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技术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电工技术》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多媒体教学 理实一体化
《电工技术》是我校五年制高职应用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它是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且内容多,与实践有较多的联系。而就目前的学生来说,普遍存在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因此,如何让学生能完全接受这门课的全部知识,特别是重点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为以后的专业知识打下良好基础,一直是我所探索的方向。所以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我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中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重视第一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
《电工技术》的第一堂课,对以后的教学相当重要,具有创意的新课导入,可以激起学生的注意力,诱导他们积极思考,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他们就会积极地学习这门课的知识。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和动力就成为第一堂课的一个首要任务。首先可结合电工技术的应用实例――家用电器,介绍电工技术的发展概况,让学生体会到电工技术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科学技术;其次,我们可介绍生活中的电工技术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感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工技术,让他们的思想由“要我学”自然过渡到“我要学”;再者,还应介绍电工与所学专业的关系,明确电工技术这门专业课在机电专业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最后,从身边入手,找一些应用到电路的小家电,如:日常用手电筒、家庭照明线路等。一开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结构,让他们发现把电阻、开关、负载等元件由导线连接起来就构成一个实用
电路,从而引出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和知识,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
二、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电工技术》不同于其它基础课程,它既需要掌握牢固的理论基础,同时又要学会分析和使用电路。为使学生尽快地适应这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提倡先预习后听课,在课前通过自学把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找出来。对学生的预习要检查和评估预习效果。凡是通过自学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就不再作重点讲解。其次,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教会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有利于其接收和掌握新知识。记笔记主要记教师讲课的提纲、重点、难点、概念,记关键词,难点用记号标出,以便于课后集中精力去解决。最后,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后让学生重温讲课内容,整理笔记,以便对所学知识理解更透彻,掌握更牢固。
三、合理选择理论知识,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讲授内容以单纯的书本知识为主,学生学习方法以死记硬背为主,其弊端显而易见,对我们高职的学生更是不利于实用性、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所以针对以上种种弊端,本人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启发式教学。例如,对于一些初步的概念和知识点,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实际,有意设置疑问,将要讲授的问题先引出来。这种方式能引导学生对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思考,进而引出新授课的内容,并主动在新授课内容中寻找答案。比如,在学生掌握了电阻串、并联电路等简单电路的解题方法后,在讲授基尔霍夫定律一节时,可先复习混联电路相关计算,然后在电路中加入一个电源,使电路变成一个含有两个电源的复杂电路。这个电路无法用电阻串、并联的解题方法来解决,学生在多方求解无果而迷茫时,教师此时提出复杂电路的概念,复杂电路用简单电路的求解方法不能解决,怎么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进而引出基尔霍夫定律内容的讲授。这种设疑引出问题,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吸引着学生积极思维和主动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能力。
四、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存,调动积极性
针对《电工技术》不同章节的不同内容,在授课过程中,通常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提问引入法。提问法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或实践经验,有目的、巧妙地提出问题。有的问题要学生讨论回答,有的则作为引入新课的悬念,不作回答,并且根据回答情况适时掌握教学进度,调整教材内容的深度,补充必要的知识内容。当然,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学的不同环节,应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在导入新课内容时,我一般采用启发式的提问,制造悬念,启发学生的思维。
2.实验引入法。电工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有很多现象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特别是电磁感应方面的知识。要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必须借助于实验,让实验来验证理论。如在电磁感应一节,学生在前面章节已经掌握了“电”生“磁”的相关知识,那么“磁”能不能生“电”呢?通过直导体的电磁感应现象的演示实验,可以非常直观地引出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定律。这样引出新课既直观、自然,又富有吸引力。
3.定期复习法。对于《电工技术》的教学过程当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选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及时地归纳小结,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时,以简练的语言对授课重点、难点内容进行概况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理解难点。二是反复练习,课堂上的例题讲解完之后,教师可给出相应的练习题型,让学生练习,巩固课堂效果,达到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和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目的。三是启发式地提问,课堂教学活动开始时提出或设置问题,在课堂教学结尾时照应式地回答问题。通过回答问题对授课内容进一步概括,使课堂教学前后相呼应,教学过程完整规范,加深学生的学习效果。
