业企业和重点排水户,具备至少能对水量、pH,CODcr,SS和氨氮等进行检测的能力和相应的水量、水质检测制度;
8、对各类施工作业临时排水中有沉淀物,足以造成排水设施堵塞或者损坏的,排水户已修建预沉设施,且排水经预沉设施处理后符合第3条规定的标准。
七、燃气设施改动审批条件
1、有改动燃气设施的申请报告;
2、改动后的燃气设施符合燃气专业规划、安全等相关规定;
3、有安全施工的组织、设计和实施方案;
4、有安全防护及不影响燃气用户安全正常用气的措施。
八、外商投资企业城市规划服务资格证书核发条件
1、外方是在其所在国家或者地区从事城市规划服务的企业或者专业技术人员;
2、具有城市规划、建筑、道路交通、园林绿化以及相关工程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20人以上,其中外籍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25%,城市规划、建筑、道路交通、园林绿化专业的外籍专业技术人员分别不少于1人;
3、有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装备和固定的工作场所,包括:专业技术人员每人配备一台计算机,管理部门计算机普及率不低于6O%;数字化仪或者扫描仪;宽幅绘图仪、高分辨率彩色打印机和普通彩色、黑白打印机及较完善的网络系统及相关软件;工作场所人均建筑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
九、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选址审批条件
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修建缆车、索道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选址应当报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核准,并符合以下条件:
1、有经批准的风景名胜区规划文件及批件;
2、有省、自治区建设厅或直辖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的初审报告;
3、有建设项目专家论证报告。
十、改变绿化规划、绿化用地的使用性质审批条件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绿线一致;
2、绿地使用功能的改变或局部使用功能的改变并未改变绿化用地使用性质;
3、源于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城市重大防灾救灾项目的需要;
4、专家组论证、公众听证会意见一致。
十一、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批条件
经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审查,且结论为“通过。
十二、城市桥梁上架设各类市政管线审批条件
1、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有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3、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4、有安全评估报告;
5、有事故预警和应急抢救方案;
6、有管线架设设计图纸;
7、有桥梁专家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意见。
十三、房地产估价机构资质核准条件
1、一级资质:
(1)机构名称有“房地产估价”字样;
(2)从事房地产估价活动连续6年以上,取得房地产估价机构二级资质2年以上;
(3)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人民币200万元以上,合伙企业的出资额人民币120万元以上;
(4)有15名以上专职注册房地产估价师;
(5)近两年平均每年完成估价项目总数200宗以上,估价标的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或者土地面积25万平方米以上;
(6)法定代表人或者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是注册后从事房地产估价工作3年以上(含3年)的专职注册房地产估价师;
(7)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中有3名以上(含3名)、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中有2名以上(含2名)专职注册房地产估价师,股东或者合伙人中有一半以上是注册后从事房地产估价工作3年以上(含3年)的专职注册房地产估价师;
(8)机构股份或者出资额中专职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的股份或者出资总额不低于60%;
(9)有固定的经营服务场所;
(10)估价质量管理、估价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建立并公示企业信用档案;
(11)随机抽查的1份房地产估价报告符合《房地产估价规范》的要求。
2、二级资质
(1)机构名称有“房地产估价”字样;
(2)从事房地产估价活动连续4年以上,取得房地产估价机构三级资质2年以上;
(3)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人民币100万元以上,合伙企业的出资额人民币60万元以上;
(4)有8名以上专职注册房地产估价师;
(5)近两年平均每年完成估价项目总数150宗以上,估价标的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或者土地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
(6)法定代表人或者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是注册后从事房地产估价工作3年以上(含3年)的专职注册房地产估价师;
(7)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中有3名以上(含3名)、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中有2名以上(含2名)专职注册房地产估价师,股东或者合伙人中有一半以上是注册后从事房地产估价工作3年以上(含3年)的专职注册房地产估价师;
(8)机构股份或者出资额中专职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的股份或者出资总额不低于60%;
(9)有固定的经营服务场所;
(10)估价质量管理、估价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建立并公示企业信用档案;
(11)随机抽查的1份房地产估价报告符合《房地产估价规范》的要求。
3、三级资质
(1)机构名称有“房地产估价”字样;
(2)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人民币50万元以上,合伙企业的出资额人民币30万元以上;
(3)有3名以上专职注册房地产估价师;
(4)在暂定期内完成估价项目总数100宗以上,估价标的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以上或者土地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
(5)法定代表人或者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合伙人是注册后从事房地产估价工作3年以上(含3年)的专职注册房地产估价师;
(6)2名以上(含2名)的股东或者合伙人为专职注册房地产估价师,股东或者合伙人中有一半以上是注册后从事房地产估价工作3年以上(含3年)的专职注册房地产估价师;
(7)机构股份或者出资额中专职注册房地产估价师的股份或者出资总额不低于60%;
(8)有固定的经营服务场所;
(9)估价质量管理制度、估价档案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各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建立并公示企业信用档案;
(10)随机抽查的1份房地产估价报告符合《房地产估价规范》的要求。
4、新设立的房地产估价机构的资质等级按照最低等级核定,并设1年的暂定期。
十四、城市新建燃气企业审批条件
1、建设项目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燃气规划要求,并竣工验收合格;
2、有稳定和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气气源,设有对气质进行检测或检验的装置;
3、燃气生产、输配、储存、充装、供应等设施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和消防安全、建设质量的要求;
4、从事液化石油气经营活动的企业,有运输、接卸、储存、灌装等完整生产设施,凡液化石油气含有残液组份的,设有残液回收装置,回收残液;
5、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注册资本和专业技术人员、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6、有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
7、有经过燃气专业培训合格的操作人员;
8、有包括基建、生产运行、技术设备、物资、安全生产等完整的资料和档案,并设专人管理;
9、有健全的安全事故抢险预案,有与供气规模相适应的抢险组织,有与供气规模相适应的抢险抢修人员、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
10、有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安全评价报告,并达到安全运行的要求;
11、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交纳保险费。
十五、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车辆运营证和驾驶员客运资格证核发条件
核发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车辆运营证和驾驶员客运资格证的,应当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城市出租汽车发展规划。
1、经营资格证
企业应当具备的条件:
(1)具备企业法人资格且注册资本达到规定标准;
(2)有符合规定质量、数量要求的出租车辆、配套设施、设备、标志;
(3)出租车辆及配套设施、设备、标志符合国家标准、建设部有关行业标准和地方有关规定;
(4)有符合规定的固定的停车场所;
(5)有良好的银行资信、财务状况及相应的偿债能力;
(6)有与经营业务相适应的并经培训考试合格的驾驶员,有与经营业务相适应的技术、财务和经营管理人员;
(7)符合地方性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个体工商户应当具备的条件:
(1)经营方式符合有关规定;
(2)有符合规定质量要求的客运车辆、设施和设备;
(3)车辆及配套设施、设备、标志符合国家、建设部有关行业标准和地方有关规定;
(4)有符合规定的资金;
(5)有符合规定的固定停车场所;
(6)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7)符合地方性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2、车辆运营证
(1)已取得出租汽车经营资格证;
(2)有符合经营资格证要求的车辆及配套设施、设备、标志。
3、驾驶员客运资格证
(1)男性年龄在60周岁以下,女性年龄在55周岁以下,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
(2)有当地公安部门核发的机动车驾驶证并有3年以上驾龄,并安全行车,无重大交通事故责任记录;
关键词:护士长 培养选拔 护理管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way of cultivating and selecting nursing talents. Methods Analysed the condition of around the head nurses competition and evaluated the condition of the head nurses in their posts for four years. .ResultsThe head nurses average age and the record of formal school education above college were 47.5±6.5years and 20% before the competition, but are 40.2±5.4 years and 50% after that. The degree of nurses satisfaction toward head nurses job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nclusion It need to refresh the conceptions of cultivating, setting up effectivemechanism institution for selecting talents person of nursing management ,let excellent nursing talents showing themselves as early as possible
[Key words] head nursecompetition for jobmanagementshiftingpost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2-0026-02
要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学科发展,关键在于选拔和培养优秀护理人才[1]。建立一个能使护理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是护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2] 。为选拔较高素质的护士长队伍,我院2003年8~10月,对除护理部外的十个临床科室的护士长实行公开竞聘上岗。我们对竞聘前后护士长队伍现状以及护士长上岗两年来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如何认识和实践对年轻护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的做法,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竞聘前、后在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长
1.2 方法
1.2.1 竞聘方法①宣传发动。②公布职位和任职条件。③公开报名和资格审核。④群众评议。⑤理论知识考试。⑥技能考试。⑦公开演讲与答辩。⑧领导测评。⑨院长审定,张榜公示1周。⑩应聘上岗。
1.2.2 护士长考评方法①护理部每年12月组织所在科室护士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护士长考评。②由医院办公室组织所在科室全体人员听取科主任护士长述职,并对他们进行有关测评。③护理部对上述两种测评护士长的结果进行归纳分析。
2 结果
2.1 竞聘结果 全院有24名护理人员报名竞聘,其中2名不符合资格,22名参与各环节的竞争考核,最后聘任护士长10名,其中连任护士长7名,新增护士长3名。
2.2 竞聘前后护士长基本情况 竞聘前护士长年龄最小33岁,最大55岁,平均47.5±6.5岁,大专以上学历占20%,均为主管护师以上职称,任护士长年限最长者18年,最短7年。竞聘后护士长年龄最小29岁,最大51岁,平均40.2±7.5岁,大专学历占50%,除1名为护师外,其余均为主管护师以上职称。竞岗后,护理部根据科室实况和护士长的资历、能力、健康状况及在原科室工作时间长短,对60%护士长轮换了岗位。两年后又对50%的护士长轮换了岗位。
