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教育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目的了解大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探索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有效方法。方法对入校新生发放自制艾滋病知识问卷进行匿名调查,实施半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52.9%和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目前无预防及治愈艾滋病的疫苗和药物、共用注射器吸毒传播艾滋病正确认知率较高,干预前后均在90%以上;但对其他设计问题干预前后知晓率均有明显差异(P均<0.001);入校前获取艾滋病知识途径主要是网络与广播,最希望通过学校课堂授课及或专题讲座获取知识。结论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使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高校应抓好每年入校新生关,并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纳入教学计划中。
[关键词]
年轻人;学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卫生教育;健康知识,态度,实践
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艾滋病疫情在青少年这一特定人群呈明显上升趋势,且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大学新生正处在这一高危年龄段。目前,在无治愈的药物和办法,也无有效预防疫苗的情况下,及早开展以学校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干预,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成为控制艾滋病传播的关键。对此,我们对入校新生发放艾滋病知识问卷,并对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2014级入校新生971名。其中男生755人,女生216人;年龄16~20岁,平均年龄为(17.27±1.56)岁。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根据艾滋病综合知识内容设计调查表进行现场匿名调查。调查前向学生讲解调查目的、意义和填表方法等,内容包括艾滋病传播方式、判断哪些行为可以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与艾滋病有关的态度和信念以及获取艾滋病知识来源及教育需求等问题。
1.2.2资料收集方法
由校医院负责,学校团委、学生处等部门配合,将调查表当场收回,且及时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共发放问卷1000份,现场收回合格问卷971份,有效回收率97%,根据调查情况,立即发放艾滋病宣传资料,并利用校园网与报栏有针对性的教育宣传,2周后做第2次相同的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985份。
1.3统计方法
应用EPIDATA3.0软件录入调查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52.9%和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总体上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目前无预防及治愈艾滋病的疫苗和药物、共用注射器吸毒传播艾滋病正确认知率较高,干预前后均在90%以上;但对性接触传播知识和部分非传播途径缺乏了解,干预前正答率较低,分别为37.9%和49.9%;而对艾滋病潜伏期、可疑人员如何就诊检查治疗、与艾滋病的距离是否遥远、我国是否实行免费检测治疗政策、何为艾滋病“窗口期”、对待艾滋病人态度等正答率更低,分别为35.5%、31.2%、26.3%、26.1%、24.6%、19.1%,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2新生入校前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来源及健康教育需求
调查发现,96.5%的同学希望通过学校课堂授课及或专题讲座系统学习艾滋病知识,尤其是如何预防性途径传播,90.6%的同学愿意参与艾滋病宣传活动。入校前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电台、电视、书刊和报纸,均在70%以上;其次是学校教育为46.8%;来自同学、医生、家长的人数较少,低于20%。
3讨论
近年来的国内相关研究表明[1,2]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人数的上升与社会歧视和社会隔离等因素有关外,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态度、和高危也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健康教育干预后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提高了31.3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效果明显。大学生是社会和家庭的高文化阶层,健康教育易接受、易实施,尤其刚入校新生组织性强、依从性好、问卷回收率高,结合常规健康体检及时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认知的不足与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等行为干预,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调查结果发现,新生入校前对各类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多数问题回答不尽如人意,与国内以往研究结果一致[3,4]。究其原因,我国的中学校健康教育及医务室条件相对薄弱,中学生处在家长老师耳提面命的升学压力环境中,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网络与广播宣传,且大多是浅尝辄止式的浏览,加之媒体报道的知识不系统、不深入,教育效果收效甚微。本次调查有96.5%的同学希望通过学校课堂授课及或专题讲座系统学习艾滋病知识,干预后的结果也表明,一次性发放宣传资料式的短期健康教育干预是不够的,高校应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从新生入校抓起,通过大学选修课、专题讲座、报栏宣传、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反复强化,警钟长鸣。于此同时,学团和学校的医务工作者应经常性地联合艾防机构深入学校“面对面”咨询、参与式培训,减少无知造成的恐惧和歧视,营造一个理解、宽容、健康安全的学校教育环境。
作者:孙晓娟 张小凤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校医院
[参考文献]
[1]陈禨?,庄勋,侯晓燕,等.南通市大学生艾滋病认知及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5):779-780.
