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化建筑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建筑设计;设计前期;智能化;需求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建筑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建筑设计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新需求。在这个告诉时代,在建筑设计中除了传统的环境要求,还需要各种设备的快速使用,方便人们,而新功能的实现就需要对智能化加强。智能化可以表现在多种方面,我们在许多建筑中也实现了智能化,比如说办公大楼里的自动化、通讯化设施,这都是完善建筑的表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
一、现状
在我国传统建筑风格理念中,主要是针对人们传统需求,忽视了现代智能设备需求。随着技术的发展,在建筑中假如智能化元素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建筑设计之初,我们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将智能化融入到设计中。目前许多建筑公司都涉及到了智能化,但是由于建筑前期的设计不足,所以在施工中不能顺利进行,这就导致施工的延缓,在这些问题出现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相关的漏洞。根据我国建筑行业现状来看,将智能化设计加入到建筑设计前期是值得研究的,许多专家也开始投入到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建筑设计前期突出问题
在建筑设计前期设计不完善,后期施工许多层面出现偏差,难以实现,所以我们应该对建筑设计前期突出问题进行了解。
(一)智能化机房面积小
智能化机房一般包括中央控制机房、通讯机房等等,但是目前智能化机房普遍较小,而且不能满足智能化管理的要求,机房面积过小,许多系统考虑不全,容易发生事故,在建筑设计中没有考虑给机房预留位置,所以这也是造成智能化机房较小的原因。智能化机房作为实现智能化的重点区域,面积过小许多功能不能实现,位置也不对。机房内布局不能满足各方面需求,我们应该尽早改进。
(二)弱电间面积、位置不能满足智能化设计
在弱电间的设备需要分别设置,如果弱电间面积过小将无法实施。由于弱电间面积和位置不能满足智能化需求经常造成后期智能化建筑不能正常进行。由于弱电间需要防止机柜,所以对于弱电间的预留空间是非常有必要的。除了弱电间需要说明,还有就是走廊过道。走廊过道的空间在早期建筑设计中往往被忽略,这就导致除了高度要求外,还有智能化系统需要占据的空间不足。在走廊上的空间考虑中缺乏对风道、水管等位置的预留,还有就是大量的弱电综合布线。由于这些预留空间的不足,经常会影响之后的建筑工程和使用。我们不能为了节省空间就忽略各种空间预留,这也是为了保证空间之间有着一定的通道和建筑内部的环境。
(三)智能化系统需求考虑不周全
首先强调的是停车场入口,在建筑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系统安装需求,读卡器安装装置考虑不周全,有许多安装在坡道上,导致停车不能安全进行,还会导致因为环境因素的破坏。许多特殊的智能化子系统都没与相应的制作室,设计不完善。在许多拥有媒体会议系统的办公室中,可能会造成技术参数不足等问题,从而影响之后的使用。建筑空间设计中不能合理考虑智能化需求已经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所以应该重视这一点问题。
三、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经过分析研究提出了以下三点解决措施。
(一)扩大机房面积,增加预留
智能化机房需要多方面考虑布局,针对防火防盗和其他运用系统进行合理性布局,这就要求我们对机房面积的要求是不少于八十平米。机房各部分面积妥善安排,根据不同使用功能进行不同的安排。将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后,可以根据各房间所需要的面积形状进行不同调整,尽量减少相关占地面积的使用损失,增加对建筑设计前期设计理念的相关概念,对机房进行空间预留。机房需要保持绝对的安全,安全设施上不能有任何偏差,争取做好全面保证。这些都应该在建筑设计前期进行整体考虑,避免在之后出现意外。总之,智能化的真正实现就要求建筑师设计时进行研究确定。
(二)弱电面积的综合考虑
针对弱点面积,我们应该重视在建筑设计前期的弱电面积空间设计,这在以后的使用中有很大的影响。在弱电间还是走廊,有关弱点使用方面的设计都应该保持整体布局。在智能化上,首先就要考虑安全报警装置的合理布局,还要考虑吊灯的美观等,这都要求我们在建筑早期设计时对智能化有关的需求进行分析,尤其考虑以后维修时是否方便。在吊灯的安装上,一定要确保节省空间,保证空间的整体结构和人们的视觉效应,这都是对弱电面积的有效措施。
(三)周全考虑智能化需求
这里可以提出的改进意见有很多,我们经过研究也有许多工程都已经融入了新的设计理念,这也说明智能化元素加入到建筑早期设计是正确的。在停车场入口不光考虑系统安装位置,还针对安全问题和方便出行将读卡器安装在坡道下面。在任何场合都有可能用到智能化设备,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不能离开智能设备,比如说大屏幕显示系统,在会议室还是学生教室都能用到。由于很多系统设置不足也会出现许多问题,但是在建筑设计前期,如果能够结合智能化需求就会达到更好的效果,进行更多智能化方面的设计处理。
四、结语
信息化时代下,无论是哪个行业都应该开始对智能化进行研究,在建筑行业也是,只有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智能化,考虑智能化需求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目前,建筑设计中对智能化考虑还不足,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在这方面进行努力,这不是单项考虑,需要综合考虑,只有将各个专业很好的融入进来,认真思考相关问题,不断做出分析研究才能更多的解决其中遇到的设计问题,顺利发展出新的智能化大厦。
参考文献:
[1]王健.医院智能化系统设计需求分析[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09(7):4-5.
[2]郭旭生.智能建筑智能化网络设计的几点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5(3):46-47.
