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标准化管理范文

标准化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标准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标准化管理

第1篇:标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中药药剂;标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272-02

中药药剂的标准化管理实施问题是当前医药界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如何让我国的中药产业迅速发展,怎样标准化管理及标准化管理的具体实施战略等是影响中药药剂管理结果的几大重要问题[1]。本社区医院研究人员特对中药产业的现状以及中药企业的管理进行分析,并且并现今市场的中药产品质量,材料资源进行调查,从现状基础出发,发现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方案,帮助中药药剂走向标准化管理的实施[2]。

1 我国中药药剂标准化管理现状: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医药消费群体局世界榜首。从而导致了药物种类繁多,市场杂乱的现象。中药传承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在西方药剂没有进入中国市场之前,重要是唯一的治疗药剂。其疗效与药物的药效均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用现代科学方法研制与开发中药药剂,使中药的使用更加方便化,然而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1.1 中药品种繁多,采取复杂,质量各异

中药药剂多为纯天然生长而成,需专业医生人工采取得到。并且根据中药药物的地理特点、气候环境、采摘季节的不同药物的品相与疗效也会产生差异。有些中药长相相似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药物,有些中药由于地域性与气候性不同长相南辕北辙药效却大同小异。我国目前对于中药药物的种植、采摘与储存的专业人士有限,药材的来源无法做到标准化,药材的质量无法保障[3]。

1.2 中药的研制方法不够科学化

每种中药药剂要发挥其药性,都需根据中药本身的特性与药性,药剂用量的多少来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才能讲中药的药性发挥到极致,对症下药。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一方面能将中药药剂的服用方便化,但是运用的不恰当,不仅会抑制药物本身的特性,甚至会将药物的性质发生改变,从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会导致中毒的危险。 由于中药的化学成分总是难以完整的确定,因此对于正确的研制开发中药药剂的科学技术,发挥中药药剂作用的同时减少其他危害的发生,分析中药药性的复杂性以及多样性,就成了标准化管理中药药剂中一个最大的阻碍。

1.3 中药的临床试验不够标准化

每一种新药的研发都需要反复试验,不断改进才能上市发行。目前我国对于研制的中药药剂的疗效与副作用试验不够仔细标准化,对于各种情形的试验结果说服了难以服众,从而导致了患者对于药物的不信任感,阻碍了中药药剂的研制与发展。

2 改善中药药剂标准化管理的应对措施

2.1 严把药物进口质量关

通过建立严格的种植、采摘药物体系,严格保证用以中药药剂研发的药物来源质量。剔除质量不合格或者具有歧义性的药物之后,再按药物特性标准合理的储存药物,保证温度分类管理,以保障避免药物的药性与新鲜度流失过快。此外还要对于草药营保证通风干燥储存,防止生虫发霉变质等。

2.2 中药提取物技术标准化

由于现阶段我国药物原材料良莠不齐,直接导致了中药药剂成品的质量。从中药材中利用标准化的科学技术,提取成药药品所需要的成分来研制开发中药药剂,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因为原材料所造成的困扰与局限性。在药物管理的基础上,形成对中药提取物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根据科学比例来保障提取物的有效性与科学性,从而保障药物成品的科学性与安全性。

2.3 中药药剂研制技术的科学性

最后对于中药药剂成品的研发室中药加工技术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如果技术采用不得当,不仅破坏药剂本身所带有的疗效,将之间的程序努力的成果毁于一旦,甚至会造成药物产生对人体有害的药性。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严格细致的根据药物药性的不同利用最佳手法来研制,最大程度的保障药物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促进药物的生产、包装与流通的标准化规范化,使中药药剂研制整个过程都趋于标准化,规范化。

2.4 反复试验 增强信任度

对于研制出新药的新药不断反复的进行临床试验,对于药剂的复杂性相对应的病症详细做好记载,并根据中药特点增加强有力的说明,使中药药剂的研发与国际接轨,真正做到标准化管理。

3 中药药剂标准化管理讨论

中药药剂的标准化管理及实践直接关系着现今中国医学与学术界能力与信誉,并且时刻影响着购买成药人群安全,甚至影响到临床试验患者康复的人身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和责任。中药本身的魅力与复杂性,使越来越多海内外的专业人士研究中药药剂的开发,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其发展的急迫性及重要性的重要地位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凸显无疑。中药药剂管理的标准化不仅能促进现代制药产业与社会的发展,还能逐步实现中药药剂的现代化国际化,提高中药的地位与重要性,使全球更多患者在通过中药的帮助下更快康复。

当前,中药药性的发挥需要的熬制方式局限了中药的快速传播,而利用科学性技术研制中药药剂,使中药药剂打入国际市场,标准化的管理师首要基本条件,只有以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促进中药的发展,才能将中药稳稳打入国际市场,开展属于中药的巩固之地,以还人类更为健康的体魄。

参考文献

[1]沈玉萍,张睿思,韩文宪.科学管理提高中药饮片安全性:中国医药报[Z].2010.