[2]陈青山,严文辉,梁文龙,等.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对某高校大学生知•信•行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337-338.
关键词:手术患者;输血;健康教育
输血疗法是外科手术中一种常的见治疗手段.对于血色素较低和预计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出血情况,手术医生会在手术前跟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告知手术中输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由于目前输血市场的不规范,对献血人员筛查不严,有些患有传染病的人员也参与献血,导致很多人因接受输血治疗后患上肝炎,甚至艾滋病等传染病.因此,大部分患者对输血具有恐惧心理。一些人认为输400ml血液产生的风险,与外科剖腹探查发生的病死率[1],部分人在输血后,其中的2%~1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输血反应,如发热、头晕、过敏等;群体不同,其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就不同,从而对输血知识的掌握也就有所差异,所以一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输血、成分输血抵触、不理解或提出过分要求。因此,对治疗就会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取输血知识调查,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健康知识教育形式,同时伴以心理疏导,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
1.1调查对象 对2013年5月~2014年8月10日我院拟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了解他们对输血知识的掌握情况,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输血知识健康教育,同时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处理。所有患者思维均正常。
1.2调查内容自行设计问卷 调查内容包括①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②一般输血知识的掌握,输血的主要目的及指征,输血是否会导致某些并发症;输血是否会导致疾病传播,成分输血是什么意思,何谓自体输血,有何意义及益处;③既往有无输血史,有否不良反应;④输血知识的来源,是否要求接受输血知识健康教育。
2方法
2.1调查人员通过问卷调查方法 与患者进行面对面谈话,对调查问卷中的问题及答题要求进行充分介绍,然后被调查者再开始提问,询问100例患者,最后整理,调查问卷有效率100%。将回收的调查问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一组由护士对其讲授输血知识健康教育,护士向患者讲授有关问卷调查涉及的各项有关输血知识,向患者介绍输血在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患者提出的各类有关输血健康问题进行耐心、详细的解答。另一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工作人员要详细了解两组患者的输血需求及心理状况。
2.2患者掌握输血知识情况 工作人员按患者对输血知识掌握程度“非常了解”到“不了解”的标准,将其分为4个等级,依据患者回答调查问卷的情况及准确度,调查人员进行汇总,详细标准为:①非常了解,患者将问题全部准确回答并举例说明;②了解,患者将问题准确回答但未举例说明;③部分了解,患者能够答对一个或多个问题;④不了解,患者不能正确回答所有问题。
2.3统计方法采用行X列表资料的χ2检查。
3结果
3.1患者一般情况 100例患者,男71例,女29例,年龄18~82岁;文化程度:11例为大学本科及以上,6例为大专,19例为高中及中专,23例为初中,41例为小学及小学以下。
3.2对输血知识掌握情况见表1、2。
3.3不同人群对输血知识健康教育需求见表3。
调查显示,93.5%的患者需要接受输血知识健康教育,通过输血知识健康教育,在接受输血知识教育的患者中,乐于接受全血输注比率低于未接受输血知识教育的患者比率,乐于接受成分血输注、自体血输注显著高于未接受者比例,另一方面亦减轻了患者对输血的心理担忧,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4讨论
4.1开展输血知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①临床中,大部分输血患者中的2%~10%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输血反应,甚至有0.5%~1%的患者发生死亡[2];②通过对2013年5月~2014年8月10日我院拟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的调查结果发现,虽然教育层次高、居住于城市卫生资源集中地区的患者对输血知识掌握情况相对好些,但其的输血认知率低;③患者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制度下,对输血治疗的利与弊有知情权;④患者在了解输血知识后,患者对输血的需求情况产生了显著的变化,提高了患者输血的顺从性;⑤患者对输血知识的了解,有助于消除患者对输血疗法的恐惧和担忧。因此,对患者进行拟输血疗法知识的教育具有积极作用。可使患者对输血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有助于患者对在输血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反应积极配合相应的医疗护理,增加与疾病斗争的意志,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4.2输血知识健康教育 ①重点强调护理队伍理论知识培训的重要性,护理人员对输血疗法知识应熟练掌握,具有较强的知识传授能力,提高健康教育成效;②护理人员应重点对卫生资源匮乏、知识文化低地区的患者进行讲授,以亲切、和蔼、温和的态度耐心向患者介绍输血知识,排除患者的焦虑及担忧,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③医护人员在患者输血过程中,应多次巡视病房,密切观察患者的感觉及心理状况,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或通知医生。