1.1串联式平面布局
利用交通走道(直线型或曲线型)将规模、形态各不相同的观众厅空间和休息空间及其他附属空间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空间序列,如图1所示。各观众厅可接触排列,也可相互分隔,由单独线型空间加以联系。观众厅外墙面和内部空间视觉特征一般呈现重复、渐变、类似、交替或个性等特点。串联式空间组合方式具有较强的空间导向性,组合方式简单,交通流线明晰。但由于观众厅疏散口一般直接面对交通走道,在观众人数较多时,空间交通负荷过大会影响观众通行。针对串联式组合普遍存在的这一问题,解决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基地面积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扩大交通面积,将线型交通走道设计成街道的形式,通过街道宽度、墙体曲直或颜色等的变化,形成层次感及趣味性十足的交通空间,再基于信息、生态等技术的应用,形成电影文化临时展地,供人们休息交流;二是在两个观众厅之间设计交通通道,直接与室外相连,成为退场人流的疏散口,观众可根据自身需要,既可直接退出影院,又可回到大厅进行其他活动。此外,为诱导人们的消费活动和观影行为,串联式组合一般将交通走道设计成直接面向公共场所的玻璃盒子,成为城市空间的延续。例如英国建筑师蒂姆•福斯特设计的三环电影院(图2),位于伦敦最繁华的场所之一,设计时将门厅设计成伸向街区的玻璃透明空间,并且用一个高悬的门廊屋檐来遮阳,门厅内设计酒吧和休息厅。无论是门厅内的经营内容,还是其朝向周围社区开放的姿态,都吸引了大量观众,被认为是最具感染力的电影院之一。
1.2集中式平面布局
将影院各功能空间通过中厅、交通走道加以组合。中厅面积较大,为主导空间,其他部分则围绕中厅展开(如图3所示)。这种组合方式的特点是空间向心性增强,方向性弱化,中厅承担人流集中和疏散双重功能。集中式影院空间组合的信息流具有明确的控制中心(中厅),信息的传达须经该中心的疏导,影院信息呈现出网状发散的特点,增强了对影院内部事务掌控的能力,对内部人员行为具有较强的指派性,增加了影院效能和安全性。由于观众厅空间方向各异,放映厅、办公用房等其他辅助设施位置不如串联式组合那样明确,空间流线也较为复杂。对于规模较小的影院(观众厅数量小于4),可将中厅和休息厅结合起来,设售票区、卖品部、电影衍生品展柜及开放式餐厅等,由于观众数量较少,不需要另设观众厅而设直接对外的人流疏散口。但对于较大规模的影院,由于人流量大,需根据影厅特点将其分类组合并加以标示,例如儿童放映区、老人专场、好莱坞放映区、VIP区等,并且需将休息厅围绕每组影厅加以分散布置,且必须根据人流量特点设计相应的人流疏散口,其设计方法可采用串联式组合中两影厅之间设计出入口的方式,也可为每组休息厅都设计直接对外的出入口。此外,规范要求每组休息厅必须设计相应的卫生间、办公空间等辅助空间。
2人性化的空间设计
相较于传统影院,信息时代影院建筑既要创造舒适的空间氛围,又要充分调动大众的参与性,因为大众不仅在使用空间,同时也在创造空间。因此,通过扩展影院的服务功能,可以使影院成为多种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满足使用者的多种行为需求。通过建筑手段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创造更加宜人、个性、多元的空间环境,在观众活动与空间形态之间建立起对话机制[1]。
2.1公共空间的生态化
影院长期一直被认为是与“阳光”绝缘的建筑,被设计成封闭的黑盒子,内部大多使用人工照明方式,既浪费了能源,又降低了影院空间质量。信息时代的影院建筑已成为活力十足的公共开放性空间,其氛围的轻松舒适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对观众的吸引力,而自然生态环境被认为是最理想的休息停留空间。因此,阳光、植物等被引入到影院设计之中。北京长虹影院通过立体共享大厅内大面积的玻璃窗让光线投射进来,除增强室内明亮程度之外,也可大大节省照明能源,同时,阳光照在室内,形成奇特斑驳的光影效果,使室内空间的层次感更加丰富(图4a)。国外也不乏重视绿色生态化的设计实例,如加拿大蒙特里尔魁北克实验电影院,设计了露台咖啡店和花园院落,把空气和蓝天带给了这座建筑,使公共空间沐浴在自然光之中,并随太阳的移动而千变万化,这里的树木和露天空间如影院的肺部,驱赶了大多数现代影院建筑里出现的人造天气(图4b)。
2.2观影空间的多样化
信息社会,观影人群逐渐多元化。而影院作为面向各类人群的一种休息场所,需要考虑在静态建筑中融入变换的风格,动态适应不同观影人群的需求,实现对社会文化的开放。近年来国内外建造的多影厅影院,重点应在观众厅空间处理的细节上加以改进。根据观众厅的使用人群,按照其相应的人体尺度和心理需求,选用不同的色彩、主题、形态、结构等元素处理引导空间、装饰墙面或顶棚,实现人性化空间环境的渲染。如中国木偶剧院的小星星影厅(图5),充分考虑儿童的特殊喜好、心理特点,突出“童趣”这一主题,运用绚丽夺目的颜色和活泼的图案来装饰空间,座椅采用明蓝、正红色,顶棚上镶嵌星星图案的照明灯,配合墙面所绘的降落伞和五颜六色的储物格,营造出活泼可爱又带有梦幻色彩、符合儿童喜好的观影空间。
2.3空间装饰的电影文化
影院是大众文化场所,其环境气氛应具有电影文化特征,强化文化氛围的视听觉表达,这是其区别于其他公众场所环境气氛的重要方面。因此,内部空间的塑造一方面应加强电影海报、明星照片等与电影文化相关元素的运用,另一方面应灵活采用多媒体屏幕等信息技术成果和现代艺术表现媒介,增加影院文化的表现力,使人们在使用空间的同时,获得视、听等不同感官体验空间的艺术特点,尽快融入电影文化氛围。北京长虹影院的网络咖啡厅的主墙面绘有早期好莱坞电影的经典宣传画,瑰丽的色彩与咖啡厅红色的沙发相互辉映,与咖啡厅的“网络”主题恰当匹配,营造出个性、年轻、时尚的休息空间(图6a)。又如由菲奇设计公司设计的特拉福德中心UCI影城,通过电子流的投射和图像、声音的展现,无形中为观众营造了一种电影文化氛围(图6b)。
3风格化的外观设计
3.1表皮的通透性
信息时代的影院已成为城市空间体系中的重要活力点,更加注重影院对城市的开放性。传统影院的封闭外形,与城市空间对立,不适用于信息时代。因此建筑表皮大多采用电、玻璃、不锈钢等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光亮材料等呈现交互构成的充满动感和绚丽色彩的图像片断,营造通透性与变幻性的视觉感受。菲奇公司和德国冯•格坎马尔格事务所联手设计的UCI基诺维尔影院,基于内部街道的理念,采用双层表皮的设计手法。玻璃外墙与影院内部结构相分离,使用复杂的拉索和杆件加以支撑和牢固,使观众在未进入影院时即被建筑物内部的绰绰人影和复杂结构营造的虚幻影像所吸引。夜晚时,明亮的楼梯主宰了沿街建筑,内部艳丽并极富动感的色彩使影院成为一个熠熠生辉的巨大招牌(图7)。
3.2造型的变异性
信息时代虚化的空间观对建筑造型设计产生深远影响,打破了传统影院造型审美定式,不断追求扭曲、变异和不确定性,建筑形态千姿百态。并且,随着人们多元审美情趣的出现,对奇特、个性和视觉刺激的追求日益强烈,要求影院设计更加强调个性化和视觉冲击力。北川原温设计的位于东京涩谷的莱兹电影院,屋顶呈波浪起伏,在弯曲盘绕中上升,搭在屋顶上的闪亮的金属镀铝帷幕被拉向一侧,露出入口上方粗糙、缩进的墙角,俨然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态。整个外观如一出怪诞舞台剧布景,戏剧性十足,似乎时刻准备将路人引入电影梦幻世界之中(图8)。
3.3外观的信息化
电影是可视的、可听的、可阅读的,它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向人们传递着文化信息,影院不仅是电影的容器,也是表达电影信息的载体,深究之下,同样具备可视、可听、可读的可能。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在影院外观中的应用,交互构成充满动感和绚丽色彩的图像片断,实现了影院建筑表皮与电影信息符号的一体化和信息符号的虚拟化。美国AmphibianArc公司设计的重庆山城电影院投标方案(图9),电影的场景和思考方法为建筑设计提供了借鉴,这座建筑被定位成可以透过多种知觉感受的实体。电影婴儿期的“拉洋式”盒子作为影院外形回溯的参照,意在引发直观的联想,借助电子看板使得建筑本身如同电影般可供实时观看,但同时又是视觉效应强烈的建筑表达,不断向人们呈现着多样性的影像。在设计过程的终点,生成的是电影之建筑,或建筑之电影,而非建筑自恋的表演。建筑所表达的信息量的增加提高了建筑的可读性。
4智能化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节能设计;问题;对策
近年来,能源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影响很大,改善生存环境,降低能源消耗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对建筑物进行智能化与节能的设计,需要从多方面着手。
1 建筑智能化与节能设计的现状
(一)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现状
建筑智能化是信息产业发展的一种体现与应用,建筑的智能化设计与多个领域的知识有关,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实现建筑的智能化,前期的设计过程占据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智能化的设计原则应该囊括建筑设备的先进性,建筑配套的合理性以及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但我国的建筑智能化设计还存在以下问题。
1、主观设计倾向浓重
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设计的或多或少会加入一些主观的倾向于想法,这很容易导致建筑设计偏离原始的智能化预期标准。常见的主观设计倾向主要有四种。