第2篇:标准化管理范文

在介绍我国地铁车辆标准化管理概况的基础上,论述标准化管理对地铁车辆检修维护质量、运转效率和运行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性。从推进地铁车辆标准制修订、创新地铁车辆标准化管理、创建标准化移动信息管理平台等方面,提出加强地铁车辆标准化管理的思路。

关键词:

地铁动车组;标准化管理;探讨

0引言

当前,以地铁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我国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5年末,全国共有26座城市建成轨道交通线路116条,运营总里程达3612km;有40座城市正在建设轨道交通线路126条,新建里程将超过3000km。事实证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迅猛发展,能明显缓解城市发展带来的交通压力,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地铁车辆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最关键、最复杂的主要技术装备之一,对城市轨道交通日常运营的效能和安全至关重要。地铁车辆运用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车辆的检修质量、故障几率和使用寿命。不言而喻,标准是地铁车辆运用管理的重要依据,标准化工作是地铁车辆运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化是地铁车辆运用管理工作实施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地铁车辆运用高水平管理的基础保障。因此,加强地铁车辆运用管理标准化工作,完善地铁车辆运用标准体系及其实施方法,对提高地铁车辆运转效能、保障列车安全运行和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我国地铁车辆标准化管理概况

1969年,我国第1条地铁线路在北京建成通车,地铁车辆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在之后的30多年里,以长春客车股份为主生产的国产地铁车辆仅有数百辆。20世纪后期,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发展阶段,由于受到国产地铁车辆产能和性能的制约,绝大多数城市釆用进口地铁车辆。直到21世纪初,我国才逐步形成以长春、大连、唐山、浦镇等轨道客车有限公司为核心的地铁车辆生产基地。经过10多年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扩能增效,我国地铁车辆生产能力与制造水平已经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的需求。但由于地铁车辆国产化发展历史较短,加之地铁车辆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长等因素,地铁车辆标准化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

1.1地铁车辆及其相关标准数量相对短缺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内的地铁车辆现行标准有29个,其中涉及地铁车辆维修保养内容的标准相对较少。具有代表性的标准有GB/T14894—2005《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组装后的检查与试验规则》、GB/T7928—2003《地铁车辆通用技术条件》、GB50490—2009《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CJ/T301—2009《城市轨道交通直线电机车辆通用技术条件》、CJ/T5021—1995《轻轨交通车辆通用技术条件》、GB/T21562.3—2015《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第3部分:机车车辆RAM的应用指南》等。显而易见,与铁路系统机车车辆标准相比较,地铁车辆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数量上差距较大,有待于相关部门积极研究和规划。

1.2地铁车辆技术标准体系有待完善

地铁车辆产品升级换代速度较快,目前我国不仅有A型车、B型车和C型车,而且其转向架、车门、控制系统和机电装备等关键零部件的结构及性能也在不断变化。此外,进口车辆以及依据庞巴迪、阿尔斯通等国外技术生产的国产化车辆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业蓬勃发展,《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2025》中提出的转型升级目标,轨道交通制造赫然在列。基于此,地铁车辆行业标准体系必将进行调整和完善,地铁车辆的运用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在原有地铁车辆行业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加以充实将成为当务之急。2015年底,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有关部门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标准体系进行的评估指出,我国现行的城市轨道交通国家标准仅有60多项,还未形成完整的地铁行业车辆标准体系。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刚完成的地铁车辆行业标准体系研究报告表明,目前地铁车辆标准制修订工作相对滞后,基础标准不够完善,关键设备和产品标准尚未系列化。因此,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地铁车辆行业标准体系是一项紧迫的重要工作。

1.3地铁车辆标准的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改进

从地铁车辆标准部门看,既有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有地方政府交通管理部门。标准的起草单位、归口单位和管理部门也各不相同,其中绝大多数部门的标准制定计划、标准内容和实施范围更多地考虑的是本部门的管理职责。尽管有针对地铁车辆的设计制造、日常运行管理、检修维护等标准,但各部门之间因缺乏有效沟通,协调统一性较差,造成标准内容零散、适用范围有限等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理顺和改进地铁车辆标准计划、制定、和实施的管理机制。

2标准化管理对地铁车辆运用的重要性

2.1对地铁车辆检修维护质量的影响

如今,诸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已从最初单一的地铁线路发展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的车辆已达千辆级规模,地铁车辆的检修维护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车辆运用的一项极其重要工作。通常,地铁车辆的维修模式主要有定期修、状态维和事后修3种,包括有计划的事前预防性维修项目,也包括临时的事后非预防性维修项目。目前,我国的地铁车辆检修维护工作主要在车辆段和停车场内实施,绝大多数地铁车辆部门维修依据是车辆出厂文件资料,或是根据经验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检修规范、作业指导书和手册等,这往往会造成不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对地铁车辆的列检、月修、定修、架修等检修内容和作业方式的不统一,与标准化管理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从而影响到地铁车辆检修维护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2.2对提升地铁车辆运转效率的作用

