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商标规划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日前,东莞推出了《东莞市名牌带动战略实施方案》,提出经过3年的努力,再创50个以上的省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新增5个以上国家级名牌产品;到2010年,将再创100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商标,新增10个以上国家级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并有2个-3个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和优势的世界名牌产品。
在刚刚结束的东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佟星也明确提出:“扶持名牌产品和企业集团,不断把制造业做大做强,以制造业升级为带动,加快结构调整,增强产业竞争力。”
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依托名牌产品带动产业升级,无疑是东莞现代化建设中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工程。
现状
2万个市场主体才出一个驰名、著名商标
东莞工商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到今年3月底,东莞市共有驰名商标2件,著名商标36件。而2000年以前,该市注册商标在这方面仍是空白。今年新增著名商标18个,去年增加著名商标11个,优质商标的增长速度非常迅速。获得名牌产品、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企业基本是民营、集体企业,涉及的行业包括电子、电器、化工、服装、食品、建材等。
在注册商标的数量上,东莞市商标注册量已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截止到2003年底,东莞市已经拥有注册商标14062件,仅2000年至2003年就有5806件商标登记注册。
截止到2003年底,该市登记注册的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共有248400多户,平均17个左右的经营主体才有1个注册商标,平均2万个市场主体才涌现出一个驰名、著名商标。
据悉,佛山市目前拥有注册商标41917件,驰名商标7件,著名商标83件;温州市拥有注册商标37854件,驰名商标7件,著名商标86件。东莞在注册商标数量上只相当于佛山市的1/3,不到温州市的1/2.“这与东莞经济发展速度极不相称,与经济水平相当的其他城市比较,差距还相当大。”东莞市工商局局长袁国强在日前举行的新闻会上,面对众多企业代表和媒体记者“实话实说”。
症结
三大软肋制约注册商标发展
据了解,主要有三大因素制约东莞在实施商标战略上的高水平发展。
“东莞许多企业的商标意识还非常薄弱。”一位业内人士一语道破制约商标注册量不高的个中奥秘。
目前东莞的许多企业主仍满足于传统的“来料加工”的经营模式,轻商标重产品的想法比较普遍。“产品好卖就行了”,是记者采访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这一部分的企业主都是该市早期的产业工人,他们大都靠替人加工而发家致富的,思维也比较陈旧。他们满足于赚取加工费,安于现状,不愿意再花钱打造自己的品牌。
一部分企业虽然意识到产品要做大做强,但是却存在畏难情绪,不愿意去吃“苦头”。“打品牌又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时间长,投入大,还说不准往里面扔了几百万,到头来什么动静都没有。”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企业老总这样对记者说。
在“人怕出名猪怕壮”的传统思想影响下,东莞有些有实力的企业则担心出名后,会带来税收、摊派等诸多麻烦,因而在创驰名、著名商标上也只是敷衍了事,不愿在品牌开发上花心思。
公共商标资源流失和商标侵权则是制约东莞注册商标发展的另外两条软肋。在东莞,如果你提起“虎门”、“可园”、“富民服装”、“大朗毛织”,多数人都不会陌生。可是如今这些东莞本地的地名、特色产品在作为商标的使用上,却不再属于东莞,它们已经被浙江、上海、辽宁、北京等多家外地企业抢注。“这些公共商标资源很多都具备争创驰名、著名商标的潜力,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这位官员呼吁要打好公共商标的“保卫战”。
近年来,东莞市工商部门查处的商标违法案件中,由企业从事定牌加工而引起的商标侵权行为占较大比重,且出现了商标侵权手段多变、违法活动日趋隐蔽的新动向,而且假冒驰名、著名商标行为也有抬头趋势。
“这些行为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那么争创驰名、著名商标的工作就难以落到实处。”一位业内人士道出自己的担忧。
措施
政府重奖创名牌企业
日前,东莞市委、市政府联合出台了《东莞市名牌带动战略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所提出的要求,该市将经过3年的努力,再创50个以上具有示范性的,在省内质量、效益、知名度方面均具有领先地位的省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新增5个以上有较强竞争力,产品质量好,用户满意度高的国家级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其中,发展商贸业企业名牌是一大重点。
而实现了三年一小变的东莞市商标、品牌,到2010年将呈现崭新的面貌,使得商标注册与该市的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
据目标规划,到2010年,该市还将再创100个左右可以反映东莞企业竞争力的,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的省级以上名牌产品、商标;新增10个以上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国家级名牌产品、驰名商标;有二三个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和优势的世界名牌产品。
在此基础上,该市将继续发展一批有相当经济规模、素质较高、竞争力强的生产名牌产品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以实现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东莞在国际上有较强竞争能力和优势的名牌体系。
为实现上述目标,东莞市政府将对新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每个企业一次性给予50万元的奖励;新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每个企业一次性给予30万元的奖励;新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的企业,每个企业一次性给予10万元的奖励。所有拥有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的企业除了将得到政府奖金之外,还将凭《企业办事优先卡》享受到工商、税务、海关等18个部门给予的优惠措施。
东莞市各级工商部门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近几年来共查处各类商标侵权案件458宗,收缴和消除侵权商标标识278万件,为企业直接挽回损失近亿元。
目前,现有的38件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已成为东莞市“品牌立市”的先行军,为名牌带动战略,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原动力。
记者手记
亲子养子都得养
2万个市场主体才出1个驰名或者著名商标,实在少得可怜!
前20多年,东莞一直在精心打造“三来一补”这张牌。外来品牌是东莞的“养子”,本地品牌是“亲子”。
东莞企业当前要做的是,在自有品牌处于初创阶段,市场占有率和品牌认知度都处于弱势的情况下,要利用“三来一补”企业已有的一些网络和客户群来供“亲子”的成长,因此两者都得照顾好。
【关键词】城市规划;知识产权;保护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176-01
一、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体现。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并对此进行过全面修订,并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同时加入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根据TRIPS协定的规定,知识产权包含:1.版权与邻接权;2.商标权;3.地理标志权;4.工业品外观设计权;5.专利权;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7.未披露过的信息专有权。该规定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已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
城市规划的知识产权保护在于:著作权保护、专利权保护、商业秘密保护、商标权保护以及依照法律法规或合同约定由企业享有的其他知识产权保护。
二、城市规划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立法不完善
我国的《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是相互独立的,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产权立法体系,各单行法均对商标、专利、著作权进行界定,缺乏统一标准,一些内容重复规定,造成法律适用上的困难。
(二)企业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目前,城市规划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仍不够重视。通过勘察协会了解到:20 世纪90 年代以后,设计行业由乙方市场转为甲方市场,只要甲方支付设计费,即可获得设计作品。有时为了争取项目的设计权,城市规划企业甚至主动公开设计作品。另外,城市规划企业很少设有知识产权部门,其法律部门只是处理一般性事务,很少涉及知识产权问题。以环同济产业园为例,该产业园主要以建筑、城市规划、园林等设计企业为主,2012年产值达到198个亿,但是从整体发展来看,却出现逐年缩减的趋势。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就是企业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太低。
(三)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