4.多媒体教学。对于平时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手段,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下,多挖掘好的教学手段,如自做简单电路来加强学生的理论实践性,采用集语音、图形、文本等诸多媒体的优点于一身多媒体技术来丰富平时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课本理论知识。
五、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现在的高职学生都具有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的特点,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式子,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而动手实践的环节,学生都很感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达到较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在电路的基本结构章节里面,要学习到有关电路组成的理论知识部分,与在此同时就可以介绍一些常用的电工工具和仪表的使用注意事项,并且,通过把家庭照明电路的简单安装实验搬到课堂上来,有针对性地把教材需要掌握的知识和电路的内容相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更贴近实际的生活,并通过真正的动手实践加强对该知识点的认识,予以巩固。经过这样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就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总之,要使学生能顺利学好《电工技术》,其实是教与学的一个互动的过程,既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又要求我们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中国关键词:高职;电工技术课;教学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353文献标识码: A
概述:在目前推行的“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中职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各类职业院校把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如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高质量地培养出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已成为职业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电工技术课教学中,尽力做到一体化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教育客体主体化和学习主体客体化。
一、做好教学设计,设置教学情景
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推敲、预演,课堂上采用引导、讨论、让学生上讲台表述自己观点等一系列方法,使课堂成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舞台,学生作为主要演员,教师做好编导。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技能实践一体化教学,注重借助生活实例,加强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去做,通过实际电路的测量参数结合理论分析,使直观的现象和抽象的理论相结合,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
电工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该课程理论性强,概念多,公式复杂,特别是电学现象和磁学问题抽象难懂,很多学生对该课程有畏难情绪,学习效果不佳。如把电工技能中的“日光灯控制线路的操作”和电工技术中“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结合起来,先指导学生动手安装日光灯电路,再让学生思考日光灯电路在交流电路中是属于什么性质的电路。然后让学生测试参数,用矢量分析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到感性负载电路可以用并联电容的方法提高功率因数的结论。利用该结论,引导学生从能源利用角度思考,结合书本得出“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这种通过观察得到的现象进行理论分析的教学,不但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为专业理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教学任务,利用项目驱动教学
课程整体采用项目的制作与测试过程来丰富教学内容,即整个课程采用了个体项目的方式驱动课程教学,即在每个知识点讲完后提出相应的训练项目,来训练学生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并按照项目的工作任务需求设定不同的目标;诸如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学生在完成项目中训练能力、学知识、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工学结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最终按照生产工艺的要求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通常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采用分析解答的项目。例如戴维南定理和叠加原理,他们属于电工技术理论解题占有重要地位,理论考试是常考的知识点,理论讲授完之后,由于两定理解题各有千秋,因此我们就提出项目:每位同学至少找出两个例题来分别说明采用两种方法解题那种为好;目的让学生掌握知识,明确两定理应用时注意事项,培养阅读能力,达到解题方法能灵活应用。而对于实践性强的知识点,例继电器控制系统,我们就安排原理说明做项目,要求每位同学观察身边事物,至少找出一例控制电动机工作的事例,并能说明其工作原理,结果丰富多彩,五花八门,既有工地运送物料的升降机、砖窑用的拉车系统,更有的同学观察仔细,发现教室里的多媒体屏幕上下运动、上下课的电铃系统等,都含有电机正反转控制原理或者时间控制原理的知识点,通过感性认识,加以理论知识辅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开动脑筋思考,使书本的知识得以充分理解和贯通,达到我们课堂讲授控制系统的目的。
