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十二五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开展本市“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监督是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点工作。常委会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浩任组长、各委员会参加的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在监督工作启动会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和副市长艾宝俊亲自到会,对如何开展好此项工作作了重要指示。殷一璀强调,开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推动五年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是贯彻实施监督法的具体要求,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扎实有效地推进相关工作。
“十二五”规划综合性极强,覆盖全市所有区域,涉及本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此次监督工作举常委会之力,全面与重点监督有机结合,在对《纲要》总体实施情况全面调研的基础上,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分别结合自身工作,确定了为老服务、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公共卫生、旧区改造、农业科技、宗教场所等六个专题深入调研。市人大财经委将这项工作作为市区联动的重点项目,各区县人大开展了本区域的中期评估监督调研,形成了一批调研成果。
《纲要》由市人代会批准通过,为了充分保障代表的知情权、发挥代表的作用,本次监督调研专题组织要情通报会,由市政府向代表通报“十二五”规划中期实施情况,并向全体市人大代表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共回收问卷557份。同时,各委员会也充分发挥代表所在领域的专长,吸收代表参与监督调研,有的邀请代表作为调研组成员全程参与监督,有的召开代表专题座谈会听取了上百位代表的意见。
在“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监督中,各委员会主动深入基层听取意见,并积极探索调研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如,教科文卫委深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网底”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业农村委走进乡间田头;侨民宗委直接走访和座谈听取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意见;财经委组织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赴中国银联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实地视察,召开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和在沪金融市场座谈会,还同步委托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的一线分析师开展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第三方评估。
总体来看,《纲要》实施两年半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经济形势,以及自身转型发展的困难挑战,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扎实推进规划的贯彻实施,并不断根据形势变化拓展、深化和提升规划的内涵,经济增速虽然“换了一档”,但转型发展“快了一拍”,民生保障“进了一步”,创新转型实现良好开局,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市人大代表的问卷调查也显示,代表对“十二五”规划实施中期总体评价的满意率达80%。
今年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编制下一个“十二五”规划的部署之年。如何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是超前谋划我市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为此,就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1、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就是编制下一个五年的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关键在是否符合地情、顺应时代要求、反映人民意愿并切实可行。为此,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总结我市“十五”、“十一五”规划编制和规划实践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扬长避短,在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使“十二五”规划编制更为科学,更加切实可行。
2、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我市未来五年的发展主线。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国务院支持**建设决策部署赋予**的历史重任,也是我市未来发展的出路所在。因此,建议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我市今后五年的发展主线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经济结构的调整,更重要的是发展方式和发展思路的调整,使我市在全国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较好的可持续发展。
3、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同时,不应忽视我市已初具规模优势的特色产业,特别是具有世界市场需求、高科技支撑、有**特色的制造业。如近年来我市通过自发培育逐步形成了眼镜制造、中高压电器制造等尚不被很多人注意的产业,它们在国际市场上已占有一席之地。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和发展后劲综合考虑,“十二五”规划中要处理好这些特色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关系。
4、在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上要力求错位竞争。“十二五”规划编制过程中,要针对有些区功能设置重复、相互过度竞争、有限资源浪费、区与区之间利用优惠政策相互争夺招商资源、争夺税收落地等同构竞争状况,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励在结构调整与产业布局上错位竞争。
5、要充分吸取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影响的教训,积极培植壮大本土民营经济。我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外向依存度高,容易受制于国际经济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编制“十二五”规划,要更加重视发展内生性经济,改变我市经济成分中外资、民营资本长期“一腿长、一腿短”的现象,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更宽松的成长空间。
6、进一步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利用国务院支持**建设赋予先行先试政策的契机,围绕壮大我市经济实力、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拓展对台产业对接和交流合作等重大工作中,加强体制、机制和战略创新,要继续加强政府职能转变,思考政府在大发展、大开放、大变革中的角色定位,进一步推进政府管理方式改革,努力提高政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稳步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十一五期间粮食播种面积平均每年增长1.05%,2010年达到16.48亿亩;粮食总产量每年增长2.44%,2010年达到5.46亿吨。十二五期间保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通过优化粮食品种结构和提高单产水平,保障我国粮食自给自足。我们认为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提高粮食单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种子在对单产增加的贡献约40%,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60%水平,种子行业在十二五期间会得到较大政策扶持。