2.3 护士对护士长满意度评价 护士对所在科室护士长的工作满意度评价平均为90.3%。最高95%,最低68%。
2.4 科室对护士长的评价 优秀92%、称职100%,满意度最高97%、最低76%。
3 讨论
3.1 提高认识,明确培养人才的紧迫感
医院只有选拔出高素质的护理管理人才,才能发挥其出色的管理才干,使护士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有效进行信息沟通,提高工作效率。五年前,我们各临床科室设正、副护士长,全院共有护士长20名。近年逐渐过渡到各科只设1名护士长,竞聘前护士长中,任职期最短也有7年,说明在有多位护士长退休的情况下却未提拔过一位年轻护士长。竞聘前我院护士长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如果不及时选拔培养年轻后备人才,只是简单地认为退休一位护士长才补充一位,护士长队伍将出现“青黄不接”,制约护理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3.2 解放思想,更新培养人才的观念
3.2.1打破论资排辈思想,树立重实绩,讲竞争的观念。竟争是人才辈出的基本动力,竞争一旦受到阻力或歪曲,就会扼杀人才[3]。竞聘前,有几位年资高的主管护师暗自扳着指头在算,以为该“轮”到她们自己当护士长,但最后却落选。这次选拔了一名未到30岁的护师到护士长岗位,重视年轻人才培养得到了体现。论资排辈思想严重束缚着年轻护士向上进取的积极性,不利于激励有抱负的年轻人向着理想目标迈进。医院要建立长效机制,打破护士长退休才退位的终身制做法,实行每2~3年一次全院护士长竞争上岗和轮岗,末位淘汰,让能者上,平庸者下。
3.2.2打破求全责备思想,树立看主流,看发展的观念。人无完人,年轻护士长的成长也有个渐进的过程。她们初走上领导岗位,担负着一个科室的护理管理重任,想做好工作,但急于求成,碰到实际问题举棋不定,原则性、灵活性掌握不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开始时护士对她的评价和满意度不高,应该给予她们改正缺陷和锻炼创新的机会。护士长在一个科室时间太长,容易陷入惯性思维,形成固定的管理模式,工作上难有创新。岗位轮换给护士长带来了紧迫感和压力,新的工作环境需要熟悉,新的人际关系需要建立,新的专科护理技术需要掌握,从而激发护士长的工作热情和潜能,使护士长用全新的视角和管理理念去发现科室存在的不足并找出管理办法[4]。护士长竞聘上岗后在各自科室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如神经内科与财务科商讨解决了医嘱录入与核对问题;精神科细化护理管理流程,每天追踪便秘病人处理情况及效果流程;为规范家属探访,设探访温馨提示卡,确保病人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要逐渐增加护士长分管的工作,让她们轮流到护理部工作,了解全院护理工作的调度与运行。年轻人接受新生事物快,思维敏捷,只要多加引导,扬长避短,她们是可以担当重任的。
3.2.3 打破迁就照顾思想,树立严要求、多帮助的观念。竞聘前五年内晋升了中级职称的护士中,有大约30%经申请照顾安排到非临床科室,从事着理疗、配药、娱疗等工作。这部分护士中,不乏具有培养潜能者。而离开了临床一线,就意味着失掉了被培养选拔的机会。仍在临床的主管护师,也有一部分在想方设法以各种理由要求领导给予照顾,要求调往非临床科室。为了保证一定数量的可供挑选的后备军, 医院要订出制度,凡晋升了主管护师者,五年内不能调离临床岗位;调离了临床一线就不再享受中级职称待遇。护理部要从中筛选优秀者,重点考察,多加帮助,早日培养出高素质候选人才。
3.2.4 打破忽视人才开发思想,树立珍惜人才的观念。年轻干部,包括待培养的后备干部是较难自然成熟的。应根据年轻干部的弱点和成长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对他们的选拔培养。护理部要制定一套科学、客观、公正的选拔机制,加强与人事部门交流,扩大选拔范围,形成长效机制,健全人才的培养制度。可采用每年招聘一定比例的本科毕业护士和鼓励在职护士通过继续学习取得大专、本科学历的办法,逐步提高护士队伍的学历层次,并从中有目的地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
3.3 加强教育,提高护理人才的素质
3.3.1培养爱岗敬业。要培养护士长和候选人才树立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发扬关心集体,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强化“爱岗敬业”精神。护理部要让后备护理人才挑重担,接受各种锻炼和考验。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她们轮换工作科室,让她们担任实习、进修生的带教和护理的组长、护士长助理,观察和评价她们与人相处,协调各种关系的方法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3.3.2提高业务素质。护士长作为护理学科带头人,应加强自身素质建设,适应现代化医院发展需要[5]。护士长应通过适合于自己的方式来拓宽知识面,并使之在临床护理中运用自如。医院要选送护士长参加岗位培训、外出进修、考察,让她们开阔视野,尽快提高她们的业务技能。学历与资历并重,应受到更高的重视。以后选拔的护士长,应具备大专以上的学历和主管护师以上职称。因为学历与资历,是知识与能力的客观证明。没有一定的学历,难以获得系统的知识;没有一定的资历,难以积累丰富的经验,驾驭工作中的种种问题。
3.3.3 提高管理水平。 有研究显示[6],护士长在医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职责包括日常病房管理、对护理人员提供支持、保证患者护理质量;还要承担着非护理专业直接相关的工作。如负责患者欠费、各种物资设备和患者陪伴的管理,故要求护士长必须具有相当的综合管理能力。护理部要制订和完善护士长岗位的量化考核标准,建立月查、季评、年终述职和由领导、群众双向评定的考核制度,对护士长进行有效的培养、管理和考核。对护士长工作中出现的困难给予明确的支持和帮助,对成熟经验和良好效果要及时给予宣传推广[7]。培养和锻炼她们的人际沟通技巧,提高有效管理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冯萍,刘细咏.建立医院护理人才库的探索[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0):760
[2] 马玉芬,马丽莉,吴欣娟.护长选拔及培养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27~29
[3] 杨军,赵铮民.军队优秀中青年医学科技人员成长与培养教育探讨[J],中国医学管理2002,22(1):45~46
[4]王虹,赵东娥.护士长竞岗与轮岗的实践和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03,18(6):453-454
[5] 杨莘,邵文利,花蕾等.护士长非专业角色与工作负荷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7,22,(5):7-9
【关键词】 PDCA循环法; Ⅰ类切口手术; 预防用药
中图分类号 R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1-0073-02
细菌耐药性的问题已经是全球公共卫生中的严重问题之一,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也受到广泛关注[1-2]。为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的加强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卫生部医政司颁布了《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3]。为进一步加大对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处方行为的检查和干预力度,严格控制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笔者所在医院利用PDCA法对Ⅰ类切口手术为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进行干预,并持续监控,逐步探索和建立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监管的长效工作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例为循环管理调查对象。
1.2 方法
查阅病历,统计患者围手术期的抗菌药物使用信息,包括: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Ⅰ类切口围手术期平均用药天数、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选择。
按笔者所在医院Ⅰ类切口手术的情况分析,在整治前(2011年6月)主要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发现:用药指征、药物选择、用药时机与用药时长。而导致的原因主要是:(1)对抗菌药物的认识不足,包括抗菌谱、分级管理、用法用量;(2)抗菌药物的使用权限问题;(3)缺乏培训,于传统的应用管理影响,对预防用药理解的不恰当。按照PDCA循环管理的4个阶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制定工作计划(P)、按执行与实施(D)、总结与分析(C)、处理与构思(A)。过程持续跟踪监控,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具体方法如下。
1.2.1 计划(Plan) 针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措施:(1)制定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2)组织全院医师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3)明确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使用权限;(4)临床药师查阅并收集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相关信息,汇总分析存在问题见表1;(5)信息反馈并改进[4-5]。
1.2.2 执行与实施(Do) (1)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明确责任人机制,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2)医务科及药学部组织全院医师、药师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者授予抗菌药物处方权、调剂权;(3)明确抗菌药物分三级管理:非限制使用级(医师)、限制使用级(中级职称以上医师)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高级职称医师);(4)临床药师每月收集前月共10 d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情况。对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调查,包括:①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②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 h比例;③围手术期平均用药天数;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术前30 min~2 h比例;⑤选药品种合理率。
1.2.3 阶段性总结与回顾分析(C) (1)临床药师对每月调查的抗菌药物使用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以半年期为一阶段,持续跟进调查,形成报表上报医务科;(2)由于工作方式只是每月通过电子病历、电子医嘱分析前月10天的Ⅰ类切口手术,做回顾性地分析汇总报告,没有抽取实体病历,无法获得术前用药的实际时机(一般在麻醉记录单上记录);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效果不是很显著(使用率64%57%,平均用药时间5.5 d2.6 d)。由于收集的数据滞后,不能给临床带来实质性的帮助,整治效果远远达不到要求(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
1.2.4 处理与构思(A) (1)临床药师更改工作方式:①每日到麻醉科记录手术信息,整理出一类切口手术,查阅病史病记,收集用药信息,分析用药指征和使用情况;②改进抽取数据的方法,通过HIS查找关键词“术”的文字医嘱,筛选出Ⅰ类切口手术,将Ⅰ类切口的整治工作常态化,避免门诊手术室或在病区局麻做的Ⅰ类切口手术的遗漏;③对于不符合要求的病例发出咨询函,把对该病例疑问、规范及要求附上,请临床解释并改正,起实时监督和宣传的作用;(2)对于用药不符合规定的病例,由医务科进行每日公示,责任医师进行解释,对不合理医嘱进行处罚;(3)针对存在的问题,由药学部主任带队[6],临床药师到临床科室进行合理用药的宣教,大大提高了医生对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的认识与重视,在宣教中体现“可考虑用药不等于必须用药”的理念,这也是大大降低Ⅰ类切口使用率的重要原因。
2 结果
根据前2个阶段的持续跟进与处理构思,2012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出台《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严控Ⅰ类切口手术的预防行使用抗菌药物,结果在持续的跟进监督中达到预期的目的。至第3个整治阶段结束,笔者所在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良好,使用率从48.1%降至21.0%,平均用药时间从2.3 d降至1.3 d,预防用药术前30 min~2 h给药比例从50.2%增加至100%,选药合理率从64.7%增加至100%,见表1和表2。
3 讨论
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是减少术后创口感染的发生,而针对该目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直接作用于可能引起感染的细菌。但临床医生对“可考虑用药不等于必须用药”的理念理解不透彻,而将抗菌药物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是不正确的。应根据各种高危因素,如:手术的大小、时间的长短、植入物否及患者的自身条件(年龄、免疫状况等)因素而决定是否需要预防性用药。
PDCA循环管理并不是停留在单次的整改活动中,而是通过不断的追踪、督查、改进[7-8]。笔者所在医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从开始的单一、不接受、不支持,通过对《整治方案》的解读与认知,到后来的相信、采纳与实施,直至在诊疗活动中发挥各自的特长,找出新一套的解决方法,透露着医护人员在PDCA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成果和体现自身价值。由此可见PDCA的循环管理在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方面是有效果的,值得加强力度在抗菌药物的整治活动中全面推广,进一步提高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何琴,黄心意.我院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专项整治活动的举措和思考[J].中国药业,2012,21(18):70 -71.