三、在实训室和生产现场观摩教学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边操作,化抽象为具体,解决理论和实践相互脱节的问题。教学内容和实践结合,能保持学用一致,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实践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做人、做事、求知、创新等素质的全面提高。可采取集中和分组相结合方法来完成教学。职业院校培养的是为生产、管理第一线服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因此,学习书本知识必须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主要形式之一是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直接观察与教学有关的事物及现象,从而获得感性知识或巩固验证和丰富扩大所学知识。在学习继电接触器控制中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这一节内容时,要求学生课后去实习工厂观察机床上电机的正反转控制,去建筑工地看升降机控制电机的正反转控制,然后结合课本知识,自行设计并安装一个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路。这样真实的工作场景,既可以在巩固已有专业知识的同时将其应用于实践,使知识得到深化,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体悟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四、采用多种教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学生听、教师讲的注入式传统单一教法,不仅使学生处于接受灌注的被动地位,而且还使学生在感知讯息上只依靠“听”的感性知觉,易于疲劳、注意力容易涣散,兴趣急剧下降。因此,在教学过程应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法,进行综合启发式教学,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认识的兴趣,发挥能动作用。就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而言,其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四个模块:电路的计算、变压器及电动机原理、电动机的控制、照明安全用电等,其中每个模块的要求都有一些共性,如对电路的计算,不管是直流电路还是交流电路,都是计算单个元件或部分电路的电压、电流和功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发现教学中一些相似或相反的规律,从而达到识别、理解、运用的效果。例如,电阻、电感、电容是电路的基本元件,理解了三个元件的性能特征,可为学习交流电路的计算和电子技术课程打下基础。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电阻元件比较容易理解,而对电容和电感的性质很难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对比法,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类比性,可从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对比讲清电感元件的感抗,让学生推出电容元件的容抗。当然,进行类比时,不应局限于找出其相似属性,而要着重于抓住属性之间相似的因果关系或导出关系,所以讲清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单一元件的交流电路后,就引导学生推导二个元件串联(R-L、R-C电路)及三个元件串联(R-L-C)电路的性质,同时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单一元件电路和两个元件串联的电路及三个元件串联电路的共同特点。又如电动机和变压器都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电机,它们的结构、原理和特性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学生在中学已经学过变压器内容,比较容易记住变压器的参数,但对电动机往往分不清定子、转子的参数,就指导学生观察,变压器的一次侧和电动机的定子都是接到电源,所以参数脚标都有1且和电源的参数有关,而变压器的二次侧和电动机的转子都是接负载,参数的脚标有2且通过负载来计算,这些对比启发,学生就会总结分析出其相同点来领悟新的内容,同时也理解了难点,掌握了重点知识。
五、点滴激励,适时评价教学法
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表扬和尊重,学生正处于人生最敏感时期,更是如此。“成就感”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非常好的能动力和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学生完成一个任务或一个项目都鼓励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佳品,对主动展示作品并介绍作品特点的学生教师会加于表扬,并在项目评议中作为成绩记录的一部分,对没有做出作品或作品做得不够理想的、知识点欠缺的学生,教师会加于引导,这样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每一点滴的进步,都可以通过同学的鼓励和教师的评分得到体现,使学生在自己的成果得到认可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同学们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
六、结语
如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高质量地培养出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已成为职业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的教学方法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充分体现“教学做合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职业性、实践性、协作性、开放性和创新性,淡化理论分析,强调理论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工技术及应用技术 教学体系 项目化教学 改革
一、 教学内容与教学理念的改革
由于该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将大量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应放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上,经研究实践,得出以下为六个方面:一是,加强基本知识点的介绍,使基本概念、原理、定理、定律和解题方法的论述更加清晰合理;二是,内容组织和条理安排上要更加符合认知规律;三是,把握好该门课程各个部分的特点,例如电路基础的研究对象是由各电路实体抽象出来的电路模型,而不是具体的电路实体;四是,鉴于电工技术及应用技术的通用性,在突出重点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反映本学科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成果,并提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启发学生学习的极性与创造性,给学生讲解一些应用中的实例;五是,要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开阔视野和丰富想象方面给予启迪,以获得良好的教书育人的效果;六是,课后习题要少但精炼、典型。
二、教学手段多样化