知识产权的转让、质押融资等需要在价值评估的基础上通过交易平台来完成。但目前,我国的评估等中介机构发展滞后,只有少数省份建立了知识产权交易平台,阻碍了知识产权的交易流转,也限制了城市规划产业知识产权的发展。
(四)维权成本高
即使城市规划企业有维权的想法,也因维权成本过高而妥协。诉讼维权除了费时费力、取证困难以外,诉讼环节的各项费用都让权利人难以承受。
(五)竞标失败造成作品浪费和侵权
由于城市规划项目采用竞标制,参与竞标的企业需要拿出设计方案。但最终只有一家企业中标,其余的设计方案却得不到利用和保护,往往会造成作品的浪费和侵权,不利于城市规划企业的知识产权的保护。
(六)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低,流动性大
全国开设城市规划专业的高校较多,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进入城市规划行业,其专业素质值得怀疑。并且高校开设的课程多以理论为主,实践课程较少,缺乏与企业的互动交流,理论教育与职业教育呈现脱钩的状态。另外,城市规划行业的知识产权多以商业秘密来保护,但该行业的人员流动性大,跳槽频繁,极易造成商业秘密的泄露。
三、建议与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促进知识产权法典化,并且增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出台针对城市规划产业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为该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二)提高城市规划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保护能力
要想促进城市规划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最重要的是使该类企业及从业人员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建立知识产权部门,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积极应对知识产权纠纷。
(三)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和中介服务体系
城市规划产业需要通过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平台来传播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并通过商务平台来传播市场价值,由价值评估机构和交易平台来促进知识产权流通,来降低企业成本,激活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城市规划企业的技术创新。
其次,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政府应适当放宽行业协会的权限,当发生侵权纠纷时,行业协会应参与调解,从而形成多元的纠纷解决机制,减少知识产权诉讼,降低企业的维权成本。
(四)完善知识产权申请登记制度
由于手续繁杂,周期长,城市规划企业基于成本考虑不去申请专利,这对其知识产权的保护非常不利。政府应该缩减行政审批程序,鼓励企业申请专利。此外,还应完善登记备案制度,从而降低侵权的风险。
(五)完善教育与从业人员培训制度
整合营销理论(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简称IMC)是由美国西北大学著名教授舒尔茨(Schultz)等在1993年初创立的并被迅速介绍到我国,成为市场营销传播中的一种新的策略[3]。所谓整合营销,是指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播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迅速树立产品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建立产品品牌与消费者长期密切的关系,更有效地达到产品传播和产品行销的目的[4]。整合营销被称为用“一个声音”说话的营销策略。整合营销理论认为在品牌的推广中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有鲜明个性和突出特点的品牌。
首先,商标界泰斗斯帕尔.德.维尔克曼曾经对商标中使用的文字长度做了一向统计,统计表明词语长度偏好在5~8个字母,而中文则是2~4个。由此可见,对于消费者来说,品牌名称要言简意赅、一目了然。越是简短,越是容易被人记住。因此,在日化品牌的翻译中,译名越简单明快越好。自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类接受信息中,83%来自于视觉、11%听觉、3.5%来自触觉,其余来源于嗅觉和味觉。由此可见,一个鲜明突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商标是何其重要。以云南白药为例,它的英文名称是“YunnanBaiyao”光是字符数就有12个,对于海外的消费者来说,这个名称过长不易于记住,并且在广告上容易形成疲劳,以至于品牌在海外市场难以吸引消费者并培养他们的品牌忠诚度。相反的一个例子是立白集团的商标为“Liby”,言简意赅,只有两个音节和四个字母,简短取自中文商标的音译名,消费者念起来朗朗上口,很容易记住。这样的商标翻译容易传播,因为这样易于消费者在脑海中快速的形成对于这个品牌的认知和印象,冲击消费者的视觉。要想在国外消费者心中建立品牌识别,应该协调使用不同的传播手段,发挥不同传播工具的优势,强化简短明快的品牌译名在顾客脑海中的形象,以高强冲击力形成整合营销传播[5]。
其次,在品牌商标的推广中,商标的读音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据调查显示,发音响亮的名称容易让人们印象深刻,并且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也很强,说者清晰,听者明了。中国的汉语读音和英语有着很大的区别。英语的轻辅音和浊辅音分得很清楚,而在汉语中没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在读商标时容易造成发音错误。说不同语言、不同方言的人,区分语音的情况有所差别[6]。说英语的人对浊辅音[b]、[d]、[g]和清辅音[p]、[t]、[k]区分得非常清楚,而说汉语的除了部分地区以外,一般不能够分清清辅音和浊辅音。语音组合也同样,如英语中有[pl]、[pr]、[sp]、[spr]之类的复辅音,汉语中没有[7]。由此得知在日化品牌的海外之路上,如果不重视双方不同的语音发音,那么商标在消费者中的接受和传播过程就会受到阻碍,不利于海外市场的品牌商标推广。由于商标音译造成的推广困扰的雕牌(DIAOBrand),这个译名对于汉语使用者来说这个拼音是很好发出的,但是对于英语使用者发这个音就有点拗口,并且很难引起他们的一些联想。这样对于雕牌在海外市场的推广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不利于海外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发展。
再者,一个品牌商标要想获得长期的发展,能将业务扩展到其他产业上,品牌的延伸就显得非常重要。能否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市场上通用就取决于这个商标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品牌延伸是企业利用已有品牌推出新产品[8]。而品牌延伸力是指受原品牌资产(包括知名、品质、联想和消费者忠诚度等等)的影响。研究表明:如果某些品牌与特定产品类别的联接过于紧密,那么延伸力就弱[9]。纵观国际商场,很多企业都对原有品牌做了延伸,如乐百氏一位高级经理指出:乐百氏的品牌延伸利大于弊,品牌延伸之前乐百氏的销售额只有4亿多,延伸后不到三年就达到近20亿。可以说是品牌延伸使乐百氏的发展有了一个加速度。由此可见,在商标的翻译中还需考虑到品牌的长期发展和业务的多元化拓展。例如,“膜法世家•1908”作为上海悦目化妆品有限公司旗下面膜品牌,专注生产膜护理用品,它的商标译名为“Maskfamily.1908”,虽然这个译名突出了品牌的经营产品信息,给品牌做了一个具体的产品定位,但是,由于商标译名出现产品特性、产品店铺和经营产品的信息,必然会阻碍该品牌在其他领域的延伸和新产品的开发。笔者就该产品在几大电商的销售平台在2014年第一季度的销售业绩来看,面膜产品的销售两大幅度高于其他延伸产品例如其他面霜乳液类产品。因而,在商标翻译的过程中还要更多的考虑企业未来的战略规划和品牌的推广。
二、中国日化品牌商标翻译策略探析
经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还有一些中国日化产品商标的翻译还有待商榷,有一些不利于品牌识别、品牌发音和品牌延伸的整合营销传播模式,就此,笔者总结提出几条日化商标的翻译建议:
(一)简化拼写在商标翻译的过程中,为了使消费者对商标有更为直观的了解和视觉效果,比如说,日化品牌“美即面膜”就采取了这种策略,它的品牌商标翻译为“MG”。简洁明快的品牌译名才能在最短时间内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只有在产品推出时抓住消费者的目光,让他们进行产品体验,消费者之后才会去了解这个品牌背后的故事和历史缘由,在消费者对这个产品熟悉之后,再慢慢的传达产品的其他隐含信息。除此之外还有日化品牌欧诗漫(O.S.M)采取的就是这种策略。但是,采取这种翻译方法的前提是这个品牌本身就有不错的知名度,否则,由于拼音缩写,消费者难以对这个产生联想,会对产品销售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威氏拼音策略威妥玛式拼音法[威妥玛-翟理斯式拼音法],又简称威氏拼音法。中国清末至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中国和国际上流行的中文拼音方案。这个方案当时被普遍用来拼写中国的人名、地名等,一般称为威妥玛式拼音。威妥玛式拼音,虽然保持了接近英文拼法的一些特点,但是并不完全迁就英文的拼写习惯。由于中国汉字拼音和英文的读音上存在的不同,以及发音上的转换困难,威式拼音不失为一种选择。中国护肤品牌“百雀羚”采取的就是这种方式,它的商标译名是“Pecholin”;“浪奇”被翻译成“Lonkey”,对于英语国家的消费者来说,这种发音对于他们简单易发音,容易拉近他们对于这个品牌的距离。
(三)译创法维基百科(wikipedia)把译创定义为,“主要用于广告与营销行业的术语,指把信息从一种语言改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同时保留其意图、风格、语调、语境”[10]。由于商标翻译主要是为了产品能够更加迎合市场,所以,在原语的基础上做出改编是可行的。例如,“拉芳”的新的商标翻译为“Lovefun”,这个译名就采取了与原文不同的名称,存在一定的谐音,和原语的读音很相近。其次,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进行了改编,这里还包含了“热爱生活中乐趣”的意思,是译创做的比较好的一个案例。
三、结束语
2006年初,具有深厚地方政府背景、广电系统的××传媒介入楼宇电视广告业务,并将广告承包给北京一著名的广告的公司。恰好,这家广告公司的老板老赵是南北通公司多年的朋友。大约是7月间,老赵找到老兔崽子老秦,说前一阵子,也造过势,什么《××传媒强势介入楼宇电视 分众传媒垄断梦破》、《广电系大规模发展城市电视 楼宇电视升级换代》《城市电视独占政府、银行、医院,分众传媒黯然神伤》等都有,但是效果不明显,该怎么办?