[2]丁玉峰,杜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策略[J].医药导报,2011,30(2):14 0 -142.
[3]卫生部.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S].卫办医政发〔2011〕56号.
[4]龚时薇,沈韦吟.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问题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1,24(1): 1-3.
[5]崔立然,胡凯,李兴江,等.“联动式”督导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活动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 9(6):149-150 .
[6]赵志敏,李小静.浅谈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状况[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145.
[7]刘爱军,王韬.基于电子病案信息化系统平台的抗菌药物管理的探讨[J].中国病案,2011,12(8):33 -34.
(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济南 250013)
摘要: 本文通过对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问题进行分析,适当地提出一些解决的措施,并且对其意义进行探讨,希望对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效果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 :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N9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3-0309-02
作者简介:刘燕(1983-),女,山东菏泽人,本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为环境保护、环境影响评价。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环境事故频发,对公众和社会的影响十分严重。这种情况的发生,究其原因,是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效果不佳所导致的,这些问题致使公民不能有效地行使环境影响评价的参与权和监督权,从而出现只要政府拍板项目就得以建设的状况发生,一些政府不顾环境影响,只顾眼前利益,使得环境事故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公众的生活和社会的效益。所以说,要想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效率和效果,公众的参与是关键。
1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
1.1 参与主体界定模糊 就我国目前来,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的界定还不是那么的明确。要想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效率,发挥其监督作用,就必须要求政府在进行评价工作时应确定参与人群的范围,确立环境利害和人的参与度。但目前我国的法律对相关方面的规定还尚不明确,在工作实践中,公众参与人的选择往往没有一定的标准,评价单位经常根据自己确定的人选来进行环境评价,使得评价没有代表性,忽视了利害人的参与权利,失去了环境评价其应有的意义。
1.2 公众参与不及时、形式单一 在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的评价经常是一个形式,起不到具体的作用,比如对于一些环境污染之类的纠纷,通常都是通过司法和行政手段来解决的,民众的参与权无法得到保证,且在环境污染之前,也就是对环境的预防上,公众的话语权无法得到重视。在工程前期可行性研究阶段,政府和项目承包人往往不去将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工作公之于众,使得公众无法在环境影响评价的最佳阶段对其进行监督和评价,无形中增加了社会成本,使得公众不能有效地行使其参与权。
在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大多是以问卷调查和听证会这两种形式进行的,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相关评价单位和管理部门在进行调查时,存在着调查对象单一和调查问卷内容简单肤浅的现象,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评价单位常常会一笔带过,使得民众参与效率低下。
1.3 公众缺乏知情权 公众的知情权受到损害是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效果差的重要原因。在实际工作中,相关的管理部门和评价单位因为其自身因素或者法律规定的缺陷,导致公众在获取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时,经常会出现信息失真、滞后、片面的现象,由于参与的公众代表不全面,很多利害相关的公众不能参与实际的评价工作,而政府在对评价信息进行公布时,往往避重就轻,只对一些无关紧要的数据、内容和纲要进行简单的介绍,而对民众所关注的环境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对这些不良因素进行整治的措施却闭口不言,这种做法严重侵害了公民的知情权,使得民众监督的作用受到最大程度上的削弱,不利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公正性、准确性。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是地方政府的执政思路有问题,一些政府机关只注重于经济利益大的项目,对于环境的危害和污染却采取忽视的态度,在进行高污染但高收益的项目评价时,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往往会被忽略,由政府决定干或者不干,从而导致一些环境事故的发生。
2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具体措施
2.1 明确公众参与主体 上文中我们谈到,公众在参与中往往不能发挥其主体地位,这对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是不利的。所以在公众参与的调查工作上,应当做到对公众的数量、类型、职业、教育水平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我国相关法律对环境影响参与的公众有具体规定,比如在建设单位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之前,应当采取听证会等形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对于“公众”的界定上,国际通常将其认为是与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受到其直接影响的”的民众,所以说,在进行公众参与时,相关部门和评价单位应当选取与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众代表参加,特别重视当地人大、政协、进步团体、街道办等热爱环境、保护环境意识强的人群对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作用。
2.2 丰富公众参与方式 要想发挥出公众参与的重要作用,就一定要使民众能够更早地介入其中。公众应当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设计等前期阶段便进行参与,以便对项目建设进行充分的了解,有效地行使参与权利。在具体的操作上,政府应当先通过一些媒体手段,向公众关于项目的可行性公示,保证尽量多的公众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中,以增加评价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在参与的方式上,相关部门可以采用听证会、民意调查、座谈会、记者招待会等方式。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采用合适的参与方式,以提高公众评价的效率。在媒体方式选择上,企业也应当灵活一些,对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主流媒体加以重视,以实现更多的民众能够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中。
在参与方式的多样化的前提下,相关部门还应当端正态度,使公民能够切实地实行自己的监督权和知情权,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和评价单位在采用听证会、民意调查时,做到工作仔细,保证公民参与的公正、广泛、全面。在参与过程中,做到公开公正,不隐瞒、不应付,必要时应将部分开发文件或者专家建议等公开;另外,公民在与会过程中,应当具有发表言论、提出建议的权力,充分发挥其监督和参与作用。同时,在调查问卷上应当体现出与公民有利益相关点的内容,对公民有影响的问题(如环境问题、利益问题等)应当着重突出,在选项的设置上,要详细和广泛,即公民根据所提供的选项能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更加真实有效地体现出公民参与的重要性,提高评价的效率。
2.3 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是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基础,也是项目建设中公众参与的前提。在行使权利时,公众应能够对于项目建设有足够的了解,然后根据自身的需求去行使参与权利。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做好信息公布工作,使信息更加的公开透明。同时,还应当做好与公众的交流和反馈,充分体现出公众在环境评价中的重要监督作用,一方面保障公众知情权的行使,另一方面还能化解因知情权缺失所产生的信任危机。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求相关评价单位在项目研讨的全过程中都要保证公开和透明,通过多种媒体方式来对项目信息进行公示,在公示过程中,避免含糊不清、避重就轻,要把公众所真正关心的信息尽可能广泛地告知给公民,另外,还要做好回访工作,由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等方式,征求群众对这一阶段的工作意见,使公民的知情权得到切实的落实。
3 结语
环境影响评价对于城市的建设、环境的保护以及居民幸福指数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当注重公众的参与。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中民众参与的时间、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更有一些地方政府,不注重民意,忽视公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这种评价方式必须要改变,政府部门和评价单位在进行相关评价工作时,应当时刻把公众放在第一位,让公众充分地行使其参与权与监督权,提高评价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淑清.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探讨[J].污染防治技术,2009(2).