学生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大部分是靠在课堂上获取或者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来获取的。为此,必须对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深入的改革,让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惟有如此,才能培养出适应科技快速发展的大学生,才能将理论付诸于实践中去[4-5]。 一是,实物辅助教学。没有实物,实践性的感性认识很少,这种沉闷的传统教学,使学生收效甚微,如果各章节的讲授中适当结合实物介绍教学就事半功倍了。二是,项目化教学。课题组通过对校企合作单位,佛山英哲建材有限公司进行生产流程分析和相关岗位的知识、技能分析归纳,采用“模块化+任务驱动”模式组织基础教学内容,实现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适应的模块任务划分,实现与企业实际生产相对接。改革高职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推行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组织教学,通过“学习情境展示―提出任务目标―学生分组讨论与自主学习―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教授并演示―学生协同完成任务―依据综合评定标准学生自评―依据综合评定标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的过程进行教学实施,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相对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广泛使用视频演示、模拟操作和生产现场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改革传统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知识评价和技能评价相结合,能力评价和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依据企业生产作业标准、行业标准和职业标准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依据上述任务驱动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评价等制定适应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电工技术及应用》核心课程标准。
三、项目教学实施方法
采用任务驱动法组织教学,通过“学习情境展示―提出任务目标―学生分组讨论与自主学习―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教授并演示―学生协同完成任务―依据综合评定标准学生自评―依据综合评定标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的过程进行教学实施,如下图1所示。
四、考核方式改革
“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知识评价和技能评价相结合,能力评价和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任务驱动教学实施课程进行评价。同时,依据任务驱动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和评价等制定适应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电工技术及应用》核心课程标准,如下图2所示。
五、结束语
以上教学改革措施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主要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实践总结,具体的应用需要师生在教学实践中用心灵活把握。关于此课程的下一步教学研究方向是设计的科学实用高效化教学,如通过网络进行教学以及课程辅导等。总之, 我校本着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特色, 使电工技术及应用教学尽量跟得上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多给学生创造观察、实践、分析、猜想、归纳的机会。能为社会提供真正用得上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我们将在电工技术及应用教学改革的路上继续探索。
图1 任务驱动教学实施
图2核心课程标准的制定
参考文献
受传统中等教育观念和教学的影响,中职《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许多的问题。因此,不能跟上当前电工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并且,单纯地追求课程的理论性、全面性和系统性,或者只考虑引入多媒体教学从形式上追求教学手段,只当一位幻灯片放映员是远远不够的,没能从根本上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二、基于任务的中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的专门人才。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而理论基础欠缺。《电工技术》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理论度深、教学内容抽象,应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讲清楚。并且,由于电工技术的迅猛发展,只停留在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要更好地掌握《电工技术》课程中抽象的内容,必须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将教材的理论知识实践化。计算机仿真实质上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通过计算机仿真可以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基于任务的人才培养模式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工学研究生培养中,其核心是通过做项目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本文将这一思想应用到《电工技术》课程教学中,把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和理论知识通过教师的提炼设定为一个个的具体任务,由学生通过仿真来完成,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手段选择参考书。参考书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参考书的选择除了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外,还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手段。为此,基于任务的中职《电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不能局限于一本参考书,而是需要参考书组。如选择针对《电工技术》理论课程参考书,作为理论教学的依据,在内容上,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还要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计算机仿真参考书。MATLAB是一种通用的科学仿真工具,MATLAB有信号处理、通信、控制、电工技术等学科的工具箱,同时有很多针对不同学科的MATLAB参考书。可以选择一些针对《电工技术》的MATLAB参考书,作为实践教学的依据。
2.根据教学需要设定任务,应用计算机仿真平成。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任务,将参考书上的具体教学内容,通过提取将其转化为一个个便于计算机仿真的任务。例如,在教授谐振电路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设定一个“计算二阶带通电路频率响应”的任务,具体要求:已知二阶带通电路如图1所示。应用MATLAB工具软件,仿真Q=5、10、20、50、100时的幅频和相频响应。以下是学生设计的一个实例结果。为对于不同品质因数的线性频率特性,图3为对于不同品质因数的非线性频率特性曲线。在教学中引入任务,通过仿真来完成,根据教学内容和专业要求,联系生产实际提出简单的设计任务,让学生先进行设计,完成计算机仿真后,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完善自己设计,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实训 团队协作