第一,简单化。在建筑设计中,能尽量采用简单的设计准则,比如,为保证楼宇的自动化系统恒湿,但设计中并没有采用必要的湿度调整设备。第二,形式化。即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没有任何条件的区分,只是将各种技术知识堆砌而成。第三,概念化。设计的概念化主要表现在综合布线设计方面,建筑的水平线缆一律采用非屏蔽双绞线,有时甚至对所有的语音点都采用6类线缆。第四,理想化。即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动态发展,一味将设计过程静态化,忽视外界环境以及系统的多变性。
2、缺乏设计的整体把握
建筑物是为人而用的,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以人为本”。建筑的智能化设计应该以建筑功能为导线,优化各种配置的组织。然而,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为了得到更多经济利益,很多设计者把“最好”以及“最先进”的设备堆砌到设计中,有的设计者只考虑局部问题,没有考虑设计的整体性以及与环境的结合性。有的设计者却以充分的准备为借口,一味增加设备的数量,却并无实用等,众多原因导致建筑的智能化缺乏整体规划。
3、全面掌握建筑智能化设计较难
不同的建筑物,因为用户不同,环境不同等因素,都应该有不同的设备以及运行要求。针对不同的设计要进行量体裁衣,以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相应的设计。要考虑现在,也要规划将来,切忌盲目追寻国外或者其他建筑。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对智能设计的方法把握不准,或者由于业主提出过高的要求,导致不能进行合理的设计。有时候存在硬件上的不足,有时候注重了硬件却忽视了软件的不足,都会导致设计的总体规划与思路存在缺陷,最终导致设计的不稳定以及不能达到预期的标准。
另外,建筑设计过程中科技发展的跟进力度不够,各个子系统之间缺乏相应的协调机制等,都会导致整体的设计过程存在问题。
(二)建筑节能设计的现状
我国的建筑物普遍对能源的利用效率低,相比于同等气候条件下的其他国家,我国的单位建筑能耗要高出2~3倍。建筑耗能、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已经成为我国三大“耗能大户”。要想引导房地产行业从能耗较大的粗放型向能源集约型发展,节能设计是必经之路。但我国的建筑节能,还存在很多问题。
1、我国建筑普遍能耗高。高能耗的建筑会极大地阻碍经济发展,我国的建筑能耗大约占据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并且能耗的总量逐年都在上升,上世纪70年代末,建筑能耗只占社会总能耗的10%,而今年已经上升到30%,这个数字还只是在建造和使用建筑物的过程中能源消耗的比例,如果再加上生产过程中建材耗掉的能源以及和建筑相关其他能耗,建筑物的总能耗将占据社会总能耗的46.7%。如此巨大的能耗量,对社会发展带去极大的影响。
2、高耗能建筑比例大。自然界中很多能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而建筑设计则需要用到很多不可再生的能源,因此,大比例的高能耗建筑会加剧能源危机。我国每年大约要新建房屋20亿平方米,其中99%以上都是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面积的采暖能耗大约是发达国家建筑的3倍以上。
3、建筑节能的技术和状况落后。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很多发达国家就在建筑节能技术方面做相应的研究,而我国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建筑节能比较落后。比如,我国建筑的外墙的传热系数是发达国家的3至5倍,外窗传热系数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等。
2 我国建筑的智能化与节能设计
(一)我国建筑的智能化设计
针对我国建筑智能化设计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
1、掌握智能设计的原则和目标
进行设计之前,设计人员要了解建筑智能化的标准以及目标。智能化建筑是为了创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因此,智能化建筑的温度、光线、空气、计算机网络、办公家具、休息空间、外部环境等,要经过巧妙的构思。比如,智能化设计时尽量不要采用大进深的平面布局,对于进深大概控制在10米左右,同时要保证办公区有充足的光线以及室外景观。对于外墙的设计,可以将其布置成凹凸状,设置带有自然风味的休息角落,避免做固定扇的外窗等等。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 设计 节能
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尽管我国能源储备相对较多,但人均能源量相对并不高,处于能源相对缺乏状态。节能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节能需要从每个人做起,同时,也需要从根本做起。采用智能化设计建筑就是从根本上做到节约能源。作为二次能源的电能供需矛盾近年来越来越突出, 能源的缺乏已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减少建筑的用电,就很大程度的做到了节能的效果。我们可以从建筑的空调系统、电动机及风机的节能设计、照明节能设计及控制等方面节约电能,做到建筑智能化。
1建筑智能化与节能设计的发展历程与目的
智能化建筑通过对建筑的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她们之间内在的关联的最优化考虑,来提供一个投资合理的但又拥有高效率的舒适、温馨、便利的环境。
1.1建筑智能化的历史
智能建筑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美国,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特市的一栋智能大楼实现自动化综合管理,大楼内的空调、电梯、供水、防盗、防火及供配电系统等都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栋大楼开启了智能建筑的大门。之后西欧与日本都对智能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其作进一步的研究。法、德等国相继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20世纪90年代初建成各有特色的智能建筑。我国台北和香港在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也建立起了高标准的智能化大楼。
1.2智能化目的
智能建筑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建筑环境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技术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
2建筑智能化与节能设计手段
2.1通过建筑空调系统节能设计
大型建筑包括商场、写字楼、行政楼等都是人群相对较多的地方,为了舒适、高效的办公,这些建筑几乎都安装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耗能量极高,至少占建筑总能耗的50% 以上,系统节能潜力是巨大的。采用智能设计方式改善空调系统的耗能量,则必将会有很大程度上节省能源。节约空调系统的耗能,对建筑节能设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减少空调系统的耗能量,从空调系统智能化入手,有效提升空调机组的工作效率,减少共条机组台数。确保智能设备能够对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温度进行检测,得到处数据并进行相关处理,将数据反馈促进空调自我调节,进行智能化处理。另外,对空调水系统流量的进行良好的控制也可降低空调的耗能量。空调水系统耗水量增加一方面对于水资源是一种浪费,另一方面对于空调冷水机组、水泵及气体系统设施的耗电量也会大幅增加。减少空调水资源用量对于节能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减少水资源消耗主要手段就是通过水泵改善。通过采用变频技术自动获取水泵运行的环境参数,分析处理数据得到控制参数,进而控制改变水泵运行状态,达到减少水资源应用的目的,减少空调系统的耗能量。
2.2通过照明系统节能设计
任何建筑都不能少了照明系统,从大厅内的装饰灯具到小室内简单大方的灯管照明,都是必不可少的。减少照明系统的耗能量对于节能设计的意义重大。对于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我们既要考虑其实际作用,满足工作、生活的要求,又要满足节约能源的目的,这对于设计者来说是一项高标准的要求。
对于节能的照明设计,首先应考虑照明应做到适地选择照明器械,要考虑实际环境所要达到的光效、色温等要求,其次对考虑光源自身的要求寿命、价格的合理性等。例如,在民用建筑中,主要应用的光源有白炽灯、荧光灯、HID 灯,根据技术的发展,还有一些新的光源也逐渐得到应用,例如光纤照明、LED等。为了视觉美,在公共场所的光源很少单独使用,通常配备具有美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灯具。在灯具的选择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光源灯效好、照明效率高,另一方面注意灯具的配光曲线。要满足这两点要求,就需要设计者对光源应用地做好充足的调查,例如计算室内空间比,进而确定用宽、中、窄光束的照明灯具,再根据房间中天花板、墙面以及地面的反射系数,求出所选用灯具在该房间的利用系数。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光源浪费,做到合理应用资源,避免资源浪费。要做到智能照明,就要借助不同的控制方式和控制元件,对不同时间、不同环境的光照度进行精确设置和合理管理,实现节能。智能照明采用自动调节照度方式,充分利用自然光,最大限度的节省照明系统耗能量,达到智能建筑节能设计的要求。
