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我心中的文学范文

我心中的文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我心中的文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心中的文学

第1篇:我心中的文学范文

那就是文学的世界

我用笔描绘一个世界

那就是文学的世界

是的

我将自己托付给那个世界

在那里我不用悲伤的哭泣

在那里我不用假装着欢喜

在那里我更不用小心的躲避

看吧

在文学的世界里

我尽情的遨游

在文学的世界里

我尽情的欢笑

我知道

不管今后世界如何变迁

我爱好文学的心永不改变

第2篇:我心中的文学范文

有老师和同学的学校,

在那儿,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但有时候,

我希望我的学校是一个游乐场,

下课了,我们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玩;

我希望我的学校是一个飞船,

上课的时候,

我们就可以去太空实地考察;

我希望我的学校是一列火车,

我们坐在教室里,

就可以去欣赏各地美丽的风景;

我希望我的学校变成一个迷宫,

我们可以在迷宫里来回走动;

……

但我最希望的还是,

我的学校,我现在的学校,

早上,我们去上学;

第3篇:我心中的文学范文

【关键词】教学模式;诵读;学习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对文言文的讲授,往往就是一讲到底,“满堂灌”,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学生上课记翻译,课后背笔记。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得不到张扬,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其结果就是学生的文言理解能力还是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探寻一些更为行之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模式,让我们的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文言文中去,读懂古文,爱上古文。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一个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主要是靠文化来维系。纵观当今世界,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对本民族的文化就越珍惜。未来社会将越来越强调人才的文化素养,加强文言文的学习,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有效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感悟古诗文的魅力。那么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呢?笔者认为应该“咬定‘根本’不放松”。以下是笔者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对现代学生而言,文言文属于陌生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将枯燥的内容放置在生活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轻松、愉快而又严密、系统的氛围中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具体方法如下:

(1)美读法。古人云:“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教师范读时必须美读,读出神韵,读得摇曳生姿、回肠荡气,让学生不仅听出语气、情感,还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2)表演法。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改编成课本剧,进行即兴表演。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晏子使楚》《郑人买履》等课文都可以运用。

(3)绘画法。许多优美的文言文都可成画。如《记承天寺夜游》《爱莲说》等文章都可以让学生用手中的笔画出精妙的图画,在挥洒自如中,让陌生的语言真实地展现面前,学生在想象的天空中尽情地翱翔。

正确朗读文言文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要加强诵读,培养语感必须要求学生学会朗读方法及注意点,如:正音、停顿、语速、节奏等,必要时可适当加入体态动作。

不少学生学习文言文只满足于扫清文字障碍,认为会读就行。其实不然,学习文言文一定要加强诵读和背诵,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文要求掌握的知识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诵读和背诵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因此,文言文教学要加强诵读和背诵,指导诵读时要求学生要读出抑扬顿挫和感情,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学生诵读的文言文多了,对文言的语言感知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文言文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

古文化浩如烟海,教师永远讲不完,这就要求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其学习能力,使之借助工具自己探索历练,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指导学生对所学文言知识进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例如学习《马说》《爱莲说》之后,要归纳说明,“说”是古代文体名,跟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促使学生掌握的文言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并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类化和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以学习文言词语为例,文言词语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等。这就需要老师指导学生学会归类和积累。考试时不会直接考课本上的原题,但题目答案在课内,要想考出好成绩,就一定要牢固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方法便是分类归纳,加强积累。以《送东阳马生序》为例,文中一词多义现象非常多。如“以”、“之”、“而”等等。这些文言词句很容易记混淆,教师可指导学生归纳该词有几种用法,分类记忆,这样就能事半功倍了。日积月累,收获是非常大的,天长日久,效果将更可观。

“文言”和“白话”二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血缘联系。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学文言。

第4篇:我心中的文学范文

一、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当前教学的必然方向,它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笔者认为,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有其独特优势。