1、引言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培养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使学生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理论科学分析与研究能力、技术的开发与工程设计的能力。目的是培养即具有从事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与生产、调试与维护等方面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教学课程设置中,应多开设专业实训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操作能力的训练还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两者并重缺一不可。
《电工技术实训》是应用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能训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电工技术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设计、安装、调试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技能。
2、电工技术实训课程内容设置及目的
电工技术内容的设置是注重体现“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主线,以训练项目为先导,以理论教学为支撑”的教学新思路。电路分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技术基础,涉及到的专业理论与技能是应用型本科的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注重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训练,通过对实际应用电路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电路连接、电工测量、故障排除等基本技能与技巧,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注重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在实训开题后,学生基本了解实训项目内容和具体要求,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课题进行分析,查找相关资料,自主学习来发现自身不足,弥补不足,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掌握住课题分析设计方法,对其在将来的工作也中也会起到很大的影响。为满足学生对课题的需求,根据学生为完成课题设计制作应具备的知识点与技能对学生进行大方向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对课题中所使用到的各个系统的模块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若学生能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各模块中应知和应会的知识与技能,就能逐步达到整体设计、分析、调试和项目的综合应用与制作的最终要求。
3、实训课程以学生为主体
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其中,从开题后,从任务的需求分析,到资料的查找,方案的选定等,都均有学生自主完成。另外,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能否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除自身智力因素外,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们对所学专业和所学内容是否感兴趣。对学生来说,尤其是刚刚接触一门新课的学生,能否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影响学生能否学好该专业的一个前提。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同时指导老师的作用会起到较大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发酵过程中的催化剂。兴趣到动力的转化需要一个适当的环境,能否创造一个好的环境,需要指导老师在后续的教学和指导中围绕这点进行。同时,在学生实训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指导老师不应该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发现问题的欲望。
4、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尤为重要。目前社会、技术的发展,各种知识、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竞争日趋紧张激烈,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使人们在工作学习中所面临的情况和环境极其复杂。在项目的进程中必须有一个团队,并要求团队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建立合作团队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行动协调,开发团队应变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创造奇迹。在实训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是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5、考核方法设置
由于实训课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为目的,如何根据所要达到的目的进行考核,能否设置一个较合理的考核方式,如何通过这个方式方法进行验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以《电工技术实训》课的考核为例进行介绍,该实训课主要是对电气线路图的设计及线路装配。考核包括四个方面,动手能力的考核,占总成绩的40%;实训论文的考核,占总成绩的30%;实训完成情况的考核,占总成绩的10%;平时及答辩情况的考核,占总成绩的20%。
实训的考核就是对学生所选制作项目完成情况的考核,要求学生演示制作结果并提供设计报告,包括方案论证、程序清单、原理图、硬件电路、存在问题,解决方法和调试步骤、工作日志等。考核只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各种方法应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相关知识,并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6、总结
总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以后,教师的主导作用尤为重要,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教师应全面系统地了解应用型本科教育特色的基础上,围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认真研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经验加以总结,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深化和完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学生的教学要求,编写相关的教学教材。同时采用团队协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课题为:基于大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编号:2011JGZ058
参考文献:
1.1模块化教学模型的分析
课程模块是指一个单位的课程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内容和实验实训内容;在内容和时间上是一个相对独立且自成一体的教学单位,有自己的起点和终点,模块间分界线比较明显;每一个模块具有特定的教学功能,各个模块之间可以动态调整和组合,模块的更新率比较高,能使学生具有符合用人单位需要的技能。
1.2模块化教学模式的优点