2.3通过建筑设备电动机及风机的节能设计
风机、泵类等设备在建筑中是必不可少的,经过调查得出结论,这些设备的耗能量以及维护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智能建筑从其方向上入手能够得到很好的节能效果。做到节能,一方面,从基础入手,采用设计效果好的产品,低耗能、高效率的产品,从一开始就减少耗能多的设备的应用。另一方面,在不影响现实要求的情况下,调机等的电动机转速,从而实现节能的效果。通常可采用变频调速、调压调速、电磁调速、变极对数调速、串级调速(或转子串电阻)、无换向器电动机调速等方式进行智能调节。
2.4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化节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将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以及人流量能量,合理的利用到建筑设计中是建筑设计师一直追求的目标。利用自然资源,将其转化为可利用的电能、热能等对于建筑智能化与节能设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某地铁站采用新技术可将地铁密集的人流量所带来的动能转化电能。通过设备将人们踩在地板上的冲击力所带来的动能收集,并将其采用相应手段转化为电能,可用来提供相应照明等系统的电能供应。建筑入口照明灯开关采用声控或是明度控制等都是对自然资源充分利用的手段,这样减少了照明灯不必要的浪费电能的机会,同时也对光源的寿命有一定的延长作用。
3智能化与节能意义
建筑智能化与节能设计可减少控制环节,提高整体建筑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智能建筑的投资是一种重投资长收益的模式,相对轻投资多维护的模式来说,对于开发商和业主根据有商业吸引力。智能建筑采用先进的科技来更准确的调整和控制, 即“主动节能”,运用高技术实现建筑设备系统的优化集成,实现了节能调控,确保了高效运行。
4结语
建筑智能化是建筑业竞相追求的目标,是推进建筑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节能设计对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在经济高速发展同时追求低碳、低维护的21世纪来说,智能建筑与节能设计的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智能化与节能化要求设计者以实际为中心,追求经济性、环保性、安全可靠性以及高回报性。只有做到合理性,才能够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减少能源的浪费,维护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能够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为社会乃至世界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茅荣. 探讨建筑智能化与节能设计[J].科技专论.2012
在进行节能优化设计时,应先将与建筑物基本功能实现无关的耗能方式加以总结,然后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节能方式。其常见的无用耗能方式如传输电缆线路上的耗能、变压器的损耗等,其耗能量较多,对建筑物的功能实现却无任何帮助,是建筑物能源利用的极大损失。
2节能需优先考虑环境保护
随着能耗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公众对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加深。节能的优化需以环保理念为主。在进行节能设计时,需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及实现综合性效益为目的,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技术,选择经济适用、节能环保且安全可靠的优化方案。同时应严格控制节能成本,适当选择节能设备,保证在预算范围内实现节能效果。
3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在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上做了很多努力,然而其实际使用仍未得到预期效果,仍存在多个问题亟待解决。其主要表现为:首先是在质量安全监督上存在漏洞,因电气工程师在进行节能优化时,对其技术的应用仍缺乏实践性,造成节能技术在建筑电气上的实用性不强;其次是在设备使用上,智能化建筑电气缺乏自动化、智能化电气设备及其附加设施的使用,再加上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应用仍不够成熟,因而优化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受使用设备的限制而无法充分发挥节能效果;另外,目前我国在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总体规划设计上缺少综合性的协调工作,采用的优化方案缺乏科学性,进而在真正执行时效果不理想,没有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4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优化策略
1)供配电系统的节能优化策略研究。在进行智能化建筑的节能优化方案制定时,需总体把握建筑中用电设施的功率大小、负荷容量及其布局分配等信息,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供配电节能设备,在确保用电设备在正常工作前提下最大化地降低能耗损失。由于变压器的电能损耗是供配电系统中的主要损耗形式,故可先从变压器入手实现节能优化。首先应依据变压器所带负载情况,在成本可控的范围内,将负载加以合理分配,并选择与驱动负载能力相符合的变压器,从而充分利用变压器,减少能耗损失;此外,应将处于同一个变电站的变压器实行并联工作的方式,并根据所带负载随时调整其投放使用的数量。另外,还可从减少电路线路上的电能损耗方式实现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优化。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线路上的电能损耗约占输入电能的4%,其中造成其电能损耗的原因主要是建筑物中所选用的供电方式以及线路本身的导线截面。在进行节能优化时,可选择电阻率值相对较低的导线,如铜、铝材料的导线,在符合经济节约的前提下,在负载用电量较多的一、二类建筑物中以铜导线为主,而在负载量相对小的三类建筑物中则使用铝导线;另外,在布局线路时,尽量缩短导线的长度,并避免弯路线路。
2)对建筑物内照明系统的节能优化策略。建筑用电中照明占据绝大多数用电量,因而可从照明系统优化方面实现电气节能。在建筑照明中,照明设施所消耗的电量与其所使用的照明方式、照明时间、设备功耗、建筑总面积、照明设施使用数量以及发光效率等直接相关,因而对照明系统的优化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首先是照明设备的选择,应优先考虑高效节能型光源设备,尤其是发光效率高、功耗低、耐用时间长的光源;其次在光源所需配件上,如镇流器、触发器等元器件上,应首选功耗低、性能好的设备;另外,应合理分配照明时间,利用光线、声音等感应控制方式控制照明回路的开关,避免不必要的照明浪费;最后在建筑物的设计上,应充分使用自然光,并选择透光性强的玻璃或门窗,在照明系统的电路设计上也应以三相四线方式为主,从而实现最大化地节能供电。
3)关于建筑物用电梯、通风建设、空调以及供水系统的电气节能优化策略。在建筑电气中,电梯、通风、空调及供水系统的用电量也是不容忽视的。针对建筑物中的运行电梯,应合理选取其型号及与之功率相匹配的电机驱动,并尽量考虑小机房的设计安装;在通风建设方面,应切实考虑到电能资源需求量的不同,同时兼顾到风机等使用设备的参数要求,选择合适的且性价比高的设备;然后关于空调系统的节能优化,因考虑到空调耗电量大、功率高等特点,在选择空调时,应首选节能环保型的水源热泵式空调,相比于传统的空调,其运行效率高、污染小。在空调的使用上,应合理设定其工作模式,避免电能的过度损耗;最后在供水系统的设计上,应优先选择无负压作用的供水设备,其不仅可实现节能环保,而且对水质也有一定的净化效果。
关键词:现场总线控制技术FCS;LonWorks;BACnet;智能建筑;设计与实用性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as the sample of LonWorks、BACnet technology from FCS, Fieldbus Control System which is in rapid development and wide use in Intelligent Building design, to expound the design principle and objective of building intelligent design。The specific technical of FCS and project sample are combined into functionalism discussion that needs to be attend in building intelligence system design.