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促进农业高效发展
十二五期间,政府深入实施《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加快构建“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传统产业,促进生产要素在空间和产业上优化配置,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我们认为在政策支持下,畜牧业、种植业在十二五期间会实现较大的突破,规模化养殖比例有较大的提升。
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带动肉、奶等产品的消费
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919元,十一五期间每年保持8.9%的平均速度增长。农民收入的增长带动肉禽奶消费量的增加,2010年肉类、禽蛋、奶类、水产品总产量分别为7925、2765、3780、5373万吨,过去五年平均增速分别为2.69%、2.55%、5.7%、3.98%。十二五期间预计农民收入保持7%以上的增速,对于肉类、奶类的消费能力会继续提高,推动规模化养殖发展。
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未来有望快速成长
目前休闲农业年经营收入超过1200亿元,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已成为一些地区壮大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到2015年,休闲农业有望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居民休闲需求的民生产业,缓解资源约束和保护生态环境,成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新型业态。
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农业行业“增持”评级,重点关注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相关龙头公司:关注受益粮食安全的隆平高科(000998)、丰乐种业(000713)、北大荒(600598)等;受益消费升级的顺鑫农业(000860)、新五丰(600975)、大康牧业(002505)、大湖股份(600257)、伊利股份(600887)等。其中,我们将重点点评一下大湖股份和顺鑫农业。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客观性和实践性。
1、体现战略性。对“十二五”期间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等重大问题进行系统思考、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充分体现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
2、体现前瞻性。综合研判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趋势,正确把握所处行业领域发展动态,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对“十二五”的发展作出前瞻性安排,提出具有竞争力的目标和措施。
3、体现客观性。立足“十一五”发展基础,紧密结合自身优势和资源现状,务实规划“十二五”的发展,既防止把现有业务简单堆砌成“规划”,又防止脱离实际“为规划而规划”。
4、体现实践性。确保战略规划有权威、可执行、能落实,集团公司及各级子公司发展应符合、服从集团整体发展战略。同时,战略规划应适应宏观形势和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变化,按规范程序适时作出修订和调整。
二、省属企业“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
“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应把全集团作为一个整体纳入编制范围,以2011年—2015年为规划周期,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企业概况。如企业的历史沿革、业务范围、近年来主要经济指标、子公司结构、治理结构等。
2、企业“十一五”发展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3、企业“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
4、企业的战略定位和主业方向。重点是明确主业。按照“有进有退、优进劣退”的原则,进一步精干主业。结合实际确定企业主业(不超过三个),并可再明确一至两个重点培育的其他优势业务。主业和优势业务原则上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标准(附后)中的行业大类列示,尽可能列示到中类或小类;主业和优势业务确实难以用标准分类的,亦可结合实际作出具有明确内涵的概括归纳。
5、企业“十二五”发展目标。既提出数量指标,又提出质量目标。具体指标、目标由省属企业结合实际自行确定。
《广东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二五”规划》
建立健全重点产业、行业、产品以及社会事业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联盟)标准体系。
争取落户广东的国际和国家级TC/SC/WG达230个以上,建设省级TC/SC200个以上,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000项以上。累计创建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示范区650个以上。每年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的产品达1300种以上,87.5%以上主要工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1350家规模以上企业创建成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建立重点产业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政府部门、专业研究机构、产业集群和企业形成联合应对体系。指导500家重点企业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和防控体系。
累计建设60个服务全省现代产业体系的国家质检中心。建设150个服务于产业集群、专业镇及产业园区标准制修订、质量检测、技术研发的省级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一批以省级技术机构为依托的重点检验检测基地。重点建设集国内外标准采集、加工、研制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广东省标准馆,力争标准馆藏量达240万件。
《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广东省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广东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广东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
《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
《广东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二五”规划》
《广东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广东省“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农业发展
《广东省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到2015年,森林面积达到15700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5.5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8%,森林资源综合效益总值达17600亿元,建设7000万亩以上生态公益林和5640万亩商品林基地。
