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图书管理系统的价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XML是Web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可扩展标记语言是用来描述一种称为XML的文件的数据对象,同时也部分描术了处理这些数据对象的计算机程序的行为。为图书馆理系统实现查询功能奠定基础。
1.1XML的文档结构
一个典型的XML序言包含以下的语句成份:<?xmlversion=”1.0”?><!DOCTYPEbooksSYSTEM“books.dtd”><?xml-stylesheettype=”text/xsl”href=”books.xsl”?><xsl:stylesheetversion=”2.0”xmlns:xl=/1999/XSL/Transform>这个语句为了XML文档数据的有效性说明、XML文档的格式转换和应用程序设计。
1.2XML查询定位链接
随着XML的发展,XML文档的查询、定位、链接的相关技术规范相继出台。这些规范完善了XML技术体系,使XML稳步发展。目前Xpath、Xlink、Xpointer是W3C推荐的用于XML文档的查询链接和检索的规范。1.3XML与数据库的交换在XML技术出现之后,各种传统数据库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支持XML的解决方案来实现传统数据库与XML之间的转换。作为数据存储载体,XML文档也可以作为数据文件使用,同样可以完成传统数据库存储数据的任务和功能。
2XML查询在图书管理系统中的设计
本论文是基于我院的图书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查询为主要研究内容。我学院是省骨干高职院校。(1)招生规模在省内高职中处于前列,在图书管理工作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2)我学院现有多个单机版本的图书管理系统,存在数据格式不兼容,数据严重冗余等问题,课题组通过对现有系统的整个改造并结合学院中各个子系统之间数据整合情况,采用XML表示各子系统中的数据,形成图书综合管理系统。(3)使用基于XML数据的查询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在众多的XML查询技术当中,选择了XQuery查询语言进行研究。(4)最终通过XQuery查询技术能够对图书综合管理系统中的XML数据进行有效的查询,最后得到所需要的数据信息。
3实现图书管理系统的查询方法
3.1专业调查(社会调查法)
通过调查,弄清本校图书馆现有的多套图书馆管理系统运行方式,数据的格式,系统的缺陷,数据相互共享的需求情况。
3.2文献资料法
通过专业图书、期刊及网络资料等资料文献检索方式,查阅国内外有关XML查询技术方面的资料,并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总结其教训,借鉴其先进的经验,做为我们研究XML查询技术在高职校图书管理系统中应用的一个基础条件。
3.3数据搜集法
搜集学院各图书管理系统的相关开发手册资料等。主要是针对XML查询语言进行研究与应用,研究XML查询语言中的XQuery查询技术;利用这种查询技术对高职院校图书综合管理系统进行查询应用。针对XML查询技术方面的资料很少,还有XQuery查询技术在高职校图书综合管理系统中的查询实现。
3.4XQuery查询技术法
XQuery查询技术从众多的XML查询语言是各个行业中表示数据的标准。基于关系数据库的通用XML存储查询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能够将XML文档解析并存储到关系数据库中,实现不同图书管理系统数据的查询共享。
3.5主要观点和创新价值
关键词 数据挖掘;图书管理系统;探究;设计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4-0157-02
当今时代,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慢慢成为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面对庞大的信息资源,传统的信息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用。海量的信息要求使用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来进行管理,此时,数据挖掘技术应运而生。如何利用这一技术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知识就成为了图书管理系统中的重中之重。
1 数据挖掘技术概况
所谓数据挖掘技术指的就是从大量的庞杂信息中提取出隐秘的、之前不了解的、潜在的、有用的信息知识的过程。近些年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很多图书馆都从传统的纸质图书管理发展到建立了自己的数字图书馆。但是海量的信息也给数字图书馆的管理带来了挑战,由于技术的不成熟,大量的信息很多时候都不能够被提炼出来,数据是很丰富,但是有用的信息却很贫乏。所以,怎样才能够充分的利用这些海量数据成为了图书馆的一大难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也让数据挖掘技术受到极大
关注。
2 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
分析
2.1 图书馆资源开发利用的缺失
其实,随着数字图书馆的流行,很多图书馆都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但是图书管理者没有对庞杂的信息进行很好的归类整合,也没能有效地适用数据库,对于大多的图书馆来说,数据库建好后,除了进行一些常规处理外,根本就没有对数据进行再加工和处理,也就不能更好的利用信息。这样就浪费了很多资源,最重要的是也没能达服务于读者的目的。
2.2 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不足
在图书馆查询或者借阅书籍时,一般情况下都是读者向工作人员提出信息请求,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检索解答读者问题。但是这些并不能满足读者需求。这些都使读者处于被动位置,也就意味着图书馆的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着不足。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应该做的不仅是为读者提供书籍等显而易见的,更重要的是针对读者的具体需求,挖掘出知识隐性的层面,更加贴近读者想要的