Keywords :FCS, Fieldbus Control System; LonWorks;BACnet;Intelligent Building; Design and functionalism
1 前言
FCS, Fieldbus Control System现场总线网络控制技术是楼宇自控系统主要的组成,也是建筑智能化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其任务是通过开放式现场总线控制网络平台对建筑物中的系统、设施及设备进行端口到端口的控制。
楼宇自控系统中,通过使用现场总线技术对网络实现统一管理和调度。与传统中小型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和分散式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DCS,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相比,FC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抗干扰能力较强、处理能力卓越等优势。
2 设计与实用性
现阶段的建筑智能化设计以满足建筑维护及客户的需求,择优性价比高的智能化技术和智能化产品进行系统集成,并未有突出系统集成的重点。当今形势下的智能建筑集成应该以节能、节约、舒适为侧重点,但这与各类建筑不同的智能化需求有着紧密的联系,如何在智能化的设计与实用性间做到最优博弈是关键之处。
最优建筑智能化设计应该以智能化控制建筑环境中物理或自动化的方式,达到设备系统最佳状态的运转,但是同时还需要设备、系统、材料、空间使用、施工、人为感官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就会难以避免的造成智能化设计与智能化系统的实用性相脱节:系统设计过于冗繁,集成工作量庞大,且远超过建筑所需控制范围;网络主干、集成控制技术部分设计缺少可扩性、开放性和灵活性,无法为建筑未来可能需要的系统扩充奠定良好的基础。而现场控制总线技术是很好的标杆,帮助衡量建筑中各系统的协调和集中管理,本质在于现场总线技术是集计算机自控技术、通信技术、集成电路技术及智能传感技术的综合,基于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自动化系统网络结构即能使各系统中硬件通过数字信号得以灵活控制,又可以将整个系统的实用性赋予前瞻性的剖析。
如何缩小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实用性的脱节也是设计时最应注意的问题,由于现阶段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使得智能化设计与施工还没有一整套十分成熟的技术,首要重点应该在确保经济、实用的同时,考虑节能、环保的设计。
本文以总线控制技术中最为广泛应用的LonWorks、BACnet技术为例,阐述其技术特点、控制原理及在具体工程实例中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所要达到的控制目标。
3 技术特点的应用
3.1设备集成管理
LonWorks技术更能体现“信息集中,控制分散”的特点,即平面式网络拓扑结构,多用于下层构架(控制器与设备)节点间的控制,具有较强的控制核心器件的技术(Neuron芯片技术)[1],主要以LonTalk通信协议为主。它的优势在于:可以建立相互独立的控制网络,做到整个网络通信不受个别节点故障的影响;而BACnet技术措施是以分层式网络拓扑结构为基础,多应用于上层管理结构(人机界面),规定设备间互通的规则并向上层传输大量的资料,对比LonWorks1.25兆位/秒的最大传输率,它的最大传输率可达10兆位/秒,并且有6种支持的通信协议。LonWorks和BACnet对比总线技术中的其他技术优势在于具体有广泛统一的通信协议技术,随着智能建筑的广泛应用,系统规模的增大,被控对象的不断增加及分散,二者可以应用于同一个智能系统中,各尽所长,BACnet作为基础的协议框架和网络模型,LonWork则作为实现控制的直接手段。在BACnet与LonWork共存的集成系统中,
智能建筑对比普通建筑,核心在于集成,总线控制技术则像是集成的核心控制与设备之间的血管连接,必不可少。普通建筑、部分集成建筑与完全集成建筑的生命周期花费比较(表1):
生命周期花费部分 普通建筑 部分集成建筑 完全集成建筑
对比首次成本 $75,000 $78,000 $33,000
修改、升级和添加 $129,379 $126,379 $88,052
运转和维护 $21,250 $5,250 $3,750
通用费用(水电空暖) $200,000 $179,400 $179,400
净现值 $2,325,232 $2,074,091 $1,773,493
比较完全集成建筑 +$551,739 +$300,598
表1:普通建筑、部分集成建筑与完全集成建筑的生命周期花费比较[2]
可见完全集成建筑在各项对比中都要比普通建筑花销少。与部分集成建筑相比,只有在通用费用(水电空暖)花销上等同,其它费用也都少于部分集成建筑。可见,集成建筑在首次成本花费、升级花费、运转和维护花费上都有很大的省钱优势,也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快捷、节省人力物力的控制。随之孕育而生了基于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建筑能源管理系统BEMS(Building and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3.2 控制原理
3.2.1能源监控
顾名思义,建筑能源管理系统BEMS是对建筑物消耗的能源进行监测和控制的管理系统。而建筑物中能源的消耗是涉及多种因素:人类活动、环境影响等等。因此,在高度集成的建筑能源管理系统BEMS设计中,往往要将这些因素作为被分析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再通过系统分析的设置数据控制具体设备。以门禁控制系统所读取的数据为例,可以根据室内人员数量等信息结合日光传感器等一系列传感器测得的数据计算出室内照明、空调、通风等的舒适值及节能值,再通过管理系统的控制平台发出指令,经过以太网络的高速传输将控制信息传递到每个控制节点进行控制。
3.2.2空调系统
单独以空调系统控制为例,LonWorks技术可以实现对温度、湿度、新风、回风、排风、甚至室内二氧化碳含量等监视:LonWorks控制担当了各类数据与信息的传输媒介,采集感应装置所读取的环境数据,预先编排风机、风门运行程序,通过回风温/湿度、室内空气质量等信息回馈与设定值的偏差智能调节经济的运行状态,再将调节命令输出到各类具有串行芯片的控制器控制阀门、开关等设备。
4 工程实例
4.1 工程简介
广东省环境监控中心占地面积5857m2,总建筑面积为15600m2,监控中心大楼层数15层,大楼高56.8m。监控中心大楼是全省环保系统的数据中心 、网络中心、环境状况监控中心、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现代化智能楼宇技术可以更好的实现大楼监控中心的功能。
4.2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
广东省环境监控中心智能化系统设计中楼宇自控管理系统(BMS)上层管理层和集成层应用了现场总线技术BACnet,现场控制层通过网络控制器、LonTalk协议连接6部DDC现场控制器,接口协议采用RS485。楼宇自控系统设备构成主要包括系统服务器、工作站、打印机、现场控制器、应用软件、通讯接口及线路、配套传感器等。系统采用两级网络结构,系统服务器/工作站为网络管理层,控制器(DDC)为现场控制层。系统的监控对象主要包括给排水系统、照明系统、安防系统(网关接口)、消防系统(网关接口)。
系统上层管理层和集成层的设计应用BACnet的原因是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防系统等第三方设备与建筑管理系统实现无缝连接,以及系统上层满足传输大量信息的需求。现场控制层设计应用LonTalk的考虑是基于:LonTalk网络拓扑结构灵活性便于系统未来的扩展,可以使用总线、星型、环型、混合型等多种网络拓扑结构,也可根据信息采集点的布局结构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可以保证系统上层结构不变,减少了复杂性和工作量。
4.3 工程目标
广东省环境监控中心智能化系统集成设计目标是将给排水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安防系统、照明系统等第三方设备通过第三方接口系统进行二次监测,实现监测、控制和管理的一体化,从而提供建筑物内部舒适、安全、节能的环境,提高维护效率、节约人工成本的物业管理方式。
5 注意问题及设计拓展
5.1实用性
建筑智能化的设计不能单纯盲目的凭借应用技术多少定义,应对建筑本身所需功能、扩展展望、经济合理角度等诸多综合考虑。《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系列标准及规范中,对不同类型建筑的智能化系统配置有详细的规定。设计时要参照标准中配置智能化系统,也要考虑业主的使用需求、根据各系统的控制需求,注意并非只是系统的简单累加,并布线和系统的经济性与可扩展性。对于诸多厂商诱人的方案宣传,设计者需加以区分和识别,采用适合我国国情且满足具体需求的技术及网络标准,以免造成浪费。广东省环境监控中心的智能化系统设计在很多布线细节上都采用楼层间跳线共用的方式,节省布线长度。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配合建筑师和设备工程师开展绿色、可持续建筑理念的设计,以便提高建筑的生命周期价值 (whole life value)。