“分众、分众,瓜分群众”,老秦一针见血,“分众不就是电梯广告那主吗?勾结管家,分业主的钱。”
老秦随即就给老赵一个“一状告倒江南春”的方案——业主上法庭,起诉物业和分众。老赵很叫好。
首先,这是与百姓利益攸关的事,哪个百姓都关心,拿自己的物件赚钱又跟自个无关,谁不跟分众急呀?以“分众:勾结管家,瓜分群众利益”为主线,传播会很迅速广泛,分众的黑心形象也将深入人心。其次,事情一出,广告投放客户肯定会三心二意,老赵可以大收网,坐收渔利,毕竟咱沾点政府的光,谁叫有政府背景呢,不利用不是太可惜了。还有就是,分众能风光,除了江南春的眼光外,是投行的胜利,是灰色地带的胜利,这种业务模式的法律风险一公开并通过媒介放大,想想华尔街怎么看?投行怎么办?如此一来,分众必将陷入内忧外患之中。而这个导火索就是一个没有几个钱的小官司。
几天后,老兔崽子、老醉又与老赵就这个的方案的细节进行了深入的磋商,老赵准备干一把。不过,××传媒毕竟是政府的买卖,当官的考虑问题首先是乌纱,其次是效益。后来就没有了消息,老赵也在几个月后撤出××传媒。就这样,江南春在没有意识之间躲过了这一场空前的法律危机。
最近,知识产权专家王浩一直关心美国ABW控告Google AdWords(广告关键词)案件,这个案子和未实施的“一状告倒江南春”计划一样,也是商业模式的法律基础问题。
ABW,美国最大百叶窗零售商。ABW指控Google在收取竞争对手的费用后,在以ABW公司的商标为搜索词的结果中插入了竞争对手网页广告,ABW认为Google的行为侵犯该公司商标权。AdWords收入占Google年度收入的百分之九十八,2006年这套付费广告系统的收入高达106亿美元。
百度也跟着学,搜索结果画面右边都类似竞争对手条目,李彦宏恐怕比王浩更关心这案件。
联邦法官Fogel认为,Google AdWords广告所影响的公司和消费者为数众多,AdWords计划是否违反商标法,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Fogel在Googlel两次胜诉还坚持继续审理GOOGLE的关键词广告是否违反联邦商标法。
一、目前我市商标发展现状
(一)我市商标发展基本情况:截止20__年底,我市有效商标2600多件,占全省5.53万件的4.7;具有省著名商标67件,占全省516件的13;具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XX),占全省20件的5。从最近三年全市商标注册情况看,新注册商标的数量增长明显加快,20__年注册商标280件,20__年注册商标310件,20__年注册商标400余件。
(二)实施商标战略,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乃至带动促进全市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我市部分注册商标早的企业,在注册商标后继而又申报了省著名商标乃至中国驰名商标,借商标之力,企业得到快速发展。经初步统计,我市62家企业申报著名商标前年产值31亿元,获得著名商标后年产值增加到98亿元。许多企业负责人对此感触颇深,如果不是当年注册了商标,进而申报了省著名商标,实施了商标战略,企业就不会有今天的发展壮大。如XX集团1996年注册“XX”商标,1997年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1999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1996年注册商标时XX集团的产值是8300万元,20__年产值已达40亿元,利税8200万元。华龙集团在全国方便面行业排名第二,仅次于XXX。XX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了当地的种植、养殖、印刷、食品、食用油等行业的兴旺发达,解决了农村8.8万人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XX”商标,经有关权威部门评估,价值达到82.9亿元人民币。XX集团能用短短的几年时间,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XX”商标为其搭建了发展的基础和平台。XX集团1996年注册“XX”商标,1999年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1999年XX集团的产值是900万元。20__年产值达2100万元,XX村人均收入5600元。其他地方产的苹果论斤卖,XX的苹果论个卖,最高一个苹果可卖到上百元,“XX”商标经评估价值达500万元。
(三)我市实施商标战略,有潜力,后劲足。近年来,我市涌现出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发展前景看好的企业,如:XX制药、XX家具、XX玻璃、XX羊绒等,从这些企业的发展过程看,无一不是重视商标,实施商标战略、创立自主品牌的结果。市场经济就是竞争,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不是名牌的产品,就没有市场;没有名牌的企业,就没有生命力,更谈不上发展和壮大。目前我市有2家企业正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有18家企业正在申请著名商标。
二、我市商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注册商标数量少,发展不平衡。截止20__年底,我市共有各类经济实体11万户。其中,个体企业5000户、外资企业200多家、民营企业5000多家,个体工商户10万余户,而我市仅有注册商标2600多件,平均42户经济实体才有一件商标。X食品集团、XX食品集团两家企业拥有注册商标500多件,占全市注册商标2600多件的近五分之一。实际上,我市平均50多家经济实体才拥有一件注册商标,我市注册商标总数以及平均占有量在全省乃至全国都相对偏少,比例偏低,而且发展很不平衡。比如,XX县有注册商标521件,XX县有注册商标493件,而XX县注册商标只有21件。
(二)企业只重视投资建设,不重视无形资产的保护。可口可乐公司老板说得好,“即使我所有的厂房车间一夜之间化为灰烬,只要商标还在,明天仍会为我带来无穷的财富”。我们有的企业仍然只是将目光停留在资金、技术、原材料等有形资产上,而不注重对注册商标等无形资产的投资保护,视注册商标可有可无,可早可晚。甚至随随便便丢掉也毫不婉惜。比如,“XX”牌商标,当年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企业破产后,没能很好利用,闲置数年,其价值大打折扣。
(三)急功近利,忽视创立自主品牌。我市具有许多好产品,但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不是没有市场,就是卖不了好价钱。比如,XX山区产的板栗,口感味道各方面品质都不亚于唐山迁西板栗。日本客商指名进口唐山“迁西”牌板栗,而XX板栗在日本却无人知晓,只能以每公斤8元左右的价格卖给唐山的企业,人家贴上自己的商标再直接出口日本,每公斤能卖到14元。同样的产品,甚至质量比人家还好的产品,因为没有知名度,价格的差别是如此悬殊。
(四)贪图省事,满足于借用他人的品牌。许多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产品,只是给国外企业定牌加工。如XX县有的羊绒制品企业,经外商许可,使用人家的商标生产国际知名品牌羊绒制品,进行贴标生产,国外经销商的利润是几百元,甚至更多,而我们得到的只是区区几十元,甚至更少的加工费。这种“借船出海”、“借鸡下蛋”的做法,看似“捷径”,实际上却很可能是弯路,结果导致那些以“借”品牌为生的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丧失殆尽,永远停留在“打工仔”的位置上而无出头之日。品牌是根,是企业安身立命之基,是发展壮大之平台。无根,企业会像浮萍一样飘泊不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永远做不大,做不强。
(五)企业不能正确使用、宣传商标,造成无形资产无谓损失。比如,XX县XX集团公司,是上世纪80年代一家生产饮料企业,产品注册商标“XX”,商品名称是“枸杞珍”,企业在广告宣传时把商品名称“枸杞珍”也当成了宣传重点,结果广大消费者只知“枸杞珍”而不知“二月花”。当年“枸杞珍”的销售非常火爆。受利益驱动,周边50多家小企业、个体户纷纷生产饮料“枸杞珍”,造成市场无序竞争。当时“XX”集团有限公司请求工商部门保护,但“枸杞珍”是商品名称,不是注册商标,不受法律保护,无序竞争使该企业产品销售量一落千丈,导致很快破产。如果当年企业突出宣传的是商标“二月花”而非商品名称“枸杞珍”,或许“二月花”的品牌要超过今天的知名品牌“露露”和“雪碧”。像二月花这样的现象,现在还在某些企业中发生。如,
XX河北XX果品有限公司最近斥资300万元生产一种叫“板栗露”的饮料,其商标是“XX”,在产品包装和广告宣传上,突出的是商品名称“板栗露”,情况和当年巨鹿的“枸杞珍”非常相似。
(六)有的企业不注重本企业商标的使用价值,结果使多年创出的知名
商标丢失。比如,邢台冶金机械轧辊集团,最早用的是“XX”图形商标,在国际市场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其产品冶金轧辊畅销全国和欧洲、亚洲、美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邢台冶金机械轧辊集团原注册的“XX”图形商标因未在有效期内(10年)续展,而自然死亡。近年来,周边一些小企业生产的冶金轧辊也销往国外,并且带有“邢台”标识。由于小企业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在市场上造成混乱,真假难辩,被一些销售国列为不合格产品黑名单。由于新《商标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称不能作为商标注册,邢台冶金机械轧辊集团想再重新注册“邢台”商标,已是不可能的了,为此,给企业发展带来很大影响。(七)不注商标,盲目生产。有的企业商标知识非常谈薄,随意取个名子就开始生产,当产品因没有注册商标不让在市场上销售或没有注册商标不能进入大、中城市市场时,企业才想起申请商标注册,往往这时才发现自己使用的所谓“商标”名子别人早已注册了。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使用,其本身就是侵犯别人的商标专用权,改商标,企业已经做了大量的广告宣传,产品在市场上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比如:邢台市圣马葡萄庄园有限公司生产的“圣马”牌葡萄酒,当企业申请注册商标时,发现“圣马”商标早在1998年就被河南省孟州市一个乡镇厂注册了。X
三、关于做好我市商标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各级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商标战略远景规划。要在制定本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同时,制定商标战略规划,并认真抓好落实。各大中型企业要结合实际,制定本企业商标战略规划,努力争创更多的著名品牌。对列入规划的企业,要精心培育、重点扶持。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企业争创著名、驰名商标。要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X发〔20__〕9号文件精神,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的企业予以重奖。并在资金、电力、技术、人才、用地、进出口、广告宣传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和优惠,给企业创造一个相对宽松有利的发展环境。努力形成邢台具有特色、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产品群,带动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市政府每年要召开一次表彰会,对在实施商标战略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企业和个人,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给予应有的政治待遇和荣誉称号。