答案。
在图书馆日常工作中肯定存在着很多问题,有的读者借阅过一次就没有第二次,或者是热门书籍读者要预约,最后等很久才借到书或者是根本借不到,这样的话读者就放弃借阅。就会导致图书馆失去很多读者,提升读者对于图书馆的忠诚度也成为图书管理系统必须解决的问题。相信通过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努力,为读者提供不同于传统信息的服务方式,很好的解决读者的疑惑,就能够使图书馆的读者数量持续上升。
3 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
分析
3.1 设计的基本原则
设计的基本原则最根本的是为了满足广大的读者,依据大多数读者的阅读水平和对计算机的掌握能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保证读者的阅读质量。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要严格按照国家文化部以及国家出版部门的要求,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要注意信息产业等相关部门软件开发的规范,做到尊重权威的标准化体系。对于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还要注意到与时俱进,最好做到与互联网或者是其他网络的关联度,保证不会与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脱轨。最后要保证系统能够进行升级,能够扩展新功能,开发新的用途,做到不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被淘汰,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最后设计的原则要注意到现有的图书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结合现有的能力进行设计,否则系统设计后工作人员无法使用也是不可行的。要充分尊重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习惯。管理系统设计实施时,必要时要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普及。
3.2 设计的最终目标
做好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系统开发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数字图书馆的系统化、自动化和规范化。通过系统可以对图书信息进行编辑之后存入建立的数据库中,供以后进行检索使用。
更好的管理书籍,对电子图书进行细致的分类,一目了然的分类可以节约读者的时间,及时的更新纸质书籍的状态,例如书籍放在图书馆的具体某个馆,在某个书架,或者是被读者借走阅读,又或者是纸质书籍有破损或者是销毁等,这些信息输入图书管理系统便于读者的选择,数据挖掘技术也会根据读者的需求推荐类似的书籍,从而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数据挖掘技术可以通过读者进行检索的信息得出读者的根本需求,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最后得出最接近读者需求的信息,通过图书管理系统反馈给读者,这样可以使读者更加便捷的得到自己所需信息。
4 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图书管理系统的应用
分析
4.1 吸引读者注意力
数据挖掘技术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了解得到读者的需求以及需求的特点,这样的话就能够提前预测出读者的阅读意向,也就能够根据预测的结果提前向读者提供相关信息,这样一方面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一方面还可以根据读者对于推荐信息的反应做出改善,提供个性化服务,使得读者对于图书馆的满意度得以提升。
4.2 提升读者忠诚度
读者忠诚度是检验图书馆管理系统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好的服务才能够造就高的读者忠诚度,通过数据挖掘可以了解读者的需求,提供给读者个性化的服务,在数字图书馆管理系统中提供给读者多样的选择,读者就能够享受到好的服务,自然读者的忠诚度也就会提高。
4.3 了解读者群体的需求
数据挖掘技术中有一种叫做关联规则,通过这一规则可以发现读者群体的特征。例如可以把读者群体按照不同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进行分类。或者是应用更详细的分类方式对读者群体进行划分。通过分析得出他们的特点,全面了解读者的需求,这样才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4.4 提高图书馆图书的借阅率
图书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可以将每天的图书馆藏书的借阅数据输入管理系统,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得到读者的借阅率以及图书的借阅频率,之后依据数据挖掘得到的信息对图书进行合理的规划,例如哪些图书借阅率较高就建议图书馆相关部门加大购进力度,提供给更多的读者以借阅机会,更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更高效的进行图书管理工作。
5 结论
在如今的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下,数据挖掘技术已经成为建设图书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一份子,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馆在如今网络发达的社会不被淘汰,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数字化图书馆的方式得以存在。相对于传统的信息服务,数据挖掘技术又展现其优势,正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方式向读者提供所需的信息,更好的服务于读者,提高读者对于图书馆的忠诚度。
参考文献
[1]荆月敏.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推进图书馆个性化服务[J].黑河学刊,2014(2).