5.2 施工流程
智能建筑系统实用性不仅与设计本身息息相关,与系统具体施工情况在很大程度上相互影响。智能系统的软件、硬件设备选型,网关、控制节点、人机界面(控制平台)等的设计都将对整个系统的实用性产生重大影响[3]。然而,一些负责设计的设计人员参与施工流程的经验较少,就容易造成设计时忽略上述重点部分,造成不必要的失误。
6 结语
基于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智能建筑是实现建筑系统开放且集中控制的必要手段,为智能建筑系统的控制提高了经济性、准确性、可靠性。智能建筑技术中的现场总线控制技术也将大量应用于绿色、可持续建筑。但我国现阶段的智能建筑投入产出比还处于较低的现状,如何利用先进技术打造出经济、实用、高效的智能建筑,还需要设计者、采购者与施工者继续的紧密配合。
参考文献:
[1]李云,陈建宏等.基于BACnet与LonWorks协议的系统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0,4-1:164-165。
[2] Analyzing the Life Cycle Cost of Integrated Building Systems, Thomas J. Lohner, P.E.At,2007。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解决建议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工程设计的任务就是在工程建设中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出切合实际、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综合经济效益好的设计。从建筑智能化技术引入中国至今,其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它是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应用和体现,涉及多专业、多领域、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作为现代建筑的关键组成部分,系统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设计时应遵循设备选型合理,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系统更应具有可靠性和经济性。
一、充分理解业主的设计需求及解决建议
这个阶段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应该是最重要的一步,它是设计人员掌握设计任务书内容,理解甲方意图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往往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一旦这个环节出现问题,后面的设计工作都将白白辛苦。设计人员在对设计方案进行总体规划设计之前一定要认真分析业主的设计需求,清楚设计依据。更重要的是与业主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反复研讨设计任务书,在讨论过程中不是简单机械的理解业主的设计需求,而是应该结合业主意图和相关设计规范对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同时从专业的角度提出系统需求中的不足,为业主确定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如果设计人员对业主需求不做全面的分析,一味的遵从业主的想法,简单机械的进行设计,就使得设计图和设计说明不全,图纸不能给人建立起清晰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结构,最后将导致设计失败。因为,多数的业主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只有一些子系统的概念,而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结构是需要根据设计人员自己的专业知识、业主的需求书与工程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家的有关“标准”和“规范”才能为业主搭建起来。
在确定设计内容之前,综合考虑项目投资费用、设计任务书、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和GB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等多方面的因素,合理配置,并且进行优化组合,设计出的建筑智能化系统才是最优的。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设计人员自身业务水平的提升以及与业主建立有效的沟通。首先,设计人员需要很好地理解“标准”及“规范”等相关内容,并结合在一起使用,若仅用“标准”而不考虑“规范”,在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文件中就会缺少包括“强条”在内的重要内容,使设计总体内容就不能从建筑本身的结构、系统组成、服务理念和管理思维进行全面设计,设计出的方案不能完全反映业主的需求,因此要做好建筑智能化的设计就应该兼顾“标准”和“规范”。其次,对设计一定不能有怕麻烦,图简单的思想。要不厌其烦的与业主就设计事宜进行多方位的沟通交流,不能按照“常规”“应该”“惯例”的思维进行设计。做到以上两点,在设计的方向上基本就不会出太大问题,为设计的合理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规范性不符合要求及解决建议
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设计文件和设计图纸,设计文件包括该智能化系统方案说明和系统预算。设计文件是设计人员以文字表格方式表达设计思想的方式,是对设计图纸的一种补充说明。设计图纸是设计与施工之间交流的一种语言,通过图纸表达设计意图,完成业主的设计需求。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不规范主要体现在方案设计和图纸设计不规范、设计流程不合理。对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还是精通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的设计人员较少。
(1)方案设计术语使用不规范。在设计文件中存在部分子系统名称及术语用法不标准、不统一、使用不规范,仍有很多采用老的已经废止的名称术语,甚至还有自定义的子系统名称,没有采用国家的“标准”与“规范”等进行统一和规范的语言进行设计,使得方案设计只有设计人员自己才能看得懂。这将导致建筑智能化系统文字方案很难理解,甚至产生歧义。由于设计时不注意使用规范的文字语言表达方式,会给图纸的会审和将来验收带来很多问题,如果各个子系统名称不能很好的与“规范”相对应,在进行工程验收时套用了不规范的名称,那么这种验收就是不够准确和不完整的。
(2)图纸设计不规范。进行图纸设计时主要应遵守两个规范的要求,一个是00DX001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常用图形和文字符号,用于规范在建筑智能化设计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在设计图中的表示方法;另一个是GB/T18229-2000CAD工程制图规则,用于规范在设计图中关于CAD制图的规则。在设计中发现目前各个公司所使用的设备图标五花八门,很多都是自己绘制的象形图标,极其不规范。形成了一种各自为政的局面,造成设计与施工不能互相理解、设计内容不清晰。
(3)设计流程不合理。一旦有设计任务下达,目前多数公司的做法就是把设计任务按照子系统进行分解,哪个设计人员擅长哪个子系统就负责这些子系统的设计,然后再汇总在一起形成设计文件。这种设计方式就像堆积木一样进行机械的设计,这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弱电系统需在建筑物内布置大量的桥架和保护管,以保证弱电连接线路按一定的要求连通,在设计过程中很难进行全局考虑,对项目进行系统集成,造成线材管材的浪费;一些设备的安装位置会产生冲突,导致施工安装困难。
要解决上述问题应从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大建筑智能化企业人才引进力度,招聘一些高水平、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进一步提高本企业建筑智能化的设计水平;
第二,对本单位的设计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参加一些提高设计水平的培训、进修,还应多派设计人员到工地进行实践学习,只有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做出更好、更合理的设计方案;