参考文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健康教育对象为在校高中生共827人。男407人。女420人。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方法选用2001年全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学术会议推荐,中国健康教育协会监制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光盘为健康教育材料,播放时间为50 min。光盘播放后休息15 min,再观看专业人员做“换水游戏”演戏实验。实验按“预防艾滋病换水游戏教案”进行。播放和实验前后分别用同一个问题进行两次调查。填写问卷前。阅读指导语,强调独立完成:调查员检查、补漏后收回。调查员由经过省级艾防会培训的专业人员承担。
1.2.2调查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除个人一般情况外。问卷主要包括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等问题。问卷不记班级和姓名,以单选题为主,经专业人员评定和预查后确定。本次调查选定样本共应调查827人,健康教育前收回有效问卷806份,占调查人数的97.5%;健康教育后收回有效问卷817人,占调查人数的98.8%。
1.3统计学方法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用Spss10.0做统计分析,组间率的比较用x2检验,均数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见表1。
2.2对待艾滋病相关问题的态度
2.2.1对待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的态度表2所列三个问题反映学生对艾滋病病人、感染者的歧视、恐惧及相关态度。健康教育前后对待艾滋病病人/感染者态度的比较,统计学分析,教育前后呈高度显著性差异(均P0.05)。其中小于18岁组与18岁以上组比较亦未见统计学差异(均P>0.05)。
2.2.2对待婚前及婚外的态度针对婚前和婚外这两个问题,在“赞成”“反对”和“无所谓”这三个选择中,学生均持有不同的态度,对婚前和婚外表示“反对”的人数比例由健康教育前的70.2%上升到健康教育后的90.9%,经统计学分析,呈高度显著性差异(P
2.2.3对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态度健康教育前,学生选择“有必要”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人数占90.6%;健康教育后。学生选择“有必要”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人数占98.6%。
3 讨论
【关键词】健康教育;乙肝;预防知识
据世界卫生组织部门统计,目前世界范围内约有3.5-4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而我国十人中就有约一人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1]。乙肝主要分为急性乙肝与慢性乙肝,急性乙肝一般能够完全治愈,病情自然消失,而慢性乙肝一般不能够治愈,时刻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相应的诊断治疗方法的不断完善,对于乙肝患者的病情也起到了有效的控制,降低了肝原性糖尿病、肝硬化、肝癌等乙肝并发症的发生[3]。虽然我国对于乙肝的预防与治疗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形势仍不容乐观。探讨健康教育对乙肝预防知识普及率的影响,提高乙肝预防知识普及率,本文随机选取某社区200名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健康教育在乙肝预防知识普及方面发挥作用进行评估。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某社区200名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23例,女性77例,年龄为20岁-49岁,平均年龄为31.8岁,;按照教育程度可分为:小学文化为55例,占27.5%,高中文化70例,占35.0%,大学文化75例,占37.5%。
1.2调查方法对某社区200名社区居民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涉及的内容主要为乙肝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注射乙肝疫苗的方法和作用等,制作合适的课件向研究对象介绍乙肝预防、治疗、保健等知识(包括传染源知晓、传播途径以及自愿接种等乙肝预防知识)。由被研究对象对问卷当场填写,文化程度不够的,可由本人口述,他人代填。
3讨论
一直以来,慢性乙肝难以治愈,相关医学人士一直致力于慢性乙肝的诊断与治疗,有效控制了其传播,减缓了患者的病情,减轻了病人的痛苦[4-5]。但是由于对于慢性乙肝缺乏足够的重视,治疗不及时等原因,仍有一部分患者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不仅直接威胁到患者的肝脏,甚至影响到其他重要脏器的功能,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6]。对于慢性乙肝的治疗,通常是采取药物控制乙型肝炎的发展、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随着医学的进步,以及对于乙肝知识的普及,人们对乙肝的了解、研究和认知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通过乙肝疫苗的注射以及鼓励人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了乙肝的感染和传播[7-8]。
本文通过对某社区200名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他们健康教育前后对乙肝预防知识普及率,教育后的传染源知晓(92.5%)、传播途径(95.0%)以及自愿接种(94.0%)等乙肝预防知识明显高于教育前的传染源知晓(42.5%)、传播途径(45.0%)以及自愿接种(41.0%)等乙肝预防知识,两组三项指标差距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了乙肝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对预防乙肝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风琴,唐宇,张宁静,等.甘肃省部分贫困县及少数民族县基层医务人员乙肝相关防制知识水平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1):50-51.