《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建立满足我省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及质量安全监管需要、结构合理的农业标准体系,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450项以上;新建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50个;创建以增强农业综合实力,发展县域经济为主的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10个;培育100个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达标率达到95%以上;培训5000名以上农业标准化人才;新增广东省名牌农产品100个;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争取每个县市至少有一个地理标志农产品。
安全生产
《广东省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到2015年,企业安全保障能力和政府安全监管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全面改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更加完善;事故总量、死亡人数持续下降,较大以上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工矿商贸就业人员的伤残率及职业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
环 境
《广东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在95%以上,75%以上的国控、省控断面水质按功能达标,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保持在90%以上,跨市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8%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二级的天数占全年比例保持在95%以上(按现行评价指标体系);森林覆盖率达58%,森林蓄积量达5.51亿立方米,自然保护区陆域面积占全省陆域面积7%以上,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平方米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达90%以上,其他地区达65%以上);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大幅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达90%以上,其他地区达75%以上);放射性废源(废物)和重点监管单位危险废物全部得到安全处置;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0%以上,重点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65%以上;县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硬件达标率达85%以上(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达100%、其他地区达80%以上);县级环境监察机构标准化建设硬件达标率达70%以上(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达90%以上,其他地区达60%以上)。
《广东省“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5年,年总产值达6000亿元,其中,节能产业年产值达到1800亿元,环保产业产值达到4200亿元(环保设备及服务业产值1500亿元,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2700亿元)。着力培育若干家产业竞争力强的节能环保龙头骨干企业,到2015年,力争年产值超50亿元的企业达10家,超10亿元的企业50家以上。
《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
到2015年,全省在园幼儿达到290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0%,其中珠江三角洲发达地区达到9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各县(市、区)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300万人以上;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286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全省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
国家能源局煤炭司权威人士日前透露,煤炭“十二五”规划或将在本月内正式。据该人士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有所下降,但其能源主体地位不会发生改变,为了保障能源供给,“十二五”末煤炭供应需达到42亿吨,其中国内煤炭供应40.5亿吨,净进口1.5亿吨。
按照国家能源总量控制的要求,以最低需求量作为煤炭需求控制要求,2015年全国煤炭导向性需求量对应的原煤数量为39亿吨;如果考虑到经济增长可能超出预期,以高方案的需求量作为控制要求,对应的原煤供应数量为42亿吨,其中国内煤炭供应为40.5亿吨,净进口煤炭1.5亿吨。
“十二五”期间我国还将继续推进煤炭产业兼并重组,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煤电运一体化经营;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提升小煤矿办矿水平,新建煤矿以大型现代化煤矿为主,优先建设露天煤矿、特大型矿井和煤电一体化项目,继续淘汰落后产能,推行上大压小、产能置换。
九部门联合印发《全国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
《全国基础测绘“十二五”规划》出台。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基础测绘工作将大力加快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完善丰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提高基础测绘水平,全面构建数字中国、实景中国、智能中国地理空间框架,为建设功能齐全、应用广泛的测绘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强力支撑,努力实现测绘信息化和建设测绘强国目标。
《规划》明确了基础测绘“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包括:大力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加速推进测绘基准体系现代化;丰富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加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着力转变基础测绘公共服务方式;大力加强基础测绘设施和装备建设;加快测绘科技创新和标准化建设。
文/吴晶晶
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规划
引言
“十二五”规划是我国对于国家经济以五年为时间段进行的中短期规划,体现了我国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的把控,是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十二五”规划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对于未来五年内经济发展提出了多项建设性的指导意见,最为重要的是:未来五年内中国将会开启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的结构改变,以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部署中国经济社会从外需向内需、从高碳向低碳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从强国向富民的发展重点的转变,对于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引起来人们的普遍关注。