银行工作人员工作计划1 一、20xx年工作总结
20xx以来我支行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实施“融资扩面提质行动”,发挥金融支撑作用,全力推动我市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
(一)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大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出台了《关于认真落实“六稳”和“六保”要求统筹做好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见》,要求金融机构落实“六保”和“六稳”工作要求,推进全年各项金融工作。
(二)主动对接企业需求,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一是开展“三张清单”公示工作。组织金融机构做好授权清单、授信清单的对外公示和尽职免责清单的对内公示工作。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向上争取授信审批权限、建立尽职免责机制,进一步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二是开展银企对接系列活动。组织开展“百名行长助企业复工复产”走访调研系列活动,共调研走访企业214家,累计授信40.16亿元,发放贷款25.59亿元。同时,对我市487家“保企业、稳就业”政银企对接重点企业的融资情况定期跟踪,及时掌握、对接企业融资需求。三是是引导企业融资成本下行。此外,我支行引导金融机构对部分受疫情影响较严重行业企业进行贷款利息减免,全市金融机构共为企业减免利息1.9亿元。四是加大新型抵质押贷款和信用贷款业务推广力度。通过拓宽抵质押范围、加强信用贷款投放、合理提升抵押物价值等方式,缓解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度。
(三)落实“稳外贸”“稳外资”政策,提升外汇服务便利度。聚焦改革创新,抓好外汇服务贸易新业态、跨国公司集中运营、本外币一体化各项便利化政策的落地实施,全面推广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聚焦汇率避险,着力提升企业汇率风险防范水平。完善“华溪论会”平台建设,努力打造“外汇政策宣讲、汇率避险指导、资金风险管理”一体化外汇服务体系。2020年累计举办“华溪论会”3期,全市企业累计办理远期结售汇避险业务2.76亿美元,同比增长40.82%。
(四)优化支付服务,推进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建设。一是不断扩大云闪付用户规模。我市云闪付APP注册用户累计享受“一元购”人数达25.91万人次,占全市人口数34.1%,推广量占金华全市云闪付用户总数17.05%,位居各县市第二。二是持续拓展移动支付便民消费场景。全面改造升级了商户受理终端,完善移动支付受理环境。全市支持银行业联网通用标准支付的商户已达4.7万户。同时,依托银行卡助农服务点建设云闪付推广点,完善涉农领域支付服务,引导农村居民使用移动支付。
(五)强化账户监管,打击防范违法犯罪。面对今年电信网络诈骗和跨境赌博等违法犯罪高发和高压态势下,我支行坚持防控、打击、宣传同步推进,主动作为,多措并举,压实责任。组织全市金融机构对存量单位账户及个人账户开展了全面排查。单位账户排查累计达8.35万户,发现可疑账户595户,其中采取不收不付措施221户,只收不付221户,暂停非柜面111户;个人账户排查累计707.34万户,发现可疑账户1581户,已采取相应措施。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信贷有效需求较弱,新的信贷增长点有待突破。一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投资需求减弱。我市民营企业投资特点是“浪潮经济”,具有顺周期的“短、频、快”的偏好,在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整时,企业整体投资意愿减弱,有效融资需求不旺。部分企业主动还款以减少财务负担,还有部分企业主动进行资产重新配置,借用低成本贷款归还高利率的中长期贷款,扩大生产经营、产业转型升级等激发的融资需求较少。二是涉及“两链”问题企业信贷困难。虽然“两链”风险化解取得成效,但是“两链”风险后续影响仍然比较严重,部分企业后续新增融资困难。
(二)政府融资担保体系薄弱,小微企业担保难问题较为突出。小微企业担保难是阻碍小微企业融资的主要难题,目前XX市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资本金仅有1.9亿元,不符合大型银行担保合作机构准入标准,无法与大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达成合作,且目前融资担保公司未完全实现市场化运作,无法有效参与到小微企业融资活动中,其支农支小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三)银企信息不对等,首贷户拓展难度大。首贷户拓展是今年以来的重点工作,但从开展情况来看,银行普遍反映在首贷户拓展过程中,难以了解到企业的真实生产经营情况和信用情况,一方面是小微企业财务体系不规范,对公对私账户混用情况普遍,还款能力难以判断;另一方面该类企业较少或从未开展过银行融资业务,且缺乏其他佐证,其信用水平无法评估。
三、20xx年工作重点
(一)保持融资总量合理适度。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加强窗口指导,贯彻落实上级货币政策,积极运用央行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充分挖掘有效信贷需求,强化信贷资金供应保障,继续发挥好信贷的逆周期调解作用,保持各项贷款合理适度增长,确保全年信贷增量目标的实现。
(二)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深入落实“1+4”资金保障体系,引导金融资源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一是继续加强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争制造业贷款增速、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二是丰富外贸企业多样化融资服务。运用“订单+清单”系统做好融资支持,加强金融产品融合创新。三是推进高效的融资对接。提高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新型抵质押贷款占比,促进企业有效需求得到合理满足。
(三)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引导金融机构通过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等一系列措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市场主体获得信贷便利度、小微企业信贷覆盖面,营造良好融资环境。继续推动金融机构合理让利企业,引导金融机构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减少中间环节收费,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四)维护区域金融稳定。准确把握当前各类风险叠加的复杂形势,及时评估风险动态,关注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情况,及时发现和反馈风险趋势。严格落实个人住房贷款差别化信贷政策制度要求,避免恶性竞争。严格落实风险监测制度,定期摸排大型企业流动性风险,紧盯债券集中到期企业、股票高比例质押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及规模较大的担保圈风险。强化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以强化公司治理为核心,提高法人机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支持法人金融机构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等方式补充资本,合理安排拨备、资本等经营要素。
银行工作人员工作计划2
xx年的工作很快结束了,面对今年宏观经济形势较为紧张,支行现状不容乐观的境遇下,作为公司业务部的客户经理更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提出xx年的工作计划,努力实现。
一,主动学习,提升技能
作为一名入职一年的客户经理,工作时间不长,没有坐柜的经历,确实是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不论是自己的技能、还是营销能力和阅历与其客户经理业绩都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下半年的工作中,要继续加强自己的学习,提升个人素质,努力提升业务技能水平,强化自身风险管理意识。不断总结、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争取能从容地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二,维系客户,拓展市场
主动与客户联系,关心客户需求,适时将我行新的业务产品介绍给客户。对于现有客户的上下游企业,应该做到深挖细刨,针对客户贸易链各环节展开营销工作。应积极主动并经常地与客户保持联系,发现客户的需求,引导客户的需求,并及时给予满足,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对现有的客户,要与之保持经常的联系,而对潜在的客户,则要积极地去开发。开发的目的主要是营销产品,力争实现“双赢”。
首先要本着“银企双赢”的原则,计算好本行的投入产出账,也替客户算好账,为客户设计最合适的金融产品组合;
其次是细分客户,确立目标市场和潜在客户,对客户进行各方面的分析与评价。时刻保持与客户的联系和调动客户的资源,利用有效的沟通手段和沟通策略保持与客户的关系,对客户进行富有成效的拜访与观察。
第三,在与客户的交往中,要积极推销银行产品。善于发现客户的业务需求,有针对性地向客户主动建议和推荐适用的产品。如有需求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积极探索为其开发专用产品的可能性。第四,加强风险管理,有效监测和控制客户风险。密切注意客户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变化情况和大额资金流动情况,无论出现什么问题都要与资产安全联系起来考虑,及时采取措施。
三、发散思维,勇于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的改革,客户选择银行的趋势已经形成,同业竞争日激烈,在业务开展上,如何服务好重点客户对我行的业务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下半年的工作中,要时时刻刻地注重研究市场,注意市场动态,研究市场就是分析营销环境,在把握客观环境的前提下,研究客户,通过对客户的研究从而达到了解客户资金运作规律,力争将客户的下游资金跟踪到我行,实现资金从源头开始的“垄断控制”,实现资金的体内循环,巩固我行资金实力。
银行工作人员工作计划3
一、牢记责任,忠于职守
在一个银行中,出纳的工作看似简单而又平凡,但我深知这个岗位包含着多少领导的信任和期望,我的职责是要看好钱袋子,记好帐本子,紧把收付关,责任重于泰山。
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和主管会计密切配合,有条不紊的开展业务。银行和现金的收支是我的主要业务内容,随时掌握银行存款余额,定时上报数据,及时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保证经营用现金的支出,跑银行不怕苦累,风雨无阻;对待购房客户不烦不燥,耐心接待,即使加班也要保证售房款的收账。我们计财部虽然忙碌但很充实,节奏紧张但很团结,我体会到工作的快乐。
二、加强财务管理,积极接受审计监督
为了保证银行资产的保值增值,银行审计部门在每个季度末对各银行财务进行审计检查。对审计组提出的意见和疑问,我们都及时更正,详细解答。遇到不能确定的业务问题虚心请教,在保证帐务核算正确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维护企业利益,做企业的"经济卫士"和领导的"参谋助手"
作为一个财务人员,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天职,那就是管好银行资产,维护银行利益。在工作中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要积极稳妥,防范风险,敢于进言。在最近有一个单位向我银行要求借款,根据我银行和对方的具体情况,出于我作为一个会计人员的责任,大胆提出反对意见,受到领导的重视,并采纳了我们的意见。
事后我们的做法受到了银行领导的肯定和赞许。从这一件事上,我更加感受到我的工作的重要性和责任的重大,认识到银行利益高于一切。
四、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紧跟银行发展的步伐
银行在发展壮大,对人员的需求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自从xx银行改制成立三年来,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
为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我积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强化业务技能。经过两年的努力,在xx年我顺利通过了会计职称资格考试,取得了会计师中级职称。但这只是我工作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还将以"思想,业务过硬,技能娴熟,务实高效"的工作高手的目标而努力。
五,提高认识,改正错误,弥补不足
在银行里,我既是一名普通员工,又是一名股东,这种双重身份就决定我要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过去我对自己要求不严,在一些小节上不注意约束自己,容易犯自由散漫的毛病,这一点银行领导和同事们都曾经批评和提醒过我,我虚心接受。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提醒自己,严守纪律,遵守银行制度,团结同事,争取工作再上新台阶。
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努力工作,坚定信念
我们的银行在发展,在壮大,但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要经常反省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不盲目,银行才能进步。现在我提一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是加强交流,包括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之间的交流,以免信息不通的情况发生,市场瞬息万变,商机稍纵即逝,不要因我们内部沟通不够而误事。
一、200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07年上半年,中国烟草学会围绕国家局党组的中心工作,以贯彻中国科协“六大”精神为主线,以筹建中国烟草博物馆和编纂中国烟草通志为重中之重,认真落实中国烟草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在推进“三主一家”建设、促进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加强人才选拔培养、开展烟草文化活动、提高烟草学报质量、搞好组织发展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主要是:
1、认真贯彻中国科协“六大”会议精神,集中精力搞好“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做好组织发展工作。今年根据民政部的要求对6个专业委员会进行了复核登记和重新注册。对142家团体会员进行了重新登记,并把其中原挂靠在物资供应专业委员会名下的100家会员单位直接划到中国烟草学会名下统一管理。根据理事会的要求,印发了加强发展会员工作的通知,准备吸收烟草重点企业作为团体会员,吸收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为个人会员。开展了建立中国烟草学会“学术带头人和科技业务骨干”的人才库建设。筹备在团体会员中开展规范“建家”工作的活动。印发了开展向韦建玉同志学习的决定,并向国家局党组进行推荐,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在行业内开展学习活动。
2、博物馆建设和中国烟草通志编纂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博物馆得到了中编办的批复,批复了机构编制,并完成事业法人登记,取得了国家文物局馆际交流的批复。基本完成资金筹措工作,总筹资18000万元(含土地)已经到位资金17149万元,未到位的851万元。土建工作完成了开工奠基仪式,并开始破土动工,预计2007年2月底土建完工。基本完成了《陈列大纲》的修改定稿工作,并补充编写“商贸馆”陈列方案。完成陈列设计、电梯、自动扶梯项目的招标、评标工作,正在进行外墙浮雕、图腾柱的设计施工招标工作。召开了第二次文物藏品征集联络员会议,成立了由8人组成的藏品鉴定专家委员会,开展了文物藏品交送、入库工作,现已入库7765件,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
中国烟草通志编纂也取得较大进展,已经收集2亿多字的各类文史资料,完成南京第二档案馆52万多页民国时期历史档案资料的光盘制作。组织15名人员开展长编的编写工作,已经完成498万字,占总量的60%。计划年底完成资料长编的编写工作。即将开展撰写通志的初稿编写工作。并为博物馆建设和各省修志提供了指导和服务。
3、国际科技交流活动日益活跃。今年上半年,作为CORESTA组织理事国,出席两次理事会议。会议对中国烟草学会去年在西安举办CORESTA烟气科学与产品工艺学组联席会议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经过评审,我国有(郑州院)、彭丽娟(云南院)2名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得CORESTA2007年大会奖学金(全世界共4名)。组织征集申报CORESTA大会和TSRC第56届会议论文,被评审通过15篇(是各国中通过率最高的),企业技术中心也有论文入选。经过推荐和评审,选拔出29名CORESTA共同课题研究候选人员,委托中国科技大学举办英语培训班培训19人,选拔出8人拟申报参加4项国际烟草科技共同课题研究。
4、推动烟草学科发展,促进学术交流开展。按照中国科协布置,以朱尊权为组长,袁行思、苏德成为副组长开展烟草学科发展蓝皮书编写工作。协同有关专业委员会和东南、西南、西北片区有关省烟草学会开展学术研讨活动。推荐17篇论文参加中国科协2007年年会。组织2007年中国烟草学术年会的论文征集和联系国际烟草科技专家开展学术和技术交流,并筹备烟草行业博士论坛活动。
5、树立精品意识,提高《中国烟草学报》质量。按照期刊编辑工作委员会会议提出的“实施精品工程,建设期刊方阵”的要求,《学报》坚持烟草最高学术水平的定位方针,努力扩大稿源渠道和发行量,并探索刊登广告的路子。烟草学会还创办了中国烟草学会网站,组织各省烟草学会期刊和论文上网。举办了期刊编辑培训班,组织了期刊展览参加烟草科技创新成果展览会。起草了优秀期刊评选管理办法。
6、推进科学普及,活跃烟草文化活动。根据中国科协布置,筹备成立烟草科普工作委员会。与中国收藏家协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优秀烟标颁奖仪式。并与人民画报社等单位联合举办有关“我们永远跟党走”等文化、出版活动。邀请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考察北京卷烟厂。
7、发挥老专家专用。学会关政林名誉理事长、朱尊权、金茂先、袁行思顾问亲自参加博物馆的招标议标、文物鉴定指导工作。朱尊权、金茂先顾问陪同左天觉博士考察6省烟草发展情况,为国家局党组决策提出的有关建议。方宇澄顾问带病考察烟区,并指导刊物编辑委员会的工作。
8、推进学会工作改革,转变作风,提高效率,开展能力建设。按照中国科协的布置,起草了《中国烟草学会改革方案》,拟提交常务理事审议。重点是:增强市场、服务、民主意识,引进新的用人机制,改革运行机制,加强能力建设,推进学会工作社会化、基层化、国际化、专业化、精品化、信息化,推动中国烟草学会成为满足烟草行业及烟草科技工作者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团体活动规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科技团体。
9、加强党支部工作,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基本坚持星期四下午政治学习,专题学习“三个代表”思想和了解入世形势,结合实际研究学会改革和发展。排查人员情况。选派2名同志参加国家局党校学习,4名同志参加平谷处以上干部学习。1名同志参加MBA研究生学习。明确1名同志作为入党重点培养对象。有的党员在学习期间还抽出时间处理业务工作。全体党员廉洁自律,无违法违纪现象。
存在问题:在思想观念上,(1)存在行政化倾向,重管理,轻服务;(2)改革意识、市场观念不强;(3)工作效率不高,能力不适应事业的发展。在具体工作上,(1)厂会协作工作没有开展;(2)学术交流活动主题不突出;(3)科普工作不够深入。
基本经验是:(1)坚持政治思想领先的观念,树立正气,勤政廉政;(2)以国家局党组中心工作为主线,发挥“科教兴烟”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作用;(3)增强服务意识、市场竞争意识,积极探索,开创工作新局面;(4)以人为本,在国际交流、学术交流中注重选拔和培养人才;(5)端正作风,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二、2007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工作非常繁重。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学会组织发展工作。完成2007年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发展工作,吸收重点烟草企业以及行业外单位为团体会员,提交理事会通过。在团体会员中开展“建家”活动。完成“学术带头人和科技业务骨干”人才库人员推荐、评审、登记、公示、颁发证书工作。推动、规范省级学会换届改选工作。
2、博物馆筹建和烟草通志编纂工作。进行博物馆土建施工,开展陈列、外墙浮雕、图腾柱设计施工。完成《陈列大纲》定稿工作。大力开展烟草文物藏品征集、入库。物色、引进博物馆急需的专业人才。年底完成烟草通志长编工作,充实专业人员,制定激励考核办法,加强检查监督,启动志书初稿撰写工作,争取年底拿出初稿。进行第二档案馆录制光盘的交接仪式和为基层提供资料服务。考察台湾、港澳烟草史料。
3、国际交流工作。组织科技人员参加CORESTA2007年大会和TSRC第56届大会。落实8名科技人员参加共同课题研究。拟接待国际烟农协会代表团访华。
4、学术交流工作。完成《2007年学科发展蓝皮书》烟草学科部分撰写、审核、上报工作。落实参加中国科协2007年学术年会组团工作。筹备召开2007年中国烟草学会年会暨国际烟草科技交流会,争取办出特色、水平和影响。
5、第三次理事会议、常务理事会筹备工作。贯彻中国科协“六大”第二次会议精神,筹备召开中国烟草学会四届第三次理事会议,审议2007年中国烟草学会工作报告;审议《中国烟草学会改革方案》;审议拟发展的团体会员名单;审议烟草学术学科带头人名单;审议在烟草团体会员中开展“建家”活动的意见;审议优秀烟草期刊名单,等等。
6、刊物编辑工作。完成《中国烟草学报》期刊编辑发行工作。完成《学报》刊登广告审批工作。评选烟草行业优秀期刊,报请理事会审议通过。推动烟草期刊上网,继续办好烟草学会网站。
7、烟草科普工作。召开烟草科普工作委员会会议,提出烟草行业加强科普工作的意见和计划。拟编写《烟草行业入世规则与对策知识读本》的编写工作。组织好企业参加《中国假日出行大博览》入编和“我们永远跟党走”大型藏品巡回展览活动。系统收集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有关资料。拟组织一次信息化科普调研考察。
同志们:
送走了辉煌而不平凡的200*年,我们迎来了充满希望且极具挑战的200*年。在这新的一年刚刚开始,中国人民传统节日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召开计生系统全体人员会议,回顾和总结2004年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全面部署今年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确保“十五”期末争创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示范市目标的顺利实现。现在,我根据局长办公会研究的意见,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
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争创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示范市目标,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落实各项措施,狠抓指标达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是低生育水平有了进一步稳定。“十五”以来,我市生育水平逐年下降,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呈现负增长。2004年,人口出生率为6.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9‰,计划生育率达99.5%,一孩率为91.7%,累计独生子女率达84.3%,高于全省近20个百分点,全市妇女总和生育率稳定在0.9左右,人口增长进入了“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的“现代人口再生产模式”。
二是优质服务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过去的一年,我们继续加强以中心服务站为重点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增强了服务功能和服务能力,全市技术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服务工作进一步开展,全市3月份和9月份两次集中性孕情检查服务活动,为25.1万育龄妇女进行了“查环、查孕、查病、治病”服务,为16.7万育龄妇女开展了RTI综合防治服务,有效地提高了期内避孕措施的落实率和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全市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达99.82%,不仅超过了指标要求,而且优质服务受到了群众的欢迎,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三是依法行政工作有了进一步规范。去年,我们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与各镇、各部门签订了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意识,明确计划生育的执法依据、执法职能、执法责任。我们还举办了计划生育干部培训班,对计生干部进行法制教育,使各级计生干部依法行政和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观念逐步确立。去年,全市共依法下达征收社会抚养费决定书37份,均符合法定程序,审批照顾生育材料479份,均在各地进行了公示。接待来信来访67人次,均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全市未发生一例违法事件,更未发生一例违反国家人口计生委“七个不准”的规定。
四是宣传教育工作有了进一步深化。过去的一年,我们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主题,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在“新”字上做文章,“进”字上下功夫,“家”字上搞服务,采取“四抓”措施,构建了生育文化新格局,实施“五进”工程,打造了生育文化新品牌,运用“六种”途径,开拓了生育文化新路子,市振兴南路、以及梁徐等,14个镇建成了生育文化一条街,姜堰镇太平社区居委会建立了生育文化新景区。12月份,顺利通过了省委宣传部和省人口计生委的检查验收,已上报和国家人口计生委予以表彰。去年,我们还采取多种形式,特别是印发大量宣传资料入户到人,使人口和计划生育知识得到进一步普及。到年底,全市人口和计生知识知晓率已达90.7%,理论宣传、群众宣传、新闻宣传和社会宣传的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
五是利益导向机制有了进一步确立。去年,按照省市统一布置和要求,我们对全市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进行了调查,对符合省政府规定享受奖励扶助政策的人群进行了登记和确定,并对所需奖励资金进行了测算,使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在我市得到贯彻落实。在实施奖励扶助制度的同时,为依法维护独生子女父母的合法权益,我们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制定了全市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发放办法,经市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以市政府120号文件下发到各镇、各部门,使全市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的兑现问题得到落实。
过去的一年,是辉煌的一年,又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先后进行了争创指标的自查和考核,迎接了泰州市对我市争创工作的评估和验收。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镇计生干部的奋力拼搏,全系统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市的争创目标已基本达到上级规定的要求。在这里,我对大家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经验和体会
过去的一年,我们不仅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五个突出、五个强化”,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借鉴和运用。