课程模块化可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在模块化教学中实践操作和专业理论相对应,两者不偏废,理论为实践服务,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同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模块化教学方案及实施,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在实施的过程中课时的安排应将理论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理论和实践的先后顺序,最好能够同时进行,边讲边练,符合教学原则和规律。课程模块化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宏观目标,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趋势,是基于应用为主旨和技能为特征来构建职业课程和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其模块化的课程结构也是高职课程应有的属性。课程模块化有利于学生技术实践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技术实践能力是高职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的能力,该能力既包括职业技能,又包括实践思考能力,是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多种状态的综合体。课程模块化的核心任务是在综合知识和综合体之间建立桥梁关系,以职业情景中的实际问题为中心,以知识与行动产生的表征方式来组织课程内容,强调引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构建综合知识并形成或提升综合体,从而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模块化教学模式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程模块化教学以职业活动为向导,以职业任务为载体,打破了传统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把教学模式融入了职业情景和职业任务等兴趣元素,正好符合高职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特点,老师和学生直接接触,教师能直观地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操作能力的程度,根据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加以指导,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逐步营造优良的学风。
2电工技术课程模块化的实施方案
2.1模块化教学的配套教材
目前,电工技术的教学大都是重理论,轻操作,内容的组合和模块教学大不相同,造成一些教材的浪费,适用性差,模块化的教材对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教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课程基本要求的具体体现。教材应适合各个模块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过程,教材的内容要有若干个实习项目并配有具体的实训课时,各个专业可根据本专业的具体情况对本课程的模块进行选择,可引进或者自主组织编写“模块化”教学的教材。模块化教学在电工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如下:模块一:电路分析基础。涉及的内容有电位、电压、电流、功率和电阻的基本概念和测量;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和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及其验证;星形与三角形电路等效互换,桥式电路测量。模块二:单相正弦交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其向量表示法;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及其伏安特性和频率测量;多参数组合的正弦交流电路的伏安特性和电路性质,用三表法测量交流电路等效参数,日光灯电路及功率因数提高,串并联谐振电路测量,室内照明电路布线的实训项目。模块三:三相交流电路。三相电源的连接及其线电压和相电压的测量;三相负载的连接;三相电路的功率;三相负载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时电压、电流和功率的测量。模块四:磁路和变压器。铁芯线圈和磁路的基本知识;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及其常用变压器;互感电路测量;学生校外参观实习。模块五:交直流电动机。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电机的运行特性、控制和选择。电机的运行和控制实训。模块六:电气设备、低压电器控制电路和安全用电。
2.2模块化教学的师资力量
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不是仅仅在研究、讲解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而是把这些融合到了实实在在的具体的电路中去了,使深奥的理论知识简单化、具体化、现实可操作可视化。模块化对教师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有利于教师向“双师型”素质教师的转换,使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应对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所有新技术和新情况,笔者所在的学校要求初级职称的教师每年必须有半年在企业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经历,而且还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包括实习日志,实结,实习单位考核意见。由此可见,模块化教学必使教师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
2.3模块化的硬件设施
实践性模块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的洞察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决策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该模块由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三个子模块组成。电工技术目前有4个实验室,2个实训室,实验项目16个,实训项目3个,这些还不能满足我们今后的教学需要,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引进更多的新型的高效的器材和设备,增设更多的实训室和实验实训项目,形成模块化实验实训室,如直流电路模块,交流电路模块,低压电器控制电机模块,室内照明线路安装模块。实验实训的模块化必须和教材模块以及教师模块相配套,实验实训室能向学生全面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自由选择训练项目,使学生能够接触更高、更深、更广的专业领域。
通过项目三,让学生掌握复杂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同时,此项目的元件相对比较多,因此在设计走线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布线的合理性,同时也强化电工工具的使用。通过项目四,让学生掌握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为《电机与电气控制》等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通过项目五,让学生掌握低压电气元件的的工作原理,同时,要能够读懂电气原理图和安装接线图,做到可以按图接线。2教学过程的改革如何能将教学内容完整的表现出来,同时又不浮于形式呢?