1.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可以实现资源获取、共享、加工利用。例如,对于一些抽象性的、理性的、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的东西,在教学中利用Google、百度等搜索擎获取相关资源。化抽像为具体,使课堂容量大大增加,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

2.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可以对枯燥的文本内容进行情境创设与再现。有时可以用直观的画面和欢愉的旋律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想像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3.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越来越多地实现网络练习、测试、评估功能。近年来,随着软硬件的增强,各种练习、考试基本上都可实现“机考机判”。这样,既提高了试卷批阅的速度、准确度,又节约了资源,提高了效率。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还将实现网络交流、通讯、协作。用来为教学参与人员提供交流、通讯或协作功能。伴随着技术的使用,学生会积极投身于学习活动,通过网络等渠道自主获取知识,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

二、目前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应用存在的误区

1.媒体展示简单替代板书功能。我们经常看到有的老师常常是把平时应该板书的内容全部搬上了多媒体,整节课没有亲自板书,无论什么问题,无论课程的重难点,一味出示预设的所谓的答案。限制了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约束了孩子的思维,这种做法失去了教师书写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个性难以发挥。教师的基本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问题答案的多样性、主观性没有得到实现,孩子的多姿多彩的思维被预设的答案所限制。这样,孩子的创造力、想像力如何得以施展!

第5篇:我心中的文学范文

感动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但,无论是谁,都无法对一个毫无感情的人说出感动究竟是什么。因为感动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心品出来的。感动是白茫茫的雪地里一株傲然挺立、暗香浮动的红梅;那么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感动在我心里的中学生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动在我心里的中学生作文一

那时,我隐隐约约听到隔壁有一个小孩子的哭声和一个生病的老人家咳嗽的声音。我想应该是隔壁那位生病了没人照顾的王大爷和他某位良心发现的孙子来看他了吧!不过仔细一听,那个小孩子管王大爷叫“老爷爷”,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满脑子疑问,干脆走到到隔壁窗户去“偷听”算了。

走到窗户前我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只听那个小孩子说:“老爷爷,难道你家就没有其他人吗?”

老爷爷说:“有,但他们都走了,已经好几年没来看我了,而我的老伴早在几年前就去世了,所以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小孩子双眼通红,哭着说:“老爷爷,就让我来做你的孙子吧!我会每天来看你的,天天与您相伴。呜呜呜……”老爷爷听了小孩子的话,感动的也哭了:“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啊咳咳咳咳……”“爷爷,你没事吧!”小孩子着急的向着老爷爷说。只见老爷爷摆摆手说:“没事,没事,只是太感动了,咳咳。”小孩子现在的脸色不知道是什么样子的(因为他总是背对着我,所以都看不到他正面的样子),不过我敢肯定不怎么开朗,只是一脸忧郁。

差不多过了有像一个世纪那么长,那个小孩子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老爷爷回家去了,临走时还对老爷爷说:“再见了爷爷,我明天会再来看您的!”说完便哭着跑出去了。我还没反应过来,那个小孩子就发现了我,等我正面一瞧看他,啊,原来是他——阿鹅,原来每天在这里照顾老爷爷的竟是阿鹅,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啊!

日子一天天过去,来爷爷的身体也在逐渐衰落(因为我每天都会在窗户下面观察着老爷爷)。有一天,我看见老爷爷正在吐着血,阿鹅又哭着,又喊着,泪水留在他哪稚气的脸上,这位老爷爷,虽不是阿鹅的亲爷爷,但他却把他当做亲爷爷一般,那时候,我也受其感动,不自觉的流下了一滴泪。

看到这般感人肺腑的事迹,我才知道,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多么伟大、光荣的一件事,不需要什么回报与报酬,只求大家快乐,以自己的辛苦,来换取大家的微笑,是值得的。

感动在我心里的中学生作文二

大家有没有想过,或许有一天,父母不在娇惯着我们,在一个陌生而又不得不适应的环境生活里工作和学习,大家都一样平等,没有谁会比谁的条件优越,那么,所用的事情都会不同。不是吗?