目前,越来越多的乘客选择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出行方式,大客流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的特有现象。大客流需要地铁车辆高强度运行,增加地铁车辆运行时间和频率,使得地铁车辆检修维护时间减少,给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带来严峻挑战。标准化是企业实施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企业生产技术活动高效、统一和协调的重要手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实际管理情况表明,大多数地铁车辆部门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及其工作内容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例如,面对客流高峰时段正常运行班列运能不足的局面,如果只是增加备用车辆数量,并非是唯一、最好的解决办法,如果借助标准化管理手段,运用标准化结构优化等原理来提高地铁车辆的运转效率,也能缓解运能不足的问题。最近,上海地铁7号线在客流高峰时段,釆用在上大路至龙华中路区段加密列次的优化运行方式便是很好的例证。这个做法经过进一步完善及总结经验后,将形成一个车辆运行标准化管理方案。

2.3对地铁车辆运行安全的影响

在目前地铁车辆检修维护标准化工作尚未完全到位的前提下,地铁车辆检修维护时间的不断压缩,地铁车辆数量、种类的不断增加,使车辆检修维护工作将面临各种新的挑战,给检修人员安排、检修装备使用和规章制度的执行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安全作为轨道交通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对于地铁车辆运行也不例外。因此,目前地铁车辆检修维护的安全标准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将车辆转向架、车门、受电弓、车钩缓冲装置、信号设备、屏蔽门、牵引电机和调度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检修、运行和考核纳入安全标准化工作,可进一步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地铁车辆运行安全。

3加强地铁车辆标准化管理的思路

3.1进一步推进地铁车辆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针对目前地铁车辆标准数量少、标准陈旧的现状,应大力推进地铁车辆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紧跟当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迅猛发展的形势,为强化地铁车辆标准化管理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首先,交通部、住建部等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要尽快厘清城市轨道交通标准化的管理体系,明确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管理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分工和职责,构建一个自上而下的标准制修订工作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清査现有与地铁车辆相关的标准,结合目前运行地铁车辆现状和发展趋势,釆取修订和新制定并重、轻重缓急有别的原则,短期内出台一批为地铁车辆及其检修维护提供有效支持的标准。其次,要积极发挥各级地方政府交通管理部门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积极性,针对管辖范围内地铁车辆标准化工作现状,围绕地铁车辆检修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的放矢地制定一批与实际相符的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以解当前标准短缺、陈旧的燃眉之急。再之,要充分利用相关行业协会、学会和科研单位的各种资源,发挥其人才、组织及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到各层次地铁车辆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之中,为多快好省地制修订地铁车辆标准创造有利条件。

3.2进一步创新地铁车辆标准化管理机制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崭新的历史发展期,创新地铁车辆标准化管理机制是个大好机遇。2015年以来,我国出台一系列加强标准化工作的相关方针政策,其中,国务院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等,明确要求在原有标准化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以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为核心的新型标准化管理机制。毫无疑问,这给新时期城市轨道交通业标准制定模式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团体标准的构建,将以自主制定、自由选择和自愿采用的市场主导为原则,充分利用社会标准化资源,通过利益相关方共同协商、共同遵守和的方式,高效低耗地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由此可见,这种新机制,一方面能弥补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标准制修订缺乏人、财、物和时间的现状;另一方面也可为今后诸如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城市圈内轨道交通系统相互对接创造有利条件。

3.3创建标准化移动信息管理平台

如今,在地铁车辆检修维护任务日益复杂、繁重的情况下,依靠原有标准化管理手段,已很难保证对各种标准实施的有效监控,也无法获得车辆检修维护的实时动态和信息反馈。这是因为现有的逐级管理模式,虽然也利用了诸如计算机等技术手段,但存储在计算机内的各种标准资料和文档都是静态的、孤立的,即使是现场车辆检修维护的数据记录也靠事后人工输入,这样相关部门、相关人员之间无法在第一时间沟通,对车辆检修维护状况作出反应,导致不利于车辆检修质量和标准执行的把关。因此,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技术,通过Wi-Fi等无线移动通信方式,开发车辆检修维护标准化应用软件,建立标准化移动信息管理平台,可以迅速提升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车辆检修维护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在这个平台系统中,无论是企业车辆及其相关部门管理人员,还是车辆维修人员,都可以通过诸如智能手机、iPad等随身携带的无线终端,随时随地接收和上传各种数据、照片等信息,使相关管理人员能在第一时间获得由大数据技术分析得出的重要信息,并对车辆检修作业及时做出判断处理;对于车辆段和停车场内作业的检修人员,不仅可以及时将检修结果录入平台系统,而且还可以相互沟通交流,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标准化移动信息管理平台,使标准化管理从静态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动态成为可能。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迅猛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业,给地铁车辆运行、检修和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地铁车辆高密度、大客流和长时间运营的需求,建立一个科学合理、高效完善的地铁车辆标准体系,以及配套、先进的标准化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从而提高地铁车辆的检修质量和检修效率,为地铁车辆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提高地铁车辆运用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万山林 单位:常州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高爽.地铁车辆构造与维修管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2]李经东,张红艳,王大伟.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业标准化工作的思考[J].铁道技术监督,2015,43(7):12-14.