[2]宋丽军.数据挖掘在图书馆管理上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5).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化技术;效率
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使图书馆在信息化技术基础上效率得以提升。为更好的提升我国图书馆的管理效率,需要全面的努力和部署,全方位加强图书馆信息化技术的正确使用等。
一、 信息化技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图书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条码技术、无纸化技术以及其他多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书籍的管理效率提升,书籍的保护成本等降低,对于我国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 我国图书馆应用信息化技术的阻碍
(一) 馆内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缺乏
我国国内图书馆普遍面临馆内正式职工少的问题,馆内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更加匮乏。专业技术人才只有在国内少数几个大型图书馆才有,各种中小型图书馆基本只有非技术专业的人才,对于图书馆内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和应用等由此受到限制,也不利于馆内信息化技术的保护及维护等。管理人才的缺乏,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培训等较为缺乏,馆内工作人员对于信息化技术的熟悉程度和推崇程度不高,信息化技术的图书管理工作并没有真正实现,信息化技术对于我国图书馆图书管理效率的提升程度较为有限。
(二) 读者对于信息化技术的使用较少
国内图书馆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信息化技术,引导读者进行无纸化的高效率阅读。但国内图书馆中真正选择电子阅览室等无纸化阅读的读者极少,读者更乐于在纸质书刊等阅读室内选择阅读。电子阅览室这一信息化技术应用最集中的领域成为图书管理的难点,一方面图书馆应该更多扩展电子阅览室的读者。但是另一方面,也就是现实工作中,图书馆只能在读者自由选择的情况下,尊重电子阅览室读者较少的情况,导致这一信息化技术的资源浪费等。
(三)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局限于传统技术层面
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今天,国内极少数大型图书馆已经形成手机阅览室及网络阅览室,读者只需要在手机、电脑等媒介终端登录图书管理系统,就可以自主进行全面的无纸化阅读,方便读者和降低图书管理压力。但是目前国内图书馆对于这些技术的应用十分有限,只有极少数的图书馆在一定的区域内使用这一技术,生成特定区域特定人群的数据库,并没有达到全面服务社会读者的效果。
三、 促进我国图书馆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建议
(一) 培养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
在信息化技术应用中,我国图书馆系统应该更多的培养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引入专业计算机系统人才,进行独立的图书管理系统建设与维护。定期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引导图书管理人员更熟练运用信息化技术。培养专业管理人才,注重在馆内建立信息化技术运用的管理模式,将其纳入馆内工作人员培训及业绩考核中,引导图书管理人员更多的运用信息化技术。
(二) 引导读者使用信息化技术
扩大信息化技术运用,注重加强宣传和引导,引导读者选择电子阅览室等新型的系统,提升读者阅读效率。可以在馆内显著位置建立电子阅览室的使用介绍,明确电子阅览室的使用优势等,对读者宣传使用电子阅览室的正确信息。定期建立电子阅览室开发日,集中引导读者在电子阅览室进行阅读等,促进电子阅览室这一无纸化阅览室的应用,提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范围。
(三) 推广新技术
手机阅览室及网络阅览室等逐渐兴起,我国国内大中型图书馆也需要适当引入这一技术,不仅在特殊的地域范围内供特殊人群进行网络化阅读,更需要进一步扩大数据库应用范围,为全国各领域更多的读者提供便捷服务。尤其是手机阅览室具备较好的发展价值,当前国内智能手机用户不断增多,手机系统内部的电子书阅读系统等逐渐完善,我国图书馆可以考虑这一因素适当扩展手机阅览室,更方便读者阅读等。
参考文献:
【关键词】科普;信息化;网络技术;应用
科普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科普图书以让公众易于理解的方式传播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科普图书的信息化建设主要通过网络计算机手段对科普图书信息进行管理,便于对科学知识、思想的传播和利用,有助于推广科学技术,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是服务公众科学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举措,这一崭新的课题具有划时代意义。
一、科普图书信息化建设的困境
(一)科普图书推广方式发生重大变革。随着网络技术和硬件技术的革新,科普图书推广方式发生着重要变化。现阶段科普图书资料编辑推广单位的硬件设备的更新远远超出了图书内容信息化的发展,科普图书的信息化并没有完全展开,当前图书的信息化建设落后于硬件设施的发展,图书资源使用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科普图书的传播推广形式亟须革新,在科普信息化的今天,科普图书推广方式的变革面临重大挑战。(二)科普图书的数据资源共享困难。随着人们获得数据资源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阅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很难再静下心来走进图书馆检索需要的图书资源,离开信息化的科普图书资源并不能被共享,传统的图书资源以书本的形式,传播共享效率较低。人们在获取科普知识的过程中明显变得更加实用主义,通过手机、互联网直接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而传统科普图书则躺在图书馆里,资源的利用率也逐渐下降。(三)科普图书信息化对图书编辑管理者带来挑战。科普图书的编辑管理者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挑战,软件的角度看其应该会面临与以往不同的情况,对其个人素质和管理能力也提出挑战,固有的网络知识已不能适应现阶段的科普信息化需求。在网络信息安全、软硬件的维护上需要更高的技能水平,网络信息共享开放的网络环境对读者的个人信息安全也构成威胁,因此对科普图书编辑管理者的水平要求更高。
二、科普图书信息化管理的途径