[2]Ted Brown,Brett Williams,Lisa McKenna,et al.Practice education learning environments:The mismatch between perceived and preferred expectations of undergraduate health science students[J].Nurse Education Today,2011,31(8):e22-e28.
[3]张利平,贾利霞.婚育期慢性乙肝妇女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151-152,2010,21(17):151-152.
[4]Jennifer M.Jones,Janet Papadakos,Cathy Bennett,et al.P Maximizing your Patient Education Skills(MPES):A multi-site evaluation of an innovative patient education skills training course for oncology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J].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2011,84(2):176-184.
[5]丁鸿,李水明,林琳,等.劳务工预防乙肝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1,15(12):1057-1060.
[6]王会茹,李红丽,牛聪敏,等.个案化健康教育对慢性乙肝患者拉米夫定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08,24(12):1179-1180.
【关键词】老年托养病人;健康教育;生活质量
托养老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平均年龄大,受教育程度低,可支配收入低,健康状况差,各种疾病发病率高,他们由家庭进入老年公寓,接受工作人员的生活服务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健康教育指导、医疗保健,帮助他(她)们学会保持或恢复健康的知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行为、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从而使他(她)们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通过健康教育培训提高托养老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高低对托养病人的生活质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07年1月—2009年3月在山东省青州荣军医院老年公寓入住的老年托养病人160例。其中城镇居民106例,农村老人54例;男68例,女92例;年龄66岁~105岁(81.30岁±13.39岁);文盲51例,小学86例,初中11例,高中及中专12例;自己负担托养费用者98例,子女负担费用者48例,五保老人14例;自愿入住公寓者87例,其他73例;选择标准:具有口头或书面表达能力的老人,且自愿参加。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调查自理老人、半自理老人、不能自理老人、临终关怀老人及家属,公寓工作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本问卷由我院护理专家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学历、老人居住地、公寓现有配套设施情况、老年人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各项护理内容的实施情况及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情况。护理内容根据健康教育材料,涉及治疗、护理及日常生活的主要方面,共26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问卷经我院护理专家反复审阅而确定,并经预调查测得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4,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生活质量部分的测定采用李凌江和杨德森[1]编制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中的64个条目,代表15个因子,反映躯体、心理和生活功能3个维度及生活质量总体评价。因子分、维度分及总体评价分均以百分记,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另根据得分多少划分生活质量高低,得分≥80分为优,70分~79分为良,60分~69分为中,<60分为差。结果表明,其4个维度可以反映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内容效度。
1.3数据处理整理分析资料,数据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均值、标准差、频数及率对老年托养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对病人知识掌握程度与生活质量各维度之间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表1老年托养病人健康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例(%)单因素分析发现,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与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无关;相关分析发现,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与受教育程度高低呈正相比(r=0.290,P<0.01)。表2本组生活质量15个因子得分情况例(%)表3本组生活质量总体评价及各维度得分分表4生活质量各维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r)表4显示,在生活质量各维度与其影响因素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之间建立假设检验,检验水准α取0.05,P值均小于0.0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老人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与生活质量各维度之间成相关性,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越高,各维度功能越强,托养老人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与生活质量各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3讨论
本研究选择本院老年公寓托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在文化、职业及经济条件方面比较具备可比性。根据老年托养病人的实际情况,研究结果显示老年托养病人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越高,各维度功能越强,生活质量越高。