[3]马玄,王大伟.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促进企业持续发展[J].铁道技术监督,2015,43(3):1-3.

[4]国林.卷首语[J].世界轨道交通,2016(3).

第3篇:标准化管理范文

在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当今,企业发展需面临更复杂的环境。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竞争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现代化背景下,企业管理应朝着高效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使管理工作与企业发展实际始终保持适应,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标准化管理

1.概述

一般来讲,所谓的标准化管理指的就是完善管理工作制度及章程,规范和约束管理工作的开展,在确保产品品质的基础上,保证企业经营以及管理工作的秩序。所以,标准化管理的显著特点就是运管有理、有据。在实现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标准化制度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一、其具有协调功能,不仅能够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协调,保证正常生产秩序,还可以通过协调企业管理的不同部门,使各部门能够实现良好配合,保证企业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二、其还具有传达功能,能够传达各项政策以及工作目标,有助于保证规范操作,可以降低违规生产或者越权管理等行为的概率。所以,就这个方面来讲,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相应的章程和规范是标准化管理实现的前提。

2.内容

结合上文中的分析可知,标准化管理实际上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指的是企业应规范要求运营中所应用的各项技术。此种做法除了可以保证产品品质之外,还有助于提升生产活动的组织化水平,可以为企业生产秩序的维持提供保障。二、工作标准。此项内容指的是针对企业经管中的各项工作,确定相应的标准化章程,明确管理标准以及生产标准,使企业管理始终围绕质量目标进行,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三、管理标准。管理标准在标准化管理推行中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是其实施要求中比较核心的部分。管理标准除对员工职责进行了明确之外,还为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了可靠依据,是提高生产活动与管理工作协调性的有效手段。

三、标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以某企业为例,其通过规范职工审查、拓展标准获取途径、大力推行网络建设,实现了全面审查的标准化;同时,该企业还根据自身实际,通过加大对科研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引入先进技术、健全岗位标准等方式,推动了标准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由于领导对标准化管理比较重视,该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实施中并未遇到太大阻力,目前,已经初步实现了标准化管理。结合该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本文认为,标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能够发挥出下述作用:

1.有助于提升生产活动中各环节的协调性

对于企业来讲,标准化管理是一项关系到企业全员的工作,不仅是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举措,还是保证企业生产秩序的可行手段。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分工细化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特点,该特点使得企业生产活动的流程增多,在企业运转过程中,生产流程协调就成了影响生产效率的关键。而在企业标准化管理实行后,这一问题就可以得到妥善解决。比如上文中的企业,在初步实现标准化管理之后,其生产过程中不同环节的协调性有了显著增强,各个流程实现了高效衔接,有据可依使得生产的连续性得到了可靠保障。

2.有助于改善管理工作的实效

对于现代企业来讲,员工的地位进一步上升,管理工作中对于员工的关注度显著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以人为本是企业管理的准则之一。此种管理模式能够通过对员工的关怀,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对于提升企业的凝聚力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此种模式也存在一个弊端,即员工可能会出现懈怠心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管理工作中应重视放大正面影响,控制负面影响。标准化管理的推行就刚好符合这个要求,其通过明确标准与职责,可以避免员工懈怠对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对于保证员工的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还以上文中的企业为例,在标准化管理推行后,员工消极怠工的情况明显减轻,整体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3.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当前的环境下,市场竞争考验的是企业的综合实力。技术更新使得市场中的产品种类繁多,企业要想使自身产品更具竞争力,就必须先将产品质量提升上来。在实施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由于企业生产标准能够产生约束作用,产品的质量风险将有所降低;同时,再加上新技术的规范应用和管理的保障作用,产品质量必然会有所提升。所以,标准化管理能够通过改善产品品质,提高企业竞争的成功率。

四、结语

第4篇:标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大豆 标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181-01

1.标准化管理在大豆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在大豆生产实践过程中,开展很多生产实验、科技攻关和技术开发活动获得成功的,往往不单纯是技术的功劳,而是管理和技术共同作用的结果,且成绩越大,管理所占的份额也越大,即呈正相关。在讨论大豆生产时,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是着眼于播种面积、总产量与出口量。为达到这个目标,探求突破技术与创新技术固然重要,但运用科学管理手段,把科技成果转化到生产过程中去,在大范围内用好这些技术同样重要。从生产力观点来看,科技成果只能说明生产能力含量的多少,还没有变成技术和产品,即没有变成模式技术和果实大豆。只有通过管理才能完成这个质变和量变。

在与先进国家比较时,管理学者有一种提法:说技术落后,不如说管理落后,技术落后十年,管理则落后二十年。当论及技术与管理的相互作用时,常常提到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标准化管理在大豆农业生产中尤为重要,它是智能化农业的一个操作要点。

2.标准化管理在大豆生产中的作用

标准化是一门横向学科,既有管理属性,又有技术属性。它是组织、实施、考核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在大豆的农业生产技术管理中离不开标准化。