(一)建立安全便捷的图书分享平台。网络环境下对图书管理系统的要求较高,科普图书共享平台的构建需要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一方面能够让图书的受众自由分享图书资源,而不受网络漏洞的困扰;另一方面科普图书资源的共享系统还需要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科普图书管理系统应当具备三个方面的特性,一是图书管理者与出版社之间有一个科学的互动,让图书资源能够在图书管理系统每个环节得到充分的展示。二是加强与广大社会单位的沟通联系,更广泛地吸纳科普图书资源。三是图书管理系统应当能够让读者以最简单的方式获得图书资源。(二)更新科普图书传播方式。1.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网络平台以其便捷高效的特点越来越受到读者喜爱,将科普图书内容以电子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将图书管理系统与网络平台挂钩,让读者通过手机APP就能够获得图书资源,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够获得科普资源。2.拓宽科普图书内容形式。在借助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将大量的科普图书资源转化为视频、音频等形式,对数据进行整合形成三维立体形象,从而将科普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容易接受的形式,不断增强科普资源的趣味性和感染力,使之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科普形式。3.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科普图书的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将科普图书资源与受众链接,现代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为科普图书信息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较之于传统的报刊、电视、广播媒体技术,新媒体具有方便高效的特点,科普图书资源在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能够以更低廉的成本展现给受众。(三)加强对科普图书知识产权的保护。科普图书的信息化传播对科普图书知识产权的保护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网络共享情况下,侵权行为的发生更加普遍,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容忽视。在科普图书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要对科普图书资源的使用设置授权环节,未经授权对相关的图书进行转载用于商业用途的行为应当被禁止。应当建立科学的图书管理制度,为每个图书使用者建立个人账户,账户记录个人使用图书的情况,与个人的信誉挂钩,培养读者的自律意识。(四)提升科普图书编辑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加强科普图书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图书编辑管理人员,要求图书编辑管理人员在掌握基本业务技能的同时还应当不断加强网络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对图书编辑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一方面提高科普图书的网络应用与推广水平;另一方面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网络安全的能力。
三、结语
图书信息化管理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科普图书作为图书的一部分,既有图书的普遍性,也具有自己独特的信息应用要求,只有充分重视信息技术发展对科普图书信息化带来的挑战,强化科普图书的信息化管理,才能充分发挥科普图书传播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作用。
作者:吴芮 单位:昆明科普中心
【参考文献】
[1]李世喜.科普信息化与数字图书馆协作共建探索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07):125-127.
[2]王姝力.关于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思考[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人民政府.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人民政府:2011:4.
关键词:网络环境 中学图书馆 管理创新
1. 前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应地也促进了科教水平的提高。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互联网对信息进行加工和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人传递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中学学校也开始逐渐将互联网应用到学校建设中,特别是电子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开发利用,为图书管理提供了崭新的工作环境。在网络环境下,改变传统的中学图书馆管理方法,代之以创新型管理模式,对中学生图书馆实现系统化、信息化,对中学生的教育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网络环境下中学图书馆管理发生的变化
2.1中学图书馆向管理综合化、服务多样化的方向发展。目前,中学图书馆的日常业务工作包括新购书目信息的录入、编号、书目检索、图书外借等等都可以借助计算机,应用图书管理系统解决。再如图书预借、续借、查询等等一些过去都需要人工参与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学生只要用户通过身份验证,登陆到学校图书馆自动管理系统就可以自己完成这些业务的办理。
图书馆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系统的连机管理,在馆内建设局域网与校园网的链接丰富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增强了图书馆管理信息的能力,为学校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2中学图书馆电子资源所占的比重增大。电子资源以其内存大、体积小、使用携带方便等优势成为现代图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满足学生读书的需求,图书馆之间通馆与馆之间的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一个图书馆的实际藏书可以通过虚拟馆藏的方式被多个图书馆利用。
2.3对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管理工作人员既要了解图书档案管理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实际操作的能力才能顺利完成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操作。这就要求中学图书管理工作人员接受现代化专业知识与技术的教育,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3. 网络环境下中学图书馆创新管理途径的探索