第一,突出了争创理念,强化了目标责任。今年以来,我们把争创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示范市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在全市计生干部中强调突出争创理念,层层明确争创目标,人人落实争创责任。年初,与各镇计生助理签订了争创目标责任状,特别对几个重点指标明确了达标要求,并把争创达标与年终评先奖优挂钩,争创不达标,年终不评先。与本局人员落实了争创责任和挂钩各镇工作责任,每人联系一个镇,每人一千元风险抵押金,每周一督查,每周一汇报,做到了人人有压力,个个有担子。为掀起全市争创工作热潮,我们还建议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全市争创工作情况汇报会、督查会以及全市争创工作迎检动员会,使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对争创工作的认识更高,责任更明,有力地推进了全市争创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二,突出了以人为本,强化了优质服务。今年,我们把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作为争创达标和提升计生工作水平的重点工作来抓,坚持以人为本,围绕育龄群众在生育、节育方面的需求,开展了知情选择和随访服务工作。我们按照省示范市标准中规定的6种服务对象,对各类对象所需服务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逐一规范,特别对2001年以来有生育节育现象的育龄妇女,强调了知情选择避孕方法,按期上门进行随访服务。对到期更换措施人员、不孕不育症人员、连续服药5年以上人员,由计生服务站组织进行服务或体检。对近年来接受RTI工程服务的人员,要求各镇服务站进行跟踪服务,发现患病的妇女实行跟踪查治。今年来,全市共为上述6种对象7万多名育龄妇女开展了各项服务,收到了基层群众的欢迎。据前期电话调查和入户评估情况看,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率和随访服务率分别达78.3%和73%,均比去年有所增长。
第三,突出了知识普及,强化了宣传教育。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知识的知晓程度,是争创示范市关键指标之一。为此,我们今年突出在提高群众知识知晓率上花大气力,下深功夫,努力构筑理论宣传、舆论宣传、群众宣传、社会宣传四大框架。理论宣传上,编印了基层党校培训讲稿和人口学校授课教材;舆论宣传上,市两台每周《人口与发展》栏目定期播出,《江南时报》和《社区服务指南》每半月有专题刊出,另外,全市还被各级新闻单位采用计生稿件306篇;群众宣传上,我们充分发挥5000多名中心户长的作用,通过"一板三栏"、送发宣传小资料等形式,向群众传送知识,包教知识;社会宣传上,我局每逢重大纪念日,均在市中心地带或社区开展宣传咨询服务活动,形成了宣传计划生育的浓厚氛围。
第四,突出了统计数据,强化了信息管理。今年以来,我们针对一些镇人口出生数据上报不够准确、社区特别是小区人口数据难以统计的新情况,加强了人口统计数据的核查、上报工作。一是要求各镇认真清理2001年以来的出生人口,特别是违反政策生育的人员,必须如实上报;二是在清理出生人口的同时,变更、核对上报信息;三是对2001年以来有生育节育现象的育龄夫妇微机信息逐一核准,从夫妇双方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到结婚时间、生育时间、落
实避孕措施时间以及家庭电话号码等,均一一核实,确保做到育龄夫妇个案与个人一致,帐表与人一致,表格与微机信息一致。通过清理、核对、变更等举措后,全市补报出生人口328人(其中违法生育20人),微机信息准确率有了较大提高。今年,我们还加强了各镇微机房达标建设工作,在全省率先制定了规范化标准和奖励措施,我们的做法写成报道后,被《中国人口报》采用,国家和省人口计生委领导来姜堰视察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
第五,突出了队伍建设,强化了素质提高。去年,我们根据本市计生事业发展和岗位实际需要,采用招考、招聘、调配等方式,广纳人才,吸引人才,集聚人才。年初申请了公务员计划,年中招考了1名本科计算机应届毕业生,充实了微机技术力量。年底引进了具有中级职称的外科医师转业军人,充实了科技科和指导站医技力量。我们还调整了镇医技人员,充实到中心服务站,加强了中心服务站的技术力量。我们还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使全系统工作人员文化层次、技术职称均有了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市计生干部大专以上文化达78%,专业人员的技术职称获得率达60%。为提高系统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我局还下发了《关于推行计划生育服务提速增效的意见》、《争创泰州市“五十佳基层站所”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学习型机关的意见》等文件,对全体计生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促进了计生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全市人口和计生工作取得好的成绩提供了保障。
三、2005年工作要点
2005年,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着眼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和创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示范市目标,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面提升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确保争创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示范市目标的实现。具体工作上做到“五加强、五推进”:
1、加强基础工作,推进创先争优顺利开展。抓好以农村为重点、村级为重心的基层基础工作,重点提高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水平,指导基层各村依法规范村民自治章程和计划生育村规民约。按照建章立制、合同管理、优质服务的要求,突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的自觉遵守、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计生协会组织作用,村级协会必须组织健全、活动经常、发挥作用。继续健全和完善计生中心户,充分调动计划生育中心户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点、信息采集点、村民议事点、邻里互助点”的作用,真正将管理与服务延伸到组、落实到人。提高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十五"期末,组织开展评选计划生育模范村、先进村、红旗镇、先进镇活动,通过评选工作,推动全市争创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优质服务,推进生殖健康水平提高。坚持以四个镇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为中心,以一般服务站为依托,整合资源,组合力量,搞好服务,依法为实行计划生育的群众免费提供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技术服务。中心服务站要发挥人员设备优势,增加技术服务项目,增强服务辐射功能。一般服务站要以开展知识普及、知情选择、健康服务、咨询指导为主的服务工作。各级计生服务站都要继续开展以避孕节育全程服务和生殖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六大系列服务工作,并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需求,指导育龄夫妇选择以长效避孕措施为主的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方法,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牢固确立服务理念,定期为落实避孕措施的育龄妇女开展随访服务,努力提高随访服务率和群众满意率。积极做好孕前指导,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工作,努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建立和完善对B超检查的严格监管和中期以上终止妊娠报告登记、孕期随访服务等工作制度,坚决扼制出生性别比失调的现象。
3、加强依法行政,推进群众合法权益获取。进一步贯彻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按照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书的要求,继续加强计划生育执法管理,建立健全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责任过错追究制、系统内外的监督约束机制,做到政策法规公开、管理权限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对照顾生育政策的审批,坚持个人申请、镇村核查、协会监督、张榜公示等原则,杜绝弄虚作假、违法生育现象的发生。认真贯彻实施《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征收的社会抚养全额上缴市财政,专户管理,纳入预算管理,严禁截留、挪用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坚持文明执法,严格执行国家人口计生委“七个不准”规定,坚决杜绝因行政行为不当引起的诉讼事件和恶性事件,不断提高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水平。牢固确立依法维权的观念,在依法规范群众生育行为的同时,使人民群众的生育权、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权、奖励政策、扶助政策等得到依法获得,确保育龄群众的人身和财产不受侵害,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和保障。
4、加强宣传教育,推进婚育新风惠及万家。继续办好两台《人口与发展》栏目,广造舆论声势;继续创建“五个一”为特色的婚育新风和生育文化景观,即:一条生育文化街,一道生育文化廊,一块大型宣传广告牌,一间生育文化室,一个社区生育文化活动舞台,营造环境氛围;继续印发资料,注重编印融政策性、趣味性为一体的计生宣传小资料、小画册,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内容,活跃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形式,使人口和计划生育知识做到九入户,即:宣传品送到户,人口画报订到户,有线广播接到户,知识碟片传到户,宣传效果访到户,骨干培训办到户,帮扶措施落到户,咨询热线打到户,文明奖牌挂到户。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把婚育新风惠及到千家万户,从而稳定和提高计划生育知识的知晓率。年内争取开通人口信息网,把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科技服务、生殖保健、优生优育、奖励制度等公布上网,让广大群众了解,为广大群众掌握,提高计生工作的透明度,提高群众的参与度,提高知识的普及面。
5、加强利益导向,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立。2005年全面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按每人每月不低于50元的标准予以奖励。继续执行现行的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制度,并与相关部门协调,出台相关文件,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逐步形成我市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积极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活动,促进农民增收,帮助农民勤劳致富。通过各种奖励扶助政策,使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真正在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
四、关于争创迎检工作
上周接到泰州市计生委通知,我市作为第一批争创示范市验收单位,春节后将接受省计生委组织的检查验收,方法是明查暗访。实事求是讲,春节前要做好迎接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精力难集中,时间难保证。但是,各镇在春节前后,一定要突击重点,主抓关键,认真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优质服务工作,做到知识普及到户,技术服务到人。前期,各镇做了大量工作,印制了大量宣传小资料,发放到了广大育龄群众家庭,并通过各种形式,对育龄群众进行了宣传和教育,同时,对在家的育龄妇女进行了生殖健康服务,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春节期间,是人们合家团聚的日子,各镇要抓住流动人员回归的契机,对流动人员进行一次集中性的知识宣传和技术服务工作。要层层明确责任,落实任务。计生服务站所有人员更要分工包村,村干部包回归人员,并发动中心户长、协会会员联系1-2个流动人员,实行包教知识,主动服务,努力做到宣传服务一个不漏,一个不少,确保省明查暗访的见面率和知晓率。
二是认真抓好依法行政工作,做到规范行政行为,落实奖励政策。春节期间,既是外出人员回归的高峰,也是违法生育人员暴露的时期,各镇既要认真核查流动人员计划生育情况,又要对违法生育人员进行依法处理,按照法定程序搞好谈话笔录,形成法律文书,报市计生局依法下达征收社会抚养费决定书。各镇计生助理和法制员一定要规范行政行为,做好宣传教育和思想疏通工作,决不能发生违反国家人口计生委“七个不准”的做法,自觉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在要求育龄群众依法规范生育行为、履行计划生育义务的同时,各镇要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和姜政发[2004]120号文件“关于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发放办法的通知”精神,依法维护育龄群众的合法权益,争取在年前兑现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和有关奖励政策,以及免费服务经费等,努力提高群众的满意率,确保验收过程中群众满意率达标。
三是扎实抓好能力建设工作。计划生育工作者的能力建设,是省明查暗访的重点内容之一,全系统工作人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对待。一要加强知识学习。全系统工作人员从现在起,要注重人口计生知识的学习,计生服务站要成为学习型服务站,计生干部要成为学习型干部,要牢固确立“学习为本”的理念,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素质、一种觉悟、一种修养、一种兴趣和一种爱好,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工作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原积薄发、从容面对省里的明查暗访。二要加强业务培训。市培训到镇,镇培训到村,村培训到中心户长,要通过层层培训,让基层计生干部全面熟悉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和相关知识,了解新时期人口计划生育形势和任务,掌握争创工作特别是迎检工作的重点内容,从而提高全市计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三要加强职业教育。各镇要对全体计生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遵守计划生育职业规范,牢固确立优质服务、为民服务理念,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勤政廉政,时刻为基层着想,时刻为群众着想,热情接待好办事群众,优质服务好育龄妇女,决不允许受冷面孔、坐冷板凳、说冷硬话的现象在计生系统内发生。