大豆生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产前、产中、产后和科研、生产、流通等方面,涉及农业、粮食、外贸、生产资料等部门。为使各方面、各部门有机地联系起来,协调一致,保证生产管理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必要发挥标准的纽带连结与标定作用。

大豆的农业生产过程,也是―个复杂的农艺过程,种、管、收都对最终产品发生影响。为使这些生产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使各项技术切实实施,须将标准作为依据。标准化是推广应用科学技术的桥梁,用统―标准的形式予以固定化、制度化与规范化,就能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应用。

在大豆农业生产组织中,农业机械是单独管理和使用的,过去是机耕队,现在是承包户。农机承包户与土地承包户是两种关系形式,两者直接与间接利益不完全一致,如何协调矛盾,农机田间作业标准化就是依据。

大豆种子做为商品,生产、经营、使用不是一个单位,如何协调三者的关系,必须加强种子标准化工作。在“四化”中,种子标准化是其中重要的“一化”。另外,种子生产本身也包括许多环节,即科研、区域、繁殖和生产,还包括加工、包装、储藏、运输、检验等环节。哪个环节不按标准进行管理,都会使种子质量下降。要组织现代化大农业生产,实行全方位科学管理都离不开标准化。

3.标准化管理在大豆农业生产中的体现

开展大豆农业标准化同其他标准化对象一样,是科技成果和生产经验的结晶,是从事生产和管理的准则和依据。在确认技术标准时要运用统一、简化、协调等基本原理,符合农业标准的有关大的原则;在执行技术标准时须经有关规定,规范、规程。

大豆的标准体系中主要有种子标准、农艺标准、产品标准。在种子标准中常用的有品种标准、区域试验标准、生产技术规程、种子加工、包装、储藏、运输标准、种子分级和检验标准等;在产品标准中,常用的有质量、卫生、储运及检验方法标准等。

贯彻标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特别是农业标准,多为指导性标准,综合性强,生产地域性强,周期长,面向千家万户,生产者、管理者的质量意识薄弱,这些给农业标准的贯彻增加了许多难度。

在大豆农业生产标准化管理中,采取的方法和侧重点与其它作物不完全相同,但一般来说可经过计划、准备、实施、检查、总结等环节。

一是做好宣传工作。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以使生产者、管理者掌握标准。兴办培训班培训技术骨干,进行典型示范,使人们看到贯彻标准带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二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如施肥制度、种子繁育制度、农机管理制度、技术档案制度、检查验收制度、监督检验制度等,保证标准的贯彻实施。

三是加强组织管理。首先是加强领导,标准化是一个管理过程,没有领导的重视,标准就难以实施;其次是健全技术管理体系,发挥其职能作用;最后是加强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与密切协作,保证标准的全面贯彻。

第5篇:标准化管理范文

为深入持久地开展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真正使质量标准化工作自始至终贯穿在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当中去,实现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每年初,要结合矿井生产实际,制订出矿及各专业切实可行的年度达标规划,要明确奋斗目标,实施规划办法及措施步骤,要有保证规划实施的奖罚规定。

第二条: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矿要成立质量标准化领导小组。各专业、区队要成立以区、科长为组长的专业质量领导小组,并按职责范围要求,认真正常开展工作。

第三条:采、掘、机、运、通、地测、调度、“两堂一舍”、标准管理专业,都必须按照《苏天能集团公司矿井质量标准》的要求,认真贯彻实施开展工作。任何专业和单位,不的擅自作主,在工作过程当中降低标准。

第四条:矿质量标准化领导小组每月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分析、总结和布置质量标准化工作及规划措施的落实情况。

第五条:对工程质量管理要有完善的考核验收制度,要实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原则。对抽查发现的问题要在当天调度会议上通报。定期检查每月三次,“一通三防”检查逢8、18、28日;机电、运输检查逢9、19、29日;采、掘、修质量检查逢10、20日及月底一天进行。检查当天早7:40分在调度会议室召开检查预备会,并进行明确分工;下午15:30分在调度会议室召开检查汇报会,凡是参加检查的人员都必须参加汇报会。无故不参加者,每人罚20元;迟到每人罚10元,标办做好记录并下发整改意见书。

第六条:各采掘区队,每班都要设立兼职或专职质量验收员,对当班质量存在问题要提出整改意见,及时消除隐患,并做好班组质量验收记录及评估记录,以备查。凡是不认真负责,检查记录不实,出现问题的,要追究责任。同时,班与班之间要搞好质量交接,工程质量不合格的,下一班不得接收,区队不给予收尺、计分。

第八条:采掘工作面从投产到竣工,要设立竣工验收制度。竣工验收由生产矿长组织,生产、技术、安监人员参加,达不要求的严禁工程结算。

第九条:安全生产现场管理人员,实行分区域、头面、划片承包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凡是分管区域内工程质量低劣,上岗进面又没发现,或发现而没监管督改的,追究当班安全生产现场人员的责任。

第十条:机电、运输、通风、溜子队的施工、安装,都要对照标准及施工措施施工。凡发现不按要求施工、安装的,除责令重新施工外,要追究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并给予处罚。

