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帮扶工程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依托课题研究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认真组织
我省幼教学会“十二五”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并推荐优秀、有价值的课题参加中国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十二五”课题的申报工作。
2.对通过立项的课题进行分类分片,注重不同类别、不同片区课题的过程指导。
二、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的指导,推进我省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1.积极协助江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指导各地按照下发的《江西省乡镇中心幼儿建设基本标准》要求建设或改建一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加快乡镇幼儿园的建设。
2.积极协助江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以结对帮扶、教学观摩、跟班培训等不同形式,组织开展全省第三届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培训。
3.继续协助江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做好省级示范幼儿园结对帮扶乡镇中心幼儿园活动,及时发现典型经验,进行推广,让全省农村幼儿能享受优质教育。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全面提升办园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
1.开展2011年度教师案例和论文评选工作,并推荐优秀论文参加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组织的“学习和贯彻《纲要》实践经验征文评选”活动。
2.积极协助江西省教育厅基教处开展优秀省级示范幼儿园、省级示范幼儿园的评估和复评工作。
3.协助江西省教育厅基教处开展全省第五届幼儿教师技能技巧竞赛活动。
4.协助江西省教育厅基教处开展全省幼教行政干部和省级示范园园长的培训工作,推进幼教队伍建设工程。
5.组织开展《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与培训,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幼儿园的保教工作的指导。
6.协助江西省教育厅基教处继续开展以公办省级示范幼儿园为依托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试点工作。
7.继续协助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做好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会员重新统计、新会员发展和会费的足额收取工作。
四、加强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规范全省民办幼儿园办园行为
1.配
以学风建设为主线创新学生工作模式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涵:一是以培育优良学风为主要目标,二是创新方法,采取新的手段,开发新的途径,为学风建设服务。三是所有围绕学风建设的工作要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要单打独斗,而要形成一个综合化的工作体系。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下称管理学院)从本院学生具体情况出发,以引导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为主题,以学风建设为主线,大力倡导“博学、好问、慎思、笃行”之风,创造性地提出“654321”学生工作模式。“6”指鸿鹄梦工场开展的六大工程,即“旗帜工程”“双导工程“”引领工程”“而立工程”“阳光工程”“温暖工程”六大工程,主要指教育载体;“5”指依托的五支队伍,即辅导员、班导师、专业导师、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含学生导学和班导师助理),指教育主体;“4”指“鸿鹄好声音”“鸿鹄大展台”“鸿鹄真风采”“鸿鹄新论坛”等四大载体和平台,和六大工程一起形成载体体系;“3”指“教师引导、朋辈帮扶、环境熏陶”的三大基本实施路径,指教育路径;“2”指一个现实场所(“鸿鹄梦工场”即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占地60平方米的专用场地)和一个虚拟场所(“鸿鹄梦工场”专门网站),指教育环境;“1”指在学生中开展的“鸿鹄英才培训计划”,指教育载体。
二、“654321”学生工作模式的运行机制
“654321”工作模式并非简单的数字集合,它是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路径、教育环境、教育载体等教育要素的有机整合。横向上,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路径、教育环境、教育载体等各个要素都能形成一个内部有机联系的子系统。纵向上,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路径、教育环境、教育载体等要素能形成一个以学生建设为主线的学生工作立体系统。这一立体系统有其内在合理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力军“作用,全面有效开展学风建设工作
辅导员不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主力军”角色,在学风建设中也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它的“主力军”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统领整个学风建设工作,负责计划、组织、实施、监督、保障。二是直接负责相当大的一部分工作,这是由辅导员普遍综合素质较高、业务能力强、经常与学生打交道等特征决定的。比如,管理学院的辅导员不仅负责统筹整个学风建设的工作,还具体负责实施“双导工程”“而立工程”等六大工程,以及整个“鸿鹄梦工场”中心的运行、“鸿鹄梦工场”专门网站的维护。三是在指导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扮演教育者角色、开展朋辈帮扶工作方面发挥着最显著的作用。管理学院不仅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力军”作用,还以“教师导航、学生导学”为工作思路,将专业教师、班导师、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纳入学风建设的教育主体体系,形成以“引导教育、朋辈帮扶”为主要功能的教育者队伍。具体来讲,在整个学风建设的过程中,辅导员扮演总导演的角色,负责统筹日常的学风建设管理;班导师是班级学生学习习惯、学习精神、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直接教育者和影响者,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力量,一个班级学习风气、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受到班导师的影响;专业导师通过“双导工程”“鸿鹄英才计划”发挥强有力的引导教育作用,也是“教师导航”中的重要力量;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通过协助辅导员进行日常学风建设管理(如班级考核、自习抽查、成绩管理等)以及导学工作、党团教育工作发挥朋辈帮扶的作用,它们也具有教育者的功能。这几者既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作用,同时又相互联系,形成内部合理的教育者体系。
(二)以“双导工程”为核心工程,着力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作风
从学风的内涵来看,学习习惯是学风建设的关键所在。基于这一认识,管理学院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行为入手,以“学风贵导,育才于微”为核心工作理念,以“教师导航,学生导学”为基本工作思路,实施“双导工程”,着力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作风。管理学院分专业导、课程导、行为导、榜样导等遴选与聘任学生导学,聘请高年级优秀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专业知识、课程学习、学习方法与技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针对性的“导学”,发挥榜样示范、引导帮扶、监督管理等功能,实现朋辈式互学共进。特别是建立“导学帮扶制”“导学联系制”“导学管理制”,每位课程导、专业导拥有固定的帮扶对象,每名行为导负责4~6名同学的学习和日常行为表现,对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作风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同时,学院还建立专业导师制、班级导师制、固定导师制(个别专业),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导航”作用。
(三)以“一项计划、四个平台”为有效载体,努力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学风建设需要丰富有效的载体作为依托。管理学院提出学风建设的“654321”工作模式,其中,“146”主要指学风建设依托的载体和平台,包括一项计划、四个平台、六大工程。一项计划,即“鸿鹄英才计划”。在管理学院的在校本科生中,每年遴选部分学习成绩好、学习潜力大、科研兴趣浓的优秀学生,让他们尽早地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一方面协助教师完成科研,另一方面接受教师在科学研究、论文写作、项目实施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四大平台,即打造宣传好“鸿鹄好声音”“鸿鹄真风采”“鸿鹄大展台”和“鸿鹄新论坛”。“鸿鹄好声音”是指通过及时有助于学生认知、学习、立志等的名言警句、热点评论等,用网络好声音弘扬时代主旋律,占领青年学生的思想阵地,传播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正能量。“鸿鹄大展台”“鸿鹄真风采”是指在虚拟场地(专门网络)和现实场地(鸿鹄梦工场场地)展示学院、在校学生的荣誉,展示优秀校友和在校学子的先进事迹(比如“十佳学子”沈越飞、“学霸”刘璐、挑战杯一等奖获得者贲可蒙等),增强学生的集体感、荣誉感、上进心,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鸿鹄新论坛指邀请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优秀校友、学院教师、优秀学生开设成长发展、专业拓展、求职就业、学习读书等方面的讲座,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激发理想意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以学风建设为主线的学生工作模式的成效、难点及改进思路
“鸿鹄梦工场”成立、“654321”学生工作模式实施近一年,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工作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和难点。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创新性的以学风建设为主线的学生工作模式,无论是它的工作成效,还是它所面临的难点、问题,都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一)“654321”学生工作模式初步取得的成效
以学风建设为主线的“654321”学生工作模式实施近一年,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工作成效,主要表现学生学习成绩普遍提升、学习科研兴趣日益浓厚、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气得到转化等三个方面。首先,学习成绩普遍提升。据调查显示,管理学院实施了“654321”工作模式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一定提升。如设置了导学的2013级,与未设置导学的2012级同期比较,核心课程的平均分至少提高3分;核心课程及格率平均提高5个百分点;各专业的综合平均分最低提高1.1分,最高提高5.5分;各专业及格率平均提高3.36个百分点。再如,2012级设置了学生导学后,核心课程的综合平均分提高11.67分,尤其是数学及格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其次,学生的学习科研兴趣日益浓厚。参加“开拓杯”“挑战杯”、科研立项的学生数量增幅不小,其中在重庆市、重庆理工大学论文创作、科研发明等方面获奖的学生数量增加19%。再次,整个学院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气得到积极转化,课堂迟到、早退、旷课、晚归现象有所减少,自主上自习、自主进图书馆学习、自愿请教导学和导师的现象增多。这是直接的成效,从间接的成效上看,学院的就业质量提高,就业意向多元化,就业观念有所转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所提升,目标意识增强。
(二)“654321”学生工作模式的难点分析