有关迎检方面的业务性工作,请钱局长再作具体说明和补充。
同志们,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新的一年,新的任务。今年是我市争创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示范市决战决胜的一年,我们将接受省政府对我市争创工作的明查与暗访,考核和验收,争创没有退路,成功在此一举。全局号召全体计生工作人员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奋力拼搏的干劲,勇于争先的势头,继续扎实抓好争创的各项工作,确保实现争创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示范市的奋斗目标。
一、全市卫生事业发展基本情况
1、卫生事业基本现状
到“十五”期末,我市卫生事业得到较快发展,第一轮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实现,广大群众的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市基本形成了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卫生服务网络。现有乡镇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335个,其中县及县以上综合性医院35个,中医院13个,专科医院8个,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保所(站)各14个,乡镇卫生院228个,中心血站1个,中心血库7个,基层血站2个;全市共有村卫生室444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75个;另有高等医学院校1所,中等卫生学校2所。全市拥有卫生人员1280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721人,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4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944人,执业护士2888人;村级卫生人员7113人,平均每村卫生室人员1.6人;全市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342人,中级职称1647人,初级职称8732人;拥有病床9919张,每千人口拥有病床1.37张。
2、公共卫生发展主要成就
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全市“十五”期间,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近1亿元、累计投入近2亿元,建设了市县两级13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4个传染病院(区)、1个紧急救援中心、1个中心血站和7个中心血库,并通过对半数以上县医院业务用房改造、96个乡镇卫生院建设与设备配置,建立全市县级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和部分乡镇卫生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直报网络,切实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制定应急预案等,建立健全了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血液采集与储运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全市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明显提高。
疾控预防控制成绩显著。“四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85%以上,乙肝疫苗接种平均达65%以上,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重点传染病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十五”期间,未发生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从2000年的418.16/10万下降到335.08/10万,麻疹发病率控制5/10万以下,结核病控制项目全面实施并达到国家标准,伤寒得到有效遏制,艾滋病发病居全省最低水平,有效阻止了非典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入侵。乙脑、流脑、疟疾、麻风、碘缺乏病等传染病、地方病及职业病发病率明显下降。
卫生综合执法逐步形成。2004年底,市、县两级卫生监督所组建完毕,并由过去传统的五大卫生监督转为卫生综合执法。以食品卫生安全、整顿医疗市场和打击非法采供血为重点,开展执法监督,食品卫生状况逐渐好转,医疗市场日趋规范,非法采供血基本杜绝,医疗废物纳入集中收集、储存、管理和处置。
爱国卫生运动深入人心。到2005年底,全市共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城市)11个,农村改水受益人口从2000年的464.79万提高到530.6万,覆盖率达到88.65%;农村改厕从2000年的16.91万户提高到47.68万户,覆盖率达32.74%;大力开展除四害工作,全市11个省级卫生县城(城市)通过省级灭鼠单项达标;全市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爱国卫生运动的广泛开展,为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提高群众健康素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妇幼卫生保健进一步加强。我市以创建爱婴医院(卫生院)为载体,加强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产儿科建设为重点,结合“降消项目”的实施,努力推进妇幼卫生保健事业。全市共创建爱婴医院(卫生院)72个,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2000年的39.17%上升到51%,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由2000年的113/10万和35‰下降到89.7/10万和27‰;新生儿破伤风控制在1‰以下,广大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得到极大的改善。
农村卫生工作不断加强。进入新世纪,我市制定了一系列的卫生扶贫攻坚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加大农村卫生改革力度,全市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得到加强,农村卫生面貌、农村缺医少药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农民健康水平和平均期望寿命有了较大提高。228个乡镇卫生院的人、财、物全部上划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逐步恢复了一批村卫生室,覆盖率由2000年的95%上升到98%。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得到加强,9个县通过了第一轮初保合格验收,2个县第二轮初保达标。赤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运行成功,参合率达83%,2005年*县、仁怀市、余庆县被批准为第二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到2006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200万农民,农民的基本医疗服务得到极大改善。
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加强行业分类管理,准入审查更加严格,机构设置进一步规范。“十五”期间,全市县级以上医院以创建等级医院为重点,积极开展医院质量管理年活动,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明显提高,采供血液更加安全,成份输血达90%。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在全省率先开展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教育,中医药在慢性病、传染病防治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县在全省率先被评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正安县被评为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无偿献血全面开展,覆盖率达100%。坚持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大力加强人才培训,努力开展新业务,不断引进新技术和高级人才,“十五”期间共获省、市级医学科技成果76项,十四个县、区(市)“两化”(乡村医师中等医学教育正规化、系统化)全部达标,全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基本实现轮训一遍目标,新的继续医学教育机制基本形成。国际合作不断扩大,先后引进和实施世行贷款项目4个以及其它贷款项目共计3735万元,全面完成项目阶段性目标。
二、医疗卫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世纪之初,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已跃上了新的台阶,广大城乡居民用于健康的支出有了明显的增加。但用科学发展观来衡量,我市卫生事业发展不全面、不协调,医疗服务体系仍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一是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2003年卫生部门组织开展的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群众有病时,有48.9%的人应就诊而不去就诊,有29.6%的人应住院而不住院,“大病拖、小病扛、重病等死”是较普遍现象,看不起病、吃不起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突出。二是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我市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特别是基层机构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高水平的人才;设备不齐全,缺乏必要的检测检验设施;乡村两级缺乏稳定的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约有一半的经费靠机构自己创收等。三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完善。我市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缺陷,存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制不健全,重大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不完善,应急救治能力不足等问题。四是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包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品和医用器材供销体系、医药费用价格管理体系、财政经费保障体系以及卫生监督管理体系等仍不适应人民健康需求。
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看,医疗卫生管理与服务最核心的问题是看病难、看病贵,越来越引起人民群众的普遍不满。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医疗卫生资源总体不足,而且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完全改变。根据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医疗卫生服务应该走低水平、广覆盖的路子,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应该是金字塔型,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个体系应比较健全,条件应比较完善,收费应比较低廉,水平能够适应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使群众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在此基础上,再发展一些高水平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以适应不同人群、不同患者的实际需要。而当前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却走了一条高水平、低覆盖的路子,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我们都有采用,医疗卫生体系呈现倒金字塔型,高新技术、优秀卫生人才基本上都集中在城市的大医院,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群众患病在当地难以有效就诊,要到外地、到大医院,不仅加重了大医院负担,造成了看病困难,也增加了群众的经济负担。农村和城市社区缺乏合格的卫生人才和全科医师,即使城市的一些中小医院也缺乏高水平的医生。大医院的功能应是收治危重病人和疑难病人,目前收治了大量常见病、多发病患者,既造成看病难、看病贵,又浪费了大量的宝贵资源。
二是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医疗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减震器。目前已建立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覆盖面太小。国有企业职工基本参加了医疗保险,但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特别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大多没有参加。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没有医疗保障。从2003年起,我市开展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目前已有赤水市、*县、仁怀市、余庆县开展了工作,覆盖197万人,参合率达到76%,但筹资力度小,资金运作保障力度不大。据调查,目前全市约有40%左右的城镇人口和70%多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基本上靠自费看病,患病群众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三重负担。一些地区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居民占贫困人口的比例超过一半。另外,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加快,对医疗保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十一五”期末,我市的城镇化比例将达到40%,到2020年将上升到50%,即未来5-15年大约有50-150万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必将带来新的健康需求和医疗卫生问题。