第十一条:所有生产区域的文明管理,都要严格按照生产科的划定,做到所属区域内的标志、标牌、图牌板、管线、轨道辅设、风筒吊臁⒏舯、喷雾、栅栏设置、材料码放等符合规定。同时做到区域内无淤泥、无积水、无浮煤矸、无杂物,否则按标准化奖罚规定给予处罚。

第十二条:所属两堂一舍管理的生活区,每月定期检查三次。由分管矿长组织,要对照两堂一舍的标准严格检查。对饭菜质量低劣,且不能保证24小时有热饭、热菜;浴池水温不适、无淋浴、集体宿舍混住、卫生达不到窗明几净;所有矿属区域内脏、乱、臭的责任单位,按规定实施处罚。

第十三条:供应科所有购买的设备、配件、坑木,都要严格按矿规定要求进货。企管、机电等有关单位,要按程序严格把关。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严禁入库记帐。对井下所需要的支护材料,供应科应按科学要求,给予加工;不符合要求的,使用单位有权拒绝使用。造成影响生产或安全的,追究供应科的责任,并按规定处罚。

第十四条:各专业、科室、区队,都要配备质量验收和安全监测的仪器、仪表,并做到定时检测,保证其灵敏、可靠性能,做到正常使用。各种检测报表及时上报。否则,一经检查验收发现问题按“三违”处理,并追究处罚责任单位领导。

第6篇:标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实践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2.153

0 前言

对电力企业而言,实施标准化管理是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衡量企业经营水平的重要尺度。在这种背景下,开展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在推动电力企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地区在配电运检标准化工作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认识存在误区、标准监督不到位等,对配电运检标准化工作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将以此为背景,对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1 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标准化意识淡薄

由于标准化工作是近几年新提出来的一种思想,导致管理人员、基层员工对配电运检标准化的认识不足,单方面认为制度建设就是标准化工作,也没有将标准化上升到实际高度,导致所开展的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工作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标准化工作更是无从谈起。

1.2 标准监督检查不到位

在配电运检标准化工作中,开展标准监督检查是保证其工作质量的关键点,但受思想认识、管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电力企业经常出现标准监督检查不到位的现象,具体表现为:(1)对现有标准的考核力度不足,没有针对当前标准开展检查督促工作;(2)所开展的标准检查呈现出“阶段性”特点,并没有形成长效稳定的标准化检查机制[1]。上述现象的存在,导致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工作难以得到进一步发展,很多标准化管理工作止步不前。

1.3 标准化管理工作不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当前部分地区在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中,经常出现标准化管理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的现象。例如,标准化管理员工在开展标准化管理工作中,受工作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其提出的工作方法无法满足标准化工作的要求;而进入配电运检工作现场的员工不参与制定标准化方案的工作,因此在现场操作中往往很难有效开展标准化管理工作,因此也无法做到标准化管理。

2 开展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的对策

2.1 优化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组织

为保证本地区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优化组织结构是整个工作的基础内容,通过开展组织结构建设,不仅能明确标准化管理中的岗位划分情况,还能加深相关人员对标准化管理问题的认识,因此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2]。

例如,可以成立以工区领导为组长的标准化管理小组,负责制定本地区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制度。在该小组中,工区领导对整个标准化管理工作负责,还承担明确标准化管理制度、及时信息资料的工作;其他小组成员完全听从组长的安排,能针对标准化工作事宜展开讨论,并对配电运检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划分,明确不同工作人员在标准化管理中的作用。

同时,可以通过开展标准化知识讲座、培训班等方法,进一步宣传标准化管理的相关内容,并定期组织考试,将标准化知识考评结果作为评定员工职称的重要依据,确保所有员工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标准化工作中,最终对标准化管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2.2 建立常态化的标准化管理机制

建立常态化的标准化管理机制,是未来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向,为了保证管理机制的科学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1)在工作中实施严格的计划管理方针,以月为时间段,制定本月份标准化实施计划,并将标准化方针发送到具体工作人员手中;定期考察标准化报告的完成情况,并记录本阶段在标准化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将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完成情况作为工区报告工作的重要内容[3];若发现本阶段标准化管理中存在未完成目标,则应该将该目标作为下阶段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进行推广。

(2)积极开展整改优化工作。在整个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中,需要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严格的整改优化工作。例如,当发现在标准化管理中出现问题时,应该率先根据《工区标准化内部评审建议》的内容进行自我修改,争取能充分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4];之后将问题反映到班组、主管单位,能在班长、主管人员的指导下,针对问题展开讨论,争取获得有效的解决方针;最后,对于依然存在争议的问题,可以将其上报至企业管理层,由企业指派专业人员或者联系专家进行解答。

通过上述模式,可以构建常态化的标准化管理机制,任何出现的标准化管理问题都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解决。

2.3 落实全员参与工作

在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中,考虑到基层员工是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参与者,因此还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鼓励基层员工积极参与到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中。以增强标准化管理的可操作性。

例如,可以鼓励员工根据自身工作经验,针对标准化管理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包括改革意见、业务流程的优化意见等;对于不同岗位方向的员工,都能根据自身岗位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标准化方针,保证在整个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工作中,每一项工作都能实现有章可循。

3 结论

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工作是未来电力企业工作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当前工作中,需要正确认识到配电运检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并能结合具体的工作要求,及时转变员工思想,并对工作进行常态化改革,确保标准化管理工作能在本地区顺利开展,最终为提高配电运检质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蔡明宪.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配电运检专业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1):7.