教学过程的安排相当重要。下面以项目三《日光灯照明电路的分析与安装》为例,讲解项目的教学实施过程。流程图如(图略):项目提出:几乎每个家庭都用过日光灯,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日光灯的发光原理,由此提出项目,在项目提出的同时,下发项目任务书,要求学生根据任务书,对课程相关知识进行预习。实物演示:我们用分立的元件构建日光灯电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对每一个容易出现故障的地方进行强调,引起学生注意。
理论讲解:通过上一环节的演示可以知道,日光灯电路的任一元件在电路中都有各自作用,由此,可以引出日光灯分立元件的作用以及它的工作原理,并将包含在日光灯电路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这一讲解过程只是简单介绍,更多的理论知识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
实践操作:学生按小组进行日光灯照明电路的安装,老师在旁巡视指导,填写任务书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展示交流:在实际操作结束以后,每一组将制作安装的日光灯电路进行展示,组与组之间进行互评,对日光灯无法正常启动的小组进行故障分析。故障分析:研究故障现象,与项目的电子教案附表中的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故障原因。故障排除:找到故障点,排除故障项目总结:在每一小组均顺利完成项目以后,由老师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对操作过程规范,技能掌握合格的小组进行鼓励。特别要说明的是,为培养双元制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整个教学项目的实施过程都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的。
中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摇篮,由于中职院校专业技术性极强,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此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应运而生。本文首先提出一体化教学改革在中职院校开展的重要意义,并以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专业为例,分析目前电类专业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针对本课程的教学特点,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一体化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
中职院校;电类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
引言:
随着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中职院校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中职院校领导开始重视起一体化教学在中职院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对于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而言,其教学内容较为枯燥乏味,传统的刻板教学方法更是无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理论性强、课程内容抽象让电类专业的教学质量止步不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类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然而将理论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中职院校教师通过“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大大的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电类技术的积极性。
1一体化教学改革在中职院校开展的重要意义
1.1一体化教学适应了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大纲要求
近年来,我国各大中职院校开始开展对《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改革,新的教学改革大纲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和学生能力可持续发展”和“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改变了“学科中心,知识本位”的课程思想,建立了“以能力本位,以应用为主线”的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改革正是符合了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大纲要求,在中职院校教学改革过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1.2一体化教学满足了社会岗位的人才需求
中职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摇篮,技术专业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对此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生产一线的实用性人才,提出一体化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一体化教学能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教导学生,能够让学生更快的掌握到岗位工作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熟悉生产工艺流程,为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技能基础。
1.3一体化教学是提高中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随着诸多中职院校电类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教师紧抓课堂教学的质量,缩短理论教学的时间,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制定了一套符合电类专业学生特点的教学环节重视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检查与评估,及时反馈课堂教学质量的信息,对中职院校教学质量有极大的提升。
2电类专业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抽象乏味,不易理解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电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具有理论性强、课程内容抽象的特点,导致教师教学难度大,学生学习不易学。同时《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主要涵盖的内容是安全用电、室内照明电路、电动机及其控制电路、低压配电装置、架空线和电缆、直流稳压电源等操作技能和电路基本物理量、简单直流电路、复杂直流电路、电与磁、交流电路、电容器、变压器等基础知识,知识的专业性极强,对于初学者的学生而言,过于抽象,难以理解。
2.2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分离
在大部分中职院校在对电类专业教学时,教学方法较单一,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教学过分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把理论和实践人为分离,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互脱节,同时理论知识学习课时要多于实践操作的教学课时,枯燥乏味、冗长的理论知识根本无法调动起学生对电类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3欠缺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教师在一体化教学改革中是主要得执行者,但是目前很多中职院校在对《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时,往往忽略了对教师的一体化教学指导和培训,很多教师只擅长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操作能力并不过硬,大大影响了这类教师对电类专业的学生教学的质量,更是不利于中职院校一体化教学的全面推广。
3电类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举措
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是应用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一门专业课程,针对以上对电类专业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形势要求,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这将困扰和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如何摆脱困扰,促进教育健康发展已迫在眉睫,可以看出中职院校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摸索出一条符合中职院校电类专业学生特点的一体化教学,具体如下:
3.1整编符合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教材内容
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通常都是分段式的教学模式,然而中职院校采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对于《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是一门实践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其中许多知识来源于实践,知识的理解、难点的突破都有赖于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充实演示实验、实物展示、技能训练等内容,使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接近1:1。如在教《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电工器材,不能光讲白炽灯原理,而是要增加对节能灯、LED照明等现代化的新光源应用进行深入介绍,使学生在学习中更贴近生活实际。同时《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技能、方式方法都要进行分类和整合,教学计划中可以设置教学项目,每个项目设置若干的任务,然后把所学知识内容综合起来,如在学习电动机,主要以电动机为教学主体,通过知识链接,可以让学生了解磁与电、单相交流电、三相交流电、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过“方法技能”介绍了识读电动机铭牌、安装(折装)小型电动机、电动机的维护和检修等技能方法。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编写适合中职学生教学的教材,教学知识内容要与时俱进。