(三)要把实施商标战略工作纳入考核目标体系。各级政府、各级领导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及时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当地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工作中的新情况,解决阻碍实施商标战略的各种问题,总结和推广先进典型经验,正确把握支持、鼓励与引导的关系,切实做到积极支持、热情服务、加强引导。
农产品品牌营销即农业生产经营者以优良的产品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并运用有效的经营方式集信息、资金、生产、销售、服务等功能为一体,制定总体营销计划,规划统一营销方案,开展整体营销活动等一系列有效手段的一项战略性长期行为。由于品牌是企业间争夺的制高点,所以,品牌营销规定着企业整个经营管理工作特别是营销战略的方向。国外许多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早已形成了一套整合的、行之有效的全球营销策略。在品牌知名度这一过程的规划设计中,均突出品牌经营,且有战略、有目标、有步骤地制定方案,并在落实上下功夫,从而赢得了丰厚的利润。因此,树立和强化农产品名牌战略观念是创农产品名牌的前提,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是创农产品名牌的基础,提高农产品质量是创农产品名牌的关键,实行产业经营是创农产品名牌的重要途径,搞好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是创农产品名牌的重要环节。中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的差异使农产品的品种和品质产生巨大的差异,吐鲁番应以当地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及物产资源为依托,发挥地域优势,创造属于自己的名优传统农产品,成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资源依托。吐鲁番辖区位于东经87°16'~91°55',北纬41°18'~43°40',属温带极干旱气候区,日照时间长,气温高,昼夜温差大.按地形地貌、土壤水系等自然条件,全区可分为吐鲁番、鄯善、托克逊3大种植区,根据市场行情,形成了葡萄制干、鲜食、酿酒、制汁的高效种植格局,围绕葡萄产业已形成了楼兰酒业、红柳河园艺场等一批自治区级龙头企业,推出了红柳、楼兰、驼铃等一批名牌产品。其中楼兰牌干红在1998年上海国际葡萄酒评比会上获得铜奖。吐鲁番地区共注册100多个农副产品商标,其中“吐鲁番葡萄”“、吐鲁番葡萄干”“,楼兰”、“驼铃”、“新葡王”牌葡萄酒“,白粮液”牌白酒“,楼兰神”牌哈密瓜等7种商标相继获得了新疆着名商标荣誉称号“;楼兰”、“驼铃”、“新葡王”牌葡萄酒,“葡萄凰”牌葡萄干“,楼兰神”“、火焰山”“、金楼兰”、“天山情”牌精品哈密瓜8种商标相继获得了新疆名牌产品荣誉称号“;吐鲁番葡萄”“、吐鲁番葡萄干”、“吐鲁番哈密瓜”均已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原产地证明商标。另外“吐鲁番葡萄”被中国商标协会评为最具竞争力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楼兰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楼兰干红、赤霞珠等系列红酒在红酒行业中获知名度商品奖。
一、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现状
(一)缺乏农业品牌的经营与运作当前,吐鲁番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新的困惑,农产品结构不合理、标准不符合市场需求、销路不畅等矛盾日渐突出,这本质上都是缺少农业品牌经营运作的结果。虽然葡萄、哈蜜瓜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但这些特色产品目前大多仍处于“有名品无名牌”的窘境中,大多数农业产品是没有品牌商标的初加工产品,根本就没有体现当地农业产品的优势和特点。因此,吐鲁番地区的农业应通过不断加大特色农产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着眼于创建吐鲁番特色农产品自有品牌,指导当地企业及广大农户创出自己的牌子,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规模化、品牌化经营,走出吐鲁番农产品品牌开拓国内市场、打开国际市场的路子,为发展本地经济服务,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农产品品牌价值没有得到合理提升吐鲁番是我国葡萄干的主产区,当地生产的葡萄干优势明显,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产业优势没有得到完全发挥,品牌价值提升的潜力仍然很大。限制其品牌价值提升的因素主要在于主体的意识、产品的档次、产品的质量、供应数量的均衡和供应商的规模这五个方面,因此提升品牌价值的途径和策略主要应从以上方面入手。
(三)农产品品牌建设速度缓慢吐鲁番地区农民的设施农业主体建设的积极性不够高,主要是农民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小富即安”思想严重,更愿意依赖传统的技术,实行“春种夏管秋收”的种植模式,而不愿接受新的费工、费力、费心的种植技术。另外,设施农业作为一项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吐鲁番地区大规模推开不到两年,规模效益整体显现的尚不显着,群体示范效应辐射力尚不够大,部分农民存在着等待、观望、徘徊等心理,这些因素影响了设施农业果蔬品牌的建设速度。
二、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可行性
(一)吐鲁番地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是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基础吐鲁番地区有丰富的热量与光照资源,它独特的盆地自然条件有利于农产品生长,自然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全区各地大多都有以自身地域优势为依托的特色农产品,许多地方都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如葡萄、哈密瓜、小白杏、红枣、葡萄干等等,这些都是享誉国内外的农产品资源。如果将这些农产品资源加以整合,并加大宣传营销推广力度,塑造有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农产品品牌不是一件难完成的事情。
(二)当地农民有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现实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看重商品质量,喜欢用品牌的商品,宁愿少买点,也要买好的,特别是农产品。长远来看,通过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提高农产品市场认知度,并且在社会上获得良好口碑,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三)各级政府的支持是吐鲁番地区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的有力保障吐鲁番地区各级政府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发展,提出一县市一品牌的发展思路和产品定位中高端市场,主要面向集团采购、礼品和高端消费群体的销售策略。大力发展葡萄、精品哈密瓜、设施蔬菜等特色产品品牌建设,对优势农业龙头企业、优势品牌给予项目、资金方面的扶持,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品牌,增强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农产品品牌营销取得实效,为促进吐鲁番地区的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销售提升,增加农民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必要性
(一)吐鲁番地区农民增收致富需要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在吐鲁番地区对农产品实施品牌营销,将会提高当地特色农产品附加值,使品牌农产品的销售价格高于普通农产品销售价格;而且,随着人们的品牌意识的不断增强,品牌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销量和价格一起上升必然有利于提高当地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高生活质量,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积极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战略可以挖掘国内各地对品牌农产品的消费潜力,提高对本国农产品的消费水平,拉动消费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已经改变,开始越来越注重消费质量,消费需求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从原来的单纯追求数量需求,转变为对农产品质量,营养,绿色环保等方面的需求,以满足其心理需要。由于农产品具有同质性强的特点,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可以更好地将其与市场上的普通农产品区分开来,满足消费者的品牌需求,实现品牌农产品市场份额的增长。
(三)提高吐鲁番地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应对外来农产品的冲击需要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品牌农产品一般都经过严格筛选,种植,加工和包装,最终产品必须通过多重程序检验,产品质量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通过品牌营销推广,极大地提高其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于提高本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应对外地农产品对本地市场的影响,将会起到非常有效的积极作用。
四、做好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基础工作