[2]蔡明宪.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及其原因与运检管理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6(02):173.

第7篇:标准化管理范文

(一)保障企业研发生产的高效运行,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由于社会生产进程和生产制造节奏明显加快,产品质量逐渐提高,企业内各部门间的沟通和交流日益频繁,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这就导致研发创新能力、科学技术应用能力成为当前企业竞争的根本所在,生产研发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对研发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调度和控制大量部门的工作。

(二)促进企业的专业化生产,优化产品结构。

标准化管理可以对生产研发企业的生产模式进行更新,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集中精力研发、生产核心产品类型,大大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程度,实现生产研发同先进科学技术的整合。

(三)提升生产研发产品的质量,增大企业经济效益。

影响生产研发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要素就是产品的质量,如果生产研发的产品实用性不大,使用时间较短,性能较差,根本无法在市场中生存。标准化管理也可以进一步对实际生产研发体制进行调整,严格遵循标准的管理制度,提高产品的质量。

二、强化生产研发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构建健全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完善的制度是保障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生产研发企业要强化对管理体制的构建力度,设置一套完善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在体系中明确规定管理方针,并定位标准化管理工作的目标,使企业各项管理工作能够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开展。

(二)提高企业领导阶层的重视,树立正确的标准化管理理念。

标准化管理在生产研发企业的实施前提是,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从根本上认识到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能够切身参与到标准化管理的实施程序中,利用适当的契机,调度生产研发活动,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标准化意识的深入灌输和根植,为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三)强化教育培训力度,全面落实标准化管理工作。

标准化管理制度的建立和维持,依赖于生产研发企业在平时的工作、生产活动以及其他的时间段内,对内部员工的及时有效调动,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开展内部工程师和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对于生产研发企业而言,标准化培训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根据企业内部不同岗位的划分,对负责生产研发的工程师、负责企业其它生产活动的普通员工分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针对前者所开展的标准化培训具有很高的指导性意义,而针对于后者展开的教育活动或内容则主要侧重于普通员工,目的是使其能够在标准化教育的不断约束与规范下,更好地进行企业生产活动,完成相应的任务。无论这些教育与培训工作展开形式、内容、针对群体有何差异,其目的都在于更好地普及和规范标准化研发和生产,从而提升企业的标准化进程,扩大收益,让所有企业员工在标准化管理中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和长足进步。

三、结语

第8篇:标准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标准化;宏观管理;应用监测;事业单位

1标准化宏观管理相关探究

1.1标准化宏观管理的内涵

标准化宏观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标准化宏观管理的对象是不同事业单位的不同部门。标准化宏观管理实际上就是针对不同部门所产生的问题,进而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已到达解决问题的目标。在进行标准化宏观管理的过程中,主要依据现有的要求,以规范经济和行为作为方式,进而实现获得经济收益的目的。标准化宏观管理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第一是标准化宏观管理的范围较大。通过对“宏观”一词的分析我们就能够看出其管理范围较大这一特点。标准化宏观管理不是仅仅针对某个企业而言的,它所管理的对象是不同事业单位的不同部门,因此标准化宏观管理的管理范围是十分宽泛的。这是其内涵的一大体现。第二,标准化宏观管理具备协调普遍性的特点。协调可以说是标准化宏观管理的基础。因为在制定的时候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需要保证各个因素之间能够协调发展。因此协调普遍性是标准化宏观管理内涵的另一大体现。第三,标准化宏观管理具有权威性的特点。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因此就需要保证各个部门的利益都不应妨碍国家利益。所以在进行标准化宏观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保障国家利益不受损害。倘若部门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发生了冲突,那么就需要牺牲部门利益,保全国家利益,这样的要求就体现了标准化宏观管理的权威性特点,同时也是标准化宏观管理的内涵之一。

1.2标准化宏观管理的作用

标准化宏观管理在首次提出之后就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重视,它广泛应用于各个国家之中,对于促进不同国家的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标准化宏观经济管理不仅包括对资源的整合利用,还包括调整地区需求等内容,所管理的方面也十分复杂,除了对经济进行管理,还对政治、资源、科技等方面起到了规范的作用。因此,能够得出标准化宏观管理范围十分广泛。对我国事业单位进行标准化宏观管理,能够促使其健康稳定的发展,实现基本能够社会需求的目标。充分运用标准化宏观管理,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3标准化宏观管理的缺陷