人的一生中,感动是无处不在的,只要善于发现,任何一件小事,都包含了一份用心和专注。

当学业完成后,老师的一句鼓励之语,也许会成为自己以后道路上的座右铭,也许会一生受用不尽。

人生路上的一个个小小的感动,都会让人铭记于心,在我以前的十五度的春夏秋冬里,心里的一张白纸,被感动画的满满的。是我的宝贵财富。

还记得在上初三的时候,所有的学科最没有信息的就是物理,上课的时候特别无奈,无论是电流还是电阻,好像都不认识我,每次物理检测都是少得可怜的分数,跟别的学科就不能比,没办法,只有补课。第一次,我心有余悸的告诉老师我那个不会,什么地方不懂,老师都是一遍遍讲给我听。老师说我基础不太好,先给我从最基本的讲。

简单的几句话而已,激起了我对物理的兴趣,我知道自己不如别人,所以很努力,还有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我记得很清楚,距中考还有一周的时候,那次物理检测,我考了96分,多我来说已经很好了,物理成绩从第19名到底6名,很不错了,我很感动,因为我知道,是那几句话,我知道了物理老师并没有看不起我,没有嫌弃我物理太差,反而对我更耐心的指导,培养了我对物理的兴趣。老师做的一切,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三年前的暑假,我去了北京,住在那,因为没有人照顾我,我就一个人在家,哎因为谁都不认识的缘故,我每天都呆在家里,就算是去街道玩也会迷路,所以,那时我是最无助的时候。后来,我无意中认识了一个小女孩,一起玩特别开心,正在离开家的第三天,我特别想家,毕竟是第一次离开家,而且那么远。

没有人听我说心里话,没有人安慰我,又不想别人看见,自己一个人躲了起来,最后,是她找到我的。安慰我,并且画了一幅画,送给我。我收藏到今天。在那一瞬间,我看到了纸上的高楼,纸上的爸爸妈妈,纸上的我。很简单的一幅画,只有我们懂其中的意思,关心和支持,我被她的真挚感动,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有她陪着我。

我明白了许多,感动是不能用言语来表达的,当你的心为之动容的时候,那是感动,当你的泪为之而夺眶而出时,那是感动,当你可以将某件事铭记于心一辈子时,那就是感动。

感动你的或许只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动作而已,可是就是在这一瞬间,让你感受到温暖和开心的话,那么就应该记住并且再传递给别人的一种力量---感动。

一瞬间的动作,可以影响你,那么,这就是永恒的。

所以感动,时瞬间的永恒。

感动在我心里的中学生作文三

感动,感动是什么?是父母之爱、师生之情,是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个让人内心温暖的举动……我认为,有时候感动还是那份爱国之情。

记得那是建国六十周年的纪念日,我们学校举行完“歌声献祖国”歌咏比赛后,同学们手拿小红旗纷纷回到教室。我刚到教室门口,便看见同学们和班主老师一起,把手里的小红旗往板房教室的墙壁上贴。我抬眼望去,嗬!红红的一片,好喜庆!

贴在墙上的小五星红旗,就像穿着红舞裙的姑娘,正在翩翩起舞呢。整个板房教室打扮得像过年似的。我便纳闷了,问身边的同学:“教室里为什么贴这么多是红旗呀?”“你忘了?今天是建国六十周年的纪念日呀!”我猛然想起,我们刚才不是还庆祝了嘛,真是没记性,于是点点头便起身道操场玩去了。心想:反正老师又没有让我贴,没我的事,玩去啦!