“654321”学生工作模式目前面临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核心工程“双导工程”而言,专业教师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部分学生导学缺乏工作积极性。专业教师是“教师导航”的重要力量,然而长期以来,专业教师都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学科研上,在学生工作、学生辅导、学生教育方面有所弱化,加之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部分专业教师未能充分发挥“教师导航”的作用。与此同时,尽管管理学院通过召开导学培训会、赋予导学学生干部身份,部分学生导学仍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整个“双导工程”的成效。其次,“四大平台、六大工程”的学风建设载体的服务力有待增强。除了“双导工程“”而立工程”是直接作用于学风建设之外,其他五大工程都间接为学风建设服务。“温暖工程”“阳光工程”“引领工程”等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增强理想信念、提升综合能力素质等方面确实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在培育优良学风方面的服务力还比较弱,未能紧紧围绕学风建设开展工作。再次,从方式、手段上看,未能有效运用新兴的教育手段,比如网络、微信。从方法上看,主要运用“教导”“指导”“帮扶”等显性教育方法,“环境熏陶、文化渗透”等隐性教育方法的使用力度不够。最后,制度管理的力度较弱。制度的制定和有效实施是任何工作取得成效的保障。“鸿鹄梦工场”制定了“专业导师制”“固定导师制”“导学帮扶责任制”“导学联系值”。制定和完善了《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班导师岗位职责及要求》、修订完善《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学生评优评奖实施细则》、制定完善《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班级考核条例》,在制度建设上下了不小的功夫。但与此同时,在某些工作中还存在制度空白,有些制度建立了并未有效实施。比如,“而立工程”下的每个直通班都提出了班级建设计划和制度,但除了公务员直通班,其他直通班并未可持续实施。再比如,专业导师坐班制、预约制也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有效执行。
(三)进一步改进“654321”学生工作模式的思路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因材施教
内蒙古科技大学坐落在“草原钢城”包头,1956年建校,1960年更名为包头钢铁学院,隶属原冶金工业部,1998年划归管理,2003 年更名为内蒙古科技大学。它定位于一所教学研究型普通高等学校,以冶金工程、材料工程、矿业工程等优势学科为依托,形成以工科为主,建设在冶金、材料、矿业、机电、建筑、能源等领域具有优势的学科专业体系,培养“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具有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1]。
我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系始创于建校伊始的1956年,由轧钢这个具有相当长历史的老专业发展和演变而来,专业改造后在名义上这一老专业方向不存在了,但新专业传承了轧钢这一老专业的特点与内涵。本专业是我校传统的优势学科,1996年获得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得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目前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支撑点建设学科。1998年教育部进行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时,设立了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这样一个新的本科专业,从该专业在我校的演变历史可以看出其专业范围重点还是传统的轧钢专业,以侧重于为钢铁工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目的,毕业生的去向也主要集中在钢铁企业[2]。wwW.133229.cOM
一、当前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设计(论文)的命题
命题是毕业设计(论文)的起航点,立题不当,可能会使整个毕业设计的创新性和目的性黯然失色[3]。实际毕业设计(论文)中选题不当常有发生,其原因各异。
有些命题过于陈旧,这尤其体现在毕业设计的命题上。按照我校本专业的传统,毕业设计主要是针对钢铁企业轧钢厂的生产车间进行设计。随着我国的钢铁工业近10年来迅猛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的装备和控制手段被大量的应用到现代化的钢铁生产线上,产品结构发生的更本的变化,很多传统的观点和思维被打破[4]。在这种背景下,部分命题仍然按照10年以前的标准来制定,就显得有些更不上时代,不仅如此,还会造成学生可能存在抄袭现象,影响了对学生的锻炼效果。
青年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握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难度,这一点在笔者身上显得尤为突出。笔者在博士毕业后,第一次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在给部分学生制定毕业论文题目时,没有考虑到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的局限,题目超出了学生所能承受的范围,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
(二)学生投入不足
1、就业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投入的影响。就业对学生毕业设计投入的影响是本专业近期才出现的问题,是一个新问题。鉴于我校本专业毕业生拥有较强的专业性,在2008年以前我国钢铁工业迅速发展期间,本专业大四学生一般在秋季学期就找到了相应的工作。然而近3年来,随着钢铁工业整体的不景气,我校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受到不少影响,很多学生在大四的春季学期即进行毕业设计的学期还没有能够确定工作,尤其是女生。由于存在就业的压力,迫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联系工作之上,真正投入到毕业设计中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毕业设计时心不在焉,出现懈怠情绪。笔者所带的学生中就存在这种现象,在整个期间,主要的精力放在联系工作上,对整个毕业设计进程影响严重。
2、考研对毕业设计投入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为了缓解这种压力不少学生选择考研,一般初试成绩约在3月份出来,那些过了初试需要准备复试的学生,在此期间难以全心去做毕业设计,这种状态一般会持续到5月中旬,在研究生入取基本结束后,这部分学生才可能完全集中精力去准备毕业设计。
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那种本身学习成绩较差,在最后一学期不仅有就业压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疲于应付各种挂科的清考。这一类的学生本身基础比较差,在理论学习阶段就养成了对学习不认真、得过且过的习惯,在就业和清考双重压力之下,只能有很少的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这类学生在笔者所带的学生中也存在,也是另笔者最头疼的学生。
3、学生投入不足,也有部分原因是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同学对研究题目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设计过程往往流于形式,其表现往往是应付了事。这是一种普遍的心态,具有普遍性。
二、相关问题的改进
(一)完善命题
命题是指导教师的最重大的任务,为了保证质量,在命题是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把关:首先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设计的内容应与本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这需要指导教师密切关注当下国内外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其次设计(论文)题目难度应适中,尤其是青年教师需要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针对青年教师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个人认为系主任要对青年教师制定的题目进行审核,对研究和设计的内容进行把关,以确保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现有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最后,还需保证题目的多样性,不仅要保证学生1人1题,更重要的是要避免题目重复出现。
(二)因材施教
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异,且新时期的学生每个人所追求的目标亦不相同,自身想法很多,因此在面对毕业设计时,学生心中所想也不尽相同,当然最终的基本目的还是一致的即能够完成毕业设计,顺利毕业。
鉴于不同学生各自拥有不同客观条件和自身追求,因此作为指导教师在面对学生是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指导,而是需要客观的面对学生所固有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毕业设计,顺利毕业。
为此作为指导教师,首先应该主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初见学生的时候,明确学生的就业情况,是否签约,签约的意向以及将来拟从事工作的类型;了解学基础课的学习成绩,是否存在补考和最后的清考;学生的考研状况,报考的学校和专业。
其次在明确学生的相关背景之后,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为不同学生量身定做其毕业设计或论文的内容。具体的指导思想是重点培养对本学科有兴趣的学生且精力足够,将来要从事钢铁工业生产或者研究领域的学生,按照评优的标准去要求这些学生,激发这类学生的潜力,这类学生以做毕业论文为主,提前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对于需要找工作,且将来乐于从事钢铁工业的学生要重点帮扶,这类学生以做毕业设计为主,我校本专业的毕业设计以轧钢车间设计为主,整体套路成熟,但是缺乏创新性。让这类学生做毕业设计可以让学生了解轧钢生产基本流程,设备状况,了解车间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对将来熟悉工作环境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对于能力有限(主要是那些基础课程成绩很差,还需要参加补考和清考的学生),则需要重点照顾,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让需要补考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补考,同时指导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跟踪指导他们的设计,以避免学生过于放松设计;对于那些完全无意于从事本专业的学生,则不能再专业方面对他们施加过大的压力,因为学生已经对本专业的学习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做好毕业设计的动力,对于这样子的学生,个人认为应该尽量的帮助他们完成最基本的毕业设计内容,确保顺利毕业。
(三)严格纪律
当然,对待不同的背景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思想,并不是说放松对学生的要求。严格纪律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是毕业设计能够顺利完成是一个重要保障。
指导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情况下制定研究和设计内容后,在毕业设计的开始就要明确毕业设计的纪律,以严格的出勤、过程监控、结果检查、毕业答辩规章制度以及考核办法,使学生认识和重视毕业设计,端正毕业设计态度,认真完成毕业设计。
此外,认真做好毕业设计的教育、动员和宣传工作,使学生充分重视毕业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亦是不可缺少的过程。
三、总结
综上所述,本科毕业设计工作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面对新的环境下出现的系列问题,指导教师一方面需要加强在命题科学性,前瞻性以及合理性方面的探索,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背景以及兴趣爱好,在指导学生时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并辅之以严格的纪律,使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提高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保卫.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j].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2008.