三是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市场化倾向较重,公益性质淡化。政府举办医疗机构的基本目的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收费低廉的基本医疗服务。目前公立医疗机构占有的资源占绝对主导地位,但运行机制却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主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的状况。有些医疗机构盲目追求高收入,甚至为了追求收入而损害群众利益。
四是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亟待规范,价格过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药行业飞速发展,截止2004年底,全国有3731家药品生产企业通过了GMP认证,另有1340家企业未通过认证,共计有5000多家。药品批发企业有12000家,零售企业12万多家。但由于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难以实施有效监管。药品作为商品,按一般市场经济规律,药品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价格应该下降。但我国的药品却出现价格上升,越贵越好卖的反常情况。原因之一是一些企业违规操作,虚报成本,造成政府定价虚高。有些医疗器材几经转手,层层加价,其中以进口器材最为严重。一些不法药商通过给医生回扣、提成,扩大虚高价格的药品、器材销售。原因之二是现行医院的药品收入加成机制,诱导医院买卖贵重药,医生开大处方。多年来,我国实行医疗服务低收费政策,同时允许医疗机构销售药品时加成15-20%作为补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药品品种越来越多,价格差距越来越大,同类药品价格可能相差十几倍,这种机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原因之三是替代药品泛滥。按现行药品定价办法,国家批准的新药可以高于成本定价,以鼓励研发新药。于是一些企业把一些常用药品改头换面申报新药,从而获得较高的价格。有的同类药品竞达数百甚至上千个产品,替代药品泛滥。多年来,国家多次降低定价药品价格,但群众反映效果不大,重要原因是企业和医院用同类“新药”替代了降价药品。
五是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多渠道办医的格局没有形成。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健康的事业,除了政府增加投入,不断发展壮大医疗资源以外,也要靠社会的支持和参与,政府不应该、也不可能把群众的医疗需求全部包下来。除了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保障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以外,还需要大力吸引社会资源,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政府、社会、个人多渠道筹资的办法,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这种局面并没有出现。据统计,目前公立医院拥有的床位、设备和医务人员等医疗资源,仍占到全市医疗资源的90%以上,多渠道办医的格局还没有形成。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比较困难的主要原因,一是执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不严格,卫生部门将公立医院定为非营利性,享受政府补贴和免税政策,而对服务收费又失于监管;将民营医院定为营利性,照章缴税,又不给补贴,民营医院难以与公立医院开展公平竞争;二是思想不够解放,一些大中型公立医院的股份制改造存在困难;三是一些社会资金进入医疗领域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收费过高,不符合广大群众要求;四是一些民营医疗机构,管理不善,用虚假广告误导患者,又缺乏优秀医疗卫生人才,群众不信任。
三、加快卫生体制改革,切实满足群众健康需求
要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作为深化医疗卫生改革、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一项核心任务抓实抓好。
1、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公共卫生管理
一要预防重大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属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必须靠政府组织推动,靠政府制订并落实预防、控制、救治和有效应对措施。降低重大传染病发病率,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衡量政府工作效绩的重要指标。
二要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保障,维护人民身体健康。主要包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增加政府经费投入,维护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质,为群众提供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制定政策措施,创造宽松环境,引导社会资金,发展壮大医疗卫生资源。
三要加强卫生行业监管,维护群众就医安全。探索建立不分医疗卫生机构隶属关系,均由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实施行业监管的机制,严格医疗资格准入,规范医疗秩序,强化医疗质量评价,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保证群众就医和用血安全。同时,加强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监管,纠正不正之风,减轻群众负担。
四要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改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群众的卫生观念和卫生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
2、集中力量加强农村卫生建设,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农村是卫生工作的重点,也是卫生工作最薄弱的环节。我市卫生事业发展不协调,主要是城乡不协调,农村发展严重滞后;群众看病难,突出是农民看病难。我们应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农村,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努力解决农民缺医少药的状况。
一是抢抓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资金与政策支持,坚持不懈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在“十一五”期内,逐步改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条件;
二是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改革。乡镇卫生院要建立权责明确、民主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运行机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全县或更大范围内招聘优秀人才担任乡镇卫生院院长,适当提高其待遇并将其工资和医疗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列入财政预算,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要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和财务管理,引入竞争机制,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收费透明度,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实行聘用制,因事设岗,按岗聘人,竞争上岗,严格内部考核制度,采取激励机制,使人员收入与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和劳动贡献挂钩。
三是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目前,全市已有4个县、市开展了试点工作,有150万人参加,占全市农业人口总数的30%。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市将基本推开,2008年要基本覆盖,即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四是继续加强农村药品监督和供应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和人员,建立适合农村实际的药品供销体系和监督体系,规范药品供销渠道,加强质量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药品经营活动。逐步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集中采购或跟标采购;也可由县级医疗机构或乡镇卫生院为村卫生室代购药品;鼓励药品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对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实行集中配送。通过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药品供应渠道,保证农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五是坚决落实中央关于每年新增的卫生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积极研究制定加大农村卫生投入,改革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为农民提供廉价服务的保障措施。
六是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组织城市医生对口支援农村,为农村提供较好的医疗服务,同时培养农村医务人员,提高服务水平。
3、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试点,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医疗服务体制,大体分为两类:一是欧洲发达国家的高福利型,居民医疗服务基本由政府包下来;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社会保险型,居民医疗服务主要由个人和企业担保解决,政府对儿童和老人给予适当补助。这两种类型都不适合中国国情。欧洲的高福利型,我国政府背不起;美国的社会保险型,我国居民缴不起。
2004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已多次组织论证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试点的方案,开展医疗机构经济政策研究,制订降低药品价格、改革药品收入加成机制、降低大型设备诊疗项目价格,降低医用高质耗材价格,提高医疗技术劳务价格的措施,努力降低医疗总体费用。按照《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我市城市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
一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发挥政府在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制定政策、严格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同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投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调动政府和市场两个积极性。
二要按属地化原则,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分类管理,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行业监管,有效解决卫生事业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协调问题。今后的改革,市政府应完善统一区域卫生规划,根据公共卫生服务和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确定保留公立医疗机构的数量和规模,负责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其余的公立医院可引入市场机制,吸收社会资金,改制改造成社会非营利或营利性医疗机构。对保留的公立机构,首先保证数量、规模要适应群众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其次运行机制要体现公益性质,完善保障措施。政府要控制公立医院的收费标准和收入规模,不鼓励创收。支出要由政府科学核定,给予保障,实行“核定收支,收支挂钩,超收上交,差额补助”的经济机制。
三要坚持优先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方针,实行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加快社区卫生发展,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改革运行机制,增加政府投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四要改革“以药补医”的机制,调整医疗收费价格,完善医疗机构经济补偿机制和药品价格管理机制,引导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合理用药,从源头上抑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4、切实加强管理,提高卫生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