3.1老年托养病人的护理现状与健康教育情况当前世界人口老龄化已是总的趋势,老龄问题已是世界各国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在200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突破1.3亿,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病的防治、护理及康复越来越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和重视[2]。1993年WHO提出“健康老龄化”“科学为健康老龄化服务”的宏伟目标,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和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已提到议事日程上,医疗保障、生活照料、自我健康、家庭婚姻、社区保健等问题,给家庭、社会、国家带来巨大的压力。社区护理尚未广泛开展,社区护理工作不尽如人意,护理现状与老人要求相距较远;老年护理控制评估体系不明确,造成不能根据老年人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级分流[3];老年护理费用较高,由于贫富差距,老人无法平等地享有健康服务;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老年护理人员的人力资源匮乏,都成为影响老年保健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差,因此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愈显强烈,而医疗保健又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随着社会高龄化和老年病人的逐年增多,对老人的护理服务也相应提高,以适应社会需求。我国卫生保健制度的局限,相当部分的老年人得不到适宜的健康保健,患病后又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以致病情延误等,这些对老年人的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极为不利。
3.2老年托养病人的生活质量WHO对生活质量的解释不仅反映了社会物质条件的发展(从生理需求过渡到精神需求),体现了人本主义精神。还将生活质量界定为主观体验,既考虑到了一定的文化价值体系,又弘扬了个性,而且涉及个体的健康、生理水平、独立水平、社会关系以及他们所处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合理的解释,在强调了要研究生活质量的主观性同时,也强调了要研究那些在生活中被视为会对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的所有领域。生活质量是对于生活及其各个方面的评价和总结,不但能表达个人对生活总体的满意程度及对生活各个方面的感受,而且为研究个人生活各个方面的相对重要性提供了比较的基础和评价的依据。对老年托养病人而言是社会、家庭和老年人自我有益于晚年身心健康、延缓衰老的精神与物质有效投入的总和,是托养老人对自己的身体、精力、家庭、社会环境生活等方面美满程度的主、客观总结和评价。医学上主要是指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三个方面的状态,即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
3.3健康知识知识掌握程度与生活质量的关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医疗的目的不仅是提高生存数量,而同时更应重视生活质量。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影响老年托养病人的生活质量,托养老人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疾病的增加,严重干扰和影响了托养老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所以需要广泛开展有针对性、有计划、系统的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卫生保障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和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预防和控制老年性疾病的发生,提高托养老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全面具体地记录老人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老年托养病人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因人施教、因病施教,耐心细致地进行多种方式的健康教育,使他们了解和把握老年时期的生活、心理特征以及老年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措施,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养成良好保健习惯和意识,提高生活质量。超级秘书网
3.4健康教育对老年托养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老年托养病人受教育程度低,老龄化程度高,护理专业人员少,对老年护理专业知识掌握少,使老年托养病人健康保健知识比较缺乏,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老年托养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日趋下降。国内大部分研究表明:8%~10%的老人有不同程度的自理能力缺陷。为了整体提高老年托养病人的生活质量,对这部分老人加强护理是不容忽略的,要求护理人员在提供疾病护理支持以外,还要从照料日常生活等方面给予关怀。人文生活是一切生活质量的基础,更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起点;老年人在家庭中地位、人际关系和本人身体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家庭生活质量的高低;婚姻生活是冲力,政治生活是拉力,情趣生活是活力;老年人受教育、讲学习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发展老龄产业,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需要,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对老年托养病人进行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的指导,使他们建立和形成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各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时在进行健康教育时,护理人员充分调动托养老人主观能动性,教育、鼓励老人参加适当的社会活动,让老人感受到社会、家庭的良好支持,促进健康教育知识的依从性,使托养老人的健康行为不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健康教育后使老人建立了良好的健康行为,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高,越能调动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托养老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了老年托养病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 健康教育 知识普及
健康不仅指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学生不仅要拥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思想。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学生可以健康地成长,要培养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和意识,学生需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家庭和学校也担负重要责任。当今社会对于学生的发展非常关注,生物教学是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载体,生物教师承担着教学的重要任务。在生物教学中对健康教育知识进行普及时,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将健康知识融入生物教学中,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一、以教材为蓝本,开展专题的关于健康保健的课堂活动