[2]李振亮,陈林,包喜荣,郭瑞华,刘永珍.材料成型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09,(2):30-33.
彭东老师坚守教坛近30年,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伟大的教育事业。他遵纪守法,廉洁从教,自尊、自爱、自律、自强,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展现了一个人民教师的人生价值。鸡场坪民族中学于1998年9月成立,各项工作连年上台阶,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成绩喜人,全县榜上有名,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彭东等老师们的默默奉献。他2001、2002、2003、2004、2007、2008,年度考核均为优秀;2006年被学校评为数学学科带头人,同年被评为数学优秀辅导员;2007被评为乡级骨干教师;2008被评为乡级先进教育工作者;2009年被评为乡级两基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被县招办评为招生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被列为县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2011年被评为乡级先进教育工作者;2012年被列为市级骨干教师培养对像。
思路决定出路 点滴铸就辉煌
弹指一挥间。这个当年风华正茂的年轻小伙子――彭东,陪伴他渡过30个春秋的是叽叽咋咋的粉笔声和三尺讲台,一届届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同学们。现在的他,额头上布满了皱纹,黑发变成了白发。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师,一如既往地坚持在教育岗位,孜孜不倦。他的精神食粮是“教书育人。没有知识教什么书,没有学生育什么人。”早在上世纪80年代,彭老师就对班级贫困生开始帮扶,他的理念是“少抽一包烟,少喝一瓶酒,成就一个人”。那怕是小小文具,微小的点滴都能给学生带来无限的生机。一位离校较远的学生星期六放学后饿着肚子赶回30里路的老家才吃饭,他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留住学生在他家吃饭再走。这位学生就是现在华夏中学的李向阳老师。开学一月不来上课,经过家访,他得知孩子含泪祈求,父亲在沉默,差20元学费不敢来报名,彭老师当时表态:“我出。”这就是现在在盘县看守所工作的朱家兴。还有民中的教师王春艳、金华维、卢国栋等人都有他付出的爱心,他不让一个学生因困难而退学、停学。近30年来,他帮扶过学生400多人。在他的爱心帮扶下,每年在班上举行一次献爱心活动,无论多少,有爱就行,成就了一个个学生的求学梦。1996年,彭老师受到大连来我校支教的张冰、曹玲老师的高度评价,感化了身边的一批人,致使这根爱心“接力棒”一年一年的传下去,把爱心献给最需要的人,实现了心连心共同克服暂时困难、手拉手共同走完学业路。他的点滴行动,正践行了金秋助学募捐活动的爱心工程,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实践,也是他的人生价值的具体体现。
刻苦专研 提高自我
彭老师在上课之余、工作之余,总是挤出时间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洗脑,加码充电,更新观念,目前正在接受专升本函授教育。他对记者说:“厚积才能薄发,深入才能浅出。只有登上绝顶,方能一览众山小;只有技术高超,方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趋势下,对传统的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不学习,教学无新颖。为此,他于2006年9月主动参加“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国家级远程教育培训项目”学习培训,把学到的新思想、新理念应用到教学中。2007年7月又参加了“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初中数学课程的学习,表现良好,成绩优秀。他的课堂教学富有活力,语言生动、流畅、通俗易懂,管教善导。在教学中求创新,在活动中促发展。有机渗透德育教育,做到了在教书的同时又体现育人。所任教学科成绩跟同级同类学科相比均居全乡第一,全县榜上有名。他多次上公开课、观摩课,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听过他的课的人都说,他的课轻松易懂,课堂充满生动和激情,充满智慧和生机。
彭东2005年撰写的《班主任工作点滴之我见》在六盘水报刊发表,2006年撰写论文《启发式教学初探》在盘县九届教师教学论文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08年撰写论文《农村中学生辍学原因与对策》在中国基础教育系统课程改革成果大赛活动中荣获三等奖,2009年撰写论文《浅谈教育改革中名校的成长过程》在国家级《学周刊》发表并且荣获二等奖,2010年撰写《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会寻求“长流水”》在《中国教育科学》发表并且荣获一等奖,2010年撰写《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国家级《学周刊》荣获二等奖,2012年撰写的教学设计《一元一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在全国教育系统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三等奖,2012年论文《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在中国基础教育系统“青年优秀论文”评选荣获二等奖,2012年撰写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反比例函数及其图像》在国家级刊物发表。他2009年4月申报的《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课题已被审批,将于2012年12月结题;2012年申报的《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方法研究》2012年7月已被审批,将于2015年结题。结合校本教研,他提出的“把学习当成享受”、“个性化教学”、“感恩教育”等课题正在讨论和申报之中。
舍小家 顾大家 爱校如爱家
贵州教育家汪广仁教授曾说过:“一个好校长决定一所好学校,一个好老师成就一批好学生。”接近30年的教育历程的彭老师,拥有一颗爱心,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他是领导放心、同事喜欢、学生尊敬、家长赞誉的优秀教师。在条件艰苦的民中倡导搞校园建设,作为后勤主任,他带领师生捡石头、铺校路;共植树、造林荫;铺草皮、当绿化;铺砖块、砥硬化;挖高处、填凹处。每天迎着阳光来,踏着月色归,度过最困难时期,为学校节约资金上几十万元。他与民中同成长、共患难,今天的发展规模离不开他洒下的血和汗。民中14年来的校长看在眼里,想在心间,他是多么的敬业啊。彭老师工作细心、出色,被借用两基办主抓两基工作,他不推诿,他的信念就是服从。2003、2004年的两基工作人人知晓,他办公室灯光通宵达旦是常事。数据要准确,逻辑要严密,佐证要齐全……他全身心投入两基,忘我工作。自己80高龄的母亲,生病被多次送进医院,他却无时间照顾。曾记得2004年5月18日的这天,他妈妈昏倒几次,可他在椅柯小学查资料,带残疾的兄弟无法照管,妻子埋怨、儿女反对、寨邻讥讽。此时此刻工作的压力与妈妈的病情就像刺在他心上的双刃剑。老家(普古乡)离学校30多公里,晚上用摩托车带步看望母亲,陪伴他的是星星、月亮,真是令人感动啊。第二天清晨忙碌而归,依然挚着地工作。没有星期六、星期天,只有昨天、今天和明天,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2010年孩子高考不能去看望,他在筹备中考工作。别家孩子办状元酒,他在梳理两基资料。别人父母送孩子上大学,他孩子呢?只能孤单而去,他太忙,要报送两基大表。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工作干好了就是他的心愿。他的工作得到乡党委、政府的认可,县教育督导室主任杨应学、方德耀,县教育局党组书记王德克,市教育局崔股长、杨秉云股长、朱大权局长、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皮处长等领导检查他的工作后,表示非常满意。2010年县里把他评为两基先进个人,他却把指标让给其他同志。别人说他傻,他却说:“功劳不是我一个人的,只要同志们积极配合工作,觉得快乐,我就满足了。”
不辞辛劳播桃李 只为秋硕满神州
他除了致力于教学及相关工作外,擅长于学生管理,18年的班主任工作做到了“爱、严、细、实”相结合。他在一次值周时,顾常路同学想逃脱晚自习推病请假,他的方法是“你先休息一下”。过几分钟,他把药买来了。该生感到内疚,对不起老师,久而久之由差生转变成了优生,现已在政府工作。他对后进生转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转化率达100%。特别是初三,学生的心理、思想变化大,他注重思想与前途教育,培养学生团结拼搏、友爱互助,带出了一个又一个班风正、纪律严、学业优秀的班集体,输送到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上千名。他得到的评价是:“我们的孩子交给彭老师放心,即便不能成为优质产品但也不会是次品。”2001年班级一位基础、智力都不错的学生施建平,却好动、无组织纪律观念。该生受其教诲后初中毕业考上了贵阳师范学校,现任我乡移山小学校长。2006年秋季开学时,有两位学生无兴趣学习,还曾经几次想退学。彭老师多次找他们谈心,且进行家访,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认真做出了劝导,帮助他们完成了学业,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盘县二中。他们经过三年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入学后给彭老师来了第一封信:“彭老师,我迷惘时,你给了我勇气和信心;我成功时,你给我敲响了警钟……我非常感谢你!彭老师,没有你的辛勤劳动,就没有今天的我。对于老师的感恩之情,我无法用文字表达……”很多学生受其熏陶纷纷投身于教育事业当教师,有的回到盘县这块大地上与他成为同事(如民中蒋家红、六中牛开江、板桥中心校郭政、滑石中学黄琳等),一起并肩耕耘“圣坛”。他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肯定,赢得了党和人民的无数赞誉。许身孺子终不悔,呕心沥血育英才。他迎来一批批学生,又将一批批学生送进高一级学校深造,他感慨:“能将全部的爱倾注到学生身上,在传授给他们知识的同时,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我真自豪!我甘愿化作无声的细雨去滋润那一棵棵幼苗,促其茁壮成长!”