这时,我看见了这样的一幕:一位大同学发现一位小同学拿着一面小红旗玩儿,还把红旗上面弄了许多灰尘,而且弄得皱皱的。那位大姐姐立刻上前礼貌制止,说道:“这位小同学,你知道吗?红旗那是祖国的象征,红旗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你瞧,你把这么鲜艳的五星红旗弄得多脏呀,你可以把这面小红旗给我看看嘛?”于是,手拿小红旗的小同学把红旗给了她。只见那位大姐姐把小红旗拿在手里,很小心地弹着上面的灰尘,又用嘴使劲地吹着,然后和那小同学走进二年级教室,把小红旗很小心地放在桌子上,努力地抹着,最后和那位小同学一起把那面小红旗贴在了教室黑板的右上方,我那位大姐姐嘴角漾起了一丝微笑。此时,我心里是温暖的,我知道了我们是感动,同时也为我刚才的想法感到羞愧。于是我也加入了贴红旗的行列……

感动,并不需要一件多大的事,只是那一份小小的爱国之情,就足够了……

感动在我心里的中学生作文四

鱼说:你看不见我的泪,因为我在水里。

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这是一则广为流传的网络对话。

鱼和水的距离不可谓不近,但若失了心灵的交融和亲近,却也只是咫尺天涯。弱柳扶风,相接的是对春的感悟;渔舟棹晚,传递的是对父的依恋。刻意的举动并不能让两颗心靠近,更不能让两颗心产生共鸣。只有那不经意间的于细微处共同感知到生命的本真,纯粹的颤栗,心灵的距离才会缩短。

如同中年人不经意流露出的对草坪的爱意让他与老太太缩短了心灵的距离。

人是敏感而多情的,我们因不经意的感动而敞开心灵。那个世间最高贵的女人——克里奥巴特拉承受了恺撒大帝所有的宠爱,整个罗马都为之匍匐。然而她何曾真心地笑过了。恺撒的专制和皇权成为了埃及历史延伸的筹码。艳后的心,却为安东尼奥而开放。这个勇士以他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心跳俘虏了这朵野玫瑰,仅仅以爱的名义。

徐志摩对日本女郎的赞美也是在不经意间。“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娇羞”,低眉俯首的瞬间,诗人与少女共同感知了那份亲切自然的美,国界的距离消失了,心灵的距离也缩短了。

人与人因不经意的感动而走近,人与自然也是如此。云卷云舒,花红花落,我们因造物的一喜一嗔而感动着,濠梁之上,庄子畅叹鲦鱼之乐,惠施嗤之,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哂之,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快乐是简单的,感动也是在一瞬间。就在庄子击栏而歌时,他跟鱼跟自然也达到了一种调和。多年之后,李白独坐敬亭山,发出“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的感叹。这岂只是心随物而宛转更是物随心而徘徊。空旷的山野中,清高拔俗之情在端坐相视间,在人与自然间得到了和鸣。这时,又怎分得清天地与人,人与天地,已是浑然一体了吧。

于不经意间显露一份真诚,于不经意间捕获一份感动,心与心的距离因不经意间的感动而缩短。

感动在我心里的中学生作文五

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见了那肥胖的、穿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读完朱自清的《背影》,仿佛有一双手轻轻拨动我的心弦,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父爱如大山般深厚,父亲用坚实的双肩支撑起整个家庭,父亲那深沉的爱要用多么华丽的语言才能表达出来呢?

在那年冬天,在那个孤独无助和寒冷的季节,面对挚爱的祖母又去世了的朱自清,望着满院的狼藉,簌簌地流泪。他的父亲自己虽然很难受,但却还安慰他:“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他的父亲已到了变卖家产的地步,且变卖家产得到的钱却仅够还债,而且在这祸不单行的日子里,他的父亲还要借钱办丧事。

他的父亲虽忙,但还坚持要给儿子送行,为他买橘子。他的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虽然这不是很难,可是要穿过铁道,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的父亲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把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读到此处,我哽咽了。想起小时候,我的父亲牵着我的手,那时我的父亲是多么高大!但是,就在那一天,在那飒飒的秋风中,在那黄昏的路灯下,我发现,父亲的背不知什么时候弯了许多,父亲的脸上不知什么时候长了许多皱纹,父亲那乌黑的头发也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银色。那一刻,我才猛然发现父亲老了!