当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健康也越来越重,教材也在不断更新;在生物的教材中,涉及很多关于健康的知识。高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对于健康的知识的兴趣很高,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适当的健康教育,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普及营养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
高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体需要摄取大量的营养,这些营养来自于我们吃的食物,食物能够维持人生长的大量营养,对中学生的生长发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饮食是否健康,对于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现实生活的例子,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脸上会长青春痘,男生女生都有爱美的天性,因而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少吃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于子女都非常溺爱,对于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因而学生容易养成不好的饮食习惯,如挑食、不爱吃饭、喜欢吃零食等。现在的高中生活比较紧张,加之学生挑食的毛病,不喜欢吃学校食堂的饭菜,有的学生甚至中午只吃方便面或零食。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对方便面或零食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将结果与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认识到只是方便面或零食不能提供生长所必需的营养,从而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健康教育的趣味性。
健康教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如:人在发烧时用什么方法可以降温。学生经过查阅资料、讨论得出结论:人在发烧时,可以在人的额头上敷冷毛巾,促进热量的蒸发;可以擦拭医用酒精,酒精在空气中比较容易蒸发,在蒸发的同时带走热量,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
3.利用生物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校为了能够提高学生一天的学习效率,安排学生一大早就进行晨跑运动。然而,根据生物知识表明,清晨6点是一天中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时间段,在这个时刻进行晨跑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在冬天时,因为天气寒冷学生将门窗关紧,随着时间的延长,室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因此需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学习效率。
二、通过生物教学,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生物知识的发展通过很多人的实验研究,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在这些人身上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对于学生性格和心理素质的形成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
1.结合生物的科学发展史,培养学生的不屈意志。。
人生之路充满挫折,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现在的学生经历的太少,碰到挫折往往会不知所措,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从而对学习失去信心。通过了解一些生物学家的生平及经典的实验,讲述挫折、失败与成功的关系,引导学生面对挫折,并战胜挫折,磨炼意志。
2.通过生物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人际关系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至关重要,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擅长与人交流,是新型人才所必备的素质。根据教学的内容组织一些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得出结论,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结合生物知识,了解生命的可贵。
当今学校的安全事故频发,学生对生命不重视,为了一点小事就可以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针对这一现象,生物学上有关于生命起源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充分了解生命形成的过程,体会母亲怀孕及分娩的辛苦,了解生命的珍贵。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珍贵和重视自己的生命,也更加珍视别人的生命。
三、物竞天择,使学生更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达尔文的进化论中提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代社会,只有强者才能在社会中生存下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竞争的残酷性,只有自己具备较强的适应性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才能被社会接纳。人在社会有其自己的分工,每个人的工作是独立完成的又存在一定的联系,学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结语
在生物教学中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健康教育在高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高中生对于新知识充满好奇心,对于未知的世界会进行自我探索,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容易走上歧途,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健康知识的普及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结核病;知晓率;健康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92-01
大学生是传染病传播的高危人群[1]。高校学生居住密集,学习多在相对封闭的教室、图书馆、宿舍等空气流通较差的环境[2]。2012年,我参加某市级结核病医院组织的对某高校在校大一新生结核病知晓率调查和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了解了高校大学新生结核病认知情况,并进行了结核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1 方法和结果