3.1转变管理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全面实现学校数字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也是为读者提供更便利的服务。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参与到图书馆数字信息化建设中,增强服务意识,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这一平台,树立图书馆服务创新管理理念。
3.2不断丰富中学图书馆的教学资源,包括添加电子资源以及中学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建设,实现图书资源的多元化、多样化。中学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不仅要满足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同时也要满足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的需要。馆际之间资源共享的实现,学校可以通过购买与中学教育内容的相关数据库,供师生使用,弥补中学图书馆资源不足的缺陷。此外,学校可以建设符合学校教育实际的信息系统。
比如,我们学校使用的是江苏教材,就可以为建设一个江苏教材信息库,并以江苏教材为主题,不断丰富与之相关的内容,包括课件、精品课视频、音频、电子版教材、题库等等。
3.3不断完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开网络课堂、论坛、等虚拟教学平台与图书管理服务互动平台的建设。中学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方便快捷的功能,为师生互动交流提供平台,解答疑难问题,教师可以具体了解学生信息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图书管理服务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师生之间的随时进行互动交流,有利于图书管理人员了解读者的需求,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3.4对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管理、审核,保证信息资源的质量。现阶段,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广泛,信息资源的开放化程度不断提高,面对大量的信息资源,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源质量的高低,特别要做好信息资源的审核工作,以避免学生受不良信息的影响。无论是传统纸制图书还是电子教学资源的选购都要通过正规渠道。要切实做好图书馆信息系统内部的管理工作,作好信息资源的归类、完善网站建设,建立结构清晰的网站导航,整合以方便读者的检索和使用、有效提高中学图书馆的管理效率。
3.5加大对现代图书管理系统的宣传,增强读者的阅读意识和兴趣,定期组织培训,让中学生学习正确使用信息管理系统的方法包括图书的检索、电子资源的使用等。通过学校宣传栏,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宣传力量,让图书馆管理系统越来越多的地被大家熟知和全面了解,还要做好网络资源阅读的引导,为读者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思想,提高判断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同时,也让广大师生真切感受到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的便利,中学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价值也得以充分体现。
4. 结语
在网络信息时代的环境下,中学图书馆性质也发生了转变,数字化、信息化成为中学图书馆的主要发展方向,其服务的内容也不再仅仅是图书的管理借阅,而是成为学校信息的主要集散地,中学时代是对学生培养的关键时期,教育水平的提高,客观上对教师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作学校信息中心的作用,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促进中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文晓.试论网络环境下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功能的传承与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管理
目前,我国正处于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期,推进网络资源开发、数字化建设,确立网络共享、网络互动发展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打破图书馆管理的孤立状态,改变全国各地图书馆的文献被过度保存、低效率使用的状态。创建在线数字图书馆,通过虚拟的信息平台,可以提高图书管理员的文献资料管理能力,让读者更快地获取信息。
一、新型网络管理方式改变传统管理方式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形式主要以图书借阅为主,其借阅流程多是借阅者到图书馆查询区查询、然后到指定的图书区域寻找相关书籍、然后再去前台办理借阅手续为主。但是大的图书馆图书规整较为困难,存在图书不在相关区域,或者归还信息不明确,造成借阅者找书困难甚至找不到相关书籍,造成时间的浪费。而网络化的图书馆,借阅者将直接从图书中央管理系统或者个人的图书系统终端进行图书的浏览和借阅,能够使借阅者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影响。能够最高效的满足借阅者的图书借阅需求。再有就是单位杜建一个图书资料集成管理系统,一个这样的管理系统需消耗一、二十万,而且需不断升级,花费过高。但是我们可以把管理系统和网络系统连接,实现资源共享的同事,也节约了大量的资金。总之,图书馆收藏的传统文献将更多是用于收藏的,而电子网络系统的文献以电子形式储存和使用。图书馆服务已经从主要以节借阅方式改变为主要以传递方式为读者服务。
二、科学利用丰富网络信息资源,推动图书管理的科学高效发展
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图书管理工作要重视信息数字化建设,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图书管理应用的信息量加大,通过信息网络资源和先进的图书管理软件的支持,读者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查询自己需要的图书资料信息,数字化的图书管理工作可以在读者和图书管理之间架起高速信息传递的平台。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发展的条件下,合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推动图书管理工作的科学高效发展。图书管理采用先进的图书管理软件,符合当前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信息建设的要求,伴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现代的图书管理过程中,向读者提供的图书资料不再是单纯的纸质资料,而且也实现了一个转变,即纸质图书资料向电子稿图书资料的转变,这种信息传递过程,信息依附的载体发生了变化,但是,网路资源的丰富,快速传播,让人们更看重这种检索信息和查阅信息的高效便利的优点。读者的要求就是对改革图书管理模式的客观要求的体现。