一、解读和相应分析
(一)“十二五”规划政策摘要
“十二五”规划对于我国未来五年经济发展做出了方向性和指导性的规划,对于抓住和利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经济的发展深刻的影响着投资理财的方向,对“十二五”纲要进行解读,可以得到下面的理解:
1、传统能源产业稳步发展
能源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所在,对于其发展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对象。对于我国第三大能源煤炭资源的开采,在总结“十一五”规划计划7.5%使用率,实际达到11%的经验上,“十二五”规划采用扩大备用煤炭能源开采量计划,规划目标产值41亿吨/年,以保证工业能源供应,能源产业发展更具有计划性。
2、基础性产业高速优质发展
基础性产业,例如电力,铁道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发展影响着众多相关行业发展,也会影响到对其进行投资的关注度。
铁道部对于“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是铁路建设加快发展,预计新线规模将要达到三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预计将达到十二万公里左右,与“十一五”相比,投产新线增长幅度高达87.5%。大幅提高运输能力,能加快我国的经济内发式增长,加大铁路运输覆盖范围,对于某些地区的发展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电力发展是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对于其电网建设,“十二五”规划大力发展电力供应,预计投入资金达到2039亿元人民币,在“十一五”基础上继续发展。电力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发展是内发式增长,效果是长久,日益显现的。
3、民生、民营成为发展方向
“十二五”规划中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将要实现从国强向民富的转变。具体包括如下方面:其一就是继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其二,提高公民保障力度,具体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卫生,收入方面,卫生部“十二五”规划目标到2015年将个人看病承担费用比重减至30%左右,提高居民收入和可支配性资金等。
(二)对于目前投资理财方式影响
“十二五”规划对于我国经济产生了重要的方向性指引作用,对于企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进行理财规划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性作用。
1、现金规划中加大备用金规制
“十二五”规划对于经济发展重点转化为民生方面和经济可持续性发展,GDP计划达到7%的基础上,目标居民收入增长高于7%的幅度。随着民生得到进一步的保障,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经济得到较好的发展的同时,结果必然是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收入普遍呈现出上升趋势,如2011年我国农村人均收入增长17.9%,城镇居民提高14.1%,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物价水平就会随之而出现上升趋势。因此,如果继续按照以往理财规划中留置备用资金数额,则可能出现一定的问题。
虽然留置较多数量的备用资金会造成机会成本的损失,但是在总体数额较小的情况下,这是合理减小理财风险,保证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进行理财规划的基本的出发点。因此,对于现金规划中的备用现金规划,应适度加大数额。
2、投资产品对于股票、债券观察为主
股市中股票的变化情况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经济危机的应对逐步取得成功,且从“十二五”规划的解读中,我们发现对于企业的发展的轨迹,进行了较好的规划。具体包括上述的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的煤炭能源企业和经济快速发展动力的铁路事业,电力事业。
那么在进行传统股票类投资时,在关注企业发展远景时,应当对于民营企业,煤炭行业和之前地理位置较为不优越的企业予以适度的关注,因为其随着运输、电力等发展约束条件逐渐消除后,必然会在“十二五”规划时期涌现一批“黑马”。
二、结论
随着“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提出,我国经济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出现了变化,由此,我们进行了理财规划方面的改变的初步的探索,并得出了对于个人基础性现金理财应加大备用金,对于传统类股票投资应加大关注借助政策发展的“黑马”企业,而不是一直关注于以往企业的结论。
参考文献:
[1]人民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人民出版社,2011
[2]孙明哲.“十二五”规划教材:形势与政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
[3]柴效武.个人理财规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张旺军.投资理财―个人理财规划指南,科学出版社,2008
[5]欧尼尔.股票投资的24堂必修课,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6]李方.银行理财产品对宏观金融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上海金融,2012
《四川省“十二五”防灾减灾规划》
自然灾害百万受灾人口死亡人数在同等致灾强度下较“十一五”时期明显下降,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1.5% 以内;全省洪涝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降低到1.1% 以下;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85% 以上;天气预报可用时效达到7天以上,精细化到乡镇的灾害性天气落区和强度预报准确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 5% 以上;常规气象信息公众覆盖率达到95% ,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0% 以上;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能够监测 1.5级以上地震、其他地区能够监测2.0级以上地震。全省初步建成地震烈度速报网和监测预警系统,20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每个城乡基层社区确保有1名灾害信息员。建设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00个以上。
《四川省“十二五” 能源发展规划》
《四川省“十二五”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四川省“十二五”会展业发展规划》
《四川省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11―2015)》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四川省“十二五”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
《四川省“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
《四川省房地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四川省“十二五”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发展规划》
《四川省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四川省“十二五”防灾减灾规划》
《四川省“十二五”开发区发展规划》
《四川省“十二五”综合交通建设规划》
新兴产业