1.1方法 在该医院3位专家的指导下,制定符合大学入学新生特点的结核病防治知识调查问卷,抽取某重点大学6个学院42个班的1480名在校大一新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进行结核病知识、获知途径和相关行为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480份,收回问卷1386份,回收率为93. 6%,剔除多选、漏选的,获得有效问卷1228份。每项回答采取是否两个选项来区分。我们用自行设计的提纲程序进行特点分析和归纳,而后通过发放资料、展板展示、接受学生咨询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了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宣讲,接受学生们的咨询,有专业特色的心理和行为指导。
1.2结果 本次调查问卷包括对结核病知识的知晓情况、获知途径及相关行为等方面。部分内容如表1、表2所示:
2 分析和对策
2.1分析 问卷调查显示,1228名大一新生普遍存在对结核病预防和治疗知识偏低的现象,他们对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可疑症状和治疗原则等知识的认知呈现出孤立、片面和似是而非的特点,主动了解相关预防知识的只有8.6%,对结核病预防和治疗知识有基本了解并能注意克服与患病相关的不良行为的不足5.0%;获取途径(学生可对分项进行多选)依次是从媒体(电视、网络,报刊、杂志),周围病患者、家人、熟人,学校宣传,社会卫生宣传。来源于学校教育(中学健康教育讲座、学校宣传展板、卫生常识课)的比例不高(38.4%)。82.4%的大一新生虽知道结核病是一种传染病,但对其传播途径有正确了解的只占总数的52%,对其危害性和严重性完全不知的有46.8%,88.2%的对病因、诊断和治疗过程以及药物的作用更是一无所知。
2.2对策 卫生部、教育部曾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卫疾控发[2003]187号),要求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但由于高校医院专业知识相对不足,健康教育开展和效果均不很理想。因此,开展专科医院人员在高校开展有效的结核病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对控制结核病的传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该医院与高校建立了结核病防控、培训和教育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和完善以校医院、结核病专科医院长期联系的校院协作机制,负责在校大学生防控和健康教育宣传员培训;二是完善以学校辅导员、学生会、志愿者为骨干的传染病防控知识校园网站、视频、光碟和展板制作,及时进行覆盖面广的宣传;三是由医院对每年入学的新生进行健康教育、定期进行健康筛查、环境评估以及相关不良行为纠正专题讲座;四是及时对感染和患结核病的学生进行规范治疗和康复、复学后的跟踪观察指导及必要的心理疏导。
3 小结
通过本次结核病防治实践活动证实,健康教育不仅是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手段,也是结核病控制的有效策略。在高校开展多形式的健康干预活动,对大学生提高结核病知晓率和预防行为的改善有明显的效果。高校相关部门应,加强与驻地医疗单位合作,利用便捷、有效的健康教育和卫生服务在健康和教育方面获取显著的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体检人群;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62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94-01
我国艾滋病有较为严峻的流行趋势,该病已从高危人群逐渐扩散到普通人群。但是经过大部分的现况调查表明,普通人群在艾滋病相关知识方面具有较为匮乏的特点,且对该病的态度较为负面。我院对体检人群予以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对象2600例,其中女955例、男1645例,年龄为21-53岁,平均年龄为(34.9±0.4)岁。
1.2 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实施。所设计的调查问卷主要包括的内容有接受体检者艾滋病相关知识获得来源、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情况、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教育程度以及一般情况。之后予以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且5d后体检人员对体检结果进行领取的同时予以先前相同问卷的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处理,组间计量资料用χ〖TX-*3〗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如P
2 结 果
2.1 接受体检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来源情况 2600例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来源情况为其他3.04%、医务人员2.50%、网络9.07%、街头宣传16.50%、电视广播48.11%、报刊20.79%。
2.2 接受体检者教育程度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的关系 2600例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中,大学文化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是95.94%、高中文化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是64.51%、初中文化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是51.19%、小学文化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是20.42%。
2.3 接受体检者在接受健康教育的前后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对2600例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实施健康教育之后,其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健康教育之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艾滋病(AIDS)属于获得性的免疫缺陷综合征,其是由于人类的免疫缺陷病毒导致的严重的一种传染病。当今世界,艾滋病较为流行,其已经成为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及危害的较为突出的公共卫生的问题之一,已经成为严重社会问题。目前该病没有可以治愈的相关药物,亦没有预防的相关疫苗,唯有进行行为干预及宣传教育。
在本次研究中,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来源情况为其他3.04%、医务人员2.50%、网络9.07%、街头宣传16.50%、电视广播48.11%、报刊20.79%,由此可知广大群众艾滋病相关知识主要的来源为广播电视,其所起的宣传教育的效果较为良好,值得进一步加强与推广。且街头宣传以及报刊亦起到一定效果,所以也要加大此两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的力度。而医务人员具有较少份额的主要原因为普通人群较少接触医务人员。