第三,企业还要充分吸收和引进国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更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在设计和招标时对各子系统的名称必须“标准”化、“规范”化,注意到国家“标准”和“规范”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智能化系统工程正常进行。
三、后续工作跟踪不到位及解决建议
对于设计单位来讲,不是设计任务交差了,拿到设计费就表示任务完成了,还应重视设计后续工作的跟进。虽然相对于建筑、电气、消防、暖通等专业设计来讲,建筑智能化设计要相对简单一些,但我们仍然应邀请专家对智能化专业的设计文件进行会审、修改。通过会审来查找设计的不足,修改后的智能化设计文件再进行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招标。会审不仅要考虑与设计有关的技术工作,而且还要考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其他方面。然而很多单位认为智能化系统不像建筑、电气那样会关乎住户的生命财产那么重要,就会忽视后期工作的重要性。应该提高认识,保持负责任的态度将设计跟踪到底。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之后由施工方进行深化设计,设计方应对施工方的深化设计图、功能说明以及有关技术参数进行认真的审核和确认,设计方应该对整个设计把关并负主要设计责任,保证智能化设计的完整性。
结束语
在科技大发展的今天,建筑智能化系统各项技术都在飞速发展,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全过程包括设计、招标、施工、监理、使用、保修都出现了许多问题,要从源头把问题解决,应特别重视系统设计问题,设计是关键。在目前的众多问题中应首先提高设计质量,设计工作应注意国家“标准”与“规范”配套使用,努力做到精心设计。
参考文献
【1】马誌溪.电气工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设计,综合布线,视频监控,闯入报警,出入口控制,智能灯光控制、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等。
中图分类号:G35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概述
建筑智能化设计总体上要考虑建筑物的安全性(包含出入口的控制,视频安防监控,闯入报警系统),建筑物内能源的节约;建筑物智能化工程施工上需要注意文明施工、安全施工、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以及施工成本控制等各方面的问题,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与各个施工面的沟通、协调、配合等。
二、智能化建筑设计中的各系统
(一)、闯入报警及视频监控系统
对于每栋建筑物来说,其安全性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智能化设计中应分别在建筑、内部的各重要区域、主要出入通道、主干道等处安装报警探头、摄像机,并在管理中心设置报警主机、图像存储设备、图像显示设备等。一方面,通过在各区域安装的报警探头对建筑物内非法闯入行为进行报警监控,通过安装在重要区域,出入通道、主干道等处的摄像机进行实时图像监控,而安防系统中又常常将闯入报警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联动,来达到能够及时、准确的对建筑物安全进行监控,进一步加强了建筑物的安全性管理;另一方面,使用报警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可以改变原有的通过大量安保人员进行不间断的巡查来进行安全保卫工作的模式。管理中心的安保人员通过安防平台的显示部分实时观察可视区域的情况,如有意外及时通知巡查人员紧急赶往出事地点处理问题,同时安防监控系统的存储主机还可以将视频图像存储下来,以备事后调查取证。
近年来,安防监控系统在建筑物安全性上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金融系统安防监控,建筑物安防监控,道路安防监控等等越来越广泛,很多公共区域的安防监控系统中所存储下来的视频图像为公安机关破案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这些图像成了犯罪分子无法抵赖的铁证,因此目前建筑物智能化建设中,安全防范系统成了首要考虑的部分,也是智能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部分。
在安防监控系统设计时我们必须考虑的是:
一、注意重点区域设置的监控点位,要求无盲区,能够进行实时的、全方位的监控、录像,在必要时,可以通过查看存储的图像来作为证据。
二、在非重点区域、公共区域要设置相应的监控点位,要求在发生事件时能够通过所存储的图像追踪、查找到闯入人员的行进轨迹。
三、监控设备的选取要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在能够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尽量为建设方节约成本投入,在非必要的情况下,不能一味追求高品质、高价格,以免造成浪费。
(二)、出入口控制
出入口控制系统也是增强建筑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手段,视频监控系统主要通过实时图像对各个可监控区域进行监视,发生事件时得到及时处理;闯入报警系统则是对于非法闯入事件进行及时的报警通知管理中心的安保人员,安保人员可以一面查看现场情况,一面通知其他安保人员及时赶往出事地点;而出入口控制系统则可以阻止或者延长非法闯入者进入其中的时间,以达到安保人员及时赶到或阻止闯入者逃离的目的。
出入口控制主要包含车辆进出控制以及建筑物门禁管理系统。
首先,很多没有停车场管理系统的建筑,其车辆管理非常困难、混乱,经常发生车辆丢失、抢占固定车位、随意停车等等现象。如果在建筑外墙进出处(主要出入口)设置停车场管理系统,来对进出车辆进行管理,对于有固定车位的车辆可以持卡进出,而对于临时车辆则只有在内部具有空余车位时才允许进入,以避免临时车辆进入后占用固定用户车位或者没有车位时在内部随意停车现象的发生,并且可以防止或减少车辆被盗的情况发生。智能化的停车场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来对车辆进行管理,既节约了人力资源,也避免了很多由于人为因素所导致人情现象发生。
其次,对于每栋建筑来说,其各个区域、通道、房间的进出权限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对建筑进行门禁管理,通过系统管理软件对进出各个区域、通道、房间的人员进行授权,只有合法人员才能进出,非法人员则严禁进出其无权限进出的区域。并且通过管理软件还可以查看某一具体时间某一位置的人员进出情况。对于整栋建筑的管理、控制更加系统、详细、简单易操作。尤其是门禁管理系统与监控系统配合使用,更增加了建筑的安全性。
(三)、综合布线系统
智能化大厦内综合布线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建筑物内布线系统混乱,不仅不易于维护、检修与扩展,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布线系统越来越庞大,线缆越来越混乱,经常出现空中飞线缆、线缆纠结在一起形成线球的情况,以至于进一步增大维护、检修与扩展的难度。
随着智能化的发展,智能化大厦的综合布线系统则要求结构化、模块化,其优点是使得布线系统易于维护、检修与扩展。
综合布线系统包含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六部分。设计时需要作出充分的预留空间,以便于日后系统扩展;施工时各个子系统间应在线缆头尾分别设置标识,方便日后维护人员辨识每条线缆的来源与去向,减少检测、查找问题所需要的时间,节约检修、维护以及扩展成本。
(四)、灯光控制系统、建筑物节能
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量非常大,人为管理时,一方面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另一方面人为管理时由于种种原因,经常会产生大量的能源浪费,而通过在建筑内安装各种感应器、探测器、灯光调节、控制设备等来进行灯光控制、楼宇自动化控制,既可以节约能源消耗,又可以减少管理人员,从而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五)系统集成
建筑物内的管理系统各自独立管理,分散在不同位置,管理起来非常不方便,这就需要将各个不同的管理系统集成在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上,不仅仅可以在统一管理平台上对于各个系统进行整体管理,而且可以进行各系统间的联动设置,从而使得由于某一种原因导致的报警信号能够联动到整个智能化建筑,例如:消防报警联动紧急广播,提醒、通知建筑内人员;闯入报警联动视频监控系统等等。
三、施工