(一)加强商标的培育和推荐工作,发挥企业和政府主体作用各级政府应紧紧围绕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畜牧业积极培育吐鲁番地区农产品品牌,通过规模经营,产业管理,推广先进技术,健全质量检测,农业标准化和动植物疾病的预防控制系统的安全保障,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知名度。在加强商标保护的基础上,重点培育和发展吐鲁番地区农产品着名商标、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选择一批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及产品进行重点培育和引导,在商标注册、品牌创建推广等方面给予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帮助,把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争创驰名商标,做成一批全国和新疆的知名品牌。通过举办营销专家讲座、品牌商标论坛和法律培训、学习考察等活动,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企业充分认识品牌建立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提高企业经营者注册商标保护企业品牌意识,做好品牌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和促进吐鲁番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重点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标准的宣传,严格按标准生产引导企业和农民增强主体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强质量工作,积极抓好质量体系认证、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大力推广使用的葡萄、哈密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作为带动地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做大做强原产地证明商标,加强品牌管理,努力营销拓展市场,提高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品牌农产品占有率和整体规模,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和整体效益,全面提升吐鲁番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实力。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动力、质量为基础,以实现品牌“自主化、国际化、高端化、集聚化”为目标,培育、发展、宣传、保护、扶持一批知名品牌,促进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升级,增强我区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为打造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标志性区域提供坚实保障。
二、总体目标
1、至2013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行政认定)、累计达4件,新增省著名商标10件、累计达48件,新增市知名商标45件、累计达153件;新增省名牌产品3个、累计达22个,新增市名牌产品10个、累计达100个;新增省级出口品牌2个、市级出口品牌4个。
2、至2015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行政认定)、累计达5件,新增省著名商标18件、累计达56件,新增市知名商标60件、累计达168件;新增省名牌产品6个、累计达25个,新增市名牌产品20个、累计达110个;新增省级出口品牌3个、市级出口品牌6个。
三、重点工作
㈠突出重点行业领域
1、培育新兴产业品牌。将品牌培育与技术、管理、营销创新紧密结合,在物联网、软件与服务外包、IC与工业设计、生物医药、影视文化传媒、网络经济、通讯技术、航空电子等行业领域大力推行品牌和标准化战略,着力培育一批新兴产业自主品牌,依托品牌化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市场占有率。
2、提升先进制造业品牌。按照转型发展要求,加快改造提升机械、电气、冶金、轻工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品牌产品,促进传统制造业加快提质增效,使我区先进制造业技术水平位于全市前列。依托优势产业集群建设,着重抓好重点产业、重点产品的品牌争创和培育,强势打造一批品牌集群。
3、打造高端服务业品牌。积极引进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推广应用先进服务技术和服务标准,努力形成一批高端服务业品牌企业。在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商业、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水、电、气、交通等公共服务业,以及其它消费热点领域,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争创服务业品牌。
4、发展现代农业品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区域特色,巩固提高传统优势产品,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培植一批覆盖面广、影响力大、产品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产品,重点培育果品、蔬菜、名特茶、优质粮油、花卉苗木、特种水产、畜禽及奶制品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副产品品牌。
㈡夯实品牌建设基础
1、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推动企业加快研发机构建设,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开发掌握核心技术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提高品牌的科技含量。引导和推动企业加快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步伐,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抢占发展的制高点。
2、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全面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积极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标准化管理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和以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的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努力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加强对商标注册工作的指导,引导企业增强商标意识,不断拓展商标注册的领域和空间。
3、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立人才培育机制,引导企业加快建设一支具有质量技术意识和名牌品牌意识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精通质量管理及品牌运营的经营管理人才。同时,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
㈢加大品牌扶持力度
区设立品牌奖励专项资金,列入区财政年度预算,由区经信局、财政局共同管理使用,主要用于市品牌奖励资金的配套及区品牌创建先进单位的扶持,支持品牌培育、宣传、保护工作。具体奖励标准如下:
1、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商务部出口名牌、“中华老字号”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4万元;
2、对获得省著名商标、省名牌、省出口名牌的企业一次性奖励3万元;
3、对获得市知名商标、市名牌、市出口名牌的企业一次性奖励0.5万元;
4、对在境外注册商标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一次性奖励0.5万元。
5、对新兴产业企业获得以上品牌,按照政策标准(《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更大力度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六年行动计划(双倍增计划)的通知》给予1.2倍奖励,其中物联网产业企业按照政策标准给予1.5至2倍奖励。
㈣优化品牌发展环境
1、加大品牌保护力度。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通过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督体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为品牌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发展空间。完善跨部门执法协作机制,切实提高确权、维权效率和效能。
2、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建立品牌推广展示平台,利用大型会展平台、品牌展示商场等宣传窗口品牌产品信息,支持自主品牌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与新闻媒体合作加大品牌建设的宣传力度,扩大品牌知名度,弘扬传播品牌文化,形成全社会宣传品牌、保护品牌、发展品牌的良好氛围。
3、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培育企业自主品牌、行业标准,跟踪国外新产品、新技术和品牌信息,开展国际间交流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积极发挥指导和服务作用,为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供良好服务。提高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加快建立和培育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知识化、公信力较强的品牌研究、咨询、评价中介机构。
㈤提高工作组织程度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区经信、财政、商务、工商、质监等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区品牌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经信局,负责对口协调全区品牌培育计划,制定全区品牌战略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全区品牌建设工作,加大力度推进品牌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新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品牌建设;对策
品牌是一个地区和国家重要的经济资源,拥有知名品牌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地区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1]。自199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质量振兴纲要(1996~2010年)》,明确提出“实施名牌战略,振兴民族工业”以来,我国产品品牌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2013年年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累计注册商标达6423件,累计核准注册和初步审定地理标志商标59件,其中,昌吉市累计注册商标2513件,居新疆各县市前列,表明企业产品品牌主体品牌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注册商标成为目前我国农产品走向市场的通行证[3-4]。2014年9月,科技部等4部门举行新丝绸之路创新品牌行,联手推进一路一带战略[5]。实践表明,实施品牌战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在要求[6]。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推动实施品牌化战略,着力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是提高农业竞争力和整体效益的必由之路。
1新疆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品牌发展现状