在2600例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中,大学文化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是95.94%、高中文化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是64.51%、初中文化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是51.19%、小学文化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是20.42%。由此可知知晓率随着民众文化程度的增高而提升。所以要对具有较低文化程度的人群加大该疾病的宣传教育力度。
对2600例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实施健康教育之后,其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健康教育之前。尤其为正确使用安全套是否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吃饭是否会感染艾滋病等项目的提高程度较大。但是亦可看出广大群众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还要加大健康教育的力度。
综上所述,对体检人群予以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可以取得较好效果,值得临床工作中积极实施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高秋菊,高连勇,刘天鹏,燕颖军.某部队基层官兵艾滋病认知水平健康教育干预评价[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9(1):354-355.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084-02
实际中很多糖尿病患者未有效掌握糖尿病知识,还没有形成对糖尿病的全面认识,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难以提供有效配合,进而对疾病治疗效果产生影响[1]。所以,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健康知识教育,提升患者糖尿病知识认识水平,对于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选择我院收治180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健康教育在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180例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包括42例女、48例男;年龄范围26~72岁,平均年龄为(43.5±6.2)岁;患者病程为3~16年,平均病程为(4.2±1.1)年。对照组包括40例女、50例男;年龄范围27~72岁,平均年龄为(43.9±6.7)岁;患者病程为3~16年,平均病程为(4.5±1.1)年。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开展用药方法、用药重要性、用药注意事项的宣教,观察组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①将糖尿病相关基础知识介绍给患者,具体内容有糖尿病发病原因、主要症状、发病机制、治疗方式、饮食结构、预后等,进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提供有效配合。②介绍药物治疗知识,对胰岛素正确使用方法、作用、使用时间、分类等进行重点讲解[3]。告知患者应当避免在同一部位进行胰岛素注射,并医嘱服用口服类降糖药物,同时使患者了解应当在低于20摄氏度环境下存放胰岛素。③指导患者建立健康饮食习惯,应当坚持少食多餐原则,同时应避免含糖量高、高胆固醇、油腻食物的摄入,并改变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④综合评估患者病情、体质、年龄,并建议患者进行低、中强度运动,同时要避免空腹或饭后立即进行运动,每次运动时间应当在半个小时左右,运动应当坚持适度、适量原则。⑤教会患者每天自我检测血糖,检测通常在饭后2小时或清晨空腹进行,对每次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同时依据血糖变化情况对检测次数进行调整。⑥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所以患者经常存在焦虑、易怒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强化和患者的沟通交流,并对其存在的不良情绪和心理进行疏导,使其不良情绪得到缓解。
1.3观察指标 干预后半年对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糖尿病知识认知程度进行评价。糖尿病认识情况评价采用自制问卷,内容包括血糖升降危害、自我检测血糖方法、发病原因、疾病基本概念等。满分为100分,得分大于等于90分者为优;得分在80~89分之间为良;得分在60~79分之间为及格;得分小于60分者为差。优良率等于优秀率和良好率之和。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用药依从性,存在两条及以上为依从性好,包括:每日准时用药;每次按量用药;每日用药次数正确;确诊疾病后未中断用药。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调查数据采用SPSS21.0版统计软件进行整合处理,采用(±s)表示计量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运用χ2检验,运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时以P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具有91.1%糖尿病知识认识优良率,对照组具有51.1%糖尿病知识认识优良率,观察组患者认知优良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3讨论
糖尿病为代谢性综合征,其主要控制疾病手段就是服用降糖药物[4]。当前我国很多糖尿病患者还没有形成对该疾病的全面认识,进而使得患者用药依从率相对较低,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病情的有效控制[5]。相关调查发现应当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是缺乏对糖尿病知识应有的了解,所以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还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6]。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认知优良率比对照组高,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徐艳芳,张卫仙.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知识认知程度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药师,2014,17(3):458-460.
[2]高岩,薛M石.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在2型糖尿病患者用指导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2,27(23):37-38.
[3]黄孝积,张晓涛,黄波轮等.对518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及其对该病认知程度的调查[J].当代医药论丛,2015,(18):273-274.
[4]叶凤基,杨丽萍,李维嘉等.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知识认知程度及用药 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7):3-5.
[5]莫鹏,马媛.胰岛素使用访谈工具在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22):570-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