智能化设计完成进行施工时,重难点在于施工现场的设备、管线安装、系统调试以及与各个部门或单位的配合、协调。施工人员要勤于与不同单位进行协调、沟通,积极努力的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决不能拖延以影响到整体工程的竣工、验收等。
项目建设施工中,项目经理、管理人员要紧密注意施工中发生的各种事件,一方面,在发生非自身原因事件时要及时进行工期或费用的索赔;另一方面,要时时注意避免由于自身原因导致工期延误或者影响其他施工方的事件发生,防止被其他公司提出索赔。
[关键词]智能建筑;设备节能;优化运行;控制技术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2-0053-02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很多高新技术的产物被运用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智能建筑就是其中一种。智能建筑是时展的产物,也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一种潮流趋势。智能建筑设备控制技术作为智能建筑设备的核心部分,对于智能建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节能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主流思想,因此也是智能建筑设备控制技术未来发展的目标。
1 智能建筑的发展状况
1.1 国外智能建筑的发展状况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产生了关于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的相关概念。1984年在美国,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大厦诞生。工程师把信息技术引入到了一个旧的金融大厦中,把它改造成了一个智能化的建筑。 改造完成后,这个大厦在经济效益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由此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很多国家也开始效仿这种智能化的建筑模式。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智能建筑现在已经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并且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方式。
1.2 国内智能建筑的发展状况
我国关于智能建筑的概念提出也是比较早的。1986年中国科学院的徐兴声研究员提出了智能化办公大楼的概念。我国政府对于智能建筑的发展是非常支持的,并且制订和颁布了一些条例,来帮助智能建筑向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这些年,智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而且也越来越普遍化。
2 现阶段智能建筑设备节能技术的发 展状况 在我国现阶段大多数的智能建筑中,主要是用以下两种技术来实现建筑设备的节能优化作用。
2.1 能源管理系统
各种计量仪表以及软件程序组成了智能建筑的能源管理系统,系统中这些的计量仪表被安装在各种基本的设备如冷却水泵、风机、制冷机组等上,主要是用于在系统运行时,采集各个基本设备的原始运行数据,并且它还可以帮助实现系统的节能运行。而软件程序在能源管理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中枢作用,对于能源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也是非常关键的。
2.2 智能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技术主要是指通过自控网络对控制设备实行智能化管理的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的节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照明控制主要是指通过照明程序实现自动关灯。
(2)空调和卫生设备等的控制技术通过对空调和卫生设备等的控制来实现节电、节水等功能;对空调系统的节能控制是智能建筑的智能核心,既可以实现有效节能,也可以实现对室内环境温度的自动控制,保证环境的舒适度。
(3)热源设备进行智能控制 还有通过对热源设备的智能控制实施水温控制,热源台数控制等等。
3 目前我国智能建筑节能技术存在的 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智能建筑的建设已经比较普遍了,但是很多智能建筑的智能化水平并不是很高,而且存在很多问题,自然它的节能功能也不是很理想。根据一些调查显示,我国智能建筑技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技术不先进、系统设计有缺陷等。所以即使我国的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很迅速,但是在管理以及设计技术等方面还是不够成熟和完善的。
3.1 设计误差,以及设计缺乏系统性
虽然我国智能建筑设备技术发展的很快,但是由于国内的设计人员良莠不齐,有不少人并不是很不熟悉智能化设备的技术设计方法,不能提供完整的智能建筑系统设计,结果会使得一些建造出来的楼房智能化程度比较低,甚至存在很大的资源浪费问题。当然也有些人会请境外的设计师,但是由于我国的工程实施水平和境外也有差异,所以也不能获得比较好的结果。
3.2 智能建筑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资源浪费现象
智能建筑其智能的意义不仅是它可以使一些事情变得简化方便,它更大的作用是可以使能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所以如果建造的智能建筑没有达到节能的效果,反而使得资源浪费,那么这样的智能建筑的建造就是失败的。而目前我国智能建筑市场存在的一种比较普遍现象就是一些智能建筑项目在建成交付使用后,开通率很低,很多智能系统实际上处于长期闲置的状态,这样就导致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使得投资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3.3 节能建筑工程技术问题比较多
智能建筑设备技术即使设计部分比较完善了,但是在建造时可能会因为建筑工程技术水平比较低,会使得建成的智能建筑设备技术运行中存在严重缺陷,有的或者根本不能开通,因此节能的功效也就无法实现。
4 智能建筑节能优化技术相关问题的 解决方法以及前景
4.1 智能建筑节能技术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
我国的智能建筑由于发展非常迅速,市场和技术管理等方面又比较混乱,因此导致了这些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所以我国应尽快建立关于智能建筑设备的技术标准,完善相关的管理条例,让智能建筑的市场更加规范化。此外,建筑行业也应加大检查力度,建立相关的行业标准以及行业准入规则。当然提高智能建筑的使用率也是非常必要的。
4.2 智能建筑节能技术未来发展前景
(1)现在全世界都在提倡环保,所以绿色能源将是未来的主流能源。而绿色建筑也将是未来的主流建筑发展形式。因此未来的智能建筑在设计节能功效时可以加入绿色能源技术。太阳能技术目前在我国建筑设计中应用的比较广泛,主要是因为太阳能具有污染小、能源取材方便等优势。其它的还有风能,和太阳能一样都是可再生资源。在智能建筑设计中可以考虑使用这些能源,增加能源的利用率,减少高耗能设备的使用,这样既可以让使用者享受到舒适的环境,也可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2)未来智能建筑节能技术除可以利用绿色能源,也可以对一些空调、供水、通风系统的进行节能优化,比如说在选择设备时可以选择一些节能环保、零排放的产品。此外像固体废弃物处理回收再利用也是一种效果不错的节能环保技术,既可以减少能源浪费,又可以减少成本。
(3)材料是建筑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材料技术对于智能建筑设备的节能优化技术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而近些年,很多新型环保新材料问世,比如像高强度轻质材料,透明隔热材料,也进一步促进了智能建筑节能的发展。
5 结语 总而言之,智能建筑设备节能优化运行控制技术对于智能建筑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现代社会提倡节能环保,所以绿色节能也是智能建筑的未来发展方向。只有不断提高智能建筑设备节能优化运行控制技术,才能走在智能建筑行业的前端。
参考文献:
[1]刘辉,冯阳.智能建筑节能技术发展及问题研究[J].山西建筑,2012(29):22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