鲜花只有佩带在像彭东老师这样的人胸前,才永远不会枯萎。这样的老师被评为优秀老师,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组织。
一、加强学科组建设,提高教研组工作效能
学科教研组是基层的教研组织,学科教研组工作效能如何直接决定着学科教学、科研的质量与水平。因此,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创新教研机制、创建符合课程改革需要的教研文化,将成为学校教研工作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但从基础调研情况来看,教研组工作存在工作效能不高、管理机制落后、教研水平较低等现状。为此,新一年学会工作将以教研组建设为抓手、以教研机制创新为手段、以创建新型教研文化为目的,切实提高教研组工作效能。
1.认真开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认真领会精神,明确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并以此为行动指南,做好教研组工作长计划、短安排,同时对教研组存在的问题开展相关的整改活动。
2.加强教研组长业务研修培训工作。学会将根据有关相关行政、教研部门的安排,组织教研组长开展相关的研修培训活动,切实提高教研组长的教学、教研与业务管理水平,从而为教研机制创新提供基础性的保障。
3.引领教研组长开展教研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新的一年里,将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求,组织教研组长对学校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教学评价等相关教学常规制度进行反思与研讨,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教研管理机制,并在探索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与推广。
二、突出两项重点工作,积极探索实践
根据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的工作要求,本年度将“深入课题研究”、“创新教研机制”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深入学习、积极研究、先行先试,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深入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因其具有规划性、系统性、长期性等特点,对推动业务学习、提升研究水平、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课题研究将为中学化学教学带来长期的教学、教研效益。为此,学会本学年度将深入课题研究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来抓。
1.进一步开展市级重点课题“普通高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学科子课题“高中化学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之研究”。该课题从属于课堂教学常规机制创新研究的一项内容,课题研究的目的旨在引导老师建立起基于学习取向的课程教学。本年度将在上学年制定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组织会员深入学习课题实施方案,领悟课题实施目标及意义。同时,引导我会会员基于高中化学学科特点,积极开展实践中如何开展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的探索。本着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的课题实施原则,引领参与课题实验的会员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提升,深化对学习策略的认识、把握学习策略指导训练方法,最终实现专业素养提升、教学质量提升的双赢目标。
2.继续开展“九年级化学单元整体教学”之课题研究。“单元整体教学”从属于教学常规中的教学设计(备课)研究和课堂教学研究两个范畴,试图解决如何开展教学设计、如何从整体性的角度开展课堂教学。该课题是基于目前九年级“低效耗时、效率不高”的教学现状提出的,本课题研究旨在研究、揭示教材单元整体性关系,从而为一线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供支撑。该课题拟用一半左右的时间来完成。为使本课题研究得到较好的落实,本学年将结合相关工作的开展,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认识”、“单元整体教学的初步实践”、“单元整体教学阶段总结”三次专题研究会议,分别进行理论研讨、实践尝试、阶段小结等相关工作。
各县(市、区)教研室、学校、会员,也应根据各自的计划,结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教研组建设及教学常规机制创新”这一主题,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相关工作,从而为创建符合课程改革需求、符合教育改革方向的教研常规与教研机制。
(二)创新教研机制
教研机制的创新是提高教研效果、促进教学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措施。然而,从目前学校教研来看,存在“手段落后、模式守旧、效益不高”等特点,甚至有些学校的化学教研工作几乎流于形式。究其根源在于缺乏理论指导、活动效益很低。基于此,学会也将创新教研机制作为本学年的另一项工作重点。
1.积极探索构建“说课——听课——评课”三位一体的教研新机制。对于三位一体教研机制创建的实践探索,将以“课堂教学中师生行为”为研究对象、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发挥“讲学评价的传导作用”为着力点,努力提高学校本教研的效果。由于此项工作处于探索阶段,本年度将主要开展如下三项基础性工作:(1)课堂观察的理论学习与培训;(2)基于“说课——听课——评课”三位一体教研机制的初步探讨;(3)基于上述教研活动机制的活动实践。本年度拟开展四次的教研活动,探索活动机制、收集活动案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升。
2.基于网络的教学研究。网络教研的最大优势在于克服时空限制、人人平等参与的优点。本年度拟继续通过“龙岩中学化学”网络平台,继续开展基于课堂教学调研、教学技能比赛等方面情况的网络教研活动,探讨如何有效开展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技能等方面内容;另一方面,将利用“龙岩中学化学群”、“初中化学名师教研群”等qq群,拟将开展6-8此的专题网络教研活动。由于网络教研活动在我市还处于起始阶段,许多方面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这将要求会员积极参与、献计献策,确实发挥网络教研的贡献,发挥其在推进区域教研中的应用作用。
对于网络教研工作,各县(市、区)教研室、学校、会员,也应根据各自的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如创建专题网站、创建专题博客、创建专题qq群等),从而做到有序组织、人人参与、确保实效等。
三.继续推进“三项工程”,创建优质教育品牌
建设三个工程是学会在上一届年会工作计划中提出来的。根据新一届学会理事会工作思路,配合国家、省、市工作规划,将用五年的时间,积极探索三个工程的实施策略,并努力使三个工程的建设取得初步呈现。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会在三个工程建设中开展了实践和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新的一年里,学会的工作安排有如下几个方面。
1.对于“名师培养”工程,我会一方面将继续结合市教育局“红土书香”品牌,倡导名师进一步开展“读教育名著、学教学理论”系列活动,积极撰写心得体会
和教研论文;另一方面,结合教育主管部门工作计划,为名师争取更多的外出学习、学术交流等机会,进一步拓宽名师的视野;再一方面,积极推荐我市优秀会员参在各级各部门组的专题会议上开展学术专题讲座。
一、四项主要工作
在坚持招商引资第一要务,完成协议引进项目5个,协议引资总额5.9亿;竣工投产项目1个,引资额5000万元的同时,全力推进城乡规划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规划龙头作用得以增强。