被誉为“西北现代农业硅谷”的新疆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于2002年5月成立,总体规划面积34000hm2,核心区面积2800hm2,示范区31200hm2,是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和天山北坡经济带优先发展的核心区域。园区充分发挥了农业科技的研发基地和平台作用,集成、转化科技成果,并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推广,推进农业产业化,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7]。例如,“永春华”的品牌影响力逐步遍及全疆,而随着园区企业吉瑞祥、泰昆、西域、新实良种和慧尔等品牌效益不断提高,截至2014年,园区培育创建了中国驰名商标1个,新疆著名商标6个,新疆名牌企业7家。但整体来看,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品牌建设多局限于企业品牌及地方区域性品牌,自治区内乃至国内、国际品牌较少,建设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2新疆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品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园区企业品牌意识淡薄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农业大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常重视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也非常注重发挥现代园区的品牌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当地及周边的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新技术、新品种,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效载体,增强了当地的农业综合实力,有力带动了当地乃至整个自治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但目前,园区只有1个中国驰名商标,与内地其他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相比差距很大,大多数农产品仍属于自治区级名牌。这多半是由政府主导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体制决定的,导致园区建设缺乏正确的市场化引导及运营,一方面,企业忙于追求扩大自己产品的销量,缺乏对产品品牌及价值全面和正确的认识,参与品牌建设程度不高;另一方面,企业农产品销售利润得不到有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
2.2缺乏品牌核心,品牌竞争力不足由于园区农业标准化体系不健全,企业品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企业缺乏品牌文化的构建和传播,主题文化定位背离产品和行业特征,无法达到培养消费者忠诚的目的;缺乏准确的品牌定位,创新能力明显偏弱,品牌潜力挖掘不足,未能有效地提炼出企业产品的独特卖点和提供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尚未形成有效的产品价值增值模式,致使品牌辐射带动能力弱,不能充分发挥品牌价值的作用,产品也因此缺乏持久的竞争力与生命力。
2.3品牌发展规划重视不足品牌规划是企业品牌战略的核心内容,关系到一个品牌的前途和命运,园区内很多企业在品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就是从品牌诞生开始就不太重视规划的重要性或者没有进行品牌规划的意识,而是过度依赖政府宣传,或在炒作上做文章,搞不切实际的宣传,一味追求品牌短期利益,实际品牌推广动力不足。
2.4品牌管理人才匮乏、宣传不到位品牌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园区虽然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内地一些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相比依然比较落后,产品品牌专业管理人才极其匮乏,未能形成专业化管理。同时,园区企业自有资金规模有限,又缺乏专业人员进行恰当的“投入—产出”分析,往往省去或压缩了大力度、大规模和持续性的宣传活动支出,导致农产品品牌宣传难以到位,品牌知名度亦难以提高[8]。此外,政府品牌扶持政策针对性不强,品牌建设投入不足也是品牌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2013年,我国财政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仅占GDP的2.08%[9],有调查显示,我国有过半的企业没有得到过政府品牌建设资金支持,基层政府对产品品牌建设的支持力度仍然偏低,这对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的品牌建设影响较大。
3新疆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品牌发展的对策
3.1加强政府分类指导建议园区成立商标品牌指导站,挂靠在园区工商局,旨在开展设立注册商标台账和数据库建设,协助制订和完善创建商标品牌计划,及时为辖区企业的商标注册及保护提供商标咨询服务,宣传品牌建设奖励政策,做好商标维权工作,推动“三品一标”标志的应用与推广等工作,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积极开展农产品注册商标管理服务工作,协助企业做好农产品质量商标、集体商标和原产地商标认证工作,切实推进园区商标战略方案实施[10]。
3.2加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建议园区加强现代农业科技的引领示范推广,以品牌战略引领一二三产融合,积极参与丝绸之路创新品牌行动。一是以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为突破口,依托当地优势资源,立足区域优势,提升园区农产品、食品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民族特色产品品牌影响力,发挥优势产品的带动作用。二是加强园区内现有高新技术企业、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挖掘、开发和建设,加快“泰昆鸡”、“天康猪”和“”系列产品及小麦、玉米、棉花和番茄等特色名牌产品建设,逐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把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进而带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争做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引领区[11-12]。
3.3重点培育园区大型龙头企业产业化是园区发展的基本方向。只有与产业化发展相结合,才能把质量较突出的产品转化为市场上畅销的名牌,实现产品与市场的对接,实现优质优价,使企业增加效益,让农民得到实惠。截至2013年,园区共入驻各类企业500余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和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建议园区继续扶持西域、泰昆、慧尔和永华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大力培育引进扶持纽优新型建材、雪山果园农产品加工、洽洽食品和金天山小麦研发中心等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和综合实力强的示范企业、品牌企业,推动园区、企业、基地和产业联动发展。
3.4推动“商标富农”工程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继续推进农产品市场,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为契机,继续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农业地方标准制定,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优势。同时,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制订特色农产品商标培育计划,挖掘、培育和整合独具地域特色的传统优势农产品品牌,抓好特色农产品的品牌产权保护[13],全力推进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工作,使园区力争在地理标志商标培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3.5实行品牌奖励制度加强政策扶持,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积极引导企业增强创新意识,加大技术研发和质量保证经费投入力度,加快质量提升步伐,培育和认定一批质量好、效益高、知名度广、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以及驰名商标。通过推动设立“政府质量奖”,执行《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施品牌战略奖励办法》等方式,实行政府奖励制度,鼓励企业重质量、讲诚信和树品牌,发挥品牌产品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企业走以质取胜发展道路。
3.6搭建有效的农产品营销渠道有效畅通的营销渠道是品牌农产品实现价值的必要前提,也是扩大品牌知名度的重要手段。建议园区以大力开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国—中亚科技合作中心建设为契机,依托北京、上海和广州等省新疆农产品展销平台,提高农产品的物流效率,积极开拓内地和中西亚市场,占领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农业的制高点。同时,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以连锁超市为主体,引导知名农产品进卖场,提高产品知名度和拓宽营销渠道。3.7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园区要积极主动地加强与新闻媒体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利用科洽会、博览会、招商会和网络营销等多种手段形式宣传推介当地农业品牌,提高园区名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进一步加大市场推介力度,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同时,大力加强品牌文化建设,以丰富的文化内涵铸造园区品牌的强势地位。
4参考文献
[1]刘英杰,吴良.新阶段农业品牌化战略研究与探讨——新疆的实践与借鉴[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6):68-75
[2]国家质检总局.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2010年)[EB/OL](.2011-08-09)[2015-06-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管理总局.中国商标战略年度发展报告(2014)[EB/OL](.2015-04-20)[2015-06-16].
[4]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中国已注册和初步审定地理标志情况表(截止2014.12)[EB/OL].(2015-03-11)[2015-06-16].
[5]余晓洁,杨.科技部等4部门举行新丝绸之路创新品牌行[EB/OL].(2014-09-17)[2015-06-16].