我曾经想离开父亲的“保护”,以为那样也许会自由自在,曾经觉得父亲的叮嘱有些啰嗦。但我现在懂得了珍惜,懂得了亲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它是发自内心的、最真挚的、最美丽的感情。

第6篇:我心中的文学范文

曾几何时,我们还是懵懵懂懂的小孩;曾几何时,我们踏入了小学的大门。如今,小学六年已接近尾声,我们即将踏入初中,与初中仅一步之遥、触手可及。

初中生活,是怎么样的呢。必然是与小学生活大相径庭。初中生活,是这样的吗?严厉的初中老师,对着噤若寒蝉的我们,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满满一黑板的板书,用极快的语速讲着课。放学留下像小山一样的作业,我们上着七八节漫长而又无聊的课程。回家抱着一堆不知何时能做完的作业发愁……

我心目中的初中生活,是这样的:宽大的操场,有趣的课程,还有一个漂亮的游泳池像一幅画一样安静地俯在操场边缘。和我们像朋友一般的亲切的老师,在讲台上和我们畅谈着历史古今、最近新闻。虽然作业很多,但是我们还是很有耐性地做着,因为老师告诉我们知识是一切的源泉,因为我们收获了新的知识。每星期还有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我在我最想去的社团……美丽的校园中还有我们在运动场上挥洒的汗水,还有朗朗的读书声,还有同学们美好纯真的友谊。学校里还有着开放的各种校本兴趣课程,供我们选择……

第7篇:我心中的文学范文

我心中的银海,

像一片广阔的海洋,

我们就是大海里的一群群小动物,

自由自在的成长。

我心中的银海,

像一个快乐的乐园,

我们就是一只只快乐的小鸟,

在乐园里歌唱、飞翔。

我心中的银海,

像一块肥沃的土壤,

我们就是一棵棵小幼苗,

吸吮着土壤理的养份。

我心中的银海,

像一位辛勤的园丁,

我们是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蕾,

在园丁的呵护下慢慢绽放。

我心中的银海,

像一朵花,

我们是一只只小蜜蜂,

吸吮着甜美的花蜜。

我心中的银海,

给予了我们知识与智慧的力量,

第8篇:我心中的文学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结合近几年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些体悟,笔者谈谈在新课标下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生自觉投入阅读的兴趣是搞好阅读教学的首要条件。

王富仁先生说:“我认为在语文的教学任务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生常常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能自觉地投入,并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阅读教学来讲,阅读兴趣大多可以在语文实践中培养,故而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实际,应拿出灵活多变的办法,不管是精彩的导语引入,或是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的充分运用,还是亲切精练幽默的语言,还是稍带点难度且伴着愉快的提问,都是为了给课堂中的学生创设一种趣味横生的教学情境,使之进入一种“乐读爱读”的境地,轻松、自觉地投入到阅读中去,让学生真正把阅读学习当作一种快乐的事,一件值得自己开开心心去做的事。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教师还需要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如教师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亲切、简练、幽默,富有感染力,并适当辅之略带夸张的形体语言;对于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困难,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甚至适当奖励学生,让学生树立自信,并且感受到阅读学习中的快乐;教师要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要灵活多变等。这样,一堂课都充满了生机活力,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二、阅读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重视指导学生自己读书。

一堂课全由老师包办代替的阅读教学这种片面现象我们要克服,老师该讲的讲了,不该讲的也讲了,看起来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没想到,学生却成了旁观者,成了听众,一点主动性也没有调动,与今天的新课改理念完全相悖。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阅读的本质就是“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自然应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教师只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做适当的点拨。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地读,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并借助工具书和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问题。因为阅读是循序渐进的,只要坚持阅读,善于思考,就会达到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而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是全来自主动学习,是自我消化和吸收,学生感受到了作品的特色,体会到了作家的情感,既有兴趣又往往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在此基础上,教师抓住重点、难点,予以点拨,少而精,这样就避免了文无难易、不分详略轻重一讲到底的做法。这样的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真正对话过程。