20*年以来,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快速推进,规划引导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一是计划引导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职能充分发挥。20*年底,我局即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市发展需求,超前启动了《20*年度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编制工作。《计划》将规划愿景细化为具体项目,实现了城乡规划战略意图的贯彻,避免了项目实施的盲目和无序。二是规划引导城乡科学发展职能充分发挥。围绕高质量实现规划全覆盖的工作目标,起草并报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20*年中心城市规划编制及研究计划》,同时,我局又下发了《20*年县城及村镇规划工作要点》,对全市规划编制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目前,中心城市21项规划编制任务中,部分规划编制因总体规划修编暂缓,其余18个项目均已编制完成或正在调整完善;各县规划编制工作也在快速推进。全市城乡规划全覆盖的目标基本实现。三是政策引导城市产业发展职能充分发挥。年初即起草并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明确市区高层建筑重点发展区域的通知》,以此提升中心城市发展档次和品位。围绕进一步促进中心城市房地产业和商业发展,于10月初起草了《关于促进中心城市房地产业和商业发展的政策规定》。《政策规定》实施以来,市区商品房销售量迅速提升;大润发超市、国泰广场、XX一百三家大型商贸设施开业。四是挂钩引导新农村建设职能充分发挥。大力开展乡镇和村庄规划调研,编制并印发了《XX市农村集中居住点规划实施分类指导目录》,提出了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的意见。同时,全力抓好全市15个康居示范试点村规划指导和服务工作,开展了对15个康居示范试点村的规划方案、建筑设计方案把关审查工作,提升了示范点建设质量和建筑品位。目前,全市已完成252个集中居住点建设规划编制任务。在规划的指导下,全市康居示范村和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快速推进。
2、改革创新工作取得突破。
20*年初,提出“致力创新突破”的总体目标,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工作力度,推动城乡规划水平的持续提升。为此,我们印发了《XX市规划局20*年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对年度改革创新工作提出了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在《方案》的指导下,各项改革创新工作深入开展。围绕精心精细服务,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制定下发了《免费规划报建服务实施办法》等四项制度,使规划行政许可工作方面更便民、更利民、更符合发展需求;围绕规范规划编制工作,推动规划设计招投标及规划市场管理创新,出台了《XX市规划编制项目招投标暂行管理办法》、《XX市城市规划设计市场暂行管理办法》;围绕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启动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总体框架编制,2.4平方公里的三维虚拟城市演示系统、元数据管理系统等三大基础平台建设,8555平方公里航测影
像图、400平方公里航测影像图和市区113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数据采集录入工作正加速推进,地下管线数据普查工作即将开展。围绕提升测绘院发展水平,拟定了改革创新工作方案,从企业内部管理、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等方面明确了改革目标,测绘院年内即将实现资质升级。围绕促进规划院科学发展,帮助企业多方开拓市场,强化内部规范性管理系统建设,确保了规划院企业经济效益和自身建设的齐头并进。预计20*年度该院合同总收入将达到1200万元,比改革前的2006年增加3倍。
3、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20*年我承担了多项重点工程牵头推进任务,经过精心组织,严格督查,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XX1897及东大街项目:完成项目三套规划方案及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积极联系,多方出击,项目合作开发单位基本确定,项目将择机启动。百栋高层推进工程:制定了市区百栋高层推进工程实施方案,确立了年内已建、在建高层建筑80栋的工作目标,并通过政策引导、督促检查、现场观摩等形式,大力推进工程进度。目前,市区已建、在建高层建筑已达到105栋,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安居工程:精心组织各片区和相关主管部门,加速推进市区蓝领公寓、拆迁安置房、廉租房等安居工程建设。目前,市区经济适用房开工建设并完成主体工程17.3万平方米,占目标任务(15万平方米)的115.3%;蓝领公寓开工建设并完成主体工程23.02万平方米,占目标任务(21.6万平方米)的106.6%;拆迁安置房开工建设并完成主体工程39.6万平方米,占目标任务(37万平方米)的110.8%。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雪枫公园:积极配合公园管理单位,高标准推进公园维护和后续管理工作,积极服务好公园配套用地开发项目建设,科学严谨地组织好公园决算审计工作,确保公园建设画上圆满的句号。同时,还积极协助市水务局完成大运河水利博物馆选址,并积极做好规划方案编制工作;优质高效地完成了XX商检、海关大楼、古黄河滨水核心区、明城墙遗址保护等市政府实事项目规划服务工作,促进了项目的快速推进。
4、和谐团队创建效果显著。
在全力推进各项业务工作的同时,狠抓规划干部队伍建设,和谐团队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强化服务创新,行风建设深入推进。围绕政(行)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工作目标,不断强化工作措施,重点围绕创新服务理念,出台了《XX市规划局免费规划报建服务实施办法》、《市规划局特别快车绿色通道服务制度》等四项规范规划行政服务工作的新机制、新制度,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在上半年全市民主评议政(行)风活动中,我局在15个行政执法单位中排名第五,局市政规划处在热点岗位评议中排名第二。我局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多次获得“流动红旗窗口”和“十佳窗口”表彰。二是强化和谐发展,争先创优扎实开展。围绕打造和谐社会、和谐规划的工作目标,以扶贫、双拥、等工作为着力点,以竞争考核为抓手,全力推进争先创优工作。扶贫工作中,以确立发展规划、培育致富产业、实施实事帮扶和帮扶困难户为工作重点,大力实施实施四大帮扶工程(规划帮扶、科技帮扶、实事帮扶、贫困户帮扶),已完成扶贫工作投入12万余元,较好地实现了扶贫工作目标;双拥工作中,进一步强化与驻宿广大官兵的联系沟通,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工作中,以解决群众的困难为出发点,坚持做到“有登记、有交办、有责任人、有处理、有结果、有监督”等“六个有”,充分发挥规划的协调和引导职能,帮助群众化解矛盾,处理问题,并通过
采取回访、下访、约访等有效形式,深层次推进问题处理,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三是强化竞争考核,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全面引入竞争考核机制,以此激发干部职工的创业热情和创优激情。完成了局机关中层干部轮岗工作,促进了业务工作交流,激发了干部职工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热情;完成了部分分局局长助理公推公选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干部队伍梯队建设,使一部分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得到充分调动;实施了部分重要岗位工作人员的公开招聘,引入了一批专业型年青人才,使得干部队伍得到了进一步充实,促进了各项业务工作和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理论学习和廉政建设
1、理论学习
坚持将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市委重大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确保做到自身素质和水平的与时俱进。坚持做到“自学与制度化学习紧密结合”、“学习与交流紧密结合”,在认真抓好规划专业理论和管理知识自学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市委中心组学习活动,全面领会和掌握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制定了市规划局制度化学习机制,组织开展了党组中心组学习、办公会学法、菜单式学习等多种长期性、制度性、刚性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还坚持学以致用,加强调查研究,先后完成了《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考察报告》、《桂林“两江四湖”考察报告》、《增强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点问题研究》等多篇论文,并先后两次在市委党校组织的干部培训班上就自身学习成果及工作体会作了讲座。
2、廉政建设