3.2创新多样性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方式
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必须要坚持以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将电类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合起来,通过多样性的一体化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更高的技术能力,更加适合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如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实训室建设的实践应用中我们体会到,只有让学生能充分接触实物实验、实训,才能达到通过实验、实训帮助学生理解电工理论知识,掌握电工操作的基本技能,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操的成功体验过程中逐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一体化教学的目的;部分实训室的管理宜由统一的上课管理结合对学生开放的课余管理结合,使学生能在其感兴趣的时候及时动手体验。电工基础技能实训室的建设,必须打破一间实训室就能满足所有技能实训的设计思路,必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思考,达到充分满足学生实训需求为目的,当然要结合各校的实际,做出最为实用的方案,才能使《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真正通过一体化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3.3培养一支符合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一体化教学改革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执行力,往往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职业技能要求要更高一些,一体化教学背景下的“双师型”教师不仅仅能够教学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能够将电类专业的理论知识更好的转变为电工技能,知识与实践的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从而成功塑造更加符合电类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对此,对于培养这种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中职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首先,要引进双师型教师,要到各大高校区聘请专业化教师,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壮大学校教师队伍。其次,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电类专业的教师在寒暑假到电类专业相关企业进修参观和学习,大量的专家讲座、各类的在职培训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再次,要加大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的沟通力度,实现二者的互融式教学。从而加快中职院校《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一体化教学改革的进程。
4结语
一体化教学改革是目前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中职院校领导应该坚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根据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培养目标和中职生的特点,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统一结合的教学举措,通过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然后再通过实践操作检验理论知识的学习漏洞,从而让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电类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中职生毕业后更快的从学生转变为职工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韦国期 单位:广西经贸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毕银彦;电子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22期*
[2]马俊芳;浅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0年20期
[3]翁雪平;职高电工专业电力拖动“一体化”教学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5期*
[4]刘志伟;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尝试与反思[J];《当代职业教育》;2013年08期
1.多数学校普遍采用传统死板的理论教学模式,枯燥无味的理论教学严重削弱的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了学习效果。众所周知,《电工技术基础》本来学习起来难度就大,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照着课本讲授生涩的理论,加上中职学校学生本来就物理电学基础知识薄弱,这无疑会增加学习的难度。
2.一些学校教师在实验课教学上缺乏系统全面的规划,教学方法欠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很难得到培养。比如:有些教师安排实验只是为应付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在实验课上花功夫,加之课堂时间有限导致实验课效果差;有些学校没有充足的资金购买齐全的新型实验仪器设备,想做一个完整的实验甚至不能凑齐实验器材,这使得实验课受限较多。
3.实验课堂方法单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能得到充分调动。由于教师在实验教学方案的规划没有花费足够的时间精力,安排实验只是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未来长远发展没有做充足的考虑,出现了教师一手包办的现象,使得很多学生失去了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
二、实验教学法在《电工技术基础》课程应用的意义
在《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好实验教学法有以下几点意义:第一,有益于学生亲身体验、探究整个电工技术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自己先进行预习,查获资料,独立思考,带着问题在实验中寻找答案,这是一个亲身体验探究的过程。第二,有益于提高学生自主参与性,学习自信心和学习探知欲。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亲自动手的机会,这会增加他们的成就感,可以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第三,实验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容易掌握教学知识。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实验教学法,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第四、实验教学法强调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实验能够使他们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能够逐步的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在《电工技术基础》教学中应用实验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学校教师的教学理念不仅影响其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对其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学校从领导到学生都能重视起实验课,把有趣的实验教学融入到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讲解和习题练习中去,学生又怎么会感叹此课程难学难懂、枯燥无趣?因此,学校要重视实验教学,购置齐全的实验设备;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科学有效的运用好实验教学法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的主体是教师,整个课堂中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解,学生则都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如果持续时间久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变差,对教师产生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大,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如果运用实验教学法,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自学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实验去发现问题的答案,但是,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旁边耐心指导,及时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同时指出并纠正其存在的问题。另外,教师要考虑到每个同学的具体实际情况,耐心地指导,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