三、图书管理将走向多元化、系统化、综合化、国际化
传统图书馆是以纸质文献为主要的服务方式,也就必须要求借阅者亲自来寻找自身所需的文献资料,不能使得在第一时间获取所需,这也表现传统图书馆的效率较低,不能再紧跟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而如今的读书刊物不再单单以印刷品出版,为了更好的为各个阶层和人群服务,形式更加多元。网络与通信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为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提供更好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单一的图书馆所掌握的信息将通过互联网技术,形成一个整体;反之,其连接起来的网络将各个图书馆的电子文献共享,形成一个整体,使其电子文献形式和内容更系统化。又通过国际网络使其成为进入国际领域,与国际接轨,为我国高等人才与科研的发展提供帮助。
四、加强图书馆数字化管理的对策
1建立图书管理信息系统
图书馆的基本管理工作是藏书的整理和借阅,因此建立网络信息图书管理系统,先要做好借书、还书及图书分类工作。第一步,图书馆要将所有藏书进行详细整理和收录;第二步,开发图书管理系统手机应用软件,通过该软件,读者既可以自主查询图书名称、借书日期、返书日期、图书识别条纹等借阅信息,还可以了解近期是否有想要找的书;第三步,给读者办理个人电子借阅卡,提醒读者借阅是否到期;第四步,通过图书查询系统查找未还书记录,提醒读者按时还书;第五步,开发借阅图书时间段查询系统,分析信息需求情况,加强各项管理工作。
2加强网络信息资源利用
传统图书馆过多关注辅助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忽略了信息的时效性和阶段性,导致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浪费了大量资源,因此有必要借助网络信息资源的力量,开发各种珍贵的图书资源。要分析读者的各种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资源。利用有限的资金,有效开发和利用免费的互联网信息资源。在零散、紊乱的网络信息资源中严格筛选出学术价值高的免费资源,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各图书馆要坚持资源共享原则,参加图书馆联盟,享受联盟为成员馆提供的各种免费资源,并集体采购中外文数字资源。
3开发与配置信息资源
对数字图书馆来讲,信息咨询是一个知识密集的跨学科行业,因此,信息管理系统其实是一种智慧型管理系统。在图书馆建设中,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制订新的管理制度,完善资源配置,采用先进技术开展各种形式的服务,实现社会功能,获得经济效益。
4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
要有效实现数字图书馆管理,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人才是关键。图书馆管理员必须扩大知识层面,提高业务技能,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掌握文字处理技术、数据库检索技术和网络技术,熟练使用计算机和各种信息载体,快速、准确地完成图书的采访、编目、检索、查询等工作。高校图书馆一般为读者提供重点学科中外文献资料的借阅服务,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能熟练操作信息检索工具。必须对图书馆管理员进行继续教育。
五、图书管理的发展趋势
就目前来看,在图书馆发展过程中,传统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只有积极进行改革,发展一些特色服务才能保证相关工作的开展。
1突出地方藏书特色。在不断的社会发展过程,虽然实现了图书资源的共享,但是并不能提高图书管理的质量。只有不断加强图书管理工作的创新,才能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开展,突出地方藏书特色方式工作创新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各个区域文化构成以及内容也各不相同,因此,相关部门应该依据不同地域的图书风格建立一些特色图书模块,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从而推动图书管理的发展。
2简化工作流程。在的传统的图书管理工作,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较为繁琐,严重影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因此,图书馆应该简化工作流程,在借书阶段,只需要出示相应的凭证,记录借阅时间以及归还日期,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避免读者错过归还日期。一般来说,在图书管理工作中都存在一些图书没有归还的现象,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网络环境下,工作人员能够通过相应的软件对其进行查询,从而提醒读者按时进行归还,降低损失。
传统的图书资源管理已不能再满足现代化图书管理的需求,网络化是必然的,我们需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以新的管理模式和方式来进行管理,以新的制度与新的分工来服务大众,能够极大地满足社会各个阶层需求。而网络化也将促进我国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1]吴少伟.浅谈网络环境下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J].办公室业务,2014,(3):137
[2]陈晓春.网络环境下的图书管理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4)
1美化图书室,为教职工提供安静的阅读环境
图书室是学习、传递知识的殿堂。学习和传递知识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场所。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应当随时保持图书室的清洁,在室内色彩、空间结构、景物装饰、背景音乐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布置,营造幽静、舒心的阅读和学习环境,让学校教职工在图书室能够无噪音、无干扰地进行阅读、思考、研究,与书籍对话,或静心写作。
2严格图书管理制度,保证图书的利用率
图书管理制度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图书在存放、借阅中被遗失、损坏,并保证图书在流转中被更多的教职工阅读和查询。因此,图书管理员应严格执行学校制订的图书管理制度,包括存放登记制度、借阅归还制度、查询使用制度等。管理员要适时提醒教职工爱惜图书、到期归还借阅书刊,以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3全面了解收藏书刊,开展藏书宣传
进修校的教职工在年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和工作岗位等方面都各有特点,阅读的习惯、内容、方法都各有不同的要求。图书管理员对学校藏书应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并能进行专业分类,在此基础上向学校教职工推荐、宣传适宜的书刊、电子图书。一方面为教职工提供快捷了解学校藏书服务,激发教职工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已有书刊和电子读物的知识传递功能。图书管理员还可以收集一些阅读和查询文献的基本方法,向教职工推荐使用,帮助教职工有效进行图书资料的阅读和查询。