始终坚持“两手抓”,积极履行“一岗双责”,作为第一责任人,全面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制度建设方面,先后组织制定了《XX市规划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XX市规划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报告制度》、《XX市规划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办法》、《XX市规划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制进行了全面调整完善,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制落实机制和具体措施;在教育学习方面,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了“解放思想能形成,推动落实好快干”大讨论活动、到洪泽湖农场接受警示教育活动和市规划系统反腐倡廉专项警示教育活动,经常组织各种案例教育,做到警钟常鸣,确保全局干部队伍不出问题;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方面,以廉政文化进机关、进行业活动为重点,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出台了《关于在全局领导干部中开展“读廉文、思廉政”廉文荐读活动的意见》,编制印发了11期廉文,供干部职工学习;在加强干部廉政建设方面,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开展了公开述职述廉活动,并先后组织召开了两次党组中心组民主生活会,分析研究干部廉洁自律管理工作;在落实纪检监察机构派驻统一管理方面,自觉接受监督并着力加强干部选拔任用、资金运行、国有资产运营、党务与政务公开、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等六个重点环节和部位的监督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在此基础上,本人也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报告制度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有关规定,坚持做到胸襟坦荡,对组织、对领导从不隐瞒个人任何问题。
一、基本情况
aa镇中心学校服务着aa镇7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21975口人的基础教育工作,现有完小9所,初小1所,幼儿园1所,教学点6个。小学教学班83个,学前幼儿班20个,学前幼儿446名。在校小学生3120人,其中女生1545人,回族学生183人,适龄儿童2757人,入学率99.9%,女童入学率100%,15周岁人口完成率99.1%,辍学率0.2%。有教职工158人。
二、主要工作
几年来,学校把新课程改革和二期“工程”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来抓。使新课程改革和二期“工程”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改变多年来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新的教学观念,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从思想到行动上来一次脱胎换骨彻底的转变,是一项艰巨的教育改革,为了使教师尽快走进新课程,我校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教研入心,促进课改思想转变。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教育理念、学习理念、学习方法的调整是课改的根本。为了让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入心入脑,每周利用业务学习,校长亲自主持,全员参与,严格考勤,对《二期“工程”方案》、《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等理论反复学习,做到“三有三看”,有笔记,有记录,有心得,看新课程标准是否学懂,看教学行为是否转变,看理论水平是否提高。我们要求教师每人每年至少订一份教研杂志,学校订两份以上教学杂志,督促教师在平时大量钻研,阅读教育名著,掌握教育新动态,倾听不同声音,关注课改,每人均写下了8本笔记,4篇心得体会。学校教研员定期下校进行校本培训,手把手说教,切实让教师在思想上对课改有新的定位。为了使教师对课改有更深的认识,消除教师对课改的顾虑,6月12日特聘请县教研室任元统书记、梁文深主任来我校进行为期2天的课改和二期“工程”培训讲座,会上,任书记、梁主任就《新课程改革纲要》和二期“工程”作了详细的解读和实施安排,他们理论联系实际,从课改方向到实施案例进行讲座,通俗易懂,解决教师课改中的疑难病症,研讨氛围热烈,实效性强,受到教师的欢迎。通过系列讲座和学习,教师不断触发更多关于课改的思考,从忧虑、怀疑和担心课改到接受、主动积极参与课改。
2、“请进来,送出去”,推进课改进程。为了让教师能理论联系实际,学校为教师搭建起了学习交流的平台。8月8日,中心学校特请山东莒南县第三实验小学教师来我校讲课,开展“对口帮扶”交流研讨活动,他们展示了语、数共8节课,从精心的设计,活跃开放的教学模式以及取得的良好的效果,使我校全体教师受益非浅,他们带来了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交流研讨中,他们就我校教师提出在课改中的疑惑进行了解答,并拟定下学期派20名学生和教师到山东莒南县第三实验小学免费学习一学期,注入新的活力。10月24日,县教研室送课下校活动和镇中心学校送课下校活动一并在东滩小学开展课堂交流,有力地推进了中心学校二期“质量工程”的全面实施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双方送课教师共做研究课8节,每位做课教师在缺少学教具、学具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在课堂上,教师想方设法创设情境,适时启发、诱导,从而让每节课都成为活而有序、趣味性浓、学生愿学、乐学的课堂。这次活动给了我们很大启示,镇中心学校于11月15日开始了校与校之间的送课下校交流活动,建立帮扶责任制,帮助有困难教师和薄弱学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内容有研讨课,集体备课,教研成果展示等,不断地解决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实践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此举受到县教研室的一致好评并将在其他学校推广。一年来,学校先后派58人次教师到银川十六小、二十一小、回小等“手拉手”学校进行研讨学习,取长补短,促进课改。
3、开展岗位练兵,提高教师素质。课程改革的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基本素质,在这方面,学校和教师作了很多尝试。
首先,通过课堂锻炼教师,提高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学校教研室制定了听课制度、评课标准,每学期每人至少讲1节公开课,开始教师觉得是一种负担,随着听课的深入,边听边悟,认为一边听同行的课,一边讲课请别人听,然后一起分析,从备课讲授过程到总结,从对教材到学生分析,不耻下问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可以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听课活动,学校上下形成了你追我赶争上公开课的研讨氛围,为课改稳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次,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教师素质。为了强化和检测教师基本功,中心学校于9月27日举办了教师七项基本功大赛,内容有普通话演讲、简笔画、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电脑打字、卡拉ok。教师用洒脱的文笔书写了漂亮的字体,用标准的普通话讴歌了教师职业的崇高,用嘹亮的歌喉唱出了教师的心声,竞争激烈,最后有52名教师荣获一、二、三等奖,有55名教师获鼓励奖。这次活动,对教师收获和感触很大,起到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是一次教师基本功提升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再次,镇中心学校教研室为了调动教师课改的积极性,进行了优质课、优秀教案、优质作业等的评比活动,有10名教师的优质课、18本优秀教案、26名教师教具制作获奖。各校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经常性组织学生投稿,一年来全镇中心学校有55名学生获“邮政杯”征文奖,aa小学获固原市教育局“邮政杯”征文组织奖,王团小学有41名学生获区教育科学研究室手抄报奖。考核学生方面,我们主要以质量监测和平时考核相结合,合理安排中期和期末质量监测,试题难度与梯度适中,并能及时做好试卷分析。在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下,2004年二、四年级的质量监测总质评分具全县第一,创下了连续三年名列全县第一的较好成绩,连续三年被海原县教科局评为“教学质量先进集体”,使学校越办越有吸引力,出现了学生逐年增多的好势头。
4、提供教师教育科研的展示平台,我们首次创办了《aa镇中心学校学报》。随着新课改和二期“工程”实施,教师知识结构、教学经验、理论水平随之提高,教师写得课堂随笔、教学反思、论文等,生怕写不好,不敢向省级刊物投递,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发展。为此我们创办了《学报》,让教师把教育教学中的所得所想有平和的心,通俗的笔归纳总结,并提炼成理论性东西写下来,让本地教师相互学习,相互汲取养分,提高内力,把好的作品着力推荐到《海原教育》、《宁夏教育》等公开刊物发表。为了提高教师投稿的积极性和督促教师不吃老本,乐于学习,善于积累,勤于笔耕,学校实行激励机制,所投稿件如被《宁夏教育》发表奖200元,如被《海原教育》发表奖30元,如被《学报》选登奖5元。一年来有2名教师的论文在《宁夏教育》发表,有6名教师获区教育科学研究室指导教师奖,有14篇稿件被《海原教育》发表。有18名教师论文将要在第一期《学报》选登。
一、推行“双辅导员”机制的背景