[6]邱小文.福建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战略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
[7]刘辉.走进西北现代农业硅谷——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EB/OL].(2014-07-01)[2015-06-16].
[8]王溶花,朱倩.中国出口农产品品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13,32(1):86-88
[9]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2013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EB/OL](.2014-10-23)[2015-06-16].
[10]范莹莹.安徽省农产品品牌建设问题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1
[11]骆志敏,张剑帆.广东农业园区公共品牌形成机理与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2,32(6):3-4,6
[12]曹长省.国外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启示与中国创新[J].世界农业,2013(5):18-22
一、推进名牌战略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安徽省质量振兴计划》,坚持政府推动和骨干企业带动,围绕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推进计划,积极营造品牌兴市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企业创新意识、品牌意识,突出扶优扶强,重点在化工、机械、电子、医药、纺织(丝绸、服装)、轻工、建材等产业及地方特色产品中培育发展名牌产品,促进了全市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调整,大大提升了黄山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一)产业规模、素质不断提高,产业品牌不断增加。目前,全市共有个体工商户40295户,内资企业4268户,外资企业101户,私营企业3957户。全市拥有各类注册商标800件,其中:农副产品商标200余件(茶叶占119件),旅游服务商标32件(宾旅馆商标17件,旅游景点商标8件,天津方舟集团注册“老街”旅游服务商标7件)。在这些商标中,获市著名商标41件,省著名商标2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现零的突破。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已申请注册被国家商标局正式受理,祁门红茶证明商标今年有望申报成功。
20__年底,全市共有18家企业的19个产品荣获“安徽名牌产品”称号(徽州区8个、屯溪区4个、黄山区2个、歙县2个、休宁县2个、祁门县1个)。黄山毛峰茶、太平猴魁茶、黄山贡3个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全省12个),全市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企业33家。20__年9月,我市又有4个产品荣获“安徽名牌产品”称号。名牌产品覆盖机械、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体现了黄山地域特色、经济特色和黄山工业制造水平,对进一步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集群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品牌建设基础工作不断夯实,支撑体系不断完善。从20__年开始启动全市“质量兴市”工作,祁门县、黄山区、歙县先后被列为全省“质量兴市”试点区县。通过加强质量、标准、计量“三位一体”工作,进一步完善标准化体系,做好“贯标”、“采标”工作,加快计量检测体系、保证体系建设,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夯实品牌建设基础工作,积极引导和推进企业开展iso9000、iso14000体系认证。据统计,全市有100多家企业(大多是工业企业)通过iso9000体系认证,黄山风景区等单位通过iso14000体系认证;57家企业共15类64种产品取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131家食品生产企业133种产品取得qs证书;13家企业18个产品获得“3c”认证证书。全市产品标准覆盖率达95%以上,重点骨干企业80%以上采用国际或国内先进标准。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产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全市有市级质检机构1家(市质量技术监督技术所),省级茶叶质检中心正在筹建。
(三)品牌建设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保障激励机制不断加强。一是强化了组织体系和政策体系建设。成立了市质量兴市领导小组、名牌战略领导小组,深入贯彻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安徽省质量奖管理办法》,先后出台了《黄山市实施〈安徽省质量振兴计划〉方案》、《关于进一步推进创建名牌产品工作的实施意见》、《黄山市质量奖管理办法》。二是强化了品牌激励和保障机制建设。制定完善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质量目标、质量责任和质量奖惩机制。建立名牌产品培育库制度,开展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培育工作。对重质量、创品牌、守信用企业在技改、贴息、税收、信贷、用地、能源等方面重点给予倾斜。市政府建立了质量兴市专项资金和奖惩制度,对获中国名牌产品、安徽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给予通报表扬,分别奖励10万元和2万元;政府采购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本地名牌产品;名牌产品自动列入各部门打假保优重点范围,享受优先宣传和重点保护,优先安排参加各种宣传推介活动,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同时,质监、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加强协作,营造良好的品牌建设环境,调动企业创建品牌、发展品牌的积极性。新闻部门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信用意识。
二、存在的差距和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名牌产品数量在不断增多,但与兄弟地市和周边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市名牌产品数量少(仅达到全省各地市平均水平),而且在争创中国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上尚未实现零的突破,在全省处下游水平,这与黄山市的知名度很不相符。
一是企业创建品牌、经营品牌、保护品牌的意识不强。有些企业认为品牌建设是大企业的事情,有没有品牌无所谓,缺乏创牌意识;有些企业把品牌仅仅看作是一个产品的外在形象,只注重产品包装和广告推广,而忽视了品牌的内在建设;有些企业虽然能积极创牌,但是往往把名牌称号、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当作荣誉,没有充分利用品牌资源进行有效运作;有些企业生产发展了,品牌做大了,却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商标被人抢注现象严重。全市商标注册总数800件左右,占全省全省商标注册总数3万多件的2%不到,大约平均10户各类企业或50户个体工商户才拥有一件商标。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全省有5件,我市为零。全省有中国驰名商标17件,我市为零。全省有安徽省著名商标492件,我市目前仅有25件。另外,外省市用我市著名景点注册各类商标已高达460多件(省内注册60多件,省外注册400多件),黄山本地注册仅30多件。
二是名牌数量少、结构单一,品牌竞争力不高。从横向比较来看,在国内:自20__年开评中国名牌产品以来,全国共评出461家企业生产的501个中国名牌产品。20__年底,广东省有中国名牌产品163个,
居全国首位;在华东地区,浙江有中国名牌产品140个,山东118个,江苏99个,福建60个,上海48个,江西10个,我省9个(今年内有望达到19个)。目前宣城、池州、安庆、铜陵等周边地市在争创中国名牌产品方面均实现了突破,而我市空白。在省内:全省共有367家企业、448个产品获得安徽名牌产品。安庆市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安徽名牌产品40个;铜陵市有1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国家免检产品、37个安徽名牌产品、1个地理标志产品;巢湖市有安徽名牌产品42个;芜湖市有国家免检产品3个,安徽名牌产品24个;池州市有安徽名牌产品15个。如与浙江省相关地市比较,差距则更大。20__年,在浙江省140个中国名牌产品中:绍兴26个、温州25个、宁波33个,台州8个;在355个国家免检产品中:温州82个、绍兴48个,台州31个;在55个中国驰名商标中:绍兴10个、温州9个,台州6个;在1039个浙江名牌产品中:宁波149个、温州127个、绍兴160个,台州96个。从纵向比较来看,名牌新产品企业在企业总数中所占比重低,获安徽名牌产品的企业仅18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比重不到10%。从名牌在三大产业中的分布情况来看,名牌产品结构单一。我市名牌产品主要在机械、化工、农产品加工等领域,而农业、服务业名牌所占的比重很低。从名牌产品产生的效益看,品牌经济总量不大,名优产品所产生的增加值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不高,品牌对全市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强。例如20__年,铜陵市名牌产品销售总收入176.7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47.6%;利税总额达到14.6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50.6%。而我市名牌产品企业工业总产值仅19.44亿元,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74.45亿元的26.1%;利税总额2.0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6.07亿元的33.1%。
三是品牌综合培育机制不健全。缺乏品牌培育长远发展规划,品牌全面发展目标和具体培育对象不明确;缺乏针对性、综合性的培育措施,部门间质量管理协调机制不完善,考核机制不健全,产品标准、质量、认证、商标注册、商号保护、检验检测等创建品牌的一系列基础性工作还比较薄弱。另外,我市目前尚未建立名牌发展基金,获安徽名牌产品的企业现在只能由同级政府兑现奖励政策,且2万元奖励标准远低于周边城市,且由于各区县财政状况不同,有时还难以兑现。而福建、广东、浙江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奖励普遍在100万元以上,获得省级名牌产品的奖励在10万元以上。我省合肥市、芜湖市对中国名牌的奖励是50万元,宣城市对中国名牌的奖励是20万元,池州市对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或国家出口名牌的奖励是20万元,新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的奖励是10万元。
三、下一步推进名牌战略工作的目标和对策建议
主要目标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开展“黄山市级知名品牌”评选活动为抓手,加快推进“品牌兴市”,通过3—5年的努力,推动品牌建设的工作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品牌建设的质量保障体系和支撑体系进一步加强,品牌培育机制进一步完善,不断提高我市主要产业的整体素质、重点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使全市质量管理和品牌工作达到或接近省内先进水平,重点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主要产业的整体质量水平达到全省同行质量平均水平,重点企业产品质量水平基本达到全国同行业质量先进水平,在主导产业、支柱行业中创建一批居行业前列、有较强竞争力和生产规模的省级名牌和中国名牌产品。