《四川省“十二五”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要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力争达到5%以上,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等领域建成一批国家和省级关键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突破 60 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 100 个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的重点产品,培育10户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力争在“十 二五”期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到2015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突破10000 亿元,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左右,对产业结构升级、节能减排、增加就业等带动作用明显提高。
《四川省“十二五” 能源发展规划》
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32% 左右,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到41%左右。有调节能力的水电站占水电装机容量的比重提高到60% ,6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占煤电装机容量的比重提高到50% 。小煤矿数量减少20% 以上,煤矿总数控制在 1100对左右;形成2-3个1000万吨以上、10个100万吨以上生产规模的大企业集团,产量占全省的50% 以上。
单位GDP 能耗比 2010 年下降幅度大于16%,下降到0.874吨标准煤/万元;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5% 以上。
服务业
《四川省房地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房地产开发投资稳步增长。“十二五”期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计划完成10000亿元,年均增长10%。其中,完成住宅投资8000亿元,年均增长10%。
城镇住房建设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间,新建商品住房250万套,新建保障性住房和改造棚户区150万套。
住房供应结构明显改善。到2015年,保障性住房供应比重由2010年的10%提高到20%。商品住房供应中,中小户型住房比重达到70%以上。
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底,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
物业管理覆盖面进一步拓展。城市新建住宅小区(大厦)物业管理面达到100%,旧住宅小区(大厦)物业管理覆盖面达到60%以上。“十二五”期间,全省“物业管理国家示范小区(大厦)”力争达到20个,“省级优秀小区(大厦)”力争达到100个。
《四川省“十二五”会展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展览场次年均增长率达到15%,到2015年达到600个,其中国际展览10个,规模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展会10个、3万平方米以上的20个,1万平方米左右的中型展会100个;展览面积年均增长率15%,到2015年达到450万平方米。会议场次和与会者数量年均增长率15%以上,到2015年,举办国际性会议25个、全国性大型会议36个以上;打造定期举办,且参与人数10万人以上的品牌大型节庆文化活动10个以上;2015年,培育壮大10-15个品牌国内乃至国际较有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培育2-3个本土品牌展会进入国家级展会行列,力争每年有1-2个大型国际性、国家级经贸展会在四川省举行或落户四川省;规划建设50万平方米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到2013年,成都室内展览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绵阳、乐山、雅安、宜宾、泸州、南充、广元、遂宁等市,规划建设适合当地会展业发展的10万平方米以下中小型展馆;到2015年,形成以行业协会为指导、专业展览公司为主体的办展格局,市场化展会实现90%以上;2015年,会展业直接收入72亿元人民币,拉动经济社会效益力争突破500亿元人民币,会展业成为全省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之一。
《四川省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11―2015)》
健全四大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旅游业基础标准、旅游业要素系统标准、旅游业支持系统标准和旅游业工作标准四大业务领域标准,形成完善的旅游业标准体系;建立四大运行机制,建立旅游标准动态优化机制,形成科学研制、动态提升、不断优化的旅游标准制修订工作制度,建立旅游标准化组织协同机制,建立旅游标准化宣传推广机制,建立旅游标准化监管评估机制;形成四个创新突破,在旅游标准自主创新和领域拓展、旅游标准化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旅游品牌培育和质量提升、旅游标准化理论的研究与标准体系的构筑等四个方面形成新的突破;实现四个有效提升,有效提升旅游行业规范度和旅游标准领域覆盖率,有效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有效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和旅游产业地位,有效提升旅游强省建设能力和旅游国际竞争力。
社会民生
《四川省“十二五”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
“十二五”期间,实现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 以内。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明显增加,就业率高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到“十二五”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达到2300万人以上,劳务总收入达到 2150亿元以上,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大致调整为38:27:35。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54万人。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3% 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5% 以上。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50% 。建设城镇保障性住房100万套以上,改造棚户区 30万户左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5% 、70% 、80% 。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00万人,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总量达到23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754万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到2700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3%以上,参保人数达到218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6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80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60万人。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稳定增长,60岁以上农村居民和城镇非就业居民普遍享受政府提供的基础养老金待遇,并逐步提高待遇水平。城镇居民医保在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0%,职工医保达到75%以上。社会保障卡发放数量达到5000万张,覆盖人口约60%。
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299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52万人。引进国(境)外人才的层次和数量能够适应四川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