传统的高校管理大多都是在一个年级或班级设立一个辅导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即“政治导师”或“生活导师”。随着今年来高校的扩招,以前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用了[4]。从当前高等院校的实际状况来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采用的辅导员包揽统管的操作机制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不能适应大学生发展的需要[5]。部分辅导员对所带班级思政教育的理解仍停留在表层,以致简单盲从、敷衍应付、没有针对性、缺乏耐心等现象随处可见。同时,现有体制也局限了其他辅导员的参与度,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实践功能和培养功能,对辅导员专业能力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困难学生,单一辅导员的教育形式呈现单一性,缺乏柔性的、人文的制度文化;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更好的挖掘,学生不能得到应有的肯定;单一辅导员的教育面过于狭窄,缺乏多方面的合作与互动。例如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经过辅导员多次谈话帮助,效果可能不太明显。因为每次单一辅导员的说教式训话,学生已经比较厌倦,很难有新鲜感和亲切感,不能把谈话听得进去。困难生的这些现象的发生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必须进行改革。
为此,我院试图以引导服务困难学生为切入点,以“双辅导员”机制推动制度创新和活动创新,践行多管齐下理念,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品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双辅导员”机制的实施
1.“双辅导员”机制概念
“双辅导员”机制是一种以双辅导员负责对学生引导和服务替代现行的单人辅导员负责制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创新机制,即由两位教师共同担任个别困难学生的辅导员职务。具体说来,原有辅导员作为第一辅导员,承担大部分常规工作;第二辅导员侧重对困难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等多方面进行个别的帮助和辅导。集两者之合力,向着促进师生和谐发展、加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的目标迈进。
2.实施策略
分工明晰,推动自主创新。辅导员和第二辅导员作为两个不同的工作岗位,被赋予了不同的工作职责和内容,促使在岗老师们对学生的能力、意识、人格的培养作深度思考,并能依据自身的条件,与学生一起自主创新地设计教育方式,引导困难学生在谈话沟通中完成自我教育和民主管理,达到服务学生的目的。
资源互补,强化辅导效能。增设第二辅导员岗位,让其他教师参与到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中来,可以使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弥补原先辅导员工作方式、思维方式的单一性和不足,使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趋于多元化,为困难学生的自主管理和个性发展提供多元的发展空间。
全员培训,提升专业素养。辅导员队伍培训被视为推行创新机制的必要条件。学校通过开设主题讲座,建立辅导员俱乐部,开展辅导员座谈会,与资深的兄弟学校互动交流,邀请名师莅临指导等方式,进一步推进思想教育新机制的落实,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
搭建平台,提升困难学生学业水平。第二辅导员定期和困难学生谈话,打造师生交流平台,建立长效机制和帮扶措施。通过辅导员和第二辅导员的共同努力,经过一段时间后,提升困难学生的学业水平。
拓宽渠道,培养困难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由于辅导员和第二辅导员的倾情辅导,困难学生发现了自己的优点,树立了自信,他们开始产生自立意识,懂得认真学习重要性,并且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双辅导员”实行的效果
1.彰显个性, 突出合力。困难学生每个个体都有其特殊性,在每个具有个性的群体中,以第一辅导员为主体,第二辅导员进行单独辅导,第一辅导员、第二辅导员以及学生之间形成相辅相成,共同进步的向心力,为使学生在这个集体中健康快乐成长,教师在这其中和谐发展提供了内推力。
2. 困难学生+第一辅导员+第二辅导员=走出困难。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学风建设效果明显,这背后一定拥有着一个强大的辅导员阵容。以学工部、各学院领导下的辅导员为指挥中心,以第一辅导员、第二辅导员为建设核心,以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工作顾问为辅助后盾的辅导员团队,在制度创新中践行思想教育工作理念,在活动创新中将正确、及时、快乐的服务引导辐射到学风建设的各个环节。
3.实践全员辅导的理念:外重学风建设,内强个人素质。全员辅导是新机制的核心内容。教育学生不仅仅是辅导员的个人职责和所为,应该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和工作中心。实施学风建设新机制可以使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教育中来,增强德育的力度,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化。
四、思考
“双辅导员”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还在探索阶段,诚然,新机制的探究过程是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进行调整。如在第一辅导员、第二辅导员搭配中过于考虑专业选择,忽视了资源互补,造成个别专业班级发展不均衡。又如,第二辅导员的实践能力有高有低,对专业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大多停留于显性文化,对隐性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入。因此,高校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方面、辅导员的选聘和培养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的健全方面、教育模式形式的创新方面加大力度。只要坚持下去,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去解决问题,一定能在帮扶困难学生、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优秀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上有所建树。
参考文献
[1]康育文. 贫困大学生心身健康与自尊、人格、人际关系、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硕士论文,2005. 23-58
[2]王玲. 高校特殊群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 才智, 2010,(23) :62-63
[3]张耀灿, 陈万柏,等.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46
[4]张用伟.实行“双辅导员制度”,强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J]
(重庆邮电大学,重庆 400065)
摘 要:从高校的学业预警制度的教育价值出发,分析如何从学院层面入手对其进行合理设计,达到提升成功转化率的目的。学院层面的学业预警制度可以从新生预警、课程预警、毕业授位要素预警、分类预警和学业帮扶配套制度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设计。通过建立课程预警、毕业授位要素预警等相关标准和规范配套工作流程,确定预警对象,并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教育管理。
关键词:高校;学籍管理;学业预警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6-0046-02
一、高校学业预警制度的概念及国内高校开展情况简述
学业预警理念是从学籍预警逐步演变而来,是学校学籍管理由事后告知向事前警示转变的产物。教育部在《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对“学业预警”一词这样解释:一种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出自江西理工大学实施的“学业预警”制度,分为期初预警、期中预警和期末预警三个阶段。学校主要是通过在学习进度推进的不同阶段,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对缺课达到一定数目的学生采取提醒、教育等预先警示方式予以指出并责令改正。学业预警制度是目前比较新的高校学生管理和教育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它主要对高校中的学生学习成绩、日常考勤、学籍等进行管理,其具体做法就是通过学校、学生、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写作、及时发现和识别学生潜在的或现实的问题,并及时向学生本人和家长告知、警示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同时采取相应措施,形成合力,来预防学生偏离正常的学业轨道。