到20__年,全市50%以上的规模企业通过iso9000系列等质量体系认证,80%以上的工业企业配备必要的计量检测设备,建成1个省级质检中心。80%的规模以上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力争培育中国名牌产品1个以上,国家免检产品1个以上,省名牌产品30个以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以上,黄山市知名品牌200个。使我市名牌产品的总数达到或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逐步提高名牌产品的质量水平、市场占有率和名牌效益,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其中工业品牌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达50%以上。
围绕上述奋斗目标,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以壮大企业规模和提升产业素质为根本,不断夯实“品牌兴市”的产业基础。立足黄山的现实基础,不断挖掘我市特色产业、专业市场、块状经济的优势和基础,推动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和提升制造业品牌。按照“产业集聚、区域集中、高端切入、迎接辐射”的原则,大力发展以市新城区为龙头,区县工业园区为支撑的园区工业体系,打造工业发展和产业集聚的平台。利用现有的工业基础、独特的资源优势,紧邻长三角的区位条件,围绕旅游商品、山区资源和高新技术开发,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一步壮大新型包装材料、汽车零部件、农副产品深加工、精细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发展四大产业集群,加快提高工业聚集度。培育发展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光源及电源、旅游商品加工五大成长性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的辐射扩散效应,加快向规模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到20__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00户,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20户,超10亿元企业达到2户。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促进工程,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二是围绕建设山区生态、高效农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做大做强茶业、竹木业、蚕桑业、果蔬业、药业和养殖业六大主导产业,打造茶叶、木竹制品、茧丝绸三大行业品牌,建设有机茶、食用菌、茶油、竹笋、山核桃、枇杷等绿色食品基地。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培植一批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到20__年,主要农副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50%以上。三是围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打造以旅游为主导的服务业品牌。积极推进服务业集团化、网络化和品牌化经营,引进先进服务业技术和服务标准,创新服务产品,提高竞争能力。重点在旅游、金融、房地产、餐饮、教育、现代物流、文化娱乐等领域争创服务品牌。四是围绕提升块状经济水平,切实加强区域产业品牌建设。以品牌引领块状经济发展,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共同协作,以区域整体力量打造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市场服务商标等,联合注册创建区域性的集体品牌,重点打造若干个国字号基地。五是围绕提高产品档次,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产品。鼓励和支
持出口企业开展境外商标及专利注册,推动企业采取国际先进标准,进行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保护体系和行业认证,推进国内品牌向国际品牌延伸。六是围绕提高专业市场的层次和品牌效应,努力塑造专业市场品牌。引导专业市场进行服务商标的注册、管理和保护,提高市场的品牌信誉度,实现商品品牌和市场品牌互促共进。(二)以“质量兴市”工程为抓手,不断夯实“品牌兴市”的工作基础。进一步重视品牌的基础性工作,为成功品牌的创立、成长、成熟、延伸打下扎实的基础。一是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重视研究与黄山产业密切相关的重要技术标准,推动高新技术标准化、农业标准化、服务业标准化、信息标准化、现代物流标准化等同步发展,全面提升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标准化水平。努力构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和旅游标准体系。积极开展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工作,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争取年底前完成食用菌、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黄山贡菊等具有地理标志(原产地域)产品特征的农产品的种植、贮运、加工、保鲜工艺标准和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大力推进服务业标准化。以建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文明富裕、社会和谐、国际知名的现代旅游城市为目标,以黄山旅游地方标准的制定为突破口,制定完善旅游、餐饮、商业等相关行业的服务质量地方标准。二是全面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引导各类企业积极申请国内外各类先进认证,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积极推行“零缺陷”和可靠性管理,深入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降废减损等活动,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三是大力加强计量、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加大资金、设备和人才的投入,集中力量办好省级和市级质检中心,加快推进新城区检测中心建设步伐,确保20__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
(三)以实施名牌战略为途径,不断丰富“品牌兴市”的载体。要以积极组织开展“黄山市级知名品牌”评选活动为抓手,加大名牌产品培育工作。一是抓好规划编制,明确培育目标。建议市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整体设计、系统推进,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创新机制、开放集成,多方联动、协调配合”的思路,科学编制《黄山市实施品牌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分年度名牌培育发展计划,对全市品牌建设进行科学指导,宏观管理。各地要按照规划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分别编制子规划。二是创新方法,不断拓宽品牌培育的路径。一要“做大做强”,对我市重点企业和品牌产品,给予重点培育、重点扶持,鼓励知名品牌利用品牌资产进行扩张和延伸,促进规模企业早出品牌、多出品牌。二要“外联内合”,一方面,通过贴牌生产等方式,加强同国内、国际一流企业的合作,直接学习他们在品牌建设上的成功经验,逐步打造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利用自身产业优势,鼓励同行业或同产业链企业联合,“抱团”创品牌。三要“整合集聚”,发挥我市产业集群的优势,通过产业园区的整合和提升,促进企业空间的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建成一批先进制造业基地,创建区域产业品牌。四要“梯度开发”,使我市的品牌产品形成合理的梯度结构,做到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成长一批。三是精心组织开展“黄山市级知名品牌”评选活动。基于我市目前经济总量低,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申报安徽名牌、中国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受到不少限制,建议把一批骨干企业的特色工业产品、农业产品、服务类产品纳入“黄山市知名品牌”评价范围,先行打造一批市级知名品牌,进而积极扶持、培育,做大做强,为下一步争取实现中国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零”的突破打下基础。
(四)以增强自主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品牌兴市”的实力和活力。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优势是企业强化品牌建设的底气和实力所在。一是激发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黄字〔20__〕26号)和“工业20条”等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瞄准国内外先进产品积极开展质量赶超和攻关活动,开发各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层次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改造落后装备,完善技术保障手段,努力增强产品的更新换代能力,争取在各个优势产业都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二是努力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继续抓好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质检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为品牌建设和块状经济发展提供高效和便捷的服务,努力使黄山成为创新的“洼地”,推动“黄山制造”向“黄山创造”跨越。三是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工程实施。切实完成重点领域技术研究开发和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两方面任务,优先发展21个重点产业、行业的技术和产品,启动实施制造业信息化、车用仪表及电器、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循环经济示范和旅游业信息化等5项重大科技专项,着力抓好创新主体推进工程、创新成果推广工程、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等4个工程建设,支撑率先崛起。
(五)以加大质量监督和品牌保护为手段,努力营造“品牌兴市”的良好环境。一是进一步加大打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的力度。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商标、专利、商号等知识产权的保护,重点打击假冒、侵权知名品牌的违法行为。二是加强对重点行业的产品质量监督。继续完善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开展经常性的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活动,加快建立质量信用等级评价、信用监督、失信惩戒制度。开展质量守信企业创建活动,建立和完善质量白皮书定期制度。三是建立健全品牌保护机制。鼓励企业成立商标、商号保护自律组织,积极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形成企业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的保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