4根据阅读需求,为图书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社会不断的发展,知识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术、新发现不断涌现。图书室也应当不断新增阅读的内容。因此,管理员应当发挥工作主动性,根据教职工的阅读需求,以及进修校的学科教师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任务需求,搜集图书市场的发行动态,并向学校领导提供加强图书管理的建议。比如,建议不断补充图书室的藏书,给教职工提供新的阅读内容;建议图书室环境的改善,给教职工提供适宜的阅读空间等等,以保证教职工紧跟时代步伐,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始终保持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5利用过期报刊,搜集专题资料
[关键词]中学图书室;资料;问题;措施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不断的发展之中,我们也迈入了信息社会。图书馆作为一个保存信息以及储存资源的结构,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学图书室来说,其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平台,在日常的中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中学图书资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1、自动化管理水平低
中学图书室外的自动化程度比较低,服务的质量也比其他类型的图书馆低很多。此外,设备也比较落后。可以说,无论是在硬件还是在软件方面中学图书室都比较差。有的图书挂尽管引进了自动化管理的方法,但是还处于起步阶段。根据有关的调查,虚拟咨询台和呼叫中心的使用依然比较少,也很少有图书馆将读者咨询纳入到自己的服务中去。
2、图书室的业务处理和管理工作不能做到很好的配合与衔接
许多的中学图书室外依然将重点放在纸质的图书和文献上,而数字图书业务的重视度则相对比较低。因此,有效的网络信息服务难以提供给读者。以纸质图书为主的自动化管理系统给数字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阻碍,因此数字图书信息服务很难得到完善。
3、管理人员方面
目前中学图书馆馆员的素质有待提高。有的人员缺乏责任心,对工作麻痹大意,不积极主动,认为图书管理无足轻重。同时,缺乏专业素养,存在职责不明,责任不清的问题。因此,亟需提高馆员的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员队伍。
4、管理体制方面
管理体制不够完善。随意性大,不够规范化、制度化是目前管理存在的问题。此外,得到的重视度不够,管理组织机构也不完善。
二、图书室图书资料管理新举措
1、馆员素质的培养
对于一名图书馆管理的工作人员来说,首先要解决思想上得到问题,转变工作观念,正确调整自己在工作中的角色。高校在招聘工作人员要慎重,提高门槛,注重专业技能的同时,在员工上岗前对其极进行有效,细致的岗前培训。在员工工作过程中,单位要创造机会,创造条件,抽出时间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增强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图书馆管理对工作人员有一定的素质和数量要求。有的图书馆在这方面的人才很少,这就需要增加人员。此外,有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也值得怀疑,对图书馆管理工作没有深入的了解,认识只停留在表面,因此工作做不到位。
2、完善管理制度
图书资料室的计划、征集、采购、借阅和保管等都要在一定的制度下进行。完善管理制度,将一切行为圈定在制度之下。“无规矩,不成方圆”,图书馆管理要规范化,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工作有序,合法。图书馆管理走上制度化要求是潮流所趋,也是这项工作得到优化的重要前提。这些制度包括:工作人员考评制度;人事行政管理制度;每个部门的职责范围等。此外,建立、健全图书资料借阅的管理制度,这样因工作人员变更,交接手续不全,或者没有规范的借阅手续而导致图书资料的流失和不完整的现象就会得到避免。制定对用户行为规范的制度,工作人员做好工作日志,而领导要加强监督。
3、加强数字化管理
图书资料数字化指的是使用一些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传统介质的图书资源进行处理,最终形成数字信息资源的过程。在该过程中,会使用到扫描仪、计算机以及图像处理技术。中学图书挂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这样图书资料工作的形式就不会只是图书、报刊、杂志等。无序性、动态性是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这给用户选择与利用网络信息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可以图书馆要加强文献信息的开发入手,对网络信息资源开展科学而实用的组织管理。在经过分析、比较、识别、研究后,把无序分散的信息形成有序的网上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以帮助网络用户更好地更方便地利用网络信息,实现“知识导航”目标。目前,比较紧迫的工作是完成全部图书资料的微机统计与输入。对于一些价值珍贵的文献资料,对其进行数字化储存,这时会使用到扫描和拍摄的技术。
要建立规范统一的数据库形式,将各项标准制定出来,注意标准要科学、可行。这样,各单位以及各部门才不会各自为战,才会协调,相互衔接。数字化加工的过程一定要严格的管理,无论是扫描、数据的录入还是图文的编辑都要按照标准进行,努力实现标准化。档案数据在制作时也要规范,要做到三统一:著录项目统一、著录格式统一以及检索语言的统一。
4、其他方面
客观、真实的数据是推动和实现高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提高服务水平,让图书馆整体资源水平得到提高。管理工作者可以举办读者交流会,开展调查问卷,这样就会得到读者的一些反应和态度。
树立和外部系统交流、开放、合作的理念。随着技术的进步,图书管理系统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也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先进系统可以解决的,因此图书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做到交流、开放、合作。加强与元数据提供商、系统供应商的合作,努力提高更好的服务。
由于数字化管理过程中会大量的使用扫描仪、计算机以及图像处理技术,因此有关部门要加大经费投入的力度,购买一些数字化建设中需要的设备,这样才会有一个坚实的物质基础。
结束语
技术在发展,未来图书馆建设也会更加的成熟和完善,虽然图书馆管理方式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工作人员进行探讨和努力,图书管理系统一定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魏群义,彭晓东.浅谈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J].大学图书馆学报.20l1(5).