上海水产大学(现上海海洋大学)在2007年也开始着手建立相对完整的学业预警体系。从目前网络调研的结果来看,浙江省的高校正在逐步倡导在全省较大范围内建立和推行相应的制度。浙江省这一举措正是肇始于浙江工业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执行的“三色预警”制度,实际上应该看做是个案在成功实践基础上推而广之的结果。这为学院层面的学业预警制度的探索和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而国内更多的高校,在学业预警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方面都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甚至更多的高校还没有意识到在国内目前高等教育急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立起该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学业预警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必要性: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需要
一方面,随着外部诱惑的增多,大学生很难再安于学校单纯甚至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再加之刚刚从高考的高压环境下“解脱”,不少学生面对全新的环境和诱惑都无法自控地放松了要求,“逃课”“补考”“重修”等字眼甚至成了大学生口中的家常便饭。另一方面,从高校内部来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发展,高校课堂教学原本就存在的问题被放大,由于当前实行不完全的学分制导致学生课程可选择的范围较少,部分课程往往采用大班教学的方式,学生相对集中,客观上造成课堂管理难度大,再加上讲授方式、考核方式等比较单一陈旧,单位教学投入减少,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在下降,教师疲于应付,学生热情不再。在这种情况下,人才培养质量很难完全保障,迫切需要通过相应制度加强学生管理和课堂教学管理。
(二)迫切性:国内学业预警制度建设和实施已经滞后
根据网络调研结果初步显示,国内仅有极少数高等院校在真正着手学业预警的相关制度设计和实施。诸如江西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这样在校级层面实施学业预警制度的学校确实凤毛麟角,与之对应的学业预警的实效性研究自然也无从谈起。撇开执行情况和实际效果不谈,就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制度并不非常完善,举措也多有不够成熟之处。今年以来,仅有浙江一省的高校逐步倡导在全省较大范围内建立和推行相应的制度。浙江省教育厅近日下发《关于切实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学业指导和管理的意见》,根据浙江省教育厅下发的《意见》,浙江高校应建立健全学业预警和退学制度,班主任、辅导员和任课教师按分工主动关心学生学业修习情况,进行定期通报和提示。但这也仅仅是处于起步阶段,执行细节还需要该省内各个高校根据自身情况进一步细化和落实。
三、高校学业预警制度的设计
(一)新生预警:以新生专业教育为契机,做好新生学业预警
从学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新生教育中,学业预警应成为新生教育的题中之义。首先,详细解读培养方案。对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结构、层次、衔接、主次等要素给予充分交代,着重介绍专业核心课程的地位、学习方法、意义和难度等。结合学校的相关要求,对毕业所需达到的学分绩点水平、等级考试、职业认证等条件进行告知,以及明确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包括留降级、试读、退学等相关标准。其次,结合学院学业预警制度,就具体的措施、标准、方法、相关制度等予以详细说明。再者,将历年历届毕业生和在读学生的学业指标进行分享和分析,比如结合学院各个专业总体的毕业率、授位率、就业率等数据,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等呈现方式,对学院各个专业的难度系数和风险系数进行评估。甚至还可以通过深入分析未成功毕业、授位、就业的个案,追究其中的深层次原因,引起新生的警觉和深思。课程方面,也可以结合各个专业历年的主干核心课程的补考率和重修率等数据,评估课程的风险系数和难度系数。此外,还应充分利用优秀朋辈资源,积极发挥明星学长的正向引导作用,在优秀学长交流活动、明星学生事迹报告会等活动中,以“过来人”的身份适当增加学业预警相关内容。
(二)课程预警:学院学业预警制度的基石
任课教师在每月末根据学生的出勤表现、作业情况、课堂表现,填写课程学业表现登记卡,并标定预警等级。通过学院教学系统、学工系统和行政系统的紧密配合,加强课堂管理和课后督导,达到保证和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出勤表现、作业表现、课堂表现(如果操作难度较大可以视情况执行)填写反馈表,并根据情况标示出预警五个等级。学工系统和行政系统可以4次课程教学为单位进行集中反馈。针对有学习风险的学生进行记录,并转交学工系统和行政系统及时跟踪处理,避免学业问题的扩大化。在这一部分的预警工作中应该特别注意把握分寸,根据不同年级的情况,具体的尺度和侧重点应该略有差别。大一、大二阶段是大学专业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学业预警相对容易产生刺激效果的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应该注意对微小问题的预警,例如就通识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存在的问题,针对某些微小失范行为的管理等,力争做到防微杜渐。
(三)毕业授位要素预警:对直接影响毕业和授位的相关学业指标预警
毕业授位要素主要包括:绩点水平、通过学分和积欠学分情况、和毕业证学位证直接相关的相关等级考试或职业认证的情况。另外还包括针对大四阶段的选课预警和毕业设计(论文)预警等等。上述情况可以学期为单位,在每学期开学之初进行统计和送达,能够更好地起到事前警示的效果,并通过学生本人、学院、家长三方努力共同改进相关指标。在大三阶段,学困生已经相对易于识别,这一阶段就可以结合绩点水平、平均分水平、学分水平等因素,对学困生主动识别和分类教育。在大四阶段要特别注意如等级考试、选课情况、毕业设计(论文)等直接关系到毕业和授位问题要素的预警。特别是对于毕业设计(论文)环节,避免出现因为工作或者升学问题的干扰影响毕业和授位的现象。
(四)分类预警:有针对性地提供支持
有学者将学困生分为愿学、在学、厌学、弃学等四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本文曾就学业困难归因问题对8名辅导员进行访谈调研,并结合笔者自身经验,大致分类情况如下。
第一类,厌学、弃学(未能充分认识专业前景和价值,或对专业缺乏兴趣的)。
第二类,愿学、在学(缺乏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心态、方法、能力)。
第三类,浪子回头但无从下手。
第四类,其他非学习因素干扰到正常学习(适应问题家庭、情感、疯狂兼职、盲目创业等)。
接受访谈的对象无一例外地将第一类列为最常见的类型。首先要注意不同的情况应该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和谈话技巧,家校联系则需要视情况而定。辅导员谈心和家校联系都应该有规范的工作记录以便查阅和作为佐证材料。其次,给教育对象的转变留有充裕的时间,纵向比较个体学业指标,留心进步之处并给予更多鼓励,助其尽早走出误区。最后,还应该对个别学生在学业表现上的“突变”和“剧变”,及早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防患于未然。
(五)学业帮扶配套制度:应该包含学业预警制度框架之内
要真正实现其成功转化,则需依靠相关的帮扶措施、管理手段和人性化的教育关怀。根据对学业困难对象的分类,有部分属于学习方法欠妥、学习能力不足,或者“浪子回头”但已经毫无头绪等,这样一些情况,仅仅靠谈话疏导或管理督促,实际效果并不理想。面对上述情况,健全有效的学业帮扶体系必不可少。针对上述几种情况,可以从制订和执行个人学习计划入手。学院层面可以依靠充分调动班导师和优秀朋辈资源来实现。首先班导师作为各个班级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在指导学困生方面具备专业优势,通过对接其指导班级的学困生,在了解学习进度后制订较为详尽的个人学习计划,由优秀朋辈队伍配合完成学业计划。其次还应该充分依靠优秀朋辈资源,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优秀朋辈导师选拔和聘任制度,严格执行相关的培训和淘汰机制。
在学院学生工作系统、教学系统和行政系统配合下开展,上述的学业预警方法能够发挥更好的效果。特别是在学校层面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学业预警体系的情况下,由学工系统牵头,学院层面的实践成效是很关键的。但从更长的时间范围来看,需要学校各个系统和层面达成共识,由校院系三个层次形成合力建立起完整的高校学业预警系统。如果仅仅靠学院,在资源、资本、政策、技术、人员、管理等诸多方面都会显得捉襟见肘,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学校、学生和家长也应该坦承部分专业存在一定淘汰率的事实,在这样的前提下,学校和学院层面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和转换平台,进而才是考虑如何在提升预警对象转化成功率上面下功夫。
参考文献:
[1]迟振国.论大学生学业预警机制的生成、发展与完善[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9.
[2]华金秋.台湾高校学习预警制度及其借鉴[J].教育科普,2007,(3).
[3]上海水产大学推出“学业预警”机制[EB/OL].[2005-06-21].http://edu.people.com.cn/GB/44083/3484177.html.
[4]浙江高校推“学业预警”模式退学人数下降50%[EB/OL].[2014-06-12].http://chinanews.com/edu/2014/06-12/62743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