虽然,标准化宏观管理自提出以来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利用。并且在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获得了许多瞩目的成果。但是因为我国对于标准化宏观管理研究起步较晚,以及研究范围不全面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在现阶段依旧存在很多的问题。纵观学术界,很少有人能够从一而终的对标准化宏观管理进行研究,大多数的学者在进行短暂的研究后遇见了一些困难便止步不前。因此便造成了相关研究资料稀缺的现象发生。这大大阻碍了标准化宏观管理的研究进程。使其缺少理论支持,也就慢慢产生了我国的研究成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状况。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重视对于标准化宏观管理的研究,不能只了解其皮毛,应当深入探究,挖掘出真正的作用与价值,使其真正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2应用监测论述

对部门进行监测的方式在我国事业单位中已经普遍存在。对单位各个部门实行监测能够对工作效率的提升以及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所以在标准化宏观管理的理论下对各个部门具体实施监测技术,能够帮助事业单位获取更好的效益。并且对于事业单位今后的发展方向也能起到一定的规划作用。对部门进行监测,能够有效的防止部门内部违法乱纪的情况发生,也能够及时找出部门在生产工作时所出现的问题,进而实现有针对性、及时改正的目的。在经过实地的试验后可以发现,应用监测技术的实施对于我国事业单位来说具有现实意义。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

3结语

标准化宏观管理应用监测技术对于我国今后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系统化的对其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切记不能出现盲目、骄傲自满的态度。在现阶段,应当基于已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注重对标准化宏观管理的内涵探究,合理的将应用监测与标准化宏观管理相结合,制定出全新的、符合我国实际发展现状的策略。同时要准确把握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模式,针对我国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不合理的现象进行思考,制定切实有效的方案,以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方向起到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钱俊,张兴军,刘涛.网络应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18).

[2]李涵,柳成洋.推进我国国际标准化工作之系统思考[J].标准科学,2011(10).

[3]张长元.标准管理的三个层次[J].标准化信息,1996(05).

第9篇:标准化管理范文

1.电能计量技术的标准化管理

电力计量是面向用户的最直接窗口,它是反应企业服务水平、信誉和资质的标准。因此,做好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相当重要,对于整个电力营销工作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目前的工作中,要想做好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具体的工作模式如下。首先,电能计量技术的标准化。要想科学、有效的实现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必须要从技术上做好有关管理工作,确保技术供应的合理与科学,保证技术管理上能够具备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以及管理策略,从而达到优化管理水准的目的。在整个工作中,具体的管理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提高电能计量仪表的标准化、规范化,从基础上提高电能计量的精准度。

1.2提高计量精度,促进计量仪表的标准化、规范化(1)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品:更换或者优化电能表是电力企业优化管理的主要手段,但是在过去由于管理制度的不科学,导致许多用户私自进行电能表更换或者淘汰,从而加大的计量管理工作量,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效益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相继指出了禁止使用的电能表,促使电力企业加快电能计量技术的更新域发展,逐步促使电力企业在电能计量上实现智能化、数字化。(2)其次,要求我们工作人员加大电力计量的检查力度,在检查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工作,加大对电表检验、实验以及存在误差的测试,使误差降低到标准值以内,使电表发挥出其技术的优势,提高电能计量的精准度。(3)运行管理周检和轮换:加强计量运行管理,根据规程进行周期校验和轮换。电压、电流互感器的合成误差在要求的二次负荷范围内,均可以用准确度等级来控制。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导线压降所造成的误差,无法直接用准确度来衡量,在计量综合误差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可以通过合理的调整互感器误差互补或采用电压二次导线电压误差补偿器进行补偿,从而降低计量综合误差。

1.3 加强计量选型定表的综合性分析,提高计量准确性。(1)正确接线:针对电力系统的不同情况采用正确的计量和接线方式,减少计量误差。(2)合理定位:合理选择计量点的位置,尽量靠近现场,减少互感器二次负载和二次回路损耗,提高计量精度。(3)合理选型:合理选择电流互感器变比,正常负荷电流要大于电流互感器额定电流的三分之二以上,对季节性较强负荷,采用多抽头的电流互感器,保证互感器在高精度范围内运行。

2.其次,实现电能计量的标准化管理

2.1.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开展电能计量管理工作。如在开展电能计量管理工作时,要严格、切实的贯彻计量法、电力法等法律法规,使的电能计量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实现依法管电。

2.2.电力企业领导要加大对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重视。现阶段,许多电力企业领导对电能计量规范化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导致电力计量管理工作效率低,所以,电力企业领导要切实把计量管理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才能加快实现电力计量的规范化、标准化。

2.3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建立一套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电力计量工作管理规章制度。具体可以包括“计量管理技术规范”、“计量标准周期检定制度”,“计量标准技术档案管理制度”、“计量标准使用维护制度”,“周期检定(轮换)制度”,“现场检验管理制度”等针对计量管理各个环节标准化管理的制度,确保计量标准器具和在用计量器具的准确可靠。

3.人员及服务标准化

加强从事电力计量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电力计量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计量标准化管理的深入实施与先进技术的应用和高素质计量人员的分不开的。提高计量人员的技术素质和业务能力,对推进计量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有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