各类企业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普遍建立,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0%。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到90%以上。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系更加完善,以网格化、网络化管理为基础的预防预警机制基本建立,劳动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机构比较健全,设施设备更加完善,信息网络互联互通,服务流程科学规范,服务队伍素质优良,服务水平显著提高,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规范、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四川省“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
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控制在1.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控制在5.6‰左右,人口总量控制在9200万人(约束性目标)左右。普及学前1年教育,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70%。高中毛入学率达到85%;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全面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达到80%;出生缺陷发生率升高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婴儿死亡率下降到11‰以下;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33/10万以下。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至110左右。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覆盖率达到85%。
开发区
《四川省“十二五”开发区发展规划》
2015年全省开发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以上,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3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 7500亿元以上,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 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00亿元以上。到2015年末,开发区累计吸纳就业人数达到160万人以上,销售收入过 1000亿元的开发区达到6个以上、过500亿元的达到10个以上。
到2015年末,开发区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主导产业集中度提高到80% 左右;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3% 左右,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 以上,开发区引进国内省外资金占全省的比重提高到40% ,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的比重提高到50% ,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50% 。
农业发展
《四川省“十二五”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推广发展规划》
到2015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6%;重点转化国家或省级农业科技成果260项,奖励农作物及畜禽水产良种转化项目20-25个,重点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10-15家;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主要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林木良种使用率达到60%以上;主导新品种、主推新技术推广应用面达到85%以上。
《四川省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全省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3.8%,到2015年,全省畜牧业产值达到2240亿元,农民人均畜牧业现金收入力争达到2500元;全省猪、牛、羊、家禽和兔出栏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15.0%、20.0%、20.0%、25.0%、35.0%;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45.0%;治理退化草地1亿亩,草地植被盖度提高10个百分点,草原生态功能逐步得到恢复。
交通运输
《四川省“十二五”综合交通建设规划》
铁路:力争新增铁路新线2500公里,其中快速铁路 2200公里,进出川铁路4条,通车总里程达到6000公里,形成11条进出川铁路大通道。实现成都至重庆1小时左右通达,至西安、兰州、贵阳等周边省会城市 4小时左右通达,至环渤海、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8小时左右通达。
公路: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700公里,进出川高速公路 11条,通车总里程达到 6350公里,形成 18条进出川高速公路大通道,基本实现高速公路网络化。累计建设干线公路14162公里,其中建成二级及以上公路830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9.3万公里。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谋划好这个阶段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及发展重点,并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我镇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国家、省、市、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对编制工作进行了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现自查总结如下:
一、切实做好编制基础性工作
为加强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我镇成立了以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成员的黄鹿镇“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副镇长任办公室主任,抽调业务能力强,工作踏实的同志任办公室成员,并配备了电脑及办公桌椅等办公设施,最大限度地从硬件上保证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对需要的数据收集,外出调研及参加会议等工作,经常由主要领导亲自安排联系和协调,同时在外出用车、差旅报销、手提电脑等方面给予了保障。
为确保规划编制的质量,编制工作人员加强与县发改局等县级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实时进行工作对接,掌握工作重心,准确把握了编制原则及方向。
二、把握重点、顺利完成编制工作
首先是深入了解,透彻分析镇情。编制人员结合__县志编纂工作收集的基础资料,并充分借助农业普查、经:请记住我站域名济普查、污染源普查等历史资料,做到了镇情了解透彻,认识深刻,并在深刻分析镇情的基础上,形成了坚持“特色农业立镇、休闲旅游兴镇”总体取向的编制思路,突出基础设施完备、城乡生活同质化的基本要求。
其次是广泛征求意见。编制人员先后向村社干部、老干部、老党员、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场镇各单位负责人等进行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的调研活动,调研内容重点在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重点建设项目的确定等方面,保证了项目编制的前瞻性和民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