图书、档案、文物集中式管理(以下简称集中式管理,加引号的除外)是图书、档案、文物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途径之一,意在通过信息载体的地域集中,实现信息内容的共享。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实现我国的信息化战略高度,推进"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进程;加快管理体制改革,解除体制制约瓶颈;加快现代网络技术应用,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纸张的出现,“图书”逐步从档案中分化出来。“档案”专指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某些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并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献材料包括技术图纸、影片、照片、录音带等。
关键词:档案图书一体化;信息资源整合;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G25
1 引言
我国图书情报档案实施一体化管理不仅具有理论上的依据,而且具有现实的客观需求和可供借鉴的管理模式。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看图书、情报、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是把图书与档案、图书处理工作与档案工作从管理体制到工作程序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以确定实施办法的最优化,求得最高效率。由档案、图书在学科和专业上的相近内核,提出实现档案、图书新型管理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对构建档案、图书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新的探索。当前阶段我们应当建立和完善图、情、档一体化用户监督、一体化政策法规以及一体化评估等动力机制。通过对他们的一体化管理,可以使其形成综合性信息网络,为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祖国的建设服务。
有鉴于此,如何为充分利用既有科研档案的信息,增加技术发展的机会,探索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加快科学研究过程中的科研档案信息的集成化管理已经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和新挑战。实行统一管理保证文献信息获取、加工、储存、传递等渠道的畅通合理控制信息流量,对文献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处理要将重点放在研究文献信息系统的有效管理问题上,控制管理所必需的信息数量,提高文献信息传递效率、吸收能力和利用率深化文献信息开发层次,,图书档案信息员制度代表着图书档案服务理念由资源主导向用户主导转变的发展方向。
2 图书管理的基本内容
目前所通用的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图书管理;第二是信息查询;第三是流通作业;第四是系统维护。这四大模块是图书管理系统的构成部分。其中图书管理系统实现了图书的征订工作、新书的登记、图书的编目等功能,把图书进库工作合理的建造成一个系统;流通作业包括预借、借书、还书作业,从根本上减少了三种工作的工作量;信息查询实现在各种条件下,对于馆藏书查询、统计等工作;系统维护实现了对于本系统的合理运用,并针对随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快速、有效的解决。系统支持条型码扫描,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扫描枪对图书ISBN编码扫描时,就会自动从Internet上下载图书相关信息,如作者、书名、出版社、简介等信息,把录入人员的工作量降到了最低,成为信息化建设强有力的帮手。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是实现档案、图书、情报资料管理一体化的基本,虽然图书情报资料档案在工作内容和管理模式上存在诸多共性,但毕竟分属各个行业,这就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机构,从整体构想宏观调控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订出一整套合理、全面、长期的发展规划。
3 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图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社会要想发展都离不开知识。通过进行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使得图书资料档案的信息具备了有效性和共享性,进一步扩大了这些档案资源的使用范围可扩大原始档案的应用程度和应用范围保持随机存取。在网络平台上的档案电子文件比原件更易于导航有利于工作人员按需浏览也方便了使用者快速浏览所需要的信息极大的提高了档案原件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资料档案信息的资源整合和共享。档案人员要管好档案,就要提前介入到电子文件和管理工作中,提前以管理档案的形式管理电子文件等有用信息,使信息发挥最大的效益。
4 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可行性
在当今网络时代的信息社会中,档案、图书实行一体化管理,建立“二位一体”的文献、信息中心,现代图书已承担一部分情报工作实现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和协作,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是档案、图书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档案的公开化、社会化方向发展,从而走向档案、图书、情报三者一体化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更广泛、更迫切的需求,对图书、情报、档案的利用越来越要求公开化、社会化信息资源体系事实上也无法使图书馆与情报所、档案馆相区别各种情报技术,如缩微、复制、机检等技术生产广泛应用于图书馆,图书馆学、档案学是知识信息管理的二大学科,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认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有些地区实际上已经实现了二者机构的完全统一。图书、情报管理以特定对象的服务内容,主要是对部门机构内部服务二者在现代社会本身没有太大区别使得图书与情报的界限已变得模糊,图书、档案的同源性决定了档案机构与图书馆、情报所服务对象的相似性,所不同的是档案机构公众服务性不如图书馆、情报部门强。
5 职业道德素质
图书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情操,要忠于本职工作,对工作极端负责,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作风正派,清正廉洁,处事公道。要胸怀宽广,谦虚谨慎,团结同志,互相尊重,爱岗敬业,牢固树立为图书档案工作无私奉献、奋斗终身的思想。图书档案工作是一项承载着知识宝库收藏和记录使命的工作,要求其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特别在新时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从情感的角度培养自己敬业、乐业、创业精神,从而树立起图书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自觉向社会奉献、为人民服务,把工作当作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要全身心地投入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中。
信息时代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不能埋在资料堆里,必须要有宏观思维,做到从积累资料入手,从大处着眼,收集积累细小的信息;注意信息的旁系性,善于从某些信息资料中分析推断出有用的微观信息,开展立体思考,通过点滴资料的积累去揭示未来的发展。
只有全面优化不断提升图书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真正发挥图书档案在现代图书情报档案发展中的支柱作用,强化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永不干涸的动力之源。
6 结束语
图书馆服务是为了使读者获得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的自身修养,满足读者的需求,实现读者人生的价值。图书馆服务赋予图书馆人员以崇高的职责、奉献的欣慰和清苦的价值。图书与档案虽然属于不同的文献资源,有自身的特点,有各自的理论体系,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形态,但是作为客观存在,它们不仅载体相同、相似,而且服务性质、管理方法、管理手段都是高度一致的。档案服务层次的需要,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图书管理将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档案、图书、情报资料在信息领域中的综合效能,提高信息报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实现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一体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一体化建设是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共同的努力,包括培养专业的人才,才可能实现一体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