三、阅读教学在利用教材时,应以“用教材”教学来代替“教教材”。

近几年,“教教材”的教师已经越来越少,但是,另一种错误观点却在蔓延,有的老师认为,既然是“用教材”,而且教材文章也并不好,干脆课内范文略讲甚至不讲,阅读教学的重心便全放到了课外。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很多人没有读懂。叶老的那句话,不但在告诉我们不要把教材“神圣化”,死死抱住一本教材不放,把学生限制在窄窄的知识范围里,而且还告诉我们,再怎么样,“教材依旧是个例子”,而且是一个不错的例子,如果我们抛弃它,就走向了“教材虚无论”,走向了另外一种极端。

四、利用逐步推行的班班通工程,尽可能让多媒体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可以辅助解决阅读教学的想象画面、人物形象塑造、创设情境等多方面起着形象直观的作用,更具吸引力。多媒体的介入为阅读教学打开新的空间,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开放式的知识宝库,再加上多媒体设施进入课堂,充分发挥了声、光、图、色、影的综合效力,为阅读教学创设了更为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可以跳出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尴尬。

例如利用计算机网络我们可以将阅读的中的情景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也可以通过网络文章的形式欣赏同学们好的作品;建立一个班级QQ群,也可以增强师生、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由于没有面对面的顾虑、拘束,学生多数能放开胆子说出心里话,教师可适时点拨、鼓励、解答问题。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互动性,我还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内容或学习方式。如通过网上信箱检查学生的作业,帮助爱好写作的学生批改作文;同爱做课件的学生交流数据、图片,等等这些都为阅读教学的更好开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但是,多媒体教学可以用,却不能滥用,有的需要学生自己想象、自己创造的阅读内容,千万不要一开始就出示画面或结论,否则,将与真正的目的背道而驰。

五、要求学生参与课外阅读,教师更应该加强课外阅读,提高自身阅读素养。

我们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却逐渐凸显一个潜在的矛盾,许多语文教师并不热衷课外阅读,甚至不阅读,造成了学生课外阅读到当代最新佳作时,需要教师引领、点拨,却得不到教师正确的指导。因此,教师在加强学生阅读教学的同时,一定要不断在课外阅读中汲取“活水”,让自己能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不但有较高的文学修养,还应该让自己成为成为杂家,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要有所涉猎。做到“浅谙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这样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对老师提出的要求。

第9篇:我心中的文学范文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动听的歌曲歌词都很优美,我们一家人都爱听歌,也喜欢唱歌,边听边唱,歌词不知不觉都记得了,我发现背课文,却没有记歌词这么快。

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背诵第2课《三亚落日》第3、4自然段,我坐在那儿左背右背,头都晕了,将近1小时,才马马虎虎背下来,我硬着头皮到妈妈那儿背,背得结结巴巴,接连背了3遍,也没有能完全一点也不出错地背下来,我头晕脑胀,心想:“明天该如何到老师那儿交差。”只好继续接着背。

背着背着,一个问题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平时再长的歌词我只要哼唱几遍也就记得了,诗歌和诗词多读几遍也能很轻松地背得,课文不说看,就是读许多遍也很难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这是为什么?我心存疑惑地去问妈妈,妈妈回答说:“ 歌词是能唱起来的,比较压韵,给人感觉顺口,自然好背了。” 爸爸听了说:“ 诗歌,诗和歌是分不开的。过去宋朝的那些词都是用来唱的,大多数古诗都是压韵的,念起来也上口,你们的课文不压韵,也不能唱,当然不如诗歌和歌词好背。” 听了他们的话,我恍然大悟。

通过记歌词和背书,让我发现了文字中有趣的关系,今后,我将会在学习中勇于探索,去发现更多的奥秘。